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臺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規劃研究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臺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規劃研究計畫"

Copied!
8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臺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臺灣地區第二次

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規劃研究計畫(第 2 年)

研究成果報告(完整版)

計 畫 類 別 : 整合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6-3013-P-004-003-MY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1 月 01 日至 98 年 05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計 畫 主 持 人 : 吳思華 共 同 主 持 人 : 鄭宇庭 計畫參與人員: 學士級-專任助理人員:黃量謙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莊皓鈞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8 年 06 月 30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台灣地區第二次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研究

期末報告

計畫類別: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6–3013–P–004-003-MY2

執行期間:96 年 1 月 1 日 至 98 年 5 月 30 日

計畫主持人:吳思華教授

共同主持人:謝邦昌教授、黃文璋教授、鄭宇庭副教授、徐怡副

教授、蘇志雄副教授、許牧彥助理教授、江志民助

理教授

執行單位:政治大學科技管理所、政治大學統計學系、輔仁大學

統計資訊系、高雄大學統計所、虎尾科技大學企業管

理系、致理技術學院會計資訊系、長庚技術學院護理

9

8

0

6

(3)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1‐3 

第三節 研究步驟………..1‐5 

第四節 調查研究方法.………..…..1‐7 

第五節 研究內容與限制………..……..1‐29 

第六節 2007 年創新調查資料與主計處資料結合 

……….1‐30 

第七節 2003 年、2005 年、2007 年創新調查設計       

比較…..………...1‐31 

第二章 2007 年創新調查與 CIS 國際比較……….2‐1 

第三章 2003、2005、2007 年三次創新調查比較…………..3‐1 

第四章 2002、2005、2007 年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比較…..4‐1 

第五章 創新追蹤調查……….5‐1 

第一節    調查設計………..……5‐1 

第二節    敘述統計………..5‐2 

第三節    金融海嘯後的創新情況………5‐13 

第六章    調查方法與樣本結構………6‐1 

   

第一節    樣本資料結構……….6‐1 

(4)

    第二節    變數說明………...6‐7 

    第三節    資料庫敘述統計………..6‐18 

    第四節    綜合比較分析……….6‐155 

第七章    台灣廠商創新概論………..7‐1 

   

第一節    整體分析………..7‐1 

    第二節    製造業分析……….7‐17 

    第三節    服務業分析……….7‐45 

    第四節    綜合比較分析………..7‐81 

    參考文獻……….7‐86 

第八章    台灣創新系統全觀‐產官學研的合作研發體系…..8‐1 

   

第一節    整體分析……….8‐1 

    第二節    製造業分析………..……….8‐14 

    第三節    服務業分析………..……….8‐42 

    第四節    綜合比較分析………..8‐70 

    參考文獻……….8‐75 

第九章    創新廠商的技術取得策略……..………..9‐1 

   

第一節    整體分析……….9‐1 

    第二節    製造業分析………..……….9‐11 

    第三節    服務業分析……….………9‐31 

(5)

III 

    第四節    綜合比較分析………..9‐51 

    參考文獻……….9‐57 

第十章    創新廠商的獲利策略………10‐1 

   

第一節    整體分析……….10‐1 

    第二節    製造業分析……….………10‐12 

    第三節    服務業分析……….………10‐36 

    第四節    綜合比較分析………..10‐60 

    參考文獻……….10‐67 

第十一章    創新廠商的專利運用方式………...11‐1 

   

第一節    整體分析……….11‐1 

    第二節    製造業分析………..……….11‐14 

    第三節    服務業分析………..……….11‐40 

    第四節    綜合比較分析………11‐58 

    參考文獻………..11‐65 

第十二章    政府的資助對廠商創新的影響……….…12‐1 

   

第一節    整體分析………..12‐1 

    第二節    製造業分析……….12‐10 

    第三節    服務業分析……….12‐29 

    第四節    綜合比較分析………12‐39 

(6)

    參考文獻………..12‐44

 

第十三章    廠商的兩岸佈局對創新的影響………13‐1 

   

第一節    佈局兩岸的廠商會進行哪些創新?………….13‐1 

    第二節    產官學研的合作研發體系………13‐7 

    第三節    創新廠商的技術取得策略………13‐9 

    第四節    創新廠商的獲利策略………...13‐13 

    第五節    政府的資料對廠商創新的影響……….13‐16 

    第六節    綜合比較分析……….13‐21 

第十四章    總結………14‐1 

   

第一節    結綸……….……..14‐1 

    第二節    政策意涵……….……14‐8 

附錄一 

附錄二 

(7)

表        次 

表一‐1      有效樣本之訪問概況………1‐10  表一‐2      母體與樣本數統表.………1‐12  表一‐3      製造業完訪份數統計表……….1‐14  表一‐4      服務業完訪份數統計表……….1‐15  表一‐5      2003 年創新調查面訪有效樣本結構 ………1‐34  表一‐6      台灣地區創新調查 2003 年、2005 年、2007 年三次調查比較表………..1‐36  表二‐1      企業的定義與層級………2‐1  表二‐2      引進市場而言為新產品的企業比例 ……….2‐2  表二‐3      技術創新的活動的企業比例………2‐4  表二‐4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例………2‐5  表二‐5      開發產品創新的各類人員比例 ……….2‐6  表二‐6      開發製程創新的各類人員比例 ……….2‐7  表二‐7      創新活動重要資訊來源類型的情形 ……….2‐9  表二‐8‐1    有創新活動企業中,獲得各種政府資金支助的企業比例………2‐10  表二‐8‐2    只有產品創新活動企業中,獲得各種政府資金支助的企業比例………..2‐11  表二‐8‐3    產品與製程同時創新活動企業中,獲得各種政府資金支助的企業比例 ….2‐13  表二‐9‐1    各類型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創新活動各種合作類型的比例……….2‐14  表二‐9‐2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創新活動各種合作類型的比例………..2‐16  表二‐10‐1 有創新活動中,合作類型所在地的比例………..2‐17  表二‐10‐2 有創新活動中,只有產品創新活動的合作類型所在地的比例 ………..2‐19  表二‐10‐3 有創新活動中,只有製程創新活動的合作類型所在地的比例………..2‐20  表二‐10‐4 有創新活動中,製程與產品同時創新活動的合作類型所在地的比例………….2‐21  表二‐10‐5 有創新活動中,只有正在進行或已放棄的創新活動的合作類型所在地的        比.………....………2‐22  表二‐11      創新活動所帶來的重要影響  ……….2‐24  表二‐12‐1 申請專利的狀況………2‐25  表二‐12‐2 各類型創新申請專利的狀況………2‐26  表二‐13‐1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保護創新活動而使用專利權外的方式情形  …………2‐27  表二‐13‐2 只有產品創新活動的企業中,保護創新活動而使用專利權外的方式情        形……….2‐28  表二‐13‐3 製程與產品同時創新活動的企業中,保護創新活動而使用專利權外方  式情形………2‐29  表二‐14‐1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創新活動受阻情形………2‐31  表二‐14‐2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只有產品創新活動受阻情形………2‐32  表二‐14‐3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產品與製程同時創新活動受阻情形………2‐33  表二‐15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造成創新活動高度受阻的因素………2‐35 

(8)

表三‐1      2003 年、2005 年與 2007 年有成功技術創新比較……….3‐1  表四‐1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情況比較表………4‐1  表四‐2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為母企業集團之下之子公司比較表……….4‐2  表四‐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母企業的所在地比較表………..4‐3  表四‐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行銷創新比較表……….4‐5  表四‐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組織創新比較表……….4‐6  表四‐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主要的市場比較表………4‐7  表四‐6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進行公司內的研發活動  (R&D )比較表………4‐9  表四‐7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進行委託其他公司或機構研發比較表………4‐9  表四‐8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進行人員培訓比較表………4‐10  表四‐9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為推出創新產品的行銷活動比較表………..4‐11  表四‐10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獲得地方政府(直轄市及省縣市政府)補助        比較..………4‐12  表四‐11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獲得中央政府(包括政府各部會)補助比較        表………4‐13  表四‐12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獲得其他補助比較表………..4‐14  表四‐1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公司內部或母企業集團之其      他子公司重要程度比較表………4‐15  表四‐1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設備、材料、服務或軟體的          供應商重要程度比較表.………4‐16  表四‐1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客戶或消費者重要程度比較      表..………4‐17  表四‐16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競爭對手或其他公司重要程      度比較表.………..4‐18  表四‐17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大專院校重要程度比較表...4‐19  表四‐18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政府或公眾研究機構(例        如工研院、資策會…等)重要程度比較表……….………4‐20  表四‐19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專業研討會、會議、期        刊重要程度比較表………4‐22  表四‐20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母企業之下的其他子公司共同進行創新活動          比較表………..………4‐23  表四‐21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設備、材料或軟體供應商共同進行創新活動        比較表..………..4‐24  表四‐22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客戶或消費者共同進行創新活動比較表…………4‐26  表四‐2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競爭者共同進行創新活動比較表……….4‐27  表四‐2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顧問、私人營利實驗室或研發機構共同進行        創新活動比較表……….4‐28   

(9)

VII  表四‐2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異業公司之研發單位或實驗室共同進行創新          活動比較表………..4‐29  表四‐26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大學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共同進行創新活動        比較表………..4‐30  表四‐27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政府或非營利研究機構共同進行創新活動比          較表.………..4‐31  表四‐28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申請新發明、新型專利權比較表 ………4‐32  表四‐29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申請新發明、新型專利權比較表 ………4‐33  表四‐30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申請註冊商標  (技術雖容易被模仿,但商譽不        易被奪走)比較表.………..4‐34  表四‐31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申請著作權/版權比較表………4‐35  表四‐32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保密措施(營業秘密)比較表……….4‐36  表四‐3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增加設計複雜性比較表………..4‐37  表四‐3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比競爭者搶先推出產品快速進入市場(掌握先        佔優勢)比較表………..4‐38  表四‐3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其他比較表 …….………..4‐39  表四‐36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台灣地區的員工人數比較表….………..4‐41  表五‐2‐1    貴公司是否曾進行的創新活動………5‐2  表五‐2‐2    貴公司是否曾進行下列活動來取得技術 ……….5‐2  表五‐2‐3    金融風暴對貴公司持續進行創新活動有何影響………5‐3‐  表五‐2‐5‐1 金融風暴對貴公司持續進行創新活動有何影響,開放題之次數分配表   ………5‐4  表五‐2‐4    貴公司的創新活動是否曾獲得政府或其他外界(金錢)的資助………5‐5  表五‐2‐5‐1 貴公司的創新活動是否曾獲得政府或其他外界(金錢)的資助,開放        題之次數分配表………..5‐5  表五‐2‐5    貴公司的創新活動如果沒有政府的資助,這些創新活動會如何進行……5‐6  表五‐2‐6    貴公司是否曾終止進行或拖延任何的創新活動……….5‐7  表五‐2‐7    貴公司之創新活動遇到阻礙之原因 ………5‐7  表五‐2‐7‐1 貴公司之創新活動遇到阻礙之原因,其他(開放題)………5‐8  表五‐2‐8    展望未來,以下政府哪些政策協助對貴公司之創新活動最有幫助 …………5‐9  表五‐2‐8    展望未來,以下政府哪些政策協助對貴公司之創新活動最有幫助,開        放題之次數分配表………..5‐10  表五‐2‐9    貴公司在過去半年的營業額相較去年同期比較之次數分配表………5‐12  表五‐2‐10  貴公司在過去半年台灣地區的員工人數相較去年同期比較之次數分配          表……….….………..5‐13  表五‐3‐1    製造業與服務業創新情況比較表………..5‐13  表五‐3‐2    員工人數創新情況比較表……….5‐14  表五‐3‐3    2007 年與 2009 年創新情況比較表……….5‐15 

(10)

表五‐3‐4    創新情況比較─依營業額分層比較表………5‐16  表五‐3‐5    創新情況比較─依員工人數分層比較表 ………5‐17  表五‐3‐6    創新情況比較─依營業額*員工人數分群比較表………..5‐17  表六‐1      有效樣本之訪問概況……….6‐2  表六‐2      製造業調整前行業別抽樣分佈……….6‐2  表六‐3      製造業調整後行業別抽樣分佈……….6‐3  表六‐4      服務業調整前行業別抽樣分佈……….………6‐4  表六‐5      服務業調整後行業別抽樣分佈……….………6‐5  表六‐6      TT 資料庫廠商基本資料統計………..………..6‐18  表六‐7      TT 資料庫廠商非技術創新統計………..……….6‐21  表六‐8      TT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統計………..………..6‐22  表六‐9      TT 資料庫廠商產品創新統計………..6‐22  表六‐10    TT 資料庫廠商製程創新統計………..………6‐25  表六‐11    TT 資料庫廠商創新類型統計………..6‐27  表六‐12    TT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活動統計………..………6‐30  表六‐13    TT 資料庫廠商政策變數統計………..………6‐31  表六‐14    TT 資料庫廠商創新保護措施統計………..………6‐33  表六‐15    TT 資料庫廠商申請專利目的統計………..………6‐36  表六‐16    MM 資料庫廠商基本資料統計………..6‐38  表六‐17    MM 資料庫廠商非技術創新統計………..………..6‐41  表六‐18    MM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統計………..………...6‐42  表六‐19    MM 資料庫廠商產品創新統計………..……….……..6‐42  表六‐20    MM 資料庫廠商製程創新統計………..………….. ….……..6‐44  表六‐21    MM 資料庫廠商創新類型統計………..………….. ….……..6‐47  表六‐22    MM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活動統計………. ….……...6‐50  表六‐23    MM 資料庫廠商政策變數統計……….……....6‐51  表六‐24    MM 資料庫廠商創新保護措施統計………..……….……..…6‐53  表六‐25    MM 資料庫廠商申請專利目的統計……….……..………..6‐55  表六‐26    SS 資料庫廠商基本資料統計……….……..……….……….6‐58  表六‐27    SS 資料庫廠商非技術創新統計……….…….……..……..6‐61  表六‐28    SS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統計……….…………. ….……..6‐61  表六‐29    SS 資料庫廠商產品創新統計……….…………. ….……..6‐62  表六‐30    SS 資料庫廠商製程創新統計……….………. ….……..6‐64  表六‐31    SS 資料庫廠商創新類型統計……….…………. ….……..6‐67  表六‐32    SS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活動統計………..……….……..6‐69  表六‐33    SS 資料庫廠商政策變數統計………..……….……..6‐70  表六‐34    SS 資料庫廠商創新保護措施統計……….. ….……..6‐73  表六‐35    SS 資料庫廠商申請專利目的統計……….. ….……..6‐75 

(11)

IX  表六‐36    mm 資料庫廠商基本資料統計……….………. ….……..6‐77  表六‐37    mm 資料庫廠商非技術創新統計……….……..6‐80  表六‐38    mm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統計……….……..….6‐81  表六‐39    mm 資料庫廠商產品創新統計………. ….……..6‐81  表六‐40    mm 資料庫廠商製程創新統計………. ….……..6‐83  表六‐41    mm 資料庫廠商創新類型統計………. ….……..6‐86  表六‐42    mm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活動統計………. ….……..6‐88  表六‐43    mm 資料庫廠商政策變數統計……….……….……..6‐89  表六‐44    mm 資料庫廠商創新保護措施統計……….…….……..6‐92  表六‐45    mm 資料庫廠商申請專利目的統計……….……….……..6‐94  表六‐46    ss 資料庫廠商基本資料統計……….……….……..6‐97  表六‐47    ss 資料庫廠商非技術創新統計……….…. ….……..6‐100  表六‐48    ss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統計……….……….. ….……..6‐101  表六‐49    ss 資料庫廠商產品創新統計……….………. ….……...6‐101  表六‐50    ss 資料庫廠商製程創新統計……….………….. ….……..6‐104  表六‐51    ss 資料庫廠商創新類型統計……….….. ….……..6‐106  表六‐52    ss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活動統計……….…….. ….……..6‐108  表六‐53    s 資料庫廠商政策變數統計……….……. ….……..6‐110  表六‐54    ss 資料庫廠商創新保護措施統計……….……..6‐112  表六‐55    ss 資料庫廠商申請專利目的統計……….……..6‐114  表六‐56    ms 資料庫廠商基本資料統計………..………….. ….……..6‐117  表六‐57    ms 資料庫廠商非技術創新統計………..………. ….……..6‐119  表六‐58    ms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統計………..……….. ….……..6‐120  表六‐59    ms 資料庫廠商產品創新統計………..…….. ….……..6‐121  表六‐60    ms 資料庫廠商製程創新統計……….……...6‐123  表六‐61    ms 資料庫廠商創新類型統計………. ….……..6‐125  表六‐62    ms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活動統計……….……...6‐128  表六‐63    ms 資料庫廠商政策變數統計……….………….……..6‐129  表六‐64    ms 資料庫廠商創新保護措施統計……….……….……..6‐131  表六‐65    ms 資料庫廠商申請專利目的統計……….……….……..6‐134  表六‐66    sm 資料庫廠商基本資料統計……….……...6‐136  表六‐67    sm 資料庫廠商非技術創新統計……….……..6‐139  表六‐68    sm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統計………. ….……..6‐139  表六‐69    sm 資料庫廠商產品創新統計………. ….……..6‐140  表六‐70    sm 資料庫廠商製程創新統計………. ….……..6‐142  表六‐71    sm 資料庫廠商創新類型統計………. ….……..6‐145  表六‐72    sm 資料庫廠商技術創新活動統計………. ….……..6‐147  表六‐73    sm 資料庫廠商政策變數統計……….………….……..6‐148 

(12)

表六‐74    sm 資料庫廠商創新保護措施統計……….……….……..6‐151  表六‐75    sm 資料庫廠商申請專利目的統計……….…….……..6‐153  表六‐76    廠商主要客戶來源綜合統計………..…. ….……..6‐156  表六‐77    營運模式(OEM/ODM/OB)綜合統計……….……….. ….……..6‐157  表六‐78    廠商創新類型綜合統計……….……..6‐157  表六‐79    廠商創新技術來源綜合統計………..………. ….……..6‐158  表六‐80    廠商創新政策影響綜合統計………..………. ….……..6‐159  表六‐81    廠商補貼政策的附加性綜合統計………..………. ….……..6‐160  表六‐82    廠商創新保護措施綜合統計………..………. ….……..6‐161  表六‐83    廠商曾申請專利的綜合統計………..……….……...6‐162  表六‐84    廠商申請專利目的綜合統計………..…. ….……..6‐162  表六‐85    廠商與大陸合作關係綜合統計………. ….……..6‐164  表六‐86    廠商與大陸機構合作創新綜合統計……….. ….……..6‐164  表七‐1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 ….……..7‐1  表七‐2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7‐1  表七-3 TT_創新模仿 mvprobit 模型(一) ……….……..….……7‐2 表七-4 TT_創新模仿模型(一)Y 變數殘差相關性……….……..7‐2 表七-5 TT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7‐7  表七-6 TT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交叉表……….…. ….……..7‐7 表七-7 TT 創新模仿 mvprobit 模型(二)……….……..7‐8 表七-8 TT_創新模仿模型(二)Y 變數殘差相關性……….……..…7‐9 表七-9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7‐17 表七-10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7‐17 表七-11 MM_創新模仿 mvprobit 模型(一)……….……..7‐18 表七-12 MM_創新模仿模型(一)Y 變數殘差相關性………. ….……..7‐18 表七-13 MM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7‐23 表七‐14    MM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交叉表……….……..…7‐23  表七-15 MM_創新模仿 mvprobit 模型(二)……….……..7‐24 表七-16 MM_創新模仿模型(二)Y 變數殘差相關性………. ….……..7‐25 表七-17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7‐31 表七‐18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7‐31  表七-19 mm_創新模仿 mvprobit 模型(一)……….……...7‐32 表七-20 mm_創新模仿模型(一)Y 變數殘差相關性………. ….……...7‐32 表七-21 mm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7‐36 表七‐22    mm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交叉表……….……...7‐36  表七-23 mm_創新模仿 probit 模型(二)……….……...7‐37 表七-24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 ….……...7‐45 表七‐25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7‐45 

(13)

XI  表七-26 SS_創新模仿 mvprobit 模型(一)……….……..…….7‐46 表七-27 SS_創新模仿模型(一)Y 變數殘差相關性……….……..……….7‐47 表七-28 SS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7‐51 表七‐29    SS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交叉表……….……..……….7‐52  表七-30 SS_創新模仿 mvprobit 模型(二)……….……..………7‐52 表七-31 SS_創新模仿模型(二)Y 變數殘差相關性……….……..……….7‐53 表七-32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7‐61 表七-33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7‐61  表七-34 ss_創新模仿 mvprobit 模型(一)……….……..………..7‐62 表七-35 ss_創新模仿模型(一)Y 變數殘差相關性……….……..………7‐62 表七-36 ss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敘述統計表……….……..………..7‐67 表七‐37    ss 資料庫_創新廠商 Y 變數之交叉表……….……..………7‐67  表七-38 ss_創新模仿 mvprobit 模型(二)……….……..………..7‐68 表七-39 ss_創新模仿模型(二)Y 變數殘差相關性……….……..………7‐69 表八‐1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途統計……….……..……….…………..8‐1  表八‐2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8‐1  表八‐3      TT 資料庫_mvprobit 模型……….……..………8‐3  表八‐4      TT 資料庫_殘差相關……….……..………..8‐4  表八‐5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8‐15  表八‐6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8‐15  表八‐7      MM 資料庫_mvprobit 模型……….……..………..8‐16  表八‐8      MM 資料庫_殘差相關……….……..………....8‐18  表八‐9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8‐29  表八‐10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8‐29  表八‐11    mm 資料庫_mvprobit 模型……….……..………8‐31  表八‐12    mm 資料庫_殘差相關……….……..………..8‐32  表八‐13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8‐42  表八‐14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8‐43  表八‐15    SS 資料庫_mvprobit 模型……….……..………8‐44  表八‐16    SS 資料庫_殘差相關……….……..………..8‐45  表八‐17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8‐54  表八‐18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8‐54  表八‐19    ss 資料庫_mvprobit 模型……….……..……….8‐55  表八‐20    ss 資料庫_殘差相關……….……..………8‐57  表九‐1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9‐1  表九-2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9‐1  表九-3 TT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9‐2 表九-4 TT 資料庫-殘差相關係數表……….……..……….9‐2

(14)

表九-5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9‐11 表九‐6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9‐11  表九-7 MM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9‐12 表九-8 MM 資料庫-殘差相關係數表……….……..……….9‐12 表九-9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9‐21 表九-10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9‐21 表九- 11 mm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9‐21 表九- 12 mm 資料庫 - 殘差相關係數表……….……..………9‐22 表九-13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9‐31 表九-14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9‐32 表九-15 SS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9‐32 表九-16 SS 資料庫-殘差相關係數表  ……….……..………..9‐33 表九-17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9‐41 表九-18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9‐41 表九-19 ss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9‐41 表九-20 ss 資料庫-殘差相關係數表……….……..………..9‐42 表十‐1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0‐1  表十-2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10‐1 表十-3 TT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10‐2 表十-4 TT 資料庫-殘差相關係數表……….……..………10‐3 表十-5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0‐12 表十-6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10‐12 表十-7 MM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10‐13 表十-8 MM 資料庫-殘差相關係數表……….……..………..….10‐14 表十-9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0‐23 表十-10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10‐23 表十-11 mm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10‐24 表十-12 mm 資料庫-殘差相關係數表……….……..………..……10‐25 表十-13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0‐36 表十-14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10‐36 表十-15 SS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10‐37 表十-16 SS 資料庫-殘差相關係數表……….……..………..……….10‐38 表十-17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0‐47 表十-18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10‐47 表十-19 ss 資料庫—mvprobit 模型………..……….……….10‐48 表十-20 ss 資料庫-殘差相關係數表………..……….……….10‐49 表十一‐1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1  表十一‐2      TT 資料庫_probit 模型……….………….11‐1 

(15)

XIII  表十一‐3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5  表十一‐4      TT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11‐5  表十一‐5      TT 資料庫_mvprobit 模型……….……….11‐6  表十一‐6      TT 資料庫_殘差相關……….………11‐7  表十一‐7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14  表十一‐8      MM 資料庫_probit 模型………...………11‐15  表十一‐9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18  表十一‐10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11‐18  表十一‐11    MM 資料庫_mvprobit 模型………..……….11‐19  表十一‐12    MM 資料庫_殘差相關………..……….11‐20  表十一‐13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26  表十一‐14    mm 資料庫_probit 模型………..……….11‐27  表十一‐15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29  表十一‐16    mm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11‐30  表十一‐17    mm 資料庫_mvprobit 模型………..………..11‐31  表十一‐18    mm 資料庫_殘差相關………..……….11‐31  表十一‐19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41  表十一‐20    SS 資料庫_probit 模型………..……….11‐41  表十一‐21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44  表十一‐22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44  表十一‐23    SS 資料庫_mvprobit 模型………..………..11‐45  表十一‐24    SS 資料庫_殘差相關………..……….11‐46  表十一‐25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54  表十一‐26    ss 資料庫_probit 模型………..………..11‐54  表十一‐27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敘述統計………..………11‐56  表十一‐28    ss 資料庫中 Y 變數之交叉表………..……….11‐57  表十二‐1      TT_FUNGMT 之 probit 分析………..………12‐1  表十二‐2  TT_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選擇分配表………..………12‐4  表十二‐3   TT_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交叉表………..………12‐4  表十二‐4   TT_無政府資助之 mvprobit 分析………..………12‐5  表十二-5 TT_無政府資助模型 Y 變數殘差相關性………..………12‐6 表十二-6 MM_FUNGMT 之 Probit 分析………..………12‐11  表十二‐7   MM_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選擇分配表………..…..………12‐14  表十二‐8   MM_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交叉表……….……..….…………12‐14  表十二‐9   MM_無政府資助之 mvprobit 分析………..……….12‐14  表十二-10 MM_無政府資助模型 Y 變數殘差相關性………..……….12‐15  表十二-11 mm_FUNGMT 之 Probit 分析………..………12‐19  表十二‐12 mm 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選擇分配表………..………12‐21 

(16)

表十二‐13 mm 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交叉表………..………12‐21  表十二‐14 mm_無政府資助之 mvprobit 分析表格整理………..………12‐22  表十二-15 mm_無政府資助模型 Y 變數殘差相關性………..….……….12‐23 表十二-16 SS_FUNGMT 之 Probit 分析………..………12‐29 表十二‐17 SS 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選擇分配表………..……….12‐32  表十二‐18 SS 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交叉表………..….………..12‐32  表十二‐19 SS_無政府資助之 mvprobit 分析………..………12‐32  表十二-20 SS_無政府資助模型 Y 變數殘差相關性………..……….12‐33  表十二‐21 ss 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選擇分配表………..………12‐36  表十二‐22 ss 接受政府補助廠商之交叉表………..………12‐37                                                         

(17)

XV 

圖        次 

圖一‐1      計畫執行架構圖……….………..………..1‐5  圖一‐2      研究步驟流程圖………….………..………..1‐6  圖一‐3      台灣地區第二次技術創新調查流程圖………..………..1‐11  圖一‐4      創新分類.………..………1‐17  圖一‐5      2003 年台灣地區技術創新調查流程圖………..……….1‐34  圖二‐1      企業的定義與層級創新趨勢………..………..2‐2  圖二‐2      引進市場而言為新產品的企業比例………..……….2‐3  圖二‐3      技術創新的活動的企業比例………..………..2‐4  圖二‐4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例………..………..2‐5  圖二‐5      開發產品創新的各類人員比例………..………2‐6  圖二‐6      開發製程創新的各類人員比例………..………2‐7  圖二‐7      創新活動重要資訊來源類型的情形………..………2‐9  圖二‐8‐1    有創新活動企業中,獲得各種政府資金支助的企業比例………..……….2‐10  圖二‐8‐2    只有產品創新活動企業中,獲得各種政府資金支助的企業比例………..…2‐12  圖二‐8‐3    產品與製程同時創新活動企業中,獲得各種政府資金支助的企業        比例………..….2‐13  圖二‐9‐1    各類型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創新活動各種合作類型的比例…….. ……..…2‐14  圖二‐9‐2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創新活動各種合作類型的比例………..….2‐16  圖二‐10‐1 有創新活動中,合作類型所在地的比例………..….2‐18  圖二‐10‐2 有創新活動中,只有產品創新活動的合作類型所在地的比例 ………..….2‐19  圖二‐10‐3 有創新活動中,只有製程創新活動的合作類型所在地的比例………..….2‐20  圖二‐10‐4 有創新活動中,製程與產品同時創新活動的合作類型所在地的比        例.………..……..…2‐21  圖二‐10‐5 有創新活動中,只有正在進行或已放棄的創新活動的合作類型所        在地的比例..………..………….2‐23  圖二‐11    創新活動所帶來的重要影響………..…………2‐25  圖二‐12‐1 申請專利的狀況………..……….2‐26  圖二‐12‐2 各類型創新申請專利的狀況………..………2‐27  圖二‐13‐1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保護創新活動而使用專利權外的方式情形  . ……..…2‐28  圖二‐13‐2 只有產品創新活動的企業中,保護創新活動而使用專利權外的方        式情形….………...2‐29  圖二‐13‐3 製程與產品同時創新活動的企業中,保護創新活動而使用專利權        外方式情形………..………….2‐30  圖二‐14‐1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創新活動受阻情形………..……….2‐31  圖二‐14‐2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只有產品創新活動受阻情形………..………..2‐32  圖二‐14‐3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產品與製程同時創新活動受阻情形………..……….2‐33 

(18)

圖二‐15    有創新活動的企業中,造成創新活動高度受阻的因素………..………….2‐35  圖三‐1      2003 年、2005 年與 2007 年有成功技術創新比較………..………..3‐1  圖三‐2      組織創新之比例結構圖………..………..3‐2  圖三‐3      行銷創新(含美工外觀、設計)之比例結構圖………..……….3‐2  圖三‐4      是否提供運送產品的新方法之比例結構圖………..………3‐3  圖三‐5      技術創新活動是否嚴重延遲之比例結構圖………..………3‐3  圖三‐6      是否有新發明或新型專利權申請之比例結構圖………..………..3‐4  圖三‐7      是否有新式樣專利申請之比例結構圖………..………..3‐4  圖三‐8      是否有註冊商標申請之比例結構圖………..……….3‐5  圖三‐9      是否有版權申請之比例結構圖………..……….3‐5  圖三‐10    是否比競爭者搶先推出產品之比例結構圖………..………3‐6  圖四‐1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情況比較之長條圖………..………4‐2  圖四‐2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為母企業集團之下之子公司比較長條圖        ………..……….4‐3  圖四‐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母企業的所在地比較圖………..………4‐4  圖四‐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母企業的所在地比較圖(續)………..………..4‐4  圖四‐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母企業的所在地比較圖(續)………..………..4‐5  圖四‐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行銷創新比較表………..……….4‐5  圖四‐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組織創新比較表………..……….4‐6  圖四‐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主要的市場比較圖………..………4‐7  圖四‐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主要的市場比較圖(續) ………..………..4‐8  圖四‐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主要的市場比較圖(續) ………..……….4‐8  圖四‐6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進行公司內的研發活動  (R&D )比較圖        ………..………...4‐9  圖四‐7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進行委託其他公司或機構研發比較圖        ………..………..4‐10  圖四‐8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進行人員培訓比較圖………..……....4‐11  圖四‐9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為推出創新產品的行銷活動比較圖………..…….4‐12  圖四‐10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獲得地方政府(直轄市及省縣市政府)        補助比較表……….………..………….4‐13  圖四‐11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獲得中央政府(包括政府各部會)補助        比較圖…….………..……….4‐14  圖四‐12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是否曾獲得其他補助比較圖………..…………..4‐14  圖四‐1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公司內部或母企業集團        之其他子公司重要程度比較圖………..4‐16  圖四‐1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設備、材料、服務或軟        體的供應商重要程度比較圖………..……..4‐17   

(19)

XVII  圖四‐1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客戶或消費者重要程度        比較圖………..……4‐18  圖四‐16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競爭對手或其他公司重        要程度比較圖………..……….4‐19  圖四‐17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大專院校重要程度比較        圖……….……..4‐20  圖四‐18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政府或公眾研究機構        (例如工研院、資策會…等)重要程度比較圖……….……4‐21  圖四‐19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創新活動的資訊來源專業研討會、會議、期        刊重要程度比較圖……..……….…….4‐22  圖四‐20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母企業之下的其他子公司共同進行創新        活動比較圖………..……….……4‐24  圖四‐21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設備、材料或軟體供應商共同進行創新        活動比較圖……….……….…4‐25  圖四‐22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客戶或消費者共同進行創新活動比較圖        ……….……….……….……….4‐26  圖四‐2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競爭者共同進行創新活動比較圖……..…….……..4‐27  圖四‐2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顧問、私人營利實驗室或研發機構共同        進行創新活動比較圖  ……….…..4‐28  圖四‐2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異業公司之研發單位或實驗室共同進行        創新活動比較圖……….…..4‐30  圖四‐26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大學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共同進行創新        活動比較圖……….……4‐31  圖四‐27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與政府或非營利研究機構共同進行創新活        動比較圖……….…….4‐32  圖四‐28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申請新發明、新型專利權比較圖 ……….….4‐33  圖四‐29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申請新發明、新型專利權比較圖 ……….…….4‐34  圖四‐30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申請註冊商標  (技術雖容易被模仿,但商        譽不易被奪走)比較表……….………...4‐35  圖四‐31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申請著作權/版權比較圖……….………….4‐36  圖四‐32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保密措施(營業秘密)比較圖……….…………..4‐37  圖四‐33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增加設計複雜性比較圖……….………4‐38  圖四‐34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比競爭者搶先推出產品快速進入市場(掌握        先佔優勢)比較圖……….……….4‐39  圖四‐35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其他比較圖……….……….4‐40  圖四‐36  三次創新調查相同廠商台灣地區的員工人數比較圖  ……….…………..4‐41  圖五‐1    創新追蹤調查流程圖……….……….5‐1  圖五‐2‐1 貴公司是否曾進行的創新活動之長條圖……….………….5‐2 

(20)

圖五‐2‐2 貴公司是否曾進行下列活動來取得技術之長條圖……….………….5‐3  圖五‐2‐3 金融風暴對貴公司持續進行創新活動有何影響之長條圖……….……..5‐4  圖五‐2‐4 貴公司的創新活動是否曾獲得政府或其他外界(金錢)的資助之        長條圖……….…………..5‐5  圖五‐2‐5 貴公司的創新活動如果沒有政府的資助,這些創新活動會如何進        行之長條圖……….…………5‐6  圖五‐2‐6 貴公司是否曾終止進行或拖延任何的創新活動之長條圖……….………….5‐7  圖五‐2‐7 貴公司之創新活動遇到阻礙原因之長條圖……….………5‐8  圖五‐2‐8 展望未來,以下政府哪些政策協助對貴公司之創新活動最有幫助        之長條圖……….……….5‐9  圖五‐2‐9 貴公司在過去半年的營業額相較去年同期比較圖……….……….5‐12  圖五‐2‐10 貴公司在過去半年台灣地區的員工人數相較去年同期比較圖………. …….5‐13  圖五‐3‐1 製造業與服務業創新情況比較圖……….……..5‐14  圖五‐3‐2 員工人數創新情況比較表……….………….5‐15  圖五‐3‐3 2007 年與 2009 年創新情況比較圖……….………5‐16  圖六‐1    台灣地區第二次技術創新調查流程圖……….…………...6‐1  圖六‐2    資料庫分類………..…………6‐7  圖六‐3    有技術創新廠商……….…….…………..6‐12  圖六‐4    曾申請專利廠商………..…………..6‐16  圖十四‐1    台灣的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 ..14‐4   

(21)

摘要

本計畫是政治大學在 2007 年受國科會委託所進行的台灣產業創新動態調查研究計畫。為便 於進行國際比較,本研究依據歐洲第四次創新調查(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CIS4)的規格 來設計問卷以及抽樣調查的方法,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全台灣 10017 家廠商(製造業及服務業各半) 來進行台灣產業創新行為之分析, 目的是以實證資料來具體描繪台灣的國家創新系統。 本研究發現(1)台灣廠商的規模越大,越容易進行各種類型的創新,但是創新的傾向會有 邊際遞減(呈倒 U 形曲線)的現象; (2)市場範圍越大,進行各類型創新的傾向越高;(3) 新設立公司的創新傾向普遍較低; (4)各類型創新皆具有互補關係,可見公司創新是為了完全 解決問題,故通常會同時進行各類型創新,惟各類型創新間互補程度不同。 本研究也發現會創新的廠商也會進行各種類型的技術合作創新, 這種產官學研之間的連結 是國家創新系統最關鍵的架構。本研究發現台灣的國家創新系統是雙核心系統。主要核心的產業 內上下游之間的合作研發,這顯示台灣產業網絡的創新活力。第二個核心則是產學與產研的合作 研發。政府的補助會引導廠商與大學、研究機構以及競爭者一起合作創新,是連結這兩個核心的 關鍵力量。

ABSTRACT

In 2007,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of Taiwan entrusted t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o coordinate a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of Taiwan, TIS (2004-2006). To conduct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e Institute adopted a questionnaire and sampling procedures similar to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e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CIS-IV). This research project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to discover the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Innovation System. R&D cooperation among industri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s the central activity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terminants for an innovative firm to engage in R&D cooperation with five types of partners: suppliers, customers, competitor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identifies the correlations (or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hese five types of R&D cooperation.

We find that: (1) large service firms have higher propensity to innovate but with decreasing margin (inverse-U function); (2) firms with larger market range have higher propensity to innovate; (3) newly established firms have fewer propensities to innovate; (4)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ons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 innovation, marketing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We also find that the NIS of Taiwan consists of two cores with weak connections. The first core is R&D cooperation within industry (competitors, suppliers, customers); the second core is R&D cooperation with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ion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R&D subsidy) to connect the two cores

through cooperation with competitors and institutions may indicate industrial network vitality of Taiwanese firms and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policy in the Taiwan

(2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由於產業競爭力隨著社會變革和科技快速進步而大幅地改變, Simon(1995) 認為 1990 年代管理者所面對最大的挑戰是,需要有更多的彈性與創新力的組 織。因為當市場變遷迅速、科技日新月異、競爭者不斷地呈倍數地增加、產品生 命週期縮短、並爲應付日漸不穩定的經營環境之際,導致企業必須以創新取勝; 企業必須持續創新才能生存,誰能創新,誰就能掌握競爭優勢。 然而,面對全球化競爭趨勢,部分產業為維持其競爭優勢,紛紛著眼於全球 佈局策略,在世界各地尋求低廉的土地、資金、勞工等,以降低生產成本。另一 方面,各先進國家產業也透過科技研發與技術創新等手段,積極提升其產品品質 與生產能力以擴大市場區隔,也是維持其國際競爭優勢的另一法門。因此,各國 政府無不積極思索建構完善的研發創新體系,支援產業界充沛的人才、經費、資 訊與技術等環境,以帶動國家整體經濟之發展。 過去所談論的研究發展是指與發現新知識有關的活動,研究發展的規模一直 被認為是一國國力的象徵。會員國目前有三十個國家且涵蓋世界各主要工業國家

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蒐集其會員國家之研究發展統計資料(R&D Statistics Data)已有三十餘

年。我國國科會已進行二十多年之「全國科技動態調查」,就是參酌 OECD 之建

議準則,從事國內研發活動之調查與分析,每年發表的「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統計

要覽」,廣為產官學研各界引用。在 2001 年甚而一舉通過 OECD 的審核,將我國

研發統計資料納入 OECD 資料庫。

(23)

1‐2 

其流通與應用亦不容忽視。因此於西元 90 年代初期,由歐盟與 OECD 合作首創

發起「創新調查」(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以下簡稱 CIS),並就調查結果

進行一連串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即希望透過調查與分析,對新技術之流通與 應用概況,甚而對國家產業發展之影響能有所瞭解。同時,依據調查經驗制訂了 技術創新調查標準手冊—奧斯陸手冊(Oslo Manual)。目前歐盟的創新調查已進 了四次(CIS4),並陸續發表其調查結果。 根據國科會執行科技動態調查之經驗,我國產業界研發活動主要集中於大型 企業,以國內研發經費在前 300 名之大企業為例,其研發經費即佔產業整體研發 經費 70%以上。反觀我國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員工人數在 200 人以下之企 業約佔全體企業的 98%以上。以我國中小企業之活躍情況推論,我國中小企業雖 然沒有太多的研發活動,仍然能夠推出許多新產品,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在研究發 展以外的其他創新活動應該是相當活躍的。因此,在西元 2001 年我國第六次全 國科技會議中,國科會與經濟部不約而同地在第一、三議題各自提出了辦理全國 「技術創新調查」之建議。隨後召開的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也對「研擬與國際 接軌之知識經濟指標,並定期評估。」提出建言。國科會與經濟部乃共同出資籌

辦了台灣地區第一次技術創新調查(Taiwa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rvey,以下

簡稱 TTIS),歷經兩年的調查與分析,對於我國的技術創新已有相當程度的瞭解。

此外,歐盟國家創新調查由歐盟統計局(EUROSTAT)統籌規劃及推動,其

調查結果極受歐盟重視,由歐盟所發表的「創新計分板」(Innovation Scoreboard)

中,也將美、日兩國各項創新相關表現與歐盟各國作比較。近年來,OECD 在會

員國部長級會議之要求下,也著手進行知識經濟相關指標之研究,出版了「科學、

技術與工業計分板」(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研擬了知

識創造與流通(The creation and diffusion of knowledge)、資訊經濟(The information

Economy)、全球化整合(The global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生產力表現

(24)

非上述兩者之會員國家,但若能完整地蒐集本身各項統計資料,進行比較研究, 對於掌握我國與其他工業主要國家間之差異,仍有莫大的助益。以上述兩個計分 板的各項指標而言,目前絕大部分指標已可由我國「全國科技動態調查」、「產業 創新調查」1 與國內其他資料來源所提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鑑於技術創新調查對於我國經濟體系與知識經濟的重要性,TTIS 歷經多年 來的調查、分析,已獲得不錯的成果,對於我國產業界之瞭解將可提供更多角度 的研究空間。且從 TTIS 的分析結果發現,台灣的產業發展形態有其特殊性,和 OECD 的先進國家相當不同。因此除需持續進行產業創新調查與觀察之外,並需 要透過產業創新調查,蒐集產業創新相關資料,建立國內外技術創新之時間序列 (Time-series)統計資料庫與資訊平台,才能顯現技術創新調查之實質意義及發 展趨勢,進一步提供政府及未來研究「產業創新」課題的專家學者屬於國內完整 且即時的相關資訊。 本研究計畫的目的乃是擬吸取 OECD 的經驗,依照其所規劃的工作藍 圖,並結合國內目前現有的資源與前期研究的成果,詳細的規劃及研究適合 我國產業創新調查的完整方案,並透過全面性的產業創新調查工作,蒐集國 內產業創新的資料。 為求與國際接軌,本研究擬先釐清國際間的對於產業創新調查項目及問 卷的各種相關定義與說明,將參酌 2005 年最新版的奧斯陸手冊(OSLO Manual 2005),並詳加了解各國產業技術創新調查的執行過程,包含英法等國。此 外,亦結合國內外的資源,建立國內相關的智庫與資源,以利全國性第二次 產業創新調查工作規劃之依據,及建立未來相關研究的基礎。 1 產業創新調查前身為技術創新調查。

(25)

1‐4  對於為了讓調查資料更能發揮實質上的意義,與提升其價值,本研究計 畫將彙整收集得來的各項數據資料,包含本次產業創新調查結果、國際間的 技術創新調查結果、TTIS、主計處之工商普查調查結果、國科會之科技動態 調查結果等,作整合性地統計推估及分析研究。並針對如各種企業中創新知 識的應用與流動情形,中小企業、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對於技術創新的需求 與體認,或是創新活動背後的阻礙因素……等等,提出相關資訊及建言,以 提供政府在制定相關財經政策時的參考。 此外,並依據國內的產業創新活動調查結果與 OECD 各國進行國際性的 比較,嘗試了解我國與國際各國間的相同與相異處,並比較各國的優劣處, 衡量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提供政府參考。接著,並嘗試與 OECD 商談是否能 將我國技術創新的調查資料放上 OECD 的資料庫,以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及國際空間。 依據前述的衡量技術創新表現及知識經濟產出面之指標並做國際比較 的目的,本計畫中產業創新調查之主要內容先依據 Oslo Manual(OECD 對技 術創新調查所建議的規範)中所建議的調查內容進行調查,並發展國內產業 技術創新之特殊議題量表。因此本次產業創新調查規劃了八大方向:(1) 非 技術創新及其影響、(2)技術創新及其影響、(3)創新的資訊來源、(4)阻礙創 新活動的因素、(5)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6)創新的擴大應用、(7)特殊問 題、(8)企業基本資料。 故本研究目的即是在於延續先前台灣第一次技術創新調查工作,以 CIS IV 的核心問卷為藍本,並納入其他創新型態的考量,設計符合台灣產業特性的創新 調查問卷,完整地調查與分析台灣地區創新活動的樣態;再參酌先前技術創新調 查的資料,測度相關指標變動的狀況。並與 OECD 與歐盟的創新研究接軌,加強 國際間創新競爭力的比較,為政府及專家學者提供屬於國內完整的創新相關資 訊。

(26)

第三節 研究步驟

為求計畫推動順利且為符合計畫徵求的規範,首先將召集 3 至 5 位國內創新 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成立指導委員會,適時給予計畫進行的意見,從旁指導與協 助本計畫之規劃,如圖一-1。 圖一-1 計畫執行架構圖

(27)

1‐6  本整合型計畫進行的過程中,主要的研究步驟如圖一-2 所示。 圖一-2 研究步驟流程圖 在調查研究方面,本整合型計畫將結合國內北中南的六所大學院校成立創新 活動調查網,規劃完整且完善的調查作業流程與標準。問卷內容的設計將以 OECD 之 CIS IV 的核心問卷為藍本,及增加台灣特殊議題,共同擬定問卷初稿。 之後將針對問卷初稿進行試訪,修訂問卷內容,完成最終問卷,使問卷更具信度 與效度。另方面,將向主計處購買最新版的工商普查母體檔,作為本次調查的母 體底冊。依據母體行業別比例,採用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法,抽出全國約 20,000 家的企業進行電話篩選調查。對於無創新之企業將以電話訪問中直接進行調查, 對於有創新之企業徵得其同意後,將採用郵寄問卷、電訪或派員面訪的方式進行 調查,預計有效問卷將達到 10,000 家企業。同時,將於參與創新調查網之六所大 學院校中,同步進行訪員招募、訪員訓練講習會等調查相關事宜。其中有關調查 研究方面,將分成三個分項計畫進行,分別成立北、中、南調查站,正式進行由 Innovation Database 規劃調查作業 擬訂調查問卷 建立產業創新活 動調查網 工商普查 Database 母體底冊 整合應用 加值分析 經濟社會政策面 國際比較、發表 調查分析 統計面 公共政策擬訂 產官學研參考 三段式調查法 電訪、郵寄、面訪 試訪 修訂問卷 招募訪員 訪員訓練 舉辦國際研討會

(28)

電話篩選調查中有創新且有意願接受調查企業之面訪作業。 此外,為了提高調查作業之效率與確保資料的精確度,將於調查研究中成立 三個工作小組,開發調查相關的資料庫系統與統計推估模式,以提高第二年度分 析作業之效率。此三個小組分別為:管理組、系統組、分析組。 另在規劃研究方面,除協助上述的調查規劃之外,將安排 OECD 與歐盟創新 研究相關單位之參訪,收集國際間對於創新調查研究之最新相關資料,進行國際 交流與建立國際溝通管道。接著,著手規劃第二年度在國內舉辦大型國際性的創 新調查研究之研討會。 接著,在第二年度時,本整合型計畫將以兩個計畫來進行,一個為整合型總 計畫,另一個為分項計畫。本整合型計畫之總計畫(即本計畫),將廣邀國內外創 新研究之學者,在國內舉辦大型國際性的創新調查研究之研討會,達到國際交 流、提昇國際形象與競爭力之目的。另外一個分項計畫為加值分析,主要是針對 收集回來的資料,並結合工商普查資料庫,進行經濟、社會與公共政策面等的多 重角度加值分析,使調查資料更具實質意義。

第四節 調查研究方法

壹、 調查研究設計

1、 成立「技術創新調查網」

本計畫為政治大學承辦跨校際整合型專題研究計畫,由北、中、南共六所 大學院校(政治、輔仁、致理、虎尾、長庚、高雄)共同成立「技術創新調查 網」。其中政治大學負責規劃研究,輔仁大學專責籌劃資料之蒐集與處理,其

(29)

1‐8  餘參與調查網的各大學院校,則分別負責北部、中部與南部(含東部)地區之 調查工作。

2、 調查設計

產業別分為製造業及服務業兩大類。 其中製造業包括: 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菸草製造業、紡織業、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皮革、 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木竹製品製造業、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印刷及資 料儲存媒體複製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化學製品製造業、 藥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基 本金屬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 製品製造業、電力設備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其他 運輸工具製造業、家具製造業、其他製造業、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用水供應業、廢(污)水處理業、廢棄物清除、處理及資 源回收業、污染整治業、建築工程業、土木工程業、專門營造業、砂、石及黏 土採取業。 服務業包括: 批發業、零售業、陸上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運輸輔助業、倉儲 業、郵政及快遞業、住宿服務業、餐飲業、出版業、影片服務、聲音錄製及音 樂出版業、傳播及節目播送業、電信業、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資料處理及資 訊供應服務業、金融中介業、保險業、證券期貨及其他金融業、不動產開發業、 不動產經營及相關服務業、法律及會計服務業、企業總管理機構及管理顧問 業、建築、工程服務及技術檢測、分析服務業、研究發展服務業、廣告業及市

(30)

場研究業、專門設計服務業、獸醫服務業、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租 賃業、就業服務業、旅行業、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業務及辦公室支援服務業、公共行政及國防;強制性社會安全、國際組織及外 國機構、教育服務業、醫療保健服務業、居住照顧服務業、其他社會工作服務 業、創作及藝術表演業、圖書館、檔案保存、博物館及類似機構、博弈業、運 動、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宗教、職業及類似組織、個人及家庭用品維修業、未 分類其他服務業 I. 調查時間及範圍 調查時間為民國 96 年 8 月 1 日至 96 年 10 月 31 日,包含電話調查與派員 面訪。調查範圍為台灣地區員工人數在 6 人以上之企業,包括製造業與服務業。 II. 調查對象 職務為經理、副總以上的高階主管或其授權人員為調查對象。 III. 調查設計 (1)調查母體 前五千大企業以中華徵信所出版之五千大企業名冊為母體底冊,另外 以行政院主計處「工商及服務業普查」企業資料為一般企業母體底冊。 (2)抽樣方法 依據 OECD 及全國科技動態調查資料的行業分類方法,各行業依員工 人數分層,其中 6~19 人、20~49 人、50~249 人及 250~499 人為抽查層。前 五千大企業為普查層。 抽查層部分,由主計處「工商及服務業普查」母體中依分層比例隨機 抽樣原則抽出42,000家為樣本,其中7,000家為正式樣本,另35,000家為

(31)

1‐10  備用樣本。 (3)調查方法 A、第一階段-電話篩選調查 對於員工人數為 6~499 人的企業,以簡單問卷採電話篩選方式詢問 受訪企業於民國 93 至 95 年間是否有技術創新活動,凡回答有技術創新 活動之企業列為第二階段面訪對象。前五千大的企業,不經電話篩選, 直接列為第二階段面訪對象。 B、第二階段-派員面訪 受訪企業包括經第一階段電話篩選有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以及前 五千大企業。採先郵寄問卷再派員面訪的方式,進行完整的調查訪問。

3、 樣本結構

實際調查及完成家數,包含前述第一階段電話篩選調查與第二階段派員面 訪,請詳見表一-1,調查流程如圖一-3。 表一-1 有效樣本之訪問概況 訪問結果 製造、服務前五千大(普查) 製造業 服務業 製造業 服務業 訪問成功 1,439 1,121 3,124 4,333 受訪者中途拒訪 (資料填答不完整, 事後追蹤時拒答) 53 146 受訪者拒訪 2,980 3,507 空號 494 486 傳真機 133 75 歇業/電話有誤 148 61 總計 6,932 8,608

(32)

圖一-3 台灣地區第二次技術創新調查流程圖

4、 母體與樣本數

工商普查母體各行業別家數及創新調查各行業別家數統計,如下表一-2 母體 與樣本數統計表,母體與樣本以「母體比例/樣本比例」作為加權係數,作為各 行業別調整的依據。製造業及服務業各完訪份數,詳見表一-3、一-4 資料來源:工商普查、工廠校正、工商登記

商普查母體

前五千大企業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 完成 2,560 家 製造業 1,439 家、 服務業 1,121 家 一般樣本 7,457 家 製造業 3,124 家 服務業 4,333 家 Total:10,017 家 1. 行業 OECD 2. 員工人數 95 年 3. 營業額

(33)

1‐12  表一-2 母體與樣本數統計表 行業別 母體 母體比例 樣本 樣本比例 母體比例/樣 本比例 石油及天然氣礦業 1 0.00% 0 0.00% - 砂、石及黏土採取業 443 0.04% 2 0.02% 1.95 其他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53 0.00% 0 0.00% - 食品製造業 5847 0.53% 151 1.51% 0.35 飲料製造業 585 0.05% 16 0.16% 0.33 菸草製造業 1 0.00% 0 0.00% - 紡織業 6158 0.56% 245 2.45% 0.23 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 3975 0.36% 129 1.29% 0.28 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 1819 0.16% 61 0.61% 0.27 木竹製品製造業 2792 0.25% 21 0.21% 1.21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 3467 0.31% 90 0.90% 0.35 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354 0.85% 218 2.18% 0.39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196 0.02% 8 0.08% 0.19 化學材料製造業 1321 0.12% 106 1.06% 0.11 化學製品製造業 2117 0.19% 121 1.21% 0.16 藥品製造業 484 0.04% 36 0.36% 0.12 橡膠製品製造業 1688 0.15% 47 0.47% 0.33 塑膠製品製造業 10740 0.97% 154 1.54% 0.64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3411 0.31% 91 0.91% 0.34 基本金屬製造業 4506 0.41% 144 1.44% 0.29 金屬製品製造業 38405 3.48% 550 5.49% 0.64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5680 0.51% 440 4.39% 0.12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3445 0.31% 313 3.12% 0.1 電力設備製造業 5910 0.53% 229 2.29% 0.24 機械設備製造業 18003 1.63% 346 3.45% 0.47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3422 0.31% 134 1.34% 0.23 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2821 0.26% 79 0.79% 0.32 家具製造業 2778 0.25% 58 0.58% 0.44 其他製造業 5274 0.48% 128 1.28% 0.37 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 3818 0.35% 28 0.28% 1.24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166 0.02% 14 0.14% 0.1 用水供應業 13 0.00% 0 0.00% - 廢(污)水處理業 558 0.05% 6 0.06% 0.85 廢棄物清除、處理及資源回收業 3196 0.29% 24 0.24% 1.21

(34)

污染整治業 241 0.02% 5 0.05% 0.45 建築工程業 7502 0.68% 150 1.50% 0.45 土木工程業 8360 0.76% 101 1.01% 0.74 專門營造業 57498 5.20% 318 3.17% 1.64 批發業 200224 18.12% 2,579 25.75% 0.71 零售業 289793 26.22% 828 8.27% 3.16 陸上運輸業 50853 4.60% 82 0.82% 5.62 水上運輸業 406 0.04% 10 0.10% 0.28 航空運輸業 41 0.00% 7 0.07% 0.04 運輸輔助業 6998 0.63% 97 0.97% 0.65 倉儲業 639 0.06% 18 0.18% 0.32 郵政及快遞業 427 0.04% 6 0.06% 0.6 住宿服務業 4582 0.41% 57 0.57% 0.71 餐飲業 84157 7.62% 154 1.54% 4.95 出版業 2904 0.26% 32 0.32% 0.83 影片服務、聲音錄製及音樂出版業 2018 0.18% 42 0.42% 0.44 傳播及節目播送業 335 0.03% 50 0.50% 0.06 電信業 137 0.01% 13 0.13% 0.2 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 4400 0.40% 104 1.04% 0.39 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 2113 0.19% 26 0.26% 0.74 金融中介業 7572 0.69% 160 1.60% 0.43 保險業 1179 0.11% 111 1.11% 0.09 證券期貨及其他金融業 1204 0.11% 127 1.27% 0.09 不動產開發業 7633 0.69% 225 2.25% 0.31 不動產經營及相關服務業 8042 0.73% 131 1.31% 0.56 法律及會計服務業 10849 0.98% 7 0.07% 14.04 企業總管理機構及管理顧問業 4947 0.45% 82 0.82% 0.55 建築、工程服務及技術檢測、分析服務業 5886 0.53% 51 0.51% 1.05 廣告業及市場研究業 8859 0.80% 93 0.93% 0.87 專門設計服務業 4398 0.40% 34 0.34% 1.18 獸醫服務業 838 0.08% 0 0.00% - 其他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4942 0.45% 35 0.35% 1.28 租賃業 7832 0.71% 31 0.31% 2.26 就業服務業 2357 0.21% 17 0.17% 1.27 旅行業 2133 0.19% 11 0.11% 1.72 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 542 0.05% 14 0.14% 0.35 建築物及綠化服務業 4362 0.39% 23 0.23% 1.7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 又查前揭「輸入貨品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產地標示不 實處分原則」項次 4 明定,進口外國貨品(自行車或 工具機等屬我國加強管理之貨品除外) ,標示不實製造

(三) 又查前揭「輸入貨品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產地標示不 實處分原則」項次 4 明定,進口外國貨品(自行車或 工具機等屬我國加強管理之貨品除外) ,標示不實製造

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除 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一、學雜費:28 小時* 21 元=588 元 (依本中心工藝文創產業人才培 育訓練、研習課程學雜費收費標準規定,每人每日以 8 小時新臺幣 168 元/每小時新台幣 21

在領導同儕實踐課程新措施的進程中,小組身先士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Intel-NTU 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 Center)成立於2011 年。這是英特爾實驗室( Intel Labs)與世界頂尖大學進行的「英特爾合作研究機構(Intel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9 中彰投區 特色產 業勞動 力發展趨 勢調查 -金屬 製 品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