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複習單元單元主題主要概念一、地理概說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一 複習單元單元主題主要概念一、地理概說"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 複習單元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一、地理概

1.認識地 理學

地理學研究的範疇及主題、地理學的任 務與角色

二、地圖 1.地圖概說 地圖要素(比例尺、圖例、方位、座標

統)、經緯線、地圖投影判讀

2.地圖的種類 主題地圖、普通地圖、航照圖、遙測衛 星影像、數值地圖、古地圖

3.地圖實習(1:

25000 地形圖為 例)

地圖量測、地圖判讀

三、地理資

1.地理資訊蒐集及 處理

地理資訊內涵(空間資料及屬性資料)

2.地理資訊及生活 生活中的地理資訊

3.地理資訊系統 地理資訊系統的組成、功能與應用 四、地形 1.地形作用 地表形貌、地形作用、內營力、外營力

2.地形類型 風化、崩壞、河流、海岸、火山、岩 溶、風成與冰河等地形、地形景觀 3.地形及人類活動

(個案)

地形資源、地形災害、地形變遷及土地 利用

4.地形辨識 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視域 五、氣候與

水文

1.氣候 天氣與氣候、氣候要素、洋流

2.氣候類型 行星風系、地方風系、氣壓分布、天氣 系統、氣候分類

3.水文 水循環、逕流、水平衡、水資源、地下 水、補注、安全出水量、水文歷線、水 平衡圖

六、自然景 觀帶

1.土壤分布及環境 因素

土壤化育、土壤分布與環境因素 2.生物分布、組成

及其環境因素

生物區系(生物水平與垂直分布) 3.自然景觀帶的組

成及特質

生態系、自然景觀帶

(2)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七、第一

級產業 (農、

林、漁、

牧)

1.農業系統及農村景觀 農業區位、農業系統(投入、過程、產 出)、農村景觀

2.農業發展的變遷 農業政策、WTO、農業企業化、農業轉

3.個案(澳洲墨累大令 盆地)

人工灌溉、專業化、環境負載力、土壤

八、第二

級產業 (製造業)

1.第二級產業的發展及 區位要素

製造業工業區位要素、專業分工、產品 標準化、產品規格化

2.製造業區位的變遷 工業慣性、區位移轉、交通革新、聚集 經濟

3.製造業及國家經濟的 發展

工業化、產業升級(轉型)、新興工業 化國家、已開發國家

4.個案:英國 工業革命、重工業、世界市場、歐盟、

工業區老化、高科技產業 九、第三

級產業 (服務業)

1.零售業區位及其變遷 零售業、中地、商圈、物流、宅配 2.觀光業及其區位特質 觀光業、觀光資源

十、高科 技知識產

1.資訊化社會 高科技知識產業、資訊革新、知識經濟 2.高科技知識產業的區

空間分工鏈、產品生命週期、區位聚 集、區位擴散 (區位空間變遷包括聚 集、擴散、移轉)

十一、人 口組成與 人口成長

1.人口轉型及區域發展 人口成長、少子化、高齡化、人口轉型 2.人口遷移及區域發展

的關係

人口分布、推拉理論、人口遷移 十二、都

市聚落與 都市化

1.都市化歷程 都市規模、都市化程度、都市化歷程、

大都市、世界都市 2.都市化及城鄉關係的

轉變

城鄉關係、供需互補作用 3.都市結構及機能轉變 都市土地利用分區、都市機能 4.都市問題 通勤交通、都市更新

(3)

十三、地 理實察

1.資料蒐集及野外實察 調查技能

地理實察、量測、問卷、訪問 2.實察規劃及野外調查

技能

實察對象、規劃 3.報告撰寫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一、世界 的劃分

1.文化的分區 文化景觀、文化區 2.結盟的分區 國界、國際組織

3.發展程度的分區 環境資源、人類發展程度指標、世界三大 經濟板塊

二、北美

1.自然環境 氣候、地形 2.移民大國的經濟發

展結果

人口移入區、人口特徵、文化多元性、科 技化農業、資訊工業

3.都會帶及世界都市 郊區化、大都會、都會帶 三、歐洲 1.優越的自然環境 氣候、洋流、地形

2.歐洲結盟之淵源及 發展

歐盟、歐元、保護政策、經濟核心及邊陲

3.東歐區域發展 東方正教、民族主義、政治緩衝帶、經貿 結構

4.個案:西班牙或義 大利(個案亦可自 選)

文化資產、觀光產業、永續經營

四、東北

1.環境特色 島弧、半島 2.日、韓的經濟發展

特色及世界經濟地位

東北亞經濟圈、跨國企業、泡沫經濟 3.觀光資源及文化產

文化產業、觀光資源 五、俄羅

斯及國協

1.自然資源及發展的 限制

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及能源開發 2.二度轉型的發展政

策及特色

計畫經濟、市場經濟、貧富差距 六、澳洲

與紐西蘭

1.地理環境特質及開

自然景觀、觀光資源、商業性農業、生態 保育政策

2.多元族群及文化 移民政策、多元民族、原住民族 七、東南 1.多樣的自然環境 群島、縱谷、三角洲、熱帶氣候

(4)

2.複雜的殖民歷史及 其影響

多元民族、華僑

3.經濟發展及結盟 產業特色、東南亞自由貿易區

4.個案:多島的印尼 人口遷移政策、種族衝突、開發及保育

八、南亞 1.印度半島的環境及 人口問題

季風氣候、灌溉農業、人口壓力、環境污

2.印度社會制度及經 濟發展

多元文化、種姓制度、貧富差距、國際分 工、高科技產業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九、西亞 1.乾燥氣候下的生活方

乾燥氣候、水資源、游牧、農業發展 2.石油及經濟發展 石油資源、國際貿易、石油輸出國家

組織(OPEC)

3.文化及國際政治 伊斯蘭文化、國際關係 十、中南美

1.自然環境的多樣性 地形、氣候、雨林

2.多元合成文化的特色 印第安文明、混血種(麥士蒂索 人)、殖民化社會

3.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困

殖民地式經濟、政治文化特質、貧富 不均

十一、非洲 1.非洲的自然環境及生 活方式

沙漠化、撒赫爾、游牧、農作方式、

過度開發

2.政治及經濟發展 三角貿易、殖民地式經濟、區域衝 突、飢荒、疾病擴散

3.黑人文化 薩滿信仰、部落文化 十二、中國

的區域劃分

1.區域的劃分 地理區

2.中國三大經濟地帶 改革開放、經濟地帶 十三、中國

的人口及都

1.中國的人口政策 人口問題、人口政策

2.中國的都市 都市政策、都市競爭 3.都市個案:北京市與

上海市

都市景觀、都市更新、都市問題 十四、中國

的產業

1.中國的農業 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區位變遷、供 需及產銷、生態農業

2.農業個案:東北地區 生態農業

(5)

3.中國的工業 工業區位、結構變遷 4.渤三角、長三角及珠

三角的產業分工

世界工廠、新興資本市場 十五、中國

的環境

1.三峽大壩工程及其環 境效應

長江洪患、三峽水利工程、環境效應 2.水資源調節 乾旱、斷流、南水北調

3.乾旱區沙漠化之治理 土地退化、沙漠化、沙塵暴、水土保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十六、臺灣 的位置及環 境特色

1.位置 交界帶、東亞島弧中樞 2.多樣的環境特色 自然景觀多樣性、多元文化

3.氣候及水文特色 乾季、雨季、水文歷線、水平衡圖、

降雨的時空分布差異 十七、臺灣

農業的發展 及轉型

1.農場經營及生產類型 的變遷

專作區、水田轉作

2.農業發展問題及對策 農業問題、WTO、精緻農業、生態 農業、休閒農業

十八、臺灣 工業發展及 貿易

1.產業結構的變遷 工業發展政策、產業結構發展歷程、

高科技工業 2.產業區位的移轉(個

案)

工業區位、聚集經濟、國際分工、產 業外移

3.工業發展對環境的影 響(個案)

工業污染

4.世界重要貿易國 貿易政策、出口導向、全球化 十九、臺灣

之區域特色 及區域發展 問題

1.區域之劃分與特色 劃分指標、區域特色

2.區域發展問題 都市問題、人口問題、環境問題

二十、鄉土 地理專題研

1.研究問題界定 鄉土地理的問題、研究方法、資料整 理及分析

2.鄉土地理調查 野外實察、報告撰寫

二 地理複習綱要

(6)

單元1:地理概說

一、地理學研究的範疇與主題 1.地理學的十大要素

自然地理: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

人文地理:人口、產業 (經濟活動)、交通、聚落、政治。

2.地理學的四大傳統:空間傳統、人地傳統、區域傳統、地球科學傳統。

單元2:地圖

一、地理網線和時區 1.經度與時區

(1)時區劃分:以本初經線為國際標準時,每150的經線為各時區的中央經 線。東西經各12個時區。

(2)國際換日線:180OE(即 180OW)為國際換日線。

(3)二地之間的時差問題:

a.求出兩地各自的地方標準時的中央經線。

b.算出該中央經線之時區。

c.計算時差時,為避免上、下午的混淆,最好以 24 小時制來作答。

 

二、地圖要素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2.圖例:是製圖者與讀圖者溝通的語言。

3.方位

(1)十六方位:如圖示。

(2)方位角:由北方為起點起算,依 順時鐘方向轉至該目標的方位,此旋轉 角度即為方位角。

(3)象限角(又稱方向角):先南北,

後西東,角度居中。

例 : 南 南 西 =202.5 ( 方 位 角 ) = 南 22.5西(方象角)

4.地圖投影

(1)以紙張擺放方式分類:圓柱投影、圓錐投影、方位投影。

(2)依幾何變形分類

投影方式 說  明 用途

等積投影 面積保持正確比例,如莫爾威投

與面積有關的分布圖

等 角 投 影 ( 正 向 投

影) 二點間角度不變,如麥卡托投影 航海、航空 折衷投影 面積、角度、距離都不對,如羅

賓森投影 較美觀,一般做為世

界地圖展示 等距投影 某些點間距離保持正確,如極方

位投影 比較地圖上各點與切

點的距離 5.座標系統(內政部出版1:25000地圖)

方位示意圖

(7)

(1)經緯度座標系統:以度、分、秒表示,每隔2分30秒加以標示。

(2)TM二度座標系統:切線在東經121度,投影範圍為二度經度。縱座 標上4位數表示該地距赤道的公里數。橫座標上3位數表示該地距「東經12 1度線西方250公里」的公里數。

三、依地圖內容分為:普通地圖、主題地圖。

四、地圖量測與地圖判讀

1.高度、距離量測與坡度百分率:高度-以等高線讀出;距離-以比例尺比 較。坡度百分率計算如下:

 

2.坡向:等高線地形圖垂直一組等高線的坡腳方向即為坡向。

3.谷線與稜線:連接一組連續的V字型尖端,畫出橫剖面即可知是谷還是稜。

單元3:地理資訊

一、地理資訊的蒐集與整理:

1.地理資訊:空間資料(表示一個地理現象的位置)、屬性資料。

二、地理資訊系統(GIS):

1.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資料儲存模式:向量式、網格式 2.GIS的功能與應用

(1)地理資訊系統的功能:資料蒐集、資料管理維護、查詢、展示、空間分 析(環域分析、疊圖分析、路網分析、地形分析)

(2)地理資訊系統的空間分析功能

分析功能 應       用

環域分析 點:學校五百公尺內的書局

線:活動斷層二側一定範圍的限建區 面:生態保護區的緩衝區

疊圖分析 1.區位選擇或探討不同因子間的關係 2.了解其在特定時期內的變化

路網分析 運鈔車的路線規劃、消防隊選址及服務區劃分等 二點間的水平距離

╳100%

二點間的高差 坡度百分率=───────────

(8)

地形分析 計算坡度、坡向及邊坡的形狀,進行視域分析、集水區邊界劃分、河 川等級分析、土壤沖蝕量估算。地形分析是網格式GIS 軟體的主要功 能,有非常良好的模擬及展示功能

三、地理資訊與生活:地理統計圖表

1.地理常用的統計圖:長條圖、圓餅圖、曲線圖、三角形圖

2.統計地圖:一種是直接將統計圖繪入地圖相關位置,一種是以點、線、面 來表示某一屬性的空間分布,如:點子圖、線量圖、面量圖、等值線圖

單元4:地理實察 

地理實察常用的方位量測工具:指北針與傾斜儀

量  測  方  法 指北針 (1) 將指北針歸零,使指針指向北方

(2) 由目標拉一假想線到指北針的中心

(3) 此一假想線和北方所夾的角度即為目標物的方位 傾斜儀 (1) 旋轉傾斜儀面,將北方(N)對準目標物

(2) 直接讀出指針的讀數,即為目標物的方位

單元5:地形

一、地形形成的三大要素:構造、營力(作用)、時間

1.構造:岩層種類(岩層的軟硬)、岩層排列(水平岩層:台地、方山或高 原的地形;傾斜岩層:一邊緩一邊陡的單面山或二邊陡的豬背嶺)、岩層變位

(褶曲、斷層)。

2.營力(作用):

(1)內營力:如造山運動、造陸運動、或斷層與褶曲。

(2)外營力:風化、崩壞、侵蝕、搬運、堆積,太陽輻射是能量來源,風和 水是常見的媒介。

3.時間:內外營力共同作用一段時間。

二、各種地形類型:

1.風化:物理風化是岩石顆粒由大變小,性質不變;化學風化是岩石顏色、

硬度改變。

(9)

2.崩壞:

速度由慢到快依序為:潛移(高緯為土石緩滑)→地滑→土石流→山崩

方 式 發生後的主要地形及特徵

潛移 低緯區 成群小土堆,似小型階地,電線桿或樹頭 不與海平面垂直

冰緣區 土石緩滑,形成圖案地 地滑

平 面 型 地

坡腳岩塊成片狀 弧型地滑 凸坡、前端趾狀隆起

土石流 山谷填滿土石或谷口形成山麓沖積扇

山崩 山崩窪、落石堆、山崩湖 3.水和風媒介的地形

(1)河流地形

作用方式 主要地形 分 布

下 蝕 ( 加 深)側 蝕 ( 加 寬)

頭 蝕 ( 加 長)

峽谷 河流上游或回春作用,如太魯閣 瀑布 軟硬岩交錯、支流入主流、斷層 壺穴 上游河床(基隆河上游大華段)

堆積 山麓沖積扇 河川由山地進入平原的谷口

氾濫平原 河川下游山麓沖積扇以下的平原區

三角洲 河川由陸地流入一穩定的水體(海洋或湖泊)

其它 河階 河流回春的地區 曲流 大多在氾濫平原 搶 水 ( 襲

奪) 有搶水灣(非格子狀水系的直角轉彎河道)的河

a.侵蝕基準:

終極基準:海平面。

臨時基準:湖面、支流匯入主流處。

b.侵蝕輪迴:地形發育由幼年進入壯年到達老年期的過程。

c.回春作用:陸地隆起、海面下降或侵蝕基準下移,造成下蝕加劇。

d.曲流地形:河流受阻礙造成流路向外側遠離的現象,分成凹岸(基蝕坡、

河岸較陡、流速較快)及凸岸(滑走坡、河岸較緩、流速較慢)。

e.搶水地形(河川襲奪):低位河因側蝕或向源侵蝕而搶高位河的水。

搶水河:低位河,流量增加,易發生回春作用而生河階或峽谷;

斷頭河:高位河下游,流量減少,易生堆積;

改向河:高位河上游,侵蝕基準下移,易發生回春作用;

搶水彎:高位河轉入低位河處所成近乎直角的不自然彎曲;

反流河:高位河中游,流向與斷頭河相反。

(10)

(2)海岸地形 a.依組成物分類 種類 主要地形 岩岸

( 海 蝕 地 形)

海蝕崖、海蝕平台(波蝕棚)、海蝕凹壁、海蝕洞、海蝕門(海 拱)、海蝕柱、蕈岩、豆腐岩

沙岸

( 海 積 地 形)

潮埔(海埔地)、沙灘、沙洲(濱外沙洲、沙嘴)、潟湖、礫灘

珊瑚礁海岸 裙礁(墾丁)、堡礁(澳洲大堡礁)、環礁(東沙群島)

b.依海水升降分類 海岸分類 主要地形特徵

離水海岸 以前的海岸地形,現高於海面。

如:高位海蝕洞、海階、陸上海沙堆積,高位珊瑚礁

沈水海岸 陸地沒入水中,如:沿岸多島嶼(山頭沒入水中)、濱線(0公尺等 高線)呈谷灣或峽灣、溺谷(河谷沒入水中)

(3)冰河地形

作用方式 主要地形

侵蝕(冰蝕地形) 上游─────────────────→下游 角峰與刃嶺  冰斗  冰河槽  冰蝕湖  峽灣 其它:羊背石、擦痕

堆積 冰積地形 冰磧平原、鼓丘、端磧:因冰河堆積使岩屑和泥沙大小雜 陳,沈積物無淘選

冰水沈積 蛇丘、外洗扇、外洗平原:因為冰水沈積,所以和河流的 沈積類似,有淘選,愈下游顆粒愈小

依形成位置不同,分成高山地區的山岳冰河和高緯地區的大陸冰河。

(4)風成地形

作用方式 成  因 主要地形及分布

侵蝕 吹蝕 風蝕殘餘地形:岩漠-澳洲中部、礫漠-蒙古戈壁、

風蝕窪地-內蒙滂江窪地

磨蝕 風稜石-富貴角、蜂窩壁-野柳、蕈岩、岩峰、方山 堆積 沙丘 新月丘:沙丘尖端指向下風處 沙 漠 或 海 岸 、 河

岸 有 沙 源 供 應 , 又 有 足 夠 的 風 力 作用

橫沙丘:與盛行風向垂直

縱沙丘:風力增強或沙源補注減少 沙 漠 或 冰 緣 區

飄至他處沈積 黃土 中國的黃土高原(戈壁外圍),其它世界各 地的第四紀冰緣區外圍(如歐洲大平原)

(5)石灰岩地形(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溶蝕地形)

主要地形

洞穴地形 鐘乳石、石筍、石柱、緣石  地表地形 岩溝及滲穴、窪盆、錐丘、殘丘

幼年期───────→老年期

石灰岩地形生成的條件:緻密且具高度節理的厚層石灰岩(形成地形的基礎)、

下有不透水層及地表傾斜不大(使石灰岩泡水時間足夠)、氣候溼潤(提供足

(11)

夠水份)。

4.火山地形

噴發方式 熔岩性質 流速 產 生 地 形 蝕餘地形 範    例 爆烈式 酸性 錐狀火山、火口

火山頸

七星山、觀音山、台 灣 東 部 島 嶼 、 富 士 山、

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等 寧靜式(穩靜式) 鹽基性 熔岩平原、熔岩

高原 玄 武 岩 方

澎 湖 群 島 玄 武 岩 方 山、冰島夏威夷群島

不噴發 不一定 侵入的火成岩體 火 成 岩 體 出 露 , 無 火山口

基隆山 三、造成臺灣地區海岸後退的原因有:

(1)沈水作用    (2)侵蝕加劇    (3)堆積減緩  單元6:氣候與水文

一、氣候與氣候要素

1.天氣指一地短時間、小範圍的大氣變化;氣候指一地長時間的大氣平均狀 態。

2.氣候要素

(1)溫度:氣溫的垂直分布-乾空氣每上升100 公尺降低溫度 1℃。溼空氣 每上升100 公尺,降低溫度 0.6℃。逆溫-在對流層內,某一段氣溫隨高度增 加而增加,此層空氣的氣溫分布稱為「逆溫」。常見的逆溫成因如下:冬天晴 朗無風的夜晚、山地逆溫。

(2)降水:

a.降水特性:雨量多寡(多雨區:年雨量大於1500mm、溼潤區:介於 500~1500mm 之間、乾燥區:雨量小於 500mm);季節分布(終年多雨、

夏乾冬雨、夏雨冬乾、全年乾燥);降雨強度(單位時間內的降水量);雨量 變率、降雨時空分布

雨量變率:| 某地某年平均雨量-該地長年平均雨量 |  ╳100%

         該地長年平均雨量 b.降水的分類:(以氣流上升的原因來分類)

對流雨 地形雨 氣旋雨 颱風雨

陣雨或雷雨,強 度大、雨時短、

雨區小。

迎風坡每升100m 降溫0.6℃,背風 坡每降100m 增溫

雨區大、雨時長,

雨勢視暖氣團所帶 來的溼汽多寡而

強烈的熱帶氣 旋,雨勢特別 強。

(12)

1℃ 定。

臺灣夏季的午後 雷陣雨

季風的降雨。所有

「風吹」形成的降 水都是地形雨。

「清明時節雨紛 紛」、「梅雨」。

臺灣地區颱風過 境帶來的雨水

(3)氣壓和風:

a.溫度升高使空氣膨脹上升,及高海拔因空氣較稀薄,都形成低壓。

b.等壓線圖:將地表同一時間氣壓相同的各點連結成封閉的等值線 c.高低壓中心:反氣旋為高壓中心,北半球順時鐘方向旋出;氣旋為低 壓中心北半球逆時鐘方向旋入;南半球方向相反。

(4)風系

行星風系的風帶及分布:

行星風帶名稱及分佈 說      明 間熱帶輻合區

(ITCZ、赤道無風帶):

5°S~10°N

上升氣流,風力微弱,風向不定,稱為無風 帶,為一低壓槽。

副熱帶高壓帶

(馬緯度無風帶):南、北緯 30°

左右

氣流下沈增溫,氣候乾燥,平靜無風,易成熱 帶沙漠氣候。下沈的空氣則向南北二側移動。

信風帶:ITCZ 到副熱帶高壓帶 間(南北緯10°~20°)

副熱帶高壓帶在地面輻散的空氣,部份向赤道 輻合,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而偏向,北半球 右徧成東北信風,南半球左徧成東南信風。

西風帶:副熱帶高壓帶到極圈 氣旋帶間(南北緯30°~60°之 間)

副熱帶高壓在地面輻散的空氣,部份向兩極流 動,地球自轉偏向力使其偏向,通稱西風。

極地高壓與極地東風帶:極圈 至兩極

南、北極氣溫低,空氣下沈,形成高壓。因科 氏力最強,所以偏向最大,通稱東風。

極圈氣旋帶

(溫帶氣旋、波狀氣旋):約在極 圈附近

乾冷的極地東風與暖溼的西風交會於極圈附 近,形成「囚錮鋒」。

b.風帶季移:同一地點在一年內,不同時間受熱不同,產生風帶季移,形成 四季。

c.地方風系:

地方風及分布 成  因 特  徵

(13)

季風:東亞至南亞 及西非幾內亞灣沿

季風亞洲為大規模的海陸差異造 成;西非洲是因ITCZ 的南北移動

冬夏風向相反,降雨集中 於吹來自海洋風向的夏季

焚風:地形背風側 潮溼的氣團遇地形阻擋被迫抬升,

形成地形雨,背風坡形焚風

迎風坡下「地形雨」。背 風每下降100m 增高 1℃,氣溫較高 海風和陸風:海邊 水陸比熱不同,日間海面壓力相對

較高,吹海風;夜間海面壓力相對 較低,吹陸風

海邊白天吹涼溼的海風,

夜間吹熱乾的陸風

山風和谷風:山地 山坡空氣白天受熱上升,形成谷 風;夜間散熱下沈,吹下沈的山風

冬季夜晚的山谷,易積聚 冷空氣,形成「逆溫」

二、影響氣候的因素:

氣 溫 降 水 氣 壓

緯  度 緯 度 愈 高 氣 溫 愈

主要看該緯度區行星風系的影響 地  形 高 度 愈 高 溫 度 愈

低 ; 背 風 坡 易 有 焚風而高溫

山地形成地形 雨,較平地易 降水 

高 度 愈 高 , 氣壓愈低

平坦 開濶 的地 區,

摩擦 力較 小, 風力 較大

風  向 背 風 坡 易 有 焚 風 , 使 溫 度 較 迎 風坡高

迎風面多雨,

背風面少雨

─── 迎風 面風 勢強 ,背 風面風勢較弱 洋  流 暖 流 經 過 的 地 區

溫 暖 , 寒 流 經 過 的海岸則較涼

暖流經過較潮 溼,涼流經過 的海岸則較乾

暖 流 經 過 氣 壓 較 低 , 涼 流 氣 壓 較

───

海陸關係 海 洋 比 熱 大 , 同 緯 度 地 區 吸 熱 時 , 陸 地 升 溫 較 快 , 散 熱 時 陸 地 降溫較快

由風向決定,

吹 海 風 易 降 水;吹陸風無 水氣來源,較 乾燥

同 緯 度 海 陸 溫 度 不 同 , 造 成 氣 壓 不

海 陸 溫 度 日 夜 不 同, 形成 海陸 風;

東亞 到南 亞季 節性 的溫 度不 同, 則成 季風

海洋性:溫差小,雨量高;大陸性:溫差大,雨量低。

三、天氣系統 1.氣團與鋒面

(1)氣團:指一個廣大範圍,溫度和溼度等物理性質均勻的空氣。

(14)

(2)鋒面:兩性質不同的氣團交會的過渡地帶,稱為鋒面。依照鋒面兩側冷 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將鋒面分成冷鋒、暖鋒、滯留鋒,在溫帶氣旋區常有囚錮 鋒。

鋒面類型 冷鋒 暖鋒 滯留鋒

形成因素 冷氣團向暖氣團推進 暖氣團向冷氣團 推進

冷暖氣團勢均力 敵,呈現滯留現象 四、全球氣候分區

1.除高地氣候和季風氣候,其它都和緯度有關。

2.依溫度雨量等要素,分成以下的氣候類型:

(2)各氣候類型的成因及分布

主型 判別重要標準 名  稱

乾燥 降水<蒸發

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沙漠氣候 熱帶乾草原 溫帶溼草原 熱帶 最冷月均溫>18℃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莽原氣候

暖溫帶 最冷月均溫-3~18℃

夏 雨 型 暖 溫 帶 氣 候 ( 中 國 型 氣 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型氣候 冷溫帶 最冷月均溫<-3℃但最熱

月均溫>10℃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副極地氣候 極地 最暖月均溫<10℃ 苔原氣候

最暖月均溫<0℃ 冰原氣候 高地 海拔高度>2000m 高地氣候

(15)

氣 候 類 型 成   因 分 布 區 域

熱帶乾燥氣候

(南北緯 20°~30°)

副熱帶高壓終年籠

南 亞 塔 爾 沙 漠 、 西 亞 、 北 非 撒 哈 拉 沙 漠、南非喀拉哈里沙漠、墨西哥索諾拉 沙漠、澳洲中部沙漠

副熱帶高壓籠罩及 沿海涼流穩定海洋 水汽

西北非沿海(加那利涼流)、那米比沙漠 (本吉拉涼流)、加州南段海岸(加利福尼 亞涼流)、智利北部海岸(祕魯涼流)、澳 洲西部海岸(西澳涼流)

溫帶乾燥氣候

(南北緯 30°~50°)

距海遙遠或高山環

蒙古戈壁、南北疆沙漠、中亞沙漠、

背西風或寒流經過 美國中西部沙漠、巴塔哥尼亞高原(福克 蘭寒流)

半乾燥氣候 熱帶沙漠邊緣 北非撒赫爾地區、南非高草原

溫帶草原氣候 溫帶沙漠邊緣 美國中部、阿根廷彭巴草原、烏克蘭平

熱帶雨林氣候

(10°N~5°S)

太陽直射、對流旺

亞 馬 遜 盆 地 、 中 美 地 峽 東 岸 、 剛 果 盆 地、馬來半島及西印度群島

熱帶莽原氣候

(南北緯 10°~20°)

夏 季 ITCZ 移 入 降 雨,冬季副熱帶高 壓籠罩而乾燥

中美地峽西側、巴西高原、澳洲北部、

南北非沙漠與雨林之間、馬達加斯加島 熱帶季風氣候 ITCZ 的南北移動 西非幾內亞灣沿岸

大範圍的海陸差異 東南亞(不含印尼)、南亞 溫帶季風氣候 中國東部、日本、韓國 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西岸 40°~60°)

西風吹拂加上暖流 影響

西北歐(北大西洋暖流)、美加西部沿海 (北太奀洋暖流)、智利南段海岸、紐西

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中部到東岸 30°~60°)

中高緯陸地面積大 美加中部至東岸、歐洲中部至西伯利亞 夏雨型暖溫帶氣候

(中國型氣候) 大陸東岸25°~40°

信風吹拂加上暖流 影響

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灣流)、巴西東南沿 (巴西暖流)、澳洲東南沿海(東澳暖 流)、南非東南沿海(阿古拉斯暖流)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大陸西岸

風帶季移、涼流 環地中海地區(南歐、北非、西亞西部沿 海)

(16)

30°~40°) 風帶季移加上涼流 的影響

西葡沿海(加那利涼流)、南非西南角(本 吉拉涼流)、加州中段海岸(加利福尼亞 涼流)、智利中部海岸(祕魯涼流)、澳洲 西南海岸(西澳涼流)

副極地氣候 緯度高,太陽輻射 量少

西伯利亞北部、加拿大北部

極地氣候 兩極區

高地氣候 溫度隨高度遞減 海拔高度大於2000m 的高山 六、水文 

1.全球水平衡:

剩水區:雨林、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缺水區:莽原、沙漠、溫帶地中海型氣候區。

最接近水平衡區:寒帶氣候,因溫度過低,降水及蒸發皆少。

2.地表水

(1)河流分類(依河水停留在河道時間長短):常流河(溼潤氣候區河 川,河道終年有水)、間歇河(乾溼分明地區的河川,乾季時河道無水,河 床出露)、.臨時河(乾燥氣候區的河川,臨時出現的河道,隨即消失)。

(2)河川流量歷線指河道某個斷面上,河川流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3)湖泊的成因

成因 名稱 範例

構造作用 構造湖 日月潭、貝加爾湖、青海湖、死海 崩壞作用 山崩堰塞湖 九份二山附近的草嶺潭

河流作用 牛軛湖 美中密士失必河沿岸

冰河作用

冰斗湖 天山天池

槽湖 瑞典和瑞士境內大部份的湖泊

冰蝕湖 北歐芬蘭的湖泊、美加五大湖區的湖泊 冰磧湖 俄羅斯平原北部的湖泊

海積作用 潟湖 台江內海、委瑞內拉馬拉開波湖、高雄港、古太湖

(17)

火山作用 火口湖 長白山天池、紐西蘭陶波湖 熔岩堰塞湖 松花江的鏡泊湖

人類建設 人工湖 所有人工的水庫

(4)湖泊的消失: 

淤積作用:古雲夢大澤,現成江漢平原;台江內海(潟湖)因淤積而消失。

蒸發作用:羅布泊,鹹海面積漸減。

湖緣侵蝕作用:古台北湖、古四川湖、古剛果湖。

3.地下水:地下水自然流出稱為「泉」,人為方式讓地下水流出稱為「井」。

井水深至受壓地下水層,自然湧出,稱為自流井。

4.世界主要洋流系統:

名 稱 說 明 拉布拉多寒流 使北美大陸東岸高緯度區氣候冷溼

親潮 使亞洲大陸東岸高緯度區氣候冷溼

福克蘭寒流 巴塔哥尼亞高原沿海地區「溫帶沙漠」的形成

加那利涼流 造成南歐「地中海型氣候」及西北非沿海「熱帶沙漠」的原因 加利福尼亞涼

造成加州南段海岸「地中海型氣候」及墨西哥北部「索諾拉沙 漠」

本吉泣涼流 造成南非西南角「地中海型氣候」及非洲西南部「那米比沙 漠」

西澳涼流 造成澳洲西南部和斯本細灣東北「地中海型氣候」及西海岸

「熱帶沙漠」

祕魯涼流 造成智利中部海岸「地中海型氣候」及北部「阿他加瑪沙漠」

北大西洋暖流 加上西風促成西北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阿拉斯加暖流 加上西風促成美加西海岸「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 墨西哥灣流 加上信風促成墨西哥灣沿岸「中國型」氣候的形成

黑潮 促成中國東南沿海「中國型」氣候的形成(相當於華中、華南 型)

巴西暖流 加上信風促成巴西東南沿海「中國型」氣候的形成 阿古拉斯暖流 加上信風促成南非東南沿海「中國型」氣候的形成 東澳暖流 加上信風促成澳洲東部沿海「中國型」氣候的形成 西風漂流 吹送流(西風)

北赤道洋流 吹送流(東北信風) 赤道逆流 補償流

南赤道洋流 吹送流(東南信風)

(18)

單元7:自然景觀帶 一、土壤

1.成土要素:母岩(成土初期)、氣候(氣溫和降水)、地形(高度、坡向 和坡度)、生物、時間(時間愈長,受氣候條件影響愈深)。

2.成土作用:成土作用的主要媒介是水。

潤溼區:鐵鋁化作用(熱)、灰(壤)化作用(冷)

乾燥區:鈣化(聚鈣)作用 3.土壤維護

a.土壤侵蝕的原因:吹蝕(風力)、邊坡沖蝕(水力)、人為開發破壞。

b.水土保持與土壤維護:山坡地耕作-沿等高線開發或以梯田方式耕種;

山坡地水土保持-避免在坡地濫墾、濫伐、過度放牧並可植林、植草、築山 邊溝;乾燥強風地區耕作-耕作方向應與風向垂直;避免工業排放污染土壤 及地下水。 

二、植物分布

水平分布:緯向地帶性(依緯度排列)、經向地帶性。

垂直分布:高山地區

※一般用「垂直分布」描述較大範圍的地理現象,例如山地植被的分布,南美 安地斯山北段、東非高原的農業土地利用等;「成層分布」用在描述小範圍的 景觀,通常指同一個地面上,如下段中雨林動物的分布、綠洲農業的分布等。

三、全球自然景觀帶:氣候、土壤與植物對應關係

一、氣候 二、土壤 三、植物

↑ ↓

極地 未育、弱育土 苔原、凍原

↑ ↓

副極地 灰化土 針葉林

 

 

 

 

乾← →溼 乾← →溼 乾← →溼 單元8:一級產業

(19)

 

一、農業區位 1.農業區位

(1)丘念理論:

a.假設:孤立國,自然、人文條件相同。

b.區位租:土地因與市場距離所獲得的利潤。

c.土地利用集約度與市場距離成反比。

d.集約度高低比較:收成率或利潤較高者為集約,較低者為粗放。

 

二、一級產業類型

類    型 特 色

自 給 式 農業

原 始 自 給 式 農

原始採集 1環境負載力低;

2控制人口數量是維持生態平衡的方法;

3餘糧少;

4無大型城市,缺乏專業分工 游耕

游牧 傳 統 集 約 式 農

季風亞洲水稻 1人口密度高;

2單位面積產量大;

3勞力密集 西亞綠洲農業

商業性

農業 商 業 性

採集 林漁礦業 1採集以商業目的為主 純農 熱帶栽培業

1地區專業化;

2單一作物專業化;

3產品在產區先行加工,以降低運費,增加 產品價值;

4企業化經營;

5勞力密集、資金密集 商業性穀物 1小麥為主要作物

2大規模機械化栽培 3農場規模大交通便利 農 牧 混

混合農業 1作物、牲畜皆為收入來源

2地形平坦、雨量適中、土壤中等 傳統地中海型

農業 1農牧並重,飼牧與山牧季移並行

2傳統地區休耕時仍翻土以儲備水分稱為「乾 耕」

純牧 放牧業 1農場規模最大 2粗放的畜牧業

3美國的放牧帶牲畜送至市場前先在玉米帶加肥 酪農業 1接近消費都市

2西方文明需求 3雨量適中

(20)

三、已開發國家的農業發展與問題

1.美國:科技化農業、農業帶、農業問題

(1)帶狀分布的農業

農業分帶 分  布 得分重點

酪農帶 東北部及五大湖區 近都會區,氣候冷溼

玉米帶 酪農區南方距大都市較遠處 混合農業帶,放牧帶的牲畜在此加肥 小麥帶 玉米帶以西,距都市更遠 北與加拿大草原三省相連為春麥帶,

南為冬麥帶 畜牧帶 小麥帶以西氣候較乾燥區 粗放的放牧為主

棉花帶 南部 早期黑人主要分布區

灌溉農業帶 西南部,加州為主 灌溉式園藝型農業,地中海型氣候區 2.澳紐商業性農業

國家 主要農產 牛羊分布

澳洲 羊毛、肉類、小麥 羊:中部低地乾燥區;牛:北部(粗放肉牛)

及牧羊區南部(混合農業)

紐西蘭 羊肉、羊毛、乳製品 西風帶,東部背風養羊,西部迎風養牛 3.歐盟農業農業今昔

傳統農業 現在農牧業

西歐 三年輪作 工業化最早,市郊以高度集約的花卉、時鮮、酪農從事專 業化的生產

北歐 林牧業 受限於氣候,以畜產品為主,丹麥是畜產大國

東歐 混合農業 著重糧食作物生產,共產政權解體後,由自給性轉向商業

南歐 地 中 海 型 農

由自給轉商業化;由二年輪作轉成不休耕;由農牧混合轉 成以園藝型農業的時鮮和蔬果為主,成為「西北歐的大菜 園」。

五、開發中國家的農業發展與問題 1.乾燥氣候下的農牧業

農業型式 發展區位 農業方式 實例

傳 統 農業

沙漠 中零 星分 布的

天然草地 平地:逐水草而居

山地:山牧季移 西亞北部山區的庫德族 阿拉伯半島到敘利亞的貝 都因人

沙漠 水源 豐富 處,

分成 二類 : 點 狀綠 洲( 山麓 湧泉 )及 帶狀綠洲(河岸)

灌溉農業,作物成層:

上-棗椰樹 中-果樹

下-稻麥玉米瓜果

a 點 狀 : 伊 朗 近 山 ( 坎 井)北非亞特拉斯山(活 加拉)

b帶狀:兩河流域、約旦 河、尼羅河

現 代農業

人工開發水資源區 以現代科技開發水資源

和灌溉 以色列-滴灌

波斯灣沿岸-海水淡化

 

(21)

2.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的殖民地式經濟 地區 主要物產

東南亞 農:橡膠(早期)油棕(現在);礦:鍚(早期)石油(現在)

非洲 農:西非-可可、油棕;東非-咖啡、可可;礦:西非石油(奈及利 亞)南部非洲-金屬礦

中美洲 中美地峽:咖啡、香蕉、棉花;西印度群島:甘蔗 南美北部 農:咖啡、甘蔗;礦:金

1依賴式經濟問題:易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排擠糧食作物栽培空間 2土地問題:受殖民影響,土地集中少數地主手中,使國家經發展受阻 3.非洲的農業與問題:沙漠化、撒赫爾(或撒哈環) 

(1)非洲農業方式

區域 農業方式 分布

北非 灌溉農業  尼羅河-帶狀綠洲

沙漠中的山麓、乾河谷、小盆地-點狀綠洲 西方 熱帶栽培業及旱作 沿海-熱帶栽培業;內陸草原-旱作

東非 高 坡 地 農 業 ( 垂 直 分

布) 東非高原

乾燥區 游牧 乾燥氣候區

(2)農業問題:沙漠化與撒赫爾-過度放牧和過度耕作,造成沙漠化問題,

其中以撒赫爾地區最嚴重。問題-人口成長形成過度放牧和過度耕作→風蝕或 雨蝕→肥力下降→植物生長差→沙漠化。

六、林業、漁業、礦業 1.林業

(1)開採原則:需求樹種的密度大、蘊藏量大、易達性高。針葉林(軟木)較 濶葉樹(硬木)具開採價值。

(2)森林經營原則:伐植平衡、保育重於砍伐、發展森林多目標經營。

2.漁業:世界五大漁場

西北大西洋漁場(墨西哥灣流、拉布拉多寒流);東北大西洋漁場(北大西洋 暖流);西北太平洋漁場(親潮、黑潮);東北太平洋漁場(阿拉斯加暖流);

東南太平洋漁場(祕魯涼流,但遠離主要市場)。

3.礦業

(1)重要的礦產區位條件

礦產 區位條件

金屬礦 古結晶岩區

火山岩區(陸上新褶曲山,島弧則無)

能源礦 陸相沈積層,地形以台地為主 石油、天然氣 淺海相沈積-海灣

放射性礦物 同金屬礦

其它礦產 如石材、肥料等皆有其各自形成的地質條件 單元9:二級產業

一、二級產業的區位:

1.工業區位因素

(1)利潤=市價-(生產成本+運輸成本)

(22)

(2)除了利潤,工業區位尚有政策、技術、歷史因素等考量。

(3)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影響因素 工業的區位需求(實例)

勞工 工資占生產成本的比例高(紡織)

原料 原料笨重易腐失或失重率大,趨向原料產地(原料:水泥、食 品、製糖業)

動力 高耗能產業,動力占生產成本的比例高(煉鋁)

交通 原料由它地輸入或產品經轉運到達市場(加工出口區)

市場 產品體積龐大笨重、易碎、易腐、易過時(麵包廠、報社)

政策 政府發展的重點工業(美國矽谷工業區)

資金 資金取得方便,較高融資或較低利息的地方(大都市附近)

自然因素 選擇較佳的自然環境,趨吉避凶(台中港風強難以發展)

聚 集 經 濟

( 不 同 公司)

都 市 化

經濟 不同公司在空間集中,可有類似規模經濟的效益,稱為聚集經 濟。聚集經濟中不同性質公司的空間集中稱為都市化經濟(綜 合工業區)

集 中 化

經濟 聚集經濟中相同性質公司的空間集中稱為集中化經濟(專業工 業區)

連 鎖

關係 生 產 連

原料產品連鎖(縱向生產)和包工連鎖(橫向代工)(縱:麵 粉廠-餅乾廠

橫:電子代工)

服 務 連

與產品無關,但與工廠運作有關的其它連鎖(金融、保險、會 計、清潔、餐飲等服務)

市 場 連 鎖 ( 運 鎖)

為工廠提供包裝、批發、零售、運輸等服務,使貨物分配到消 費者身上(物流業)

※規模經濟通常指同一家公司,工廠生產規模擴大時,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常 隨之減少。

※聚集經濟不同公司在空間集中,可有類似規模經濟的效益,又分為都市化經 濟和集中化經濟。

2.現代工業特徵:

現代工業特徵 說   明 實  例

產品標準化 工廠可以大量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果。 某一公司的冰箱的一 個型號

產品規格化 方便上下游工廠或消費者組裝或更換

零件。 電池、燈頭、記憶卡

專業分工 因產品的標準化和規格化,一家公司 專司一項產品生產。若是生產線上的 產業分工,一個工人僅負責一、二個 工作,稱為專業化(泰勒化)生產。

手機機殼、面板、按 鍵、內部各零件各有 其專業生產公司 機械化與自動化 以機械或電腦控制取代大部份人力。 食品自動包裝 全球化 因專業分工形成「國際分工」,不同

層次的零組件由不同的國家依其區位 優勢製造,再進行組裝。

手機機殼、面板、按 鍵、內部各零件

二、製造業的區位變遷過程:(1)工業慣性:不移動。(2)空間移轉:選 擇新區位。

三、製造業與國家經濟的發展

1 . 產業發展階段

(23)

2.工業化:產業從一級產業轉變成二級產業的過程。工業化造成都市化。

3.產業升級(轉型)

一個國家的產業從傳統的勞力密集的製造業,轉變成以資金和技術密集的 製造業或三四級產業,稱為產業升級。

單元10:三級產業 一、零售業區位及其變遷 1.中地理論

(1)假設:在自然條件相同,人文條件均質,距離是影響中地分布的主要因 素。消費者的成本是:市價+運輸成本(旅費)。

(2)商閾:服務提供者維持一家店生存的最基本範圍。商品圈:消費者願意 移動來尋求服的最長距離形成的範圍。

(3)不同的商品會有不同的商品圈和商閾,當商品圈>商閾,才可生存。

(4)中地等級的特性:較高層級的中地可以提供各種層級的服務,但是較低 層級的中地只能提供較低層級的服務。

中地等級 商閾 市場區域(服務人 數)

中地數 商品種類 最高級商品等級

大(多) 高(昂貴,消費頻率

低)

小(少) 低(便宜,消費頻率

高)

2.現代商業區位

(1)現代零售業產生改變主要原因:通訊技術革新、電子貨幣使用、物流與 宅配興起、生活習性改變、消費意識提高

(2)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目前主要的零售業型態如下:

住宅區型 傳統雜貨店和現代的便利商店。

市區型 百貨公司、商店街。

郊區型 超大型超市、量販店、倉儲店、購物中心等。共通點是擁 有大型停車場以滿足消費者「一次購足」的需求。

無店舖型  包括販賣機、人員直銷、電視購物、網路中的虛擬商店 等。

(24)

單元11:高科技產業與跨國企業 一、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類型 主要行業別

知識密集型 製造業

知識密集傳統產業 運輸工具(汽車、船舶)、機械設備製造修 配、

知識密集新興產業 通訊、電腦、半導體、化學製品 知識密集型

服務業

知識密集服務業 專業服務(律師、會計師等)、金融保險、醫 療保健、倉儲通訊

教育文化事業 教育服務、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

高科技產業區位:高科技產業具有知識密集、資訊密集、創新密集的特性,

創新中心(如大學、研究中心)所在即成了重要區位。

二、觀光業

觀光資源:一切可以吸引遊客並滿足其遊憩需求的環境及設施,包含自然資源 和人文資源。

觀光資源 定  義 臺灣實例

自然資源 自然環境所提供的遊憩資源,包 含地形、大氣、天象、水體、生 態等。

北海岸地形、阿里山日出和雲 海、日月潭、黑面琵鷺

人文資源 人文環境提供的資源包括:歷史 文化、民俗風情、宗教聖地、傳 統聚落、娛樂設施、現代都市 等。

安平古堡、大甲媽祖遶境、臺 北金山法鼓山、湖口老街、六 福村、臺北市

三、高科技產業

1.高科技業的特徵: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產品生命週期短、市場波動性大。

產品生命週期:描述一個新產品從剛開始到最終所經過的幾個階段,主要 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引介期、成長期、成熟期與衰退期。

2.高科技產業的區位

(1)高科技產業的區位選擇

區位類別 區位選擇因素 實  例

研發區位 為求高素質的人力,多在大都會區或 大學及研究機構密集的地方

已開發國家:美國矽谷,技術 轉移至印度、東歐,形成區位 擴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主題/單元

單元一:上學 圖畫書 單元二:泛愛 童詩 小二、小三 單元三:四季 童詩 單元四:友情 童話 小三、小四 單元五:謙遜 寓言 單元六:創意思維 童話 小四、小五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 商業、營商環境和全球一體化 策略和管理— 核心學習元素.. 單元 K7

單元 單元一 單元二 單元三 單元四 單元五 單元六 主題

• 有關學校行政主任須以月薪的5%用作為僱員對公 積金/強積金計劃的供款 (即使其月薪高於強積金條

研習影響工業區位的各種因素是地理科的一個重要課題。本主題旨在以鋼

若 機構 所提 交的報 告須 作澄 清 /修正 ,教 育局 會暫 緩第 二期及 或第 三期

單元一 誠實掙扎 單元二 撒謊惹的禍 單元三 不問自取. 單元四 貪污零容忍 單元五 公平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