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榮譽制度的理論基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榮譽制度的理論基礎

4.讓榮譽制度具有組織性及結構性,教師很容易就實施。

5.榮譽制度步驟流程,教師應先讓學生熟悉,爭取學生認同。

(二)提昇教師專業增強技術

1.考量學生個別差異,依據學生個別需求訂定與調整榮譽制度。

2.依學生個別能力差異性採個別或團體分組實施,避免受獎階層化。

3.增進教師對學生行為改變的增強技術。

第二節 榮譽制度的理論基礎

榮譽制度是一套代幣式的獎勵制度,鼓勵學生表現良好行為及制約不良 行為的重要措施。其理論涵蓋行為學習、認知學習及人本心理學派,因此,

本節先探討其相關理論基礎,再探討行為改變技術的增強原理及代幣技術,

期望能對榮譽制度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壹、行為學習學派

行為學習學派認為人類的行為是由許多聯結的建立而習得,但從不同的 角度,可發現人類的學習歷程亦有不同。行為學派主張「行為」是學習的結 果而非與生俱來的,又可分為三大主流理論:古典制約理論(classical conditioning)及操作制約理論(operant conditioning)及社會學習理論 (Social learning theory),分別討論其義涵。

一、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古典制約又稱反射學習(respondent learning),「制約」是最基本的

「學習」過程(溫世頌,2007)。一般而言,行為學派古典制約以動物為實 驗對象,溫世頌(2007)指出行為學派古典制約實驗源自俄國心理學家 I.P.Pavlov(1927)以狗為實驗對象,最後得到狗聞鈴聲而分泌唾液。

Lipsitt(1971)以嬰兒為實驗對象,得到嬰兒會聞聲眨眼的制約反應,均 為古典制約的實例。由此可見,刺激與反應間的學習行為聯結,不論動物 與人類皆存在先天因素。因此,陳政見(2008)說明將學習的行為和生理反 應的刺激物一起出現,久而久之後,當刺激取走之後,個體仍能出現所要 學習的行為。

1.制約前:

CS(鈴聲) 引起 沒反應(沒有唾液分泌) UCS(食物) 引起 UCR(唾液分泌)

2.制約中:

CS(鈴聲)

UCS(食物) 引起 UCR(唾液分泌) 3.制約後

CS(鈴聲) 引起 CR(唾液分泌)

圖2-1古典制約的基本歷程(引自溫世頌,2007。頁113)

陳政見(2008)認為由於制約反應是配對學習,可簡化為下列關係式:

深入瞭解古典制約刺激與反應間的關聯,有助於提供教師如何加強學 生學習效果的方法。鄭麗玉(2006)認為古典制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下列幾 種現象:1.制約和非制約刺激出現的時序,以先出現制約刺激後再伴隨非 制約刺激,對學習的效果最佳;2.出現消弱作用和自發恢復的現象;3.出 現類化與區辦作用;4.出現高層制約學習現象。溫世頌(2007)也進一步說 明古典制約學習能否成為有效的學習歷程,受以下因素影響:1.刺激和反 應的時近度;2.刺激和反應呈現的順序;3.兩刺激相配對的次數;4.刺激 間的強度與特異性;5.複雜的制約刺激彼此削弱其功能。因此,透過教師 布置適當的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行為積極刺激的作用。

二、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論者強調增強物引發個體主動學習 的反應。主要的貢獻人物有B.F.Skinner(1904∼),鄭麗玉(2006)指出 Skinner以老鼠作實驗,個體因飢餓需求操作壓桿以獲得食物。溫世頌 (2007)認為Skinner的基本概念與Thorndike的效果律相近似,「行為」因 其後果的快樂與不快樂而決定其增減。陳政見(2008)更進一步說明 Skinner在以老鼠作實驗中歸納出消弱原理、類化原理、延宕增強原理、

辦別原理、自然恢復現象、再制約現象。行為學派的操作制約理論說明人 類的行為可以經由事後的增強而學習得來,提供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重要 基礎,將在隨後章節中加以討論。

S(CS) O R(CR) 非制約刺激 個體 制約反應 圖 2-2 古典制約的關係式(引自陳政見,2008。頁 53)

溫世頌(2007)認為操作制約學習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啟示:教學應多獎 勵,少懲罰;採用應用行為分析,改善學生的行為。綜言之,操作制約學 習論者主張增強對學習行為的重要性,可以達到精熟和類化的效果。

三、社會學習學派(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會學習學派則強調個體行為是經由個體的觀察與模仿而來。鄭麗玉 (2006)說明Bandura以玩偶娃娃來檢驗觀察學習效果,研究結果發現:1.

示範者行為獲得增強個體較會模仿;示範者行為受到處罰個體較不會模仿

,稱替代性處罰;示範者行為沒有獲得增強或受到處罰,觀察學習都會產 生;替代性處罰只能抑制一時的模仿。Bandura也指出個人可經由他人的 行為而學習到該行為,人類的學習行為,乃是個人與其特殊的社會環境交 互作用的歷程(引自溫世頌,2007)。

Bandura(1986)認為學習的產生並非決定於增強,他以觀察學習與模 仿的概念來詮譯,他認為觀察學習有四階段歷程:1.注意歷程;2.保留歷 程3.再製歷程;4.動機歷程。在同樣的社會情境下,不同的學習者會有環

個人

行為 環境

圖 2-4 Bandura 學習三元論(引自張世彗,2007。頁 58) S O B r+ 刺激 個體 行為 反應

圖 2-3 正增強原理的公式(引自陳政見,2008。頁 73)

境而模仿方式可區分為直接模仿、綜合模仿、象徵模仿、抽象模仿,學習 到相同的社會行為。依據社會學習學派的論述,榮譽制度公開表揚的作法 對學生提供了學生觀察學習和模仿教育效果。

貳、認知學習學派

認知學習論者反對學習只是刺激-反應的聯結,認為強調刺激與反應 無法完全瞭解人類學習歷程的全貌(鄭麗玉,2006)。張世彗(2007)也進一 步說明認知學習論者依據完形心理學的觀點,個人的學習行為不必經由練 習或觀察,而是「頓悟」情境中各刺激之間的關係,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認知學習論重要學者德國心理學家W.Kohler以許多有關領悟的實驗

,研究黑猩猩如何解決各種問題,得到黑猩猩領悟的實驗結果,與行為學 習學派主張都不相同。因此,認知學習論者對行為學習學派提出許多的質 疑和批評,他們認為自動物實驗所得到的學習型態無法全然解釋人類的學 習和思想的歷程(引自張世彗,2007)。

認知學習論對教學的啟示,學習是瞭解部份和整體的關係,教師在指 導學生時不應是零碎的知識。

參、人本心理學派--Maslow的需求理論

人本心理學者亦反對以刺激-反應模式解釋所有的行為反應。陳政見 (2008)指出人本心理學家認為人具有主動、積極、奮發向上的潛能。其中 Maslow(1970)的需求層次論最具代表性,強調人類的學習動機具有多種不 同的需求性質,各需求間存有先後順序和高低層次之分,滿足低層次需求 後逐次滿足高層次的需求。

葉重新(2005)在Maslow需求層次論中,第四層級是人們有尊重的需求

,尊重可分為自我尊重、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學生以自重人重方式與團

體成員相處,獲得尊重的需求。當學生滿足生理、安全、愛與隸屬需求之 後,才容易發展較高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榮譽的需求。

肆、行為改變技術

一、增強物的類型與應用

榮譽制度透過代幣的操弄,利用給予代幣「正增強物」增加學生行為 出現的頻率,利用扣除代幣「負增強物」減少學生行為出現的頻率。

(一)正增強物與負增強物

張世彗(2007)則提出四種常用的增強物:1.具體增強物;2.活動性增 強物;3.社會性增強物;4.代幣增強。陳榮華(2009)將增強物加以歸納為 三類:1.原級增強物或非社會性增強物;2.次級增強物或類化增強物,例 如代幣、獎狀、積分等;3.社會性增強物。陳政見(2008)指出負增強物可 分為:1.生理性負增強物;2.言語性負增強物;3.社會性負增強物。

(二)增強物的選擇

具體的增強物的效果常因人而異,江明曄(1997)認為在使用增強物時 要把握以下原則:1.選擇效能高的增強物,須依學生特質與個別狀況作決 定,考慮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的偏好,選擇自然的增強物;2.使增強 物附隨在目標行為之後;3.立即的增強。

陳政見(2008)認為使用增強物要發揮最大的效用,須考慮到以下四個 因素:1.個體需求因素;2.年齡差異因素;3.智力因素;4.社經地位背景 因素。

二、增強原則

Evans,Evans,Schmid(1989)、Kazdin(1994)主張在實施增強原理時,

要注意到下列的原則:1.增強作用是相對,同一增強措施不見得對任何人

都有效;2.增強取決目標行為的出現;3.實施增強的初期以立即增強效果 最大;4.一旦建立行為和獎勵間的聯結,應改為間歇性增強方式,以使行 為保持出現;5.有效搭配社會性增強由外在增強轉為自然增強物;6.運用 高頻率行為來取代低頻率行為。

三、代幣增強

(一)代幣增強的意義

教師運用一種不具增強作用的物品作為表徵物(如銅幣、紙幣、籌碼

、假幣、戳章、記號、貼紙、笑臉等),讓它與具有增強作用的刺激物(如 食物、玩具等)相聯結,最後讓表徵物成為具有增強作用的物品。陳政見 (2008)歸納代幣增強具有下列三點意義:

1.當學生出現適當的行為時,可以立即獲得可交換或特許活動作為報酬 的代幣。

2.代幣是一種具有增強作用的增強物。

3.代幣增強是在雙方約定下,教師提供代幣讓學生換取作為後援增強物。

(二)代幣增強的實施程序

代幣增強為一有系統的行為改變策略,會依教學情境或個案需要規劃 實施的程序,以循序漸進達到目標。周新富(2002)認為代幣增強的實施步 驟包括:1.詳細列出可以得到代幣的行為表現;2.選擇一種適當的代幣;

3.列出代幣可以交換的增強物;4.依學生需要,經常修正獎賞清單。張世 彗(2007)認為代幣增強的實施程序為:1.確定一至四項要改變的目標行為

。2.選擇使用的代幣種類。3.建立每天給予學生贏得代幣數目的回饋。4.

決定後援的增強物。5.設定每一目標行為的代幣值及獎勵的購買價值。6.

提供學生根據每日和每週的積分數來賺取每日和較長時間的獎勵。7.利用 圖表追蹤每日所賺取的籌碼。陳政見(2008)認為代幣增強的實施程序為:

1.建立所要處理的目標行為。2.選擇適當的代幣。3.建立代幣使用的規則

。4.練習交換代幣的行為。5.調查對後援增強物的喜好。6.選擇獎賞的方

。4.練習交換代幣的行為。5.調查對後援增強物的喜好。6.選擇獎賞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