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教育結合校園環境設施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之研究─以南陽國小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環境教育結合校園環境設施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之研究─以南陽國小為例"

Copied!
1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環境教育結合校園環境設施融入自然與生 活科技領域課程之研究─ 活科技領域課程之研究─以南陽國小為例. 指導教授 : 林素華 博士 研 究 生 : 陳順福.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八月.

(2)

(3) 致謝 四個暑假的學程,終於在此畫上一個句點,回首這三年二個月 的求學歷程,感謝許多人的協助,才能走到這裡,完成心願。 感謝指導教授素華所長的指導,讓我能順利畢業。 感謝所上教授,明瑞老師、忠宏老師、惠元老師、思岑老師, 讓我求得知識。 感謝審查專家及口試委員,吳美麗教授、林明瑞教授、張子超 教授、劉惠元教授、蘇宏仁教授,讓我的論文更加精鍊。 感謝南陽國小的師生,讓我順利研究。 感謝學姊品詩、雅鳳,讓我解決許多困難。 感謝組友儷芬、敏菁及其他同學,讓我有伴學習。 感謝前輩們的研究,讓我有所參考及依據。 當然,也要感謝自己,能有勇氣及毅力,走完全部歷程。 最要感謝的是母親、老婆和孩子們,有您們的體諒和支持,讓 我安心的往前走。 終於要畢業了,要感謝的人尚有萬千,在此一併感謝。 陳順福 謹誌 2009 年 8 月.

(4)

(5) 摘要 環境教育強調在真實的環境中教學,而戶外環境教育即為最適 當的方式。然而到校外進行環境教育,有許多不便之處,若能利用 校 園 環 境 設 施,將 環 境 教 育 融 入 課 程 中 進 行,不 失 為 一 個 好 的 方 法 。 本研究目的,即在瞭解南陽國小校園中,可實施環境教育的場域設 施、可融入戶外環境教育的自然科課程單元,及自然科教師教學現 況與學生課後感受。研究者透過與 3 位協同教師的校園實地調查、 12 位 自 然 科 教 師 深 入 訪 談 及 問 卷 調 查 、 與 對 南 陽 國 小 3-6 年 級 360 位抽樣學生的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結論如下: 一、南 陽 國 小 校 園 中 有 5 大 區 1 4 處 場 域,可 供 自 然 科 教 師 實 施 自 然 生態保護、動植物多樣性的認識、水資源保護、廢棄物處理、 節約能源、資源回收、噪音污染防治與空氣污染防治等 8 種戶 外環境教育議題教學。 二、在中年級課程中,可融入環境覺知與敏感度有 7 個單元、環境 概念知識有 5 個單元、環境價值觀與態度有 2 個單元、環境行 動技能有 9 個單元與環境行動經驗有 6 個單元;在高年級課程 中,沒有可融入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的單元、環境概念知識有 7 個單元、環境價值觀與態度有 4 個單元、環境行動技能有 6 個 單元與環境行動經驗有 2 個單元。 三、大部分的教師,進行環境教育課程的設計依據,是以教科書內 容延伸為主,並著重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2 項 環 境 教 育 內 涵。在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方 面,於 上 課 前 先 現 場 調 查 , 並對學生做行前教育說明,上課中利用多個校園設施,讓學生 分 組 觀 察、體 驗、探 索,並 於 課 後 進 行 課 程 的 統 整 及 多 元 評 量 , 輔以同儕合作進行環境教育教學,並經常於課前、課後利用影 片、圖片、報章、雜誌等,來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補充環境教 i.

(6) 育課程內容。 四、學 生 於 校 園 內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後,其 環 境 態 度 有 明 顯 的 差 異 , 且趨於正向的改變;對於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課程,是認同而 且滿意的。 建議教師需多和同儕合作進行環境教育,並鼓勵學生多接觸大 自然,以增加其對環境的覺知與敏感度、價值觀與態度。 關鍵字:戶外教育、環境教育、戶外環境教育. ii.

(7) Us i n g. C a mp u s F a ci li t i es. f o r E n v i ro n me n t a l E d u c a t i on i n th e. Fi eld o f N a tu re S ci en ce an d L i f e Tech n o l o g y - Ta k in g A C as e Stu d y o f N a n -Yan g E l e me n t a ry S ch o o l. Abstract En v ir o n men t al ed u c at io n e mp h a s i ze s t ea ch i n g in a n au t h en t ic en v i r o n me n t , t h er e fo r e , o u t d o o r e n v ir o n men t al ed u c at io n b e co mes th e mo s t. ap p r o p r ia te. w ay. of. a ll.. Ho w ev er,. there. e x is ts. mu c h. in c o n v en ie n ce w h i le ca r r y i n g o u t e n v i r o n me n ta l e d u ca ti o n. I t w o u l d b e o n e g r ea t s o lu t i o n i f t h e cam p u s f a ci li ti es co u l d b e p u t i n u s e a n d in t eg r at ed i n t o t h e cu r r i cu lu m o f o u td o o r en v ir o n me n t al e d u ca ti o n. Th e p u r p o s e o f s t u d y i s t o e x p l o r e th e f ac i l it ie s , th e s c ie n ce t ea ch i n g u n its ab o u t o u td o o r en v i r o n men t a l ed u c at io n , th e cu r r en t s ta tu s o f sc ie n ce t ea ch e rs ’ t ea ch i n g a n d s tu d e n ts ’ p er c ep t io n af te r l ea r n i n g r el at ed to t h e o u t d o o r e n v ir o n me n ta l e d u c at io n i n t h e ca mp u s . B as e d o n t h e jo i n t effo r t s o f 3 c o ll ab o r at iv e t ea ch e rs fo r s u r v e y in g ca mp u s , th e i n - d e p th in te r v iew in g an d q u e s ti o n n ai r e o f 1 2 s ci en c e te ac h ers , an d a q u es ti o n n a i r e o f 3 6 0 r e s p o n d en ts p i ck e d o u t f r o m 3 r d t o 6 t h g r ad e r s o f s c h o o l, t h e r es u l t s ar e as f o l lo w s : 1. Th e r e ar e 1 4 lo c at io n s mar k ed o u t fr o m 5 ar eas o n t h e ca mp u s wh i ch co u l d p r o v id e 8 t h emed t ea c h i n g s o f o u td o o r en v ir o n men t al ed u c at io n fo r s c ie n ce t ea ch e r s . 2. Th e 3 r d a n d 4 t h g r ad e r s ’ c u r r i c u l u m in c lu d e s 7 u n i ts ab o u t en v i r o n me n t al aw a r en es s an d s en s i ti v i ty, 5 u n its a b o u t en v ir o n men t a l co n c ep t s a n d k n o wl ed g e, 2 u n i ts ab o u t en v i r o n me n ta l v a lu e s a n d at ti tu d e s , 9 u n i ts ab o u t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a ct io n an d s k i ll s, an d 6 u n it s ab o u t en v i r o n men t al act i o n ex p e r ie n ces .. H ow ev er, fo r t h e 5 t h an d 6 t h. g r ad e r s ’ cu r r ic u l u m, t h er e a r e n o t a n y u n it s a b o u t en v ir o n me n t al aw ar e n es s an d s e n s it iv it y, b u t th e r e a r e 7 u n its ab o u t en v ir o n men t al co n c ep t s a n d k n o wl ed g e, 4 u n i ts ab o u t en v i r o n me n ta l v a lu e s a n d iii.

(8) at ti tu d e s , 6 u n its a b o u t en v i r o n me n t al a ct io n an d s k i ll s, a n d 2 u n i ts ab o u t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a ct io n ex p er i en c es . 3. Th e r el ev a n t cu r r ic u lu m d es ig ns o f mo s t te ac h er s ar e mai n ly b as e d o n an ex t ens i o n f r o m t h e t ex t c o n t en t, al o n g w it h s t r es s o n t h e 2 ca te g o r ie s. of. en v i r o n me n t al. e d u ca ti o n. ess e n ce ,. w h ic h. in c lu d es. co ns c io u s n ess a n d se ns it iv it y, an d t h e c o n ce p t o f v al u e a n d at ti tu d e fo r th e en v ir o n men t. I n th e as p ec t o f te ach in g , th e p r e v ie w o n t h e s p o t an d p r e - el ab o r at io n t o s tu d e n ts a r e d o n e b efo r e cl as s in o r d er t o p r o mo t e. the. mo t iv a ti o n. of. le ar n i n g.. D u r in g cl as s ,. th e. use. of. mu l t i - fac il it i es o n ca mp u s al lo w s s tu d e n ts t o o bs er v e, e x p er ie n ce , a n d ex p l o r e b y g r o u ps ; a n d a ft er cl as s , t h er e a r e t h e in t eg r at io n o f th e cu r r ic u lu ms. an d. mu lt i- a s s es s men t. of. p r o g r es s.. In. ad d i ti o n ,. co o p e r at i v e t ea ch i n g w it h p e ers i s o c cas i o n al l y ca r r i ed o u t, a n d su p p le men ta r y r es o u r c es fo r t h e co n t e n t, s u ch as v i d eo s , p ic tu r e s , a n d n ew s p ap e r an d ma g a zi n e a r ti cl es , ar e o ft en us ed , e it h er b e fo r e o r af te r cl as s . 4. A ft er th e ir p ar t ic ip at io n i n t h e t ea ch i n g o f o u td o o r en v ir o n men t al ed u c at io n w h ic h h as t ak e n p la ce o n ca mp u s , s t u d en t s ’ at t it u d e to w a r d th e en v ir o n men t is o b v io u s l y d i ff e r en ti at ed a n d t en ds t o c h an g e p os it iv e ly.. St u d e n ts. i d en t ify. w i th. the. c u r r i cu l u m. of. o u td o o r. en v i r o n me n t al e d u ca ti o n an d fe el s a tis fie d ab o u t it as w el l. I t is s u g g es te d th a t t ea ch e r s n e ed t o d o mo r e c o o p e r at iv e en v i r o n me n t al. ed u ca ti o n. t ea ch i n g. w i th. th e ir. co ll ea g u es ,. and. en c o u r ag e s tu d en t s t o i n te r ac t mo r e w i th n a tu r e i n o r d e r to i n cr eas e th e ir aw ar e n es s a n d s en s i ti v i ty tow ar d th e e n v ir o n me n t , a n d i mp r o v e th e ir v a lu e s a n d at ti tu d e s t ow ar d t h e en v ir o n men t as w e ll. Ke y w o r d s : o u td o o r e d u c at io n , en v i r o n me n t al e d u ca ti o n, o u td o o r en v i r o n me n ta l e d u ca ti o n. iv.

(9) 目 摘. 錄. 要........................................................................................................................... i. Abstract.....................................................................................................................................iii 目. 錄.......................................................................................................................... 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 三 節 名 詞 釋 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 四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 一 節 環 境 教 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第 二 節 戶 外 教 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第 三 節 校 園 內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第 四 節 可 融 入 環 境 教 育 之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教 材 . .. . . .. . .. . . .. . .. . 3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43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第 二 節 研 究 步 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第 三 節 研 究 基 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第 四 節 研 究 對 象 及 樣 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第 五 節 校 園 內 可 提 供 實 施 環 境 教 育 之 設 施 . .. . . .. . .. . . .. . .. . . .. . . .. 4 8 第 六 節 現 行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教 材 內 容 分 析 . .. . . .. . .. . . .. . .. . . .. . . .. 5 1 第 七 節 教 師 問 卷 調 查 及 深 入 訪 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第 八 節 學 生 問 卷 調 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61 第 一 節 可 實 施 環 境 教 育 之 校 園 設 施 與 融 入 的 議 題 . . .. . .. . . .. . . .. 6 1 第 二 節 可融入環境教育的課程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3 第 三 節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的 教 學 現 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9 v.

(10) 第 四 節 學 生 問 卷 調 查 結 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3 第一節. 結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3. 第 二 節 建 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5 參考文獻 ...............................................................................................................................137 一 、 中 文 部 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7 二 、 英 文 部 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3 附錄 .......................................................................................................................................146 附錄一 專家審查名單 ................................................................................ 146 附錄二 中年級自然科教師校園內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調查問卷 ................ 147 附錄三 高年級自然科教師校園內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調查問卷 ................ 151 附錄四 自然科教師利用校園設施進行融入式環境教育訪談大綱 ............ 155 附錄五 彩蝶飛舞學習單 ............................................................................ 156 附錄六 學生平常學習評量卷..................................................................... 157 附錄七 愛護環境行為自評表..................................................................... 159 附錄八 南陽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前測問卷 (中年級) .................................. 160 附錄九 南陽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前測問卷 (高年級) .................................. 161 附錄十 南陽國小學童課後環境態度問卷 (中年級) .................................. 162 附錄十一 南陽國小學童課後環境態度問卷 (高年級) .............................. 164 附錄十二 學生平 常 學 習 評 量 卷 、 自 評 表 與 學 習 單 成 果 ...................... 166 附錄十三 教師訪談逐字稿 ........................................................................ 169. vi.

(11) 表. 目. 錄. 表 1 環 境 教 育 目 的 與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中 的 主 要 概 念 關 係 . . . .. . .. . . .. . .. . 1 7 表 2 國 內 各 國 小 生 態 教 學 資 源 分 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表 3 校 園 內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資 源 及 教 學 用 途 . . .. . . .. . .. . . .. . .. . . .. . .. . 2 2 表 4 生 態 教 材 園 的 三 大 主 題 形 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表 5 高 、 低 效 能 教 師 之 特 徵 比 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表 6 各 年 級 環 境 教 育 之 教 學 目 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表 7 利 用戶 外 環境 進 行環 境 教育對 學 生的 環 境態 度成效 之 相關 研 究 . 37 表 8 永 續 環 境 內 容 要 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表 9 各 年 級 教 材 單 元 名 稱 一 覽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表 1 0 研 究 對 象 1 ( 自 然 科 教 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6 表 1 1 研 究 對 象 2 ( 3 - 6 年 級 學 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表 1 2 協 同 調 查 教 師 相 關 資 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 表 1 3 校 園 內 戶 外 環 境 教 學 之 教 材 資 源 調 查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表 1 4 可 融 入 環 境 教 育 之 自 然 科 教 材 內 容 紀 錄 表 . .. . . .. . .. . . .. . .. . . .. . . .. 5 2 表 1 5 教 師 訪 談 大 綱 細 目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表 1 6 原 案 分 析 之 代 碼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表 1 7 校 園 內 戶 外 環 境 教 學 之 教 材 資 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 表 1 8 可 實 施 環 境 教 育 議 題 的 校 園 內 場 域 設 施 統 計 表 . .. . . .. . .. . . .. . .. . 6 5 表 19 南 陽 國 小 校 園 內 可 供 實 施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的 場 域 設 施 對 照 表 . 71 表 2 0 可 融 入 環 境 教 育 之 自 然 科 教 材 內 容 統 整 表 . .. . . .. . .. . . .. . .. . . .. . . .. 7 4 表 2 1 可 融 入 環 境 教 育 學 習 內 涵 之 自 然 科 單 元 統 整 表 . .. . . .. . .. . . .. . .. . 7 8 表 2 2 可 利 用 校 園 設 施 融 入 環 境 教 育 之 中 年 級 課 程 統 計 表 . .. . . .. . . .. 8 1 表 2 3 可 利 用 校 園 設 施 融 入 環 境 教 育 之 高 年 級 課 程 統 計 表 . .. . . .. . . .. 8 4 表 2 4 校 園 場 域 設 施 可 進 行 融 入 式 環 境 教 育 的 課 程 單 元 統 整 表 . . .. 8 7 表 2 5 需 加 強 校 園 設 施 名 稱 統 計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9 表 2 6 教 師 著 重 的 環 境 教 育 內 涵 統 計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表 2 7 教 師 管 控 秩 序 的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9. vii.

(12) 表 2 8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時 所 遇 到 的 困 難 及 化 解 策 略 . .. . . .. . .. . . .. . . 1 0 2 表 2 9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的 評 量 方 式 統 計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5 表 3 0 教 師 基 本 資 料 統 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0 表 3 1 利 用 校 園 設 施 進 行 環 境 教 育 的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1 表 3 2 中 年 級 抽 樣 學 生 基 本 資 料 次 數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4 表 3 3 中 年 級 整 體 態 度 量 表 前 後 測 成 對 樣 本 t 檢 定 摘 要 表 .. . .. . . .. . . 1 2 5 表 3 4 高 年 級 抽 樣 學 生 基 本 資 料 次 數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5 表 3 5 高 年 級 整 體 態 度 量 表 前 後 測 成 對 樣 本 t 檢 定 摘 要 表 .. . .. . . .. . . 1 2 6 表 3 6 中 高 年 級 抽 樣 學 生 基 本 資 料 次 數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7 表 3 7 學 生 課 後 感 受 摘 要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8 表 3 8 學 生 個 人 意 見 統 計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0. viii.

(13) 圖. 目. 錄. 圖 1 環 境 教 育 目 的 方 塊 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圖 2 單 科 性 科 際 整 合 式 環 境 課 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圖 3 多 科 性 融 入 式 環 境 課 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圖 4 有 效 教 學 的 模 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圖 5 研 究 架 構 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圖 6 研 究 流 程 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圖 7 教 材 資 源 的 區 域 劃 分 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0. ix.

(14)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擬就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名詞解釋、研究範圍與 限制四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因經濟及工商業的發展,大量的開發 資源、破壞環境,使生態環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浩劫。環境問題的 發生係肇因於人類思想與行為之偏差,而這種偏差是起源於以人類 為 中 心 的 環 境 價 值 觀 (楊 冠 政 , 1997)。 近 來 , 打 開 各 家 報 章 媒 體 , 皆可發現各種環境異常的現象不斷發生,證明全球性生態危機已漸 漸席捲了地球,使全球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空前的危機,現在 人類已意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只有走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之 路 , 才 能 維 持 人 類 生 存 (孫 英 , 2002)。 環 境 問 題 涉 及 社 會 大 眾 的 行 為,非環境專家憑一己之力就可解決,而是需要民眾對環境具有正 確 的 認 識 與 行 為 , 才 能 有 效 解 決 問 題( 楊 冠 政 , 2 0 0 2 ), 故 環 境 問 題 的 解 決 之 道 就 在 於 發 展 環 境 教 育 (萬 靜 英 , 1996; 楊 冠 政 , 1997), 也 就 是 說:環 境 教 育 是 一 種 改 善 環 境 問 題 的 重 要 手 段 ( 周 儒,1 9 9 8 a)。 杜 威 曾 經 說 過 :「 一 盎 司 經 驗 勝 過 一 噸 的 理 論 」 ( 引 自 梁 瑞 安 , 1 9 9 9 ), 也 就 是 說 : 教 育 應 透 過 親 身 經 驗 從 做 中 學 , 才 能 深 刻 的 瞭 解 與 體 認 (吳 文 德 , 2001)。 隨 著 教 育 的 改 革 , 戶 外 教 學 在 教 學 中 所 佔 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已不再侷限於教室 內,利用戶外的自然生態和人為景觀作為教學上的資源,除了可使 教學資源多樣化外,知識的建構亦是從經歷生活周遭的事物而來, 有助於將課本的知識加以印證;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脫離過去教 室內聽課的方式,透過戶外教學,學生主動的參與觀察、探究和體 驗, 不 僅 能 提 昇 學 習 的 效 果 , 也 強 化 了 學 生 學 習 的 興 趣 和 能 力 ( 黃 朝 恩 , 1994)。. 1.

(16) 環 境 教 育 非 常 強 調 以 真 實 的 環 境 作 為 教 學 的 內 容 (周 儒 , 1993), Dis in g e r ( 1 9 8 7 ) 指 出 : 以 戶 外 自 然 環 境 為 教 學 情 境 , 對 於 促 進 學 童 對 環 境 的 認 知 是 很 有 用 的 一 種 方 式 , 克 羅 斯 、 貝 克 、 Eas l er a n d Pe as e ( 1 9 9 9 ) 的 研 究 亦 顯 示 : 接 受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的 學 生 在 環 境 態 度 上 較 接 受 室 內 環 境 教 育 的 學 生 正 向 , 且 有 顯 著 的 差 異 (引 自 楊 冠 政 , 1 9 9 7 ); 由 此 可 見 ,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在 教 學 後 的 學 習 成 效 , 相 較 於 室 內 環境教育的學習成效較高,所以實施環境教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就 是 在 自 然 環 境 中 教 學 , 也 就 是 戶 外 教 學 ( 楊 冠 政 , 1 9 9 1 ; I o zz i, 1 9 8 9 )。 然 而 在 校 外 進 行 戶 外 教 學 , 有 許 多 困 難 的 地 方 , 常 使 教 師 不 敢 將 學 生 帶 離 學 校 ( 王 靜 如 , 1 9 9 2; 楊 平 世 , 1 9 9 6 ); 但 所 謂 的 戶 外 , 並非一定要離開學校,事實上任何地方都可作為戶外教學的教學場 所。學校是教育的機構,而校園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國小學童最親 近的生活圈莫過於家庭和學校,在校園裡隱藏著許多自然生態棲 地,教師若能加以利用,並透過一些學習活動的設計規劃,對學童 而言,他們在認識植物、體驗自然與提升觀察力方面是很有幫助的 ( 錢翹英,2006),環 境 教 育 的 推 動 若 能 從 認 識 校 園 環 境 為 起 點 , 學 生 不但可以從舊經驗中發現問題,發展新的學習,教師亦能克服進行 戶 外 教 學 的 障 礙,嘗 試 進 行 自 我 的 教 學 革 新 面 對 新 的 挑 戰 (賴 雅 芬 , 1 9 9 7 )。由 上 述 可 知 , 校 園 是 學 校 實 施 環 境 教 育 、教 師 落 實 環 境 教 育 教學的最佳場所,如能以校園的戶外空間作為戶外教學的場所,相 較 於 校 外 其 他 地 點 是 較 簡 單 易 行 的 方 式 (林 智 慧 , 2001)。 國 小 是 培 養 環 境 教 育 的 重 要 階 段 , 趙 榮 台 (1999)認 為 : 中 、 小 學是感性、認知和觀念形成的階段;國小階段的環境教育應儘量讓 兒童接近自然環境,藉由感官、親身體驗、參觀和遊戲活動養成愛 護 自 然 的 環 境 情 操 ( S i mmo n s , 1 9 9 8 ; 引 自 陳 淑 惠 , 2 0 0 6 ) 。 教 育 部 於 2 0 0 3 年 公 布 的 國 民 中、小 學 課 程 綱 要 中,將 環 境 教 育 列 為 六 大 議 題之一,並將環境教育以「融入式」的課程形式規劃於九年一貫課 程 之 七 大 學 習 領 域 中 ( 國 民 教 育 社 群 網 , 2 0 0 3 ) ,「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 即為其中一個學習領域,主要內涵包括「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地 球環境、生態保育、資訊科技等科學與技術認知學習,並著重科學 2.

(17) 與科學研究知能及態度,尊重生命與愛護環境的情操,以及善用科 技 與 運 用 資 訊 等 核 心 、 基 本 能 力 之 習 得 」 (教 育 部 , 2008), 將 和 生 活有密切關係的自然現象為主題進行探討,使我們對自然有所瞭 解,經由對自然現象變化原理的瞭解,知道如何去順應自然改善我 們的生活,以培養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情操,並能實踐於日常生 活 中 (陳 建 志 , 2002)。 其 教 學 策 略 為 安 排 適 切 、 有 效 的 教 學 活 動 與 環 境 (如 學 校 、 社 區 與 校 外 自 然 環 境 ), 提 供 學 生 動 手 操 作 、 觀 察 、 探 索 和 推 理 的 機 會,特 別 是 以 實 驗 或 實 地 觀 察 的 方 式 進 行 學 習 ( 郭 重 吉 , 2 0 0 0 ) , 以 獲 得 處 理 事 務 、 解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 由 此 可 知 ,「 自 然 與生活科技」的學習是強調以實物和自然環境來教學,其和環境教 育有密切的關連,所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課程是最能夠實踐 環 境 教 育 目 標 的 課 程 (黃 運 忠 、 盧 秀 琴 , 2004)。 綜觀國內以校園環境與設施,進行融入式環境教育的研究中, 大致上有利用現有校園環境中的資源進行校園環境步道教學,或利 用校園空地設置生態教材園進行環境教育,雖成效顯著,但研究者 發 現 : 1.大 部 份 的 研 究 皆 以 單 一 年 級 或 單 一 個 年 段 為 研 究 範 圍 , 或 只選定某一場域設施,進行融入式環境教育教學,非以全校環境作 為教學資源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全校學生及全部校園 環 境 。 2.大 部 份 的 研 究 , 皆 以 教 學 實 施 後 的 成 就 測 驗 作 為 衡 量 教 學 的成效,然而對於學生的環境態度改變情形及學習感受少有著墨。 3. 若 以 授 課 時 數 而 言 , 現 行 課 程 安 排 已 幾 乎 無 多 餘 時 間 可 另 外 加 入 其 他 自 編 課 程 , 誠 如 潘 淑 琦 (2006)所 述 , 其 研 究 的 教 學 活 動 是 屬 於 自編課程,若在每週三節的自然科課程中進行教學是有些勉強;而 教 育 部 於 2 0 0 8 年 環 境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亦 明 確 指 出:環 境 教 育 採 用 融 入 式課程設計,可避免因外加課程而造成教與學的額外負擔,或排擠 其 他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之 授 課 時 數 (教 育 部 , 2008)。 所 以 , 若 能 在 自 然 科 課 程 中 進 行 融 入 式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 似 乎 較 為 可 行 。 4.大 部 份 所 研 究的學校,不外乎離市中心較遠、規模較小且成立時間較短,這些 學校之共同特點為:學生人數較少、較新穎的校園規劃及相對寬廣 的校地面積;然而,對於近市中心、規模較大且歷史較悠久、學生 3.

(18) 人數眾多之學校的相關研究較缺乏。南陽國小就是一所近市中心、 有 六 十 多 年 歷 史 之 老 學 校 , 校 地 原 本 就 不 大 , 加 上 超 過 3200 名 學 生,學校四周建築物林立,學生日常接觸大自然的機會,遠比其他 市郊型或鄉村型學校的學生來得少,要利用學校鄰近資源實施戶外 環 境 教 育 更 是 缺 乏 , 就 如 同 謝 鴻 儒 (2000)指 出 : 實 施 戶 外 教 學 , 以 小規模學校之教師實施情形較為樂觀一般。在現今城鄉差距過大, 類似南陽國小情況之學校,在許多城市的小學亦不乏多見。然而學 生的學習不能因外在環境較為不利而放棄;若能以現有的校園環境 設施,加上教師有計畫的運用,是否能彌補先天條件之不足?而學 生於課後環境態度改變情形及感受又是如何?值得深入去探討。 本研究即基於上述理由,主要在調查南陽國小校園中可實施環 境教育之場所、探討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利用校園環境進行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的 現 況 與 教 學 方 法 , 課 後 對 3-6 年 級 學 童 環 境 態 度 的 影響與學生的學習感受,結果除可作為南陽國小未來校園的美化、 綠化配合教學的參考,也可讓自然科教師作為改進教學方法之依 據,亦可供其他類似南陽國小這種主、客觀環境及資源皆較不利的 大型都會區學校自然科教師參考,此乃促成本研究之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研究背景及動機,透過資料文獻的收集探 討,有以下幾個重點目的: 一、瞭解南陽國小校園中,可提供實施環境教育之場域設施與可實 施環境教育的議題。 二 、 瞭 解 現 行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課 程 中 , 可融入戶外環境教育的單元。 三、瞭解南陽國小自然科教師,利用校園環境配合課程,進行戶外 環境教育的教學現況及教學方法。 四、瞭 解 南 陽 國 小 自 然 科 教 師,利 用 校 園 環 境 進 行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後 , 學生環境態度的改變情形與學習感受。. 4.

(1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將針對本研究的幾個重要名詞或概念加以界定,俾使其意 義更明確,分別敘述如下: 戶外教學 所謂的「戶外教學」是指在室外利用人造或天然資源所進行的 教學活動,是一種超越傳統教室的限制,利用教室外的資源來達到 教 育 目 標 的 學 習 活 動 ( K n a p p, 1 9 9 0 )。 在 本 研 究 中 所 指 的 「 戶 外 教 學 」 ,係指利用南陽國小校園中,各種場域設施及動植物,實施戶外環 境教育。 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 本 研 究 中 所 指 的「 校 園 內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資 源 」 ,係 指 學 校 校 園內教室外,天然資源或經人工設計規劃之校園場域或設施,可以 作為戶外環境教育教學之用。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 於本研究中是指南陽國小現職國小教師,包括主任、組長及專 任教師,不含代課教師,只要任教的科目中有自然與生活科技(簡 稱自然科)者,即屬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 學生學習感受 在 本 研 究 中 所 指 的「 學 生 學 習 感 受 」, 主 要 在 瞭 解 學 生, 對 於 將 自然科課程結合校園環境設施,進行戶外環境教育,在課程實施方 式與評量方式的課後感受,主要包含課程內容、課程進行時間、教 師授課方式、學生對課程投入情形、校園設施及課程認同等面向。 環境態度 在 本 研 究 中 所 指 的「 環 境 態 度 」, 是 指 學 生 於 自 然 科 教 師 , 在 校 園中實施融入式戶外環境教育後,在自然保育、能源資源保育與環 境保護三方面的態度。. 5.

(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自然科教師如何利用校園環境資源與設 施,將環境教育融入現行自然科課程之中,因限於時間、人力、經 費等方面的因素,故以豐原市南陽國小校園為研究範圍,南陽國小 現 職 自 然 科 教 師 與 3-6 年 級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融 入 的 課 程 以 南 陽 國 小 9 7 學 年 度 自 然 科 課 程 , 其 他 領 域 教 師 、 課 程 內 容 及 學 校 ,不 在 本 研究範圍中討論。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 研 究 對 象 僅 針 對 南 陽 國 小 現 職 自 然 科 教 師 與 3-6 年 級 學 生 , 屬於個案學校之研究,研究結果無法普遍推論至其他領域教師及其 他學校。 (二)研究過程的限制 研究進行的時間以一學年為主,期間盡量蒐集整學年的課程資 料,使本研究更加完整。但因研究者本身是現職教師,所以會受到 課程進度上及學校其他活動安排所影響,必須要能隨時調整授課時 間以配合學校活動,可能影響本研究的豐富性及充足性,這是本研 究在過程中的限制。 (三)研究課程的限制 本 研 究 融 入 的 課 程,僅 針 對 南 陽 國 小 9 7 學 年 度 所 使 用 的 自 然 科 課 程 為 主,所 使 用 的 教 科 書 版 本 為:三 年 級 南 一 版、四 年 級 翰 林 版 、 五年級牛頓版及六年級康軒版,因不是對所有教科書版本進行分 析、探討,故研究結果無法普遍推論至全部教科書之版本,這是本 研究課程的限制。. 6.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分成四節,即第一節環境教育、第二節戶外教學、第 三節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和第四節可融入環境教育之自然與生活科 技教材等做文獻回顧分析,以作為本研究發展之基礎,以下分節論 述。. 第一節 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在我國已實施多年,其重要性無論是政府官員、民間 專 業 團 體 、 個 人 、 學 校 教 師 與 行 政 人 員 皆 已 認 同 (周 儒 , 2002), 以 下即針對環境教育的定義、目標與融入的課程模式進行探討。 一、環境教育的定義 人類的生活與環境之關係密不可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以 強勢的力量改變自然界中生物與非生物間存在的生態關係,因不斷 改 變 環 境 的 結 果 ,導 致 環 境 問 題 層 出 不 窮 ( 王 錫 永 、 陳 建 志 , 2 0 0 6 ) , 美 國 史 學 家 林 恩 . 懷 特 ( Ly n n W h it e) 在 1 9 6 7 年 便 指 出 : 每 種 生 物 以 不同的方式影響環境,但是以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最大。要如何使人 類與自然環境重新修復和諧關係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其重要的關 鍵便是環境教育。環境教育是人們對周遭的環境問題日漸關心的產 物 (P al mer, 1 9 9 8 ) , 也 是 一 種 為 了 環 境 保 育 ( 環 境 保 護 、 生 態 保 育 ) 而 實施的教育,主要是在教導人類關懷環境、善用自然資源、維護自 然 生 態 與 文 化 並 妥 善 處 理 相 關 的 環 境 問 題 (汪 靜 明 , 1990), 透 過 教 育的過程將環境的概念、技能、態度、倫理及價值觀讓全民瞭解, 以 達 資 源 永 續 利 用 、 維 護 環 境 品 質 及 生 態 穩 定 的 一 種 教 育 (思 摩 特 網 , 2008)。 國 際 自 然 資 源 保 育 聯 盟 (IUCN)曾 對 環 境 教 育 作 下 列 定 義: 「 環 境 教 育 是 認 知 價 值 和 澄 清 概 念 的 過 程,藉 以 發 展 瞭 解 和 讚 賞 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間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 度。環境教育也需要應用在有關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 行 為 規 範 」( 引 自 楊 冠 政 , 1 9 9 7 )。 由 上 述 定 義 可 知 : 環 境 教 育 是「 提 7.

(22) 升對環境敏感度」 、 「 瞭 解 環 境 」及「 改 善 環 境 」的 教 育 ( 周 儒,2 0 0 3 ), 也是人類為了關懷、保護與利用環境而實施的教育,是一種多元化 的 教 育 , 期 望 能 解 決 環 境 問 題 和 預 防 新 問 題 的 發 生 (汪 靜 明 , 2 0 0 0 ) ,它 是 時 代 的 產 物,尤 其 在 現 今 全 球 環 境 遭 受 嚴 重 破 壞 之 際 , 更突顯其重要性。 二、環境教育的目標 1 9 7 5 年 貝 爾 格 勒 憲 章 ( B el g r a d e C h ar te r ) 與 1 9 7 7 年 伯 利 西 ( Tb i li s i) 政 府 間 國 際 環 境 教 育 會 議,明 確 提 出 環 境 教 育 目 標 ( G o als o f En v i r o n me n ta l E d u ca ti o n ) 及 目 的 類 別 ( C a te g o r ie s o f E n v ir o n me n ta l Ed u c at io n O b je ct iv es ) , 作 為 各 國 推 行 環 境 教 育 的 準 則 (UN ES CO , 1 9 8 0 , 引 自 楊 冠 政 , 1 9 9 7 ) 。 其 內 容 摘 錄 如 下 : (一 )環 境 教 育 目 標 : 1. 培 養 意 識 及 關 切 在 都 市 和 鄉 間 有 關 經 濟 的 、 社 會 的 、 政 治 的 與 生態的相互關係。 2. 為 每 個 人 提 供 機 會,去 獲 得 保 護 環 境 及 改 進 環 境 所 需 要 的 知 識、 價值觀、態度、承諾和技能。 3. 為 個 人 、 群 體 和 社 會 整 體 創 造 出 對 環 境 的 新 行 為 典 範 。 1 9 91 年 國 際 環 境 教 育 計 畫 發 行 的 通 訊 C o n n e ct , 以 “ 全 球 環 境 倫 理 — 環 境 教 育 的 終 極 目 標 ” ( A U n i v er s a l E n v ir o n men t al Et h ic - Th e Ul ti ma te G o a l o f E n v ir o n men ta l Ed u c at io n ) 為 主 題 , 指 稱 環 境 教 育 的 終極目標在培養具有環境倫理信念的人,使他具備正確的環境態度 和 價 值 觀 , 並 能 做 出 理 想 的 環 境 行 為 ( 楊 冠 政 , 2 0 0 2 )。 (二 )環 境 教 育 目 的 類 別 : 1. 覺 知 ( Aw ar e n es s ) : 協 助 社 會 群 體 和 個 人 , 對 整 體 環 境 及 其 相 同 問題獲得覺知和敏感度。 2. 知 識 ( K n o w l ed g e ): 協 助 社 會 群 體 和 個 人 , 獲 得 關 於 環 境 及 其 相 關問題的各種經驗和基本瞭解。 3. 態 度 ( A t ti tu d e) : 協 助 社 會 團 體 和 個 人 , 獲 得 關 切 環 境 的 一 套 價 值觀,並承諾主動參與環境改進和保護。 8.

(23) 4. 技 能 ( S k i l ls ) : 提 供 社 會 團 體 和 個 人 , 獲 得 辨 認 和 解 決 環 境 問 題 的技能。 5. 參 與 ( P a r t ic ip a ti o n ) : 協 助 社 會 團 體 和 個 人 , 有 機 會 主 動 參 與 各 階層環境問題解決。 由上述環境教育目標與目的可發現,環境教育除了重視知識概 念的傳授外,更強調環境破壞的認知、正面環境態度的培養及負責 任 環 境 行 為 的 養 成 (張 子 超 , 1996), 環 境 教 育 的 範 疇 涵 蓋 整 個 社 會 和全體人類,是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才能達成理想的目標,其概 念 圖 如 圖 1。. 環境問題. 關切環境. 產生環境意識. 整 個 環 境 (包 括 自 然 環境與人為環境). 單獨或參加 環保團體. 覺知 知識 態度 技能. 解決現在的環境問題 並預防新的問題發生. 圖 1 環境教育目的方塊圖 資 料 來 源 : 引 自 周 儒 ( 1993). 9.

(24) 三、環境教育融入的課程模式 1 9 7 7 年 伯 利 西 ( T b il is i ) 政 府 間 環 境 教 育 會 議 所 作 決 議 指 出 : 「環境教育不是在現行的課程中增加一個科目,而是要併入學校所 有 課 程 中 」, 經 U NE S CO 多 年 的 努 力 , 多 數 會 員 國 已 成 功 地 將 環 境 成分融入學校課程中,而這種課程即稱為環境課程。在我國環境教 育已正式列為九年一貫教育課程之一,其融入的課程模式主要可分 為「 單 科 性 科 際 整 合 式 環 境 課 程 」和「 多 科 性 融 入 式 環 境 課 程 」, 其 課 程 規 劃 理 念 如 下 (楊 冠 政 , 1997): (一 )單 科 性 科 際 整 合 式 環 境 課 程 將環境教育獨立設科,再從其它各科中,擷取與環境教育有關 的 教 材 , 組 合 而 成 一 個 完 整 的 課 程 (張 憲 庭 , 2005), 以 現 行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七 大 學 習 領 域 及 六 大 議 題,與 環 境 教 育 關 係 組 織 圖, 「單科性 科際整合式環境課程」如圖 2 所示。 六大議題 數學. 語文. 環境教育. 綜合活動 藝術與 人文. 社會 健康與 體育. 自然與生 活科技. 圖 2 單科性科際整合式環境課程 資 料 來 源 : 修 改 自 楊 冠 政 ( 1997) (二 )多 科 性 融 入 式 環 境 課 程 在不影響原有課程目標及內容的情形下,將適當的環境主題或 環 境 成 分( 包 含 概 念、態 度 與 技 能 )融 入 各 科 課 程 中 ( 張 憲 庭,2 0 0 5 ), 以現行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及六大議題,與環境教育關係組 織 圖 ,「 多 科 性 融 入 式 環 境 課 程 」 如 圖 3 所 示 。. 10.

(25) 六大議題 語文 綜合活動. 數學 社會. 環境教育. 藝術與 人文. 自然與生 活科技. 健康與 體育. 圖 3 多科性融入式環境課程 資 料 來 源 : 修 改 自 楊 冠 政 ( 1997) 目前現有的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融入式課程的實施,則是以「多 科 性 融 入 式 環 境 課 程 」 較 符 合 伯 利 西 ( Tb i li s i) 環 境 教 育 會 議 的 方 向 (楊 冠 政 , 1997), 教 育 部 亦 於 2008 年 環 境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明 確 指 出 , 環境教育教學採用融入式課程設計。 綜合上述可知:環境教育是全民的教育,強調終身的學習,其 發展目標包括了個人、群體和社會整體性的教育,期望人類在面對 與處理環境議題時,能採取適當的環境決策與行動,以兼顧生態、 經 濟 和 社 會 的 永 續 發 展 (汪 靜 明 , 2000)。 環 境 教 育 的 目 的 在 提 昇 環 境素養,促使人類認識並關切環境及相關連的問題;使人們具備相 關的知識、技能、態度、動機,能單獨或參加團體共同致力於解決 現存的環境問題和預防新問題的發生,培養具有對環境負責任的公 民 (周 儒 , 1993), 並 希 望 人 們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 不 論 是 長 期 及 短 期 都 能 做 出 對 環 境 有 助 益 的 明 智 決 定 (張 子 超 , 2000)。 而 環 境 教 育 的 課 程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實施,可以採取單獨設科或以多科融入式的教 學模式,以目前九年一貫的課程而言,採多科式的融入教學模式, 是比較可行的實施方式,本研究亦採取「多科性融入式環境課程」 作為研究基礎。. 11.

(26) 第二節 戶外教學 戶 外 教 學 是 環 境 教 育 最 有 效 且 最 普 遍 的 教 學 方 法 (楊 冠 政 , 1 9 9 7 ), 因 戶 外 教 學 是 以 第 一 手 的 自 然 經 驗 , 去 瞭 解 自 然 世 界 以 及 人 類 與 自 然 之 間 關 係 的 最 好 途 徑 ( M il es , 1 9 9 1 )。根 據 國 內 對 戶 外 教 學 的 相 關 調 查 發 現 : 教 師 的 意 見 反 應 皆 肯 定 戶 外 教 學 的 功 能 (謝 鴻 儒 , 2000),且 多 數 的 教 師 也 認 為,實 施 戶 外 教 學 是 相 當 有 意 義 的 活 動 ( 楊 志 誠 , 1 9 9 3 )。 本 節 就 戶 外 教 學 的 定 義 、 戶 外 教 學 的 目 的 加 以 探 討 。 一、戶外教學的定義 環境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環境價值觀,及對環境的覺 知、讚 賞 和 瞭 解 , 進 而 採 取 行 動 參 與 解 決 環 境 問 題 ( 楊 冠 政 , 1 9 9 7 ) , 所以環境教育應從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切入,並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 陳 進 福 ,2 0 0 5 ), 其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便 是 戶 外 教 學。然 而 , 「戶外教學」 又 是 什 麼 呢 ? 美 國 戶 外 學 者 D o n al ds o n ( 1 9 5 8 ) 對 戶 外 教 育 提 出 一 個 簡單而清楚的定義:戶外教育就是戶外教學,有關戶外的教學以及 為 戶 外 而 教 學 ( 引 自 李 崑 山 , 2 0 0 0 )。 根 據 H a mme r ma n 等 人 認 為 , 從 「 戶 外 教 育 」的 字 面 來 看,它 是「 發 生 於 戶 外 的 教 育 」 ,而 依 其 宗 旨 , 戶 外 教 育 可 定 義 為「 應 用 戶 外 做 為 學 習 的 實 驗 室 」 ;再 進 一 步 擴 大 此 定義,則可發現戶外教育是為了達到課程目標及目的的一種方法, 其 包 含 了 (周 儒 , 2002): 1. 是 將 教 室 的 學 習 延 伸 至 戶 外 的 實 驗 室 。 2. 在 全 部 的 或 某 一 部 份 的 課 程 中 , 提 供 包 含 自 然 事 物 與 生 活 情 境 的一連串直接經驗,以增進學生對環境及生活的覺知。 3. 是 一 種 可 將 學 生、教 師 與 戶 外 教 育 專 家 凝 聚 在 一 起,共 同 策 劃 、 執行以發展最佳教學氣氛的教學計畫。 S h arp 則 認 為 , 戶 外 教 育 是 指 不 論 任 何 年 級 、 任 何 學 科 的 課 程 , 若必須透過經驗直接以大自然為素材,能在戶外獲得最佳的學習效 果 , 便 在 戶 外 進 行 教 學 活 動 (周 儒 、 呂 建 政 譯 , 2002); 美 國 國 家 教 育 學 會 ( N at io n E d u ca ti o n A s s o ci at io n ) 在 1 9 7 0 年 對 戶 外 教 育 的 定 義 12.

(27) 是 :「 戶 外 教 育 不 是 單 獨 科 目 , 而 是 所 有 學 校 的 科 目 、 知 識 與 技 能 的 綜合。它也不是將學校所有科目搬到戶外進行教學,而是教師運用 環 境 資 源 (自 然 或 人 為 、 公 園 或 都 市 地 區 、 歷 史 地 標 或 風 景 區 等 )去 幫 助 學 生 瞭 解 各 學 科 、 環 境 和 人 之 間 的 相 互 關 係 以 協 助 教 學 」( 引 自 Fo r d , 1 9 8 1 ) ; 而 Lew is ( 1 9 7 5 ) 對 戶 外 教 育 的 定 義 是 :「 戶 外 教 育 是 擴 展課程學習目的,至戶外的一個直接的、簡單的學習方法。它是基 於 發 現 學 習 的 原 則 , 並 且 強 調 直 接 使 用 感 官 (視 、 聽 、 嗅 、 觸 、 味 ) 進 行 觀 察 和 知 覺 」 ( 引 自 林 智 慧 , 2 0 0 1 ) 。 O r io n a n d Ho f s t ei n ( 1 9 9 1 ) 經文獻探討後,提出戶外教學的操作型定義: 1. 戶 外 教 學 主 要 的 教 學 策 略 , 是 一 種 動 手 操 作 的 經 驗 , 透 過 活 動 得到一個不是在教室或實驗室可得到的具體經驗。 2. 過 程 導 向 的 學 習 策 略 最 常 被 使 用 , 這 策 略 為 直 接 指 定 學 生 完 成 作業。如觀察、接觸、辨認、測量及比較,最後再做出解釋及 結論。 3. 學 生 應 對 戶 外 教 學 有 所 準 備。學 生 對 指 定 的 作 業、考 察 的 區 域 、 要實行的每一件事情越熟悉,則在考察中的收穫越大。因為戶 外教學的具體經驗,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學習基礎,所以常被視 為是許多單元的整合活動。 吳 忠 宏 、 李 永 信 (2002)綜 合 學 者 的 定 義 及 概 念 , 將 戶 外 教 學 的 概念整理如下: 1. 戶 外 教 育 就 是 戶 外 教 學 , 是 一 種 教 學 的 方 法 。 2. 任 何 學 科 的 學 習 , 只 要 在 戶 外 能 達 到 較 有 效 的 成 果 , 就 應 利 用 戶外教學方法。 3. 強 調 探 究 式 的 學 習 , 並 以 身 體 所 有 的 感 官 來 直 接 體 驗 , 與 在 認 知、情意、技能三個向度的學習。 4. 涵 蓋 跨 學 科 的 議 題 , 學 習 內 容 常 常 是 統 整 的 。 5. 強 調 運 用 環 境 資 源 與 就 地 取 材 的 學 習 。 6. 戶 外 教 學 提 供 更 豐 富 、 更 具 創 意 的 學 習 環 境 。 7. 戶 外 教 學 提 供 機 會 , 使 學 生 獲 得 相 關 的 基 本 技 能 、 態 度 與 欣 賞 能力。 13.

(28) 8. 目 前 的 社 會 生 活 狀 況 , 增 加 了 對 於 戶 外 教 學 的 需 求 。 9. 重 視 生 活 教 育 與 機 會 教 育 。 10.環 境 教 育 是 其 中 一 項 重 要 的 教 育 內 容 。 由上述定義可知,戶外教學就是戶外教育,是培養學童環境態 度和價值觀的有效方法。戶外教學它結合或統整了各學科領域,是 一種在戶外進行有目標導向性、有系統性、有計劃性、有程序性的 教 學 活 動 (李 崑 山 , 2000)。 大 自 然 提 供 了 眾 多 的 教 學 題 材 , 透 過 戶 外教學,教師利用教室外的自然或人為資源,採取發現學習原則與 感官的使用,提供學生直接且實際的觀察和體驗的機會,藉此增加 學 習 動 機 和 興 趣 , 促 進 學 生 的 成 長, 同 時 也 有 助 於 對 特 定 主 題 ( 如 環 境、地 球 資 源 等 ) 的 瞭 解 ( 王 鑫,1 9 9 5;李 崑 山,1 9 9 6;丁 冰 如,1 9 9 7 ), 環境教育若欲達到一定的成效,以真實的戶外環境資源進行戶外環 境教學,為不二的法門。 二、戶外教學的目的 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人們對於自然環境認識與體驗的機會 比起從前相對減少許多,學生亦不例外。但孩童的學習需要豐富且 多 變 化 的 感 官 經 驗 (A d a ms , 1 9 9 5 ), 親 自 動 手 操 作 最 能 有 深 刻 的 體 驗 (M i ch a el , 1 9 8 8 ) , 戶 外 教 育 便 是 延 伸 學 習 的 機 會 , 擴 展 課 程 學 習 目 的 至 戶 外 的 一 種 直 接 的 、 簡 單 的 學 習 方 法 ( A d a ms, 1 9 9 5 ), 它 讓 學 生 有 親 身 接 觸 自 然 界 的 機 會 , 並 使 學 生 瞭 解 及 尊 重 大 自 然 (王 錫 永 、 陳 建 志 , 2006)。 Ford(1981)認 為 戶 外 教 學 的 目 的 是 : 培 養 具 有 環 境 意識的公民,也就是要具備終生可用來運用、瞭解和欣賞自然資源 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以及孕育出與土地共存的觀念。另外英國教 育 學 者 S mi th ( 1 9 8 7 ) 指 出 戶 外 教 育 的 目 的 是 ( 引 自 王 鑫 , 1 9 9 5 ) : 1. 藉 由 增 加 學 生 的 知 識 , 與 他 們 對 個 人 和 團 體 成 員 的 瞭 解 , 進 而 促進學生個人與社會的發展。 2. 幫 助 學 生 瞭 解 他 人 , 同 時 發 展 他 們 的 情 感 、 幸 福 感 和 安 全 感 。 3. 提 供 學 生 機 會 , 培 養 對 環 境 負 責 的 態 度 。 4. 幫 助 學 生 使 他 們 能 夠 參 與 戶 外 探 查 。 14.

(29) 5. 幫 助 學 生 體 認 戶 外 活 動 是 一 持 久 愉 悅 的 來 源 。 而 美 國 民 間 組 織 A u d u b o n S o c ie ty 編 訂 的 戶 外 教 育 手 冊 中 , 則 指 出 戶 外 教 育 的 目 的 包 括 了 (引 自 王 鑫 , 1995): 1. 從 自 然 中 獲 取 有 關 的 自 然 知 識 。 2. 根 據 從 自 然 中 所 獲 得 的 知 識 , 發 展 出 對 保 育 觀 念 的 瞭 解 和 戶 外 技能。 3. 激 發 對 自 然 的 興 趣 和 認 識 。 4. 從 個 人 在 戶 外 學 習 所 獲 得 的 經 驗,來 塑 造 正 確 的 環 境 倫 理 態 度, 例如:尊敬自然、土地、自然資源等。 5. 確 立 保 育 自 然 的 決 心 。 6. 無 論 何 時 何 地 , 當 有 需 要 的 時 候 會 發 起 明 智 的 保 育 行 動 。 因此良好的戶外教學應該符合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哲學教授皮 德 思 所 提 出 的 教 育 三 大 規 準 (引 自 李 崑 山 , 2000): 1. 價 值 性 : 教 育 內 容 必 需 對 學 生 有 益 , 亦 即 對 學 生 的 學 習 有 意 義 、 有價值。 2. 認 知 性 : 教 學 活 動 內 容 要 符 合 事 實 真 理 , 是 在 建 構 知 識 概 念 , 絕對不可以似是而非。 3. 自 願 性 : 教 學 活 動 需 合 乎 學 生 身 心 發 展 及 個 性 興 趣 , 學 生 主 動 樂於參加,且可激發自動自發的學習動機。 教師為戶外教學課程的設計者,應以學生為出發點,重視學生 的 能 力 與 興 趣 , 並 規 劃 所 有 的 活 動 與 選 擇 合 適 的 地 點 與 教 材 (黃 欣 茹 , 2 0 0 8 ), 除 在 基 本 知 識 的 傳 授 外 , 更 應 該 充 分 利 用 戶 外 真 實 環 境 的 學 習 機 會 , 融 入 知 性 、 感 性 及 生 活 化 的 素 材 (王 錫 永 、 陳 建 志 , 2 0 0 6 )。 戶 外 教 學 的 目 的 , 是 讓 學 生 接 觸 自 然 環 境 , 在 最 真 實 的 戶 外 環 境 中,可 以 讓 孩 子 們 主 動 探 索、調 查、觀 察、體 驗、思 考、想 像 … 等,使 學 習 成 為 一 件 快 樂 而 有 趣 的 活 動 ( 李 崑 山,2 0 0 0 )。正 如 同 K n a p p (1990)指 出 , 戶 外 教 學 不 是 只 將 學 生 帶 到 戶 外 在 樹 蔭 下 讀 一 篇 故 事 而已,而是基於有效的學習原則,才決定走出戶外的。學校師生可 透 過 戶 外 教 學 過 程 走 進 大 自 然, 讓 大 自 然 成 為 學 習 的 場 所 ( 劉 炯 錫 , 1 9 9 5 ), 學 童 得 以 和 自 然 環 境 接 觸 的 經 驗 為 基 礎, 去 建 構 自 然 生 態 環 15.

(30) 境 事 物 ( M o r t ar i, 1 9 9 7 );正 如 同 美 國 倡 導 戶 外 教 育 的 改 革 者 和 倡 導 者 Sh a r p ( 1 9 6 8 ) 所 說 :「 不 要 試 圖 將 整 個 世 界 帶 到 教 室 , 而 應 該 將 學 生 帶入世界裡」 。因 此 學 校 推 行 環 境 教 育 活 動,不 應 侷 限 在 教 室 及 書 本 而已,可藉由戶外教學活動,讓孩子走出室外,多接觸自然環境, 以體驗人和其他生物與自然環境之間關係,並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 自 然 (畢 恆 達 , 1994), 增 加 對 自 然 環 境 的 認 識 。 綜合上述可知,戶外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童在自然的環境中學 習,透過寓教於樂的活動策劃,學童在活動中直接探索、觀察自然 環 境,培 養 其 感 官 的 敏 感 性,並 從 中 學 習 使 學 童 的 學 習 與 生 活 結 合 , 達成環境教育目的。. 第三節 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 本節主要在探討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分成校園內戶外環境教 育的意義、校園內實施戶外環境教育教學的優點、校園內戶外環境 教育的教學資源與可融入的課程單元、教師與校園內戶外環境教 學、實施戶外環境教學的方法及戶外環境教育對學生的環境態度之 影響六部份。 一、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的意義 長 久 以 來,認 知 的、速 食 的、填 鴨 的 教 育 方 式 大 行 其 道, 教 師 、 學生、家長們都偏重於『知』的填充,卻輕忽了『行』的實踐,由 於 教 師 過 度 注 重 講 述 忽 略 動 手 經 驗 (侯 旭 峰 , 2003), 造 成 學 習 者 自 我 行 為 與 知 識 分 離 ( 熊 曣,2 0 0 7 );因 缺 乏 實 際 操 作 就 無 法 產 生 經 驗 , 沒 有 經 驗 就 沒 有 體 驗,沒 有 體 驗 就 缺 乏 感 覺,沒 有 感 覺 就 無 以 內 化 , 沒 有 內 化 知 識 就 難 以 成 為 能 力 ( 陳 進 福,2 0 0 5 ),利 用 戶 外 環 境 教 學 , 正好可改善以往教育方式的缺失。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育聯盟 ( IU C N ) 於 1 9 7 2 年 提 出 : 進 行 環 境 教 育 的 第 一 步 , 是 要 由 環 境 中 教 學 (引 自 盧 秀 琴 , 1997)。 學 童 從 實 際 的 情 境 中 學 習 , 若 以 校 園 環 境 作為學習的起點,延伸教學空間,學童可以學以致用,對增進知識. 16.

(31) 及 改 變 態 度 皆 有 極 大 的 幫 助 ( N ic h o ls , 1 9 9 0 ) 。 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是指在教師協助引導下,指導學童走出教 室,在 校 園 中 進 行 有 目 標 性、規 劃 性、系 統 性 和 教 育 性 的 學 習 活 動 , 它 是 一 種 融 入 教 學 (李 崑 山 , 2002), 主 要 是 利 用 校 園 環 境 , 提 供 學 生直接與實際觀察和體驗的機會,藉此增加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 童 與 自 然 的 關 係 更 緊 密,體 驗 學 習 如 何 與 環 境、他 人、和 自 己 相 處 , 希 望 學 生 的 學 習 是 與 生 活 互 為 關 連 而 非 脫 節 的 (周 儒 , 2002)。 在 校 園戶外環境教學活動中,親身的體驗對提供「為環境而教育」扮演 著極重要的角色,校園內戶外環境教學能夠促進學童的環境行動和 環境參與,是培養環境覺知、知識、態度、技能和參與的最有效也 是 最 普 遍 的 方 法 ( P ar k in , 1 9 9 8 ) , 其 主 要 概 念 與 環 境 教 育 目 的 之 關 係 , 詳 見 表 1。 表 1 環境教育目的與戶外環境教育中的主要概念關係 環境教育目的. 戶外環境教育的主要概念 藉由從戶外活動的第一手經 驗中培養出對環境的覺知與 敏感度。 在自然情境的課程活動中得 到經驗,並且認識環境。. 技能 (Skills). 協助社會群體和個人對整體環 境及其相同問題獲得覺知和敏 感度。 協助社會群體和個人獲得關於 環境及其相關問題的各種經驗 和基本瞭解。 協助社會團體和個人獲得關切 環境的一套價值觀,並允諾主 動參與環境改進和保護。 提供社會團體和個人獲得辨認 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 參與 (Participation). 協助社會團體與個人主動參與 各階層環境問題解決的工作。. 覺知 (Awareness) 知識 (Knowledge) 態度 (Attitude). 資 料 來 源 : 引 自 林 政 仁 (2002). 17. 從學習經驗的建構中提升環 境倫理思想進而培養出對關 切環境的價值觀和情感。 培養辨識和瞭解衝擊環境的 作用以及減少衝擊方法的技 能。 從現在和未來的戶外活動中 提供機會為環境採取有益的 行動。.

(32) 由上述可知:戶外環境教育是能豐富學習者的環境學習經驗, 是 有 效 的 教 學 方 法 之 一 (周 儒 、 黃 淑 芬 譯 , 1994)。 教 師 在 指 導 學 生 學習,除了教科書講述說明和利用教學媒體之外,利用校園戶外環 境教學,可以非常方便的提供學生具體而有目標的學習經驗,只要 簡要的說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觀察,遠超過教科書和一般教學媒體 所及的範圍,正好可改善以往教育方式的缺失,也合乎當前教育改 革潮流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生活周遭環境有更進一步的認 識 , 並 增 強 學 生 具 體 經 驗 (甘 漢 銧 , 2007)。 因 戶 外 學 習 環 境 的 區 域 不 同 , 范 明 鐸 (1998)將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的 場 地 分 成 三 類 : 校 園 、 社 區 以及有特色的環境學習中心。在利用校園內環境及現有的教學資源 來進行戶外環境教育,則定義為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本研究即採 用此項定義。 二、校園內實施戶外環境教育教學的優點 學生的學習應從具體的事物開始,並與生活周遭的經驗相結 合,才 能 引 起 學 生 的 學 習 的 興 趣。戶 外 教 學 就 是 將 學 生 的 學 習 活 動 , 由教室內擴展到教室以外的地方,以實際的事物提供學生親自觀 察、實驗、記錄和體驗,這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提升學生學習興 趣 、 增 加 學 習 經 驗 , 也 增 強 學 生 操 作 的 能 力 ( La d d i e, 1 9 8 2 ), 而 環 境 教育更是需要從具體的事物中學習。 「 再 好 的 教 學 , 若 學 生 安 全 出 了 問 題 , 那 一 切 都 將 枉 然 」。 不 可 否認,戶外環境教育有眾多好處,但到戶外進行環境教育教學,對 學校及教師而言是很大的負擔,這當然也影響了教師的實施意願。 其 實 , 實 施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的 困 難 處 頗 多 , 根 據 王 靜 如 (1992)調 查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與困難分析發現,教師實施戶外教學 的困難有:學校行政配合不易、教師專業能力不足、學生安全問題 及 經 濟 因 素 等 四 項 ; 楊 志 誠 (1993)研 究 指 出 : 教 學 負 擔 過 重 、 缺 乏 行政配合、教師能力不足、安全問題可慮是主要的困難因素;而楊 平 世 ( 1 9 9 6 ) 、 鄧 好 周 ( 2 0 0 4 ) 、 L ad d i e ( 1 9 8 2 ) 的 研 究 , 認 為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困 難 之 處 在 於 : 1.教 學 負 擔 沈 重 , 教 師 投 入 意 願 較 低 。 2.學 18.

(33) 生 人 數 過 多 。 3.安 全 上 的 顧 慮 。 4.時 間 與 經 費 的 問 題 。 5.教 師 本 身 的 教 學 能 力 及 專 業 背 景 不 足 , 無 法 應 付 。 6.學 習 成 效 不 彰 。 7.學 校 行 政 配 合 不 易 。 8.對 教 學 地 區 不 夠 瞭 解 與 教 材 參 考 資 料 不 足 。 9.升 學 壓 力 。 10.無 適 當 地 點 。 葉 依 涵 (2008)對 彰 化 縣 國 小 校 外 教 學 目 的 地 選 擇 的 研 究 亦 指 出,教 師 實 施 校 外 教 學 最 重 視 行 前 的 安 全 教 育, 「安 全」是教師辦理校外教學的最大考量。由上述研究可發現:戶外環 境 教 育 教 學 的 困 擾 因 素 頗 多,而「 學 生 安 全 問 題 」一 直 是 主 因 之 一 。 戶外環境教育是否一定要離開學校,才能達成教學目標呢?蘇 禹 銘 ( 2 0 0 0 ) 認 為,教 師 捨 近 求 遠 安 排 戶 外 教 學,這 種 點 水 式 的 教 學 , 反 而 不 如 從 周 遭 事 物 時 時 接 觸、切 身 感 受 來 得 實 在。Ma rg ar et e( 1 9 9 0 ) 認 為:短 短 一 天 的 戶 外 環 境 學 習,無 法 提 供 學 生 作 長 期 觀 察 的 機 會 , 如果將校園環境營造成合適的教學場所,不但能解決經費與安全上 的顧慮,也能提供學生持續並配合教學主題,及長期自然課程的完 整 觀 察 ; 畢 竟 學 生 一 天 中 有 近 1/3 的 時 間 在 學 校 上 課 , 校 園 內 有 許 多自然環境,可供教與學的地方,其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戶外教學 場 所 ( S mi t, 1 9 9 7 ) ; 所 以 , 若 能 在 校 園 內 實 施 戶 外 教 學 , 相 較 於 校 外 其 他 地 點 , 是 較 簡 單 易 行 且 安 全 的 方 式 (林 智 慧 , 2001)。 小孩子最喜歡的戶外教學場所,是五分鐘走路可到,有水、有 沙、有隱密性、不太經過整理的地方;校園若能適當設計,其實有 不 少 場 所,可 讓 教 師 帶 領 學 童 在 其 中 進 行 環 境 教 育 ( 王 佩 蓮,2 0 0 1 ) 。 國 內 外 的 研 究 (王 佩 蓮 , 1996; 賴 雅 芬 , 1996; 丁 冰 如 , 1997; 余 宗 翰 , 2 0 0 0; 羅 敏 華, 2 0 0 4; 林 佩 君 , 2 0 0 7; R u s s el l, 1 9 9 0; F r an c ek, 1996)都 指 出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 其 實 可 以 在 校 園 中 實 施 , 其 優 點 有 : (一 ) 在 教 學 資 源 方 面 1. 安 全 便 利 的 教 學 場 所 , 教 師 熟 悉 各 項 資 源 、 設 備 , 且 容 易 獲 得 各項教學輔助器材,及其他不同專長教師的支援,有利於教學 的實施。 2. 擴 展 學 生 的 學 習 範 圍 , 由 教 室 內 延 伸 到 校 園 , 方 便 學 生 長 、 短 期的觀察、紀錄,有助於達成教學目標。. 19.

(34) (二 )在 教 學 內 容 方 面 1.提 供 立 即 的 教 學 , 彈 性 的 教 學 時 間, 可 從 容 的 進 行 戶 外 環 境 教 育教學。 2. 可 使 學 生 認 識 與 關 心 校 園 環 境 , 發 揮 主 動 觀 察 的 功 能 , 並 可 作 為遠距離戶外教學的準備。 (三 )在 教 學 對 象 方 面 1. 無 經 濟 負 擔 , 每 位 學 童 皆 可 參 加 , 不 會 引 起 家 長 反 對 , 且 教 學 場所近在咫尺,方便學童隨時觀察並可得到教師立即指導。 2. 無 須 舟 車 勞 頓 , 減 少 學 童 安 全 的 顧 慮 , 且 增 加 學 習 的 時 間 。 3. 藉 由 周 遭 真 實 情 境 教 學,增 強 學 生 的 學 習 動 機、加 深 學 習 的 效 果。 (四 )在 教 師 實 施 意 願 方 面 1. 教 師 可 減 少 安 全 顧 慮 , 加 上 熟 悉 教 學 場 所 及 容 易 尋 求 各 項 支 援,增加實施的意願。 2. 可 增 強 教 師 教 學 技 巧 , 發 展 教 學 特 色 及 展 現 自 我 的 教 學 理 念 。 綜合上述可知:戶外教學是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由教室內擴展 到教室以外的地方,直接去接近課本上所提及的真實事物,以實際 的事物提供學生生動的、富有生命意義的且與學習者生活有關聯的 學習,是環境教育最佳的教學方式。然而到校外戶外教學有不少的 困擾,尤其是學生的安全問題,更是令教師有所顧慮,若是利用豐 富的校園環境替代校外教學場所,不失為一個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各校只要將校園妥善規劃,並充實各項相關設施,便可提供一個安 全、便利的教學環境,供師生觀察、實驗及記錄,這不但可提昇學 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其對校園動植物的認識與愛護的情操,也可學 習 到 維 護 校 園 環 境 的 方 式 與 解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 鄭 傳 榮 , 2004; 楊 禎 家 , 2007), 達 到 戶 外 教 學 的 目 的 , 真 正 落 實 環 境 教 育 。 三、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的教學資源與可融入的課程單元 (一 ) 教 學 資 源 方 面 環 境 教 育 非 常 強 調 以 真 實 的 環 境 作 為 教 學 的 內 容 (周儒,1993), 利用豐富的校園環境來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是有效且可行的。 20.

(35) R au c h ( 2 0 0 0 ) 指 出 : 校 園 是 個 良 好 的 生 態 學 習 場 域 ; D an k s ( 2 0 0 1 ) 亦 指 出,校 園 中 的 生 態 池 除 了 能 作 為 野 生 動 物 棲 息 地 之 外,亦 能 提 供 學 童 進 行 戶 外 的 自 然 觀 察,且 不 必 離 開 學 校 即 可 進 行。所 以,實 施 戶外環境教育並非一定要離開學校到很遠的地方,在一座規劃周 全、營 造 用 心 的 校 園 裡,即 可 擁 有 豐 富 的 教 學 資 源,況 且 各 校 的 環 境 教 育 設 施 大 多 安 排 在 校 園 內,自 然 也 是 進 行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時 最 佳 的 教 學 場 所,因 此 適 時 在 校 園 內 進 行 戶 外 環 境 教 育 教 學,是 經 濟 實 惠、方 便 易 行 的,教 師 應 該 善 加 運 用,以 促 使 各 校 校 園 能 走 向 教 材 化 且 兼 具 美 化 、 綠 化 之 功 能 (李 崑 山 , 2000)。 王 佩 蓮 (1999)針 對 全 國 國 小 生 態 教 學 資 源 現 況 的 研 究 調 查 發 現,學 校 中 的 生 態 資 源 區 , 可以提供做為自然科校內戶外教學之用的有天文教學資源、堆肥 區、地 質 地 形 教 學 資 源、生 態 園、校 園 環 境 步 道 等 五 大 主 題 ( 表 2 ) 。 表 2 國內各國小生態教學資源分類 生態教學資源. 細項分類. 天文教學資源. 天象館、氣象觀測站、日晷、方位圖、九大行星位置圖. 堆肥區. 落葉、疏木(修剪下來的枝條、樹葉)、廚餘(食畢後的菜餚、 肉類、湯水等)、生鮮蔬果垃圾. 地質地形教學. 岩石教學資料、化石教學資料、貝類教學資料、地層教學資料. 生態園. 植物教材園、動物教材園、昆蟲教學資料. 校園環境步道. 苗圃(花圃)、菜圃、水土保持教學. 資 料 來 源 : 引 自 王 佩 蓮 (1999) 而 鄧 天 德 (1992)的 調 查 指 出 : 校 園 內 環 境 教 育 基 本 設 施 應 有 十 七 種 , 可 分 成 : 1.天 文 氣 象 教 學 ; 2.地 質 地 形 教 學 ; 3.生 態 教 學 ; 4. 資 源 回 收 教 學 ; 5.海 報 圖 表 教 學 等 5 個 類 別 , 其 內 容 如 表 3(引 自 余 宗 翰 , 2000)。. 21.

(36) 表 3 校園內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及教學用途 類別 天文 氣象 教學. 地質 地形 教學. 生態 教學. 資源 回收 教學. 海報 圖表 教學. 細分項目 地球太空船 模型 氣象觀測坪 日晷. 教學用途 將 地 球 視 為 一 艘 太 空 船,船 上 所 有 的 組 成 份 子 彼 此 之 間 形成為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複合體。 瞭解天氣或氣候與人類生活的相互關係。 經 由 觀 察、操 作,探 究 期 能 測 量 時 間 的 原 理,並 比 較 傳 統 與 現 代 方 式 的 差 異,進 而 體 驗 珍 惜 光 陰 和 守 時 惜 時 的 觀念。 鄉 土 地 形 模 透 過 最 熟 悉 的 鄉 土 地 形,引 導 學 生 認 識 各 種 地 形 及 瞭 解 型 人類利用土地的限制。 岩石與礦物 將鄉土中常見的岩石與礦物陳列於校園中,標示其名 標本 稱、來源與特性。 動 物 教 材 園 讓 兒 童 觀 察 動 物 的 活 動 增 進 兒 童 對 動 物 的 瞭 解,以 培 養 (鳥 園 ) 兒童對動物的喜愛與關懷。 植 物 教 材 園 將 校 園 內 的 植 物 和 花 卉 標 上 名 稱、特 徵 與 用 途 的 說 明 , (花 圃、苗 圃 ) 並 且 由 學 生 負 責 照 料,除 了 可 以 增 加 綠 意,也 可 以 達 到 教學上的功用。 水生池 是 繁 殖 魚 類、昆 蟲 和 種 植 水 生 植 物 的 小 天 地,池 裡 進 行 (生 態 池 ) 生 產、消 費 與 分 解 的 活 動,有 助 於 學 生 對 生 態 平 衡 的 瞭 解,也助於體驗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水生植物 將 一 般 野 外、不 易 觀 察 到 的 水 生 植 物,栽 種 在 一 起,培 養學生對水生植物的認識以及生長環境瞭解。 地表綠化 將 校 園 內 不 必 鋪 上 水 泥 或 柏 油 等 不 透 水 層 的 地 方,保 留 原樣、栽種草木或以植草磚替代。 景觀盆栽 專門種植一些稀有或美觀的植物,供人認識與欣賞之 用,除達綠美化之效用外,也達環境教育目的。 垃 圾 分 類 桶 垃 圾 分 類 是 減 少 垃 圾 處 理 的 方 法 之 一。學 生 在 學 校 如 能 (資 源 回 收 養 成 垃 圾 分 類 的 習 慣,亦 能 將 此 資 訊 帶 入 家 庭,擴 大 垃 桶) 圾減量及資源回收的工作。 堆肥區 將 校 園 內 的 落 葉、果 皮、廚 餘 製 成 堆 肥,減 少 垃 圾 量 , 並達成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目的。 廢 電 池 回 收 由 於 電 池 體 積 小 用 完 後 大 多 隨 手 丟 棄,造 成 重 金 屬 的 污 桶 染,若 學 校 設 有 廢 棄 電 池 回 收 桶,則 可 方 便 家 中 或 學 校 電池的回收。 方位圖 人 類 的 活 動 都 涉 及 到 方 位 的 辨 識,因 此 認 識 方 位 有 助 於 提昇走向大自然、熱愛旅遊的興趣。 食物鏈圖 食 物 鏈 是 生 態 教 材 園 上 重 要 的 概 念,可 以 配 合 其 他 教 學 資源如水生池,彩繪說明,以加深兒童的概念。 環保標語 宣 導 環 境 保 護 與 生 態 保 育 的 重 要 性,可 以 由 學 校 師 生 共 同一起製作,達到環境教育『做中學』的目的。 社 經 結 構 圖 讓 兒 童 瞭 解 人 口 增 減 與 經 濟 活 動 對 環 境 品 質 的 影 響,有 助 於 兒 童 長 大 後 對 生 活 空 間 與 職 業 的 選 擇,提 昇 兒 童 對 環境的關懷。. 資 料 來 源 : 引 自 余 宗 翰 (2000). 22.

(37) 近年來,國內完全以校園內環境資源為主題,實施環境教育教 學 活 動 的 研 究 , 大 致 上 以 生 態 教 材 園 為 主 , 簡 稱 為「 生 態 園 」(楊 禎 家 , 2 0 0 7 )。 生 態 教 材 園 的 功 能 主 要 在 提 供 自 然 科 學 與 環 境 教 育 的 學 習 場 所 。 根 據 楊 平 世 與 李 蕙 宇 ( 1 9 9 8 ) 對 生 態 教 材 園 的 定 義 是 :「 以 人 為方式,在學校、公園或動、植物園內,模仿自然的棲地,營造適 合本土動植物生長棲息及生活的空間,以提供學校師生或民眾觀 察 、 欣 賞 、 體 驗 自 然 生 態 及 從 事 自 然 或 生 態 教 育 的 場 所 」。 生 態 教 材 園的形式有很多,若依校園「空間與整體計畫」來區分,可分為以 整個校園為範圍的「開放式」與利用有限的空間中,設置溫室或網 室的「密閉式」兩種;若依在校園裡的分佈情形,又可以分為「集 中 型 」 與 「 分 散 型 」 ( 林 政 仁 , 2 0 0 2 )。 另 外 , 由 於 各 校 所 處 的 地 理 位置不同,自然融合許多地方特色,加上各校發展方向不同而有所 差 異,所 以 各 校 生 態 教 材 園 的 內 容 亦 有 所 不 同,綜 合 國 內 研 究 者 ( 楊 平 世、李 蕙 宇,1 9 9 8;董 志 峰,2 0 0 1;葉 茂 森,2 0 0 3;羅 敏 華,2 0 0 4 ; 黃 紫 屏 , 2 0 0 6; 蕭 斯 文 , 2 0 0 6; 楊 禎 家 , 2 0 0 7 ) 對 於 生 態 教 材 園 的 分 類 結 果 , 大 致 可 分 為 「 動 物 類 」、「 植 物 類 」、「 綜 合 類 」 三 大 主 題 , 如 表 4。 許 嘉 文 (2005)綜 合 他 人 研 究 結 果 , 將 校 園 戶 外 環 境 教 學 資 源 區 分 為:鄉 土 地 理 教 學 設 施 及 校 園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設 施 2 大 類,第 一 類 鄉 土 地 理 教 學 設 施,包 含:鄉 土 地 理 位 置 及 行 政 區、鄉 土 地 質 及 地 形 、 鄉 土 岩 石 (土 壤 )及 礦 物 與 鄉 土 的 氣 象 等 教 學 設 施 , 相 關 資 源 有 岩 石 地 層 教 學 區 、氣 候 觀 測 教 學 區 、方 位 圖 、日 晷 及 地 質 地 形 ( 模 型 ) 等 ; 第二類為校園環境教育教學設施,包含了校園廢棄物回收利用、校 園水資源、校園生態及校園能源等教學設施,相關資源有校園生態 教 材 園 ( 動 植 物 )、 網 室 ( 溫 室 )、 透 水 面 的 維 持 、 荒 野 生 態 教 材 園 、 有 機堆肥區、植物標示牌、資源回收教學區、廢電池回收、地球太空 船 模 型 、 環 保 標 語 、 食 物 鏈 圖 、 昆 蟲 生 態 ( 標 本 )、 水 土 保 持 教 學 區 、 復育區、家禽養殖區等。.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作品希望透過 數位科技 與 藝術創作 產生的激盪,讓人、環境、科技 之間形成更和諧、優質的生活形態。..   因此將利用數位科技的 互動性

cognition, culture) 框架的串連運用,以及實際於教學活動及教案設計時,如何平衡內容及語 言。課程中將安排一個搭配生活與綜合活動的

(一) 透過低碳生活圈,智慧節能講座,推動學校能源教育宣導,並 提昇學校師生對節能減碳的認知,並落實於生活中。..

(二) 103年9月29日(星期一)上午9時起於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 Attained: Accumulated at least 420 minutes of moderate- to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ies across the week (60 x 7 = 420 minutes). 本星期體能活動總時間:

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 5-17 歲兒童及青少年應在一星期內,累 積平均每天最少 60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

有關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的安全事宜,學校須參考教育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