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適性發展,因此,特殊性向測驗的編製工 作實為刻不容緩之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適性發展,因此,特殊性向測驗的編製工 作實為刻不容緩之事"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為因應社會的急速變遷與面對新紀元的挑戰,教育部(民 93)在教育 政策白皮書中表示,需建立多元彈性的教育體制,讓學制及學校教育能配 合不同學習者的需要而制度彈性化、教育型態多元化,以適應多元社會的 發展需求,由此可知,教育施行的第一要素,須先結合個體的學習需求,

以建立適合且多元的教育體制與型態,來啟迪個體符合社會需要的優勢能 力,而如何瞭解個體的學習需求,抑或學習性向,也許可藉由多種方式得 知,諸如:利用觀察的方式,來瞭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學習的整 體表現,來推測學生的優勢能力,但這些依學生目前的學習情形,來初步 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皆僅侷限在學校的觀察範圍內,而對於給予學生未 來升學抑或就業之方向及其所涉及的相關領域為何等之輔導與建議,則較 顯不足,尤其,目前的國民教育階段以基本能力的培養為主,一些在此階 段尚未教授的特殊領域科目,如機械領域,更須藉由相關的特殊性向測驗 的輔助,來協助教師瞭解學生,進而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以使其在未來的在升學抑或生涯發展的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抉擇,如此,

才能真正落實教育的目的 ── 適性發展,因此,特殊性向測驗的編製工 作實為刻不容緩之事。

教育部(民 90)在 2001 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上曾提到,以 人力規劃為基礎的強迫分流方式,有違因材施教之原則,宜改採能力、興 趣或性向為基礎的自然分流教育體系,以達到「適性教育」的目標,因此,

在分流教育發展上,應以個人的發展來決定分流的時間,須依個人的性向 來選擇合適的教育型態,打破升學主義下,對於智育定義上的迷失,而為

(2)

滿足學生對學習的多元需求,教育部也積極的推行多元彈性的教育體制與 型態,以發揮適才適所的功能,而在立法院第五屆第三會期的十二年國教 暨國教向下延伸教育計畫專案報告中提到應考量高中職階段學生之性向 問題…(教育部,民 92);教育部(民 93)在全國高中教育發展會議中強 調為落實高中的教育目標,須調整升學的價值觀,強化輔導、試探與適應 的功能,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率的瞭解全體學生的性向,以 利施予適才適所的教育,須藉助性向測驗的輔助,來使個體的性向更加明 確化,亦由測驗的輔助可協助個體找到順應發展的最佳分流時機,而又考 慮個體性向的多元與特殊性,所以,利用特殊性向測驗來鑑定個人是否具 特殊領域的發展潛力,進而給予適性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知,特 殊性向測驗的編製有其必要性。

以機械為例,在產業結構的巨變下,曾為台灣工業之母的傳統機械早 已被人性化的自動化系統所取代,在高科技時代的衝擊下,機械更與高科 技結合擴展出生物機械、微機電與奈米科技等高科技精密機械。機械的轉 型,代表著將帶動工業的發展與國家的進步,也代表著社會與產業需要機 械領域的人才,由經濟部技術處(民 90)的統計數據顯示於我國機械產業 的人力需求已由低、中技術人力轉為高技術人力,而為配合社會與產業的 需求,教育須培育機械領域方面的人才,而為讓所培育的人才能發揮潛 能,並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須依個人的性向給予適性的教育,因此,透 過本套測驗的結果,可作為學校在可判定個人是否適合接受機械領域之教 育的基礎,亦可作為協助個人瞭解未來是否適合進入機械領域之工作世 界,如此也才能達到分流教育的真正意涵,故編製符合國情需要、切合時 代需求的機械性向測驗,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隨著傳統機械產業的起落,反映在過去升學上的現象是機械領域科系 的錄取分數逐漸降低…,這顯示了青少年學子容易受升學主義與社會價值 觀的影響下,而朝向符合家長與社會期望的學校或科系選讀,卻忽略了所

(3)

選擇的學校或科系是否是符合自己的學習興趣與性向,而這種現象所可能 造成的結果是個人學習成效的不彰,以及個人對學習產生不愉快的連結等 情況,亦有研究報告指出具憂鬱症狀的青少年比例已高達 29.9﹪,造成此 徵狀的原因,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課業與考試壓力(楊明仁,民 91;施青珍,

民 92),而在張秋明(1997)的研究中顯示,造成高職學生學習困擾的原 因諸多,其中包含有學業成績不理想、無法修習自己喜歡的選修科目,以 及擔心將來考不上學校等,然而,要改善此種現象,落實適性教育,教學 者須透過多元管道與方式,諸如配合相關性向測驗的使用,來了解學生的 個別差異與學習性向,進而給予適當的輔導與期許。再者,青少年的心智 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對未來升學方向的抉擇與生涯發展的考量時,多 處於徬徨、焦慮與不確定的狀態,因此,性向測驗的實施,可給予教育提 供學生作為未來選讀學校或從事某行業工作之參考。

目前,國內的機械性向測驗十分缺乏,多數相關機械性向的測驗,大 都是修訂國外學者之相關測驗或量表而成,再者,機械性向亦屬於特殊性 向之一,然而相關機械性向的量測大都包含在多元性向測驗之中。多元性 向測驗是屬多因素性向測驗之組合,可同時測量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毛國 楠、盧雪梅,民 92),其中不少的測驗,諸如多因素性向測驗、區分性向 測驗與多向度性向測驗組合等,皆包含有機械推理之分測驗,以作為量測 學生是否擁有此方面的潛力,但對於未來有意願投入機械領域之學習或工 作的學生而言,此類單項機械性向測驗的預測功能,似嫌不足,其原因在 於,進入機械領域的學習所牽涉到的能力包含許多,諸如:圖形推理、空 間知覺,以及對於機械實務工作的相關知能等,不僅侷限於機械推理,雖 然多元性測驗也含括了圖形與空間關係方面之分測驗,但在測驗結果解釋 上,卻也未能明確的歸類此分測驗亦為學習機械領域之必備能力,因此,

發展一套含括學習機械領域所該具備的所有相關能力之綜合機械性向測 驗應屬急務,可作為進一步提供學生瞭解自我是否擁有機械方面的性向之

(4)

參考。

貳、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之研究動機,與發展機械性向量表的嚴謹性,本研究以相關 的機械學理與測驗理論為基礎,依循標準化測驗的發展步驟與編製原則,

來編製機械性向測驗(以下簡稱為本套測驗),因此,本研究目的為:

一、探討本套測驗的組成向度及其本質。

二、發展本套測驗。

三、探討本套測驗的信度與效度。

四、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其在本套測驗得分的差異情形。

(5)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壹、研究問題

根據前述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探討下列待答問題:

一、機械性向所包含的向度概念為何?

二、本套測驗的內部一致性為何?

三、本套測驗的重測信度為何?

四、本套測驗中的各分測驗間之內部相關為何?

五、本套測驗與其他標準化性向測驗之效標關聯效度為何?

六、高職機械群學生在本套測驗的得分與其機械專業科目的學業成績之 相關為何?

七、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其在本套測驗的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

貳、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下列五項研究假設:

一、本套測驗中的各分測驗間有相關存在。

二、本套測驗與其他標準化性向測驗之間有相關存在。

三、高職機械群學生在本套測驗的得分與其機械專業科目的學業成績有 正相關存在。

四、就讀機械類群的學生在本套測驗上的表現優於非機械類群學生。

五、不同性別的學生,其在本套測驗上的表現有顯著的差異。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地區而言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之國民中學,以及高級中學與職業學校為主,不 包括五年制之專科學校以及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附設五專部等學校。

二、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分別以公、私立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以及公、私立高中職 一至二年級學生為對象,高中職部分包含綜合高中之學生,但不包含進 修學校和五年制專科學校的學生。再者,本研究採立意叢集抽樣的方式,

由上述母群體中,選取研究樣本,以作為本研究各項分析與考驗的依據。

三、就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乃為機械性向測驗編製之初探,旨在發展相關機械性向之各 分測驗,並依標準化測驗的編製流程,進行本測驗之信效度分析,以及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在機械性向的表現與差異情形。

再者,分析個人的性向以作為教育及職業諮詢輔導,尚需考慮個人 的技能與興趣部分,而本研究所發展的本套測驗僅針對認知部分的紙筆 測驗作探討與分析,未涉及屬技能部分的作業測驗,亦未考慮興趣對個 人的影響。

貳、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僅以國中三年級至高中職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因此,研 究結果不適合應用於國一、國二及高三之學生,也無法推論到進修學校 和五年制專科學校的學生。

再者,由於研究時間的限制,以及配合各學校參與研究之意願,本

(7)

研究乃採立意叢集抽樣的方式,選取學校與班級進行施測,因此,研究 結果之推論效力較顯不足。

二、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主要側重於機械性向之各分測驗的發展與其信效度的分析,

因此在研究上僅以性別、科別(機械與非機械)作為個人背景變項,來 探討學生在本套測驗的差異情形,未能進一步探討不同年級、學校類型

(高中、高職)的學生在本套測驗的表現的差異情況,因此研究的深度 與廣度有其限制之處。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壹、性向

乃個人先天的潛在能力與後天的環境交互影響下之結果,可反映個人 有利於學習的特質條件或傾向,亦是個體學習某種領域之學習能量。

貳、機械性向

個體表現於機械領域的專業傾向或特殊才能(郭生玉,民 93),即 有利於學習機械領域之各種知識與技能的潛在能力與學習能量。而本研 究所定義的機械性向須包含有機械推理、機械知能、圖形推理、空間知 覺等性向向度。

參、機械領域

包含機械群與動力機械群的範圍,在高級職業學校中所涵括的科別有 機械科、板金科、模具科、機電科、鑄造科、製圖科、配管科、機械木模 科、紡織科、生物產業機電科、重機科、汽車科、農業機械科、飛機修護 科。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多元適性發展」是教育的核心價值,蘭潭國小有優良的學習 風氣與開放創意的學習環境,每一項特色課程都非常「特殊」

研項流體力學將處理許多流體特性,因此必須發展一套系統,將這些特性

基本概念 有效教學 差異化教學 多元化評量 適性輔導... A-5-3教學活動中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本案採用「評選面向」而非「評選指標」,用意是要讓提案學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4.6

§  透過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顧問合作,共同發展、試⾏行及驗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調適課程的 特殊學校,可按智障學生的學 習能力和特殊學習需要等,在 2021/22學年或以後盡早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