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皇民化與「寺廟整理運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皇民化與「寺廟整理運動」"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前言

日本帝國正式在台灣實施真正民眾組織化、「皇民化」政策,

是在1931 年滿州事變(「九一八事變」)以後,依照時間序,分 別是1932 年指導部落(村里),以及臺中州部落振興會的結成;

1934 年的「臺灣社會教化協議會」,促進了部落振興運動;11935 年以改善「陋習」為名、打破舊慣信仰的運動開始,隨著戰爭氣氛 漸高,誕生「皇民奉公會」,在「皇民化運動」的名義下,進行台 灣住民諸習慣日本化的運動。2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後,配合臺灣總督府的「皇民化運動」,

緊接著登場的就是「寺廟整理運動」。

二、寺廟整理運動

大溪地區在1937 年 10 月之前,就開始實施一連串「祭典改善」

措施。關於「祭典改善」的主旨是「涵養皇國精神上,改善廟宇之

1. 【日】須崎慎一:《日本ファシズムとの時代 天皇制.軍部.戦爭.民眾》,

353。

2. 【日】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台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 教道友社,1988 年,頁 15。

〈台灣佛教新史〉之二十二―

皇民化與「寺廟整理運動」

闞正宗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2)

祭典,作為生活改善的第一步」。重點有二:1、祭典日期之統一;

2、廢除燒金銀紙、設置賽錢箱。3

1938 年,《臺灣日日新報》以社論的形式,說明提出寺廟整理 的原因:

現在總督府臺帳(寺廟名簿)所載的寺廟總數有二千六百 九十六座,此外未登錄的小祠堂約七千座,合計約一萬又 七百座,分布在全島約三百個村鎮。即一村鎮存在著大小 三十座以上的寺廟。內地神社數,平均在各鄉鎮村有九座 強,尚且都有過多的議論,而臺灣鄉鎮村有三十座以上 [ 寺廟 ],當然依序必須整理。尤其是寺廟,不用說是本島 人信仰的據點,安心立命的所在,其在過去有很清楚的有 意義存在。但是,在時勢上,看到非單方面推移的今日,

以寺廟為中心的信仰生活,大體呈現了助長迷信與陋習的 溫床之觀,毋寧成為妨礙本島教化及皇民化運動,也是實 情。即一方面深感必須在排除迷信與陋習,營造出合理文 化生活的同時,另一方面漸次地從舊信仰脫離,轉移至神 社信仰、皇民信仰。4

此一社論表明了總督府的立場,同時也正式宣告「寺廟整理運動」

的全面展開。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寺廟整體運動」是全台性的,

其目的是將台民舊慣信仰轉化為「皇民信仰」。

1938 年 10 月 11 日,「新竹州國民精神總動員支部參與會」決 議廢合寺廟,在會議兩個提案中,第一案即與「寺廟整理運動」有

3. 大溪街役場編:《大溪街街勢一覽》,大溪:大溪街役場,1937 年,頁 24-25。

4. 〈社說:事變下の臺灣と寺廟整理—信仰の革新機運を善導せよ〉,《臺灣 日日新報》,1938 年 5 月 18 日,5 版。

(3)

關,謂:「為了本島皇民化之徹底,對舊有之寺廟、齋堂,所採適 切的執行政策為何?」最後決議是「寺廟當然是以全廢為原則,不 准新設,但過度方式得(將神明)廢合存置一街庄一寺廟」。5

「寺廟整理運動」是以去除全部台灣舊慣信仰的寺廟等宗教團 體為目標,但是為了怕引起無法預料的後果,才有所謂「一街庄一 寺廟」的過渡措施,這也和總督府的提示有關:

將過多的寺廟進行廢合整理是當然不過的事,不過,徒有 急功,破壞本島人的信仰,不能使之成為無神無靈之民,

而導致惡果。而在地方上與寺廟不可分的神明會財產,一 舉將之整編成像是教化財團或祭祀聯盟,也多有所見。這 無疑是適當的,唯如此事,因是透過以理智為主的指導方 法,然而精神方面的信仰性指導一怠忽,就易產生遺憾。

有必要在掩護正信的財團存在的同時,透過求神、皈依神 的信仰指導原理,導引大眾的敬神性教化財團是必須的。

此指導原理即唯神之道。唯神之道是超越宗派之上,是我 國體明徵的國民信仰唯一的對象,使之普及,必須是本島 皇民化運動的絕對性目的。在此意義上,吾等對於在蓬勃 寺廟整理運動上,持續展現本島信仰界革新的機運,無論 如何期盼文教局拿出在整體上的善導措施。6

由上可知,「寺廟整理運動」的背後策劃者應是總督府的文教局,

在進行寺廟廢合中,首先要將神明會財產整編成教化財團或祭祀聯

5. 〈新竹國精總動員支部參與會 きのふ寺廟廢合を決議〉,《臺灣日日新報》,

1938 年 11 月 8 日,5 版。

6. 〈社說:事變下の臺灣と寺廟整理—信仰の革新機運を善導せよ〉,《臺灣 日日新報》,1938 年 5 月 18 日,5 版。

(4)

盟,指導原理乃是「即唯神之道」,即是將之轉化為日本神道教信仰。

1938 年 10 月 21 日, 中 壢 郡於中壢公會堂召開「寺廟整頓 委員會」,會中決議郡下寺廟整 頓綱要。在寺廟方面,中壢、平 鎮、楊梅、新屋、觀音地方僅留 一座寺廟合祀,其餘全廢;在齋 堂方面,中壢元化院、平鎮湧光 堂、楊梅麟鳳宮三座齋堂則改為 日本佛教寺院、布教所(並與其 他齋堂合併)。7「寺廟整理運 動」在中壢郡轄下,基本上一街

一庄僅留一座,集中奉祀,其情況之慘烈,可說全台甚少出其右者。

1940 年 4 月 22 日,地方長官會議作成指示〈關於寺廟整理之 件〉,謂:

有關本島舊慣寺廟整理之指導監督,已在昭和14 年 1 月 30 日公告,為期慎重,不能有造成島民信仰生活不安之情 事,將島民精神生活基調之舊慣信仰導正向上,是為皇民 鍊成所不可或缺,要求有快速之共同成果,外表激進的整 理,不能達到信仰改善之實效時,非所期之成果,宜體通 達之旨趣,期無指導監督之遺憾。8

7. 【日】宮崎直勝:〈中壢郡の寺廟を語る〉,《新竹州時報》第 20 號,頁 57。另見釋慧岳譯:〈關於中壢郡下之寺廟整理〉,《臺灣宗教研究通訊》創 刊號,2001 年 1 月,頁 105-113。

8. 【日】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台湾寺廟整理問題》,頁 44。

在寺廟整理運動中,甘泉寺是觀音地 區保存下來的寺院,圖為1928 年《新 竹大觀》一書中的甘泉寺照片。

(5)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次 世界大戰進入最關鍵的時刻,此時在台灣殖民政策上,日本推動

「皇民化運動」更加激烈,因此才有所謂的「皇民鍊成」與「寺廟 整理運動」相結合之舉。

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稍早(1941 年 10 月 3 日),日本殖民當局 針對舊慣信仰對策根本方針及實施要項作成三項大綱、二項實施要 點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對現在舊慣信仰之內容形式給予淨 化提升,讓其具有日本性格」。9

三、桃園地區寺廟整理情況

寺廟整理的方針與實施要項出來後,首先是通令各州郡政府配 合。當時桃園地區屬於新竹州下,至今存有較完整詳細資料的是中 壢郡及大溪郡。

就在整頓桃園地區的寺廟前不久,「南瀛佛教會」公布了中壢、

桃園、大溪三郡的佛寺齋堂,雖有宣示「正統」的味道,但大部分 還是難逃被整頓的命運。 其實所謂的「正統」佛寺齋堂,大部分都 是佛道不分,這可以從寺廟整頓的前一年所公布詳列奉祀的神祇內 容得知。10此亦是日本殖民統治當局在推進「皇國佛教化」與「去 中國化」下所必須改造的。

無論是佛寺、齋堂或民間信仰的寺廟,大多屬於多神崇拜與雜 神信仰,全台基本上幾乎少有例外者。然而在「寺廟整理運動」中,

中壢和大溪卻屬於「重災區」,被整頓的寺廟比率超過90% 以上,

和桃園郡的2% 有天壤之別。

9. 【日】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台湾寺廟整理問題》,頁 44-45。

10. 〈寺廟祭神調〉,《南瀛佛教》第 15 卷第 10 號(昭和 12 年 10 月 1 日),

53-54;《南瀛佛教》第 15 卷第 112 號,1937 年 12 月 1 日,頁 57-58。

(6)

1938 年 5 月成立的「中壢郡祭祀聯盟」,在殖民官方的主導下,

同年9 月進行「宗教團體基礎性的整理」,對郡下各寺廟、齋堂、

神明會、祖公會,進行財產及各項事務檢查。檢察人員由郡視學鎌 田時廣擔任,同時還分配一名台籍雇員也是祭祀聯盟理事黃英貴隨 同,在嚴厲的檢查下,120 餘座的寺廟管理人無不「戰戰兢兢」。11 與「中壢郡祭祀聯盟」檢查寺廟的同時,9 月 26 日,宮崎郡守召開

「寺廟整理委員會」,通過以下兩項決議:(1)寺廟整理目標:

解散郡下70 處神明會,郡下 30 座寺廟在「一街一廟主義」之方針 下廢除,只承認 2 座。(2)寺廟整理所得財產作為提振教育、社 會教化公共設施之用,委由郡守處罰。12

花費12 萬圓正在趕工的「中壢郡神社」,在此波「寺廟整體 運動」中,就財政而言,整理郡下90 座寺廟所得之財,正可實現 多年來當地的公共、教育設施的擴充。13中壢郡的寺廟29 座、齋堂 4 座、神明會 78 處、祖公會 8 處,合計 119 所,經過寺廟整理之後,

至1939 年 3 月止,獲得 60 萬圓不動產,全歸「中壢郡祭祀聯盟」,

從中所得之4 萬圓收益,則用於改善信仰、實行教化事業。14 大溪郡方面,1938 年 12 月在「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大溪支會 參與會」上,決議寺廟廢合,解散其他宗教性團體,經過整理,大 溪郡下只留下3 座寺院,分別是齋明堂、觀音亭、忠魂堂,其他的

11. 〈寺廟、齋堂等の財產を檢查 關係者整理に忙殺〉,《臺灣日日新報》,

1938 年 9 月 20 日,5 版。

12. 〈一街庄に一廟主義 中壢郡で寺廟を整理 財產は 育、 化に充當〉,《臺 灣日日新報》,1938 年 9 月 28 日,5 版。

13. 同註 12。

14. 〈中壢郡下の寺廟整理 敎化財源年額四萬圓〉,《臺灣日日新報》,1939 5 月 22 日,5 版。

(7)

寺院全部廢除,並且為使祭祀及管理合理化,建物漸次改為布教所 或寺院風格。15

四、寺廟整理結果

1936 年底,即寺廟整理開始之前,台灣全島所統計的寺廟齋堂 共計3,649 座,到了 1942 年底,也就是寺廟整理過後一年,寺廟 齋堂數為2,551 座,其間遭整理的有 1,088 座,約三分之一被整理、

廢合。16中壢郡為重災區中的重災區,郡守宮崎1939 年 9 月上任,

一年後的10 月卸任,即轉任臺北州 保安課長,他所主導的寺廟及祭祀公 業的整理,是新竹州下第一名,並將 所得的「淨財」轉用於中壢神社之建 費。另外,他還在觀音庄設立全台第 一座不使用台語的八千代村,17從宮 崎所留下的《寺廟神の昇天—台湾 寺廟整理覚書》中,可以一窺中壢乃 至桃園地區的寺廟整理運動的慘烈情 況。

日 本 殖 民 後 期,1941 年開始的 寺廟整理運動、寺廟廢合運動,桃園 地區受嚴重影響的當屬中壢郡及大溪

15. 富永編:《大溪誌》(1944 年排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 年,頁 7。

16. 【日】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台灣寺廟整理問題》,頁 59。

17. 〈歷代郡守中で 異彩を放つ 宮崎前郡守を送る〉,《臺灣日日新報》,

1939 年 11 月 4 日,4 版。

宮崎直勝主導的寺廟整理所記錄 的內容,後整理成《寺廟神の昇 天》一書出版。

(8)

郡,而桃園郡較輕微,其他的寺廟則沒有記載。中壢郡被整理的寺 廟高達97%,大溪郡 94%,桃園郡 2%。18

這種情況造成不良的後果。當時新竹州知事宮木廣大在1941 年4 月 16 日呈給警務局長、各郡守、警察署長的〈(秘)新警高 秘第二六九二號〉之〈寺廟整理後有關本島人宗教觀之通報(牒)〉

要旨中,就提到寺廟整理運動產生了惡果,即「本島人的宗教觀對 映出世相之險惡,漸漸釀成澆薄的殺伐氣氛」。19台籍大溪郡曹洞 宗候補布教師江張仁,也提出類似的報告說:「本島人的宗教觀隨 著世相險惡漸次澆薄,民心逐漸傾向無神論,同時釀成殺伐氣氛的 狀態。」20

如前述,寺廟廢合運動雖已有稍緩情況,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的 擴大化,戰局漸對日本不利,加速動員包括宗教在內為帝國協力的 日程終於來臨。1942 年初,前身為南瀛佛教會的「臺灣佛教會」,

發布「寺院布教所戰時體制」,共四大要項:21

(1)關於法會儀式事項:朝夕祈願敵國降伏、皇軍武運長久、

戰傷病兵平癒等,從事戰歿官兵之慰靈追悼,隨時透過適當的方 法,虔修法會行事等。

(2)有關教化指導事項:1. 常給予綽綽有餘的安全感;2. 與檀 信徒聯絡更加緊密;3. 布教以安定民心為主眼;4. 信賴政府,言行 謹慎;5. 努力排除流言蜚語、助長迷信之行為;6. 沉著冷靜,事業 精進,死守職場;7. 協助生活之改善、物資需求之統制等及其實施。

18. 同註 16,頁 60-61。

19. 同註 16,頁 188-189。

20. 同註 16,頁 189-190。

21. 〈寺院布教所戰時體制〉,《臺灣佛教》第 20 卷第 1 號,1942 年 1 月,頁 40。

(9)

(3)有關自衛防護事項;1. 對敵人空襲,營造物之防護講求 對策;2. 講求對佛像、雜物、寶物、遺骨、過去帳、重要紀錄等保 管之對策;3. 有關非常事務處理,確定職務分擔,以期活動靈活。

(4)有關後方仕奉事項:1. 與區會、防空團等之緊密聯絡,

期後方仕奉無遺憾;2. 對敵人空襲及其之際,提供宿泊所、避難所、

救護所等設施之對策;3. 積極協助獻納收藏金屬製品;4. 期其他後 方仕奉之萬全。

上述「寺院布教所戰時體制」的發布,使寺廟再度成為協助社 會教化、安定人心之要地,「寺廟整理運動」似乎到了必須改弦易 轍的地步。最重要的是,有人主張佛寺道場可以作為各種「鍊成道 場」、「宿泊團體訓練,嚴正規律、魂之鍊成行事很重要」、「透 過默禱,祈願皇軍武運長久及對英靈感謝」。22

1942 年 6 月 30 日,新竹州知事宮木廣大再次呈給警務局長各 州知事廳長、各郡守警察署長、台北憲兵分隊長、新竹地方法院檢 察官〈對寺廟整理問題言行的通報文件(牒)〉〈(秘)新警高秘 第四七二六號〉中,承認「廢合諸廟,合祀神體,程度欠妥當」、

「有動搖民心之虞」。23廣義來說,「寺廟整理運動」雖為皇民化、

皇國化鋪路,但在戰時,顯示出對社會民心極大的不利。

五、結語

1938 年 5 月,《臺灣日日新報》發表社論〈事變下の臺灣と寺 廟整理—信仰の革新機運を善導せよ〉,揭開作為「皇民化運動」

22. 【日】宮坂宗:〈行的鍊成契機〉,《臺灣佛教》第 20 卷第 2 號,1942 年 2 月,

4-7。

23. 【日】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台灣寺廟整理問題》,頁 211。

(10)

一環的「寺廟整理運動」。雖然全台各地「整理」情況不一,但新 竹郡情況特別慘烈,台民反彈也十分激烈,翌年2 月,總督府呼籲

「徒急無功」、「無批評、輕率斥責舊有信仰,將日益墮入助長迷 信邪教」、「為完成本島皇民化計,宜採漸進慎重方針」、「由於 本府方針未十分徹底,徒誇大寺廟整理內容,或傳執行[ 寺廟 ] 全 廢之強行政策,是無事實根據之傳說」、「有關宗教行政,特尊重 民意,期慎重,徒給與島民信仰生活之不安」,並對各地方政府執 行單位發出通牒。24

不過,新竹州下依然雷厲風行,就在總督府「呼籲」與「發出 通牒」後4 個月,新竹州下的舊港庄,不僅要民戶交出在家所奉祀 的神佛像,6 月 19 日在該庄的三五廟(廟名如此),更公開焚燬神 像達5 百餘尊,有人忿忿不平。25可見有些地方官吏根本就不管台 民感受,甚至焚燒私人的神佛像。

日本殖民統治下「皇國佛教」的高度強化期,在時間點上大約 是稍早於太平洋戰爭(1941)爆發前數個月。台灣作為日本的一個 重要殖民地,改造本地人的一切語言、風俗,同化以求長治久安是 既定的政策,可追溯自1895 年初占領台灣時就開始。其中經歷了 1915 年「西來庵事件」後的宗教調查期,以及 1937 年中日戰爭爆 發後的「皇民化運動」、「寺廟整理運動」等等。

眾所周知,「皇民化運動」的配套措施之一「正廳改善」,就 是要去除台灣人具有傳統祖先崇拜的中國情結。而1938 年至 1940

24. 〈寺廟整理は無理のないやう 特に民意を尊重 督府から指導方につき通 牒〉,《臺灣日日新報》,1939 年 2 月 1 日,7 版。

25. 〈神佛像五百體燒却祭 舊港庄の皇民氏〉,《臺灣日日新報》,1939 年 6 21 日,5 版。

(11)

年間的「寺廟整理運動」,所要掃除的則是具有中國傳統的多神、

雜神崇拜,這些都是在為「皇國佛教」的最終落實鋪路,以達到完 全「去中國化」的同化目的。「寺廟整理運動」雖然各地整理程度 不一,部分地區甚至有漸緩趨勢,但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事的每況 愈下,到了1942 年,中壢還是啟動了「一街庄一寺院」的計畫,

對傳統寺廟的改造共5 項,除了精神方面外,重點放在「祭典及葬 儀的改善」。26

這些針對宗教的「去中國化」改造運動,針對盂蘭盆的普度內 容,要求供品用全素,嚴禁燒金銀紙錢,並加入舞蹈及角力等非宗 教性質的活動,最後還加入為皇軍祈福超度的儀式。其目的是,台 民信仰如果能加以改變,就更為「皇國佛教」的推進建立指標意義,

代之以日本正統的盂蘭盆會。

26. 〈一街庄設置一寺院,中壢郡啟新會的事業計劃〉,《臺灣佛教》第第 21 卷 7 號,1943 年 7 月,頁 46-47。

(12)

日治時期的「寺廟整理運動」,目的是改變台灣盂蘭盆會的普度內容,為「皇國 佛教」的推進建立指標意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天台宗布教所申請建寺獲許可,寺名為「南叡山大正寺」,地點位 於壽町,正式舉行動土, 47 同年 6 月 9 日落成遷入,18 日舉行佛像 安座。 48 高雄布教所更晚至 1934 年 3 月才啟用, 49

成田山新勝寺位於千葉縣成田市,是真言宗智山派的 大本山寺廟。建於 940 年。本尊為不動明王,作為日本 不動尊信仰的總府,吸引了很多信眾前來參拜。成田山 新勝寺建設近

於嘉慶年代開基興建,供 奉主神:武安尊王「大使 爺」於西元1819年福建漳 洲城守,有許多信徒專程 來台親臨本宮進香敬獻中 壇石香爐一座供善男信女 祭拜表示尊崇。...

後數年,任凌雲寺副寺,深為覺力禪師所賞識。覺力返閩 時,因挈之行。民元( 1912),受具戒於鼓山湧泉寺。後

付住持僧奉祀。」 4 同書另記載:「關帝廟:一在府治鎮北坊。康 熙二十九年,臺廈道王效宗重建。因舊址而增擴之,棟宇加麗;後 構禪室,以住僧焉。又一在鎮北坊。」 5

重要廟宇 旅遊服務 嘉義仁武宮、嘉義城隍廟、彌陀寺 民俗活動 旅遊服務

  著有《台灣佛教一百年》、《重讀 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續 篇)》、《台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台 灣佛教史論》、《中國佛教會在台灣—.

我 來 到西安 ,法門寺已 經成為 一個文化景區,我就住在法門寺的飯 店裡。經過歷史、朝代的變遷,佛寺 已經換成了新貌,而且都是由居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