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重罪羈押被告受律師協助權-以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六條為本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重罪羈押被告受律師協助權-以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六條為本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 碩士在職專班 指導教授:何賴傑. 博士. 政 治 大. ‧. ‧ 國. 學. 立 重罪羈押被告受律師協助權 ―以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 以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六條為本.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林志揚 中 華 民 國. 一○○. 年. 六.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辭 由於太太及家人的鼓勵、支持下,使得學生在工作七年後重拾書 本,重溫學生之樂趣。在學期間,上課、工作及準備國考,再加上女 兒出生未久,事業、家庭、課業及國考須多方兼顧,使得學生倍感壓 力,所幸在入學後當年度即順利考上律師,稍許減輕學生部分身心之 負擔。學生能夠順利畢業,首先要感謝指導老師何賴傑教授,何老師 在課堂上的認真教學,有目共睹,使得學生在刑事訴訟法及刑事證據 法等課程中獲益良多,這也是學生當初選擇由何老師指導之最大原. 政 治 大 完成此份論文的最大動力。其次是要感謝口試老師劉秉鈞教授不辭千 立. 因,而何老師在百忙之中,願意擔任學生的指導教授,此乃成為學生. ‧ 國. 學. 里,於百忙之中抽空前來指導、審查學生的論文,尤其在學生將論文 口試版送交劉老師審酌時,劉老師在百忙之中傳授了許多從事律師工. ‧. 作應有之責任及擔當,感激之心實在無法以語言表,另一位口試老師 楊雲驊教授在口試過程中對學生論文中的論點及錯誤,巨細糜遺地一. y. Nat. sit. 一指正,令學生受益良多,三位老師在口試過程中所提出的精闢見解. a. er. io. 及指正,亦使學生之論文在口試修正後得以更趨完美。另外,要感謝. n. iv 我和太太的貴人,最高法院洪庭長文章及庭長夫人,二位長輩不僅在 l. n U i engch 論文寫作過程中,甚至在口試完成後修改論文期間,無時無刻的關心. Ch. 及鼓勵,成為學生論文撰寫過程中之動力,最後才能完成論文的撰寫 及修正。又王東山律師在實習期間的指導及照顧,林辰彥律師及黃淑 怡律師在工作期間的照顧及體諒,許文生律師、李美寬律師、許富雄 律師、張耕豪律師、楊永芳律師、林于椿律師、謝玉玲律師、童眴雯 律師、周耿德律師、駱怡雯律師在律師工作上的教導及協助,對於學 生在律師工作上之成長,亦提供了莫大的助益。 此外,學生在學期間修習多門姜世明教授民事程序法及民事證 據法等相關課程,也由於姜老師在課程中的諄諄教誨及細心教導,使 I.

(4) 學生在民事程序法領域受益良多,而學生在最高法院擔任助理期間, 吳啟賓院長及呂永福官長的鼓勵,洪文章庭長、謝家鶴庭長、韓今秀 法官、蔡彩貞法官、黃梅月法官等最高法院長官在刑事專業領域的教 導,使學生能從一介法律門外漢而得以進入國家最高審判殿堂擔任法 官助理長達十年,提攜之恩莫齒難忘。另學生在最高法院任職期間, 非常感謝善良又可愛的賴文娟科長、正直又老實的舒天德股長、認真 又顧家的吳文賢股長、美麗又熱心的楊華芳股長、漂亮又阿莎力的王 愛恩股長、老實又上進的陶瑞麟書記官、和藹又熱心的王惠月書記官 等人的照顧,其中楊華芳股長大力協助學生相關論文、期刊資料之蒐. 政 治 大. 集,更是學生論文能順利完成的重要關鍵,而最高法院同事傳欽學. 立. 長、建億、炎墩、啟宏、旺樺、國忠、志凱、貴蘭、月瑛、薇君、青. ‧ 國. 學. 穎、陸華、思婷、珍芳、世德、宜儒、淑娟、雪鳳、敏玲、瓊文等人 在工作上、學業上及國家考試上的大力協助,亦令學生銘感五內,永. ‧. 生難忘。當然,律師第十八期第三梯第一組年輕、美麗、帥氣的全體. sit. y. Nat. 組員,讓我在年屆四十之年,還能重溫一個月的短暫青春歲月。. io. er. 最後,我要感謝學生的太太淑慧,四年來全程陪學生度過這段 忙碌而充實的學生生活,而貼心的女兒宜靜是家中的開心果,也是學. n. al. iv. n 生在工作、學業兩頭忙時的精神寄託。最後,要感謝先父林自蔡先生 C hengchi U. 及母親陳玉蘭女士含辛茹苦扶育學生長大成人,另外,岳母鄭春美女 士在這段期間全力幫助學生照料家庭及小孩,以及姊姊、姊夫、哥哥、 嫂嫂長期代替學生在高雄照顧母親,都是學生無後顧之憂能順利完成 研究所學業的幕後功臣,當然,也要感謝在我生命中曾經幫助過我的 所有貴人。要感謝的人太多,未能一一列舉,只好感謝上天給我的一 切,當然,包括老天爺在此時又賜給我第二個小孩,讓學生的人生更 無缺憾。. II.

(5) 摘 要 我國司法實務長期以來,對於涉犯重罪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經 常以重罪作為長期羈押之唯一方法,且對於重罪羈押被告在偵查中及 審判中所應享有之憲法上訴訟防禦權及受律師實質有效協助權,完全 漠視,致對憲法人身自由基本權保障下所彰顯之人性尊嚴產生莫大之 侵害,而觀之我國憲法第十六條、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及第六條之規 定,均蘊含公平法院審判之意涵,且此一公平法院審判意涵在偵查及 審判階段均一體適用。因此,若檢調機關一開始於犯罪偵查階段即未. 政 治 大 禦權利,即無可能達到公平法院審判之終極目的,此在重罪羈押之被 立 踐行公平、公正之偵查程序,侵害犯罪嫌疑人憲法上所保障之訴訟防. ‧ 國. 學. 告尤為重要。雖我國大法官釋字第六五四及六六五號就重罪羈押被告 之相關權利分別做出解釋,惟因目前實務上重罪仍屬羈押一項最具有. ‧. 關鍵性之考量因素,實務上之作法顯與無罪推定原則及憲法保障人民 訴訟權之意旨相違背,基於無法立即以修法方式變更實務界法官作法. y. Nat. sit. 之無奈。本文係以重罪羈押被告之刑事辯護權為研究重點,其範圍係. a. er. io. 包括我國刑事訴訟程序中之「被告之米蘭達法則之受告知權」及「辯. n. iv 護人之檢閱卷宗權、接見交通權、在場陳述意見權、審判筆錄請求更 l. n U i engch 正權、攜同速記到庭紀錄權」等訴訟權,並以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 Ch. 身自由及第六條受律師有效協助基本權及其他相關國際人權公約之 規範內容,來分析我國重罪羈押被告於訴訟程序中應得主張享有之刑 事辯護權,並探討我國實務羈押理由之認定標準及缺失及分析釋字第 六五四、六六五號解釋對於我國法定法官原則及人身自由保障發展之 深遠影響。.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2 第三節 本文架構 ................................................................................................. 3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4 第一節 規範體系與立法目的.............................................................................. 4 第二節 分析與探討 ............................................................................................. 6. 政 治 大. 第三節 歐洲人權法院有關人身自由案例之解析 ..............................................10. 立. 第一項 合法剝奪人身自由之內國法定程序..................................................10. ‧ 國. 學. 第二項 列舉性之合法剝奪人身自由條款......................................................13. 公約第五條第一項(a)款之個案解析 ..........................................14. y. Nat. sit. 第一款. ‧. 第三項 公約第五條之個案解析 .....................................................................13. 第三款. 公約第五條第三項羈押程序特別要件之個案解析 .....................27. al. v i n Ch 公約第五條第二、四、五項拘束人身自一般程序要件之個案解析 engchi U n. 第四款. er. 公約第五條第一項(c)款之個案解析 ..........................................17. io. 第二款. ......................................................................................................43 第三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六條受律師有效協助權之分析 ......................................50 第一節 規範體系與立法目的.............................................................................50 第二節 分析與探討 ............................................................................................69 第三節 歐洲人權法院有關受律師有效協助權案例之解析...............................85 第四章 我國重罪羈押被告刑事辯護權與其限制之規範基礎...............................96 第一節 外國立法例之觀察.................................................................................96 I.

(8) 第一項 美國憲法之相關規定 .........................................................................97 第二項 日本憲法之相關規定 .......................................................................100 第三項 德國 2010 年新修正羈押法 .............................................................101 第二節 我國刑事辯護權保障之憲法基礎........................................................102 第三節 我國重罪羈押規定之缺失及實務就重罪羈押要件之裁判標準 .........107 第四節 小結...................................................................................................... 111 第五章 重罪羈押被告受律師協助權之具體內容................................................112. 政 治 大 受告知權及資訊自主權 .................................................................112 立. 第一節 普遍性的受律師協助權 .......................................................................112 第一項. ‧ 國. 學. 第二項 檢閱卷宗權 ....................................................................................117 第三項 接見、通信權及在場陳述意見權....................................................126. ‧. 第四項 攜同速記到庭紀錄權、提出證據及聲請調查證據權、審判筆錄請求. y. Nat. sit. 更正權 ..............................................................................................154. n. al. er. io. 第五項 辯護人其他傳來之訴訟權-聲請權、異議權及上訴權 .................157. Ch. i n U. v. 第二節 重罪羈押被告之強制辯護權、偵查中閱卷權、羈押庭中之受律師協助. engchi. 權及受告知權 ..................................................................................158 第三節 刑事辯護權遭侵害時之法律效果........................................................164 第六章 結論..........................................................................................................168. II.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我國司法實務長期以來,對於涉犯重罪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經 常以重罪作為長期羈押之唯一方法,且對於重罪羈押被告在偵查中及 審判中所應享有之憲法上訴訟防禦權及受律師實質有效協助權,完全 漠視,致對憲法人身自由基本權保障下所彰顯之人性尊嚴產生莫大之 侵害,如何從釐清及確立重罪羈押被告在偵查及審判中之重要辯護. 政 治 大 足以對抗的平衡點,即係本文研究的動機與重點。 立. 權,使之成為重罪羈押被告在國家司法不理性之重罪羈押運作方式下. ‧ 國. 學. 觀之我國憲法第十六條、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及第六條之規定, 均蘊含公平法院審判之意涵,且此一公平法院審判意涵在偵查及審判. ‧. 階段均一體適用。因此,若檢調機關一開始於犯罪偵查階段即未踐行 公平、公正之偵查程序,侵害犯罪嫌疑人憲法上所保障之訴訟防禦權. y. Nat. sit. 利,即無可能達到公平法院審判之終極目的,此在重罪羈押之被告尤. er. io. 為重要。雖我國大法官釋字第六五四及六六五號就重罪羈押被告之相. n. al 關權利分別做出解釋,惟因目前實務上重罪仍屬羈押一項最具有關鍵 iv n U i engch 性之考量因素,實務上之作法顯與無罪推定原則及憲法保障人民訴訟. Ch. 權之意旨相違背,基於無法立即以修法方式變更實務界法官作法之無 奈,因此,本文僅得從重罪羈押被告在偵查及審判中之重要辯護權做 為研究之重點,先以歐洲人權法第五條有關人身由拘束及第六條受律 師實質有效協助之規定出發,分析歐洲人權法院司法實務之見解,次 再觀察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之相關規 定,最後分析檢討我國重罪羈押被告應如何享有訴訟程序之防禦權利 及受辯護人實質有效之協助,並以公平審判法院之理念為最高指導原 則,進行檢討與修正,以力求在目前實務界普遍性的重罪羈押方式下 尋找出可以對抗的平衡點,並基於對重罪羈押被告刑事辯護權之分析 1.

(10) 與研究,力求刑事訴訟被告受無罪推定之原則能得以確立。.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採用之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與比較研究 法。 一、文獻分析法 本論文之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探討為核心,主要在蒐集國內外學. 治 政 大 徵博引、求證取捨,藉以建立本文之研究架構,並參閱相關國際公約 立 之規定內容,其中並以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及第六條、聯合國人權宣. 者專書、論文、期刊及報紙專論等相關資料,加以廣泛搜集研讀及旁. ‧ 國. 學. 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之內容為主要研究分析對象,來探討國 際間對於重罪羈押被告受律師協助權之具體內容及與我國現行刑事. ‧. 訴訟法規定之差異;除了閱讀專書論文、期刊之外,採網路資料搜尋. Nat. sit er. io. 二、歷史研究法. y. 方式,例如司法院、法務部等政府網站,以獲取本論文所需之資訊。. n. al 利用歷史研究法,探求重罪羈押被告有關其人身自由保障及刑事 iv n. C. hengchi U 辯護權於國際公約及國內法之發展歷程,並就相關個案之分析加以揭 證。 三、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乃係依據一定之標準或長久慣行之經驗法則,針對 事物之異同關係加以比較分析,從而區分其異同,並進而推論出事物 間之內在關聯,進而了解事物之本質。對於重罪羈押被告有關其人身 自由保障及刑事辯護權等受律師協助權,以比較研究法,就國際公約 及國內立法暨國內外相關之案例,斟酌其立法規定,比較利弊得失, 俾供改進我國刑事訴訟立法及實務就重罪被告羈押時之參考,以落實 2.

(11) 第一章 緒論. 對於重罪羈押被告受律師協助權之目的。. 第三節. 本文架構. 本文係以重罪羈押被告之刑事辯護權為研究重點,其範圍係包括 我國刑事訴訟程序中之「被告之米蘭達法則之受告知權」及「辯護人 之檢閱卷宗權、接見交通權、在場陳述意見權、審判筆錄請求更正權、 攜同速記到庭紀錄權」等訴訟權。學生試著從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 身自由及第六條受律師有效協助基本權及其他相關國際人權公約之. 政 治 大. 規範內容,來分析我國重罪羈押被告於訴訟程序中應得主張享有之刑. 立. 事辯護權,並探討我國實務羈押理由之認定標準及缺失及分析釋字第. ‧ 國. 學. 六五四、六六五號解釋對於我國法定法官原則及人身自由保障發展之 深遠影響。亦即,故本文之重點係集中在用以保障人身自由及受律師. ‧. 有效協助之國際人權公約第五條及第六條之探討,故本文一開始將先. sit. y. Nat. 以問題意識及歐洲人權公約之規定略加說明後,次就國際人權公約第. io. er. 五條及第六條之規範內容及立法意函加以分析探討,進而與其他相關 國際公約及我國國內法之相關規定加以比較分析,末再以個案分析探. al. n. v i n 討我國目前有關重罪羈押被告人身自由及受律師實質協助之保護程 Ch engchi U 度及改進之道。. 3.

(12)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第一節. 規範體系與立法目的. 人身自由之保障,首先明文規定於西元一二一五年之英國大憲 章,嗣於西元一六二八年之權利請願書(Petition of Right)、一 六七九年之人身保護法(Habeas Corpus Act)、西元一六八九年之 權利法典亦均加以明文而奠定人身自由保障之根基。美國則於西元一 七七六年之獨立宣言中,強調對於人民之逮捕、拘禁,均須有正當理. 政 治 大 1. 由及依循正當法律程序為之,始為合法 。. 立. 至於歐洲關於人身自由之保障,主要規定在歐洲人權公約(The. ‧ 國. 學.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第五條主要係規範人身自 由之保障,其第一項規定:「任何人均有權要求自由與安全。任何人. ‧. 2. 之自由不能遭到剝奪,惟依下列情形按照法律規定程序者除外 ;. Nat. sit. y. (a) 經有管轄權法院有罪判決後之合法拘禁3;. al. n. 或拘禁;4. er. io. (b) 違背法院合法命令或為確保任何法定義務履行所為之合法逮捕. i n U. Ch. v. engchi (c) 基於合理懷疑某人犯罪之考量或確有理由足認有必要防止其犯 罪之必要或在犯罪後防其脫逃時,以將其送交有司法管轄權的 1. 人身自由為所有自由權利的基礎,而所謂人身自由,又可稱為「人身不可侵犯」,乃係指人之 身體行動自由,凡是人均可以自由於任何時間從事任何自由行動,同時亦享有不從事任何行動之 自由,而不受到國家的非法干涉。因此,國家不得利用非法的違捕、拘禁方式,而剝奪或限制人 民之行動自由;黃鏡芳,偵查中羈押決定之司法審查與救濟-以人身自由保障為中心,第十六至 十七頁。 2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liberty and security of person.No one shall be deprived of his liberty save in the following case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a procedure prescribed by law,見黃鏡芳,同前註,第十 八頁之註 23、第二十頁;葉佳韻,歐洲人權法院裁判對英國人身保護法制的影響-以 1998 年人 權法施行前後的比較為例,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 3 the lawful detention of a person after conviction by a competent court,見黃鏡芳,同前註,第十九 頁之註 23、第二十頁;葉佳韻,同前註,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 4 the lawful arrest or detention of a person for non-compliance with the lawful order of a court or in order to secure the fulfilment of any obligation prescribed by law,見黃鏡芳,同前註,第十九頁之 註 23、第二十頁;葉佳韻,同前註,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 4.

(13)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5. 司法當局為目的而對其人身所為之合法逮捕或拘禁;. (d) 基於教育監督之目的而依合法命令拘禁未成年人或為將其移送 有管轄權司法當局為目的所為之合法性拘禁;. 6. (e) 為預防傳染病擴散所為之合法拘束以及對心智不全者、酗酒 者、吸毒者或遊民加以合法拘禁;7 (f) 防止非法入境或基於驅逐出境、引渡為目的,所為之合法逮捕 8. 或拘束。. 同條第二項規定:「任何遭逮捕的人,應立即以其所能了解的語. 政 治 大 9. 文告知其被捕理由及被控罪名。」. 立. 同條第三項規定:「任何合乎本條第一項(c)款所定條件而遭逮. ‧ 國. 學. 捕10或拘禁之人,均應立即解送交法官或其它經法律授權行使司法權 之官員,並應有權於合理時間內接受審判或在審判程序進行時將之釋. Nat. 5. ‧. 11. 放。將其釋放時,得以保證出庭候審為條件。」. y. sit. n. al. er. io. the lawful arrest or detention of a person efected for the purpose of bringing him before the competent legal audlority of reasonable suspicion of having committed an offence or when it is reasonably considered necessary to prevent his committing an offence or fleeing after having done so, 見黃鏡芳,同前註,第十九頁之註 23、第二十頁;葉佳韻,同前註,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 6 the detention of a minor by lawful order for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or his lawful detention for the purpose of bringing him before the competent legal authority,見黃鏡芳,同前註, 第十九頁之註 23、第二十頁;葉佳韻,同前註,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七十八頁。 7 the lawful detention of pers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spread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ersons of unsound mind, alcoholics or drug addicts, or vagrants,見黃鏡芳,同前註,第十九頁之註 23、第 二十頁;葉佳韻,同前註,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七十八頁。 8 the lawful arrest or detention of a person to prevent his effecting an unauthorized entry into the country or of a person against whom action is being taken with a view to deportation or extradition,黃 鏡芳,同前註,第十九頁之註 23、第二十頁;葉佳韻,同前註,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七十八頁。 9 Everyone who is arrested shall be informed promptly, in a language which he understands, of the reasons for his arrest and the charge against him,黃鏡芳,同前註,第十九頁之註 23、第二十頁; 葉佳韻,同前註,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七十八頁。 10 Detention 係概括意指對於人身自由之拘束,並未特定一定之期間或階段,故中文譯為「拘束」 , 至於 Detention on remand 則係指刑事審理程序中之「羈押」,惟亦僅有以 Detention 或 pre-trial Detention 等文字簡稱,而公約第五條第三項之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期間,觀之該條文之規範 內容,應係指「羈押期間」,見施育傑,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以歐洲人權法院裁判為借鏡,檢 討我國羈押與人身拘束制度,第十一至十二頁。 11 Everyone arrested or deta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I(c) of this article shall be brougt promptly before a judge or other officer authorized by law to exercise judicial power and shall be entitled to trial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or to release pending trial. Release may be conditioned by guarantees to appear for trial,黃鏡芳,同註 1,第十九頁之註 23、第二十一頁;葉佳韻,同註 2,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七十八頁。. Ch. engchi. 5. i n U. v.

(14) 同條第四項規定:「任何人遭逮捕、拘禁致自由遭到剝奪時,有 權採取司法程序,法院應依照司法程序對該拘禁之合法性迅速作出決 12. 定,若該拘禁不合法,應命令將其釋放。」. 同條第五項規定:「違反本條規定,致成為逮捕或拘禁之被害人 者,具有可強制執行之賠償請求權。」13 觀之上開之說明,可以得知歐洲人權公約將整個人身自由保障之 內容,完全規定於一個條文中加以規範,其中第一項係有關人身 自由之一般性規範,其主要係關於「剝奪人身自由之定義」須依. 治 政 大 則係有關程序保障之規定,其中第二項係有關告知義務之規定, 立 第三項則係是針對同條第一項第(c)款之羈押而為之特別程序規 據法律規定為之及拘束人身自由實質理由之規定,而第二項以下. ‧ 國. 學. 定,其內容包括對於遭逮捕、拘禁之被告應立即解送法院及儘速 進行訴訟程序之「主即解送原則」,第四項則是對於公約第五條. ‧. 第一項各款之「一般性」程序而為之規定,其內容則係法院應儘. sit. y. Nat. 速審理剝奪人身自由措施合法性或釋放被告之「迅速審查原則」, 14. er. io. 第五項則係有關於違法逮捕拘禁之損害賠償規定 。. n. al. v i n C h 分析與探討 第二節 engchi U. 觀之上開歐洲人權法第五條第一項之規定,可以得知該條文係禁 止恣意的人身拘束,而非禁止人身拘束,換言之,人身自由並非絕對 不得剝奪,只要係依據法定程序及法定要件而為合法之逮捕拘禁,即 12. Everyone who is deprived of his liberty by arrest or detention shall be entitled to take Proceedings by which the lawfulness of his detention shall be decided speedily by a court and his release ordered if the detention is not lawful,黃鏡芳,同註 1,第十九至二十頁之註 23、第二十一頁;葉佳韻,同 前註,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七十八頁。 13 Everyone who has been the victim of arrest or detention in contraven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rticle shall have an enforceable rigt to compensation,黃鏡芳,同註 1,第十九至二十頁之註 23、 第二十一頁;葉佳韻,同前註,第七十七頁之註 264、七十八頁。 14 楊雲驊,歐洲人權法院對逮捕、羈押刑事被告的審查重點介紹,第五至七頁;施育傑,同註 10,第十一至十六頁;黃鏡芳,同註 1,第二十一頁。 6.

(15)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非法所禁止。又該條文雖主要保障人身之自由(liberty)與安全 (security) ,惟因人身安全並無法單獨定義,故須先就人身自由保 障之內容加以定義之後,始能據此而界定人身安全之保護範圍。 關於人身自由之干預界限,基本上區分為「對於自由之『剝奪』」 、 「對於須加以規範之特殊行為自由之『限制』」及「對於不須加以規 範之一般行為自由之『限制』 」 ,其彼此間並無本質上之不同,而僅有 規範密度之強弱差異,因此,必須考量干預的手段、干預的措施模式、 干預的時間、干預的地點以及干預的影響後果等綜合判斷,始能判斷 對於人身自由採何種之干預手段,而觀之我國大法官會議第四四三號. 政 治 大. 解釋理由書第一段之說明,關於『限制』人身自由者,大法官認為應. 立. 遵守罪刑法定主義,以制定法律之絕對法律保留方式『限制』之,則. ‧ 國. 學. 程度較『限制』人身自由為重之『剝奪』人身自由,依舉輕以明重之 法理,最低限度自亦均應採絕對法律保留方式,至於與人身自由無涉. ‧. 之其他行為自由之限制,自得採相對法律保留原則,即得由法律加以 15. sit. y. Nat. 規定或以法律具體明確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為補充規定 。. er. io. 歐洲人權法第五條明文規定,關於對於人身自由之剝奪,須在符. n. 合法律保留之前提下明文列舉規範之,亦即若未經法律明文規定或法 a v. i l C n 律僅有概括性之規定,應不得對人身自由加以剝奪,此所謂法律保 hengchi U. 留,參酌上開我國大法官之解釋理由說明,應指絕對法律保留。. 在何種情形可對人身自由加以完全之剝奪,何種情形之下僅可對 人身自由加以限制,不得僅憑單一、抽象之規定建立絕對之判斷標. 15. 黃鏡芳,同註 1,第二十二頁;葉佳韻,同註 2,第七十八至七十九頁;大法官會議第四四三 號解釋理由書第一段之說明: 「…惟並非一切自由及權利均無分軒輊受憲法毫無差別之保障:關 於人民身體之自由,憲法第八條規定即較為詳盡,其中內容屬於憲法保留之事項者,縱令立法機 關,亦不得制定法律加以限制,而憲法第七條、第九條至第十八條、第二十一條及第二十二條之 各種自由及權利,則於符合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條件下,得以法律限制之。至何種事項應以法律直 接規範或得委由命令予以規定,與所謂規範密度有關,應視規範對象、內容或法益本身及其所受 限制之輕重而容許合理之差異:諸如剝奪人民生命或限制人民身體自由者,必須遵守罪刑法定主 義,以制定法律之方式為之;涉及人民其他自由權利之限制者,亦應由法律加以規定,如以法律 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為補充規定時,其授權應符合具體明確之原則…」 7.

(16) 準,而須考量干預的手段、干預的措施模式、干預的時間、干預的地 黠以及干預的影響後果等綜合判斷,因此,對於人身自由之剝奪或限 制是否已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之規定,其審查模式自應以個案審 查為基礎,於每一個個案中,就剝奪或限制人身自由所欲保障之利益 與人身自由之平衡點間,具體判斷剝奪或限制人身自由之手段是否合 法16。 首先,歐洲人權法院在Guzzardi v.Italy一案中認為, Guzzardi 所遭遇義大利政府限制住居於僅2.5平方公里小島上長達六個月之 情形,與一在監之犯人所生活之情形無異,進而認定義大利政府對. 政 治 大. Guzzardi所為之上開限制已構成歐洲人權公約所欲保護之「自由之剝. 立. 奪」17,該案例遂成為歐洲人權法院日後處理有關「剝奪自由」個案. ‧ 國. 學. 時之判斷基準。在Amuur V.France一案中,雖然法國政府主張在法國 機場遭拒絕入境之Amuur等旅客,可以自由移動並選擇回到自己國家. ‧. 或其他國家之權利,惟歐洲人權法院在本案中認為,本案遭拒絕入境. sit. y. Nat. 旅客之移動可能性僅為理論上之空談,法國政府對於這些難民,並未. io. er. 實質上提供法律上及社會上的協助,在亳無援助之下自無法回到自己 國家或其他國家,致其等須在機場「轉境區」(transit zone)內非自. iv. n. al. n 願性的生活長達二十天,如此之作為,仍屬違反歐洲人權法第五條第 C hengchi U. 18. 一項(e)款之規定,同樣地構成了自由的剝奪 。另外關於Ashingdane 16. 施 育 傑 , 同 註 10 , 第 十 八 至 十 九 頁 ; ECHR,Guzzardi v. Italy,Judgment of 6November 1980,Appl.7367/76,Series A no.39,§93。 17 在本案中,義大利人 Guzzardi 遭其國家指訴係黑手黨之幫派分子,並將其限制住居於靠近 Sardinia 的小島上僅 2.5 平方公里之區域內長達六個月之久,期間 Guzzardi 須一天向當地警方報 到二次及接受宵禁,若欲打電話與外界聯絡或接見外來之訪客,亦須徵求警方之同意,雖政府同 意其可以工作及和家人一起居住,惟該島上僅有少數幾個僱主,根本無法找到工作謀生,而其與 妻子及子女之居住處非常狹窄且破爛不堪, Guzzardi 若違反上開相關規定,即會遭受處罰,見 葉佳韻,同註 2,第七十九至八十頁;施育傑,同註 10,第十九至二十頁;ECHR,Guzzardi v. Italy,Judgment of 6 November 1980,Appl.7367/76,Series A no.39,§93;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p.104,105;Mark Janis,Richard Kay and Anthony Bradley, European Human Rights Law Text and Materials,2000,pp315-319。 18 黃鏡芳,同註 1,第四十七至四十八頁;在本案中,法國政府認為索馬利亞(Somalia)難民 Amuur 等人所持有之護照係偽造而拒絕其等入境,並於將其等遣送之前,將他們當人球而留滯在機場「轉 境區」(transit zone)內生活長達 20 天,雖然法國政府認為,Amuur 等人仍保有隨時離境前往接受 難民的其他國家尋求庇護之自由意志,自不構成對 Amuur 等人自由的剝奪,見葉佳韻,同註 2, 8.

(17)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V.U.K.一案,歐洲人權法院認為,依據英國西元一九五九年心理健康 法案(the Mental Health Act 1959) 授權之「強制治療」(forced hospitalization)內容而對被告執行戒護時,雖在該「強制治療」期 間將其從一個高度戒護(High-security)的精神疾病醫院,調離至較 低度戒護之醫院,並讓被告可以在平日以及周末外出,依據上開 Guzzardi v.Italy案例之審查標準,仍屬構成對於人身自由的剝奪 19. 。惟在X v.Germany一案中,歐洲人權法院則是從偵查機關的「主觀. 意圖」做為判斷標準,警方若係基於相關案件資訊的獲取而將學童留 置訊問二小時,依據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之規範目的來看,並不構成. 政 治 大. 所謂的自由剝奪;惟若警方係基於偵辦竊盜罪、羈押或者拘禁之目的. 立. 而將學童留置訊問二小時,即構成自由的剝奪,惟此種以偵查或處分. ‧ 國. 學. 機關之「主觀意圖」作為是否剝奪人自由之判斷標準,遭學說批判係 「沒有說服力」(unconvincingly)且不正確(undue)。另外在Erdem. ‧. v.Germany一案中,歐洲人權法院認為,德國政府以被告Erdem有逃亡. y. Nat. 之虞做為繼續羈押的理中,於最初為羈押決定時,雖可做為羈押必要. io. sit. 性的主要理由,惟仍不可做為長時間續行羈押被告之理由,顯有違公. n. al. er. 約第五條第三項之規定20。. iv. n 觀之上開之說明,歐洲人權法院在個案中係以「客觀法規範」及 C hengchi U. 「主觀公權利」等標準來判斷國家之行為否已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第五 條禁止國家非法剝奪人身自由之規範。. 第八十頁;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至二十一頁;ECHR,Amuur v. France,Judgment of 25 June 1996,Appl.19776/92,Reports 1996-Ⅲ. 19 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至二十一頁; Mark Janis,Richard Kay and Anthony Bradley,European Human Rights Law Text and Materials,2000,pp.361-364;ECHR,Ashingdane v. United Kindom,Judgment of 28 May 1985,Appl.8225/78,Series A no.39. 20 黃鏡芳,同註 1,第一○二至一○四頁;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頁; ;施育傑,同註 10,第 二十一頁;Ben Emmerson Q.C., Andrew Ashworth Q.C., &Alison Macdonald, Human Rights and Criminal Justice, 2007, p.241,§§5-04, 5-05; 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105. 9.

(18) 第三節 歐洲人權法院有關人身自由案例之解析 觀之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一項但書之規定,合法剝奪人身自由 須具備要件下列三個要件:首先,須以法律明文規定合法剝奪或限制 人身自由之內國法定程序;其次,該法定程序必須經由法院等法定機 關合法進行;再者,剝奪或限制人身自由須限於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 第一項但書(a)到(f)款之列舉事由為限。上開三個要件之內容詳述如 下。. 政 治 大. 第一項 合法剝奪人身自由之內國法定程序 合法剝奪人身自由之內國法定程序. 立. ‧ 國. 學. 歐洲學者 C. Ovey and R White 在「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一書中認為,國家機關在. ‧. 執行拘捕時,須持有令狀,且該令狀係在合法正確之狀況下所發生, 該拘束人身自由之程序始屬合法。因此,所謂合法剝奪人身自由之內. y. Nat. a. er. io. 21. 序規範 。. sit. 國法定程序,其應同時包括形式上之法定程序規範及實質上之法定程. n. v Wassink v.the l 關於形式上之法定程序規範,歐洲人權法院在 ni Ch. U. engchi Netherlands 一案中認為,荷蘭法院在檢察官請求延長對於申訴人心. 理治療的拘禁期間時,在未經過法定程序所規定「登錄員」(registrar) 參與之情形下即同意延長心理治療的拘禁期間,縱荷蘭法院就此部分 之內國法律有所解釋,惟因荷蘭法院之上開行為業已違反歐洲人權公 約第五條之規定,自仍屬違法剝奪人身自由之行為,歐洲人權法院進 一步認為,人身自由之拘禁是否合法之判斷標準,應包括是否符合該 內國法律所要求之程序,其中包括程序法上之規範及其實質內容,惟. 21. “…arrest and detention must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compliance with the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ve rules of national law”,見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五頁;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107. 10.

(19)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縱依內國法律所要求之程序而拘束或剝奪人身自由,仍須符合歐洲人 權公約第五條之立法目的,以避免個人自由遭受其所屬國以不當之立 法而恣意之剝奪,歐洲人權法院在 Benham v. the United Kingdom 一案中,亦採取同樣之查標準。亦即,歐洲人權法院認為,各個國家 基於特定之目的而依法對於特定人為人身自由之剝奪或限制時,必須 該內國法律確實存在,且該內國法律須不違反歐洲人權公約之規定 22. (合條約性) ,該人身自由之剝奪或限制行為始屬合法 。 在上開個案中之審查標準,僅存在於個案中,並不意謂著歐洲人 權法院可以凌駕於各國內國法院之上而成為「太上皇」法院,基本上. 政 治 大. 歐洲 人 權 法院 仍認 為 , 上 開個 案中 之 審 查 標準 僅屬「 輔 助 原則. 立. (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原則上在個案審查時,仍僅判斷. ‧ 國. 學. 特定國家是否因依據其國內法而合法剝奪人身自由,至於該國法院在 個案中如何合理解釋其內國法而為個案之適用,並非歐洲人權法院之. ‧. 23. 審查範圍 。. sit. y. Nat. 拘束或剝奪人身自由之行為,依據上開之說明,除了須符合內國. er. io. 法律所要求之程序法規範之外,在實質上該法定程序對被告而言,亦. n. 須具有實質上之意義及效用,即該內國法須具有一定法律品質。歐洲 a v 人權法院在 Amuur. i l C n v.Frenchh 一案中即認為,法國內政部長針對向法 engchi U. 國尋求庇護者所為之留置公告內容,僅屬大綱性且未經公開之規定, 對於尋求庇護者及其律師而言,自難以取得該公告資訊,況該公告內 容並無避免恣意拘禁之規定,且未賦予尋求庇護者有尋求法院審查救 22. “On the question whether detention is “lawful”, including whether it complies with “a proccdure”prescribed by law”, the Convention refers back essentially to national law and lays down to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rules thereof However, it requires in addition that any deprivation of liberty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purpose of Article 5(art.5),namely to protect individuals from arbitrainess…”,見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五至二十六頁;ECHR, Wassink v. the Netherlands, Judgment of 27 September, Appl.no. 12535/86,§24,Series A no. 158-A; ECHR, Benham v. the United Kingdom, Judgment of 10 June1996, Report 1996-Ⅲ,§§40-41. 23 在 K,-F.v.Germany 一案所涉及之羈押期間問題中,德國法院不僅遭歐洲人權法院認定違反歐 洲人權法第五條第一項(c)款,在體系上亦已違反德國內國法律所規定之法定程序,見施育傑, 同註 10,第二十五至二十六頁;Gilles Dutertre, Key case-law extracts,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2003,p.94. 11.

(20) 濟之機會,則縱該公告符合所謂之形式上程序規範,惟在實質上,該 公告之留置程序規定對尋求庇護者及其律師而言,顯非屬『清楚而可 接近(clear and accessible)』之法定程序。 在 Baranowski v. Poland 一案中,歐洲人權法院認為,由於波 蘭內國法對於審前羈押之規定並不完備,因此,波蘭司法實務於被告 遭到起訴之後,認為並不需要任何法院之命令即可逕行羈押被告,惟 如此以起訴做為羈押之決定基準,並無任何立法論或案例法上之依 據,不僅不符合「可預見性(foreseeabality) 」 ,亦不符合歐洲人權 公約第五條所要求之內國法法律品質。又波蘭司法實務於被告遭到起. 政 治 大. 訴而逕行羈押被告後,該羈押期間並無一定之期限,致被告無法預測. 立. 何時可以停止羈押,要難謂無違反「法律確定原則(principle of. ‧ 國. 學. legal certain) 」而顯有恣意濫用之嫌24。. 在 Kawka v.Poland 一案中,歐洲人權法院認為,對於內國有關. ‧. 人身自由拘束規定合法性之判斷,雖係判斷有無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第. sit. y. Nat. 五條之重要因素,惟並非唯一之決定性因素,法院仍然必須審查個案. er. io. 中的羈押期間有無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保障個人不受恣意剝奪. n. 自由之規範目的,至於對於內國有關人身自由拘束規定合法性之解釋 a v. i l C n 及判斷依據,除了國內法須有明文之外,該國內法規定本身亦須符合 hengchi U.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所明確表達及指示之原則,亦即須符合「定義清 楚(clearly defined)」且具有「預見可能性(foreseeabality), 且此標準須精準的使被拘束者可以取得適當之諮詢建議進而得以預 25. 見應採取保護自己權益之行動 。. 24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一、八十三頁;所謂法律確定原則,係指法律之規定應具有一定之 確定性而不能具有恣意性、浮動性及不可預測性,與國內學者所主張之「法安定性原則」及「明 確性原則」相當,見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六至二十七頁;ECHR, Baranowski v. Poland, Judgment of 28 March 2000, Appl.no. 28358/95,RJD2000-Ⅲ; 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108. 25 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四頁;Donna Gomien(ed.), Short guide to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5,p35. 12.

(21)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第二項 列舉性之合法剝奪人身自由條款. 依據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一項之規定,除了符合該條項但書所 列(a)至(f)款之情形外,不得對於人身自由予以任意剝奪或限制, 且上開公約六款之規定,亦不得基於內國自身之民主正當性或基於當 事人同意而排除。因此,歐洲人權法院在 Riera Blume and others v.Spain 一案中認為,西班牙法院命令六名宗教成員須在家庭及警方 之監護下,於旅館中接受心理醫生對其等進行淨化(deprogramming) 醫療行為,此種限制人身自由之理由並非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一項. 政 治 大. 但書所列(a)至(f)款之情形,進而認定西班牙法院之上開剝奪人. 立. 身自由命令並非合法而判決西班牙政府敗訴26。歐洲人權法院另外在. ‧ 國. 學. De Wilde, Ooms and Versyp v.Belgium 一案中明白表示,縱當事人 係基於自由意識而同意國家剝奪其人身自由,自不得據此而解除國家. ‧. 必須遵守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一項但書所列(a)至(f)款之義務. y. Nat. 。. sit. 27. er. io. 由於本文探討之對象及內容,僅限於重罪羈押被告在訴訟上受律. n. 師協助之權利,故僅將與本文內容有關之公約第五條第一項 (a) 、 (c) a v. i l C n 二款及同條第二至五項之規定納入討論,詳述如下。 hengchi U. 第三項 公約第五條之個案解析. 26. 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七至二十八頁;ECHR, Kawka v.Poland, Judgment of January 2001, Appl.no. 25874/94,§§48-49. 27 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八頁;ECHR, De Wilde, Ooms and Versyp v.Belgium, Judgment of 28 May1970, Appl.no. 2832/66;2835/66; 2899/66,Series A no.12 ; Gilles Dutertre, Key case-law extracts,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2003,pp.92、124. 13.

(22) 第一款 公約第五條第一項(a) 公約第五條第一項(a)款之個案解析 (a)款之個案解析. 被告在經有管轄權的法院判決後,得對該被告加以合法的人身拘 束,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一項(a)款定有明文,所謂「判決」後, 有認為應限於經法院有罪判決28,惟若採限於有罪判決之見解,則公 約第五條第一項(b)、(c)二款之規範將成為具文,故歐洲人權法院 在 Guzzardi 一案中認為,Guzzardi 遭禁制住居僅係基於其犯罪傾向 之特徵而為之預防性措施,而非基於精確之原因,亦即該禁制住居命 令之處分係原因並不明確,因而認定不符合公約第五條第一項(a)款. 政 治 大. 之規範意涵,而非因為該禁制住居之命令係保安處分而非有罪判決而. 立. 認定不符合該款之規定,因此,包括一切經由法院刑事程序審理並判. 。. ‧. ‧ 國. 29. 學. 決之人身拘束保安處分,均屬本款所稱之「判決」射程範圍始為妥當. 其次,所謂合法之拘束,應係指拘禁本身之合法,與本案判決是. sit. y. Nat. 否合法無關。歐洲人權法院在個案中亦認為,若申訴人之申訴內容係. er. io. 主張伊「根本未犯罪」而指訴對伊人身自由之拘束違法,則自非屬歐. n. 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一項(a)款之審查範圍,縱判本案判決先判有罪 a v. i l C n 再改判無罪,前審有罪判決之合法人身自由拘束亦不會因此而變成違 hengchi U 30. 法 。. 再者,歐洲人權法院在 Van Droogenbroeck v.Belgium 一案中認 為,關於在判決後上訴期間內對人身自由所為之拘束,除非國家係以 行政命令等行政權之決定方式來延長人身自由拘束之期間,否則亦屬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一項(a)款之審查範圍31。 28.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四頁; ;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九頁;張文遠,人身自由保障制度 之研究-以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與我國法制之比較為中心,第一二八頁以下;李壽星,傳染病防 治法對人身自由限制之探討,第三十六頁。 29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四頁; ;施育傑,同註 10,第二十九至三十頁之註 71。 30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四頁; ;施育傑,同註 10,第三十頁;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118. 31 施育傑,同註 10,第三十頁;ECHR, Van Droogenbroeck v.Belgium, Judgment of June 6 1982, 14.

(23)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至於「判決」與「人身自由之拘束」須有如何程度之連結,學者 Philip Leach 認為, 「人身自由之拘束」不侷限於因判決結果而為之 人身拘束(因判決本身所判處之刑期) ,只要該人身自由之拘束與判 決有因果關係,則縱非基於本案判決,而係基於其他事由,均可作為 本款之審查範圍,惟亦有採取不同之論述者,主張應限於基於判決結 果所為之拘束為限。換言之,拘禁合法性之關鍵則在於是否業經法院 判決,此不僅係時間前後順序而已,且拘束係基於判決而來,二者須 有因果關係,且此種連結之因果關係在拘束期間須一直持續存在。 首先,主張基於判決結果所為之人身拘束,歐洲人權法院在 Van. 政 治 大. Droogenbroeck v.Belgium 一案中,對於判決本身「事實」之有無問. 立. 題,並未介入審查,惟對於該判決所踐行之訴訟程序是否符合程序規. ‧ 國. 學. 範,則會進行審查,因此,若內國法院之判決確已依據程序規範之規 32. 定踐行合法之訴訟程序,則基於該判決而拘束人身自由自屬合法 。. ‧. 反之,主張基於與判決有因果關係之其他事由所為之人身拘束,. sit. y. Nat. 則考量之層面較為複雜,在 Eriksen v.Norway 一案中,歐洲人權法. er. io. 院參酌挪威最高法院之見解後認為,雖然本案判決與之後基於安全考. n. 量所為之預防性羈押或相類似之拘束人身自由處分或決定,將會隨著 a v. i l C n 時間的拉長而使二者間的關聯性越來越薄弱甚至斷劽裂 hengchi U. 33. ,惟就本案. 而言,Eriksen 自西元一九九○年二月二十五日至同年三月十五日之 延長拘禁,的確係基於最初判決本身所為之處分,符合挪威刑法第三 十九條以及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之規定,如此之拘禁處分乃係 基於當初之犯罪及判決本身所產生的連結,自符合歐洲人權公約第五. Appl.no. 7906/77;2835/66; 2899/66,Series A no.50;Donna Gomien(ed.), Short guide to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5,p36; Mark Janis,Richard Kay and Anthony Bradley,European Human Rights Law Text and Materials,2000,pp.323-325. 32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四頁; ;施育傑,同註 10,第三十一至三十三頁;Philip Leach,Taking a Case to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2005p.225; 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118. 33 原文為“with the passage of time,the link between the initial conviction and a prolongation may become less strong and may eventually be broken…” 15.

(24) 條第一項(a)款所定之情形,歐洲人權法院最後判定挪威政府關於該 34. 案並未違反公約之規定 。 關於本款之適用,除了上開所述須判決後之人身拘束與判決須具 因果關係之連結性之外,該法院亦須具有「合法之管轄權限 (competent court) 」 ,歐洲人權法院在 De wilde,Ooms and Versyp v.Belgium 一案中認為,由於第五條第一項(a)款所稱之法院,在 歐洲人權公約之其他條文中(例第五條第四項、第二條第一項、第五 條第一項(b)款等)一再出現,而觀之該相關條文之編排及規範內 容,足認該法院係指獨立於兩造當事人以外而具有司法性格之實質法. 政 治 大. 院,且須在公約第六條所規定之框架內,而非僅具「法院」之形式名. 立. 稱即可35。. ‧ 國. 學. 34. ‧. 關於本案,挪威地區法院於西元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認定被告 Eriksen 有罪並判處二十天的 拘禁,惟因 Eriksen 本身患有精神疾病及完全缺乏自制力之情形,惟又難以僅憑「違反公共安全 之虞」的理由即對 Eriksen 之人身自由加以拘束,該地區法院遂另依照挪威刑法第三十九條第一 段之規定,賦予檢方得在最多五年之期限內對 Eriksen 之人身自由施以任何必要之保安處分,此 並經挪威上級法院加以維持。由於法院之授權期限僅至西元一九九○年二月二十五日為止,惟若 仍須基於安全理由而由檢方授權將 Eriksen 之人身自由拘束期限延長,當地警察局長主張,依據 挪威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之規定,須先舉行聽證會聽取醫療意見後始得延長 Eriksen 之人 身自由拘禁期間,遂先行向地區法院聲請四星期的暫時性拘禁,Eriksen 雖主張警方如此之作為 與判處他二次徒刑無異,惟地區法院仍於西元一九九○年二月十二日同意警方之聲請而對 Eriksen 暫時性拘禁四個星期,直至一九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檢察總長始撤銷繼續拘禁之要求 而釋放 Eriksen。歐洲人權委員會審查後認為,雖然挪威法院可以基於避免 Eriksen 繼續犯罪而延 長拘禁之期間,惟就本案而言,該暫時性拘禁與西元一九八五年依據挪威刑法第三十九條所為之 本案判決本身並無關聯,若肯認上開做法,無疑是承認內國可以對被告做長期性之羈押處分或裁 定。挪威最高法院則認為,本案管轄法院基於第一次判決之連結,並基於社會安全之考量下而為 合法性人身自由之拘束後,再基於本案特殊考量認被告仍有再犯風險所為暫時性人身自由之拘束 或延長羈押之決定,因拘禁之手段和目的間具有關聯性,自屬合法,詳見施育傑,同註 10,第 三 十 至 三 十 二 頁 ; Gilles Dutertre, Key case-law extracts,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2003,pp.99-100;ECHR, Eriksen v. Norway,Judgment of 27 May 1997 ,Reports 1997-Ⅲ§§ 68、78、79-85. 35 施育傑,同註 10,第三十三至三十四頁;“It is true that the Convention uses the word"court" (French"tribunal")in several of its Articles.”It does so to mark out one of the constitutiveelements of the guarantee afforded to the individual by the provision in question(see,in addition to Article 5(4),Article2 (1),5(1) (a)and(b),and6(1) (tribunal) (art.5-4,art.2-1,art.5-1-a,art.5-1-b,art.6-1).In all these different cases it denotes bodies which exhibit not only common fundamental features,of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is independence of the executive and of the parties to the case,but also the guarantees of judicial procedure.The forms of the procedure required by the Convention need not,however,necessarily be indentical in each of the cases where the intervention of a court is required.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a proceeding provides adequate quarantees,regard must be had to the particular nature of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such proceeding takes place.Thus,in the Neumeister case,the Court considered that the competent courts remained"court"in spite of the lack of"equality of arms"between the prosecution and an individual who.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6. i n U. v.

(25)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第二款 公約第五條第一項(c) 公約第五條第一項(c)款之個案解析 (c)款之個案解析.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一項(c)款規定,有理由懷疑某人犯罪或 合理認為有必要防止其犯罪或在犯罪後防其脫逃時,為送交有管轄權 的司法當局而對其人加以合法的逮捕或拘束。本款與公約同條項(a) 款規定之內涵相同,均係以「刑事脈絡」做為規範射程範圍,惟(a) 款係「法院判決後」人身自由之拘束,本款則係包括逮捕及羈押 (detention on remand)在內之「刑事判決前」人身自由之拘束, 惟限於合法之逮捕及羈押,且須以將被拘束人送交有管轄權之司法當 局為目的。. 政 治 大. 立. 所謂有管轄權之司法當局,即係指公約第五條第三項之「法官或. ‧ 國. 學. 其它經法律授權行使司法權的官員」 ,除此之外,須以「有理由懷疑 犯罪」 、 「有理由認為防止犯罪」或「犯罪後防止脫逃」三種情形之一. ‧. 36. 為前提要件 ,才能夠依據本款之規定對人身自由加以拘束。. y. Nat. sit. 首先,關於「有理由懷疑犯罪」前提要件之解釋上,歐洲人權法. er. io. 院並不認為國家機關須在發動拘提、逮捕程序時提出足以證明被告犯. n. al 罪之事證或理由時始可稱之為「有理由懷疑犯罪」 i v ,而被拘提、逮捕 n. C. hengchi U 之人於最後亦不必然會遭到起訴或審判,而國家機關雖得基於進一步 偵查程序之發動、確認或釐清犯罪嫌疑等理由以拘提、逮捕犯罪嫌疑 人,惟若人身自由遭侵害的時間越長,對合理懷疑判斷之標準亦會相 對提升,惟不論如何,均須依據拘提、逮捕當時所有客觀存在之事證 來判斷是否已構成合理懷疑,至於決定機關本身決定之標準是否合理 requested provisional release(ibidem(法文,意指「同上」));nevertheless,the same might not be true in a different context and,for example,in another situation which is also governed by Article5(4)(art.5-4). ”.see ECHR, De wilde,Ooms and Versyp v. Belgium, Judgment of 28 May 1970, Appl.no. 2832/66;2835/66; 2899/66,Series A no.12,§78; ECHR, Eagle and others v. Netherlands, Judgment of 8 June 1976, Appl.no. 5100/71;5101/71;5102/71; 5354/72; 5370/72,Series A no.22, §68; 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118. 36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六頁; ;reasonable suspicion of having committed an offence or when it is reasonably considered necessary to prevent his committing an offence or fleeing after having done so. 17.

(26) 以及決定機關之懷疑是否出於善意,均非法院考量之主要依據。歐洲 人權法院在 Benham v.the United Kingdom 一案中認為,對於『犯罪 (offence) 』一詞之解釋,並未受到各內國法規定之影響,而係基於 人權公約本身之規定意旨,認為各國須基於「程序進行之本質」及「系 爭處罰之嚴重性」 ,始得將特定行為納入刑事不法內為規範。因此, 本款所謂之『犯罪』 ,應不限於內國法所定性之刑事不法37。 在 Hood v.the United Kingdom 一案中,英國法體系雖認為關於 軍事懲戒之規定,並非屬刑事法或刑事訴訟程序之規範範圍,惟因違 反軍事懲戒法令之特定行為,卻可以處罰以二年的監禁,歐洲人權法. 政 治 大 38. 院認為,此時仍可將之納入本款之審查範圍 。又在 Steel and others. 立. v.the United Kingdom 一案中,歐洲人權法院亦認為,某些被內國. ‧ 國. 學. 法被認定為「準民事(quasi-civil)」而非刑事法領域的「破壞治安」 39. 行為,仍有可能會因為上開原因而本款之審查範圍 。. ‧. 本款所謂之『犯罪』 ,仍係指國家須具體且特定地規範出犯罪行. sit. y. Nat. 為,且禁止國家藉由本款之規定而概括性地剝奪被告之人身自由,否. er. io. 則即會違反公約之基本原則。歐洲人權法院在 Lawless v.Ireland 一. n. 案中認為,各國對於「犯罪」行為須精確且具體的指明,此種審查標 a v. i l C n 準在預防性羈押(preventive h edetention)之相關案例中尤為重要。 ngchi U 因此,歐洲人權法院分別在 Brogan 、Lawless、 Greek 及 Guzzardi. 等案中認為,若僅以「不良分子」、 「組織幫派成員」或「破壤治安」 40. 等名義而拘束人身自由,將無法通過本款之檢驗 。 37.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七至八十八頁; ;施育傑,同註 10,第三十八頁;ECHR, Benham v. the United Kingdom,Judgment of 10 June 1996 ,Report 1996-Ⅲ 38 施育傑,同註 10,第三十八頁;ECHR, Hood v.the United Kingdom,Judgment of February 1999 , Appl.no.27267/95,RJD1999-I. 39 施育傑,同註 10,第三十八頁;ECHR,Steel and others v. the United Kingdom,Judgment of 23 September 1998 , Appl.no. 24838/94, Report 1998-Ⅶ. 40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七頁; ;施育傑,同註 10,第三十九頁;ECHR, Lawless v. Ireland,Judgment of 7 January 1961 , Appl.no. 332/57,Series A no.3;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109-110;Karen Reid,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8,p.233,ⅡB-030. 18.

(27)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歐洲人權公約雖有「預防性羈押」等文字存在於條文中,惟歐洲 人權人權法院對於公約條文之審查卻相當嚴格,人權法院認為,雖公 約條文允許在「有理由認為預防犯罪之必要」而拘束人民的人身自 由,惟該條文並未授權「一般的預防性拘禁」,且須有意圖犯罪的主 觀及客觀證據,始得拘束該犯罪嫌疑人之人身自由。觀之上開之說 明,本款之『犯罪』須精確、具體,在「法律」及「證據」雙重控制 41. 之下,使得能夠符合公約預防性羈押規定之個案並不多 。 至於在「有理由懷疑犯罪」要件中所謂之「有理由」之嫌疑,須 從客觀之資訊及相關事實上綜合觀察,可以認為該被告確已經構成犯. 政 治 大. 罪嫌疑,始能基於本款事由來拘束人身自由,惟基於犯罪偵查之需. 立. 要,所謂之犯罪嫌疑並不以達到確定為必要42。. ‧ 國. 學. 例如在 Fox,Campbell and Hartley v.United Kingdom 一案中, 歐洲人權法院審認後認為,基於對抗恐怖主義之立場及英國政府對於. ‧. 北愛爾蘭之特殊處境,而對於「有理由」之嫌疑採取較低之判斷標準,. sit. y. Nat. 雖屬可以理解,惟仍須以客觀上之事實及證據為判斷基礎,在無任何. er. io. 客觀證據足以證明 Fox 為恐怖份子之嫌的情形下即逕以主觀上之臆. n. 43 。 測而為人身自由之拘束,顯難通過本款之審查 a v. 在 Labita. i l C n hengchi U v.Italy 一案中,歐洲人權法院亦認為,對於提供證. 據之來源及確定性均無法清楚確認時,內國法院自無法僅憑年籍不詳 之無名氏基於聽說而來之不確定傳聞證據內容,來拘束人自由,本案 44. 中義大利政府之行為,自難認與本款「合理犯罪嫌疑」之要件相符 。 41. 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七頁; ;施育傑,同註 10,第三十九頁;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110. 42 施育傑,同註 10,第四十頁;Karen Reid,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8,p.233,ⅡB-031. 43 申訴人 Fox 主張,只要基於主觀之信仰認知而認為有恐怖份子身份之嫌疑,即可依據北愛爾 蘭 1978 年緊急法案第 11 節第 1 項(section11(1)of the Ireland(Emergency Provision)Act,1978) 之規定施以人身自由之拘束,此種行為違反公約之規定,見施育傑,同註 10,第四十頁;葉佳 韻,同註 2,第八十七至八十八頁; ;Mark Janis,Richard Kay and Anthony Bradley,European Human Rights Law Text and Materials,2000,pp.356-358;ECHR, Fox,Campbell and Hartley v.United Kingdom,Judgment of 30 August 1990 , Appl.no.12244/86; 12245/86; 12383/86, Series A no.182. 44 施 育 傑 , 同 註 10 , 第 四 十 頁 ; ECHR, Labita v. Italy,Judgment of 6April 2000 , 19.

(28) 其次,本款之刑事拘捕與羈押,係以將被拘束人送交有管轄權之 司法當局為目的,而依據公約同條第五條第三項規定,一旦被告或犯 罪嫌疑人依據本款之規定而遭拘捕與羈押,該執行機關即有義務主動 將其立即送交法官或其他經法律授權行使司法權之官員,遭拘捕與羈 押之人並有權要求該相關司法當局在合理時間內審理該案或要求在 審判前釋放,足認本款「為了將受拘束人帶往有管轄權的司法當局」 之規定,實質上已賦予當事人要求司法當局立即審理該案之權利。然 本款雖主要賦予當事人要求司法當局立即審理該案之權利及課予國 家機關主動審查拘束合法性之義務,惟與公約第五條第四項規定: 「遭. 政 治 大. 逮捕或拘束而被剝奪自由的任何人應有權運用司法程序,法院應依照. 立. 司法程序盡速對其拘束的合法性作出決定,拘留如非合法,則應命令. ‧ 國. 學. 將其釋放。」之規定,仍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概第四項之規定乃係以 「自由已經受到拘束」做為適用之前提要件,進而賦予當事人得要求. ‧. 法院儘速拘束合法性之權利。. sit. y. Nat. 至於歐洲人權法院對於本款在個案中之檢驗,乃係採嚴格之審查. io. er. 標準,因此,歐洲人權法院認為,既然本款明文規定須送交有管轄權 之之司法機關,則不得透過解釋之方式將該要件加以排除,例如在. n. al. iv. n Lawless v.Ireland 一案中,歐洲人權法院關於本案則認為, 「立即 C hengchi U. 送交法官或其它經法律授權行使司法權的官員」此一要件,乃係公約 第五條第一項(c)款三種得以拘束自由正當性之合法基礎,愛爾蘭政 府就本款「避免犯罪之發生」 ,認為可包括於人身拘束之後毋須送交 法院,如此之解釋及作法並無法通過第五條第一項(c)款各種事由之 審查45。 Appl.no.26772/95,RJD2000-Ⅳ. 45 愛爾蘭政府認為,關於本款「避免犯罪之發生」此一要件之意旨,可包括於人身拘束之後毋 須送交法院,而 Lawless 係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IRA)成員之一,因此,遂以有危害 公共秩序及國家安全為由,透過國務卿(Minister of State)的命令將其拘禁,見施育傑,同註 10, 第四十二頁;葉佳韻,同註 2,第八十六至八十七頁; ;ECHR, Lawless v. Ireland,Judgment of 7 January 1961 , Appl.no. 332/57,Series A no.3;C. Ovey and R White, Jacobs and White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2002,p108-109. 20.

(29)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關於「有管轄權之司法當局」一詞,歐洲人權法院認為,此乃本 款拘束人身自由「手段」規範審查之「目的」。因此,歐洲人權法院 在 Labita v.Italy 一案中認為,就第五條第一項(c)款送交司法當局 之解釋而言,內國執法人員在拘束犯嫌人身自由之後,不論事實上是 否確有將其帶往法院或有管轄權之司法當局審理,亦不問最後是否業 已起訴,只要係基於帶往法院或有權官員審理之「意圖」而為拘束人 身自由之行為,即符合本款送交司法當局之要件,惟由於公約第五條 第三項係規定: 「依照本條第一項(c)款的規定而被逮捕或拘束者,應 立即送交法官或其它經法律授權行使司法權的官員,並應有權在合理. 政 治 大. 的時間內受審或在審判前釋放。釋放得以擔保出庭候審為條件。」 ,. 立. 因此,綜觀公約第五條第一項(c)款及第三項之規定,內國執法官. ‧ 國. 學. 員基於將犯嫌帶往法院或有權官員審理之「意圖」而為拘束人身自由 之行為,雖符合公約第五條第一項(c)款之規定,惟依據公約第五. ‧. 條第三項之規定,在拘束人自由之後,仍須進一步將被拘束者立即送. io. y. sit. 。. er. 46. Nat. 交法官或其它經法律授權行使司法權官員審查之客觀行為,始屬合法. 有關本款「立即」此一要件之解釋,因英國及土耳其等恐怖主義. n. al. iv. n 橫行的國家,為了保存恐怖事件已發生或即將發生之證據,以及為保 C hengchi U. 護恐怖事件證人或承審法官之安全,均會將遭逮捕的恐怖份子加以獨 立監禁,惟也因此往往成為檢警使用不正方式強迫取供之藉口,歐洲 人權法院就「立即審查」要件並未具體表示「時間」之長短,僅於個 案中為表示,例如在 Brogan and others v.United Kingdom 一案中, 居住在北愛爾蘭之 Terence Patrick Brogan、Dermot Coyle、William McFadden、Michael Tracey 等四人,均遭當地警方以涉嫌參與西元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一日攻擊警察巡邏機動隊致警員一死一傷之犯行 及參與愛爾蘭共和軍等理由,而依據一九八四年之反恐法案臨時條款 46. 葉佳韻,同註 2,第九十五至九十六頁; ;施育傑,同註 10,第四十二頁;ECHR, Labita Italy,Judgment of 6 April 2000 , Appl.no.26772/95,RJD2000-Ⅳ,§155. 21. v..

(30) 47. 第十二條之規定將其等逮捕拘禁 ,歐洲人權法院認為,依據上開反 恐法案48第十二條之規定,犯罪嫌疑人雖得遭行政部門合法拘禁七天 49. ,惟仍須以在逮捕當時有合法之人身拘束令狀(Habeas Corpus)為. 前提要件,否則在無人身拘束令狀下所為之非法逮捕,其後基於相同 理由所為之拘禁亦非屬合法50。 歐洲人權法院對於英國之人身拘束令狀(Habeas Corpus)進一 步認為,該人身自由之保護制度,不僅係賦予法院審查個案中每一次 人身自由拘束手段之妥當性,亦可審查該手段之合法性,人身自由拘 束手段是否合法,取決於每一個案之情境而定,而在個案審查時,其. 政 治 大. 47 葉佳韻,同註 2,第九十五至九十六頁; ;愛爾蘭共和軍係一九八四年反恐法案最主要之規範 對象。Terence Patrick Brogan 係農夫,其於西元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七日早上遭逮捕,直至同年月 二十二日始獲釋,其遭拘禁期間均保持沈默,未發一語,其餘遭以相同理由逮捕之 Dermot Coyle、 William McFadden、Michael Tracey 等三人,除 Dermot Coyle 曾要香煙及 Michael Tracey 曾大吵 大鬧亂敲暖氣管之外,其三人對於警方所指訴之罪行亦均保持沈默,未表示任何意見,而北愛爾 蘭安全國務卿(the Secretary of State of Ireland)依據該反恐法案臨時條款第十二條第四項(Section 12 of the Prevention of Terrorism(Temporary Provisions)Act1984,"the 1984 Act″)之規定而同意延 長拘禁五天。關於本案,縱警方確係合理懷疑其四人參與北愛爾蘭共和軍而將該四人逮捕,且於 逮捕時均有告知緘默權及逮捕的法條依據,惟其四人自遭逮捕拘禁至釋放時,均未見到法官,且 無任何司法權力介入本案之調查,亦未遭到任何形式之刑事控訴,見施育傑,同註 10,第四十 四至四十五頁;ECHR, Brogan and others v. UnIted Kingdom,Judgment of 20 November 1998 , Appl.no.11209/84; 11234/84; 11266/84; 11386/85, Series A no.145-B,§§11-24. 48 由於北愛爾蘭共和軍恐怖攻擊事件頻傳,因此英國政府為對抗恐怖主義,遂於西元一九七四 年訂定反恐法案,賦予警方逮捕、拘束人身自由及監控(moniter)之特別權限,之後國會定期的審 查、修訂該法並繼續延長其效力,進而演變成為西元一九八四年之反恐法案(西元一九八九年失 效) ,其中一九八四年反恐法案第十二條第一項(A) 、 (b)規定,對於曾經或現在參與、準備或 煽動恐怖活動者,當警察有合理懷疑的根據時,無須令狀即可逮捕之(...constable may arrest without warrant a person whom he has reasonable grounds for suspecting to be…) ,而同條第四項及 第五項並規定,該人身自由之拘束原則上不得超過 48 小時,惟若基於國家安全事務卿之許可者, 可以繼續拘束不超過五天的期限,若不延長,則應盡速釋放或者由法院審判(A person arrested under this section shall not be detained in right of the arrest for more than forty-eight hours after his arrest) 。英國為了推動這個臨時法案成為永久性的立法,遂於該法案效力持續期間,由官方針對 此法案提出一份報告,該報告內容指出,對於恐怖主義的預防及偵查,對於人身拘束的特殊國家 權力不可或缺,且基於機密的敏感性,對於延長人身拘束應由法院審查的主張在本法中不應採 納,見施育傑,同註 10,第四十五頁;ECHR, Brogan and others v. United Kingdom,Judgment of 20 November 1998 , Appl.no.11209/84; 11234/84; 11266/84; 11386/85, Series A no.145-B,§§25-27、 29、34-37. 49 …provides that a person detained pursuant to an arrest under section 12 of the Act″shall be deemed to be in legal custody when he is so detained". 50 If the initial arrest is unlawful,so also is the detention grounded upon that arrest.有論者謂此見解與我國 之拘捕前置原則有外形上之雷同,惟實質上二者並不相同,因為我國之拘捕、羈押之規範要件及 目的有所不同,故切開前後二個階段加以規範,惟反恐法案乃係基於同一目的所進行之一連串且 持續性的人身自由拘束行為,見施育傑,同註 10,第四十六頁;楊雲驊,同註 14,第七頁;ECHR, Brogan and others v. UnIted Kingdom,Judgment of 20 November 1998 , Appl.no.11209/84; 11234/84; 11266/84; 11386/85, Series A no.145-B,§39..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2. i n U. v.

(31) 第二章. 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人身自由之分析. 審查之範圍應包括是否業已遵守程序技術性之規範,且要求每一個個 案均須有合理懷疑之根據,而當遭拘束人身自由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要求審查人身拘束令狀之合法性或主張遭非法拘禁而求償時,基於表 面證據(prima facie)之法理,原則上推定逮捕、拘禁行為均屬違 法,執行拘捕之政府部分應負有證明該逮捕、拘禁行為合法性之舉證 責任51。 在 Brogan and others v.United Kingdom 一案中,Brogan 等四 人向歐洲人權法院主張,英國政府雖依據法律所規定之程序而對其等 加以逮捕,惟並非基於「已經犯下特定犯罪」而加以逮捕,而係基於. 政 治 大. 懷疑其等涉及不特定恐怖活動之理由而加以逮捕,且在拘束期間,英. 立. 國政府並未對其等起訴或送交到法院審理該案,英國政府對其等加以. ‧ 國. 學. 逮捕拘禁之行為,顯與歐洲人權公約第五條第一項(c)款「已犯罪」 及「送交有管轄權司法機當局」之要件不符。. ‧. 關於上開個案被告之抗辯內容,在「已犯罪」之要件上,歐洲人. sit. y. Nat. 權法院認為,英國政府對於 Brogan 等四人所涉嫌之特定罪行、參加. er. io. 之特定組織及參與特定恐怖行動,均已明確說明,故此部分之抗辯並. n. 不成立,而「送交有管轄權司法機當局」之要件上,歐洲人權法院亦 a v. i l C n 認為,基於懷疑犯罪之根據所為的拘捕、羈押,並非可以理所當然地 hengchi U. 預料到之後得否有足夠之證據可以起訴嫌犯,亦無理由可以相信警察. 非基於善意(in good faith)而拘捕 Brogan 等四人且之後無法進一步 取得相關之犯罪證據,因此,Brogan 等四人雖未經起訴,英國政府 亦未將該案送交法院審理,自不得據此而推認對 Brogan 等四人之拘. 51. 我國實務對於強制處分合法性之舉證程度,雖認為只要自由證明即可,只要檢察官提出強制 處分之聲請,可以使法官達到大致如此之心證,即可對於被告或犯罪嫌疑人為強制處分,不僅如 此,我國實務並反過來要求遭強制處分之被告須舉證證明使法院確信其並無逃亡之風險,否則原 則上均為同意檢察官強制處分之請求,對於檢察官強制處分之聲請採取寬鬆之審查標準,且將實 質之舉證責任推由被告負責,顯與歐洲人權公約之規定及與歐洲人權法院於個案中之見解不同, 見施育傑,同註 10,第四十六頁;ECHR, Brogan and others v. UnIted Kingdom,Judgment of 20 November 1998 , Appl.no.11209/84; 11234/84; 11266/84; 11386/85, Series A no.145-B,§§40-41.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Miroslav Fiedler, Praha, Algebraic connectivity of graphs,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 23 (98)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