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先前文獻探討及文本分析結果,分為三節來探討本研究 的發現。第一節為三位成年女性對罹患癌症事件的覺知,第二節為三位成年女性 面對罹患癌症事件創傷後成長的因素與歷程,第三節為三位成年女性罹患癌症創 傷後成長的面向。

第一節 三位成年女性對罹患癌症事件的覺知

一、對病情覺知的內涵

三位女性在罹病初期對罹患癌症事件的覺知內涵,主要呈現在對病情確定的 態度,尋思生病的原因,對治療的心態三個面向上,以下就各項加以說明:

(一) 確知疾病診斷的態度─等待確知是否罹癌時,心情複雜難以言盡,也 想躲藏不面對。罹癌事實確定後感到措手不及與震驚

三位研究參與者在生病之前雖然知道癌症防不勝防,但自認生活型態都算健 康,未曾想過疾病會降臨在自己身上,也因此,癌症的到來對她們而言是生命中 不可預期的驚嘆號。

基於所處的生活脈絡不同,三位研究參與者對於病情確定的態度不甚相同。

Sarah 得知罹患癌症後立即進行一連串治療,沒有經歷長期摸索等待病情確定的 不安,因此,她認為自己是幸運的「所以我那時候一直覺得我很幸運,因為我沒 有經歷那些憤怒啊,還有怨嘆啊」(Ta1N3 1~2),由此可推斷 Sarah 認為等待病情 確定的時刻不會是美好的經驗。

而其他兩位研究參與者都經歷了等待病情確定的時間,兆俠與明月於此時充 滿了種種複雜情緒,兆俠認為自己面對著未知一切,這些情緒完全說不清「那種 感覺非常複雜非常多,不是一樣東西就可以講的出來的,妳絕對不是一兩樣,就 是三四樣都說不清的。」(Tb1-N27 17~20)「妳要接受一些妳以前從沒接受過的 壓力,那些痛苦那些折磨阿、那麼治療ㄚ那些結果~~~就是那些未知喔;那些折 磨阿、那麼治療ㄚ那些結果~~~就是那些未知喔。」(Tb1-N27 25~28)

她的擔心與無助反映在身體狀況上。一向好眠的她會在半夜醒來,失眠睡不 著,還會作迷失或可怕的怪夢。也沒有什麼食慾,直到確定開刀那天,她的心中

(2)

才終於塵埃落定,「就那兩週不明確的時候,就睡不好吃不好。」(Tb1-N7 96~97)

明月則陷入確認病情的掙扎「那丟這個問題給我的時候,我回來就很想把它 丟在抽屜裡面都不要理它,可是怎麼講,就是那個時候其實就是那種鴕鳥心態」

(Tc1-N9 27~30)。而確定罹患癌症的消息使明月非常震驚,「就整個人都嚇呆了,

就是這樣子。然後你問什麼我通通不清楚,就覺得那種感覺就覺得好像不是很真 實的那種狀況,就是這樣子。」(Tc1-N7 1~5)

等待病情確定時,她們吃不好,睡不好,很想逃避癌症的事實,但又無法停 止擔心著病情,高低的情緒起伏與反覆的思考反芻,心情上的搖擺與不安進而影 響她們的認知與身體狀況,可看出在罹患癌症的初期,癌症對研究參與者而言,

是具創傷性質的生活危機事件。也由此看出,等待疾病確認階段對病人而言相當 不好受,回應舒曼姝(民 92)的研究,癌症病人整個患病過程對疾病的不確定感都 存在擔心與恐懼。

舒曼姝(民 92)認為病人以兩項策略處理不確定感的擔心與恐懼,在理性層面 的因應策略主要是尋求資訊與面對現實,而感性層面的因應策略主要是正向思考 與尋求慰藉。本研究參與者因應不確定感所採用的策略是尋求資訊與正向思考,

尋求資訊方面,兆俠與明月皆尋求第二位醫生的意見作為疾病診斷確認的指標,

其後則不斷收集癌症相關資訊,以此確認治療抉擇的正確性以及身體健康的有效 性。正面思考方面,三位研究參與者皆憑藉個人信念撐過辛苦的治療。

(二) 尋思生病的原因─天意之外,也是自己的錯加上各種壓力才會生病

面對疾病的降臨,三位研究參與者都質疑「為何是我?」她們尋思了生病的 原因,以此為病痛磨難作答。三位研究參與者都在生活中尋找答案,而產生否定 自己或家庭生活的情緒,顯示出癌症病人在得知罹患癌症時,因著罹病的打擊而 有否定自己的傾向,但這個答案卻是她們用來安頓困惑與惶恐的方式。

Sarah:「不過我會責怪自己,認為自己太忽略身體的警訊,真是咎由自取。」(Ta1N6 5~7)

明月:「那就會讓自己開始去思考說這二十幾年裡面的那種家庭生活,因為會開 始檢視說自己是怎麼樣子的不健康。」(Tc1-N45 13~14)

其中,兆俠因著「老天安排」的觀點接受了疾病到來,比起其他兩位研究參 與者,她在初得知可能生病的階段就接受癌症到來,開始調整與癌症共存的心 態,也因此她比較快找出與癌症共存的生活方向,「我就想說大概很多事情就是 真的都老天註定好了」(Tb1-N31 62)。

(3)

(三) 面對治療的心態─病痛的未知帶來種種不安焦慮,試圖培養好的心態 與作出正確的治療決定

Sarah 在措手不及中得知罹病的消息,「而且那時候是真的措手不及,就是說 我約開刀的時候醫生還跟我說幾天就可以上飛機了。」(Ta1N52 1~2),面對治療 她沒有時間產生焦慮或抗拒,而只是秉持原先的做學問態度,認真走過每個療 程,鼓舞醫護人員士氣,「我甚至躺在那邊的時候還不忘了鼓勵實習醫生咧」

(Ta1-N33 4)。

但等待確認病情對兆俠與明月代表未來充滿病痛與未知,心中包含著對治 療、病情的擔心,以及種種說不清的情緒。只是逃避不能解決癌症陰影臨頭的焦 慮,她們不得不正視治療的決定,並在治療的院所,主治醫生,手術方式上不斷 擺盪做決定的擔心焦慮。

兆俠:「所以我就後來就決定作了保留的手術喔,但是又怕我決定錯阿,對不對。

那萬一全切沒事,保留又有事…就在那邊也擔心。」(Tb1-N23 36~40) 明月:「那等於就是說你其實你一直覺得說希望可以不要去那個,但是你心理上

的那種恐懼跟害怕還是會覺得說,那如果你沒有去弄再去治療或者是怎麼 樣的時候,是你自己耽誤了還是還是,是不是」(Tc1-N21 52~56)

由此可看出,在癌症降臨的初期,病人所有心思都放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擔 心恐懼上,以此逐漸影響個人自我效能,擔心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否正確,她們因 應的方式是多收集疾病與醫師資料,是舒曼姝(民 92)所言尋求資訊因應疾病不確 定感的策略。

二、小結

到此,研究者說明了癌症病人在初罹患癌症時面對癌症以及治療的心態,包 括對病情確認的態度,生病原因的釐清,對治療的心態的三個面向。大概的面貌 是病人會經歷初期等待診斷確認的不安與抗拒面對,得知病情後相當惶恐與震 驚,但也試圖為自己尋找安置疑惑的罹病解釋。最後在面對治療時,雖然充滿對 未來未知一切的不安,卻也試圖在混亂當中為自己做正確的決定。

(4)

第二節 三位成年女性面對罹患癌症事件創傷後成長的因 素與歷程

一、創傷後成長的因素

量化研究累積許多創傷後成長的預測因子,諸如認知能力,社經背景,人格,

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等,但在此處,研究者植基於參與者的現象脈絡中,提取出 人格特質,信念,社會支持與專業支持四面向,以下就深入說明。

(一) 人格特質─轉化積極為接受限制,與樂觀爽朗的特質都幫助成長產生

Sarah 在癌症治療時,相當認真的努力恢復健康,「我一定把我要問的問題寫 起來,那剛開始我的醫生有一點嚇到會覺得你怎麼 take it seriously,結果到最後 他乾脆把我的卡片搶過去看,一點一點自己回答,回答完還打勾」(Ta1N31 49~53) 。治療結束後,認真的她不讓疾病拖垮她的步伐,掌控了生命如常的秩 序「就是我當下我決定不要讓這個疾病去拖垮我的步伐」(Ta1-N32 5~9)。如此認 真把握生活的她直到第二次生病才意識到人不是鐵打的,她必須因為癌症而調整 生活步調。「當我第二次開刀之後我必須去承認說人不是鐵打的之後,我的生活 的步伐就會開始放慢了」(Ta1-N59 7~16)。在這個歷程中可看出 Sarah 慢慢在改 變自己過往積極忙碌的特質,而改變為接受個人限制的生活方式。

兆俠本身相當樂觀爽朗,她認為這些堅毅樂觀的特質幫助她與癌症拼鬥,努 力不讓自己被病痛打倒。「我個性還算是開朗,所以我不會說太鑽牛角尖,不會 說很憂鬱阿,很痛苦,想不開啦。」(Tb1-N27 44~48)

(二) 信念─憑藉對家人的愛,原定生活目標以及辛苦不白熬的信念鼓勵自 己堅持面對辛苦的治療

雖然在癌症降臨的初期,因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心,兆俠與明月對自我效 能產生質疑,但決定接受治療之後,三位研究參與者皆共通的蘊生出對抗疾病的 信念,Sarah 決定不讓疾病影響原先待辦的計畫及目標,兆俠與明月則在辛苦的 治療過程中,為自己找出堅持下去的理由,以此作為撐過治療的方式。

Sarah:「…就是我當下我決定不要讓這個疾病去拖垮我的步伐」(Ta1-N32 5) 兆俠:「那時候就寫了好幾個理由,常常拿來看之後就想要為了這個原因阿,要

(5)

為了那個原因阿,就會堅強了。」(Tb1-N31 93~96)

明月:「可是支撐著你的那個就是我已經做過一次了,我不能不能不要再做,啊 我已經做過兩次了,我不能不要再做,就是這樣。然後那已經那如果我現 在放棄我前面的這個苦就白熬白熬了」(Tc1-N77 3~9)

人們通常會害怕並逃避難以應付的威脅情境,但當他們判斷能成功處理威脅 不大的情境時,就會有較果斷的行為,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為人對自我的信念 強度,決定他們是否會努力應付困難的情境,這種對自我完成某項任務能力的判 斷即是自我效能 (麥孟生,民89),因此,信念是判斷自我效能高低的一項指標,

在本研究中,三位研究參與者憑藉著本身信念面對疾病磨難,可看出她們在治療 中蘊生出一定的個人自我效能,幫助自己面對癌症,這段辛苦卻堅持走過癌症治 療的經驗對病人而言,是勇敢面對癌症的開端。此外,Tennen 和 Affleck (1998) 認為自我效能帶領個人超越困難,當個人自我效能越高,則越能產生創傷後成 長,則可以支持研究參與者在治療時的信念與面對癌症的自我效能對往後與癌症 共存的轉變是有相關的。

(三) 社會支持─親友、醫護人員、教書工作、其他病友的點滴支持都是支 持的力量

週遭的家人、朋友或醫護人員的陪伴與鼓勵對三位研究參與者是支持,打氣 的力量。Sarah 認為自己因為這樣的關係,病好的更快「可是因為這個病我弟弟 自告奮勇的照顧我,好像還照顧的很起勁的時候,我也因為他一個呵護我病好的 很快」(Ta1-N66 16~18)。

而 Sarah 也在教書工作中獲得面對癌症的能量,她認為自己從學生的作為當 中發現許多光明面「我把教書當療傷,我不把它當工作,然後學生在我眼裡喔就 是一面鏡子,他讓我看到很多很多以前我自己沒有能力去發現的一些光明面。」

(Ta1-N22 18~45)

兆俠認為治療過程中,先生的照顧幫忙很大,「我先生就很辛苦了阿,那他 就決定說要退休了,因為我需要照顧嘛喔」(Tb1-N20 17~19)。此外,兆俠也從其 他癌症病友身上學習面對癌症的本領,從經驗中學習與癌症抗衡的勇氣與力量。

「我就會覺得說幫助自己,哎呀~人家那樣都可以承受了喔,那我應該就是說,

嘖~要把他太…不要把它太在乎,會會有幫助就是說,那個痛會減輕一點」

(Tb1-N45 1~6)。

明月則認為朋友與家人的照顧是她一輩子忘不了的溫暖經驗,若不是因著如 此的關心,她會逃離治療,「我想如果沒有他們大概我,會逃掉不想」(Tc1-N34 1~2)。

(6)

整體而言,三位研究參與者因為罹病經驗的獨特性而曾感到不被了解或與他 人的距離感,但家人或朋友的關心鼓勵中始終是撐過治療的支持力量,回應 Linley 等人(2004)的研究顯示個體所獲得的社會支持的多寡不見得與創傷後成 長有關聯,而是對社會支持的滿足才與創傷後成長有正面關聯,因此可以了解,

三位研究參與者對於社會支持情感上的滿足使得她們蘊生創傷後成長。

(四) 專業心理支持─專業心理治療團體的接納與經驗整理可以加速復原境界

在兆俠的故事中,一位團體帶領者因為懂得癌症病人的心情,提供的接納對 兆俠而言就有加速心理復原的功效。

兆俠:「她是容許妳去放鬆,妳去放慢一點這個腳步,不要~不一定要怎麼樣,因 為還沒有做到的時候妳不需要去強迫自己要做到,就是她們那種想法喔,

來了解我們病人,能夠就是說~比較正確。」(Tb1-N55 3~9)

「我真的很高興因為對你的信賴和喜愛,讓你帶領著,加速到達了如此美好 的境界,我得救了,被你這位人間天使拯救了!大恩不知該如何言謝。」

(950125 與講師通信信件)

二、創傷後成長的歷程

每位研究參與者創傷後成長的歷程內涵不大一樣,大致上包括初期面對癌 症心懷害怕不安,到後期試圖與癌症共存,蘊生出創傷後成長,中間的轉變的歷 程,分述如下:

(一) Sarah:第一次生病時試圖維持正常生活步調,再次生病的打擊才意識 過往的逃避,因此要正視身心健康與生活美好

罹患癌症時,Sarah 最先感覺到自身的脆弱與孤單,不曉得該如何面對癌症 帶來的影響,「我其實是蠻慢的,我那時候根本不知道拿它怎麼辦」(Ta1-N58 3~4)。但她積極掌握生活如常秩序,以否認的心態拉遠癌症的影響,使自己就像 普通人一般過生活「想一想,我那時候不承認癌症的存在,故意忽視而且去 ignore 掉說曾經有這一段的住院經歷,好像是想表現的我跟平常人沒有什麼兩樣吧!」

(Ta1-N53 4~7)

Sarah 產生正向轉變的原因主要是第二次卵巢囊腫手術使她意識到自己初 次罹患癌症時,雖然把握住人生常軌,卻忽略了身心狀況,逃避癌症影響,身體

(7)

再次出紕漏對她而言是當頭棒喝,提醒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必須關注身體與心 理狀況。

Sarah:「我覺得是第二次開刀的時候吧,第二次開刀才發現說可能沒有人像我這 樣子拿了重大傷病卡,然後好像還不把它當一回事還繼續拼,你看又出了 第二次紕漏了,沒有錯我好像從那個時期才知道說自己幾斤幾兩,不能再 這樣子燃燒下去了。」(Ta1-N59 7~12)

Sarah:「因為第二次表面上開的是卵巢,可是是連之前的 unsolved problem 一起 解決,一起 push 我去面對說你在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就是身體有那個聲 音這樣警告我。」(Ta1-N60 1~4)

也因此,Sarah 開始面對癌症,以及罹患癌症的自我。「而且我現在比較勇敢 了,因為我現在要跟它共存,而且我不會假裝什麼事都沒有。」(Ta1-N70 1~3) 她 開始經營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在生活中經營美好的感動,無論是家人,朋友,或 工作夥伴的善意都是她走下去的電池。

「我覺得我現在很容易被生活上的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就會心裡的衝擊很大,譬如 說學生的一張小卡片啊,或者說也許在校園裡面聽到忙到十點聽到那個鐘聲,

就是諸如此類的心裡面都會有一陣的波折。」(Ta1-N13 38~41)

Sarah 的轉變歷程如圖 5.1 所示:

(二) 兆俠:家人關係中壓抑脆弱,直至參與團體後學習用不同的態度對待 自己,展開與癌症對話,進而能坦然自處感恩癌症

對兆俠而言,家人是重要的依靠,但家人對於她心情的不了解,使她感到孤 獨。她看出家人在探病時的手足無措,而家人擠出的正向思考話語對兆俠甚至是 壓力,「沒生病的不了解,妳也不能去跟她講,因為妳,因為妳的感覺就是妳講 了她也不懂,妳也不需要跟她講喔,那妳就知道說,她不了解就是了。」(Tb1-N31 46~52)

隱藏在積極治療 與如常生活下的 否認與孤單

再次生病,卵巢囊腫的 打擊引發對生活的反

癌症亦師亦 友,敎會欣賞 生活感動

圖 5.1 Sarah 創傷轉變歷程

(8)

對兆俠而言,改變開始於與病友的對談,因為相信病友懂得病中的心情,

她感到自己被了解。「喔,耶~~同樣病的話,妳講什麼她都聽得懂,我就會覺得 真好」(Tb1-N50 3~5) 。而最大的影響來自於她參加的癌症支持團體。因為團體 領導者允許每個人以自己的速度走出癌症陰影,她感到很被了解及接纳。

兆俠:「她是容許妳去放鬆,妳去放慢一點這個腳步,不要~不一定要怎麼樣,因 為還沒有做到的時候妳不需要去強迫自己要做到,就是她們那種想法喔,

來了解我們病人,能夠就是說~比較正確。」(Tb1-N55 3~9)

在團體中,她學習用不同的角度觀看自我的優缺點,整理癌症對自我的影 響,並且與癌症及自我對話「或是說…就是你自己在、你在跟癌症對話,可是到 最後就是你跟你自己對話了。你才覺得喔,那才是…最重要的」(Tb1-N62 17~21)

一直到這個時候,兆俠才有勇氣檢視身上傷口,雖然傷口難免相當不同,但 仔細檢視後,她的心理壓力減少許多,她認為自己接受了癌症,心情也自此慢慢 輕鬆了。

兆俠:「對、對、對,恩真的沒什麼,就是…就是接受它,就給它完全接受了,

那一次,那時候感覺就是喔,心裡面一直強調說,壓力沒那麼沉重,減輕 了,幾乎、幾乎…我也不敢說是全部沒有了拉,這個減輕很多、很多。」

(Tb1-N68 1~10)

也慢慢的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感謝癌症帶來的生活轉變「而且我覺得像 身上得癌症還有一個好處,我可以講是一個好處,像我現在是感恩的心喔,就是 你會疼惜」(Tb1-N100 4~7)

(三) 明月:放下完美家庭角色,意識到要改變想法與行為,開始做自己

明月在得知罹患癌症的時候,意識到過往的家庭生活可能是造成癌症的原 因,也發現自己倒下了,卻連一雙手都沒有,而感到相當孤單。「那所以有時候 就想自己就是在這個家裡面做了二三十年,等你倒下的時候一隻手也沒有的時

不願意透露的 脆弱與孤單

專業心理團體與 病友的了解支持

感恩癌症 帶來的轉變

圖 5.2 兆俠創傷轉變歷程 勇敢面對罹 病自我

(9)

候」(Tc1-N99 16~17)。在這樣的氛圍下,她檢討自己過去生活的作為,意識到在 當中失去了自我「常常都好像就突然覺得都沒有自我的那樣子的生活,永遠就是 讓家人啊先生啊孩子啊永遠就是自己排在最後,我覺得好像不對。」(Tc1-N110 7~9)也因此,她改變了過往以家人為重心的生活方式,開始學習做自己,不再強 迫自己做到最好,也常提醒自己要多愛自己一點,不再勉強自己「我也跟我先生 講得很清楚,我現在你們叫我做什麼事我第一個會先想到我自己,我說我會先想 我自己可不可願不願意,我自己想不想做。」(Tc1-N54 9~12)

(四) 小結:

研究參與者的狀況顯示出一般人不了解疾病帶來的苦痛,無法體會病中的 心路歷程,很難貼近病人的心提供安慰,說出的鼓勵話語也不那麼有效果。對病 人而言,經驗之間的落差是清晰可見的,Cordova 和 Matthew (2000)的研究顯示 當癌症患者無法分享經驗時,會有較多的沮喪,較少的幸福感及成長,在本研究 中則看到病人產生與別人不同的孤獨感受。

Tedeschi 和 Calhoun(1995)的成長模式中提到創傷事件的衝擊與否認引發了 心理的沮喪,對基模(schema)的挑戰,開始反思與表達情緒,進而促成個人認知 型態轉變的改變與釋放沮喪。對 Sarah 與明月而言,疾病的降臨帶來身體病痛與 心理不安的衝擊,使她們檢討反省過往的生活,產生基模的改變,「還要這樣過 下去嗎?」這個疑問是她們改變的契機。

此外,Tedeschi 等人(1995)提到他人的支持,個人的特質與基模的改變三方 面能夠幫助個人接受創傷事件,開始有可達成的新目標,產生初期的成長。整體 而言,本研究參與者的兩個轉變因素是「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與「被了解的 支持」,呼應 Tedeschi 等人(1995)所提的基模的改變與他人的支持兩方面。

家人沒有相對提供 支持的孤單感受

意識到要為自 己過生活

學習做自己,

與癌症共存

圖 5.3 明月創傷轉變歷程

(10)

第三節 三位成年女性罹患癌症創傷後成長面向的內涵

整體而言,三位研究參與者在罹病之後經驗到的想法及態度行為上的轉變超 越了他們先前適應狀態和心理功能,且轉變的各面向息息相關,大致包括對自我 的感受與評價,家庭或人際關係如何受到影響,對於人生的想法與生活態度的改 變,以下就據此深入討論。

一、罹癌使得自我產生正向改變,接受自身限制、學習表露情緒、放 下在乎,肯定自身需求

因為癌症,三位研究參與者皆出現了不同對程度的自我評價改變,但面向不 大一樣。以下就三位研究參與者的轉變分別討論。

(一) 學會接受自身的限制,去了自己的稜角,成為可愛的人

對 Sarah 而言,第二次的卵巢手術使她終於面對疾病與身為病人的自己「之 前我好像沒有什麼時間去思考,什麼時間去停下來,剛好這個疾病給了我這個空 間,讓我去面對自己」(Ta1-N8- 25~27)。因為癌症的提醒,她放下了過去對完美 的追求與忙碌的步調,對自己多了份疼惜與包容,「我會不時地提醒自己不要對 自己再這麼嚴厲了」(Ta1-N62 3),同時,她也認為,癌症的磨練使她在精神上轉 化自己為更可愛的人「讓我覺得它是有一個肉體上的苦痛,可是精神上它讓我變 成是一個,把我的稜角磨掉,比較可愛的人。」(Ta1-N86 29~32)

(二) 敢於對家人朋友坦露情緒,改變自己是非分明的人生態度,放下對小 事的在乎

兆俠則在成長團體中學習用不同的角度觀看自己,意識到人並非絕對的好與 壞,人生也不是只有黑與白。「缺點還不見得會是缺點,也許在某些時候他還是 會有幫助的。那我就覺得這個方式真好,因為他會讓你看自己,看的更真實一點。」

(Tb1-N58 114~118)。經由專業心理治療團體中的分享經驗,兆俠學會在人前表達 自己脆弱的一面,「我覺得說我講講我心理的歷程就是…比如說…怎麼講,就是 敢在…眾人的面前喔,表達自己了。」(Tb1-N96 2~4)進而影響她跟先生的關係更 透明,「但我現在狀況比較好,可以好好的跟他提一些事情而不會難過,所以我 會挑機會讓他知道我現在的心理狀況」(Tb2 訪談紀錄)。

她也慢慢看到自己生病之後最大的改變是放下了對小事情的在乎,「那那 那…我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你以前什麼都很在乎嘛,那你現在就覺得沒那麼重 要,不那麼在乎了、不那麼嚴重了喔。」(Tb1-N75 7~10)。

(11)

(三) 肯定自己的需要,為自己做決定

癌症則使明月意識到在家庭生活中失去了自我,因此她質疑過往將家人擺在 生活第一位的方式是否該修正?她認為應該要多愛自己一點。想法的改變促成行 動,現在的明月常提醒要多愛自己一點,不再勉強自己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我也 跟我先生講得很清楚,我現在你們叫我做什麼事我第一個會先想到我自己,我說 我會先想我自己可不可願不願意,我自己想不想做。」(Tc1-N54 9~12)

整體而言,三位研究參與者在創傷後成長的面向都出現了自我感的改變,但 內涵不大一樣,Sarah 與明月都因為疾病的到來而檢視自己,意識到過往生活的 壓力而轉變為善待自己的努力,她們的關注向內朝向自我。兆俠則因為癌症而學 習到事情都有彈性,用不同的觀點看待自我,因而學習表露脆弱情緒的那一面,

呼應 Tedeschi 等人(1998)認為失落使得個體有能力在情感上與他人做連結,有能 力作自我表露,以及情感的表達。

二、罹癌使得自己在重視家人關係與照顧自己需求這兩者間取得平 衡,且更熱心助人

(一) 在維繫家人關係與照顧自己需求之間求取平衡

Sarah 與兆俠生病之後,理解到家人的照顧與關愛並非理所當然。對 Sarah 而言,生病使她與母親及弟弟的關係從「要求」轉向「珍惜」與「付出」,Sarah 認為自己有責任成為家人的依靠。而兆俠則是因為病痛的苦而希望疼惜家人,多 陪伴父親並爲先生設想,維持身體健康。而明月則在癌症的打擊下,對家庭生活 產生質疑而有『還要這樣過生活嗎?』的疑問,她因而調整了與家人的互動,不 再要求自己達到 100 分的期待,一切就做自己,順其自然。

整體而言,在自我與家庭面向之間,三位研究參與者出現了關注流動的現 象,她們從健康到生病,生病到身體穩定的過程中,關注的焦點擺盪在家庭角色 以及自我聲音之中,如圖 5.1 所示。

以下就深入探討三位研究參與者的關注流動狀況:

1. Sarah

與家人關係 健康 與自己關係

疾病

圖 5.4 關注流動圖

(12)

Sarah 生病後因著與母親及弟弟的關係從「要求」中鬆綁,與疾病的警告,

她才越來越重視生病後調養自我健康的需求,不再緊跟著外在社會期待,壓榨 自己。對 Sarah 而言,自我健康的關注某部分原因是基於對家人的責任,由此 可看出 Sarah 對成為家人依靠的自我期許。

Sarah 的關注流動如圖 5.2 所示:

2. 兆俠

兆俠認為自己與一般的已婚婦女比較不同,在她病前的生活中,她擁有自 我發聲的生活,因此,在生病之後,她的關注焦點流動到家人身上,希望爲先 生多做些事,「病後我不再只爲自己設想,把時間盡量給先生,多爲他做些事,

配合他,多注意他的健康,不願他承受病痛」(Tb2 訪談紀錄) 兆俠的關注流動如圖 5.3 所示:

3.明月

明月病前的生活是戰戰兢兢的壓抑自我,希望所扮演的家庭角色都能完美 符合家人期待。在生病之後,因為朋友與孩子的提醒,她看到失去自我對生活 的影響,帶著對生命期限不確定性的焦慮,她選擇往後的生活要替自己做決 定,為自己發聲,「我也跟我先生講得很清楚,我現在你們叫我做什麼事我第 一個會先想到我自己,我說我會先想我自己可不可願不願意,我自己想不想 做。」(Tc1-N54 9~12)

明月的關注流動如圖 5.4 所示:

與家人關係

(成為家人依靠) 與自己關係

(維持身體健康) 健康

疾病

圖 5.5 Sarah 關注流動圖

與家人關係 (爲先生設想)

與自己關係 健康

疾病

圖 5.6 兆俠關注流動圖

(13)

(二) 熱心助人走過疾病考驗,也同時幫助自己重整生病經驗

Sarah,兆俠與明月在身體狀況穩定之後,都表達了對人的熱心與關懷。當 聽到週遭友伴罹患癌症的消息,她們都會分享自己走過的經驗,也都去癌症團體 或者醫院擔任志工。她們提到,當初自己那麼茫然無助,現在希望分享走過的歷 程幫助其他病友有比較好的適應。

兆俠:「現在很希望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其她人,所以當我聽到朋友生病的時候,

我都會分享自己的經驗,也鼓勵她們去寫信,和癌症對話,和自己對話。」

(Tb2 訪談紀錄)

明月:「所以我也是希望有這樣子機會可以去幫助別人,也其實最大幫助應該是 幫助自己啦,讓自己可以從裡面去站站起來,就會覺得說癌症真的不可怕」

(Tc1-N59 17~20)

Sarah 認為幫助別人的心情是希望像燈塔一般照亮黑暗的地方,不希望別人犯 錯或忽略疾病嚴重性。而 Sarah 與明月都認為分享生病經驗能幫助自己走出癌症 陰影,在說出的過程中以不同的心情回顧疾病歷程,整理思路,面對自我,「我 都會拿我自己去當見證鼓勵他們,我覺得這是我走出來的一個契機。」(Ta1N 70 7~8)

從上述的討論中可看到,三位研究參與者會認為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 己面對癌症,呼應 Tedeschi 等人 (1998)的研究結果:當距創傷經驗夠久後,個 人已體認到自身的力量,幫助他人同時對個人也具有療效。而 Rosenwald 和 Ochberg 提到個人故事不僅僅是告訴某人(或自己)關於自己生命的一種方式,也 是認同賴以形成的工具(王永智,鄧明宇譯,民 94),因此可以看出三位研究參與 者幫助別人的動力來自於面對癌症以及認同身為癌症病人的勇氣。

三、因罹癌認知生命有限,除了維持身心健康外,也對生活多了彈性 寬容,學習與癌共存

(一) 罹癌使得人生觀改變,學得寬容、以更具彈性態度面對生活與關係的 不完美

與家人關係 (達到 100 的角色標準)

與自己關係 (聽自己的聲音) 健康

疾病

圖 5.7 明月關注流動圖

(14)

三位研究參與者在走過癌症治療的過程後,對於人生產生信念上的轉變。

Sarah 原先的生活焦點是忙碌的達成事業目標,但病後,癌症使她有勇氣面對世 界而不覺世界邪惡,「所以有那種有時候甚至會覺得說好像是這個疾病,讓我去 重新有勇氣去面對這個世界,然後不會覺得它是很邪惡或是很醜陋的」(Ta1-N9 36~38)

因此,她才能放下追逐外在成就的苛求自我,在每天的日子裡把握點滴感動。

兆俠病前是相當爽朗的人,生病造成她體力與心情上的低落,因而否定自我,但 回顧疾病的影響後,兆俠看到自己對人生多了彈性寬容,放下了對事的在乎,不 容易動怒。

明月則是努力達成家人期待,病後的她改變了和小姑、婆婆互動的態度,希 望能夠。「我希望希望可以做到這樣子,就是我就是我」(Tc1-N112 2~3)

(二) 罹癌使得自己認知到生命有限,除珍惜當下美好外,對未來要學習面 對死亡、做自己喜歡及有意義的事

癌症(cancer)原意有壞兆頭,可惡,使人反感等意,雖然與其他重大疾病相 較,癌症的致死率並未顯著較高,但人們卻常將癌症與死亡畫上等號(刁筱華譯,

民 89)。對本研究的參與者而言,癌症經驗的確使她們感到死亡逼近。但她們的 轉變面向不甚相同,對 Sarah 和明月而言,她們在生命短暫的體認下,關注生命 剩下的旅程是否能夠照著自己想要的方向走,明月尚在摸索對自己有意義的事 情,而 Sarah 則已做出家人與工作的生命排序,並且珍惜當下的美好「會覺得很 appreciate 那些一些每天每天的小小的感動」(Ta1-N26 3)。

Sarah 認為,從鬼門關前重生使她學會爲人生做選擇,因此她會堅持在自己 選擇做的事情上,即便吃力不討好,她也為選擇的結果負責,「我希望我這一生 我到躺下前我都是做我選擇過,我很喜歡的事情。」(Ta1-N84 15~16)

不若前兩位參與者將焦點擺在自身的作為,兆俠的轉變偏向人際關注,希望 向先生表達關心,在三位研究參與者當中,兆俠是唯一因著癌症的死亡練習題而 開始準備死亡藉著宗教與書本,她提到「我如果知道死會怎麼樣的話,應該更能 接受,有更正確的看法,既然還不曉得,我就藉著看書讓我有空間可以去了解。」

(Tb2 訪談紀錄),比起其他兩位參與者,兆俠對於人生的期限的擔心鬆動許多「也 依著自己的體力去規劃生活,甚至會規劃今年或明年的行程,也覺得就算萬一今 年或明年想做的事情做不到,那也就算了」(Tb2 訪談紀錄)

Linley 等人 (2004)的研究提到老年人在面對創傷事件時的焦點關注在自身 的死亡議題,因此兆俠對於死亡議題的關注可能是因她的年紀較長,癌症的到來 提醒她死亡的可能性,也因此在病情穩定後,死亡議題會是她關注的方向。

(三) 罹癌之後,會祈求上天保佑不再復發,也在身心照顧與飲食起居上特

(15)

別注意,學習與癌共存的生活並不容易

三位研究參與者在經歷了癌症降臨的震撼與辛苦的治療歷程後,面對癌症 的態度從否認到面對而蘊生出與癌症共存的想法。三位研究參與者出現了不同的 轉變。Sarah 與兆俠認為癌症就像「亦師亦友」及「執魔法杖的透視眼」,使她們 反省人生,教導了寶貴的功課。

對 Sarah 而言,她對身體的照顧更小心,但也只有仰賴老天保佑不再復發。

「所以當這個復發的時候我就很小心,可是也沒辦法做什麼啊,就是學著跟他共 生,保佑不要再長大。」(Ta1-N64,36~39)

兆俠則認為看到除了身體病痛之外,癌症之所以可怕在於它迫使人們省視自 己,檢討生活,「我知道為何人人怕您了,您有一雙透視眼,像顯微鏡與放大鏡,

您不但要指責出生活上的錯誤,還探視到別人的內心深處。」(94.10.18 第二封信

─不速之客)

此外癌症復發的隱憂始終存在「其實這一次妳說不一定好了,下一次就又復 發了」(Tb1-N31 117~118),也因此她無法放下對身體健康的擔心「但是呢,沒有 完全放下,沒有完全放下來。」(Tb1-N47 1~9),但就試圖找出與癌症共存的方式

「但現在的想法是跟疾病和平共存,希望它不要造反,我也有點宿命,

不過癌症的透視眼使她反省過往生活,甚至於影響了醫藥、飲食、跟家人相 處的心態,她因而產生感恩的心,「而且我覺得像身上得癌症還有一個好處,我 可以講是一個好處,像我現在是感恩的心喔,就是你會疼惜」(Tb1-N100 4~7)

走過最衝擊的疾病影響後,兆俠已經打完一場戰爭,並疼惜傷痕累累的自 己,也從此不怕打仗「我接受了自己多所偏差的事實,現在已不斷的學習,調整,

導正,強化自己。我的大仗已經打過了,日後的小仗還會不停的發生,但是,我 會應戰了」(94.10.18 第二封信─不速之客)

但對明月而言,尚處在每三個月一次的複檢不安中,也因此她對於身體的狀 況擔心更大,總試圖爲自己找出最好的生活方式,例如正確的飲食或治療。「就 是希望你自已是不是已經有做到,就說你能你可以做的你都有盡量去配合去做,

或者是讓你的那個機會錯失掉」(Tc1-N38 10~12)

她認為自己尚未找到定位,常常在拿出重大傷病卡的同時,在意外界眼光而 相當不自在,「你你好像突然間我身上多了一個標記」(Tc2-N26 2),同時,也對 現在的病人或正常人的定位感到疑惑,因此,雖然明月也試圖與癌症共存,但目 前對她仍不容易,「唉~說真的你要跟它和平共處也不容易啊」(Tc1-N73 2)

(16)

(四) 小結

由上述主題可看出本研究參與者癌症創傷後成長的面向內涵包括自我的正 向改變,家庭與自我需求的調整,人際關係的轉變,以及人生觀與生活態度的調 整,其內涵與 Calhoun 等人(2003)所劃分的三種創傷後成長面向相當一致,包括 自我感的轉變,關係的轉變以及人生觀的轉變,顯示在轉變的面向上,文化差異 影響不大。

在自我正向改變部分包括接受自身限制、學習表露情緒、放下在乎,肯定 自身需求,而面對家庭與自我需求方面,本研究參與者試圖在重視家人關係與照 顧自己需求這兩者間取得平衡,且更熱心助人。最後,在人生觀與生活態度上面,

罹癌使得研究參與者認知生命有限,除了維持身心健康外,也對生活多了彈性寬 容,學習與癌共存。

此外,Tedeschi 等人 (1998)提到,人們對創傷事件的覺察會使個人生命價 值與順序改變,而更珍惜親密關係,欣賞生命的每一天,以及當中的小樂趣,對 生活的態度較輕鬆,與本研究參與者人生想法與生活態度的轉變內涵吻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理論,則認為人的情緒不是單純由事件本身引發的,更多是由當事人對事件的 理解或看法而引起的。ABC 理論的 A 是指誘發事件 (Activating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1.4 體能活動對幼兒的成長來說,其意義不單是強健體格,它還可以作為

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並養成自 律精神,以應付日常生活中,個人 衞生、個人安全及情緒的問題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因此在表 5-4 評估次項目中,統計結果顯示政治穩定度、房產政 策、官僚政治以及景氣是接受度最高的,可以顯示政局安定以及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