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四十年鴉片戰爭史研究的典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近四十年鴉片戰爭史研究的典範"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螢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 第舛 期 中華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書

名 作

者 出版 地 點 出版 時 間 頁

近 四十 年 鴉片戰爭史研究的典範

8

評述

Hs二

n一

paoChang(張

馨保

),

CU刀

羽“”“ 泊 Kθ

rtKaKt比

ttVj田

〞 回㎏

r

洪 健 榮

C●〞 用 拙此Ⅵ εrⅡ田羽 打 死 。 ′ “〞 〃 〞 Hs㏑

-paUChang(張

學保) Cambridge,Mass.:IIarvardUniVeIsityPress 1964 217 一般視為揭 開近代中國變局序幕的 「鴉 片戰爭 」(Up㏑mWar,1S39-1S佗

),

往往被看作中國近現代化進程的開始 ,或者中西關係史上突破性的轉折 ,學者們 也多半將此當成 「研究近代中國史的起點 」1。長期以來 ,對於鴉片戰前清廷海 禁措施與朝貢制度的考量 、中英商貿關係的離合進退 、鴉片走私進 口和 白銀外流 數量的分析 、政府統治階層對禁煙的態度 、戰爭發生的關鍵因素及其過程 、各地 群眾的抗英行為 、中國戰敗的緣 由 、戰爭性質與影響的解釋 ,以及牽涉其中主要 人物如道光皇帝 、林則徐 、黃爵滋 、琦善 、鄧廷楨 、關天培 、與 自珍 、魏源 、姚 瑩 、耆英 、義律 、懿律等歷史地位的評價 ,一直是中外學界議論不休的問題 。再 者 ,歷年來學者們的研究方法 、觀點 、領域與視野 ,也隨著學科整合或時移世換 而有所更迭 。至於在檔案史料與論文專書的收集 、整理和翻譯方面 ,屢經史學工 感謝李恩涵老師的指導以及張銓津 、張凌勳學長與衣若蘭學姊的資料協助,也要患謝兵美 風 、范純武 、吳政 憲同學提供 賓貴的意見 。

Hs㏑-Paf,Chang,CU〞而 血Uη〞 乙o刀羽dt批U′田〞 〃 π,p.Ⅵii。中譯 本 見 徐 梅 芬 、蕭 致 治

等譯,《林欽差與鴉片戰爭》(福:福建人民出版社

,19S9),自

序,頁l。

- 195一

(2)

.2. 國 立 生 瀯 師 衷 大 小歷 文 學 無

第 29期

作者的逐步推展

,成

果斐然

,提

供了深度研究的有效條件

2。

近四十年學界相關

鴉片戰爭課題的研究 ,於百家爭鳴 、眾說紛紜之中 ,而能脫穎而出 、獨樹一幟

者 ,以張 馨 保 先 生 (Hsin-PaUChang,1922-196∫)CU〞〞 j血Uπε′tπ羽tt免ε

。 〞 “用 磁π

r(《

林欽差與鴉 片戰爭 》

)一

書 ,用力至深 ,影響甚廣 ,在鴉 片戰爭研究史 上樹立起一座光鮮耀眼的里程碑 ,堪稱劃時代的學術鉅著 。 美籍華裔學者張馨保 出生於天津市 ,早年接受中國初 、中等教育,一九四六 年獲燕京大學新聞學士學位 ,緊接著擔任天津 《大公報 》副編輯 。這段期間

,他

逐漸對近代 中國史 的演變產生興趣 。一九四九年起負笈美國就讀華盛頓州立大 學

,至

一 九五八 年獲 得 哈佛 大學歷史和東亞語 言學博士學 位後

,進

入喬 治城

(GeUrgetUwn)大學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學課程 。一九六○年後執教於愛荷華(I。wa) 州立大學歷史系 ,從事 中外關係史專題之探究3。累積 多年的研究成果 ,先是於 一九五七年發表一篇評介齊思和等編 《鴉 片戰爭 》(l竻4)的研究回顧

,文

中倡 議 中外原始資料和當代學者著述相互參照 ,以建構 真確史實的必要性 ,同時夾敘 其對於鴉 片戰史的基本見解4。一九五九和一九六二年夏天他埋首英國公共檔案

PublicRecUrdU田

ce)所收藏的鴉 片戰爭檔案 ,並陸續發掘新的中文材料

s,

修訂其哈佛大學 的博士論文

,隨

即經哈佛 一燕京學社(Harvard_YenchingIns“

-tute)暨東亞研究 中心(EastAs㏑nResearchCenter)的協助

,於

一九六 四年 出版

《林欽差與鴉 片戰爭 》專論lp.xii)。此書 自問世起即深得中外學術界的好評 ,

近早 、四 十年 來 中外學界封於鴉 片我 爭史的研 究概況,參DilipK.Basu,叮 Upium Warandthe°pe“ngofChina:AH心tUr㏑graphicalNUte,”C〃加腳 加 Ⅳe孔-”,VU1.3, suppIement l,1997,pp.2-1●;共苦鋒 、謝維 、孫燕京

,(建

國三十五年來鴉片我爭史研

究綜述

),《

近代史研究》 ,1984年3期,頁148-166;孫燕京,〈近五年鴉片戰爭史研

究述評 〉,《近代史研究》

,1991年

1期,頁l33-M2;牟安世 ,〈鴉片我爭研究四十

年 〉,《歷史放學》 ,1991年4期,頁留挖

9;蕭

致治主鎬,《鴉片我爭與林則徐研究備

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以 上 所 述 張 馨 係 的 生 平 與 學 術 簡 歷 ,據比 〃Jrerre′Urr九t4JJaεoa仍ηrU′4磁刀S6如磁 J,vU1. 1U,No. 4;1965,pp.29-31.

Hsin-PaoChang, ‘Ya-p’ienchan-cheng(TheUp㏑mWar),’ inJohnK.Fairbankand

MaryC.Wr塘ht,eds.,”DocumentaryCUllect㏑ns onModernChineseHistUΨ

,ⅡJa田用 〞Ur

細 〞” ∫t”翻 ,vo1.17,No.1, 1957,pp.6U巧6.

同註

3,頁

∞ 。

(3)

近 四 十 耳 瑀 片 駁 爭 文 研 究 的 典 範 .S.

享譽 國際

,普

獲推崇

,被

公認為鴉 片戰爭研究中深具權威性及代表性 的作品之 一

,與

美 國學 者F1.edeⅡ

cE.Wakeman一

九六 六年 出版 的

&田

Kξ砪〞 佛tG〞tθ。

∫Uε加tD抬UK拋roK∫U“t力C九tKa,I8J9-I86f(Berkeley/LUsAngeles:Universityof

CalifUmiaPrcss),一時瑜亮

,各

擅勝場。哈佛大學教授 、近代中國史權威費 正清 σ.K.Faibank,19U7-1991)在書中前言讚譽張馨保 「深入迄今尚未被運用過 的 中國史料

,比

目前為止任何語 言所作 出的有關鴉 片戰爭起源的敘述

,更

為公 正 、持平 」 (p.viii),此書之卓然有成 ,由此可見一斑 。 張馨保在書中爬梳 中 、英 、日 、美多國的史料與論著 ,剖析鴉 片戰爭的前因 後果 ,詳細敘述了一八三九年期間,一連串造成中英兩國敵對衝突的主導事件 , 揭示這些衝 突事件所隱含的動機 及其責任歸屬 ,並且以林則徐的歷史 角色為 中 心

,針

對相 關的重要問題 作 出評價(P.xi)。作者基本上認為 :導致 中英雙 方衝 突的主要動 力來 自英 國的商業擴張 ,而鴉片貿易是推動其商業擴張不可或缺的一 環 ;中國取締鴉 片貿易 ,等於限制大英帝國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拓展 ,因此 , 為鴉 片問題而爆發的戰爭是難以避免的 ,誠如其 自序中強調 : 就理論性 的說法

,道

是兩種不同文化之 間的衝 突 。當兩種各有其特殊制度 和價值觀念的成熟文化相接觸時 ,必然會引起某些爭執 。促使英國人與 中 國人相互接觸的是商業,碼片戰爭前十年 中共商業最重要的環 節是鴉 片貿 易 ,中國人努 力去 阻止這項 貿易係戰爭爆發的直接原 因(p.x)。 進而 言之

,舉

凡牽涉法律 、道德 、政治 、經濟和行政諸方面的中英鴉 片貿易問題

(p.x),乃

至英 國一心一意於治外法權 (extraterr∥Urial”)的爭取

,實

乃誘發這 場戰爭的決定性 因素(p.214)。作者以此論點作為整部著作的主軸核心 ,條分縷 析 ,抽絲剝繭 ,串聯各章節的安排及其論證 。全書除了自序及附錄 、注釋 、書 目 之外 ,正文計分七章 。作者在第一章 ㄑ舊秩序下的中英接觸

>中

首要認為 :由於

5

同註

3,頁

319。

6

田 中正 俊 等著,李少年等評 ,《外國卒者誇漪 片我手與林則徐 (上)》 (福州:福建人 民

-197一

(4)

.4. 國 立 坐 瀯 師 範 人 學 歷 文 小 無 29期 西方對國際關係的認知與 中國天子以下萬民一體的倫理觀念 、政經體制 、文化價 值系統的差異 ,加上彼此間存在的語言障礙和不同的法律觀念 ,免不了引起種種 的糾紛 。一八三四年東印度公司失去對華貿易的壟斷權後 ,秉持重商主義且積極 於海外擴張的英國 自由貿易者 ,為了更高的商業利潤 ,於是挑戰 中國傳統朝貢體 制暨乾隆朝建立起的廣州貿易制度(Cant°nΨ

stem),加

深了雙方的對立情勢 。 第二章 ㄑ鴉 片貿易的興起

>,作

者說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中英鴉 片貿易急速增長 之際

,英

國政府和東印度公司 出自財政理 由,執意維持鴉片生產 :英國 自由商也 基於利益考量

,堅

決不放棄鴉 片貿易 。中國政府則因顧慮鴉片戕害國計民生 、風 俗人心以及 「白銀枯竭 」的經濟壓力,決定禁絕鴉片的輸入(pp.妙-m)。 在廣州貿易制度下 ,東印度公司扮演著中英兩國問的緩衝角色 ;當公司對中 國的貿易壟 斷權終結時

,原

本穩定的舊秩序頓時岌岌可危(p.51)。中英關係史 上的新情勢所衍生的外交危機 ,即構成本書第三章的主題 ,作者指 出:這時期英 國來華的商務總督所面臨的工作 ,首要與清廷建立直接往來 ,確立英國政府代表 和 中國官員之間的平等地位 。由於一八三四年律勞卑使團在廣州違反中國的外貿 規章

,造

成中英雙方敵對的緊張狀態 。嗣後義律上校為迎合一些英商的要求 ,保 證在更公平安全的基礎上擴大鴉 片貿易 ,進而影響英國政府對中國採取強硬的行 動 。這群英商的崛起時機 ,1恰與北京主張加強禁煙者的得勢一致 。在第四章裡 , 作者進一步分析朝野鑒於鴉 片走私貿易的迅速擴大.至一八三八年間黃爵滋 、林 則徐相繼奏陳禁煙的勢在必行 ,道光皇帚於是派遣林則徐為廣州欽差大臣 ,雷厲 風行地鏟除鴉片煙毒的禍根 。 第五章起焦點集 中於林則徐在廣州的禁煙活動 ,闡述林則徐經 由嚴格取締的 方式

,對

待吸食鴉 片或與鴉片買賣有關的中國人 ;採取防備卻不妥協的措施應付 違禁的外國人 ,規勸其放棄非法的鴉片走私貿易 。由於中國的法律程序與公平觀 念大異於西方 ,成為 中英解決鴉 片爭端的主要障礙 。作者隨即在第六章開宗明義 聲稱

:林

則徐 沒收英 國人的鴉 片 ,不過是虛幻 (ⅡlusUry)般的勝利 ,「沒收鴉 片 並未使 中國獲益 ,卻成為英國當局隨後報復的藉 口」;義律 「放棄鴉 片

,與

其說 是被迫的

,不

如說是刻意的 」(p.161)。整體而言

,林

則徐銷毀鴉 片並扣留英 國 商人 ,具結的要求所衍生的治外法權問題 ,導致雙方的矛盾難以透過和平的手段 來解除 ,戰爭的陰影因此逐步地逼近 。緊接著第七章環繞在戰爭來臨和林則徐下 一 198—

(5)

近 四 十 軍 鴉 片 獄 爭 文 研 究 的 典 範 .〔9. 臺的環節上 ,作者指 出 :鴉片戰爭爆發前夕 ,「幾乎凡對於中國貿易有興趣的英 國人 」

(p.1B9),都

請 求政 府採 取 軍事 干預 的手段 。隨後 在外交 大 臣 巴麥 尊 (LUrdPalme“tUn)等人有力的主導下 ,促成英國發動戰爭的決定 。戰爭的降臨影 響道光皇帝看待英國人的態度 ,為推諉處置不善的責任,林則徐首當其衝 ,就此 罷官 ,欽差大臣職務 由滿人琦善取代 。 作者最終閱述林則徐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 ,評價他 「是個比曾國藩更為深 刻的思想家 ,卻又是個不如李鴻章精 明的政治家 」

(p.219):強

調他對於 國家的 貢獻在於 :及時指 出了鴉 片對人民健康和 國家經濟的危害 。最後

,作

者語重心長 地總論林則徐的 「廣州之行以規劃新的外交政策,係為了將廣州貿易制度改革成 更現代化的機構 ,奠定基礎 :更重要的 ,也為了與西方不可避免且 日益增長的接 觸 ,作好準備 。從廣闊的意義來看 ,林則徐的使命並沒有真正的失敗 」(p.”99。 基本上

,張

馨保擺脫往昔歐美學者的負面成見

7,對

於林則徐一生的學養、人格 和作為 ,持以高度的肯定與推崇 。 張氏行文流暢

,敘

事詳瞻

,綜

觀全書論理縝密 ,鞭辟入裏

,往

往前呼後應 , 通體相 關

,抑

且評價公允 ,發人深省 。尤其值得稱述的

,在

《林欽差與鴉 片戰 爭 》問世之前 ,中外學界一般認同二十世紀前期

H.B.MUrse(l“

5-1934)、李劍 農、

J.K.Faibank等

人對於鴉 片戰爭起因與性質的主張 :「鴉 片提供英國發動 戰爭的契機

,而

不是戰爭的決定因素

i;「

鴉 片戰爭主要是東西文化 ,特別是顯 示中英雙 方對國際秩序持兩種看法之間的衝突 」8。論者或謂 ,中英武 力衝突的 根本 ,不在於鴉片的利害關係 ;戰爭冠以 「鴉 片 」的稱呼 ,不盡名實相符 。有別 於這種偏重文化性因素且帶有批判 「中國中心主義 」色彩的解釋架構’,張馨保 參閱 《鴉片戰爭與林則徐研究備先》,頁1S3-1S5。

J.K.Fa︳rbank,Tr.死aK〞DV′U羽aVU刀佛εC力加aCU£Jf′T九εUPg月加gUr〞力εTrc£F,,P●rrJ,

I8〞2-I8J6(cambridge,Mass.:HarvardUn∥e〝ityPress,1953),p.74.

秉持道類觀點的論述及其爭議 ,參閱Tanchung,”InterpretationsUftheUpiu㏑W在r(1田

U-1842):AcriticalAppra︳sal,”C力’加ξJ幼乃〃ㄅ〞 〞’o,vo1.3,supplement1,1977,pp.笓-46.

(6)

.6. 國 立且 瀯 師 範 大 學歷 文 螢無 第29期 嘗試提 出商榷並予以修正 ,一針見血地指 出:文化差異雖然是兩 國矛盾的背景之 一

,但

僅僅是次要的因素 ;鴉片貿易才是導致中英交戰的關鍵 ,無庸置疑也不容 否認 ,這場戰爭的本質是鴉片的問題 ,係英國帝國主義暨重商主義強勢擴張下的 結果 ,因此 ,「“鴉 片戰爭”一詞 ,絲毫無不適當之處 」

lp.x),這

是作者精 闢 獨到而能推陳出新的學術貢獻 。爾後 ,鴉片貿易問題 ,從原先中外學界論述戰爭 因果的逸陲 ,躍居核心的位置 。學者不論接受 、質疑或者辯駁 ,仍舊需要正視張 馨保的見解1U。 張馨保所以能提 出一些頗令中外學者信服的觀點和評論 ,主要由於他的研究 整體立足在紮實的史料基礎上 ,得以透過歷史的想像 ,溝通古今 ,洞察當事者所

處的時空情境及其心理狀態

ll。

資料完備

(exhaust∥

eness),取

材豐富 ,舉證充

,可

說是本書一項顯著的特點

,也

是極大的優點

,這

個部份

,正

符合哈佛費正

清所提倡多元檔案

(multi-archⅣes)和

多種文字

(Ⅱml“-language)互

相參照 ,以研

究近代中國史的方法準則與學術標準

l2。

通覽全書 ,除了參酌中 、日 、英 、美

等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之外

,更

大量運用各國未刊及已刊卷帙浩繁的原始資料

,舉

要如中國方面的 《道光朝簪辦夷務始末》 、《清代外交史料》 、齊思和等編 《鴉

片戰爭》 、阿英 《鴉片戰爭文學集》等史料匯編

,配

合英國外交部檔案

(FUreign

UⅢceArchives,F.U.17)、

國 會 文 書 (BHtishPar1㏑㏄nta呼Papers)、澳 門 《中

國叢報 》 6hineseRepU§㏑呼)’包括戰爭前後英方 目擊者和當事者的記錄

,晚

清士大夫的海防史地專著 、日記手稿和詩文別集 ,以及英國與美國商貿公司的檔 案

l3,極

盡 「上窮碧落 下黃泉 ,動手動腳找材料 」之能事 。作者慶幸 自己 「能

參 閱 GeraldS.Graham,η比 C力加aSra〞ㄌηf〞ar 羽tD。PrU〃a.v,I8J●-I86θ(UxfUrd:

ClafendonPress,1978),pp.85-97。另 詳 參 JackBeeching,勸εa加εXU′“〃 Ⅳ πs

(L°nd。n:HutchinSon,199S);PetefWardΓay,TneU”用 uσ,I8‘〦 Π留2(ChapelHⅢ: Universi●yUfNorthCarol︳naPfess,1975);BrianInglis,η比 U”〞 昭 π(Lond。n:Hodder

andStoughton,1996).

StanleySpectUr,町㏑okRev怡w:Cθ〞〞o㏕U刀σL加羽 〞助εUp如用 〞ar,”J●“用 〞Ur4“a刀 Sr“砒 J, vo1.24,No.3,1965,pp.5U1-5U2.

字恩涵,〈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越勢與必要麥考古日〉,《思與言》

,4卷

S期,1969年l

月,頁17-19。

13 麥 閱 Hsin-PaoChang,CU砌珀“Uπε′L加a刀〞6乃ε 。

′ 切〞 口吻 ′,pp.273-3U1. 12

(7)

近 四 十 早 瑀 片 段 爭 文 研 究 的 典 範

.9.

既從 中國又從英 國的一方來撰述這段歷史 」

(p.xi),綜

括 中西資料

,擺

脫 片面 性的弊端 ,一方面呈現 中國的觀點 ,另一方面表達西方的看法 ,參互搜討 lcrUss-examinatiUn9,旁徵博引以求其是 ,提昇 了鴉 片戰爭史著作的學術水準

,也

為相 關研究立下空谷足音般的模範 。費正清推崇他 「多年來培養史學研究能力,掌握 中英文資料來撰述這部著作 ,並且全心致力於追求歷史真實 ,擺脫先入為主的解 釋 」 (p.viii),洵為確論 。 普遍說來 ,史學的進展主要發軔 自史家對於新史料的掌握 、方法的創新 、視 野的拓展甚至理論模式的 自我反省與批判 。相對而言

,研

究者或受到既有學養 、 價值觀念 、國族認同 、時代意識和社會文化等條件的制約 ,往往基於各別的前設 立場 ,塑造 自己理想中的世代風格與人物形象,影響及歷史解釋的基準面向 。對 「鴉 片戰爭 」問題的歧義 ,即呈顯如此的現象 。學者郭廷以清楚地指 出雙方立場 的不 同 :「在 中國以為是 因禁煙而來

,英

國則認係為商務與政治問題 用兵 」1.

;李

國祁教授也認為 :「就我國方面而言 ,是名副其實的 。而英國 ,則欲借此 次戰爭來解 決一切 中英間爭端

,鴉

片走私不過為其 中間題之一而 已 」

ls,由

此 可見 ,中英雙方論述的差異 ,正反映出各 自的利害考量 。就中國知識份子而言, 鴉 片戰爭作為近代中國遭受西方列強侵凌的開端 ,多少使有志之士蒙上一層民族 主義式的屈辱與憤慨 。執著於救亡固存的情結 ,一旦轉化成抨擊帝國主義或刻意 追求近代化的意識形態 ,有時不免與史學求真 、存 真的精神背道而馳 ,反構成學 術工作的盲點 ,甚至流於政治宣傳的附庸 。歷史研究固然與時局世變 、現實環境 息息相關 ,然而 ,如何與政治宣傳之間尋得一妥善的分野 ,實有賴於鴉 片戰爭史 學者深切地反思 。張馨保 出身五十年代以費正清為首所主導的 「哈佛學派 」

,濡

染 了費正清 開啟運用 中國文書檔案研究近代中國史的風氣

1.,著

重從 中國 自身 立場和 內部觀點 出發

,以

探 索鴉 片戰史 的整體意涵 。此種趨勢由ArthurWaley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6年3版

),頁

9U。 李固祁,〈中國近代現代歷史的演進 〉,《中國近代現代史論無l-(》(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民國9S年

),牛

言,頁9。 參閱郝延平,〈JUhnKingFairbank〉,《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4期,民國9●年9 月,頁“-79;陶文釗,〈奇正清與美國的中國學〉,《歷史研究》 ,1999年1期,頁 148-162

-2Ul一

(8)

國 立 且 瀯 師 從 大 學 歷 文 小 無 第 29期

之 Π比

。′田用 眑 ′

r九η田銋

ajKt此

E99e6(LUndUⅢGeorgeAllenandUnWin,1958)

首肇其端

,張

馨保紹承其緒

,推

至極致1’ 。雖然在具體的見解 方面 ,猶不免陷 於美國史學界採取 「西方衝準

/中

國反應 」 、 「傳統

/近

代 」的模式,根據 「傳 統 中國的近代化仰賴於西 力震盪 」的分析架構

1s,來

解說近代 中國變局的網絡 與歸趨

,於

是他總結 「這場戰爭在中國歷史上開創了新紀元 ,人民就此邁向近代 化的途徑 。由於中國沉重的傳統與 多年的 自滿 ,這一進程必然是長久 、曲折且痛 苦的 。至今 中國人不是依舊循著這條道路去回應西方不斷的挑戰嗎?」 (p.219) 但是在基本立場上 ,仍隱約可以看出他選擇性地跳脫 「西方中心 」思想龍罩下的 框 架

,轉

向 「中國中心取 向 」fchina_centeredApprUach)的格 局1’

,學

者劉廣 京認為 《林欽差與鴉 片戰爭》┬書 「最能代表從中國觀點論中國外交史的趨勢 」

2U,此

段評語

,顯

示 出張馨保個人的突破 及其居功厥偉的貢獻 ,也連帶呈現 了 六十年代中後期一場學術史的轉折與發展 。 更難能可貴的是

,作

者身為中國人 ,早年曾 目睹許許 多多的同胞和其近親成 為鴉片的受害者 ,使得他 「從事這段研究 ,難以掩抑 自己的情感 」;縱然如此 , 仍 自見地超越悲愴與憤懣 ,「試著避免有意的偏見或片面 ,並遵循我所認知的歷 史研究者 的職業規範 」

(p.xi),從

嚴謹冷靜的學術研究 中 ,化一 己之激情為大 我之至愛

,折

衷其間 ,尋獲一感性與理性的平衡點 ,成就這部體大思精且兼容並 蓄的經典鉅著,足可視為其兼備史家才 、學 、識 、德之具體展現 。

Hsin-PaoChang,Ca田庇㏕U刀εrt刀羽t比εU”〞 〃 〞,p.xii。並 參 閱PeterWaIdFay,

T磁

′“〞 口Ka而1B4U-1842,pp.3S9-39U.

美 國 史 學 界 涉 及 近 代 中 國 史研 究在 理 論 棋 式 上 的 演 獎 ,據PaulA.Coh●n,a“U昭π刀g ⅢJU〞加 C力oKar4防昭方εaKI田J9Uπε〞9〞”6切gU刀t元θRtεε刀tC几加ε“P£Jr(NewY。rk:

CoIumbiaUnIveⅢtyPress,1984),pp.9.%。針對鴉 片我 爭研 究論點 的批評 ,參見安祭 博,ㄑ啥佛學派在鴉片我爭史研究中的模式及近年所受到的挑戰

),《

清史研究通訊》, 19s9年2期,頁51-S4。 參閱PaulA.Cohen,乃〞.,pp.149-198. 劉廣京,〈三十年來美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越勢 〉 ,《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 1期, 頁3197。 8. 17 18

-2U2一

(9)

近 四 十 早 鴉 片 段 爭 文 研 究 的 典 蓮 .9. 四 本書眾舉諸派之說以成一家之長 ,別識心裁之餘 ,仍或有美中不足的 一點 , 由於作者主要針對林則徐與鴉片戰爭的背景和前因,至於環繞戰爭的細部過程 : 以及戰爭的後半部一一包括一八四一到一八四二年簽訂南京條約的這段史實 ,受 限於發凡起例的格局 ,因此著墨未多 。這個缺憾 ,容有待來者借鏡張氏的治學方 法

,充

分應 用新近公 開及 出版 的第一手史料如英 國外交部檔案 F.U.19、F.U. 228、F.U.881/9兒、F.U.881/9北

F.U.a221,臺

北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之清

代檔案 、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於民國五十五年編刊的 《道光咸豊兩朝年 辦 夷務始未補 遺 》及 《四國新檔 》

,大

陸中國史學會主編 《第二次鴉 片戰爭 》 (上 :上海人民 出版社

,1978)、

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與福建地方史研究室 編 《鴉 片戰 爭在閩台史料選編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

中國第一 歷史檔案館編 《鴉 片戰爭檔案史料 》 (天津 :古籍 出版社

,1992)、

中國第 一 歷史檔案館和舟 山市檔案局等編 《鴉片戰爭在舟山史料選編 》 (杭州 :浙江人民 出版社

,1992)等

,妥

善綜合學界前輩的論著成果 ,掌握學術脈動

,擴

展輔 助學科

,採

宏觀的視野 ,從世界看中國:以微觀的角度 ,由中國看世界 ,衡量這 場戰爭前後政治 、外交 、軍事 、科技 、經濟 、社會 、心理和思想文化各層面的互 動關聯

,更

進一步深化整體研究的內涵與境界 。在當前中外學界相關鴉片戰爭的 研究風氣漸趨蓬勃之際

,有

朝一 日

,媲

美甚至超越 《林欽差與鴉 片戰爭 》的論 著 ,或將幡然問世 。 《林欽差與鴉片戰爭 》出版迄今三十餘載 ,猶見氣勢磅礡 ,成就非凡 ,依然 「被認為是學術界一部傑 出的作品 ,至今仍是有關研究鴉片戰爭方面最好的著作 之一 。其它西方學者在研究鴉片戰爭歷史方面 ,從來沒有像張氏這樣 ,運用如此 廣博的 中 、英文資料 」η 。回首 向往 ,放眼世界 ,這部長期以來被指定為近代

21

學者黃宇和根據道批 中共外交文件配合其它史料,探討兩次鴉 片我爭的性 質並建構 出香港 割報的史守,同時也論及近十餘年 來多種文字資料的研究趙勢 ,皆參見氏著 《兩次鴉片我 爭與香港的割讓 :史女和史料

>(台

北:國史館 ;民國 S9年)。 η 安樂博,〈哈佛學派在鴉片我爭史研究中的模式及近年所受到的挑我〉,頁51。

-2U3一

(10)

國立垂 瀯 師 範 大 勞歷 文 學¥F. 第27期

中國史 、外交史和鴉 片戰史的重要參考書 ,奠下了我們對於鴉片戰爭史實與解釋 的基本認識竻 :在方法學和理論架構方面

,也

不時於潛移默化之中激發後學 ,

開啟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如學者

Tanchung重

新審度並再次發揮張馨保 「鴉 片問 題 是 戰 爭 起 源 」的 卓 見

,完

成C力j翃羽

t比

εBr.vεⅣ” 物 rJd。◢S〞田矽 pr曲θ

U斑

u‘Urt九θ

U”

〃〞勿r,Ⅲ召θˊ

2一

書 ,促使 「鴉 片戰爭論獲得嶄新的活力 」舛 。又如一九九五年大陸出版的茅海建 《天朝的崩潰 :鴉片戰爭再研究 》得力於張 著的啟發竻

,通

篇落寅在 中外文獻的爬梳

,深

入戰爭期間清朝與英 國軍事力量 的比較

,琦

善與林則徐的再評價 ,從廣州 、東南沿海多j長江流域的戰局以至中國 與英 、美 、法三國分別簽訂的條約等專題 ,提示我們從 「再研究 」的過程中,重 新思考鴉 片戰爭的歷史意義

%。

由於其應用 多元化的史料

,更

兼思辨謹嚴且分 析犀利

,以

致該書成為近來 中國學界涉及此項研究極具份量的著作 。前舉的例 證 ,直接或 間接地反襯 出 《林欽差與鴉 片戰爭》的學術史意義及其地位 。筆者基 於 「後見之明 」認為 :此書的整體貢獻 ,庶幾為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 「典範 」 (paradigm)一一 據 當 代科 學 哲 學 家 孔恩(Ⅲ 。

masS.Kuhn)在

助 θ

&〃

ε〞田〞 ●

r

&jt刀rfε北 ㄌ舠rjU外中所提 出 「典範 」的主要涵義

:研

究者空前 的具體 成果起 著示範性的效應 ,既帶動了新的研究途徑 ,也留下一些有待處理的課題 ,提供後 來者在學習範例的經歷 中 ,進行 「精煉典範 」的常態研究工作” 。透過典範論 的觀照 ,《林欽差與鴉 片戰爭》的學術價值 ,更是呼之欲出 、豁然彰顯 。總而言

參閱ImmanuelC.Y.Hsu,η娏R9XUr」呦庛用C加πa,3rded.(H.K.:UXfUrdUnivers︳ty

Press,19B3),pp.1●B-19S;9正清等井,張玉法主評,《劍橋中國史.晚清篇(180U-1911)》

上冊(台:南天古局 ,民日9●年

),ㄑ

皮川弭易與茄片我爭

>,頁

215.231及〈建議

閱詩古日

),頁

9U5-9U8;女宇和

,(兩

次鴉片我爭性女探索 〉,前引古,第2十,頁” 。

TanChung,ε加刀aa刀t6乃εBr£Vε比 〃ⅣUrr.r4S‘田dJ9Ur‘力εUπ

田JUrr力εU9︴用 〞ㄅ

-I86θ′2 (Northcarol︳na:Carol︳naAcadem㏑Pfess,1978),pp.5-1U.

茅海建,《天朝的崩法:漪片我爭再研究》(北:三功︳店

,1995),井

者 自認 《林

欽差兵佔片我手》一︳ 「在#多方面對我#助很大」,頁Ⅱ9。

同上,頁1.32,559-586。

omasS.Kuhn,TnfS‘F,Jcr田KUrε“θπ‘φεRe,U幼“U刀J,2nded.(Chicago:TheUnive〝my

UfCh㏑agoPress,199U),pp.lU-1l,”-外,“-51。至於典範的呈現與玄踐,通常籍助教科

書的形式,pp.13°-143.

1U .

(11)

近 四 十 年 鴉 片 獄 爭 史 研 究 的 典 範 之

,在

同類著述 中

,本

書不僅為 「研究近代早期之中外關係者必讀 」媳 ,也是 吾人於今浸淫鴉 片戰爭課題 的入門圭臬

,認

知近代 中國變局個 中堂奧的深刻導 引 。往者 已矣 ,來者可追 ,在改革開放後的大陸 日漸拓展而在臺灣始終相對冷落 的鴉 片戰爭研究上”

,我

們希冀 「典型在夙昔 」的推波助瀾 ,寄望於當前和未 來臺灣學界的共 同努力 一一 既窺宮室之美 ,有志者 ,亦當若是 ! 姆 李恩涵,前引文,頁η 。 ” 茲以台灣地區歷年來造就的博碩士論文烏例,其中與鴉片戰爭課題直接相關者 ,據筆者 日 前所知,為數並不多 。參見張炳南,〈鴉片戰爭與中共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兒 年;工友梅,〈鴉片我爭前英國對華之鴉片貿易問題 〉,國立士灣大 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年 ;秦亞平,〈中共貿易與鴉片我爭

),私

立輔仁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年 ;林盛裕,〈論魏源與佐久間象山的海防思想——兼論 十九世紀 中華 中日兩國的海防暨海防思想

),私

立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年

;周崇愛,〈鴉片我爭期 間(l田U-1842)中文(國語 )「額示性 」 、「預設性 」及 「隱合性 」之語用研究 〉,國立球治作戰學校外國語文學研究碩士論文,民國Bj年;張 銓津,〈鴉片戰爭時期的漢奸問題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 “ 年 。

-2U5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若從國內的 教育體 系觀之,青 年學子 從國中畢業 開始, 便要對自己 的人 生做第一次的分流 ,選擇高中、高職 、專科、普通高中 、綜合高中等;上

莊子美學中所呈現的「開放性系統」, 試圖來彌合菁英系統與庶民 系統之間的落差, 因為社會的穩定維繫於庶民教育體系的建立。毫

O 居民瞭解當地文化資產與他們的關係。在 認同這些理念和觀念下,自己能否有足夠

表演藝術:1.認識 世界傳統舞蹈類 型實際學習體驗 原民舞蹈與文化 2.實際體驗舞台 與劇場藝術魅 力。3.透過街頭 藝術、國際藝術 節的介紹,體驗

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就是 帶領國家度過南北戰爭難關的總統,你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