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邁向良善的同儕審查 / 2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邁向良善的同儕審查 / 20"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9)

,頁 20-22

同儕審查 主題評論 第 20 頁

邁向良善的同儕審查

郭俊呈 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專任助理

一、前言

綜觀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的審查機 制,可發現有以下幾類: (一) 形式審查即針對文稿的完整性和 是否符合期刊規範等層面進行審 查。 (二) 同儕審查即由外部同儕審查者進 行審閱,通常有 2 位或以上的審 查者針對稿件之研究設計、研究方 法、研究結果優劣、資料的呈現和 解釋等層面進行審查。 (三) 編輯會議審查即依據審查者之審 查意見,決定是否刊登這篇文稿。 也因為對於同儕審查這個詞的了 解,勾起了筆者對於以往投期刊論文 與國內相關機構計畫時的些許回憶。 正如陸偉明 2009 年教授於「人文與社 會科學簡訊」提出的些許經歷或聽聞: 在一個學術研討會上,當時我還是 剛回國的新進學者,有一位資深學 者對我說:「我才剛審過你的文章, 還蠻不錯,你好好做。」我當下當 然唯唯諾諾,感謝老師的支持。不 過心中也浮起一個疑問:「匿名審查 的意義在哪裡?」心中也隱隱然有 一種難以描述的不舒服的感覺,似 乎感受到我位在下階的權力不對等 關係,好像更難以和資深學者對話 討論了。 在學校大樓的走廊上,碰到一位較 資深的同事,他正好從系辦公室出 來,手 上抱 了一 大疊國 科會 的包 裹。他拿高給我看,並說:「年輕人 好好幹!你看我審這麼多,以後我 審到你的一定會給高分的!」我當 然連連稱謝,當時我並不知道國科 會有迴避審查的規定,同一系所根 本不會互審。 有一位期刊新任主編對我說:「我好 不容易才爭取到這個位子,你要投 稿趕快投,機會難得,以後想要登 上去就不容易了。」資深學者對話 討論了。

二、常見的同儕審查制度

筆者認為上述的經歷與聽聞,或多 或少於目前還是時常經歷或聽聞,這 不禁讓筆者著手思索,到底同儕審查 應如何落實,才能真正達成同儕審查 的制訂精神呢?首先,應從同儕審查 的制度精神說起,同儕審查係指計畫 申請單位承辦人或期刊編輯者、出版 者在收到研究計畫申請書或欲出版的 稿件時,先進行審查的步驟,由計畫 申請單位承辦人或期刊出版者挑選至 少二位在該領域被視為最有資格的同 儕, 審 核該作 品的品質及 未來發 展 性,再決定是否通過計畫申請或出版 (Hartley, 2008)。目前同儕審查的程 序 應 可 分 : 匿 名 審 查 ( anonymous review)意即作者不知道審查者是誰; 隱蔽審查 (blind review)即審查者也 不知道作者是誰,隸屬機構為何;數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9)

,頁 20-22

同儕審查 主題評論

第 21 頁

據統計方面的審查(statistical review for manuscripts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就人文社會學科而言,相關

同儕審查程序採匿名審查與隱蔽審查 兩項為主。其中匿名審查又分為單向 匿名審查(single-blind peer review)是 當審查者知道作者姓名和機構名稱, 而對作者隱匿審查者的資訊;雙向匿 名審查(double-blind peer review)是 審 查 者和 作者 雙方 均不 知對 方 的姓 名;相對地,在公開審查制(open review system),則是審查者與作者雙方均知 悉對方之姓名。 而在此兩項審查程序中,常被提及 的爭議可分: (一) 無論是單向或是雙向匿名審查,其 實並無法落實到完全匿名。 (二) 倘若無法匿名審查,那麼客觀性審 查是否會被落實。 另外,對於同儕審查之審查者在決 定審查結果時,根據什麼標準過濾掉 受審查之稿件呢?目前常見的標準如 下: (一) 缺乏原創性。 (二) 不足夠的樣本。 (三) 主題不夠有代表性。 (四) 資料或是方法無效。 (五) 研究資料及相關研究數據不重要 的、不正確的、不精確的測量。 (六) 忽略了其他人重要的著作。 (七) 對於研究結果無法做適當的解釋。 (八) 過量的術語和自我吹噓。 (九) 研究結果並不支持結論等。 而針對期刊投稿者而言,目前亦常 可發現些許爭議。例如: (一) 一稿多投 有時或許因為期刊的審查、編輯、 到出版的時間拉得太長,而使部分投 稿者將稿件分別投遞多處,誒被接受 後再向其他期刊投遞單位提出撤稿要 求; (二) 灌水的研究 有部分研究者會把研究計劃有意 的或無意的盡可能分成數個部份,以 最小出版單位(least publishable unit, LPU)為一篇文獻,以得到最大的出版 量。 (三) 不適任的合著者角色。 (四) 剽竊(plagiarism)和錯誤。 (五) 對審查系統的質疑。 (六) 經費支援和數據共享,由於研究多 有連續性或彼此相關,研究者的貢 獻錯綜複雜等。

三、結論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9)

,頁 20-22

同儕審查 主題評論 第 22 頁 綜上所述,如何落實同儕審查制 度 , 以增 加期 刊化 計畫 審查 的 公平 性、客觀性,並杜絕計畫申請者或期 刊投稿者的爭議性議題。筆者在此提 出幾項淺見供參酌: (一) 建立審查人員資料庫意即將審查 者依據專業性、成就、領域聲望等 向度建置審查人員資料庫。 (二) 由計畫申請人或期刊論文投稿者 推薦,此可降低審查者對於計畫申 請人或期刊論文投稿者的主觀偏 見,以避免影響審查的公平性。 (三) 建立平等對話的平台:當前「審查 者」與「被審查者」之間缺乏審查 意見以及原著作意見相互溝通的 對話機會,以使審查者能更加理解 作者撰寫的本意,而導致被審查者 總是處於被宰割的位置。因此,正 向的審查倫理應基於「同儕平等」 關係,使審查者能確實掌握與尊重 作者撰寫文章的本意,而作者亦應 虛心地接受審查者的審查意見。 (四) 積 極 建 立 「 同 儕 評 論 」( Peer Commentary)取代專斷的匿名審 查 的 平 台 : 用 「 評 論 的 評 論 」 (Comments on Comments)的設 計方式,讓審查者的意見公開,並 將作者對於審查意見的答辯,附於 正式刊登文章之後,求取更多人的 回應,以達到審查者與投稿者或計 畫申請者之相互約束,避免偏頗之 見。 參考文獻  陸偉明(2009)。同儕審查制度。 人文社會科學簡訊,10(4),117-123。  林娟娟(1997)。學術期刊之同儕 審查。大學圖書館,1(3),127-140。  Hartley, J. (2008). Academic

Writing and Publishing: A Practical Handbook. NY: Routledg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同儕輔導」是一種教師同儕工作在一起,形成夥伴

二、提醒貴公司依「多國多中心藥品臨床詴 驗計畫審查程序」 ,如計畫內容變更,應檢附

編號 主持人 計畫名稱 委員審查意見 大會審查6. 結果

IRB 編號 CE18097A 計畫主持人 陳呈旭 計畫名稱 高風險個案相關醫療人員短期及長期心理壓力之評估研究 審查意見

 學門審議會評比全部之申請案,參考書面審查 意見、申請書內容及申請人近五年的表現及主 審學術判斷,經整體交叉評比後,由審議會共

審查整理呈現資料:蒐集到的資料應先審核 是否完整、正確、合理與一致,然後利用敘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所有精教 的圖書 二年級 課程統籌主任. 三年級 課程統籌主任、圖書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