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90729-3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1090729-31"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90729-31 輔導夥伴增能研習筆記 陳佳萍

連續三天參與輔導夥伴研習 感謝容甄精心安排

雖然參與的學習夥伴較少 但藉此可以深入對談 不過

還是要思考如何擴大參與層面 這麼棒的學習內容

希望能夠擴散與推廣

感謝仁國老師提供新的概念

成長思維、七個好習慣、UDB、愛思客等 還有聆聽層次的建立

都是很棒的資源

感謝淑惠主任帶領我們 釐清教專規準層次與邏輯

感謝瑞壎教授

運用輔導與心靈成長技巧 讓我們發現內在

欣賞他人的情感

PS

民族英語村漂亮

校長主任組長服務周到 感謝感謝

施仁國老師

1.素養導向教學設計,思考目標層次的運作:知識(學科、跨學科、實用)、特質 (警覺心、彈性復原力、好奇心、勇氣、倫理、領導力)、技能(讓知識有效操 作,認知與後設認知、社會與情緒技能、身體與實用技能)、後設學習(後設認知 成長思維)。

2.可閱讀七個好習慣、成長思維(正向思考)等相關書籍資料。

3.oecd 學習羅盤:知識、技能、態度、價值。

4.呂秀蓮教授帶領的課發團隊,包含 UBD、素養導向、本土化,未來可供師長 素養導向學習。

(2)

5.以聆聽進行階段式探究:第一階段養成聆聽習慣、尊重對方發言。第二階段 聆聽時能讓別人充分表達意見。第三階段聆聽發言並簡要紀錄。第四階段以同 理心聆聽發言並記錄歸納。第五階段面對不同聆聽情境與文化差異,正確分析 話語訊息並給予適切的回應。

6.新課綱研發三類專家:學科專家、課程專家、學習專家。

7.可閱讀 50 種摘要方法書籍引導學生摘要。

8.素養導向課程發展設計共通原則:強調教師主動性、具備情境真實性、主題 或概念彼此相互關聯性、課程設計彈性、課程設計參與性。

9.校訂課程建議找到大概念,可遷移的能力,例如養蝶,大概念是關係與次 序,學習養蝶的過程,可以理解關係與次序,未來可遷移到其他學習項目。

10.部分老師認為素養導向只是繳交作業,還未達到真正的素養導向教學。

11.素養導向四大原則,包含目標、經驗、表現及多元評量。評量更強調實作。

12.素養導向雙向細目表,學習內容、學習表現可選用不同領域,進行跨領域的 規劃設計。

13.可參考愛思客團隊(陳佩英教授)所研發的評量資源。

柯淑惠主任:

1.觀賞芬蘭主題式教育報導,宜蘭人文中小學的主題教學。不一定給孩子答案 與提醒,錯中學。

2.每一節都能 70%以上有效教學嗎?

3.沒有上下課時間、沒有考試的主動學習。

4.TDO 強調主客翻轉,教學者很明確知道自己的需要。

5.教專規準順序具有其思維與邏輯,小組練習。

6.行政要記得:放下、減法。

7.回饋者要練習:聆聽、複述、確認。

8.可閱讀:讓思考看得見書籍。

王瑞壎教授:

1.運用牌卡進行分享討論,互換牌卡並移動位置討論,發現每個人的解讀不同 (這個活動可轉換到表演藝術沉浸式英語進行之)。

2.十年間最有感的教育變化:實驗三法、十二年國教、AI 融入教學、年改、新 冠肺炎。再查查看這些現象的年度。

3.U 型理論:觀察觀察再觀察、退省與反思、建構原型。

4.U 型理論策略:下載過去的做法、把這些做法懸掛、看到事情的源頭、放下 舊有思維、翻轉思維、建構原型、新的運行。

5.心理輔導層次的圖像練習:運用圖像展現內心的想法,共有 17 問。

6.四種學校樣貌:像磐石一樣堅硬不變、垃圾很多、乾涸土地、有許多幼苗冒 出。如何引導前三種改變呢?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目的 培養理性、智慧之人 培養具有基本能力之人 教學方法 古代典籍 基本學科(博雅教育) 重視教師教學能力 基礎學科(學科知識).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07 學年度 12 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單元設計 領域/科目 語文/國語 設計者 曾嘉慧 實施年級 五年級1. 總節數 共

廣達「設計學習」計畫為廣達文教基金會自 102 學年度推出的教育創新計畫,以問題導向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 PBL)、設計思考(Design

教學目標 為社科院的學生所設計的課程,

A-1-1參照課程綱要 與學生特質明定教 學目標,並研擬課 程與教學計畫或個

Shulman 曾提出的學科知識與學科教學知識,哪一個敘述屬於學科教學知識?. (A)實質結構知識(B)學科內容知識(C)情境與文化知識(D)學科的信念 ( A

了解特殊教育學生教學之主要理論與模式、活動 與設計、多元教學策略及方法,並應用於特殊教

本計畫旨在培育對基礎科學研究具潛力高中生,提 升對物理基礎科學知識能力,培養其正確的科學知 識與學習方法,以啟發主動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