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知識管理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知識管理之影響"

Copied!
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碩士論文.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知識管理之影響. 研 究 生:陳 拓 宇 指導教授:張 基 成.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七 月.

(2)

(3) 謝誌 終於來到寫謝誌的這一天,心中有許多感觸。謝謝一路上幫助、指 導、責罵、陪伴過我的人,這過程讓我成長許多。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 授,給與我許多論文上的幫助。再來是我最愛的家人,爸爸、媽媽、姐 姐、與哥哥,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不會完成許多困難的挑戰。也謝謝我 的女朋友,給我許多的愛與關心,讓我可以完成我想做的事。當然,我 許多的好朋友們,對我的鼓勵與陪伴,這一切我都非常珍惜,謝謝你們。 本研究重質不重量,引用文獻不灌水,引用必要的文獻,只寫與研 究問題有直接相關的內容,用字遣詞力求簡潔,避免無意義的贅詞。參 考文獻只引證等級高的期刊,其它類文獻如研討會等,盡量不引用,以 提高本研究品質。因本研究的名詞釋義內容因與文獻探討的相同,為避 免重覆,故刪除名詞釋義的部分。 陳拓宇 於 師大圖書館 中華民國101年7月. i.

(4) ii.

(5)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知識管理之影響 研 究 生:陳 拓 宇 指導教授:張 基 成. 中文摘要 本研究使用部落格為製作工具,探討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知 識管理之影響。以台北某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共 88 位學 生為研究對象,排除先備條件(上學期學業成績、知識管理前測),透 過多變量共變數分析(MANCOVA)來了解實驗組(共 45 人)與對照 組(共 43 人)在知識管理之差異,並以 t-test 檢驗實驗組在前後測是否 有差異。 實證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整體知識管理與五個層面的後測皆顯著高 於前測;且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知識取得、知識應 用、知識蓄積與整體知識管理的表現皆有顯著差異,表示製作網路化學 習歷程檔案可以幫助學習者知識管理。. 關鍵字: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知識管理. iii.

(6) iv.

(7) The Effect of Web-based Learning Portfolio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uthor: To-Yu Chen Adviser: Chi-Cheng Chang.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tilized blog as a tool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web-based learning portfolio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participants were 88 students who major in Multimedia and Games Science Department from one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 Taipei. Excluding the firs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academic performance throughout the semester and a pre-tes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us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MANCOVA)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KM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5 students) and control group(43 students), and then used t-test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experimenta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ive levels and overall knowledge management. Besid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lso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innovati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knowledge application,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overall knowledge management. Hence, this research confirmed that web-based learning portfolios can help learners to perform knowledge management. Keywords: Web-based learning portfolio, Knowledge management. v.

(8) vi.

(9) 目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 v 目錄....................................................... vii 表次........................................................ ix 圖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知識管理 .................................................................................. 5 第二節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與知識管理 ...........................................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1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11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 12. vii.

(10) 第三節 實驗的實施 ............................................................................ 1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1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33 第一節 實驗組學生知識管理前後測之差異 ..................................... 33 第二節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知識管理上的差異 ................................. 38 第三節 綜合討論 ................................................................................ 4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53 第一節 結論........................................................................................ 5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55 參考文獻................................................... 59 一、中文部分 ..................................................................................... 59 二、英文部份 ..................................................................................... 63 附錄....................................................... 71 附錄一 知識管理量表 ........................................................................ 71. viii.

(11) 表次 表 3-1 實驗設計 ............................................ 12 表 3-2 實驗流程與活動 ....................................... 15 表 3-2 實驗流程與活動(續) ................................. 16 表 3-3 知識管理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 ........................... 22 表 3-3 知識管理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續) ..................... 23 表 3-4 各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 ................................. 24 表 3-4 各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續) ............................. 25 表 3-4 各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續) ............................. 26 表 3-5 項目分析摘要 ........................................ 27 表 3-5 項目分析摘要(續) .................................. 28 表 3-6 KMO 與 BARTLETT 檢定分析 .......................... 29 表 3-7 因素分析摘要表 ...................................... 30 表 3-7 因素分析摘要表(續) ................................ 31 表 3-8 信度分析摘要 ........................................ 31 表 4-1 實驗組前、後測在知識管理上的差異之成對樣本 t 檢定 ..... 34. ix.

(12) 表 4-2 實驗組前、後測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差異之成對樣本 t 檢定 ................................................ 35 表 4-2 實驗組前、後測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差異之成對樣本 t 檢定(續) ............................................ 36 表 4-2 實驗組前、後測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差異之成對樣本 t 檢定(續) ............................................ 37 表 4-3 實驗組前、後測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上差異 的 t 檢定............................................. 37 表 4-4 兩組之知識管理(後測)變異數與迴歸斜率同質性檢定摘要表..38 表 4-5 兩組之知識管理(後測)差異的多變量共變數分析摘要表...39 表 4-5 兩組之知識管理(後測)差異的多變量共變數分析摘要表(續) .................................................... 40 表 4-6 兩組之知識管理(後測)原始與調整平均數摘要表 ........ 40 表 4-7 兩組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之共變數分析 .......... 42 表 4-7 兩組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之共變數分析(續) ...... 42 表 4-7 兩組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之共變數分析(續) ...... 43 表 4-8 兩組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後測的活動上迴歸斜率與 同質性檢定 .......................................... 44 x.

(13) 表 4-9 兩組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後測上差異之共變 數 .................................................. 44 表 4-9 兩組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後測上差異之共變 數(續) .............................................. 45 表 4-10 兩組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後測原始與調整 平均數摘要表 ........................................ 46. xi.

(14) xii.

(15)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12 圖 3-2 學生分類項目方法 .................................... 19 圖 3-3 學生部落格檔案 ...................................... 19 圖 3-4 學生反思與回饋 ...................................... 20 圖 3-5 數位化學習歷程檔案網路服務平台 ...................... 20 圖 3-6 登入平台後的畫面 .................................... 21. xiii.

(16) xiv.

(1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Web-based learning portfolio)具有展現個人 能力的功能,可用來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其發展過程包括目標設定、 資料蒐集、同儕觀摩、同儕回饋、反思成長、分享、及作品呈現等(Coombe & barlow, 2004; Sharma,2007)。這些製作過程中的活動多少會牽涉到知 識的蒐集、整理、重組、呈現、分享、應用、累積、管理等。就有研究 指出透過檔案製作,可以將知識做有組織、有系統、有目標的蒐集,可 以展現出知識管理的行為(王國華、林凱胤、蔡維真,2006;張琬翔, 2009;Lorenzo & Ittelson 2005)。 知識管理以活動來區分,主要包括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知識取得、 知識應用、知識蓄積(梁定澎、歐陽彥晶、許如欽,2005;黃延聰,2006; 蕭佳純、胡夢鯨,2007;陳聰文、林素卿、龔心怡,2008;Lee, Lee, & Kang, 2005; Artail, 2006)。藉由學生間彼此的分享,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知 識(Chiu, Hsu, & Wang, 2006)。知識創新的內涵是學習者的知識經由整 合,達到創新知識之目的。溝通、互動為知識取得行為的過程(廖述賢、 費吳琛、周繼文,2008)。知識應用的內涵為學習者使用本身擁有之知. 1.

(18) 識的過程。知識蓄積為本身擁有之知識與新取得知識累積成完整的知識 (Plessis & Toit, 2006)。這些活動與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的關係為何? 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學習者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除了可以瞭解自我的學 習狀況外,更可透過檔案觀摩、作品觀摩的過程可以達到分享的效果 (Lorenzo & Ittelson 2005),這與知識分享的內涵相同。而網路化學習 歷程檔案中的同儕回饋,可以使學習者互相給予建議與增加同儕間的互 動,這與知識取得內涵相同。透過作品的呈現與自我的學習反思,可以 發現學習者的知識創新過程(Metz & Albernhe-Giordan, 2010)。而在製 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時,蒐集相關資料也可能產生知識應用的行為。 從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中的反思可以發現,知識透過思考與反思,可以 累積成完整的知識(Berrill & Addison, 2010)。 由以上可知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對知識管理有 影響。但上述研究大部分僅是觀點的論述,並無實證研究的支持,且大 部分都不是使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因此有必要進一步以實證研究來 加以證明。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是否真的可以產生知識管理的作用? 是否可以促進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知識取得、知識應用、知識蓄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知識管理的影響,以提 供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2.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前述之研究動機與背景,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網路化學習歷程 檔案的製作對學生的知識管理是否有影響。研究問題如下: 一、學生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實驗組)之前、後的知識管理(分 享、創新、取得、應用、蓄積與整體)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實驗組)與未製作(對照組)的兩組學 生在知識管理(分享、創新、取得、應用、蓄積與整體)是否有顯 著差異?. 3.

(2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本研究對象主要針對多媒體與遊戲發展學系大學生,其他對 象不在討論範圍。 (二)本研究以「產業分析」課程中的「遊戲產業分析」為教學內 容。 (三)本研究針對整體知識管理及其層面(知識分享、知識創新、 知識取得、知識應用、知識蓄積)進行探討,各層面內無次 層面。 二、研究限制 (一)受限於學校的實際情況,無法以三組來進行教學實驗,即不 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製作網路化學習歷 程檔案,僅能以兩組來進行教學實驗。且研究結果僅適用於 遊戲產業分析相關課程,無法做廣泛性的推論。 (二)受限於實驗課程為選修課,選課學生來自不同年級,故無法 以同年級為實驗對象。. 4.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所牽涉的範圍相當廣泛,若以活動來區分,主要包含:知 識分享、知識創新、知識取得、知識應用與知識蓄積等五個層面(梁定 澎等,2005;黃延聰,2006;蕭佳純、胡夢鯨,2007;陳聰文等,2008; Lee et al., 2005; Artail, 2006),論述如後: 一、知識分享 知識分享是協助他人能「知其所以然」 ,其內涵包括分享個人知識、 分享學習機會、以及鼓勵他人學習以獲得自身缺乏的知識等。知識分享 乃是溝通的過程,需要有良好的途徑(Kruger & Johnson, 2010),包括 以演講、著作、行為或其它方式與他人進行溝通(汪美香、楊棠堯、黃 國展,2009)。另外,知識需求者以觀察、模仿或閱讀等方式,亦可達 到知識分享的目的(汪美香等,2009)。 二、知識創新 知識創新的內涵是指學習者透過學習、反省,將既有的知識加以統 整(蕭佳純、胡夢鯨,2007)。學習者透過反思可以瞭解知識的價值, 改善知識創新行為(曾國鴻、楊宏仁、陳榮宗、曾建勳,2005)。 三、知識取得. 5.

(22) 知識的取得是指學習者進行知識的學習,提升知識內涵。學習者可 以透過聊天、參與討論等方式進行知識取得(曾國鴻、陳榮宗、巫銘昌、 羅希哲,2004)。 Marks、lockyer(2004)研究發現,透過小組運作的方式,技能與 專業會在小組成員中傳遞,使得學習成員能夠透過互動的方式取得知識。 因此,學習者的相互溝通與學習成為知識取得的一種方式(廖述賢等, 2008)。 四、知識應用 知識應用是將學習者所擁有的知識加以使用的過程,其內涵包括蒐 集資料、儲存與淬煉、以及持續使用。知識的應用會反映在學習者所呈 現的作品或是反思上(Akçıl & Arap, 2009; Lee, Goh, Chua, & Luyt, 2009)。 五、知識蓄積 知識必須經過知識儲存與知識累積,才能有效率且轉化成長期記憶 (史習安、黃靖文,2005)。知識蓄積為知識累積與儲存之簡稱。知識蓄 積的內涵為從固有之知識與新獲取之知識,累積成完整的知識(Plessis & Toit, 2006)。 綜合上述,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知識取得、知識應用與知識蓄積 為知識管理重要的概念且與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的過程密切,故本. 6.

(23) 研究以此五個層面為知識管理之層面。. 7.

(24) 第二節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與知識管理 一、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Web-based learning portfolio)是將紙本的學 習歷程檔案,透過網路化的方式加以展現與儲存。透過網際網路,可不 受空間、作品型式限制,讓同儕間的學習歷程檔案彼此分享;藉由設定 學習目標與反思等,有系統地累積、收集與展現學習者的作品,有助於 瞭解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與成果,並提供成長之機會(Chen et al., 2005; McMullan, 2006; Cavaller, 2011)。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有學習者個人基本資料填 寫、學習者訂定學習目標、自我反思、課程進度或大綱蒐集、作品蒐集、 學習內容的整理、學習者自評、同儕互評、觀摩、回饋等(張基成、林 維倩,2009)。這些製作過程中的活動與知識管理有何關聯呢?以下從 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來論述他們對知識管理的作 用。 二、目標設定與反思 Robinson(2006)指出,學習目標的建立可以使學習者自我反思與 自我回饋;而反思與回饋的過程,可以使學習者更樂於分享。另外,反 思可增加學習者的創新思維(Metz & Albernhe-Giordan, 2010)。因此, 學習檔案內學習目標的建立與反思將有助於知識分享與知識創新。. 8.

(25) 根據巫銘昌、曾國鴻與劉威德(2006)的研究,學生可以透過反思 創造出新的想法。譬如檔案製作過程中對作品的反思,可以激發新的思 維(Coombe & barlow,2004; Metz & Albernhe-Giordan, 2010),達到知 識創新。更可透過反思將所學知識應用在作品修正上(Akcil & Arap, 2009)。因此,檔案內的反思內容有助於增進知識創新與知識應用。 三、作品修正、評量、觀摩與回饋 經由學習者間作品的分享,讓學習者新知識應用到自己作品的修正 上(Buyukduman & Sirin, 2010)。而在修正過程中,更可把新的想法與 知識應用到下次的作品上。因此,作品修正的過程有助於知識創新與應 用。 當學習者自評或互評時,可以對自己與同儕的學習有更進一步瞭解 (Chang, 2008),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在評估自己或同儕上(Lee et al., 2009)。因此,透過自評與互評有助於知識應用。 學習者透過觀摩同儕製作中的學習檔案,除了有助於知識分享(Wray, 2007),更可藉由觀摩取得知識(Fernandez & Illera, 2009)。因此,學 習檔案的互相觀摩有助於知識分享與知識取得。 透過網路化學習檔案的及時回饋(Cavaller,2011),讓學習者更願 意主動互相分享自己所擁有的知識,進而取得知識。因此,回饋的行為 有助於知識分享與知識取得。. 9.

(26) 四、學習內容的整理 根據何仕仁、黃台珠與吳裕益(2009)的觀點,學習者可藉由學習 內容的整理、蒐集等,有效地將知識應用在作品上。此外,在學習檔案 的製作過程中,資料蒐集的行為有助於學習者的知識累積與儲存(張郁 雯,2010;Clark & Adamson, 2009)。因此,學習者整理相關學習內容 的過程中,有助於知識應用與知識蓄積。 綜合上述,網路學習歷程檔案可做為知識管理之工具。製作網路學 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不僅可能增強知識分享、創新與應用的機會,亦可能 提高知識取得與知識蓄積的便利性,進而改善知識管理。. 10.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實施對象為某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三年級 與四年級兩班修習「遊戲產業分析」課程的 88 位學生。其中男生 60 人, 女生 28 人。隨機選取一班做為實驗組(共 43 人,男生 28 人,女生 15 人),以部落格為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之工具,紀錄學習過程;另 一班為對照組(共 45 人,男生 32 人,女生 13 人),未製作網路化學 習歷程檔案。兩組每週的教學進度相同,每週三小時,共計九週。 因考慮學習者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之能力,故選擇較常接觸電 腦且操作能力較強的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學生。此課程涵蓋認知與 技能範圍,有許多討論與練習;討論的過程適合做為反思的紀錄。課程 要求製作兩個作品,名稱分別為「遊戲軟體業者經營案例分析」與「遊 戲分析」。作品的性質為分析與統整,適合做反思。反思過程與作品展 示是該課程的學習檔案主要的活動之一,故十分適合做為實驗課程。. 11.

(28)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本研究採用凖實驗研究設計(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之不等控制組設計(nonequivalent-groups pretest-posttest design),如表 3-1 所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處理之前均給予先備條件的檢測(上 學期學業成績、知識管理前測),做為統計分析的共變數。實驗處理 之後再進行知識管理的後測。 表 3-1 實驗設計 組別. 人數.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時間. 實驗組. 43. 上學期學業成績 知識管理. 製作網路化學習歷 程檔案. 知識管理. 九週. 對照組. 45. 上學期學業成績 知識管理. 未使用. 知識管理. 九週. 資料分析方法為:(1)實驗組前、後測的分析:以成對樣本 t-test 檢驗實驗組學生在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前、後的知識管理之差異; (2)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分析:以知識管理前測與上學期學業成績 為共變數,使用多變量共變數分析(MANCOVA)驗證兩組在知識管理 的差異;(3)輔以檔案內容的質化分析做驗證。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實驗組 知識管理(前測) (分享、創新、取得、應 用、蓄積) t-test 實驗組 知識管理(後測) (分享、創新、取得、應 用、蓄積). 共變項 上學期學業成績 知識管理(前測). 多變量共變數分析 圖 3-1 研究架構圖 12. 對照組 知識管理(前測) (分享、創新、取得、應 用、蓄積). 對照組 知識管理(後測) (分享、創新、取得、應 用、蓄積).

(29) 第三節 實驗的實施 一、實驗流程與活動 本教學實驗共三個階段,依序為:前導階段(第一週)、實施階段 (二至八週)、發表階段(第九週),詳細內容如表(3-2)所示。兩組 每週上課三節課,以「遊戲產業分析」為學習單元,內容包括為:遊戲 發展史、全球遊戲市場現況、亞洲與台灣遊戲產業現況、中國遊戲產業、 行動遊戲產業現況。 (一)前導階段(知識管理前測) 正式實施前,實驗組先由授課教師於課堂上對學生講解網路化學習 歷程檔案的基本概念與內涵。由授課教師操作及示範如何申請與使用部 落格,包括發表、回應、以及一些相關的基本功能等,然後讓同學實際 上機練習,以熟悉部落格的操作方式。此外,授課教師亦做數位化學習 歷程檔案網路服務平台的說明與操作示範;學生則練習操作方式。對照 組由教師說明課程內容,無特別活動。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於課中填寫 知識管理量表。 (二)實施階段 實驗組由授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並再度強調檔案製作的注意事項, 學生則利用課餘時間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並針對兩個作品進行各 項活動,如設定學習目標、資料蒐集、繳交作品、撰寫反思,檔案觀摩、. 13.

(30) 給予同儕回饋等。在每一週上課前,學生針對該週課程內容,撰寫自己 的學習目標。在每一週的課程結束後,學生檢視該週目標是否達成,並 寫下反思。另外,學生亦蒐集與整理課程的資料、上課筆記、網路資訊、 上課照片等,並上傳至部落格檔案內。每週結束後,學生觀摩其他同儕 檔案,並給予回饋。在每一作品結束後(三週),觀摩其他同儕作品, 並給予回饋。對照組則在課堂上進行一般性的傳統教學,無製作學習檔 案活動。 (三)發表階段(知識管理後測) 實驗組進行檔案內容的口頭發表,並說明如何管理檔案與製作心得。 對照組則進行作品心得發表。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於課後填寫知識管理 量表。. 14.

(31) 表 3-2 實驗流程與活動 週 次. 實驗組. 單元名稱. 學生. 對照組 教師. 學生. 教師. 1.遊戲發展歷史 1.瞭解學習歷程檔案的. 1.教導學生. 1.瞭解. 1.說明. (1)。. 瞭解學習歷 程檔案的內 涵。 2.教導學生 如何運用部 落格製作網. 課程內 容與學 習方式 。 2.填寫 知識管. 課程內 容與學 習方式 。. 4.填寫知識管理量表(前 路化學習歷 測)。 程檔案。 3.教導學生 如何使用網. 理量表 (前測 )。. 前 導 階 段 ( 第 一 週 ). 內涵。 2.學習如何運用部落格 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 案。 3.學習如何使用網路化 學系歷程檔案平台。. 路化學習歷 程檔案平。 作品一(第二四週): 1.遊戲發展歷史 (2)。 2.全球遊戲市場. 實 施 階 段 ( 第 二 至 八 週 ). 1.在開始上課前,先瀏覽 過本週課程大綱,訂定 出自己期望的學習目標 為何。 2.在每週的課程結束後 ,查看目標是否有達成 現況。 3.亞洲與台灣遊 ,並寫下當週的課程反 思。 戲產業現況。 3.每週蒐集與整理有關 於課程的資料、上課筆 記、網路資訊、上課照 片等並將內容存放在部 落格檔案內。 4.在每一週的課程結束 後,觀摩其他同學的檔 案,並給予回饋。 5.在作品結束後,觀摩其 他同學的檔案,並給予 回饋。. 15. 1.進行課程 講授。 2.提醒學生 回饋(討論問 題、學習資. 1.進行 課程學 習。 2.完成 課程作. 源、反思)其 品。 他同學有加 分。 3.給予檔案 與作品回饋 。. 1.進行 課程講 授。 2 給予 作品意 見。.

(32) 表 3-2 實驗流程與活動(續) 作品二(第五-八 同作品一。 實 週): 施 1.遊戲軟體業者 階 段 經營案例分析。 ( 2.中國遊戲產業 第 二 (1)。 至 3.中國遊戲產業 八 週 (2)。 ) 4.行動遊戲產業. 同作品一。. 同作品 一。. 同作品 一。. 1.發表個人學習 1.於課堂發表學習歷程 1.主持口頭 歷程檔案。 檔案,並說明製作過程 發表會。 的心得。 2.填寫知識管理量表(後 測)。. 1.於課 堂發表 作品心 得 2.填寫. 1.主持 口頭發 表會 。. 現況。. 發 表 週 ( 第 九 週 ). 知識管 理量表 (後 側)。. 二、實驗控制 (一)兩組先備條件的控制 隨機選取其中一班為實驗組,並使用多變量共變數分析,減少 了兩組差異的干擾,實驗結果的信、效度增加。 (二)教學環境控制 實驗組所使用的檔案製作工具為部落格。部落格可作為知識管 理工具,儲存作品、學習歷程與成果(莊雪華、黃繼仁、劉漢欽、. 16.

(33) 謝宗憲,2010;Chuang, 2010),很適合拿來做為製作網路化學習 歷程檔案的工具。 (三)課程內容控制 授課教師與研究者共同研究選取適合實驗教學及製作網路化 歷程檔案的單元(遊戲產業分析),且兩組的課程內容與使用教材 亦相同。 (四)課程進度控制 教學實驗的每個階段均按照預先選定的教學單元內容與時間 實施,且兩組的每週課程進度相同。. 17.

(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部落格 部落格是近年來最重要的新型態網路傳播工具之一(岳修平,2008; Ferdig & Trammel, 2004; Cohen & Krishnamurthy, 2006)。目前部落格在 教育上之運用是豐富、多元的,其中一個應用的類型為學習歷程檔案(連 士傑、李世忠,2006)。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可以運用部落格來製作(張 琬翔,2009;Tan, Teo, Aw & Lim, 2005; Lin, Kuo & Yuan, 2007),因部 落格結合了討論板、多媒體影音分享、個人日記等形式,並容易編排與 分類,具有高度互動性,成為強而有效的網路日誌工具(黃正旭、葛之 鈞、楊鎮華、傅先智,2010 ;Chau & Xu, 2007; Yang & Liu, 2008)。 Homik 與 Melis(2006)研究發現,透過部落格上回饋的功能,可以讓 學生從中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是一個能促進反思的工具,並有助於對 課程全盤的了解。更具體地說,部落格擁有許多互動方式,易於溝通與 分享(Williams & Jacobs, 2004; Chen et al., 2005; Lin, Lin & Hsu, 2011), 可以讓學習者輕鬆簡單地來製作與管理學習歷程檔案(莊雪華等,2010; Chuang, 2010)。 本研究所使用的部落格是由雅虎所提供的無名小站 (http://www.wretch.cc/blog/)。無名小站是台灣目前最多人使用的部落 格製作平台。它提供容易分類項目的功能,可存放個人資訊,更可互相. 18.

(35) 討論、留言、與回饋,與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的特性一致。學生透過部 落格把所完成的課程活動用數位方式記錄下來,其中包括學習者自身的 創作內容、資料的連結、圖片、聲音視訊等。首先,學生點選網誌管理, 在分類目錄管理下輸入分類名稱,再點選新增分類目錄即可完成分類, 如圖 3-2。. 圖 3-2 學生分類項目方法. 學生將活動分類為基本資料、課程大綱、學習目標、反思學習、相 關學習資源、作品。其中 OMG 公司發展歷程為作品之一,如圖 3-3。. 圖 3-3 學生部落格檔案 19.

(36) 在每週課程結束後,學生寫下對於課程的反思。學生可運用部落格 所提供的討論功能,分享彼此的想法與見解,進而達到互動的目的。如 圖 3-4 為學生反思與回饋:. 為 SWOT 分析圖 的作品內容. 圖 3-4 學生反思與回饋. 本研究另外製作一個所謂「數位化學習歷程檔案網路服務平台」, 如圖 3-5。. 圖 3-5 數位化學習歷程檔案網路服務平台 20.

(37) 由學生登入後並上傳部落格網址至該平台上,方便學生互相點選 與觀看。如圖 3-6:. D94442232. D964112005. D964112020. D964421002. D964421010. D964421011 D964421027 D964421039 D964421056. D964421012 D964421032 D964421044 D964421202. D964421016 D964421033 D964421050 D964422001. D964421022 D964421037 D964421051 D964422002. D964421024 D964421038 D964421052 D964422003. D964422004 D964422012. D964422005 D964422013. D964422006 D964422014. D964422008 D964422015. D964422011 D964422017. D964422019 D964422022 D964422035 D964422036. D964422023 D964422009. D964422024 D964422033. 圖 3-6 登入平台後的畫面. 二、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之知識管理量表 (一)量表的內容 量表層面參考來源如表3-3。陳聰文等人(2008)提到,知 識管理層面為知識取得、知識儲存、知識應用、知識分享、知 識創新;蕭佳純與胡夢鯨(2007)提到,知識管理的層面為知 識創新、知識傳播、知識應用、知識累積及知識評估;Lee等 人(2005)提到,知識管理的層面為知識應用、知識儲存、知 識分享、知識創造與內化;Artail(2006)提到,知識管理的層 面為知識創造、知識組織、知識形式化、知識分享;黃延聰(2006) 21.

(38) 提到,知識管理的層面為知識取得、知識整合、知識創造、知 識創新、知識儲存、知識分享;梁定澎等人(2005)提到,知 識管理的層面為知識創造、知識創新、知識確認、知識收集、 知識分類儲存與累積、知識分享與存取、知識應用與改進。 綜合上述知識管理層面,並以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 程中的活動較相關的行為為主,以符合學習歷程檔案之特性與 內涵。知識傳播、評估、內化、確認、收集、改進、組織、形 式化較窄且少見,故未納入。為簡化層面,合併意義有重疊的 層面;知識整合、創新、創造合併為知識創新;知識儲存與累 積合併為知識蓄積。故以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知識取得、知 識應用、知識蓄積為本研究之層面。. 表 3-3 知識管理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 作者(年代) 蕭佳純、胡夢鯨 (2007). 知識管理分類. 出處. 知識創新、知識傳播、知識應用、知識 教育學刊 累積及知識評估. Lee 等人(2005) 知識應用、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知識 Information & 創造與內化. Management. Artail(2006). 知識創造、知識組織、知識形式化、知 Information & 識分享 Management. 黃延聰(2006). 知識取得、知識整合、知識創造、知識 中山管理評論 創新、知識儲存或分享. 22.

(39) 表 3-3 知識管理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續) 梁定澎等人 (2005). 知識創造、知識創新、知識確認、知識 資訊管理學報 收集、知識分類儲存與累積、知識分享 與存取、知識應用與改進. 陳聰文等人 (2008). 知識取得、知識儲存、知識應用、知識 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 分享、知識創新 發展期刊. 題項參考來源如表3-4。量表題項針對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 製作過程中的活動來思考,如反思、作品修正、作品自評、學 習內容的整理(摘要、筆記、講義、網站資源)、同儕與教師 對作品的回饋、觀摩、討論等。刪除不適用於網路化學習歷程 檔案之題項,並修改各題項的用語與句子成一致的語句。知識 分享主要測量同儕之間的分享情況,如題項:我會花時間與同 儕分享及討論。知識創新主要測量學習者對於知識的思維轉變, 如題項:我會透過反思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知識取 得主要測量學習者取得知識的情況,如題項:我會從學習內容 (摘要、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理取得知識。知識應用 主要測量學習者的知識應用在作品或反思的情況,如題項:我 會從對作品的修正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知 識蓄積主要測量學習者對於知識的保存與累積情況,如題項: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累積知識。計分方式採Likert五點量 表。. 23.

(40) 表 3-4 各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 研究層面. 題項. 參考來源. 我會將反思的過程或結果與同儕分享。 我會將作品的修正過程或結果與同儕分 享。 我會將作品的自我評估過程或結果與同 儕分享。 我會將整理好的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 義、網站資源)與同儕分享。 知識分享. 我會將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結果與其他. 曾國鴻等人(2004). 同儕分享。. Cavaller(2011). 我會將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結果與同儕 分享。. 曾國鴻等人(2004) Cavaller(2011). 我會將觀摩他人作品的心得與同儕分 享。. 1.. 我會花時間與同儕分享及討論。. Buyukduman & Sirin (2010). 我會透過反思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 知識。. 巫銘昌等人(2006) Lin(2008) Albernhe-Giordan (2010). 2..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產生屬於自己思維 模式的知識。. 3..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產生屬於自己 思維模式的知識。. 知識創新.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 資源)的整理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 知識。. 4..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產生屬於自 己思維模式的知識。. 5..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產生屬於自 己思維模式的知識。. 6..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產生屬於自己思 維模式的知識。. 7.. 我會透過討論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 知識。. 24. Chen(2010).

(41) 表 3-4 各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續) 1.. 我會透過反思取得知識。. 2..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取得知識。. 3..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取得知識。. Chang(2008) Chang & Tseng (2009). 4. 知識取得.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 資源)的整理取得知識。. 5..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取得知識。. 曾國鴻等人(2004). 6..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取得知識。. 曾國鴻等人(2004). 7..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取得知識。. Fernandez & Illera (2009). 8.. 我會透過討論取得知識。. 1.. 我會透過反思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 Lin(2008). 實或其它情境。 2..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將所學知識實際應 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Alexiou & Paraskeva (2010) Buyukduman & Sirin (2010). 知識應用3. 4..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將所學知識實 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Akçıl & Arap(2009) Lee 等人(2009).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 何仕仁等人(2009) 資源)的整理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 實或其它情境。. 5..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將所學知識 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6..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將所學知識實 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7..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將所學知識實際應 Chen(2010) 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8.. 我會透過討論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 或其它情境。. 25.

(42) 表 3-4 各層面參考來源對照表(續) 1.. 我會透過反思累積知識。. 2..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累積知識。. 3..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累積知識。. 4..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 朱碧靜(2009) 源)的整理累積知識。 張郁雯(2010). 知識蓄積. Clark & Adamson (2009) 5..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累積知識。. 6..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累積知識。. 7..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累積知識。. 8.. 我會透過討論累積知識。. (二)量表發展過程 首先經由文獻分析,以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常見的 活動來思考知識管理的層面與題項。擬定量表初稿後,經過研究成 員(研究者與授課教師)的檢視,以確保題意的恰當性與可讀性, 並經由 88 位學生的預試,完成表面效度。經過 15 名專家檢測與建 議,讓量表能衡量出本研究欲探討之研究主題,以確保題項的專業 性與正確性,完成專家效度。15 名專家皆是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或 知識管理領域的專業人士。 (三)項目分析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 t-test 進行極端值檢定。檢驗前測之總分高 分組(前 27%)與低分組(後 27%)在每一題向上的分數差異,是 否達到顯著水準。極端值以總分的前、後 27%區分,可以達到最佳 26.

(43) 可靠性(吳明隆、塗金堂,2008)。根據表 3-5,所有題項的決斷 值(Critical Ration, CR)均達顯著,表示量表題項均具有鑑別度。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correlation)檢驗各題項分數與 總分之間的相關程度。結果顯示相關係數均達顯著,表示各題項具 一致性。. 表 3-5 項目分析摘要 層面. 知識分享. 知識創新. 題項. CR 值 (t 值). 相關係數. 保留/刪除. A1. 6.304***. 0.563***. 保留. A2 A3 A4 A5 A6 A7. ***. 6.412 4.810*** 2.290* 6.603*** 5.453*** 4.670***. ***. 0.597 0.527*** 0.290** 0.642*** 0.546*** 0.597***.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A8. 4.324***. 0.510***. 保留. B1 B2 B3 B4. 10.366*** 7.798*** 7.447*** 4.705***. 0.749*** 0.695*** 0.713*** 0.514***.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B5 B6 B7 B8. 7.478*** 6.483*** 9.692*** 6.432***. 0.626*** 0.573*** 0.770*** 0.622***. 保留. 27. 保留 保留 保留.

(44) 表 3-5 項目分析摘要(續). 知識取得. 知識應用. 知識蓄積. C1 C2 C3. 9.774*** 11.987*** 5.435***. 0.693*** 0.750*** 0.528***. 保留 保留 保留. C4 C5 C6 C7 C8. 5.046*** 6.846*** 7.459*** 8.429*** 7.598***. 0.504*** 0.638*** 0.642*** 0.671*** 0.669***.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D1. 11.814***. 0.730***. 保留. D2 D3 D4 D5. 8.345*** 11.506*** 7.094*** 6.229***. 0.710*** 0.708*** 0.614*** 0.605***. D6 D7. 7.447*** 7.929***. 0.607*** 0.666***.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D8. 9.681***. 0.721***. 保留. E1 E2 E3 E4 E5. ***. 9.590 7.538*** 7.839*** 7.560*** 8.752***. ***. 0.758 0.664*** 0.693*** 0.649*** 0.668***.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E6 E7 E8. 9.639*** 7.990*** 10.139***. 0.657*** 0.672*** 0.688***. 保留 保留 保留. 註: *p<.05;**p<.01;***p<.001. (四) 量表的效度 本量表並未將整體量表題項納入分析,而是採用分層面的方式 進行因素分析。層面(或構念)已具體明確,且題項的歸屬明確, 可採此法(吳明隆,2006) 。首先經過巴特萊球型考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量表之各構面及整體的卡方值皆達顯著水準;且取 樣適當數量(Kaiser-Meyer-Olkin, KMO)皆大於 0.7(接近 0.8 以上) , 28.

(45) 達可接受程度 0.6(吳明隆,2008)。這些結果表示適合進行因素 分析,其分析結果摘要如表 3-6。. 表 3-6 KMO 與 BARTLETT 檢定分析 層面. KMO 值. Bartlett 球型檢定 卡方值. 顯著性. 知識分享. 0.798. 282.995. 0.000***. 知識創新. 0.837. 356.493. 0.000***. 知識取得. 0.847. 267.632. 0.000***. 知識應用. 0.864. 330.540. 0.000***. 知識蓄積. 0.860. 316.291. 0.000***. 整體. 0.875. 2686.573. 0.000***. 註:***p<.001. 本研究採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 PFA), 並以正交轉軸(Orthogonal rotation)中之最大變異法(Varimax) 進行因素分析,使得因素間的資訊不會重疊,易於解釋因素負荷量 (邱皓政,2009;吳明隆、涂金堂,2008)。根據學者 Hair、Black、 Babin 與 Anderson(2010)建議,應刪除因素負荷量低於 0.4 之題 項。查看表 3-7,顯示全部題項之因素負荷量均在 0.5 以上,因此 不需刪除任何題項。量表各層面之特徵值皆大於 1,表示可形成五 個層面。各層面的解釋變異量皆大於 48%,顯示量表具有一定的效 度。. 29.

(46) 表 3-7 因素分析摘要表 層面. 知識分享. 知識創新. 知識取得. 知識應用. 題項. 特徵值. 變異量%. 因素負荷量. A1. 0.760. A2. 0.777. A3. 0.757. A5. 3.885. 48.558. 0.731. A6. 0.576. A7. 0.623. A8. 0.671. B1. 0.814. B2. 0.798. B3. 0.794. B4 B5. 53.767. 4.301. 0.625 0.687. B6. 0.657. B7. 0.777. B8. 0.687. C1. 0.726. C2. 0.846. C3. 0.649. C4 C5. 3.905. 48.818. 0.589 0.673. C6. 0.665. C7. 0.716. C8. 0.698. D1. 0.726. D2. 0.846. D3. 0.649. D4 D5. 4.319. 53.990. 0.589 0.673. D6. 0.665. D7. 0.716. D8. 0.698. 30.

(47) 表 3-7 因素分析摘要表(續). 知識蓄積. E1. 0.770. E2. 0.708. E3. 0.723. E4 E5. 4.248. 53.103. 0.699 0.695. E6. 0.717. E7. 0.782. E8. 0.730. (五) 量表的信度 由表 3-8 可知,量表前測各層面的 Cronbach's α 係數皆大於 0.8, 而整體的 Cronbach's α 係數為高達 0.963,顯示量表具有高信度。. 表 3-8 信度分析摘要 層面. Cronbach's α. 知識分享. 0.846. 知識創新 知識取得 知識應用 知識蓄積. 0.872 0.847 0.877 0.872. 整體. 0.963. 31.

(48) 32.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實驗組學生知識管理前後測之差異 利用成對樣本 t 檢定(paired-samples t test)比較實驗組知識管理前、 後測的差異。如表 4-1,實驗教學前、後的整體知識管理及五個層面有 顯著差異。學生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後,整體的知識管理與五個層 面皆顯著高於製作檔案前,顯示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的知識管理 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進一步查看效果量(effect size),如表 4-1。在成對樣本之 t 檢定, 效果量為 d,Me 為實驗組後測的平均數,Mc 為實驗組前測的平均數, Sc 為實驗組前測的標準差,d=│(Me – Mc) │/Sc。效果量若是小於 0.2 表示具有低度(small)的關聯度,介於 0.2 至 0.5 表示具有低至中度(small to medium)的關聯度,而 0.5 至 0.8 之間表示具有中至高度(medium to high)的關聯度,高於 0.8 表示具有高度(high)的關聯度(Cohen, 1988)。 在五個層面與整體知識管理的效果量中,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與整體知 識管理、五個層面之間屬於中高度的關聯強度,且都達顯著水準。其中 以知識創新最高,知識取得其次,知識應用最低。顯示網路化學習歷程 檔案對學生的知識創新影響最大,對知識應用影響最低。. 33.

(50) 表 4-1 實驗組前、後測在知識管理上的差異之成對樣本 t 檢定 項目. 前測. 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效果量. 顯著性. 分享. 3.602. 0.587. 3.899. 0.529. 2.884. 0.506. 0.006**. 創新. 3.709. 0.670. 4.113. 0.506. 3.529. 0.603. 0.001**. 取得. 3.756. 0.523. 4.032. 0.520. 2.429. 0.528. 0.020*. 應用. 3.649. 0.586. 3.942. 0.530. 2.586. 0.501. 0.013*. 蓄積. 3.834. 0.614. 4.148. 0.535. 2.753. 0.511. 0.009**. 整體. 3.710. 0.534. 4.027. 0.466. 3.179. 0.593. 0.003**. 註:* p<0.05;** p<0.01. 另外,查看實驗組前、後測在五個層面各題項之成對樣本 t 檢定效 果量(表 4-2)。在知識分享層面中,以「我會將反思的過程或結果與 同儕分享」的效果量最高(0.21),「我會將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結果 與同儕分享」的效果量最低(0.042)。顯示,反思對知識分享影響最大, 教師回饋影響最小。在知識創新層面中,以「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 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的效果量最高(0.267),「我會透過討 論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的效果量最低(0.086)。顯示,作品 自評對知識創新影響最大,討論影響最小。在知識取得層面中,以「我 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取得知識」的效果量最高(0.175),「我會從同儕 對我作品的回饋取得知識」的效果量最低(0.033)。顯示,觀摩對知識 取得影響最大,同儕回饋影響最小。在知識應用層面中,以「我會透過 反思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的效果量最高(0.22),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的效 果量最低(0.021)。顯示,反思對知識應用影響最大,觀摩影響最小。 34.

(51) 在知識蓄積層面中,以「我會透過反思累積知識」的效果量最高(0.223),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累積知識」的效果量最低(0.091)。顯示,反 思對知識蓄積影響最大,觀摩影響最小。其中,反思在三個層面上的效 果量最大,觀摩在三個層面效果量最小。顯示,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 製作過程的活動中,反思對知識管理的效用最大,觀摩效用最小。 表 4-2 實驗組前、後測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差異之成對樣本t 檢定 知識分享. t值. 效果量. 顯著性. 我會將反思的過程或結果與同儕分享。. 5.205. 0.21. 0.000***. 我會將作品的修正過程或結果與同儕分享。. 4.092. 0.149. 0.000***. 我會將作品的自我評估過程或結果與同儕分享。. 3.884. 0.143. 0.000***. 我會將整理好的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 源)與同儕分享。. 4.049. 0.161. 0.000***. 我會將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結果與其他同儕分享。. 3.921. 0.129. 0.000***. 我會將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結果與同儕分享。. 2.110. 0.042. 0.041*. 我會將觀摩他人作品的心得與同儕分享。. 3.406. 0.115. 0.001**. 我會花時間與同儕分享及討論。. 2.946. 0.069. 0.005**. 我會透過反思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 4.209. 0.150. 0.000***.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 識。. 5.022. 0.138. 0.000***. 6.024. 0.267. 0.000***.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 理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 5.015. 0.213. 0.000***.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 式的知識。. 4.573. 0.181. 0.000***.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 式的知識。. 3.800. 0.147. 0.000***.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 知識。. 4.153. 0.178. 0.000***. 我會透過討論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 2.858. 0.086. 0.007**. 知識創新.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 的知識。. 35.

(52) 表 4-2 實驗組前、後測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差異之成對樣本t 檢定(續) 知識取得 我會透過反思取得知識。. 3.921. 0.131. 0.000***.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取得知識。. 3.921. 0.133. 0.000***.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取得知識。. 3.424. 0.106. 0.001**.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 理取得知識。. 2.584. 0.082. 0.013*.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取得知識。. 1.807. 0.033. 0.078.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取得知識。. 3.334. 0.117. 0.002**.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取得知識。. 4.288. 0.175. 0.000***. 我會透過討論取得知識。. 3.098. 0.09. 0.003**. 4.585. 0.220. 0.000***. 4.388. 0.194. 0.000***.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 真實或其它情境。. 3.625. 0.138. 0.001**.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 理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4.153. 0.162. 0.000***.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 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2.730. 0.076. 0.009**.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 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1.834. 0.043. 0.074.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 實或其它情境。. 1.296. 0.021. 0.202. 2.877. 0.094. 0.006**. 我會透過反思累積知識。. 4.758. 0.223. 0.000***.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累積知識。. 5.442. 0.192. 0.000***.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累積知識。. 3.689. 0.123. 0.001**.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 理累積知識。. 3.850. 0.147. 0.000***.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累積知識。. 4.092. 0.155. 0.000***.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累積知識。. 3.103. 0.114. 0.003**. 知識應用 我會透過反思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 情境。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 或其它情境。. 我會透過討論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 情境。 知識蓄積. 36.

(53) 表 4-2 實驗組前、後測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差異之成對樣本t 檢定(續)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累積知識。. 2.797. 0.091. 0.008**. 我會透過討論累積知識。. 4.021. 0.156. 0.000***. 註:* p<0.05;** p<0.01;*** p<0.001. 查看實驗組前、後測在網路化學習歷程製作過程中的活動上差異的 t 檢定(表 4-3)。實驗組後側的平均數皆優於前測,且達顯著差異。其中 以反思的效果量最大,顯示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反思的效用最大,也 使得反思對知識管理的促進作用最大。 表 4-3 實驗組前、後測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上差異的 t 檢定 平均數 活動內容. t值. 顯著性. 效果量. 4.098. 8.202. 0.000***. 1.706. 3.493. 4.070. 7.937. 0.000***. 1.576. 作品自我評估. 3.423. 4.014. 6.788. 0.000***. 1.651. 學習內容整理. 3.474. 4.093. 5.450. 0.000***. 1.229. 同儕回饋. 3.442. 3.921. 5.836. 0.000***. 1.278. 教師回饋. 3.539. 3.958. 4.104. 0.000***. 0.997. 觀摩. 3.600. 4.061. 4.498. 0.000***. 1.210. 討論. 3.526. 4.014. 4.685. 0.000***. 0.967. 前測. 後測. 反思. 3.442. 作品修正. 註:*** p<0.001. 37.

(54) 第二節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知識管理上的差異 本研究以上學期學業成績與知識管理前測為共變數,使用多變量共 變數分析(MANCOVA)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在知識管理上是否 有顯著差異。如表 4-4,Box’s M 值未達顯著水準,表示至少在一個依變 項上(分享、創新、取得、應用、蓄積),兩組符合變異數同質性的假 設。進一步查看 Levene 同質性檢定結果,在依變數上皆未達顯著水準, 即兩組學生在整體知識管理與五個層面上的變異情況皆相同。以上符合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的條件。同理,Wilk’ s Λ 值未達顯著水準(p=0.828), 表示至少在一個依變數上(分享、創新、取得、應用、蓄積與整體), 兩組皆符合迴歸斜率同質性的假設。進一步查看迴歸斜率同質性檢定結 果,在五個依變項上皆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對整體知識管理與五個層面 而言,兩組迴歸斜率皆具同質性,亦即兩組學生受共變數(上學期學習 成績與知識管理前測)的影響是相同的。以上符合共變數分析的條件。 表 4-4 兩組之知識管理(後測)變異數與迴歸斜率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項目. Box’s M (顯著性). Wilk’s Λ (顯著性). Levene 同質性 F 值 顯著性. 迴歸斜率同質性檢定 F值. 顯著性. 分享. 0.614. 0.435. 0.466. 0.629. 創新. 0.290. 0.592. 0.622. 0.540. 0.384. 0.537. 0.361. 0.698. 0.197. 0.659. 0.432. 0.650. 蓄積. 0.011. 0.915. 0.185. 0.831. 整體. 0.053. 0.818. 0.376. 0.688. 取得 應用. 4.195 (0.252). 0.929 (0.828). 38.

(55) 由表 4-5,Wilk’ s Λ 值達顯著水準(p<0.05),表示至少在一個依 變項上(分享、創新、取得、應用、蓄積)兩組有顯著差異。結果顯示, 兩組學生整體知識管理及五個層面上皆有顯著差異(p<0.001)。再者, 排除共變數的影響後,實驗組在整體知識管理與五個層面的調整平均數 皆大於對照組,且達顯著水準(p<0.001)(表 4-6)。顯示實驗組的學 生在知識管理上,顯著優於對照組。. 表 4-5 兩組之知識管理(後測)差異的多變量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Wilk’ s Λ(顯著 值) 0.658 (0.000** *). 變 異 來 源 共 變 數 a/ b. 依變 項. 平方和. 自由 度. 平均平 方和. F值. 顯著性. 效果量. 分享. 0.212/ 2.879. 1/ 1. 0.212/ 2.879. 0.764/ 10.374. 0.385/ 0.002**. 0.009/ 0.110. 創新. 0.708/. 1/. 0.708/. 2.447/. 0.122/. 0.028/. 2.572. 1. 2.572. 8.891. 0.004**. 0.096. 取得. 0.062/ 3.097. 1/ 1. 0.062/ 3.097. 0.229/ 11.359. 0.634/ 0.001**. 0.003/ 0.119. 應用. 0.269/ 2.388. 1/ 1. 0.269/ 2.388. 0.938/ 8.320. 0.336/ 0.005**. 0.011/ 0.090. 蓄積. 0.179/ 3.099. 1/ 1. 0.179/ 3.099. 0.573/ 9.906. 0.451/ 0.002**. 0.007/ 0.105. 整體. 0.249/ 2.799. 1/ 1. 0.249/ 2.799. 1.105/ 12.442. 0.296/ 0.001**. 0.013/ 0.129. 組 分享 間 創新. 7.376. 1. 7.376. 26.579. 0.000***. 0.240. 11.485. 1. 11.485. 39.705. 0.000***. 0.321. 取得. 6.908. 1. 6.908. 25.340. 0.000***. 0.232. 應用. 5.830. 1. 5.830. 20.317. 0.000***. 0.195. 蓄積. 9.490. 1. 9.490. 30.336. 0.000***. 0.265. 整體. 8.098. 1. 8.098. 35.991. 0.000***. 0.300. 39.

(56) 表 4-5 兩組之知識管理(後測)差異的多變量共變數分析摘要表(續) 組 分享 內 創新. 23.312. 84. 0.278. 24.298. 84. 0.289. 取得. 22.899. 84. 0.273. 應用. 24.105. 84. 0.287. 蓄積. 26.279. 84. 0.313. 整體. 18.900. 84. 0.225. 全 分享 體 創新. 32.664. 87. 37.601. 87. 取得. 31.903. 87. 應用. 31.666. 87. 蓄積. 37.755. 87. 整體. 28.882. 87. 註:** p<0.01;*** p<0.001;共變數 a 為上學期學業成績、b 為知識管理前測。 表 4-6 兩組之知識管理(後測)原始與調整平均數摘要表 項目. 實驗組 平均數 標準差. 對照組 平均數 標準差. 分享. 3.899. 0.529. 3.370. 0.579. 創新. 4.113. 0.506. 3.444. 取得. 4.032. 0.520. 應用. 3.942. 蓄積 整體. 實驗組. 對照組. 調整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平均數 標準差 0.083 0.084. 3.340. 0.081. 0.622. 3.931 4.146. 3.413. 0.082. 3.519. 0.579. 4.051. 0.083. 3.501. 0.081. 0.530. 3.475. 0.584. 3.967. 0.083. 3.451. 0.081. 4.148. 0.535. 3.542. 0.633. 4.166. 0.088. 3.525. 0.086. 4.027. 0.466. 3.472. 0.542. 4.052. 0.075. 3.446. 0.073. 由上述結果可驗證,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的知識管理有 顯著正面影響。進一步查看效果量 η²(表 4-5),多變量共變數分析的 效果量為 η²,SStreatment 為組間變異,SStotal 為每個觀測值與總平均數 間差異平方的總和,η² = SStreatment/SStotal。判斷基準為: 0.059>η²≧0.01 為微弱關係;0.138>η²≧0.059 為中度關係;η²≧0.138 為強度關係(Cohen, 1988)。在整體知識管理與五個層面的效果量皆大於 0.138。顯示製作網 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與整體知識管理、五個層面之間屬於高度關係。其中 40.

(57) 以知識創新最高,知識蓄積其次,知識應用最低。顯示網路化學習歷程 檔案對學生的知識創新影響最大,對知識應用影響最低。 另外,查看實驗組與對照組在五個層面各題項之效果量(表 4-7)。 在知識分享層面中,以「我會將作品的自我評估過程或結果與同儕分享」 的效果量最高(0.151),「我會將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結果與其他同儕 分享」的效果量最低(0.053)。顯示,作品自評對知識分享影響最大, 同儕回饋影響最小。在知識創新層面中,以「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 饋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 」的效果量最高(0.267),「我會透過 討論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的效果量最低(0.023)。顯示,教 師回饋對知識創新影響最大,討論影響最小。在知識取得層面中,以「我 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取得知識」的效果量最高(0.138),「我會從學 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理取得知識」的效果量最低 (0.060)。顯示,作品自評對知識取得影響最大,學習內容整理影響最 小。在知識應用層面中,以「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 到真實或其它情境」的效果量最高(0.114),「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 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的效果量最低(0.038)。顯示, 作品修正對知識應用影響最大,觀摩影響最小。在知識蓄積層面中,以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累積知識」的效果量最高(0.162),「我 會透過作品的修正累積知識」的效果量最低(0.002)。顯示,教師回饋. 41.

(58) 對知識蓄積影響最大,作品修正影響最小。其中,作品自評與教師回饋 在兩個層面上的效果量最大。顯示,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的 活動中,作品自評與教師回饋對知識管理的效用最大。 表 4-7 兩組在知識管理五個層面各題項上之共變數分析. F值. 效果量. 顯著性. 我會將反思的過程或結果與同儕分享。. 9.148. 0.096. 0.003**. 我會將作品的修正過程或結果與同儕分享。. 4.330. 0.048. 0.040*. 15.268. 0.151. 0.000** *. 我會將整理好的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 源)與同儕分享。. 12.308. 0.125. 0.001**. 我會將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結果與其他同儕分享。. 4.765. 0.053. 0.032*. 我會將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結果與同儕分享。. 10.240. 0.106. 0.002**. 13.359. 0.134. 0.000** *. 6.815. 0.073. 0.011*. 我會透過反思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 12.908. 0.131. 0.001**.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 識。. 9.180. 0.096. 0.003**.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 的知識。. 9.836. 0.103. 0.002**.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 理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 16.704. 0.163. 0.000** *.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 式的知識。. 16.175. 0.158. 0.000** *.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 式的知識。. 31.366. 0.267. 0.000** *.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 知識。. 29.670. 0.257. 0.000** *. 我會透過討論產生屬於自己思維模式的知識。. 2.007. 0.023. 0.160. 知識分享. 我會將作品的自我評估過程或結果與同儕分享。. 會將觀摩他人作品的心得與同儕分享。 我會花時間與同儕分享及討論。 知識創新. 表 4-7 兩組在五個層面各題項上之共變數分析(續). 42.

(59) 知識取得 我會透過反思取得知識。. 4.341. 0.048. 0.040*.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取得知識。. 12.004. 0.122. 0.001**. 13.759. 0.138.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 理取得知識。. 5.448. 0.060. 0.022*.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取得知識。. 6.472. 0.070. 0.013*.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取得知識。. 6.901. 0.074. 0.010*.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取得知識。. 11.460. 0.118. 0.001**. 我會透過討論取得知識。. 7.775. 0.083. 0.007**. 0.017. 0.065. 0.065. 0.001. 0.114. 0.114.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 真實或其它情境。. 0.012. 0.071. 0.071.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 理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0.005. 0.088. 0.088.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 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0.011. 0.073. 0.073.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 到真實或其它情境。. 0.021. 0.060. 0.060.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 實或其它情境。. 0.068. 0.038. 0.038*. 0.014. 0.068. 0.068. 我會透過反思累積知識。. 0.001. 0.116. 0.116.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累積知識。. 0.666. 0.002. 0.002**.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累積知識。. 0.009. 0.077. 0.077. 我會從學習內容(譬如筆記、講義、網站資源)的整 理累積知識。. 0.001. 0.129. 0.129. 我會從同儕對我作品的回饋累積知識。. 0.016. 0.066. 0.066. 我會從對作品的自我評估取得知識。. 0.000** *. 知識應用 我會透過反思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 情境。 我會透過作品的修正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 或其它情境。. 我會透過討論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真實或其它 情境。 知識蓄積. 表 4-7 兩組在五個層面各題項上之共變數分析(續) 43.

(60) 我會從老師對我作品的回饋累積知識。. 0.000. 0.162. 0.162. 我會從觀摩他人的作品累積知識。. 0.012. 0.071. 0.071. 我會透過討論累積知識。. 0.000. 0.143. 0.143. 註:* p<0.05;** p<0.01;*** p<0.001. 查看兩組在網路化學習歷程製作過程中的活動上差異的共變數分 析(表 4-8、4-9、4-10)。實驗組後側的平均數皆優於前測,且達顯著差 異。其中以反思的效果量最大,顯示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反思的效用 最大。也使得反思對知識管理產生的作用最大。. 表 4-8 兩組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後測的活動上迴歸斜率與同質性檢定 活動內容. Levene 同質性. 迴歸斜率同質性檢定. F 值 顯著性. F值. 顯著性. 反思. 3.388. 0.069. 3.858. 0.053. 作品修正. 1.762. 0.188. 0.036. 0.850. 作品自我評估. 0.158. 0.692. 0.004. 0.947. 學習內容整理. 0.127. 0.722. 4.648. 0.052. 同儕回饋. 0.103. 0.749. 2.049. 0.156. 教師回饋. 0.001. 0.971. 0.509. 0.477. 觀摩. 0.024. 0.878. 1.731. 0.192. 討論. 3.293. 0.062. 3.718. 0.051. 表 4-9 兩組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後測上差異之共變數. 44.

(61) 變 異 來 源. 平方和. 自由 度. 平均平 方和. 反思. 8.132. 1. 80.132. 25.261 0.000***. 0.229. 作品修正. 9.092. 1. 9.092. 6.036 0.016*. 0.066. 作品自我評估. 2.273. 1. 2.273. 7.091 0.009**. 0.077. 學習內容整理. 3.671. 1. 3.671. 10.308 0.002**. 0.108. 同儕回饋. 5.664. 1. 5.664. 21.195 0.000***. 0.200. 教師回饋. 3.266. 1. 3.266. 11.103 0.001**. 0.160. 觀摩. 1.598. 1. 1.598. 5.491 0.021*. 0.061. 討論. 1.221. 1. 1.221. 3.392 0.069. 0.038. 14.730. 1. 14.730. 45.756 0.000***. 0.350. 10.624. 1. 10.624. 7.053 0.009**. 0.077. 作品自我評估. 8.564. 1. 8.564. 26.714 0.000***. 0.239. 學習內容整理. 12.895. 1. 12.895. 36.207 0.000***. 0.299. 同儕回饋. 10.747. 1. 10.747. 40.217 0.000***. 0.321. 教師回饋. 11.300. 1. 11.300. 38.413 0.000***. 0.311. 觀摩. 7.795. 1. 7.795. 26.789 0.000***. 0.240. 討論. 5.570. 1. 5.570. 15.481 0.000***. 0.154. 組 反思. 27.364. 85. 0.322. 128.042. 85. 1.506. 作品自我評估. 27.248. 85. 0.321. 學習內容整理. 30.272. 85. 0.356. 同儕回饋. 22.715. 85. 0.267. 教師回饋. 25.004. 85. 0.294. 觀摩. 24.733. 85. 0.291. 討論. 30.583. 85. 0.360. 共 變 數 a. 依變項. 組 反思 間 作品修正. 內 作品修正. F值. 顯著性. 效果量. 表 4-9 兩組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後測上差異之共變數(續). 45.

(62) 全 反思 體 作品修正. 42.100. 87. 139.184. 87. 作品自我評估. 36.323. 87. 學習內容整理. 43.240. 87. 同儕回饋. 33.465. 87. 教師回饋. 36.733. 87. 觀摩. 33.403. 87. 討論. 36.515. 87. 註:* p<0.05;** p<0.01;*** p<0.001;共變數 a 為活動前測。 表 4-10 兩組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後測原始與調整平均數摘要表 實驗組 活動內 容 平均數 標準差. 對照組. 實驗組. 對照組.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平均數 標準差. 反思. 4.130. 0.511. 3.582. 0.747. 4.489. 0.112. 3.239. 0.109. 4.070. 0.547. 3.764. 1.683. 4.493. 0.254. 3.360. 0.246. 作品自 4.014 我評估. 0.561. 3.458. 0.608. 4.171. 0.105. 3.307. 0.102. 學習內 4.130 容整理. 0.565. 3.480. 0.683. 4.241. 0.097. 3.375. 0.095. 3.921. 0.519. 3.440. 0.623. 4.187. 0.098. 3.186. 0.095. 教師回 3.958 饋. 0.541. 3.338. 0.603. 4.141. 0.099. 3.163. 0.096. 觀摩. 4.061. 0.550. 3.493. 0.557. 4.193. 0.100. 3.366. 0.097. 討論. 4.014. 0.568. 3.551. 0.644. 4.120. 0.108Sss 3.450. 0.105. 作品修 正. 同儕回 饋. 第三節 綜合討論 46.

(63) 一、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知識管理影響 綜合比較第一節與第二節的研究結果,實驗組的學生在知識管理的 後測顯著優於前測,且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兩組學生在知識管理上也達顯 著差異,雙重驗證製作檔案確實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管理。此結果驗證 一些研究(林建仲、林金池,2010;Meyer, Abrami, Wade, Aslan, & Deault, 2010; Budak & Budak, 2011)的觀點,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可以做為知識 管理之工具。其中,林建仲與林金池的研究為教師教學網路化歷程檔案 對知識管理之影響,檔案是用在教師教學上。Meyer 等人的研究是使用 數位化歷程檔案(e-portfolio)改善學習者基本素養與後設認知。A. Budak 與 I. Budak 的研究是透過學習歷程檔案評估職前教師的教學知識,且不 是使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而是使用紙本式的。 另外,實驗組前、後測,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皆證實在知識創新上 的效果量最高,在知識應用上的效果量最低。顯示,上述兩種比較的結 果十分一致。 二、知識分享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之後的知識分 享顯著優於製作前,且實驗組的知識分享顯著優於對照組。此結果雙重 驗證 Lorenzo 與 Ittelson(2005)的觀點,即「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 可以幫助知識分享」。但 Lorenzo 與 Ittelson 的觀點之前並未經過實證. 47.

(64) 研究的證實,現在已由本研究獲得證實。正如同學生在個人網路化學習 歷程檔案的反思紀錄中提到,藉由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更容易分享知 識給其他同學: 學生 37:「將上課所學到的知識分享在部落格,不僅可以從別人的. 部落格中學習到資訊,還能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提供給其他人作為參 考,也可以在部落格上進行討論。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部落格提供自己的 意見,將不同的意見集合成有用的資訊。」 學生 4:「因為部落格是一個開放的平台,老師又將同學們的部落格. 分享在網路平台上,我們可以很快的連結至同學們的部落格,進而觀賞 分享吸收。」 三、知識創新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之後的知識創 新顯著優於製作前,且實驗組的知識創新顯著優於對照組。另外,知識 創新的效果量最高,表示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對知識創新的影響最大。 Metz 與 Albernhe-Giordan(2010)的研究中發現,透過製作網路化學習 歷程檔案,學習者可以產生新的想法,並增強學習者的創新思維,此發 現與本研究之結果相同。不同的是,該研究是針對大學生所進行的數位 化學習歷程檔案對於創造力之研究,使用的課程是專題設計(project design)。正如同學生在個人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內提到,觀看其他同學. 48.

(65) 的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會幫助自己產生新的想法,讓想法更多元;而撰 寫反思的過程中,可以統整所學習過的知識,達到知識創新。其反思如 下: 學生 1:「自己寫部落格常常會邊寫邊思考,幫助自己吸收消化所收. 到的知識,看別人的部落格,往往會有不同的想法、見解,更可以幫助 自己去朝別的方向思考。」 學生 21:「每個人可能對同一件事情的意見和想法都不一樣,觀看. 別人的部落格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沒想到的部分,將新得到的資訊與舊 有的結合進而產生新想法。」 四、知識取得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之後的知識取 得顯著優於製作前,且實驗組的知識取得顯著優於對照組。Marks 與 lockyer(2004)的研究中發現,學習成員透過互動、溝通的方式可獲得 知識。該論述與學生在檔案內提到,從互動、溝通中獲得知識的觀點一 致。學生在個人化學習歷程檔案中提到: 學生 16 :「我覺得透過同學與老師給我的回饋,我可以瞭解我的問. 題在哪,更可互相討論,這樣的互動方式,我覺得很棒。而觀看其他同 學的部落格可以幫助我取得課堂上得知識,因為如果沒有來上課可以從 同學寫得資訊中大約瞭解當天課堂到底在上什麼,我覺得很好。」. 49.

(66) 學生 8 :「有時因為感冒或是請假的同學沒上到課的話,就可以應. 用部落格的方式瞭解今天老師上了什麼課程內容,讓沒上到課的同學一 樣能在家學習。」 五、知識應用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之後的知識應 用顯著優於製作前,且實驗組的知識應用顯著優於對照組。Lee 等人 (2009)的研究發現,學生在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會將所學應用. 在下一次的作品或是反思中,此結果與本研究一致。不同的是,該研究 對象是大學生與研究生;且該研究使用的是傳播歷程檔案 (communication portfolio),而不是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正如同學生在 個人化學習歷程檔案中提到,會透過觀看其他同學之網路化學習歷程檔 案內的作品與反思的過程,把知識應用在下次的作品: 學生 15 :「當老師在詢問相關問題時,這時候我會透過查詢之前同. 學們在檔案內撰寫過的文章,回答相關問題。或者是當需要查詢相關資 料時,這時候撰寫過的文章就能派上用場,不用再次地去尋找,能儉省 時間上的應用,所以是相當有用的資訊。」 學生 21 :「藉由觀看其他同學的部落格,可以讓我在下一次的作品. 或是撰寫下一次反思時,得到更多的想法與知識。我覺得那是一個很受 用的學習檔案!」. 50.

(67) 六、知識蓄積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之後的知識蓄 積顯著優於製作前,且實驗組的知識蓄積顯著優於對照組。根據朱碧靜 (2009)的研究,知識必須經過整理與累積,且不斷的反思,才能組成 完整的知識。該論述可以反應在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過程中,也 可以從學生的檔案內容中看到。正如同學生在個人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 內提到: 學生 15 :「把相關知識寫在部落格檔案內,等過段時間需要時就能. 來查閱,而且又會再次省思,也許會有新的不同看法。然後再次修正, 會將知識持續的累積下來。」 學生 16 :「我覺得像這樣要我們在部落格檔案內撰寫絕對可以幫助. 我在課堂上的知識給累積、儲存起來。因為老師與助教會出一些題目作 業讓我們做,我們就會將上課的 PPT 內容仔細看過一次,看是否有相關 答案;接著再做紀錄,把這些資訊給放到部落格檔案。這樣將來,我都 可以一直保有儲存這些訊息在我們部落格檔案上,最後綜合同學的資訊, 肯定可以將課堂上知識给累積下來。」 學生 6 :「在部落格檔案內撰寫,可以讓我們把知識給累積起來,. 因為上課所聽到的課程內容,大多都是用聽的然後就下課了。而部落格 檔案的撰寫是可以讓我們把上課所聽到的內容寫在部落格檔案內,這是. 51.

(68) 需要統一整理過的。所以我覺得,這些紀錄對上課知識累積是很有幫助 的。」 七、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製作過程中的活動對知識管理之作用 實驗組前、後測在知識管理的效果量上,反思對知識管理的效用最 大。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知識管理的效果量上,反思對知識管理的效用最 大。顯示,上述兩總比較的結果十分一致。 綜合比較上述,顯示製作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透過反思 的撰寫,可以提升知識管理,對知識管理有最大促進作用,亦可提升知 識管理行為。. 5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ter control and useful knowledge: river management and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in China, Northern Italy and the Netherlan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Global Economic

• Environmental Report 2020 of Transport Department, Hong Kong: to provide a transport system in an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manner to align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 To consider 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and the inductive approach i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at the secondary level.. • To take part in demonstrations

● the F&amp;B department will inform the security in advance if large-scaled conferences or banqueting events are to be held in the property..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d and

– Knowledge to form the basis for decision aids – Knowledge that reveals underlying skills..

Daily operation - Sanitizing after guest checked-in / swab test (guest floor

• Zero-knowledge proofs yield no knowledge in the sense that they can be constructed by the verifier who believes the statement, and yet these proofs do convince him..a.

Based on the defects of the safety control in the semiconductor electric circuit indus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warm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ECI model,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