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民主思想的開放,人們對子女的教育愈來愈重視,進而 對學校的關心及教育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學校是提供教育與學習的場所,

因此除了必須積極革新提高績效,以適應社會大眾對教育的要求之外,更須要 追求卓越的教育品質,提供學生最適當的學習環境。因此教育的發展,除了在 學校數量方面要適當的擴充外,學校教育品質的提昇亦極為重要。量的擴充若 無質的提昇配合,其結果只是將教育視為數量的擴增而已。站在教育的立場,

值得我們關心的是如何提昇教師的教育品質。

要提昇教育品質,則須從教育體制、學校教學環境及教師教學等多個層面 共同努力配合方得以達成。然而影響教育品質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將著重在「教 師教學品質」的問題加以探討。因此要使教師教學品質得以具體落實,不流於 空談,先要探討影響教師教學品質的因素,再建立具信度及效度的教師教學品 質指標,促使發展出提昇教師教學品質的可行策略並加以落實。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內涵,運用德懷術

(Delphi Method)的方法,建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構面向度及指 標項目,藉以維持教師教學品質。本章首先闡釋:一、研究背景與動機;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三、研究範圍與限制;四、研究方法與步驟;五、名詞 釋義等;藉以敘述本研究即將探討的主題內容,並對本研究之教師教學品質指 標有初步的概念及認知。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極度競爭的世紀,全世界各先進國家為了在新紀元開 始之時取得競爭的優勢權,在上世紀末掀起了一連串的改革運動。其中,尤以 教育改革備受各國的關注。一九九○年代以後,各先進國家相繼提出各項教育 改革方案,希望能有效改進國家的教育體質並提昇教育品質,以作為國家競爭 力的堅實後盾。

為求面對「多元化、市場化、資訊化」的時代潮流,有效的提昇教育品質,

更是歐美先進國家進年來相當重視的教育改革工程。我國近幾年隨著社會日趨 開放多元化,如何提昇教育品質一直是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因此,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 85)總諮議報告揭櫫: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

人類將面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急遽變遷,眼前充滿挑戰,不免 要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基本能力來面對未知的世界所帶來 的挑戰?我們需要培養什麼樣的新觀念以因應重視創造與革新的未來?未來 的社會要求每個人具備怎樣的知識,接受什麼品質的教育,早已是社會關心的 課題。此外在該報告書中亦指出了我國教育改革五大方向,其中提昇教育品質 列為國家未來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來,教育品質管理的觀念已逐漸普及化的發展,學校教學品質也漸漸 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於究竟該如何維持教學品質、如何改進教育績效、並 如何藉由品質指標來發揮品質控管的功能,確實是須要迫切進行深入探討的課 題。國內針對教育品質的提昇也逐漸發展出各級學校之教育評鑑、教學評鑑、

教師評鑑等各式的評鑑活動,試圖以這些評鑑活動來提昇教育品質。

(3)

教育的成敗,繫於師資的良窳,而教師教學品質是影響教育品質的重要因 素,故想提昇教育品質必須先確保教師的教學品質。在面對社會大眾對教學品 質的要求以及師資來源的多元化後,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地位的建立將日趨重 要,教師更應重視並強化教師本身的教學品質,以符合未來社會大眾對教師的 期待。

以目前之現況而言,各級學校的校務,其評鑑範圍涵蓋了整個學校的營運 也包括教師教學績效,但卻無法深入探究教師教學品質的層面及內涵。而在提 昇教師教學品質的教師評鑑工作,國內中小學除了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曾擬定

「高雄市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教學專業評鑑試行要點(草案)」,並於八十九學年 度起全面實施外,並未確切建立教師評鑑制度。各校僅以「公立學校教職員成 績考核辦法」對教師實施年度績效考核,唯此項考核方式卻多流於形式。也有 部分學校採用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鑑(或教學意見調查表),主要就是由學生 來對教師一學期之教學設計及活動安排進行評分,雖然也是教學品質參考的指 標之一,但單靠學生的意見仍有不夠客觀的疑慮。因此為瞭解教師教學品質應 具哪些內涵?又該以何種指標來提昇教師教學品質?此為本研究即將深入探 討的主題。

目前國內相關之研究中,較少針對教師個人的教學品質做進一步的探究,

故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以提供教師自我 省察、促進教師自我成長、提高教師教學績效,進而提昇技職教育專業科目的 教學品質。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教育為立國之根本,教師則為教育的基礎。為了提高教育品質,應追求教 師教學品質的提昇。根據研究背景及動機的描述,本研究將探討「教師教學品 質」應具備的內涵,進而建構教師教學品質指標。本研究發展之教師教學品質 指標並非在評鑑、考核教師的教學能力,而是藉由教師教學品質指標督促教師 自我省思,提高教師專業知能及教學能力,協助教師掌握課程變動、創新教學,

提昇教師教學品質,進而以提高教育品質。據此,根據上述研究背景及動機,

本研究目的有下列四點:

一、 探討我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的現況。

二、 建構我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之指標構面。

三、 探究我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構面之內涵。

四、 綜合結論提出我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

貳、 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著重於下列三個待答問題:

一、 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應包含哪些構面?

二、 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構面應具備之內涵為何?

三、 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的每一構面應包含哪些項目?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高職教師依照其所任教科目,可分為兩大類:一為普通科目教師,即為「一 般科目」教師,例:國文、英文、數學等教師;一為專業科目及實習教師,即 為「專業科目」教師,例:機械科教師教授機械學大意。專業科目教師不同於 一般科目教師之處,除了必須具備充分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能扮演現代教師角 色外,尚應具有純熟之技能與實際專業經驗,始能勝任技術與職業科目之教學。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專業科目」教師,包括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教授職 業類課程的專任合核教師,並不包含「一般科目」、試用、實習、代理代課的 教師。

二、 研究內容

本研究中所指的教學品質,界定為教師的教學品質,其主要是透由教學活 動的過程,進而探究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研究旨在對高職專業科目教 師教學品質做初步的探討,重點則放在建構教師教學品質指標的部分,而不涉 及評鑑方法與方式,內涵的部分也僅強調教師教學的層面,而捨棄教師人格特 質的部分,也不涉及在學校裡兼有行政工作或兼導師工作的教師所應具備之條 件與特質。

貳、 研究限制

雖然本研究在研究架構上力求完整,但基於主客觀因素,諸如時間、人力、

經費等因素考量,仍有若干限制,茲分述如下:

一、 調查對象

(6)

本研究在研究經費與研究時間的考量下,德懷術諮詢小組成員共 14 位:

包括高職教師 7 位與相關領域之學者 7 位。

二、 德懷術問卷調查之過程

本研究採用德懷術的方法建構指標,由於德懷術問卷調查是一種在反覆式 與匿名式的調查過程中,取得對德懷術諮詢小組成員最後達成的共識。因此,

參與者可以毫無顧忌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利用多次問卷往返與溝通,提供了參 與的成員反覆思考的空間,使他們可以在周詳的思慮下修正自己的看法,提出 最完善的意見。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最容易遇到諮詢小組成員意見不一樣但 卻無法一起討論的情形,同時也犧牲了團體創造性的腦力激盪。在此種限制 下,研究者會以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主,自行進行刪除或取用,再透過下一次 的問卷調查以取得全體諮詢委員的意見。

三、 研究結果之推論:

在為顧及研究可行性及研究的精細程度之下,本研究限定研究範圍為職業 學校,故對研究範圍外之其他學制,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 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有關教師教學品質、教師評鑑、教師素 養等之理論基礎,同時,瞭解目前職業教育理論與現況,研究者結合文獻探討 及現行各教師評鑑項目,研擬初步的教師教學品質指標項目。

為達成研究目的,在研究過程中採用德懷術調查法,透過連續三次來回的 問卷調查與匿名討論,讓專家學者逐漸達成共識,並透過描述統計與內容分析 的方法,具體確立指標項目,完成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之建構。

貳、 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如圖 1-4.1 所示,主要說明如下:

一、 根據相關文獻內容探討,分析教師教學品質之相關理論、目前高職 專業科目教師教學之現況,研究者研擬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之初步指標。

二、 為進一步確定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項目之信效度,研究 者運用德懷術調查法,透過三次來回的德懷術問卷過程中,讓專家學者達成共 識。

三、 德懷術問卷調查的過程與結果,將以描述統計與內容分析的方法,

使專家與學者對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項目有一致性的看法,進而確 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

(8)

擬定研究計畫

文獻探討與分析

擬定教師教學品質初步指標

表列全體專家之反應

指標的建構

探討教師教學品質理論 分析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現況

發展德懷術問卷 確定專家

達到共識 收發與分析問卷

否 是

修改並製作問卷

(9)

第五節 名詞釋義

壹、 教學

「教學」係指教師依據學習的理論,運用適當的方法來刺激、指導和鼓勵 學生自動學習,以達成教育目的的活動(田培林,民 72;方炳林,民 70;歐 用生,民 78)。「教學」(teaching)的意義,分狹義及廣義兩種,狹義的教學 係指在教育機構中,教師提供學習者一些適切的指導,以達成預定教育目標的 過程,即以有系統的方法協助學生獲得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s)、態 度(attitudes)、及鑑賞力(appreciation)的過程( Shafritz,1988);廣義的教學則是 指教師對學習(learning)情況的管理,其活動包括教學前的教學計畫、設計 及準備教材與教具,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交互活動、以及教學後的 評鑑、修訂課程等(楊朝祥,民 73)。本研究所指「教學」界定為:在教育機 構中,教師提供學習者一些適切的指導,以達成預定教育目標的過程。

貳、 指標

指標(indicator)是一種資訊,它有能力為教育系統提供可解釋的資料,

以作為決策參考之用(Mayston & Jesson,1991)。Eilliott(1991)指出教育指標 的優點在能集中注意於重要的教育層面上,而且指標如果能經過嚴謹的設計,

將可作為教育改革的工具。指標是一種統計的測量,它能反映出吾人感到興趣 之現象的重要層面。其次,它應能對相關的層面進行加總或分割,以達成研究 分析的目的(Johnston,1981)。指標是對某一定域中的每個元素,在知識、技 能、能力、態度及行為上發展定義,或發展與規準有關的經驗法則(饒達欽等,

民 86)。而本研究所指之「指標」係指:能反應現況,建立參照點以提供作為 教學省思或評估的依據。

(10)

參、 教學品質

所謂「品質」,教育部編輯的重編國語辭典(民 70),則更詳細的解釋「品 質」為:「指商品的外表、內容、產地、產者有別於商者之處,價值之高下,

首先以此為轉移,如品質不合,無論價格如何低廉,交易亦無法成立。」新辭 典(民 78)解釋為「物品的質地等級」。由以上的解釋可知,所謂「品質」,

實含有物品本質及其評價的意義。

Travers(1981)指出不同時代對教學品質的要求有所不同。Wilson(1988)認 為所謂的教學品質,乃是指對各種背景的學生提供計畫、教授講解到評量的一 套最適宜課程。饒達欽、鄭添財(民 86)歸出兩個教學品質的相關概念:

一、 教學品質是相對性的,隨教育目的及時代對教育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二、 就現行教育體制言,教學品質在範圍上有下列層次:(一)是整體教育制 度所提供的教育品質;(二)是學校整體運作所提供的教學品質,包括課 程規劃、設備設施教學資源運用、教師教學品質等;(三)教師個人的教 學品質包括教師在課堂上、在校內,整個個別的表現。

本研究所指的教學品質,是在教師個人的教學品質範圍內探討,研究重點 在於強調教師教學的層面,故而捨棄教師人格特質的部分,也不涉及在學校裡 兼有行政工作兼導師工作的教師所應具備之條件與特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主要整理者:嘉義縣梅山國小 邱文嵐校長 臺南市進學國小 葉秀娥主任 臺南市億載國小 蔡惠娟老師

第五條之一附表修正草案對照表 修正規定現行規定說明 附表 評點項目內容及等級點數 學歷博士學位三十 碩士學位 二十 學士學位 十 副學士學位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