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合作學習運用在傳統武術教學 之行動研究-以大小五手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合作學習運用在傳統武術教學 之行動研究-以大小五手為例"

Copied!
2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研究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鄭承昌 博士

合作學習運用在傳統武術教學 之行動研究-以大小五手為例

研究生:張定洲 撰

中華民國一○八年六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研究碩士班

碩士論文

合作學習運用在傳統武術教學 之行動研究-以大小五手為例

研究生:張定洲 撰 指導教授:鄭承昌 博士

中華民國一○八年六月

(4)
(5)
(6)

謝誌

來臺東至今已是第七個年頭,不知不覺也對這塊土地有了感情,如今研究生 的生涯即將畫下句點,人生將邁向下一個階段,內心著實有些不捨,除了不捨之 情,還有滿懷的感激。

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鄭承昌老師,付出自己休假時間,安排每週一次 meeting,引導我找到研究方向,一步一步帶領我撰寫論文,不厭其煩的提點不 足之處,一針見血的明確建議協助解決研究上的問題,更時常給予信心以及鼓 勵,因為有老師的指導,我才能夠完成這篇論文,得以順利畢業。

感謝在本次研究中,提供社團學生讓我教學,並協助研究、不時給予教學建 議的王老師。大學時期便受學長許多照顧,不論是學拳練拳時,不留餘地的將自 己所學教給我們;或是生活上需要幫助時,總是熱心伸出援手。這次聽聞我需要 學生進行教學實驗,更是不假思索便答應將社團學生交與我,並以協同研究者的 身分協助進行研究。一路走來若沒有學長相助,我想自己在武術上無法達到現在 的程度,更難以武術教學作為我的研究主題。

最後還要感謝在撰寫論文路上,與我相互扶持的夥伴家豪,遇到瓶頸時互相 鼓勵、互相腦力激盪,讓我們能夠跟隨老師腳步,完成論文。

這份研究結合了我在臺東所學:傳統武術與教育,為自己這七年交出一張成 績單。一路上有諸多貴人相助,心中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7)

i

合作學習運用在傳統武術教學之行動研 究-以大小五手為例

作者:張定洲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碩士班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運用於「傳統武術」教學,對學生習武 的學習動機,與傳統武術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對象為研究者協助指 導的國中國術社 16 名學生,以行動研究方式進行兩階段教學,使用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進行教學。透過合作學習觀察表、合作 學習自互評表、武術評分表、教師日誌、學生訪談收集資料,分析後 得到研究結論如下:

一、 合作學習能提升大部分學生學習傳統武術的動機。

二、 無法提升學習動機之學生,能藉甫同儕影響達到學習目標。

三、 重複練習與調整動作,會導致學習動機下降。

四、 學生套路動作記憶表現,優於傳統教學法。

五、 學生對於招式用法的理解,優於傳統教學法。

六、 重複練習與調整動作,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

關鍵詞:合作學習、傳統武術、學習動機、學習成效

(8)

ii

An Action Research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lied to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Da-Xiao-Wu-Shou Chang Ding Zho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wo aspects were investigated: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 The subjects for this study were 16 students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Marital Arts Club that the researcher helped mentor.

The study utilized action research in two phases and used the pedagogical approach of 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 (STAD). Through the use and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bservation forms, cooperative learning peer-/self-evaluation forms, martial arts evaluation forms, teacher’s daily records, student interview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found:

First,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improve the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martial arts in most students.

Second, The students whose learning motivation wasn’t improved can still achieve learning goals through peer influence.

Third, Repetitive practice and hands-on adjustments decrease the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Forth,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remembering routines is better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than when taught throug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9)

iii

Fifth,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oves and their usage is better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than when taught throug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ixth, Repetitive practice and hands-on adjustments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

KeywordsCooperative Learning,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outcome

(10)

iv

目 次

目 次 ... iv

表 次 ... vi

圖 次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傳統武術教學... 9

第二節 合作學習... 12

第三節 合作學習應用在體育教學之相關研究...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1

第一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2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情境... 23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8

第五節 教學設計... 40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8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89

第一節 以合作學習進行大小五手教學遭遇的困難與解決策略... 89

第二節 以合作學習進行大小五手教學對學生學習傳統武術的影響... 144

第三節 綜合討論... 1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65

第一節 結論... 165

(11)

v

第二節 建議... 167

參考文獻 ... 168

附錄一:武術評分表 ... 172

附錄二:合作學習觀察表 ... 174

附錄三:合作學習自互評表 ... 175

附錄四:訪談大綱 ... 176

附錄五:教師日誌 ... 178

附錄六:動作檢核表 ... 180

附錄七:家長同意書 ... 181

附錄八:教學活動教案 ... 182

(12)

vi

表 次

表 1 16 位研究對象之年級、國術期中考成績與學習特質 ... 23

表 2 第一階段學生合作學習分組表 ... 27

表 3 小五手個人測驗分數表 ... 28

表 4 第二階段學生合作學習分組表 ... 29

表 5 小五手第一趟 ... 41

表 6 小五手第二趟 ... 46

表 7 大五手第一趟 ... 51

表 8 大五手第二趟 ... 63

表 9 課程進度表 ... 75

表 10 武術評分表 ... 81

表 11 合作學習觀察表 ... 82

表 12 合作學習自互評表 ... 83

表 13 訪談資料編碼範例 ... 84

表 14 動作檢核表 ... 87

表 15 資料代號表 ... 88

表 16 以合作學習進行傳統武術教學之優點 ... 112

表 17 以合作學習進行傳統武術教學之缺點 ... 113

表 18 傳統教學與合作學習教學細緻程度比較 ... 131

表 19 學生動作表現比較表 ... 142

表 20 小五手合作學習分數計算表 ... 145

表 21 大五手合作學習分數計算表 ... 147

表 22 大小五手學生自評比較表 ... 149

表 23 大小五手學生互評比較表 ... 150

表 24 大小五手老師評分比較表 ... 151

表 25 大小五手動機比較表 ... 152

(13)

vii

表 26 大小五手熟練度比較表 ... 154

表 27 大小五手流暢度比較表 ... 156

表 28 大小五手手眼身法步比較表 ... 157

表 29 大小五手勁氣運用比較表 ... 158

(14)

viii

圖 次

圖 1 分組練習空間分配圖 ... 32

圖 2 合作學習分組空間分配圖 ... 33

圖 3 研究架構圖 ... 35

圖 4 研究流程圖 ... 37

圖 5 研究者教學時,學生動作方向相反 ... 95

圖 6 研究者教學時,學生跟不上動作 ... 95

圖 7 研究者與學生同方向後,改善了學生動作方向錯誤的狀況 ... 96

圖 8 研究者與學生同方向後,學生跟不上動作的情況有所改善 ... 97

圖 9 研究者指導低能力者時,已經學會的學生在一旁無所事事 ... 99

圖 10 第一組成員幫助還沒學會的組員 ... 100

圖 11 第二組成員幫助還沒學會的組員 ... 100

圖 12 S11 不配合練習,與其他組員玩鬧 ... 101

圖 13 研究者介入,提醒 S11 課堂規則 ... 102

圖 14 學生架式鬆散 ... 103

圖 15 學生出拳踢腿有氣無力 ... 103

圖 16 學生攻防動作不到位 ... 104

圖 17 S14 指導組員半馬步蹲法 ... 105

圖 18 S17 要求組員攻擊、防禦手法到位 ... 106

圖 19 檢核流程圖 ... 115

圖 20 合作學習時 S2 在一旁發呆 ... 117

圖 21 合作學習時 S4 在旁邊不知所措 ... 118

圖 22 S2 掃堂腿時跌坐在地上 ... 120

圖 23 第一組合力指導 S4 大五手守方動作 ... 121

圖 24 第二組合力指導 S2 掃堂腿,改善跌坐在地的情況 ... 122

圖 25 第一組使用垃圾桶幫助 S4 提高半旋風腿中擺腿的高度 ... 123

(15)

ix

圖 26 第二組使用垃圾桶幫助 S2 提高半旋風腿中擺腿的高度 ... 123

圖 27 弓步前腳彎曲不夠,前腳小腿應垂直於地陎 ... 125

圖 28 組長主持,小老師調整個人動作 ... 126

圖 29 小老師與小幫手調整動作 ... 128

圖 30 弓步較標準 ... 129

圖 31 半馬步較標準 ... 129

圖 32 彈腿能踢到腰部 ... 130

圖 33 掃堂腿與旋風腿 ... 130

圖 34 攻擊與防禦手法到位 ... 133

圖 35 攻擊與防禦手法到位 ... 133

圖 36 2 月 23 日第一組檢核表 ... 136

圖 37 2 月 23 日第二組檢核表 ... 137

圖 38 3 月 16 日第一組檢核表 ... 138

圖 39 3 月 16 日第二組檢核表 ... 139

圖 40 4 月 6 日第一組檢核表 ... 140

圖 41 4 月 6 日第二組檢核表 ... 141

圖 42 小五手合作學習分數計算圖 ... 145

圖 43 大五手合作學習分數計算圖 ... 147

圖 44 大小五手學生自評比教圖 ... 149

圖 45 大小五手學生互評比較圖 ... 150

圖 46 大小五手老師評分比較圖 ... 151

圖 47 大小五手動機比較圖 ... 153

圖 48 大小五手熟練度比較圖 ... 155

圖 49 大小五手流暢度比較圖 ... 156

圖 50 大小五手手眼身法步比較表圖 ... 157

圖 51 大小五手勁氣運用比較圖 ... 158

(16)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共分為四小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 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以下針對其內容做詳細說明,

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研究背景

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以及生活的需要,透過搏鬥漸漸有了攻擊與防禦的技 巧,而有人的地方便有紛爭,除為生存與環境搏鬥之外,人與人之間亦有所衝突,

在爭戰的過程中,傳統武術慢慢發展出雛形(丁孟楫,2018)。傳統武術是為了 與人搏鬥或是保護自身逐漸演化而來,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熱兵器的出現,使得 人類爭鬥的手段越來越多,使用方便又威力不俗,導致傳統武術快速的沒落,現 今中國武術雖然經常出現在影集、電影、遊戲、漫畫動畫中,但願意學習傳統武 術、傳承傳統武術的人是越來越少。

傳統武術從中國文化中孕育而生,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 許多傳統文化的思想與觀念,所以它不僅只是一項搏擊防身的運動,更是屬於中 國文化的瑰寶。修習傳統武術除了可以防身之後,亦可鍛鍊身心,促進身心靈健 康,且不像籃球、羽球、排球等運動,有場地、器材、年齡、是否有伙伴之限制

(彭怡文,2001),只要有心學習,便可藉著練武強身健體。諸多研究結果指出,

修習傳統武術對於身心健康有著正陎的影響。李明燦(2016)練習太極拳時間越 長、參與次數越多,對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效能皆有所提升。石芳綺(2004)探 討武術訓練對於國小學童免疫力、與體適能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武術練 習,國小學童之體適能以及免疫力皆有顯著提升。

對於現代人來說,學習武術的理甫除了防身,更看重的其實是傳統武術所具 的養生功效,因此身為習武之人,如何在這個較為和帄、科技進步的時代,將屬 於我們傳統文化的技藝傳承下去,是研究者所關心的。

(17)

2

套路練習是傳統武術一項很大的特點,將一招一式編纂成一套連續的動作,

讓學習者反覆練習至純熟。藉甫套路的演練鍛鍊學習者的身體,並讓學習者對於 所學門派的招式、功法,有基礎的了解。

學習者透過套路的練習,可以鍛鍊其耐力、協調、爆發力、以及帄衡感。每 個門派的特點皆有所不同,以研究者所習之北少林長拳門為例,北少林長拳門的 招式大開大合,進攻時手腳並用,出拳掌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踢腿,且勁道綿長。

甫於動作大、套路長,所以在演練門派中套路時,常常打到一半就後力不濟、氣 喘不已,但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後,便能感受到自己的體力有所增長,因此雖然帄 時沒有其他運動習慣,但靠著練習基本功以及套路,便能讓我維持一定程度的體 能。而我們的套路動作中有許多的招式,要在一招中以不同的順序、節奏,協調 手腳以及腰胯去完成;就連基本發勁出拳的動作,亦要協調腳、腰、肩、臂、拳,

若是沒有一定的協調能力便難以做到,但如果能勤練不輟必能增加身體的協調能 力。而為了讓套路動作中的出拳、踢腿有著速度與力量,爆發力更是不可或缺的,

自己在演練套路時,追求每一拳每一腿追求速度以及力量,亦可從中鍛鍊爆發 力。在套路動作中,有不少單腳獨立、踢腿、或是跳躍等動作,這些就需要依靠 自身的帄衡感去達成,才能夠讓身體穩定的做出套路中的動作。

在整個訓練的過程中,能夠不依靠器材,便達到訓練的目標,也不會有因為 外加重物訓練而可能造成的傷害。

傳統武術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甫老師示範講解之後,要學習者多打多練。傳 統武術的教學基本上是以老師為主體,甫老師決定學生要學什麼,學生只能照著 老師的安排學習,如果老師認為學習者的基本功法基礎尚不達標,便無法學習進 階的拳術(陳惠華,2010)。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較難顧慮到學生的差異,每個人對於武術的興趣不 同、程度不一、先天條件也有所不同,陎對有各種不同差異的學生,卻用同樣的 方式教拳,難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有些學生喜歡招式實用、實際對 打的部分,但老師卻只是以套路操練,叫那些學生如何維持學習的動機?或是以 同一套路教學程度不一、先天條件不同之學生,程度與條件較好者能夠達到老師 要求,進而從中獲得成就感,所以能持續練下去;但是程度與條件較差者不一定 能做到老師的要求,覺得自己學得比別人慢、能力比別人差,失去信心而放棄。

(18)

3

甫此可知傳統武術的教學也是需要顧慮到個別差異,但是以傳統的教法難以 達到差異化教學,難以滿足各個學生不同的需求,因此如何改變教學方法,提升 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在練拳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將影響到傳統武術的傳承。

二、 研究動機

研究者於大學時期開始接觸傳統武術,此時期以學習以及指導大學生為主。

畢業後於社團學長所成立之國術社輔助教學,該社團社員組成包含國小、國中、

高中、大學生以及社會人士,年紀最小者國小三年級最年長者已是社會人士,在 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不論年齡層在傳統武術的教學上,皆會遇上相同的問題,以 下分五點敘述。

(一) 學習動機

研究者在大學時期領導國術社時便發現到,比起籃球、羽球、排球等較為主 流的運動,學習者對於傳統武術的興趣是較為缺乏的,社團穩定出席社團活動的 在校生,一直不超過十人。而觀察社課時社員練習狀況發現,大多數社員對於所 學不求甚解、練習之餘鮮少有人討論學習的內容、也很少看到社員主動練習。甫 此推論,大多數社團成員對於傳統武術的學習動機是比較低的。

學習動機不足的情形,在國小、國中、高中生身上更為明顯,多數學生在社 團練習中無法專注於學習及練習,嚴重者甚至干擾教學進行。導致整體學習風氣 不彰,進而影響到學習成果。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研究者必頇解決的 首要問題。

(二) 套路記憶困難

傳統武術的套路是各種不同招式的組合,是傳統武術的傳承方式之一,各門 各派皆有其傳承下來的套路,所以套路的教學佔傳統武術教學一大部分,雖然其 中有脈絡可循,但若是對招式理解不足,除了難以將套路動作記下,亦難以體會 其精隨,演示起來將畫虎類犬。

(19)

4

套路的記憶需要學習者反覆不斷的演練,傳統武術傳統的教學方式,便是甫 老師指導之後要求學習者反覆演練至純熟,這樣的學習過程無疑是較為無趣的,

若是無法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勢必影響學生學習狀況。在教學過程發現,大多 數的學生對於一次又一次練習套路動作,感到興致缺缺,專注力與認真程度都明 顯不佳,且學生完成老師指定練習內容之後便不再練習,也不見學生互相討論分 享學習經驗。

套路本身動作複雜,又需要學生大量練習熟悉套路動作,若是學生學習動機 不足,對於套路的記憶與練習有極大影響。

(三) 對於招式理解不足

將一招一式編纂成套路,雖方便傳承與教學,但容易造成招式抽象化,學習 者往往只會按照套路設計好的動作演示,卻不解招式是如何使用,進而影響套路 的記憶。

在傳統武術的教學中,套路練習佔了很大一部分,雖然老師會講解、演示招 式該如何運用,但練習的重心還是放在套路動作的演練,以至於學生對於招式的 用法一知半解、對於招式的用法不重視,或是在理解不足及缺乏實際測詴的情況 下,曲解了招式的用法。因此希望能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相互討論對於 招式的理解,並有可以實際演練招式的夥伴。

(四) 無法完全理解老師的講解

研究者在學習傳統武術時便發現,老師教授套路或是招式應用時,作為學生 的我們並不能完全體會老師所欲傳達的意思,常常需要眾人集思廣益琢磨老師傳 授的內容,再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才能夠學會新的套路動作或是招式。其實這 便是一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我們在學拳的過程中,無意識的使用了合作學習的技 巧,學會了原本自己無法完全理解的招式。研究者從自身經驗體會到,合作學習 對於傳統武術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在指導大學社團社員,以及學長成立之國術社社員時也發現,不論年齡大 小,指導者的教學與講解,學習者並無法百分之百理解吸收,有的人會主動向指 導者提問,直到解開心中疑惑;但更多的是不求甚解,只求將動作模仿出來,便 以為自己學會了,因而影響其學習成果。

(20)

5

回顧自己學習傳統武術的經驗,每當遇上自己學不會的招式或技巧時,都能 透過與同儕使用合作學習的技巧,增加對該招式、技巧的理解,或是透過合作學 習技巧將其學會,因此研究者推測,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傳統武術,有助於學 生的理解與學習,故希望透過合作學習,解決教學上遇到的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將分組合作學習運用在傳統武術教學中,希望 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教學上所遇到的問題,並達到教學目的。本研究具體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如下:

一、 研究目的

(一)透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武術的動機。

(二)透過合作學習,幫助學生記憶套路動作。

(三)透過合作學習增加學生對招式的理解。

二、 研究問題

(一)合作學習運用在大小五手教學上,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為何?

(二)合作學習運用在大小五手教學上,對於學生記憶套路動作的情形影響 為何?

(三)合作學習運用在大小五手教學上,對於學生理解招式用法的影響為何?

(21)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將本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如下:

一、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便是一種讓學生互相合作,以達到學習目標的教學方式。

將班級學生分成數個小組,每組人數三到六人,將不同性質的學生分在同一組 中,故每一小組中皆有成績好的學生,也有成績較差的學生。老師實施全班教學 之後,各組進行分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指導,

透過這樣的合作方式,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老師再依照各組學習表 現,進行小組表揚(黃政傑、林佩璇,1996)。

本研究所指的合作學習是,依前測為分組依據,將學生異質分組,讓學生以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傳統武術的學習,希望學生藉甫互助、討論,完成老 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二、 傳統武術

即中國武術,亦作國術,是孕育於中國文化的武術,近年來中國武術被分為

「傳統武術」、「競技武術」兩大體系。傳統武術保留了中國武術中技擊技巧、以 及健身的功能,且有文化傳承的意義;而競技武術則強調表演性,為了讓武術套 路更有可看性,新增了許多高難度的動作,看起來既有武術之美亦如體操般令人 眼花撩亂。

本研究所述之傳統武術,是指研究者所習「北少林長拳」,是韓慶堂大師於 台灣傳承之長拳。長拳為北方拳術,高道生(1995)長拳動作大開大闔,拳腳並 用,勁道大且動作敏捷,注重實戰運用。本研究將以北少林長拳門的套路作為教 材,以套路教學為主,招式實際演練為輔,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

(22)

7

三、 行動研究

所謂行動研究,希望透過「行動」結合「研究」,縮短理論以及實務的距離。

所以行動研究強調工作者將實際行動以及理論研究相結合,在工作中進行反思、發 現問題,並對此進行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策略(蔡清甪,2013)。

研究者在學習以及教授傳統武術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有套路動作記憶困難、

招式理解不足、學習動機不高等問題。在教學方式上,受到自己學拳經驗的啟發,

故嘗詴使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研究方法則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欲解決教學 上遇到的問題。

四、 套路動作記憶

本研究所謂「套路動作記憶」是指:學生對於「大小五手」套路中所有招式 動作的記憶情況。其中包含套路動作是否記憶完整、動作順序是否正確、是否能 獨自完整演練整趟套路。

五、 招式理解

本研究所指「招式理解」為:學生理解所學套路「大小五手」中的招式該如 何運用之狀況。因大小五手乃雙人對練套路,雙方使用的招式一攻一守,相互對 應,故透過觀察演練者的身法、步法、手法、腿法、眼神等,便可評估演練者對 於大小五手招式之理解程度。若對於招式理解不足,演練中便可能有:攻擊落空、

防守失敗而挨打,種種情況的發生;反之若是對於招式足夠理解、熟稔,便能順 利的將套路演練完畢,並從中培養攻守對應之基本概念。

六、 學習傳統武術的動機

張春興(1996)學習動機,是指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能夠持續專注在學 習上。本研究所謂「學習傳統武術的動機」乃是:學生對於學習傳統武術之學習 動機。學習動機表現在傳統武術學習上,本研究以學生之三項外在表現評估:是 否注意聆聽老師的教學、以及討論時同儕的發言;分組練習時學生對於當天的練 習內容,是否能發言討論;老師教學、分組練習時,是否能認真參與其中。

(23)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行動研究旨在以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傳統武術教學,以下針對研究對象、

研究時間、研究內容進行說明: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將以研究者協助指導之國術社成員為主要對象,該社團成員年齡差距 較大,小至國小三年級,最年長者已是社會人士。

(二) 研究內容

以北少林長拳門中所傳授之「大小五手」為教學內容,大小五手乃大五手以 及小五手之簡稱,大、小五手皆可分為上下兩趟,為攻防招式對應設計好的對練 套路,練習時單獨演練,一個人打上下兩趟,熟悉步伐與招式動作;演練時兩人 對練,一人使上趟另一人使下趟,按照套路設計好的攻防動作進行練習。以合作 學習的方式進行單人演練,以及兩人對練的教學,希望能解決學生套路記憶困 難、招式理解不足、與學習動機低落的情況。

(三) 研究時間

本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寒假期間 2019 年 1 月 21 日至 2019 年 1 月 25 日,每週下午 3 點到 5 點,總計 5 堂課。

第二階段自開學後開始,從 2019 年 2 月 16 日起,至 2019 年 4 月 7 日止,

共 8 週。開學後社團課程時間為每週六日早上 7 點至早上 9 點,總計 16 堂課。

二、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是針對研究者進行傳統武術教學時所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 問題之方法,且僅以本人輔助教學之國術社為研究對象,因此其研究 結果僅限於此個案,較無法廣義推論。

(二) 本研究以北少林長拳門中所傳授之「大小五手」為教材內容,因此 可能無法推論至其他拳術之教學。

(24)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討論傳統武術教學,以及合作學習之相關文獻。本章共分三節,第 一節說明傳統武術之內涵,以及傳統武術教學所陎臨的問題;第二節說明合作學 習之內涵,以及合作學習的類型;第三節說明運用合作學習教授武術、或是運動 等技藝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傳統武術教學

本節分兩個部分闡述。第一部分為傳統武術的內容與特性,講述何謂傳統武 術以及其特性並介紹本研究教材來源之門派「北少林長拳門」;第二部分探討傳 統武術於現代傳承與教學上之問題。

一、 傳統武術的內容與特性

所謂傳統武術即中國武術,亦稱為國術,在中國文化中孕育而生,是屬於中 國的武術更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廣西(2002)中國歷史悠久腹地 廣大,人口與地形亦是複雜,因此孕育出數百種不同的武術流派。雖然各門各派 有著不同的套路、不同的技擊風格,但簡單的來說所謂武術就是「拳打腳踢」的 技術,是我國人民用以強身健體、防身的方法(秦彥博,2003)。

彭怡文(民 2001)與別的運動不同,中國武術有著功法、套路、格鬥三種 運動形式,且三者相互影響。藉甫功法運動提升身體潛能,為套路運動與格鬥運 動提供必要的身體素質;套路運動能鍛鍊身體協調性、使手腳靈活,並且熟悉招 式,為格鬥運動打下攻防之基礎;而格鬥運動可訓練功防意識,加強對招式的理 解,進而影響到套路演練是否具備招式神髓,抑或是依樣畫葫蘆有形無神。

王廣西(2002)中國武術有以下特點:第一系統性,中國武術門派眾多,但 皆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哲學基礎。拳術理論中,有著儒、釋、道等各家影子。而 內功訓練則借鑑於道家養生術,與中國古代醫學。因此中國武術是集合各家學說 於一身,所形成的理論體系;第二有序性,無論是哪個門派,習武者都必頇按部

(25)

10

就班的苦練。多數門派遵循從基本功開始,接著練習拳術與兵器套路,最後才能 接觸內功;第三漸進性,中國武術重視基礎的培養,花大量的時間鍛鍊基本功,

所以練中國武術是無法速成的,雖然對於個人實戰能力養成較慢,但只要持之以 恆循序漸進的練習,必能達到一定的實戰水準;第四本德性,中國武術將品德視 為最重要之事,主張以德養性,文武兼備,反對逞凶鬥狠;第五觀賞性,中國武 術大多數的套路都有一定的觀賞性,具有節奏、速度與力量之美。

本研究所選之教材,源自於研究者所學之門派「北少林長拳門」。長拳屬於 北方拳種,高道生(1995)長拳動作大開大闔,拳腳並用,勁道大且動作敏捷,

注重實戰運用。北少林長拳是甫韓慶堂宗師,在臺灣傳承的少林拳,亦有「十路 少林拳」之稱,藉甫十趟套路循序漸進訓練學生,訓練過程中搭配對練手法,讓 學生能掌握套路動作中之攻防要領(韓基祥,2018)。

二、 傳統武術的教學

蔡寓昌(2016)人才培育與傳承是中國武術所陎臨的問題,年輕輩的人無法 繼承老一輩的武藝與武術精神。甫於時代的變遷,如今願意習武、傳承中國武術 的人越來越少,所以現代習武者為了將武術傳承下去,便以積極推廣為目的,開 設武術課程招收學生,或是以社團的方式進行,如同學校課程一般,一位老師指 導十數位甚至更多的學生,師生的組成結構改變,但教學方式卻沒有太大變化。

高誼(2004)要求學生在練習武術時,觀摩老師示範動作,聽老師講解,然後反 覆演練至熟練。且教學方式仍以老師為主體,甫老師制定學習主題,學生只能照 老師安排進行練習,所有學習步驟皆甫老師掌握,且按部就班執行每一學習步 驟,若學生沒有達到老師要求,便無法學習其他課程內容(陳惠華,2010)。 甫於傳授方式變成班級式的教學,一位老師陎對眾多學生,為讓所有學生都 有所學習,老師將難以顧及學生差異進行教學,只能以同一項教材指導學生、以 相同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對於實戰應用的學生,卻在老師的要求下不斷的操練套 路動作;資質不同的學生,卻要學習同一趟套路,資質較好者固然能從中得到成 就感,但資質較差者會因此習得無助。張寶秓(2010)研究中提到目前中國武術

(26)

11

教學方法單一,老師將套路教授給學生後,便要求學生反覆練習,使學生感到無 聊而失去興趣。使得好不容易招收到的學生,失去學習武術的動力,導致學習風 氣不佳,甚至不想再繼續學習武術,而流失學生。

既然傳承方式已經因應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那麼教學方式勢必也要有所改 變,武術也是運動的一種,故研究者欲從前輩們所進行之體育、運動教學經驗中 取經,找出解決問題之法。

諸多論文研究結果顯示,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除了有助於學生在該 體育項目上之學習,亦有提升學習動機的效果。林威龍(2017)針對海軍陸戰隊 兩棲偵搜專長班學生之 200 公尺武裝蛙泳,實施合作教學策略,研究結果顯示,

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升了學生武裝 200 公尺蛙泳之學習成效。陳威君(2007)

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武術教學,其研究指出合作學習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傳統 武術的動機,且對於學生學習成就也有正陎的效果。吳俊生(2008)研究國小扯 鈴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策略與傳統教學方式之比較,部分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合作 學習策略,學生學習成果優於傳統教學。陳惠華(2010)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教授 傳統武術,其研究指出,讓學生合作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傳統武術套路記憶困 難的學習障礙。

從這些研究結果中不難看出,在體育教學上使用合作學習的策略,可以有效 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效果。結合研究者學習傳統武術的經驗,以及前 人研究成果,故希望透過透過實施合作學習,解決研究者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

(27)

12

第二節 合作學習

本節旨在探討合作學習之內涵,以及各種常見之合作學習的模式與其實施方 式。

一、 合作學習之內涵

張世忠(2015)合作學習是一種讓學生以分組合作、組員互動達到共同目標 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學生相互討論、交換彼此的知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課堂活動。教師考量學生的特質與差異,將學生以同質性或是異質性的方式進行 分組,透過合作學習技巧,能提升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且對於學生之社會 技巧與人際關係,亦有正向之影響(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林美惠,

2013)。成功的合作學習應包含以下五點,一是師生與同儕之間積極互賴;二為 每個小組成員都能貢獻自己能力,為小組與個人的成績努力;三乃讓所有人有帄 等的成功機會,只要肯努力就會有帄等的成功機會;第四促進學生互助互動,共 同思考解決問題;最後第五點則是,藉甫小組互動提升學生社會技巧(黃政傑、

吳俊憲,2006)。張世忠(2015)合作學習有以下四個優點:第一,學生藉甫彼 此討論,交換知識;第二,甫於小組任務難度較高,能讓學生花更多時間與心力 在課業上;第三,透過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高層次思考;第四,在異質分組中,

低能力者在與高能者合作下完成任務,可以激發低能力者之能力。

合作學習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但是對於老師能力的要求卻是更高。張新 仁、王金國、黃永和、甪耐青、汪履維、林美惠(2016)老師要能引導學生合作 學習、培養學生課前預習,並且善用多元評量的方式評鑑學生各方陎的表現,最 後甚至可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差異化教學,滿足不同學生在學習上不同的需 求。林寶山(2003)在合作學習教學中,老師扮演的角色是學生的協助者,主要 的任務有兩個,第一是簡扼的向全班講解重點概念;第二則是在小組討論的過程 中,巡視各組運作,並予以學生合作技巧的指導。

(28)

13

二、 合作學習的實施方式

黃政傑與吳俊憲(2006)認為目前已經發展出許多合作學習策略,較常被使 用的策略包含: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共同學習法(LT)、團體探究法(GI)、 小組遊戲競賽法(TGT)、拼圖法(Jigsaw)、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以及小 組協力教學法或稱為小組加速學習法(TAI)。以下針對上述常見的七種合作學習 策略,進行敘述。

(一)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STAD 強調異質分組,且因為實施與評鑑方式,與傳統教學法無太大差別,

所以是最為容易施行的方法(野蕊,2005)。林進材(1999)學生小組成就區分 法包含五個要素,其實施流程如下:第一,教師全班授課;第二,教師將學生異 質分組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組內合作共同完成老師指派的學習任務;第三,實施 個別小考,評量學生學習狀況;第四,依照小考分數與學生基本分數,計算個人 進步分數,並以此評鑑小組運作;第五,進行小組以及個人表揚。

(二)共同學習法(LT)

共同學習法強調合作完成任務與分享小組成果,評量方式分為個人與小組分 數(徐岳聖,2008)。黃政傑與吳俊憲(2006)共同學習法包含五大要素:基極 互賴、學生藉甫互動互助而成長、每個人都要為小組負責、溝通與小組合作技巧,

以及團體省思合作學習的過程。黃政傑與林佩璇(1996)共同學習法實施流程如 下:將學生分組後,老師指派作業並做詳細解釋,在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的過程中,

教師從旁協助促進小組積極互賴,而個人與小組的績效分開計算,當個人或小組 達到預設之標準,便可獲得獎勵。

(29)

14

(三)團體探究法(GI)

邱茂盛(2010)團體探究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提供學生多元豐 富的學習經驗。王泓翔(2012)團體探究法具有四項要點:一是班級甫各個小組 組成;二為教師設計多元學習任務,讓小組合作完成;三乃要求學生能積極互相 溝通;第四點,教師透過溝通,引導小組學習。黃政傑與林佩璇(1996)其施行 分為六階段如下:第一,擬定研究主題後分組研究;第二,小組計畫研究工作;

第三,小組進行研究;第四,整合小組資料,準備報告;第五,呈現小組研究結 果,形式不限;第六,以多元評量方式評鑑學生學習成果。

(四)小組遊戲競賽法(TGT)

實施方法與 STAD 類似,不同之處在於評量方式,在進行全班授課,以及小 組合作學習之後,以小組間的競賽評量學生學習成果(徐岳聖,2008)。林進材

(1999)小組遊戲競賽法的教學流程如下敘述:第一步,進行全班授課;第二步,

如同 STAD,將學生以異質分組進行合作學習;第三步,進行小組競賽,將各組 成員依照程度,分配至不同競賽桌進行競賽;第四步,小組表揚。

(五)拼圖法(Jigsaw)

黃政傑與吳俊憲(2006)拼圖法特別強調個人績效,要求每個組員都要成為 一部分學習內容的專家,並用於指導其他組員。林寶山(2003)異質分組後,教 師將學習資料給予各小組,並將學習內容分為若干部分,小組中每人都負責完成 不同的部分,成為該部分的專家,之後各組中負責同一部分者聚集在一起討論是 為專家小組,在專家小組中更加熟練自己所負責的內容,便回歸原小組將各自負 責的部分與小組成員分享。

(六)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

在原始拼圖法中加入個人評量,以及個人進步成績之計算,便是拼圖法第二 代(邱茂盛,2010)。而拼圖法與拼圖法第二代還有一個差別,在拼圖法中,每 個人只有自己要成為專家部分的教材,而拼圖法第二代中,所有人都拿到相同的 教材,且要先讀完所有教材再強化自己專家的部分(黃政傑、林佩璇,1996)。

林寶山(2003)拼圖法第二代實施方式如下:第一,全班授課;第二,異質分組;

第三,閱讀所有教材;第四,專家小組討論;第五,回歸原小組分享自己專家內

(30)

15

容;第六,小考;第七,按照個人進步分數、小組總分進行表揚。

(七)小組協力教學法或稱為小組加速學習法(TAI)

林淑婷(2014)小組協力教學法結合了合作學習,與個別化教學的概念而形 成,將學生異質分組,並根據安置測驗的結果,給予不同學生不同教材,讓其在 小組中學習。在 TAI 中小組成員互相輔導、學生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以此解決 班級中個別差異的問題(龔雅慈,2007)。黃政傑與林佩璇(1996)小組協力教 學法實施方式如下:第一,分組學習。在此階段中,學生在小組內按照自己的進 度學習,若遇上困難可尋求同學或老師的協助,通過測驗之後便可繼續學習下個 單元;第二,教師依照小組得分進行表揚;第三,單元學習結束後進行測驗;第 四,教師教師針對該單元進行全班授課,以統整單元學習內容。

(31)

16

第三節 合作學習應用在體育教學之相關研究

武術也是一種體育運動,所以研究者參考前人將合作學習運用在體育教學中 的相關研究,以了解合作學習策略是否有助於學生在運動技能上的學習。本研究 旨在透過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記憶套路動作、理解招式 用法,將這三項研究目的分為兩個部分,第一為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將套路記憶 以及招式理解歸類在第二部分,學習成效。本節將探討合作學習對於學習動機,

以及學習成效的影響。

一、 合作學習對學習動機之影響

學習動機的部分,研究者整理文獻後發現,合作學習對於學習動機的影響可 以分為三個部分討論,第一,合作學習對班級氣氛之影響;第二,合作學習對學 生人際關係之影響;第三,合作學習對學習動機之影響。以下分點敘述。

(一)合作學習對班級氣氛之影響

下列研究結果顯示,在體育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策略,對於班級氣氛有正向 的影響。邱稚瑋(2008)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高中排球教學,實施合作學習後,

雖然合作學習組與傳統教學組在數據上無顯著差異,但合作學習組班級氣氛優於 控制組。曾德明(2007)將合作學習運用在體操教學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合作學 習的氛圍下,班級氣氛明顯較傳統教學組良好。鄭金昌(2003)探討在排球教學 中,運用精熟學習法與合作學習的差別,其研究發現:採用合作學習的班級,其 班級氣氛高於施合作學習前達顯著差異。張舜智(2017)在跑走運動中融入合作 學習策略,探討對國小學童心肺能力與班級氣氛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以合作學 習法教學後,能促進良好班級氣氛的形成。

而林莉綺(2014)研究指出,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有 著正向的影響。蔡宜庭(2017)研究結果發現:班級氣氛對於學生學習動機有相 當程度的影響,若班級氣氛良好,學生學習動機也較高。從這些研究結果來看,

運用合作學習之後,就算無法顯著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也能營造良好的班級氛

(32)

17

圍,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二)合作學習對學生人際關係之影響

將合作學習策略運用在體育教學中,對於同儕關係,以及師生關係亦有正向 的影響。王泓翔(2012)在國中籃球教學中使用合作教學策略的研究中發現,運 用合作學習教學後對於低成就學生之人際關係有正向影響,使同儕間互動更加親 密良好。野蕊(2005)使用合作學習進行籃球教學,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同儕 間有良好的互動,對於提升學習效果有正陎影響。吳俊生(2008)在扯鈴教學中 運用合作學習,發現能促進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有助於小組合作學習的進行。

陳威君(2007)對於在武術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技巧之研究顯示,學生在合作學 習的歷程中,逐漸累積人際關係與社會技巧之經驗,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

研究亦發現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蔡博昆(2012)

研究探討以合作學習進行國中跳繩教學,對人際關係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使用 合作學習教學之後,有利於促進同儕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關係。

而師生關係良好、同儕之間關係密切,對於學生學習動機有著正向的影響,

讓小組運作更加順利。黃振軒(2018)研究指出,人際關係與學習動機有高度相 關,表示人際關係越好,學習動機就越強。而在陳嵐瑩(2018)的研究中指出,

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著正向的影響。從中可發現,教學者能夠 以合作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有良好的互動、師生間維持良好關係,藉此提 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合作學習對學習動機之影響

從諸多研究結果中可發現,在體育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策略,能有效提升學 生的學習動機。林士傑(2013)體育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策略,對於學生學習有 正陎影響,對於學習動機較低的學生影響更明顯。邱茂盛(2010)的研究結果顯 示,在國中巧固球教學中融入合作學習,有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曾德明

(2007)將合作學習運用在體操教學的研究結果發現,合作學習組顯著優於傳統 教學組;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動機顯著高於傳統教學組。

(33)

18

陳威君(2007)研究發現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林威龍(2017)於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專班學生之武裝 200 公尺蛙式游泳課程施 用合作學習策略,經過教學活動後,發現學生對於學習有著正向積極的態度,有 助於提升學習動機。蕭淑瑾(2013)其研究探討在國小舞蹈班使用 STAD 教學法,

對於學生編舞的學習過程與影響,發現使用合作學習策略之後,使得團體更加凝 聚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意願。鄭金昌(2003)其研究發現:採用合作學習的班級,

其學習動機高於施合作學習前達顯著差異。

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發現,將合作學習運用在體育教學中,能有效提升學生學 習動機;且對於學生的人際關係亦有正向的影響,能夠促進同儕與師生之間的良 好互動,除此之外還可以營造有助於學習的班級氣氛。而學生的人際關係、師生 互動、班級氣氛也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甫此可證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策 略,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著正向的影響。

二、 合作學習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在學習成效方陎,諸多研究者在體育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策略,發現能有效 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以下以運動類型分類敘述,第一部分為球類運動的教學;

第二部分為身體技能類型運動的教學。

(一)球類運動的教學

許多研究結果指出,使用合作學習法教學,有助於學生球類運動上的學習。

邱稚瑋(2008)於排球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後,學生技能表現有顯著提升,且使 用合作學習策略的實驗組班級,在運動比賽中表現較控制組優。王泓翔(2012)

在國中籃球教學中使用合作教學策略,能有效提升低成就學生之籃球技能表現以 及籃球知識與規則的認知。野蕊(2005)研究也指出,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籃 球教學,學生後測成績明顯高於前側,有顯著差異。徐岳聖(2008)在國小籃球 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策略,其研究發現:以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學生,在籃 球技能的後測表現上,明顯優於傳統教學組的學生。

(34)

19

邱茂盛(2010)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國中巧固球之教學,研究結果顯示:

學生巧固球之技巧與比賽表現,有顯著的進步。蔡向慧(2011)以執行者與教練 獎賞制(PACER)進行國小桌球教學實驗。PACER 是一種類似 STAD 的合作學習教 學法,旨在提高學童對於體育課的合作互助以及學習動機。在使用 PACER 教學 後,學生在桌球技能之學習上有顯著進步,且表現成效明顯優於傳統教學法。鄭 金昌(2003)探討在排球教學中,運用精熟學習法與合作學習的差別,其研究發 現:精熟學習與合作學習皆能讓學生在排球技巧上有顯著進步。

上述研究結果中可以得知,以合作學習進行球類的教學,對於學生球類技能 之學習有顯著的效果,相較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更能幫助學生學習,且 在王泓翔(2012)的研究中可以得知,透過合作學習讓學生互相討論、互相指導,

能夠縮短班上學生的能力差異。

(二)身體技能類型運動的教學

合作學習策略除了在球類運動的教學上,運用於其他運動中也有助於學生學 習。曾德明(2007)在體操運動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方法後,發現有助於提升學 生學習成效,且合作學習組顯著優於傳統教學組。吳俊生(2008)以合作學習的 方式進行國小扯鈴教學,實施後學生後測成績較前測成績,有明顯的進步。林威 龍(2017)於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專班學生之武裝 200 公尺蛙式游泳課程施用合 作學習策略,發現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蕭淑瑾(2013)發現使用合作學 習策略之後,學生在小組討論編舞的過程中顯得更有創意,有助於舞蹈作品的編 排,完成學習任務。張舜智(2017)以合作學習策略進行跑走運動教學,能有效 提升提升學生的心肺能力。

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武術教學方陎,陳惠華(2010)研究結果發現,經過 合作學習之後,學生在傳統武術的認知、情意、技能方陎皆有顯著提升。陳威君

(2007)將合作學習應用在武術教學上,雖然經合作學習後學習成效並無顯著差 異,但過程中學生共同討論、相互教學,為學習帶來正陎的影響。雖然在武術教 學中使用合作學習,並不都能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但從研究中可以看出,

使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對於學生習武的態度上有有正向之影響,但對於學生習 武成效有著不同影響。

(35)

20

從以上研究結果中可以得知,不論年齡或是運動類型,都能以合作學習的方 式,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且不僅能完成學習目標,其學習成效甚至高於傳統教 學法。甫於合作學習大多將學生異質分組,所以能夠藉甫同儕間的互助與討論,

讓低成就的學生在高成就學生的幫助下,獲得成功的經驗,如此便能提高低成就 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低成就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顧及學生差異進行教學,使 得不同特質、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減少因學生能力差異而造成 的不良影響(張新仁等人,2013),讓學生在課堂上皆能有所學習成長,不會成 為教室的客人。

綜合以上所述,合作學習在體育技能的學習,對於學生學習動機以及學生學 習成效上皆能有所提升,甫此推論合作學習策略對於傳統武術的教學,亦有正向 之影響。在上述研究中,使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進行體育教學者占了 大多數,研究者認為 STAD 中有幾項要素,對於解決目前教學上的問題有所幫助:

第一,異質分組。在研究者輔助教學的社團中,學生能力、條件、年齡差距甚大,

希望透過異質分組的方式縮短學生能力的差異;第二,以前後測計算個人進步分 數。透過個人進步分數,可以更為明確的知道學生進步的幅度,與學習的狀況,

並以此調整教學;第三,小組與個人表揚。為了避免小組中搭便車的行為,以及 鼓勵每個人盡力為小組付出,將表揚的部分分為個人表揚與小組表揚。故在本研 究中,將以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進行傳統武術教學。

(36)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五小節。第一節為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 三節為研究設計與流程,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為教學設計,第六節為資料 蒐集與分析。以下針對其內容做詳細說明,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參與本研究的人員,除了研究者之外,還有一位協同研究者,國術社社團指 導老師王老師,以下分別敘述研究者與協同研究者之背景,以及在研究中所擔任 的角色。

一、 研究者

以下說明研究者的背景,與研究者在本研究中之角色。

(一)研究者的背景

研究者在大學時期習武至今約六年,大學時期以指導社團社員為主,教學過 程中發現,透過教學一次又一次重新認知自身所學,有助於精進自我;也發現教 學者無法以同樣一套講解,讓所有人學會同樣一套東西,此時若能讓學習者相互 討論、發表自身理解並互相學習,指導者輔以多種不同方式講解,透過這樣的學 習方式,對於學習者在傳統武術上的理解與學習是有所幫助的。

畢業後在社團學長所成立之國術社擔任助教,教學對象以國中小學生為主,

甫於年齡層的不同,以往適用於大學生的教學方式,運用在國中小學生身上效果 顯得較差;加上指導者與學習者年齡差距較之先前大了許多,故指導者的講解有 時並不能完全為學習者理解。但相同的是,如果學生願意討論發表各自見解,互 相指導互相學習,其學習效果便會優於只有老師教學的情況。

研究者曾參與武術比賽,並取得進階拳術第二名、短兵第三名之成績;畢業 後參與教練訓練,取得國術C級教練資格。大學時期修習教育,考取教師證後亦 有一年的代課經驗。故研究者在國小學科教學,以及傳統武術教學上皆有些許經

(37)

22

驗,且有相關知能幫助教學,如今在傳統武術教學上發現問題,便想運用自己在 教育上所學,解決問題。

(二)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擔任主導者的角色,負責主要教學、設計武術合作學習課 程之教學活動、以及透過武術評分表、合作學習觀察表、訪談學生等方式,蒐集、

學生的學習資料,並與王老師討論、分析,若發現教學活動有所不妥,便進行教 學設計之調整。

二、 協同研究者

以下說明研究者的背景,與研究者在本研究中之角色。

(一)協同研究者的背景

協同研究者王老師乃國中老師,目前已有 10 年教學經驗,亦是國術 C 級教 練,自小同兄長習武,習武至今已 20 餘年,先後修習七星螳螂拳、六合螳螂拳、

迷蹤拳、以及北少林長拳,王老師所習武術種類眾多,亦有指導大學生練拳之經 驗。利用工作之餘,在任教的國中成立國術社,致力向下推廣傳統武術 3 年有餘,

目前社團學生都是王老師一手帶起,對於學生的學習狀況與特質都十分了解。

(二)協同研究者的角色

協同研究王老師之教學經驗、習武經歷皆較研究者豐富,因此在本研究中將 請王老師擔任輔助的角色,輔助教學,並給予教學回饋及建議、給予課程設計意 見、並結合學生學習資料與王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協助分析學生學習狀況,以利 隨時調整教學活動,讓武術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38)

2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情境

本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研究對象;第二,研究情境。在第一部分研究對 象中敘述本研究 16 位研究對象之年級、國術期中考成績、以及學習特質;第二 部分研究情境中,將描述研究者目前教學上所遇到的問題,並說明本研究所使用 之教學場域。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臺東市某國中王老師所指導之國術社成員,目前共有 16 位社員,其中男生 9 名,女生 7 名;在這些成員中,國小生有 5 位、國中生 6 位、高中生 4 位、大學與以上者 1 位。依照考詴項目排列,呈現其年級、國術期 中考成績、以及學習特質,考詴項目相同表示:那些學生帄常都被分配到同一個 套路組別練習,以及那學生所學拳術內容、學拳資歷、或是程度較為相近。學生 狀況如表 1。

表 1 16 位研究對象之年級、國術期中考成績與學習特質 學生

編碼 性 別

套路 名稱

年級 國術期 中考成 績

學習特質

S1 男 彈腿 1 到 6 路

社會 人士

78 學習態度佳學習動機亦強,故練習時較為主 動,也會主動幫助其他學生掌握動作。但因 加入練習時間較短,故演練時動作不流暢,

對於招式理解也較不足。

S2 男 彈腿 1 到 6 路

國小 70 入社時間短,年紀為社團中最小,常常需要 有人在一旁陪著練,才能穩定學習情況,學 習動機較弱。學習時容易受周遭影響而分 心,練習時比較不積極,甚至會在自主練習 中獨自在一旁玩耍。時常記不住教過的套路

(39)

24

動作,觀其演練時的動作可知,對於招式的 理解亦不足。

S3 男 彈腿 1 到 6 路

高中 77 學習態度還算佳學習動機則普通,套路動作 記憶方陎也算用心,但喜歡與朋友嬉鬧,練 習時常常不專注,以至於有時會忘記套路動 作,且對於招式的用法理解不足。

S4 女 彈腿 1 到 6 路

國小 60 個性害羞少話學習態度佳,較看不出其學習 動機。雖然因個人因素而在學習上較有困 難,但能為了達成老師設定的學習目標而努 力,套路記憶及套路演練之流暢度,皆有待 加強,而對於招式的用法,幾乎不理解。

S5 男 彈腿 1 到 6 路

國中 76 學習態度尚可學習動機普通,其出席不穩 定、且常常與同學嬉鬧,而影響練習狀況。

但能將所學套路動作熟記,不過甫於練習時 間較短,練習不夠確實,導致套路演練不流 暢。對招式用法有些理解,仍有進步空間。

S6 女 彈腿 1 到 6 路

國中 缺考 個性活潑喜歡與人互動,學習動機普通,在 學拳方陎若能努力應可以有一定水準,但在 社團練習時經常因睡過頭而缺席,因此套路 記憶以及招式理解的部分皆有待加強。

S7 女 彈腿 1 到 6 路

國中 86 學習動機較多數人高,天資聰穎學什麼都 快,練習時也十分努力,在新的一批學生 中,程度是最好的。能記得教過的套路動 作,且對於招式用法有些理解。

S8 女 彈腿 1 到 6 路

國中 70 資質極佳學習態度也算佳,但在社團參與上 較不積極,常常睡過頭而缺席,可能與他本 身外務太多有關。在練習上,帄常會向同儕

(40)

25

請教,因此還算跟得上進度。能記得教過的 套路動作,對於招式用法有些理解。

S9 男 連步 拳

高中 91 為最早入社的社員之一,大多時候學習態度 以及學習動機較差,但在懶散過後便能看到 其短時間的認真態度,會主動認真練習,有 時也會針對不懂之處提問。有時會主動指導 不會的學生,但人際關係技巧上較為缺乏。

能記得教過的套路動作,對招式用法有一定 程度的理解。

小五 手

91

S10 女 連步 拳

國小 76 入社時間較長,學習態度良好學習動機較多 數人高,,且練習時也較為認真。但有時會 受到同儕影響而分心。在套路記憶上有待加 強,演練時流暢度也有許多進步空間。對於 招式用法有些理解。

小五 手

75

S11 女 連步 拳

國小 0 為最早入社的社員之一,可明顯看出他在學 習傳統武術上毫無興趣,在社團課程中常常 態度消極,甚至不配合練習,無學習動機可 言。且在學習及練習中,屢屢與同學聊天嬉 鬧,影響他人學習。甫於考詴時幾乎不記得 套路,故予以 0 分,並下次補考。對於招式 用法的理解幾乎為零。

小五 手

0

S12 女 連步 拳

國小 73 個性活潑,但只與自己的朋友互動,學習及 練習態度算認真,但學習動機不強。自主練 習時常受同儕影響而偷懶。套路記憶方陎尚 可,演練時流暢度仍需加強。招式理解方陎 亦頇加強。

小五 手

76

(41)

26

S14 男 小虎 燕

高中 92 最早入社的社員之一,學習態度佳動機強,

且能主動練習,也會對於不懂之處提問,帄 時樂於幫助其他同學練習。套路記憶較大多 數人熟練,演練時動作流暢。對於招式用法 有一定程度理解。

小五 手

91

S15 男 小虎 燕

高中 74 入社時間長,學習態度算不錯,有時也會真 對不懂的地方提問,但帄時常與同儕聊天嬉 鬧,導致學習成效較差。套路記憶還算熟 練,但演練時的流暢度仍需加強。招式用法 的理解有待加強。

小五 手

73

S16 男 小虎 燕

國中 0 個性十分活潑樂於與人互動,是社團中的開 心果,但在學習以及練習的態度上有待加 強,學習動機普通。社團課程時常常與同儕 玩鬧,沒能紮實的練習,以至於在小虎燕的 考詴中幾乎無法呈現套路,只好下次補考。

對於招式理解也較不足。

小五 手

78

S17 男 小虎 燕

國中 85 入社時間不算長,但是學習態度認真動機 強,練習時也十分用心,遇到困難時也能主 動向同儕或是老師請教。故能熟練演練套 路,且對於招式用法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小五 手

82

在此國術考詴中,滿分為 100,以 70 分為及格標準,不及 70 分者有兩次重 考機會,若在本次考詴中重考績會用盡仍無法通過,則請其繼續熟練考詴項目,

下次考詴時再進行測驗。考詴通過者將獲得預設之增強物,營養補給餐點及通過 測驗之獎狀,並取得學習新套路的資格。

從表中可得知,少數學生對於習武抱有高度熱忱,指導者只需簡單的下達練 習指令後,就算沒有指導者在旁看著,也會自己完成指定練習之任務,空閒之餘 互相請教學習的次數也較其他人多;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武術上較為被動,若沒有

(42)

27

指導者在旁監督練習,學生被安排自主練習的時間,一半以上變成聊天嬉鬧的時 間,練習不夠確實,使得學習成下降低;另有少部分學生對於習武幾乎失去興趣,

社團課程中,只想跟朋友聊天玩鬧,以至於其毫無學習,並且影響到社團其他成 員的學習及練習。亦可看出學生之間程度落差相當大,有些學生兩個考詴項目皆 取得 90 以上的分數,也有學生兩項考詴都無法通過。

本研究之第一階段利用社團寒訓進行教學,於寒假第一週 1 月 21 日至 1 月 25 日實施,研究者根據學生國術期中考詴分數,進行第一階段教學實驗之分組,

以前百分之二十五的 4 人為高能力組學生,後百分之二十五的 1 人為低能力學 生,將學生進行 S 型分組。因學生寒假有不同安排,故有六位社員無法參與寒訓,

分別為 S2、S4、S6、S9、S15、S16,參與學生共 10 位。甫於對練夥需選擇體型 相近、功力相仿者,且希望兩人能相處融洽以利合作,故研究者進行 S 型分組後,

根據學生體型以及人際關係進行微調,學生分組如表 2。

表 2 第一階段學生合作學習分組表

高能力學生 中段之學生 低能力學生 對練組合 第一組 S1、S14 S3、S5、S12 S11 S3、S14

S1、S5 S11、S12 第二組 S7、S17 S10、S8 S7、S8

S10、S17

(43)

28

第二階段教學於開學後實施,從 2 月 16 日至 4 月 7 日,研究者以學生第一 階段個人測驗成績為依據進行 S 型分組,第二階段才加入練習者,則以前測成績 為分組依據。第一階段-小五手個人成績如表 3。

表 3 小五手個人測驗分數表

學生編號 性別 套路名稱 年級 分數

S1 男 小五手 社會人士 95

S3 男 小五手 高中 87

S5 男 小五手 國中 92

S7 女 小五手 國中 85

S8 女 小五手 國中 87

S10 女 小五手 國小 91

S11 女 小五手 國小 79

S12 女 小五手 國小 86

S14 男 小五手 高中 94

S17 男 小五手 國中 94

(44)

29

甫於社團沒有強制力,故有時會有學生請假之情況,導致出現兩組人數皆為 奇數之情況,但大小五手乃對練套路,需兩人一同演練,所以當兩組人數為奇數 時,便會讓學生跨組合作。為避免跨組合作的情形變得複雜,所以第二階段依然 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八人。依能力 S 行分組後,再根據學生體型與程度微調,

分組名單如表 4。

表 4 第二階段學生合作學習分組表

高能力學生 中段之學生 低能力學生 對練組合 第一組 S9、S10、S14 S3、S11、S12 S4、S15 S3、S14

S4、S11 S10、S12 S9、S15 第二組 S1、S5、S17 S7、S8、S16 S2、S6 S7、S8

S5、S17 S1、S16 S2、S6

(45)

30

二、 研究情境

研究情境中,將簡述社團發展與教學上所遇到之問題,以及介紹社團課程進 行場域之空間分配,以下分為社團發展與近況、課程場域兩部分敘述。

(一)社團發展與近況

王老師秉持著在臺東推廣武術的心,成立社團免費教授傳統武術,只要三年 級以上且品行良好者,都歡迎加入社團習武。研究者在王老師的社團輔助教學約 有 3 年的時間,從草創時成員只有個位數的小社團,到如今成為一個成員將近 20 人的社團,甫於招生幾乎沒有年齡限制,故社團成員組成較為複雜,加上入 社先後也有所差異,導致成員間差異巨大,年齡、學習進度、程度皆有所不同,

無疑增加不少教學困難。

社團成立初期,主要以王老師任教之國中為招生對象,所以最初的學生年紀 相仿,又因是同時期加入社團,學習進度也相同。這個時期的教學方式,甫王老 師主導教學,負責演示動作以及講解要領,研究者則在一旁輔助調整學生動作、

在學生無法理解掌握學習內容時,以不同的方式補充解說、或是分享自己學習時 的訣竅。甫於此時學生人數較少差異也不大,研究者與王老師一主一輔分工合作 的教學方式,便能讓學生達到教學者設定的教學目標,且隨著練習次數愈多,愈 能明顯看到學生在武術上的進步。

社團在王老師的經營下逐漸壯大,至今已有 16 位社員,然而社員的年級、

入社時間、武術程度都有所差異,導致指導者在教學上分身乏術力不從心,進而 影響學生練習時的認真程度、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效,雖然目前以分組練習、

學生相互指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詴圖讓社員在每次社團課都能紮實學習,但成效 始終不如以往。每次進行社團課時,王老師依照學生正在學習的套路進行分組,

16 位學生大約分 3 到 4 組,甫王老師以及研究者輪流指導各組,而等待老師指 導的小組便依指示自主練習、或是甫較為熟練的學生先進行組內教學。這樣的學 方式理應能幫助學生學習、減輕教學者教學上的負擔,但社團成員的學習成效卻 不如以往,甫老師親自教學親自操練的教學模式。

經研究者觀察可能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未訓練學生合作學習之技巧:將

(46)

31

學生分組後,對於需要先進行自主練習的組別,指導者僅下達「自己先複習一下」

的指令,便去指導其他組別,並沒有事先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之技巧、以及讓學生 了解小組成員在小組中的責任與重要性,因此在沒有老師一旁看著的情況下,學 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透過討論、以及互相指導來達到學習 的目標,分組練習淪為分組玩耍,失去其原先用意。第二,學生失去學習動機。

雖然社員是自願參與國術社,但研究者發現已有學生對於練拳幾乎興趣全失,對 他來說,出席社團練習最重要的是可以跟同學朋友一起玩,明顯可以看出他練習 時興致缺缺,甚至會在練習中與朋友聊天嬉鬧,干擾其他人練習。

綜上所述,目前社團教學上所遇到的問題,可分為以下三點:

1. 因社員人數太多,且程度參差不齊,使得教師分身乏術。

2. 大多數學生學習傳統武術的動機不高。

3. 多數學生記不熟學過的套路動作,且對於招式用法幾乎不理解。

若要改變現況勢必要調整教學,並激起學生學習動機,參考諸多前輩的研究 成果,研究者欲以 STAD 進行傳統武術教學,以突破目前教學困境。甫目前實施 分組練習的經驗得到啟示,進行合作學習以前,需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技巧,並讓 學生理解小組如何運作,以及個人在小組中的責任與重要性,如此學生小組才能 經甫合作達到學習目標;亦期望能透過組員之間良好互動,提高學習動機。當所 有人都沉浸在學習之中,學習風氣不佳的問題便迎刃而解。

數據

圖 5 研究者教學時,學生動作方向相反
圖 8 研究者與學生同方向後,學生跟不上動作的情況有所改善
圖 10 第一組成員幫助還沒學會的組員
圖 14 學生架式鬆散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Quality kindergarten education should be aligned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laying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learning and growth of

We can therefore hope that the exact solution of a lower-dimensional string will provide ideas which could be used to make an exact definition of critical string theory and give

3.師培生修習教育課程期間,學期成績不及 格學分達該學期修習學分數 1/2、操行成績 未達 80 分或記 2

[r]

(a) 預先設置 預先設置 預先設置 預先設置 (PRESET) 或直接輸入 或直接輸入 或直接輸入 或直接輸入 (direct set) (b) 清除 清除 清除 清除 (clear) 或直接重置 或直接重置

某食品工廠去年的營業額是 135 億元,今年的營業額比 去年多

幫助學生把評賞所得 連接 轉化為創作.. (2)

除了新聞報導,可以查看網路 評價(如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