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組間學習成就後測成績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組間學習成就後測成績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章分成三部份,第一節是組間後測成績的差異顯著性考驗,其目的 是為了考驗在研討式教學下的實驗組學生與在講述式教學下的對照組學生 在以成就測驗評量為後測成績的差異是否達0.05的顯著水準;第二節是發 言頻次探討;第三節是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並進行統計分析,考驗對照組在 實施研討式教學法後學習興趣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及研討式教學法與講 述式教學法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第一節、組間學習成就後測成績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本節為獨立樣本的差異顯著性分析,目的為考驗實驗組在研討式教學 策略下,其以成就測驗評量為後測成績的表現是否高於對照組。

一、事前考驗一:先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研究前的背景程度是否相同。

本研究所採前測成績為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三次段考平均為標準(數 據請見附錄五),今比較分析如表3:

表3:組間學習成就前測成績平均數差異顯者性考驗表。

組別統計量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實驗組 32.000 66.938 20.728 3.664 對照組 34.000 65.716 19.395 3.326

獨立樣本檢定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差異的 95% 信賴區 間

F 檢定 顯著性 t 自由 度

顯著性 (雙尾)

下界 上界

假設變異數相等 0.044 0.834 0.248 64 0.805 -8.644 11.089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0.247 0.806 -8.667 11.112

(2)

由表3可知,在Levene 統計作變異數同質性考驗時,因為 F=0.044 , P>0.05 ,所以兩組的變異無明顯的不同。因此在進行t考驗時,可假設兩 者變異數相等進行考驗,由表當假設變異數相等時t=0.248,P=0.805,未達 0.05顯著水準,故可說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成績無顯著差異。

二、事後考驗一: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組實施研討式教學後的後測 評量成績是否相同,成績是採學習成就評量成績(請見附錄六),今分析 如表4:

表4:組間學習成就後測成績平均數差異顯者性考驗表。

組別統計量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實驗組 32.000 69.063 24.998 4.419 對照組 34.000 63.529 25.511 4.375

獨立樣本檢定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差異的 95% 信賴區 間

F 檢定 顯著性 t 自由 度

顯著性 (雙尾)

下界 上界

假設變異數相等 0.0003 0.958 0.889 64 0.377 -6.897 17.964

由表4可知,在Levene 統計作變異數同質性考驗時,因為 F=0.0003 , P>0.05 ,所以兩組的變異無明顯的不同。因此在進行t考驗時,可假設兩 組變異數相等來進行考驗,由表可知t=0.889,P=0.377,未達0.05顯著水 準,故可說實驗組與對照組後測成績無顯著差異。

由事前考驗一與事後考驗一,我們可以推論雖然在研討式教學後實驗

組平均成績高於對照組平均成績,但因未達0.05的顯著水準,因此可以說

在進行研討式教學後,組間平均成績並無顯著差異。

(3)

在班級平均無顯著差異下,我們進一步想探討,組間在各成績分佈區 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因此將班級以成績為標準,成績由高至低,將 學生分為四組,分別為高得分群、中高得分群、中低得分群、低得分群,

考驗各組群間,實驗組與對照組有無顯著差異。

三、事前考驗二:比較實驗組及對照組高得分群、中高得分群、中低得分 群、低得分群前測成績是否有顯著差異(分群方式是將學生依前測成績由 高至低排列,並依人數四等分所得。)今分析如表5:

表5:組間學業成就各分佈組群前測成績平均數差異顯著性分析表。

成績分佈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高得分群 實驗組 8 88.543 6.497 2.297 對照組 8 89.333 4.787 1.692 中高得分群 實驗組 8 76.001 3.441 1.216 對照組 8 74.33 3.171 1.121 中低得分群 實驗組 8 63.583 4.957 1.752 對照組 8 59.083 4.861 1.718 低得分群 實驗組 8 38.373 14.308 5.057 對照組 8 39.541 12.631 4.466

變異數相等的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差異的 95% 信 賴區間

F 檢定

顯著性

t 值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下界 上界

高得分群 變異數相等 0.968 0.341 -0.276 14 0.785 -6.910 5.330

中高得分群 變異數相等 0.000 0.998 1.008 14 0.330 -1.879 5.217

中低得分群 變異數相等 0.033 0.857 1.832 14 0.088 -0.765 9.765

低得分群 變異數相等 0.131 0.722 -0.173 14 0.865 -15.639 13.304

(4)

由表5可知,在Levene 統計作變異數同質性考驗時,因為各成績分佈 組群P值皆大於0.05 ,所以兩組各成績分佈組群間的變異無明顯的不同。

因此在進行t考驗時,可假設兩者變異數相等進行考驗,由表可知各組均未 達0.05顯著水準,故可說實驗組與對照組各組群間前測成績無顯著差異。

四、事後考驗二:比較實驗組及對照組高得分群、中高得分群、中低得分 群、低得分群後測成績是否有明顯差異(分群方式是將學生依後測成績由 高至低排列,並依人數四等分所得。)今分析如表6:

表6:組間學習成就各分佈組群後測成績平均數差異顯著性分析表。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高得分群 實驗組 8 95.625 4.173 1.475

對照組 8 95.625 4.173 1.475

中高得分群 實驗組 8 84.375 4.173 1.475

對照組 8 78.125 7.039 2.489

中低得分群 實驗組 8 62.500 10.351 3.660

對照組 8 50.000 6.547 2.315

低得分群 實驗組 8 33.750 8.763 3.098

對照組 8 30.000 6.547 2.315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差異的 95% 信 賴區間

F 檢定

顯著性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下界 上界

高得分群 變異數相等 0.000 1.000 0.000 14.000 1.000 -4.475 4.475

中高得分群 變異數相等 1.473 0.245 2.160 14.000 0.049 0.045 12.455

中低得分群 變異數相等 1.699 0.213 2.887 14.000 0.012 3.213 21.787

低得分群 變異數相等 1.867 0.193 0.970 14.000 0.349 -4.544 12.044

(5)

由表6可知,在Levene 統計作變異數同質性考驗時,因為各成績分佈 組群P值皆大於0.05 ,所以兩組各成績分佈組群間的變異無明顯的不同。

因此在進行t考驗時,可假設兩者變異數相等進行考驗,從考驗結果可知實 驗組與對照組中高得分組群及中低得分組群平均數差異皆達0.05顯著水 準,代表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這兩個成績分佈組群平均數有顯著性差異。

由事前考驗二及事後考驗二,我們可以推論研討式教學法對於班級學 業成就中等表現學生較有效果,對於學習成就在高低兩段的學生較無差異。

(6)

第二節、發言頻次探討

在第一節中,我們推論了研討式教學法對於成績中段學生較有效果,

而在這一節中我們將討論二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隨著研討式教學的進 行,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頻次是否有增加,第二部份是學生在課堂中發言 頻次與後測成績的相關性。

一、發言頻次與研討式教學法實施時間討論:

以發言頻次對教學單元(時間)作數據統計分析(請見附錄七),可 得分析如下圖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原子

0218 開原

子面 紗1

0222)

揭開原子 面紗

2 0223

原子量

子量

0225)

耳數

0301

化學反

030 2)

化學反 式應用

0304)

素週 期表

1(

0307)

元素週 期表

2(

0309 電解質

1(

0311)

解質

0314

發言頻次(次數/節課)

等級1 等級2

圖8:發言頻次與教學單元(時間)分析圖。

在圖8中,有些單元以1、2代表其涵意為此單元分2節課授課,因第2節 課會花較多時間在學習單書寫故發言頻次皆少於第一節課時的發言頻次;

由圖八可知在研討式教學初期,學生發言頻次隨著實施時間而增加,但在

進入莫耳數及化學反應式之後發言頻次卻發生減少的跡像,至課程進入元

素週期表及電解質後發言頻次才又隨著時間增加;我們可以推論,研討式

教學能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故發言頻次隨著時間增加而增加,但同時

發言頻次也會隨著課程內容而波動,對於莫耳數及化學反應式較抽像課程

學生發言頻次將較少。

(7)

二、後測成績與發言頻次相關性分析:

我們將研討式教學法進行期間有發言記錄同學累積其次數,並與後測成 績做相關性研究,由於後測成績滿分,與發言頻次最高次數不同,因此為 使比較更有意義,今算出每個學生後測成績排名與發言頻次排名再利用兩 者做相關性分析(請見附錄八),分析得表7:

表7:發言頻次排名與後測成績排名相關性分析表。

相關

發言頻

次排名

後測成績排 名

Pearson 相關 1 0.355 顯著性 (雙尾) . 0.046 發言頻次

排名

個數 32 32

Pearson 相關 0.355 1 顯著性 (雙尾) 0.046 .

後測成績 排名

個數 32 32

由表7,可知兩者相關係數為0.355,可達0.046顯著水準,可見發言頻 次與後測成績有相關性存在。

三、後測成績進步名次與發言頻次相關性分析:

知道學生成績高低與發言頻次有相關後,我們想進一步了解,發言頻

次較高的學生其學習表現在後測成績上是否有優於前測成績傾向,由於兩

者最高數目不同,故以發言頻次排名與進步名次排名做相關性討論(請見

附錄九),分析得表8:

(8)

表8:發言頻次排名與進步名次排名相關性分析表。

發言頻次

排名

進步名次排 名

Pearson 相關 1 -0.183 顯著性 (雙尾) . 0.316 發言頻次

排名

個數 32 32

Pearson 相關 -0.183 1 顯著性 (雙尾) 0.316 .

名次變動 排名

個數 32 32

由表8可知兩者的相關係數r值為-0.183,且未達顯者水準,故我們可

推論發言頻次較多者後測成績不一定會優於前測成績。

(9)

第三節、學習興趣問卷成績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在本節中我們將分三個部份討論,第一部份是討論在研討式教學法 下,學生的學習興趣程度與未實施研討式教學時是否有顯著性的差異,此 為相依樣本的差異顯著性分析;第二部份是討論實驗組與對照組使用不同 教學法後的學習興趣程度是否有顯著性差異,為獨立樣本差異顯著性分 析;第三部份為實驗組與對照組間各學習興趣類別的興趣程度差異顯著性 考驗。

一、實驗組學習興趣前後測平均數差異顯者性考驗:

以研討式教學前學習興趣問卷測得分數為前測成績,研討式教學後所測 得的分數為後測成績,因為同一份問卷故直接以平均數做差異顯著性比較

(請見附錄十),分析得表9:

表9:實驗組學習興趣程度前、後測平均數差異顯者性分析表。

成對樣本統計量

平均數 個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後測成績 44.063 32.000 15.033 2.658 前測成績 41.969 32.000 21.165 3.742

由表9可知,雖然後測成績平均數優於前測成績平均數,但其顯著性未 達0.05顯著水準,因此我們推論實驗組在實施研討式教學後學習興趣並無 顯著性差異。

成對樣本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差異的 95% 信 賴區間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 標準誤

下界 上界

t 自由

度 顯著性 (雙尾) 後測成績 -

前測成績

2.094 17.768 3.141 -4.312 8.500 0.667 31 0.510

(10)

二、組間學習興趣程度平均數差異顯著性分析:

比較在同一授課單元、內容,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實施研討式教學法與 講述式教學法學習興趣程度的差異,此為獨立樣本,直接以兩者平均數做 差異顯著性分析(請見附錄十一)分析得表10:

表10:組間學習興趣程度平均數差異顯著性分析表。

組別統計量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實驗組 32.000 44.063 15.033 2.658 對照組 34.000 33.382 18.325 3.143

獨立樣本檢定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F 檢定 顯著性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平均差異 標準誤 差異

差異的 95% 信賴區 間

下界 上界

0.509 0.478 2.579 64.000 0.012 10.680 4.141 2.408 18.952

由表10可知,由Levene 檢定,其F=0.509,P>0.05,故可假設兩者變異 數相等來進行t考驗,由表可知其P值為0.012,達0.05顯著水準,故可說實 驗組與對照組在不同教學法下學習興趣程度有顯著性差異。

三、組間各學習興趣類別的興趣程度差異顯著性考驗:

在本研究的學習興趣中將學習興趣分為課堂參與度評估,課後學習評

估,科學應用評估,進階學習興趣評估四大類,接下來便要檢視這四大類

學習興趣程度在不同教學法中,是否能產生顯著性差異(請見附錄十二) 。

做獨立樣本平均數差異顯著性分析得表11:

(11)

表11:組間各學習興趣類別興趣程度差異顯著性分析表。

組別統計量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實驗組 32.000 2.156 4.151 0.734 課堂參與

度總分 對照組 34.000 -1.588 5.252 0.901 實驗組 32.000 12.938 4.318 0.763 課後學習

評估總分 對照組 34.000 10.147 5.883 1.009 實驗組 32.000 16.688 3.797 0.671 科學應用

總分 對照組 34.000 14.765 4.031 0.691 實驗組 32.000 15.281 5.737 1.014 進階學習

興趣總分 對照組 34.000 12.471 6.505 1.116

獨立樣本檢定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F 檢定 顯著

性 t 自由 度

顯著性 (雙尾)

平均 差異

標準 誤差

異 下界 上界 課堂參

與度總 分

假設變 異數相 等

1.107 0.297 3.200 64 0.002 3.744 1.170 1.407 6.082

課後學 習總分

假設變 異數相 等

2.753 0.102 2.185 64 0.033 2.790 1.277 0.240 5.341

科學應 用總分

假設變 異數相 等

0.009 0.926 1.992 64 0.051 1.923 0.965 -0.006 3.851

進階學 習興趣 總分

假設變 異數相 等

0.079 0.779 1.857 64 0.068 2.811 1.514 -0.213 5.834

(12)

由表11可知,在Levene 檢定,各組P值皆大於0.05,故可假設兩組變異

數在四大類別皆相等,再進行t考驗,由表可知課堂參與度及課後學習達

0.05顯著水準,代表此兩項興趣程度在不同教學法中產生興趣程度的差

異,研討式教學法下的學生較能在課堂中參與課程內容,並較能在課後主

動學習複習課程內容,而在科學應用,進階學習興趣兩類中雖然實驗組平

均分數高於對照組但並未達顯著性差異;若將學習興趣四大類別平均數差

異做一排列,則為課堂參與度總分差異>課後學習總分差異>科學應用總分

差異>進階學習興趣總分差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體驗 學習 課後 支援..

這個開放的課程架構,可讓學校以不同 進程組織學習經歷、調節學習內容的廣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 以課程為目標時,課程包含的是所欲達成的 一組目標,強調課程目標的重要性,所以也 著重於課程目標的選擇、組織、敘寫,並以

五、每堂課結束後,由授課講師出題進行隨堂測驗或於限期內繳 交課堂作業報告,學員隨堂成績須達 70 分才算及格。不及 格者給予

全方位學習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學習,以達至在課堂

「課後 /課堂工作紙」 :鼓勵學生多表達他們的內 心感受及情緒4.

我們用一因子變異數分析的 F 檢定及 Welch、Brown-Forsythe 的 檢定,從原本的 14 個變數中找出具有區別能力的 10 個變數來做區別 分析。由卡方圖知道四種土壤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