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TFT-LCD產業上游關鍵零組件的現況與佈局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TFT-LCD產業上游關鍵零組件的現況與佈局之研究"

Copied!
1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TFTTFT-LCD 產業上游關鍵零組件的現況與佈局之研究 產業上游關鍵零組件的現況與佈局之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Future Strategy of the Upper Supply Firms in TFT-LCD Industry. 研究生:呂鈺琇. 撰. 指導教授: 吳欽杉 博士. 中華民國 九十四 年 七. 月.

(2) 論文提要 學年度:93 學期:2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論文名稱(中):TFT-LCD 產業上游關鍵零組件的現況與佈局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 A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Future Strategy of the Upper Supply Firms in TFT-LCD Industry 學位類別:碩士 語言別:中文 學號:M924011042 論文頁數:118 研究生姓名(中):呂鈺琇 研究生姓名(英):Yu-Hsiu Lu 指導教授姓名(中):吳欽杉博士 指導教授姓名(英): Chin-Shun Wu 口試委員姓名(中) :黃振聰博士、黃北豪博士 口試委員姓名(英) : Jen-Jsung Huang, Pei-How Huang 關鍵字(中)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關鍵字(英) :TFT-LCD 、Key component、supply chain. I.

(3) 摘要 液晶顯示器產業面板大型化的趨勢,使得台灣面板廠商和上游零組件廠商, 一直被迫處於被動者而且呈現弱勢的姿態,不斷跟隨韓國的腳步持續擴建廠房和 擴充產能,但是擴建一個新世代面板廠房動輒耗資新台幣 500 億元以上,液晶顯 示器產業是否真正有足夠的市場需求足以抵銷龐大的資本支出,值得深究,而且 如何降低整個產業供應鏈的成本成為一個既棘手又迫切的關鍵,因此,上游零組 件廠商和面板廠商之間的合作關係,設備和材料構面的完備程度,以及零組件自 製率高低顯得格外重要,如何讓供應鍊在低成本的架構之下取得主動而且主導的 地位,很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其主要供貨技術和設備來源仍然還是來自於卓越的日 本,因此,本論文想要鎖定以液晶顯示器產業之大型 TFT-LCD 廠商為對象,並 且用以下構面探討之。 1. 台灣是否能以持續擴廠和供應鏈本土化的方式在液晶產業上取得主動 且主導的態勢。 2. 以設備、材料和自給程度構面探討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 TFT-LCD 面板 廠以及相關上游零組件廠商供應鏈的完整性。 3. 如何加速促成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完整供應鏈的生成。. 最後本研究發現液晶顯示器產業有三項很明顯的特性,分別為 1.液晶循環 更迭一再發生,不僅波動明顯,而且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 2.顯示器技術更替的 速度非常快速 3.供應鍊體系不完備,而且供應鏈垂直整合以及自給化速度過 慢;並利用國內外產業升級實例,推衍出未來適合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發展的方 針和方向,以供後續研究參考做為結論。. 關鍵字: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II.

(4) Abstract Nowadays, the trend of maximizing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makes the display firms and the upper suppliers hold the passive and disadvantaged position in Taiwan TFT-LCD industry, and cannot but push them follow Korea’s strategies to set up new plants and promote the yield continuously. However, setting up a new plant indeed costs a lot, thus, how to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the supply chain becomes an urgent key point in TFT-LCD industry. Therefore,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pper key component firms and the middle panel firms, the complementary and complete extend of the materials, equipment and the key components can be highly home-manufactured or not,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For this reason, how to help Taiwan’s TFT-LCD industry acquire the active and predominant position is worth studying.. The major TFT-LCD suppliers of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n Taiwan still have to depend on Japan. Thus,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focuses on the large-size TFT-LCD firms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with the following three dimensions:. 1. Can Taiwanese firms gain the active and dominant position with continuously building up plants and complete localized supply chain in TFT-LCD industry? 2. Discuss the level of completeness between the TFT-LCD panel firms and the upper key components firms with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to survey that TFT-LCD industry is self-contained or not in Taiwan. 3. How to speed up the whole supply chain of TFT-LCD industry and makes it come into being.. Eventually, this research results in three findings of TFT-LCD industry: 1.Crystal. III.

(5) cycles happen repeatedly, and it not only fluctuates obviously but shorten the circular interval as well. 2. The technologies of TFT-LCD alternate rapidly. 3. The supply chain of Taiwanese TFT-LCD industry is not self-contained enough. In addition, the integrated and localized ability is over-slack. In conclusion, I take one foreign and one domestic industry-upgraded cases for examples, and try to figure out the constructive and positive guiding principle for the TFT-LCD industry and the following stud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FT-LCD, key components, supply chain.. IV.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流程…………………………………………………………3.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交易成本理論.........................................4 第二節 技術移轉模式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9 第四章 TFT-LCD 顯示器產業 ………………………………………………30 第一節 平面顯示器分類………………………………………………… 31 第二節 液晶循環週期…………………………………………………… 37 第三節 第五章. 新世代投資………………………………………………………40. 液晶顯示器 TFT-LCD 上游關鍵零組件設備、材料發展現況.....44. 第一節. TFT-LCD 產業供應鏈. 第二節. TFT-LCD 上游關鍵零組件原材料和設備之發展現況........49. 第六章. …………………………………………44. TFT-LCD 上游關鍵零組件自給能力現況……………………………59. 第一節. 內製/外購混合型 ………………………………………………60. 第二節. 完全外購型……………………………………………………… 72. 第三節. 自給自足型……………………………………………………… 78. 第七章. 研究發現與結論……………………………………………………… 8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9. 第二節. 研究結論............................................ 91 V.

(7) 參考文獻………………………………………………………………………… 93 附錄(一)……………………………………………………………………… 99 附錄(二)……………………………………………………………………… 100 附錄(三)………………………………………………………………………101. VI.

(8) 表目錄 表 2-1. Dahlman(1979)交易成本分類. 表 2-2. Williamson(1997)交易成本之分類. 表 2-3. Dietrich(1994)事後成本之分類. 表 2-4. 交易成本分類總彙整. 表 2-5. 技術能力要素. 表 2-6. 技術移轉模式之總彙整. 表 4-1. TN、STN、TFT功能比較表. 表 4-2. 國內大型 TFT-LCD 廠商. 表 4-3. 四次液晶循環的成因及影響. 表 4-4. 面板單位成本. 表 5-1. 彩色濾光片原材料及化學品之成本比例. 表 5-2. 彩色濾光片主要原材料供應狀況. 表 5-3. 台灣偏光板用材料主要供應來源. 表 5-4. 台灣LCD生產設備廠商說明. 表 6-1. 國內彩色濾光片製造廠及技術來源. 表 6-2. 台灣彩色濾光片六代廠廠之預計建置情況. 表 6-3. 全球偏光板廠商產能概況. 表 6-4. 玻璃基板分類和製程. 表 6-5. 各玻璃基板廠供應 TFT-LCD 面板廠比重. 表 6-6. 台灣 TFT-LCD 玻璃基板廠商投資概況. 表 6-7. 台灣面板廠與玻璃基板廠康寧簽訂之長期供貨合約表. 表 6-8. 國內背光模組主要廠商. 表 6-9. 台灣驅動 IC 廠商上下游合作關係. 表 7-1. 面板廠技術移轉模式與對象. VII.

(9) 圖目錄. 圖 1-1. 顯示器平面化推動產業持續成長. 圖 1-2. 研究流程. 圖 3-1. 論文架構. 圖 4-1. 兩兆雙星、創新產業策略與次世代成長動力計畫比較. 圖 4-2. 奇美電子主要業務內容. 圖 4-3. 華映營業收入淨額. 圖 4-4. 奇美電子2004年財務狀況之檢討和分析. 圖 4-5. 奇美電子2004年累積折舊. 圖 4-6. 2004年全球大尺寸TFT-LCD面板出貨量市佔率. 圖 5-1. TFT-LCD製程. 圖 5-2. TFT產業供應鏈. 圖 5-3. 產業結構圖. 圖 6-1. 面板對上游關鍵零組件主要採購的方式. 圖 6-2. 彩色濾光片結構. 圖 6-3. 背光模組結構簡介圖. 圖 6-4. 2004 年 IC 全球驅動市佔率概況. 圖 6-5. 全球 TFT-LCD 大尺吋面板驅動 IC 市場需求趨勢. 圖 7-1. 瀚宇彩晶新建廠房與購置機器設備之用額度.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台灣於 1998 年跨入大尺寸顯示器產業,和日本、韓國形成三雄對峙的競局, 自從 1999 年台灣開始量產大尺寸 TFT-LCD 以來,液晶顯示器產業的持續大幅成 長促進產業發展,已經是全球有目共睹的現象,液晶產業的發展更是近年來帶動 台灣成長的重要支柱,而且台灣在 2001 年全球液晶面板出貨量超越日本,在 2002 年台灣大尺寸 TFT-LCD 全球市佔率超越日本,形成韓國和台灣爭奪冠軍的局 面。2004 年全球顯示器產值達 820 億美元,其中平面顯示器 FPD 佔七成達 580 億美元,較前成長 35%,預估 2005 年 FPD 仍有二成的成長空間,達 890 億美元 (如圖 1-1) 。由於在顯示器產業領域,台灣缺乏完整的 LCD 關鍵材料和零組件 供應鏈,所以在產品規格上一直處於「跟進」和「追趕」韓國的狀態,在關鍵零 組件、技術和設備上也始終處於「有求於日」的劣勢,但在 2004 年上半年和下 半年,市場面卻出現激烈的變化,上半年供不應求情況嚴重,下半年則因面板供 給穩定,面板價格隨之降低,於年終時出現供過於求現象,順勢醞釀出新應用市 場液晶電視的商機,在 2005 年引爆液晶電視的需求,但是,液晶電視倒底為台 灣液晶顯示器產業引爆的是一線商機,還是凸顯出產業供應鍊不完備的致命傷, 令人興起無限的好奇心。. (MUSD). 120,000 CRT-Projection(R). ’04-’08 CAGR 8% 100,000. CRT-Monitor. 80,000 CRT-Projection(F). 60,000 CAGR 12%. CRT-TV. 40,000 Flat Display. 20,000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e) 2005(f) 2006(f) 2007(f) 2008(f). 資料來源:工研院 IEK-ITIS 計畫(2004/11) 圖 1-1. 顯示器平面化推動產業持續成長. -1-.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液晶顯示器產業面板大型化的趨勢,使得台灣面板廠商和上游零組件廠商, 一直被迫處於被動者而且呈現弱勢的姿態,不斷跟隨韓國的腳步持續擴建廠房和 擴充產能,但是擴建一個新世代面板廠房動輒耗資新台幣 500 億元以上,液晶顯 示器產業是否真正有足夠的市場需求足以抵銷龐大的資本支出,值得深究,而且 如何降低整個產業供應鏈的成本成為一個既棘手又迫切的關鍵,因此,上游零組 件廠商和面板廠商之間的合作關係,設備和材料構面的完備程度,以及零組件自 製率高低顯得格外重要,如何讓供應鍊在低成本的架構之下取得主動而且主導的 地位,很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液晶顯示器產業一座六代面板廠的投資金額高達五五O億元新台幣,七代 線的投資額更上達千億餘元,雖然台灣國內面板廠持續不斷擴廠,目前五代廠已 經完全量產,面板國內領導廠商第一大虎友達六代廠更努力在 2005 年第二季順 利量產,但是上游關鍵零組件廠商,例如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背光模組、偏 光板和驅動 IC 等之在台自製率以及相關設備和材料,其主要供貨技術和設備來 源仍然還是來自於卓越的日本,因此,本論文想要鎖定以液晶顯示器產業之大型 TFT-LCD 廠商為對象,並且用以下構面探討之。. 1. 台灣是否能以持續擴廠和供應鏈本土化的方式在液晶產業上取得主動 且主導的態勢。 2. 以設備、材料和自給程度構面探討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 TFT-LCD 面板 廠以及相關上游零組件廠商供應鏈的完整性。 3. 如何加速促成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完整供應鏈的生成。. 本論文希望藉由分析和研究這些構面之後,能夠推衍出未來適合台灣液 晶顯示器產業發展的方針和方向。. -2-.

(1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程序如圖 1-2 所示,並分述如下: (一). 根據前述的研究背景、研究動機及目的,先進行相關次級資料的蒐 集;其次尋求訪談的對象並設法聯絡進行深度訪談。. (二). 進行相關文獻的探討和整理。. (三). 逐步確定研究的範圍和設計研究的架構。. (四). 經由蒐集的資料和訪談的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 (五). 提出結論與建議。. 研究背景. 研究動機和目的. 蒐集資料以及尋求個案訪談對象. 文獻探討. 設計研究架構. 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研究發現. 結論與建議. 圖 1-2. 研究流程. -3-.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交易成本理論 (一)交易成本的概念 交易成本最簡單的意義便是指交易雙方因進行交易所耗費的資源,包括交易 前的資訊搜尋成本、契約關係建構下的談判協商成本,以及簽約後之執行、監督、 以及檢測等成本(Dahlman,1979) 。 吳思華(1996)指出交易成本意謂在交易行為發生的過程中,伴同產生的資 訊搜尋、談判條件(議價)與監督交易實施(品管)等各方面的成本。 而交易成本理論最早是由 Coase 在 1937 年提出,主要是質疑傳統經濟學之 看法,認為「經濟體系能自行運作,不需中樞的管控與調查,供給會因需求而調 整,生產會因消費而改變,這個過程是自動而且有彈性的」。此概念和經濟體系 中一切有關生產、消費、分配的問題,均透過市場價格的調整而達到最適配置的 價格機能(Price Mechanism)相似,認為所有的交易均可以自由完成,不會發生 任何困難,亦即沒有交易成本的存在,並將經濟體系視作一個透過價格機能即可 運作的有機體(organism) ,而非一個組織(organization) ,對此 Coase 加以反駁, Coase 認為假設價格機能可以自由運作,何需廠商的存在?這是因為價格機能制 度運作下會產生交易成本,因此廠商才有設立後的利益。廠商等於由一群人所組 成的有機體,擁有共同的目標的一個機構,當市場交易成本提高且危及市場運作 時,便會促使組織的產生,於是原本透過外部市場交易的活動,會被組織內的交 易活動所取代,藉此進行企業內部化整合的活動,以各種長期供給或雇用契約的 方式進行內部交易活動。廠商的規模大小決定於內部交易之邊際成本等於外部市 場交易之邊際成本,當內部交易之邊際成本低於市場交易的邊際成本時,表示有 利可圖,廠商便會擴大其組織的規模,讓交易內部化(internalized),直到內部 -4-.

(14) 交易之邊際成本等於外部交易之邊際成本為止。. Williamson(1975,1985)則進一步將交易成本理論運用於解釋廠商間的行 為,William 綜合 Coase 之交易成本理論、Simon(1957)之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假說、Schelling(1960)與 Goffman(1969)之投機性(opportunism) 假說,以及 Arrow(1969)對資訊阻塞(information impactedness)之看法,並 提出少數交易(small number exchange)及資產專屬性(asset specificity)不但適 用於解釋廠商間之交易行為,並且能夠廣泛運用至經營策略、組織管理等多個構 面。 Williamson(1985,1991)認為影響交易成本之因素包括人性因素、環境因 素以及交易標的物因素三大類。人性因素包含有限理性、投機行為;環境因素包 括不確定性、少數交易以及資訊不對稱,標的物因素則包含資產專屬性,後續並 結合 Arrow(1969)資訊阻塞、氣氛觀點以及吳思華(1996)買賣雙方額外投入 程度之觀點。本研究主要依 Williamson 之觀點及吳思華(1996)之解析,將交 易成本影響因素分別說明如下: . 人性因素:. (一)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人由於受到實體的限制,如對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知識、推測、技術、 時間等,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各異,使得人的理性選擇受到限制。因此,當 交易越複雜或環境中不確定性程度高時,決策者的理性便可能受到限制, 而影響到交易的結果與交易的成本。. (二)投機行為(opportunism behavior) 投機行為是指人為追求自利而採取詐欺之策略行為,如故意扭曲資訊或 蓄意隱瞞真相,以達到追求自利的目的。因此,投機行為往往造成道德危 機(moral hazard)的發生,在資訊不對稱下,當契約成立後一方改變其行 -5-.

(15) 為,而另一方並未察覺而招致損失,讓投機者從交易中獲利,相對的交易 另一方因而受害,造成交易成本的上升。. . 環境因素. (三)不確定性(uncertainty) 不確定性意指交易雙方無法預知或控制的環境改變。由於真實環境中充 滿不確定性,而人的理性又受到許多限制,導致交易雙方在簽訂契約時, 無法將所有狀況一一列入契約中,造成簽訂的契約往往是不完全契約 (incomplete contracting)。不完全契約是相對於完全契約而言,完全契約 是盡最大可能明確規定未來所有狀態下,契約簽訂雙方的權利和責任;不 完全契約是指契約中可能有所遺漏,未提及某些情況下兩方的責任和權 利,而對另一些情況下的各方責任只粗略地規定。因此,一旦偶發事件產 生,可能增加交易執行上的難度或者是執行成本的上升。. (四)少數交易(small number exchange) 少數交易是指當長期契約簽訂之後,交易雙方因為合作的關係,產生異 於其他競爭者的經驗與資源,此優勢將相對的降低其他競爭者之競爭力,使 得交易之另一方在市場上可選擇的交易對象減少。 當市場存在少數人交易現象時,由於交易之一方取得其他競爭者所沒有 的競爭優勢,容易引發投機行為。若市場不存在少數人交易現象,交易一方 之投機行為很難維持,因為一旦投機行為被對方察覺,將很快喪失下一次交 易的機會,因此,市場存在少數人交易時較易發生投機行為,而使受欺瞞的 另一方之交易成本上升。. -6-.

(16) (五)資訊阻塞(information impactedness) 資訊阻塞是指交易雙方存在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現象, 即對於市場資訊其中一方擁有較多的資訊,而資訊少的那一方形同資訊弱 勢者,要花高額代價才能取得相對的資訊。因此,資訊多的一方容易產生 投機行為,欺瞞資訊少的一方,使其交易成本上升。在專業化的領域資訊 不對稱的現象越容易發生,由於擁有資訊者不多,容易形成少數人交易之 情形。資訊的阻塞與人的投機行為容易造成市場交易產生逆選擇(adverse selection)問題,在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下,參與交易的一方可能隱藏自己的 私有資訊,藉由提供不真實的資訊以增加自己的福利,但同時卻傷害了另 一方的利益。因此,損失的另一方會採取保護措施,如 Akerlof(1970)提 出的檸檬市場(lemon market),以中古車市場為例,中古車市場充斥著不 良的中古車,好的中古車賣者因為得不到合理價格只好自尋買者,長時間 下,消費者只願意支付較低的價格購買中古車,而車商因中古車價格較低, 也只願意供應品質較差的中古車。. (六)氣氛(atmosphere) 交易雙方氣氛影響交易成本,若交易雙方彼此信任,氣氛和諧,交易成 本自然容易降低,反之,若交易雙方彼此不信任,處於爾虞我詐之猜忌對 立氣氛下,則交易成本會上升。. . 標的物因素. (七)資產專屬性(asset specificity) 資產專屬性是指一項資產重新被其他使用者移作他用時資產專屬性其 生產價值損失之情形,若將資產移作他用時,價值損失很大,即表示該資 產具有高度的資產專屬性。. -7-.

(17) 而 Williamson 又將資產專屬性區分為以下六類: 1. 位置專屬性(site specificity): 指生產的兩階段有連續性時,緊鄰 的位置便具有位置專屬性,可以減低運輸和倉儲成本,產生交易的 優勢。 2. 實體資產專屬性(physical asset specificity): 指資產可移動,但只 能用來生產特定型態的產品轉做他用之可能性低,如模具。 3. 人力資源專屬性(human asset specificity): 人力資源專屬性起 源於工作中的學習(learning-by-doing;做中學) ,或經特殊訓練者, 不易進行能力移轉,一旦特殊人力移轉到其他公司或其他工作崗 位,其生產力將會降低。 4. 專注資產(dedicated asset) : 指為特定之買者所進行之個別投資, 因此交易之風險性相當高。當資產專注性很高時,其市場進入和退 出障礙也相當高,甚至發生 lock-in 效果,亦即交易雙方形同被限制 在一個雙邊獨佔的交易關係下,產生少數人交易問題。 5. 品牌資產(brand name capital) : 指對某品牌的投資,若該品牌失去 效用消失,則投資的價值便消失。 6.. 時間特殊性(temporary specificity) : 指因為關鍵任務的延遲會使. 得整個營運系統受到影響並阻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因此為了 維護因時間緊迫而所作的選擇,容易造成資產專屬的交易成 本。. (八)買賣雙方額外投入程度(extra involvement) 買賣雙方在從事一項交易時,除交易標的物之外,還需要配合對方. 的需要,額外投入一些努力。例如,下游配銷體系基於產品特性訂購 特殊設備;抑或上游零組件廠商配合下游裝配業者需求,增購特殊資 產以生產特殊規格之零件,彼此間生產和研發活動產生相當程度的相 -8-.

(18) 互依賴的特性。為防止雙方產生投機行為,因此會以契約方式相互監 督,而且支付相當的防治成本。所以當上下游廠商間相互依賴程度提 高時,將會產生相當程度的交易成本。. (二)交易成本的類型 為使研究方向與分析更加深入,學者進一步將交易成本種類細分如表 2-1、表 2-2 及表 2-3 所示。 1. Dahlman(1979)之分類: 表 2-1 Dahlman(1979)交易成本分類. 類型. 定義. 1. 搜尋資訊的成本 ( Searching information Cost). 交易者尋找願意與之交易的對象所 產生的成本屬之。 交易者與可能達成交易的對象協. 2. 議價談判與決策成本 ( Bargaining & Decision Cost). 3. 合約成本. 商、談判,並作出決策,這種情形 所產生的成本屬之。 交易雙方進行簽訂合約時, 對合約 內容磋商所產生的成本屬之。. ( Contracting Cost). 4. 管理監督成本. 交易雙方互相監視對方是否有投機 行為所產生的成本屬之。. ( Po1icing Cost). 進行必要檢驗以確定對方是否遵守 合約,當對方違背合約時,強制對 方履行合約等所產生的成本。. 5. 執行與確認成本 ( Enforcement Cost).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Williamson(1997)之分類: 將交易成本分為事前成本與事後成本。事前成本是指由資產特定性和投 機行為的產生,為防止交易失敗,所付出的訂約和談判成本,由於牽涉 到是否要簽訂契約,所以前者可稱為是一種衡量成本(measurement cost);事後成本是指建立和維持管理架構前提下,保證契約承諾與監督 履行的所投入的成本,所以後者可稱為是一種監督成本(oversight cost) 。. -9-.

(19) 表 2-2 Williamson(1997)交易成本之分類. 種類. 定義. 1. 事前成本/衡量成本 (measurement cost). 指由於資產特定性和投機行為的產 生,為防止交易失敗,所付出的訂 約及談判成本。. 2 事後成本/監督成本 (oversight cost). 指在建立和維持管理架構前提下, 保證契約承諾與監督履行的所投入 的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 Dietrich(1994)則認為, 事後成本包括:. (1)當交易偏離了所要求的準則時引起的不適應成本; (2)若為修正事後的偏離準則而做出雙邊的努力,由此引起之爭論不 休的成本; (3)伴隨建立和運作管理機構( 通常不是法庭)而來的成本,管理 機構負責解決交易糾紛之成本; (4) 使安全保證生效的抵押成本。不論是何種區分方式,交易過程都 必須以資訊為基礎,因此我們也可以將交易成本視為交易及生產 過程中所有因蒐集、生產、流通及解讀訊息所需花費的成本。 表 2-3 Dietrich(1994)事後成本之分類. 事後成本. 定義. 當交易偏離了所要求的準則時 引起的成本屬之。 為修正事後的偏離準則而做出 雙邊努力,由此引起之爭執成本 屬之。 管理機構負責解決交易糾紛之 成本屬之。 所有因蒐集、生產、流通及解讀 訊息所需花費的成本屬之。. 1.不適應成本. 2.爭執成本. 3.化解糾紛成本 4.抵押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10 -.

(20) 茲將本研究對交易成本彙整之定義整理如表 2-4 所示: 表 2-4 交易成本分類總彙整. 學者. Coase. 年代. 1937. 分類 首先注意到市場契約與交易的運作過程中,除了 生產產品與勞務的成本存在外,尚有交易成本的 存在,而交易的過程中若無法把交易成本計算在 內,將過於低估從事經濟活動的成本。. Simon. 1957. Schelling; Goffman. 1960;1969. Arrow. 1969.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假說 投機性(opportunism)假說 資訊阻塞(information impactedness) 為使研究更佳深入,學者進一步將交易成本種類 細分為以下五項: 1. 搜尋資訊的成本 ( Searching information Cost). Dahlman. 1979. 2.議價談判與決策成本( Bargaining & Decision Cost). 3.合約成本( Contracting Cost) 4.管理監督成本( Po1icing Cost) 5.執行與確認成本( Enforcement Cost)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Williamson 和吳思華提出 影響交易成本的因素包括以下八項: 1.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2.投機行為(opportunism) Williamson and 吳思華. 1985,1991; 1996. 3.不確定性(uncertainty) 4.少數交易(small number exchange) 5.氣氛(atmosphere) 6.資產專屬性(asset specificity) 7.資訊阻塞(information impactedness) 8.額外投入程度(extra involvement). Dietrich. 1994. 將事後成為分為以下四項: 1.不適應成本 2.爭執成本 3.化解糾紛成本 4. 抵押成本 - 11 -.

(21) Williamson. 1997. 將交易成本分為事前成本與事後成本: 1.事前成本/衡量成本(measurement cost) 2.事後成本/監督成本(oversight cost)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經過交易成本之文獻探討之後,本研究認為交易成本中影響液晶顯示器產業 的因素可能包括:不確定性、氣氛、資產專屬性之位置專屬性,以及買賣雙方額 外投入的程度。. 第二節. 技術移轉模式. 國內技術移轉是指國內各機構間,經由相互技術合作、技術授權(專利、商 標、執照、權利金、軟體及資料庫)、技術指導(設計、相關技術資源、技術訓練、 技術諮詢、技術研究)與投資等方式移轉技術者。(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學技術統 計要覽, 1997)。 後進國家通常經由技術移轉的方式,讓廠商初步投入產業之生產流程能夠加 速升級,進而縮短和合作國家以及競爭廠商之間的差距,以下便藉由文獻探討的 機會,對技術移轉模式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所謂技術能力是指廠商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具體生產流程以及在這種轉化 中過程中必須採用的所有知識和技能。因此,可以將「技術」定義為將知識和技 能實際運用在設備建立、操作、改進和擴充,以促進轉化之形成、產出結果之設 計及改善,而將「技術能力」一詞定義為致力於消化、使用、適應和改變現有技 術方面,使其能夠有效使用技術知識的能力。 . Kojima (1977) 認為隨著外人投資的方式不同,將兩種類型的技術移轉 分述如下:. - 12 -.

(22) 1. 日本型:日本在海外投資所使用的技術,常為較成熟的技術或是一 般的工業經驗,如裝配技術、處理技術、維護技術等。且大多為勞力 密集的技術,較適於開發中國家早期工業化階段使用。 2. 美國型:指美國在海外投資所使用的技術,常為最新或較複雜的技 術,而又偏好百分之百的股權投資。因此,美國型的技術移轉對地 主國的技術提升幫助不大。 . Santikarn(1981)的看法,認為技術移轉分為整套式與分散式兩類: 1.整套式技術移轉:通常又稱為外人直接投資,由國外技術提供者提供 技術,另外並參與部分乃至全部資金的管理與控制。該技術移轉方式 初期產生「內部技術移轉」,即在外來的投資廠商中技術知識由外國 投資者或專家流向本國的員工,然後隨著員工的流動將技術擴散到其 他廠商,而發生「外部技術移轉。」 2.分散式技術移轉:包含文獻、展覽會、研討會、伴隨機器購買的服務、 政府研究機構、授權生產及聘請技術顧問。. . Morome and Ivins(1982)則認為政府研究機構與廠商間多種的互動形 式,如合作研究、成員交換、轉委託、技術授權、研討會、技術顧問和 衍生企業等,多為單項地傳遞技術資訊予廠商,但合作研究此一移轉途 徑則有收集市場資訊、評選合適技術、提高廠商應用技術意願的作用。. . 曾建勳(1984)在探討機械工業與國外合作廠商進行技術移轉時,以 技術的內容與傳遞媒介,將技術移轉的方式分為四構面: 1. 人員的移轉:包含合作人選派人員赴國外技術母廠接受訓練、由外 - 13 -.

(23) 國技術母廠派遣技師至合作人廠內不定期指導以及由合作人聘任外 國管理或工程主管長期駐廠擔任顧問。 2.產品與設備的移轉:機械工業的技術大半隱含於機器產品的形式中, 移轉機器產品或設備即可移轉生產上所需的技術。而且此種方式多半 以產品上的貿易或設備的購買來達成。. 3.管理內容的移轉:企業的技術可分為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工程技術 處理的對象是實物,是一種技巧或原理的運用,能直接創造價值。而 管理技術處理的對象是人員、組織,藉由全體的合作以實現某些共同 任務或目的之規則或方法。 4.資訊的移轉:在技術移轉的過程中,技術人提供的資訊是否完整,提 供的內容多寡以及合作人保存資訊的方式,均會影響到技術移轉的程 度。 . Rosenberg, Nathan and Frischtak(1985)將技術能力分為生產能力、. 投資能力、創新能力等三項要素。本研究將技術能力要素整理於表 2-5。 1.生產能力:為操作和維護生產設備所必須具備的技術能力,大體上分 為兩類。第一類包括在原有技術範圍內,達到有效操作的技術能力, 以及依照正規日程維修和保養現有有形資產的能力;第二類包括在現 有設計的範圍內,適應和改進已有的生產技術,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 勢,以及增加產量,同時必須注意到適應和改進幾乎在技術運用的同 時一併開始。 2.投資能力:投資能力是指能夠擴大生產能力和建立新的生產設備的能. - 14 -.

(24) 力。包括投資可行性分析和計畫的實施。 3.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則包括創造和實施新技術的能力,涵蓋由發明到 創新至改進現有的技術,使其超過原有的設計範圍。  Kim(2000)認為技術能力驅策人們在日新月異的經濟環境中促成新技 術和新產品的開發,更意味運用操作的能力控制著知識,因此,技術能 力不僅僅表現在知識的擁有上,更重視將知識技術運用在投資和生產的 活動上,表現出對投資和生產活動的熟練程度和創新能力。而「技術能 力」和「吸收能力」兩詞常交替使用,「吸收能力」是指吸收現有知識 並產生新知識的能力,在後進廠商向領導廠商獲取和學習技術的過程 中,顯得格外重要。 表 2-5. . 技術能力要素. 生產能力: 生產能力: 監督已設立的設備運作的生產管理; 提供適當控制已有設備所需的資訊的生產操作方法,包括原材料控制、 制訂生產計畫、品管、檢修、工藝和產品調適,以適應變化的情況; 根據正常計畫或維修需要,保養有形資產。. . . 投資能力: 投資能力: 傳授各種技術和能力的人力訓練; 投資進行可行性分析以確定可能的工程,並確保在另一種設計理念中仍 確實可行; 工程實施、建立或擴充設施。包括工程管理、工程設計(詳細調查研究、 基本設計和細部設計)、獲得實現有形資產和工程啟動。 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 : 為自己獲取知識而進行的基確研究; 應用研究已獲取有特定商業含義的知識; 把技術和科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新產品、工藝和服務的開發。. 資料來源:Kim(2000), 「模仿是為了創新—南韓經驗:技術學習的典範」,p.8-10. - 15 -.

(25) . Friar and Horwitch(1986)亦指出企業取得技術的來源分為企業內部與 外部兩種:. 1. 內部技術來源主要包含兩種:. (1)由公司研發單位或部門負責技術的發展。. (2)透過內部創業、開創性子公司、獨立事業單位等來發展所需技術。 2. 外部技術來源主要包含六種:. (1)與外部研究機構簽訂技術發展合約。. (2)購併擁有技術的公司。. (3)經由技術性授權方式。. (4)經由合資事業。. (5)投資擁有技術公司以取得技術。. (6)其他取得或發展技術方式。. - 16 -.

(26) . 金仁秀(1990)提出後進地區國家中技術移轉演化過程中,認為技術 移轉以市場媒介和供應商作用這兩構面分析技術移轉的方式如圖2-1:. 主動. 市場媒介. 被動. 正式機制. 商品貿易. (外國直接投資、外國許可證、啟 鑰工廠、諮詢顧問機構). (標準機械的移轉、 購買資本財). 非正式機制. 非正式機制. (外國購買和銷售商的技術協助). (分解技術、考察). 非市場媒介. 資料來源:Linsu Kim,模仿是為了創新,(2000),p.115 圖 2-1. . 後進地區國家級技術轉移的演化過程. 劉泰英、吳榮義(1990)調查在實際作業上,民營企業技術引進管道有 下列十一種: 1. 與國外廠商技術合作。 2. 替國外廠商代製(OEM)。 3. 直接購買技術或專利。 4. 購買機器設備。 5. 到海外投資高科技公司,而將技術移轉回本國。 6. 併購國外高科技公司。 7. 向國內研究機構申請研究結果移轉。 8. 派人員到國外考察或學習。 - 17 -.

(27) 9. 派人員在國內研究機構進修。 10. 自行模仿。 11. 參觀國內商展。 . 曾信超、王文賢(1993)針對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民間業者進行技術移轉 所常用的模式進行歸類,分成以下十種: 1. 技術授權(Licensing):係指專利與專門技術簽訂合約授予廠商使用製 造,實質移轉活動僅提供技術資料與技術說明,並進一步協助。 2. 先期開發聯盟(Early Joint Development):係指研究技術之初,廠商即 已成立開發聯盟,並已訂定產品規格,研究機構才參與開發技術。 3. 合作承包(Subcontract):係指由廠商成某一研究發展合約,將技術層 次較高之部分轉給研究機構或是角色相反。 4. 客戶委託(Customer Design): 係指接受客戶委託,開發特定之產品 或技術。 5. 規格制訂(Joint Spec-Definition):係指與廠商共訂產品規格,它是合 作開發的準備工作。 6. 合作開發(Joint Development):係指在委託契約下,外界就某項技術 委由研究機構開發,開發時雙方對特定技術之開發均有投入。 7. 先期授權(Early License):係依經濟部委託作業方式,由研究機構與 廠商以先期合作方式進行技術開發之移轉工作。 8. 原形授權(Prototype License):係指已完成技術開發階段,將技術移 - 18 -.

(28) 轉給廠商進行商品化。 9. 產品聯盟(Product Consortium):係指同類廠商為某一產品之開發而組 成聯盟,而研究機構共同參與。 10. 衍生公司(Spin-off):係指尚無業者擁有或使用之新技術,編列 事業計畫書,邀請企業創立新公司,並協助部分技術員工轉 業加入企業行列。 . 張昭仁(1994)認為技術可從內部發展或外部取得所需要的科技。外部 取得包含套裝技術的購買、購買技術授權、創業投資高科技公司、策略 聯盟的成立、併購科技公司與工業合作協定。. . 許文賢(1994)將企業技術移轉模式分為以下八種: 1. 自行研發:企業內部自行獨立從事研究發展。 2. 併購技術的公司:藉由購買具技術能力的公司以獲取技術。 3. 合資研發:聯合其他公司或研究機構成立新而獨立的公司以進行研 發活動。 4. 研發聯盟:結合其他公司或研究機構從事共同研發活動,藉由共同 協議,投入人力、資金與設備於技術發展,唯各公司仍保留獨立個體。 5. 委託研究:委託企業外的公司、研究機構或個人進行研發企業所需 技術。 6. 技術授權:透過授權以取得技術或技術使用權。. - 19 -.

(29) 7. 購買技術:向企業外的公司、技術仲介者、顧問公司、研究機構或 個人購買技術,此處所稱係指一次買斷技術。 8. 聘用技術顧問:藉由聘用技術顧問或向擁有技術的公司挖角的方式 來獲取所需的技術知識。 . 陳怡之(1995)在其有關智慧財產權及技術移轉之相關研究中,將國內外 學者有關技術移轉之論點作了一完善的歸納與整理。其主要分成商業性 移轉及非商業性移轉兩種,茲分述如下: 1. 技術授權: 係指技術擁有者提供專利、商標、技術秘竅(know-how)、 著作權、服務標章、或營業秘密等,授與技術接受者使用之權利。 而授權者可向被授權者收取權利金或相關費用。廣義的技術授權又 可 衍 生 出 交 互 授 權 (Cross License) 、 回 饋 授 權 (Grant Back License) 、 轉 授權 (Sublicense)、 加盟 特 許 (Franchise)及 專 利聯 合 (Patent Pool)等。 2. 整廠移轉(Turn-Key):整廠輸入及輸出屬承攬關係。由承攬人完成整 個建廠工程並會同試車,之後再點交所承攬之工作物,故整廠之輸出 或輸入均包括有形貿易與無形貿易(徐小波1990)。 3. 技術買賣:需要技術的一方,以買斷的方式取得技術。 4. 策略聯盟或技術合作:廠商本身具有獨特之專長,且與有互補 或類似技術的公司成立聯盟合約,建立技術合作、交流等雙向 技術移轉的管道。 5. 合資經營:合資經營指兩方以上,互約出資以經營共同之事業。 - 20 -.

(30) 6. 外人直接投資:由國外技術提供者,提供技術、資金及管理等方式 國內投資設廠。 7. 購併:購併意指兩家或兩家以上的公司依照比此所簽訂的合約,透 過法定的程序而結合成一家公司,或另設一家新公司的行為(陳隆 麒,1993) 。 8. 套裝或散裝的機器設備之移轉。 9. 委託加工(OEM)或委託設計製造(ODM) 。 10. 人才延聘。 11. 共同開發:係指兩方或兩方以上的個體、組織,於技術生命週 期的研發階段,共同分擔研發的職責。共同開發的好處在於分擔 自 身 研 發 的 風 險 , 如 計 畫 失 敗 與 成 本 的 損 失 等 (Dakin &Lindsey,1991) 。 12. 創業投資或衍生公司(Spin-off):指籌集相當的資本,聘用專業 經理人,透過專門從事創業投資的管道,集合資金投資於經評選 決策的事業,並參與經營管理,提供諮詢服務。 13. 國際轉包(International Sub-contracting):簡單地說,國際轉包是指 一國所承攬的訂單由另一國生產、製造。 14. 技術服務:一般包括連續或固定期間內提供科技協助、工程服 務、一般訓練與指導服務、管理技術以及其他種類的諮詢服務等。. - 21 -.

(31) . Tsang(1997)認為技術移轉模式有技術輸出(exporting)、授權、合資 與完全擁有的子部門(wholly owned subsidiaries)等四種。.  劉承愚,賴文智(1999)著重於「技術授權」行為的解析,認為以技術 授權的方式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或是提升經營效率,已經是現代企業日 常經營的手段之一,認為技術移轉之模式主要為技術授權,就技術授權 的目的而言,主要分為以下四種方式進行: 1.收取權利金:單純將技術商品化,以權利金的方式回收研發成 本,重點在於權利金的計算和收取方式(例如:定額、計件、最高或最 低限額權利金…等)。 2.技術換股:直接將技術作價投資,最大特點在於授權人同時兼具 股東和授權人身份,若被授權人為授權人之子公司或關係企業,無異於 同一人相互交易。但若授權人和被授權人為公司型態,則必須考量其他 投資人之權益維護問題。 3.OEM 或 ODM:通常 OEM 或 ODM 均是為某一特定戶量身訂做, 涉及該產品的主要技術,可能有代工廠商提供或者由委託代工的客戶提 供,被授權人是以其加工的技術及效率賺取加工的差價。因此,在此類 性契約中,必須注意委託代工客戶所提供之技術是否有正當的權源。 4.產品銷售的需要:在某些技術產品銷售上,授權人基於銷售產品 的需要而將技術移轉被買受人,此種契約雖然名為買賣或維修契約,但 仍屬於技術授權契約,買方為求確保其操作和維護的能力,會要求授權 人(製造商)提供關於該機器設備的詳細資訊,而授權人為確保技術不 至於過度揭露,導致被授權人做出契約目的以外的運用,對技術資訊的 - 22 -.

(32) 揭露往往會有所顧忌。 由以上討論可知,移轉模式的型態有很多種,其可依實際需要而不斷創新 (Rubenstein,1989),本研究將國內外學者對技術移轉模式的看法整理如表 2-6: 表 2-6 技術移轉模式之總彙整 學者. 年代. 分類 將技術移轉分成兩類: 1.日本型:日本在海外投資所使用的技術,常為較成. Kojima. 1977. 熟的技術或是一般的工業經驗。 2.指美國在海外投資所使用的技術,常為最新或較複 雜的技術,而又偏好百分之百的股權投資。 認為技術移轉分為整套式與分散式兩類: 1.整套式技術移轉:通常又稱為外人直接投資,由國. Santikarn. 1981. 外技術提供者提供技術,另外並參與部分乃至全部 資金的管理與控制,先發生內部技術移轉,而後隨 員工的流動發生外部技術移轉。 2.分散式技術移轉:包含文獻、展覽會、研討會、伴 隨機器購買的服務、政府研究機構、授權生產及聘 請技術顧問. Morome Ivins. and. 認為政府研究機構與廠商間多種的互動形式,如合作研 1982 究、成員交換、轉委託、技術授權、研討會、技術顧問 和衍生企業等,產生技術移轉。 將技術移轉的方式分為四構面:. 曾建勳. 1984. 1.人員的移轉 2.產品與設備的移轉 3.管理內容的移轉 4.資訊的移轉 將技術能力分為生產能力、投資能力、創新能力等三項 要素。. Rosenberg, Nathan and Frischtak. 1985. 1.生產能力:為操作和維護生產設備所必須具備的技 術能力。 2.投資能力:投資能力是指能夠擴大生產能力和建立 新的生產設備的能力。 3.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則包括創造和實施新技術的能 力,涵蓋由發明到創新至改進現有的技 - 23 -.

(33) 術,使其超過原有的設計範圍。 Friar and Horwitch. 1986 指出企業取得技術的來源分為企業內部與外部兩種。. 金仁秀. 認為在後進地區國家中技術移轉演化過程中,技術移轉 1990 以市場媒介和供應商採取主被動作用兩構面來分析技 術移轉的方式。. 劉泰英與吳榮義. 調查在實際作業上,民營企業技術引進管道有下列 十一種: 1. 與國外廠商技術合作。 2. 替國外廠商代製(OEM)。 3. 直接購買技術或專利。 4. 購買機器設備。 5. 到海外投資高科技公司,而將技術移轉回本 1990 國。 6. 併購國外高科技公司。 7. 向國內研究機構申請研究結果移轉。 8. 派人員到國外考察或學習。 9. 派人員在國內研究機構進修。 10. 自行模仿。 11. 參觀國內商展。 針對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民間業者進行技術移轉所常用 的模式進行歸類,分成以下十種: 1.技術授權(Licensing). 曾信超與王文賢. 1993. 2.先期開發聯盟(Early Joint Development) 3.合作承包(Subcontract) 4.客戶委託(Customer Design) 5.規格制訂(Joint Spec-Definition) 6.合作開發(Joint Development) 7.先期授權(Early License) 8.原形授權(Prototype License) 9.產品聯盟(Product Consortium) 10.衍生公司(Spin-off)。 認為技術可從內部發展或外部取得所需要的科技。外部 取得包含套裝技術的購買、購買技術授權、創業投資高. 張昭仁. 1994. 許文賢. 1994 將企業技術移轉模式分為以下八種: 自行研發、併購技術的公司、合資研發、研發聯盟、委. 科技公司、策略聯盟的成立、併購科技公司與工業合作 協定。. (續前頁表 2-6) - 24 -.

(34) 託研究、技術授權、購買技術、聘用技術顧問。. 陳怡之. 在其有關智慧財產權及技術移轉之相關研究中,將國內 外學者有關技術移轉之論點作了一完善的歸納與整 1995 理,將技術移轉其主要分成商業性移轉及非商業性兩大 型態。 認 為 技 術 移 轉 模 式 有 技 術 輸 出 (exporting) 、 授 權. Tsang. 1997 (Licensing)、合資(Joint Venture)與完全擁有的子 部門(wholly owned subsidiaries)等四種。 認為技術移轉之模式主要為技術授權,就技術授權的目 的而言,主要分為以下四種方式進行:. 劉承愚與賴文智. 1999. 1.收取權利金 2.技術換股 3.OEM 或 ODM 4.產品銷售的需要.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續前頁表 2-6). 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之中發現,國內液晶顯示器的相關廠商,包括上游關鍵 零組件以及中游面板廠商,其獲取材料、設備以及零組件的途徑歸納如下:. 1.. 台灣液晶顯示器廠商偏重於日本型的技術移轉模式,台灣廠商會將日 本成熟的技術者和工業經驗吸收起來再設法自行研發,並且著重於設 備和技術方面的移轉。. 2.. 台灣採取先期授權的方式邁入液晶顯示器產業:由政府的研究機構 (如工研院)與面板廠商以先期合作方式,進行技術開發之移轉工 作,後續再以技術授權方式有求於日。. 3.. 外國零組件廠商利用市場媒介採取主動的態度,並利用技術授權模式 和台灣領導廠商簽訂契約;而台灣面板廠主要採取被動且依靠市場媒 介方式,獲取液晶顯示器生產線上的相關技術。. - 25 -.

(35) 經過本論文之研究彙整,推斷國內液晶顯示器產業所採取技術移轉的模式主 要包括:先期授權(Early License)、技術授權(Licensing)、策略聯盟或技術合作、 替國外廠商代製(OEM)、轉投資和衍生公司(Spin-off)等方式,因此,在討論上游 零組件的現況與佈局的同時,其相關部分會在後續正文中一併加以分析討論之。. - 26 -.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是個案研究法,所探討的範圍是高科技產業中之液晶 顯示器產業,並將研究分析的主要重心放在台、韓目前競爭最激烈的大型 TFT-LCD之中游面板廠商(如台灣主要的五大面板廠商:友達光電、奇美電子、 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廣輝電子)與上游相關零組件製造商(如玻璃基板、彩色 濾光片、背光模組、偏光板和驅動IC),兩者之間在供應鏈方面的現況與佈局。 此外,本研究預計以低成本為架構進行的主軸,針對台灣TFT-LCD產業主要面 板製造廠商,試圖藉由相關次級資料蒐集、個案深度訪談的方式,加以分析歸納, 探討我國大型TFT-LCD產業上游零組件廠商現階段在設備、材料的完備與否以 及自給率的高低,進而推衍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主要有初級資料與次級資料兩大類。其資料的蒐集方式 分述如下: 1. 初級資料: 本研究採取人員深度訪談做為研究結論推導的主要依據,主要訪問者為(附 錄一): (1) 台灣面板產業: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蔡林展經理.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盧炯燊協理 (2)台灣上游零組件產業: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特助. 張紋祥先生. 2.次級資料: 次級資料主要協助研究者推論的佐證與研究分析的數據。主要次級資料來源 包括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劃、個案公司提供的簡介、相關資料、相關研討會、 相關碩博士論文、光電雜誌、報紙期刊報導、網站內容等。. - 27 -.

(3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交易成本理論. 技術移轉模式. 以低成本為主軸.  設備自給程度  材料完備程度  零組件自給程度 零組件自給程度. 統治結構關係 以及經營策略. 圖3-1. 論文架構. - 28 -.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限制分述如下: 1. 由於本研究乃針對台灣TFT-LCD 面板製造廠商與上游關鍵零組件廠商 進行訪談,但本人因為語文(韓文與日文)與地理因素,無法與韓國及 日本廠商進行直接訪談,因此無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分析,為最大研 究限制。 2.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所有台灣的TFT-LCD 面板製造廠商以及上游相關 零組件製造商,但宥於研究時間限制、個案公司配合等因素,僅以少數 代表性公司做為最後個案之對象。因此研究結論於其他公司之適用性, 將留給後續研究者加以探討修正。由於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相當高,因 此在產業未來的情境分析及推演上,有許多屬於研究者本身的判斷,而 研究者由於經驗及專業知識的不足,可能會有不夠嚴謹與疏漏之處。 3. 由於TFT-LCD產業目前正屬競爭激烈與關鍵時期階段,因此不易安排訪 談,或是在訪談過程當中,廠商對若干議題可能有所保留。. - 29 -.

(39) 第四章 TFT-LCD顯示器產業 經由相關文獻與研究整理發現,台灣從1998年跨入大尺寸顯示器產業,和 日本、韓國形成三雄對峙的競局,自從1999年台灣開始量產大尺寸TFT-LCD以 來,液晶顯示器產業的持續大幅進步促進產業成長,已經是全球有目共睹的現 象,液晶產業的發展更是近年來帶動台灣成長的重要支柱。近年來掌控TFT-LCD 產業態勢的三國,也分別積極進行不同策略推動(如圖4-1) ,韓國在2003年8月, 推出了為期10年的「次世代成長動力計畫」計畫,涵蓋了大多數現今最熱門的IT 和未來產業,並且對影像顯示產業發展抱持相當大的企圖心;日本在2004年5月 底日本經濟產業省發表「創新產業策略」,促使資訊家電與上游材料產業以垂直 整合系統主導面板產業發展;台灣提出「兩兆雙星」計畫推動台灣成為全球第一 大供應國,針對影像顯示產業,希望建構台灣成為全世界最主要影像顯示產品研 發及製造重鎮,未來五年民間投資金額達新台幣3500億元以上,在2006年創出新 台幣1兆 3700億元的產值。. 台灣 「兩兆雙星計畫」. 日本 「創新產業策略」. 韓國 「次世代成長動力計畫」. 半 半導 導體 體. 資 資訊 訊家 家電 電. 數 數位 位電 電視 視 /廣 /廣 播 播. 影 影像 像顯 顯示 示. 機 機器 器人 人. 影 影像 像顯 顯示 示. 數 數位 位內 內容 容. 燃 燃料 料電 電池 池. 智 智慧 慧型 型機 機器 器人 人. 生 生物 物技 技術 術與 與醫 醫藥 藥. 數 數位 位內 內容 容. 未 未來 來型 型汽 汽車 車. 健 健康 康福 福利 利機 機器 器與 與服 服務 務. 次 次世 世代 代半 半導 導體 體. 環 環境 境能 能源 源機 機器 器與 與服 服務 務. 次 次世 世代 代行 行動 動通 通訊 訊. 事 事業 業支 支援 援服 服務 務. 智 智慧 慧型 型家 家庭 庭網 網路 路 數 數位 位內 內容 容及 及軟 軟體 體 次 次世 世代 代電 電池 池 生 生物 物與 與器 器官 官. 資料來源:工研院 IEK(2004/12) 圖 4-1. 兩兆雙星、創新產業策略與次世代成長動力計畫比較. - 30 -.

(40) 在TFT-LCD產業這一章節,本研究先由平面顯示器分類切入,再由液晶循 環和次世代不間斷投資的原因等構面,對產業概況來加以說明。. 第一節 平面顯示器分類 本研究將平面顯示器分類方法 本研究將平面顯示器分類方法主要分為三類 平面顯示器分類方法主要分為三類( 主要分為三類(如圖4 如圖4-2): 1. 光源發光的自主性:非自發光、自發光 2. 驅動方式:主動、被動 3. 製程技術:多晶矽、非晶矽 平面顯示器(FDP)依照光源發光的自主性與否分為兩大區塊。一般的液晶顯 示器為非自發光必須再設置一個發光源在裡面;而依驅動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兩 種型式,即被動式矩陣(Passive Matrix, PM)和主動式驅動(Active Matrix, AM)。 在被動式矩陣下可分為電流效應和電壓效應兩種技術,一般所熟知的 TN(扭轉向 列型,Twisted Nematic)與 STN(超扭轉向列型,Super Twisted Nematic),即是 運用電壓效應技術而發展出來。而本研究所分析之對象為平面顯示器分類方法中 非自主發光與主動驅動之非晶矽液晶顯示器,亦即研究的主體 TFT-LCD(薄膜 電晶體)是指由主動式矩陣所驅動的液晶顯示器,有動畫顯示並且可以達到全彩 的效果。三者的基本原理相似,但反應速度和解析度皆是 TFT 優於 STN 和 TN 技術(如表 4-1)。. - 31 -.

(41) 平面顯示器(FDP,Flat Display Panel). 非自發光. 自發光. LCD(液晶顯示器). OLED(有機電機發光顯示器). PDP(電漿顯示器) PM(被動式矩陣). AM(主動式矩陣). TN. TFT(薄膜電晶體). STN. Poly-si (多晶矽). a-si TFT (非晶矽). LTPS (低溫多晶矽) 資料來源:修改自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2003) 圖 4-2. 表4-1. 項目 原理 特性 反應 速度 視角 動畫 顯示 應用 產品. 平面顯示器分類圖. TN、STN、TFT功能比較表. TN(扭轉向列型) 液晶分子 扭轉90度 黑白、單色, 低對比(20:1). STN(超扭轉向列型) 液晶分子 扭轉240~270度 黑白、彩色, 低對比(40:1). TFT(薄膜電晶體) 液晶分子 扭轉90度以上 彩色, 高對比(300:1). 最慢. 居中. 最快. 狹窄(30度以下). 狹窄(40度). 較寬(80度以下). ╳. ╳. ○. 電子計算機、手錶等低 行動電話、PDA、電子字典、 NB、PC、投影機、攝錄 偕消費性電子產品 低階NB、電子遊戲機 影機、數位相機等 資料來源:修改自 工研院材料所IT IS計畫. - 32 -.

(42) 依製程技術的不同,TFT又可分為非晶矽(a-si)和多晶矽(poly-si)兩類,目前 常見的TFT-LCD面板指的即是非晶矽的製程,為節省成本和空間,LTPS(低溫多 晶矽)成為很多廠商挑戰的新技術。 低溫多晶矽(LTPS,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與非晶矽的製程不同,必 須經過雷射回火的處理,將非晶矽薄膜轉變為多晶矽薄膜,目的為加快電子移動 速度(比非晶矽快一百倍),故可縮小電機體的體積,並將驅動IC嵌入基板之內, 不僅節省空間,更同時提升開口率、解機度以及降低面板重量。然而,LTPS良 率的關鍵在於雷射能量輸出的穩定度與均勻性,面板尺寸越大則越不容易控制, 所以目前LTPS量產產品多以中小尺寸為主。 液晶顯示器種類雖然多,但目前主流應用則集中在監視器和液晶電視兩大產 品,前者著重於以文字為主的消費需求,後者著重於影像畫質清晰穩定,不僅著 重點相異,兩者牽涉到的原材料成本比重也不盡相同。舉例來說,一台30吋液晶 電視較15吋液晶顯示螢幕需增加約十五個百分點的背光模組比重,並同時降低近 十四個百分點的驅動IC比重,液晶顯示器將來還必須面對大尺寸化技術上的挑 戰。未來大尺寸液晶電視技術要求趨近於「二高一快」的原則,要求亮度高、畫 質高、反應速度快,並同時要達到「高性能」與「低成本」兩大目標,如此才能 成為面板業的獲利來源,在奇美和華映2004年的年報當中,可以發現薄膜電晶體 液晶顯示器皆為兩家面板廠之最大營收來源(如圖4-3、圖4-4),因此在液晶顯 示器產業中,如何在供應鏈體系下取得低成本的態勢變得非常重要。. - 33 -.

(43) 資料來源:奇美電子2004年報 圖4-3. 奇美電子主要業務內容. 單位:新台幣仟元. 資料來源:華映2004年報 圖4-4. 華映營業收入淨額. 台灣從1998年跨入液晶顯示器產業至今,從完全陌生到今日逼迫日本退出大 型TFT-LCD產業的競局,一心想要在供應鍊完備的程度上和韓國並駕齊驅。目 前面板五虎包括友達、奇美、華映、瀚宇、彩晶,都以發展TFT-LCD為主(參 考表4-2),並且致力技術移轉和開發以提升上游相關零組件本土化的程度,補 齊供應鍊的缺口,一方面殷切地期盼能夠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另一方面更希望 能夠提高產業競爭力。. - 34 -.

(44) 表 4-2 廠商. 友達光電. 成立. 營業務. 瀚宇彩晶. 廣輝電子. 1997. 1998. 1999. 友達. 奇美實業. 大同. 華新麗華. 廣達. 主生產線在竹科 另一廠設在龍潭. 南科 光電產業聚落化 推動上下游整合. 桃園八德、龍潭 光電園區、楊梅. 桃園楊 梅、南 科、高雄. 桃園龜 山、龍潭. 映像管、液晶顯示. 平面顯示. 集團. 主要經. 中華映管. 1998. 隸屬. 地點. 奇美電子. 2001. 時間. 設廠. 台灣大型 TFT-LCD 廠商相關資料表.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 器 (TFT-LCD) 、. 器、監視. 器(TFT-LCD)模組. 示器、彩色濾光片. STN-LCD)、PDP. 器、零組. (1.5 吋~46 吋). 之製造與銷售. 電漿電視、電子. 件之製造. 零組件. 及買賣. 液晶顯示 器模組. 有機發光顯示器. 研發 技術. 有機發光顯示器 OLED,低溫多晶矽 LTPS. 技術 移轉. 達碁:富士通、 日本 IBM 聯友:Mstsushita. 持續投入研發工 作,以 推 動 全 球 液 晶電視普及化為 目標。. 特色. 其他. 合併後,兼具產品互 補性,提生昇產規 模,躍升為世界第三 大廠。 友達在下游有明碁 和宏碁等行銷通 路,也投入上游佈局 積極與廠商建立策 略聯盟關係。. LTPS ,Plasma. 平面光源技術 1998 與日本富士 通策略聯盟 2001 併購日本 IBMTFT-LCD 部門 成立日本 IDTECH 公司取得高階技術 及產能 2005 奇 美 電 子 將 IDTech 位 於 日 本 廠之生產設備及 人 員 售 予 Sony. 兼具大小尺寸面板 生產,產品組合較完 整,可以降低生產風 險。. OLED,低溫多晶矽. 1997 自日本三菱 電機轉投資公司 ADI 取得技術後 正式投入大型 TFT-LCD 顯示器 生產。. 技術自主、台灣首 先自製 CF 廠商、也 生產中小型尺寸; 技術自主和完整垂 直整合是主要優 勢。. 有穩固的上游原 料供應與下游通 路。. 掌握驅動 IC 和 CF 生產,加強本土化 採購,提升成本競 爭優勢。. 世界最大 CRT 映 像管製造者,多 年生產 CRT 使得 中華在生產上有 競爭優勢; 相較於其他廠, 中華專注於面板 生產,較少投資 於上游佈局。. - 35 -. 1998 自日 本東芝簽 約轉移第 三代技術 成立瀚宇 彩晶. 除佈局中 小尺寸產 品外,持 續耕耘大 尺寸LCD TV領域。. 量產時間 較同業 晚,2000 下半年供 需失衡, 2002 年面 板價格高 漲,轉虧 為盈。. 日本夏普. 獲得廣達 和夏普技 術資源, 市場面和 技術面都 有優勢。 內製化風 潮下雖沒 有投入生 產計畫, 但積極部 屬垂直整 合; 除了集團 穩健下游 支援廣輝 也積極佈.

(45) 生產線 世代. G3.5(新竹) G4、G5(龍潭) G6、G7(中科). G3.5、 G4 、 G5、 G7(南科). G3、G4.5(桃園) G6 (龍潭) G7、G8(中科). G3(楊梅) G5、G6(南 科). 局關鍵零 組件。 G3.5、 G5.5(桃園 南亞科技 園區) G6(龍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續前頁表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視角:液晶顯示器由於具物理特性,若由不同角度觀看,則畫面品質會有不同。當由正看逐 漸偏移斜看,若畫面品質變化到無法接受臨界角度時,就稱為該顯示器的視角。 註2.開口率:光線能透過的效區域佔全部基板面積的比率,若提升開口率便能提升亮度。 註3.雷射回火:一種低溫在結晶的方式,藉雷射光束照在玻璃基板上的非晶矽薄膜,使之結晶轉 變為多晶矽薄膜。 資料來源:統寶光電網站. - 36 -.

(46) 第二節 液晶循環週期 TFT不僅是技術、資本密集的產業,而且產品生命週期短更是特性之一,技 術更迭快速以及景氣循環現象明顯,形為所謂的「液晶循環」(Crystal Cycle)。 當面板主流尺寸轉換發生產生供給不足現象時,會對於預期的市場需求過於哄 抬,以致於加碼投資;當景氣下滑時便形成產能過剩,形成供過於求現象,廠商 便會減少投資或停止投資,等到市場需求再度有起色景氣復甦時,產品、零組件 及材料價格順勢自動上揚,促使廠商進行新世代投資,如此便完成一個景氣循環 (參考表4-3)。 表4-3. 景氣衰退. Q4/00~Q ~Q4/01 ~Q. Q3/02~Q ~Q2/03 ~Q. Q3/04~ ~2005. 跌價58%. 價格上揚抑制 需求,供給面成 長過速,使供需 失衡擴大 跌價61%. 價格上揚抑制 需求,供給面成 長過速,使供需 失衡擴大 跌價35%. 價格上揚抑制 需求,供給面成 長過速,使供需 失衡擴大 跌價47%. Q1/98衰退31%. Q2/01衰退31%. 成長4%. 衰退21%. 衰退期間 設備支出狀況. 減少33%. 2001年減少26 %. 新增市場. LCD監視器. 10吋以上LCD TV. 產能大於需求 超過10%時間. 2季. 4季. 1季. 6季. 營收年增率下 滑或衰退時間. 2季. 5季. 2季. 4季. 景氣復甦期間. Q4/98~Q 4/98~Q2/00 ~Q2/00. Q4/01~Q 4/01~Q2/02 ~Q2/02. Q3/03~ 3/03~02/04. N/A. 復甦原因. 價格下降, Y2K激發需 求、LCD監視 器市場起飛. 價格. 漲價44%. 降價刺激需 求,供給成長 速度放緩,出 現供不應求現 象 漲價25%. 降價刺激需 求,供給成長 速度放緩,出 現供不應求現 象 漲價36%. 衰退原因 價格 營收年增率衰 退最大幅度. Q1/98~Q ~Q398 ~Q. 四次液晶循環的成因及影響. 1997年亞洲面 臨經濟危機. - 37 -. 減 少 26 % , 但 04、05年產能增 加過速 20吋~30吋LCD 32吋以上大尺 TV 寸LCD TV 增加,但低於 2000年水準.

(47) 營收年增率年 增率最大幅度. 150%. 95%. 116%. 復甦衰退期間 設備支出狀況. 2000年增加85 %. 2002年增加36 %. 2004年增加9 %. 4季. 3季. 4季. 6季. 2季. 4季. 產能大於需求 低於5%的時間 營收年增率大 於40%的時間.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續前頁表4-3). 由DisplaySearch表4-3資訊可以得知,每次液晶循環的週期大約相隔二至三 年,而且近年來間隔時間有縮短的現象,透露出TFT-LCD廠商必須具備因應快 速變化的成本控管能力。而從九O年代中期起算一直到二OO四年為止,面板產 業一共完成三次的循環,循環的時間分別為: 第一次循環週期:1998年第一季~2000年第二季 第二次循環週期:2000年第四季~2002年第二季 第三次循環週期:2002年第三季~2004年第二季 第四次循環週期:2004年第三季~N/A 國內液晶產業循環除了受到全球景氣影響市場面需求之外,最重要的關鍵因 子便是受到韓國強悍的價格下殺策略所威脅,並且本研究經由訪談面板廠商協理 的過程中,得到這方面有力的證實。韓國兩大液晶顯示器廠為三星(Samsung) 和樂金菲利浦(LG-Philips),韓國由於好勇鬥狠的民族性強烈,在顯示器產業液 晶循環中爭奪冠軍的時刻也絲毫絕不手軟,寧可讓自己面對收益和成本對消打平 的局面,也不輕易讓台灣顯示器廠商有獲利的機會,所以一再以砍價手段打亂全 球液晶顯示器產業市場。台灣在九O年代末期剛進入顯示器產業時,剛好遇到供 給過剩(oversupply)現象,所以砍價應對,這個舉動立刻激怒了韓國,於是台、 韓之間興起相互砍價的競爭。而 2002 年台灣面板廠紛紛投入五代廠的投資,造 - 38 -.

(48) 成五代廠供給過剩,而韓國興起不願意台灣建立五代廠態勢,不讓市場有公平競 爭的機會,而且當時是台灣面板廠友達獲利佳的同時,所以韓國不計成本施壓降 價,企圖用同樣的砍價手法再度打亂市場,韓國更戲稱台灣廠商為紙老虎,不足 以稱為敵手,但台灣後來仍然相繼成功地設立五代廠,顯示台灣液晶的能力,不 會輕易被擊垮。2004 年面板廠產能擴充過於迅速,以致於造成供過於求現象, 這時韓國仍然採取慣用的降價策略,企圖實施讓韓國廠商不流血,但台灣廠商面 臨無法獲利反而虧本的地步。 三波降價風潮下,台灣都是由面板廠和上游零組件廠商吸收其成本,因為廠 房一停工不做,折舊費用非常高,一定要設法 hold 住等待景氣回升。. - 39 -.

(49) 第三節 新世代投資 面板廠為何不斷進行次世代投資 台灣面板廠商似乎將持續投資視作一條不歸路,然而在面板大型化的趨勢推 進下,每家面板廠商莫不協同上游零組件廠商,共同努力減輕關鍵零組件成本的 比重,也就是設法在相同尺寸面積競爭夾殺下,有效地減低生產線總成本。在奇 美電子2004年年報之財務狀況檢討分析表和累積折舊中看出,液晶顯示產業不僅 建廠費用龐大,投資在設備上的金額其實更是投資結構比重最高的一項(參考圖 4-5及圖4-6)。. 資料來源:奇美電子2004年報. 圖4-5. 奇美電子2004年財務狀況之檢討和分析. - 40 -.

(50) 資料來源:奇美電子2004年報 圖4-6. 奇美電子2004年累積折舊. 由圖4-5和圖4-6得知,奇美電子在2004年財務狀況之檢討與分析以及累積折 舊中,其實獲取技術的費用額度並不高,反而是設備耗資可觀,奇美電子在2004 年固定資產額當中,由於擴充新世代廠房以及增添上游供應鏈生產設備,導致 2003年和2004年在固定資產變更的幅度高達65%之多,而在折舊費用項目,也是 機器設備所佔比重最高。若以成本面來看(如表4-4),用每平方公尺成本作為 比較基準,面板廠五代廠的生產單位成為170.7美元,到了六代廠可降為118.1 美元,進階到七代則可以再下降至92美元,而七‧五代廠由於零組件成本節省效 - 41 -.

(51) 應仍然有限所以但單位面積成本與七代廠相差無幾,甚至可能更高,無法達到降 低成本效益,所以面板廠才會在持續投資次世代廠擴充產能,提升經濟規模,同 時拉高產業進入障礙,並且在不同尺寸設備上加以調配多種生產面板組合,以降 低單一客戶及市場景氣造成的價格波動風險並提升產線利用效益。然而,經由以 上龐大資本支出來看,TFT-LCD產業更需要大力刺激市場區求,設法將龐大的 擴建廠房的成本和添購設備費用攤平。 表4-4. 面板單位成本. 世代. 五代. 六代. 七代. 七‧五代. 單位成本( 單位成本(美元) 美元). 170.7. 118.1. 92. 94.5. 成本降幅(%) 成本降幅(%). —. 30. 45. 44. 資料來源:拓璞產業研究所(2005). 以全球大型TFT-LCD 2004年市佔率而言(參考圖4-7),韓國的三星以及LPL 佔有21%和20%的比例,分居全球第一和第二的順位,暫時撇開台灣面板第一大 廠友達不看,台灣剩下的面板廠,包括奇美、華映、彩晶和廣輝,根本就是小貓 三、四隻,其個別市佔率不到10%,不及第一名三星市佔率的一半,因此韓國不 屑於把台灣的二線廠商放在眼裡,更遑論台灣如何能在全球液晶顯示器產業取得 一席之地。在2005年首季財報資料中,台灣五大TFT面板廠受到極大衝擊,因為 第一季面板五虎虧損合計166億3500萬元,較2004年第四季虧損額度增加14.7 %,虧損幅度以奇美電子虧損最小,瀚宇彩晶虧損最多,由於2004年台灣面板廠 過度將產品線集中於15吋和17吋等降價最兇的尺寸發展,以致於第四季面板五虎 合計虧損145億元,台灣和韓國七家面板大廠相較之下中,只有三星電子一家是 獲利的。. - 42 -.

(52) 2004年全球大尺寸 2004 年全球大尺寸 TFTTFT - LCD面板出貨量市佔率 LCD 面板出貨量市佔率 京東方 2% 彩晶 4% 其他 5%. 廣輝 6%. 三星 21%. 華映 8% 奇美 9%. LPL 20%. 友達 14%. 夏普 6%. TMDDisplay 3%. 日立 2%.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圖4-7. 2004年全球大尺寸TFT-LCD面板出貨量市佔率. - 43 -.

數據

表 4-2  台灣大型 TFT-LCD 廠商相關資料表  廠商  友達光電  奇美電子  中華映管  瀚宇彩晶  廣輝電子  成立  時間  2001  1998  1997  1998  1999  隸屬  集團  友達  奇美實業  大同  華新麗華  廣達  設廠  地點  主生產線在竹科 另一廠設在龍潭  南科  光電產業聚落化  推動上下游整合  桃園八德、龍潭 光電園區、楊梅  桃園楊梅、南 科、高雄  桃園龜 山、龍潭  主要經 營業務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模組  (1.5
圖 6-2) ,一般 LCD 面板製造商會要求使用相同型號的玻璃,避免在製程中因為 熱膨脹不同影響到良率;而黑色矩陣的主要功能在於區隔各種顏色層,防止紅、 綠、藍色材的混色,以作為對比之用,並防止光電流產生;彩色濾光片則具有濾 光的功能,並在液晶產業中扮演聯繫上中下游的角色,目前已經廣泛運用在各類 平面顯示器上,國內面板廠商積極致力於自製彩光濾光片,目前面板五虎之中只 有奇美電子本身已經擁有 100%自製彩色濾光片的能力,其他面板廠商則主要依 靠轉投資相關零組件廠商方式降低成本。  資料來源:展茂光電  圖
表 6-2  台灣彩色濾光片六代廠廠之預計建置情況  公司  玻璃基板尺寸  地點  量產時間  月產能  展茂光電  1500*1850  高雄  2006Q1  30K/60K  和鑫光電       雲林    2006Q2  60K  臺灣凸版國際彩光  1500*1800  台南  2005/07  60K  友達(劍度)  1500*1850  台中  2005Q1    120K  華映    1500*1850  龍潭  2005Q4  45K
表 6-4  玻璃基板分類和製程  玻璃基板  再分類  製程  主要產品應用  生產廠商  浮式法  日商旭硝子  鹼玻璃  鈉玻璃、  中央矽酸棚玻璃  流孔下引法  TN、STN LCD  電氣硝子  無鹼玻璃  無鹼矽酸鋁玻璃  溢流熔融法  TFT-LCD  美商康寧、板硝子  資料來源:修改自  光電業廠商名錄;本研究整理  到目前為止,全球生產TFT-LCD用玻璃基板的廠商有美商康寧(Corning)、日 商旭硝子(Asahi)、電氣硝子(NEG)及板硝子( NHT)等四家,玻璃基板的生產方式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Keywords: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P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Fuzzy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FANP); TFT-LCD; Fuzzy Delphi method (FDM); Supplier selection;

FMEA, fail mode and effective analysis, which is one of a common method to analysis and find out the fail mode of the product is to dig out the unobservable problem or hidden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size flat panel display such as LCD TV, Notebook, Monitor etc, the correlation color temperature can be adjusted via the color image processing circuit

近年來,國內積極發展彩色影像顯示器之產業,已有非常不錯的成果,其中 TFT-LCD 之生產研發已在國際間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下針對 TFT-LCD 之生

Key words: automatic marco defect detection, luminance, RGB color degree, LCD color filter, yield

Chen, “Adjustable gamma correction circuit for TFT LCD,”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vol. Kan, “Implementation of the Gamma (γ) Line System Similar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reorganizes the problems proposed by the industry and develops the strategies regarding literatures and interview with experienced firms in order to 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