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Copied!
15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玉枝

Mosston 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教學在 國小巧固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

研究生:陳垣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八 月

台 東 市

(2)
(3)
(4)

我終於可以寫誌謝辭了,想當年進入研究所的第一天,就想 說我可以讀得完嗎?什麼叫 Power Point 、文書處理要怎麼去操 作、Email 怎麼發……等,我都不會,因為我使用電腦的能力很 差,如何撐過這些日子啊!四個暑假漫漫長路,在課業壓力下,

我努力的學習「打」電腦,一回生二回熟,不敢說摸熟了電腦作 業,但也完成所有的研究所功課。

在寫論文的一路上,非常感謝指導教授陳玉枝老師不厭其煩 的教導,從論文題目的決定,研究架構的安排,內容詞句的呈現,

都一再的叮嚀與修正,直到論文口試後,仍然繃緊神經盯著修改 情形,真是一位盡責的老師。另外,感謝陳漢棟教授及闕月清教 授在百忙中擔任口試委員,給我非常多有關於論文寫作方面及實 驗研究工具的意見,使得論文更顯得完整。當然在研究所期間,

感謝同學間相互鼓勵,尤其同為運動教育組的夥伴們,發揮無私 的精神相互幫忙,能讓大家順利如期的畢業;在實驗教學期間,

多虧靜宜、小玲、孟蓁、舜民、麗妃、淑珍……等學校同仁的幫 忙,使得研究過程得以順利,在此一併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最後,要感謝父母的支持,感謝內人玫玲在個人讀書期間為 家庭增添一位男丁(彥榕),同時又辛苦的照顧大女兒(品儒)、

二女兒(宥竹),讓我更加喜悅及沒有後顧之憂。如今我已完成 研究所學業,願將這份得來不易的成果與家人及朋友分享,共同 感受我的喜悅與快樂。

陳垣翰 謹誌

2006 年 8 月

(5)

在國小巧固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

研 究 生 : 陳 垣 翰 指 導 教 授 : 陳 玉 枝 日 期 : 2006.08.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中的命令式、練習 式、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的教學效果,並探討其不同教學形 式對男女生性別教學效果中主觀技能、認知發展及情意發展之差 異情形。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以屏東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 89 名為受試對象,實施三週六節課的巧固球教學實驗,紀錄前測 及後測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為統計 方法,經分析結果如下:一、國小六年級學生在接受命令式、練 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之巧固球射網教學後,在認知評 量和情意態度評量上沒有差異存在,但在主觀技能評量上則有差 異存在,練習式的教學效果優於命令式;二、國小六年級男生在 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之巧固球射網教 學後,在認知評量和情意態度評量上沒有差異存在,在主觀技能 評量則有差異存在,練習式的教學效果優於命令式;三、國小六 年級女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之巧 固球射網教學後,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及情意態度評量上 都沒有差異存在。

關 鍵 詞 : Mosston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 巧 固 球 、 命 令 式 、 練 習 式 、 互 惠 式 、 教 學 效 果

(6)

in Tchoukball Teaching in Elementary

M. Ed. Thesis, 2006 Graduate: Yuan-han Chen Advisor: Yuh-chih Chen, Ph. D.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teaching effects on Mosston’s three teaching styles( the command style, the practice style and the reciprocal style),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n the skill evaluation of participa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to the male and female pupils of elementary school.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The

participants consisted of 89 students in three classes in sixth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gtung County. Perform 6 classes tchoukball teaching during three weeks, record data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The statistics methods used the one-way ANOVA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After the three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 of tchoukball teaching in sixth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participa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the participan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kill evaluation of participant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actice style was superior to the command style. 2. After the three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 of tchoukball teaching in the male of sixth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subjec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 the subjec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ive skill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actice style was superior to the command style. 3. After the three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 of tchoukball teaching in the female of sixth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All subjec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ive skill evaluati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

Key words: Mosst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pectrum, tchoukball,

the command style, the practice style, the reciprocal style,

teaching effect.

(7)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 次 ... iii

表 次 ... v

圖 次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六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基礎 ... 11

第二節 命令式的理論與評析 ... 18

第三節 練習式的理論與評析 ... 20

第四節 互惠式的理論與評析 ... 23

第五節 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之 C.S.W.O.T 分析 ... 27

第六節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之相關研究 ... 29

第七節 巧固球運動與學生身心發展之相關研究 ...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4

第五節 實施過程 ... 54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58

(8)

第二節 男生接受三種不同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之差異比較 ... 64

第三節 女生接受三種不同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之差異比較 ... 70

第四節 綜合討論 ...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0

第一節 結論 ... 80

第二節 建議 ... 80

引用文獻 ... 84

一、中文部分 ... 84

二、英文部分 ... 89

附錄 ... 91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同意書 ... 91

附錄二 巧固球教學主觀技能評量評分表 ... 92

附錄三 巧固球教學認知發展評量預試試卷 ... 93

附錄四 巧固球教學認知發展評量正式試卷 ... 94

附錄五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預試量表 ... 95

附錄六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正式量表 ... 97

附錄七 命令式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 ... 98

附錄八 練習式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 ... 99

附錄九 互惠式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 ... 100

附錄十 命令式(A)教學節課教案 ... 101

附錄十一 命令式(A)教學時敘教案 ... 107

附錄十二 練習式(B)教學節課教案 ... 113

附錄十三 練習式(B)教學時敘教案 ... 119

附錄十四 練習式(B)教學作業表 ... 125

附錄十五 互惠式(C)教學節課教案 ... 128

附錄十六 互惠式(C)教學時敘教案 ... 134

附錄十七 互惠式(C)教學標準卡 ... 140

(9)

表 2-1 Mosston 的教學群集表 ... 16

表 2-2 教學光譜兩大群集之差異比較表 ... 17

表 2-3 命令式教學形式時敘表 ... 19

表 2-4 練習式教學形式時敘表 ... 22

表 2-5 互惠式教學形式時敘表 ... 25

表 2-6 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之 C.S.W.O.T 分析表 ... 27

表 2-7 國 小學生身心發展與因應措施表……….37

表 2-8 國小學童身心發展特徵與體育關係表……… 38

表 2-9 人體生長與發展在心理與生理方面分析表……….39

表 3-1 學生參加實驗教學人數描述表 ... 43

表 3-2 教師行為檢核分析摘要表 ... 45

表 3-3 Ebel 題目鑑別能力指標 ... 48

表 3-4 認知評量預試卷難度鑑別度分析表 ... 49

表 3-5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51

表 3-6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預試量表效度分析摘要表 ... 52

表 3-7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預試量表之信度分析表 ... 53

表 3-8 主觀技能評量教師簡歷一覽表 ... 56

表 3-9 巧固球實驗教學節課編排表 ... 57

表 4-1 各組學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59

表 4-2 各組學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 60

表 4-3 各組學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0

表 4-4 各組學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0

表 4-5 各組學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 61

表 4-6 各組學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1

表 4-7 各組學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 62

表 4-8 各組學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2

表 4-9 各組學生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2

(10)

表 4-10 各組學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3 表 4-11 各組學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63 表 4-12 各組學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4 表 4-13 各組學生情意態度發展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4 表 4-14 各組男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5 表 4-15 各組男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 65 表 4-16 各組男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6 表 4-17 各組男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6 表 4-18 各組男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 66 表 4-19 各組男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7 表 4-20 各組男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 67 表 4-21 各組男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7 表 4-22 各組男生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8 表 4-23 各組男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8 表 4-24 各組男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68 表 4-25 各組男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69 表 4-26 各組男生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9 表 4-27 各組女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70 表 4-28 各組女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 70 表 4-29 各組女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71 表 4-30 各組女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1 表 4-31 各組女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72 表 4-32 各組女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 72 表 4-33 各組女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72 表 4-34 各組女生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3 表 4-35 各組女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73 表 4-36 各組女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 73 表 4-37 各組女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 74 表 4-38 各組女生認情意態度發展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4

(11)

圖 2-1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架構圖 ... 12

圖 2-2 命令式目標、教師與學習者間之關係圖 ... 19

圖 2-3 Fitts 和 Posner 學習階段模式 ... 21

圖 2-4 練習式教師、目標與學習者三者間之關係圖 ... 21

圖 2-5 教師、觀察者、動作者三元素間互動關係圖 ... 24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2

圖 3-2 技能主觀評量表編製流程圖 ... 46

圖 3-3 主 觀技能評量場地平面圖……….47

圖 3-4 認 知評量試卷編製流程圖……….49

圖 3-5 體 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量表編製流程圖……….50

圖 3-6 節 課教案編製流程圖……….54

圖 3-7 研 究流程圖……….55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敘述研究背景;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第三 節擬定研究問題;第四節陳述研究假設;第五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第 六節詳述名詞界定。茲依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學校體育教學之現況面臨一種無聲的危機,其中明顯的現象是:一、

地位的下降;二、缺乏文化的關照;三、認同危機;四、職業自尊的衰退;

五、無法提升至教育上的地位;六、無法表達有意義的訊息;七、器材設 施的不足;八、體育課學術價值的懷疑;九、對未來悲觀(許義雄,2000)。

尤其體育教師對於體育核心概念認知不足、課程設計能力不足、終身學習 概念急待建立、課程與教學學習組織待建立、師資培育課程面臨調整、課 程諮詢管道服務待建立等問題將影響體育課程內容(歐宗明,2000)。而一 個理想的教育必須是完整的教育,教育的基本任務在求個體的完美發展,

欲求有機體的均衡發展,應強化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教育,因 此在教育環境中,體育應與其他四育等量齊觀,若缺體育,則教育的理想 與目標永難實現(蔡貞雄,1994)。教育部(1995)所進行的「中小學學生 對課程不喜歡比率之調查」結果指出:我國中小學生不論高中、國中或是 國小階段,最喜歡的課程均為體育課。國小體育教學不但是鍛鍊兒童身心 健康,培養兒童運動興趣與態度的主要憑藉,亦培養兒童運動技術、運動 道德和良善社會行為的重要手段(葉憲清,1993)。江良規(1984)認為技 巧的養成,非旦夕之事,優異的協調,需要經年累月的訓練,而發展技巧 最有利的時期是兒童期,故技巧的學習必須把握時間。對於目前周休二日 的休閒運動風氣及養生學的普遍,國小體育教學的落實,可提供成人日後 從事休閒體育的基礎。由以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體育教學受到學 生的歡迎,而體育教學對於學校教育更有其不可抹滅的功能。但是由於社 會大眾、學生家長、學校行政等錯誤認知,特別是體育教師本身的專業能 力及對體育教學的認同感,讓體育教學在整個學校教育中淪為附屬科目。

(13)

如何將體育的功能發揮,讓它真正受到各界的肯定,有賴於身為體育人的 省思。

體育教學一直是校園中展現學生活動力、團隊競爭、激發運動潛能的 主要課程,由於該課程屬於開放式教學,不侷限於教室、書本,與一般學 科教學不同,它能讓學生充分享受體育教學的運動樂趣與運動技能認知(向 薇潔、張博能,2004)。它是以各項富有教育價值的運動作為教材,以場地、

設備、器材為環境,教師以合理有系統的手續,指導學生習得運動知識和 技能,滿足身心需求、增進健康、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啟發運動興趣、

充實康樂生活等的師生行為(胡天玫,1995)。體育的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具 備良好的體適能,而不是塑造一個競賽的勝利者,去追求「贏」而已,也 就是說不論其天份如何,皆應有機會參與身體活動,發展適合年齡應有的 運動技能,是身心健全且快樂的(教育部,2003)。體育教學與體育校隊訓 練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教學必須顧及認知、情意、技能三個大目標,是 全人的教育;校隊訓練則較偏重於技能方面,雖然不能抹煞其教育意義,

但畢竟只是少數的精英教育,並不是體育教學所追求的教育價值。就如目 標所說,教學的內容要適合全體的學生,不管他的天份如何,都有參與運 動的機會,所以體育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直接以身體為媒體的教育,在 教育過程中為因應各年齡層不同需要與興趣,需考量其身心發展、社會性 發展、運動技能學習特徵,以作為教材與教法選擇及教學資源運用的依據

(教育部,1997)。而在教學中,課程設計是課程目標、理念的延伸,良好 的課程設計有助於教學活動的實施,提高教學效果,引發學習者的興趣,

使教學活動能更有效的達成課程目標(雷小娟、王誼邦,2002)。所以從體 育教學的意義、體育目標的確認、課程設計的功能,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 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是屬於全人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如何探討研究 出適合各項體育目標的教學方法,是本研究動機一。

巧固球運動乃瑞士生物學者布蘭德博士(Dr. Hermann H. Brandt)於 1970 年所創,為一種以維持人類健康而在正當的氣氛下,不侵犯別人的遊 戲。其特色為:安全而不受傷,禮讓而不侵犯,友愛而有競爭,合作而不 取巧;不受場地、設備、運動能力的限制之一種獨特運動項目(謝天助,

1983)。巧固球運動在國小教育目標中,可促成德、智、體、群、美五育並 重觀念的實踐和達成,如果在教育下一代的過程中能夠運用巧固球運動的 理念,從國小孩童就開始培養彼此尊重認同對方表現能力行為,以正大光

(14)

明公正的心態來參與活動,專心一意的追求自我技術的發展,適應球戲迅 速攻、守的改變,讓孩童適應力能見機適時的應變,使其符合現期進化的 過程,以期培育出現代真正踏實的青少年(閩湘,1988a)。巧固球運動在 國內推廣已近三十年,於民國六十六年由師範大學方瑞民教授自國外引 進,一開始在國內舉辦大規模的講習會,介紹給各個機關團體學校,曾經 經歷一段輝煌的時期,但到現在知名度卻不如熱門運動項目如籃球、棒球、

排球等。其發展受到政策性、人為因素、升學及經費影響甚大,而且偏向 競技方面的推展,忽略全面性的普及,實屬可惜(洪國祥,2004)。現今巧 固球運動的參考書籍以徐木秀和萬清河(1985)所著「巧固球理論與實際」

為主,搭配梁文朝所著「巧固球運動攻防技巧」和「巧固球運動訓練法」

為輔,由於年代久遠,有些內容已不符合現代的要求。目前較具有系統提 出的研究是黃榮達(1996)所提出的「巧固球」技術報告書、黃進成(2002)

所提出「台灣巧固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77~2000)」碩士論文,屬於技能 與史學的研究,對於教材教法及教學效果的研究,在國內尚無人探討。巧 固球如前述是極富教育價值的運動,研究者也於任教期間訓練國小女子巧 固球隊獲得民國 85 年、86 年省長盃冠軍、87 年全國中正盃殿軍,平常在 學校上體育課也將巧固球教學列為教材之一,對於巧固球的訓練及教學有 些許的心得,能有機會從事教學研究,期能以巧固球為教材,探討其在不 同教學形式的應用價值。是本研究動機二。

教師教學效能的表現是一種專業知能的發揮,體育教師的有效教學行 為,應是教學之前能掌握有利於教學的各種因素,作出周詳的教學計畫,

且將專業知能充分有效的發揮,針對教學情境能做出審慎的行動,並且能 判斷檢視行動的後果(蔡貞雄,2000a)。也就是說好的體育教學效能,必 須透過教師對於教學的掌握,提供對學生易吸收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經 由教師的教學能達到預定的目標。體育課的活動時間大體可分為等待時 間、管理時間、接收資訊時間及參與運動時間四種(張晉忠,2003)。而我 國體育課學生花在等待時間,約佔全部時間的 36%、管理時間約佔 24%(王 敏男,1999),約佔全部教學時間的 60%。體育課是以身體為媒介的教育,

體育課就是要動,它不同於其他的科目,假如上體育課時,把大部分的時 間花在等待和管理的時間上,那將會失去上體育課的意義,也就是說體育 老師的專業之能不足,無法勝任體育老師這個職務。上一堂有意義有效能 的體育課,需要教師花費很多的心力,不是隨隨便便一顆哨子兩顆球就能

(15)

輕鬆完成。完整的教學過程應包含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部分,教 學前能思考決定「教學目標的訂定」、「教學對象的了解」、「教學內容的研 析」、「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資源安排」、「教學常 規的建立」、「教學評量的擬定」等;教學中能「引發學生學動機」、「營造 安全熱絡的教學氣氛」、「維持活動秩序」、「妥善運用教學時間」、「激勵學 生學習行為」、「應用教學媒體」、「提供練習表現的機會」、「適時調整教學 活動」等;教學後能「考察學生成果」、「教師自我反省」、「指導保健衛生」、

「整理場地器材」等(蔡貞雄,2000b)。有一個完整的準備工作,在上課 時老師有踏實的感覺,學生有系統的上課內容,會減少很多的多餘行為,

會提高整個教學效能。體育教學的成效不僅影響學生日後是否繼續從事運 動,更影響著社會大眾體育教學的評價,無論從教育觀點或身為體育教師 的立場,「有效體育教學」均是專業實踐的終極目標(陳春蓮,2003)。如 何提升體育教學效果,為本研究動機三。

不管從過去的傳統教育或是現在的九年一貫教育來看體育教學,我們 都可以了解到「它」是一門普遍不受重視的課程,即使教育當局或社會有 心人士對於體育教育表現出關愛的眼神,畢竟升學引導教學,體育課還是 一門邊緣課程。「體育」是一門藉由身體活動達到教育目的的教育,其重要 性的文章之探討有千百篇,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但為何還是會淪落到是「人 人會教的課」,體育老師是否具有專業性是很大的原因。「專業」乃是經過 長期專門的訓練,運用專門知識和技能,強調服務重於謀利,重視工作為 永久職業,享有相當獨立自主,建立專業團體,訂立並遵守專業倫理信條,

而且需不斷的接受在職進修(謝文全,1991)。身為一位體育教師假如沒有 一點專業素養,怎會得到家長和社會初步的認同及尊重呢?如何透過體育 專業的教學理念及純熟的技巧,營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達到學 習目標,乃是老師最主要的使命(邱秀霞,2002)。教學為一目標導向且講 求效率的活動,教學方法的運用為此一活動的關鍵要素。教學方法的本身 沒有好與壞之分,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適用的情境存在,亦各有其限 制的地方,如何選用教學方法,為現代教師必備的素養。因此在教學方法 上,必須推陳出新、富有創意。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提供十一種不同的 教學形式,每一種教學形式都明確規範出教學程序及教學目標,體育教師 可以根據自己所教授的教材及教育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避免在眾多 的體育教學方式中,失去了方向和目標。所以研究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

(16)

對現今講求教育專業的時代,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此為研究動機四。

基於以上所述,從體育教學的意義、體育教學的目標、體育教學的功 能來說,體育在學校教育佔有不可抹滅一席之地;從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 體育教學效能來說,體育教師有依循的努力方向。因此本研究以國小六年 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中的命令式、練習式與互 惠式為教學形式,以巧固球射網為教學內容,探討其在教學效果之差異,

期能在體育教學研究這方面,提供一些可參考的資料。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驗證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中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等 三種不同教學形式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施以三週六節課的巧固球射網之實 驗教學,探討其在教學效果上之差異情形。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比較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應用於巧固球射網之 實驗教學後,探討其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情意態度評量之差 異情形。

二、比較男生之間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應用 於巧固球射網之實驗教學後,探討其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情 意態度評量之差異情形。

三、比較女生之間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應用 於巧固球射網之實驗教學後,探討其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情 意態度評量之差異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的問題為:

一、比較國小六年級學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 式之巧固球教學後,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情意態度評量上是 否有差異存在?

二、比較國小六年級男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 式之巧固球教學後,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情意態度評量上是 否有差異存在?

(17)

三、比較國小六年級女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 式之巧固球教學後,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情意態度評量上是 否有差異存在?

第四節 研究假設

基於上述的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為:

一、國小六年級學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之 巧固球教學後,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情意態度評量上有差異 存在。

二、國小六年級男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之 巧固球教學後,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情意態度評量上有差異 存在。

三、國小六年級女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之 巧固球教學後,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情意態度評量上有差異 存在。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就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提出說明:

一、研究範圍

(一)教學形式:以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中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 種不同教學形式。

(二)教學效果:以教育部(199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中所提出學習目標 分類,其分為認知評量、情意評量、主觀技能評量三個 領域為研究面向。

(三)實驗對象:以屏東縣某國小九十四學年度六年級三個班級在藉學生 為研究對象。

(四)教學項目:以巧固球之射網為教學及測驗項目。

(五)教學時間:本實驗教學於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實施,配合國小每 節四十分鐘,每週二節的體育課,為期三週六節課的實 驗教學。

(18)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係依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採原班級上課時段及進度,因此對 本實驗的教學時間控制及樣本數難免有其限制。

(二)受試學生雖已簽署同意書,但在實驗期間之閒暇時間是否完全不練 習教學內容,實在無法確實控制。

(三)巧固球運動雖然在台灣推行多年,在國際賽上也屢創佳績,但有關 於巧固球研究及其教材教法的編訂不多,在相關文獻蒐集也自有其 限制存在。

(四)本研究所使用的練習式作業表及互惠式標準卡為研究者因應本實驗 教學自編,在使用上有其限制。

第六節 名詞解釋

本節針對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命令式教學形式、練習式教學形式、

互惠式教學形式、時敘、作業表、標準卡、教學效果、技能評量、認知評 量、情意評量等十一名詞提出操作型定義。

一、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

係指 Mosston 於 1966 年出版的「體育教學」(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一書,書中介紹了八種教學形式,有命令式(A)、練習式(B)、

互惠式(C)、自測式(D)、包含式(E)、導引式(F)、集中式(G)、擴散 式(H)等。至 1994 年又提出三種教學形式,有設計式(I)、創造式(J)、

自教式(K)等,總共十一種教學形式,這一系列的教學形式即構成體育教 學光譜。其教學理念在於教師與學生之間決定權的轉移,以教師為主的稱 為再製式教學形式或直接教學法,從 A 式至 E 式共五種教學形式;以學生 為主的稱為生產式教學形式或間接教學法。本研究所探討的是命令式、練 習式和互惠式三種教學形式在教學上,對主觀技能、認知、情意發展之差 異比較。

二、命令式教學形式

係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所有決定的決策者,學生的角色只是去 遵照、服從、表演。教師事先設計好所有動作的內容和演示過程,經由示 範或說明給予學習者學習,而學習者在教師示範或說明後,能立即反應作

(19)

出正確的動作,然後教師再依學習者所複製的動作給予評量和提供適當的 回饋(周宏室,1994)。本研究係指老師於教學前、中、後作所有決定,學 習者依照老師的決定反應及動作。

三、練習式教學形式

係指教師依過去的經驗和標準,分析動作的難度與正確性,事先設計、

選擇活動項目以及設計作業表,經由示範與說明提供給學習者。學習者依 據指定的作業練習,在練習中學習者必須做九項決定(姿勢、位置、作業 順序、開始動作時間、步調與節奏、停止動作時間、間隔時間、服裝與儀 容和問題澄清)。在學習者於活動時,教師巡視全場,觀察學習者表現,提 供學習者個別或私下的回饋(周宏室,1994)。本研究係指教師課前設計教 案及作業表,於教學中示範動作並提供作業表,學習者依作業表內容自由 練習,老師給予個別回饋。

四、互惠式教學形式

教師將許多直接、立即回饋的決定慎重的轉移到學習者身上,使學習 者有責任學習使用回饋的決定,讓學習者了解其所做的動作(Mosston & Ashworth,1994)。係將學習者以二人為一組,一人為操作者練習教師所設 計的動作,一人為觀察者根據教師所設計的標準提供立即回饋,當動作完 成後,操作者與觀察者之角色交換。教師在教學中,只與觀察者溝通意見,

不直接糾正動作者的動作。

五、時敘

時敘是在教學過程中,某一段時間內,對教師與學習者間的互動,乃 至達成同一目標情形之敘述,也是教學的最小單位。亦即,一節教學單元,

可能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教學時敘,其多寡完全看教材內容而定(周宏室,

1994)。也就是說,時敘是教師與學習者在同一教學安排的工作上,從事一 特定的教材內容之目標同一時間,而當教材內容與設計或教學的結構改變 時,就是一時敘的結束與另一時敘的開始(Mueller & Mueller,1992)。本 研究之命令式教學時敘教案如附錄十一、練習式教學時敘教案如附錄十 三、互惠式教學時敘教案如附錄十六。

六、作業表

作業表是練習式教學法一項重要教材,其目的是在增加作業時間的效 率和教師與學習者間的溝通,其內容包含七項資料:(一)基本資料(姓名、

班級、日期);(二)教學形式及活動項目名稱;(三)給學生有關可能的活

(20)

動資訊;(四)作業的描述。可使用圖表、影片、幻燈片或其它視聽器材等;

(五)每一作業必須以相關的單位來界定作業的量;(六)學習者學習進展 的紀錄;(七)預留空欄來紀錄教師所提供的回饋(Mosston &

Ashworth,1994)。本研究之作業表如附錄十四。

七、標準卡

標準卡是教師與學習者間的溝通橋樑,標準卡的設計,需教師於教材 準備時事先設計好提供給學習者使用,讓學習者於活動時有所依據(周宏 室,民 83)。其內容包含五個部分:(一)活動內容的描述,也就是分析活 動整個程序;(二)找出學習者於活動當中可能發生困擾的部分;(三)使 用圖片或程序舉例說明活動的內容;(四)提供觀察者給予口語行為回饋的 範例;(五)提示觀察者角色(Mosston & Ashworth,1994)。本研究之標 準卡如附錄十七。

八、教學效果

所謂教學效果乃是根據學生個人的本能和需求,以最經濟之精力、時 間與設備,而收到最大效果之意(焦嘉誥,1973)。本研究的教學效果指的 是,學生接受三週六節課的巧固球實驗教學後,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發 展和情意態度發展之測驗結果。

九、技能評量

運動技能測驗之評定可分:量的評定(客觀給分量表)以距離、速度、

高度或計數取測驗結果,在根據標準常模給分;質的評定(主觀給分量表), 就主觀來評定優、良、劣等第、、、等給分(謝天助,1994)。本研究採用 主觀技能評量,是指姿勢表現的優劣與正誤,如投球力量、姿勢與協調等。

為求主觀技能評量之客觀化,應先將動作加以因素結構分析,再依各因素 之比重之比重給分(教育部,1997)。所以將巧固球射網動作分為準備動作 10%、主要動作 60%、完成動作 10%、綜合動作 20%等四大部分,請專 業教練依學習者射網動作根據評分表比重給分。評分表如附錄二。

十、認知評量

認知評量係體育教師根據平時教學講授之體育知識之內容,以筆試、

口試測驗之評量結果,也可利用資料授課整理、剪貼有關體育運動文章及 書寫體育筆記方式來做評量(教育部,1997)。本研究依照巧固球教案內容,

依規則、動作技巧、使用時機、其它與發展史、射網、傳接球、簡易比賽、

保健常識、隊形等類目,形成雙向細目表編製「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表」,

(21)

採選擇題筆試的方式進行測驗,其測驗總分即為學生認知評量成果。

十一、情意評量

情意評量在瞭解學生學習態度、樂趣的養成、人際關係及適應能力等

(教育部,1997)。本研究的情意評量,係參考教育部(1997)出版的「學 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書中,將情意分為兩大部分,包括運動精神與學 習態度,其中每部分各包含十項類目,再依據巧固球教學內容,自編「體 育教學情意評量正式量表」乙份,採筆試的方式進行測驗,其測驗總分即 為學生認知評量成果。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 研 究 旨 在 探 討 Mosston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中 的 命 令 式 、 練 習 式 、 互 惠 式 教 學 法 在 國 小 高 年 級 體 育 課 巧 固 球 教 學 效 果 之 比 較 。 本 章 共 分 為 七 節 : 第 一 節 Mosston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的 理 論 基 礎 、 第 二 節 命 令 式 的 理 論 與 評 析 、 第 三 節 練 習 式 的 理 論 與 評 析 、 第 四 節 互 惠 式 的 理 論 與 評 析 、 第 五 節 命 令 式 、 練 習 式 與 互 惠 式 之 C.S.W.O.T 評 析、第 六 節 Mosston 教 學 光 譜 之 相 關 研 究、

第 七 節 巧 固 球 運 動 與 學 生 身 心 發 展 之 相 關 研 究 。 以 下 就 各 節 內 容 敘 述 之 :

第一節 Mosston 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基礎

所 謂 「 教 學 光 譜 」, 顧 名 思 義 是 一 種 以 光 譜 的 特 性 作 為 教 學 光 譜 的 理 論 , 亦 即 以 光 譜 的 趨 光 群 為 一 群 集 的 教 學 方 法 論 , 而 這 些 趨 光 的 每 一 群 集 皆 構 成 不 同 的 教 學 形 式 , 屬 性 相 同 者 即 成 一 模 式 。 而 此 一 模 式 的 形 成 , 以 教 學 主 體 的 教 師 與 學 習 者 的 參 與 介 入 程 度 為 成 立 條 件 ( 李 勝 雄 , 2000)。

Mosston 於 1966 年 出 版「 體 育 教 學 」(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一 書 , 並 於 1981、1986、1994 再 版。書 中 闡 論 體 育 教 學 理 論。將 其 理 論 架 構 分 成 六 個 層 次 ( 如 圖 2-1), 以 下 就 其 架 構 分 別 說 明 :

(23)

原 理 教 學 行 為 是 一 連 串 的 決 定

任 何 教 學 形 式 的 剖 析

課 前

課 中 一 連 串 必 須 做 的 決 定

課 後

做 決 定 者 :

教 師 最 大 最 小 誰 做 決 定

學 生 最 小 最 大

光 譜 A B C D E F G H I J K 群 集 再 製 生 產

發 展 的 效 果

最 小 最 大

身 體 的 發 展 × 社 會 的 發 展 × 情 意 的 發 展 × 認 知 的 發 展 ×

道 德 的 發 展 ×

圖 2-1 Mosston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的 理 論 架 構 圖

( 引 自 周 宏 室 , 1994)

(24)

一、教學是一連串的決定

Mosston( 1992)認 為,教 學 光 譜 的 基 本 主 張 是:教 學 行 為 是 一 連 串 所 做 的 決 定 ; 每 一 個 慎 重 的 教 學 動 作 產 生 , 都 是 先 前 所 做 的 決 定 。 Franks

( 1992)認 為 教 學 光 譜 起 源 一 簡 單 的 前 提:「 教 與 學 」的 過 程,是 老 師 與 學 生 在 學 習 前 、 中 、 後 所 做 的 一 連 串 決 定 。

二、任何教學形式的剖析

由 2-1 圖 中 可 發 現 , 在 教 學 光 譜 的 結 構 只 有 一 種 形 式 , 就 是 包 含 著 課 前、課 中、課 後 三 組。Mosston and Ashworth( 1994)針 對 這 三 組 提 出 以 下 說 明 :

( 一 ) 課 前 : 在 任 何 時 敘 前 , 教 師 必 須 做 以 下 決 定 : 1. 一 個 時 敘 的 目 標 。

2. 教 學 形 式 的 選 擇 。 3. 期 望 的 學 習 形 式 。 4. 教 誰 。

5. 教 材 內 容:( 1)為 什 麼 是 這 類 教 材 內 容 ? 教 材 內 容 會 達 成 目 標 嗎 ? ( 2) 多 少 量 才 適 合 ?

( 3) 如 何 表 現 才 算 好 ? ( 4) 順 序 ?

6. 在 哪 裡 教 ?

7. 何 時 教 :( 1) 開 始 的 時 間 。

( 2) 配 速 與 節 奏 : 每 個 活 動 均 有 。

( 3) 期 間 : 該 活 動 經 過 的 時 間 。

( 4) 停 止 的 時 間 。

( 5) 閒 歇 時 間 : 兩 個 活 動 ( task) 之 間 的 時 間 。

( 6) 結 束 。

8. 姿 勢 ( 動 作 ): 何 種 姿 勢 最 能 達 到 教 學 目 標 。 9. 服 裝 與 儀 表 : 在 體 操 館 、 遊 戲 館 等 。

10. 溝 通 : 如 談 話 、 示 範 等 。

11. 問 題 的 處 理 : 學 習 者 之 間 的 問 題 。 12. 各 種 教 學 資 源 的 安 排 。

13. 變 數 : 如 地 點 、 時 間 的 改 變 。 14. 上 課 氣 氛 : 如 社 會 、 情 意 等 氣 氛 。

(25)

15. 評 鑑 的 程 序 與 資 料 。

16. 其 它 ( 學 習 前 的 決 定 是 開 放 式 結 構 , 因 需 要 可 增 加 )。

以 上 的 各 項 內 容 是 有 意 識 的 、 謹 慎 的 決 定 。

( 二 ) 課 中 : 指 活 動 ( task) 的 傳 達 與 表 現 。 1.執 行 : 按 課 前 的 決 定 來 做 。

2.調 整 決 定 : 若 有 差 異 時 , 可 隨 時 調 整 , 以 使 師 生 互 動 繼 續 為 之 。 3.其 他

( 三 ) 課 後 : 評 鑑 學 習 者 的 表 現 與 回 饋 的 提 供 , 同 時 是 在 活 動 表 現 期 間 或 之 後 來 做 。 在 課 後 有 幾 項 應 做 的 措 施 :

1.收 集 有 關 表 現 的 資 訊 : 在 做 下 一 步 決 定 前 , 看 學 習 者 的 表 現 並 收 集 資 訊 。

2.依 動 作 標 準 評 估 所 收 集 之 資 訊 : 在 觀 察 後 , 依 標 準 決 定 。 3.給 回 饋 : 回 饋 的 方 式 有 四 :( 1) 修 正 的 。

( 2) 價 值 的 。

( 3) 中 性 的 。

( 4) 不 明 確 的 。 4.問 題 的 處 理 。

5.評 估 所 選 定 之 教 學 形 式 : 可 判 斷 其 所 使 用 之 教 學 形 式 。 6.評 估 期 望 的 學 習 形 式 : 了 解 學 習 者 的 表 現 。

7.調 整 決 定 。 8.其 它 。

以 上 三 組 決 定 的 內 容 描 述 , 是 指 所 有 可 能 涵 蓋 在 該 決 定 內 之 項 目 , 並 把 課 前 、 課 中 、 課 後 之 決 定 關 係 , 做 了 明 確 的 區 隔 。

三、做決定者

教 師 與 學 習 者 的 決 定 是 互 動 的,有「 最 大 極 限 」的 決 定 與「 最 小 極 限 」 的 決 定 , 命 令 式 的 決 定 者 完 全 在 教 師 的 身 上 , 到 自 教 式 的 決 定 者 完 全 再 學 習 者 的 身 上( 周 宏 室,1994)。教 學 行 為 是 一 連 串 的 決 定,在 整 個 教 學 過 程 中 需 要 有 人 來 做 決 定 , 至 於 由 教 師 或 者 學 習 者 , 取 決 於 教 育 目 標 的 選 定 與 教 學 形 式 的 應 用 。 以 數 學 觀 念 100﹪ 來 當 做 整 個 教 學 過 程 , 那 當 教 師 的 決 定 是 100﹪ 時 , 學 習 者 的 決 定 為 0﹪ ; 當 教 師 的 決 定 為 80﹪ 時 , 學 習 者 的 決 定 則 佔 為 20﹪。用 這 種 總 量 不 變,而 是 以 教 師 與 學 習 者 在 決 定 權 上 的 互 動 , 這 就 是 Mosston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中 針 對 「 決 定 者 」 的 理 念 。 在 目 前 所 發

(26)

展 的 十 一 式 教 學 光 譜 中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 命 令 式 的 決 定 者 完 全 在 教 師 身 上 , 而 自 教 式 的 決 定 者 完 全 在 學 習 者 的 身 上 , 是 一 條 漸 進 式 決 定 權 分 配 的 教 學 光 譜 。

四、教學光譜

教 學 光 譜 是 教 與 學 當 中 可 替 換 的 典 範 , 他 是 一 種 證 實 為 從 命 令 式 到 發 現 式,各 式 中 組 織 與 功 能 之 排 列 典 範( Mosston,1992)。教 學 光 譜 從 1966、

1981 的 八 種 教 學 形 式,命 令 式(The Command Style)、練 習 式( The Practice Style)、 互 惠 式 ( The Reciprocal Style)、 自 測 式 ( The Self-Check Style)、

包 含 式 ( The Inclusion Style)、 導 引 式 ( The Guided Discovery Style)、 擴 散 式 ( The Divergent Style)、 創 造 式 ( Learner’s Initiated Style)。 到 1986 年 又 增 加 設 計 式 ( Learner’s Design Style) 與 自 教 式 ( The Self-Teaching Style)。 1990 年 再 增 加 了 集 中 式 ( Convergent Discovery Style) 計 十 一 式 。 其 間 命 令 式 到 導 引 式 的 順 序 及 英 文 名 稱 均 未 變 動 , 其 餘 的 順 序 及 英 文 名 稱 有 些 許 的 變 動 , 意 味 著 因 「 決 定 」 的 不 同 , 教 學 光 譜 在 未 來 仍 有 開 放 的 空 間 容 納 其 它 教 學 形 式 ( 周 宏 室 , 1994)。

周 宏 室 ( 1994) 對 於 教 學 光 譜 的 十 一 種 教 學 方 式 作 以 下 操 作 行 定 義 :

( 一 ) 命 令 式 ( A): 由 老 師 作 教 學 前 、 中 、 後 的 決 定 , 學 生 只 需 要 跟 著 老 師 的 口 令 動 作 。

( 二 ) 練 習 式 ( B): 學 生 有 個 別 或 私 下 的 練 習 時 間 , 老 師 則 提 供 個 別 或 私 下 的 回 饋 。

( 三 ) 互 惠 式 ( C): 學 生 間 組 成 學 習 單 位 , 練 習 時 同 伴 之 間 互 相 回 饋 , 老 師 則 提 供 標 準 卡 。

( 四 ) 自 測 式 ( D): 學 生 自 我 練 習 及 回 饋 , 老 師 則 提 供 標 準 卡 。

( 五 ) 包 含 式 ( E): 老 師 對 相 同 的 動 作 訂 出 不 同 的 難 度 , 學 生 則 選 擇 自 己 的 標 準 通 過 後 再 做 下 一 個 動 作 。

( 六 ) 導 引 式 ( F): 老 師 不 說 出 標 準 答 案 , 而 以 一 連 串 有 順 序 、 邏 輯 的 問 題 , 引 導 學 生 找 出 答 案 。

( 七 ) 集 中 式 ( G): 老 師 提 出 問 題 , 讓 學 生 共 同 參 與 學 習 並 找 出 單 一 且 正 確 的 答 案 。

( 八 ) 擴 散 式 ( H): 老 師 提 出 問 題 , 讓 學 生 努 力 思 考 答 案 所 在 , 藉 由 「 可 能 的 」、「 可 行 的 」、「 可 塑 的 」 的 回 饋 來 引 導 。

( 九 ) 設 計 式 ( I): 學 習 者 在 教 師 指 定 教 材 範 圍 內 , 與 教 師 商 量 後 , 依 自

(27)

己 的 認 知 與 體 能 , 去 設 計 、 發 展 及 表 現 一 連 串 的 動 作 或 問 題 , 並 組 成 個 人 動 作 的 計 劃 。

( 十 )創 造 式( J):學 習 者 創 造 一 個 學 習 經 驗,對 於 問 題 加 以 探 究、設 計 、 表 現 和 評 鑑 它 。 大 部 分 的 決 策 過 程 皆 由 學 習 者 擔 綱 , 老 師 完 全 站 在 輔 導 的 立 場 , 扮 演 支 持 的 角 色 。

( 十 一 ) 自 教 式 ( K): 學 習 者 對 於 問 題 的 解 決 、 學 習 活 動 的 決 定 與 執 行 , 乃 至 最 後 的 發 表 與 評 鑑 , 均 由 學 習 者 自 己 做 主 , 老 師 指 擔 任 提 供 資 源 的 角 色 。

五、教學群集

教 學 光 譜 分 為 兩 個 群 集,一 個 為「 再 製 」( reproducation)群 集,一 個 為「 生 產 」( producation)群 集。前 者 屬 認 知 群 集,是 以 老 師 直 接 參 與 的 教 學 方 式 , 亦 即 學 習 者 再 製 已 知 的 知 識 、 複 製 模 式 以 及 技 巧 的 練 習 。 後 者 屬 發 現 群 集 , 是 以 學 習 者 為 主 , 老 師 只 是 從 旁 協 助 , 讓 學 習 者 有 發 現 或 創 造 的 機 會 。 根 據 教 學 群 集 的 意 義 說 明 如 表 2-1 及 差 異 比 較 如 表 2-2:

表 2-1 Mosston 的 教 學 群 集 表 教 學 法

教 學 形 式

直 接 教 學 法

( 認 知 群 集 )

間 接 教 學 法

( 發 現 群 集 ) 以 教 師 為 主 的 群 集,學

習 者 依 據 教 師 所 說 的 去 學 習 , 其 形 式 有 :

A 式 : 命 令 式 B 式 : 練 習 式 C 式 : 互 惠 式 D 式 : 自 測 式 E 式 : 包 含 式 以 學 習 者 為 主 的 群

集,教 師 的 角 色 從 旁 協 助 學 習 者 , 其 形 式 有 :

F 式 : 導 引 式 G 式 : 集 中 式 H 式 : 擴 散 式 I 式 : 設 計 式 J 式 : 創 造 式 K 式 : 自 教 式 資 料 來 源 : 引 自 鄧 正 中 ( 1999)。

(28)

表 2-2 教 學 光 譜 兩 大 群 集 之 差 異 比 較 表 A-E 式 F-K 式

群 集 再 製 生 產

教 學 主 角 以 教 師 為 主 以 學 生 為 主 活 動 方 式 教 師 直 接 參 與 主 導 教

學 進 行

學 生 直 接 參 與 教 學 進 行

教 學 方 法 直 接 教 學 間 接 教 學 學 習 方 式 認 知 學 習 發 現 學 習

決 定 者 所 佔 比 例 多 寡 教 師: 最 大 最 小 A 式 - - - - - - - - - - - K 式 學 生: 最 小 最 大 學 習 者 人 數 多 寡 人 數 較 多 人 數 傾 向 少 數 且 有 個

別 指 導 的 現 象 資 料 來 源 : 引 自 闕 維 正 、 劉 素 娟 ( 2003)。

六、發展的效果

Mosston and Ashworth( 1994) 認 為 ,「 決 定 」 影 響 人 們 , 即 影 響 學 習 者 的 認 知 、 情 緒 、 社 會 的 、 生 理 的 、 道 德 領 域 。 每 一 種 教 學 形 式 在 進 行 當 中 , 對 於 以 上 五 種 領 域 的 發 展 有 著 不 同 程 度 之 影 響 , 例 如 命 令 式 在 各 領 域 的 發 展 都 很 低 , 練 習 式 在 身 體 、 社 會 、 情 億 的 發 展 上 , 比 命 令 式 高 ; 互 惠 式 的 社 會 與 情 意 發 展 比 練 習 式 高 , 但 身 體 的 發 展 則 低 於 練 習 式 ; 自 測 式 的 道 德 情 意 發 展 很 高 ; 包 含 式 的 身 體 與 情 意 的 發 展 很 高 ; 導 引 式 的 認 知 發 展 很 高 ( 周 宏 室 , 1994)。

綜 合 以 上 多 位 學 者 所 述 , Mosston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有 清 楚 的 理 論 基 礎 , 對 於 體 育 教 學 效 果 有 一 定 的 貢 獻 。 它 以 「 教 學 是 一 連 串 的 決 定 」 為 原 理 , 不 斷 創 新 各 種 體 育 教 學 法 , 並 且 彈 性 保 留 以 後 發 展 出 更 多 教 學 形 式 的 可 能 性 。 教 學 光 譜 的 內 容 包 含 老 師 要 做 什 麼 、 學 生 要 做 什 麼 、 如 何 安 排 課 程 、 監 督 的 方 式 、 回 饋 的 方 式 等 。 每 一 種 教 學 形 式 都 有 其 特 定 的 教 育 目 標 , 教 師 可 因 自 己 所 教 學 所 需 選 擇 適 用 的 教 學 形 式 。 Mosston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的 提 出 , 使 教 與 學 的 過 程 觀 念 化 ; 幫 助 教 師 有 更 清 楚 及 多 樣 的 教 學 方 式 , 發 展 更 有 效 的 教 學 效 果 ; 也 提 供 在 教 學 研 究 上 有 一 個 理 論 基 礎 。 自 從 周 宏 室 老

(29)

師 完 整 介 紹 Mosston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後 , 在 國 內 對 於 體 育 教 學 法 的 研 究 日 益 增 多 , 希 望 未 來 的 體 育 教 學 因 為 受 到 更 多 人 的 重 視 , 提 出 更 多 不 同 的 教 學 法 , 熱 絡 體 育 教 學 活 動 , 顯 現 出 體 育 的 價 值 感 , 讓 體 育 教 學 因 為 大 家 的 研 究 而 成 為 一 門 顯 學 。

第二節 命令式的理論與評析

本 節 針 對 命 令 式 的 意 義 及 目 的 、 時 敘 、 適 用 範 疇 、 使 用 限 制 提 出 理 論 的 探 討 與 評 析 。

一、意義及目的

Goldberger( 1992) 認 為 命 令 式 教 學 是 教 師 做 所 有 決 定 , 而 學 生 跟 著 老 師 所 作 的 決 定 來 做。Mosston( 1992)指 出,命 令 式 教 學 的 本 質 是 對 先 前 出 現 的 刺 激 , 正 確 直 接 執 行 反 應 。 命 令 式 是 教 師 扮 演 所 有 決 定 的 決 策 者 , 學 生 的 角 色 只 是 去 遵 照 、 服 從 、 表 演 。 教 師 事 先 設 計 好 所 有 動 作 的 內 容 和 演 示 過 程 , 經 由 示 範 或 說 明 給 予 學 習 者 學 習 , 而 學 習 者 在 老 師 示 範 或 說 明 後 , 能 立 即 反 應 , 正 確 的 作 出 動 作 , 然 後 教 師 再 依 學 習 者 所 複 製 的 動 作 給 予 評 量 和 提 供 適 當 的 回 饋( 周 宏 室,1994)。在 Mosston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中 , 教 師 的 決 定 是 「 最 大 極 限 的 」 的 列 為 第 一 式 ( A)。 在 此 式 中 , 教 師 做 所 有 的 決 定 , 其 內 容 包 含 了 「 是 什 麼 」、「 在 哪 裡 」、「 在 何 時 」、「 如 何 教 」 以 及

「 如 何 來 評 量 學 習 」 和 「 提 供 回 饋 」 等 , 在 學 習 的 活 動 中 是 由 老 師 主 控 , 而 學 習 者 只 要 依 照 「 命 令 」 去 做 。

Mosston( 1992)指 出,命 令 式 的 目 的 是 學 習 正 確 的 做 活 動,及 在 短 時 間 做 成 。 而 這 動 作 是 由 教 師 決 定 。 其 目 的 有 四 點 :

( 一 ) 所 有 決 定 由 教 師 主 控 。

( 二 ) 強 調 時 間 的 有 效 性 , 也 就 是 在 短 時 間 內 做 出 動 作 。

( 三 ) 要 求 學 生 能 正 確 、 立 即 的 反 應 。

( 四 ) 學 習 教 材 具 有 單 一 標 準 , 可 以 提 升 經 驗 和 技 能 的 進 步 。

就 上 述 所 言 , 命 令 式 是 在 教 學 過 程 中 , 教 師 決 定 教 學 的 一 切 , 從 教 學 計 畫、執 行、評 量 及 回 饋 等,學 生 只 是 去 遵 照、服 從、和 表 演。依 此 意 義 , 其 目 標 、 教 師 和 學 習 者 的 關 係 如 下 圖 2-2:

(30)

目 標

立 即 正 確 動 作 內 容 的 反 應 達 到 標 準 的 決 定

評 量 和 回 饋

學 習 者 教 師

示 範 或 說 明

圖 2-2 命 令 式 目 標 、 教 師 與 學 習 者 間 之 關 係 圖

( 引 自 周 宏 室 , 1994)

二、時敘的描述

在 命 令 式 教 學 形 式 中 , 課 前 、 課 中 和 課 後 的 所 有 動 作 內 容 , 完 全 由 老 師 決 定 , 學 生 只 需 要 跟 著 老 師 的 命 令 來 做 動 作 , 對 於 三 個 時 段 的 時 敘 內 容 如 表 2-2:

表 2-3 命 令 式 教 學 形 式 時 敘 表

教 師 學 習 者

課 前 扮 演 所 有 決 定 的 角 色 無 課 中 1.做 動 作 的 示 範 和 說

2.教 學 程 序 和 教 學 資 源 運 用 的 解 說

立 即 反 應,做 出 正 確 的 動 作 。

課 後 教 師 給 予 評 量 與 適 當 回 饋 。

依 教 師 決 定 做 完 動 作 。

資 料 來 源:整 理 自 周 宏 室( 1994)Mosston( 摩 斯 登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的 理 論 與 應 用 。 50-55。

(31)

三、適用範疇及使用限制

Gerney and Dort( 1992) 指 出 命 令 式 適 用 範 疇 有 以 下 兩 項 :

( 一 ) 當 有 「 安 全 」 和 「 教 學 有 效 性 」 的 問 題 時 , 如 攀 岩 、 芭 蕾 等 。

( 二 ) 在 大 團 體 教 學 時 , 也 有 社 會 化 及 動 作 之 體 驗 時 。 周 宏 室 ( 1994) 指 出 適 用 於 以 下 幾 項 :

( 一 ) 新 動 作 的 學 習 時 。

( 二 ) 對 於 初 學 者 的 指 導 上 。

( 三 ) 複 雜 具 有 危 險 性 的 動 作 。

( 四 ) 傳 統 性 的 活 動 , 如 民 俗 技 藝 、 古 典 或 民 俗 舞 等 。

( 五 ) 紀 律 性 或 防 衛 性 的 活 動 , 如 武 術 、 徒 手 體 操 、 、 、 等 。

( 六 ) 連 續 快 速 的 動 作 , 但 需 可 以 分 割 成 許 多 單 獨 部 分 的 教 學 。

( 七 ) 遊 戲 或 比 賽 活 動 , 在 教 師 說 明 或 示 範 後 , 於 有 效 期 間 要 求 學 生 能 正 確 、 立 即 的 反 應 。

但 是 在 使 用 上 仍 有 其 限 制 ( 周 宏 室 , 1994):

( 一 ) 避 免 站 在 同 一 點 指 導 , 應 遊 走 全 場 給 學 習 者 較 多 個 別 回 饋 的 機 會 。

( 二 ) 避 免 相 同 動 作 , 做 重 複 過 多 的 練 習 。

( 三 ) 避 免 使 用 令 人 不 解 的 命 令 訊 號 。

( 四 ) 應 避 免 因 少 數 學 習 者 的 不 當 動 作 表 現 , 而 停 止 全 班 活 動 。

第三節 練習式的理論與評析

本 節 針 對 練 習 式 的 意 義 及 目 的 、 時 敘 、 作 業 表 的 設 計 、 適 用 範 疇 、 使 用 限 制 提 出 理 論 的 探 討 與 評 析 。

一、意義及目的

根 據 Fitts 和 Posner 的 研 究 指 出,技 能 動 作 的 學 習 必 須 經 過 三 個 階 段:

認 知 階 段 ( verbal-cognitive stage)、 聯 結 階 段 ( associative stage)、 自 動 階 段 ( autonomous stage), 其 學 習 階 段 模 式 如 圖 2-3。 運 動 技 能 的 學 習 必 須 經 過 不 同 的 階 段 或 時 期 , 不 能 突 然 從 一 個 階 段 轉 到 下 個 階 段 , 學 習 的 特 質 是 逐 漸 變 化( 林 清 和,1996)。動 作 技 能 的 學 習,包 括 認 知、心 向、模 仿 、 機 械 化 、 複 雜 反 應 和 創 造 等 不 同 層 次 , 所 以 練 習 不 是 無 意 義 和 不 需 思 索 的

( 陳 偉 瑀、張 宏 明,1997)。練 習 式 是 教 師 依 過 去 的 經 驗 與 標 準,分 析 動 作 的 難 度 與 正 確 性,事 先 設 計、選 擇 活 動 項 目 以 及 設 計 作 業 表( task sheets),

(32)

經 由 示 範 與 說 明 提 供 給 學 習 者( 石 昌 益,1998)。提 供 學 習 者 有 彈 性 的 修 正 其 練 習 情 境 , 包 括 表 現 的 速 度 和 活 動 的 次 序 , 並 指 出 練 習 式 能 有 效 的 促 進 動 作 技 巧 的 獲 得 ( Goldberger,1992)。 陳 昭 宇 ( 2004) 指 出 , 練 習 式 是 體 育 教 師 依 據 上 課 單 元 內 容 於 課 前 設 計 作 業 表 , 方 便 告 訴 學 習 者 學 習 內 容 與 練 習 次 數 、 時 間 及 順 序 等 。 在 課 堂 中 說 明 講 解 示 範 動 作 要 領 , 並 期 望 學 習 者 依 據 教 師 指 示 或 說 明 進 行 練 習 並 模 仿 動 作 , 進 一 步 學 會 動 作 技 能 。

認 知 階 段 聯 結 階 段 ( 想 ) 自 動 階 段 ( 獨 立 )

練 習 時 間

圖 2-3 Fitts 和 Posner 學 習 階 段 模 式

( 引 自 林 清 河 , 1996)

動 作 技 能 的 學 習 , 都 需 要 不 斷 反 覆 演 練 、 實 際 正 確 的 操 作 , 才 能 由 生 澀 轉 為 純 熟 , 由 拙 劣 變 為 練 達 , 進 而 實 現 較 高 層 次 的 學 習 目 的 。 周 宏 室

( 1994) 對 練 習 式 提 出 四 項 目 的 :

( 一 ) 提 供 學 習 者 較 多 的 時 間 個 別 或 私 下 練 習 。

( 二 ) 提 供 與 教 師 較 多 的 時 間 可 以 自 由 給 予 學 習 者 個 別 、 私 下 的 回 饋 。

( 三 ) 提 供 新 的 學 習 情 境 , 達 到 不 同 設 計 之 目 標 。

( 四 ) 能 有 效 促 進 動 作 技 巧 的 熟 練 。

依 以 上 之 敘 述 , 教 師 、 目 標 、 學 習 者 三 者 的 關 係 如 圖 2-4。

T O L

教 師 學 生 示 範 標 準

問 題 作 業 表 決 定 觀 察 回 饋

決 定 練 習 圖 2-4 練 習 式 教 師 、 目 標 與 學 習 者 三 者 間 之 關 係 圖

( 引 自 周 宏 室 , 1994)

(33)

二、時敘的描述

在 練 習 式 教 學 形 式 中 , 課 前 由 老 師 做 所 有 的 決 定 並 設 計 作 業 表 , 在 課 中 和 課 後 的 所 有 動 作 內 容 , 學 習 者 依 作 業 表 自 由 練 習 , 對 於 三 個 時 段 的 時 敘 內 容 如 表 2-4:

表 2-4 練 習 式 教 學 形 式 時 敘 表

教 師 學 習 者

課 前 教 師 扮 演 所 有 決 定,並 設 計 作 業 表 。

課 中 1.觀 察 學 習 者 表 現,給 予 個 別 或 私 下 之 回 饋 。

2.隨 時 回 答 學 習 者 的 問 題 。

3.若 學 習 者 提 早 在 指 定 時 間 內 完 成 作 業,則 必 須 做 臨 時 決 定 。

根 據 作 業 表 作 九 項 決 定( 姿 勢、位 置、作 業 順 序、開 始 每 一 作 業 的 時 間、步 調 與 節 奏、停 止 每 一 動 作 時 間、間 隔 的 時 間、服 裝 與 儀 容 和 問 題 的 澄 清 )來 練 習 運 動 技 能 。

課 後 1.收 集 有 關 表 現 的 情 報

2.依 標 準 評 量 情 報 並 給 予 回 饋

接 受 回 饋 並 修 正 練 習 自 己 的 運 動 技 能 。

資 料 來 源:整 理 自 周 宏 室( 1995)Mosston( 摩 斯 登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的 理 論 與 應 用 。 58-59。

三、作業表的設計

作 業 表 是 練 習 式 教 學 形 式 的 特 色 , 是 教 師 與 學 習 者 溝 通 的 工 具 , 它 可 以 增 加 練 習 時 的 有 效 性 。 作 業 表 的 內 容 包 含 以 下 幾 項 資 料 ( Mosston & Ashworth, 1994):

( 一 ) 基 本 資 料 ( 姓 名 、 班 級 、 日 期 )。

( 二 ) 教 學 形 式 及 活 動 項 目 的 名 稱 。

( 三 ) 給 學 生 有 關 可 能 的 活 動 資 訊 。

(34)

( 四 ) 作 業 的 描 述 ( 可 用 圖 表 、 影 片 、 幻 燈 片 、 視 聽 器 材 等 )。

( 五 ) 每 一 作 業 必 須 以 相 關 的 單 位 來 界 定 作 業 量 。

( 六 ) 學 習 者 學 習 進 展 的 紀 錄 。

( 七 ) 預 留 空 欄 來 紀 錄 教 師 所 提 供 的 回 饋 。

四、適用範疇及使用限制

練 習 式 適 用 各 年 齡 層 及 各 種 運 動 項 目 , 但 因 其 在 課 中 必 須 由 學 習 者 作 九 項 決 定 , 故 其 應 必 須 具 有 聆 聽 與 分 析 能 力 , 如 此 可 能 初 學 者 較 不 適 合 。 然 而 , 仍 可 透 過 教 師 的 作 業 表 設 計 可 使 不 同 年 齡 、 程 度 的 學 習 者 同 時 做 不 同 的 作 業 , 並 得 到 教 師 適 時 的 回 饋 ( 周 宏 室 , 1994)。

在 使 用 限 制 上 歸 納 有 以 下 幾 項 ( 周 宏 室 , 1994):

( 一 ) 學 習 者 不 能 正 確 的 執 行 作 業 或 常 常 和 學 習 者 體 能 無 關 的 作 業 , 會 造 成 學 習 者 練 習 作 業 很 大 的 困 擾 。

( 二 ) 老 師 無 法 設 計 正 確 可 用 的 作 業 或 無 法 提 供 正 確 迅 速 的 回 饋 時 。

( 三 )注 意 時 間 變 數,適 時 配 置 提 早 做 完 作 業 同 學,否 則 會 影 響 班 級 氣 氛 。

第四節 互惠式的理論與評析

本 節 針 對 互 惠 式 的 意 義 及 目 的 、 時 敘 、 標 準 卡 的 設 計 、 適 用 範 疇 、 使 用 限 制 、 實 施 教 學 之 建 議 作 理 論 的 探 討 與 評 析 。

一、意義及目的

互 惠 式 教 學 形 式 是 以 教 師( Teacher)、觀 察 者( Observer)、動 作 者( Doer)

三 元 素 組 成 的 教 學 型 態 , 教 師 事 先 設 計 好 活 動 動 作 內 容 和 動 作 的 標 準 , 在 時 敘 中 監 督 、 觀 察 、 回 饋 觀 察 者 的 行 為 表 現 , 並 直 接 與 觀 察 者 溝 通 意 見 , 不 糾 正 動 作 者 的 動 作,抑 制 與 動 作 者 於 活 動 時 的 互 動 關 係( 周 宏 室,1994)。 Mosston( 1992)指 出:互 惠 式 是 學 習 者 依 教 師 先 前 準 備 的 標 準 與 同 伴 一 同 活 動 , 並 提 供 回 饋 。 Goldberger( 1992) 也 指 出 互 惠 式 的 學 習 是 與 同 伴 一 起 活 動,並 協 助 同 伴 學 習。Mosston and Ashworth( 1994)再 指 出:互 惠 式 教 學 形 式 就 是 將 教 師 許 多 直 接 、 立 即 回 饋 的 決 定 慎 重 的 轉 移 到 學 習 者 的 身 上 , 使 學 習 者 有 責 任 學 習 使 用 回 饋 的 決 定 , 讓 學 習 者 了 解 其 所 做 的 動 作 , 以 及 更 多 的 機 會 去 修 正 他 的 動 作 。 依 以 上 之 敘 述 , 教 師 、 觀 察 者 、 動 作 者 三 者 的 關 係 如 圖 2-5。

(35)

監 督 、 觀 察 、 回 饋

觀 察 者 的 行 為 表 現

, 並 直 接 與 觀 察 者 溝 通 意 見 。 T

目 標

( 標 準 )

觀 察 者 依 據 教 師 設 教 師 於 時 敘 開 始 動 作 者 依 據 教 師 所 計 的 標 準 , 觀 察 動 的 課 前 ( Preimpact) 設 計 的 標 準 動 作 ( 作 者 的 動 作 , 並 直 設 定 。 間 接 ), 不 直 接 與

接 與 教 師 溝 通 意 見。 教 師 有 互 動 的 關 係。

O D

於 動 作 者 動 作 中 或 於 動 作 中 或 動 作 結 動 作 結 束 後 , 給 與 束 後 , 接 受 觀 察 者 適 當 、 直 接 、 立 即 所 給 予 的 回 饋 , 修 的 回 饋 , 並 於 觀 察 正 動 作 , 並 與 觀 察 中 學 習 動 作 內 容 。 者 溝 通 意 見 。

圖 2-5 教 師 、 觀 察 者 、 動 作 者 三 元 素 間 互 動 關 係 圖

( 引 自 周 宏 室 , 1994)

Mosston and Ashworth( 1994) 指 出 互 惠 式 有 下 列 五 項 目 的 :

( 一 ) 在 同 伴 的 觀 察 下 , 有 重 複 練 習 作 業 的 機 會 。

( 二 ) 能 得 到 同 伴 直 接 的 回 饋 , 而 練 習 作 業 中 的 動 作 。

( 三 ) 能 和 同 伴 一 起 討 論 標 準 卡 中 的 明 確 觀 點 。

( 四 ) 能 準 確 的 了 解 完 成 動 作 的 細 節 及 順 序 。

( 五 ) 練 習 動 作 時 沒 有 老 師 的 回 饋 , 當 有 錯 誤 發 生 時 能 機 警 的 修 正 。 綜 合 上 述 來 說 , 互 惠 式 教 學 形 式 就 是 將 學 生 二 人 編 一 組 ( 若 單 數 可 三 人 ),根 據 教 師 課 前 編 定 的 標 準 卡,一 人 為 操 作 者 來 操 作 標 準 卡 內 的 動 作 , 一 人 為 觀 察 者 來 觀 察 操 作 者 , 並 依 教 師 設 計 的 標 準 來 提 供 回 饋 及 紀 錄 , 當 動 作 完 成 後 , 二 人 互 換 角 色 。 互 惠 式 教 學 形 式 進 行 中 , 教 師 將 部 分 回 饋 的 決 定 轉 移 到 學 生 身 上 , 讓 學 生 在 互 動 當 中 不 只 是 動 作 技 能 的 再 澄 清 , 對 於 人 際 關 係 的 互 動 也 是 一 種 學 習 。 教 師 在 教 學 當 中 , 藉 由 監 督 、 觀 察 、 回 饋

(36)

來 幫 助 學 生 達 成 教 學 目 標 。

二、時敘的描述

在 互 惠 式 教 學 形 式 中 , 課 前 老 師 做 決 定 並 設 計 標 準 卡 , 而 在 課 中 和 課 後,老 師 將 回 饋 的 決 定 轉 移 給 學 習 者,對 於 三 個 時 段 的 時 敘 內 容 如 表 2-5:

表 2-5 互 惠 式 教 學 形 式 時 敘 表

教 師 觀 察 者 操 作 者

課 前 教 師 為 課 前 的 決 定 者,要 設 計 標 準 卡 。

無 無

課 中 1.告 訴 學 習 者 此 式 之 目 的 是 與 一 同 伴 合 作 , 同 時 學 習 提 供 回 饋 給 同 伴 。 2.說 明 學 習 者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 3.只 能 個 別 與 觀 察

者 溝 通 商 量 。

依 教 師 所 準 備 好 之 標 準 給 予 回 饋。回 饋 的 發 生 是 在 操 作 者 動 作 中 或 動 作 結 束 後 。

如 練 習 式 中 學 習 者 於 課 中 所 做 的 九 種 決 定( 姿 勢、位 置 、 作 業 順 序、開 始 每 一 作 業 的 時 間、步 調 與 節 奏、停 止 每 一 動 作 時 間、間 隔 的 時 間 、 服 裝 與 儀 容 和 問 題 的 澄 清 ), 依 標 準 練 習 技 能 。

課 後 1.解 答 觀 察 者 的 問 題 。

2.只 能 個 別 與 觀 察 者 溝 通 商 量 。 3.課 程 結 束 後,集 合

學 習 者 複 習 上 課 內 容 , 在 給 予 回 饋,並 提 示 下 次 上 課 內 容 。

1.接 受 教 師 所 準 備 的 和 設 計 的 標 準 。 2.觀 察 操 作 者 的 表

現 。

3.依 標 準 卡 內 容 評 論 操 作 者 動 作 是 否 標 準 , 並 將 結 果 與 操 作 者 溝 通 。

接 受 觀 察 者 所 給 予 的 回 饋,修 正 動 作 , 並 與 觀 察 者 溝 通 意 見 。

資 料 來 源:整 理 自 周 宏 室( 1994)Mosston( 摩 斯 登 )體 育 教 學 光 譜 的 理 論 與 應 用 。 62-70 頁 。

三、標準卡的設計

標 準 卡 的 內 容 包 含 五 項 ( Mosston & Ashworth,1994):

(37)

( 一 ) 活 動 內 容 的 描 述 , 也 就 是 分 析 活 動 整 個 程 序 。

( 二 ) 找 出 學 習 者 於 活 動 時 可 能 會 發 生 困 擾 的 部 分 。

( 三 ) 使 用 圖 片 或 程 序 舉 例 說 明 活 動 內 容 。

( 四 ) 提 供 觀 察 者 給 予 口 語 行 為 回 饋 的 範 例 。

( 五 ) 提 示 觀 察 者 的 角 色 。

四、適用範疇及使用限制

Goldberger and Gerney( 1982) 指 出 , 互 惠 式 教 學 形 式 適 用 以 下 三 種 情 況 :

( 一 ) 當 開 始 要 學 習 一 種 新 的 動 作 技 巧 時 , 需 要 立 即 的 回 饋 。

( 二 ) 當 社 會 性 的 學 習 是 教 學 主 要 目 的 時 。

周 宏 室 ( 1994) 也 指 出 其 適 用 時 機 有 以 下 幾 種 情 況 :

( 一 ) 學 習 活 動 是 進 階 的 , 學 習 者 須 具 備 基 礎 能 力 。

( 二 ) 適 合 同 質 性 高 或 認 知 程 度 高 的 團 體 , 最 好 能 給 予 適 時 回 饋 。

( 三 ) 學 習 內 容 需 有 精 準 的 基 本 動 作 技 巧 , 並 適 合 個 人 學 習 。 如 體 操 、 羽 球 、 網 球 、 雙 人 芭 蕾 、 、 、 等 。

( 四 ) 具 有 發 揮 團 隊 之 活 動 。 如 籃 球 、 排 球 、 壘 球 、 、 、 等 。

( 五 )適 合 學 習 者 個 別 適 應 學 習 的 型 式,並 可 用 來 協 助 動 作 學 習 較 遲 緩 者。

在 其 限 制 上,因 為 互 惠 式 強 調 與 同 伴 一 同 學 習,一 方 面 協 助 同 伴 學 習,

一 方 面 經 由 觀 察 自 我 學 習 。 所 以 在 實 施 時 , 如 果 學 習 者 的 認 知 程 度 或 動 作 能 力 有 太 大 的 差 異 時,可 能 會 造 成 學 習 者 間 的 互 動 摩 差( 周 宏 室,1994)。

五、實施教學之建議:

互 惠 式 教 學 與 以 往 的 傳 統 教 學 方 式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 沒 有 涉 獵 此 理 論 或 接 受 過 訓 練 的 老 師 無 法 體 認 及 勝 任 此 教 學 , 以 下 建 議 為 讓 有 意 選 用 互 惠 式 教 學 之 教 師 參 考 ( 吳 淑 靜 、 黃 泰 原 , 2003):

( 一 ) 學 生 分 組 時 , 先 讓 學 生 自 由 選 擇 同 伴 , 因 為 熟 悉 彼 此 減 少 磨 擦 , 當 熟 練 角 色 扮 演 時 , 再 要 求 換 同 伴 。

( 二 ) 設 計 標 準 卡 內 容 不 宜 太 繁 雜 , 用 詞 遣 字 應 配 合 學 生 年 齡 。

( 三 ) 教 學 中 鼓 勵 完 成 的 同 學 再 多 練 習 , 不 要 影 響 其 他 學 生 。

( 四 ) 教 師 要 指 導 學 生 善 意 回 饋 技 巧 , 使 學 生 產 生 互 信 , 而 非 惡 意 比 較 。

( 五 ) 教 師 一 開 始 的 示 範 與 講 解 很 重 要 , 學 生 對 於 老 師 的 要 求 越 了 解 , 整 個 活 動 的 流 程 也 越 順 暢 。

( 六 ) 課 程 的 結 束 , 要 集 合 學 生 再 次 的 回 饋 。

數據

表 2-2 教 學 光 譜 兩 大 群 集 之 差 異 比 較 表 A-E 式   F-K 式   群 集   再 製   生 產   教 學 主 角   以 教 師 為 主   以 學 生 為 主   活 動 方 式   教 師 直 接 參 與 主 導 教 學 進 行   學 生 直 接 參 與 教 學 進行   教 學 方 法   直 接 教 學   間 接 教 學   學 習 方 式   認 知 學 習   發 現 學 習   決 定 者 所 佔 比 例 多 寡   教 師: 最 大
表 2-6 命 令 式 、 練 習 式 和 互 惠 式 之 C.S.W.O.T 分 析 表 ( 續 )   學 生 被 動 消 極 創 造 思 考 力 降 低 、 忽 略 個 別 差 異 、 效 果 僅 在 記 憶 層 次   教 師 須 具 備 教 材 設 計 分 析 能 力、教 師 威嚴 專 業 受 挑 戰、秩 序管 理 較 難、安 全 維 護 及 停 頓 作 業 較 高、場 地 器 材 需 大 或 多、時 間 較 不 經 濟 。   教 師 須 具 備 教 材 設 計分 析 能 力 、 教 師 威 嚴
表 2-7 國 小 學 生 身 心 發 展 與 因 應 措 施 表 ( 續 )   情 緒 強 又 不 能 控 制   設 計 活 潑 的 活 動 以 發 洩 精 力,並 提 供 學 習 領 導 的 機 會 及 設 計 自 我 測 驗 的 活 動 。   有 隸 屬 團 體 需 求   提 供 學 生 成 功 經 驗 , 減 少 失 敗 、 處 罰、批 評 以 及 諷 刺 的 害 怕,並 使 每 位 學 生 感 覺 被 需 要 。   有 安 全 及 被 接 受 需 要   提 供 學 生 成 功 經 驗
表 3-2 教 師 行 為 檢 核 分 析 摘 要 表   觀 察 員 百 分 比   教 學 形 式   觀 察 員 甲   觀 察 員 乙   平 均   命 令 式 教 學   93.2%   94.7%   93.9%   練 習 式 教 學   87.5%   90.5%   89%   互 惠 式 教 學   93.5%   91.7%   92.6%   依 據 Siedentop( 1991)認 為 信 度 在 .80 以 上 是 可 被 接 受 的。從 表 3-2 中 可 看 出 三 種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short film “My Shoes” has been chosen to illustrate and highlight different areas of cinematography (e.g. the use of music, camera shots, angles and movements, editing

• Teaching grammar through texts enables students to see how the choice of language items is?. affected by the context and how it shapes the tone, style and register of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2) Buddha used teaching of dharma, teaching of meaning, and teaching of practice to make disciples gain the profit of dharma, the profit of meaning, and the profit of pure

專案執 行團隊

assessment items targeting the following reading foci: specific information, inferencing, main ideas. What syntactic and/or semantic clues would you identify in the text to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