•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共分六節來說明本研究設計與實施,包括: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研 究步驟、研究歷程、資料處理、研究信度與效度以及研究倫理等。

第一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本研究在資料蒐集方面,除了德懷術問卷調查法之外,主要採質化研究方 式進行,包括訪談法及焦點團體訪談等,因此,研究者本身即是資料蒐集的工具,

由研究者進行觀察、選擇、協調、分析、解釋等工作(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

黃瑞琴,1991;黃政傑,1996;Bogdan & Biklen, 1992; Ely, Friedman, Garner,

& Steinmetz, 1997)。質化研究之效度,大部份的關鍵在於研究者進行實地工作 時之技巧、能力和嚴謹地執行其工作(黃政傑,1996);且質化研究又深具個人色 彩,在同一個情境中,研究者由於切入的角度不同,也會建構出不同面向的研究 結果。故必須知覺「主觀」在整個行動過程中的運作。有鑑於研究者在資料蒐集、

整理與分析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直接影響到研究品質,故研究者在開始正式 研究前,即先釐清自己的觀點與主場;並在整個研究歷程中,隨時反省與澄清自 我的角色,坦然面對自己的主觀與進行監控。以下就研究者的背景與教學觀、研 究者的訓練以及研究者的角色三部份加以說明。

壹、研究者的背景與教學觀

研究者為現職國民小學校長,任教至今第十七年。畢業於台中師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對質性研究及行動研究深感興趣。在博士班進修期間,曾修習過「教 育學方法論」 、 「當代教育哲學」 、 「道德教育理論與實際」 、 「教育哲學研究」 、 「教 學研究」 、 「課程理論」 、 「課程發展」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等課程,在教授們諄 諄教誨與個人興趣所趨,浸淫其中,許多理念皆對研究者的實務工作與研究方向 有深刻的啟迪。

在探究教學倫理之前,研究者即深刻地省思自身的教學觀,執教至今,發 現自己個人的教學觀隨著不斷地進修與反思慢慢在轉化,從原來強調嚴師出高徒 以及追求一視同仁的齊頭式公平,開始關懷學生的感受與需求,注意到「差異」

在教室教學中所代表的實質意義,逐步地認識到教師這一工作,在舉手投足之 中,自然地揉合深厚的道德色彩。

基本而言,研究者個人所持的教學觀是基於倫理多元主義之立場,在複雜

變動的師生互動情境中,擇取適用的倫理學觀點,做為行為之引導。然而,要進

一步強調的是研究者認同 Kant 的「目的原則」 ,因此,除了倫理多元主義外,尊

重學生的主體尊嚴與權益,是研究者在面對倫理議題與從事本研究時所持之基礎

立場。

(2)

貳、研究者的訓練

在方法論訓練上,研究者修習過「質的研究」 ,而且碩士論文亦以質性研究 方式進行。此外,研究者於 2000 年、2002 年及 2003 年分別在實務現場中,從 事行動研究,並於台東大學舉辦之「行動研究學術研討會」中發表作品,在質化 研究及行動研究能力的訓練上,擁有豐富的經驗。

參、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扮演多重角色,其一是質化研究中的資料蒐集、資料詮 釋以及資料分析之角色;其二,扮演德懷術問卷初稿建構者與問卷回收資料分析 者;其三,尚在焦點團體訪談的實務工作坊與座談中,扮演分享者及對話參與者 的角色,在其中研究者分享有關於倫理議題及倫理學相關概念,並參與實務工作 者關於倫理守則看法與建議之討論。最後,研究者也扮演反思者,時時刻刻在研 究過程中,透過個人研究札記之書寫,以反省的態度了解與監控自己的觀點。

第二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研究過程包含十個步驟(如圖 3-1),玆說明如下:

研究者首先針對有關「教學倫理」及「教學倫理守則」之國內外文獻及報 章雜誌進行閱覽,並從中探索,初定研究主題。接著尋找研究對象進行前導性研 究,從中並陸續閱讀文獻,蒐集資料,澄清預存立場以及進行初步資料分析。目 的在於透過訪談,歸納國內目前教學實務界較常發生或受爭議的倫理議題。要進 一步說明的是,在研究計劃口試中,口試委員認為本研究透過前導性探究所蒐集 的倫理議題資料已達飽和程度,因此建議將相關資料直接列為研究目的一之資 料,另外從所歸納出的倫理議題進行事後回溯之倫理決定訪談。

研究者在計劃口試之後,開始從事正式研究,首先進行倫理決定歷程之訪 談;其次,就所蒐集到的教學倫理議題或困境,對照文獻探討所得結果,加以歸 納整合,再將這些重要的議題加以分析,完成第一次德懷術問卷。接著,藉由德 懷術小組專業徵詢步驟,經過三階段問卷徵詢過程與分析,整合出較具效度與信 度之初步教師教學倫理守則。最後,研究者透過工作坊及實務者座談等形式,從 焦點團體訪談過程中,蒐集實務工作者對此守則之修正意見,並了解其對守則實 踐之可行性的看法與建議。

綜合上述,針對這些資料加以整理,進行描述、分析與詮釋,並歸納研究

結論與建議。

(3)

初訂研究主題 閱讀相關文獻

尋找訪談對象 擬訂訪談大綱

閱讀文獻

訪談倫理議題資料

德懷術問卷調查 教師倫理決定訪談

建構初步的教師教學倫理守則

諮詢委員意見徵詢

焦點團體訪談

正式研究

問卷結果分析與修正 澄清預存立場

前導性研究

初步資料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圖 3-1 研究步驟圖

(4)

第三節 研究歷程

本研究採用訪談法、德懷術問卷調查法以及焦點團體訪談等方式進行。首 先透過訪談法蒐集有關於教學倫理議題及教師教學倫理決定之資料,從中尋繹與 解析目前教師在教學現場中最常面臨或最易忽略的教學倫理部份,做為建構本研 究教師教學倫理守則問卷之重要依據。

其次,實施德懷術問卷調查法,旨在蒐集諮詢委員所提供之意見,經由腦 力激盪,彌補研究者問卷建構之盲點,並在三次問卷實施歷程中,逐步聚焦與修 正教學倫理守則問卷之內容,做為建構與形塑初步的教師教學倫理守則(初稿) 之重要基礎。

再者,透過實務者座談及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兩種形式,進行焦點團體訪 談,請求參與者從教學工作現場第一線的實踐角度出發,立足於應用與實用兩個 觀點,針對初步教學倫理守則之內容進行檢視與剖析,並提出相關建議,其目的 在做為建構本研究教師教學倫理守則之參酌,以促使守則內涵盡可能貼近實務場 域之境況與需求,提高其可行性。

以下分別針對三種不同資料蒐集方法說明研究歷程:

壹、訪談法

本研究主要透過訪談法,分別蒐集有關於教學倫理議題以及教師進行倫理 決定之資料,以下說明本研究運用訪談法之實施歷程。

一、訪談對象的選取

本研究主要透過訪談來蒐集國小實務界教師教學生活中的倫理議題、倫理 困境及倫理決定歷程。研究者認為教師對教學生活觀察的深度與否,關係到其是 否能覺察及表達相關的倫理事件。基此,在研究對象的選取上考量能提供豐富訊 息之教師或行政人員,受訪者需要能對教學現場具有較強的敏感力與反省性,且 樂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地分享所見所聞者。因此,本研究採「立意取樣」

(purposeful sampling)方式來選取訪談對象。

立意取樣之效力和邏輯,在於選取資訊豐富的個案進行深度研究,以獲取

與研究目的有關之豐富訊息(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因此,在教學倫理議題

資料之蒐集上,本研究選取十一名國小實務工作者(包括教師、主任及校長)及一

位大學教授做為受訪者;而在教學倫理決定部分,則分別訪談兩名國小教師及兩

位國小主任。此外,為達「最大變異」(maximum variation sampling),亦即考

量受訪者可以產生最多獨特或差異之變異效果,研究者在受訪對象的選取上,尚

考量諸多差異性需求,如性別、任教年資、擔任職務、學歷、任教區域、學校規

模等。

(5)

二、訪談的實施

本研究分別針對研究目的一及目的二,從事訪談之實施,在實施程序上大 體類似,皆採一般性訪談導引法(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來蒐集資 料(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在訪談之前根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所得,預先 擬訂訪談大綱,做為訪談期間的指引,同時在訪談過程中保持彈性,隨時視需要 調整訪談內容,促使研究者有較大的彈性探測問題,並依受訪情境決定是否更深 度的探索某一特定問題,或略過已獲得充份資訊的問題。

而在訪談時間上,視受訪者的反應而有些許差異,大約界於一到兩個小時 之間。訪談的方式以面對面訪談為主,但有兩名受訪者因個人關係,分別採取電 話訪談及電子郵件互動方式。

此外,由於教學倫理對實務工作者而言,是較陌生的概念,因此,在訪談 過程中,研究者尚使用說明性事例(illustrative examples)來組織問題,一來 可以提供受訪者了解文獻上所記載教師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經常面臨的一些倫理 議題或困境,以促其了解教學倫理意涵,能將回答聚焦於研究目的所需之範疇。

二來,則是想要透過此方式讓受訪者知道研究者已經聽過相當多了---好事及壞 事---所以不會對一些特別令人感動的、特別負面的或特別正面的事感興趣。研 究者真的只對受訪者本身所聽所聞或所經歷過的經驗感興趣(吳芝儀、李奉儒 譯,1995),這個目的旨在傳達研究者對受訪者所訴說的內容保持中立。

此外,本研究在進行訪談時,研究者皆會先行與受訪者預約時間後,親自 前往其任教學校,且獲得其守門人(學校校長)同意後,再開始進行訪談。於訪談 之前會先徵得受訪者同意錄音,並確保保護受訪資料絕不洩露。整個訪談過程研 究者盡量保持開放的態度,讓受訪者盡其所能地陳述己身的經驗,研究者除了錄 音之外,亦同時進行現場記錄,若遇不了解或有疑惑之處,再深入詢問受訪者,

盡量釐清所有事件的情境脈絡或受訪者的心境轉折。

上述是本研究在訪談上的實施程序,大體而言,倫理議題及倫理決定兩者 訪談之實施亦大致如上,以下僅就其相關內容再分別補充:

(一)倫理議題訪談

研究者在擬訂研究主題之後,即於 94 年 3 月份進行前導性研究,透過兩階 段訪談蒐集倫理議題相關資料。第一階段主要訪談六名實務界的教師及行政人員 (參見表 3-1,表中人名為化名),研究者預先擬訂訪談大綱(附錄十五),透過一 般性訪談導引法,以蒐集教師在實務現場中所面臨之教學倫理議題或困境。

在第一階段訪談結束,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基於要獲得更豐富的資料,於 是接著展開第二階段訪談,在指導教授的指導下,不再以第一階段的訪談大綱進 行第二階段之訪談,而是將第一階段訪談所得之主要倫理議題,扼要整理出來,

以此形成第二階段訪談大綱(參見附錄十六),提供參與第二階段受訪者參考,一 來可以減少不同的受訪者一再陳述重複的議題(例如體罰幾乎是每名受訪者都會 提及的議題);二來,透過滾雪球的方式,可以深化或激盪出更多的倫理議題。

此外,經指導教授之提示,在第二階段訪談中,亦將學歷列為重要考量,

(6)

鑑於第一階段的受訪者學歷多屬碩士,因此第二階段訪談則尋求具有博士學位或 正在修習博士學位者參與,且跨縣市,從彰化縣延伸至台中市及高雄市。此外,

也邀請一位專精於此領域的學者接受訪談,以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參見表 3-2,

表中人名為化名)。因此,在第二階段訪談中比第一階段更能考慮到最大變異。

(二)教師教學倫理決定訪談

研究者在 94 年 11 月中旬即開始擬訂教師教學倫理決定訪談大綱(參見附錄 十七),並開始積極思考適當的受訪人選,經選取受訪者並徵得同意之後,於 94 年 11 月底至 12 月初期間,開始正式進行訪談,訪談對象包含兩名級任教師及兩 名主任。(參見表 3-3,表中人名為化名)。

此部份之訪談對象,亦盡量考慮最大變異,故在年資分配上有初任教師,

亦有任職超過 15 年以上之資深教師,而且這些訪談對象,皆是研究者認為具有 教學反思能力且樂於分享其教學經驗者,其中有兩名受訪者參加過教師教學倫理 及行動研究工作坊,對教學倫理相關概念具有初步的認識。

綜觀上述訪談之實施,在受訪對象上力求最大變異,在訪談準備上,力求

充分詳實,在訪談當下,則維持良好關係與開放的態度;此外,根據資料的飽和

度,決定是否繼續訪談新的對象,亦是本研究在訪談實施上極為關注的部份。

(7)

表 3-1 第一階段教學倫理議題訪談受訪者基本背景資料及訪談時間表 受訪者

(化名)

訪談時間 基本背景

學歷 教育研究所四十學分班

教職年資 23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一~六年級 目前職務 教師兼總務主任 楊

主 任 (男)

94 年 3 月 5 日 9 時至 10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12 班/鄉村

學歷 教育研究所碩士

教職年資 11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三、四、五、六年級 目前職務 教師兼總務主任 高

主 任 (男)

94 年 3 月 5 日 10 時至 11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56 班/鄉鎮

學歷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

教職年資 14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一二三四年級級任,五年級科任 目前職務 教師兼輔導主任

許 主 任 (男)

94 年 3 月 6 日 9 時至 10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40 班/鄉鎮

學歷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

教職年資 14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一二三四年級級任,一二年級科任 目前職務 語文領域輔導員、教師兼教導主任 王

主 任 (女)

94 年 3 月 6 日 10 時~11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6 班/鄉村

學歷 教育研究所碩士

教職年資 15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五、六年級級任

目前職務 教師,數學領域專任輔導員 江

老 師 (男)

94 年 3 月 14 日 15 時~17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24 班/鎮

學歷 語教系學士

教職年資 22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三四五六年級級任,一二年級科任 目前職務 校長,英文領域研究員

吳 校 長 (女)

94 年 3 月 15 日 19 時~20 時

(電話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6 班/鄉村

(8)

表 3-2 第二階段教學倫理議題訪談受訪者基本背景資料及訪談時間表 受訪者

(化名)

訪談時間 基本背景

學歷 大學輔導學系學士

教師年資 18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三五六年級科任,一二年級級任

目前職務 教務主任

賴 主 任 (女)

94 年 3 月 8 日 13 時~15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13 班/鄉

學歷 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教師年資 12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五、六年級級任

目前職務 教務主任、社會領域輔導員 郭

老 師 (男)

94 年 3 月 16 日 (電子郵件方式)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66 班/都市

學歷 教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教師年資 11 年

曾任教過年段 四五年級科任

目前職務 教師、數學領域專任輔導員 王

老 師 (男)

94 年 3 月 16 日 15 時~16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25 班/鄉鎮

學歷 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教師年資 19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三四五六年級

目前職務 校長

蔡 校 長 (男)

94 年 3 月 9 日 13 時~14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30 班/鄉鎮

學歷 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

教師年資 9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三四年級科任,五年級級任 目前職務 教師、語文領域專任輔導員 莊

老 師 (男)

94 年 3 月 16 日 14 時~15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80 班/都市

學歷 英國雷汀大學哲學博士

學術專長 教育哲學、後設倫理學、道德教 育、比較教育學、英國教育、教 育思想史

李 教 授 (男)

94 年 3 月 14 日 14 時~16 時 (面對面訪談)

現職 大學教授

(9)

表 3-3 教師教學倫理決定受訪者基本背景資料及訪談時間表 受訪者

(化名)

訪談時間 基本背景

學歷 大學

教職年資 3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三年級

目前職務 級任教師

甲 老 師 (女)

94 年 11 月 29 日 10 時半~12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9 班/鎮

學歷 教育研究所碩士

教職年資 15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五、六年級級任

目前職務 主任

乙 主 任 (男)

94 年 11 月 29 日 13 時半~15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9 班/鎮

學歷 碩士

教職年資 14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一二三四年級級任,五年級科任

目前職務 主任

丙 主 任 (男)

94 年 12 月 1 日 9 時至 11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6 班/鄉村

學歷 大學

教職年資 16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一二年級級任,三四五六年級科任

目前職務 級任教師

丁 老 師 (女)

94 年 12 月 29 日 15 時~16 時半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13 班/鄉村

貳、德懷術問卷調查法

德懷術係指研究者針對某一主題,請多位專家進行匿名、書面方式表達意 見,並透過多次的意見交流而逐步獲得最後結論的一種研究方法(吳清山、林天 祐,2005)。

本研究在進行德懷術問卷調查時,步驟如下:(1)根據研究主題、目的及倫 理議題與倫理決定之訪談所得,建構教師教學倫理守則第一次問卷(參見附錄十 八);(2)選定諮詢委員,親自致電並郵寄同意函請求協助(參見附錄十九);(3)郵 寄問卷給諮詢委員,請其表達意見;(4)整理回收問卷,進行分析歸納,據以修 正,再將整體結果寄給原選定諮詢委員,請其參酌整體結果,再次表示意見;總 計進行三次,最後分析結果與進行討論。

一、樣本的選擇

「德懷術」是以學者、專家或其他實務工作者做為調查對象,本研究斟酌 國小教師教學倫理之特質,首先界定研究的母群與樣本選取的原則,然後再進行 取樣與確認的程序,最後將同意參與研究的樣本組成「德懷術諮詢委員小組」 。

(一)母群的範圍

本研究的母群來源廣泛,在專家方面,包括學者、教師代表、校長代表、

(10)

主任代表、教師會成員、輔導團成員、以及教育行政機關代表。在社會人士方面,

包括家長代表,業界代表;另外尚有大學生代表。

(二)取樣的原則

由於教師教學倫理係屬應用倫理學,兼具理論與實踐的專業領域,同時又涉 及教師道德判斷與倫理爭議等教學考量。因此,為了使教學倫理守則能夠具體可 行,兼顧理想與實際,本研究透過下述原則進行取樣:

1.兼顧理論與實務:教學倫理是較冷門的知識領域,在實務界中較常被忽 略,因此,許多教育工作者對教學倫理的認知較為匱乏。但繫於教學倫理是應用 倫理學的一環,兼具理論與實務之特質。因此本研究在德懷術小組成員的選取 上,以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樣本為優先。學者樣本的選取,除了考量具有倫理學及 教學與課程相關背景者之外,尚考慮加入教育心理學、行政領導以及教育社會學 領域學者,以更週延教學倫理守則之思考。

其他專家樣本的選取,則以較具反省性,較關懷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務問 題,且對教學倫理具有基本認識者為優先。至於社會人士樣本的選取,則以全國 性或縣市家長協會中較關心與熟悉國小教學情況之代表為優先。

2.反應多元觀點:教學倫理涉及師生之間複雜的社會關係,且不同的倫理 理論所責成的倫理重點與抉擇不同,充滿了價值性色彩,有時甚至會遇到極具爭 議性的倫理議題。因此教師教學倫理守則的建構,必須包容各種不同群體的觀 點,特別是直接接觸教學現場的工作者,其中包括教師、行政人員等。此外,由 於熟悉教學倫理領域的學者以及獨立於學校場域之外的家長,可以從超越國小場 域的觀點,以更廣的視域來參與討論,因此,也成為重要邀請對象。簡言之,本 研究德懷術諮詢小組的成員,必須具備上述群體之代表性。

3.具有參與的熱誠:德懷術問卷調查法旨在運用一系列密集的、附有意 見回饋的問卷調查,進行專家意見徵詢。由於在進行三個回合往返的調查之中,

前後需要為期較長的時程。因此,德懷術的成員必須具備參與的熱誠,方能用心 投入參與研究工作。本研究在取樣之後,即與樣本取得聯繫,說明研究目的及德 懷術實施程序與協助事宜,並徵得其同意後,始列為德懷術之諮詢委員。

(三)取樣的程序

由於擔任本研究計劃發表之口試委員,皆是專精於哲學、課程、教學以及 行政領導領域之學者,因此,在徵得其同意後,列為學者代表。此外並由其中一 名口試教授推薦另外兩名熟悉教育心理學及教育社會學領域之學者,經獲同意協 助後,正式成為本研究諮詢委員中之學者代表。

在其他專家方面,委請縣內教師會、校長團體推薦出教師、主任以及校長 等適當人選,而輔導團人選方面則委請教育部課程深耕成員且任教縣內之輔導 員,協助推薦。此外,在家長代表方面,研究者委請彰化縣家長協會理事長協助,

並經由報章刊載,發現台北市教師協會理事長多方參與多種教育改革事務,熱誠

關懷教育現況,因此,以其為優先人選。在業界代表方面,則以經常參與彰化縣

所辦理的各種研習活動,擔任講座者為重要樣本。在學生方面,主要從經常負責

(11)

辦理國小暑期育樂營之大學服務性社團團員為主,請團長協助推薦具有哲學或諮 商背景的樣本為優先。

在所推薦的樣本中,研究者除了優先考量其專業背景與實務經驗之外,尚 考量地域因素,對於同質性背景者,則盡量從中選取不同區域的樣本做為諮詢委 員代表。在依上述考量順序決定樣本之後,研究者依序透過電話,說明研究目的 及德懷術實施程序,經取得同意,確定協助本研究之諮詢委員計有 27 人,分別 代表 10 個不同領域:(1)包括專精哲學、課程、教學、教育心理學、教育行政、

教育社會學等不同領域之學者六人;(2)教師代表 3 人;(3)校長代表 2 人;(4) 主任代表 3 人;(5)教師會成員 2 人;(6)輔導團成員 2 人;(7)教育行政機關代 表 3 人;(8)家長代表 2 人;(9)業界代表 2 人;(10)學生代表 2 人。研究者歸納 諮詢委員基本資料於表 3-4。

衡諸表 3-4,歸納本研究所組成的諮詢委員小組其特質如下:

1.諮詢委員來自不同團體之代表,可以更廣泛週延地蒐集到不同族群之意 見,在國小實務界中,由於分別選取教師、主任及校長代表,可以顧及不同職位 者之看法。此外,家長代表方面,則是委請全國家長聯盟副理事長及台北市家長 協會理事長,其分別參與過教育改革相關事務,可以從更弘觀的立場來提供意見。

2.本研究之諮詢委員來自臺灣之北、中、南、東四大區域,分屬基隆、台北、

台中、彰化、高雄、屏東以及台東等不同縣市,其變異性較大,可以蒐集到不同

地域的諮詢委員之觀點。

(12)

表 3-4 德懷術諮詢委員基本資料表 編

代表

領域 姓名 性 別

職稱 學歷 服務

地區 1 歐陽教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

院長

倫敦大學哲學碩士 臺北

2 郭玉霞

臺中教育大學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

臺中

3 李奉儒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教授

英國 Reading 大學哲學博

嘉義

4 張明輝

臺灣師大教育政策與行

政研究所所長

臺灣師大教育學博士 臺北

5 游自達

臺中教育大學副教授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 哲學博士

臺中

6 學 者

沈姍姍

新竹教育大學教授 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 新竹

7 陳滄智

臺北市濱江國小教師 中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 碩士

臺北

8 郭至和

臺中市建功國小教師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 博士候選人

臺中

9 教 師

蘇輝明

屏東縣萬來國小教師 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屏東

10 廖銘潭

彰化縣教師會理事長 彰師大工研所 40 學分班 彰化

11 教 師

會 陳芊吟

彰化縣教師會總幹事 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 關係研究所

彰化

12 蔡金田

彰化縣好修國小校長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 士候選人

彰化

13 校

長 蕭賜郎

彰化縣花壇國中校長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彰化

14 詹鍾松

臺中縣國小輔導主任 臺中師院國教所行政碩士

班碩士

臺中

15 朱俊淇

臺中華盛頓雙語小學學

務主任

臺中師院國教所碩士 臺中

16 主 任

張志雲

臺東市知本國小主任 臺東

17 王淵智

高雄市數學領域輔導員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博士 高雄

18 輔 導

員 杜佳憲

基隆市語文領域輔導員 台南師院語文教育學系 基隆

19 張佳琳

教育部秘書室科長 臺灣師大教育學博士 臺北

20 吳錫勳

彰化縣教育局局長 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

行政學系碩士

彰化

21 教 育 行

政 余昌哲

彰化縣教育局督學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

彰化

22 吳福濱

佳泰科技公司董事長、全 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

大學企管系 彰化

23 家 長

包崇敏

不動產經紀公司董事;

臺北市教師協會理事長

美國華盛頓大學 MBA 臺北

24 朱胤慈

學生 臺灣大學哲學系 臺北

25 學

生 鄭人文

學生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雙

修中等教育學程

臺北

26 黃明看

律師、會計師、

大學兼任講師

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彰化

27 業

界 曾福全

內科小兒科醫生 臺北醫學系 彰化

(13)

二、問卷設計

本研究在「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倫理守則調查問卷」部份,共建構三次。第 一次問卷(參見附錄十八)係經由研究者透過文獻探討和訪談十二位不同情境背 景之教師及行政人員所建構而成,主要針對在台灣地區發生頻率較高以及對學生 造成傷害較大的議題研擬出教師教學倫理守則,因此,無法窮盡所有師生互動之 情況與規則,也與國外之守則不盡相同。

第二、三次問卷(附錄二十、二十一)則依據前一次問卷調查之統計結果與意 見回饋修訂而成。

各次問卷內容皆包含研究說明函、問卷填答說明、守則重要程度評定、修 正意見以及綜合評論等五部份。在第二次與第三次問卷中附帶前一次問卷調查結 果,且在最後一次問卷,附加「教師如何應用教學倫理守則建議欄」 。

(一)研究說明函

研究說明函旨在向諮詢委員溝通本研究之相關事宜。尤其第一次問卷的研 究說明函,必須清晰地說明研究目的、相關名詞定義、諮詢委員的屬性、德懷術 的實施方法及程序、預定進度、諮詢委員的任務與協助事項,以及與研究者之聯 絡方式。

第二、三次問卷說明函,則必須清楚敘明前一次問卷之意見處理情形,包 括量化資料之簡要統計結果、修正意見的處理方式及理由、綜合評論建議的歸納 與處理、本次問卷的修訂情形以及請求協助事項等。

(二)填答說明

填答說明旨在陳述問卷的結構與填答方法,載明本問卷之議題與守則數 目。每個議題及守則右邊都列有「重要程度」圈選欄和「修改意見說明欄」,每 個議題之後列有「守則增列欄」 。在問卷的最後,則列有「綜合評論」欄。

在重要程度欄內,係採五點量尺來評定,以「1」代表重要性很低, 「5」代 表重要性很高。 「意見說明欄」 、 「守則增列欄」及「綜合評論欄」提供諮詢委員 陳述相關意見與看法。

在第一次問卷中,尚必須說明問卷守則的撰寫格式,包括屬於理想性的陳 述(如:應…);屬於禁制性的要求(如:不應…;不得…);以及上述兩者兼具(如:

應該…避免…;應該…不得…)。

第二、三次問卷的填答說明,除上述基本說明外,必須呈現前一次問卷各 題項的簡單統計結果以及諮詢委員在該題的勾選數值,以提供委員填寫問卷之參 酌。若諮詢委員的意見與前次不同或與整體的集中意見不同時,均請其能盡量敘 明理由或意見。此外,也須說明此次問卷內容中會出現題項修改情形。

(三)題項設計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守則題項之設計,主要依據文獻探討及訪談所得加以建

構,第一次問卷共計區分為 12 個向度,每個向度之下,條列出若干守則,這些

向度分別為:(1)懲罰與正當程序;(2)公平對待;(3)教育中立;(4)成績評定;(5)

師生關係;(6)學生的隱私;(7)學生受教權;(8)教師的教學能力;(9)協助學生自

(14)

主發展;(10)教師身教;(11)學生的社會關係;(12)教室民主歷程。但各次問卷之 向度及守則題數皆可能隨著諮詢委員之評定與增刪意見,而呈現些許改變。

本問卷在守則題項欄中包括的內容有四,分別為:向度、向度的目的說明、

守則所依據之倫理原則、守則內文。研究者在每一向度之下,皆扼要說明該向度 之目的,為求突顯以不同字型呈現。此外,並以 斜體加底線的文字 指出建構該向 度內之守則所依據的倫理原則,這些原則旨在提供諮詢委員參考,未來在正式守 則中將不會出現(參見守則問卷附錄)。

(四)回饋

在第二、三次問卷中,於問卷左方均附帶有前一次問卷的調查結果,其中 包括該題項的內文,並於各題項下方呈現統計後之眾數(Mo,即被圈選最多的選 項)以及平均數(M,即委員們在 5 點量尺中所圈選的平均值),在該題項重要程度 勾選處,於五點量表下方呈現次數分配(f),以顯示各題項之離散情形。此外,並 以黃色螢光筆標示出諮詢委員前次之填答數值。

至於針對前一次問卷之修正意見,歸納後以「修正後之守則」呈現在問卷 右方,其中包括刪除、修正或新增等,並以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如■代表刪除 題項;*代表修正;★則代表新增的題項,並於備註欄中說明修正理由(詳見附 錄二十、二十一)。

三、實施程序

本研究德懷術問卷分三次實施,原訂 95 年 1 月 19 日到 3 月 4 期間完成,

但第三回合問卷之回收,因幾名諮詢委員較晚寄回,直至 3 月 6 日方回收完畢,

前後共計 46 天(見表 3-5)。

表 3-5 德懷術三次問卷的實施進度 次別

進度 期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研究者寄發問卷 95 年 1 月 19 日 95 年 2 月 7 日 95 年 2 月 24 日 諮詢委員寄回問卷 95 年 1 月 27 日 95 年 2 月 15 日 95 年 3 月 4 日

第一次問卷之目的在徵詢諮詢委員之意見,請其依其專業知識及實務經 驗,判斷國小教師教學倫理各條守則之重要性,並提出修正意見或增列必要守 則。第二次問卷之目的與第三次相同,皆在請諮詢委員根據修正後之守則,重新 判斷各條守則之重要程度,或提出其個人之修正意見與增刪建議,並說明改變原 先看法或不同於團體多數意見之理由。

在三次問卷寄出之後,研究者皆會在接近問卷寄回日期之前兩天,致電給 尚未寄回問卷的諮詢委員,一方面感謝其大力協助、提供寶貴意見,另方面則確 認其是否收到問卷,倘若問卷在投遞過程中有所遺失,則再行補寄。

在寄出第三次問卷之際,由於已是最後一次徵詢,研究者尚附上一封感謝

(15)

函表達由衷致謝之意,並說明在完成問卷守則之相關整理後,會將正式建構的守 則郵寄一份提供諮詢委員參考。

參、焦點團體訪談

焦點團體訪談的目的是要聽取意見與收集訊息,這種方法有助於加深了解 人們對於一個特定的議題、產品或是服務項目的感受與意見。焦點團體研究是一 個謹慎規劃的系列討論,在一個舒適、包容的、無威脅性的情境進行一系列的討 論,以獲取人們對於一個特定的議題的觀感(洪志成、廖梅花譯,2003)。本研究 為了探尋實務界的教師對教學倫理守則的看法,因此,採取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 蒐集團體成員所提供的觀點訊息。

本研究焦點團體訪談的實施,主要透過工作坊及實務座談的形式進行。研 究者在德懷術問卷調查結束,分析歸納資料後,研擬出初步的教師教學倫理守則 後,即開始籌畫進行實務工作者工作坊與座談。透過此二方式,除了引導教學實 務工作者認識教學倫理相關概念之外,尚於焦點團體訪談過程中,蒐集其對初步 教學倫理守則之認同程度、看法、修正意見以及守則實踐之建議等資料。在此部 分,研究者總計辦了三場不同參與對象的工作坊與座談,分別為校長座談一場以 及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兩場,每一場各計兩次,其實施時間如表 3-6 所示。

運用焦點團體訪談方式,通常要選取的參與者具有某一共通性質的特徵,

然而不同類型的人們也可以提供不同的訊息。因此,焦點團體訪談也要求取參與

者同中有異的特質,也就是具有充分的變異性(洪志成、廖梅花譯,2003)。本研

究在團體成員的招募上也考量上述原則。首先,在校長座談方面,研究者分別針

對性別、服務年資、教育熱誠以及是否具有洞見等考量,徵得六名校長參與對話

討論與座談(見表 3-7)。其次,在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方面,為使參與工作坊的

成員更為多元與異質,研究者以辦理縣內週三進修的方式,經彰化縣政府教育局

核准後,即於教育局每日報報的教師研習網頁上公告研習資訊,並分為南彰化與

北彰化兩地,開放全縣教師以自願的方式報名參加,因此,參與研習的教師除了

具有異質性外,尚兼具對教學倫理議題有興趣之共通特質。但基於研習屬焦點團

體訪談性質,名額限制在 8-12 名,總計南彰化參與者有 9 人(見表 3-8),北彰化

有 10 人(見表 3-9)。以下分別說明之:

(16)

表 3-6 校長座談與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場次時間表 座談場次 校長座談 南彰化教師

教學倫理工作坊

北彰化教師教學 教學倫理工作坊 (1)95 年 3 月 20 日

14 時~16 時 30 分

(1)95 年 3 月 8 日 13 時 30 分~16 時

30 分

(1)95 年 3 月 29 日 13 時 30 分~16 時

30 分 實

施 時 間

(2)95 年 4 月 19 日 9 時~10 時

(2)95 年 3 月 22 日 13 時 30 分~16 時

30 分

(2) 95 年 4 月 13 日 13 時~15 時 30 分

成員人數 6 人 9 人 10 人

表 3-7 校長實務座談成員基本資料表 姓名 性

教師年資 主任年資 校長年資 教職 總年資

校長 任數

學校 規模 海校長 男 15 年 0 10 年 25 年 第 3 任 11 班 連校長 男 14 年 9 年 6 年 29 年 第 2 任 12 班 榮校長 男 14 年 8 年 7 年 29 年 第 2 任 12 班 鶯校長 女 19.5 年 6.5 年 2.5 年 28.5 年 初任 11 班 玉校長 女 12 年 8 年 2.5 年 22.5 年 初任 6 班 弘校長 男 8 年 7.5 年 2 年 17.5 年 初任 7 班

表 3-8 南彰化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參與成員基本資料 姓名 性

學歷 職務 教 師 年 資

組 長 年 資

主 任 年 資

教職 總年資

學校 規模

學校

區域

大勳 男 碩士 主任 10 年 無 14 年 24 年 12 班 鄉

小碩 男 大學 教師 4 年 無 無 4 年 17 班 鄉

中興 男 碩土 主任 13 年 無 2 年 15 年 6 班 鄉

小芬 大學 教師 1 年 1 年 6 班

小菊 女 大學 主任 17 年 6 年 0.5 年 23.5 年 23 班 鄉

小真 女 大學 組長 9 年 1 年 無 10 年 25 班 鎮

小桃 碩士 教師 6 年 7 年 無 13 年 12 班 鄉

中杰 碩士 主任 12 年 4 年 3 年 19 年 17 班 鎮

鑫鑫 男 碩士 主任 11 年 無 5 年 16 年 12 班 鄉

(17)

表 3-9 北彰化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參與成員基本資料 姓名 性

學歷 職務 教 師 年 資

組 長 年 資

主 任 年 資

教職 總年資

學校 規模

學校 區域 小魚 碩士 組長 14 年 10 無 24 年 37 班 市 大成 大學 級任 20 年 無 20 年 37 班 市 小搖 女 碩土 級任 10 年 無 無 10 年 37 班 市 中發 男 碩士 級任 11 年 6 年 無 17 年 37 班 市 大鈴 碩士 主任 20 年 7 年 27 年 37 班 市 小珠 碩士 主任 19 年 12 31 年 37 班 市 阿倫 女 大學 級任 5 年 無 無 5 年 37 班 市 小杏 女 大學 級任 24 年 無 無 24 年 37 班 市 大漢 大學 組長 6 年 9 年 無 15 年 37 班 市 正正 大學 組長 15 年 3 年 無 18 年 37 班 市

一、校長實務座談

校長實務座談是本研究進行焦點團體訪談的形式之一,主要目的在於透過 焦點團體的互動方式,蒐集國小校長對初步建構的教師教學倫理守則之看法,以 及徵詢其是否有修正意見。座談的時間共分兩次,第一次在 95 年 3 月 20 日,蒐 集校長們對守則的初步修正意見;第二次則安排於 95 年 4 月 19 日,間隔約一個 月,主要目的是研究者欲歸納教學倫理工作坊之修正意見,將之提供給校長成員 們在第二次座談中討論,除了可以與校長實務座談第一次修正意見交相比對之 外,亦可進一步徵詢校長成員對教師工作坊成員所提意見之看法。

二、 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

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是本研究進行焦點團體訪談的另一種形式,主要參與 對象為教師。本研究進行南彰化與北彰化兩個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旨在擴大參 與對象,獲取更豐富的訊息。每個工作坊各自包含兩次課程,南、北彰化之工作 坊課程實施內容大體相同。以下分別說明工作坊之課程:

(一)第一次工作坊課程

研究者在工作坊開始之前,即已充分籌畫此次之工作坊課程,將其分為南、

北彰化兩者進行,每個工作坊各進行兩次課程(如前述表 3-6 所列)。在首次三小 時的課程中,主要進行下述活動:(1)先行引導參與成員認識教學倫理相關概念;

(2)透過案例討論分析相關倫理概念或原則(參見附錄二十二);(3)討論本研究建構 之初步教學倫理守則(守則內容參加附錄二十三);(4)分發倫理守則實踐檢核表 (參見附錄二十四)及下次討論議題(參見附錄二十五)。

本研究在南、北彰化教師教學倫理工作坊中,為了要讓參與的成員有機會

及較充分的時間,回到各自的工作現場中嘗試實踐本研究所建構的初步教學倫理

守則,因此特別安排第一次課程和第二次課程間隔兩星期,如:甲梯次第一次為

(18)

95 年 3 月 8 日,第二次為 95 年 3 月 22 日。

此外,研究者在第一次課程結束之前,即發下倫理守則實踐檢核表,每天 一張,研究者並於其上標明日期及星期,請參與成員每天於教學或工作現場中,

檢視自己個人應用這套倫理守則的情形,其中包括決定歷程、行動結果以及個人 反思(詳見附錄二十),並填寫於檢核表之中,於第二次課程中進行分享。

要進一步說明的是,由於南彰化工作坊的兩次課程在 95 年 3 月 22 日即已 結束,研究者從中發現該工作坊在第一次課程內容中,討論兩個案例,分別為「是 誰害他屁股開花?」以及「補救教育方案的兩難」,造成時間過於緊迫,成員深 度討論的時間較短,因此,在北彰化工作坊中,即做了些許修正,在第一次課程 中改為只討論「是誰害他屁股開花?」一個案例。

(二)第二次工作坊課程

第二次工作坊的課程內容,主要依照第一次課程結束前所發之討論議題來 進行。其中包括:(1)教學倫理檢核表分享;(2)討論倫理守則實施之可行性;(3) 從實務現場經驗以及實踐所得,針對倫理守則進行修正;(4)提出應用與實踐倫 理守則之建議。

第四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之資料處理可分為質化資料(訪談資料及焦點團體訪談資料)之處 理,以及德懷術問卷資料處理兩種,分別說明如下:

壹、質化資料的處理 一、資料的轉錄

研究者於現場蒐集完資料,隨即於當天進行文字的轉錄工作,採「描述性 的筆記」(descriptive notes)方式(周德楨,1998),將觀察與訪談的內容,翔 實記錄,透過錄音與錄影的輔助,字字句句照樣寫下,不加進自身主觀的意見。

此外,並根據現場實際需要發展現場筆記的轉錄符號系統,以使整個記錄工作更 加順暢與清晰。同時,為了顧及資料轉錄的正確性與遵守保密原則,所有轉錄工 作皆將由研究者親自擔任,以電腦來處理,用 A4 格式在其上註明日期、地點、

對象、事件…等,並在每份觀察筆記上插入頁碼,予以編號。紙張右方佔 2/3 空間,用來記錄現場觀察內容,左方預留 1/3 空白處,用來書寫觀察者的反省 與評論。最後,給予每一行編號,以利分析時,進行檢索(參見附錄二十六)。

二、資料分析與整理

質化研究之終極活動是分析、詮釋以及呈現發現結果,然而要從大量的資

料中尋找出意義之所在,減少訊息的數量,辨別出對所研究之事物具有重大意義

的組型,並為展現資料所揭示的實質內容建立出架構,是進行質化研究時最大的

(19)

挑戰(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les 和 Huberman(1984)指出質化資料分析是 一個反覆的過程,其中包含資料簡化、資料呈現、作成結論三部分。因此,質化 研究在資料分析上並無一套特定的規準可循,研究者主要採取與蒐集資料同步進 行、不斷回溯重疊的方式,最後再將焦點統整起來,發展出主要概念。作法如下:

(一)首先閱讀全部的現場筆記、訪談記錄及所蒐集的書面資料等,在其上 圈出有關主題的重點或關鍵字,將實地發現配合學術理論與研究目的,先予以分 類,以便建立一個暫時性的整體架構。

(二)根據類目的架構,再次閱讀筆記、訪談記錄與書面資料,發展類目中 的子類,進一步進行編碼。研究者將逐字稿中所呈現的事件細分成較小的類別,

再進一步將之分別敘寫於研究者個人之分析資料簿中,記錄下這些類目下所屬節 次、頁次、行次編號。

(三)進行同儕編碼,研究者邀請曾從事過質的研究之同學進行同儕編碼,

並委其將編碼之分類記錄於同儕編碼記錄表(參見附錄二十七),以便藉由他人的 觀點,檢視研究者自身的分類。

(四)將分析每一篇逐字稿所整理出的細類別統一彙整後,把性質相同的剪 貼於同一個資料夾內,例如:與「公平對待」 、 「體罰」 、 「隱私權」等有關者全部 併置,以便加以歸納。

(五)歸納不同類別,統整成幾個概念主題,並分析是否有矛盾之處,思考 其原因,必要時,進行訪談,加以澄清與補充。

(六)尋找反證,以確保研究的客觀性或發現其他的結果與類目。

貳、德懷術問卷資料的處理

本研究在德懷術問卷部分的資料處理上,有關各題項「意見說明」與最後

「綜合評論」部份,採前述質化資料處理方式進行。而關於各題項的「重要程度」

之評定,採行下列方式進行統計與分析:

(一)各次問卷提供德懷術小組的回饋性資料,以簡單的眾數(Mo)、平均數 (M)和次數分配(f),呈現各題項的集中與分散情形。

(二)問卷實施之後的整體分析,以眾數、平均數來呈現諮詢委員評定之集 中情形,以標準差(SD)來呈現其離散情形。並透過平均數與標準差之交叉分析,

判斷各守則整體的評定結果。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與效度是傳統實證主義(positivism)量化研究的判定標準;然而質的

研究所關注的並非「客觀分類計量」 、 「尋找普遍原則」或「因果假設的否證和統

計推論」 ,而是「社會事實的建構過程」以及「人們在不同的、特有的文化社會

脈絡下的經驗與解釋」(胡幼慧、姚美華,1996)。由於質的研究屬於自然探究的

過程,富有很深厚的個人色彩,因此研究的信度與效度更關係到研究結果被採信

(20)

的程度。 Lincoln 和 Guba(1989)指出,質化研究的品質,可由其「可信賴度」

(trustworthiness)加以評鑑,此概念包括精確性、適用性、一致性、中立性等 問題。黃政傑(1996)指出質化研究者強調的信度問題,在於如何讓他們所蒐集紀 錄的資料確為實際情境中發生的現象,而效度問題重視的是蒐集到研究者真正所 需的資料。本研究參考 LeCompte、Preissle 和 Tesch (1993)有關質的研究中信 度與效度的分類及提高信、效度之可行策略,以下說明研究者實施的具體作法。

壹、建立信度

所謂信度包括內在信度與外在信度兩種,內在信度是指同一研究中兩個以 上的觀察者觀察結果的一致程度;外在信度則指獨立的研究者在相同或類似的情 境中,能獲致相同結果的程度(陳慧芬,民 86;LeCompte et al., 1993)。由於 質的研究之自然情境不可能重演與重複複製,無法以操控的方式來確保信度。因 此,本研究提昇信度之途徑如下:

一、內在信度

(一)自剖研究者的預存立場,且在資料蒐集與觀察現場中,不斷的反省與 調整自己的主觀。

(二)輔助工具之使用:運用錄音方式,協助資料之蒐集,並恪守當天整理 現場筆記之原則,俾使忠實的記錄利於檢驗與分析。

(三)參與者查核:將整理完的現場筆記,盡可能請受訪者進行查核,並將 研究者歸納之結論與之進行討論,以確定兩者論點之一致性。

二、外在信度

(一)詳實描述研究的步驟與歷程:包括尋找研究對象與德懷術諮詢委員、

取樣程序、取得同意、訪談的進行、問卷的編製、焦點團體訪談的實施等。

(二)確實說明研究者的角色,與參與研究者關係之建立與發展。

(三)明確交代資料記錄、分析與詮釋的方法,包括記錄方法、格式或各種 範例。

貳、建立效度

內在效度係指經過觀察和訪談的結果能真正代表真實的程度;外在效度則 指研究結果可以適用於相同研究情境的程度。研究者採下列途徑,以提高內外在 效度。

一、內在效度

(一)研究中的主要訊息報導人應符合實際研究所需,且能提供豐富的訊 息,因此在取樣時特別注意選取適當的對象。

(二)正確與詳實的記錄資料,減少研究者的主觀,避免將原始資訊事先篩

選後再記錄的選擇性轉錄方式。

(21)

二、外在效度

(一)說明選擇研究對象的規準,並說明參與者之基本特質。

(二)詳細說明研究的理論架構、研究目的、名詞釋義、研究方法與過程,

俾使讀者更了解研究的內涵。

(三)時時進行反省與檢核,不因主觀的偏見或框架而曲解研究情境中的訊 息,引導出不當的結果與發現。

第六節 研究倫理

任何研究皆不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研究者必須視被研究者為目的,而不 僅僅視其為達成研究成果之工具。在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及研究本身之間,交織著 複雜的倫理關係,一不小心就可能促使參與研究者蒙受損失或遭受傷害,因此,

研究者必須戰戰兢兢,從事研究之際,要在每個步驟之實施中,確實地考量到研 究倫理。

本研究在研究倫理方面,主要基於下述幾個原則進行:

(一)忠誠原則:主要目的在尊重參與研究者個人之隱私權,以維繫研究者 及參與者之間的信賴關係。因此,在研究過程中除了審慎注意所蒐集之研究資料 不外流或洩露之外,尚重視保護被研究者及研究場域的身份,因此,除了德懷術 諮詢委員相關資訊外,其他在本研究報告中所出現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皆以 化名方式呈現。

(二)不傷害原則:研究的實施不能為了達到可預期的有效結果,即罔顧在 研究歷程或研究報告出爐時,是否會傷害到參與者。研究者認為在社會科學的研 究領域中, 「不傷害」是最重要的原則,因此,本研究在資料蒐集上,皆以不對 受訪的實務工作者及參與研究之教師所處境遇、個人身心或其教學造成傷害為原 則。

(三)尊重自主原則:尊重自主係在於尊重個人的自由決定及自由選擇。因 此,本研究在進行訪談及實務者座談之際,皆會事先徵求受訪者是否同意錄音,

並真誠地尊重其選擇。此外,尊重自主亦涉及參與研究者是否能處於被提供充份 訊息的情況下進行決定,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強調參與者有「知情同意權」

(the rights of informed consent),事先將研究目的、實施程序及可能產生的

影響充份告知參與者,以讓他們在完全了解後,再表達是否同意參與研究。尤其

是有關於倫理決定歷程之訪談,研究者更在邀約訪談對象之前即事先說明所欲訪

談之主題可能涉及受訪者個人不快的、痛苦的或在道德上遭遇衝突的經驗,當其

充份了解後,再徵求其同意。上述可以避免以隱晦曖昧或模糊不明的訊息尋得參

與者,但最後卻讓其感受到受騙或受傷害等情形。

(22)

數據

表 3-1 第一階段教學倫理議題訪談受訪者基本背景資料及訪談時間表  受訪者 (化名)  訪談時間  基本背景  學歷  教育研究所四十學分班  教職年資 23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一~六年級  目前職務  教師兼總務主任 楊 主 任 (男) 94 年 3 月 5 日 9 時至 10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12 班/鄉村  學歷  教育研究所碩士  教職年資 11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三、四、五、六年級  目前職務  教師兼總務主任 高 主 任 (男) 94 年 3 月 5 日 10
表 3-2 第二階段教學倫理議題訪談受訪者基本背景資料及訪談時間表  受訪者 (化名)  訪談時間  基本背景  學歷  大學輔導學系學士  教師年資 18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三五六年級科任,一二年級級任 目前職務  教務主任 賴 主 任  (女)  94 年 3 月 8 日 13 時~15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13 班/鄉  學歷  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教師年資 12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五、六年級級任  目前職務  教務主任、社會領域輔導員 郭 老 師  (男)  94
表 3-3 教師教學倫理決定受訪者基本背景資料及訪談時間表  受訪者 (化名)  訪談時間  基本背景  學歷  大學  教職年資  3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三年級  目前職務  級任教師 甲 老 師    (女)  94 年 11 月 29 日 10 時半~12 時 (面對面訪談)  學校規模及城鄉屬性  9 班/鎮  學歷  教育研究所碩士  教職年資 15 年  曾任教過年段  五、六年級級任  目前職務  主任 乙 主 任  (男)  94 年 11 月 29 日 13 時半~15 時 (面對面訪
表 3-4  德懷術諮詢委員基本資料表  編 號  代表 領域  姓名  性 別  職稱  學歷  服務地區 1  歐陽教  男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 院長  倫敦大學哲學碩士  臺北  2  郭玉霞  女  臺中教育大學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 士  臺中  3  李奉儒  男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教授  英國 Reading 大學哲學博士  嘉義  4  張明輝  男  臺灣師大教育政策與行 政研究所所長  臺灣師大教育學博士  臺北  5  游自達  男  臺中教育大學副教授  美國伊利諾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職業 教師 輔導員 神職人員 社會工作者 記者.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認為它注重對四大師的研究而忽視支援這些大師布教活動的庶民之信仰的研 究。[13]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 研 究 生:黃仁性 敬啟 指導教授:楊錦章 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