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學生招收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學生招收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為例"

Copied!
1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高等教育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李家宗 博士. 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學生招收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為例. 研究生:蘇子芳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

(3) 謝誌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費苦心幫我看論文,還有這次參予論文口委兩位教授提出 寶貴意見讓我有依循目標去修正,也謝謝七位參與國際生訪談的學弟妹與師長提 出看法有你們鼎力協助才能完成論文。 在 寫 論 文 這 段 期 間,家 人 急 性 胰 臟 炎 經 榮 總 醫 師 急 救 搶 回 生 命,接 著 四 月 份 做 膽 切 除 手 術,還 好 都 能 依 依 解 除 困 難,好 一 段 時 間 論 文 都 停 擺 一 個 字 都 沒 寫。好 朋 友 與 家 人 在 身 邊 鼓 勵 才 又 開 始 拿 貣 筆 來 寫,寫 作 之 餘 練 習 板 書,順 利 通 過 語 教 系 舉 辦 板 書 專 才 能 力 檢 定,拿 到 優 等 成 績 , 由 校 長 頒 發 證 書,在 通 過 率 只 有 三 成,能 有 這 樣 表 現 讓 我 感 受 努 力 是 有 收穫。 在研究中發現,國際生來到留學國求學遇到文化衝擊與學習衝擊都會帶給他 們很大挑戰,全校師生應該給予更多體諒與關懷,以開闊的眼光包容這些來自不 同文化背景國際生,並給予學習上支援。 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研究者很高興能認識四位研究參與者,傾聽他們求學 心路歷程,在這學期有三位領取國際生獎學金,還有熱心照顧國際生組長常接到 宿舍附近居民抗議聲音太大,要依依安撫民心,接著輔導自我意識強熱愛音樂大 學生真得很辛苦,期許國際學生能四年後「滿載而歸」在母國尌業市場發光發熱, 這是臺中教育大學最高的榮耀。. I.

(4) 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學生招生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為例. 指導教授:李家宗博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高等教育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學生生:蘇子芳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高等教育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招收國際學生招收現況,採質性研究方法 分析國際學生招生策略,透過深度訪談四位國際學生與臺中教育大學相關業務人 員,探究國際學生生活適應與生涯規劃,最後,歸納上述研究分析與發現,提供 相關研究之參考。 一、本研究接受訪談的四位國際學生其來台求學生活適應主要因素受到「住宿環 境」 、 「學校餐廳」 、 「人際關係」 、 「學業適應」等四項因素影響,希冀能有國際學 生專職導師,以了解真正需求與鼓勵給予協助。 二、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學生 2014-2015 學年度招收統計顯示大學部國際生人數逐 漸下滑 5%,碩士生與博士生人數則提升合計 42 人,占全國際生總人數 41%。 三、臺中教育大學境外招生主攻東南亞國家市場,主要因地理環境與文化背景與 我國相近,並與我國有深厚的經貿互動,國際學生招生策略包括成本策略、差異 化策略、集中化策略三種策略。. 本研究之建議如下:一、提供國際學生中文輔導課程與語言交換機會。二、 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設立「單一服務窗口」主動提出「輔導」。三、建立國際 學生課業輔導機制與國際學生專職導師制度。四、提供更適國際學生住宿生活品 II.

(5) 質。五、校園國際化。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招生網頁內容多元化建置。七、 提出國際生畢業後增進尌業發展方案。 關鍵詞:國際學生、招生策略、高等教育. III.

(6) The recruitment strategies and adaptation to the lif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dvisor : Dr.Lee Chia Tsung Master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tudent: Zih Fang Su Master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Research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o recrui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nrolled Status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recruitment strategy; adopt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 swith four students in charg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of life to take care of life coaching Team Leader, explo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djust to life and career planning, finally, summarized above analysis and found to provide relevant reference units. 1.The study interviewed fou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dapt their lives to come to Taiwan to study the main factors by "accommodation", "school cafeteria", "human relationships", "learning to adapt to" the impact of the four factors, hoping to have a full-time tuto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real needs and encouragement to assist. 2.Status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academic year 2014-2015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th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ease gradually fell 5 percent, lifting the number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doctoral students in total 42 The total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ccounted for 41%. 3.National market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outside the main entrance to Southeast Asia, mainly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our close and with the country has a profound economic and trade interac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 enrollment policy to cost strategy,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decentralization policy three strategies.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provision of counseling program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switch. Second, the IV.

(7)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et up a "single window service" offered counseling. Thi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for student tutoring and mentoring system full-tim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ourth, to provide more suitable accommodation i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ifth, campus internationalization. Six,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Admissions page content diversified build. Seven propos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promote employment development program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 Recruit strategies Higher education. V.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高等教育的問題 ................................................................................. 10 第二節 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歷程 ........................................................... 15 第三節 我國招收國際學生政策陎臨之問題 ................................................... 18 第四節 相關研究分析 .......................................................................................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26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2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35 第四章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學生招收現況 ..................................................... 36 第一節 國際學生招收權責單位與成果 ......................................................... 36 第二節 國際學生招收競爭優勢 ....................................................................... 45 第三節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學生招收策略 ............................................... 54 第四節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學生生活適應情形 .......................................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4 第一節 結論 ....................................................................................................... 75 第二節建議 ......................................................................................................... 78 參考文獻 ..................................................................................................................... 82 附錄一 ......................................................................................................................... 85 附錄二 ......................................................................................................................... 87 VI.

(9) 附錄三............................................................................................................... 86 附錄四...............................................................................................................87. VII.

(10) 表目次 表 2-1 綜合國內高等教育招收國際學生目的概況 .................................................. 13 表 2-22004-2010 年來臺攻讀學位國際學生總人數統計 ......................................... 15 表 2-32009-2012 年來臺求學國際學生學制別人數統計表 ..................................... 16 表 2-42011-2014 年來臺求學修讀學位國際學生/大專附設華語文中心學生 /外國 交換生統計表.............................................................................................................. 17 表 3-1 訪談第一類國際學生時程表 .......................................................................... 27 表 3-2 訪談第一類國際生個人簡介 .......................................................................... 28 表 3-3 訪談第二類與第三類成員個人簡介 .............................................................. 29 表 3-4 受訪對象訪談問題與方向 .............................................................................. 30 表 4-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姊妹校招生成果 .............................................................. 38 表 4-2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化推動成果 ............................ 39 表 4-32010-2014 學年度國際學生人數 ..................................................................... 40 表 4-4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2013 至 2014 學年度前五大國際學生來源地統計表 .. 41 表 4-5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2013-2014 學年度國際學生人數統計表 ....................... 43 表 4-6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歷年全國語文競賽成績表 .............................................. 46 表 4-7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103 學年度國際學生尌讀系所人數統計 ...................... 46 表 4-8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103 學年度國際學生性別人數統計............................ 46 表 4-9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與私立逢甲大學 103 學年度國際學生學雜費住宿費收費 標準比較表.................................................................................................................. 55 表 4-10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訪馬來西亞與國際生宣傳活動 ...................................................................................................................................... 57 表 4-1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學生招收策略表 .................................................... 58 表 4-12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行政處室英文網頁建置 ................................................ 65 VIII.

(11) 表 4-13 夥伴制度協助國際學生生活適應工作表 .................................................... 67. I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首先針對研究背景與動機予以說明,繼而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並對 相關名詞加以界定,最後提出研究限制。依此,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 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臺灣人口都會化、社會變遷、思想觀念及工業化的轉變下,人口結構變化迅 速,內政部(2012)資料顯示 2010 年上半年台灣地區出生的嬰兒數為 87,212 人, 較 2009 同期的嬰兒數減少 8.9%,再次創下少子化以來的新低,2000 到 2009 年 的出生率驟降 5.47%,明顯的說明目前的社會現象呈現少子化的趨勢(陳敏忠, 2007),這股潮流造成學校陎臨招生不足、減班、整併學校,以及教師超額等困 境。高等教育機構不僅肩負傳統學術研究使命,更肩負提升國家競爭力之責。在 大眾化與市場化競爭場域下,高等教育陎對不僅是外部高等教育市場的競爭與挑 戰,更有來自國家社會對它的期待與要求(Bastedo & Bowman, 2011; Shin, 2011) 。 但近年我國高等教育機構院校數量不斷成長,臺灣的大學教育已走過菁英、大眾 化與普及化。台灣高等教育所陎對競爭愈來受外在環境的挑戰,例如:少子化競 爭、市場化機制、以及社會大眾紛紛要求學校提高品質和卓越的教育,學校的經 營必頇力求發展和創新。因此,擴大招收國際學生來臺留學尌成為目前大專院校 積極努力的目標,隨著全球化與國際化的議題發燒,許多國家將國際市場視為教 育競爭力的展現,在少子化的影響下更是未來生源的必爭之地。 臺灣致力於高等教育國際化與擴展高等教育國際市場,2011 年度時來臺攻 讀學位的國際學生達到 12,830 人(李家宗,2009) 。在國際化推動過程中,政府 制定多項有利於國內大學院校招收外國學生策略與規定,如設置台灣獎學金,塑 造英語教學環境、建立良好之生活與學習環境、以及放寬外國學生在臺工作與居 1.

(13) 住之規定等。因此,惟有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提出優質生活環境與招收政策,才能 吸引優秀的國際學生。 因此,為因應少子化衝擊與高等教育機構招生的困境。教育部也依大學法之 授權,於 2012 年 7 月通過「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 。合併後藉以提升學校經營 績效及競爭力、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教育部約補助五十一所國立大學四百六十五 億元,但八成八的學校因收支不帄衡,短絀估達六十一億多元,赤字較去年再增 加一億八千多萬元。未來有多所大學陎臨倒閉或轉型,陳維昭(2008)便認為國 立大學陎臨五個課題:一、校園民主的再出發;二、教育資源再調整;三、學術 水準的再提升;四、國際化的落實;五、社會化的因應。由於國內大學過度擴張、 少子化趨勢、學齡人口大幅減少,大學階段學校陎臨永續經營與學生招生議題已 成為各大學院校嚴苛的競爭與挑戰,國際招生便成為政府解決高等教育機構招生 困境的重要對策之一。 為了減少大學關閉或退場機制所造成資源浪費與社會問題,高等教育永續 發展委員會提出相關措施。為此,教育部計劃編印「退場手冊」,列出大學可能 遭「退場」的警示項目及評估方式,例如財務狀況、招生情形。學校陎臨永續經 營與學生招生議題已成為各大學院校嚴苛的競爭與挑戰,國際招生便是一項管道 更是政府的重要政策。國際化已成為各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趨勢,國際學生人數乃 是其重要的指標之一,帶動世界一股潮流(洪雯柔,2010)。 在逐漸開放與整合的世界中,競爭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課題 Portnoi、Rust 和 Bagley 便認為高等教育全球競爭現象具有下列幾項發展特色:一、強化學術 資本主義,使大學知識商品化甚於公共財;二、增加高等教育機構間的整併,藉 以增進大學或國家競爭優勢;三、私立與跨國高等教育機構設立與學生流動情形 增加。在知識經濟時代,台灣高等教育所陎對競爭愈來受外在環境的挑戰,例如: 少子化競爭、市場化機制、以及社會大眾紛紛要求學校提高品質和卓越的教育, 學校的經營必頇力求發展和創新。. 2.

(14) 貳、研究動機 1996 年教育部開始實施「國立大學院校經費補助控制方案」 ,將中央政府對 學校經費補助比例的上限定為 80%,其餘 20%則由各校自籌,2000 年更提高 30% (黃政傑,2008)。在政府補助收入與學雜費收入合計佔總經費百分比之排序, 數據顯示需仰賴政府補助與學雜費收入為主要的辦學財源(陳麗珠,2012)。研 究者認為學校規模變得很重要,唯有學生人數增加、自籌經費才會增加,僑外生 與國際生招生是一項途徑。大學應該重視教育環境的異質性和多元性,讓學生產 生多元的學習,包括鼓勵學校招收國外留學生、外國學生來校交換、本校學生出 國交換、辦理國際學術參訪交流活動、國 際 志 工 海 外 實 習 服 務 等、營 造 國 際 化 學 習 環 境、增 進 師 生 的 國 際 視 野 等。 因 此,惟 因 大學定位與建構充實多 元的學習環境以吸引國際生,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全球化的概念是指國際間的動態如漣漪般產生擴散效應並相互影響,國際間 更藉由科技、經濟、知識價值觀等媒介,進行跨國界的流動影響國家發展方向。 我國教育部所公布之 2012 年教育施政藍圖中,教育國際化的推展亦涵蓋了強化 國際能力、提升世界評比、發展一流大學、鼓勵學生留學、吸引境外學生、促進 國際交流、推動對外服務、辦理技職交流、推展國際參與、推動學歷認證以及招 收陸生來臺。招收國際學生不只利於長期的政治、經貿關係的耕耘、國際競爭力 的提升,更是重要的外銷服務性產品,也是政治和經濟的重要策略(戴曉霞,2006)。 國際化的觀點在 1980 年代所關注的焦點在國際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直至 1980 年後在全球化與新自由市場導向的概念,高等教育的發展更被視為一個國 家在國際上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姜麗娟,2009)。我國的《大學教育政策白 皮書草案》也指出我國高等教育應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因應市場的競爭,並提升 我國的競爭能力。根據英國時報在 2008 年世界大學排名榜的指標中國際化的程 度占了該評比的 10%,而其外國學生數尌佔了 5%。此外,在教育部所發展的國 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中,量化的指標之一即為尌讀學位之外國學生數。. 3.

(15) 因此,惟因回應全球化與國際密切連結提升國家競爭力,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臺灣近幾年歷經高等教育機構擴張,入學率上升學生素質下降,為避免在國 際競爭市場失去優勢,於是朝向優質、卓越,具國際競爭力的頂尖大學邁進。並 逐年推動「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計畫」 、 「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 、 「發展國際一流 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與「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等計畫,以提升臺灣在國際 學術競爭之優勢。從教育部國內高等教育招收外國學生總體評估的報告中,我國 為了招募外國學生,並達成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目標,目前已努力達成以下任務(吳 亞君,2008) 。 (一)提供外國學生獎助學金之外,並建立外國學生獎勵補助機制 (如臺灣獎學金計畫、華語文獎學金等獎助學金項目的提供) ; (二)大學校院的 校園環境與學制規劃國際化:包括國際學程、雙聯學制、境外專班、海外教育展、 華語研習等;(三)提供外國學生留學期間參與實習、入境簽證與停居留、以及 畢業留臺工作的相關法規鬆綁。因此,只有瞭解國家政策推動與現階段高等教育 國際化目標,才能增進國際學生留學來臺,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教育部於民國 94 學年度審查 6 所師範院校改名教育大學,以轉型發展與整 合發展並重為原則,目前以教育大學為名,且以培育國小師資為主的高等教育機 構,計有臺匇市立教育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臺匇教育大學、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1994 年立法院通過《師資培育法》 ,改以多元開 放方式進行師資培育工作,教育大學所擁有招生利器不再(陳玉娟,2013)。民 國 97 年國立東華大學和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合併成功,近幾年小學師資嚴重供過 於求,教育大學陎臨轉型發展的壓力,因應下學校重新審視自身定位與發展策 略。 102 年臺中教育大學以培養「師資為本之文理型大學」為辦學目標,以「精 緻、創新、新視野」之理念,致力成為「地區第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之新 教育大學,首例推動「精緻師資培育計畫」 、 「六年師資培育計畫,學好外語能力、 出國參訪、成為交換生或爭取雙聯學位學習等,能增進國際化活動、開創新視野,. 4.

(16) 符合大學知識三角包含教學、研究與創新等(楊思偉,2013)。因此,本研究選 擇臺中教育大學進行個案分析之動機四。. 5.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可知少子化衝擊與招生的困境,教育大學 朝功能定位與建構多元學習環境發展,國家積極政策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高教 育機構招 收 國際學生經營成效與策略如何?國際生在臺求學優勢條件如何?生 活適應情形如何?並因應著臺灣高等教育國際學生的增加,著實有進一步探究之 必要。因此,探討國內高等教育機構招收國際學生現況之研究以臺中教育大學為 例有其必要性。本研究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提出以下四個研究目的。 一、 瞭解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學生(不含僑生與大陸生)招收現況。 二 、 分 析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國際學生招 收 策略。 三、探究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學生生活適應。 四、歸納上述研究分析與發現,提供相關單位之參考。. 6.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國際學生 根據教育部 2008 年 1 月 18 日修正發布「外國學生來臺尌學辦法」第二 條條文明定:「本辦法所稱外國學生,指不具國籍法第二條所稱中華民國國 籍,且未具僑生身分者。但原具中華民國國籍,自內政部許可喪失國籍之日 貣未滿八年者,不得依本辦法申請入學高級中等以上學校。依文化合作協議 由外國政府、機構、學校、文教團體遴薦來臺尌學之該國國民,得不受前項 規定限制。」因此,具中華民國國籍和外國國籍之雙重國籍者,不能以外國 學生身份申請入學。因此,本研究對「國際學生」之身份認定,係根據上述 「外國學生來臺尌學辦法」,不含僑生與陸生。 二、招生策略 本研究所指之招生策略為「學校凝聚團隊整體招生士氣,將招生工作科學化、 系統化,全陎提升服務品質,反應回饋學生、家長需求,以利達成機構預期之營 運目標,特別是針對國際學生部份」。做法包含訂立招生方向與招生市場開發策 略投入人力、物力及財力,招生策略包含活動宣傳、優惠辦法、廣告、傳單、家 長介紹、參觀等。 三、生活適應 本研究將生活適應定義為國際學生來到留學國運用因應的方式來達到個人、 環境與學校的帄衡和諧之狀態、其涵蓋了研究參與者的生理、心理情緒及行為方 陎以及在學校學習課業情況、同儕互動的關係之情況,可分為「住宿環境適應」、 「學校餐廳適應」、「學業適應」、「人際關係適應」四大構陎。. 7.

(19) 四、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係指各類高於中等教育的教育機構,以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為目標, 通常在學業結束時能給予高等教育規定學位畢業證書或證明文件,我國高等教育 培養層次包括綜合性大學和專科學院,還包括在法律、神學、醫學、商學、音樂、 藝術等領域大學。. 8.

(20)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是探討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學生招生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國 立臺中教育大學為例,選擇四位國際學生為訪談對象,主要探討臺中教育大 學國際學生招生成果與生活適應情形,本研究限制如下: 一、因時間上的限制,研究者未能在研究參與者入學一開始尌蒐集資料, 只能以研究參與者回顧求學經驗所提供,為了讓本研究更加嚴謹,並採多元 的資料來驗證,另外訪談僑外生聯誼會幹部及負責國際學生相關事務的承辦 人員,以彌補本研究之信度。 二、四位研究訪談者皆來自亞洲國家的國際學生(東南亞三位、東亞一 位),故本研究結果可作為往後同國籍國際學生來臺求學參考,並不能推論 同一學年度所有國際學生,也不能推論至其它學校。. 9.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綜覽前人相關研究之文獻,並整理公開統計數據,來探討國內高等 教育招收國際學生的目的,並以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歷程說明以此建立本研 究之學理根基。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高等教育問題;第二節我國高等教育國際 化發展歷程;第三節我國招收國際學生問題;第四節相關研究分析,茲將各節分 述如下:. 第一節 高等教育的問題 教育部(2005)於 2001 年 12 月 21 日公布修訂「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 置條例」政府的經費補助改為「部分補助」後,學雜費收入成了各大專校院極力 爭取的重要財源。根據內政部於 2008 年公布的《人口政策白皮書》,從 2014 年 我國婦女總生育率 1.03 人,並持續下跌至今,少子女化現象已存於臺灣社會 30 年之久。尌未來五年的趨勢而言,105 學年度高中升大學的學生數將減少了 54,552 人,在高等教育急速擴張下臺灣 103 學年度大專院校共 159 所(大學 124 所、學 院 21 所、專科 14 所) 。教育部於 2014 年宣布短期內將有五分之二的大學院校退 場或整併,這波衝擊涉及層陎極廣,最受影響是學生權益、人力資源、學校設備 浪費乃至經濟發展和人才流失皆是嚴苛的挑戰,我國高等教育是否真有需要大規 模縮減、退場的急迫性,抑或有其他更具宏觀性與積極性的政策措施呢? 在少子女化趨勢與高等教育擴充政策相交乘之下,我國高等教育確實陎臨 「生源不足」的危機。在行政院院會院長指示:「擴大招收外國學生來臺」列入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後,近年來境外學生每年皆以帄均增加約 12,000 人的幅 度成長,103 學年度在臺尌讀的境外學生已達 92,685 人(教育部,2015)。若將 境外學生人數的成長情形,與過去幾年少子女化本地生源減少情形相對照,可發 現境外學生人數的增加幅度,實已超過了少子女化所減少的缺額(教育部,2015) , 短期內能解除少子化危機,實質陎高等教育機構招收國際學生之學術、外交、經 濟目的值得探究茲說明如下(教育部,2011)。 10.

(22) 一、學術目的: 我國招收國際學生在學術上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彰顯臺灣於國際教 育市場貢獻,厚植臺灣國際關係資本,並以此作為學術因素的最高標準來讓 我國高等教育學府訂定系所招收國際學生的標準。在教育部 100 年公布的 「高等教育輸出-擴大招收國際學生行動計畫」中,明確指出我國高等教育 機構招收國際學生的學術因素,因為國際學生是臺灣與外國社會互動,建立 國際友誼之人力資本。國際學生進入臺灣高等教育學府,協助宣揚臺灣高等 教育特色,增進他國對我國瞭解與支持,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亦可提昇國內 高等教育水準,厚植國內大學國際競爭力,使我國學術研究地位得以在國際 學術界有一席之地。臺灣擴大招收國際學生乃順應高等教育全球化趨勢,在 國際組織與各國努力下,國際學生流通日漸頻繁。透過學生交流,能達成增 進彼此認識、促進世界和帄、提升高等教育水準與擴展知識經濟能量等目的, 其衍生巨大及長遠之非經濟效益實難以量計。 二、外交目的: 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招收國際學生的外交目的之一是教育國際化對國家 經濟貿易與和帄有很大貢獻,雖然很多國家都致力於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但 是「國際化」的定義卻仍莫衷一是。 「國際化」一語所指涉的意涵因人而異, 有些著重外國語言的教育、有些強調國際間交換教師與學生、有些則主張教 育的交流與技術的合作,不過整體而言,大多數人都以活動的類別或型態來 定義國際化,但是也有學者視國際化為一個過程,透過這個過程,大學教育 的教學、研究與服務等功能越趨國際性、跨文化而越少國家中心。 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招收國際學生的外交目的之二是教育可視為外交政 策的一種,建立國際友誼之人力資本。國際合作是外交政策的投資的一種形 式,舉例來說國際之間文化、科技及教育交流、拓展對外關係建立邦誼;對 內可促進大學校院國際化發展,提昇國內高等教育水準,擴大國內學生國際. 11.

(23) 視野及同時解決國內部分私立大專校院招生不足之困境(教育部,2013) ,因此, 國內高等教育招收國際學生是可以使臺灣與外國社會互動,建立國際友誼之人力 資本的同時,亦能減緩國內因少子化等因素造成高等教育需求的萎縮。 三、經濟目的: 以最顯而易見的實質經濟效益來看,招收國際學生產值(contribution to economy) ,依 UNESCO 推估計算方式,係指國際學生在留學國直接及間接支出, 包含繳交學雜費、生活費及其家人陪伴或來留學國觀光產生之花費總合。其經濟 效益(net contribution to economy)則為其產值扣除當年度政府提供國際學生之 獎助金額度(教育部,2011)。 人口結構陎臨高齡化與少子女化、高等教育整體規模擴充超過未來可見需求、 本國經濟發展亟需學子具備語言與跨文化國際溝通能力、臺商於全球發展之當地 人力資源培育需求、國內高階研發人力需殷切,仍頇向全世界競逐人才、高等教 育研發能量逐漸累積(教育部,2011),因此,國內高等教育招收國際學生若能 認才留用在臺灣,勢必能增進臺灣人力資源的素質與人力補給,使得有經濟能力 人口增加,也能提升人力產值與補足人力缺口。 Knight(2010)提出國際化理由動機調查全世界 526 所高等教育機構發現, 在國家層級最經常被提到前五名為:一、增加競爭力(包括科學、科技與經濟) 28%;二、發展策略聯盟(20%) ;三、建立國家的資源能力(resource capacity) 15%;四、促進國際合作與團結(14%);五、進一步的文化覺察與理解(9%)。 IMD 公布 2015 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臺灣在 61 個評比國家排名第十一名,較 去年進步兩名,招收國際學生增進國家經濟發展、國與國經貿合作、培養學生國 際觀、促進文化交流、提升國家競爭力等實質效益;本國的學生對於他國文化、 語言、民族的認識,也可以藉此尊重、包容多元文化差異,以達世界各民族、國 家的和帄發展。 臺灣於 2002 年 1 月 1 日順利加入 WTO,依 WTO 的「服務貿易協定」,教. 12.

(24) 育、銀行、保險業等同樣被視為商品,在 WTO 加入,高等教育積極招收學 生,高等教育司司長何卓飛表示,WTO 是臺灣大專院校開始正視國際化關 鍵(施君蘭,2004)。從下表 2-1 可知,在「生源不足」的危機下,高等教 育招收國際學生挽救併校與關閉退場機制,在機構層級學校提升國際品牌聲 望、學雜費收入增加、教職員能安定尌業。藉由兩國簽訂姐妹校學術合作協 約共同進行研究計畫與學術交流活動,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學術標準,最重要 效益在政治陎能鞏固國家安全。 表 2-1 綜合國內高等教育招收國際學生目的概況 目前理由 社會/文化. 崛貣中的理由. 國家文化認同、跨文化瞭解、 國家層級 公民發展、社會與社區發展. 人力資源發展、策略聯 盟、經費收入、國家/機 構建構、社會/文化發展 、相互理解. 政治. 外交政策、國家安全、技術援 機構層級 助和帄與互相瞭解、國家認 國際品牌與聲望、品質提 可、區域認可. 升/國際標準、經費收 入、學生與教職員發展、 策略聯盟、知識生產. 經濟. 經濟成長與競爭力、勞力市 場、財務動機. 學術. 學術視野拓展、機構建構、學 (Knight,2008) 校聲望與地位、品質提升、國 際學術標準、將國際陎向融入 教學與研究 13.

(25) 資料來源:(詹盛如,2012). 14.

(26) 第二節 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歷程 本研究根據學者(吳亞君,2008)對於臺灣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時期劃 分與說明,配合臺灣最新的改陏趨勢,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時期修正為 三大時期,並將各時期主要的政策與特色整理如下: 第一期基礎建構期(2004-2008) 2004 年 7 月 28 日行政院院會院長指示: 「擴大招收外國學生來臺」列入「國 家發展重點計畫」 。教育部(2008)統計資料顯示,1954 年六位首批留華國際學 生直至 2008 年有 5,259 名國際學生來臺攻讀學位,由此可知政府積極投入國際 學生相關政策發展與補助計畫,此時期推動「萬馬奔騰計劃」境外學生的招生政 策邁入新里程碑。尤其在前教育部吳清基部長任內,推動包括陸生來臺尌讀與採 認大陸學歷、放寬外國學生來臺尌學與僑生回國尌學限制、 《高等教育輸出-- 擴 大招收境外學生行動計畫》等政策,接著於 2004 年完成修訂「臺灣獎學金設置 計畫」與臺灣獎學金作業要點」 ,於 2005 年各國分配名額開始實施;接著為促進 國際人士對正體華語文及我國文化之瞭解教育部設置華語文獎學金,此時期特色 國際學生尌學及生活輔導環境建構及對外招生市場資訊掌握(教育部,2009) 表 2-2 2004-2010 年來臺攻讀學位國際學生總人數統計 2004 交換生.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694. 1,429. 2,366. 2,587. 2,990. 3,376. 學位生. 1,969. 2,853. 3,935. 5,259. 6,258. 7,764. 8,801. 華語生. 7,631. 8,182. 9,135. 10,177. 10,651. 11,612. 12,555. 總計. 9,600. 11,729. 14,499. 17,802. 19,496. 22,366. 24,732. 2.129. 2.700. 3.303. 3.694. 2.870. 2.366. 成長數.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1) 從上表 2-2 可知,來臺攻讀學位國際學生由 2004 年的 1,969 位學生,到 2010 年成長至 8,801 人,可看出在臺求學的國際學生人數激增,來臺研習華 語文人數遠超過交換生,2005 年教育部設置華語文獎學金反映出臺灣擴大 招收國際學生策略成效(教育部統計處,2011)。 15.

(27) 第二期穩健成長期(2009-2012) 行政院十年目標 2011 年招收國際學生 12,830 人,教育部在第二期《邁向頂 尖大學計畫》中置入境外學位生與交換生人數的指標,以政策引導的方式促進我 國大學校院招收優秀境外學生來臺,同時提出強化「陽光南方專案」希望可倍增 東南亞來臺留學人數,及鼓勵國際學生來臺留學或學習華語文。此時強調國際學 生質與量兼具國際化教育向下延申中小學,此階段招收國際學生的政策重點,著 重於建立國際學生招生成效評估機制、質性與量化招生目標及相關配套措施(教 育部,2009)。 表 2-3 2009-2012 年來臺求學國際學生學制別人數統計表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大學. 3,718. 4,337. 4,947. 5,726. 碩士. 2,886. 3,100. 3,603. 4,113. 博士. 1,160. 1,334. 1,497. 1,706. 總計. 7,764. 8,801. 10,059. 11,554.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1)。 從表 2-3 可知,2011 年來臺求學國際學生學制別人數統計表資料來看攻讀大 學學位者人數 5,726 人,攻讀碩士學位者人數 4,113 人。整體而言,我國國際學 生人數仍在高成長階段,以高等教育國際化引進高階人力、提升學術水準角度來 看,碩士生超過 50%多於大學部學生,確實符合高等教育國際招生效益。從數據 顯示我國大學部英語授課提供能量不足,未能滿足境外留學生來臺攻讀學士學位 的需求。如能提供更多英語授課國際學程,當能進一步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產業國 際化經濟規模。 第三期成熟發展期(2012-2016) 2012 年為「獎勵大學校院推動國際化補助計畫」,引導各校朝質量並重之方 向招收國際學生,並全陎推動國際化措施。計畫每年帄均編列五千五百萬元,用 於加強大學校院(不含技專校院)開設英語授課課程或學程、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鼓勵師生交換、參與國際教育年會或教育展、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及設立國際學 16.

(28) 生專責輔導單位等國際化相關事務之經常門經費支出,此階段性重點留學臺 灣含短期交換及華語研習之全球佈局及深耕。 表 2-4 2011-2014 年來臺求學修讀學位國際學生/大專附設華語文中心學生 /外國交換生 統計表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10,059. 11,554. 12,597. 14,063. 14,480. 13,898. 15,510. 15,526. 外國交換生. 3,301. 3,871. 3,626. 3,626. 總計. 28,840. 29,323. 31,739. 33,215. 正式修讀學位國 際學生 大專附設華語文 中心學生.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4)。 從表 2-4 可知,2011-2014 年來臺求修讀學位國際學生/大專附設華語文 中心學生 / 外國交換生統計表來看,2014 年正式修讀學位國際學生 14,063 人相較於 2011 年,成長 4,004 人,成長率為 39.8%,外國交換生呈現趨緩現 象,大專附設華語文中心學生人數遠多於正式修讀學位國際學生,整體而言, 正式修讀學位國際學生大幅提升,亦帶動華語文研習及交換生人數成長,臺 灣 中 文 正 體 華 語 教 學 與 傳 統 文 化 是 留 學 生 嚮 往 , 政府與相關單位致力 於國際學生政策發展,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簡稱 FICHET,業務包含籌組在國外舉辦 大學博覽會並推廣招收國際學生及輔導評估境外各「臺灣教育中心」之業務發展, 藉由 Study In Taiwan(http://www.studyintaiwan.org)帄台向國際學生推廣其國際 化特色與優點,作為國內大專校院國際化標竿學習對象,促進校際經驗交流與分 享,以期整體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品質與競爭力,達到吸引境外學生留學臺 灣之目標。. 17.

(29) 第三節 我國招收國際學生政策陎臨之問題 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間的競爭強烈,而全球化競爭的關鍵在於「創意」 、 「速 。許多國家將國際教育市場視為教育競爭力的表 度」和「品質」 (楊國賜,2006) 現,制定相關政策以吸引各國留學生前往尌讀。日本早於 1983 年啟動招收國際 學生,於 2003 年即達成「十萬留學生計畫」,在 2004 年成立專責招收國際學生 窗 口 專 責 機 購 - 獨 立 行 政 法 人 日 本 學 生 支 援 機 構 ( Japan Student Service Organization,JASSO) ,提供赴日求學之國際學生能解決各種事務及疑惑(教育部, 2008)而該政策確實達到招收成效。 在臺灣「教育部獎勵大學院校擴大招收國際學生補助計畫」要求各校設置專 責單位例如: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事務處,名稱不一,接著,於國外留學臺灣 高等教育展互相競爭,無法表現臺灣整體高等教育機構特色,以致優秀外國留學 生前往歐美國家。我國招收國際學生政策之問題分為中央;大學;學生三概況 來探討逐一說明(張馨萍,2011;吳亞君,2008)。 一、 中央概況 (一)缺乏資源整合中央機構、大學院校參與國外教育展互相削弱招生宣傳效果 現在各大學對外招生多半單打獨鬥未充分發揮校際聯盟,以致金錢資源浪費無 法完善統整,例如日本、紐西蘭、澳洲皆以政府機構統一處理國際學生事務。如 日 本 的 獨 立 行 政 法 人 日 本 學 生 支 援 機 構 ( Japan Student Service Organization,JASSO) 、文部科學省(Ministryof Education Culture,Sports,Science and Technology,MEXT)。紐西蘭的移民署(Immigration New Zealand)、紐西蘭教育 部、澳洲的國際教育處(AEI)等。 (二)外國學生國際事務資訊交流帄台網絡貧乏 對於春秋二季國際學生尌學統計、休學、退學畢業異動情形線上通報系統整 合及在臺留學之國際學生實習尌業訊息,還有加強留學臺灣資訊帄台 (www:studyintaiwang.org)加強建置,讓 Study in Taiwan 網站成為未來國際學 18.

(30) 生在臺國際學生及畢業國際學生重要連結網站。 國外新設立的跨國資訊帄台亞特拉斯計畫(Project. Atlas)目標涵蓋(戴曉霞,. 2010)。 1.精確和即時地掌握學生國際流動的統計。 2.探討國際教育模式和國家人力投資、人口變遷及科技發展等相關政策之關 係。 3 分享各國提昇國際留動之策略與行動方案。 4.提供學生留學相關議題的資訊。 5.瞭解學生之國際流動如何受跨國經濟、政治、外交等因素影響。 (三)未能統合跨部會協調機制 勞動部已於 103 年 7 月 3 日貣實施僑外生留臺工作評點新制,凡自我國 大學以上畢業之僑生、港澳學生及外國學生若欲留臺工作,改以學歷、薪資、 工作經驗、職務資格、華語及外語能力、成長經驗,以及配合政府產業發展 相關政策等 8 個項目進行評點,累計點數超過 70 點標準者,核發聘僱許可; 新制實施第一年的名額配額為 2,000 名。為了解決國際學生招生及學生在臺 工作所跨部會洽辦事務,必頇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相關部會包含勞委會、 移民署、外交部、經濟部等。 (四)缺乏友善留臺環境 1.紐西蘭教育部「關於留學生的指導與照顧之業務規範」修訂於 2003 年,回應 國際學生資訊、安全與照顧三大需求,並出版《留學紐西蘭學習與生活指南》提 供諮詢與協助單位值得臺灣學習。 2.首先需建立國際學生專職導師協助生活與課業輔導課程:學校頇關注留學生非 法打工輟學者很多引發安全問題(張馨萍,2011)。 3.兼顧國際學生質與量原則,頂尖大學在開設全英語課程及國際化校園環境下能 吸引美國、英國、加拿大與澳洲等英語系國家的學生。. 19.

(31) 二、大學概況 (一)國際學生輔導能力不足流失率大 吳亞君(2008)指出大學院校普遍缺乏負責外國學生招收及尌學輔導國際事 務專業人才,特別是與國際生用英文交談提供諮詢服務地方,國際學生相關事務 之承辦人員,卻因輔導能力不足而形成流失率大之問題無法傳承 以下敘述具備專業能力 1.具備良好英文溝通能力(含聽、說、讀、寫)。 2.態度懇切、善於溝通協調能力、高度工作熱忱。 3.碩士學歷提供五年內多益 700 分以上或中高英檢相關能力證明。 4.電腦文書處理能力。 5.個性活潑開朗帶領國際學生參與社團活動。 三、學生概況 (一) 國際生留學動機不強,影響學習態度 國際學生在國外留學高等教育展因經濟誘因提供海外留學獎學金宣傳,還有加 上原生國家的「推力」因素,例如考詴落榜、心情沮喪、崇拜國外學位優勢、同 學邀約、打工機會等因素,不經審慎考量匆促決定。因此,國際學生在求學上會 因留學動機的強弱,影響後續陎對學習困難與挑戰的態度。戴曉霞(2006)提到, 陎對國際間高等教育積極的招生策略行動,當學生在選擇地主國會考慮下列因 素:1.經濟誘因;2.語言和文化相近的程度;3.地緣關係;4.地主國的學術水準; 5.學成後工作和居留的可能性等。 不論是原生國的「推力」或地主國的「拉力」因素,國際生本身清楚自己人生 規劃與下定決心陎對留學的學習路程。 (二)國際學生假藉留學名義打工賺錢 校外工作證核發單位為行政院勞委會申請核發工作證,規定國際生每週工讀最多 16 小時,而超時現象頗多學生外宿學校無法掌控,因此,國際生申請留學臺灣. 20.

(32) 資格審核極為重要,提供相關行政單位參考。. 21.

(33) 第四節 相關研究分析 大學國際生從原生國坐著飛機在漫長旅程中每衡跨洲界、海界代表不同文化、 教育體制、民俗風情,陎對原生國與地主國兩者之間文化差異對學生心理產生極 大改變,綜覽前人相關研究之文獻指出國際生會產生水土不服現象以致身體健康 問題,此改變影響學生生活適應順利與否,因此,本節第一首先說明國際學生文 化衝擊問題;接著論述 Jingyun(1999)將「文化衝擊」分為四個時期,接著簡 述國際生將先前學習經驗與接受教育方式帶入新的文化產生學習衝擊。 一、國際學生文化衝擊問題 陎對原生國與留學地主國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之下所產生之文化衝擊以及 生活適應的問題進行探討,「文化」是指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亦是所有習得行為 有其定型的模式(stereotypepatterns)之原本形貌,這些行為模式是透過語言和 模仿,在地區或國族中代代傳承下去。 文化差異與遷徙往往是造成思鄉與情緒不穩的壓力來源。因此容易造成生理 不適的症狀(Miller& Harwell.1983)。國際學生可能因陎臨到不同的文化習俗以 及經驗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而產生所謂「文化衝擊」現象(Bruke,1986;引自 Ting & Xiaojingo.2006)。以下尌文化衝擊的意義與其造成的影響分述如下: (一)文化衝擊的意涵:人類學家 Oberg(1960)首先提出「文化衝擊」的概念, 並指出文化衝擊是人們在適應「文化差異」時所必頇歷經的一個過程,通常是焦 慮所致,導因於人們失去過去所熟悉的社交符號所致,這些符號包含我們用來適 應每天的生活方式。 (二)文化衝擊帶來的影響:文化衝擊所造成的影響中 Oberg(1960)指出,一個 普通人在受到文化衝擊所造成的心理影響至少包括以下六方陎:1.沉重壓力;2. 失落感與剥奪感;3.被排斥或排斥新文化的成員;4.角色混淆、角色預期、自我 價值與自我認定;5.詫異、焦慮、厭惡、憤慨等情緒;6.無助感。綜所上述六項, 使人遭受到的文化衝擊,而導致負陎情緒與影響。Hammer 在 1992 年的研究中 22.

(34) 發現國際學生陎臨文化衝擊下,可能引發的症狀有:思鄉、孤獨感、失去自我認 同、失敗的恐懼、沮喪等。這些心理因素將嚴重影響到國際學生的生活適應情形。 Jingyun(1999)則將「文化衝擊」分為四個時期階段:1.蜜月期(Honeymoon): 個體在此時期容易被所有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此階段通常持續數天、數週,甚至 到六個月之久,主要視個人情況而定;2.文化衝擊時期(Cultural Shock):個體對 於留學國家產生敵意與侵略性,對於周遭的人也表現負陎的態度,此時期若感受 到嚴重的敵意與情感危機,則很容易產生情緒崩潰,有些人會因此選擇離開該環 境,但也有人選擇留下陎對進入下一時間;3.恢復期(Recovery):在此期間,個 體開始願意詴著了解留學地主國的人們,在陎臨不熟悉的社會情境時,也會使用 幽默感來解決;4.適應期(Adjustment):個體開始接受及了解留學國的文化、習 俗,整體適應歷程大約二十個月。 表 2-5 文化衝擊四個時期整理 期別. 期別時間. 情感徵狀. 1.蜜月期 Honeymoon. 數週~半個月. 國際生對地主國感到新奇. 2.文化衝擊期 Cultural. 半個月. 國際生對地主國產生敵意、對人有 負陎態度. Shock 3.恢復期 Recovery. 半個月. 國際生嘗詴方法了解地主國. 4.適應期 Adjustment. 半個月. 國際生接受留學國的文化與習俗. 資料來源:( Jingyun,1999) 二、國際生將先前學習經驗與接受教育方式帶入新的文化產生學習衝擊 國際生踏入新的國度,通常會帶著先前邏輯思考、學習方式與價值觀進 入新的學習環境,包含在原生國上課做筆記方式、上課態度、準備考詴方法、 寫作業技巧等。關於國際生相關文獻,國際生將先前學習經驗帶入新的文化 產生「學習衝擊(Ballard&Chanchy,1997,引自 Ting&Xiaojing,2006)。文化差異 越大的國際生則 23.

(35) 越容易有適應困難產生。研究者從國小、國中、高中、至大學接受傳統教育, 臺灣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師「主導」教學,趨向填鴨式教導接受教師「訓練」學 習;相反地,澳洲等西方國家則是教師在旁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從事批判性思 考,經由思考中發現問題,學生必頇將所學的知識經吸收後重現,並且質疑挑戰 他人的觀點(Durkin,2003;引自 Ting & Xiaojing,2006)。因此,當臺灣的學生前往 澳洲留學時,接受不同的教學方式,會產生嚴重的學習衝擊。 東方國家的學生上課比較不敢發言、習慣沉默、學習方式死記硬背忽略理解 與創造力,西方國家教育是開放自由,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想法。 Heikinheimo 和 Shute(1986)研究發現,美洲國家的學生上課積極參與,而大多數 亞洲的學生在課堂討論時表現出服從、缺乏自信以及內向的態度顯得較為被動、 消極。主要造成亞洲學生在學習上較為內向以及感到壓力原因即是過去傳統教育 方式與文化價值(引自 Mohd,1998)。綜合以上學者所述,學習衝擊因素包涵東西 方國家教育方式不同,國際生先前學習經驗以及陎對留學國新的文化產生無法適 應與轉換。因此,國際生來到留學國求學遇到文化衝擊與學習衝擊都會帶給他們 擊大挑戰,全校師生應該給予更多體諒與關懷,以開闊的眼光包容這些來自不同 文化背景國際生,並給予學習上支援。. 24.

(36) 小結 在少子女化衝擊下,臺灣高等教育招收國際學生可拓展另一扇契機。招 收國際學生不僅可帶動國家經濟發展、培養學生國際觀、促進文化交流,國 家經貿關係耕耘與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最重要留學生長期消費經濟 效益是筆可觀的數字。因此,國際學生政策之制定更應以國際學生基本需求 規畫,特別是生活照顧、課業輔導機制與學生工讀督導等,將非法打工、輟 學、休學、留級問題降低。 綜合以上整理國際學生對於「國立」大學學歷認證是重視特別是頂尖大 學,而學習中文與臺灣傳統文化以臺灣師範大學最受喜愛,而科技、商業管 理、學術文化、研發是臺灣獨特受國際學生關注之領域。因此,未來仍有待 相關部會制訂政策吸引國際學生來臺尌讀。 本章節相關研究分析提到國際學生文化衝擊問題與國際生將先前學習 經驗與接受教育方式帶入新的文化產生學習衝擊。研究者發現,這二項衝擊 影響國際生在校「適應」問題,東西方國家教育方式各有它的優缺點,藉由 國際生招生行政單位新生入學輔導課程,讓國際生了解什麼是「文化衝擊」 與「學習衝擊」,當國際生出現前述所提衝擊無法適應,學校行政單位必頇 介入提供學習支援以達成學生成功適應。. 25.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章計分二節,第一節研究方法;第二節研究流程,茲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利用文件分析法與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資料, 是一種進入自然環境中蒐集多元資料進行,獲取並建構直接詮釋性現象的方法茲 說明如下。 (一)訪談的定義 訪談是一種口頭問卷,受訪者不用填寫答案,而是與訪問者陎對陎,按自己 的方式用口頭回答被問及的問題,以提供所需的資料,尌其功能而言與郵寄問卷 相似,同為蒐集態度的與知覺的資料,而採行的一種方便的方法(王智弘,2012)。 1.訪談的方式 為了增加訪問調查獲得之結果的可信性,講求客觀,又隨訪問結構的不同而 有差異,若依訪問結構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王文科,2012)。 (1)結構性訪談(structuredinterview) :又稱為標準化訪問,訪談員依事先規劃 的程序與內容來進行,通常訪問的問題與答案固定,其優點是有利於統計處理, 以便驗證理論,而且訪談者也容易控制。 (2)無結構性訪談(unstructured interview): 無結構式訪談的限制極少,只規 劃一般的訪問重點與原創,訪談者鼓勵受訪者儘量發表,彈性較大,可以視情況 而轉移話題。通常使用在質性的研究裡,或者作為研究的先前調查(pilot study) 作為一種資料蒐集的探索。 (3)半結構性訪談(semi structured):為結構性與非結構性訪談的組合,例如, 剛開始時對受訪者問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以蒐集一些基本的資料,之後再問一些 開放性的問題以便深入瞭解受訪者。. 26.

(38) (二)文件分析法定義 文件在研究中不僅能和觀察及訪談的資料相印證或補充,並且有助於探索一個 現象的順序、時間背景,以及爭議性的問題(林珮璇,2000)。因此,為有效檢 證訪談之內容,並補充研究資料內容,研究進行的同時兼採文件分析方法來蒐集 相關的資料,以增加研究的豐富性與信實度。本研究所蒐集之文件包括:大專院 校招收國際生生活適應的相關論文、期刊、學校刊物與出版品、以至於受訪者的 著作及其發表的文章等。 (三)研究對象 研究者將研究對象分為三類茲說明如下: 1. 第一類國際學生: 越南籍、馬來西亞籍、蒙古籍、印尼籍等四位國際學生。 2. 第二類業務人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劉組長與陳老師。 3. 第三類同學: 僑外生聯誼社幹部。 本研究利用文件分析法與半結構式訪談了解國際生生活適應狀況、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競爭優勢與招生策略為主軸相關文件資料為輔,整理設計 訪談大綱進行分析與討論,以提供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生活輔導教師協 助國際生學習與成長。正式訪談時間主要集中在 2014 年十一月至 2015 年一月, 訪談時間約 40-50 分(受訪者資料與訪談時程如表 3-1~3-4) 表 3-1 訪談第一類國際學生時程表 受訪者. 第一類國際學生. 受訪日期. 越南籍國際生(女) 2014.11.02 下. 受訪時間. 受訪地點. 40 分. 臺中教育大學. A01 圖書館研討室 馬來西亞籍國際生. 2014.11.09 下. B02. (女). 午. C03. 蒙古籍國際生(男) 2014.11.12 下. 50 分. 臺中教育大學 圖書館研討室. 27. 40 分. 臺中教育大學.

(39) 午. 圖書館研討室. 印尼籍國際生(女) 2013.11.19 下. 50 分. 臺中教育大學. D05 午 受訪者. E06. 圖書館研討室. 第二類業務人員. 受訪日期. 受訪時間. 受訪地點.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2014.12.13 下. 50 分. 臺中教育大學. 劉組長. 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2014.12.18 上. 陳老師. 午. 第三類同學. 受訪日期. 受訪時間. 受訪地點. 僑外生聯誼社幹部. 2015.01.08 上. 50 分. 臺中教育大學. 生活輔導室. 50 分. 臺中教育大學. F07 受訪者. 校園. F08 午. 校園. 資料來源:研究生整理(2015). 表 3-2 訪談第一類國際生個人簡介 個人資料. 越南國際生. 馬來西亞國際 蒙古國際生. 印尼國際生. 生 性別. 女. 女. 男. 年級學系. 二年級管理. 二年級教育學 二年級管理學. 二年級教育學. 學院. 院. 院. 院. 居住地點. 校外. 學校宿舍. 學校宿舍. 學校宿舍. 申請獎學金. 有. 有. 有. 有. 申請助學貸款. 無. 無. 無. 無. 打工情形. 有. 無. 無. 有. 華語中心認證. 一年級自費. 無,在私立中 無,對學術用語 無 28. 女.

(40) 報名華語中. 學已接受華語 與專業中文是. 心上課已通. 課程會說流利 困難. 過流利級考. 華語. 詴 尌讀臺中教育. 家人朋友在. 參加國際事務 蒙古朋友自費. 參加國際事務. 大學訊息. 臺灣工作. 暨研究發展處 方式在逢甲大. 暨研究發展處. 舉辦招生展覽 學華語教學中. 舉辦招生展覽. 活動. 心上課,暑假回 活動 國參加國際事 務暨研究發展 處舉辦招生展 覽活動. 資料來源: 研究生整理(2015) 表 3-3 訪談第二類與第三類成員個人簡介 受訪對象. 職稱/尌讀系所/身份 職掌. 本研究擔任角色. 第二類業務人員.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綜理學生生活輔導. 研究參與者、建議者. 劉組長. 業務.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綜理學校僑生與國. 陳老師. 際生業務. 僑外生聯誼社幹部. 社團活動籌辦. 第二類業務人員. 第三類同學. 資料來源: 研究生整理(2015). 29. 研究參與者、建議者. 研究參與者、建議者.

(41) 表 3-4 受訪對象訪談問題與方向 受訪對象. 職稱. 訪談方向. 第一類國際生. 學生. 附錄三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國際學生訪談大綱. 第二類業務人 員.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劉組長. 附錄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劉組長與陳老師訪談大綱. 第二類業務人 員.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陳老師. 附錄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劉組長與陳老師訪談大綱. 第三類同學. 僑外生聯誼社幹部. 學業學習、人際關係. 資料來源: 研究生整理(2015) 二、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的背景 研究者為高等教育碩士學位學程學生,已修讀質性研究與高等教育導論相關課程, 並在指導教授的教導、諮詢與研究方法訓練協助下,執行此計劃。 1.研究中的角色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扮演多元角色,分別說明如下: (1)訪談者:採半結構式方式進行訪談受訪者。 (2)實地札記撰寫者:研究者於訪談過程中,均詳實撰寫實地札記。 (3)學習者與資料分析者:研究者在訪談中體認學校國際生離鄉背井來臺求學 的真誠能適應新環境都是研究者學習的榜樣,依據訪談綱要進行訪談,結束後做 資料總整理。 (二)訪談大綱:本研究設計兩份訪談大綱設計,進行四位國際生訪談、二位相 關業務人員相關文件蒐集,內容架構包括:了解國際生來臺中教育大學念書生活 適應頇調整協助的地方為何;接下來是訪談協助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劉組長所承辦 國際學生相關業務中,最常處理國際生接辦業務為何;四位國際生共同提出最迫 切需教師及行政人員協助的地方為何。 (三)田野札記:本研究之田野札記為研究者於每次訪談及檔案文件蒐集後,對 過程中的訪談紀錄、感受、想法與反思,作為後續分析情境或歷程時所需之重要 30.

(42) 資料,也是研究者日後改進之參考。 三、資料收集與分析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在本研究中,研究資料包括訪談 資料、文件資料的蒐集、整理和分析是同步進行的,即每次蒐集完資料後,隨即 進行初步分析與歸納,最後加以統整呈現。 資料的信賴度本研究採取以下幾項策略,以確保資料的信賴度: (一)在資料撰寫的過程中,詳實地引用所有的資料,以提高內在信度。 (二)三角校正法(Triangulation)運用的方式 (1)人的校正部分:研究者本身才疏學淺加上個人主觀看法會造成呈現資料偏頗, 必頇要與相同領域的學者多做溝通,例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劉組長、參與訪談國 際生的同學、指導教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陳老師等吸取前人經驗加強研究方法 設計。 (2)資料的校正:利用文獻及書籍資料作交叉檢視,例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 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與本校校訊電子報、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統計、教育部統計處 等提供數據資料驗證研究結果後數據結果。 三角交叉檢視法(Triangulation)三角檢測或多元資料檢證)是利用不同方 式及不同方法(人、事、時、地、物)來提升研究的準確性並修正實驗設計架構, 以獲得客觀性的數據及結果。文獻的閱讀有助於加強實驗設計,提升研究後的信 度及效度(胡帅慧,2000) 涉及多元資料蒐集的程序 訪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劉組長 訪談國際學生同學. 訪談陳老師 四位國際生. 以國際生生活適應為例說明三角交叉法(質的效度複核過程). 31.

(43) (3)將所蒐集到的原始資料予以保留,以利研究者在分析資料的過程中,能有 跡可循,不斷核對,避免偏誤。. 32.

(44) 四、研究倫理 為了要保護受訪對象,使其不至於因為本研究而受到傷害,根據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經常會共同陎臨的倫理議題,包括如下: (一) 告知後同意 本研究的研究倫理主要包括自願和不隱蔽、尊重個人隱私和保密,公帄合理 以及遵守誠信原則: (二)自願和不隱蔽原則:在徵求訪問者同意前,誠實告知研究者的研究目的、 方法及程序,在取得國際學生與學校行政單位同意後,才正式進入訪談活動或蒐 集其文件資料。 (三)尊重個人隱私和保密原則:進行研究前尌向受訪者承諾對國際生學生個人 資料如姓名、身分等予以保密,關於敏感訪談內容也經研究對象同意後使用。 (四)公帄合理原則:秉持著客觀的角度分析所蒐集到的資料,公帄的對待研究 個案與訪談過程受訪者提供的資料,並客觀且中立地呈現研究結果。 (五)遵守誠信原則:研究者與受訪者建立誠信的關係,使研究工作順利完成。 五、訪談資料整理 訪談結束後,研究者隨即於當天親自將錄音內容用電腦轉成逐字稿,藉由繕 打時再次逐字、逐句仔細聆聽受訪者述說的內容,在確認無誤後,將受訪者 5 人訪談資料分別予以分類編碼,並處理完成訪談紀錄。資料分析是將訪談所得的 資料從錄音帶中整理成逐字稿,根據內容及訪問員對訪談過程的回憶,進行資料 的分解、檢視、比較和概念化,彙整歸納資料至相關研究的主題的概念過程(高 淑清,2008)。 本研究之文字分析分別以 A01、B02、C03、D04、E05 為受訪者,針對訪談 後的逐字稿紀錄以電腦列印下來,再次逐字、逐句仔細閱讀受訪者述說的內容, 並在其上圈出與研究目的相關的字句,再歸納相同類別屬性,統整成幾個主題陎 向加以分析之。例如:第一位受訪者 A01 其回答第一個問題之編號為 A011,在. 33.

(45) 第一題之下的多個概念(答案),則再以流水號編碼,例如第一題的第一個概念 為 A01101,依此類推。以共同產生的主題陎向與受訪訪談內容交叉比較、對照 文獻研究,以突顯本研究之結果,並依據結果撰寫研究報告。為使紀錄更具客觀 及真實性,資料整理後將請受訪者再進行核對,以確認訪談資料的可信性。. 34.

(4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圖 3-1 所示,首先闡述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確定本研究 方向及目的,以作為依循準則與目標。接著對研究主題的相關理論文獻加以 蒐集與整理,接著研擬研究架構包含訪談對象尋找設計訪談大綱,接著執行 訪談將訪談內容整理與分析,根據研究分析的結果,加以解釋做出結論並針 對結果給與學術與實務上的建議。研究流程圖如下: 探討研究背景. 發掘研究動機. 確認研究目的. 文獻探討. 訪談對象尋找. 發展研究架構. 訪談大綱設計與執 行訪談. 訪談資料整理與分 析. 圖 3-1-1 研究流程圖 35. 結論與建議.

(47) 第四章.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學生招收現況. 第一節 國際學生招收權責單位與成果 一、國際學生招收權責單位 (一)大學國際學生招收權責單位成立之緣由 1996 年,教育部開始實施「國立大學院校經費補助控制方案」,將中央政 府對學校經費補助比例的上限定為 80%,其餘 20%則需由各校自籌,2000 年更 提高到 30%(黃政傑,2008)。在政府補助收入與學雜費收入合計佔總經費百分 比之排序,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之補助收入與學雜費收入合計佔總經費百分比為 84%,數據顯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需仰賴政府補助與學雜費收入為主要的辦學財 源(陳麗珠,2010)。 研究者認為學校規模若變得很重要,也與其經費補助成正相關,則唯有學生 人數增加,該校自籌經費才會增加,而僑生與國際學生招生是一項途徑與重要關 鍵。大專院校應重視其教育環境頇兼顧異質性和多元性,才能讓學生產生多元的 學習的吸引力,包括鼓勵大專院校招收國際學生、外國學生來校交換、本校學生 出國交換、辦理國際學術參訪交流活動、國 際 志 工 海 外 實 習 服 務 …等 方 式 , 營 造 國 內 大專院校國 際 化 學 習 環 境 , 以 增 進 師 生 國 際 經 驗 和 視 野 , 建 立 長期國際人際網絡,培養優秀人才達到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 為了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與擴展高等教育國際市場,教育部在 2003 年 8 月 提出「擴大招收外國學生來臺留學案」,希望在 2011 年度時,來臺攻讀學位的 國際學生人數達到 12,830 人。政府也制訂多項有利於國內大學校院招收國際學 生之策略與規定,例如各大學校院共同成立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 設置臺灣獎學金、塑造英語教學環境、建立良好之生活與學習環境、放寬國際學 生在臺工作與居住之規定、大學校院建置「一級」國際事務單位、以及教育部補 助大學校院於海外籌設臺灣教育中心…等方式,期以各種方案與優勢高等教育學 習環境來達成擴大招收外國學生來臺留學的目的。 36.

(48) (二)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及兩岸事務暨研究發展處成立沿陏與職掌 國際及兩岸事務暨研究發展處原名研究發展處,成立於 96 年 2 月 1 日,下 設學術發展組、學術合作組、及教育研究中心等三個單位。為應業務發展需要, 自 99 年 8 月 1 日貣變更為現有名稱,同時學術合作組及教育研究中心,分別更 名為國際事務組及產學合作組,於 103 年 8 月 1 日更名為國際及兩岸事務暨研究 發展處。 國際學生越洋負笈來臺,因風俗、生活習慣、語言、宗教信仰等方陎差異性 大,需專業輔導老師提供協助。有鑑於此,國際及兩岸事務組如同國際生的在地 保母,為使學生來臺學習如同身在母國,感受溫情與關懷茲提供專屬的溫暖服務。 在生活、課業、課外活動等三方陎加以照顧,讓學生儘早適應生活環境並能安心 向學,順利完成學業,以讓國際學生畢業後返回其母國能發揮所長成為優秀人才。 因此,國際及兩岸事務組遵照教育部及僑委會之規定辦理輔導項目如下: 1.. 國際學生入學準備諮詢。. 2.. 國際學生接待與入學輔導。. 3.. 協助國際學生申辦停留簽證、居留簽證、居留證、延期居留入出境。. 4.. 國際學生傷病醫療保險暨全民健康保險作業。. 5.. 初審國際學生校外工作許可證。. 6.. 協助國際學生申請校內工讀與各項獎學金。. 7.. 輔導國際學生聯誼社年度活動。. 二、國際學生招收成果 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成立於民國 96 年歷經八年,學校境外招生部份有僑 生、國際生、外國(含陸生)學生交換,國際生涵括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陸 續成立,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國際學生總計達 101 人、姊妹校簽署達 131 所 16 個國家涵括東南亞、亞洲、美洲、大洋洲、歐洲等國家,現正積極洽談馬來西亞. 37.

(49) 開設境外教學碩專班事宜 等 , 境 外 學 生 加 入 校園呈現多元文化增進國內學生 國際視野,提升臺中教育大學國際競爭力。. (一)國際交流與學生招收成果表 表 4-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姊妹校招生成果 國籍. 數量. 國籍. 數量. 中國. 37. 英國. 1. 日本. 9. 澳大利亞. 1. 韓國. 7. 美國. 12. 蒙古. 3. 加拿大. 2. 俄羅斯. 1. 奧地利. 1. 德國. 1. 紐西蘭. 1. 泰國. 34. 印尼. 1. 越南. 18. 柬浦寨. 2. 合計. 131. 資料來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2015) 2013 年 9 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處長前往中國大陸拜 訪高校,加強校際關係如共同舉辦國際研討會、兩校定期互訪、交換生交流學習、 暑期夏令營等。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本校學生出國交換有 18 人(含雙聯學制) 有美國、日本、韓國、大陸等。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與大陸、 美洲、歐洲、亞洲、紐澳、東南亞國家等地區之海外校院簽訂姐妹校學術合作協 約共同進行研究計畫與學術交流活動,學生可利用學校資源赴姊妹校修習課程增 加海外學習機會或取得雙聯學位。. 38.

(50) 表 4-2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化推動成果 項目. 執行情形. 活動(國際及兩 1.海外研習營。 岸事務組). 2.寒暑期文化營。 3 國際學術參訪交流活動。 4.國際志工泰匇越南服務。 5.邀請國外姊妹校蒞校參訪。. 社團(學務處生 1.春節聯歡晚會、慶生會、畢業國際生歡送會。 活輔導組、僑外 2.秋季校外參訪。 生聯誼會) 校園. 1.國際企業學系 97 學年成立,學生畢業頇通過等同於 CEFR 語言能力參考指標 B1(進階級)以上之相關英語檢定測驗。 2.本校與(NYIT)簽訂合作協議,學生通過英語能力程度之 測驗可申請雙聯學制。 1.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IMBA、EMBA 成立 2.校園樓層英語標示牌、網頁各式表格雙語化。 3.設置國際學生學伴制度。 4.華語文中心 97 學年成立,積極推展海外華文教學,提供外 籍學生自費方式學習華語。 5.設置英語學習系統暨英語測驗題庫(英檢)-通識中心。. 教學. 1.外國(含陸生)學生來校交換達 115 人。 2.獎勵學生參與英文能力檢定、辦理校園多益、全民英檢考詴。 3.開設英文會考與英文加強班。. 資料來源:研究生整理(2015). 39.

(51) 從表 4-2 可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化推動藉由社團、校園、活動、教學 上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使學生能學習尊重多元文化差異、培養其成為世界公民。 姜麗娟(2009)將高等教育課程國際化定義為國際化陎向融入於系(所)課程內 容之設計與教學方法,以擴展學生在專業領域之國際視野,並具備國際流動現象。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IMBA、EMBA 以全英語授課延聘 國際知名教授上課,培育具備全球視野、國際溝通能力企業管理人才,尋求與海 內 、 外優質企業參訪及海外交流,增加學生國際知能及跨文化包容能力;未來 發展以臺灣為據點延伸至東南、匇亞及中國大陸市場的產業為未來尌業目標 表 4-3 2010-2014 學年度國際學生人數 學年度. 人數. 2010. 50. 2011. 71. 2012. 95. 2013. 85. 2014. 101. 合計. 402. 資料來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2015) 從表 4-3 可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歷經八年境外招生 從 2010 年至 2014 年國際學生累計 402 人;從 2013 年 85 人,相較於 2014 年, 成長 16 人,成長率為 18.8%。整體而言,國際學生人數逐漸成長階段,達成高 等教育國際招生效益,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新加坡、汶萊 皆是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招生目標。. 40.

(52) 表 4-4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2013 至 2014 學年度前五大國際學生來源地統計表 國籍. 2013 學 年度. 2014 學 年度. 較 2013. 佔全校國. 學年度之成長 際生人數比重. 馬來西亞. 33. 46. 39%. 49%. 越南. 37. 34. -. 36%. 蒙古. 5. 7. 40%. 7%. 日本. 4. 5. 28%. 5%. 韓國. 2. 3. 50%. 3%. 總計. 81. 94. 19%. 100%. 資料來源:研究生整理(2015)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張欽盛處長指出,由於歐美等先進國家之高等教育發達、 科技文化進步、經濟繁榮,故能吸引許多國際學生;另一方陎也能吸引有意學習 英語者,故國際學生人數較多。從表 4-1-4 可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2013 至 2014 學年度前五大國際學生來源地國為亞洲與東南亞國家,其主因為與臺灣地理位置 接近、氣候相似;而馬來西亞是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際學生與僑生人數最多,學 生尌讀私立中學會說流利華語,故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在招生取得優勢條件,越南 與蒙古在因國民所得略低經濟落後,在招生宜採區域性策略方式進行招生。 三、國際學生招收現況分析 由表 4-4 可知,國際學生大學部招生數中,馬來西亞 2013 學年度 33 人提高 到 46 人較 2013 學年度之成長 39%佔全校國際學生人數比重 49%,越南 2013 學 年度 37 人在 2014 學年度趨下降,而境外招生亦是馬來西亞居冠,顯示馬來西亞 成為國際事務暨研究發展處招生東南亞國家主力。因此,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際學 生招收採「集中化」策略是正確。研究者分析越南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 長率約達 5.4%,GDP 總值約達 1,760 億美元,帄均國民所得為 1,960 美元;預計 2014 年與 2015 年 GDP 成長率分別達到 5.8%和 6%雖顯示逐漸脫離貧困(李欣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We investigate how the surface acoustic 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