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8.1 影視理論與批評參考書目 王秀滿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98.1 影視理論與批評參考書目 王秀滿譯。"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98.1 影視理論與批評參考書目

王秀滿譯。Pam Meecham and Julie Sheldon 原著。《現代藝術批判》。台北:韋伯文化,2003。

余珊珊譯。Herschel B. Chipp 原著。《現代藝術理論》。台北:遠流,2000。

謝里法。《紐約的藝術世界》。台北:雄獅,1986。

東進生。《電影美術師的天地》。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周登富。《電影美術概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

周承人。《電影美術導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

Edgerton, Gary R. Ed. Film and the Arts in Symbiosis: A Resource Guide.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8.

Vacche, Angela Dalle. Cinema and Painting: How Art Is Used in Film.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1996.

黃翰荻。〈我在繪畫及電影中對動的體驗〉。《電影欣賞》7(1984)。

互互譯。John Berger 原著。〈機械複製時代中的藝術作品〉。《電影欣賞》34(1988)。

井迎兆譯。Norman Hollyn 原著。《電影剪接概論》。台北:遠流,1995。

焦雄屏譯。Louis Giannetti 原著。《認識電影》(修訂第十版)。台北:遠流,2005。

簡政珍。《電影閱讀美學》。台北:遠流,1998。

譚智華譯。Nestor Almendros 原著。《攝影師手記》。台北:遠流,1990。

Edgerton, Gary R. Ed. Film and the Arts in Symbiosis: A Resource Guide.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8.

Nichols, Bill. Ed. Movie and Methods: An Anthology, Vol. 1.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Movie and Methods: An Anthology, Vol. 2.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Marc Vernet。〈空間的結構化〉。《電影欣賞》2(1983)。

謝鵬雄。〈電影的思考(九):「攝」與「框」〉。《電影欣賞》12(1984)。

謝鵬雄。〈電影的思考(十):攝影筆〉。《電影欣賞》13(1985)。

謝鵬雄。〈電影的思考:空間與時間的觀念〉。《電影欣賞》15(1985)。

謝鵬雄。〈空間與時間的構成〉。《電影欣賞》16(1985)。

陳德旺譯。〈論銀幕上人物和攝影機的移動〉。《電影欣賞》18(1985)。

陳德旺。〈移動(movement)後的剪接〉。《電影欣賞》20(1986)。

毛豪寧。〈藍幕攝影的發展史與製作技術〉。《電影欣賞》28(1987)。

陳傳興選譯。Roland Barthes 原著。〈明室〉。《電影欣賞》35(1988)。

彭麗華譯。Jacques Aumount 原著。〈影像的觀點:透視和景深〉。《電影欣賞》37(1989)。

葉繪訪問。〈劇場與光影之間:《暗戀桃花源》─杜可風與電影攝影〉。《電影欣賞》58(1992)。

邵牧君譯。Edward Murray 原著。《電影化的想像─作家和電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9。

徐桂林譯。David Wheeler 原著。《電影小說精選》。台北:遠流,1991。

朱輝軍。《電影形態學》。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

陸潤棠。《電影與文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4。

Aycock, Wendell and Schoenecke, Michael. Eds. Film and Literature: A Comparative Approach

(2)

to Adaptation. Arlington: Texas Tech University Press, 1988.

Cohen, Keith. Film and Fiction: The Dynamics of Exchange.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Edgerton, Gary R. Ed. Film and the Arts in Symbiosis: A Resource Guide.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8.

張漢良。〈小說與電影之間的一堵《牆》〉。《電影欣賞》9(1984)。

睢鳴。〈電影和小說中的秩序和失序〉。《電影欣賞》12(1984)。

劉光能。〈電影背後是作家〉。《電影欣賞》22(1986)。

電影欣賞策劃。〈超越主義:小津、布烈松、德萊葉專題〉。《電影欣賞》85(1997)。

陳儒修。〈超越主義:從文學到電影〉。《電影欣賞》85(1997)。

葉月瑜譯。Darrell W. Davis 原著。〈無可言狀〉。《電影欣賞》85(1997)。

李泳泉。〈心靈底凝視:從《鄉村牧師的日記》《死囚逃生記》和《扒手》讀布烈松的「精省」與「交疊」〉《電影欣 賞》85(1997)。

黃建業。〈《布龍森林的貴婦》〉。《電影欣賞》85(1997)。

葉月瑜。〈世俗之後:德萊葉與超越風格〉。《電影欣賞》85(1997)。

鄭立明。〈德萊葉穿越黑暗森林的幽光:跨越表現主義的室內劇:德萊葉的《吸血鬼》 〉。《電影欣 賞》85(1997)。

曾西霸。〈淺論小說改編電影〉。《電影欣賞》90(1997)。

電影欣賞策劃。鴻鴻。〈專題:莎士比亞與電影/百變莎士比亞〉。《電影欣賞》91(1998)。

王慧娟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原著。〈塔可夫斯基論《哈姆雷特》〉。《電影欣賞》91(1998)。

彭鏡禧。〈「據實以告」:《哈姆雷》的文本與電影〉。《電影欣賞》91(1998)。

楊莉莉。〈尋找現代的理查三世〉。《電影欣賞》91(1998)。

阮秀莉。〈三面馬克白‧多重莎士比亞:威爾斯、黑澤明和波蘭斯基的《馬克白》〉。《電影欣賞》91(1998)。

馬汀尼。〈茱麗葉的愛情旅程〉。《電影欣賞》91(1998)。

鴻鴻。〈奧森‧威爾斯的莎劇電影:困境中的天才之作〉。《電影欣賞》91(1998)。

楊莉莉。〈「這顆英國的星星」:肯尼斯‧布萊納的《亨利五世》〉。《電影欣賞》91(1998)。

張昌彥。〈影像的勝利:從《馬克白》到《蜘蛛巢城》〉。《電影欣賞》91(1998)。

莊裕安。〈這些普洛斯彼羅,那些哈姆雷特:一些與莎劇互涉的電影〉。《電影欣賞》91(1998)。

鴻鴻輯註。〈莎士比亞影片選目〉。《電影欣賞》91(1998)。

電影欣賞策劃。劉紀蕙。〈專題:英國文學與電影─16 位作家的畫像〉。《電影欣賞》92(1998)。

劉紀蕙。〈文學與電影的框架轉換〉。《電影欣賞》92(1998)。

馮慧瑛。〈文學與電影中的英國殖民地想像:從「窗外藍天」到「黑暗內心」的省思〉。《電影欣賞》92(1998)。

簡素琤。〈從浪漫小說到電影浪漫:重構十九世紀的英國浪漫精神〉。《電影欣賞》92(1998)。

唐維敏。〈社會寫實批判文學與電影:從狄更斯到蕭伯納〉。《電影欣賞》92(1998)。

楊如英。〈傅敖斯與品特的後設小說與電影:《蝴蝶春夢》與《法國中尉的女人》〉。《電影欣賞》92(1998)。

蕭瑞莆。〈往返於多重現實的喜悅:從同性戀劇作家到同性戀導演〉。《電影欣賞》92(1998)。

賀淑瑋。〈情色清教徒:勞倫斯與《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電影欣賞》92(1998)。

陳正芳。〈旅行‧閱讀‧看電影:《湯姆‧瓊斯》、《金銀島》、《魯賓遜漂流記》〉。《電影欣賞》92(1998)。

陳正芳、楊如英整理。〈英國文學與電影片目〉。《電影欣賞》92(1998)。

(3)

電影欣賞策劃。陳儒修。〈專題:美加文學與電影(上):速食經典與造夢工廠〉。《電影欣賞》93(1998)。

陳儒修。〈速食經典與文學傳統的辯證〉。《電影欣賞》93(1998)。

阮秀 莉 。 〈有 點俗 又不 太俗 :《 英倫 情人 》的 影本 和文 本 :兼 論文 學改 編電 影的 模式 〉。 《電 影欣 賞》93(1998)。

簡政珍。〈《英倫情人》映象的隱喻性和滑溜性〉。《電影欣賞》93(1998)。

林建光。〈後現代/科技/人:論八、九O年代美國科幻小說與電影〉。《電影欣賞》93(1998)。

蕭瑞莆。〈加拿大電影改編現況初探:一個反思「越界」的起點〉。《電影欣賞》93(1998)。

蘇子中、周昱全。〈「懼」與「劇」,「小」聲「說」:美加地區不容錯過的經典同志文學電影〉。《電影欣 賞》93(1998)。

主持人/阮秀莉‧對談人/簡政珍、陳淑卿。〈既愛又怕看《英倫情人》:小說與電影的書寫欲望對談〉《電影欣 賞》93(1998)。

電影欣賞策劃。陳儒修。〈專題:美加文學與電影(下)欲望與死亡的拼貼〉。《電影欣賞》94(1998)。

陳儒修。〈經典之後的情慾與死亡〉。《電影欣賞》94(1998)。

王安琪。〈《仕女圖》:珍‧康萍電影與亨利‧詹姆斯小說〉。《電影欣賞》94(1998)。

顏匯增。〈戰後春夢〉。《電影欣賞》94(1998)。

周慧玲。〈田納西‧威廉斯的情慾世界〉。《電影欣賞》94(1998)。

ANES。〈beat films!:幾個與敲打文學有關的剪貼影像〉。《電影欣賞》94(1998)。

顏匯增。〈裸體午餐〉。《電影欣賞》94(1998)。

迷走。〈禁忌的洛麗塔〉。《電影欣賞》94(1998)。

馮品佳。〈文化「聯姻」:美國文學與改編電影〉。《電影欣賞》94(1998)。

馮品佳。〈美加經典小說改編之電影目錄〉。《電影欣賞》94(1998)。

電影欣賞策劃。吳珮慈。〈專題:法國文學與電影〉。《電影欣賞》95(1998)。

吳珮慈。〈法國電影的文學啟示錄〉。《電影欣賞》95(1998)。

許綺玲。〈詩人考克多談電影書寫〉。《電影欣賞》95(1998)。

許綺玲。〈透過電影影像瞥見的時間:讀克洛德‧西蒙的小說《草》的幾個片段〉。《電影欣賞》95(1998)。

劉光能。〈神話的變亂:從霍格里耶的角度重讀《去年在馬倫巴》初稿〉。《電影欣賞》95(1998)。

閻嘯平。〈回到狄德羅?(後設與互涉的辯證)〉。《電影欣賞》95(1998)。

閻嘯平。〈攝影機與鋼筆〉。《電影欣賞》95(1998)。

劉婉俐。〈《春天情書》中的多重文本與虛/實對話〉。《電影欣賞》95(1998)。

吳佳琪。〈印度王子的金色涼鞋〉。《電影欣賞》95(1998)。

電影欣賞。〈法國文學與電影片目〉。《電影欣賞》95(1998)。

電影欣賞策劃。張昌彥、林水福。〈專題:日本文學與電影〉。《電影欣賞》96(1998)。

張昌彥。〈三百年與五十年之間:漫談日本文學與電影〉。《電影欣賞》96(1998)。

林水福。〈觀賞前有關閱讀的消息:簡介日本文學〉。《電影欣賞》96(1998)。

橫路明夫。〈文學的故鄉:伊豆的舞孃與景色〉。《電影欣賞》96(1998)。

范健佑。〈黑澤明和山本周五郎〉。《電影欣賞》96(1998)。

蔡宗明譯、姚立群校訂。井手雅人原著。〈卯上原著,還是產生共鳴?〉。《電影欣賞》96(1998)。

姚立群。〈臨摹《放浪記》:林芙美子的電影時代〉。《電影欣賞》96(1998)。

(4)

姚立群訪問、整理。二木禾口口述。〈泯滅自我以釋放自我:從日本的文學傳統到林芙美子小說〉。《電影欣 賞》96(1998)。

洪雅文整理。〈日本文學與電影片目〉。《電影欣賞》96(1998)。

郭詩詠。〈論施螫存小說「技術化視覺性」與心理分析之關係〉。《電影欣賞》112(2002)。

羅頗誠。〈觀視台灣「文化圖像」:《觀視台灣:文化圖像中的小說、電影與家國》〉《電影欣賞》122(2005)。

林國源譯。Eric Bentley 原著。《現代戲劇批評》。台北:聯鳴文化,1993。

葉長海。《當代戲劇啟示錄》。台北:駱駝,1991。

胡妙勝。《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台北:文津,2001。

葉子啟譯。Robert L. Lee 原著。《劇場概論與欣賞》。台北:揚智,2001。

邱瑗。《歌舞線上:從倫敦西區到紐約百老匯的音樂劇》。台北:耀文,1997。

齊士龍。《電影表演心理研究》。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

紀令儀譯。Mary Allen O’Brien 原著。《電影表演》。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李冉苒等著。《電影表演藝術概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5。

易智言譯。Ken Dancyger 原著。《電影編劇新論》。台北:遠流,1994。

Bernard, Ian. Film and Television Acting: From Stage to Screen. Oxford: Focal, 1996.

Edgerton, Gary R. Ed. Film and the Arts in Symbiosis: A Resource Guide.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8.

奚越。〈試論電影演員的角色之一〉。《電影欣賞》5(1983)。

奚越。〈試論電影演員的角色之二〉。《電影欣賞》6(1983)。

電影欣賞。〈傳統戲曲對電影的影響〉。《電影欣賞》6(1983)。

謝鵬雄。〈電影的思考(三):電影戲劇〉。《電影欣賞》6(1983)。

電影欣賞。〈英格瑪‧柏格曼的電影劇本:擬人法以及嗅覺上的細節〉。《電影欣賞》11(1984)。

謝鵬雄。〈電影的思考(八):電影編劇〉。《電影欣賞》11(1984)。

電影欣賞策劃。〈專題:電影演員與電影表演(上)〉。《電影欣賞》36(1988)。

黃建業。〈為什麼要談電影的演員與表演〉。《電影欣賞》36(1988)。

何力譯。貝拉‧巴拉茲原著。〈人的臉孔〉。《電影欣賞》36(1988)。

邵牧君譯。克拉‧考爾原著。。〈略論演員〉。《電影欣賞》36(1988)。

黃建業。〈電影表演之特質及其發展歷程〉。《電影欣賞》36(1988)。

篷江譯。François Truffaut。〈狄恩已死〉。《電影欣賞》36(1988)。

釋迦依譯。André Bazin 原著。〈帶著宿命的尚‧嘉班〉。《電影欣賞》36(1988)。

電影欣賞策劃。〈電影演員與電影表演(中)〉。《電影欣賞》37(1989)。

黃建業。〈電影表演評價的某些難題〉。《電影欣賞》37(1989)。

黃建業。〈史丹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系統簡介(上)〉。《電影欣賞》37(1989)。

吳佩慈譯。Morin 原著。〈詹姆斯‧狄恩〉。《電影欣賞》40(1989)。

電影欣賞策劃。左桂芳。〈專輯二:趙雷回顧紀念展〉。《電影欣賞》83-4(1996)。

左桂芳訪問。〈永遠的「皇帝小生」:趙雷回首話當年〉。《電影欣賞》83-4(1996)。

左桂芳訪問。〈石英的演藝生涯回顧〉。《電影欣賞》83-4(1996)。

左桂芳。〈我看雷震〉。《電影欣賞》88(1997)。

(5)

左桂芳。〈千面女星演盡人生百態:談王萊的電影表演藝術〉。《電影欣賞》90(1997)。

楊如英整理。〈英國文學、劇場與電影研究書目〉。《電影欣賞》92(1998)。

馮品佳整理。〈二十世紀美加戲劇改編之電影目錄〉。《電影欣賞》94(1998)。

左桂芳。〈李湄:艷星之外〉。《電影欣賞》95(1998)。

吳德淳、宋詠玲。〈探析《白色情迷》的編導技巧〉。《電影欣賞》119(2004)。

王介安。《電影音樂發燒書》。台北:平氏,1996。

彭一林等譯。Justin Wintle 原著。《影音魔法》。台北:萬象,1996。

Edgerton, Gary R. Ed. Film and the Arts in Symbiosis: A Resource Guide.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8.

唐林。〈透視配樂:國外電影音樂作曲家經驗談(上)〉。《電影欣賞》4(1983)。

王麗莎。〈視聽音樂〉。《電影欣賞》4(1983)。

唐林。〈透視配樂:國外電影音樂作曲家經驗談(下)〉。《電影欣賞》5(1983)。

謝鵬雄。〈視覺印象與聽覺印象〉。《電影欣賞》17(1985)。

鄭惠文譯。拿笛葉原著。〈詮釋音樂的符號學〉。《電影欣賞》37(1989)。

羅展鳳。〈當華格納遇上科波拉:淺談《現代啟示錄》音樂〉。《電影欣賞》48(1990)。

電影欣賞策劃。〈媒體聲音:科技與美學〉。《電影欣賞》50(1991)。

甘尚平。〈導言〉。《電影欣賞》50(1991)。

唐維敏譯。〈聽覺的客體〉。《電影欣賞》50(1991)。

張育章譯。〈電影聲音的科技與美學〉。《電影欣賞》50(1991)。

黃凱宇譯。〈阿特曼、杜比與第二次電影聲音革命〉。《電影欣賞》50(1991)。

楊惠怡整理。〈杜比雜音消除系統簡介〉。《電影欣賞》50(1991)。

吳其諺。〈情慾與音樂在鋼琴和小提琴上交鳴:一種類型的變調〉。《電影欣賞》66(1993)。

劉德仁譯。蓮實重彥講。〈音樂的缺席:談楊德昌的《獨立時代》及其他〉。《電影欣賞》73(1995)。

葉月瑜。〈從民族主義到後現代性:台灣電影與流行歌曲互動之初探:1970 年中期至 1990 年中期〉。《電影欣 賞》77(1995)。

電影欣賞策劃。〈專題:隱像發聲─聲音角色入鏡〉。《電影欣賞》98(1999)。

葉月瑜譯。Darrell W. Davis 原著。〈聲音的事件〉。《電影欣賞》98(1999)。

黃建宏。〈音效物質:視聽電影的片面之說〉。《電影欣賞》98(1999)。

洪德青。〈發響與發想:關於電影音樂史〉。《電影欣賞》98(1999)。

陳素麗譯。Jean-Louis Comolli。〈音樂與電影之間〉。《電影欣賞》98(1999)。

高布塔譯。Yann Beauvais 原著。〈實驗電影的音樂性〉。《電影欣賞》98(1999)。

陳素麗。〈動畫中的音樂世界〉。《電影欣賞》98(1999)。

劉婉俐。〈在時潮、形式與顛覆中翻躍的聲響:關於電影中的搖滾樂〉。《電影欣賞》98(1999)。

電影欣賞策劃。〈專題:隱像發聲─逸出框外餘音不止〉。《電影欣賞》99(1999)。

吳佳琪譯。Bhaskar Sarkar 原著。〈咬人的聲音:關於電影、聲音、主體之零碎幾事 〉。《電影欣 賞》99(1999)。

張玉青。〈找(錯)身體的聲音〉。《電影欣賞》99(1999)。

洪德青。〈閱讀電影音樂的三種溫度〉。《電影欣賞》99(1999)。

(6)

福島行雄。〈存在的深度=電影中的自由:武滿徹與電影〉。《電影欣賞》99(1999)。

梁偉怡譯。葉月瑜原著、校定。〈自己的生命:王家衛電影中的音樂話題〉。《電影欣賞》99(1999)。

龐奴。〈王家衛拉丁音樂圖鑑〉。《電影欣賞》99(1999)。

黃建宏。〈輕飄而不知所措的悲劇:從六八到《姌娜與出色男孩》九O年代末的另一種異議歌曲〉。《電影欣 賞》99(1999)。

簡素錚。〈視聽震撼裡的神殿〉。《電影欣賞》99(1999)。

劉名揚譯。〈霧中風景:安哲羅普洛斯與武滿徹的對話〉。《電影欣賞》99(1999)。

電影欣賞。〈夜晚的導航者:與杜篤之的聲音相會〉。《電影欣賞》99(1999)。

楊久穎。〈聲與光譜的交會:談音樂電影的種種可能〉。《電影欣賞》104(2000)。

羅展鳳。〈雙生故事配樂:關於《雙面薇若妮卡》與《情書》的命定與偶然〉。《電影欣賞》110(2002)。

陳正芳。〈在文字與影像間閱音符:論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電影欣賞》112(2002)。

羅展鳳。〈概論格拉斯的冷音樂:兼談《時時刻刻》女性生命的永劫回歸〉。《電影欣賞》115(2003)。

羅展鳳訪問整理。〈來自藍色星球的聲音:訪喬治‧芬頓〉。《電影欣賞》116(200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重建社會 社會改革

評分項目 2分 1分 0分 小組討論 1.認真參與討論.

1、由各評選委員就評選項目及權重,填寫評選表一份(如附表三 之一、三之二、三之三及三之四)

• 最早敘事理論: 1920 年代卜羅普 (Vladimir Propp, 蘇聯 民俗學者 ) 、蘇俄的形式主義批評學者。..

考試科目(編號):日文閱讀與翻譯

課程詮釋與學習評估 (修訂)

參考答案:位於九龍城聖山(即宋王台公園附近)的考古現場,發現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方形古井及 大批文物,專家相信這是 1955

申請書(線上填寫)、畢業證書影本、身分證明 文件影本、青年存摺封面影本、役畢證明文件 完成1項 職業心理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