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青年就業促進政策成效之分析- 以「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青年就業促進政策成效之分析- 以「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碩士論文. ‧. ‧ 國. 學. 我國青年就業促進政策成效之分析- 政 治 大 立 以「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 為例.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成之約 研 究 生:周佳玟 中華民國 103 年 12 月.

(2) 謝誌 有沒有把研究所當國小念的八卦?5 年半,再差半年就可以國小畢業了!本 來想說,就「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謝天吧!」簡單幾字帶過就好,可是在一些 人威脅恐嚇下,不認真寫不知道會變成哪個海岸的消波塊。 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成老師,從選定論文題目、實習到口試,一路走 路,老師給了很多幫助。感謝 CTT,陪我鼓起勇氣踏入睽違 2 年半的校園,進 行那唯一一次的 meeting,然後陪我奔波口試,相信這一年妳的努力會有成果的, 不論是國考還是尋找大仁哥都會順利達成的,期待我們脫離小魯的行列;感謝李. 政 治 大 直閃下去,我已免疫也不想戳破了;感謝天龍公主,當初在妳的邀約下糊里糊塗 立. 使該和林桑,收容南國少女,在口試前一天給了很多建議,你們的粉紅泡泡要一. ‧ 國. 學. 參加了讀書會、買了簡章、考上研究所然後走上了這條路,就這樣一路追隨妳到 換得那張紙;感謝港都小媳婦,跟著我吃喝玩樂,卻也不忘一直督促我考英檢和. ‧. 寫論文;感謝哈哥、老江,多次進行校園行禮,全校跑透透,幫我辦休學;感謝. sit. y. Nat. 國豪哥、靖哥和麒竣,過去一年不斷地嘲弄「最老的研究生」,促使我努力完成. al. er. io. 論文,早日畢業;謝謝師父,在口試請假時,幫忙代理工作,等我去開計程車時,. v. n. 一定讓你免費搭乘;還有很多要感謝的,oneting、保羅妹(這兩人要求一定要被. Ch. engchi. i n U. 寫進來)、try、阿沈、小黃、檳、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的姐 姐們、臺中的長官和同事、現在的長官和同事,一路上支持過和幫助過我的人。 然後,我錯過了多 P 體驗的冬至聚會,沒有吃到薯條和烤雞,趕快排時間補回來; 董董奶樹,趕快安排下一次的旅遊,我們好好大吃大喝大玩一場吧! 壓軸就留給最愛的三個人,周爸、周媽和周弟,你們終於盼到這一天了,周 爸周媽的年終獎金和周弟尾牙抽到的禮券就捐獻出來給小霸王吃慶功宴和買 iPhone 6 吧! 最不可思議的,大概是因為考 TOEIC,竟然愛上了讀英文這件事。最後, 祝福大家都找到人生努力的目標,努力實踐,當個溫拿、人生勝利組吧!.

(3) 摘要 青年為國家的棟樑,因此青年勞動力的運用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亦為 各國政府施政的焦點之一。但在全球化、新興國家崛起、非典型就業興起及高等 教育普及的影響下,青年必須與來自國內、外的人才競爭,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勞 動市場。各國青年的就業趨勢主要為:青年失業率高於總體失業率、勞動參與率 下降。而許多青年雖然有工作,卻面臨學用落差、工作貧窮和低度就業的困境, 長期求職失利的青年則可能成為怯志工作者,此皆不利一國的未來發展。為解決 青年就業問題,各國政府透過薪資補貼、職業訓練及就業服務等積極性措施,解. 政 治 大 本研究係針對當前青年失業問題,政府推出的青年就業促進政策為研究對象, 立. 決青年就業問題。. ‧ 國. 學. 旨在探討青年就業促進政策是否能確實幫助青年就業。由於我國多數青年就業促 進計畫為短期性、未長期推動,僅少數計畫能長期施行,本研究以勞動部(原行. ‧. 政院勞工委員會)自 92 年起推動迄今的「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為. sit. y. Nat. 例,並利用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執行 98 學年度「補助大專. al. er. io. 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11,712 位參訓學員所填寫之學習成果調查問卷原始檔. v. n. 重新歸納並進行抽樣分析,以計畫受益者角度了解計畫執行過程的優劣進一步分. Ch. engchi. 析執行成效,本研究得到的結論如下:. i n U. 一、參與學員普遍認同職場體驗與課程內容具有關聯性,但是計畫執行前應 再加強說明課程和職場體驗的內容。 二、各組別間學員的學習成果雖無顯著差異,但「第三組:服務產業類」學 員對各項目評價最高,而「第二組:管理產業類」學員對各項目最低, 然總體學習成果卻是「第一組:技術產業類」學員平均數最高。 三、以年齡為變數分析,不同年齡層學員的學習成果有差異,15-19 歲學員 的學習成果比 20-24 歲學員的學習成果佳。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針對計畫執行提出三點建議:.

(4) 一、計畫執行者應於計畫執行前,讓參與者清楚瞭解計畫內容及完整訊息。 二、針對管理產業領域的課程規劃進行改善,以提升相關領域學員滿意度。 三、因 15-19 歲學員的學習成果比 20-24 歲學員的學習成果佳,因此建議從 高中階段即推行類似的青年就業促進政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字:青年就業、就業促進政策、政策評鑑、評鑑指標.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5 第二章 青年就業現況與問題分析........................................................................ 9 第一節 青年就業現況.................................................................................... 9 第二節 青年失業成因與就業困境.............................................................. 18 第三節 青年失業影響.................................................................................. 37 第四節 本章小結.......................................................................................... 39 第三章 青年就業促進政策.................................................................................. 41 第一節 國際組織與主要國家青年就業促進政策...................................... 41 第二節 我國青年就業促進政策.................................................................. 50 第三節 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介紹.......................................... 59 第四節 青年就業促進政策成效評估指標.................................................. 66 第五節 本章小結.......................................................................................... 6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at. y. sit. n. al. er. io.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71 第一節 調查規劃與設計.............................................................................. 71 第二節 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評鑑指標.......................................... 73 第三節 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成效探討.......................................... 81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01 第五章 結論........................................................................................................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7 附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98 學年度「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 Ch. engchi. i n U. v. 畫」學員問卷………………………………………………………………..115.

(6) 圖目次 研究流程圖………………………………………………………………..6 研究架構圖……………………………………………………………….71.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1-1 圖 4-1. Ch. engchi. i n U. v.

(7) 表目次 表 2-1.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人口狀況..............................................................10. 表 2-2.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勞動參與率..........................................................11. 表 2-3 15-24 歲青年勞動參與率國際比較...........................................................12 表 2-4.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就業人數..............................................................13. 表 2-5.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每週工作時數......................................................13. 表 2-6.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失業原因..............................................................14. 表 2-7.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失業率..................................................................15. 表 2-8 15-24 歲青年失業率國際比較...................................................................16 表 2-9.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失業週數..............................................................17. 表 2-10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未參與勞動原因..................................................17 表 3-1. 經費補助項目及編列標準.........................................................................64. 表 4-3. 政 治 大 第二部分:學習調查結果.........................................................................81 立 參訓學員各領域分布情形.........................................................................83. 表 4-4. 全程參訓學員各組別分布情形.................................................................84. 表 4-5. 樣本對象年齡分布……….........................................................................84. 表 4-6. 樣本對象組別和性別分布.........................................................................85. 表 4-7. 樣本對象參訓時的學制與年級分布.........................................................86. 表 4-8. 樣本對象參與領域別分布.........................................................................87. 表 4-9. 職場體驗的訓練與課程內容關聯性回答狀況.........................................88. 學. ‧. y. Nat. sit. 表 4-2. 第一部分:基本資料.................................................................................80. ‧ 國. 表 4-1. al. er. io. 表 4-10 就業學程可再加強的部分回答狀況.........................................................90. n. v i n Ch 表 4-12 增加職場的認識與瞭解回答狀況.............................................................92 engchi U 表 4-13 增加學習職涯相關知識的意願回答狀況.................................................92 表 4-11 獲得就業市場訊息與機會回答狀況.........................................................91. 表 4-14 增加職場適應力回答狀況.........................................................................93 表 4-15「職涯準備」各項目回答狀況...................................................................94 表 4-16「職涯準備」各組別回答狀況...................................................................94 表 4-17 提昇專業技術能力回答狀況.....................................................................95 表 4-18 提昇表達、溝通能力回答狀況..................................................................96 表 4-19 提昇團隊合作能力回答狀況.....................................................................97 表 4-20 提昇解決問題的能力回答狀況.................................................................97 表 4-21「能力提昇」各項目回答狀況...................................................................98 表 4-22「能力提昇」各組別回答狀況...................................................................98 表 4-23 年齡對於學習成果差異分析.....................................................................99 表 4-24 性別對於學習成果差異分析...................................................................100.

(8) 表 4-25 組別對於學習成果差異分析...................................................................10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經濟學家梭羅(Lester C. Thurow)曾說過:「21 世紀國家競爭力的決勝關 鍵不在資本,而在於人力的培養與運用」 ,青年則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資產,亦為 國家競爭力的象徵,因此青年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為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 然而,在全球化衝擊下,人力與資本全球流動,青年世代未來面臨的是「全球 游牧工作」 ,雇主不再長期僱用,終身僱用已成歷史,非典型僱用當道的處境,. 政 治 大 會,青年勞工更是無法避免受其波及 。再者,隨著台灣勞動市場高學歷人力供 立. 且在金融海嘯衝擊下1,國內外經濟成長衰退,連帶影響國內勞動市場之就業機 2. ‧ 國. 學. 給增加,近幾年來,大學教育程度的失業率也不斷上升3。青年世代面對激烈的 全球競爭、不斷進步的技術、快速變遷的經濟結構;另因產業結構的變化、技. ‧. 術的革新、學歷的社會價值觀等種種因素4,導致青年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根. sit. y. Nat. 據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自民國 90 年,近十幾年來,青年失業率均達雙位數,. al. er. io. 且在 98 年金融海嘯時達到最高峰為 14.49%,之後雖然略有下降,但青年失業. v. n. 率仍處在 12%和 13%間,最新一年的統計資料顯示,102 年青年失業率為 13.17%,. Ch. engchi. i n U. 與同年總體失業率 4.18%比較,青年失業率約為總體失業率的三倍。 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的後續效應影響下,目前我國勞動市場上青年失業率 仍高於全體失業率,且因高等教育過度擴增,大學畢業者失業率居高不下,此 乃高等人力供過於求及質量未能並重成長的結果,致使社會新鮮人從學校畢業 後即須面對嚴峻的職場挑戰5,近年來,「尼特族」(NEET)6、「啃老族」. 1. 高泉錫(2009) ,〈新世代青年工作價值大衝擊〉, 《台灣勞工季刊》 ,18,頁 7 田玉霞、鄭雅慧(2009), 〈青年勞工跟你想的不一樣〉, 《台灣勞工季刊》18,頁 13 3 秦惠媛(2009) ,〈放膽嘗試,世界終究是你們的〉 ,《台灣勞工季刊》18,頁 23 4 職業訓練局(2009) , 〈推動職場“星光幫”–青年職場「心」體驗計畫〉 , 《台灣勞工雙月刊》9, 頁4 5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網站,協助青年就業接軌方案,2011 年 8 月 1 日下載自 http://hope.nyc.gov.tw/promote.php?mod=118 2. 1.

(10) (boomerangers)7或「飛特族」 (freeter)8不斷增加,愈來愈多的青年面臨無法 與勞動市場有效聯繫的危機。根據 2005 年,國際勞工組織(ILO)發布的「全 球青年就業趨勢」(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報告指出,青年失業 和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間有很大的關聯9,若青年求職挫敗造成長期失 業,不僅影響個人自信和尊嚴,加重家庭負擔,所得不安定對於國家稅收也會 產生衝擊,亦為國家人力的閒置和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青年失業對於個人、 社會和國家發展都極為不利。 青年失業問題並非我國所獨有,世界多數國家亦面臨此一問題,實際上,. 政 治 大 現象的困擾,尤其是在青年就業問題上更感棘手,由於青年乃一國發展的重要 立 工業化國家受到全球化與知識化趨勢的影響更早且更深,普遍長期面臨高失業. 資產,亦為國家競爭力的象徵,青年一旦無法順利就業,對於國家未來整體的. ‧ 國. 學. 發展勢必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世界各國都將解決青年就業問題列為政府施政. ‧. 的優先議題,各國政府極力從供給面與需求面來研提因應對策。. y. Nat. 青年勞動力的運用,亦受到國際組織的關注。聯合國(UN)1995 年發表. er. io. sit. 「世界青年行動綱領」 (World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Youth) ,此綱領中當中包 括 15 項議題,「就業」(Employment)即為其中一項10,2010 年 2 月的聯合國. al. n. v i n 大會中針對青年政策的部分,再次強調「世界青年行動綱領」的重要性,並指 Ch engchi U 出當前金融和經濟危機中,青年格外脆弱,不但工作條件差,更因此容易陷入. 6. NEET 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指不升學、不就業、 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台灣稱為「尼特族」 。本定義取自維基百 科 2011 年 8 月 1 日下載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BC%E7%89%B9%E6%97%8F 7 指不工作也沒有唸書、進修,僅靠父母資助維生的年輕人。本定義取自米蘭台貿中心(2009) 〈歐洲啃老族 在家靠父母〉 ,國際商情雙周刊第 279 期,2011 年 8 月 1 日下載自 http://www.trademag.org.tw/content02.asp?id=519334&type=23 8 飛特族(freeter)一詞來自於英語的 free(自由)與德語的 arbeiter(工人) ,指以固定性全職 工作以外(兼職工作)的身份,來維持生計的人。本定義取自維基百科 2011 年 8 月 1 日下載 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3%9B%E7%89%B9%E6%97%8F 9 ILO(2006),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pp3 10 聯合國網站,What is the World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Youth?,2011 年 7 月 31 日下載自 http://social.un.org/index/Youth/WorldProgrammeofActionforYouth.aspx 2.

(11) 失業的困境11。2009 年 9 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巴黎召開的「勞 工與部長會議」 (OECD Labour and Employment Ministerial Meeting)中提到「運 用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有效強化弱勢青年的社會保障」 ,幫助青年度過經濟危 機的相關措施極為重要12。國際勞工組織(ILO)2010 年 8 月提出的「全球青 年就業趨勢」(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報告中指出,受到經濟 衰退衝擊,青年失業率急遽上升,超過以往任何時期,此一危機可能導致青年 脫離勞動市場,產生「失落的一代」(lost generation)13。經濟合作暨發展組 織(OECD)會員國在 2013 年 5 月 30 日部長級會議(Ministerial Council Meeting). 政 治 大 失業問題,強調應著眼於低技能、移民等最弱勢的青年,並改善教育體制 立. 中簽署「OECD 青年行動計畫(OECD Action Plan for Youth)」,積極解決青年 14. 。. 由此可知,國際組織長期對於青年就業議題的關切,在當前景氣衰退的危機中,. ‧ 國. 學. 此議題更是不斷被強調。. ‧. 基於青年就業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為有效解決青年失業問題,使青. y. Nat. 年求職之路更為順暢,各國針對青年就業,皆有相關的計畫與政策方案如英國. er. io. sit. 的青年新協定計劃(New Deal for Young People)、德國的雙元體系(Dual System), 以及香港的青年見習計畫等15;因體認到青年就業問題之重要性,我國針對此問. al. n. v i n 題施行諸多方案,自2003年青 C輔h會 及 經 建 會 、勞U委 會 共 同 提 出「 青 年 職 場 engchi. 體 驗 計 畫 」以 降,多 年 來,相 關 部 會 陸 續 推 出 多 項 青年就業促進政策。在 面對青年失業率不斷高漲之際,我國政府更是積極針對青年推出多項促進就業 政策,提供職業訓練、實習機會與就業服務,以解燃眉之急。青年就業促進政 策的執行需政府單位投入大筆經費和大量人力,因此諸項就業緊急措施,是否 11. UN(2010), Resolution adopted by the General Assembly-Policies and programmers involving youth,2011 年 8 月 1 日下載自 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RES/64/130 12 OECD(2009), Tackling the Jobs Crisis The Labor Market and Social Policy Response,pp19 13 ILO(2010), 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pp.1 14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3) , 〈OECD 會員國簽署「OECD 青年行動計畫」 ,積極解決青年失業問題〉 , 2015 年 1 月 10 日下載自 http://www.ndc.gov.tw/m1.aspx?sNo=0019448#.VLCahNKUdgI 15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10) ,青年就業接軌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財團法人 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調查報告,頁 3 3.

(12) 真的能夠達到促進就業的成效值得進一步探討,並依據調查結果修正方案內容 和執行方法,並對於未來推出相關政策提出建議,以減少政府資源的浪費。有 鑑於此,本研究針對青年就業促進政策作研究,並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 練局(現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推出之「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為 例,期望瞭解我國青年就業促進政策投入成本與實施成效是否合乎效益。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整理近年來青年就業趨勢、困境與影響。 二、 瞭解近年來各國與我國青年就業促進政策。. 政 治 大. 三、 瞭解近年來青年就業促進政策實施成效。. 立. ‧ 國. 學.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回顧和次級資料分析法。首先,透過文獻整理,分析. y. Nat. 國內外青年就業現況、青年失業成因與就業困境,另瞭解國際組織與其他國家. er. io. sit. 推動的青年就業促進政策以作為借鏡。其次,藉由次級資料分析,針對我國青 年就業促進政策成效做實證研究,由參與者填答問卷的結果,分析我國青年就. al. n. v i n 業促進政策實施成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C h 。最後,針對青年就業促進政策的推行, engchi U 提出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根據我國行政院 2005 年的「青少年政策白皮書」指出,聯合國(UN)與 國際勞工組織(ILO)對青少年的界定為 15-24 歲、歐盟(EU)為 15-25 歲、 世界衛生組織(WHO)為 10-20 歲,並沒有一致標準。本研究為與國際標準分. 4.

(13) 析比較,乃參酌聯合國的定義,將青年界定為 15 歲到 24 歲的族群,涵蓋在此 年齡範圍的就業促進政策,為本研究欲探討的對象。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與次級資料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以求得更準確的資 料,但實際操作上仍受到限制。近年來,我國政府各部門針對不同面向,推行 多樣政策促進青年就業,例如:薪資補貼方面推出「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 及「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計畫」 、創業協助方面推出「青年創業輔導」與 「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方案」 、職業訓練方面推出「雙軌訓練旗艦計畫」與「補. 政 治 大 專校院提升青年就業力」 。由於相關青年就業促進政策多樣,研究範圍廣泛,受 立. 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 、就業服務方面推出「青年就業達人班」與「大. 限於研究人力,無法針對每項政策一一深入探討,故本研究只針對「補助大專. ‧ 國. 學. 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深入探討。. er. io. sit.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y. ‧. Nat 一、研究流程. 第四節. al. n. v i n 本研究進行分為五個階段,首先擬定研究主題及確立研究目的,並透過文 Ch engchi U. 獻回顧建立本研究基礎,藉由資料分析完成本研究核心,並做成結論與建議, 流程如圖 1-1:. 5.

(14) 擬定研究主題 就研究方向蒐集文獻及閱覽後,與指導教 授討論擬定研究主題。. 確立研究目的 就所蒐集到的文獻閱覽後,確立本研究目 的。. 文獻回顧. 政 治 大. 收集國內及國際間有關青年就業相關議 題之論文、期刊、新聞及網路資料,彙整. 立. 國內外青年就業現況及促進就業之政. ‧. ‧ 國. 學. 策,以形成本研究基礎。. 資料分析. y. sit. io. 結論與建議. n. al. Ch. er. Nat. 利用統計軟體(SPSS)進行次級資料分析。. i n U. v. 將資料分析結果進行彙整和歸納,針對本. engchi. 研究主題提出建議,做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圖 1-1. 研究流程圖. 二、章節安排 本研究共分為五章,各章內容如下所述: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研 究流程與章節安排等。 第二章青年就業現況:收集相關各國青年就業統計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針對青年就業現況說明就業困境、失業成因與影響。 6.

(15) 第三章青年就業促進政策:介紹國際組織青年就業促進規範、他國與我國 青年就業促進政策;接續針對「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深入介紹。 第四章實證結果與分析:說明本研究規劃與設計;接續介紹「補助大專校 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評鑑指標;最後針對問卷利用 SPSS 進行統計分析,並 針對統計結果提出解釋。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針對研究目的,利用本研究結果,提出說明與建議。.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1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17) 第二章 青年就業現況與問題分析 OECD 曾提出當前國際間各國青年就業問題之共同現象包括:勞動參與率 下降、失業率上升、就業機會不足、技能不足、從事部分工時及所得低、由學 校至職場轉銜不順16,有鑑於此,國際上針對青年就業問題,提出多項策略。 了解近年來國際間青年就業趨勢,形成本研究的基礎,本章首先整理近幾年我 國及國際間有關青年就業狀況的各項統計資料;其次,探討造成青年失業的原 因及面臨的就業困境;最後,分析青年失業對青年造成的不利影響。. 立. 治 政 青年就業現況 大. 第一節. ‧ 國. 學. 本節參考國際組織與我國政府統計資料,藉由統計數據分析青年就業現況。 目前國內各法律對於青年的界定並未有統一標準,如:民法規定年滿 20 歲為成. ‧. 人、刑法規定 18 歲以下得減輕其刑、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與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 sit. y. Nat. 制條例等則規定兒童及少年指未滿 18 歲之人;官方進行調查時,亦依調查內容. al. er. io. 而有不同標準,如:勞動部的就業統計資料將「青少年」界定為 15 歲至 24 歲、. v. n. 主計總處「青少年狀況調查」則將「青少年」定義為 12 歲至 24 歲。本節採用. Ch. engchi. i n U. 聯合國定義,將青年界定為 15 至 24 歲的族群,以方便與各國進行比較。. 16. 李應元(2006) ,〈全球化對青年就業之挑戰〉 ,《臺灣勞工雙月刊》 ,3,頁 4 9.

(18) 一、青年勞動力概況 (一). 勞動力 根據表 2-1,102 年青年平均勞動力為 90 萬 1 千人,較上年 增加 8 萬人或 0.90%,惟與十年前比較,則減少約 24 萬 3 千人或 21.24%。青年勞動力逐年下降,乃因少子女化及高等教育普及就 學年限延長所致17。 表 2-1.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人口狀況 單位:千人、%. 民間人口. 立. 合計. 就業人口 1144 875. 1013 749. 3032 3052 3071. 872 872 893. 758 763 780. 901. i n U. 102 年較 101 年 增減%. -0.81. 102 年較 92 年 增減%. -9.72. Ch. 131 126. 2230 2183. 114 109 113. 2159 2180 2178. 119. 2145. 0.26. 5.31. -1.52. -22.80. -9.16. -3.81. 782. e0.90 ngchi -21.24. y. sit er. io. al. 3046. 合計. 失業人口. ‧. 3374 3059. Nat. 99 年平均 100 年平均 101 年平均 102 年平均. 合計. n. 92 年平均 98 年平均. 非勞動力人口. 學. ‧ 國. 年別. 15-24 歲青年人口 治 政 勞動力人口 大 (就業人口+失業人口). v.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二). 勞動參與率 根據表 2-2,102 年青少年平均勞動參與率為 29.58%,較上 年增加 0.5 個百分點,與十年前比較則減少 4.33 個百分點。依性 別分,男性為 28.32%,較上年增加 1.38 個百分點,女性為 30.83%, 較上年減少 0.4 個百分點,受高等教育普及之影響,與十年前比. 17. 勞動部網站,102 年青少年(15-24 歲)人力資源統計提要分析,2014 年 10 月 21 日下載自 http://www.mol.gov.tw/upload/cht/attachment/9327559f373ae8e1f686cf0d708170fa.pdf 10.

(19) 較則減少 5.93 個百分點18,男性青年勞動參與率低於女性的可能 原因為,我國義務役徵兵制造成青年男性延後進入勞動市場。依 年齡觀之,則 15-19 歲的勞動參與率低於 20-24 歲,乃因 15-19 歲尚在求學階段。 表 2-2.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勞動參與率 單位:%. 性別. 合計. 男性. 33.91 28.62 28.78. 100 年平均 101 年平均 102 年平均. 28.56 29.08. ‧ 國. 20-24 歲. 36.76 31.48 31.06. 11.71 8.84 8.93. 54.83 49.64 50.26. 26.94. 31.23. 8.69 8.45. 50.27 51.65. 28.32. 30.83. 8.11. 52.73. 30.79 25.72 26.46. 政 治 大 26.43 30.70. 0.50. 1.38. -0.40. -4.33. -2.47. -5.93. -0.34 -3.60. 1.08 -2.10. y. Nat. 102 年較 92 年 增減百分點. 29.58. 15-19 歲. ‧. 102 年較 101 年 增減百分點. 立. 女性. 學. 92 年平均 98 年平均 99 年平均. 年齡別. sit. 年別. io. er.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al. 根據表 2-3,各國青年勞動參與率,除德國有成長外,餘各. n. v i n Ch 國均較十年前為低。與主要國家比較,我國青年勞動參與率除略 engchi U. 高於南韓以外,明顯低於日本及歐美先進國家,這與我國重視教 育之傳統,及近年來青年學子大專以上求學管道增多及就學年限 逐年延長,致青年參與勞動之年齡普遍延後有關19。. 18. 同上註 同註 17. 19. 11.

(20) 表 2-3 15-24 歲青年勞動參與率國際比較 單位:% 年別. 臺灣. OECD 國家. 歐盟. G7 20. 國家. 國家. 美國. 加拿 大. 英國. 法國. 德國. 義大 利. 日本. 南韓. 92 年平均. 33.91. 49.3. 45.8. 53.8. 61.6. 67.3. 67.4. 38.4. 47.4. 35.3. 44.8. 34.3. 98 年平均. 28.62. 48.0. 45.3. 52.3. 56.9. 65.5. 64..0. 39.5. 52.3. 32.1. 43.9. 25.4. 99 年平均. 28.78. 47.5. 44.5. 51.2. 55.2. 64.5. 62.8. 38.9. 51.8. 31.3. 43.1. 25.5. 100 年平均. 28.56. 47.3. 44.2. 51.0. 55.0. 64.6. 62.7. 37.9. 52.7. 30.2. 42.5. 25.5. 101 年平均. 29.08. 47.4. 44.0. 50.7. 54.9. 63.6. 63.3. 37.3. 50.7. 31.6. 41.8. 26.6. 102 年平均. 29.58. 47.3. 43.6. 50.7. 55.0. 63.8. 61.7. 37.6. 50.9. 30.0. 42.6. 26.6. 0.50. -0.1. -0.4. 0. 0.1. 0.2. -1..6. 0.3. 0.2. -1.6. 0.8. 0. -4.33. -2.0. -2.2. -6.6. -3.5. -5.7. -0.8. 3.5. -5.3. -2.2. -7.7. 102 年較 101 年增減 百分點. 92 年增減. -3.1. 資料來源:臺灣-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其他-OECD21. 就業人數. sit. y. Nat. (一). ‧. 二、青年就業狀況. 學. 百分點. 立. ‧ 國. 102 年較. 政 治 大. io. er. 根據表 2-4,可發現青年就業人數逐年下降,與十年前相較,. al. 減少 22.80%。依性別觀察,十年間,男女性青年就業人數均減少,. n. v i n Ch 但女性減少幅度大於男性。依年齡分,15-19 歲的勞動人口較十 engchi U. 年前減少 29.70%,20-24 歲的勞動人口則減少五分之一(21.46%)。 依教育程度觀察,隨高等教育普及,十年來,大學及以上學歷的 青年就業人數增加逾兩倍(200.00%);相對的,專科以下學歷的青 年就業人數逐年下降。. 20. 指七大工業國: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 OECD 網站,StatExtracts,2014 年 10 月 21 日下載自 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LFS_D. 21. 12.

(21) 表 2-4.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就業人數 單位:千人、%. 性別 年別. 合計. 男性. 年齡. 女性. 教育程度. 15-19 歲. 20-24 歲. 國中及 以下. 高中. 高職. 大學及 以上. 專科. 92 年平均. 1,013. 429. 584. 165. 848. 125. 85. 461. 219. 123. 98 年平均. 749. 329. 419. 120. 628. 53. 65. 257. 89. 284. 99 年平均. 758. 344. 414. 125. 633. 53. 62. 258. 82. 304. 100 年平均. 763. 352. 411. 123. 640. 49. 64. 251. 75. 324. 101 年平均. 780. 362. 418. 122. 658. 44. 69. 245. 68. 352. 102 年平均. 782. 374. 408. 116. 666. 43. 70. 240. 61. 369. 0.26. 3.31. -2.39. -4.92. 1.22. -2.27. 1.45. -2.04. -10.29. 4.83. -22.80. -12.82. -30.14. -29.70. -47.94. -72.15. 200.00. 102 年較 101 年增減% 102 年較 92. 立.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學. (二). ‧ 國. 每週工作時數. ‧. 我國政府進行人力資源調查時,將「每週工作時數 40 小時以. 下者」列為「部分工時22」,根據這項定義,對照表 2-5,可發現. y. Nat. io. 12 萬名。. sit. 我國青年從事部份工時者,已超過 10 萬名,且較十年前增加逾. n. al. er. 年增減%. 政-21.46 治-65.60大 -17.65. 表 2-5. 年別. i n U. v.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每週工作時數. Ch. engchi. 單位:千人. 每週工作時數. 未滿 15 小時. 15-39 小時. 40-49 小時. 50-59 小時. 60 小時以上. 92 年平均. 5. 9. 851. 91. 54. 98 年平均. 10. 120. 502. 66. 37. 99 年平均. 16. 114. 521. 67. 36. 100 年平均. 17. 129. 516. 67. 32. 101 年平均. 17. 111. 541. 70. 37. 102 年平均. 16. 121. 537. 67. 37.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22.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處網站,部分工作時間概況新聞稿,2011 年 8 月 9 日下載自 statdb.cla.gov.tw/html/com/h0952.doc 13.

(22) 三、青年失業狀況 (一). 失業原因 根據表 2-6,102 年青少年失業人數為 11 萬 9 千人,較 101 年增加 6 千人或 5.31%,與十年前相較減少 1 萬 3 千人或是 9.16%,係因高等教育普及,多數青年選擇繼續升學,因此未 被納入就業人口中。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青年多因工作場 所歇業、對原有工作不滿意等「非初次尋職」原因失業,近幾 年,導致青年失業的主要原因為「初次尋職」 ,係因經濟低迷,. 政 治 大 職管道而導致求職失利。 立 表 2-6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失業原因. 工作機會減少,且青年初入職場,缺乏工作作經驗或是不知求. ‧ 國. 合計. Nat. 92 年平均. 131. 98 年平均. 126. 61. 99 年平均. 114. 63. 100 年平均. 109. 61. 101 年平均. 113. 102 年平均. 工作場 所歇業 或業務 緊縮. 滿意. 25. 37. 66. 29. C 52 h. 15. 65. 48. 119. 69. 102 年較 101 年 增減%. 5.31. 102 年較 92 年 增減%. -9.16. 季節性 或臨時 性工作. 健康 不良. 結束 5. 4. v n27i. 1. 6. 2. 1. 7. 2. 30. 1. 5. 2. 9. 32. 0. 5. 2. 49. 9. 33. 0. 5. 1. 6.15. 2.08. 0.00. 3.13. 0.00. 0.00. -50.00. 18.97. -32.88. -64.00. -10.81. -100.00. 0.00. -75.00. n. al. 27. U 48 e n g c 10h i.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二). 其他 原因. 2. er. 73. io. 58. 對原有 工作不. sit. 初次 尋職. y. 非初次尋職. ‧. 合計. 學. 年別. 單位:千人. 失業率 根據表 2-7,102 年青少年平均失業率為 13.17%,較 101 年 增加 0.51 個百分點,且遠高於 102 年總體失業率 4.18%,20-24. 14.

(23) 歲年齡層之失業率更為所有年齡層之冠,因此青年失業問題不容 忽視。依性別分,男性青年失業率較十年前為低,惟女性青年失 業率較十年前增加。依教育程度觀察,以研究所為最高,其次為 大學,專科 9.48%為最低。 表 2-7.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失業率 單位:%. 性別 男性. 女性. 15-19. 20-24. 歲. 歲 10.95. 11.44. 13.45. 9.90. 13.84. 98 年平均. 14.49. 15.66. 13.56. 13.55. 99 年平均. 13.09. 13.60. 12.66. 10.93. 100 年平均. 12.47. 12.61. 12.35. 101 年平均. 12.66. 12.69. 102 年平均. 13.17. 0.51. 11.38. 8.28. 11.57. 13.62. 12.83. 15.04. 13.51. 14.12. 12.83. 12.50. 11.20. 13.96. 11.22. 12.71. 13.83. 13.62. 11.18. 8.77. 12.63. 9.80. 13.17. 14.65. 12.81. 10.90. 8.51. 13.25. 13.09. 9.65. 13.75. 16.63. 12.25. 0.56. -0.14. 0.58. 1.98. -0.56. 3.19. 12.49(研究所) 14.40(大學). ‧. 11.45(研究所) 14.68(大學). 11.06. 9.48. 0.16. 0.97. -0.32. 1.20. 18.98(研究所). y. 0.46. al. n -0.20. 13.86(大學). 學. ‧ 國. 立. io. 百分點. 12.02 16.09. 102 年較 1.73. 政 治 大. 大學及 以上. 專科. 16.45. 百分點 92 年增減. 16.17. 高職. 14.67. 102 年較 101 年增減. 高中. Nat. 92 年平均. 國中及 以下. sit. 合計. 教育程度. 0.28(大學) 7.53(研究所). er. 年別. 年齡. v i n -4.19 C h 2.80 0.46U 0.23 engchi.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根據表2-8,除了德國、日本和南韓以外,其他國家的青年失 業率皆超過10%,我國亦不例外,雖然臺灣青年失業問題尚不及歐、 美等國嚴重,但已高於日、韓鄰近國家23。另外,從具體的數據上, 亦可以發現的重要啟示為,就青年失業率和總失業率間的數字來. 23. 曾慧青(2008) ,〈青年 NEET 現象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 年 8 月 10 日 下載自 http://www.npf.org.tw/post/3/5150 15. _.

(24) 看,青年失業率在各國都是高於總失業率的24,顯示青年要比成年 人面臨更高的失業風險25。 表 2-8 15-24 歲青年失業率國際比較 單位:%. 總體 92. 98. 99. 100. 101. 102. 92. 98. 99. 100. 101. 102.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4.99. 5.85. 5.21. 4.39. 4.24. 4.18. 11.44. 14.49. 13.09. 12.47. 12.66. 13.17. OECD 國家 歐盟地區. 7.0. 8.1. 8.3. 8.0. 8.0. 7.9. 13.8. 16.7. 16.7. 16.2. 16.3. 16.2. 8.8. 8.9. 9.5. 9.5. 10.4. 10.7. 17.8. 19.9. 20.7. 21.0. 22.8. 23.3. G7 國家 美國 加拿大. 6.6. 8.0. 8.2. 7.6. 7.4. 7.1. 13.0. 16.4. 16.8. 16.1. 16.0. 15.6. 6.0. 9.3. 9.6. 8.9. 18.4. 17.3. 16.2. 15.5. 7.6. 8.3. 8.0. 14.8. 14.2. 14.3. 13.7. 英國 法國 德國 義大利 日本 南韓. 4.8. 7.7. 7.8. 12.4 17.6 治 7.4 政 7.2 7.1 13.7 15.2 大 7.8 7.9 7.7 11.5 19.0. 19.3. 20.0. 21.0. 20.9. 8.5. 9.1. 22.8. 22.0. 23.9. 23.9. 9.3. ‧ 國. 國別. 青年. 3.6. 立9.2 9.3. 9.8. 9.9. 18.2. 23.2. 7.7. 7.1. 5.9. 5.5. 5.3. 10.6. 11.0. 9.7. 8.5. 8.1. 7.9. 7.8. 8.4. 8.4. 10.7. 12.2. 26.3. 25.4. 27.9. 29.1. 35.3. 40.0. 5.0. 5.0. 4.5. 4.3. 4.1. 10.2. 9.1. 9.2. 8.0. 7.9. 6.9. 3.6. 3.7. 3.4. 3.2. 3.1. 10.1. 9.8. 9.8. 9.6. 9.0. 9.3. sit. Nat. 資料來源:臺灣-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其他-ACED. ‧. 5.2. 7.4. 學. 8.7. 8.1. y. 臺灣. io. er. (三) 失業週數. 根據表 2-9,102 年青少年失業者平均失業週數為 18.69 週(約. al. n. v i n C h年增加近 1 週;與十年前比較,青年失業者平 4 個半月),較 101 engchi U. 均失業週數減少約 1 個月。. 24.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7) ,〈社會排除、青年失業與非典型就業:實證經驗的建構與社 會政策回應〉,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頁 5。 25 成之約(2010) ,〈如何協助青年規劃生涯發展與穩定就業〉 ,99 年青年政策論壇地方論壇, 頁 2。 16.

(25) 表 2-9.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失業週數 單位:週. 年別. 合計. 92 年平均 98 年平均 99 年平均 100 年平均 101 年平均 102 年平均. 年齡 15-19 歲. 20-24 歲. 23.27 23.03 21.26 19.75 17.99. 20.21 19.08 16.72 16.94 14.82. 24.05 23.72 21.97 20.22 18.41. 18.69. 17.04. 18.88. 102 年較 101 年增減週數. 0.70. 2.22. 0.47. 102 年較 92 年增減週數. -4.58. -3.17. -5.17.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立. 四、非勞動力狀況. ‧ 國. 學. 根據表 2-10,102 年青少年平均非勞動力人數 214 萬 5 千人,較 101 年減 少 3 萬 3 千人,未參與勞動之主要原因為「求學及準備升學」 。與十年前比較,. ‧. 「料理家務」而退出勞動市場者大幅減少,係因在過去選擇「料理家務」而未 投入勞動市場者幾乎為女性青年,隨著女性教育程度提升,因料理家務而退出. y. Nat. sit. 職場者逐漸下降。. io. v ni. n. al. er. 臺灣地區 15-24 歲青年未參與勞動原因. 表 2-10. 年別. 合計. Ch. 想工作而 未找工作. 求學及準 U e n備升學 g c h i 料理家務. 單位:千人、%. 高齡、 身心障礙. 其他. 92 年平均 98 年平均 99 年平均 100 年平均. 2,230 2,183 2,159 2,180. 41 25 26 26. 2,043 2,074 2,050 2,077. 71 24 22 19. 21 13 14 15. 53 46 47 43. 101 年平均 102 年平均. 2,178 2,145. 29 26. 2,082 2,049. 16 15. 12 14. 38 41. 102 年較 101 年 增減百分點. -1.52. -10.34. -1.59. -6.25. 16.67. 7.89. 102 年較 92 年 增減百分點. -3.81. -36.59. 0.29. -78.87. -33.33. -22.64.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 17.

(26)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我國因生育率降低及就業年限延長,青年勞動力人口 趨減,且青年勞動力人口中,大專以上教育程度者則漸增。而我國青年失業率 雖低於歐美先進國家,惟仍較鄰近國家日、韓高,且青年失業率約為總失業率 三倍以上,顯見我國青年失業之嚴重性。高失業率可能促使青年低度就業26的 情形增加,或提高青年從事非典型工作的機率27。且我國失業率的計算方式, 尚不包含非勞動力的潛在人口,例如想找工作而未找工作的怯志失業者,故也 有隱藏性失業的問題。而就業青年的教育結構因高等教育普及影響,朝大學及 以上程度發展,然從事較不穩定之非典型工作者卻與日俱增。故現今青年所面. 政 治 大 部分工時工作,處於工作貧窮的困境之中。 立. 臨的是一個極高失業率的環境,有幸可求得工作者,卻可能從事非典型工作或. ‧ 國. 青年失業成因與就業困境. 學. 第二節. ‧. 上節已藉由統計數據了解青年就業現況,可發現受到少子女化和高等教育. y. Nat. 擴張的影響,我國青年人口不斷減少且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在人口減少及教育. er. io. sit. 程度提升的雙重影響下,就業機會應不斷增加,但,事實上,青年就業卻越來 越艱困,除了青年自身因素外,外在環境亦是一大因素,本節接續探討造成青. n. al. i n 年失業的原因,並瞭解青年所面臨的就業困境。 Ch engchi U. v. 一、青年失業成因. 自1990年代以來,歐美先進國家面臨全球化、知識經濟所帶來結構性因素 的衝擊,而青年失業現象就是一種結構性的結果,這樣的現象與人口結構及勞 動供需因素、國家薪資政策、教育及訓練政策、總體的表現不佳等四方面的結 構與政策相互關連28。有鑑於,青年失業問題日趨嚴重,OECD不斷提醒不僅要 關注中高齡者失業問題,更應重視青年失業問題及失業率上升之趨勢。不同於. 26. 低度就業指工時不足、工資所得偏低或教育與職業不相稱者。 謝文元、李易駿(2007), 〈缺乏保障的就業:青年非典型工作經驗之探討〉 , 《政大勞動學報》 , 21,頁 5。 28 同註 24,頁 23。 27. 18.

(27) 中高齡者面臨的是二次就業失業或是轉業失業,青年面臨的是初次求職失業。 青年初次求職失業的原因之一為,社會對青年的觀感影響青年就業機會;社會 大眾對青年世代的刻板印象為青年抗壓性低、受挫性低、穩定度低、忠誠度低、 合群性低、較不積極主動、空有學歷但能力不足,且對工作缺乏熱情,此刻板 印象影響雇主僱用青年的意願,造成青年求職較不順利。由於青年多是初次就 業,一旦不能順利就業,或長期處於低度就業或失業狀態,不僅對其職涯發展 有負面影響,長遠觀之,國家之人力資本及整體競爭力也將產生不利的影響29。 根據表 2-6,統計我國青年近年來失業原因分析,以「初次尋職」失業為. 政 治 大 務緊縮」為青年失業主要原因,十年來以「對原有工作不滿意」為青年失業主 立. 大宗;在非初次尋職者中,除 98 年受到金融海嘯波及,以「工作場所歇業或業. 要原因,其次為「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 ‧ 國. 學. 本小節將從五個面向討論青年失業的原因,包括:外在環境總體因素、青. ‧. 年本身個體因素、勞動供給面的影響因素、勞動需求面的影響因素與就業服務. io. y. 失業率的波動受到經濟景氣循環的影響,總需求的減少,或. al. v i n 經濟成長率降低 C h ,造成青年失業率提高。在景氣低靡時期, engchi U n. 1.. sit. 外在環境總體因素:. er. (一). Nat. 機制的中介因素。. 30. 勞動市場提供的工作機會減少,青年更不容易找到工作,必 須等到景氣明顯恢復,勞動市場人力需求擴大,才能找到工. 作31。反之,所得成長率上升,對勞動需求殷切32,對青年就 業有正面影響。. 29. 賴樹立(2008) ,〈推動青少年就業策略與方式〉, 《臺灣勞工雙月刊》,14,頁 4 吳惠林(2004) , 〈青少年失業成因之探討〉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頁2 31 鄭棋芳(2010) ,〈景氣回春?中高齡、長期失業反增〉,自由電子報,2011 年 9 月 1 日下載 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5/today-life5-2.htm 32 郭振昌(2003) ,〈青少年失業問題與就業展望〉, 《社區發展季刊》 ,103,頁 114 30. 19.

(28) 2.. 地理區位因素,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產業發展,在高度發展地 區、都會地區和工業區就業機會較多;相對地,在發展較為 落後、農業區或是貧民區,工作機會較少,不利青年就業33。 因此,地區產業發展差異也是造成青年不易就業的原因之一. (二). 青年本身個體因素: 1.. 由於高等教育擴充,就學機會擴增,青年受教育之年限延長 致延遲進入勞動市場,且少有與勞動市場接觸的機會,加上 工作經驗及實務技能不足,導致青年畢業後尋職不易,或因. 政 治 大 青年對工作的認知、職場價值觀、就業態度、職涯規劃及新 立 職涯方向未定造成轉職率偏高34。. 2.. 的就業機會35、工作偏好與意願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個. ‧ 國. 學. 人對於產業趨勢及職業世界的了解出現偏差或科板印象,進. ‧. 而影響其面對特定職業時之工作態度與觀念,例如:過高的. y. Nat. 期望薪資、對工作內容過度主見等36,故在離校尋職時,需. er. io. sit. 經歷一段職場探索期間。此外,青年對工作的穩定度及抗壓 性,對於其是否可以留在職場上亦有影響。. al. n. v i n 青年教育程度、婚姻狀況 、家庭背景、特殊身分 Ch engchi U. 3.. 37. 38. 等諸多本. 身因素,可能在求職時,受到雇主不平等對待,影響其是否 可以順利進入職場。. (三). 勞動供給面因素: 1.. 我國教育水準逐漸由國民教育階段向上延伸,尤其以高等教 育發展最為突出39。民國 76 年解嚴以後,政府對於大專校院. 33. 同上註,頁 114 唐昌豪(2011) ,〈加強青少年職業訓練措施〉 ,《臺灣勞工季刊》 ,25,頁 47 35 同註 17 36 同註 34,頁 47 37 同註 30,頁 2 38 同註 32,頁 114 34. 20.

(29) 設置採取限量政策,伴隨著傳統威權體制之解構,高等教育 亦進入發展之高峰期,民國 76 學年度大專校院 107 所40,至 100 年度公私立大專校院合計為 176 所41,近兩年在政府推動 大專校院整併和轉型下,102 年度公司大專校院已縮減為 159 所42,高等教育普及後,導致多數類科供過於求,就業市場 飽和後,無法容納多餘的人才,大專校院畢業生面臨畢業即 失業的窘境,因此近幾年政府推動 2.. 由於高等教育政策的轉變,技職體系教育為避免被淘汰也隨. 政 治 大 逐漸流失,學校所提供的知識教育未能充分反映產業所需的 立 之轉型,技職體系趨向學術發展其原本重視就業技能的特質. 專業技術,嚴重的學用落差,導致青年就業不易43。. ‧ 國. 學. (四). 勞動需求面因素:.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我國青年勞動力整體教育程度提升,但. ‧. 1.. y. Nat. 雇主認為近年來大學校院所培養的畢業生未具備應有的就業. 造成青年高失業率的原因之一。. al. v i n 國內產業結構快速轉型,傳統產業不敵國際市場,尤其是鄰 Ch engchi U n. 2.. er. io. sit. 力44,雇主對於青年的負面評價導致青年勞動力需求減少,為. 近國家或地區低廉勞動力的競爭,部分受國內勞動條件不夠. 39. 秦季平(1997) , 《大專以上畢業生失業問題之探討---失業原因與政策建議》 ,台北市:國 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49 40 高玉靜(1999) , 《高等教育擴張與就業狀況之關係》 ,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頁 5 41 教育部網站(2011) ,〈100 學年度公私立大學校院 176 所〉 ,高教技職簡訊,56,2011 年 9 月 7 日下載自 http://120.96.85.10/news056/2011080908.asp?c=0400 42 教育部網站(2013) ,〈102 學年度大學校院一覽表〉 ,2014 年 1 月 10 日下載自 http://ulist.moe.gov.tw/Home/UniversityList 43 同註 34,頁 47 44 蓋浙生(2008) , 〈大學畢業生在勞動市場表現指標之研究〉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研究報告,頁 1。2011 年 9 月 15 日下載自 http://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bitstream/987654321/8082/1/962413H032003.pdf 21.

(30) 彈性所牽制,以致加速這部分產業外移45至成本最低地區。而 即使產業留在國內,則或者必須採取自動化方式以節省單位 勞動成本,或者進行產品的在地升級。無論採取何種策略, 其結果都將造成對於國內勞動力需求的下降46,就業市場空間 萎縮,間接壓縮了青年的就業機會,青年尋職更為艱難。 3.. 在全球化趨勢下,人才如同企業主的資金、機器、設備,能 自由的跨國移動。在面臨人才國際流通的情形下,青年必須 面對全球人才競爭,使得青年求職更為嚴峻。. 4.. 政 治 大 循環性失業的危機。2007年底發生美國次級房貸引發全球性 立 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經濟情勢對國內勞動市場造成衝擊,形成. 金融危機,使各國經濟景氣皆呈現衰退的狀態,也促使青年. ‧ 國. 學. 失業暴增。. 中介因素—就業服務機制:. 學生就業輔導工作是教育計畫中獨特而重要的一環,隸屬於. sit. y. Nat. 1.. ‧. (五). 教育系統中,但其提供的服務與功能不同於一般的教學與行. io. n. al. er. 政,其乃屬於團隊的工作,必須結合各方資源才能有效推展47,. Ch. i n U. v. 故在學學生的就業服務工作,有賴學校與就業服務機構密切. engchi. 配合48。目前大專校院雖都設有職涯輔導單位,但卻普遍缺乏 人力及經費,學校就業服務人員角色不明確、異動頻繁,且 專業能力不足,而與職場就業支持系統的連結、互動與運用. 45. 詹火生(2006) ,〈當前失業問題與對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 年 9 月 7 日 下載自 http://www.npf.org.tw/post/2/17 46 呂建德、陳盈方(2010), 〈臺灣非典型勞動的問題:趨勢與對策〉 ,臺灣新社會智庫,2011 年 9 月 7 日下載自 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873&Itemid=123 47 張淑媚(1993) , 《我國大專院校就業輔導組織及功能之研究》 ,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 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23 48 同註 35,頁 116 22.

(31) 也不夠,直接影響就業服務工作之推展,實難以輔導在校青 年就業力的養成,以及畢業後協助其順利與職場接軌49。 2.. 大專校院就輔單位工作重點以放在大四的就業媒合服務為主, 但由於大眾傳播媒體與網路的發展,求職的管道已經趨向多 元化,青年求職主要仰賴報紙或各類媒體徵才訊息,未充份 使用公立就業機構及學校職涯輔導資源,故公立就服機構及 大專校院就業輔導單位所提供之服務,仍有待加強宣傳及被 利用50。 青年失業者具有明顯的就業市場迷思障礙,但是在現行的就. 治 政 業服務體系中,對於青年失業者並未提供直接相關的「深度 大 立 就業諮商輔導服務」因為目前在臺灣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中, 學. ‧ 國. 3.. 尚未建構形成先進國家常見的「個人化青年就業諮商輔導服. ‧. 務模式」 。對於多數正處於「生涯未定位(Career Undecideness)」 的求職青年而言, 「就業諮商輔導服務」具有「協助釐清職涯. y. Nat. io. sit. 發展方向」、「協助瞭解就業市場需求」、「建立工作價值觀與. n. al. er. 職業倫理」、「強化求職準備能力」等四項具體功能,因此有. Ch. i n U. v. 其重要協助功用,但是以目前的「三合一」就業服務流程來. engchi. 看,青年求職者若是直接進入就業資訊區,雖然省時而且符 合青年的資訊使用習性,但是卻不會進入諮詢服務區,接受 就業諮詢輔導服務;而若是進入綜合服務區,由於多數青年 求職者未具有領取失業給付資格,而且又不是法定的特定對 象,因此也難以進入諮詢服務區接受就業諮商輔導服務,更 遑論個人化的深度就業諮詢輔導服務51。. 49. 行政院青少年輔導委員會網站,HOPE 生涯資訊網,99 年青年就業接軌之研究,2011 年 9 月 13 日下載自 http://hope.nyc.gov.tw/investigate.php?mod=194 50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11) ,協助青年接軌方案(核定本) ,頁 6 51 李健鴻(2008) ,〈青年長期失業者的就業服務政策〉 ,《臺灣勞工雙月刊》 ,14,頁 66 23.

(32) 二、青年就業困境 自 1990 年代初期之後,由於全球政治環境與經濟型態出現急劇變化,許多 開發中國家釋放大量低廉勞工,並且積極發展勞力密集加工產業,使得逐漸邁 入已開發國家的臺灣在比較利益原則下,必須從過去勞力密集型轉型為技術密 集型產業結構,導致國內基層勞動需求不斷下降。 此外,加上自 1992 年起開放產業登陸投資及 2002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在磁吸產業外移的同時,又逢民主轉型過程所引發之朝野政治對立, 不但降低國內廠商根留臺灣的意願,而且阻礙跨國企業來台投資新興產業之規. 政 治 大 根據 2005 年我國行政院青輔會所做「青年就業議題民意調查報告」指出, 立. 劃,更讓已減少的勞動需求雪上加霜,無形之中提高青年族群就業困境52。. 我國全體青年認為在職場上最大的劣勢為「社會經驗不足(涉世未深)」,依次. ‧ 國. 學. 為「專業能力不足」 、 「工作經驗不足」 、 「背負草莓族的負面標籤」 ,最後為「國. ‧. 際化程度不夠」。青年在就業市場所受到負面阻礙主要為「全球人才競爭」,次. y. Nat. 要為「工作外包趨勢」,在非典型僱用興起後,「人力派遣中心風潮」亦是青年. er. io. sit. 在就業市場的負面阻礙之一53,可發現因全球化,人力和資本全球移動,與彈 性化、去管制化的勞動市場54,對青年就業產生影響。本節分成四個部分,探. n. al. Ch. 討當前青年就業經常面臨的困境。. engchi. i n U. v. (一) 從學校到職場的轉銜. 「學以致用」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經由「學」的過程,轉到 「用」的層次55,但由於二十一世紀的產業變化萬千,世界各國 都面臨了學用落差的嚴峻挑戰,高等教育培育出來的人才,無法. 52. 戴肇洋(2011) ,〈讓畢業=就業〉,2011 年 8 月 10 日下載自 http://www.tri.org.tw/page/discuss_.php?id=48 53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網站,青年就業議題民意調查報告,2011 年 8 月 10 日下載自 http://www.cla.gov.tw/site/business/41761dc1/450f9da5/46206d7b/files/%ABC%BB%B2%B7%7C% ABC%A6~%BD%D5%ACd.pdf 54 同註 24,頁 7 55 徐錦興(2009) ,〈談學以致用轉換歷程〉, 《臺灣勞工季刊》 ,18,頁 72 24.

(33) 配合產業界的需求,使得社會新鮮人難以在就業市場取得優勢56, 在多數國家,青年的高失業現象似已常態化了。從青年易失業及 再就業的情況來看,都是青年生涯轉銜不順利的表現,因此青年 就業與轉銜議題已為西方工業化國家及東亞的日、韓、台等國的 部分學者所關心57。根據 ILO 定義,青年直到找到一份符合基本 標準「尊嚴勞動(Decent Work)」的58永久工作,才算真正完成轉 銜。因此,縮短學業與就業間轉銜落差,幫助青年畢業即就業, 並長期留在勞動市場,成為各國政府解決青年失業所面臨的問題. 政 治 大 青年從學校到職場的轉銜,包括學校和職場兩個領域,涉及 立. 之一。. 到教育和工作的聯結,影響青年在就學和就業間的移動59。隨著. ‧ 國. 學. 我國義務教育的向上延伸和高等教育的快速擴充,國民教育程度. ‧. 普遍獲得提升,大學錄取率在近年來更是出現年創新高的情況。. y. Nat. 然而高等教育的發展,青年失業問題並未隨之改善,青年失業率. er. io. sit. 依然居高不下,高學歷、高失業的情況仍是相當嚴重60。 青年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技能,卻無法幫助青年在職場上找到. al. n. v i n 符合自己專長的工作,即所謂的「教育與職業不對稱」 ,分為:教 Ch engchi U 育程度超過勝任該項工作所需的技能,即「過量教育」 ;反之,教 育程度不足以勝任該項工作所需的技能,即「不足教育」61;又. 56. 李宥樓(2010) , 〈縮小學用落差打造就業力最佳利器〉 ,教育部 UCAN 計畫辦公室網站,2011 年 9 月 14 日下載自 http://ad.cw.com.tw/ad/UCAN/page04.htm 57 李易駿(2009) ,〈臺灣青少年生涯轉銜與就業:問題的外貌與內涵的想像〉,2009 年 6 月 24 日「東亞青少年就業政策與方案探討」研討會與談引言報告。2011 年 8 月 16 日下載自 http://www.youthrights.org.tw/doc_content.php?doc_id=403 58 指工作權利受到保障,能獲取足夠收入、有組織工會及發表意見之自由並避免被剝奪或歧視, 同時亦能得到充份社會保障的工作。本定義取自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勞動力發展辭典」2015 年 1 月 11 日下載自 http://laborpedia.evta.gov.tw/link1.asp?did=A080&result=yes 59 Paul Ryan and Christoph F. Büchtemann(1996)”The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Labour Market Policy and Evaluation. USA:Edward Elgar Publishing Company,pp.308 60 同註 47,頁 1 61 蕭霖(2003) ,〈教育與職業不對稱的模式探討〉, 《教育政策論壇》6(2),頁 45 25.

(34) 因過量教育可能導致教育資源浪費、工作意願降低、離職率攀升, 各種不利因素,因此就受到重視。根據青輔會 2006 年「大專青年 就業力調查報告」卻發現,有 25%畢業青年覺得「學用不相符」 62. ,此種可能是「大材小用」或「學非所用」的現象,顯示我國. 雖投入大筆經費培育大量高等人才,但因教育制度和市場因素等 問題,所培育的高等人才若無法配合國家發展及社會建設的需要, 除導致個人專長未能充分運用,也將造成教育投資的不當與浪費 63. 。高等教育擴張後高等教育畢業生無法符合勞動市場所需,不. 政 治 大 育制度必須重新檢討與改進。 立. 單攸關勞動政策,與我國教育政策亦息息相關,因此我國高等教. 首先,許多持高教文憑之新鮮人,並不具備企業所要求的能. ‧ 國. 學. 力,事實上,對於許多企業而言,他們要求的是應徵者的「技術. ‧. 能力」 ,而不是「教育程度」64。企業界認為新進專上畢業青年的. y. Nat. 專業理論基礎尚佳,但與企業所需要的應用技能較無密切地配合,. er. io. sit. 其實際應用能力仍有賴企業內部訓練來加強65,因此學校所培養 的人才並不能完全符合業界需求。大學作為培育人才的機構,其. al. n. v i n 教學目標與課程設計卻未能適當配合當今急速轉變中的技術與工 Ch engchi U 作的要求,實質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無法讓學生瞭解實務 需求及跟上產業發展,使得青年從學校到工作轉換困難,致畢業 後無法順利就業66。 其次,隨著高等教育政策改變,高學歷人力供給增加,導致 我國的勞動市場呈現兩極化現象,即基層人力不足而專上人才卻. 62. 同註 52 曾敏傑、賴人豪(2003), 〈高等教育勞動力低度運用的變遷:惡化或改善?〉 ,《教育研究集 刊》 ,49(2) ,頁 221 64 同上註,頁 217 65 同註 66,頁 220 66 丁玉珍(2009) ,〈青少年失業問題分析〉, 《臺灣勞工季刊》 ,18,頁 60 63. 26.

(35) 供過於求67,問題在於專上青年不願從基層工作做起;此外,學 生為了畢業後能更順利投入就業市場,在選填志願時,會以未來 就業機會為導向去選擇就讀的科系,但隨著產業發展和就業市場 變化,當人才需求達到飽和,相關科系畢業學生求職困難度也隨 之增加68,這兩種青年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存有結構性落差, 以致有「企業找不到好人才,青年找不到好工作」的矛盾落差69, 造成青年就業不易。 最後,由於我國一向不重視職涯規劃的教育,多數青年對於. 政 治 大 環境迥然不同,許多大學畢業生不曉得自己可以做什麼、所學是 立. 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尚不夠清楚亦不夠積極,再加上學校和企業. 否足夠,或是社會上有哪些機會可以嘗試,在這種情況下,許多. ‧ 國. 學. 初次就業的青年開始工作後,便不停跳槽,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 這種職業探索的過程,在雇主眼裡,變成不耐操、抗壓性不足的. io. er. 畢業後即須面對嚴峻的職場挑戰。. sit. y. Nat. 草莓族70,青年的認知和企業的要求產生落差,致使青年從學校. 因高等教育過度擴增,而導致人力供過於求及質量未能並重. al. n. v i n 成長的結果,造成青年從學校到職場的轉銜過程充滿考驗。青年 Ch engchi U. 若欲在畢業後順利與職場接軌,必須具備企業發展所需的相關基 本能力與專業能力,但目前學校教育所培育出的大學生與業界期 望員工所需的專業知能常常產生差距。由於企業是各大學校院培 養的畢業生之最大就業市場71,因此應增加產業界對教育的參與,. 67. 王健全(2013) ,〈不可承受之重的年輕族群〉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5 年 1 月 18 日下載自 http://www.npf.org.tw/post/1/11927 68 秦蕙媛(2009) ,〈踏出學校,就是終身學習的開始〉 ,《臺灣勞工季刊》 ,18,頁 41 69 同註 53,頁 5 70 李政青(2009) 〈幫助青年縮短職業生涯探索期〉 ,《臺灣勞工季刊》,18,頁 29 71 同註 47,頁 2 27.

(36) 藉由各式產學合作的機會,增加學界與業界的互動與聯繫72,鼓 勵企業提供在學青年多樣化職場體驗學習機會,讓青年於求學期 間即能瞭解到職場的多樣性,進行職業探索,提升核心就業能力, 縮短青年從校園轉銜到職場的摸索期間73。此外,我國學生缺乏 職涯規劃的觀念,應強化學校就業輔導功能,提供在學青年的職 涯發展服務,使其畢業後順利與職場接軌。 (二). 非典型就業增加 隨著全球化、國際化的來臨,無論是工業先進國家,或是新. 政 治 大 估的難題。一方面國家法令對於勞工的保護,係該國被視為進步 立 興工業國家,甚至是開始工業化的國家,均面臨勞動力成本再評. 或落後的指標之一,不容漠視;但另一方面卻也必須兼顧廠商對. ‧ 國. 學. 外的競爭能力與生存的權益,不宜過度地加以勞工法令的負擔。. ‧. 因此,在遵守傳統的勞工法令之外,適度地放寬或調整對於新的. io. er. 結構轉型過程中必要的措施。. sit. y. Nat. 工作型態的規定74,各種勞動條件的彈性化被認為是各國因應經濟. 勞動市場彈性化增加了企業調整人力的空間,企業企圖減少. al. n. v i n 核心(全時)員工的僱用,而增加僱用彈性工時勞工,使企業能 Ch engchi U 夠依據市場狀況彈性快速調整員工數量、工作時間、工作內容以 及工作組織。當企業面臨激烈競爭、市場劇變與利潤減少時,雇 主常會利用已被弱化的工會與過剩勞動力,推動更具彈性的工作. 72. 謝秀芳(2009) ,〈將知識變工作–如何縮短學業與就業間轉銜落差〉, 《臺灣勞工季刊》 ,18, 頁 47 73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網站,2011 年 9 月 16 日下載自 http://www.nyc.gov.tw/411.php?forewordID=2468&forewordTypeID=0&secureChk=6fdccf0eb189c5 a068f19c9e74e1fa87 74 楊通軒(2005) ,〈非典型僱用關係之探討–以勞動派遣為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政研究報告,2011 年 9 月 19 日下載自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4/SS-R-094-008.htm 28.

(37) 制度與勞動契約75,以因應全球市場上的產品週期的縮短、消費市 場日漸多元化與個人化的需求以及景氣的榮枯變動。是故,經濟 全球化的推波助燃下,傳統以全職勞動者為主軸的勞動市場,乃 逐漸轉向為多元化的聘僱模式,也就是「非典型就業(Atypical Employment)」模式,在這種新的模式下,許多為因應勞動市場彈 性化的僱用方式應運而生,包括了:部分工時工作者、短期聘僱 工、外包工、定期契約工、電傳勞工、在家工作者以及派遣勞動 等不同方式76。. 政 治 大 非典型就業代表企業多元化勞動僱用現象,也增加了婦女、中高 立. 在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之下,非典型就業已成為職場的趨勢。. 齡者就業機會77。 但是由於從事非典型工作者並非平均分配地在. ‧ 國. 學. 每一個社會類別之中,特別是性別和年齡的差異上尤為明顯;加. ‧. 上非典型工作者的生產力及薪資水準都較低,受經濟景氣循環的. y. Nat. 衝擊較大,掉進貧窮陷阱的可能性也較大78,產生僱用不安定與. er. io. sit. 工作貧窮問題;另外,勞工被區分為核心員工與邊陲員工,核心 員工因對組織的發展具有關鍵重要性,所以享有工作保障及較佳. al. n. v i n 的升遷前景,以及較豐厚的福利待,而邊陲員工則因技術較容易 Ch engchi U 取代,工作保障較低甚至沒有福利及升遷機會79,由上述可知,. 非典型就業雖然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和勞工的就業機會,但是卻侵 害了勞動者的權益,因此非典型人力的運用格外受到關切。. 75. 童小珠(2005) , 〈經濟全球化下臺灣勞動就業問題與對策之探討〉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 究所研討會論文,頁 4,2011 年 9 月 21 日下載自 http://www2.nsysu.edu.tw/sis/discuss/2B-3.pdf 76 呂建德、陳盈方(2010) , 〈臺灣非典型勞動的問題:趨勢與對策〉 ,臺灣新社會智庫網站,2011 年 9 月 19 日下載自 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873&Itemid=123 77 許玉君(2009) ,〈職場新趨勢非典型就業 69 萬人〉 ,聯合報,2011 年 9 月 21 日下載自 http://pro.udnjob.com/mag2/pro/storypage.jsp?f_MAIN_ID=70&f_SUB_ID=199&f_ART_ID=53605 78 同註 76 79 王雲東、林昭禎(2009) , (為非典型就業青年請命)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 2011 年 9 月 21 日下載自 http://www.npf.org.tw/post/3/6315 29.

(38) 經濟全球化潮流也衝擊了臺灣社會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轉 型與強調專業分工,推翻傳統穩定不變之職涯規劃模式,我國青 年與許多先進國家一樣,面對激烈的全球競爭,企業用人趨向彈 性化與國際化,傳統勞雇關係和雇傭型態面臨變革80,加上網路 科技與近年「宅經濟」的趨勢,青年就業的型態也日趨多樣化。 根據勞動部公布的「102 年青少年人力資源統計題要分析」,102 年青少年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計 19 萬 4 千人, 占全體青少年就業者 25.28%,顯示非典型工作已成為青年就業的. 政 治 大 作觀,因此產生諸多經濟社會問題,例如工時縮短或失業、社會 立. 另一種選擇,此種新型的就業型態,挑戰著社會及個人的傳統工. 不平等擴大,甚或社會政策的定位問題等81。. ‧ 國. 學. 根據勞動部 103 年 12 月 9 日發布的「103 年部分工時勞工就. ‧. 業實況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部分工時勞工的身分別,以「在學」. y. Nat. 所占比率 40.3%最高82,在學青年從事非典型勞動,可能是因為屬. er. io. sit. 於在學階段利用課餘或假期工作,賺取生活費和累積工作經驗; 畢業青年亦有可能因為個人生涯規劃而自願選擇從事非典型工作。. al. n. v i n 但是近年來受到整體就業環境變遷的影響,越來越多青年是因為 Ch engchi U 無法找到理想中的工作而屈就於非典型勞動,甚至在景氣復甦時 亦是如此。而且非典型工作具有低薪資、低福利、低工作地位、 低安全保障、低連結性、低自主性、低技術、低挑戰與工作穩定 度低等「九低」性質83,因此青年的非典型工作問題,不僅直接. 80. 楊明傳(2009) , 〈大專青年就業服務政策之規劃與推動〉 , 《就業安全半年刊》 ,8(1) ,頁 82 鄭凱文(2010) ,〈臺灣青年非典型工作者的新興就業方式:飛特族(Freeter)與 SOHO 族之 比較探討〉 ,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4 82 勞動部網站,103 年部分工時勞工就業實況調查統計結果,2015 年 1 月 11 日下載自 http://www.mol.gov.tw/cht/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24&article_id=8616 83 同註 79 81. 30.

(39) 影響社會成本,嚴重者甚至形成的社會排除現象,長期下來,更 對青年的生活和所得造成另一種變相的懲罰。 非典型工作是青年進入勞動市場的過程,是邁向永久性、穩 定工作的過渡階段84,此種不斷轉換的工作型態可以方便青年在 職涯初始階段隨時修正選擇85;另外,青年亦可藉由非典型就業 接觸到不同工作,獲得豐富多樣化的工作經驗及技能,學習不同 職務的特性,培養第二專長86。但事實上部分青年從事非典型工 作並非只是暫時性的,而是在不同的非典型工作之中作轉換或者. 政 治 大 典型工作的青年與企業沒有長期的聘僱關係,企業並不會挹注太 立 流動,非常不容易跳脫非典型工作的範疇87;再者,由於從事非. 多的經費提培訓他們,使其訓練機會受到影響,致使非典型工作. ‧ 國. 學. 青年的就業技能無法持續精進,更加難以找到長期、穩定的工作88,. ‧. 因此青年非典型就業問題應該受到正視。. y. Nat. 由於非典型就業已成為一股無法抵擋的趨勢,加上全球金融. er. io. sit. 海嘯波及,我國的就業型態更加明顯朝向「非典型化」傾斜發展, 低穩定性和低所得的非典型就業工作機會越來越多89,新進職場. al. n. v i n 的青年勞工愈來愈不可能立即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為了改善這 Ch engchi U 個處境,首先,提供青年技職教育或訓練,因為在迅速變動的環 境中,低技術勞工最先被淘汰;其次,青年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 必須符合勞動市場需求90;再者,可參考歐洲國家「彈性安全. 84. 同註 79 林永裕(2009) ,〈給年輕人更多且更好的工作〉, 《臺灣勞工季刊》 ,18,頁 120 86 顏如玉、李筱嬋、徐宛芝(2010) ,〈以區域性職業特色,初探北基宜花地區非典型就業族之 興起〉,就業安全半年刊,9(2),頁 43 87 同註 79 88 衛民(2005) , 〈非典型僱用關係與「飛特族」〉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2011 年 9 月 22 日下載自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4/SS-C-094-044.htm 89 李健鴻(2010) , 〈後金融海嘯時期的非典型就業趨勢、風險與勞動保護〉 , 《就業安全半年刊》 , 9(1),頁 13 90 同註 85 85. 31.

(40) (flexicurity)」的概念,在勞資雙方具有共識的基礎上創造互惠 雙贏,不但克服勞動市場彈性化或去管制化對勞工造成的衝擊, 亦可化解勞動市場與社會安全的對立91。 (三). 工作貧窮現象 隨著非典型就業人數的快速增加,非典型就業對於勞動市場 產生的影響已經日益明顯,其中衍生出的「工作貧窮化」最值得 關注,因為當非典型工作者轉變成為「工作貧窮者(Working Poor)」,非典型工作者雖然有工作,但是工作薪資收入卻不足, 這些非典型就業的工作貧窮者構成「新貧階級」的主要人口群,. 治 政 大 工作貧窮的成立要件是由「工作」與「貧窮」兩部分共同構 立 成的,由於各國對於「工作」的認定方式與「貧窮」的標準有所 成為當前的新型態貧窮者92。. ‧ 國. 學. 不同,因此綜合而言,所謂「工作貧窮」的定義是指:家戶成員 中至少 1 人有工作,其工作時間或薪資收入達到一定基本水準以. ‧. 上,且所屬家戶的總收入低於法定貧窮線的工作者93。更為廣義. sit. y. Nat. 的定義,工作貧窮乃指在不良的條件下從事長工時、低薪資的工. io. er. 作,而且沒有社會安全保護,或是對工作沒有任何發言權,這些 和 ILO 所定義的「尊嚴勞動」完完全全相反。. n. al. Ch. i n U. v. 青年從事非典型就業者不斷增加,而工作貧窮與非典型就直. engchi. 接相關,導致青年工作貧窮人口也愈來愈多,ILO 在 2013 年發布 的「全球青年就業趨勢」(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 報告指出,在 2010 年,全球工作貧窮者中青年佔 24%,可知約 四名工作貧窮者中即有一名為青年,顯見青年工作貧窮問題之嚴 重。此外,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青年由其受害最深,在經濟壓力 之下,青年不敢成家立業、養兒育女,間接導致了少子女化的問 題。. 91. 詹火生、林建成(2010) , 〈對於「彈性安全」策略的政策評析〉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 會國政分析,2011 年 9 月 26 日下載自 http://www.npf.org.tw/post/3/8479 92 同註 89,頁 15 93 同註 89,頁 15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在我國大專校院畢業,取得副學 士以上學位之外國留學生、僑生 或其他華裔學生之證明文件(符合

勞動部為促進青少年就業,及培訓契合企業需求之優質專業技術人 力,自民國 92 年與教育部合作,引進德國「雙軌制」(Dual

為促進勞動供需平衡、協助國民充分就業、充分運用人力資源,基於「就業服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勞動部為促進青少年就業,及培訓契合企業需求之優質專業技術人 力,自民國 92 年與教育部合作,引進德國「雙軌制」(Dual

八、地方政府所提之實施計畫內容應包含名稱、目的、辦理單位、現況分

協助他們反思和計劃未來升學和就業目標。政府在 2014

八、地方政府所提之實施計畫內容應包含名稱、目的、辦理單位、現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