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古漢語詞義的義素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古漢語詞義的義素分析"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中古漢語詞義的義素分析

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5-2411-H-004-032- 執 行 期 間 : 95 年 08 月 01 日至 96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竺家寧 計畫參與人員: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曾昱夫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洪郁絜 大學生-兼任助理:林毓珊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6 年 12 月 06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

報告

中古漢語詞義的義素分析

計畫類別:X 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 95-2411-H-004 -032

執行期間:

95/08/01 ~ 96/07/31

計畫主持人:竺家寧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 曾昱夫、洪郁絜、林毓珊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X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計

畫、列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涉及專利或其他

智慧財產權,

□ 一年

□ X 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政大中文系

中 華 民 國 96 年 11 月 30 日

(3)

一、報告內容

1.前言

傳統訓詁學的詞義研究往往只處理歷時的詞義演化中,所發生的擴大、縮 小、轉移諸模式,很少論及在古代漢語共時層面的詞義系統問題。同時,在分析 技術上也未能深入一個詞義的內部,探索其深層結構,找出構成這個詞義的諸要 素。現代語言學的一些理論和觀念,正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詞義場理論提供 了詞義系統研究的依據,義素分析法把傳統的詞義單位區分成了更小的辨義成 分。這些新觀念、新方法完全可以引入古代漢語的研究上。 以上是本計畫據以研究的理論方面,至於材料方面,中古漢語中,最能反映當時 實際口語,而材料又最為龐大的,就是佛經資料了。所以本計畫採用佛經作為語 料依據。因為佛經保留了大量當時的語言紀錄。古代的譯經者為了更有效地傳播 佛法,總是運用社會大眾的口語來進行佛經的翻譯。所用的詞彙,在當時都是耳 熟能詳的群眾用語,所以佛經不僅是宗教的、思想義理的、文學的、更是一座豐 富的「語料庫」。

2.研究目的

由於語言的歷時變遷,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有相當程度的不同。這種不同特別 反映在詞義上。因此,在教學上,我們必需設計出一套精確而具體的詞義分析技 術。義素分析法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方便。譬如說,許多古代的近義詞,詞義上有 細微的差異,到了現代漢語中,這些差異往往消失了。但是閱讀古籍時,仍需留 意其間的差異。我們一樣可以用義素分析突顯其間的差異點:

3.文獻探討

進行分析之佛經包括: 西晉佛經(三部) 154 生經 五卷 263 正法華經 十卷 481 持人菩薩經 四卷 三國佛經(六部) 152 六度集經 8 康僧會 153 菩薩本緣經 3 支 謙 200 撰集百緣經 10 支 謙 206 舊雜譬喻經 2 康僧會

(4)

225 大明度經 6 支 謙 474 佛說維摩詰經 2 支 謙 東漢佛經(三部) 經號 經 名 譯 者 卷數 184 修行本起經 竺大力 康孟詳 2 196 中本起經 曇 果 康孟詳 2 224 道行般若經 支婁迦讖 10 計畫分析的材料一共是 12 部佛經。

4.研究方法

義素分析法和詞義場理論能為古漢語詞義做精確的、系統的描述。本計畫在方法 上採用傳統訓詁研究的成果,以及現代詞彙學的分析方法。例如「牙、齒」二字, 詞義上在今天並無區別。在古代則不盡相同,《說文解字》「牙」字下云:統言之, 皆稱齒、稱牙,析言之,則前當唇音稱「齒」,後在輔車者稱「牙」。 《詩經‧召南‧行露》:誰謂鼠無牙,又《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齒。 又《呂氏春秋‧淫辭》:問馬齒。圉人曰:齒十二,與牙三十,高誘注:馬上下 齒十二,牙上下十八,合為三十。由此可知兩者是有分別的。把它們放在相對立 的詞義場中,應如下表所示:   牙 齒 [咬物]   + + [當脣] - +

5.結果與討論(含結論與建議)

本計劃執行一年,獲得的成果如下: 第一類 編 號 檔名 比較詞條 字數 日期 01 與吃相關的詞條分析 1、「食」:「噉(啖)」 2、「食」:「唼食」 3、「食」:「吞」:「咽」 4、「食」:「吮」 14647 2006/12/13 02 四輩四眾條 「四輩」:「四眾」 11040 2006/12/27

(5)

03 貢高憍慢條 「貢高」:「憍慢」 10047 2007/01/10 04 與投擲撲有關的詞條分析 「投」:「擲」:「撲」 12818 2007/02/28 05 與害怕有關的詞條分析 1、詞素「慄」的構詞: 「悚慄」:「戰慄」:「寒慄」 2、詞素「怖」的構詞: 「怖畏」:「畏怖」:「怖懼」 11367 2007/02/28 06 與觀看等意義相關的詞條(1) 1、以詞素「看」為主的詞彙: 「看」:「觀看」 2、「看」:「望」:「顧」 3、「顧」:「顧視」 14252 2007/02/28 07 與觀看等意義相關的詞條(2) 1、以詞素「瞻」為主的構詞分 析:「瞻視」:「視瞻」:「瞻 勞」:「瞻載」:「瞻仰」 15697 2007/02/14 08 與執持意義相關的詞條分析(1) 「捉」:「抱」 11093 2007/03/14 09 與執持意義相關的詞條分析(2) 「齎」:「齎持」:「執持」 11888 2007/03/14 10 與執持意義相關的詞條分析(3) 「拾」:「採」:「採取」 7410 2007/03/07 11 與束縛有關的詞條分析(1) 「繫」:「繫縛」:「繫囚」:「繫念」 11992 2007/03/21 12 與束縛有關的詞條分析(2) 「縛」:「繫」 10908 2007/04/11 13 遇逢條 「遇」:「逢」:「遭」 21983 2007/04/18 14 值遇:遭值條 「值遇」:「遭值」 4993 2007/05/17 15 咒願誓願條 「咒願」:「誓願」 13743 2007/05/23 16 諸眾、眾諸條 「諸眾」:「眾諸」 5238 2007/06/27 17 諸眾生、眾生條 「諸眾生」:「眾生」 16094 2007/07/10 18 曹輩條 「曹」:「輩」 19807 2007/07/09 19 等輩條 「等」:「輩」 26730 2007/07/25 20 以「洗」字為中心語素所構成的 詞條 「洗」:「洗浴」:「洗沐」:「澡洗」 8891 2007/08/01 21 澡與洗條 「澡」:「洗」 6783 2007/08/07 22 乞丐乞求乞索條 「乞丐」:「乞求」:「乞索」 7122 2007/08/22 23 分衛乞丐條 「分衛」:「乞丐」 8063 2007/08/28 總計:23個檔案、282606字 第二類 編號 檔名 比較詞條 字數 時間 01 與足部有關的詞 條分析 1、「履」:「跳踴」:「踐踏」:「踐 跡」 2、「蹈」:「踏」:「奔走」:「馳奔」 3931 7462 2007/01/17 2007/01/30

(6)

3、詞素「步」的構詞: 「步行」:「行步」:「獨步」: 「躇步」 4、「馳走」:「趨走」:「橫走」:「踴 躍」:「坐行」:「馳詣」 7630 18262 2007/02/03 2007/03/02 02 與群眾有關的詞 條分析 詞素有「黎」的構詞: 「群黎」:「黎庶」:「黎元」 9632 2007/07/18 03 與禍害有關的詞 條分析 「殃」:「患」:「災」 17824 2007/07/25 04 與傳布有關的詞 條分析 「普聞」:「宣揚」:「遠聞」 5696 2006/12/06 05 與到達有關的詞 條分析 詞素「到」的構詞: 「達到」:「往到」:「來到」 5764 2006/12/13 06 與命令有關的詞 條分析 「詔」:「令」 6400 2006/12/20 07 與概括有關的詞 條分析 「皆」:「悉」:「皆同」:「皆共」: 「皆悉」:「悉皆」 19324 2006/12/27 08 與離開相關的詞 條分析 1、「放逸」:「放捨」:「棄捐」:「相 棄」 2、「捐棄」:「棄捨」:「棄捨去」: 「棄離」:「捨棄」 11836 7971 2007/03/02 2007/03/28 09 與處所有關的詞 條分析 「舍宅」:「精舍」:「祠舍」:「廬 舍」 10766 2007/03/08 10 與撞擊有關的詞 條分析 1、「鞭打」:「扣打」:「打擲」:「拷 掠」 2、「擊」:「拍」:「榜笞」:「撾捶」 3、「刀杖」:「鞭杖」:「捶杖」 4464 9018 6917 2007/03/14 2007/03/20 2007/06/12 11 與移動有關的詞 條分析 1、「導引」:「引導」:「進引」 2、「拔濟」:「濟拔」:「救拔」:「拔 出」 3、「引」:「拔」 6918 7730 7737 2007/04/04 2007/07/02 2007/04/11 12 與疼、痛有關的 詞條分析 「毒痛」:「痛毒」:「苦痛」:「疼 痛」 11018 2007/07/16 13 與木、樹有關的 詞條分析 「果樹」:「樹果」:「藥木」:「藥 樹」 7823 2007/07/10 14 與居、住、止有 關的詞條分析 1、「居處」:「住處」:「止處」 2、「所居」:「所住」:「所止」 7505 10958 2007/07/18 2007/07/25

(7)

15 與舟、船有關的 詞條分析 「船」:「舟」 5199 2007/08/08 16 與覆、蓋有關的 詞條分析 「覆」:「蓋」 11769 2007/08/22 總計共有 16 個檔案,共 229554 字。 第三類 編號 檔名 比較詞條 字數 日期 01 通達、自在的義素分析 通達、自在 6662 2006/12/6 02 時、劫的義素分析 時、劫 4275 2006/12/26 03 知、明了的義素分析 知、明了 5465 2007/6/6 04 歡喜、樂、樂著的義素分析 歡喜、樂、樂著 7056 2007/1/2 05 說、云、曰、言的義素分析 說、云、曰、言 13430 2007/1/22 06 歌、唱、嘲、詠的義素分析 歌、唱、嘲、詠 13318 2007/2/28 07 與發聲有關的義素分析 1.呻、吟泣、呻吟、沈 吟、啼 2.呼、喚、叫 13862 2007/2/13 08 諷、頌、誦、讀的義素分析 諷、頌、誦、讀 17907 2007/3/14 09 哀、憫、慈、悲的義素分析 哀、憫、慈、悲 13614 2007/3/28 10 稱讚、讚嘆的義素分析 稱讚、讚歎 7438 2007/5/16 11 偈、頌、讚的義素分析 偈、頌、讚 11134 2007/5/23 12 讚、歎的義素分析 讚、歎 18694 2007/5/30 13 與「明白」有關的義素分析 知、明了、通達、無礙 14624 2007/6/13 14 「目、眼」的義素分析 目、眼 9043 2007/6/27 15 「足、腳」的義素分析 足、腳 11517 2007/7/4 16 「涕、淚」的義素分析 涕、淚 15446 2007/7/18 17 「涕、淚、唾」的義素分析 涕、淚、唾 17942 2007/7/21 18 「行、走、奔」的義素分析 行、走、奔 8103 2007/8/8 209530

二、參考文獻

一、專書 太田辰夫著(日),《祖堂集口語語彙索引》,東京:朋友書店,1962 太田辰夫著(日),江藍生等譯,《漢語史通考》,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5 太田辰夫著(日),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1987.7

(8)

于谷,《禪宗語言和文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9 王力,《同源字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7 王文顏,《佛典漢譯之研究》,臺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12 王雲路、方一新,《中古漢語語詞例釋》,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7 石安石,《語義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12 石安石,《語義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5 伍謙光,《語義學導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 81.7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9 俞理明,《佛經文獻語言》,成都:巴蜀書社,1993.10 柳士鎮,《魏晉南北朝歷史語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8 胡竹安.楊耐思.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10 徐烈炯,《語義學》(修訂本),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10 馬慶株,《漢語語義語法範疇問題》,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 高守綱,《古代漢語詞義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10 張聯榮,《古漢語詞義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梁曉虹,《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匯的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4.4 符淮青,《詞義的分析和描寫》,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 陳光磊,《漢語詞法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 程湘清,《隋唐五代漢語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3 賈彥德,《漢語語義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賈彥德,《漢語語義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11 劉堅等主編,《唐五代語言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1 潘允中,《漢語詞彙史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潘重規編著,《敦煌變文集新書》,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 83.12 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12 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增補定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0 新 3 版 龍潛庵,《宋元語言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12 謝紀鋒編纂,《虛詞詁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1 二、期刊論文 于逢春,〈論漢語顏色詞的人文性特徵〉,載於《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 5 期 尹曉紅,〈漢語表綠色詞及其文化含義〉,載於《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第 2 期,2000 文旭,〈從語義場理論看語言的模糊性〉,載於《黑龍江大學學報》第 1 期,1995

(9)

文靜、桑蓋〈顏色詞「白、黑、紅」在漢、藏、英語中的詞義分析〉,載於《西 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1 期,1999 方琴,〈狀態形容詞的語法特徵及相關問題〉,載於《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1994 年第 2 期 p119-123,1994 王桂安,〈擬聲詞的探討〉,載於《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 年第 2 期 p84-87,1995 王素梅,〈雙音節狀態形容詞的 ABAB 式重疊〉載於《漢語學習》1998 年第 2 期 p53-54,1998 王錦慧,〈敦煌變文與《祖堂集》「甚」、「甚(什)摩」用法之比較〉,《中國學術年 刊》18 期 p449-469,臺北,1997.3, 田伏禮,〈顏色詞與文化〉,載於《丹東師專學報》第 22 卷第 2 期,2000 伍華,〈論《祖堂集》中以「不、否、無、摩」收尾的問句〉,《中山大學學報》 p80-89,廣州,1987:4 朱德熙,〈從方言和歷史看狀態形容詞的名詞化〉,載於《方言》1993 年第 2 期 p81-100,1993 江宏,〈漢英顏色詞文化學探析〉,載於《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21 卷第 4 期,1999 李宇明,〈雙音節性質形容詞的 ABAB 式重疊〉,載於《漢語學習》1996 年第 4 期 p24-27,1996 李順群,〈擬聲詞初探〉,載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 年第 3 期 p94-98, 1997 金昌吉,〈方位詞的語法功能及其語義分析〉,載於《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社 版》1994 年第 3 期 p22-26,1994 姜守陽,〈擬聲詞多角度分析〉,載於《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 年第 3 期 p32-36,2000 洪成玉,〈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載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 年第 3 期 p1-7,1994 馬清華,〈漢語單音形容詞二疊式程度意義的制約分析〉,載於《語言研究》1997 年第 1 期 p31-41,1997 馬清華,〈語義分割細度與文化關係的解釋限制〉,載於《溫州師範學院學報》第 21 卷第 1 期,2000 高永希、鄭獻芹,〈對擬聲詞歸類問題的思考〉,載於《殷都學刊》1998 年第 2 期 p75-78,1998 符淮青,〈表性狀的詞的釋義〉,載於《詞匯學論文匯編》p36-50,北京:商務印 書館,1989 符淮青,〈「詞義成分—模式」分析—表性狀的詞〉,載於《漢語學習》第 3 期, 1997 陳啟英,〈漢語色彩詞與漢民族物質文化〉,載於《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

(10)

科學版》第 1 期,1995 陳啟英,〈漢語色彩詞與漢民族精神文化〉,載於《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第4期,1996 喬秋穎,〈古代漢語色彩詞的特點〉,載於《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 3 期,1997 黃景欣,〈秦漢以前古漢語中的否定詞「弗」、「不」研究〉,《語言研究》p1-23, 語言研究編輯委員會: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6 盧偓,〈漢語色澤詞五題〉,載於《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3 期,1996 鍾守滿、王偉,〈言語行為動詞語義分析及架構〉,載於《外語學刊》2000 年第 2 期 p62-64,2000 三、學位論文 王錦慧,《敦煌變文與《祖堂集》疑問句比較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 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 86.4 朴淑慶,《講經變文與有關佛經介詞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1996 鄭縈,《漢語基本顏色詞的結構與變遷》,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 魏培泉,《漢魏六朝稱代詞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0 四、專門討論義素分析之論文 郎天萬、蔣勇.2000 年 4 月.〈概念結構對語義原子論和語義場理論的整合〉,四川 外語學院學報,第 16 卷第 2 期. 蘇寶榮.1996 年 7 月.〈詞義的層次與詞義的類型—語文詞典釋義新探〉,河北師範 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9 卷第 3 期. 羅德真.1995 年.〈略論西方語義場理論在漢語語義學研究中的借鑑〉,江蘇廣播電 視大學學報,第 1 期(總第 13 期). 文旭.1995 年.〈從語義場理論看語言的模糊性〉,黑龍江大學學報(外語學刊), 第 1 期(總第 79 期). 楊振蘭.2001 年 4 月.〈色彩意義義素分析芻議〉,漢語學習,第 2 期. 多洛肯.1999 年 10 月.〈爾雅.釋詁非同義訓釋中無共同義素現象發微〉,新疆師 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20 卷第 4 期. 張慶雲.1995 年.〈義位的民族個性〉,大連外國語學院學報,第 2 期(總第 83 期). 劉桂芳.1996 年.〈義素分析之我見〉,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1 期. 王軍.1995 年.〈義素在言語詞中的實現及其理據〉,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 4 期.

(11)

沈子异.2001 年 9 月.〈論語境和臨時性義素的增加〉,伊黎教育學院學報,第 14 卷第 3 期. 鄭榮馨.1996 年.〈論修辭語義場〉,綏化師專學報,第 2 期. 張福德.1997 年.〈談詞義引申中的義素遺傳和突破〉,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 2 期. 郭沈青.1994 年.〈語義場和義素的性質及其研究價值〉,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哲 社會科學版),第 2 期(總第 49 期). 吳傳鳳.1999 年 7 月.〈詞義場和詞義差異〉,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 24 卷第 4 期. 洪成玉.1994 年.〈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3 期(總第 98 期). 凌雲.1995 年.〈漢語義素運動造詞〉,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4 期. 曹煒.2001 年.〈漢字字型結構分析和義素分析表〉,語文研究,第 3 期(總第 80 期). 孟廣道.2000 年.〈對聲訓的義素分析〉,太原教育學院學報,第 3 期. 魏桂英.2001 年.〈義素脫落:語義演變的最初狀態〉,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 會科學版),第 3 期(總第 53 期)第 14 卷. 呂宏聲.1996 年.〈關於義素和義素分析〉,遼寧大學學報,第 3 期(總第 139 期).

三、計畫成果自評

本計畫參與之助理共三位,一位博士生,一位碩士生、一位大四生。在工作進程 中,每週定時討論一次,檢驗工作成果,並提出改進方案。一年當中,舉行了 50 次的討論,助理群中的博士生與碩士生,其學位論文與本專題相關,因此, 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透過專題計畫執行的經驗,同時也促進了兩位研究生助 理的論文研究能力及學術研究潛力。這是國科會專題計畫工作團隊的具體成效。 大量佛經中的同義詞、近義詞、類義詞、反義詞的詞義分析,使得佛經所反映的 中古漢語詞彙,有了更細緻的觀察。對建構漢語詞彙史,具有特殊的意義。 本計劃的這些具體成果,可以提供古漢語教學的參考。包括本國語文教學和對外 漢語、漢文化的教學。同時,本計畫的詞義研究也能對訓詁學研究和教學提供更 為完整之探索內容。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所樹立起的旗幟。許多被歸類 為存在主義的學者,根本反對 這個稱呼。存在主義以外的學

發表好歌詞定義 2.教師引導學生 小組討論曲調旋 律與歌詞的對應

A5: 本課有許多引號,除了對話 之外,是標示需要特別解釋,或

《百喻經》是一部以寓言故事作譬喻演述佛法義理的佛教文學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較為

Original plan and elevation of the Teatro Sabbioneta, Vincenzo Scamozzi.. 文藝復興時期劇場

掩埋(挖掘) 動詞 用泥土等蓋在上面 聆聽 卷一. 義賣 動詞 為公益籌款而出售物品 聆聽

語文運用 留意錯別字 辨識近義詞及詞語 的感情色彩 認識成語

詞語 詞性 詞解 練習 主題. 人來人往 (短語) 來往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