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對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下列 建議,以供參考。

壹、對學校實施榮譽制度的建議

學校實施榮譽制度,需獲得教師的支持,才能達到榮譽制度實施的預期 教育功能,由本研究得到之研究結果,從計畫、執行與改善等行政措施,對 學校提供如下建議:

一、審慎訂定榮譽制度實施辦法

本研究發現,大多數的教師認同榮譽制度具有達到「建立學生生活規 範」、「提昇學生學習行為」、「約束學生不當行為」、「增進學生同儕 關係」、「改善師生互動關係」的功能,學校可據以作為推動榮譽制度的 基石。

因此,學校在實施榮譽制度前,應審慎訂定榮譽制度實施辦法,擴大 師生參與機會,藉由各種會議多方廣為收集意見,符應學校、教師與學生 的需要,在實施目的方面,宜重視培養學生五育均衡發展,提昇學生學習 興趣;在實施內容方面,除配合學校教育目標外,應付予教師專業自主的 實施空間,擴大榮譽制度實施的範圍與成效;在獎勵方式方面,宜把握規 則簡明,易於執行為原則,並運用公開方式,著重發揮學生榮譽心,據以 訂定最適合學校推行的實施辦法。

二、成立執行小組,落實榮譽制度

本研究發現,教師對榮譽制度因應措施的知覺頗高,因此,學校應結 合處室職務分掌並成立執行小組,負責宣導榮譽制度的相關規則與流程,

讓教師與學生都能熟悉瞭解,並執行榮譽制度學生換卡行政工作,與學生 表揚等業務事宜,減輕教師負擔,爭取教師與學生的認同。此外,執行小 組平日亦應收集調查教師與學生意見,定期召開會議,檢討實施成效,以 隨時掌握學生需求,符應教師需要,解決所衍生的問題,並提出建言改善 榮譽制度措施,避免僅由學校的價值觀來衡量。

三、規劃並善用學校資源,發揮榮譽制度功能

本研究發現,非常多數比率的教師認同由校長利用學生朝會或週會等 公開場合表揚和頒發增強物,及使用榮譽獎狀、榮譽獎盃、榮譽勳章,和 與校長合影等增強物來激勵學生。綜言之,由教師認同榮譽制度對學生表 揚與獎勵方式的情形,非常有利於學校就現有校內資源加以規劃善用,即 可有效發揮榮譽制度功能。

因此,在經費方面,學校應編列印製榮譽卡(章)、榮譽獎狀及榮譽獎 盃(勳章)等相關代幣增強物的經費;在表揚獎勵方面,應規劃利用例如兒 童朝會等場合,辦理公開表揚的儀式;在行政人力方面,應彈性調配,以 利有效實施榮譽制度。

貳、對教師實施榮譽制度的建議

學校實施榮譽制度,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潛能的發揮

,由本研究得到之研究結果,對教師提供如下建議:

一、運用榮譽制度,提昇班級經營效能

本研究發現,榮譽制度的功能在包含生活指導、學習指導、學生同儕 關係的培養,對國小階段的學生,尤其能發揮正面的教育功能,教師應充 分運用榮譽制度此特性,設定實施範圍,激勵並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意願,

教師更能因此提昇班級經營的效能。

二、將班級的榮譽制度與學校榮譽制度結合運用

本研究發現,教師認為學校榮譽制度應適時改善增強物及制度問題的 重要性,但學校也應讓教師理解全校榮譽制度有其局限性,可以鼓勵教師 將班級的榮譽制度與學校榮譽制度結合運用,並輔以教學技巧與輔導知能 的配套措施,引導學生培養榮譽感的方式進行增強,重視學生的需要,注 意學生個別需要的差異,避免讓學生做不當連結,造成學生錯誤觀念,在 學生日常生活中發揮潛移默化功能,達到榮譽制度的效能。

三、對學生說明並約定實施項目與獎勵標準

本研究發現,榮譽制度可以獎勵取代懲罰,增進師生的良好互動關係

,因此,教師應事先與學生約定實施項目與獎勵標準,訂定學生行為的準 則,讓學生重視該行為重要性,並瞭解其行為所能獲得的獎勵,教師只須 依其標準獎勵學生,即可激勵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進而培養其行為,達 到增進師生的良好互動關係的目標。

四、適時提供學校建言,改善榮譽制度

本研究發現,教師認為學校推行榮譽制度代幣增強物應設計多樣且富 變化,以提高代幣增強物對學生的吸引,增強物應隨時掌握學生需求的變 化,符應各年級學生不同的需求。因此,實施榮譽制度的過程中,教師可 以適時提供建言給學校執行,讓榮譽制度更能符合教師與學生需要。

參、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全校性榮譽制度,相關文獻與研究至今相當稀少,有待未來研究者繼續 深入探究,茲分從研究對象、內容及方法,對未來研究者提供如下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因限於人力、物力,研究對象僅以臺中縣之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

研究對象,所以研究結果的推論受到限制,不可作過度推論。因此,未來研究 者可擴大至其他地區或全國,或進行不同學校層級的差異比較,以增加研究資 料的豐富性及完整性,使研究結果提供更廣泛之應用。

另外,研究的對象,也可以擴大至學校學生,甚至家長等,以便在這 個主題上作更深入的的瞭解。

二、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結果發現,榮譽制度對學生某些行為獲得極多數教師的認同,

學生某些行為則無,本研究亦發現,教師認同學校榮譽制度獎勵方式某些 措施的情形非常集中,其間的差別因素為何,值得進一步探究,因此,建 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榮譽制度的某一主題深入加以研究。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然而問卷調查法有其主觀的缺失,且無 法對教師實際感受作深入之研究,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兼採訪談法及 觀察法,以獲取更多的數據與資料加以佐證,亦可針對特定學校進行質性 研究,以深入了解實施榮譽制度相關情形,使研究結果更加充實,更具價 值。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于冬梅(2006)。雲嘉地區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運用增強、懲罰與班級經營效能 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士峰(2006)。管理學(第三版)。台北:新文京。

王志剛(2008)。態度。台北:海洋。

王新超(譯)(1997)。DavidFontana著。教師實用心理學。香港:中文大學。

王曉華(譯)(2007)。T.SteuartWatson & MarkW.Steege著。學生行為輔導。

台北:五南。

司念雲(2002)。代幣增強方案對增進注意力渙散學生用功行為成效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江明曄(1997)。教室中應用行為改變技術的增強物。特殊教育刊,62,22-25 沈筱玲、李美玲(譯)(2007)。Richard L. Daft & Dorothy Marcic。管理學

。台北: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

李小融(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新文京開發。

李佳琪、柳文卿、簡良燕著(2003)。班級經營。台北:五南。

李素卿(譯)(2003)。ThomasL.Good & Brophy著。當代教育心理學。台北:

五南。

李異鳴(譯)(2004),Douglas Macarthur著。責任榮譽國家。台北:德威國 際。

周玉娜(1999)。叫我「第一名」-談本校執行學生榮譽制度。南投文教,12

,51-53。

周新富(2002)。行為改變技術在學生行為管理的應用。學生事務,41(4),

55-62。

金維才、夏俐(2004)。佛羅尼亞大學榮譽制度探微。教師教育研究,16(5)

,76-80。

林正文(1996)。行為改變技術-制約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謙宏(2005)。榮譽制度在班級經營的使用-以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教 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宏達(2006)。代幣制度對國中肥胖男學生參與跑走運動與減肥成效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明隆(2006)。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臺北縣:經瑋

邱連煌(1997)。班級經營。台北:文景。

邱連煌(2007)。成就動機。台北:文景。

廖從雲(1967)。榮譽制度與現代教育。台北:清華。

唐繼堯(1986)。辭海。台北:陽明。

陸洛、高旭繁(譯)(2006)。Wayne Weiten & Margaret A.Lloyd著。心理學

: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台北:洪葉。

陳千玉(譯)(2000)。Alan E. Kazdin著。行為改變技術(初版三刷)。台北:

五南。

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2002)。

陳政見(2008)。行為改變技術。台北:華都。

陳榮華(2009)。行為改變技術。台北:五南。

張秀敏(1988)。國小班級經營。台北:心理。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大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8)。教育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

張世彗(2000),行為改變技術的基本概念--特性、迷思及正思、簡史及挑戰

。國教新知,47(1),15-24。

張世彗(2007)。行為改變技術(四版)。台北:五南。

郭明德、陳彥文、李逢堅、陳真真、王春展(合譯)(2003)。RobertT.Tauber 著。班級經營。台北:華騰。

郭廷銘(2007)。童軍三大制度。中國童子軍月刊,25,6-8。2009年4月20 日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qvlrMCqRBAHBRwAfJgVeFL4-/articl e?mid=357

黃昆輝(1991)。教育行政學。台北:臺灣東華。

程薇(2007)。心理學(含概要)。台北:新保成。

葉重新(2005)。教育心理學。台中市:作者。

溫世頌(2007)。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詹傑森(2008)。國小高年級教師代幣制度運用策略與理念之探討研究。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友超、李國樑(2003)。行為改變技術與學校效能的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 雙月刊,77,49-53。

鄭麗玉(2004)。教育心理學精要。台北:考用。

趙蕙英、戴宏真(2001)。榮譽制度在班級中的運用。教師行動研究專輯,2

,1-14。

賴麗珍(譯)(2006)。RobertJ.Marzano著。有效的班級經營。台北:心理。

蘇錦俊、李慶芳(譯)(2008)。Thomas S. Bateman & Scott A. Snell著。管

理學。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

二、英文部分

Bandura,A.(1986).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 A social-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Evans,W.H.,Evans,S.S.,& Schmid,R.E.(1989).Behavior and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Boston:Allyn and Bacon.

Maslow,A.H.(1970).Motvation and personality(2nd ed.).New York:Harper and Row.

附錄一

臺中縣國民小學實施榮譽制度調查問卷

(建立專家內容效度用)

指導教授:侯世昌博士 編製者:李淙淵

親愛的教育先進,您好:

首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填寫本問卷,為了瞭解和建立本研究的 專家效度,懇祈惠賜卓見,不勝感激。

本問卷旨在瞭解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的看法,

本問卷旨在瞭解臺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榮譽制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