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 选修 4
焓变 反应热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
第 5 页
焓变 反应热
1 .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 的变化常以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等形式表现出来。热能 电能 光能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 ______ 的变化。对化学 反应,以反应过程中放热或吸热为标准划分,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两种类型。有热量 ________ 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需要 _________ 热 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热量
放出 吸收
温故知新
第 6 页
焓变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
数化合反应
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
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 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不相等
问题探究
第 7 页
焓变 反应热
总结感悟1 .焓和焓变
(1) 焓 (H) :是一个与 有关的物理量.
(2) 焓变 (ΔH) : ΔH = . 内能
H( 生成物 ) - H( 反应物 ) 一、焓变 反应热
2 .反应热
(1) 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 ( 数 值上等于 条件下的焓变 ) ,用 表示。
(2) 单位:
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恒压 ΔH
kJ/mol
第 8 页
焓变 反应热
1.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 ( 宏观 ) 角度 看:
吸热反应:
ΔH < 0 或 ΔH 为“-” ΔH > 0 或 ΔH 为“+”
ΔH =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反应物
生成物
能量
放热反应
反应物
生成物
能量
吸热反应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放热反应:
总结感悟
第 9 页
焓变 反应热
问题探究2. 从键能 ( 微观 ) 角度看:
ΔH =破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
如何计算此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
吸热反应:
ΔH < 0 或 ΔH 为“-” ΔH > 0 或 ΔH 为“+”
放热反应: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ΔH =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
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e3f853af508f0099b1ca00
分子碰撞动画
第 10 页
焓变 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 析反应的本质过程。
(一)微观角度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原因
第 11 页
焓变 反应热
问题探究知识回顾: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 H2 + Cl2 = 2HCl H-H Cl-Cl
436KJ/mol吸收 吸收 243KJ/mol
H键断裂
H
Cl Cl +
+ 键形成
H-Cl
H-Cl 431KJ/mol 431KJ/mol
释放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ΔH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第 12 页
焓变 反应热
能量
反应过程 生成物
反应物
E1
E2
活化分子
反应热
∆H = E1-E2
反应过程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热
E1
E2
能量 活化分子
∆H =
E
(生成物的总能量)-E
(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 =破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
总结感悟
第 13 页
焓变 反应热
当堂巩固⑹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 )
√ √
× ×
⑷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放热 ( )
√ √
× ×
⑶ 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一定伴有焓变 ( )
⑴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 ( )
√ √
⑵ 需要加热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
× ×
⑸ 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时,该反应放热 ( )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第 14 页
焓变 反应热
问题探究2 、对于放热反应 2H2(g) + O2(g)===2H2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生成物 H2O 所具有的总焓高于反应物 H2 和 O2 所具有的总焓 B .反应物 H2 和 O2 所具有的总焓高于生成物 H2O 所具有的总焓 C .反应物 H2 和 O2 所具有的总焓等于生成物 H2O 所具有的总焓 D .反应物 H2 和 O2 比生成物 H2O 稳定
B
第 15 页
焓变 反应热
问题探究3 . 已 知 H—H 键 的 键 能 为 436 kJ/mol , N—H 键 的 键 能 为 391 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 N2(g) + 3H2(g) 2NH3(g) ΔH =-
92.4 kJ/mol ,则 N≡N 键的键能是( )
A . 431 kJ/mol B . 946 kJ/mol C . 649 kJ/mol D . 896 kJ/mol
B
第 16 页
焓变 反应热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热量的化学反应 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大于
放出 吸收
小于 总结感悟
第 17 页
焓变 反应热
总结感悟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与化学键强弱的 关系
生成物成键时释放出的 总能量 反应物断键时 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成键时释放出的 总能量 反应物断键时 吸收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
大于 小于
ΔH < 0 ΔH > 0
第 18 页
焓变 反应热
二、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
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 19 页
焓变 反应热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一下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第 20 页
焓变 反应热
(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 为什 么? )
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
(2) 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固体 ( s ),液体(
l ),
气体( g ); (3) 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 ( 为什么要标出? )
(4) 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
数。
第 21 页
焓变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要求
归纳总结
s 、 l 、 g
、 aq
+ -
第 22 页
焓变 反应热 问题: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
∆H 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 H 它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 ∆ H(kJ/mol) 它表示
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 H 它的值与方程式中的 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
不同时,其 ∆ H 不同。
第 23 页
焓变 反应热
相关链接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普通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 量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 不要求注明 ___________________
ΔH 正负
号及单位 无 必须注明
是整数,既表示微粒个数 又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必须在分子式后注明
第 24 页
焓变 反应热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遵循规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变化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 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 中的能量变化
原子守恒 原子守恒和能量守恒
第 25 页
焓变 反应热 例 题
1 、当 1mol 气态 H
2与 1mol 气态 Cl
2反应生成 2mol 气
态 HCl ,放出 184.6KJ 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 的 热化学方程式。
H2(g) + Cl2(g) =2HCl(g) ∆H =-184.6KJ/mol
而这些书写也是对的
第 26 页
焓变 反应热
知识点 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及简单计算
1 .微观上——化学键角度
2 .宏观上——物质本身具有能量角度 3 . ΔH 的简单计算
(1)ΔH = Q
1- Q
2(Q
1表示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Q
2表示新键形 成放出的能量 )
(2)ΔH = H( 反应产物 ) - H( 反应物 )
本堂小结
第 27 页
焓变 反应热
知识点 2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 .常见的放热反应
2 .常见的吸热反应
知识点 3 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步骤
1 .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标明各物质的状态。
2 . 依据已知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在生成物右侧写出 ΔH
( 焓变 ) 的数值、单位及正、负号。
第 28 页
焓变 反应热 随堂检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焓变单位中 kJ·mol
- 1,是指 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 能 量变化
B .当反应放热时 ΔH > 0 ,反应吸热时 ΔH < 0
C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时,反应放热, ΔH 为“-”
D .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
反应吸热, ΔH 为“+”
第 29 页
焓变 反应热
解析:焓变单位中的 kJ·mol - 1 ,是指每摩尔具体的反应,不一定指 参加反应的物质, A 错;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 放热,反之就吸热, C 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 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成键时放出能量,所以 D 错。
答案: C
第 30 页
焓变 反应热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 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 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
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第 31 页
焓变 反应热
解析: A 项,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 示微粒数,错误; B 项,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 强,则表示在 25 ℃ 、 101 kPa 下测得的数据,错误: C 项,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 质的聚集状态,正确; D 项,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 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
答案: C
第 32 页
焓变 反应热
解析: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1 mol 固态碳和 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 1 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 1 mol 氢气,吸收 131.3 kJ 的热量,特别要指明水 的状态。
C
3 .热化学方程式 C(s) + H
2O(g)===CO(g) + H
2(g) ΔH = 131.3kJ·mol
- 1表示 (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 131.3 kJ 能量
B . 1 mol 碳和 1 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 131.3 kJ 热量
C . 1 mol 固态碳和 1 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
吸热 131.3 kJ
D . 1 个固态碳原子和 1 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 131.3 kJ
第 33 页
焓变 反应热
化学 · 选修 4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量
第 34 页
焓变 反应热
温故知新1 、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呢?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热效 应是放热的。
2 、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0.50mol/L 50mL 盐酸与
0.50mol/L50mL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 1.4325kJ 的热量。
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 H△ =-
57.3kJ/mol
第 35 页
焓变 反应热
问题探究1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水时的反应热 叫做中和热。
2. 中和热的表示:(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
H+(aq)+OH-(aq)=H2O (1) H= -57.3kJ△ / mol 3. 要点:
Ⅰ 、条件:稀溶液 (浓溶液混合因稀释会放热)
Ⅱ 、反应物:酸与碱
注:弱酸或弱碱中和热小于 57.3kJ / mol (通常指测量),中和热不 包括电解质电离或沉淀等所伴随的热效应。
Ⅲ 、生成 1mol 水和可溶性盐 一、中和热
第 36 页
焓变 反应热
总结感悟(3) 有弱酸或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的数值都小于 57.3 , 这是因为反应时弱酸或弱碱发生电离需要吸收热量。
中和热与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辨析
(1) 中和热指中和反应每生成 1 mol H2O 时的反应热,与强酸、强 碱的类别无关。
(2) 任何中和反应的中和热都相同,但是不同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可 能不同。
第 37 页
焓变 反应热
当堂训练含 1 mol Ba(OH)2 的稀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114.6 kJ 。下 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双选 )( )
A . Ba(OH)2(aq) + 2HCl(aq)===BaCl2(aq) + 2H2O(l) ΔH = + 114.6 kJ/mol
B . Ba(OH)2(aq) + 2HCl(aq)===BaCl2(aq) + 2H2O(l) ΔH = - 114.6 kJ/mol
C . Ba(OH)2(aq) + HCl(aq)===BaCl2(aq) + H2O(l) ΔH = - 57.3 kJ/mol
D . Ba(OH)2(aq) + HCl(aq)===BaCl2(aq) + H2O(l) ΔH = + 57.3 kJ/mol
B C
第 38 页
焓变 反应热
【实验 1 - 3 】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反应热呢?我们怎样将这 些数据转化为热量的变化呢?
Q = cm t △
Q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C :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为常数。
m :反应混合物液的总质量
△t :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实验设计
第 39 页
焓变 反应热
如何设计实验得到以上所需数据?
实验装置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处理数据时还需注意什么问题呢?
实验误差的分析
二、盐酸与 NaOH 反应的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设计
第 40 页
焓变 反应热
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因素
1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量取的体积要取定值。
2 、准确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值。
实验设计
第 41 页
焓变 反应热
实验视频第 42 页
焓变 反应热
实验装置和仪器
• 使用绝缘装置,避免热量散失到反应体系外 —— 保温杯……
•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液面上方的空间尽可能小 —— 上面盖纸板
• 整个反应体系的温度应保持均衡
—— 搅拌装置的设计
• 用什么量取溶液最准确?
—— 烧杯?量筒?
• 选取精确度高的温度计
实验设计
第 43 页
焓变 反应热
实验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 用量筒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盐酸和 NaOH 溶液
• 及时搅拌
—— 使反应充分进行,同时也是为了使反应体系的温度均衡
• 温度计的读数要准确
—— 什么时候开始读数?怎样读数才正确?
注: 1 、待温度计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
2 、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冲洗再测量 NaOH 溶液的温度
实验设计
第 44 页
焓变 反应热
• C 为常数, 4.18J/(g· )℃
•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 ρ 近似取 1g/mL
• 质量 m 记为盐酸质量 m1 和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m2 之和,即 m=(m1+m2) Q=(m1+m2) ·C ·(t2-t1) = 0.418 ( t2 - t1 ) kJ
实验数据的处理
想一想:此式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是中和热吗?为什么?
ΔH=
-
0.418 ( t2 -t1 ) 0.025
kJ/mol
实验设计
第 45 页
焓变 反应热
① 大烧杯上没有盖硬纸板
② 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金属 ( 不与酸反应 ) 质环形搅拌棒代替环 形玻璃搅拌棒
③ 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 进行实验
④ 实验中改用 100 mL 0.50 mol/L 盐酸跟 100 mL 0.50 mol/L NaOH 溶液进行实验
变 小
变 小
变 小
不 变
实验测定的结果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的损 失,所以在反应中要采取较好的绝热措施以减小实验误差。
当堂巩固
第 46 页
焓变 反应热
1、在 800 mL 的大烧杯中放入碎纸屑,把盛有 50 mL 0.50 mol·L - 1 盐酸的 200 mL 烧杯放到大烧杯中,两只
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烧杯盖,通过盖子插入一根 玻璃搅拌棒 ( 末端呈半圆环的玻璃棒 ) 和一只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 度。迅速往盐酸溶液中加入 50 mL 0.55 mol·L - 1 烧碱溶液,盖好,
搅拌溶液,观察温度的变化。当温度保持稳定时,记录读数,取出装 反应液的烧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净,保持内外杯壁干燥。重复进行 三次实验。用这一实验可以粗略测定中和热。
当堂巩固
第 47 页
焓变 反应热
(1) 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要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烧杯如果不盖泡沫塑料板,所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________( 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 ) 。
(4) 实验中若改用 60 mL 0.50 mol·L - 1 盐酸和 50 mL 0.55 mol·L - 1 烧 碱 溶 液 进 行 上 述 反 应 , 与 上 述 实 验 相 比 , 所 放 出 的 热 量 ___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 ,所求中和热 ________( 填“相等”或
“ 不 相 等 ” )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三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 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 (t2 - t1) 分别为① 2.3 ℃ ,② 2.4 ℃ ,③ 2.9
℃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 ________℃ 。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
偏小
不相等 相等
2.35
当堂巩固
第 48 页
焓变 反应热
2 、已知反应:
①101 kPa 时, 2C(s) + O2(g)===2CO(g) ΔH =- 221 kJ/mol ;
② 稀溶液中, H + (aq) + OH - (aq)===H2O(l) ΔH =- 57.3 kJ/mol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稀硫酸与稀 NaOH 溶液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 B .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
C .稀硫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
D .稀醋酸与稀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 57.3 kJ 热量 A
当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