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切圓和整數邊長的直角三角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內切圓和整數邊長的直角三角形"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內切圓和整數邊長的直角三角形

朱啟台

1

李政豐

2

* 陳昭地

1 1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數學 系 2國 立 竹 南 高 級 中 學

壹、前言

在 中 學 幾 何 課 程 中 , 我 們 常 碰 到 如 (3,4,5),(6,8,10),(9,12,15),邊長 是 整 數 的相 似 直 角 三 角 形 , 我 們 很 有 興 趣 的 是 : 要 如 何 做 出 最 基 本 的“兩 兩 互 質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邊 長 ” , 例 如 (3,4,5) 、 (5,12,13) 、 (9,40,41)。 這 就 是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的 表 徵 , 雖 然 它 是 很 有 啟 發 性 的 教 材 , 然 而 課 本 談 得 很 少 , 殊 為 可 惜 , 尤 其 是 它 對 整 數 論 及 幾 何 學 的 學 習 有 很 大 的 助 益 。 由 國 民 中 學 幾 何 課 程 中“圓 外 一 點 到 此 圓 之 兩 切 線 段 等 長”的 性 質,得到 兩 股為 a,b, 斜邊 是 c, 內 切 圓 半徑 為 r 的 直角 三 角 形,它 們 之 間 有 以 下 的 關 係 a+b=c+2r, 亦 即 2 a b c r   。 我 們 可 以 理 解“ 半 徑 是 正 整 數 r 的 圓,它 有 無 限 多 種 外 切 直 角 三 角 形”;但 是 如 果 我 們 限 制 這 種 外 切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邊 長 是 兩 兩 互 質 的 正 整 數 , 其 邊 長 是 不 是 有 限 多 組 ? 若 為 有 限 , 要 如 何 證 明 它 ? 重 點 在 如 何 找 到 這 有 限 多 種 直 角 三 角 形 。 如 果 沒 有 借 助 於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的 性 質 , 我 們 不 易 得 到 以 下 漂 亮 的 結 論 : *為本 文 通 訊 作 者 (1) 由 正 整 數 r 之 標 準 分 解 式 為 1 2 1 2 2x x x ... xl l p p p     ,( 其 中 pi為 相 異 奇 質 因 數 ,x,l, x x1, ,...,2 x 都 是非 負 整 數)l 知 道 有 2l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為 邊 長 的 直 角 三 角 形,它 們 的 內 切 圓 半 徑 均 為 r。 (2) 如 果 不 限 定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邊 長 為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只 要 畢 氏 數 即 可,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

1 2 1 2 2x x x ... xl l p p p     , 則 有(x1)(2x11)(2x2 1) (2xl  種 邊 長1) 是 正 整 數 的 直 角 三 角 形,其 內 切 圓 半 徑 均 為

r

。 (3) ABC三 邊 為 正 整 數a b c, , ,a b c 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

1 2 1 2 2x x x ... xl l p p p     若 三 邊a b c,, , a b c  是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a2 )r 與(b2 )r 互 質 。 且 滿 足 (a2 )r 與 (b2 )r 互 質 的 數 對 ( , )a b 恰 有 2l組 。 在 以 上 研 究 中,不 免 需 要 用 到 一 般 三 角 形 三 邊 長a b c  及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r

之 間 的 關 係 , 我 們 也 有 如 下 的 發 現 : (4) ABC為 C=90之 直 角 三 角 形 之 充 要 條 件 為a b c  2r。 (5) ABC 之 任 一 邊 均 大 於 2r , 即 2 0 ar ,b2r0,c2r0。

(2)

貳、本文

如 果 說 化 學 的 分 子 是 可 以 代 表 一 種 化 學 物 性 質 的 最 基 本 粒 子 。 數 學 中 的 質 數 是 可 以 代 表 整 數 結 構 中 最 基 本 的 組 成 數 字 。 那 麼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就 是 畢 氏 數 中 最 基 本 的 有 序 三 元 數 組 。 定 義 : 設a b c , , 是 正 整 數 , 若a b c2+ =2 2則 稱a b c, , 是 一 組 畢 氏 三 元 數 組。如 果 畢 氏 三 元 數 組a b c, , 的 最 大 公 因 數 為 1, 亦 即 ( , , )=1a b c , 則a b c, , 稱 為 一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性 質 (1):a b c , , 是 正 整 數,且 滿 足a b c2+ =2 2, 如 果( , , )=1a b c , 即 三 數 的 最 大 公 因 數 為1,則a b c, , 兩 兩 互 質 。 證 明 : 如 果 有 一 個 質 數 p, p a(即 p 能 整a) , 且 p b , 則 p a( 2b2) 2 ( ) p c , 必 然 p c 。 與( , , )=1a b c 矛 盾,故( , )=1a b 。同 理 可 證( , )=1b c 、 ( , )=1a c 也 成 立 。 性 質 (2):若a b c , , 為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即a b c , , 是 正 整 數 ,a b c , 且2+ =2 2 ( , , )=1a b c ,則a,b是一 奇 一偶,c必 定 是 奇 數 。 解 說 : 1. 若 a,b 皆 為 偶 數 , 則c2 a2b2也 是 偶 數 , 則c 必 定 是 偶 數 (因 為 奇 數 的 平 方 必 定 是 奇 數), 與 ( , , )=1a b c 矛 盾 。 2. 若a,b皆為 奇 數 ,令a=2k+1,b=2m+1 (m, k 是 正 整 數 或0) , 則 c2 a2b2 4k2 2 4k 4m 4m 2     是 數,令c =2n (n是 正 整 數),代 入 上 式c2 a2b24n2 4k2 2 4k 4m 4m 2     ( 兩 邊 除 2)2n2 2k2 2 2k 2m 2m 1     等 式 左 邊 是 偶 數 右 邊 是 奇 數 , 矛 盾 。 3. 因 此a b, 必 是 一 奇 一 偶 , 且 c 一 定 是 奇 數 引 理 1 若(a,c)=1,且 c、a 都 是 奇 數 , 則(c-a,c+a)=2。 證 明:因 為 c、a 都 是奇 數,故(c-a)、(c+a) 皆 為 偶 數 步 驟 1:設 p 是不 為 2 的 質數 , 若 質 數 ( - ) p c ap c a(  ), [( - ) ( )] p c ac a  p(2 )cp c [( ) - ( - )] p c ac ap(2 )ap a(a,c)=1 矛 盾 ,故(c-a)、(c+a) 除 了 2 之 外 , 沒 有其 他 奇 質 因數 。 步 驟2:k2, 設2 ( - )k c a 且2 (k ) c a 2 [( - ) (k c a c a )]4 (2 )c2 c 2 [(k c a ) - ( - )]c a4 (2 )a2 a(a, c)=1 矛 盾,故(c-a)、(c+a) 除 了 2 之 外 , 沒 有 2 (k k2)的 公 因 數 。 即((c-a),(c+a))=2

定 理 一 、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的 一 種

構造法

a b c 是 一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 2 2 2 abca b c N, ,  ,( , , ) 1a b c  , 令 a 是 奇 數,b 是 偶 數。則 存 在m n, Nm n , ( , ) 1m n  , m,n 是 一 奇 一 偶 ; 使 得 2 2 a m nb2mnc m 2 。 n2 證 明 : 步 驟 1:b2c2a2  (c a c a)( ) ( )( ) bc a c a  ………….……. (A) 由 引 理1、若(a,c)=1,且 c、a 都 是 奇 數,則(c a c a ,  ) 2 。沿上面(A)

(3)

bNb (c a c a )(  ),(c-a)、 (c+a)皆 為偶 數, (c a c a ,  ) 2 ,且 (c-a)(c+a)又 是 一個 完 全 平 方數。則 可 令c a 2n2 c a 2m2, 其 中 , m nNm n , ( , ) 1m n  ,代入 bb (c a c a )(  )=2mn。 由 2 2 2 2 c a n c a m          2- 2 a m n ,c m 2n2 步 驟 2:因 為 a , c 是 奇 數 ,故m n, 其 中 一 個 奇 數 , 一 個 偶 數 。 (若 兩個 都 是 奇 數,或都 是 偶數,則 a,c 都 是偶 數 , 不合) 步 驟 3:如果m n, 不 互 質,則a m 2n2 2 2 c m n 也 不 互 質 , 與(a,c)=1 矛 盾 。 若 a b c , , 為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由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產 生 的 一 種 方 法 , 令a m 2n2b2mn 2 2 c m n , 其 中 m n, 是 正 整 數 , m n , ( , ) 1m n  ,且 m,n 一奇一偶, 則 (1) 當 <(1+ 2)m n  (m - n) 2 n(m - n)2 2n2  m22mn n 22n2 m2n22mnm2n22mn m 2n2  < < a b c (2) 反 之,當m>(1+ 2)n2mn m 2n2 2 2 m n   b a  c 性 質 (3) : 直 角 ABC 三 邊 長 a m 2n2, 2 2 2 , bmn c m n ,(其 中m,nNm>n,(m,n)=1,m,n 奇偶 性 互異), 其 內 切 圓 半 徑rn m n(  必為正整數。 ) 證 明 : 由 圓 外 一 點 到 此 圓 之 兩 切 線 段 等 長 , 得 到 a+b=c+2r,如 圖(1) 圖(1)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2 a b c r   2 2 2 2 2 ( ) 2 m n mn m n n m n        必 為 正 整 數 。 性 質 (4) : 任 給 正 整 數 r , 則 以 2r ,1 2 2r 2r2r22r1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就 是 r。 證 明:由 直 角 三 角 形 內 切 圓 半 徑 2 a b c r   , 2 2 (2 1) (2 2 ) - (2 2 1) 2 r r r r r r      亦 即 , 任 給 正 整 數 r, 知 道 2r ,1 2 2r 2r2r22r1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就 是 r 。 性 質 (5): 直 角 三 角 形 斜 邊 上 的 高 , 分 此

(4)

直 角 三 角 形 , 形 成 大 小 不 一 的 三 個 兩 兩 相 似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CADBCD  、ABC, 令r 、1 r2r 分 別3 為 它 們 的 內 切 圓 半 徑,h 是cABC斜 邊 上 的 高 , 則 有 以 下 的 關 係 : 2 2 2 1 2 3 rrrhc   。 r1 r2 r3 證 明 : 步 驟 1: 如圖(2)CAD、BCD、ABC是相 似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它 們 的 所 有 對 應 長 度 都 成 比 例 , 故 三 者 斜 邊 與 內 切 圓 半 徑 的 比 值 都 相 等 1 2 3 b a c k rrr  由 畢 氏 定 理 2 2 2 cba  2 2 3 1 (r k) =( )r k 2 2 +(r k)  2 2 2 1 2 3 rrr 步 驟 2:如 圖(3)由ABC面 積 公 式 3 1 1 ( )( )= ( )( ) 2 c hc 2 a b c r  ……….... (B) 將b r k1a r k2c r k3 代 入(B) 式 得 1(3 )( )= (1 1 2 3 )( )3 2 r k hc 2 r k r k r k r  兩 邊 各 除 以 1 3 2r k ,得 到hc   。 r1 r2 r3 圖(2) 圖(3)

定理二

若 正 整 數 r= 1 2 1 2 2x x x ... xl l p p p     (pi為 相 異 的 奇 質 因 數 ,l0)則 有 2l組 以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為 邊 長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它 們 的 內 切 圓 半 徑 均 為r。 證 明:我 們 先 觀 察 幾 個 比 較 簡 單 的 例 子;若a b c 是 本 原畢 氏 三 元 數組,a 是 奇數,b 是, , 偶 數 ,c 是 奇 數 。 即 存 在m n, 是 正 整 數 , m n , ( , ) 1m n  , m,n 一 奇 一 偶 , 使 得 2 2 a m nb2mnc m 2n2, 內 切 圓 半 徑 r=n(m-n)。 (1) 當 r=1 時 , 由 r=n(m-n)及 m、n 的 條 件; r n m-n m m,n 是 否 奇 偶 互異 m,n 是 否 互 質 1 1 1 2 是 是 此 時 僅 有 n=1,m=n+1=2,一 組 解(3,4,5)。 (2) 當 r=2 時 , 由 r=n(m-n)及 m、n 的 條 件;

(5)

r n m-n m m,n 是 奇 偶 互 異 m,n 是 否 互 質 2 1 2 3 否 是 2 2 1 3 是 是 也 僅 得n=2, m=2+1=3 一 組解(5,12,13) 。 (3) 當 r=3 時 , 由 m、n 之 條 件, 得 到 下 列二 組 解 : r n m-n m m,n 是 否 奇 偶 互異 m,n 是 否 互 質 3 1 3 4 是 是 3 3 1 4 是 是 n=1,m=3+1=4 → (15,8,17) n=3,m=3+1=4 → (7,24,25) (4) 當 r=4=22時 , 由 m、n 之 條件 僅 能 取 r n m-n m m,n 是 否 奇 偶 互異 m,n 是 否 互 質 4 1 4 5 否 是 4 2 2 4 否 否 4 4 1 5 是 是 N=4,m=4+1=5 → (9,40,41)一組 解 (5) 當 r=5 時 , 由 m、n 之 條 件, 得 到 下 列二 組 解 : r n m-n m m,n 是 否 奇 偶 互異 m,n 是 否 互 質 5 1 5 6 是 是 5 5 1 6 是 是 n=1,m=5+1=6 → (35,12,37) n=5,m=1+5=6 → (11,60,61) (6) 當 r=6=2×3 時 , 由 m、 n 之 條 件, 得 到下 列 二 組 解: r n m-n m m,n 是 否 奇 偶 互異 m,n 是 否 互 質 6 1 6 7 否 是 6 2 3 5 是 是 6 3 2 5 否 是 6 6 1 7 是 是 n=2,m=3+2=5 → (21,20,29) n=6,m=1+6=7 → (13,84,85) (7) 當 r=2×3×5 時 , 由 m、 n 之 條 件, 得 到下 列 四 組 解:

(6)

r n m-n m m,n 是 否 奇 偶 互異 m,n 是 否 互 質 30 1 30 31 否 是 30 2 15 17 是 是 30 3 10 13 否 是 30 5 6 11 否 是 30 6 5 11 是 是 30 10 3 13 是 是 30 15 2 17 否 是 30 30 1 31 是 是 n=2,m=15+2=17 → (285,68,293) n=6,m=5+6=11 → (85,132,157) n=10,m=3+10=13 → (69,260,269) n=30,m=1+30=31 → (61,1860,1861) 觀 察 上 面 七 個 例 子 , 我 們 是 否 可 看 出 如 何 找 到 m,n 及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的 方 法 ? 再 進 一 歩 證 明 之 前 , 先 解 說 內 切 圓 半 徑r n m n (  )之 ㄧ 些 性 質:若 直 角ABC的 三 邊 長a b c , , 是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存 在 m,nNm>n,(m,n)=1, m,n 奇 偶 性 互 異 , 使 得a m 2n b2, 2mn c m,  2n2,其 內 切 圓 半 徑rn m n(  )。 則 (i) n 與 (m n 互質。 ) (ii) 當r為 奇 數 , 則 n 是 奇 數 ,(m-n) 是 奇 數 ,m 是 偶數 。 (iii) 當r為 偶 數 , 則 n 是 偶 數 ,(m-n) 是 奇 數 ,m 是 奇數 。 證 明 : (i) 若 有質 因 數 p,p np m - n( ),則 ( ) p m - n n 即 p m, 與(m,n)=1 矛 盾 , 故n 與(m-n)互質 。 (ii) 當r為 奇 數,則 n 與(m-n) 都是 奇 數 , 則n+(m-n)=m 必為 偶 數。 (iii) 當r為 偶 數 , 由 窮 舉 法 , 考 慮 所 有 情 形 有 下 列 四 種 , 但 只 有 一 種 成 立 : 若 n 為 奇 數,(m-n)是奇 數,與

r

為 偶 數 矛 盾 , 不 合 。 若 n 為 奇 數,(m-n)是 偶 數,則 m 為 奇 數 , 與 m,n 奇 偶 互 異 矛 盾 , 不 合 。 若 n 為 偶 數,(m-n)是 偶 數,則 m 為 偶 數 , 與(m,n)=1 矛 盾 , 不 合 。 若 n 為 偶 數,(m-n)是 奇 數,則 m 為 奇 數,成 立。(只 有這 種 情況 成 立) 最 後 再 來 說 明 定 理 二 , 先 將 r 的 標 準 分 解 式 寫 出 來 :r= 1 2 1 2 2x x x ... xl l p p p     ,

(7)

1 2 l pp    p為 由 小 到 大 的 奇 質 因 數,其 中x x1, ,..., 2 x ,x,l 都 是 非 負整 數 。 l (1) r ,即1 x x1, ,..., 2 x ,x, l 都 是 0, 由 上l 面 的 證 明 與 觀 察 第 一 行(1)知 : n=1, m=2, 三 邊 長 (a,b,c)=(3,4,5), 恰 有 一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即 有2l 20 1 組 。 (2) r2x,即 1, ,..., 2 l x x x ,都 是 0,x1,因 為 r 是 偶數,由 上 面(i): n 與(m n )要 互 質,2x不 能 分 在 兩 個 因 式 中,由(iii) r 為 偶數,則 n 是 偶 數,m 是 奇 數,n2x(m n )=1, 即m2x1 由 定 理 一 知 : 2x11 2 (2x1 x1) 2 1 1 2 x2x1是 唯 一 的 一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即 有2l 20 1組。例 如 上 面 的 觀 察(2)r ,2 n2,m n- 1,m3, 恰 有 一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5,12,13) 。 又 如 上 面 的 觀 察 (4) 2 2 4 n  ,m n 1,m5, 恰 有 一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9,40,41)。 (3) 1 2 1 2 ... l x x x l rpp  pp1p2   pl 為 由 小 到 大 的 奇 質 因 數 , 其 中x x1, ,...,2 xl 都 是 正 整 數 ,l1。 由r (n m n ,) 且 n(m-n) 互 質 , 所 有 的 k x k p (1  , 都 只 能 完 整 出 現 在 nk l) 或(m-n)兩 者 之 一的 因 數 裏,不 能 拆 開 分 兩 邊 , 所 以 n 就 是 1 2 1 2 (1 x)(1 x ) (1 xl) l p p p     展 開 式 中 的 一 項,n 確 定 了,(m-n)就 確定,m 隨 之 確 定 。 由 乘 法 原 理 , 因 為 n 有2l 可 能,故 也 恰 有2l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是 1 2 1 2 ... l x x x l rpp  p 。 例 如 r=3×5= (n m n 時 ) r n m-n m m,n 是 否 奇 偶 互 異 m,n 是否 互 質 15 1 15 16 是 是 15 3 5 8 是 是 15 5 3 8 是 是 15 15 1 16 是 是 如 下 表 共 有2 =42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是 15。 n m a m 2n2 b2mn c m 2n2 1 16 255 32 257 3 8 55 48 73 5 8 39 80 89 15 16 31 480 481 (4) 1 2 1 2 2x x x xl l r pp pp1p2   pl 為 由 小 到 大 的 奇 質 因 數 , 其 中 1, ,..., 2 l x x x ,x, l 都 是 正 整 數。 因 為r是 偶 數 , 由 上 面(iii)當r為 偶 數 , 則 n 是 偶 數, ( ,n m n ) 1 ,m 是奇數,因此2x 一 定 是 n 的 因 數,n 的 因 數除 了2x之 外 , 就 是 1 2 1 2 (1 x)(1 x ) (1 xl) l p p p     展 開 式 中 的 一 項 , 因 此n 有2l種 , 每 一 種n 都 恰 對 應 一 種 m,因 此 數對(n,m)有2l種,故 有 2l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是 1 2 1 2 2x x x ... xl l r pp  p 。 例 如 , 當 r=2×3×5=30 為 偶 數時 r n m-n m m,n 是 否 奇偶 互 異 m,n 是否互 質 30 2 15 17 是 是 30 6 5 11 是 是 30 10 3 13 是 是 30 30 1 31 是 是 如 下 表 共 有2 =42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為

(8)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是30。 n m a m 2n2 b2mn c m 2n2 2 17 285 68 293 6 11 85 132 157 10 13 69 260 269 30 31 61 1860 1861 由 上 述(1)(2)(3)(4), 定理 二 因此 得 證 。 如 果 我 們 不 限 定 三 角 形 的 邊 長 一 定 是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只 要 是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即 可 , 當 它 的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 那 要 如 何 求 得 所 有 的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有 關 ABC 的 三 邊 a b c  及 其 內 接 圓 半 徑r之 ㄧ 些 關 係,我 們 有 如 下 之 引 理: 引 理 2 若ABCa b c, , 分 別 是  A, B, C 的 對 邊 ,a b c 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若a b c - 2r成 立,則ABC為 直 角 三 角 形 。 證 明 1:(綜合 幾何 法) 圖(4) 如 圖(4),由 圓 外一 點 到 此 圓之 兩 切 線 段 等 長 , AFADBF BE , 得 到 -a b c CD CE   ,由a b c - 2r,推 得CD CE 2r,由 切 線 段 長 相 等,得 到CD CE r  。四邊形 CEOD 四邊相 等 是 個 菱 形,CEO CDO90,故 CEOD 是 正 方 形 , C=90, 故 得 2 2= 2 ab c , 得 證 。 證 明 2:(代數 法) 由 三 角 形 面 積 與 內 切 圓 半 徑 的 關 係 以 及 海 龍 公 式 1 ( ) ( - )( - )( - ) 2 a b c r   s s a s b s c , 其 中 2 a b c s   為 周 長 之 半 兩 邊 平 方 r s2 2s s a s b s c( - )( - )( - )r s2 ( - )( - )( - )s a s b s c 將 -2 a b c r  及 2 a b c s   代入 上 式  ( - ) (2 ) 2 2 a b ca b c  ( - )( - )( - ) 2 2 2 b c a a c b a b c    兩 邊 消 去 ( - ) 2 a b c  ( )( ) 2 2 a b c a b c    ( )( ) 2 2 b c a a c b      (a b c a b c  )(   ) (b c a a c b  )(   )  (a b c a b c  )(   ) (c(a b c ))( (a b ))  (a b ) -2 c2 c2- ( - )a b 2

(9)

a2b22ab c- 2c a b2- 2- 22aba2b c2= 2, 得 證 。 引 理 3.ABC 的 三 邊a b c 分 別 是, ,  A, B, C  的 對 邊,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r,不 論 ABC  是 銳 角 、 直 角 或 鈍 角 三 角 形 , 則 三 邊 長 都 大 於2r 。 證 明 1:(面 積 證法) 設a b c  , 2 a b c s   ,ABC的 內 切 圓 半 徑 為r,不 論ABC是 銳 角、直 角 或 鈍 角 三 角 形 , 若 能 證 得 ( - 2 ) 0a r  ,即得證三邊長都大於 2r 。 設  是 三 角 形 的 面 積 , 由 ( ) 2 a b c r      (a b c r  )   2 如 圖(5)、圖(6)、圖(7),不 論C是 銳 角 、 直 角 或 鈍 角 , 以 下 的 不 等 式 都 成 立:由a hbab bhb =2 ,由a hcac chc=2 (其中h ,b h 分別 是 b, cc 邊 所 對 應 的 高) 則 a a b c(   ) ab ac 4   =4( ) 2 a b c r   =2(a b c r  ) 。 圖(5) 將 a a b c(   ) 2(a b c r  ) , 兩 邊 除 掉 (a b c  ,即得) a2r  a 2r0 圖(6) 圖(7) 證 明 2:(綜合 幾何 法) 若 a b c  , ABC的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 由 內 切 圓 的 圓 心 O 向 直線 AC做 垂 線 垂 足 為 D,向直 線 AB 做 垂 線,垂 足 為 F,延 長 直 線OD交 內 切 圓 於 G, 交 直 線 AB 於 M,再由 B 點向直線AC 做 垂 線 , 垂 足 為 K。 不 論 是 銳 角 三 角 形,如 圖(8)。直 角 三 角 形,如 圖(9)。或鈍 角 三 角形,如 圖(10)。 在 圖(8)、 圖 (10)中,BCK, 斜 邊 a KB DM  DG2r

(10)

圖(8) 圖(9) 圖(10) 在 圖(9)中, C=90 時,K C, 重 合 , a KB DM  DG2r,即a2r0成 立 。 因 此 , 三 角 形 的 三 邊 長 都 大 於 內 切 圓 的 直 徑2r 。

定理三

給 定 一 個 圓 的 半 徑 為 正 整 數 1 2 1 2 2x x x ... xl l r pp  pp1p2   pl為 由 小 到 大 的 奇 質 因 數 , 其 中 x x1, ,..., 2 x ,x,l l都 是 非 負 整 數 。 則 有 (x1)(2x11)(2x2 1) (2xl 1) 種 以 畢 氏 三 元 數 組(包 含 本 原 與 非 本 原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均 為 r。 證 明 : 設a b c 是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 a2b2 2...(1) c , 且 三 邊 長 a b c 的 直 角, , ABC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

,由 內 切 圓 半 徑

r

的 性 質 , a b 2r c ...(2), 將( 2 ) 代 入 ( 1 ) 2 2 2 2 2 2 ( - 2 ) 4 - 4 - 4 2 a b a b r a b r ar br ab        2 2ab- 4 - 4ar br 4 =0r   (兩 邊除 以 2) 2 2 2 2 =0 ab ar br r     2 2 2 2 ab ar br r      2 2 2 2 2 4 2 4 ab ar br r r r        2 (a 2 )(r b 2 ) 2r r     由 引 理(3) 知 道a2rb2r 若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1 2 1 2 2x x x ... xl l r pp  p 則 2 2 +1 21 22 2 1 2 2 2x x x ... xl l r  pp  p , 由 於2r2 所 有 正 因 數 有 (2x2)(2x11)(2x2  1) (2xl1)個 , 若 限 制 a b 的 條 件 下 , 由 2 (a2 )(r b2 ) 2rr , 數 對(a2 , r b2 )r 的 數 目 , 是2r2的 所 有 正 因 數 個 數 的 一 半 ,

(11)

即 有(x1)(2x11)(2x2 1) (2xl 種 。 相1) 應 的 數 對( , )a b 也 有(x1)(2x11)(2x2 … 1) (2xl 種。 1) 故 有 (x1)(2x11)(2x2 1) (2xl1) 種 以 畢 氏 三 元 數 組a b c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 上 述 證 明 也 用 到 引 理2:若a b c - 2ra2b2 c2 由 定 理 一 與 內 切 圓 半 徑r的 性 質 , 我 們 可 以 證 得 以 下 的 定 理 ;

定理四

a b c 是 一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 2 2 2 abc , 以 a b c, , 為 邊 長 的 直 角 三 角 形,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r,則(a2 )r 與(b2 )r 互 質 。 證 明 : 若a b c 是 一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 2 2 2 ab  ,令 a 是奇數 b 是偶數 cc 是 奇 數 。 存 在 m n N,  , m n , ( , ) 1m n  , m,n 是 一 奇 一 偶 , 使 得 2 2 a m  ,n b2mnc m 2n2, 以 , , a b c 為 邊 長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r n m n (  )。 則 2 2 2 2 2 ( ) ( ) ar m nn m n  m n 2 2 2 2 ( ) 2 brmnn m n  n 由 反 證 法 , 若 有 質 數 p 滿 足 p a( 2 )rp b( 2 )r 亦 即 p m n(  )2 且 2 (2 ) p n , 則 步 驟 1 : 若 p , 由2 2 (m n )2 2 (m n ),但 是m,n 是一 奇 一偶 , m n ,(m n )是 奇 數 , 矛 盾 。 步 驟 2:若 p是 奇 質 數 , 由 2 ( - ) p m np m n( - )…………(1) 由 p(2 )n2 p n2 p n…….(2) 由(1)(2)p m n(( - ) +n) p m…(3) 由(2)(3)知道 與( , ) 1m n  相 矛 盾 。 綜 合 步 驟 1.與 步 驟 2. 知 道 (a2 )r 與 (b2 )r 互 質 。 由m n, N

m n

,( , ) 1m n  ,m,n 是 一 奇 一 偶,使 得a m 2n2是 奇 數,b2mn 是 偶 數,c m 2n2是 奇 數。而 已 知2r 是偶 數 , 故(a2 )r 是 奇 數 ,(b2 )r 是 偶 數 。 因 此 , 如 果 已 知 a b c 是 一 組 本 原 畢, , 氏 三 元 數 組 , 以a b c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 形,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r,則(a2 )r 與(b2 )r 互 質 , 且 奇 偶 性 互 異 。 而 當 (a2 )r 與 (b2 )r 互 質 時 , 由 2 (a2 )(r b2 ) 2rr 的 條 件 , (a2 )r 與 (b2 )r 的 奇 偶 性 互 異 是 必 然 , 因 為 (1) 當 (a2 )r 與(b2 )r 均 為 偶 數 , 則 與 (a2 )r 與(b2 )r 互 質 的 條 件 相 矛 盾 。 (2) 當 (a2 )r 與(b2 )r 均 為 奇 數 , 則 與 2 (a2 )(r b2 ) 2rr 為 偶 數 的 條 件 相 矛 盾 。

定理五

a b c 是 一 組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以, , , , a b c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

。若(a2 )r 與(b2 )r 互 質,則a b c, , 是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證 明 : 用 反 證 法 , 若a b c 是 一 組 畢 氏 三, , 元 數 組 , 但 非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假 設( , ) 1a b  (當 ( , ) 1a c  或 ( , ) 1b c  時,同

(12)

理 可 證),由 性 質(1)存 在 質 數 pp ap bp a( 2b2) p c2 p cp a,p b,p cp a b c(   ) 因 為r是 內 切 圓 半 徑 , 及a b c  2rp r2 因 此 p a( 2 )rp b( 2 )r 亦 即(a2 )r 與(b2 )r 不 互 質。與 假 設 條 件 相 矛 盾 。 所 以 , 當 a b c 是 一 組 畢 氏 三 元 數, , 組;若(a2 )r 與(b2 )r 互 質 , ,a b c 是 一 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綜 合 定 理 三 , 定 理 四 與 定 理 五 , 我 們 可 以 得 到 下 面 的 系 理: 系 理 1. 假設a b c  ,a b c 是畢 氏 三 元數, , 組 , 以 a b c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1 2 1 2 2x x x ... xl l r pp  p 其 中 x x1, ,..., 2 x ,x,l l都 是 非 負 整 數 , 由 直 角 三 角 形 邊 長 的 性 質a2b2 c2..(1) 及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r

的 性 質 ,a b 2r ...(2) c  可 推 得(a2 )(r b2 ) 2rr2,則 , , a b c 是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a2 )r 與(b2 )r 互 質 且 恰 有2l組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a,b,c, 滿 足(a2 )r 與(b2 )r 互 質 的 條 件 。 例 題 1.當r ,則有2 (1 1)(2 0 1)(2 0 1)     (2 0 1)    =2 種 以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 =2 。 其 中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有 2 =10 種 。 由(a2 )(r b2 ) 2rr2亦 即(a4)(b 4) 8  (a2 )r (b2 )r a b c 1 8 5 12 13 2 4 6 8 10 其 中 1,8 互 質,(5,12,13) 是 本 原 畢 氏三 元 數 組 而 2,4 不 互 質, (6,8,10) 是 畢氏 三 元 數 組 但 非 本 原 。 例 題 2. 當 r6 =2 31 , 則 有 (1 1)(2 1 1)1   (2 0 1)     (2 0 1) 6種 以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a b c (其 中, , a b c  )為 三 邊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為 r=6。 其 中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有2 =21 種 。 (a2 )(r b2 ) 2r r2 亦 即 (a12) (b12) 72 (a2 )r (b2 )r a b c 1 72 13 84 85 2 36 14 48 50 3 24 15 36 39 4 18 16 30 34 6 12 18 24 30 8 9 20 21 29 其 中 1,72 互 質 , 8,9 互 質 , 故 (13,84,85)、 (20,21,29) 是 本原 畢 氏 三元 數 組。其 他 的(a2 )r 與(b2 )r 不 互 質, 故(14,48,50) 、 (15,36,39) 、 (16,30,34) 、 (18,24,30) 則 只 是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但 非 本 原 。

參、結語

上 面 問 題 “ 有 (x1)(2x11)(2x2 … 1) (2xl 種畢氏三元數組(其中有 21) l組 為 本 原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作 為 邊 長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 其 內 切 圓 半 徑 均 為r”, 當l是 較 小 的

(13)

正 整 數 時 , 依 本 文 所 述 的 演 算 法 , 我 們 可 透 過 georgebra 驗 證 它 的 正確 性 , 經 由視 覺 化 的 表 徵 , 讓 學 生 能 深 刻 體 會 這 個 幾 何 與 數 論 結 合 的 定 理 , 欣 賞 數 學 預 測 與 估 算 的 美 妙 , 使 得 學 習 變 成 簡 單 而 有 趣 。 我們 從 國 中開 始 學 習 畢氏 定 理 , 看似 簡 單 的 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可 以 衍 生 出 那 麼 多 重 要 而 有 趣 的 性 質 , 這 是 我 們 所 始 料 未 及 的 一 件 事 。 這 些 性 質 對 中 學 的 數 學 老 師 , 我 們 認 為 是 很 重 要 的 經 驗 , 對 國 中 、 高 中 的 數 學 教 學 , 有 相 當 大 的 幫 助 , 當 老 師 在 講 解 畢 氏 數 的 時 候 , 不 是 只 舉 幾 個 特 例 , 就 可 以 說 明 清 楚 這 些 重 要 的 關 鍵 , 也 不 是 知 道a m 2 ,n2 b2mnc m 2n2就 算 了 解 畢 氏 數,或 者 有 些 畢 氏 數 如9,12,15, 還 找 不 到 正 整 數 m,n , m n , 使 得 2 2 9 m n12 2mn ,15 m 2 。經過n2 這 段 時 間 的 思 考 , 我 們 好 像 覺 得 高 中 數 學 課 程 , 對 於 幾 何 教 學 , 缺 少 了 某 些 知 能 。 於 是 藉 著 暑 假 的 空 檔 , 自 告 奮 勇 , 趕 緊 把 這 些 很 好 的 想 法 寫 下 來 , 期 望 對 中 學 數 學 老 師 在 教 學 實 務 上 有 所 助 益 。

參考文獻

李 政 憲、陳 昭 地(2013)。畢 氏 三 元 數 組 , 國 民 中 學 數 學 教 材 原 型 C 冊 主 題 1-4,新 北 市 : 國家 教 育 研 究院 。 傅 淑 婷、陳 昭 地(2013)。直 角三 角 形 母子 相 似 定 理 與 海 龍 公 式 , 國 民 中 學 教 材 原 型C 冊,新 北 市:國 家教 育 研 究 院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irefly fire(火光) + fly(蒼蠅) 螢火蟲 footnote foot(足) + note(註) 註腳 bicycle bi(兩個) + cycle(圓) 腳踏車 triangle tri(三個) + angle(角)

以下簡單介紹魔術三角形: 如圖 1, 若三角形每邊有 三個數且數字和都是定值, 稱為 3 階 (傳統) 魔術三角形; 如圖 2, 若每邊有三 個數且較大兩數和減最小數的差都是定值, 稱為

(即直角三角形斜邊中點為此三角形的外心。)

[r]

如圖,若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為 8 公分,一圓過 A、D 兩點且與 BC 相切,則此圓的直徑為ˉˉ ˉˉ公分。... 如圖,已知圓 O

〔備註 1:小學數學科修訂課題有關圓形圖的學習重點雖然只要求學生闡釋 涉及簡單計算的圓形圖,例如每個扇形的圓心角須為 30º 或

其交線垂直於軸三角形的底邊。進而,如果截痕的直徑平行於軸三角形的一邊,那麼任一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