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人生涯規劃與人格特質對陸生來臺就學意願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個人生涯規劃與人格特質對陸生來臺就學意願的影響"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個人生涯規劃與人格特質對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的

個人生涯規劃與人格特質對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的

個人生涯規劃與人格特質對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的

個人生涯規劃與人格特質對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的影響

影響

影響

影響

The Impact of Chines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areer

Planning on the Willingness to Study in Taiwan

黃英忠* 杜佩蘭** 簡瑞榮*** * 國立高雄大學校長 ** 國立金門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副教授 ***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中文

中文

中文

中文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台灣高等教育在面對陸生來台就學的問題時,必須發展出具跨國性及國際觀的 教育政策及制度,來因應高等教育的國際市場趨勢,而制定完善的學歷採認,及擬 定陸生來臺就學的政策、制度及招生規劃、策略,實屬當前務要。人格特質可用來 描述個人之人格對生活適應的反應方式,表現於外是一種持久、穩定及一致的行為 傾向。本研究從 Costa & McCrea(1992)所提出的五大人格特質著手,並結合生涯規劃 的觀點來瞭解其對有意願來台就學之大陸學生的影響,本研究訪談 13 位目前或曾經 來台就學之大陸交換學生,針對「人格特質」與「個人生涯規劃」對於「陸生來台 就學意願」之關係進行訪談,分析結果得到 2 個命題:(1)人格特質會影響陸生來台 的就學意願;(2)個人生涯規劃會影響陸生來台的就學意願。研究結果可作為政府制 定政策及提供後續研究的參考。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人格特質人格特質人格特質人格特質、、生涯規劃、、生涯規劃生涯規劃生涯規劃、、、、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陸生來台就學意願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issue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studying in Taiwan,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authorities need to develop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systems with global vision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For instance: formulate completed diploma recognition, formulate the policies to specify the regulations of the students of mainland China studying in Taiwan, student recruiting plans, systems, and strategies, which are the critical issues for this moment. Personality traits, of exterior performance is a durable, stable and consistent behavioral tendencies ,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personal character of adapting to life adjustment. Participan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from Costa & McCrea (1992) proposed five major personality traits, combined with career planning point of view to understand the willingness of Chinese students to study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was by interviewing with thirteen exchange students whom are current or have ever

studied in Taiwan for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ersonal career planning" on the willingness to study in Taiwan .The following were two major findings:

(1) personality traits will affect the willingness of Chinese students to study in Taiwan;

(2) personal career planning will affect the willingness of Chinese students to study in Taiwan.

Moreo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suggestion for policy making institution and the follow-up researcher's reference.

Keywords: Personality Traits, career planning, the willingness of mainland Chinese students to study in Taiwan.

(2)

一、

、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在國際經濟變動的局勢以及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問題之下,台灣面臨了經濟 結構的轉型及人口的變遷,而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勞動市場在專業及基層人力的不足 問題,造成企業被迫調整及外移,而目前擁有全球最大市場及勞動力優勢的中國大 陸,吸納了世界各國企業進駐,不但使得國家在經濟上蓬勃發展,也促使人才的需 求量高居世界各國,相對台灣在企業外移中國大陸,以及台灣高等教育上所面臨問 題,也造就目前開放陸生來台就學議題的重要性。 2011年台灣高等教育首次招收陸生,因參卓日本、韓國招收陸生經驗,及考量 官方文書制度、與台灣交流密切度、省市自辦高考等相關考試暨行政制度健全問題, 而僅限沿海6省市(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戶籍所在 地之陸生,先行小規模試辦,經統計,學士班招生名額1,488名,錄取1,015名,實 際報到742名;碩博士班招生名額共計653名,錄取248名,實際報到233名,初期招 生狀況與預估數據顯有落差。 而來台短期交流研修之陸生人數,自2003年後逐年增加,歷年累計達8,046 人。 2010年第1學期已達單學期新高,計2,798 人,其中以6個月以內之研修為主,約佔 89.3%。顯係因臺灣高等教育在文化、語言及生活習慣上與中國大陸的雷同,在兩岸 學生的學習互動及交流上已佔有優勢,足以吸引陸生來台就學,惟2011年台灣高等 教育首次招收陸生,成效不彰,初推原因除係與宣傳時間過短、三限六不政策以及 限制對等招生的原則有關外,另陸生來台就學之個人因素,包含個人生涯規劃與人 格特質亦為決定來台就學之關鍵,

Pervin & John(2001)認為人格特質可用來描述個人之人格對生活適應的反應方

式,表現於外是一種持久、穩定及一致的行為傾向。Costa & McCrea(1992)提出五大 人格特質,包含親和性(Agreeableness)、 勤勉正直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向性

(Extraversion)、 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Neuroticism) 及開放性(Opennessto Experience),認為此種獨特個性,係由先天的遺傳、後天的學習及環境的影響等因素 交互作用下,表現於身心各方面的特質所組成,影響個人的行為。而謝豐昌(2008) 指出生涯規劃乃是個體衡量本身的條件,配合外在的客觀環境,針對未來的發展, 做有效的規劃與執行,以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黃英忠(2003)亦提出個人的前程規劃 是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及可能的工作機會選擇職業及組織,規劃發展途徑及 從事個人發展的整個過程。 本研究認為瞭解有意願來台就學之大陸學生的個人生涯規劃與人格特質,將有 助於台灣高等教育招收大陸學生的相關規劃及策略,在吸引更多大陸優秀人才來臺 就學後,除可望解決目前國內高等教育單位招生不足的現象外,並可供大陸台商企 業培育具台灣文化的大陸優秀人才的依據,降低大陸台商企業的內部人力的文化差 異與衝突並提升企業競爭力。因此先針對來台交流就學之陸生,其個人的生涯規劃 及其人格特質對其來台就學意願之影響進行訪談,以瞭解生涯規劃及其人格特質影 響大陸學生來台就學意願的程度,,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可提供台灣高等教育相關 政策及制度建議,並供台商企業培育人才之參考。

(3)

二、

、 人格特質與生涯規劃

人格特質與生涯規劃

人格特質與生涯規劃

人格特質與生涯規劃

(一)人格特質人格特質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 1.人格特質的定義

Phares & Chaplin (1997)指出個人情感的特別性,其在不管是在不同的時間或環

境中均能維持一致,Robbins (2001)提出人格特質乃是一個人對其他人所展現的反 應,以及和其他人所有的互動方式。而當個人對生活的適應所反應出的方式,其表 現在外的是一種持續、穩定以及具有一致的行為傾向即為人格特質的表現(Pervin & John, 2001)。張春興(1991)表示個人在對於自己、他人及對周遭所有事物的適應時, 在其行為上所顯示出來的獨特性格是人格特質的展現,徐西森(1998)則認為個人的處 事風格,其具有持久性及統整性,也因人心多變難測,也具有其複雜性。 綜觀上述各項人格定義,儘管各學者對人格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共通之處認為 人格特質是用來表示一個人的思考模式、感情表達和行為特性之一般總和,用來區 辨自己與他人的一種獨特性質。 2.五大人格特質 有關人格特質部分,各國許多學者們從個體的生理及行為上的特質進行分析, 而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是Costa & McCrea(1992)所提出的分類法,本研究即採用Costa

& McCrea 所提出的五大類人格特質構面,各構面的意義及典型特徵說明如下表 : 表1 五大人格特質之意義與特徵 五大類人格特質 五大類人格特質 五大類人格特質 五大類人格特質 意義意義 意義意義 典型特徵典型特徵典型特徵典型特徵 親和性(Agreeableness) 親和性是一種易相處、溝通與 合作的人格特質 有禮貌、令人信賴、待人友善、 容易相處。 勤勉正直性 (Conscientiousness) 指 一 個 人 對 追 求 的 目 標 之 專 心、集中程度。有兩個構面1. 成就導向 2.負責守紀律 得分高者具有努力的、自我要 求的、追求卓越、循規蹈矩、 謹慎、有責任感等特質。 外向性(Extraversion) 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間關係感 到舒適之程度或數目。 自信、主動活躍、喜歡表現、 喜 歡交 朋友 、愛 參與熱鬧 場 合、活潑外向、喜好刺激與興 奮。 情緒穩定性 (Emotional stability; Neuroticism) 指一個人能承受負面情感刺激 之程度,當一個人所能接受的 刺激越多,則其情緒穩定性越 高。 其 特徵 為不 易緊 張、心情 輕 鬆、感到安全及能夠妥善控制 自己的脾氣 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此面向表示對事實、新奇事物 的吸收程度。 高分者的特徵為: 好奇的、富 於想像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 變。 資料來源:參考李誠(2000)及本研究整理 經由上述文獻得知每個人都擁有個別獨特的「人格」,是個人應付外在環境時, 於其行為上所顯示的獨特個性。此種獨特個性,係由先天的遺傳、後天的學習及環 境的影響等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現於身心各方面的特質所組成,所以可推,既然人 格的形成受到時空、環境、經驗及文化差異的影響,自然會產生不同的人格特質, 也藉以區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由於人格形成雖會受到遺傳、生長環境、文化因素 及經驗的影響,故不同的人格特質對於在生命當中各樣的選擇上自然會有所差異, 於此,本研究在人格特質的理論上採以Costa & McCrea 所提出的五大類人格特質構 面做為研究基礎。

(4)

( (( (二二二二) ) ) ) 生涯規劃生涯規劃生涯規劃生涯規劃 生涯的規劃會影響一個人的就學意願選擇與投入的時間、物力及精神,目的是 讓自己的在未來有一定的成就,進而成就個人生涯發展,所以清楚分析出生涯的定 義與特性,則可有效的幫助個人瞭解及掌握生涯的重點與方向,並有助於對個人生 涯的規劃,並直接影響著個人就學的意願。 1.生涯規劃的意義 生涯規劃是一個人對於一生的過程當中的妥善安排(張振成,1997),生涯規 劃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個體不斷地在過程中評估自己的能力及價值系統,以與 實際環境的需求結合,所以它是積極的、目標導向的連續性過程,絕不是機械、刻 板的過程(黃惠惠,1993)。因此將生涯規劃的意義瞭解清楚,則可幫助一般青年 學子們在對於個人生涯規劃中,正確選擇出就學方向。本研究整理學者對生涯規劃 所下之定義如下表: 表2 生涯規劃的定義 學者 學者 學者 學者(年份年份年份) 年份 生涯規劃的定義生涯規劃的定義 生涯規劃的定義生涯規劃的定義 Hall(1986) 生涯規劃指的是個人對自己興趣瞭解,評判自我能力、各項機 會、助力或阻力及各項選擇等,並確認與個人生涯有關之目標, 並且從事自我發展活動的規劃過程

Mondy & Noe(1990)

生涯規劃是一個人依其所預設的生涯目標,並尋求達到目標之方 式的過程,重點在於結合個人目標與真正實際存在之機會

Mosley Pietri & Megginson(1996)

生涯規劃即是協助一個人選擇自我所設定的目標和確認達成 目標的方式與方法

Mondy Noe & Premeaux(1999) 個人透過設定生涯目標與確認達成之方法的持續性過程 李鍾桂(1995) 凡事只要有所準備、規劃、設計、進行,就可以按部就班照自己 預定的計劃去推動。因此,一個人對自己的一生做了很好的計 劃、周詳的考量,決定好自我奮鬥的目標與方向,即為生涯規劃 洪鳳儀(2000) 生涯規劃指的是一個人盡其可能地規劃未來生涯的發展歷程,考 量了智慧、性向、價值,以及阻力、助力,並且做好妥善的安排, 期望自己能適得其所 黃英忠(2003) 個人的前程規劃是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及可能的工作機會 選擇職業及組織,規劃發展途徑及從事個人發展的整個過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各獻文可得知, 具有個人生涯規劃能力的人,較可以依據各項規劃項 目項及重點,在一定的期程裡,充分對於個人自我的智能、興趣、性向、潛能、人 格特質作全面性的檢視,且較可以在針對外在環境、社會變動作有效的的評估,進 而大大的提高個人所設定目標的達成機率,故可知生涯規劃足以影響,一般中學生 進入大學求學階段時,所面臨的就學意願及選擇 (三三三三)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 在人格的定義上雖各方學者見解不盡相同,但共通之處認為人格特質是用來表示 一個人的思考模式、感情表達和行為特性之一般總和,用來區辨自己與他人的一種 獨特性質,而目前最被廣泛接受的是Costa & McCrea(1992)所提出的分類法,本研究 即是採用其所提出的五大類人格特質構面:1.親和性(Agreeableness)2.勤勉正直性

(5)

(Conscientiousness)3.外向性(Extraversion)4.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Neuroticism)5.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做為研究基礎。有關人格特質與陸生來 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的相關文獻及實證研究極少,故本研究引用人格特質與派外意願 之關聯文獻研究,作為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相關聯之文獻參考,莊金山(2007) 研究結果發現,人格特質與派外意願達極顯著正向相關。柯元達(1993)以內外控 的人格特質來研究台商派駐大陸經理人的適應問題,結果顯示,當駐外人員人格特 質為內控型性的人與海外適應有顯著正相關,而外控型性格者與海外適應有顯著負 相關。呂錦龍(1994)在對台商赴大陸之人員派遣制度研究中,發現台灣企業對派 遣赴大陸人員的選任標準中,其中具應變能力、人際關係技巧及開放胸襟與彈性屬 性的人格特質是台商重視的標準,而國外學者Borstorff(1997)研究發現,人格特質為 影響海外派遣意願之重要因素之一。是故本研究依上述學者研究推論,不同的人格 特質對於在就學意願選擇上會有明顯的差異, (四四四四)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 因為有關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的相關文獻及實證研究極少,故 本研究採以生涯規劃與海外派遣意願之關聯文獻研究,作為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 學意願相關聯之文獻參考,潘鴻文(2006)研究結果發現個人生涯規劃與海外派遣意願 有顯著關係,而生涯目標較明確者其接受海外派遣任務的意願會較高。Black,

Gregrersen, Mendenhall & Stroh(1999)指出一般海外派遣候選人在考慮是否接受海外

派遣時,其生涯規劃亦為影響之要素。Mendenhall & Oddou(1988)也指出接受海外 派遣可以視為個人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之一。黃耀賢(2002)研究結果為個人生涯規劃 中的升遷發展對外派大陸有顯著的影響。廖勇凱 (2005)指出,大多數的海外派遣人 員,對於海外派遣的工作,影響其職業的生涯發展程度最為在意。 茲將以上各學者對綜合以上之學者對於生涯規劃與海外派遣意願之關係的研究文獻 得知,海外派遣意願與生涯規劃息息相關。

三、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綜合文獻整理分析後,本研究以訪談來台交流就學之陸生方式,針對個人生涯 規劃及人格特質之對於來台就學意願之影響,而在個人生涯規劃與人格特質上的研 究上,擬採個案分析,期望能從所選擇之個案中萃取出共同之影響來台就學意願之 因素。

本研究以Costa & McCrea(1992)所提出的分類法五大類人格特質構面:1.親和性 (Agreeableness)2.勤勉正直性(Conscientiousness)3.外向性(Extraversion)4.情 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 Neuroticism)5.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進行人格特質部分分析,以陸生所認知中「個人生涯規劃」,是否影響來台就學意 願,以及重視生涯規劃與否,對來臺灣就學的意願的影響;以陸生所認知中「人格 特質」,是否影響來台就學意願,以及人格特質的不同,對來臺灣就學的意願的影 響進行訪談,並針對訪談內容中所陳述之原因進行分析,並結合訪談方法整理出本 研究之訪談分析表,如表3所示。 表3 訪談分析表 生涯規劃 1.影響程度 2.重視與否 3.原因 人格特質 1.影響程度 2.人格類別 3.原因

(6)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目前或曾經來台就學之大陸交換學生,針對「人格特質」與「陸生來 台就學意願」之關係進行訪談,共訪談 13 位同學,整理如表 4, 日期 訪談對象 對象學經歷 2010 年 3 月 4 日 A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深圳大學研究所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高雄大學研究所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 6 個月) 2010 年 3 月 4 日 B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復旦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成功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 6 個月) 2010 年 3 月 4 日 C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安徽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逢甲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個月) 2010 年 3 月 4 日 D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廣東工業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6個月) 2010 年 3 月 5 日 E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西南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高雄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個月) 2010 年 3 月 6 日 F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西南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高雄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個月) 2010 年 3 月 9 日 G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西南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高雄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個半月)

(7)

2010 年 3 月 10 日 H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中國人民大學資訊學院研究所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逢甲大學 (2009-2010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半月) 2010 年 3 月 10 日 I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深圳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高雄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個半月) 2010 年 3 月 10 日 J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西南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高雄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個月) 2010 年 3 月 10 日 K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西南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高雄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個半月) 2010 年 3 月 10 日 L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西南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高雄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個月) 2010 年 3 月 15 日 M同學 大陸就讀學校: 廣州工業大學 臺灣交換就讀學校: 義守大學 (2009年交換來台就讀,約4個月)

四、

、研究結果與分析

研究結果與分析

研究結果與分析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一)訪談內容結果分析一訪談內容結果分析訪談內容結果分析訪談內容結果分析 1.人格特質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訪談結果人格特質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訪談結果人格特質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訪談結果人格特質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訪談結果::: 本研究以目前或曾經來台就學之大陸交換學生,針對「人格特質」與「陸生來 台就學意願」之關係進行訪談,其訪談資料顯示,本次所有訪談對象均一致認為, 人格特質足以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人格特質傾向積極、獨立、開放、勤勉的人 來台就學意願較高,而人格特質傾向保守內向、親和、穩定、安於現狀的人來台就 學意願較的低。 本研究歸納以上訪談資料得知,(1)在一般陸生由於對台灣認知上,因為在文化 及政治上的迥異,雖然相較其他國家有著語言溝通上的優勢,仍需具備有較強的環 境適應能力之陸生,其來台就學的意願較高;(2)因獨立、外向、開放的人格特質者, 一般言而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相較之下環境適應能力較弱者,其人格特質則 往往較傾向保守、內向;(3)訪談資料中部分陸生認為,生活背景、文化、習慣,亦

(8)

為影響來台就學意願因素,惟個人的生活背景環境、文化、習慣等等係養成人格特 質主要因素;(4)另有部分陸生表示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學分核算等問題仍是左右來台 就學意願的因素之一。但上述訪談對象仍一致認為,人格特質是為影響陸生來台就 學意願重要因素,不論是個人的人格特質為何,均足以影響來台就學意願,是故人 格特質對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上,歸納上述資料得知,其具有顯著的影響。 人格特質係由個人的生活背景環境、社會、文化陶冶、經驗累積、習慣等因素, 所共同影響了個人與環境的互動模式,而不同的人格特質在個人意願上亦有不同的 擇抉,而眾研究結果亦顯示個人派外至他國的意願均有正向相關,是故本研究依訪 談結果發現不同的人格特質對於在就學意願選擇上會有明顯的差異。 據此 據此 據此 據此,,,成立本研究,成立本研究成立本研究成立本研究命題命題命題命題 1:::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會影響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會影響會影響陸 生 來 台會影響陸 生 來 台陸 生 來 台 的陸 生 來 台的的的 就 學 意 願 影 響就 學 意 願 影 響就 學 意 願 影 響就 學 意 願 影 響 2. 生涯規劃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訪談結果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訪談結果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訪談結果與來台就學意願之訪談結果::: 本研究另以目前或曾經來台就學之大陸交換學生,針對「生涯規劃」與「陸生 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進行訪談 資料顯示,本次所有訪談對象多數認為,生涯規劃足以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 而重視生涯規劃的人相較於不重視生涯規劃的人,在來台就學意願上較高,本研究 歸納以上訪談資料得知,以目前一般陸生交換至台灣就學而言,之所以選擇至其他 不同地區就學,(1)主要係因本身想要獲得豐富的個人生活經歷,以及接觸不同的社 會文化,甚而能拓展自我的人脈;(2)而對於真正是否能在該地區學習到真正適合自 己的課程,則是次要。訪談資料中另有部分陸生認為,(1)以目前台灣高科技產業之 環境,確實足以吸引陸生前來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更可提升將來的謀職能力,增加 就業機會;(2)但有少數陸生仍然因為對台灣感到陌生,並覺得具有神秘感;(3)再加 上目前陸生來台就學政策尚未明朗,遂難以與生涯規劃產生關聯;(4)惟大多數陸生 仍認為,生涯規劃是為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重要因素,不論是否來台就學的主要 目地為何,均與生涯規劃有關,是故生涯規劃對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上。 黃英忠(2003)則認為一個人在做本身的生涯規劃過程,會根據其能力、興趣及 可能工作機會來選擇職業及組織,以規劃發展途徑及從事有關個人發展的整個過 程,它包括了評估個人的人格傾向、能力、興趣、確認生涯發展傾向、各種工作機 會的選擇與比較、訂定前程目標及規劃適當的發展活動等。而 Hochwarter等學者於 2004年指出,個人的生涯規劃就是在尋找一個滿足個人的傾向狀態,亦即每個人與 社會的互動、發展,都是在尋找個人工作與生活上的滿足狀態。由此可知,一個人 的生涯規劃,確實會影響其與就學的選擇及意願。本研究推論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 就學意願有關係。 據此 據此 據此 據此,,,,本研究本研究本研究本研究提出命題提出命題提出命題提出命題 2:::個人的:個人的個人的生涯規劃個人的生涯規劃會影響生涯規劃生涯規劃會影響會影響陸 生 來 台會影響陸 生 來 台陸 生 來 台陸 生 來 台 的的 就 學的的就 學就 學就 學 意 願意 願意 願意 願 。。。

五、

、研究結論

研究結論

研究結論

研究結論、

、限制與建議

限制與建議

限制與建議

限制與建議

1.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人格特質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 綜上分析得知人格特質足以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人格特質傾向積極、獨立、 開放的人來台就學意願較高,而人格特質傾向保守內向、親和、穩定、安於現狀的 人來台就學意願較的低,在一般陸生由於對台灣認知上,因為在文化及政治上的迥 異,雖然相較其他國家有著語言溝通上的優勢,仍需具備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之 陸生,而人格特質傾向「外向開放」的陸生,家庭教育方式及觀念傾向開放自由,

(9)

所接觸之知識、資訊較為豐富因,而塑造獨立、外向、開放的人格特質,一般言而 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其來台就學的意願較也高,相較之下人格特質傾向「個 性親和」的陸生,家庭教育方式及觀念自然傾向保守、封閉,所接觸之知識、資訊 較為缺乏,因而養成子女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弱、處事作風相對溫和,其人格特質則 住住較傾向保守、內向,故來台就學意願相較之下較低。 2.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生涯規劃與陸生來台就學意願之關係 一般陸生之所以選擇至其他不同地區就學,主要除因本身想要獲得豐富的個人 生活經歷,以及接觸不同的社會文化,另主動積極的學習適合自己的課程,來具備 將來的謀職能力,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以目前台灣高科技產業之環境,確實足以吸 引陸生前來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更可提升將來的謀職能力,增加就業機會,另因家 庭經濟較差及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陸生,可能感受生活壓力及困苦,在脫貧心態的 影響之下,亦促使其發展較高的生涯規劃及主動學習能力,故生涯規劃在陸生來台 就學意願因素上佔有重要地位。 ( (( (二二二二))))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1.樣本的限制樣本的限制樣本的限制樣本的限制 本研究以中國大陸來台灣之交換學生及來台進行短期研修之學生為研究訪談對 象,在樣本之選取方面,選擇以台灣地區大學目前在學或曾經就學之大陸學生為主, 並未對台灣其他學齡層之大陸交換或研修之學生進行研究,亦未對尚未來台就學或 無來台就學經驗之陸生進行研究,其因曾有來台就學經之陸生驗,對於台灣文化的 接受程度較高,在面對至台灣就學意願的感受認知上也較強,故本研究在推論上無 法涵蓋在對於其他學齡層學生模式內。 2.研究方法的限制研究方法的限制研究方法的限制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訪談方式進行,但因受測者對於各類情境易受其他因素之影響,對研 究結果可能產生偏差,因故有其限制,本研究若能加入調查問卷以量化分析彙整, 則結論定能更加完整。 本論文針對個人生涯規劃及人格特質對於陸生來台就學意願的影響進行研究,除 了訪談調查外,因僅對短期來台交流研修之陸生進行調查,而目前台灣方面已正式 開放首批陸生來台就學,若能對於正式來台就學生進行調查,再加上實際資料來驗 證,將會更清楚瞭解,影響陸生來台就學意願因素。 ( (( (三三三三))))建議建議建議建議 1.對政府方面的建議對政府方面的建議對政府方面的建議對政府方面的建議 本研究發現,因家庭經濟較差及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陸生,亦因感受生活壓力 及困苦,在脫貧心態的影響之下,亦促使其發展較高的生涯規劃及主動學習能力, 而生涯規劃能力強者相較於生涯規劃能力弱者,在來台就學意願上來的高,依此參 考,當於政府單位在制定相關陸生來台就學之政策及制度時,應考量較具深遠的就 學生涯規劃,也就是相關陸生來台就學後的配套措施需完善,不應單僅為政治或其 他相關政策性的考量,而僅研擬限制規範,卻未考慮到實際陸生來台就學後續的發 展問題,如此一來才能達到真正的開放教育,吸引更多的大陸優秀學子來台灣就學, 相對提高台灣學子的競爭能力。 目前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致大學數量增加,但因出生人口逐年下降,造 成高等教育的供需失衡,而相對在大陸部分,在近來卻因經濟的迅速發展,造就人 民對於高等教育的需求激增,再加上人口數的不斷攀升,以致逐年的高等教育在需 求數上,仍有高約數百萬的需求量,若依學生需求數上,台灣高等教育政策及制度 的制定,在開放陸生來台就學上若能加以考量,其對高等教育需求數的平衡,以控

(10)

制來台就學陸生之數量,適當填補及解決台灣高等教育的招生不足現象,進而刺激 及提升台灣高等教育單位的競爭力。 大陸地區的高等教育普遍因教育資源的缺乏,造成陸生至其他國家或地區就學 的意願升高,而台灣雖佔有地理鄰近及文化、語言類同,以及高等教育普遍擁有較 高的教育資源、品質等優勢,足以吸引陸生來台就學,但因大陸經濟近來發展迅速, 人民所得大幅提高,台灣在各項優勢上恐維持不久,故台灣高等教育部分除加強教 育品質的提升,具在教育環境、方式、制度及政策上,應更具多元化及國際觀,如 此不僅可吸引大陸優秀人才至台灣就學,更可促使世界各國的人才來台灣就學及發 展,進而提升整體的競爭力。 2.對學校方面的建議對學校方面的建議對學校方面的建議對學校方面的建議 本研究經験證後結果呈現,於人格特質上,屬外向開放的陸生,在來台就學意 願,相較其他人格特質者來的高,另人格特質上,屬個性溫和之陸生,在來台就學 意願,相較其他人格特質來的低,其可能因為,外向開放之家庭其學習成長環境較 佳所接觸之資訊較豐富,容易接觸較新的外來訊息,而相對的個性溫、保守之家庭 則較接觸訊息方面較弱,故建議在開放陸生來台就學初期,台灣地區的高等教育單 位在制定招生的策略上,可予以擴大宣傳招生,並針對弱勢家庭傳達來台就學之相 關訊息,且在開放的系所、學校的類別及招生方式部分,採以多元化策略,如以跨 系所的修業方式,兩岸學分採認併計等等方式,將可提高陸生來台的意願。 另於談訪中發現,家庭經濟狀況為影響來陸生台就學意願的關鍵因素之一,而 家庭經濟狀愈好的陸生,其來台就學意願有較高的傾向,據此建議,學校方面在與 政府相關單位在研議開放高等教育的政策及制度,以及研擬招生規劃及策略上,陸 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可為重要考量,亦即,若能提供來台就學之相關獎助措施或相關 生活照料部分,對提升陸生來台之就學意願上,將有所助益。

3.

對於台商企業方面的建議對於台商企業方面的建議 對於台商企業方面的建議對於台商企業方面的建議 依本研究在各變項中,對來台就學意願上的分析結果,建議在台商企業在顧用 大陸當地員工時,可考量人格特質傾向外向開放個性、較重視生涯規劃者,並由企 業提供陸生來台就學以及企業內部員工來台進修的獎勵及補助措施,以提高來台就 學意願及企業人才的留任,讓真正有意願前來台灣就學的陸生,能得到經費上的協 助,而對於企業內部的員工,也能無後顧之憂的前來台灣進修,且在進修完畢後, 全心貢獻於企業,創造企業競爭力,而最後企業亦可在配合政府相關單位所制度及 政策之下,積極延攬及培育具台灣高等教育、文化、價值觀的大陸優秀人才,至大 陸台商企業服務,不但可協助台灣方面在陸生來台就學政策的推動,也可有效消弭 勞資雙方彼此的觀念及認知上的差異,進而減少經貿糾紛,並提升台商企業在大陸 地區發展的整體競爭力。

4.

後續研究建議後續研究建議 後續研究建議後續研究建議 後續對於相關議題研究者,可擴大研究對象至各學齡層級,以及其他區域之陸 生,依本研究所提之各變項,進行影響陸生來台就學的意願因素研究,或對於影響 臺生至中國大陸就學因素來進行研究並將結果與本研究進行比對,亦可納入本研究 各構面外的其他因素投入探討分析,並在研究方法上延伸將質、量化方式增加,可 兼深度與廣度的研究範圍。

(11)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中文部份: 吳武典、洪有義(1987),心理衛生。臺北市: 國立空中大學。 吳毓津(1997),大學生科系選擇因素的分析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呂錦龍(1994),台商赴大陸投資之人員派遣制度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 巫有鎰 ( 1997 ),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 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 李俊傑(2004) 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 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春杉(2009) 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向大陸招生推拉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誠(2000) ,天下遠見出版「人力資源管理的十二堂課」。 李鍾桂(1995),彩繪生命藍圖:談生涯規劃。中國青年救國團團務通訊,573。 杜佩蘭(2006),「醫師的雙重專業衝突-本質、前因及後果」,國立中山大學,人力 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林旺枝(2006),以Coleman 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高職學生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關係之 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欽榮(2002),組織行為,臺北:揚智文化。 林水順、莊英慎(2000),「技職學院行銷作為與特性認知分析--以國立勤益技術學 院為例」,中華管理學報,第一卷,第一期,第33-54頁。 林尚武(2006),運動員教育的省思與生涯規劃的實踐。國民體育季刊,35(1)。 柯元達(1993),台商派駐大陸經理人適應問題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管理研究碩 士論文。 洪鳳儀(2000),生涯規劃。臺北:揚智。 洪靜惠(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 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清山、黃毅志 (1996 )。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 徐西森(1998),商業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張春興(1991),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紹勳(1998),技職院校資管學生生涯發展、自我統整、工作價值觀、升學就業 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人力資源學報,10期。 莊金山(2007),「人格特質、生涯管理、駐外報償管理和工作滿足對派外意願之關 聯性研究」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英忠(2003),人力資源管理(二版) ,臺北:三民書局。 黃耀賢(2002),企業員工赴大陸工作意願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工作-家庭衝突為主 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廖勇凱(2005),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年,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學報,2008,第39卷第二期。 劉明松等(2001):國小學童家庭結構及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樹

(12)

德科技大學學報。 潘鴻文(2006),高科技產業個人生涯規劃、組織生涯管理對海外派遣意願之相關研 究。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松瑜(2003),國中生父母教養知覺、家庭生活適應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 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如雲(2007),亞太國家留學政策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豐昌(2008),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以臺東大學為例。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英文部分 英文部分 英文部分 英文部分

Black, J.S., Gregrersen, H.B., Mendenhall, M.E. & Stroh, L.K., Globalizing People through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s, Boston, MA:Addison-Wesley, 1999.

Borstorff, P. C., Harris,S.G., & William, F. G. (1997). Who Will Go? A Review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mployee Willingness to Work Oversea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20, 29-40.

Bradley, S. and J. Taylor (2002), “Ethnicit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school’, Economics Department, Lancaster University.

Costa, P. T, Jr., and McCrae, R. 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R)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Odwssa, FL: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Costa, P. T., Jr., and McCrae, R. R. (1992), “Four ways five factors are basic”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Vol. 13, pp.653-665.

Ellwood, D. & T. Kane (2000), “Who is getting a college education?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growing gaps in enrollment”, in S. Danziger and J. Waldfogel (eds), Securing

the Future: Investing in Children from Birth to College,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Gregg,P.(2000), “The impact of youth unemployment on adult unemployment in theNCDS”, working paper no. 1018, Economics Department, Bristol University. Hall, D.T. (1976), “Career Planning Key to Employee Retention, ”Journal of Property

Management, 65, 5, 20-21.

Hall, D.T. (1990), Careers in Organizations, Goodyears, Santa Monica, C.A. Hall,D.T.(1986). Career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o: Jossey-Bass.

Hilmer, M. (1998), “Post-secondary fees and the decision to attend a university or a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67, 329-48.

Hilmer, M. (2001), “A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s of the college attendance equation with an extension to two-stage selectivity-correction model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 263-78.

Kane, T. (1994), “College entry by Blacks since 1970: the role of college costs,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 878-911.

Kemp etl. (1998)”Emerging Austrlian Education Markets: A discrete choice model of Taiwanese and Indonesian student intendend Study Destination” Education Economics,Vol. 12 , No2, pp.162-168

Kim E. (20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n the Korean immigrant famil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33(4), 531-540.

Leslie, D. and S. Drinkwater (1999), “Staying on in full-time education: reasons for higher participation rates among ethnic minority males and females”, Economica, 66, 63-77. Mazzarol and Soutar,” .(2002) “Push-pull”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13)

destination choi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Vol. 16 , pp. 84- 87

Mazzarol, T. (1998).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12(4), 163-175.

Mendenhall, M. & Oddou,G.(1988), The Overseas Assignment: A Practical Look, Business Horizon, 31(5), pp.78-84

Mondy, R. W., & Noe, R. M. (199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4th ed.). Boston: Mondy, R. W., Noe, R. M. & Premeaux, S. R. (1999).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7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P.302

Mosley, D. C., Pietri, P. H. & Megginson, L. C. (1996). Management, leadership in

action(15th e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College. P.577

Ordovensky, F. (1995),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attributes on enrolment choice: implications for post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14, 335-50.

Pervin, L. A., & John, O. P. (2001).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hares, E. J., & Chaplin, W. F. (1997).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4th ed.). New York: Longman.

Robbins 著,王秉均 譯(1995),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Inc.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ouse, C. (1994), “What to do after high school: the two-year versus four-year college enrollment decision”, in R.G. Ehrenberg (ed.), Choices and Consequences:

Contemporary Policy Issues in Education, Ithaca, NY: ILR Press.

Turner, Sarah E. & Bowen, William G.(1999),Choice of major: Thechanging (unchanging) gender gap, 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Review, Ithaca, pp.289-313, Ja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99,Aug.)”Behavior-Based Safety: Myths, Magic REALITY. May )“Behavior-Based Safety and Occupational Risk Management.”, Behavior Modification, Vol. )”Behavior-Based Safety

共計 271 人提出申請,通過 233 人。102 年度 5 月提供在校生個案申請 102 學年 度專業人員服務,計有 2,557 人提出申請,通過 1,863 人;102 年度 8 月提供

減少身體脂肪、降低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促

减少身体脂肪、降低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促

[r]

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中國語文」設有「戲劇工作坊」選修單

[r]

眾力量的法身寺,從「法身」(dharmakaya)這個名詞即可知道,他們也在積極的走向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