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發展學校特色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有效策略/ 4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發展學校特色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有效策略/ 41"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41-44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發展學校特色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有效策略

黃啟晉 屏東縣前進國小導師

一、前言

教與學向來是學校經營的核心首 要,能真正讓全體師生受惠的應脫離 不了教學與課程的範疇,同時兩者須 成為唇齒,更利於提升教學品質成效。 在此創新求變的新時代,學校經 營仍要以課程與教學為本並全力發展 新契機。因此,投入特色教學的實現 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可為學校 利器,一者能落實教育潮流之脈動(12 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實施要點提及應 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二者能深化 學校特色之多元(形塑學校同中求異 的亮點而提升競爭力)。是故,本文藉 由文獻探討,析論學校發展特色課程 導 向 之 教 師 專 業 學 習 社 群 的 有 效 策 略。

二、確保專業學習社群循環精進

教 師 專 業 學 習 社 群 的 文 獻 相 當 多,筆者仍以教育部(2009)在《中 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的意涵 為主,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 者所組成,持有共同的信念、願景或 目標,為致力於促進學生獲得更佳的 學習成效,而努力不懈地以合作方式 共同進行探究和問題解決。此意涵包 含以下特徵,共同願景(或價值觀與 目標)、協同合作(聚焦於學習)、共 同探究學習、分享教學實務、實踐檢 驗(有行動力、從做中學)、持續改進、 檢視結果。上述實已詳列出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的實務內涵。以上內涵若再 加入國外所提出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為循環修正的系統作為,更符合多變 性的教學現場,如 DuFour、DuFour、 Eaker 與 Many(2010)提出以行動研 究為本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11), 以及下圖美國佛羅里達州 Osceola 學 區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所指的循 環過程。 圖 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循環圖 資料來源:Osceola school district PLC coach

(n.d.). The PLC guidebook, p.24. 學校經營隨著教育鬆綁之本位管 理與市場導向之自由競爭的影響,愈 加重視辦學成效或發展學校特色,學 校若能帶起校內核心人力(授課教師 群),甚而強化其專業性表現,當能有 高績效品質,相關研究也提出此論點 (丁一顧,2011;張淑宜、辛俊德, 2011;連倖誼、張雅筑,2017;黃秋 鑾,2009)。

三、探索同中求異的教與學特色

所謂的「特色」係指獨特、特別、 突出、出色與優異,特色通常是人無 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而展現 第 41 頁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41-44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出特别優異、特別出色、特別突出、 差異化的傑出表現(林志成、林仁煥, 2008)。就現今學校特色取向來說,筆 者認為可分為以下數種,經營型、課 程型、教學型。經營型特色多以學校 制度、事物為主,如實驗學校、多元 社團的課後活動、體育競技(代表隊) 等;課程型特色則多研發出校本特色 課程,相關類別有人(特殊人物)、文 (文化理解)、史(歷史探尋)、地(景 觀環境)、建(在地建築)、物(特色 動植物)、產(地方產業)、習(民間 習俗)、需(師生需求)等(陳新平, 無日期);教學型特色則以創新教學法 進行課程教學,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平板、電子白板、電子書包等)、課 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數學領域之數 學寫作融入教學、自然領域之探究教 學等。從上述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觀 點來看,學校特色應以發展出課程型 與教學型為重,透過推廣深耕才能普 及於全校,也較能在師生間引起廣大 優良的質變,學校經營成效亦跟著提 高。相關案例皆能從教育部中小學教 師專業發展整合平臺專業學習社群之 社群成功案例分享得知(多數案例分 享內容,皆以含括教師專業社群與特 色課程,可見二者關係甚為密切)。 學校特色的經營略有以上方向可 循。普遍來說,課程型與教學型特色 須待有心者持之以恆的規劃、實踐、 再省思,過程雖較為艱辛,但相對於 經營型特色的確有發展潛能。本文即 針對兩者的合併運用提出可行策略。

四、可行策略

(一) 型塑共識與願景,建立團隊與目 標 萬丈高樓也需平地起,推動社群 的誕生需要先有同心同德的組織共識 後,再廣邀成員加入。首先,社群的 共同思想應扣緊「提升學習成效」,使 得所作所為皆在幫助學生,也才能據 以規劃出共同的目標;接續號召具有 同樣共識的教師加入社群活動(初期 寧可小而精美,不要大而被動),討論 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共識下,如何透過 教學或課程的改變實現學習的進步, 最後確認社群的運作方式,包含教學 式(精熟教學方法、教學觀摩回饋、 行動研究等)、課程式(研發新課程或 媒材、共同備課等)、對話式(專業對 話、主題探討、經驗分享等)或其他。 (二) 教師增能與成長,最佳化教學品 質 教師增能可促進個人本職學能的 精進,學生學習成效多來自於教師的 教 學 品 質 , 因 此 教 師 增 能 成 長 不 可 少。具專業特質的教學歷程,需持續 專業發展以支持學生學習,一成不變 的教學型態難以帶起學生,更容易被 時下所行的教育思潮所棄(如最近的 翻轉教學、創客精神、素養導向教學 等),增能後的教師可促進、改善與再 建構自身專業水準。產出型工作坊為 近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新形態,透 過實作成果的輸出,成員有實際演練 學習的機會,藉此推動團體成長精進。 第 42 頁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41-44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三) 確實共備觀議課,循環修正做中 學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成立在於提 升教與學之品質,共同備課、觀課、 議課不失為好的方法。所謂共同是指 與成員一起進行,讓成員充分備課是 削減教師公開授課不安的重要因素, 備 課 時 應 當 思 考 教 學 策 略 、 學 習 主 軸、具體目標等,並適當組合而設計 出更有效能的教學活動;觀課重點在 於觀察學生學習表現的各面向,並從 學生表現反思教學尚未理想之處;議 課除了是授課者教學心得與觀課者的 專業對話外,更應重視學生學習成功 或困惑之處,並能在下一次的授課中 循環修正做中學。筆者認為唯有充分 的共同備課,才能在觀課與議課上聚 焦 於 教 師 與 學 生 , 不 淪 落 為 表 面 作 業,因此更加充分顯現出社群成員團 隊合作的重要性。 (四) 分享所得與所想,知識管理創共 贏 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裡,無時不 刻都在激盪出新的作為與創意,因為 成員皆在分享教學現場的所疑、所得 與所想,諸多想法應做適當管理成為 團體的教學資產,故知識管理應導入 社群運作裡,使社群成員更加願意投 入知識的整理、儲存、轉化與創新, 透過數位化紀錄、外顯化實作與系統 化整理,使課程內容有特色、教學技 巧有創意、教學歷程有活化、學習成 效有品質等,逐步使社群資產極大化 而成為學校特色的競爭力保證,共創 雙贏的學習社群與學校經營。 (五) 持續推動改進,永續經營發展 誠如教育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網 站裡所說的-專業學習社群最重要的 特徵,就是永遠不滿足於現狀以及不 斷地尋找改進之道。因此,社群應該 持續推動教與學的革新之道,不忘卻 教 學 與 課 程 才 是 學 校 經 營 的 立 校 之 本,藉由不斷協同改善社群內的教學 質量,再互助擴增至社群外的付諸實 踐,讓社群內外的教師都能享受到專 業成長的興奮與喜悅而立足於斯。

五、結語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一群自發主 動共好的教學成長團隊,透過精進教 學的管道成就自身,亦是自利利他的 最佳展現,不但關注學生也挹注學校 特色經營的能量,而它的發展除了有 賴學校端的行政協助外,更需有心者 登高振臂一呼的決心,期待在社群成 員的同心協力下,可早日遇見朵朵盛 開的芬芳杏壇。 參考文獻  丁一顧(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模式驗證之 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7,1-26。  林志成、林仁煥(2008)。增能創 價、策略聯盟與特色學校經營。學校 行政,58,1-20。  張淑宜、辛俊德(2011)。學習社 群與教師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臺中 教育大學學報,25(1),83-103。 第 43 頁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41-44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手冊(再版)。臺北市:教育 部。  連倖誼、張雅筑(2017)。教師專 業學習社群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0 (1),75-103。  陳新平(無日期)。特色課程規畫 與實踐。取自http://163.19.163.43/ upfilesm//tetra/105/622/f298_3ya13.pdf 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 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 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市。

 Dufour, R., DuFour, R., Eaker, R., & Many, T. (2010). Learning by doing:

A handbook fo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2nd ed.).

Bloomington, IN: Solution Tree Press.

 Osceola school district PLC coach (n.d.). The PLC guidebook. Retrieved from http://guide.swiftschools.org/sites /default/files/documents/THEPLCGUID EBOOK.pdf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

3) 日常逐步發展不同的學與教策略,尋求校內 ( 行政 ) 與校外 ( 資源 ) 支援,留意機會,以擴闊學生的學習 經驗. 4)

答6: 校本支援服務一般以一學年為單位,如原定會議時間遇上學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

結合夥伴協作學校,與大專院校、出版社及電 子學習平台機構組成專業協作社群,以資訊素

近年來學校都積極發展 STEAM 教育,然而發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