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設置之研究 王曼如、陳朝興 ; 賴瓊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設置之研究 王曼如、陳朝興 ; 賴瓊琦"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設置之研究 王曼如、陳朝興 ; 賴瓊琦

E-mail: 9417675@mail.dyu.edu.tw

摘 要

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設置之研究,是從使用後評估的觀點探討交通工具經多元與地下化後,在都市快速行進的腳步下,

公共藝術介入大眾運輸對都市景觀所產生的影響;尤其是,人們對城市的情感產生之改變。作者希望民眾對大眾運輸系統 公共藝術有所了解,公部門設置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有所修正,民眾搭乘交通工具的同時,亦能感受都市美學的存在。

本研究由(一)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與一般公共藝術的差異,(二)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之意象功能,(三)大眾運 輸系統公共藝術之功能,(四)藝術、行政和社會教育與大眾運輸系統,(五)大眾運輸系統與公共場域分享(環境與空間 美學)等面向進行探討,以便了解涉及整合社會性、公共性、歷史性、空間性、藝術性與文化性之跨領域意識觀念之大眾運 輸系統公共藝術。 人們對城市意象(City Image)除了來自城市本身的地形,也可以透過文化活動或產業活動來塑造。機場、

捷運、高速公路或火車站將人從邊緣帶進城市。藉由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民眾不論是對城門、廟宇、牌樓、廣場…等都市 的有形意象,或是對該城市無形意象的歷史人文產生情感與記憶,進而產生都市認同(City Identity)。地下化和腹地廣大的 大眾運輸系統,是否可藉由公共藝術的設置使人們產生與其連結的感覺。 結合景觀建築師、建築師、規劃師、詩人、歷史 學者、公共行政及公關人員共同完成的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是否強化了都市歷史和地點意識、空間文化和生活方式,

讓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的民眾在旅程中有機會享受愉悅的空間,產生新的體驗、新的都市意象;在範圍廣大,機能和空間過 於類似另外機場、捷運與高速公路中,公共藝術具有方位的參考指標,方便辨識陌生環境的功能,創造場域的獨特性。最 重要的是能不能表現本地文化特色,增進環境品質,改善市容景觀、衍發美術教育機會,創造親近、欣賞、參與與藝術的 對話之空間。 故從文獻整理國內外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案例,將大眾運輸系統分為機場、捷運、高速公路三大類來討論

,依其特性列表,包括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的媒材、作者、取得方式、設置地點等,探討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設置地 點,以專家問卷方法及問卷調查分析後瞭解,公共藝術之設置是否皆符合大眾之需求,以利日後設置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 術時,能帶動經過或進入此空間的人們與作品產生互動。

關鍵詞 : 公共藝術 ; 大眾運輸系統 ; 使用後評估 ; 都市認同 ; 都市意象 目錄

封面頁 簽名頁 授權書 iii 中文摘要 iv ABSTRACT vi 誌謝 ix 目錄 x 圖目錄 xiii 表目錄 x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1.1.1 研究動機 3 1.1.2 研究目的 4 1.2 研究範圍與內容 6 1.2.1 研究範圍 6 1.2.2 研究內容 6 1.2.3 研究限制 7 1.3 研究方法與 流程 8 1.3.1 研究方法 8 1.3.2 研究流程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3 2.1 公共藝術的本質與特色 13 2.2 公共藝術的認知與目的 14 2.3 公共藝術產生與使用者的關係 16 2.4 議題分析 17 第三章 從場所性談大眾運輸系統之公共藝術 21 3.1 國外設置眾完成之 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作品 21 3.1.1 國外機場公共藝術發展案例及現況 21 3.1.2 國外捷運公共藝術發展案例及現況 42 3.1.3 國外高速公路公共藝術發展案例及現況 58 3.2 國內設置眾完成之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作品 60 3.2.1 國內機場公共藝術發 展案例及現況 60 3.2.2 國內捷運公共藝術發展案例及現況 68 3.2.3 國內高速公路公共藝術發展案例及現況 78 3.3 國內外置 眾完成之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之分析 93 第四章 大眾運輸系統之公共藝術特質 96 4.1 都市意象結構元素 98 4.2 公共空間 場所之自明性的功能 102 4.3 分享地點性的意符 109 4.4 社會實踐 110 4.5 結語 112 第五章 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設置與民 眾互動調查研究 114 5.1 調查方法 114 5.2 調查內容 115 5.3 調查分析 117 第六章 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設置之實務 134 6.1 創作的主要影響因素 134 6.2 市民性與公共性 135 6.3 設置的責任 137 6.4 大眾輸系統之公共藝術應以質制量 141 第七章 結 論 144 參考文獻 147 附錄 152

參考文獻

一、學位論文 1. 林禧俊,《公共藝術與社會互動關係的研究》,中原大學士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1996 。 2. 林永華,《大眾捷運與公 共藝術關係之研究以大台北區捷運站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 3. 黃致萍,《公共 藝術作為都市空間再發展策略之批判論述實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4. 邱琬琦,《以都市設計觀點 探討公共藝術制度改善之芻議》,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民89年。 5. 陳碧琳,《九○年代台灣公共藝術之研究》,南華大學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 6. 蘇晃毅,《從「人、作品、空間」之互動 , 探討公共藝術在台北捷運空間的角色》,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碩論文,民87年。 7. 吳嘉陵,《二十世紀台北市公共藝術的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7年。 8. 郭 文昌,《公共藝術管理及其美學之研究》,蔡瑞霖教授指導,南華大學美術與藝術管理研究所2000年碩士論文。 二、專書 1. 文建會,

(2)

《百分比藝術—計畫執行及審議作業要素》,文建會,1992。 2. John Pick,《藝術與公共政策》江靜玲編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5年。 3. 楊子葆,《捷運公共藝術拼圖》,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2002年。 4. Harriet F. Senie, Sally Webster編,Critical lssues in Public Art: content ,1922.慕心等譯,《美國公共藝術評論》,遠流出版社,1999。 5. 麥肯 邁爾斯(Malcolm Miles)著,簡逸珊譯,《

藝術 空間 城市—公共藝術與都市遠景》,創興出版社出版,2000。 6. 陳惠婷,《公共藝術在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

,藝術家出版社,1997。 7. 林保堯,《公共藝術的文化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1997。 8. 黃健敏,《生活 中的公共藝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1997。 9. 高千惠,《芝加哥公共藝術現代化運動》,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1997。 10. 黃鐵嶼,《洛杉磯市中心的重建與公共藝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出版,1994。 11.

陳耀維(編),《捷運公共藝術(一):淡水線及南港線》,台北市捷運工程局。 12. 《公共藝術設置作業參考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 員會策劃,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研究出版,1998年3月。 13. 《公共藝術年鑑 民國88年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1999。 14. 《公共藝術年鑑 民國89年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 15. 《公共藝術年鑑 民國90年年鑑》,行政院文 化建設委員會,2001。 16. 《公共藝術年鑑 民國92年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 17. 楊子葆,《世界經典捷運建築》,

木馬文化發行,2004年。 三、國內期刊、研討會、專題研究報告 1. 黃才郎,〈台灣地區戶外藝術普查現況〉,《藝術家》279期(1998 年8月)第296 306頁。 2. 林正仁,《空間文化革命—公共藝術面面觀》,2001年11月10日至11日「尋找市民美學—2001公共藝術論談 在台北」研討會,刊登日期:2003-02-17。 3. 范姜明道,《多元的創作—公共藝術經驗談》,2001年11月10日至11日「尋找市民美學

—2001公共藝術論談在台北」研討會,刊登日期:2003-02-17。 4. 郭文昌,《公共藝術與共同需求》,2001年11月10日至11日「尋找市民 美學—2001公共藝術論談在台北」研討會,刊登日期:2003-02-17。 5. 陳健,《創意的過程—由創作者觀點看公共藝術》,2001年11月10 日至11日「尋找市民美學—2001公共藝術論談在台北」研討會,刊登日期:2003-02-17。 6. 康台生、陳朝興、葉脈俐、陳秋伶、葉倫芝,

《台北市公共藝術的設置與民眾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0年4月。 7. 陳朝興,《什麼是「公共藝術」

?》,自立早報,刊登日期:1996-03-17。 8. 陳朝興,《從「公共藝術」到「市民藝術」》,炎黃藝術,第75期,p108。 9. 陳朝興,《

什麼是公共藝術》,東海岸評論,第94期,p43-48。 10. 陳朝興,《讓我們共同留下花蓮的成長經驗—縣立文化中心公共藝術的地點記 憶》,東海岸評論,第105期,p14-20。 11. 陳朝興,《裝置藝術的新嘗試及前衛性:藝術創作作為社會行動及空間再造 的中介》,1999 年11月。 12. 陳朝興,《和裝置藝術對話》,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館刊,第10期,p63-65,1999年6月。 13. 陳朝興,《公共藝術與街道 傢俱的整合》,商業環境視覺設計叢書:街道傢俱設計,1999年6月。 1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公共藝術與藝術創作—國內外公共 藝術實務研討會手冊》,2001年5月。 15. 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公共藝術簡訊》。 四、國內網站 1. 行政院文建會—公共藝術設置辦 法  http://www.cca.gov.tw/law/html/3-3.html 2. 臺北市政府捷運局—新店線及中和線公共藝術 http://sdpo.dorts.gov.tw/Arts/Art_

Main.htm 3.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共藝術  http://www.cabot.taipei.gov.tw/chineseframe.htm 4. 文建會全球文化藝術網

http://www.cca.gov.tw/art-net/ 5. 公共藝術資料庫  http://www4.cca.gov.tw:81/pubart/ 6. 全球藝術教育網  http://gnae.ntptc.edu.tw/ 五

、國外書目 1. Tom Finkelpearl, Dialogues in Public Art, The MI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 200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DPc2 發行版本 N-2,每月瑕疵的矯正修補檔之數量 DPc1 發行版本 N-1,每月瑕疵的矯正修補檔之數量 DPc0 發行版本 N,每月瑕疵的矯正修補檔之數量.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ethod and motivation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business simulation system context: An experimental study. Four steps to

Corradini, “Analytical Prediction of the Exit Flow of Cavitating Orifices,” Engine Research Center, 1500 Engineering Dr. University of

再以超音波檢測技術之直接傳遞法如圖 4-14、4-15 進行波速之 量測,其程序是將發射端探頭固定於長梁試體之 15cm*15cm 一 端,接收端探頭置於另一端

Baker,E.A.,Moner,K.L.and Sanborn,C.B."Marine Corrosion Behavior of Bare and Metallic Coated steel Reinforcing Rods in Concrete," Chloride Corrosion of steel in Concrete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nd Local Practi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urses 一5. 研究動機與目的(Research Motive

透地雷達簡稱 GP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為應用電壓為幾 百伏特的發射線圈,其產生頻率範圍在 1MHz-2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