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至於供像,明鄭時代的最早佛寺,稱為彌陀寺, 應是供奉阿彌陀佛為主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至於供像,明鄭時代的最早佛寺,稱為彌陀寺, 應是供奉阿彌陀佛為主尊"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灣淨土道場中的阿彌陀供像

◆ 陳清香

台灣的阿彌陀淨土信仰,其實是自漢人渡台時,便已開始了。無論來自閩北鼓山 系,或是閩南的漳泉系,佛寺行者日課中,必誦讀《阿彌陀經》,必念阿彌陀佛 聖號,便是淨土思想流布的明證。至於供像,明鄭時代的最早佛寺,稱為彌陀寺,

應是供奉阿彌陀佛為主尊。不過,就整體而言,自清代以下,供奉阿彌陀佛,有 三寶佛式、單尊阿彌陀佛式、西方三聖式等三種方式,以下分別討論之。

一、三寶佛式

所謂三寶佛,是民間的俗稱,原指東方藥師佛、中央釋迦佛、西方阿彌陀佛等三 方佛,阿彌陀佛是三尊中其中的一尊。清代佛寺或民俗宮廟內,佛祖殿供奉三寶 佛,十分普遍。阿彌陀佛像和釋迦佛、藥師佛,造型相似,多呈坐姿,且法相形 體較小,遺品不易尋找。台南府城彌陀寺與嘉義彌陀寺內,所供奉的阿彌陀佛或 三寶佛,其最早的開基祖像,已無可追蹤。

而供於北港朝天宮觀音殿內,尚有一組三寶佛像,陶塑的三尊均呈坐姿,肉髻低 平,衣紋寬鬆,束腰的蓮花座尚有花紋,形容雖小,年代卻很古老。到了清末至 日治之初,不少台籍僧侶往返於海峽兩岸,帶來了閩浙式樣,例如台東市的海山 寺,創建於清同治十三年,由於重建之故,古物蕩然無存,但大雄寶殿內的三寶 佛像,卻是日治時代的遺物,三尊像十分碩大,肉髻高高突起,額頭高廣,雙耳 特長,五官端莊,佛身作坐姿,三尊均結跏趺坐,雙手置腹前作禪定印,三佛的 雙肩寬廣,身著寬袖漢式服,敞開前胸,下裳覆蓋雙腿,衣紋緊密貼身,三尊佛 的寶座均為多重蓮瓣形的大蓮座,就風格而言,佛身線條簡潔,蓮座繁縟,正得 以平衡之。自肉髻五官雙肩的式樣視之,遺有清代藏傳的形式作風。

至於日治中期的代表作品,以妙禪法師塑作於昭和五年(一九三○)的台中寶覺 寺的三寶佛像(圖一)為最受矚目。妙禪法師新竹客家籍,竹東人,曾開創獅頭 山金剛寺、水簾洞,台中寶覺寺,北埔金剛寺,新豐鳳山寺,不僅任開山住持,

又親自規劃設計,鳩工砌建大殿,殿內佛像,也全親自塑作。妙禪約在五十年代,

也塑作了白河大仙寺佛祖殿的三寶佛像。

建於日治時代晚期的高雄興隆淨寺,大雄寶殿內供了三寶佛,法相莊嚴,十分高 大宏偉。澎湖馬公觀音亭內所供三寶佛像,十分古樸。(見圖二)

以平面的繪畫而言,大溪齋明寺的舊藏捲軸佛畫中,有一套三幅的三寶佛畫,以 細緻流暢的線條勾出三寶佛肉髻低平,容顏和悅的法相設計,鳩工砌建大殿,殿 內佛像項上圓光白色之外,另有紅色火焰,頂上更有華蓋。衣紋在黃綠之外,又 敷金粉,通幅用色巧麗,雅而不俗。

三尊佛的雙手,中寶佛釋迦佛雙手持寶珠,左寶佛藥師佛持寶缽,右寶佛阿彌陀 佛持蓮臺。每佛各有二弟子為侍者。此畫完成於齋明寺還是齋明堂的時代,應在 一九三七年以前。

自戰後民國以來,三寶佛畫是畫佛名家必畫的課題,前述的妙禪法師、新竹的何 信嚴、台南陳玉峰等都有精彩的三寶佛畫手蹟傳世。

(2)

二、西方三聖像

西方三聖像,是指阿彌陀佛與大勢至、觀世音二 侍菩薩,日治時代以前少見立 體的三聖造像,但平面的捲軸畫,卻仍有遺品。不少是佛道相混的掛軸,如齋明 寺舊藏的捲軸佛畫中,尚有一幅西方三聖等八尊像圖即是。

就立體的西方三聖像的早期遺例而言,以供在中壢圓光寺福慧塔內的三聖立像

(圖三),最具代表,此三尊像也是妙禪法師的遺作,全高接近兩米,面相圓滿 莊嚴,阿彌陀佛身著偏袒右肩的僧衣,垂手迎接往生人,兩旁的大勢至、觀世音 菩薩,也十分華麗莊嚴,延續了百年來民間宗教造像式樣,也樹立起五十年代的 台灣塑像獨特風格。此像最初原供奉在苗栗大湖法雲寺,移奉圓光寺,依舊亮麗 耀眼。

台南湛然寺大殿所供的西方三聖像,是仿自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的造型,風格別 緻。其他煮雲法師的鳳山佛教蓮社、道源法師的基隆海會寺、懺雲法師的水里蓮 因寺等都供西方三聖像。

創辦蓮因寺的懺雲法師,早年精於丹青,渡台後所畫西方三聖像,藍底為襯,阿 彌陀佛身著紅衣,前胸綴上瓔珞,觀音、勢至身著白衣,莊嚴整秩,鮮豔亮麗,

是清宮藏傳佛像的延續。

其後,江逸子也畫西方三聖像,台中佛教蓮社蓮友多供奉之。

三、單獨阿彌陀佛像式

日治時代的日式淨土宗及淨土真宗伽藍,主尊均為立姿阿彌陀如來,就風格而 言,沿襲了日本江戶時代的式樣,佛容嚴肅,衣褶貼身,有印度笈多(Gupta)

式樣的餘韻。例如真宗本願寺台北別院,其本堂建築為升高基座,屋脊採單檐歇 山式,屋身正面五開間,門窗柱樑均為木造,外觀建材均遺有濃濃的唐風,尤其 那筆直的正脊、垂脊,樸實無華的黑瓦覆頂,左右兩側的山牆,以木製懸魚為飾,

更添莊重雄偉的氣氛,在正面玄關部分,屋頂多增添了一具唐博風屋脊,看起來 像是將側面的歇山面移向正前方,此種形式完成於十一世紀的宋朝,東渡日本之 後,卻在日本盛行近千年之久,再傳入台灣,成了台人眼中的大和式樣。本堂內 陳以日式的木造佛龕,供奉立姿的阿彌陀佛。

自從五六十年代,淨宗大德大力弘傳淨土思想以來,民間在自家佛堂供奉單獨阿 彌陀佛像者,漸成風氣。由於民間需求,不少工藝匠師,憑其祖傳手藝,刻出合 乎儀軌的阿彌陀佛像,以供人請去供奉,陳燕興的作品,就是一例。

陳燕興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萬華,祖籍福州,日治中期,其林姓舅公,應台北廬 山軒之請,由福州渡海來台刻佛像,不料不久日本殖民政府實施皇民化政策,寺 廟神升天措施,林姓匠師一度無佛可雕,但很幸運的,將技法傳給燕興之父陳仲 傑,仲傑又傳給燕興,三代傳福州手藝,成為刻佛世家。燕興除了繼承祖傳技藝 之外,又就讀復興美工學校,學習西洋寫實手法,佛像能接近人體比例,合乎人 體美學。刻佛之外,燕興又聽淨空法師的錄音帶,也親自聆聽弘願居士游藤老師 的淨土法門,頗多攝受,故所刻佛像能掌握住慈悲和智慧的神韻。封面所示,為 陳氏參加二○○四台灣淨土藝術創作展在文山教育基金會所展示的作品木刻阿

(3)

彌陀像,十分莊嚴整秩,合乎儀軌。當創作展其間,他又多次親自蒞臨會場,為 觀眾解說,其熱心可嘉。

四、壁畫西方三聖或淨土變相

日治時代的台灣佛教,一方面繼承了清代福建的法脈,一方面接受來自日本本土 的八宗十二派。繼承福建者,以鼓山一系最暢行,除了禪寺行禪淨雙修的法門外,

亦遺有若干淨土圖像,例如苗栗獅頭山靈霞洞即是一例。

在清宮所收藏的捲軸畫中,有一幅丁觀鵬畫極樂世界圖,現存台北故宮,此畫紙 本,縱二九五.八公分,橫一四八.八公分。畫中以西方三聖像為主體,三聖像 均呈坐姿,尤其阿彌陀佛像頭上作放射光芒狀,光上畫了無數的化佛,以符合《阿 彌陀經》所載。三聖像的四周祥雲圍繞,諸菩薩、羅漢、天人盛裝集會,伎樂天 人、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等出和雅音,而欄楯寶樹蓮花,均十分華麗莊嚴,反映 出清宮的式樣。此畫的複製品經常懸掛在淨土道場中,例如台北六德淨苑,對每 週末念佛的蓮友自有其攝受力。

民國七十五年慧炬大樓改建時,地下一樓定名為印光祖師紀念堂,佛龕初設時,

原設計是鑲油畫為背景,筆者找來授課學生,仿敦煌莫高窟一七二窟的淨土變相 油畫創作於畫布上,再鑲在佛龕上。其後周宣德老居士,又在油畫變相圖的前方,

安奉了立體的西方三聖像,浮懸在佛龕中,十分別緻。當紀念堂落成時,禮請懺 雲法師主持開光儀式,布幕揭開時,光照一室,極其莊嚴。這是台灣第一幅仿唐 式的淨土變相及浮懸的西方三聖像。

淨土思想起源於二世紀的犍陀羅地方,隨著《般舟三昧經》的漢譯,淨土信仰也 開始流布於中土大地,淨土教與淨土藝術逐漸茁壯,自東晉慧遠在廬山開創淨土 教派,自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畫造阿彌陀淨土變相以來,淨土 的法門藝術代代相傳,十七世紀時隨漢人移民的信仰流入台灣,在經歷明鄭時 代、清代、日治時代等佛教的傳播,淨土教的修持方式與圖像風格,也迭有變更。

在行持方面,或是融入禪門的修行功課中,或是專為往生者接引極樂淨土的信 念,或是單一嚴持念佛法門,淨土教是一脈相承的。

就淨土道場所供阿彌陀佛供像而言,在明清時代多半是依《造像量度經》的儀軌 而製作,強調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阿彌陀佛多呈坐姿,且和藥師佛、釋 迦佛合稱三寶佛,那是遵循一定的規制而製作的,因此風格上較少有變化。但在 日治時代,傳來的東洋阿彌陀佛像,那是單尊立姿供像的形式,風格上是揉雜了 唐式、笈多式而成的新樣式。而民國時代的阿彌陀佛像,則先是繼承前清宮廷供 奉的法相,帶著藏式的餘韻,前胸加上瓔珞。其後再去掉瓔珞,而轉變成現代人 心目中最圓滿的形像,與前代不同的是阿彌陀佛兩旁加上二 侍菩薩,形成了西 方三聖像,小小的阿彌陀佛供像卻有不同的時代變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現在大家要學習的是安住 先跟阿彌陀佛說 我這三天要用功持戒 念阿彌陀佛 釋悟因 簡樸生活與念佛|精進佛三開示︵一︶...

佛陀指示第八觀法,專想無量壽佛的寶像端坐蓮花上、極樂國七寶莊嚴、眾

故知報佛有化父母。此亦未爽。觀世音授記經云。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百千萬億劫。當

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用 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朴不 失其義,令人受解為要。 14 (《大正藏》第

關鍵詞:觀佛三昧 曇鸞 道綽 善導 彌陀業觀 觀經 四淨土 慧思 灌頂 智者 五品弟子位 一心三觀 二十五尊像 六部往生經 淨土義

謂遠離味、解脫味、寂滅味,無所乖違。彼菩薩乘善男子等,若得如是三摩地 時,所演法門亦同一味,謂遠離味、解脫味、寂滅味,無所乖違。」(《大正 藏》第 7

願力與神通也是無量 (只不過由於眾生特別重視光明、壽 命,而強調阿彌陀佛的光壽無量) ,一切諸佛的功德皆究

上殿 阿彌陀佛(兩旁為觀音菩薩 與勢至菩薩) 、釋迦牟尼 (兩 旁為文殊菩薩與普賢菩 薩) 、彌勒(兩旁為法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