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GPS科技定位偵查與刑事訴訟法的搜索概念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GPS科技定位偵查與刑事訴訟法的搜索概念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7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GPS 科技定位偵查與刑事訴訟法的搜索概念 立 ‧. ‧ 國. 學. GPS Location Surveillance and Search in Criminal Procedure.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許恒達 博士 研究生:林誠澤 撰. 2019 年 1 月.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2) 謝辭 已經有許久,未嘗去關心周圍的事物,眼裡忙著看成堆的文獻,手不斷在 鍵盤上來回尋找論文的理路,忽爾間,竟也到來到了寫謝辭的時刻,回想這三 年半的研究所生涯,修了許多課、結識了許多厲害的人,在政大的日子的人事 物讓我重新反省自己的人生、找尋新的人生方向,帶給我不斷向前進步的動力 與養分,三年半的時間實在不能算短,至此也應該暫別學生生涯了。 本論文得以完成,首先最要感謝我的恩師許恒達老師,還記得在碩一時去 旁聽老師刑總、刑分的課程,老師以活潑詼諧的教學並精闢的分析學說、實務 外,還會提出獨到的想法,著實拓展了我刑法領域的視野,並重構了我對刑法 世界的想像;碩二時選修老師所開設的刑罰思想史,那堂課中老師深刻討論刑. 治 政 實在是難以言喻;在論文產出的過程中,從題目的選定、架構鋪排到核心見解 大 立 的形成,老師細心給予指導與建議,在遇到論文瓶頸時,也不厭其煩的回答我. 罰基礎理論與死刑議題,還會偶爾討論刑法的相關議題,其中所帶來的收穫也. ‧ 國. 學. 的問題,在老師身邊學習刑事法的過程,讓我見識到老師過人的學養與對於學 術品質的堅持,另外,老師除了在學業上給予指導,在人生規劃上也給了許多. ‧. 有用的建議,感謝老師這三年半來的指導,能在老師門下學習,真的是我人生 中非常幸運的一件事,謝謝老師。. Nat. sit. y. 接下來要感謝我大學時期的班導王乃彥老師,感謝老師在大學時期啟蒙了. io. er. 我刑事訴訟法的世界,奠定我在刑訴法上對人權保障目的的堅持,並贈書與撥 冗為我口試,指出我在日本法論述的問題,給予我論文撰寫上許多的建議與溫. n. al. Ch. i n U. v. 暖的鼓勵;感謝楊雲驊老師一口答應為我口試,在研究所期間,多次修老師的. engchi. 課,老師常常將憲法與刑事訴訟法結合思考的方式,也深深影響我對刑訴的理 解,在口試時老師展現了高度的包容,對我的論文也提供了很多論述的建議, 促使我有不同面向的思考;感謝李榮耕老師在素未謀面的情況下,義不容辭答 應擔任我的口試委員,在口試過程中,老師從大方向上的問題到細節性的論 述,都給予學生更有深度的思考與相當實質的建議,同時也相當大方分享自己 的看法,並建議我如何修正其中的論述,讓我的論文更加正確與完備。 在研究所的階段中,首先要感謝我研究所最好的朋友含雅,從準備研究所 的讀書會認識,到一起進入政大,你一直都給予溫暖的鼓勵與信任,縱使現在 你遠在日本交換,仍幫我蒐集資料、提供我第一手的日文文獻,在研究所這段 過程感謝有你,相信你交換回來必能更上層樓;感謝子鈺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 的幫忙,不論是論文討論會還是資料的蒐集,你都不吝嗇的分享自己的資源, 在口試時主動給予協助,也祝你口試一切順利;感謝軒儀將研討會的資料無限.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3) 期的借給我使用,並給我很多鼓勵;感謝妏瑄分享自己去研討會的資料,還幫 我要的部分印好,真是太令人感動了;感謝依晴,謝謝你讓我去聽你口試,使 我可以見習一場優秀的口試,另外在繁忙司法官訓練時,貼心如你,還為我留 意關於我論文的實務見解,你才是那個一直是溫暖且堅定的朋友呢;感謝奐均 在 Carpenter 案作成的第一時間就通知我,為我的論文增色不少,希望以後可以 繼續讓我抱個腿;感謝宜昇在口試當天我無暇處理雜事時,一口答應幫我處理 大小事宜,讓我能放心的口試;感謝羽欣、軒儀、彥廷、庭志、逸筑、映潔、 鞍稷、易軒、子淳、于晴和許門的大家,跟你們不論是聚餐還是出遊都很開 心,也從中獲得很多寶貴的建議與經驗,能身在許門是我人生的幸運;感謝一 起玩樂但也一起水深火熱的穎皓、逸筑、庭志、映潔、鞍稷、楊鷺、昭億、許 願、宜君、昱君,與你們在研究所的日子是我珍貴的回憶;感謝秉衡、惟翔、. 政 治 大 八卦,讓我研究所生涯後半段有趣不少,還有你們口試前的每個鼓勵都讓我備 立 感溫暖,謝謝你們。 啟弘、瑞菁、盈孜、于晴和可晴不嫌棄我這個老人,時常分享有趣的事、聊聊. ‧ 國. 學. 除了政大外,還要感謝東吳很多人的幫忙,首先要感謝威震江湖的珞亦, 記得當時政大筆試完還必須口試,你不僅慷慨分享自己的書審資料給我參考,. ‧. 還在一起前往政大的路上傳授我口試技巧,沒有你的幫忙我可能連進政大都不 可能,遑論有這本論文的誕生;感謝遠在美國攻讀博士的廼軒,你在考取政大. y. Nat. sit. 之後斷然放棄第二關的口試,讓我能以孫山之姿進入政大,如果沒有你的大. al. er. io. 氣,可能就沒有今天這本論文;感謝跟我一起進政大也一起畢業的孟緯,在論 文程序上的提點,還直接給我參考你的論文計畫書跟簡報,沒有你的幫忙我可. n. v i n 能無法順利口試畢業;感謝博彥學長在大學時期就給予我許多幫助,還記得我 Ch U i e h n c g 科技部大專生計畫的題目還是學長給的,準備研究所時期也常常為我解惑,而 在論文撰寫期間也給予我鼓勵,並提供了一些意見供我參考;感謝目前就讀台 大的淑玲,在撰寫本論文初期,你大方分享課堂撰寫的報告給我參考,提供我 思考的進路,使我更有方向撰寫;感謝同樣就讀台大的孟軒,感謝你幫我借論 文的用書,沒有你的幫忙這本論文將失色不少;感謝哲銘、博堯在論文撰寫過 程中解答我公法上的疑惑,讓這篇論文的公法論述更為正確,不過一切文責當 然還是由我承擔;感謝至偉時而聆聽我論文的見解,使我更加確定自己的想 法;感謝吃喝嫖賭樣樣來群組的每個人,裡面的對話總是有趣,緩解了我論文 撰寫時的困頓。 當然還有一些老朋友,博文、泓毅、芷、司穎…等等,在人生的各階段中 都有你們相伴,每每與你們相聚,都有聊不完的話題,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4) 苦辣,有你們在都是開心的時光,希望未來還能有你們常伴左右;特別感謝佩 儀,謝謝你一路的陪伴,從大學到研究所,你總是義無反顧的支持我做每件我 想做的事,作為我最堅強的後盾,不管是我在國考準備還是撰寫論文期間,在 我忙碌時你總是能找到事情做,彼此相互體諒,是你讓我看見一切美善,不管 未來會怎麼樣,感謝這一路有你相伴扶持。 感謝我的家人,謝謝你們提供我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斷鼓勵我向上學習, 給予我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的支持,讓我無憂無慮的過完研究所生涯,感 謝你們耐心等待我畢業,如果未來能有什麼成就,都將歸功於我的家人。 謝誌的末隅,我想留給辛苦完成論文的自己,感謝過去的自己在這段艱辛 撰寫論文的路上沒有放棄,能寫出一本還說得過去的論文,沒有遺憾地走入人 生的下個階段,走筆至此,發現自己一路以來很幸運的受到很多人無私的幫. 政 治 大 人,認真的對待生命中的每個人,關心並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才能配得起我 立 這一路以來的幸運。 助,平庸如我實在無以為報,只能期許自己在未來也能無私的幫助需要幫助的. ‧. ‧ 國. 學 林誠澤. 2019 年 2 月春初 寫於三元居.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5) 摘要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偵查人員也將科技導入到傳統的偵查技術之 中,開始使用科技方式偵查犯罪,科技定位偵查就是在此背景下產生,其中近 來最熱門的偵查手法,不外是偵查機關以 GPS 全球定位系統偵查犯罪,利用 GPS 全球定位系統高效率、低成本,還經常可隱形於生活之中難以察覺的優 點,大幅提高偵查效率,在高效率偵查的掩蓋下,原本就隱身於後的侵害人民 權利面向更化為無形,其中,更蘊含著諸多難解的問題,例如:科技定位技術 在實務中是如何的運用?而科技定位偵查與傳統人力跟監的差異在哪?科技定 位偵查是否侵害人民的基本權?如果是需要安裝在個人財產上,會侵害財產 權?還是僅是隱私權?而隱私權的內涵為何?是否也會涉及與隱私權相關的合. 治 政 將借鏡美國法與日本法上的發展,並擬從兩條路徑進行開展,第一是探究強制 大 立 處分的概念為何,第二是隱私與合理隱私期待概念的釐清,藉以加以重構我國 理隱私期待概念?那何以在公開場所還有隱私權的保障?就上開問題,本論文. ‧ 國. 學. 搜索概念,確立我國搜索應採取隱私權基準的立場,最後,對本文見解解釋論 上可能有的疑問予以回應,並同時提出相關的立法方向。. ‧. 關鍵字:GPS 科技定位偵查、隱私權、公開場所隱私權、合理隱私期待、強制. Nat. n. al. er. io. sit. y. 處分定義、搜索基準、附條件令狀.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6) 簡目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 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 2 第一項、研究範圍.................................................................................... 2 第二項、研究方法.................................................................................... 2 第三節、本論文的架構.................................................................................... 3 第二章、科技定位系統與偵查應用 ........................................................................ 5 第一節、GPS 全球定位系統與偵查應用 ........................................................ 5 第一項、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簡介 ........................................................ 5 第二項、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應用 ........................................................ 9 第三項、GPS 定位追蹤與犯罪偵查 ...................................................... 12. 政 治 大. 第二節、其他定位追蹤技術的偵查應用....................................................... 15 第一項、行動通訊定位追蹤 .................................................................. 15 第二項、行動網路定位追蹤 .................................................................. 16 第三項、Wi-Fi 定位追蹤........................................................................ 17 第四項、差異比較與本文關注的面向 ................................................... 19. 立. ‧ 國. 學. ‧. 第三節、跟監與科技定位偵查 ...................................................................... 21 第一項、跟監意義與類型 ...................................................................... 21 第二項、科技定位偵查與傳統跟監之差異 ........................................... 26 第三項、科技定位偵查的法律面向....................................................... 28 第四節、小結 ................................................................................................. 28. er. io. sit. y. Nat. al. n. 第三章、比較法之研究 ......................................................................................... 30 第一節、美國法 ............................................................................................. 30 第一項、美國實定法上的依據 .............................................................. 30 第二項、美國實務見解的流變 .............................................................. 32 第三項、美國實務的分析與質疑 .......................................................... 67. Ch. engchi. i n U. v. 第四項、小結 ......................................................................................... 73 第二節、日本法 ............................................................................................. 76 第一項、日本實務見解分析 .................................................................. 76 第二項、學說見解的討論 ...................................................................... 97 第三項、小結 ....................................................................................... 111 第三節、我國法 ........................................................................................... 113 第一項、我國實務的態度與立場 ........................................................ 113 第二項、我國學說見解 ........................................................................ 125 第四節、小結─對我國法的啟示 ................................................................ 134 第四章、科技定位偵查的性質與解釋 ................................................................ 136 i.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7) 第一節、強制處分概念的釐清 .................................................................... 136 第一項、犯罪預防與犯罪偵查的區分 ................................................. 136 第二項、任意偵查與強制處分的分野 ................................................. 139 第三項、強制處分與正當程序 ............................................................ 151 第四項、小結 ....................................................................................... 156 第二節、隱私權與合理隱私期待 ................................................................ 156 第一項、隱私權的濫觴與發展 ............................................................ 157 第二項、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 4 條的基準 ......................................... 170 第三項、雙軌基準的解構與重構 ........................................................ 177 第四項、重構合理隱私期待的內涵..................................................... 185 第三節、科技定位偵查的強制處分性 ........................................................ 196 第一項、先決問題................................................................................ 196 第二項、科技定位偵查涉及侵害隱私權 ............................................. 198. 政 治 大. 第三項、科技定位與合理隱私期待..................................................... 200 第四項、我國授權依據的探尋與分析 ................................................. 204 第四節、我國搜索的重構與科技定位偵查 ................................................. 217 第一項、我國搜索法理之討論 ............................................................ 217 第二項、我國搜索與隱私的連結 ........................................................ 220. 立. ‧ 國. 學. ‧. 第三項、科技定位與搜索 .................................................................... 224 第五節、可能面臨的質疑與回應 ................................................................ 229 第一項、論理基礎的質疑 .................................................................... 229 第二項、架空強制處分法定原則?..................................................... 230 第三項、反噬傳統人力跟監的任意性 ................................................. 231. er. io. sit. y. Nat. al. n. 第四項、不衝突的選項─立法論 ........................................................ 231 第五章、結論....................................................................................................... 237 參考文獻 .............................................................................................................. 241. Ch. engchi. i n U. v. ii.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8) 詳目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 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 2 第一項、研究範圍.................................................................................... 2 第二項、研究方法.................................................................................... 2 第三節、本論文的架構.................................................................................... 3 第二章、科技定位系統與偵查應用 ........................................................................ 5 第一節、GPS 全球定位系統與偵查應用 ........................................................ 5 第一項、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簡介 ........................................................ 5 第一款、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發展簡史 ......................................... 5 第二款 GPS 全球定位之原理與結組成 ........................................... 6. 政 治 大. 第一目 定位原理 ...................................................................... 6 第二目 太空衛星部分 .............................................................. 7 第三目 地面控制部分 .............................................................. 8 第二項、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應用 ........................................................ 9 第一款、軍事部分 ............................................................................ 9. 立. ‧ 國. 學. ‧. 第二款、測量部分 ............................................................................ 9 第三款、交通部分 .......................................................................... 10 第四款、產業部分 .......................................................................... 10 第五款、社福部分 .......................................................................... 11 第六款、犯罪預防與處遇 .............................................................. 11. er. io. sit. y. Nat. al. n. 第三項、GPS 定位追蹤與犯罪偵查 ...................................................... 12 第一款、GPS 定位追蹤於犯罪偵查的功能 ................................... 12 第一目、輔助跟監 .................................................................. 12 第二目、取得目標軌跡 (作為證據)....................................... 13 第三目、監控對象活動 .......................................................... 13. Ch. engchi. i n U. v. 第二款、GPS 定位追蹤於偵查實務的運用 ................................... 14 第一目、即時式定位追蹤....................................................... 14 第二目、非即時式定位追蹤 ................................................... 14 第二節、其他定位追蹤技術的偵查應用....................................................... 15 第一項、行動通訊定位追蹤 .................................................................. 15 第二項、行動網路定位追蹤 .................................................................. 16 第三項、Wi-Fi 定位追蹤........................................................................ 17 第四項、差異比較與本文關注的面向 ................................................... 19 第一款、技術類型的差異比較....................................................... 19 第一目、位置資訊取得之執行問題 ....................................... 19 iii.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9) 第二目、位置資訊的完整性 ................................................... 19 第三目、技術的先天障礙....................................................... 20 第四目、需求面向之差異....................................................... 20 第三節、跟監與科技定位偵查 ...................................................................... 21 第一項、跟監意義與類型 ...................................................................... 21 第一款、跟監之定義 ...................................................................... 21 第二款、跟監之類型 ...................................................................... 22 第一目、以跟監目的分類....................................................... 23 第二目、以時間久暫分類....................................................... 23 第三目、以跟監地點固定與否分類 ....................................... 24 第四目、以技術工具為分類 ................................................... 24 第三款 科技定位偵查的類型與本文的極限 ................................. 24 第一目、科技定位偵查的類型 ............................................... 24. 政 治 大. 第二目、本文的研究範圍....................................................... 26 第二項、科技定位偵查與傳統跟監之差異 ........................................... 26 第三項、科技定位偵查的法律面向....................................................... 28 第四節、小結 ................................................................................................. 28 第三章、比較法之研究 ......................................................................................... 30. 立. ‧ 國. 學. ‧. 第一節、美國法 ............................................................................................. 30 第一項、美國實定法上的依據 .............................................................. 30 第二項、美國實務見解的流變 .............................................................. 32 第一款、實務見解的拓荒期 .......................................................... 32 第一目、United States v. Knotts 案 ......................................... 32. er. io. sit. y. Nat. al. n. 第二目、United States v. Karo 案 ............................................ 34 第三目、United States v. McIver 案 ........................................ 37 第四目、United States v. Garcia 案 ......................................... 39 第五目、United States v. Marquez 案 ...................................... 41 第六目、United States v. Pineda-Moreno(2009)案 .................. 43. Ch. engchi. i n U. v. 第二款、異軍突起的 Jones 案 ........................................................ 44 第一目、本案事實 .................................................................. 44 第二目、本案訴訟過程 .......................................................... 45 第三目、聯邦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v. Maynard) .................................................................................. 45 第四目、美國最高法院之見解(United States v. Jones) ........... 48 第三款、美國最高法院的延續與擴充 ........................................... 58 第一目、Riley v. California 案 ................................................ 59 第二目、Grady v. North Carolina 案 ....................................... 61 第三目、Carpenter v. United States 案 .................................... 62 iv.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0) 第三項、美國實務的分析與質疑 .......................................................... 67 第一款、物理場所的微妙 .............................................................. 67 第二款、馬賽克理論的曖昧 .......................................................... 68 第三款、回歸物理侵入理論的困境 ............................................... 69 第四款、第三人原則的萎縮 .......................................................... 71 第五款、國會立法為最佳方案? ................................................... 72 第四項、小結 ......................................................................................... 73 第二節、日本法 ............................................................................................. 76 第一項、日本實務見解分析 .................................................................. 76 第一款、任意偵查說 ...................................................................... 76 第一目、大阪地方法院平成 27 年 1 月 27 日裁定 ................ 76 第二目、廣島高等法院平成 28 年 7 月 21 日判決 ................ 77 第二款、強制處分勘驗說 .............................................................. 79. 政 治 大. 第一目、大阪地方法院平成 27 年 6 月 5 日裁定 .................. 79 第二目、大阪高等法院平成 28 年 3 月 2 日判決 .................. 81 第三目、東京地方法院立川分院平成 28 年 12 月 22 日裁定 82 第三款、強制處分立法說 .............................................................. 83 第一目、名古屋高等法院平成 28 年 6 月 29 日判決 ............ 83. 立. ‧ 國. 學. ‧. 第二目、最高法院平成 29 年 3 月 15 日判決 ........................ 84 第四款、日本實務見解的分析....................................................... 87 第一目、下級法院歧異的原因與批評 ................................... 87 第二目、勘驗令狀的一般性 ................................................... 89 第三目、最高法院判決的分析與射程 ................................... 90. er. io. sit. y. Nat. al. n. 第四目、取得時中心主義的批判 ........................................... 95 第二項、學說見解的討論 ...................................................................... 97 第一款、任意偵查說 ...................................................................... 97 第二款、強制偵查(強制處分)說 .................................................... 99 第一目、本質上勘驗說 ........................................................ 100. Ch. engchi. i n U. v. 第二目、強制處分立法說..................................................... 101 第三款、區分說(二分說).............................................................. 103 第一目、時間久暫基準 ........................................................ 103 第二目、類型化基準 ............................................................ 104 第三目、階段化區分基準..................................................... 106 第四目、危險現實化基準..................................................... 106 第四款、日本學說的剖析 ............................................................ 107 第一目、任意偵查說的問題 ................................................. 107 第二目、區分說的虛實 ........................................................ 108 第三目、勘驗說的批評 ........................................................ 109 v.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1) 第四目、強制處分立法說的疑慮 ......................................... 111 第三項、小結 ....................................................................................... 111 第三節、我國法 ........................................................................................... 113 第一項、我國實務的態度與立場 ........................................................ 113 第一款、實務概說 ........................................................................ 113 第二款、實務見解動向 ................................................................ 113 第一目、早期實務見解 ........................................................ 113 第二目、近期實務見解 ........................................................ 115 第三款、實務見解的問題 ............................................................ 121 第一目、車輛的位置資訊與車內人物的活動相當? .......... 122 第二目、偵查目的之人力跟監必然合法? .......................... 122 第三目、強制處分定義與 GPS 科技定位跟監性質的論理瑕疵 ............................................................................................... 123 第四目、創設新型態強制處分的隱憂 ................................. 124 第二項、我國學說見解 ........................................................................ 125 第一款、學說見解 ........................................................................ 125 第一目、非強制處分說 ........................................................ 125 第二目、強制處分說 ............................................................ 126.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第三目、區分說 .................................................................... 128 第二款、現行學說的分析 ............................................................ 129 第一目、非強制處分說的疏漏 ............................................. 129 第二目、搜索說的說理不備 ................................................. 130 第三目、新型態強制處分說的盲點 ..................................... 131. er. io. sit. y. Nat. al. n. 第四目、區分說的缺陷 ........................................................ 132 第四節、小結─對我國法的啟示 ................................................................ 134 第四章、科技定位偵查的性質與解釋 ................................................................ 136 第一節、強制處分概念的釐清 .................................................................... 136 第一項、犯罪預防與犯罪偵查的區分 ................................................. 136.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款、警察的多重任務 ............................................................ 136 第二款、任務階段區分的困難..................................................... 137 第三款、修正客觀說的提出與補遺 ............................................. 138 第二項、任意偵查與強制處分的分野 ................................................. 139 第一款、日本法見解 .................................................................... 139 第一目、日本實務見解 ........................................................ 139 第二目、形式強制力說 ........................................................ 141 第三目、中間領域說(實力說) .............................................. 141 第四目、形式權利侵害說..................................................... 142 第五目、重要權利實質侵害說 ............................................. 142 vi.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2) 第六目、權利實質侵害說..................................................... 143 第二款、我國法的討論 ................................................................ 144 第一目、傳統學說 ................................................................ 144 第二目、重要權利實質侵害說 ............................................. 144 第三目、基本權干預說 ........................................................ 145 第三款、本文見解 ........................................................................ 147 第一目、命題的結合與分離的兩種思維.............................. 147 第二目、主流學說的問題..................................................... 148 第三目、階層化強制處分概念 ............................................. 149 第三項、強制處分與正當程序 ............................................................ 151 第一款、憲法比例原則的調控與任意偵查原則 .......................... 151 第二款、立法控制─強制處分法定原則 ..................................... 153 第一目、強制處分法定原則的意義 ..................................... 153. 政 治 大. 第二目、強制處分法定原則與法律保留的分野 .................. 154 第三款、司法抑制─令狀原則..................................................... 155 第四項、小結 ....................................................................................... 156 第二節、隱私權與合理隱私期待 ................................................................ 156 第一項、隱私權的濫觴與發展 ............................................................ 157. 立. ‧ 國. 學. ‧. 第一款、隱私權濫觴與理論 ........................................................ 157 第一目、隱私權的萌芽 ........................................................ 157 第二目、概念化取向的理論 ................................................. 159 第三目、類型化取向的理論 ................................................. 161 第二款、美國實務承認的遞進─從侵權法到憲法 ...................... 164. er. io. sit. y. Nat. al. n. 第三款、與資訊自決權的區分? ................................................. 165 第四款、本文關注的面向─空間、資訊控制與社會脈絡 .......... 167 第二項、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 4 條的基準 ......................................... 170 第一款、實務早期─財產權基準的發展 ..................................... 170 第二款、實務中期─隱私權基準的確立 ..................................... 172.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款、實務近期─雙軌基準的形成 ......................................... 175 第三項、雙軌基準的解構與重構 ........................................................ 177 第一款、Scalia 財產權基準來源的質疑 ...................................... 177 第二款、Scalia 僅著眼於憲法保護領域 ...................................... 179 第三款、「私人活動依附性」詮釋財產權基準............................ 180 第四款、確立單源雙軌基準的判斷模型 ..................................... 181 第一目、單源雙軌基準的提出 ............................................. 181 第二目、第一次嘗試的基本缺陷 ......................................... 183 第三目、修正單源雙軌基準的提出 ..................................... 183 第四項、重構合理隱私期待的內涵..................................................... 185 vii.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3) 第一款、合理隱私期待蘊含隱私權的「量差」 .......................... 185 第二款、主觀要件的爭論 ............................................................ 186 第一目、主觀要件的問題..................................................... 186 第二目、放棄主觀要件的主張 ............................................. 187 第三目、同意原則的主張..................................................... 188 第四目、本文見解─主觀要件的破棄與轉化 ...................... 189 第三款、客觀要件的細緻化 ........................................................ 191 第一目、判斷因子的歸類..................................................... 191 第二目、判斷模式的歸類..................................................... 192 第三目、本文取捨 ................................................................ 193 第三節、科技定位偵查的強制處分性 ........................................................ 196 第一項、先決問題................................................................................ 196 第一款、切斷戰略與連續戰略..................................................... 196. 政 治 大. 第二款、安裝與取得行為的切割與結合 ..................................... 197 第三款、取得行為與累積、利用的後續行為.............................. 198 第二項、科技定位偵查涉及侵害隱私權 ............................................. 198 第三項、科技定位與合理隱私期待..................................................... 200 第一款、合理隱私期待的檢驗..................................................... 200. 立. ‧ 國. 學. ‧. 第二款、毋庸區分長期/短期的科技定位偵查 ............................ 202 第四項、我國授權依據的探尋與分析 ................................................. 204 第一款、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 204 第二款、警察職權行使法 ............................................................ 207 第三款、國家情報工作法 ............................................................ 209. er. io. sit. y. Nat. al. n. 第四款、個人資料保護法 ............................................................ 210 第五款、刑事訴訟法 .................................................................... 212 第一目、勘驗 ........................................................................ 212 第二目、搜索 ........................................................................ 215 第四節、我國搜索的重構與科技定位偵查 ................................................. 217.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項、我國搜索法理之討論 ............................................................ 217 第一款、傳統學說 ........................................................................ 217 第二款、隱私權基準說 ................................................................ 218 第三款、隱私權基的未竟之功..................................................... 219 第二項、我國搜索與隱私的連結 ........................................................ 220 第一款、增訂「電磁紀錄」的時代意義 ..................................... 220 第二款、私人活動依附性的空間概念 ......................................... 223 第三款、我國單源雙軌搜索的基準 ............................................. 224 第三項、科技定位與搜索 .................................................................... 224 第一款、搜索與科技定位偵查的連結 ......................................... 224 viii.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4) 第二款、附條件的搜索令狀與應記載事項 ................................. 225 第三款、執行層面的相關回應..................................................... 227 第五節、可能面臨的質疑與回應 ................................................................ 229 第一項、論理基礎的質疑 .................................................................... 229 第二項、架空強制處分法定原則?..................................................... 230 第三項、反噬傳統人力跟監的任意性 ................................................. 231 第四項、不衝突的選項─立法論 ........................................................ 231 第一款、《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草案第 5 條之 1 的重大缺失..... 232 第二款、科技定位偵查的立法方向 ............................................. 234 第五章、結論....................................................................................................... 237 參考文獻 .............................................................................................................. 241 壹、中文文獻 ............................................................................................... 241 一、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 241. 政 治 大. 二、譯著(依作者姓氏字母與筆畫排序) .............................................. 241 三、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 242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 246 五、其他資料 ....................................................................................... 248 貳、外文文獻 ............................................................................................... 248. 立. ‧ 國. 學. ‧. 一、日文部分 ....................................................................................... 248 (一)專書(依作者姓氏假名排序) ................................................... 248 (二)專書論文與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假名排序) ........................ 249 (三)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假名排序) .......................................... 253 (四)其他資料 ................................................................................. 254. er. io. sit. y. Nat. al. n. 二、英文部分 ....................................................................................... 254 (一)專書(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序) ................................................... 254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序)............................................ 255 (三)美國法院判決(依原告字母開頭排序) .................................... 257 (四)其他資源................................................................................ 259. Ch. engchi. i n U. v. ix.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5)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西元 1994 年美國完成全球定位衛星建置,民用 GPS 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 用,個人 GPS 開始出現,隨著科技的進步,個人電腦愈來愈普及,因應商務人 士的需求,PDA 個人數位助理也日益發展,個人電腦的功能濃縮於掌上;2005 年 Google 公司發表 Google Map 功能,將地圖全面電子化,提供大眾查詢;而 2007 年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則發表改變行動通訊的劃時代產品─iPhone,整合 電腦與行動電話,並結合無線網路系統,開啟智慧型手機的新時代,隔年,蘋 果公司更於新產品 iPhone3G 加入 A-GPS 定位系統,結合 PDA、GPS 及行動電. 政 治 大. 話功能,於今日,使用智慧型手機內建的 GPS 及電子地圖導航,已經是再正常. 立. 也不過的事。. ‧ 國. 學. 正因科技爆炸性的進步,固有的現實世界開始受到衝擊,新的問題也隨之 產生,新型態犯罪的產生,如欲以傳統方式打擊犯罪,無異是以為張開雙手就 能撐住天空的純真想法,科技技術也導入傳統的偵查技術之中,偵查單位也開. ‧. 始使用科技方式偵查犯罪,例如:張錫銘搶案,正是因為透過 IP 位置,方使張. y. Nat. 錫銘落網,科技定位偵查就是在此背景下產生,其中近來最熱門的偵查手法,. sit. 不外是偵查機關以 GPS 全球定位系統偵查犯罪,利用 GPS 全球定位系統高效. er. io. 率、低成本,還經常可隱形於生活之中難以察覺的優點,大幅提高偵查效率,. al. n. v i n Ch 中,更蘊含著諸多難解的問題,是以,於刑事訴訟法的領域中,使用此種偵查 engchi U. 在高效率偵查的掩蓋下,原本就隱身於後的侵害人民權利面向更化為無形,其 方式即有如下疑問:.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科技定位技術在實務中是如何的運用?而科技定位偵查 與傳統人力跟監的差異在哪?科技定位偵查是否侵害人民的基本權?如果是需 要安裝在個人財產上,會侵害財產權?還是僅是隱私權?而隱私權的內涵為 何?是否也會涉及與隱私權相關的合理隱私期待概念?那何以在公開場所還有 隱私權的保障?如果有,該命題並不容易證成,這是因為一方面人們在公共空 間中基本上已經揭露了自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公共空間中人們又想要保有 隱私?再進一步說,這種偵查方式刑事訴訟中究竟是任意處分?還是強制處 分?是否須要法律明文授權?法定程序為何?這種偵查方式外國法制如何看 待?我國存在這樣的法律嗎?我國實務、學說又有什說明呢?這些問題,似乎 都還有必要加以釐清。 1.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6)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一項、研究範圍 本論文是在研究關於「科技定位偵查」的刑事訴訟問題,原則上聚焦在 「科技定位偵查」本身,又以 GPS 科技定位偵查作為主要探討的對象,而不擴 及傳統的人力跟監,這是因為在科技定位偵查與人力跟監存在蒐集資訊的範 圍、執行層面的差異與人類感官與體能的極限等多項差異,塑造了科技定位偵 查獨立於傳統跟監的性格與特性,且對於基本權的侵害較傳統人力跟監也更為 深遠,因此,本論文就各該層面的論述原則上都是針對科技定位偵查加以開 展,在外國法上本文擇採了美國法與日本法進行分析比較,選擇美國法的原因 在於,美國法上已累積相當多有關 GPS 定位偵查的判決,其中包含了舉世為名. 政 治 大. 的 Jones 案,在 2018 年 6 月美國最高法院又做出 Carpenter 案,其中個判決的. 立. 論理都相當精彩,值得本論文加以介紹、分析,而選擇日本法作為第二個比較. ‧ 國. 學. 法,則是因為我國法體例受日本法影響深遠,也都多繼受外國法制,論述背景 可以說相當接近,其中日本最高法院作出平成 29 年 3 月 15 日判決後,我國最 高法院相繼在同年底的 106 年度台上字第 3788 號刑事判決中,也相當程度的. ‧. 「借鏡」了日本最高法院的見解,這樣血統性的承襲讓本論文難以忽視日本法. sit. y. Nat. 制的重要,在分析完外國法與我國法後,在本論文確立兩個開展路徑,第一是 探究強制處分的概念為何,第二是隱私與合理隱私期待概念的釐清,附帶重構. io. n. al. er. 我國搜索概念,就此二條路徑提出本文見解,以進一步的釐清相關疑義。. 第二項、研究方法.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為法學研究,乃社會科學的一類,而社會科學重視歸納、演繹及分 析,而非實驗。就歸納部分,本研究對於所欲研究的問題,如已有討論,即仰 賴第一手經驗性資料蒐集,盡可能還原資料作者的原意,並試圖組織歸類、整 理以發展為普遍性的理論;而演繹之部分,係指針對一特定現象,為一概括性 的預設來研擬可透過經驗方式加以檢驗的命題,換言之,本研究將使用自發性 思索、分析為探討方式,就欲探討的爭點為概括性的假設,使其可透過經驗方 式加以檢驗。具體來說,本研究之方法將側重在「文獻分析法」與「內容分析 法」並輔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以供發現問題及證立抽象理論的基礎,進一 步思索該法律制度蘊含的原理原則、法規範的結構,汲取該理論的養分,並求 法制度的周延。 就「文獻分析」部分,主要透過國內既有的書籍、專論,及大量的文獻, 2.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7) 並參考外國實務操作與學說文獻,及能從中理解相關論點並整理其發展軌跡, 做為我國未來立法及實務應用的參考;而「內容分析」的部分,將現可查詢的 資料中,加以比較分析,藉以推論產生該制度內容的環境背景及其意義,是 以,本研究將藉由資料的彙整,對現有資料做客觀的分析研究,以推得此制度 的意義及操作模型。最後,法律制度的設計與理論的提出,皆在解決社會問 題,終究在於定分止爭,本研究將輔以「案例分析」將以已有的科技定位偵查 案件為中心,整理個案事實,並加以組織、類型化, 從而提供我國法院對於此 一制度的操作基準。 綜上所述,在前揭學說理論與實務判決相互參照、比對,探求其中異同之 處及其原因,並分析該法規範體系,逐一驗證其理論是否足以解決我國所面臨 的困境,以期能調和刑事訴訟法的目的及呼應社會對公平正義的渴求,使二者. 政 治 大 度更趨於完備以適宜我國,藉此研究,作為我國實務日後操作此一概念時,能 立 有思考的空間與基礎。. 均衡,而不致有倚輕倚重之嫌,並企圖思考修正法制度之缺漏、弊病,使法制. ‧ 國. 學. 第三節、本論文的架構. ‧. 本論文在架構鋪排上共分五章,首先,在第一章緒論中先提出本論文的研 究動機與問題意識,並限定研究範圍再就研究方法扼要說明;第二章則先就本. Nat. sit. y. 論文所研究「科技定位偵查」的技術層面加以說明,並論述定位科技技術在偵. io. er. 查面的運用,比較科技定位偵查與傳統人力跟監間的差異性,透過差異比較展 現科技定位偵查本身的獨特性,藉此限定本論文的研究範圍在科技定位偵查. n. al. Ch. 上,而不擴及傳統跟監論述。. engchi. i n U. v. 第三章則進入外國法制的比較研究,該章第一節以美國法作為比較對象, 畢竟美國身為科技應用首屈一指的國家,科技定位偵查也相對於其他國家更早 開始發展,在此部份中先介紹美國實定法中對於科技定位偵查的規範,再以時 間次序方法引介美國實務對於科技定位偵查的判決,藉以完整呈現美國實務見 解的流變,最後再對美國法上實務判決加以評析,以作為本文後續見解的養 分,第二節則是將視角拉回同在東亞且對我國法制有深遠影響的日本法,此部 份中先就日本實務見解加以介紹,並依各該判決所擇採的見解加以歸類,並針 對日本實務判決加以分析、評論,在分析完日本實務見解後,緊接著介紹日本 學說對於科技偵查的各種見解,並在日本法的視角上,剖析各該學說見解可能 的缺漏與問題,第三節就回歸我國法制的層面,先就我國稀少的實務見解做時 間排序統合性的論述,並分析我國實務的論理,就我國實務見解提出若干論述 上的質疑,次就我國學說見解加以介紹,在此同樣分析學說見解後針對各說的 3.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8) 論理提出相關的評論,最後,則統合各國法制特色與其相關批評,論述對於我 國法制的啟示,以利在下一章中建構本文所提出的論述體系。 第四章為基本上就是在建構本論文的核心見解,在第一節中本論文先就強 制處分概念加以說明,並提出本文認定強制處分的體系,之所以必須在此討論 強制處分概念,是因為在我國偵查行為性質論上區分為任意處分與強制處分, 兩者所銜接的程序控管與保障差異相當大,前者僅受事後檢視適法性的控制, 後者卻有諸多原則加以限制,在處理科技定位偵查的性質前,有必要先確認強 制處分與任意偵查的界限,方能正確掌握科技定位偵查的性質與適用的程序, 第二節中就科技定位偵查引發侵害人民隱私的疑慮,涉及隱私權與合理隱私期 待的概念,在此部份本論文先深入隱私權理論與實務流變,並就本文關注的面 向加以討論,次者探究合理隱私期待的概念,就其發源─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 政 治 大 構合理隱私期待的內涵,第三節則是結合上開論述檢視科技定位偵查的性質, 立 檢視科技定位偵查是否屬於強制處分,抑或是任意偵查,如為強制處分在我國 4 條的基準出發,並提出本文見解,釐清合理隱私期待與隱私的關係,藉此重. ‧ 國. 學. 實定法中是否可以找到相應的授權依據,第四節則是重新檢視我國搜索規範, 並賦予搜索新的意義,探討科技定位偵查與搜索間的關聯,細究我國學說、實. ‧. 務解釋論上是否過於狹隘的問題,第五節則是就本文見解可能遭致的質疑,先 擬預設的問題加以回應,透過自問自答的方式釐清本文見解可能未說明清楚的. y. Nat. n. al. er. io. 論文的研究成果。. sit. 地方;最後,第五章為結論,將總結上開問題與彙整本文見解的脈絡,提出本. Ch. engchi. i n U. v. 4.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19) 第二章、科技定位系統與偵查應用 第一節、GPS 全球定位系統與偵查應用 GPS 全球定位系統,近年來結合智慧型手機與應用程式,已成為普羅大眾 頻繁運用的定位工具,而此技術從軍事用途到開放一般使用,並成為偵查利 器,其發展歷史其實並不算短,在探討 GPS 全球定位系統當作為偵查方式之 前,先了解此種技術的發展與原理,可以便於掌握其應用於偵查時,所產生的 刑事訴訟法的意義與可能涉及的權利侵害面向,因此,本節中將扼要的介紹 GPS 全球定位系統的發展歷史與定位原理,進而擴展至此技術的應用層面,並 聚焦在此技術在犯罪偵查所發揮的功能與實際運用的方式。. 政 治 大 第一項、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簡介 立. ‧ 國. 學. 第一款、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發展簡史. ‧. GPS 全球定位系統,英文全稱為:「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正式名稱 為:「NAVigation Satellite with Time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亦稱. Nat. sit. y. 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其發展脈絡與網際網路相似,皆濫觴於軍事部門的需求. io. er. 而建立;最早的衛星定位系統即 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前身,係美國海軍所建立 之 TRANSIT 衛星星系,即經緯儀系統1或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此系統透過都. n. al. i n U. v. 卜勒頻移原理(Doppler Frequency Shift),由人造衛星發射無線電波傳達至地面. Ch. engchi. 接受台,透過都卜勒頻移量度來推算接收者位置,而接收方如有運動(移動), 則亦會影響都卜勒偏移量2,其精確度須視接收方及其設備而定3,如接收方為 雙頻率接收器,平均誤差在 15~25 公尺;如為單頻率接收器,則平均誤差將擴 大至 80~100 公尺,且其定位間隔為 70~100 分鐘4,可見其定位較慢,且對接收 使用者之運動過於敏感5,不利於快速移動者,如飛機等高動態定位,是以經緯 儀系統多於用於航海等低動態定位。. 關於經緯儀系統之介紹可詳見陳詩經,衛星定位系統,船舶科技,9 期,1992 年 4 月,頁 93 GPS 與都卜勒勒偏移量的基礎介紹,參見安守中,GPS 定位原理及應用,全華科技圖書股份 有限公司,初版,2005 年 10 月,頁 2-84 – 2-85;黃正中,漫談全球定位系統,國研科技,7 期,2005 年 07 月,頁 53。 3 黃正中,同前註 2,頁 53。 4 陳詩經,衛星定位系統,船舶科技,9 期,1992 年 4 月,頁 94。 5 黃正中,同前註 2,頁 51。 5 1 2.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20) 嗣後,美國海軍見此系統效果不佳,無法提供較精確的資訊,因此提出 TIMATION 計畫,欲在上開系統經驗的基礎上,建立更精確的全球定位系統(然 仍是二維定位),同時,因空軍亦有定位需求,提出 NAVSTAR 計畫,此一計畫 基本上與海軍類似,但定位更精準、系統更複雜(為高動態三維定位),由於同 時開發兩個類似的計畫,不僅疊床架屋,更須付出巨額的開發費用,美國國防 部避免過鉅的計畫費用結合海軍的 TIMATION 計畫和空軍的 NAVSTAR 計畫 6. ,設計一套具即時性、可適用於二度及三度空間的精準定位系統7, 是以,現. 代 GPS 全球定位系統至此確定,嗣後美國政府因應民間對於 GPS 全球定位系 統的需求,於 1984 年宣布開放 GPS 定位系統的部分功能(加入 SA 干擾碼加以 控制,降低定位速度與精準度),隨著 GPS 定位技術運用的層面越來越廣,終 於在 2000 年,美國政府取消 SA 干擾碼的限制,提升現今使用 GPS 定位技術 精準度。. 立. 政 治 大. 第二款 GPS 全球定位之原理與結組成. ‧ 國. 學. 本文並非電子、電機類論文,是以,僅簡略介紹 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原理 8. 與組成,如下:. ‧. 第一目 定位原理. y. Nat. sit. 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定位於三度空間中,係以三顆衛星以球狀發射無線電. al. er. io. 訊號,提供 X、Y、Z 三個未知座標之資訊,即透過無線電訊號從衛星傳送至接. n. v i n Ch 取得 X、Y、Z 座標交集點,然現實上述三維定位模式,其前提是,接收端與三 engchi U 收端之傳送時間,推算出衛星與接收端之距離(公式為 d=vt,v= 3 × 108 m/s), 個衛星時間必須是同步一致的,方能透過衛星發射時間與接收端接收時間之時. 間延遲差計算二者距離,此即所謂「同步對時」9,如一個衛星時間與接收端僅 差一毫秒(1/1000 秒),誤差即可達約三百公里,此誤差即不可忍受10,是以,現 運行之衛星均有配置銣、銫原子鐘各兩個,銫原子鐘誤差為每三十萬年一秒,. 吳昭興,應用 GPS/GIS 於汽車導航系統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0 年,頁 4。 7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2-2 – 2-9。 8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2-7 - 2-9;吳昭興,同前註 6,頁 11-14;詳細的幾何分析,吳國華, 運用視覺偵測可視衛星遮蔽在 GPS 定位精準度之改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論 文,2015 年,頁 7-8。 9 黃正中,同前註 2,頁 52。 10 黃正中,同前註 2,頁 52。 6 6.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21) 銣原子鐘則每三萬年一秒11,以同步、精確時間,然而接收器部分,僅能以石 英鐘提供大約時間,況三顆衛星於傳送過程中,均可能形成誤差,此時,即需 要第四顆衛星進行「回歸修正」12,將各個衛星之定位信號所提供之向度,作 增量或減量,並修正接收端使用石英鐘所形成的誤差,有學者稱第四顆衛星是 「整個 GPS 定位系統的重點」13,由上述原理可知,整個 GPS 全球定位系統的 組成,勢必需要衛星與接收端,事實上,除接收端與衛星外,還需地面控制端 監控衛星於太空的運作情形,方能確保整個 GPS 全球定位系統正常運作。 第二目 太空衛星部分 關於 GPS 太空衛星,目前共有三代,第一代衛星為 BlockⅠ,亦稱 NAVSTAR(Navigation System with Timing And Range),於 1978~1985 年間,共. 政 治 大 是以,第一代 GPS 衛星 BlockⅠ設計壽命為 4.5 年;第二代 GPS 衛星又有分 立. 發射 11 顆,因該時代太陽能電池技術並未發展完全,電池壽命僅在 3~5 年14, Ⅱ、ⅡA、ⅡR、ⅡR-M 與ⅡF 五種,分別有 9、19、12、8 和 12 顆15,全系列. ‧ 國. 學. 共 60 顆衛星,最後一顆第二代衛星 BlockⅡF 於 2016 年 2 月 5 日成功發射,第 二代 GPS 衛星除改良太陽能電池外,更增加原子鐘及核子試爆偵測感應器等設. ‧. 備,增加衛星的使用性;而第三代衛星 BlockⅢ目前預計於 2018 年發射16,並. sit. y. Nat. 延長其使用年限,希冀至 2030 年仍可繼續使用。. GPS 太空衛星須維持共有 24 顆衛星,其中 21 顆為工作衛星,3 顆為備用. io. n. al. er. 衛星,平均分配於距地表約 2 萬 200 公里的高空,分布於以赤道 360 度圓周,. i n U. v. 每 60 度為一軌道的 6 個軌道上,每個軌道有 4 顆衛星,每顆衛星維持 90 度,. Ch. engchi. 以約 12 小時(11 小時 58 分)繞行地球一周,上述分部設計,均係為能確保地表 於任何時間、地點均能提供有效的定位,另外,於 2000 年前,美軍雖開放 GPS 給予民間使用,惟為確保 GPS 不淪為不法用途,加入 SA 干擾降低 GPS 精準 度,嗣後因為鼓勵民用、商業與科學發展,且已發展出新的 SA 技術可針對特 定地區予以干擾,是以,取消 SA 干擾,大幅提高民用 GPS 的精準度17,一般 詹明華、李文章,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犯罪偵防上之應用,刑事科學,第 59 期,2005 年 09 月,頁 3。 12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2-11。 13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2-11。 14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1-14。 15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1-15 – 1-16。 16 可詳見:http://gpsworld.com/gps-iii-satellite-delivery-slips-because-of-capacitor/,最後瀏覽日: 2017 年 12 月 9 日。 17 關於取消 SA 干擾後精準度的國餒研究,詳見羅逢源,“SA”取消後 GPS 的精確度,海運 研究學刊,10 期,2001 年 4 月,頁 23-32。 7 11.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22) 定位誤差可達 15 公尺以內18,甚至達公分級的水平19。 第三目 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20,係由一個主控制站、六個監控站與四個地面天線所組 成,主要負責追蹤與檢查之任務,詳言之,即追蹤各個衛星的位置、檢查各衛 星是否正常運作: 一、主控制站部分 主控制站,目前僅有一個,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 Schriver 空軍基地,負責 管理所有 GPS 衛星、監控站、地面天線與中繼站之資訊,並下載各衛星資訊, 修正誤差再透過地面天線回傳給衛星。 二、監控站部分. 立. 政 治 大. 監控站,目前共有六個,分布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夏威夷、南太平洋、大. ‧ 國. 學. 西洋、印度洋等地,主要是監控各衛星資訊,協助主控制站修正衛星資訊,並 有相應的原子鐘,對衛星進行每天兩次的詳細檢查。. ‧. 三、地面天線. Nat. sit. y. 地面天線係接收、發射信號介面,為避免地面雜訊干擾,其必須於偏遠地. io. er. 區建置基地,且因衛星於地球上空進行橢圓形運動,為了能隨時監控衛星之動 向,地面天線須於赤道附近等距離分布,每 90 度一個地面天線,地面天線基本. n. al. Ch. i n U. 上為無人,自動運作,但仍有與監控結合之地面天線。 四、使用者部分. engchi. v. 接收者部分,係由訊號接受、訊號傳送及訊號處理等三個部分所構成,訊 息接收部分即由接收天線與接收器所組成,而接收器又分為單頻率與雙頻率兩 種21,如接收方為單頻率接收器,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如傳送路線的電子干 擾、季節氣候等因素,僅能透過修正公式加以處理;如為雙頻率接收器,因具 有兩個信號可組合為特殊的線性組合,能消弭來自電離層等電子性的干擾;傳 送部分,則由接收器內裝載的 GSM 行動電話,透過 GSM 基地台傳送 GPS 定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1-9。 曾清涼,衛星定位最新發展,地籍測量:中華民國地籍測量學會會刊,19 卷 2 期,2000 年 06 年,頁 13。 20 此部份係參考安守中,同前註 2,頁 1-11 – 1-31;吳昭興,同前註 6,頁 5-9。 21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2-60–2-61。 8 18 19.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23) 位訊號至另一台行動電話上,是以,在使用 GPS 接收器時,須有任一電信公司 的開通 SIM 卡,方能發揮傳送運號的功能,最後訊息處理部分,則由訊息解碼 器解讀後,結合電腦內的電子地圖,將定位資訊呈現於使用者面前。. 第二項、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應用 第一款、軍事部分 承前述,GPS 全球定位系統建置之濫觴係軍事需求22,軍事上的應用自無 須多言,有文獻23指出,定位系統應用於現代戰場中,有覆蓋性、即時性、精 準性、安全性與擴充性等特點,而從原先的導航需求,於戰略上作為航母、戰 艦、潛艦和戰機等導航、定位24,延伸至實際戰術運用,如飛彈的精準打擊、. 政 治 大 設的應用範圍,大幅應用於實戰當中,其中,最著名的即是 1991 的波斯灣戰爭 立 全天候地形偵察、遠距遙攻及無人機遙控,甚至,攔截飛彈等25,突破原先預. ‧ 國. 學. 與 2003 年伊拉克戰爭,利用 GPS 間接定位,迅速掌握敵方資訊精準轟炸,並. 提高地面飛彈的命中率,使平民傷亡人數下降,使 GPS 全球定位系統於現代軍 事中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俄羅斯與中國亦各自研發俄羅斯 GLONASS 和北斗. ‧. 衛星定位系統亦是例證. y. Nat. io. sit. 第二款、測量部分. n. al. er. 雖說 GPS 全球定位系統始於軍事用途,然事實上在 GPS 衛星全數建置完. i n U. v. 成前(即未有夠數量之衛星前),土木工程界已經開始應用 GPS 為土地探勘與大. Ch. engchi. 地測量之工作,於 GPS 全球定位系統建置完成後,更仰賴其測量之精準性與快 26. 速,廣用於大地測量學,有文獻 指出,其與傳統測量理論相異之處在於,GPS 測量技術係利用微波發射測量,而微波特性在於,不受天候因素影響、亦無分 日夜均可測量,且於地表任何區域均可使用。 GPS 衛星測量方法27,根據載波相位的基本觀測理論、儀器性能、觀測時 關於定位系統運用的軍事意義,可參考黃俊麟,中共衛星航太科技與反衛星系統發展,國防 雜誌,22 卷 4 期,2007 年 08 月,頁 40-52;林明武、林輝龍,導航衛星於電子戰作為之研 究,國防雜誌,25 卷 5 期,2010 年 10 月,頁 75-87;羅春秋,中共「北斗」導航衛星發展及 其軍事戰略意涵,國防雜誌,29 卷 6 期,2014 年 11 月,頁 63-79。 23 林明武、林輝龍,同前註 22,頁 79-80。 24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1-8。 25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3-58 – 3-60。 26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3-27。 27 關於 GPS 測離方法的詳細介紹,曾清涼,同前註 19,頁 13-18;張仁義,低成本單頻 GPS 9 22.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24) 間長短、衍生的應用解法及其定位精度,可分為靜態與動態,靜態部分又分為 靜態基線和快速靜態二種測量方法,前。者適用於 5 公里以上之高精度控制網 測量,如地殼監測、大區域大地控制網,測量時間至少須半小時,後者則適用 於 5 公里以內之短邊長控制測量、加密測量、導線測量、細部點位測量以及界 址測量等,測量時間則 5 分至半小時;而動態測量部分,細分為三有虛擬動 態、半動態及純動態,虛擬動態之適用範圍與快速靜態相同,然其僅須重覆測 量兩次,中間間隔一小時,每次約 3~5 分鐘,即可測量完成,此點係與快速靜 態測量法之區別,半動態則適於適合於空曠地區,點位間距數十公尺內,點位 密集之小規模測量,如地形測量、界址測量等,測量時間短於 30 秒,最後,純 動態測量,測量時間最短,僅須 10 秒即可完成,適合用於適用於移重物體之軌 跡定位,空曠地區地形測量、界址測量,從此簡介可知,GPS 測量方法有一定 程度的發展。. 立. 第三款、交通部分. 政 治 大. ‧ 國. 學. GPS 最廣為人知的應用,不外乎就是導航的功能,初期建置之 GPS 全球定 位系統亦用於軍事導航,流用於民間後,結合 GIS 地理資訊系統與電子地圖,. ‧. 構成汽車導航系統的基礎,是類導航系統主要功能為定位與方向確認28,然智. y. Nat. 慧型手機的興起、Google 地圖日益完善,再加上行動網路技術成熟,以智慧型. sit. 手機內建 GPS 定位已是常事,事實上,透過行動網路定位可分 GPS、A-GPS、. al. er. io. Wi-Fi 與行動通訊四種方式29,GPS 定位已如前述;A-GPS 係是透過手機基地台. v i n Ch 須仰賴無遮蔽之室外空間,於室內並無法發揮其作用;其後兩種則非用於交通 engchi U 中,容後再述。 n. 信號結合傳統 GPS 衛星信號,使定位速度更快、更強大,惟此與 GPS 相同,. 第四款、產業部分 因 GPS 全球定位系統的導入,在產業管理上亦有相當的助益,例如,建置 「GPS 車隊管理系統」使現行物流、計程車隊、大眾運輸業等,透過該系統管 理車隊調度與運送時間,進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運輸效率,而歐美國家進一. 衛星接收儀定位精度之研究-以 ACC TU820 L1 GPS 接收儀為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所碩 士論文,2011 年 1 月,頁 18-22。 28 賴進貴,導航系統發展與地圖問題之探討,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 7 期 1996 年 12 月,頁 29。 29 關於行動網路定位的基本介紹,可以見下文本章第二節第二項;另可參考崔文、殷志揚、陳 昭男,行動網路定位技術概觀,電腦與通訊 115 期,2006 年 03 月,頁 54-60。 10.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25) 步研究「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其由 GSM 系統、電子地圖、電腦網路、監控系統與控制系統組成,亦係利用 GPS 全球定位系統調度大眾運輸工具,並再細分30為先進交通管理系統(ATMS)、先 進旅遊資訊系統(ATIS)、商用車輛運行系統(CVO)、先進郊外運輸系統 (ARTS)、先進公共運輸象統(APTS)、先進車輛控制管理系統(AVCS)等子系統, 除運輸產業外,農工礦業亦有利用 GPS 全球定位系統,農業部分,例如用 GPS 結合 GIS 地理資訊系統,進行農業蟲害防治分布的分析,礦業則是用於探勘礦 脈,提高發現機率,節省昂貴的機械使用,另外,亦可利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統 31.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DGPS)於原油管線埋設規. 劃,使用公分級的精確定位,利於事後的維修保養。. 政 治 大 GPS 全球定位系統,可以即時、正確地顯示所在位置,搭配路線紀錄器 立. 第五款、社福部分. 後,更可以記錄其行經路線,更有應用於人身保全系統之上,而在日本,因高. ‧ 國. 學. 齡化社會而老人失智人口亦隨之上升,為解決老人走失問題,如日本有將 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接收器,配戴於失智老人身上或鞋子中32,以防其走失,而走. ‧. 失問題不僅於老人才有,幼童走失亦屢見不鮮,同樣在日本亦有人研發 GPS 電. y. Nat. 子書包33,將 GPS 追蹤器安裝於書包中,防止走失與綁架時,能立即知悉兒童. n. al. er. io. 子。. sit. 位置;另外,於美國則有研發盲人用的 GPS 導航手杖,亦是應用於社福的例. 第六款、犯罪預防與處遇. Ch. engchi. i n U. v. 自從 GPS 接收器趨於迷你化後,攜帶更加方便外,其隱蔽性亦隨之提升, 因此,各國偵查、警察機關看上 GPS 全球定位系統的追蹤功能與日益優越的隱 蔽性,具有秘密、即時、精確及廉價特性,以 GPS 追蹤、接收器預防犯罪,亦. 相關介紹可參見交通部,101 年運輸政策白皮書,頁 15-20,下載網址: file:///D:/1010101441b.pdf,最後瀏覽日:2017 年 12 月 10 日。 31 安守中,同前註 2,頁 2-68 – 2-80。 32 上田学,認知症の高齢者にGPS端末 徘徊してもすばやく保護,朝日新聞, 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JDG6DSYJDGUBQU00M.html,最後瀏覽日:2017 年 12 月 10 日。 33 高橋暁子,【保存版】キッズケータイや子供向け GPS を徹底比較! 通学や塾通いの「見守 り」に最適なのは?,できるネット,https://dekiru.net/article/15964/,最後瀏覽日:2017 年 12 月 10 日;我國關於這方面的研究, 陳士杰、韓邦郡、王安妮、石宛璇、杜念庭,以行動裝 置與穿戴式設備為基礎之孩童隨身照護機制之研究,臺東大學綠色科學學刊,5 卷 2 期,2015 年 11 月,頁 151-160。 11 30.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26) 非不能想像之事,而將其應用於犯罪預防34與犯罪處遇35之上,有手機、汽機車 等較昂貴的商品,業者即推出內建 GPS 全球定位系統之商品,如 iPhone 即內 建「尋找我的 iPhone」功能,使該商品被竊時,透過內建的 GPS 全球定位系 統予以尋回,減少失竊率,亦有文獻36建議可運用於運鈔車,防止運鈔車被搶 事件,或運用在警車上以利警力之布署與攔截圍捕作業。. 第三項、GPS 定位追蹤與犯罪偵查 基本上,本文作為刑事訴訟領域的論文,自然是必須與刑事訴訟領域有 關,因此,將聚焦在 GPS 定位追蹤系統應用於犯罪偵查37的面向,探討 GPS 定 位追蹤於偵查中所發揮的功能與實務上的運用方式: 第一款、GPS 定位追蹤於犯罪偵查的功能 第一目、輔助跟監. 立. 政 治 大. 偵查實務將刑事案件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犯罪發生、調查蒐證、緝捕犯. ‧ 國. 學. 嫌、移送法辦,最後即判決階段,其中調查蒐證與緝捕嫌犯之階段,經常須要 追蹤之手段,詳言之,蒐集對象活動、掌握行蹤、確定住所及擬定攻堅逮捕計. ‧. 畫,進而,將犯嫌逮捕歸案,於此過程中,必須探知、確定追蹤對象38之行蹤. y. Nat. 與住所,根據警察偵查犯罪手冊第四章第四節以下之規定,亦可知跟蹤與監. sit. 視,即跟監,於實務辦案的重要性,而傳統跟蹤與監視往往無法預測後續動. n. al. er. io. 向,而存有一定失敗的可能性,GPS 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可以適當彌補此向. v. 缺失,清楚掌握對象位置、方向甚至移動速度等資訊,縱使訊號消失,亦可精. i n C 確知悉跟監對象的最後消失位置,有效提升偵查效率。 hengchi U. 既然是有輔助跟監的功能,那跟監之功能亦會橫向移植到此處,基本上偵 查跟監的功能就是 GPS 追蹤定位於偵查應用中的功能,而跟監的功能介紹,將 留待本章的最後一節處理。. 本款主要參考自詹明華、李文章,同前註 11,頁 11-15。 關於科技監控於犯罪處遇應用的檢討,可參見許福生,科技設備監控在性侵害犯之運用,月 旦法學雜誌,166 期,2009 年 3 月,頁 92-110。 36 詹明華、李文章,同前註 11,頁 15。 37 本款主要參考自詹明華、李文章,同前註 11,頁 11-15;詹明華、李文章,目標軌跡在犯罪 偵查上之應用,刑事科學,第 60 期,2006 年 03 月,頁 88-99;廖韋傑,以 GPS 追蹤裝置偵查 犯罪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年 6 月,頁 15-17。 38 追蹤對象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可能是關係人等,不一而足。 12 34 35. DOI:10.6814/THE.NCCU.LAW.005.2019.F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接收機端的多路徑測量誤差是GPS主 要誤差的原因之一。GPS信號在到達 地球沒有進到接收機之前,除了主要 傳送路徑之外,會產生許多鄰近目標 反射的路徑。接收機接收的首先是直

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系. 107

研習影響工業區位的各種因素是地理科的一個重要課題。本主題旨在以鋼

 培養具有檔案學基礎知識與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資訊技術的基 本技能,能在檔案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資

Provide all public sector schools with Wi-Fi coverage to enhance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launch of the fourth IT in

比較不同 文化、藝 術家、時 代的形式 選擇與表 現角度的 關係 辨識不同. 文化、藝 術家、時 代的形式 選擇有何

• (語文)術語學習 無助學生掌握有關概念,如 果教師只灌輸術語的定義,例如何謂「動

The major testing circuit is for RF transceiver basic testing items, especially for 802.11b/g/n EVM test method implement on ATE.. The ATE testing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pur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