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感受伽羅瓦:三次方程的根式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感受伽羅瓦:三次方程的根式解"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感受伽羅瓦:三次方程的根式解

本網頁介紹求實係數三次多項式方程根式解的一般方法,設 a、b、c、d 為 實數,其中 a̸= 0,則三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為

ax3+ bx2+ cx + d = 0 (1)

我們在《感受伽羅瓦:二次方程與複數》中曾介紹求解二次方程的契爾恩 豪斯變換方法,這種方法先把全式除以 a,然後用 x = y−2ab 代入原有二次 方程,從而使該方程的二次項係數 a 和一次項係數 b 分別變為 1 和 0,以 易於求解。對於三次方程,我們也採用類似方法,先把全式除以 a,然後用 x = y− 3ab 代入:

x3+ b

ax2+ c ax + d

a = 0

(

y− b 3a

)

3

+ b a

(

y− b 3a

)

2

+ c a

(

y− b 3a

)

+ d

a = 0 y3+

(

c a b2

3a2

)

y +

(

d a bc

3a2 + 2b3 27a3

)

= 0 現在如果設 p = ac 3ab22 和 q = da 3abc2 + 27a2b33,那麼 (1) 便變成:

y3+ py + q = 0 (2)

上式就是經化簡的三次方程,其三次項和二次項係數分別為 1 和 0。這裡 我們假設 p ̸= 0 和 q ̸= 0,這是因為若 p = 0,那麼 (2) 可以簡單求解如下 (在下式中,ω3 代表 1 的主幅角為 3 的立方根,即12 + 23i):

y3+ q = 0 y = 3

−q, ω3(3

−q), ω32(3

−q) 若 q = 0,那麼 (2) 也可以簡單求解如下:

y3+ py = 0 y(y2 + p) = 0

y = 0,

−p, −√

−p

(2)

當 p̸= 0 和 q ̸= 0 時,(2) 似乎並不容易求解。不過,經過多代人的求解經 驗,人們發現了一種求解 (2) 的方法,其關鍵是假設 (2) 的解具有以下形 式:

y = z− p

3z (3) 把上式代入 (2),

(

z− p 3z

)

3

+ p

(

z− p 3z

)

+ q = 0 z3+ q− p3

27z3 = 0 z6+ qz3 p3

27 = 0 (4)

上式雖然看似六次方程,但如把 u = z3 代入上式,所得結果是以下二次方 程:

u2+ qu− p3

27 = 0 (5)

上述方程稱為三次方程 (2) 的二次預解式(resolvent quadratic)1,接著可以 運用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求得上式的解如下:

u = −q ±

q2− (4)(1)

(

p273

)

2× 1

= −q 2 ±

q2 4 + p3

27 (6)

在上式中,q42 +p273 稱為三次方程的「判別式」,以下把此判別式記作 ∆3。容 易看到,當 ∆3 取不同值時,上式表現為不同情況。以下暫時只討論 ∆3 ̸= 0 的情況,在此情況下,上式包含兩個解,以下只討論 q2+

q2

4 +p273 這個解 (記作 u1)(讀者可自行驗證,如使用 (6) 中的另一個解,所得結果與以下分 析的結果相同)。由於前面設定了 u1 = z3,可知 z 等於 u1 的立方根。根據 我們在《感受伽羅瓦:二次方程與複數》中的討論,u1 的立方根共有三個,

以下分別記作 z1、z2 和 z3,並且有:

z1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z2 = ω3z1

= ω3

 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1

不同數學家曾提出不同的二次預解式,本網頁介紹的只是其中一個。

(3)

z3 = ω32z1

= ω32

 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接下來根據 (3) 去求 (2) 的三個解 (以下分別記作 y1、y2 和 y3),為求 y1, 須先計算 3zp1 如下:

p

3z1 = p 33

q2 +

q2 4 +p273

=

 

p 33

q2 +

q2 4 +p273

 

 

3

q2

q42 + p273

3

q2

q42 + p273

 

=

p

(

3

q2

q42 + p273

)

33

√(

q2 +

q2 4 +p273

) (

q2

q42 + p273

)

= p

(

3

q2

q42 +p273

)

33

q2

4

(

q42 +p273

)

= p

(

3

q2

q42 +p273

)

3

(

p3

)

=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由此根據 (3),可得

y1 = z1 p 3z1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請注意上式包含著 (6) 中兩個解的主立方根。

為計算 y2 和 y3,需要利用 z1 與 z2、z3 的關係以及 1

ω31

ω32,由於

(4)

ω3 是 1 的立方根,故有 ω33 = 1,由此必有 1

ω3 = ω32 1

ω32 = ω3 因此

y2 = z2 p 3z2

= ω3z1 p 3z1

= ω3z1+

(

1 ω3

) (

p 3z1

)

= ω3

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 

+ ω32

 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y3 = z3 p 3z3

= ω32z1 p 32z1

= ω32

z1+

(

1 ω32

) (

p 3z1

)

= ω32

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 

+ ω3

 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以上求得的 y1、y2 和 y3 只是以 y 作為變項的三次方程 (2) 的解,但由於前 面曾設定 x = y 3ab ,故可馬上求得原來以 x 作為變項的三次方程 (1) 的 三個解 (以下分別記作 x1、x2 和 x3) 如下:

x1 = y1 b 3a

= b 3a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7) x2 = y2 b

3a

= b 3a + ω3

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 

+ ω32

 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8)

x3 = y3 b 3a

(5)

= b

3a + ω32

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 

+ ω3

 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9)

當然我們還可以把 p = ca 3ab22 和 q = ad3abc2 +27a2b33 代入以上三式,從而得 到以 a、b、c、d 這四個數表達的 (1) 的解,但這樣做不但令以上三式過於 冗長,而且令人不易看到以上三式在結構上的整齊性。

上列公式是在假設 ∆3 ̸= 0 的情況下推導而來的,但 ∆3 ̸= 0 還可以細 分為兩個子情況,以下讓我們看看在不同情況下,上列公式有何表現。首 先考慮 ∆3 > 0 的情況,在此情況下,

q2

4 +27p3 是實數 (因為 a、b、c、d 全 是實數,所以 p 和 q 也是實數)。由此可知,(7) 中的 x1 必然是實數。至於 (8) 和 (9),可以把 ω3 =12 +23i 和 ω32 =12 23i 代入,然後計算出:

x2 =

 

b 3a 1

2

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 

+

3 2

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i

x3 =

 

b 3a 1

2

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 

3 2

 

3

v u u t

−q

2 +

q2 4 + p3

27 3

v u u t

−q

2

q2 4 + p3

27

 

i

上式顯示 x2 和 x3 是一對互相共軛的複數。從以上討論可見,當 ∆3 > 0 時,(1) 有一個實數解和一對互為共軛複數的解。

其次考慮 ∆3 < 0 的情況,在此情況下,(6) 變成 u =−q

2 ±

−q2 4 p3

27i (10) 上式包含兩個解,以下只討論 2q +

q42 p273i 這個解 (記作 u1)(讀者可 自行驗證,如使用另一個解,所得結果與以下分析的結果相同)。跟前面相 同,接下來要求 u1 這個複數的立方根,為此要先求 u1 的模和主幅角,u1 的模可計算如下:

|u1| =

v u u u t (

−q 2

)

2

+

−q2 4 p3

27

2

(6)

=

q2 4 −q2

4 p3 27

=

√(

−p 3

)

3

請注意由於 q42 + p273 < 0,必有 p < 0,所以上述計算結果是實數。u1 的主 幅角則可計算如下:

Arg(u1) = cos−1

 

q2

√(

−p 3

)

3

 

= cos−1

(

3 3q 2p√

−p

)

由此可得

u1 =

√(

−p 3

)

3

(cos(Arg(u1)) + i sin(Arg(u1)))

由於

√√(

3 −p3

)

3 =

−p

3 ,根據《感受伽羅瓦:二次方程與複數》中的「棣美 弗定理」(即「定理 1」),可求得 u1 的三個立方根 (以下分別記作 z1、z2z3) 如下:

z1 =

−p 3

(

cosArg(u1)

3 + i sinArg(u1) 3

)

z2 =

−p 3

(

cosArg(u1) + 2π

3 + i sinArg(u1) + 2π 3

)

z3 =

−p 3

(

cosArg(u1) + 4π

3 + i sinArg(u1) + 4π 3

)

跟前面相同,接下來用 (3) 計算 y1 如下:

y1 = z1 p 3z1

=

−p 3

(

cosArg(u1)

3 + i sinArg(u1) 3

)

p

3

−p 3

(

cosArg(u1)

3 + i sinArg(u1) 3

)

=

−p 3

(

cosArg(u1)

3 + i sinArg(u1) 3

)

p 3

−p 3

(

cosArg(u1)

3 + i sinArg(u1) 3

)

−1

(7)

=

−p 3

(

cosArg(u1)

3 + i sinArg(u1) 3

)

+

(

−p 3

) √

3

−p

(

cos

(

−Arg(u1) 3

)

+ i sin

(

−Arg(u1) 3

))

=

−p 3

(

cosArg(u1)

3 + i sinArg(u1) 3

)

+

−p 3

(

cosArg(u1)

3 − i sinArg(u1) 3

)

= 2

−p 3

(

cosArg(u1) 3

)

在以上計算中,如把 Arg3(u1) 換成 Arg(u31)+2π 或 Arg(u31)+4π,推導仍然成立,

由此可得

y2 = z2 p 3z2

= 2

−p 3

(

cosArg(u1) + 2π 3

)

y3 = z3 p 3z3

= 2

−p 3

(

cosArg(u1) + 4π 3

)

利用 x = y−3ab ,可求得 (1) 的三個解 (以下分別記作 x1、x2 和 x3) 如下:

x1 = b 3a + 2

−p 3

(

cosArg(u1) 3

)

(11)

x2 = b 3a + 2

−p 3

(

cosArg(u1) + 2π 3

)

(12)

x3 = b 3a + 2

−p 3

(

cosArg(u1) + 4π 3

)

(13)

以上三個解都是實數,由此可知,當 ∆3 < 0 時,(1) 有三個相異的實數解。

最後考慮 ∆3 = 0 的情況,在此情況下,(6) 變成 u =−q

2 (14)

接著寫出 u 的三個立方根 (以下分別記作 z1、z2 和 z3) 如下:

z1 = 3

−q 2

(8)

z2 = ω3z1

= ω3

(

3

−q 2

)

z3 = ω32z1

= ω32

(

3

−q 2

)

跟前面相同,接下來要用 (3) 計算 y1。但在進行此計算前,可以先利用

3 = 0 作以下推導:

q2 4 + p3

27 = 0

−p3

27 = q2 4

−p

3 = 3

q2 4 由此可得

p 3z1 =

(

−p 3

) (

1 z1

)

= 3

v u u t

(

q2 4

) (

2 q

)

= 3

−q 2 接著根據 (3),有

y1 = z1 p 3z1

= 3

−q 2 + 3

−q 2

= −2

(

3

q 2

)

為計算 y2 和 y3,需要利用 z1 與 z2、z3 的關係以及 1

ω31

ω32,此外,還 需要 −ω3 − ω32。根據《感受伽羅瓦:二次方程與複數》中的「定理 2」,

1 + ω3+ ω32 = 0,由此必有

−ω3− ω32 = 1

(9)

因此

y2 = z2 p 3z2

= ω3z1 p 3z1

= ω3z1+

(

1 ω3

) (

p 3z1

)

= ω3

(

3

−q 2

)

+ ω32

(

3

−q 2

)

=

(

3

q 2

)

(−ω3− ω32)

= 3

q 2 y3 = z3 p

3z3

= ω32z1 p 32z1

= ω32z1+

(

1 ω32

) (

p 3z1

)

= ω32

(

3

−q 2

)

+ ω3

(

3

−q 2

)

=

(

3

q 2

)

(−ω32− ω3)

= 3

q 2

利用 x = y−3ab ,可求得 (1) 的三個解 (以下分別記作 x1、x2 和 x3) 如下:

x1 = b

3a − 2

(

3 q 2

)

(15) x2 = b

3a + 3

q

2 (16) x3 = b

3a + 3

q

2 (17)

其中 x2 和 x3 相同,由此可知,當 ∆3 = 0 時,(1) 有一對二重實數解和另 一個實數解。

接下來讓我們運用上述方法求解以下三次方程:

6x3− 25x2− 31x + 140 = 0 (18)

(10)

由於在上述方程中,a = 6、b =−25、c = −31 和 d = 140,故有 p = −31

6 (−25)2 3× 62

= 1183 108 q = 140

6 (−25) × (−31)

3× 62 + 2× (−25)3 27× 63

= 15745 1458

∆3 =

(

15745 1458

)

2

4 +

(

1183108

)

3 27

= −19.52167

由於 ∆3 < 0,故知 (18) 有三個相異的實數解。接著根據 (10) 求 u1 = 157451458

2 +

19.52167i

= −5.39952 + 4.41833i 由於 u1 所對應的點位於第二象限,因此求得

Arg(u1) = cos−1

 

3

3

(

157451458

)

2

(

1183108

) (√

1183108

)

 

= 2.4558

由此根據 (11)、(12) 和 (13),可求得 (18) 的三個解如下:

x1 = −−25 3× 6 + 2

1183 108

3

(

cos2.4558 3

)

= 4 x2 = −−25

3× 6 + 2

1183 108

3

(

cos2.4558 + 2π 3

)

= 7 3 x3 = −−25

3× 6 + 2

1183 108

3

(

cos2.4558 + 4π 3

)

= 5 2

請注意 (18) 的三個解雖然都是有理數,但在求解過程中,卻出現了無理數 以至非實數,這是本網頁介紹的方法的特色。事實上,對於有理係數三次

(11)

方程而言,使用「因式定理」(Factor Theorem) 求解,可能比本網頁介紹的 方法簡單。不過,本網頁介紹的方法能揭示實係數三次方程在不同情況下 的解的特點,因此仍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連結至數學專題 連結至周家發網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r]

簡報 6(活動三) 尊重

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時,要適當引導學生了解聽、說、讀、寫的

明龍計算一題兩個數相加的數學題目,不小心算成了相減,所得到的答

本課程共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由基本網頁概念介 紹開始,帶領學員循序漸進使用 FrontPage 2003 建 立個人網頁;第二階段著墨在 Flash

本課程共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由基本網頁概念介 紹開始,帶領學員循序漸進使用 FrontPage 2003 建 立個人網頁;第二階段著墨在 Flash

本課程共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由基本網頁概念介 紹開始,帶領學員循序漸進使用 FrontPage 2003 建 立個人網頁;第二階段著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