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之研究"

Copied!
1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教 育 行 政 與 管 理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侯世昌博士

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之研究

研究生:李淙淵 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元月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對國民小學教育現場教師的調查,藉以分析了解教師對 實施榮譽制度功能與獎勵作法的認同情形,並探討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 的問題及因應措施的知覺。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對象以分層隨機抽樣,抽取 臺中縣56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632人,其中有效樣本570人,可用率為90.5% 。以「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 。調查所得資料以 SPSS 12.0 for Windows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統 計分析、次數分配及百分比分析、t檢定分析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歸納實證研究的發現,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多數比率教師認同榮譽制度的功能。 二、極多數比率教師認同榮譽制度的部份獎勵方式。 三、教師所知覺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為中低度明顯的程度。 四、教師所知覺榮譽制度因應措施達中高度重要的程度。 五、女性教師對榮譽制度「改善制度」問題的知覺較高。 最後,針對研究結果對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關鍵字:代幣、榮譽制度、正向管教

(3)

A Study of Using the Reward System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LEE, TSUNG-YUA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analyze teachers’ identific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reward system and the ways of prizes. The problems of using reward system and percipience of solu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literar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as used in this survey. This questionnaire surveyed 632 teachers of 56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Number of effective responding questionnaire was 570, with a 94% valid percentag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questionnaire entitled “Using the reward system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PSS 12.0 for Windows), times of using, percentage analyzing, t test and one way ANOVA.

Base on the true instances.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ing:

1. High ratio of teachers identified with the function of reward system. 2. Higher ratio of teachers identified with some ways of prizes of reward

system.

3. Teachers’ percipience of problems of reward system were in a low to medium level.

4. Teachers’ percipience of solution of the reward system were in a medium to high level.

5. Female teachers’ percipience of “improving ways” of reward system were in a high level.

With findings obtained, this study made suggestions to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4)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榮譽制度的概念分析--- 13 第二節 榮譽制度的理論基礎--- 27 第三節 臺中縣國民小學榮譽制度辦法之探究--- 34 第四節 榮譽制度相關研究---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9 第五節 實施程序--- 81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3 第一節 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功能與獎勵方式之認同情形--- 83 第二節 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與因應措施之知覺情形--- 89 第三節 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知覺之差異情形--- 93

(5)

第四節 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知覺之差異情形---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5 附錄--- 119 附錄一 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調查專家問卷--- 119 附錄二 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調查預試問卷--- 129 附錄三 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調查正式問卷--- 133

(6)

表 次

表 2-1 臺中縣國小榮譽制度實施目標--- 37 表2-2 臺中縣國小榮譽制度實施原則--- 42 表 2-3 臺中縣國小榮譽制度獎勵範圍--- 46 表 2-4 臺中縣國小榮譽制度代幣兌換方式--- 48 表 2-5 臺中縣國小榮譽制度獎勵方式--- 51 表 3-1 預試問卷樣本分配情形--- 63 表 3-2 正式問卷樣本分配情形--- 64 表 3-3 預試問卷樣本分佈及回收情形--- 65 表 3-4 正式問卷樣本分佈及回收情形--- 66 表 3-5 樣本抽樣人數比率分配--- 68 表3-6正式問卷有效樣本基本資料--- 68 表3-7建立專家內容效度名單--- 70 表 3-8「個人屬性選項」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70 表 3-9「教師對榮譽制度功能認同」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71 表 3-10「教師對榮譽制度獎勵方式認同」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72 表 3-11「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的知覺」量表之專家內容效 度分析--- 73 表 3-12「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的知覺」量表之專家內容效 度分析--- 73 表 3-13 預試問卷榮譽制度「功能」及「獎勵方式」各層面題號分配 74 表 3-14 預試問卷榮譽制度「衍生問題」及「因應措施」各層面題號 分配--- 75

(7)

表 3-15「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的知覺」量表之項目分析-- 76 表 3-16「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的知覺」量表之項目分析-- 77 表 3-17「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的知覺」量表分層面之因素 分析--- 79 表 3-18「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的知覺」量表分層面之因素 分析--- 79 表 3-19 本研究問卷之信度分析--- 80 表 3-20 榮譽制度各層面題數--- 81 表 4-1 教師對榮譽制度功能填答之次數百分比--- 84 表 4-2 教師對榮譽制度獎勵方式填答之次數百分比--- 86 表 4-3 臺中縣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之現況分析--- 90 表 4-4 臺中縣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知覺之分析--- 90 表 4-5 不同性別的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現況之差異分析--- 93 表 4-6 不同年齡的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現況之差異分析--- 94 表 4-7 不同學歷的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現況之差異分析--- 95 表 4-8 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現況之差異分析--- 96 表 4-9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現況之差異分析--- 97 表 4-10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現況之差異分析--- 98 表 4-11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現況之整體與各層 面差異情形--- 99 表 4-12 不同性別的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知覺之差異分析--- 102 表 4-13 不同年齡的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知覺之差異分析--- 102 表 4-14 不同學歷的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知覺之差異分析--- 103 表 4-15 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知覺之差異分析-- 104

(8)

表 4-16 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知覺之差異分析-- 105 表 4-17 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知覺之差異分析--- 106 表 4-18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知覺之整體與各層

(9)

圖 次

圖 2-1 古典制約的基本歷程--- 28 圖2-2古典制約的關係式--- 29 圖 2-3 正增強原理的公式--- 30 圖 2-4Bandura 學習三元論--- 30 圖3-1研究架構--- 59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透過對國民小學教育現場教師的調查,藉以分析了解教師對 實施榮譽制度功能與獎勵作法的認同情形,並探討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 的問題及因應措施的知覺。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 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就本 研究範圍與限制提出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榮譽制度在國民小學教育場域中實施由來已久,運用代幣增強物作為獎 勵學生的籌碼,作為建立學生良好行為,激勵學生學習的正向管教措施,由 相關文獻與研究證實,使用代幣增強物對改變學生行為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 果,這也是促使學校持續實施全校性的榮譽制度的主因之一。榮譽制度大致 可分為班級內實施的榮譽制度及全校性實施的榮譽制度兩種,其中,全校性 榮譽制度訂定實施辦法,揭示其實施目的與方式,且有專責處室推行,具結 構化及行政支援的特點,此乃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全校性榮譽制度包括全校使用一致性的代幣增強物,鼓勵學生為校爭光 、為校服務,以及德、智、體、群、美五育等方面優秀表現,學生累積一定 數量代幣,藉由榮譽制度獎勵方式,發揮增強與學習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 ,為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受到獎勵,在實施內容方面,給予教師專業彈性空 間,以利教師激發學生潛能,因此,實施全校性榮譽制度獲得教師支持,有 助於擴大全校性榮譽制度的實施成效。 基於代幣獎勵對國小學生的影響力,研究者認為在國小教育現場中有計 畫的實施榮譽制度,應有助於教師尊重學生個別差異,瞭解學生的需要,及

(11)

對學生建立合理的期待,以積極正向的管教方式協助學生達到學習的目標。 因此,學校落實全校性榮譽制度,應可引導並協助教師發揮教育愛,採取正 向管教策略,以獎勵代替懲罰,營造友善的教學環境,達成推動校園正向管 教的工作目標。然而,在當前國小班級學生人數仍偏多的情況下,教師必須 能掌控學生行為,才能達成有效能的教學活動,也深深影響教學品質。學校 推行全校性榮譽制度,期盼發揮建立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約束學生不當的行 為,提昇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增進學生同儕合作與師生良好互動關係等功能 。因此,了解教師對榮譽制度實施功能的認同情形,乃是研究者研究動機之 一。 研究者因於輔導室服務,為延續推行學校榮譽制度,研究者基於想深入 了解榮譽制度的實施內涵及他校的作法,於是經由各校網頁及透過電話請託 ,彙集臺中縣內國民小學的榮譽制度實施辦法,分析發現各校實施榮譽制度 各具特色,包含多樣的實施內容,以代幣增強物激勵學生學習,並設計一套 完整的代幣兌換系統,以期激勵學生提昇學習效果,足見學校對實施榮譽制 度規劃之用心,且肯定實施榮譽制度之價值,經研究者彙整歸納臺中縣各國 民小學制定的榮譽制度實施辦法,主要包含實施目標、實施原則、獎勵範圍 、代幣兌換系統及獎勵方式五大項目,就其榮譽制度對學生表揚方式,及使 用的代幣增強物與激勵等措施,首要重視教師的看法,才能獲得教師的支持 ,達到榮譽制度預期的實施目的,因此,了解教師對榮譽制度獎勵方式的認 同情形,乃是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二。 榮譽制度以行為學派理論為基礎,運用代幣增強學生良好行為及約束學 生不良行為,達到教育的目的,然而,諸多研究發現,實施過程太強調代幣 獎賞的結果,可能衍生學生功利、物質主義及代幣增強作用遞減,使得榮譽 制度喪失對學生鼓勵的效能,與榮譽制度在設計上未能周延考量,增加教師

(12)

工作負擔等等因素影響教師實施情形,因此,瞭解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 問題的知覺情形,此乃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三。 學校實施榮譽制度有其正面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實施榮譽制度過程中, 需要教師視學生的需要或特質,在制度方面不能過於僵化,學校行政方面也 必須隨時了解教師的需求,適時調整實施的方式,才能發揮相輔相成的成效 ;在使用代幣及增強物方面,以符應不同年齡、年級、班級學生差別需求, 適時發揮創意輔以其他的措施。因此,了解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的 知覺情形,此乃研究者研究動機之四。 臺中縣地廣包含沿海、平地、丘陵、山地等各種地型,含蓋都會與非都 會類型學校,學校規模大小及班級學生人數相差甚多,學生所處周遭環境刺 激迥異,有利於研究比較各校教師對榮譽制度實施之差異,在研究者人力與 經費有限下,故以任職的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為限。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經由文件資料蒐集,瞭解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 施榮譽制度的看法情形,本研究希望達成以下之研究目的: 一、了解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功能及獎勵方式的認同情形。 二、了解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的知覺情形。 三、了解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的知覺情形。 四、分析不同背景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問題及因應措施知覺的差異情 形。

(13)

貳、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一、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功能及獎勵方式認同情形為何? 二、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的知覺情形為何? 三、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的知覺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問題及因應措施知覺的差異情形為 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了使本研究之重要名詞意義明確,玆將本研究中各重要名詞「榮譽制 度」、「榮譽制度實施功能」、「榮譽制度獎勵方式」、「榮譽制度衍生問題」、「譽 制度因應措施」加以界定,詮釋如下: 壹、榮譽制度 榮譽制度係指國民小學依據各校訂定之榮譽制度實施辦法,以全校學生 為實施對象,運用例如榮譽卡(章)、榮譽獎狀等代幣增強物,實施範圍包含 學生生活、學習及特殊表現,著重培養學生五育均衡發展的一套獎勵制度。 其內涵為: 一、榮譽制度是以全校學生為實施對象。 二、榮譽制度是著重學生行為表現,強調對學生內在的激勵。 三、榮譽制度應為一經常性獎勵制度。 四、榮譽制度使用代幣為增強物,代幣可為榮譽章、榮譽卡、榮譽貼紙等。

(14)

五、榮譽制度具有一套代幣累積的兌換系統,提供後援增強物,後援增強 物可為榮譽獎狀、獎章或榮譽勳章等。 六、學校設置專責人員,負責辦理榮譽制度實施過程中代幣兌換、頒發後 援增強物及學生公開表揚等事宜。 七、榮譽制度必須有教師的配合,隨時隨地觀察學生表現。 八、學校訂定榮譽制度實施辦法,獎勵範圍廣泛,主要包括以下學生表現 行為: (一)學生平時表現:達到學校規範或教師指導之約定的行為,行為包括愛 整潔、守秩序、有禮貌、負責任、學習認真、誠實等平時表現。 (二)合作競賽表現:獲得學校舉辦或教師教學競賽成績優異,例如班際間 運動競賽、整潔秩序競賽、班級小組競賽等發揮同儕合作的優異表現。 (三)學生特殊表現:個人特殊才能或貢獻的學生,例如擔任學校自治幹部 、班級幹部、參加校內外競賽等個人成績優異表現。 貳、榮譽制度實施功能 榮譽制度實施功能係指培養學生日常良好生活行為和習慣、學習態度 和行為、約束學生不當行為、增進學生同儕及師生關係,包含「建立學生 生活規範」、「提昇學生學習行為」、「約束學生不當行為」、「增進學 生同儕關係」、「改善師生互動關係」等五個層面,茲分別如下說明: 一、建立學生生活規範:指培養學生日常良好生活行為和習慣。包括:培養 學生建立良好整潔習慣、勤勞行為、禮貌行為、誠實行為、守秩序行為。 二、提昇學生學習行為: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包括:培養學 生課堂專心學習的行為、積極努力的行為、做事有恆心的行為、作業按 時完成的行為、認真準備考試的行為、培養閱讀的行為習慣、發展學生

(15)

個別特殊的才能。 三、約束學生不當行為:指利用扣除代幣的方式,達到約束學生不當行為的 目的。學生不當行為,包括:髒亂、懶惰、上學遲到、上課分心、被動 馬虎、半途而廢、欺侮同學、講粗話、遊蕩、唱反調的行為。 四、增進學生同儕關係:指培養學生良好人際關係的行為。包括:培養學生 待人和氣的行為、合群互助的行為、熱心公務的行為、自信的行為、爭 取班際間運動競賽、整潔秩序競賽、班級小組競賽發揮同儕合作的優異 表現。 五、改善師生互動關係:指增進師生良好關係,並協助教師達成有效班級經 營和教學活動。包括:教師以鼓勵取代懲罰、減少懲罰學生機會,實施 愛的教育,發揮教師訓輔功能,塑造和諧班級氣氛。 本研究所稱之榮譽制度實施功能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臺中縣 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調查問卷」第二部份中之得分,採用複選題次數分 配表來進行統計分析,呈現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功能的認同程度。次數百 分比率愈高代表教師對榮譽制度功能認同程度愈高。 參、榮譽制度獎勵方式 榮譽制度獎勵方式係指學生累積到達一定的代幣數量後,學校採取表 揚方式、獎勵品及頒發方式等激勵措施,包含「公開表揚」、「頒發方式 」、「後援增強物」、「其他激勵方式」等四個層面,茲分別如下說明: 一、公開表揚:指學生累積到達一定的代幣數量後,以公開的方式表揚。包 括:利用學生朝會、週會,將學生照片公佈於公佈欄,榮譽榜,透過學 校網頁及通訊對外發布表揚

(16)

二、頒發方式:指學生累積到達一定的代幣數量後,給予頒發的方式。包括 :由校長或導師親自頒發。 三、後援增強物:指學生累積到達一定的代幣數量後,所頒發的獎勵品。包 括:後援增強物(榮譽獎狀、榮譽獎盃等)、物質獎品、與師長合影照片 、全班師生祝賀卡。 四、其他激勵方式:指學生累積到達一定的代幣數量後,學校或班級導師對 學生的激勵措施。包括:與校長、主任及導師合影;全校師生合唱祝福 的歌曲;請獲獎學生的師長、家長、兄姐、親朋寫鼓勵祝賀的話;利用 班級時間讓獲獎學生發表感言,與全班分享喜悅。 本研究所稱之榮譽制度獎勵方式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臺中縣 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調查問卷」第三部份中之得分,採用複選題次數分 配表來進行統計分析,呈現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獎勵方式的認同程度。次 數百分比率愈高代表教師對榮譽制度獎勵方式認同程度愈高。 肆、榮譽制度衍生問題 榮譽制度衍生問題係指實施榮譽制度過程中,因制度及代幣增強物使 用,所衍生之現況問題。包含「制度問題」、「增強物使用問題」等二個層 面,茲分別如下說明: 一、制度問題:指榮譽制度因制度在設計上未能周嚴考量,所衍生的問題。 包括:一成不變的代幣讓學生產生飽足及厭惡現象、外在誘因不足,代 幣價值無法符合學生原先價值期望,失去行為改變的效能、、增加教師 工作負擔,影響教師推行意願、會影響教師教學活動進行、獎勵項目太 多,造成教師困擾。

(17)

二、增強物使用問題:指榮譽制度因代幣增強物使用過程中,太過強調代幣 獎賞的結果,所衍生的問題。包括:學生成為只為獲獎勵的物質主義者 、學生容易產生功利心態、產生獎勵多者得愈多,少者愈少的馬太階級 效應、學生與老師談「獎賞條件」的不當行為、會減弱學生原有的內在 動機、對於情境辦識能力不足的學生實施成效不大,對不同年級學生產 生不同增強效果。 本研究所稱之榮譽制度衍生問題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臺中縣國 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調查問卷」第四部份中之得分,採四點量表,以 4 分至 1 分表示符合程度,以平均數和標準差呈現,分數愈高代表教師對榮譽制度 衍生問題的知覺程度愈高。 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 榮譽制度因應措施係指改善與規劃榮譽制度代幣增強物及制度規則 等因應措施,包含「改善增強物層面」、「改善制度層面」等二個層面, 茲分別如下說明: 一、改善增強物層面:指改善代幣的缺點及謹慎規劃後援增強物。包括:代 幣增強物應分各年級的實施;代幣增強物應設計漂亮可以吸引學生蒐集 ;讓代幣增強物易於攜帶,且能立即地實施;代幣增強物可以折抵懲罰 ;後援增強物要多樣性富變化,包括獎狀、獎盃、獎牌等;當作平時表 現的分數;獲得累積一定數量代幣增強物可擔任幹部或允許的某些特殊 權利。 二、改善制度層面:指建立制度明確易行的制度及提昇教師專業增強技術。 包括:榮譽制度的使用規則明確、簡單,簡化教師實施作業;實施榮譽 制度依循一定的步驟進行,讓教師容易實施;代幣若設計成可以讓學生

(18)

自行操作的形式,可以減少影響教學的進行;讓榮譽制度具有組織性及 結構性,會很容易就實施;榮譽制度步驟流程,應先讓學生熟悉;考量 學生個別差異,依據學生個別需求訂定與調整榮譽制度;依學生個別能 力差異性採個別或團體分組實施,避免受獎階層化。 本研究所稱之榮譽制度因應措施係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之「臺中縣國 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調查問卷」第五部份中之得分,採四點量表,以 4 分至 1 分表示符合程度,以平均數和標準差呈現,分數愈高代表教師對榮譽制度 因應措施的知覺程度愈高。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節旨在說明有關本研究之研究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下: 壹、研究方法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來進行研究,並以 自編之「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調查問卷」為工具,藉以瞭解教師對 榮譽制度功能與獎勵方式的認同情形,及瞭解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與因 應措施的知覺情形。問卷之設計分為五部份:第一部份為個人屬性選項,第 二部份為教師對榮譽制度功能的認同,第三部份為教師對榮譽制度獎勵方式 的認同,第四部份為教師對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的知覺,第五部份為教師對榮 譽制度因應措施的知覺。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實施步驟如下: 一、文獻閱讀與題目初擬

(19)

廣泛蒐集與閱讀有關榮譽制度相關資料與文獻,並加以組織、歸納、 整理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初步擬定研究目的與主題。 二、決定研究架構、撰寫研究計畫 擬定研究計畫架構,進行研究計畫的撰寫。 三、編擬問卷與進行預試 根據文獻探討與相關研究,編擬問卷初稿,並進行專家內容效度,以 修改語意不清、不通順之處,而後與指導教授逐題討論修正,編製成預試 問卷,並選取預試對象與進行預試。收回預試問卷後即進行信、效度分析 ,並據以編成正式問卷。 四、正式問卷施測 正式問卷完成後,針對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以提供研 究結論的比較分析,俾達成目的。 五、資料整理統計分析 將回收的問卷整理歸納,扣除無效問卷後進行編號與輸入,然後進行 統計與分析,除製成表格予以說明外,並就研究所得結果加以分析比較, 提出研究結論。 六、歸納結果撰寫報告 將問卷所得結果歸納,作成本研究之結論,再據以提出建議,並敦請 指導教授審閱、指正內容、經論文口試審查,再根據論文口試委員意見進 行修正,修改送請審查後,完成論文。

(2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茲就本研究的對象與研究內容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目前服務於臺中縣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取樣範圍,不包含 私立國民小學教師。包括目前在臺中縣任職的公立國民小學之教師兼任主任 、教師兼任組長、科任教師、班級導師而言,不包含代理代課教師及實習教 師。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適當樣本。 二、研究內容 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榮譽制度實施功能及獎勵方式的認同情形,及不 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問題與因應措施實施榮譽制度的知覺 情形。 貳、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以臺中縣教師做為研究對象,採自編問卷調查為主,因此少數填 答者可能因受自我期許及問卷刻板效應,以致在填答有所保留和顧忌導 致調查誤差,實非研究者所能控制。 二、因本研究所指全校性榮譽制度,目前國內外相關論文或研究相當稀少, 在參考文獻上多有所缺,因此本研究在討論及問巻編製上必須藉助教師 班級內實施的榮譽制度文獻,以彌補資料上之不足。 三、全校性榮譽制度在實施的議題有待繼續深入探究,且影響教師實施榮譽

(21)

制度的因素甚多,受限於人力、經費及時間,為求研究的精實及延續性 ,僅以臺中縣為限。故最後的研究結論及建議,無法推論至其他地區的 國小。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目的在於透過文獻探討,瞭解榮譽制度的相關理論及研究,作 為研究的理論依據及研究架構的擬定。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榮譽制度的 概念分析,第二節為榮譽制度的理論基礎,第三節為臺中縣國民小學榮譽制 度辦法之探究,第四節為榮譽制度相關研究與啟示。

第一節 榮譽制度的概念分析

榮譽制度是國民小學推行的重要工作之一,透過全體教師對學生的正向 鼓勵,達到提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目標 ,為釐清本研究所稱之榮譽制度,本節對榮譽制度的意義、特性及內涵加以 探討,作為研究榮譽制度之基礎。 壹、榮譽制度的意義 茲就榮譽制度的定義與特色加以探討說明如下: 一、榮譽制度的定義 一般而言,學校實施榮譽制度有其重要的教育意義,企圖達到全人教育 的功能。黃永結(1997)認為榮譽制度是培養學生欣賞別人的優點長處,讚揚 他人的榮譽胸懷的一種社會學習制度。周玉娜(1999)則認為榮譽制度是全校 性培養學生五育均衡發展的制度。林瑞昌(1999)則說明榮譽制度是讓大多數 普通或表現不突出的學生,也能得到教師鼓勵的機會,給予學生經常性的獎 勵制度。趙蕙英、戴宏真(2001)認為榮譽制度是學生經由制約歷程而獲取增 強表徵物,利用榮譽卡(章)作為代幣的一種代幣制度。林謙宏(2005)認為榮 譽制度是一種內在激勵啟發學生榮譽感的工具。張世彗(2007)更明確指出全

(23)

校榮譽卡制度是一種代幣增強系統。 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本研究將「榮譽制度」一詞定義為在國民小學中 ,以全校學生為實施對象,運用增強原理的一套代幣獎勵制度。 二、榮譽制度的特性 榮譽制度是國民小學運用增強原理為基礎,設計的一套代幣獎勵制度, 應用於教育現場,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學校推行榮譽制度的主要因素, 茲分別說明其特性如下: (一)運用增強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榮譽制度使用榮譽卡(章)為代幣,透過給予或扣除代幣的方式,達到增 強形塑學生良好行為,與約束學生不當行為的教育目的。 1.榮譽制度運用增強理論 周瑞雲(1992)認為榮譽制度對學生增強時機很重要,教師應先檢核學 生在學習或生活習慣是否有偏差情形,學生出現良好行為再給予獎章。江 明曄(1997)強調榮譽制度應重視增強物與增強學生行為的關連,使用增強 物應著重其效能,使增強物隨附在學生良好行為之後給予立即增強,讓學 生獲得滿足。趙蕙英、戴宏真(2001)榮譽制度著重學生行為改變是依據行 為的後果而定,增加良好行為出現的頻率,達到改善學生行為的目的。儲 慧平(2003)學校中經常使用的獎勵,其用意在於藉由外在誘因來維持學生 的學習動機。 2.榮譽制度使用代幣交易 代幣在實施榮譽制度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榮譽制 度必須重視代幣的實施方式與樣式。趙蕙英、戴宏真(2001)認為學校榮譽 制度使用榮譽卡作為代幣,累積一定數量後,就可以兌換其他的增強物或 禮物;應注意大小要適中方便學生攜帶,並使用時下流行圖案避免單調,

(24)

以滿足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林謙宏(2005)認為讓代幣具有交易的功能, 有利於學生收集的意願。詹森傑(2008)則認為應具備外觀吸引學生喜愛, 體積小易攜帶,使用方便耐用且易管理及不易仿造的特性。 3.榮譽制度採用累積制,審慎安排增強物 榮譽制度除了以代幣作交易外,榮譽制度亦採用累積制,達到增強的 效果,因此,必須謹慎規劃增強物和給予方式,周瑞雲(1992)指出教師發 現學生出現良好行為在給予獎章時,應同時給予口頭或肢體讚美的社會性 增強。周玉娜(1999)認為後援增強物應該選擇適當且又能吸引學生的物品 。趙蕙英、戴宏真(2001)則提供遊戲式的作法,教師可以準備不同的禮物 ,讓學生以抽獎、抽籤、射飛鏢等隨機方式獲得獎品,會產生一種未知和 莫名的期待,可以持續保持學生學習的動機。 (二)榮譽制度啟發學生潛能,培育學生五育均衡發展 榮譽制度蘊涵教育理想,獎勵範圍廣泛,達成培育學生五育均衡發展 的教育目標。 1.榮譽制度的實施精神 榮譽制度的實施辦法蘊涵教育理想,周玉娜(1999)則認為榮譽制度 的實施精神,應涵蓋學生、教師與制度等面向:(1)強調學生自我成長, 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滿足學生正當的表現慾;(2)尊重教師專業自主 空間,建立良好師生關係與和諧班級氣氛;(3)重視學生五育均衡發展, 培養高尚人格;(4)給獎標準多元化,適應學生個別能力。林瑞昌(1999) 也指出榮譽制度的實施精神,應包括以下幾項:(1)五育均衡發展的全 人教育;(2)尊重教師專業自主空間;(3)興趣原則,榮譽制度使用之代 幣,應能夠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喜愛;(4)強調學生自我比較、自我成 長,塑造師生及同儕關係親密;(5)給獎標準多元化。趙蕙英、戴宏真 (2001)則更說明榮譽制度的實施精神,是希望由給多學生榮譽章(代幣)

(25)

及兌換的程序,達到鼓勵學生良好行為,及制約學生不當的行為。 2.榮譽制度應用多元,獎勵範圍廣泛 鄭友超、李國樑(2003)指出學校實施榮譽制度,獎勵分為德育、智 育、體育、群育及美育五類獎章,以發展學校特色。張世彗(2007)則認 為榮譽制度獎勵的範圍包括學生服務熱心、作業整齊按時繳交、打掃認 真、上課專心聽講、守規矩、參加校內競賽成績優異、其他特殊表現等 優秀表現。綜括而言,榮譽制度獎勵的範圍包涵學生在校平時的表現, 同儕合作的表現及學生個別特殊的行為表現。 (三)榮譽制度尊重教師專業自主空間 榮譽制度實施過程尊重教師專業自主空間,以符應不同年齡、不同 班級學生的需要,進而重視學生個別差異,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 1.實施榮譽制度必須符應全校不同年齡、不同班級學生的需要 榮譽制度的實施必須考慮其實施方式、時間、範圍、規準與應用, 才能發揮的極大功能。周玉娜(1999)認為過於僵化的制度無法要求全體 教師一體適用,因此,榮譽制度應預留教師發揮專業自主,彈性運用專 業知能的空間。林瑞昌(1999)更認為尊重教師專業自主空間是榮譽制度 能否推行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 2.實施榮譽制度重視學生個別差異 周玉娜(1999)認為教師可以配合班級管理,著重某項情操做評鑑和 獎勵,或對某特殊個案不良行為個別實施。林謙宏(2005)認為教師按照 學生的程度採用異質性分組競賽方式,可以達到榮譽制度給獎的公平性 。孟瑛如(1996)認為教師應把握以下原則:(1)公平原則:教師對學生 個別差異應有不同要增強的目標行為;(2)有意匱乏原則:凡外控增強 物皆先加以控制,提高外控增強物的功能;(3)特殊原則:教師可在增 強物上增加其特殊性,增強學生得到此增強物的動機;(4)多元原則:

(26)

在選定增強物或訂定制度時,能參考學生的意見;(5)集中原則:每次 選定的目標行為最好勿超過三項,避免列項過多,分散學生注意力,或 目標難以達成而失去配合的動機。就實施的過程,趙蕙英、戴宏真(2001) 認為教師應把握以下原則:(1)即時性:學生有好的行為表現時立即增 強,不好行為立即制約;(2)全面性:全體教師隨時隨地,均可給予或 扣除學生代幣;(3)整體性:以德、體、群、美育為主,智育為輔,建 立全人教育;(4)累積性:學生逐年累積代幣,追求最高榮譽;(5)漸進 性:漸進式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和榮譽心;(6)適度性:獎勵要適度, 不濫用及過度嚴苛;(7)公平性:獎勵應以學生具體表現、而非教師主 觀意識;並且要公開、公正、公平進行;(8)鼓勵性:以鼓勵學生正向 行為為主,減少負向行為的懲罰。 3.實施榮譽制度著重對學生內在的激勵 榮譽制度旨在正向鼓勵學生,成為促進學生努力進步的原動力。林 瑞昌(1999)指出實施榮譽制度訂定的給獎標準,應是只要學生肯努力都 可以達到,協助學生自我學習讓學生把努力的目標放在自我的成長。周 玉娜(1999)認為實施榮譽制度強調學生自我比較,建立自信心。林謙宏 (2005)更認為榮譽制度可以達到多獎勵少處罰的正向管教的目的,使學 生奮發向上並且讓學生養成自動自發的學習態度,學生獲得榮譽卡就是 獲得老師的肯定,代表著是一種榮譽,榮譽心是其學習者內心所產生的 激勵,而非獎品外控誘因使然,對主動去追求榮譽卡的行為,是一種自 我實現的表現。 貳、榮譽制度的內涵 茲就榮譽制度的實施目的、實施方式與功能加以探討說明如下:

(27)

一、榮譽制度的實施目的 實施榮譽制度,必須讓全體教師瞭解榮譽制度實施的目的,才能凝聚 全校教師作法,共同努力達到實施目標。周瑞雲(1992)認為實施榮譽制度 ,旨在鼓勵學生重榮譽、愛榮譽,提昇學生榮譽感和責任心,並建立自信 心和成就感,提供教師實踐「愛的教育」理想及達到教學效果的實際方法 。黃永結(1997)則認為榮譽制度有目的培養學生欣賞別人的優點長處,讚 揚他人的榮譽胸懷。林瑞昌(1999)認為榮譽制度可以幫助學生達到自我比 較、自我成長的目的。周玉娜(1999)認為榮譽制度具有營造積極活潑的校 園氣氛、提升教師專業水準、陶融學生群性合作學習舒緩同儕敵對關係。 趙蕙英、戴宏真(2001)更指出榮譽制度可以鼓勵學生表現良好行為,並且 約束學生不當行為,達到管理班級常規和學生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 和學習習慣的目的。周新富(2002)則認為榮譽制度可以達成訓練學生能自 我控制,為自我行為負責的目的。林謙宏(2005)認為榮譽制度是為了激勵 啟發學生內在榮譽感和責任心。 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本研究將榮譽制度的實施目的,歸納為以下幾 點: (一)建立學生榮譽感、責任心、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幫助學生自我比較、自我成長。 (三)訓練學生能自我控制,為自我行為負責。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約束不當行為。 (五)舒緩學生同儕敵對關係,增進學生群性合作學習行為。 (六)提供教師實踐「愛的教育」,增進師生良好互動關係。 (七)達到正向管教的目的。 二、榮譽制度的實施方式

(28)

周瑞雲(1992)指出榮譽制度獎勵的方式是使用不同圖案的榮譽章,當 學生表現良好時及時予以鼓勵,集滿一定數量的榮譽章後,可以兌換精美 的榮譽書籤。林瑞昌(1999)認為使用榮譽貼紙作為代幣,貼在榮譽簿的圖 案上,集滿各類圖案的一定數量後由學校頒發榮譽獎狀或獎章。趙蕙英、 戴宏真(2001)說明學校榮譽制度以行為改變技術為理論依據,教師利用增 強物(榮譽卡、章),以鼓勵學生的優良行為,或透過負增強物(扣榮譽卡 、章),以約束學生的不當行為。周新富(2002)則指出榮譽制度運用代幣 作為獎勵制度,教師與行政人員應充分討論相互配合。鄭友超、李國樑 (2003)認為榮譽制度把獎勵學生姓名公佈合乎公開獎勵的做法,達到表揚 及讓其他學生見賢思齊的作用。 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本研究將榮譽制度獎勵的方式,歸納為以下幾 點: 1.榮譽制度應為一經常性獎勵制度。 2.榮譽制度以使用代幣為增強物,代幣可為榮譽章、榮譽卡、榮譽貼紙等。 3.榮譽制度具有一套代幣累積的兌換系統,提供後援增強物,後援增強物 可為榮譽獎狀、獎章或榮譽勳章等。 4. 學校設置專責人員,負責辦理榮譽制度實施過程中代幣兌換、頒發後 援增強物及學生公開表揚等事宜。 5.榮譽制度必須學校行政與教師的充分配合,才能發揮激勵學生的成效。 三、榮譽制度的實施範圍與功能 榮譽制度的實施範圍與功能廣泛,舉凡學校與教師安排的有形及潛在 課程,皆能運用榮譽制度加以配合實施,達到持續考核與增進學生學習的 效果。 1.榮譽制度的實施範圍

(29)

周玉娜(1999)認為榮譽制度獎勵的範圍相當廣泛,可分十二要項包 括學生整潔、秩序、路隊、勤學、禮節、孝順、公德、作業、愛心、服 務、拾金不昧及其他具體事蹟的學生。榮譽制度獎勵的範圍必須符應全 校不同年齡、不同班級學生的需要,應預留教師發揮專業自主,彈性運 用專業知能的空間。趙蕙英、戴宏真(2001)也指出榮譽制度獎勵的範圍 ,涵括:(1)建立學生生活常規,例如服裝儀容、衛生習慣、攜帶學用 品、禮貌、打掃、做家事、生活作息;(2)秩序,例如上課、路隊、集 會秩序;(3)提昇學生學業表現,例如作業表現、課堂反應、考試成績 、求學態度、閱讀習慣;(4)行為規範,例如人際關係、互助合作;(5) 其他方面,例如擔任幹部、校內外競賽成績優異、誠實及拾金不昧等優 良行為的學生。鄭友超、李國樑(2003)則認為學校訂定辦法實施榮譽制 度,可依據成績考核辦法,分為德育、智育、體育、群育及美育五類獎 章,各獎章的計分方式,學校可依各校發展特色各訂定辦法。林謙宏 (2005)則認為教師可按照學生的程度採用分組競賽方式,納入榮譽制度 獎勵的範圍。 張世彗(2007)指出全校性的榮譽卡制度,獎勵的範圍包括:(1)服 務熱心,照顧同學;(2)作業整齊清潔,且能按時交作業;(3)打掃認真 不馬虎;(4)上課專心聽講守規矩;(5)每天準時到且能維持一週;(6) 參加校內競賽,成績優異;(7)其他特殊表現。 教育部(2006)頒布國民小學學生學籍輔導健康記錄表,在輔導記錄 表中,教師對學生生活習慣的考核,包括:(1)整潔、(2)勤勞、(3)節 儉、(4)作息有規律、(5)髒亂、(6)懶惰、(7)浪費、(8)作息無規律。 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考核,包括:(1)專心、(2)積極努力、(3)有恆 心、(4)沈思好問、(5)分心、(6)被動馬虎、(7)半途而廢、(8)偏心某 科。對學生人際關係的考核,包括:(1)和氣、(2)合群、(3)活潑、(4)

(30)

信賴他人、(5)好爭吵、(6)自我中心、(7)冷漠、(8)多疑善妒、(9)其 他。 由上述可知,榮譽制度實施的範圍,包含:1.在學生平時表現方面, 可以達到學校規範或教師指導之約定的行為,行為包括培養學生建立良好 整潔習慣、勤勞、禮貌、誠實、守秩序、專心學習、積極努力、做事有恆 心、作業按時完成、注重學業成績、培養閱讀習慣等平時表現,並且指利 用扣除代幣的方式,達到約束學生不當行為的目的,包括:髒亂、懶惰、 上學遲到、上課分心、被動馬虎、半途而廢、欺侮同學、講粗話、遊蕩、 唱反調的行為。2.在增進學生同儕人際方面,待人和氣、合群互助、熱心 公務、自信等行為,並能同儕合作爭取學校舉辦或教師教學競賽成績優異 ,例如班際間運動競賽、整潔秩序競賽、班級小組競賽等發揮同儕合作的 優異表現。3.在學生特殊表現方面,提供學生個人特殊才能及貢獻表現的 機會,例如擔任學校自治幹部、班級幹部、參加校內外競賽等個人成績優 異表現。 2.榮譽制度的功能 榮譽制度發揮教育的功能對教師實施榮譽制度佔有相當重要的因 素。周瑞雲(1992)指出榮譽制度能促進師生關係更親近,讓教師在教學 上更能得心應手。周玉娜(1999)認為榮譽制度具有營造積極活潑的校園 氣氛、提升教師專業水準、陶融學生群性合作學習舒緩同儕敵對關係, 激勵學生積極學習,協助教師有效班級經營的功能,建立教學特色。趙 蕙英、戴宏真(2001)指出榮譽制度使用的代幣對學生有增強作用,可制 約學生違規等不當行為的功能。司念雲(2002)指出代幣增強能使學生延 長獲得滿足的時間,增進目標行為出現頻率。林謙宏(2005)則更一進認 為實施榮譽制度可以讓教師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達到多獎勵少處罰, 增進教師對學生正向管教,有效控制學生的行為的功能。林宏達(2006)

(31)

認為可在榮譽卡上蓋章做為代幣的給予,適當使用階梯式的獎懲,發揮 同儕效應,達到導正少部分不良同學的行為,避免師生衝突以強化教育 的功能。詹傑森(2008)更認為榮譽制度透過不斷行為增強,幫助學生建 立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學習動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的功能。 由上述學者論述可知,榮譽制度獎勵的功能,不僅限於智育課業 的表現,更有利建立學生良好生活常規,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及改善同儕 與師生人際的互動。 本研究將榮譽制度的功能,歸納如下: (一)建立學生生活規範:指培養學生日常良好生活行為和習慣。包括:培 養學生建立良好整潔習慣、勤勞行為、禮貌行為、誠實行為、守秩序 行為。 (二)提昇學生學習行為: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包括:培養 學生課堂專心學習的行為、積極努力的行為、做事有恆心的行為、作 業按時完成的行為、注重學業成績的行為、培養閱讀的行為習慣、發 展學生個別特殊的才能。 (三)約束學生不當行為:指利用扣除代幣的方式,達到約束學生不當行為 的目的。學生不當行為,包括:髒亂、懶惰、上學遲到、上課分心、 被動馬虎、半途而廢、欺侮同學、講粗話、遊蕩、唱反調的行為。 (四)增進學生同儕關係:指培養學生良好人際關係的行為。包括:培養學 生待人和氣的行為、合群互助的行為、熱心公務的行為、自信的行為 、爭取班際間運動競賽、整潔秩序競賽、班級小組競賽發揮同儕合作 的優異表現。 (五)改善師生互動關係:指增進師生良好關係,並協助教師達成有效班級 經營和教學活動。包括:教師以鼓勵取代懲罰、減少懲罰學生機會。

(32)

參、榮譽制度衍生問題與因應措施 榮譽制度在教育現場實施過程中,需隨時發掘衍生的問題,並採取適當 的因應措施,才能持續發揮榮譽制度的功能,茲就榮譽制度的衍生問題與因 應措施加以探討如下: 一、榮譽制度衍生問題 從榮譽制度的實施可能因為設計不當及實施過程偏失,衍生某些負面的 問題,影響榮譽制度的實施成效: (一)實施榮譽制度在設計上未能周延考量 林謙宏(2005)認為榮譽制度如果在制度設計上未能周延考量,會造成 以下問題:增加老師的工作負擔,造成老師使用「彈性疲乏」;實施榮譽 制度佔據了老師的教學時間;規則太過複雜,使用的範圍很廣造成教師困 擾;管理代幣及記錄行為次數耗費許多時間而影響教學。詹傑森(2008)認 為榮譽制度產生獎勵多者得愈多,少者愈少的馬太階級效應。 另一方面,過於僵化的榮譽制度,喪失了鼓勵學生的效能,周玉娜(1999) 認為學校實施榮譽制度由於家長捨得購買多樣新穎的文具,因此,增強物不 易吸引學生的注意。趙蕙英、戴宏真(2001)認為榮譽制度無法兼顧各年級 學生需要,例如高年級學生社會性增強需求大過物質性增強。張世彗(2007) 、陳政見(2008)則認為一成不變的代幣及增強物讓學生產生飽足及厭惡現 象;代幣的價值無法符合原先價值期望,而失去行為改變的效能。 (二)榮譽制度因太過強調代幣獎賞的結果 學校或教師太過強調代幣獎賞而忽略對學生內在的激勵,周玉娜 (1999)認為學校實施榮譽制度容易產生有以下問題:1.學生容易會產生功 利的的心態;2.學生的行為動機是為了被簽「優點」,而非自我成長;3.

(33)

學生甚至與教師談條件,為了要求教師簽「優點」的不當表現。趙蕙英、 戴宏真(2001)則指出不少老師質疑榮譽制度的負面影響:1.發卡(章)太多 造成學生不珍惜、學生嫌棄兌換獎品,2.造成學生驕傲自我膨脹。 有些學者更認為榮譽制度實施不當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動機。葉重新 (2005)認為外在誘因不容易培養學生主動追求知識的熱忱,乃是忽視內在 學習動機的結果,更只有少數學生能得到獎勵,學生學習只為了得到獎勵 或避免受到懲罰。林謙宏(2006)認為榮譽制度會產生以下負向的問題:1. 使用榮譽制度來改善班級常規只能達到表面效果;2.依學生因個別能力差 異,產生榮譽卡階層化的出現;3.榮譽制度應是一種內在激勵,而演化成 只是兌換獎品的外控誘因;4.使用榮譽卡來制約學習會壓抑學生自我學習 ;5.造成損害學生自我創造、自我思考的能力。溫世頌(2007)亦認為由於 獎勵與增強來自外在動機,會減弱學生原有的內在動機,被增強的行為為 時短暫,無法持久;學生成為只為獲獎勵的物質主義者。 綜合以上學者論述,本研究從「制度問題」、「增強物使用」兩層面, 探究榮譽制度衍生的問題: (一)因制度所衍生的問題 1.一成不變的代幣讓學生產生飽足及厭惡現象,影響實施成效。 2.代幣價值無法符合學生原先價值期望,失去行為改變的效能。 3.外在誘因不足,學生無主動追求的熱忱。 4.增加教師工作負擔,影響教師推行意願。 5.會影響教師教學活動進行。 6.獎勵項目太多,造成教師困擾。 (二)因增強物使用所衍生的問題 1.學生成為只為獲獎勵的物質主義者。

(34)

2.學生容易產生功利心態。 3.產生獎勵多者得愈多,少者愈少的馬太階級效應。 4.學生與老師談「獎賞條件」的不當行為。 5.只有少數學生能得到獎勵。 6.會減弱學生原有的內在動機。 7.對於情境辦識能力不足的學生實施成效不大。 8.增強對不同年級學生產生不同效果。 二、實施榮譽制度的因應措施 榮譽制度利用代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但實施 代幣獎賞衍生問題,影響榮譽制度的成效,因此,榮譽制度在實施過程中, 學校與教師必須隨時檢視實施的情形,並採取有效的因應措施,才能發揮榮 譽制度的功能。 實施榮譽制度應以達到有效的增強學生學習行為為目的,林謙宏(2005) 認為榮譽制度的使用情境,應符合以下各點:(一)依學生個別能力差異性給 予個別或團體分組,避免榮譽卡階層化的出現。(二)使用榮譽制度必須配合 各種獎勵措施,1.執行過程公平公正;2.配合其他的措施:(1)榮譽卡可以 折抵懲罰;(2)當作平時表現的分數;(3)獲得榮譽卡可擔任班級幹部。3. 增加蓋章發卡的範圍;4.榮譽卡設計漂亮可以吸引學生蒐集;5.發放獎品要 符合學生年級的需求;6.獎品要多樣性,且要有變化;7.榮譽卡的使用規則 明確、簡單。 實施榮譽制度應以善加利用代幣增強的優點,張世彗(2007)、陳政見 (2008)認為可採以下策略:(一)讓籌碼易於攜帶,且能立即地傳遞;(二) 讓代幣增強系統更為多樣化;(三)教導學生瞭解延宕的喜悅;(四)讓榮譽制 度獎勵方法,不需要在全有或全無的基礎下選擇增強;(五)增強物的種類可

(35)

以變化,以配合學生的需要;(六)籌碼可因學生行為改變的情形加以調整; (七)增強物的延宕出現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能讓學生學習等待,培養 良好的情意、態度成為習慣;(八)後援增強物的呈現可以設定在適當時間和 地點,而不影響教室內的常規;(九)讓榮譽制度具有組織性及結構性,行為 改變依循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教師很容易就實施。 榮譽制度應著重學生內在動機的激勵,故教師應了解獎勵學生行為背後 的動機。詹傑森(2008)主張榮譽制度的實施,應強調下列各點:(一)榮譽制 度理念重在人本的關懷倫理,重視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強調學生內在動機, 以鼓勵代替處罰,重視立即性的回饋,結合社會性增強;(二)榮譽制度步驟 流程,教師應先讓學生熟悉,隨時注意學生的狀況,爭取看法,並依據學生 個別需求訂定與調整榮譽制度;(三)代幣若設計成可以讓學生自行操作的形 式,可以達到節省時間的功效;(四)在提供增強物時不要太過於強調物質的 滿足;(五)增強物兌換系統則應兼顧到短期回饋與長期的延宕回饋;(六) 規劃特殊權利為榮譽制度後援增強物時,可以先管制該行為的發生,越是管 制的事物學生越喜歡。 綜合上述學者論述,本研究將榮譽制度因應策略歸納為「改善增強物層 面」及「改善制度層面」兩層面。 一、改善增強物層面 (一)改善代幣的缺點 1.代幣增強物應分各年級的實施。 2.代幣增強物應設計漂亮可以吸引學生蒐集,讓代幣增強物易於攜帶。 3.能立即地實施。 4.讓代幣易於攜帶,且能立即地傳遞 5.代幣增強物可以折抵懲罰。

(36)

(二)謹慎規劃後援增強物 1.後援增強物要多樣性富變化,包括獎狀、獎盃、獎牌等。 2.後援增強物要多樣性富變化。 3.當作平時表現的分數。 4.獲得累積一定數量代幣可擔任幹部或允許的某些特殊權利。 二、改善制度層面 (一)建立制度明確易行的制度 1.榮譽制度的使用規則明確、簡單,簡化教師實施作業。 2.實施榮譽制度依循一定的步驟進行,讓教師容易實施。 3.代幣若設計成可以讓學生自行操作的形式,可以減少影響教學的進 行。 4.讓榮譽制度具有組織性及結構性,教師很容易就實施。 5.榮譽制度步驟流程,教師應先讓學生熟悉,爭取學生認同。 (二)提昇教師專業增強技術 1.考量學生個別差異,依據學生個別需求訂定與調整榮譽制度。 2.依學生個別能力差異性採個別或團體分組實施,避免受獎階層化。 3.增進教師對學生行為改變的增強技術。

第二節 榮譽制度的理論基礎

榮譽制度是一套代幣式的獎勵制度,鼓勵學生表現良好行為及制約不良 行為的重要措施。其理論涵蓋行為學習、認知學習及人本心理學派,因此, 本節先探討其相關理論基礎,再探討行為改變技術的增強原理及代幣技術, 期望能對榮譽制度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37)

壹、行為學習學派

行為學習學派認為人類的行為是由許多聯結的建立而習得,但從不同的 角度,可發現人類的學習歷程亦有不同。行為學派主張「行為」是學習的結 果而非與生俱來的,又可分為三大主流理論:古典制約理論(classical conditioning)及操作制約理論(operant conditioning)及社會學習理論 (Social learning theory),分別討論其義涵。

一、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古典制約又稱反射學習(respondent learning),「制約」是最基本的 「學習」過程(溫世頌,2007)。一般而言,行為學派古典制約以動物為實 驗對象,溫世頌(2007)指出行為學派古典制約實驗源自俄國心理學家 I.P.Pavlov(1927)以狗為實驗對象,最後得到狗聞鈴聲而分泌唾液。 Lipsitt(1971)以嬰兒為實驗對象,得到嬰兒會聞聲眨眼的制約反應,均 為古典制約的實例。由此可見,刺激與反應間的學習行為聯結,不論動物 與人類皆存在先天因素。因此,陳政見(2008)說明將學習的行為和生理反 應的刺激物一起出現,久而久之後,當刺激取走之後,個體仍能出現所要 學習的行為。 1.制約前: CS(鈴聲) 引起 沒反應(沒有唾液分泌) UCS(食物) 引起 UCR(唾液分泌) 2.制約中: CS(鈴聲) UCS(食物) 引起 UCR(唾液分泌) 3.制約後 CS(鈴聲) 引起 CR(唾液分泌) 圖2-1古典制約的基本歷程(引自溫世頌,2007。頁113)

(38)

陳政見(2008)認為由於制約反應是配對學習,可簡化為下列關係式: 深入瞭解古典制約刺激與反應間的關聯,有助於提供教師如何加強學 生學習效果的方法。鄭麗玉(2006)認為古典制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下列幾 種現象:1.制約和非制約刺激出現的時序,以先出現制約刺激後再伴隨非 制約刺激,對學習的效果最佳;2.出現消弱作用和自發恢復的現象;3.出 現類化與區辦作用;4.出現高層制約學習現象。溫世頌(2007)也進一步說 明古典制約學習能否成為有效的學習歷程,受以下因素影響:1.刺激和反 應的時近度;2.刺激和反應呈現的順序;3.兩刺激相配對的次數;4.刺激 間的強度與特異性;5.複雜的制約刺激彼此削弱其功能。因此,透過教師 布置適當的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行為積極刺激的作用。 二、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論者強調增強物引發個體主動學習 的反應。主要的貢獻人物有B.F.Skinner(1904∼),鄭麗玉(2006)指出 Skinner以老鼠作實驗,個體因飢餓需求操作壓桿以獲得食物。溫世頌 (2007)認為Skinner的基本概念與Thorndike的效果律相近似,「行為」因 其後果的快樂與不快樂而決定其增減。陳政見(2008)更進一步說明 Skinner在以老鼠作實驗中歸納出消弱原理、類化原理、延宕增強原理、 辦別原理、自然恢復現象、再制約現象。行為學派的操作制約理論說明人 類的行為可以經由事後的增強而學習得來,提供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重要 基礎,將在隨後章節中加以討論。 S(CS) O R(CR) 非制約刺激 個體 制約反應 圖 2-2 古典制約的關係式(引自陳政見,2008。頁 53)

(39)

溫世頌(2007)認為操作制約學習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啟示:教學應多獎 勵,少懲罰;採用應用行為分析,改善學生的行為。綜言之,操作制約學 習論者主張增強對學習行為的重要性,可以達到精熟和類化的效果。

三、社會學習學派(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會學習學派則強調個體行為是經由個體的觀察與模仿而來。鄭麗玉 (2006)說明Bandura以玩偶娃娃來檢驗觀察學習效果,研究結果發現:1. 示範者行為獲得增強個體較會模仿;示範者行為受到處罰個體較不會模仿 ,稱替代性處罰;示範者行為沒有獲得增強或受到處罰,觀察學習都會產 生;替代性處罰只能抑制一時的模仿。Bandura也指出個人可經由他人的 行為而學習到該行為,人類的學習行為,乃是個人與其特殊的社會環境交 互作用的歷程(引自溫世頌,2007)。 Bandura(1986)認為學習的產生並非決定於增強,他以觀察學習與模 仿的概念來詮譯,他認為觀察學習有四階段歷程:1.注意歷程;2.保留歷 程3.再製歷程;4.動機歷程。在同樣的社會情境下,不同的學習者會有環 個人 行為 環境 圖 2-4 Bandura 學習三元論(引自張世彗,2007。頁 58) S O B r+ 刺激 個體 行為 反應 圖 2-3 正增強原理的公式(引自陳政見,2008。頁 73)

(40)

境而模仿方式可區分為直接模仿、綜合模仿、象徵模仿、抽象模仿,學習 到相同的社會行為。依據社會學習學派的論述,榮譽制度公開表揚的作法 對學生提供了學生觀察學習和模仿教育效果。 貳、認知學習學派 認知學習論者反對學習只是刺激-反應的聯結,認為強調刺激與反應 無法完全瞭解人類學習歷程的全貌(鄭麗玉,2006)。張世彗(2007)也進一 步說明認知學習論者依據完形心理學的觀點,個人的學習行為不必經由練 習或觀察,而是「頓悟」情境中各刺激之間的關係,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認知學習論重要學者德國心理學家W.Kohler以許多有關領悟的實驗 ,研究黑猩猩如何解決各種問題,得到黑猩猩領悟的實驗結果,與行為學 習學派主張都不相同。因此,認知學習論者對行為學習學派提出許多的質 疑和批評,他們認為自動物實驗所得到的學習型態無法全然解釋人類的學 習和思想的歷程(引自張世彗,2007)。 認知學習論對教學的啟示,學習是瞭解部份和整體的關係,教師在指 導學生時不應是零碎的知識。 參、人本心理學派--Maslow的需求理論 人本心理學者亦反對以刺激-反應模式解釋所有的行為反應。陳政見 (2008)指出人本心理學家認為人具有主動、積極、奮發向上的潛能。其中 Maslow(1970)的需求層次論最具代表性,強調人類的學習動機具有多種不 同的需求性質,各需求間存有先後順序和高低層次之分,滿足低層次需求 後逐次滿足高層次的需求。 葉重新(2005)在Maslow需求層次論中,第四層級是人們有尊重的需求 ,尊重可分為自我尊重、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學生以自重人重方式與團

(41)

體成員相處,獲得尊重的需求。當學生滿足生理、安全、愛與隸屬需求之 後,才容易發展較高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榮譽的需求。 肆、行為改變技術 一、增強物的類型與應用 榮譽制度透過代幣的操弄,利用給予代幣「正增強物」增加學生行為 出現的頻率,利用扣除代幣「負增強物」減少學生行為出現的頻率。 (一)正增強物與負增強物 張世彗(2007)則提出四種常用的增強物:1.具體增強物;2.活動性增 強物;3.社會性增強物;4.代幣增強。陳榮華(2009)將增強物加以歸納為 三類:1.原級增強物或非社會性增強物;2.次級增強物或類化增強物,例 如代幣、獎狀、積分等;3.社會性增強物。陳政見(2008)指出負增強物可 分為:1.生理性負增強物;2.言語性負增強物;3.社會性負增強物。 (二)增強物的選擇 具體的增強物的效果常因人而異,江明曄(1997)認為在使用增強物時 要把握以下原則:1.選擇效能高的增強物,須依學生特質與個別狀況作決 定,考慮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的偏好,選擇自然的增強物;2.使增強 物附隨在目標行為之後;3.立即的增強。 陳政見(2008)認為使用增強物要發揮最大的效用,須考慮到以下四個 因素:1.個體需求因素;2.年齡差異因素;3.智力因素;4.社經地位背景 因素。 二、增強原則 Evans,Evans,Schmid(1989)、Kazdin(1994)主張在實施增強原理時, 要注意到下列的原則:1.增強作用是相對,同一增強措施不見得對任何人

(42)

都有效;2.增強取決目標行為的出現;3.實施增強的初期以立即增強效果 最大;4.一旦建立行為和獎勵間的聯結,應改為間歇性增強方式,以使行 為保持出現;5.有效搭配社會性增強由外在增強轉為自然增強物;6.運用 高頻率行為來取代低頻率行為。 三、代幣增強 (一)代幣增強的意義 教師運用一種不具增強作用的物品作為表徵物(如銅幣、紙幣、籌碼 、假幣、戳章、記號、貼紙、笑臉等),讓它與具有增強作用的刺激物(如 食物、玩具等)相聯結,最後讓表徵物成為具有增強作用的物品。陳政見 (2008)歸納代幣增強具有下列三點意義: 1.當學生出現適當的行為時,可以立即獲得可交換或特許活動作為報酬 的代幣。 2.代幣是一種具有增強作用的增強物。 3.代幣增強是在雙方約定下,教師提供代幣讓學生換取作為後援增強物。 (二)代幣增強的實施程序 代幣增強為一有系統的行為改變策略,會依教學情境或個案需要規劃 實施的程序,以循序漸進達到目標。周新富(2002)認為代幣增強的實施步 驟包括:1.詳細列出可以得到代幣的行為表現;2.選擇一種適當的代幣; 3.列出代幣可以交換的增強物;4.依學生需要,經常修正獎賞清單。張世 彗(2007)認為代幣增強的實施程序為:1.確定一至四項要改變的目標行為 。2.選擇使用的代幣種類。3.建立每天給予學生贏得代幣數目的回饋。4. 決定後援的增強物。5.設定每一目標行為的代幣值及獎勵的購買價值。6. 提供學生根據每日和每週的積分數來賺取每日和較長時間的獎勵。7.利用 圖表追蹤每日所賺取的籌碼。陳政見(2008)認為代幣增強的實施程序為:

(43)

1.建立所要處理的目標行為。2.選擇適當的代幣。3.建立代幣使用的規則 。4.練習交換代幣的行為。5.調查對後援增強物的喜好。6.選擇獎賞的方 式。7.擬定交換系統。

第三節 臺中縣國民小學榮譽制度辦法之探究

本節探討臺中縣國民小學現行實施榮譽制度辦法,透過各校網頁公布之 榮譽制度辦法,及研究者電話請託郵寄,蒐集各國小實施榮譽制度辦法加以 彙整分析,包括實施目標、獎勵原則、獎勵範圍、代幣兌換及獎勵方式。 壹、榮譽制度的實施目標 學校推行榮譽制度,希望藉由榮譽制度增強作用達到培養學生健全品 德及榮譽心的教育功能。萬豐國小榮譽制度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萬豐國小 榮譽制度,其餘學校亦同)實施的目標是協助學生認識自我、健全發展人 格、規劃自我概念、行為表現、情感表達、生活點滴、價值觀、情緒表達 、生活和人際關係等多元學習,進而獲得正向成長與發展。大元國小榮譽 制度的實施目標,表揚優良行為,激發學生榮譽心,建立積極進取之人生 觀,加強生活教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促進健全人格發展,以鼓勵方式 增進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天賦潛能。豐原市豐原國小榮譽制度更指出 培養學生自知、自愛及自尊的精神及培養學生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 超級能力的目的。喀哩國小榮譽制度實施目標應以積極的獎勵啟發學生的 責任心和榮譽感,以消極的懲罰使學生有所警惕,並能改過遷善。 全校性榮譽制度,養成學生良好生活習慣,潭陽國小榮譽制度實施目 標更具體指出協助學生養成愛整潔、守秩序、有禮貌的良好生活習慣。南 陽國小榮譽制度協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奠定優秀的國民人格。育

(44)

英國小榮譽制度以獎勵方式增強兒童正確的行為,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及正確的學習態度。 增進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全校性榮譽制度可以達到多面向潛在課程之 教育功能,文雅國小榮譽制度則講求「鼓勵大眾化,」達成「得獎機會, 人人均等」的目標。月眉國小的實施榮譽制度則強調增進學生的責任心、 榮譽感,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 發展的健全學生。鹿峰國小榮譽制度更結合教師、家長訂立共同契約,消 除學生不良行為,強化優良行為。泰安國小榮譽制度運用累積獎勵方式, 達到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草湖國小榮譽制度指出啟發學生天賦潛能 ,獲致良好發展的重要性。外埔國小榮譽制度則期塑造學生正向行為發展 ,營造良好次級文化。 在培養學生服務熱忱與同儕合作行為方面,希望藉由榮譽制度增強作 用,大明國小榮譽制度的實施目標則更包含培養學生自動自發精神,表揚 孝親尊長敦品勵學,熱心助人友愛同學,引導學生發展天賦潛能。豐洲國 小藉由實施榮譽制度達成表揚團體榮譽發揮團隊精神的目的。溪尾國小實 施榮譽制度的目的包含培養誠實的習慣和增進學生服務的熱誠。 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方面,新社鄉大南國小則藉由實施榮譽制度建 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造和諧快樂的氣氛,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自我成 長。新光國小實施榮譽制度的宗旨是養成學生自愛、自動、自律的態度和 高尚的品格,因此希望教師改進管教方法,徹底廢止體罰,加強實施愛的 教育。潭子鄉頭家國小榮譽制度期望達到以鼓勵代替懲罰的目的。 綜合彙整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以培養學生五育健全發展,達到 增強學習效果的教育目標,可包含以下幾項: 一、培養學生健全品德及榮譽心。

(45)

(一)品德:讓學生能落實孝親尊長、兄友弟恭、友愛同學、有禮貌、誠 實、愛護公物。 (二)榮譽:增進學生自信心、榮譽感、責任心與成就感。 二、養成學生良好生活習慣。 (一)衛生習慣:學生能做到愛整潔的行為。 (二)遵守常規:學生能做到守秩序的習慣。 三、增進學生學習興趣。 (一)動機:培養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激勵學習興趣,達到自動自 發的學習精神。 (二)潛能:激發學生天賦潛能,主動積極奮發向上的意志。 (三)態度: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 四、培養學生服務熱忱與同儕合作行為。 (一)服務:學生能服務群眾、培育高貴氣質。 (二)示範:學生間能產生同儕好的典範,善的啟示,互相激勵學習。 (三)合作:培養學生團體榮譽感,發揮同儕合作的教育效果。 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一)鼓勵:教師以獎勵代替懲罰,實施愛的教育,減少體罰,甚至廢止 體罰。 (二)輔導:發揮訓輔功效,全校教師共負輔導之責,提昇輔導功能。 (三)和諧: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塑造愉快班級氣氛及和諧學習風氣。

(46)

表2-1臺中縣國小榮譽制度實施目標 校 名 一 、 培 養 學 生 健 全 品 德 及 榮 譽 心 二 、 養 成 學 生 良 好 生 活 習 慣 三 、 增 進 學 生 學 習 興 趣 四 、 培 養 學 生 服 務 熱 忱 與 同 儕 合 作 行 為 五 、 建 立 良 好 的 師 生 關 係 豐原國小 ˇ ˇ 南陽國小 ˇ ˇ ˇ 月眉國小 ˇ ˇ ˇ 育英國小 ˇ ˇ ˇ 泰安國小 ˇ 神岡國小 ˇ ˇ ˇ ˇ 豐洲國小 ˇ ˇ ˇ 大明國小 ˇ ˇ ˇ 文雅國小 ˇ ˇ ˇ 新興國小 ˇ ˇ ˇ ˇ 潭陽國小 ˇ ˇ ˇ 頭家國小 ˇ ˇ 外埔國小 ˇ ˇ ˇ 鐵山國小 ˇ ˇ 清水國小 ˇ ˇ 甲南國小 ˇ 永寧國小 ˇ 鹿峰國小 ˇ ˇ ˇ ˇ 追分國小 ˇ 益民國小 ˇ ˇ 草湖國小 ˇ ˇ 崇光國小 ˇ ˇ ˇ 大元國小 ˇ ˇ ˇ ˇ 四德國小 ˇ ˇ 新光國小 ˇ ˇ 中華國小 ˇ 大南國小 ˇ ˇ ˇ 協成國小 ˇ ˇ 復興國小 ˇ ˇ ˇ ˇ 東新國小 ˇ ˇ ˇ ˇ 美群國小 ˇ ˇ ˇ 新盛國小 ˇ ˇ

(47)

表2-1(續) 校 名 一 、 培 養 學 生 健 全 品 德 及 榮 譽 心 二 、 養 成 學 生 良 好 生 活 習 慣 三 、 增 進 學 生 學 習 興 趣 四 、 培 養 學 生 服 務 熱 忱 與 同 儕 合 作 行 為 五 、 建 立 良 好 的 師 生 關 係 溪尾國小 ˇ ˇ ˇ 萬豐國小 ˇ ˇ 安定國小 ˇ 僑仁國小 ˇ 喀哩國小 ˇ ˇ 霧峰國小 ˇ ˇ ˇ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2-1可知,各校對培養學生健全品德及榮譽心,為推行榮譽制度 主要目標,其次是養成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塑造和 諧學習氣氛;增強學生正向行為發展,增進學習興趣。 貳、榮譽制度的實施原則 榮譽制度為代幣式的獎勵制度,以全校學生為對象,獎勵力求公正、 公平、公開,必須掌握有效的實施原則,才能有效發揮榮譽制度的成效。 大元、鹿峰及益民等國小榮譽制度實施原則主張獎勵範圍包括全體學生並 能考慮個別差異獎,獎勵力求公平公開並能把握時效。大南國小榮譽制度 獎勵要適度,力求公平、公正。中華國小學生榮譽制度實施過程力求公正 、公平、公開。 實施榮譽制度以學生具體行為為獎勵標的,兼顧特殊學生的需要,班 級著重某項情操需要。大元國小榮譽制度凡是學生之行為表現值得讓同學 效法,經級導師認可者均可給予鼓勵。中華國小學生榮譽制度注重學生努 力之情形與其行為動機,以激勵其日常生活之行為表現良好。 實施榮譽制度以不定期獎勵為原則。文雅國小榮譽制度實施原則依學

數據

表 3-7 建立專家內容效度名單(按筆畫順序排列)  姓 名 現任職務  專長領域  江志正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 授  教師權利與義務研究、教育行政溝通專題研究  李春香 私立東海大學附屬小學校長  學校行政  范熾文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 系副教授  教育視導研究、教育哲學、教育概論、學校行政  徐大偉 台中市永安國民小學校長  學校行政  陳世佳 東海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教育行政、教育心理學、諮商與 輔導  劉紀盈 台中縣九德國民小學校長  學校行政  賴清標 中台科技大學教授
表 3-9「教師對榮譽制度功能認同」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適合 修正後適合  不適合  題號 項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分析結果 1 6 86% 1 14% 0  0% 修正  2 6 86% 1 14% 0  0% 修正  3 6 86% 1 14% 0  0% 修正  4 6 86% 1 14% 0  0% 修正 1  5 6 86% 1 14% 0  0% 修正  1 6 86% 1 14% 0  0% 修正  2 6 86% 1 14% 0  0% 修正  3 6 86%
表 3-10 「教師對榮譽制度獎勵方式認同」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適合 修正後適合  不適合  層面 項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分析結果 1 7 100% 0  0%  0  0%  保留  2 7 100% 0  0%  0  0%  保留 1  3 7 100% 0  0%  0  0%  保留  1 7 100% 0  0%  0  0%  保留  2  2 7 100% 0  0%  0  0%  保留  1 7 100% 0  0%  0  0%  保留  2 7 10
表 3-11「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衍生問題的知覺」量表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適合 修正後適合 不適合  層面  題 號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分析結果  16 4 58% 3 42% 0  0%  修正  17 6 86% 1 14% 0  0%  修正  18 5 72% 2 28% 0  0%  修正  19 6 86% 1 14% 0  0%  修正 制度層面  20 6 86% 1 14% 0  0%  修正  21 6 86% 1 14% 0  0%  修正  22 5 72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umerical results are reported for some convex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s (SOCPs) by solving the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reformulation of the KKT optimality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combin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two papers, we may obtain such a conclusion that the merit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ϕ p has a better a global convergence and

Then,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re are 9 problems for which the iterative numbers of the algorithm using ψ α,θ,p in the case of θ = 1 and p = 3 are less than the one of the

By exploiting the Cartesian P -properties for a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we show that the class of regularized merit functions provides a global error bound for the solution of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