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Moodle協同寫作活動應用於科技概念教學之模式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Moodle協同寫作活動應用於科技概念教學之模式探討 "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Moodle 協同寫作活動應用於科技概念教學之模式探討

楊宏仁* 、翁凌志**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碩士班研究生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 Moodle 教學平台的 Wiki 教學活動如何應用於科技概念 教學。藉由探討概念之本質與概念教學等相關文獻,並與 Wiki 教學活動的特質 結合應用,提出一套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與主動學習機制的教學活動程序,協助 學生對於科技概念的主動建構與學習,並強化其學習動機。 關鍵字:合作學習、協同寫作、科技概念教學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教育理論中,建構理論為主軸的教與學,都被認為比傳統教學更能有助於 學生未來的發展,布魯納在 1963 年即說過,學生必然的只能接觸有限的學習素 材,要如何使這些所接觸的學習內容在他們未來的人生裡是有意義的呢?在科技 教育的課程改革過程中(Martin, 1995),亦強調科技的學習應以概念為主軸來涵蓋 其下的科技知識,然而這當中只提出了科技概念的分類架構,卻未說明概念教學 的本質是什麼;而課程不單只依賴教科書,教學方法也是相當的重要,Vygotsky (1987)即主張直接教學法對於概念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而這箇中的原因,乃在 於概念的建構需要透過學習者本身對於概念所代表的實例進行不斷的分類與區 別等心理活動,這樣的過程若只單純由教師將概念的「事實」教予學生,學生極 可能只以記憶的方式將所學習的內容記下,並未真正建構概念於其知識體之中。 因此,在教學方法的相關研究上,亦提出不同於直接教學的教學方法,如:Goral (2006)以說故事的方式來教導數學、Dori (2005)以動畫來輔助電磁概念的學習。 Wiki 是一種以內容管理為理念的 Web 系統,能夠支援社群的協同寫作,最 有名的即為維基百科(Wikipedia, 2007),它是一個開放給網路上所有的人共同進行 編寫的百科全書。Wiki 提供了能支援協同寫作的輔助工具,包括使用一組簡化的 「格式化規則」,取代了原本對使用者來說相對複雜的 HTML 語法,以及「版本控

(2)

管」和「權限控管」等工具(呂雪惠,2004)。 Wiki 協同寫作的特點,在教育的應用上也有不少研究提出例證,譬如蔡宜坦 (2005)曾提出以 Wiki 來輔助網頁語法的教學、Yarrow(2001)主張協同寫作有助 於後設認知與同儕互動。 而現今的教學平台之中,Moodle 即內含了 Wiki 作為教學活動的類型之一, 若能善用此教學活動的功能,並針對概念教學的特性與需求,提出一套適合於科 技概念教學的 Wiki 教學活動,相信對於學生在科技概念的學習與建構上是有助 益 的 , " Pedagogical Support for Classroom Collaborative Writing Assignments “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2a) 一文中亦提起協助寫作有促進學 生主動學習的效用。由此可見,Wiki 確實可作為一種具積極性的教學活動。 因此,本研究藉由相關文獻的探討過程中,尋找出一套能夠結合 Moodle 教 學平台 Wiki 教學活動之教學活動程序,使學生在進行協同寫作的過程之中,能 夠培養其主動學習之動機,並促進其科技概念之建構;而 Wiki 的版本控制功能, 也能夠協助教師觀察學生參與協同寫作的情況。 貳、文獻探討 (一)概念的本質 什麼是概念?根據 Merrill (1992)的定義,概念是一組基於相同特徵而被 分為同一群組的特定物件、符號或事件,並以特定的名稱或符號作為代表。 舉例來說,「狗」即是一個概念,代表了不同品種、特徵的狗的泛稱。概念, 同時也是我們用來理解這個世界,以及我們進行講通的文字,也可說是一種 思考的心智工具(Klausmeier, 1985)。因為有概念,我們才得以理解並適應生 活環境,進行有效的溝通,並使自身免於危險 (Shaughnessy, 2003)。而概念 的意義,是由使用相同語言的群體所共同認可接受的(Klausmeier, 1985),因 此概念的發展亦涉及了文化價值與慣例,而文化的成長與改變也對概念的理 解有所影響(Smagorinsky, 2003)。總結來說,概念是由個人所組織的關於物 件、事件、想法或程序等等的資訊,藉由組織而成的概念能夠促使個人對事 物進行分類及區辨 (Klausmeier, 1985)。 (二)概念的分類

(3)

(以概念在生活中的扮演角色區分,例如:早餐食物)、分類學(以物件的 屬性區分,例如生物學的動植物分類)、評估(以其評估的正負結果區分, 例如:垃圾食物)、主題(以概念間的相關性區分,例如:狗與狗鏈)。 這四種分類方法,對於教育有何種啟示?根據 Nguyen (2003)的研究結果 顯示,幼童會同時使用分類學及情境來進行分類,而這表示幼童並不會只依 賴特定的分類方式,對於分類的原則採用是具有彈性的。雖說分類學的概念 分類法則是公認的標準,然而人們在建構概念去認識世界的方式卻不會只有 一種。 (三)構成概念的心理行為 Merrill (1992)認為,概念的構成涵蓋三種心理行為:分類、關聯及規則 應用。分類,是指學生能夠命名或提出代表某個概念類別及其所屬的特定實 體的普遍文字,或是從眾多的實體中區辨出特定概念的實體為何。然而,分 類的結果並不完全代表有分類的行為,這當中牽涉到是否以強行記憶的方法 來學習實例與概念的關係。關聯,則是分類的進階應用,學生須進一步的將 二個以上屬於相同類別的實例歸類為相同一類;而關聯行為亦有可能受到記 憶行為的影響。原則應用行為,則是發生在學生將二個以上類別的實體進行 組合,藉由某些操作去形成另一個新類別的實體。原則應用行為的程序包含 了分類辨識等其他行為的綜合應用。 (四)概念的定義方法 根據 Merril(1992)對於概念的陳述,概念本身包含了許多的屬性,而 這些屬性乃是我們用以與其他不同類別事物區分的依據。在界定一個概念的 定義上,Morse (1996) 提出了四項原則:(1)概念必須被明確的界定 (2) 相關的特徵或屬性必須被確定 (3)概念的先決條件與產出必須描述說明 (4)概念所涵蓋的範圍須被界定。而 Merril(1992)的概念課程教學指引中, 對於概念課程制定的最重要步驟,即為「定義概念」。一個完整的概念定義, 須包含:(1)名稱:象徵這個概念的文字或符號 (2)屬性:包含了共通屬 性及唯一屬性,以及屬性之間的關係。概念定義之後,便可依此建構概念的 「實例(Example)」與「非例(Non-example)」。而學生對於概念的建構,即 是透過對於實例與非例的分類與區別。

(4)

(五)概念的學習順序 Klausmeier (1985) 說明了同一個概念的學習層級,依序為:具體層級(能 夠辨識相同的物件)、識別層級(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識別出物件是相同的)、 類別層級(能夠將二個以上在識別層級所學習的物件,分類為相同的類別), 以及形式層級(不但能夠區別那些物件是相同類別,那些不是,同時還能說 明為什麼是或不是的理由)。雖說並非每個概念都依照這四個層級進行學 習,例如:月亮只有一個實體,因此沒有類別層級的學習。然而 Klausmeier 所提出的學習層級是教師們在實施概念教學時所應注意的教學原則,亦即由 具體而形式的進行教學。 (六)科技概念

ITEA(2000)所制定的 Standards For Technological Literacy,當中提出了科 技的核心概念:系統、資源、需求、最佳化與交易、程序及控制。雖然在各 學習階段皆訂定了對應的學習目標,但缺乏較詳細的概念分類資訊。而 Martin (1995)所編之 CTTE 年鑑中關於運輸載具的分類法,在概念定義的示 範上,是較具體且明確的。在此分類架構中,定義了環境媒介、模式、路徑、 行進方向/自由度及六個科技子系統(結構、推進、懸吊、導引、控制及支 援)。藉由這些屬性,任何有關於運輸載具的學習皆可以此概念架構來進行。 這些通用概念,不但能廣泛的應用在各式的運輸載具上,對於學生的學習來 說,也不再只是記憶各種載具的名稱及功能而已,能夠促成更具有結構的系 統化學習。 (七)Wiki Wiki 是一種可在網路上開放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本系統,使用者藉由簡 單的標記語法(非 HTML 語法)來輕鬆的建立與連結各網頁,並且具備了版本 控管(CVS)以及目錄索引等功能 (Wikipedia, 2007)。Wiki 除了提供了比其他網 路系統(如:Blog)更適合的協同寫作環境,其所提供的工具以及簡便、開放 的特點,促進了社群內的知識共享(Wikipedia, 2007)。在教學的應用上,Bean 與 Hott (2005) 針對 Wiki 的優缺點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供我們作為使用 Wiki 進行教學的參考。除此之外,Raman (2006)認為 Wiki 具有增進溝通效果及支 援知識分享二項主要的優點。簡言之,Wiki 除了具有內容管理的特色,也具

(5)

(八)協同寫作與合作學習

協同寫作,是指由二個以上的作者共同進行寫作(Noël & ROBERT, 2003);而合作學習,則是藉由一群學生的共同參與來使自己與他人的學習 效益得以放大。然而有協同寫作的活動,並不代表有合作學習的效果。關於 合作學習,有五項要素是必須留意的(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2a):(1)明確的相互依賴性(2)相互促進彼此的學習(3)都有自己需 負責的任務(4)應用了人際溝通及社交技能(5)以整體來看待工作成效。 這五項條件對於教學的實施是很重要的原則。雖說協同寫作應用在教學上的 問題在於「時間」(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2a),然而線上學習 平台的精神,並不是要取代現有的課程教學,而是要讓學生在課程以外的時 間還能夠進行學習。因此,教師也需要考量將協同寫作的活動,分佈到課堂 中以及課堂之後的時間裡,以達到協同寫作活動真正的效用。教師在指導學 生進行協同寫作上,有三個要項需要訂定(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2b):(1)目標:結果或成品應該是如何(2)主題與架構:制定主題,並 規定寫作應遵循的格式,以求成品的一致性(3)流程:清楚說明協同寫作 進行的流程。 參、活動設計 (一)運輸載具之實例 腳踏車、機車、汽車、貨車、卡車、馬車、公車、火車、電車、太空梭、 火箭、飛機、熱氣球、飛行船、直昇機、貨輪、帆船、竹筏、潛水艇、水翼 船等等交通運輸載具。 (二)運輸載具之屬性 環境媒介(陸地、水上、空中、太空);模式(乘客、貨物);路徑(固 定、非固定);行進方向及自由度(縱向-前、後;橫向-左、右;垂直向-上、 下);科技子系統(結構、推進、懸吊、導引、控制及支援) (三)Wiki 活動進行流程 1.建立課程及 Wiki 活動:例如建立為期四週的線上課程,並加入 Wiki 活 動。 2.編輯 Wiki 頁面內容項目:包含運輸載具的實例及活動指引:「根據交通

(6)

工具運行的環境,將以下交通工具進行分類」 3.關鍵字與子頁面的建立:建立四種運行環境的內部連結([名稱|關鍵字], 例如:[陸地交通工具|Land])。各子頁面則填入該概念的中文名稱。因 Moodle Wiki 對於頁面名稱及關鍵字的中文支援有問題,需以英文進行命 名,再補充中文內容作說明。 4.第一階段活動安排:由學生將交通工具分類至所屬類別的頁面、填上該 交通工具的名稱及分類的理由。學生可以進行分組,搜集某類交通工具 的圖片及資訊,建置介紹運輸載具的頁面。 5.進一步分類的活動安排:增加分類的屬性,例如納入「模式」或「路徑」, 再將已分類的交通工具,再進一步的進行分類。程序與上一步驟相似。 6.以「屬性」作反向思考:以「屬性」作為出發點,整理「屬性」的資料 及分類相關的交通工具。藉此,實例與屬性的關係網絡將建立得更完整。 7.教師的任務:包含了協同寫作的過程指導(例如資料引用方法)、學生參 與情形的監督、活動結束之後的學習內容總結。學生的參與情形,可以 藉由 Wiki 的修訂歷史來進行觀察。 當學生對於基礎的交通工具屬性有所瞭解時,在後續的相關課程中,就可 以比照這樣的活動實施模式,來進行更深化的學習。 肆、結論與建議 Wiki 的內容創建特性,以及頁面間關連性的建立,對於概念的教學有一定程 度的協助,概念與概念之間是具有相關性的,或具有從屬、階層關係,而概念關 係的呈現並非是單純的樹狀圖,而是網絡形式。因此,Wiki 比起概念構圖軟體更 適合用於概念架構的呈現。雖然 Moodle 平台的 Wiki 功能對於中文支援的部份尚 有瑕疵,但考量到將 Wiki 與教學平台整合使用,Moodle 在現階段仍是可行的運 作平台。而另一種變通的方式,則是以中文支援完全無問題的 Wiki 平台,以外 部連結的方式結合 Moodle 課程教學,但這種方式對於教師及管理者來說,負擔 會較重。 礙於時間上的限制,本研究不針對科技概念進行詳細的探討,只從文獻中提 出概念的特質與界定方法,並配合運輸分類法作為示範;亦即本研究乃在強調界

(7)

證實為有效時,教師即可以相同的流程去探討各個科技領域的概念內涵,並建立 科技概念課程。最後,若 Wiki 活動的成果,能夠以圖示的方式,將概念與屬性 之間的關係,描繪成概念網絡圖,相信會使整個活動更加的完整。 參考文獻 呂雪惠(2004)。新一代以語意為基礎的 Wiki 系統。台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碩士論文。 蔡宜坦(2005)。以 Wiki 輔助網頁語法教學之研究。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資訊 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2a). Pedagogical Support for Classroom Collaborative Writing Assignments.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 28(6), 1-22.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2b). Constructing Collaborative Writing Assignments.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8(6), 37-50.

Bean, L. & Hott, D. (2005). Wiki: A Speedy New Tool to Manage Projects. Journal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 Finance (Wiley), 16(5), 3-8

Dori, Y. J. (2005). How Does Technology-Enabled Active Learning Affec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Electromagnetism Concepts?.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14(2), 243–279.

Goral, M.B. & Gnadinger, C. M. (2006). Using Story-Telling To Teach Mathematics Concepts. Australian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11(1), 4-8.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Association. (2000). Standards for technological literacy: Content for the study of technology. Reston, VA: Author.

Klausmeier, H. J. (1985).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th edi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Martin, G. E. (Ed.) (1995). Foundations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1995, 44th, CTTE

Yearbook. McGraw Hill.

Merrill, M.D., Tennyson, R.D. & Posey, L.O. (1992). Teaching Concepts: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Guide.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Morse, J. M. (1996). Criteria For Concept Evaluation.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4 (2), 385-90.

(8)

Nguyen, S. P. & Murphy, G. L. (2003). An Apple is More Than Just a Fruit: Cross-Classification in Children's Concepts. Child Development, 74 (6), 1783-1806.

Noël, S. & ROBERT, J.M. (2003). How the Web is used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Writing.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2(4), 245–262.

Raman, M. (2006). Wiki Technology As A “Free" Collaborative Tool Within An Organizational Set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3(4), 59-66.

Shaughnessy, M. F. (2003). An Interview with Bruce Brachen About the Measurement of Basic Concepts in Children.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5(3), 351-364. Smagorinsky, P., Cook, L. S., & Johnson, T. S. (2003). The Twisting Path of Concept

Development in Learning to Teach.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5(8), 1399–1436. Vygotsky, L. S. (1987). Thinking and speech. In Rieber, R. & Carton, A. (Eds.) and

Minick, N. (Trans.), Collected works (vol. 1, pp. 39–285). New York: Plenum. Wikipedia (2007).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November 8, 2007,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Yarrow, F. (2001). Collaborative Writing: The Effects Of Metacognitive Prompting And Structured Peer Interactio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2), 261-8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建議多協助學生進 行運用工具實作的 機會,亦可嘗試將 部分概念以圖像化 (如流程圖、太陽 圖等)的形式呈現

類別 弱項 強項 (寫作能力/困難) 自閉症 理解和表達. 言語、缺乏 想像力、理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研究不同的、新的教學方法/模式 試教行動 Æ 分享經驗 Æ

例如學生在必修部分已嘗試寫作不同類型的實用文

李友錚【5】指出有關顧客需求特性的探討目前以 Kano 二維品質模式 最具代表。因此,可以利用 Kano

本研究旨在使用 TI-Nspire CAS 計算機之輔助教學模式,融入基礎 統計學的應用,及研究如何使用 TI-Nspire 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