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2-94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92-94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分析"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92-94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 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游適宏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學科助理教授

摘 要

本文係就 92、93、94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的「國文科」試題進行

「品質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與「量化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在「品 質分析」方面,歸納試題在「語言」「文學」「文化」三領域的分布情形,並 指出測驗素材的調整,已使試題跨越「記憶」層次,而朝「理解」「應用」「分 析」等層次提升。在「量化分析」方面,整理「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所提 供的古典測驗理論試題分析數據,找出「難度」偏高、「鑑別度」偏低的試題,

並嘗試追蹤原因,此外也提出「降低試題難度」「提高試題鑑別度」做為未來 改進試題的原則。

關鍵詞:統一入學測驗、二技、國文試題、試題分析

(2)

壹 壹 壹

壹、 、 、前 、 前 前言 前 言 言

同樣是大學入學考試,外界對高職生、專科生入技職校院的「四技二專統 一入學測驗」*(每年 5 月中旬)「二技統一入學測驗」(每年 4 月底)的關注,

總是明顯比高中生入普通大學的「學科能力測驗」(每年 1 月底 2 月初)「指定 科目考試」(每年 7 月 1 至 3 日)來得低;而由於「專科」學制逐漸萎縮,致使 報考「二技」的人數不斷下滑「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因此更較「四技二專統 一入學測驗」受到忽視。但儘管「二技統一入學測驗」的規模已不如往昔,其 試題品質的良窳仍應經得起檢驗,試題分析的結果也可以做為其他同類考試的 借鏡。因此,本文擬以 92、93、94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的「國文科」

(以下簡稱「二技統測國文」)試題為探討對象,進行「品質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與「量化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試題的「品質分析」,主要是評鑑「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本文預備 探討的「內容效度」,是指「測驗內容的代表性或取樣的適切性」§;試題的「量 化分析」,則是「採用統計方法來分析題目的品質」**,本文除了整理「技專校 院入學測驗中心」所提供的古典測驗理論試題分析數據,找出「難度」偏高、「鑑 別度」偏低的試題,並嘗試從「學科專家」的角度追蹤原因,設想未來改進試 題的方法††

* 「統一入學測驗」是民國 90(2001)年技職校院實施「考招分離」後的產物。在此之前,技 職校院除了「聯招」之外,尚有「推薦甄選」「技優保甄」「申請入學」等「多元入學」管 道。但因為每項招生管道都舉辦科目幾乎相同的測驗,不僅考生得重複參加考試,主辦單位 的平常教務工作也大受影響。因此,教育部於民國 89(2000)年委託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成 立「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委託國林雲林科技大學成立「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推動

「考招分離」新制,凡高職畢業生欲升「四技二專」、專科畢業生欲升「二技」者,原則上 都需要「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所辦理之「統一入學測驗」成績;考生憑此成績,即可選 擇「聯合登記分發」「推薦甄選」「技優保甄」等入學方式。

所謂「二技」,是科技大學、技術學院中二年制學士班的簡稱,這些學校通常另有四年制學 士班,即簡稱為「四技」。台灣的技職教育,原只有「高職」和「專科」,至民國 63(1974)

年,為配合國家工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始設立技職教育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國立台灣工業 技術學院(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該學年度電子工程系與工業管理系招生,只收專科畢業 生修讀二年制學士班,是為「二技」之始。

92 學年度的報考人數尚有 141,231 人,93 學年度已減為 118,554 人,94 學年度則是 107,071 人,95 學年度僅剩 75,684 人。參閱 http://www.tcte.edu.tw/two/maj_count_2y.php「歷年二技 統一入學測驗各類別或群組報考人數統計」

§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1995 年),頁 92。

** 陳英豪、吳裕益,《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5 年),頁 329。

†† 「題目指標的數值呈現題目的性質,告訴我們題目的性質是什麼(what),但是為什麼(why)

導致題目性質如此,則是學科專家和教師回到教學本身,包括教材、教學過程才能了解。」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台北:五 南圖書公司,2005 年),頁 376。

(3)

為節省篇幅,做為研究對象的 150 個試題,將不附於本文之後,若欲詳閱 試題全文,可自「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網站「二技考試資訊/歷屆考題與 標準答案」(網址為:http://www.tcte.edu.tw/tcte-two.php)下載。

貳 貳 貳

貳、 、 、測驗內容與素材 、 測驗內容與素材 測驗內容與素材 測驗內容與素材

一 一 一

一、 、 、測驗內容分析 、 測驗內容分析 測驗內容分析 測驗內容分析

92 至 94 學年度的二技統測國文試題,形式均為 50 個單一選擇題,也都分 為「綜合測驗」「閱讀能力測驗」及「語文表達能力測驗」三部分,其中「語 文表達能力測驗」是自 92 學年度起才出現的大題*,各「大題」的題數如「表 1」

表 1 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科試題題數表 學年度

大題

92 93 94

綜合測驗 30 26 26 閱讀能力測驗 8 10 11 語文表達能力測驗 12 14 13

由於語文測試不可能把所有的語音、文字、語法等都考一遍,只能透過有 限的試題進行片面測量,因此要檢驗「測驗內容的代表性或取樣的適切性」 便需要了解「國文」這門學科的「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應該包含哪 些知識。這樣的知識架構見仁見智,可參考教育部所公布的五年制專科學校「教 材大綱」§,分為「範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應用文」三方面;或可參考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測驗目標**,分為「語文應用 與表達」「語文理解與分析」「文學知識與文學鑑賞」「文化知識與文化體悟」 也可以參考中國大陸「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大綱」††,分為「語 言知識和語言運用」「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古代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

* 「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的「國文科」是自 91 學年度起就出現此一大題。

劉珣,《對外漢語教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 年),頁 377-378。

依照目前教育學門的普遍共識,教育目標的分類(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s)可畫歸 三大領域──認知方面(cognitive domain)、動作技能方面(psychomotor domain)、情意方 面(affective domain),但後二者並不適合以紙筆測驗進行測量。

§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五年制專科學校共同科目表暨教材大綱》(台北:教育部技術及 職業教育司,1993 年),頁 1-3。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編,《認識指定科目考試──國英數篇》(台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1 年),頁 5。

†† 參閱網頁 http://www.ecp.com.cn/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975。

(4)

和「寫作」。以下略按筆者所提出的架構*,將 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試 題的測驗內容進行歸納(表格內的數字為試題數量)

表 2 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科試題知識向度分布表 學年度

知識向度

92 93 94

常用字的讀音 2 2 1

語音

辨識雙聲、疊韻 0

2 0

2 0

1

常用字的字形 4 3 4

文字

象形、會意、形聲等基本造字原則 1 5

1 4

1 5

詞匯 詞彙系統中的重要詞聚 1 1 0 0 0 0

常用標點符號 1 0 0

基本詞類 1 0 2

常見的詞組構成方式 0 0 2

常見的句子構成方式 1 1 1

語法

銜接句子組成語段的方式 1 4

1 2

1 6

常見修辭格 2 3 1

符合交際場合的得體文辭 1 2 2

文句通順化 4 7 7

修辭

文句簡潔化 1

8

3 15

1 11

詞義的演變 0 0 0

詞的意義 5 6 2

句子的意義 3 1 2

語言

語義

語段的意義 12

20

12 19

16 20

重要作家 1 1 1

重要作品 3 2 2

重要文類 1 2 1

敘述手法與細節布置 1 0 0

文學

作品風格與優劣 1

7

0 5

0 4

儒家及其他重要思想的基本主張 1 1 1 文化

普通文化常識 2

3 2

3 2

3

依據「表 2」,這三年的試題在「語言」「文學」「文化」三方面均有涉及,

其中「語言」佔最大比重,有 125 題,其餘為「文學」16 題,「文化」9 題。「語

* 參閱游適宏,《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研究:2001-2005》(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5 年),第四章第三節「研究工具」,原表在本文有稍做修改。

(5)

言」領域 125 題的分布情形是:「語音」5 題,「文字」14 題,「詞匯」1 題,「語 法」12 題,「修辭」34 題,「語義」59 題,其百分比如「圖 1」。其中「語義」

無疑是「語言」領域中最主要的測驗項目,每年約 20 題,側重的是「語段」意 義的理解,而非較細瑣的「詞語」意義理解。「詞匯」方面看似出題極少,這是 因為大部分的「詞匯」知識內容若與「語義」「語法」重疊,已歸入「語義」、

「語法」項下。不過,未來在 92 學年度第 7 題的「同義詞」之外,仍可以就反 義詞、上義詞、下義詞、褒義詞、貶義詞、新造詞、方言詞、外來詞……等方 向來設計試題。

語音 4%

文字 11.20%

詞匯 0.80%

語法 9.60%

修辭 27.20%

語義 47.20%

圖 1 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科試題「語言」範疇分布圖

「文學」領域的試題大多集中在「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和「重要文類」

知識,且三年來逐漸遞減。雖然「避免細瑣的知識記誦」是現今的命題趨勢,

但適當的文學知識記憶題,能回應國文課堂教學的需求,仍有存在的必要。不 過,除了基本的「知識」之外,「鑑賞」能力的培養其實更應該加強,而從「表 2」來看,與「敘述手法與細節布置」「作品風格與優劣」相關的試題很明顯是 不足的。未來可參考鄭圓鈴在〈Bloom2001 年版在國語文標準化成就測驗質化 分析上的應用〉*一文的建議,在「閱讀能力測驗」這個大題特別設計「文學鑑 賞」類的試題,以解決「文學」領域測驗內容偏頗的缺失。

* 鄭圓鈴,〈Bloom2001 年版在國語文標準化成就測驗質化分析上的應用〉《人文社會學報》第 1 期(台灣科技大學,2005 年 3 月),頁 117。

(6)

二 二 二

二、 、 、測驗 、 測驗 測驗 測驗素材 素材 素材 素材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在測驗素材方面,92 至 94 學年度的二技統測國文試題可以說有很大的改 變。首先是現代白話文素材的大幅增加。於 90 年首次登場的二技統測,國文試 題中幾乎找不到白話文的影子,連「字音」「字形」題都來自古文:*

下列〈哀郢〉文句中,標有「」號的字的注音,何者錯誤?

(A)心「絓」結而不解兮:ㄍㄨㄚˋ (B)蹇「侘」傺而含慼:ㄔㄚˋ (C)眾「踥」蹀而日進:ㄑㄧㄝˋ (D)何百姓之震「愆」:ㄧㄢˇ

下列〈蘭亭集序〉文句中,何者有錯別字?

(A)清流激湍,映代左右 (B)游目騁懷 (C)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D)齊彭殤為妄作

91 學年度的白話文素材仍然很少,至 92 學年度,由於「語文表達能力測 驗」大題的出現,才使白話文素材的數量有明顯的突破。至 94 學年度,「閱讀 能力測驗」的五篇素材一口氣出現三篇白話作品──張作錦的散文〈誰說「生 女猶得嫁比鄰」?〉、白靈的詩〈風箏〉以及一則「婆羅門與智者對話」的寓言,

更擺脫了自 90 學年度以來四年「閱讀能力測驗」全部都考古文、古詩的局面。

另一個素材上的改變是大眾文化產品的運用。大型入學測驗國文試題與流 行文化打交道,約始於 86 學年度的大學聯招,二技統測國文試題則在 92 至 94 學年度間受到影響。例如原本的「文字敘述」改用「漫畫」呈現:

閱讀下列漫畫,並判斷講師的回答依序應是什麼?(94-20)

(A)醫生/子路 (B)醫生/子貢 (C)老師/子路 (D)老師/子

* 90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第 21 題、第 30 題。下文凡二技統測國文試題做為 獨立引文者,均於題幹末以(年度-題號)方式標註。

游適宏,〈從媒體對大學指考學測及國中基測的報導談流行文化與國文測試〉《國文天地》

21 卷 3 期(2005 年 8 月)

(7)

93 學年度還有一項「融合古今」的設計,先讓考生研判兩段都使用「懼之 以患」說服策略的古文──虞國大夫宮之奇警告虞君:「虢,虞之表也;虢亡,

虞必從之」;鄭國大夫燭之武提醒秦穆公:「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 肆其西封,不闕秦,焉取之?」再請考生推斷下列廣告標題,何者也使用相同 的策略?*

命題者刻意將日常生活接觸的語文素材納入試題,顯然是要藉此揭示「學 理」與「應用」間的橋樑,使考生體會到:教科書介紹的修辭原理確實可用於 日常語文活動,而非一堆「考前背誦,考後無用」的知識。

試題素材的改變,與近十年命題思維傾向「語文知識與能力並重」「打破 課內及課外界線」密切相關:

90 年代開始試題得以轉變,最主要的關鍵在於將語文知識與能力並重,

認為國文評量的內涵不只是考察國學常識、作者、題解或課本文句等的 記憶、理解,也應涵蓋基本語文能力及文學分析、鑑賞能力的檢測。要 如何使語文能力的考察得以落實?最重要的是打破課內及課外的界線。

課內篇章……提供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學習及領會各種層次的語文能力,

而這些能力是可以內化的,……面對新的篇章,學生便可以運用課內所

* 93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第 26 題。

(8)

學過的概念加以理解、分析。*

在 90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試題中,必須熟誦課文才能回答者相當多,例如:

〈廬山草堂記〉「一旦蹇剝,來佐江郡」「蹇剝」的意思是:(90-11)

(A)行動不便 (B)遭遇艱難困窘 (C)安全脫困 (D)獲得長官青

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鯀方命圮族。」「方命」二字的意思是:(90-25)

(A)剛下命令 (B)正式下令 (C)違抗命令 (D)通令四方

在《詩經‧七月》中,下列何者屬於「十月」以後的景象或人事?(90-9)

(A)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B)晝爾干茅,宵爾索綯 (C)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D)斯螽動股,莎雞振羽

在〈阿房宮賦〉一文中,下列何者正確?(90-16)

(A)煙斜霧橫,宮車過也 (B)明星熒熒,焚椒蘭也 (C)雷霆乍驚,棄脂水也 (D)綠雲擾擾,梳曉鬟也

上引前兩題考「詞語的意義」,卻只提供考生支離片段的文句,考生因此非 得讀過這兩篇文章才能確定答案;而後兩題幾乎無其他目的,只為檢驗考生是 否記熟課文的內容。像這樣的試題,在 92 學年度以後明顯減少,「語義」的檢 測轉而偏重「語段的意義」,試題給予完整的上下文以供判斷,考生不一定要預 先讀過特定篇章;「文學知識」的檢測也不強調細節的記憶,而注重概念的掌握:

閱讀下文,並推斷下列選項何者為作者的主要意思?(93-10)

主上親重介甫 (王安石),中外群臣,無能及者,動靜取捨,唯介甫之為 信。……方今生民之憂樂、國家之安危,唯繫介甫之一言,介甫何忍必 遂己意而不恤乎?

(A)奉勸王安石不要專斷獨行 (B)期許王安石做事要有自信 (C)指責王安石說謊欺騙百姓 (D)讚美王安石是國家的棟樑

* 管美蓉,〈90 年代以後國文試題所反映的現象〉,《文訊》226 期(2004 年 8 月),頁 40。

(9)

下列詩句,吟詠的是哪一位文學家?(94-18)

我沿著你那/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浣花溪向前行/花葉死於早霜/潛 龍困於爛泥/大風吹襲茅屋的那一夜/我見你的雙眉隨之起飛/哀傷/

高過成都所有屋頂/但及到今天/廣廈千萬/仍只是夢中的積木/那有 眼前這草堂的氣勢

(A)李白 (B)杜甫 (C)王維 (D)白居易

尤其是「語文表達能力測驗」的試題素材,完全不取自古代經典篇章,反 而常常是有錯別字、標點使用不當、詞語使用不當、不夠簡潔通順的篇章,讓 考生進行「偵錯」,例如:*

本書的撰寫係專為大學「信號與系統」課程而設計,這是第二版。第二 版的內容仍然維持與第一版相同的理念,但做了大幅度的改寫、重組、

加入更多材料和減省繁冗的敘述,這完全是衡量教師授課與學生研習的 問題。

為求通順簡練且與下文文意連結,畫雙底線處有那些可以刪除?(93-48)

(A)的撰寫、的內容 (B)的撰寫、的內容、的理念 (C)而設計、維持 (D)而設計、維持、的理念

畫底線處本身就是「繁冗的敘述」,在不改變原意且明白通順的原則下,

可用下列何者取代?(93-49)

(A)改動增刪 (B)改弦易轍 (C)改頭換面 (D)改進之道

下列有關畫波浪線處的修改,何者最符合通順簡練的原則?(93-50)

(A)改為「結果是基於教師授課與學生研習的需求。」,留於原處 (B)改為「基於教師授課與學生研習的需求,」,移到前句「但」之後 (C)改為「結果是為求教師授課與學生研習的問題。」,留於原處 (D)改為「為求教師授課與學生研習的問題,」,移到前句「但」之後 測驗素材不再緊綁課文,考生回答試題就不會僅止於記憶的直接提取,而 必須就原本不熟悉的語段進行摘要、推論、比較、區辨、歸因、檢查、判斷等

* 93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第 48、第 49、第 50 題。

(10)

活動,如此一來,試題在「認知歷程向度」(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上的 位置自然不會只停留在「記憶」(remember)層次,而可以朝「理解」(understand)

「應用」(apply)「分析」(analyze)「評鑑」(evaluate)等層次提升*

參 參 參

參、 、 、試題的難易度與鑑別度 、 試題的難易度與鑑別度 試題的難易度與鑑別度 試題的難易度與鑑別度

試題的「難易度」與「鑑別度」,可由評論者依其專業素養與過去的教學、

命題經驗約略判斷,但比較嚴謹、客觀的方式,仍應引用統計數據來分析。「難 度指標」係指每個試題難易程度的指數,通常以答對該試題的人數百分比來表 示,P 值越大,表示該試題越容易;P 值越小,表示該試題越困難。「鑑別度指 標」係指試題「汰弱留強」的指數,亦即鑑別度高的試題,能力高的考生容易 答對,而能力低的考生則容易答錯;其計算方式是將每個試題的高分組答對人 數的百分比值,減去低分組答對人數的百分比值,D 值介於-1.00 到+1.00 之 間,D 值愈高,表示鑑別力愈大;D 值愈低,表示鑑別力愈小

茲依「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所提供的資料,將 92 至 94 學年度的二技 統測國文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布情況,分年製成「表 3」「表 4」「表 5」,唯 92 學年度第 45 題為疑義試題,最後公告的「正答」不只一個,因此無 法建立相關數據。

表 3 92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科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布表

難易度 低難度 中難度 高難度 合計

鑑別度 題號 P≧0.80 0.80>P≧0.40 P<0.40

鑑別度

D<0.20 21,23,29,40, 1, 4,5,6,7,13,22, 26,34,44,

14 題

鑑別度

0.20≦D<0.30 9,12,19,35,37, 38,41,47,50,

11,14,15,20,28,32, 43,48,

2,3,24,25,31, 39,49,

24 題

鑑別度

D≧0.30 8,10,17,27,30,33, 36,

16,18,42,46, 11 題

* 西元 2001 年,L. W. Anderson 和 D. R. Krathwohl 等人主編的《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一書,對B. S. Bloom 和 D. R. Krathwohl 等人在 1956 年所提出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加以修訂,將原本單 向度的認知歷程,分為知識(Knowledge)、認知歷程(Cognitive Process)兩個向度,「認知 歷程向度」(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包括:記憶(remember)、理解(understand)、應 用(apply)、分析(analyze)、評鑑(evaluate)、創造(create)六個層次。參閱簡茂發,〈2001 年修訂 Bloom’s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體系評述〉《選才》125 期(2005 年 1 月),頁 3;李 坤崇,〈修訂 Bloom 認知分類及命題實例〉《教育研究月刊》122 期(2004 年 6 月),頁 99。

參閱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1995 年),頁 261-262、268。

(11)

合計 13 題 16 題 20 題 49 題 表 4 93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科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布表

難易度 低難度 中難度 高難度 合計

鑑別度 題號 P≧0.80 0.80>P≧0.40 P<0.40

鑑別度

D<0.20 3,15,17,32, 2,4,5,14, 19,31,45,

11 題

鑑別度

0.20≦D<0.30 37, 11,18,23,24,28,29,36,38,41, 42,47,50,

1,6,9,21, 39,

18 題

鑑別度

D≧0.30 7,8,10,12,13,16,20,22,26,27, 30,34,35,40,43,44,46,48,49,

25,33, 21 題

合計 1 題 35 題 14 題 50 題 表 5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科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布表

難易度 低難度 中難度 高難度 合計

鑑別度 題號 P≧0.80 0.80>P≧0.40 P<0.40

鑑別度

D<0.20 2,6,30, 21,22,34,38, 7 題

鑑別度

0.20≦D<0.30 10,19,25,35, 4,14,15,20,23,26,37, 40,41,45,48,50,

3,12,18,28,43, 44,

22 題

鑑別度

D≧0.30 8,24,27, 1,5,7,9,17,29,31,32, 33,36,39,42,47,49,

11,13,16,46, 21 題

合計 7 題 29 題 14 題 50 題

一 一 一

一、 、 、難易度 、 難易度 難易度 難易度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一般來說,「中難度」是試題最理想的難度*,因此,依據「表 6」的統計結 果,93 與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的「中難度」試題數量佔全卷一半以上,整 體的難度表現是優於 92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試題的。

表 6 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科試題難易度分布表

低難度 P≧0.80 中難度 0.80>P≧0.40 高難度 P<0.40 試題

年度 題數 百分比 題數 百分比 題數 百分比

92 13 26.5% 16 32.7% 20 40.8%

* 有些專家主張「以 0.40 到 0.70 之間的難度指標範圍做為選擇標準」,或「以 0.40 到 0.80 之 間的難度指標範圍做為『選擇題』的挑選標準」,參閱余民寧,《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 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年),頁 236;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

精華書局,1995 年),頁 271。

92-94 學年度二技統一入學測驗國文科試題分析

(12)

93 1 2% 35 70% 14 28%

94 7 14% 29 58% 14 28%

三年間「高難度」的試題計 45 題,考生答對率在 15%以下的試題有 3 題,

其中 94 學年度第 38 題,答對率僅 8%(鑑別度指標 0.02) 下列文句「」內的用字,何者正確?

(A)心情「詛」喪 (B)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C)關關「睢」鳩 (D)人為刀「殂」,我為魚肉

本題考的是「形近別字」。考生中有 50%選答「人為刀殂,我為魚肉」,其 實「殂(ㄘㄨˊ)」是「死亡」的意思,「俎(ㄗㄨˇ)」才是「砧板」的意思。

另有 39%的考生選答「關關睢鳩」,這是《詩經‧周南‧關雎》的句子,「睢(ㄙ ㄨㄟ)」當作「雎(ㄐㄩ)「雎鳩」是水鳥名。正答「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語出《詩經‧豳風‧東山》「徂(ㄘㄨˊ)」是「前往」的意思。這個句子幾乎 不可能在一般課本中學到,考生自然也就沒機會認識「徂」字。因此,半數考 生不知常用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該如何寫,固然不太應該,但以「我徂 東山,慆慆不歸」的偏澀文句為正答,實無法有效檢測考生的學習成果。

另外兩題考的是「詞語解釋」,都來自 92 學年度的試題,第 4 題答對率 9%

(鑑別度指標 0.10),第 5 題答對率 11%(鑑別度指標 0.05) 下列成語「」內字解釋,何者錯誤?(92-4)

(A)見笑大「方」:道 (B)每下愈「況」:情形 (C)含辛「茹」苦:食 (D)懲前「毖」後:戒慎

下列文句「」內的「孫」字,何者意義與其他三者不同?(92-5)

(A)奢則不「孫」,儉則固 (B)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C)敬「孫」務時敏,厥脩乃來 (D)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

「每下愈況」典出《莊子‧知北遊》「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稀也,每下愈況」 意謂想知道豬的肥瘦,應從最不容易長肉的腳脛去試,該處肉越多,豬就越肥,

以此譬喻越是在細微低下之處,越能了解「道」;因此,「每下愈況」的「況」

是「由對照而顯明」的意思。今日常用的「每況愈下」衍自「每下愈況」,無論 當初是否誤用,既然約定俗成,應視為兩個詞,「每況愈下」的「況」則可解為

「情形」。由於「每下愈況」的本義現已十分罕用,且多視為和「每況愈下」相 通而混用,考「況」的本義便嫌冷僻了。又「奢則不孫,儉則固」出自《論語‧

(13)

述而》「入學鼓篋,孫其業也」「敬孫務時敏,厥脩乃來」「雜施而不孫,則 壞亂而不脩」均出自《禮記‧學記》,此四個「孫」字都與「遜」通。但除了《論 語》的句子,《禮記》的三個句子都頗為難解,遑論其中的「孫」字,致使考生 只好在四個選項間亂猜。所以,像這些艱澀的詞語解釋,命題時最好還是避免。

答對率偏低的試題,部分如上述係肇因於素材選用失當,但亦有部分是因 為考生對成語的認識不足,或對語段意義的理解欠準確,例如:

閱讀下文,並判斷該段文意最適合用哪個成語形容?(94-43)

我不知該如何描述……,第一版在幾天內即告售罄,第二版與第三版幾 乎難以滿足需求;而書商的版權更兩度遭到盜版商侵犯。

(A)汗牛充棟 (B)洛陽紙貴 (C)罄竹難書 (D)門庭若市 高達 33%的考生選「罊竹難書」,大概是看到「第一版在幾天內即告售罄」

也有「罊」字便直接作答了,殊不知「罊竹難書」今多用於貶義,形容「罪惡 極多」。這段文句旨在強調「眾人爭讀」「供不應求」,因此與形容「人潮洶湧」

的「門庭若市」有所出入,與形容「書籍滿屋」的「汗牛充棟」差得更遠。但 結果仍有 31%的考生選「門庭若市」,21%的考生選「汗牛充棟」,僅 15%的考 生了解「洛陽紙貴」的意義。又如:

閱讀下文,選出最適合填入□□□□的成語:(94-44)

科舉制度後來□□□□的諸多毛病,其實一開始就有人覺察到了,許多 智慧的頭腦曾對此進行了反覆的思考、論證、修繕、改良,其中包括我 們文學界所熟知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東坡、王安石等等。

(A)瑕不掩瑜 (B)貴古賤今 (C)不明就裡 (D)積重難返 本題正答「積重難返」僅有 17%的考生選對,卻有 52%的考生誤選「瑕不 掩瑜」。其實仔細閱讀「科舉制度後來□□□□的諸多毛病」一句,□□□□內 的詞,並非用來修飾「科舉制度」,而是用來修飾「諸多毛病」「瑕不掩瑜」意 謂「小缺點掩蓋不了大優點」「科舉制度」或許「瑕不掩瑜」,但「毛病」便是

「瑕」而絕非「瑜」,用「瑕不掩瑜」來形容「毛病」,實在是牛頭不對馬嘴了。

二 二

二 二、 、 、鑑別度 、 鑑別度 鑑別度 鑑別度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依據「表 7」,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試題在「鑑別度」的表現,是 一年比一年好的──92 學年度只有 22.4%的試題屬於「高鑑別度」,但 93 與 94 學年度卻都有 42%的試題屬於「高鑑別度」;而 93 學年度有 36%的試題屬於「中 鑑別度」,22%的試題屬於「低鑑別度」;到了 94 學年度,「中鑑別度」的試題

(14)

提高到 44%,「低鑑別度」的試題已降到 14%。

試題的「鑑別度指標(D 值)」越高,當然越好,但一般而言,若 D 值不 低於 0.20,都還算是可以保留的試題*。準此而論,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 文科有將近八成的試題屬於「中鑑別度」和「高鑑別度」,尚稱理想。

表 7 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科試題鑑別度分布表

低鑑別度 D<0.20 中鑑別度 0.20≦D<0.30 高鑑別度 D≧0.30 試題

年度 題數 百分比 題數 百分比 題數 百分比

92 14 28.6% 24 49% 11 22.4%

93 11 22% 18 36% 21 42%

94 7 14% 22 44% 21 42%

合計 32 21.5% 64 42.9% 53 35.6%

試題的「鑑別度」通常受「難易度」所影響,理論上,當「難度中等時,

D 值可以達到最大」,但「如果 P 值為 1.00 或 0,則高、低分組通過的百分比完 全相同,因此 D 值必然為 0」。在 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屬於「低鑑別 度」的 32 個試題中,有 4 題是因為太容易(答對率過高),茲舉一例:

「大海神燈半隱明,香花供奉最虔誠。湄州靈跡原無二,北港如何拜郡 城。」這首七言絕句所反映的臺灣民間信仰是:(92-23)

(A)關公 (B)城隍 (C)媽祖 (D)保生大帝

「媽祖」是台灣重要民間信仰,其與「北港」「湄州」的關聯幾乎無人不 知,因此該題答對率高達 98%,鑑別度指標則僅有 0.10。

「低鑑別度」的 32 個試題中,有 20 題是因為太困難(答對率過低)所致。

如下題的鑑別度指標為負值(-0.02),對程度好的考生反而造成淘汰現象:

下列各種思想與其提倡者的配對,何者錯誤?(94-22)

(A)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墨子 (B)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C)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韓非子

(D)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老子

* 美國測驗學者 Eble 與 Frisbie 曾提出一套鑑別度的判斷標準,D 值≧0.40 為「非常優良」 0.30≦D≦0.39 為「優良,但可能需要修改」,0.20≦D≦0.29 為「尚可,通常須局部修改」,

D 值若在 0.20 以下,即可視為品質不良的試題,須淘汰或修改。參閱郭生玉,《心理與教育 測驗》(台北:精華書局,1995 年),頁 271;余民寧,《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 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年),頁 236。

陳英豪、吳裕益,《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5 年),頁 355。

(15)

考生有 22%選擇正答(C),42%誤選了(D)。一個可能的狀況是:考生其實對 這兩種思想的提倡者都不認識,因而大多見「徒法不能以自行」有「法」字便 推測與「韓非子」相關,運用削去法猜答(D),殊不知「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 不能以自行」乃「孟子」所言。從試題設計上來說,(C)其實是相當好的誘答選 項,但顯然超出考生的文化認知,因此並不適合出現在二技統測裡。

像這類「文學知識」與「文化知識」題,由於需以記誦為基礎,命題者若 對考生期望過高,便容易形成難題而導致鑑別度指標偏低,例如下列三題:

我國史籍浩如煙海,如加上《清史》「正史」已累積有二十六史之多。

根據《隋書‧經籍志》的看法,正史是指:(92-26)

(A)編年史 (B)國別史 (C)紀傳史 (D)制度史

下列五篇文章,何者不會出現在《昭明文選》中?(93-19)

甲、蘇洵〈六國論〉 乙、賈誼〈過秦論〉 丙、韓愈〈師說〉

丁、李密〈陳情表〉 戊、曹丕〈典論論文〉

(A)甲 (B)甲丙 (C)甲丙丁 (D)甲丙丁戊

下列是某座寺廟的楹聯,請依文意判斷這座寺廟應是哪一種廟?(94-21)

你的算計非凡,得一步,進一步,誰知滿盤都是錯;

我雖糊塗不過,有幾件,記幾件,從來結帳總無差。

(A)關帝廟 (B)龍王廟 (C)城隍廟 (D)財神廟

因為多數考生不知道何謂「正史」(46%的考生以為是「編年史」,所以答 對率只有 29%,鑑別度指標也只有 0.11。另一題以(B)和(C)為多數考生的選擇,

可見多數考生知道「宋代蘇洵」的文章不會收錄於「南朝梁」的《昭明文選》,

但(B)與(C)的差別僅在有無「李密〈陳情表〉,考生若沒讀過〈陳情表〉,或疏 忽作者「李密」是「南朝」之前不久的「晉代」人,就只能兩者猜一,因此本 題答對率 29%,鑑別度指標 0.11,顯然有不少高分組的考生也猜錯了。另一題 正答為「城隍」,因「城隍」是地府駐派陽間的冥吏,善惡分明,能問案判事,

清算人們一生的作為,但考生可能聽過「城隍」,卻不知道「城隍」是何方神明,

遂使 67%的考生逕依「結帳總無差」選答「財神」,鑑別度指標也只有 0.13。

除了命題者「高估」考生「應記住的常識」外,刻意縮小誘答與正答間的 差距,也會使試題過難而導致鑑別度不佳。例如:

(16)

《孟子‧盡心》「山徑之蹊閒,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閒不用,則茅塞之 矣今茅塞子之心矣。」這段話旨在說明:(92-13)

(A)學貴力行 (B)學貴有恆 (C)學用不可分離 (D)學思必須並

本題有 22%的考生選(C),27%的考生選(D),固然皆屬誤解,但(A)「學貴 力行」與(B)「學貴有恆」其實意思相當接近,區辨不易。結果有 30%的考生選 了「學貴力行」,只有 21%的考生選擇「學貴有恆」,鑑別度指標 0.16。又如: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用字遣詞的錯誤?(92-45)

(A)昨夜警方於臨檢中,逮捕了多位通緝要犯 (B)最值得我們效尤的,是他那見義勇為的精神

(C)他的妻兒已遷居香港,所以他每年都要赴港省親一次 (D)你已不再是吳下阿蒙了,怪不得大家都要對你刮目相待

本題原先設定的正答為(D),但後來開放(A)並列為正答。「刮目相待」係典 故原詞*,目前以「刮目相看」較為通用。而「位」做為計算人的量詞,比較講 究的用法是不施於竊賊、強盜、通緝犯等非良民的身上,因此會說「一名強盜」

「這名強盜」而不說「一位強盜」「這位強盜」。但由於「位」「名」的區別逐 漸消失,「刮目相看」的使用率也遠高於「刮目相待」,命題者刻意在誘答與正 答間著墨,反而造成疑義試題而失去鑑別度。

當然,也有些試題的低鑑別度,是因為考生無論高分組或低分組,皆長期 誤用詞語、邏輯不清,這就與命題者是否高估考生無關了,例如:

下列文句,何者遣詞用字最正確?(93-45)

(A)爸媽的叮嚀,總是無時無刻地在我耳邊響起 (B)張教授學識淵博,聽他精彩的演說,令人茅塞頓開

(C)主持人說:「很榮幸邀請到忝為薪傳獎得主的張先生來本校演講」

(D)店長說:「各位同仁務必前倨後恭,以溫和有禮的態度招待每位顧客」

本題鑑別度指標 0.15,是因為正答(B)的答對率僅 23%,55%的考生都誤選 了(A)。其實要表達「一直記得爸媽的叮嚀」,可用「時時刻刻都記得爸媽的叮 嚀」,亦可用雙重否定的「無時無刻不記得爸媽的叮嚀」「無時無刻」意謂「沒 有任何一刻」「總是無時無刻地在我耳邊響起」即等於「從來不曾在我耳邊響 起」,這樣便與上文無法連貫了。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7)

下列「詞語解釋」題的低鑑別度,應該也是考生要檢討的:

下列文句「」內的詞義,何者兩兩相同?(93-5)

(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B)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C)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 (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騏驥 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本題所考的文言文詞語並不生僻,且各組詞義的差距頗大,但僅有 26%的 考生選擇正答(D),多達 49%的考生誤選了(B),鑑別度指標 0.13。今姑不論(B) 的兩個「知」字是什麼意思,單看「知」在句中的位置──「人不知而不慍」

的「知」當為動詞,「知者不失人」的「知」當為形容詞──就可確定兩個「知」

字意義不同。前文所舉來自《禮記‧學記》的三個「孫」字不懂,尚可說是命 題者刻意為難,但分辨不出這兩個來自《論語》的「知」字的意義,便是考生 的文言文基礎尚待加強了。

肆 肆

肆 肆、 、 、結語 、 結語 結語 結語

五年制專科學校的國文教科書向來是「一綱多本」的,參加二技統測的考 生既無必讀版本,測驗機構也未指定任何版本,因此嚴格來說,並非全然是「教 什麼考什麼」的「成就測驗」(achievement tests),而是帶有「成就測驗」性質 的「能力測驗」(proficiency tests)*。據此以觀 92 至 94 學年度的二技統測國文 試題,不但有新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著重語文應用的考察,測驗素材的多 元化,以及「詞語解釋」「文學知識」「文化知識」題不再使用割裂的文句、

零碎的片段來檢核考生熟誦記憶的成效,都將考試引導到注重理解、強調分析 整合的方向上,實與「能力測驗」的性質相符而值得肯定。

在測驗內容方面,這三年的試題大致已涵蓋「國文」這門學科的知識向度,

但「語言」領域的「辨識雙聲、疊韻」「詞彙系統中的重要詞聚」「詞義的演 變」等出題極少甚至從未出題,是未來可以改進的。

再者,雖然「高難度」試題已從原本 92 學年度的 40.8%,降到 93 與 94 學

* 「成就測驗」又稱「課程測驗」,目的在檢查學習者在某一學習階段是否掌握了教材內容,

測驗編製以教材為依據,教什麼考什麼,屬於回顧性質的測試;而「能力測驗」係為測量受 試者現有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以評定是否達到勝任某項任務的要求,它不考慮受試者的學 歷,也不以任何教材為依據,屬於回顧兼預示性質的測試。

(18)

年度都只有 28%,但仍建議再做調整,將難度酌降一些。「表 8」所揭示的,是 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四技統測國文科 60 分以上累計人數及全體考生平均 分數,我們可以發現二技統測這三年得分在 60 分以上的考生人數比率,都與四 技統測這三年得分在 60 分以上的考生人數比率有頗大的差距;再比較二技統測 與四技統測這三年的全體考生平均分數,也顯示二技統測國文試題遠比四技統 測國文試題難。因此,未來將二技統測國文試題再變簡單一些,應是較恰當的。

此外,儘管 92 至 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國文試題在「鑑別度」的表現是一年 優於一年,且「中鑑別度」與「高鑑別度」的試題總和,在全部試題中也佔有 78.5%,但與「表 9」所揭示的 92 至 94 學年度四技統測國文科試題鑑別度相比,

將會發現四技統測這三年的「中鑑別度」與「高鑑別度」試題總和,已在全部 試題中佔有 93.3%,高出二技統測的 78.5%許多。因此,未來的二技統測國文試 題仍須在「提高試題鑑別度」上持續加強。

表 8 92-94 學年度二技統測、四技統測國文科 60 分以上累計人數 累計人數(百分比)

試題 年度

滿分

人數 90 分以上 80 分以上 60 分以上

全體考生 平均分數 92 0 54(0.04%) 1099(0.78%) 40167(28.44%) 55.00 分 93 0 87(0.07%) 1553(1.31%) 29807(25.14%) 51.44 分

94 0 74(0.06%) 1448(1.35%) 29695(27.73%) 52.84 分 92 0 948(0.44%) 11224(5.22%) 85177(39.62%) 55.79 分 93 23 3668(1.94%) 23758(12.56%) 97266(51.44%) 59.97 分

94 11 2649(1.45%) 17207(9.42%) 76760(42.04%) 56.79 分

表 9 92-94 學年度四技統測國文科試題鑑別度分布情況

低鑑別度 D<0.20 中鑑別度 0.20≦D<0.30 高鑑別度 D≧0.30 試題

年度 題數 百分比 題數 百分比 題數 百分比 92 5 10% 25 50% 20 40%

93 3 6% 18 36% 29 58%

94 2 4% 19 38% 29 58%

合計 10 6.7% 62 41.3% 78 52%

(19)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Test of the 2-year Techn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rom

2003 to 2005

Shih-Hung Yo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study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hinese Test of the 2-year techn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rom 2003 to 2005. Item analysis can be divided into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examined by item check list. Qualitative analysis conducted in terms of the item difficulty and item discrimination. The conclusion provides suggestions toward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 Test of the 2-year techn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tem desig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he 2-year techn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hinese test, Item analysis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分析 分析 分析(Analysis) 分析 分析 組織 組織 組織 組織/重整 重整 重整 重整 綜合.

 一、講經文。此為俗講話本正宗。這類作品,大

相關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是分析變異數間關係的

學結合 目的 鼓勵說話 (目的語) 分析 詞彙

4.選修學分至少須修習 40 學分,其中「第二外國語文」、「藝術與人 文」 、 「生活、科技與資訊」 、 「健康與休閒」 、 「全民國防教育」 、

將基本學力測驗的各科量尺分數加總的分數即為該考生在該次基測的總 分。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自民國九十年至九十五年止基測的總分為 300 分,國文科滿分為 60

第七章 第七章 個案學校 個案學校 個案學校 個案學校 SWOT SWOT SWOT SWOT 分析 分析 分析與 分析 與 與 TOWS 與 TOWS TOWS TOWS 策略矩陣分析 策略矩陣分析

4.1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線性迴歸 與線性迴歸 與線性迴歸 與線性迴歸 4.1.1 統計軟體 統計軟體 統計軟體 統計軟體 SPSS 簡介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