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新詩組 決審會議記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高中新詩組 決審會議記實"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時  間:2013年5月6日上午十點

地  點:臺北.臺灣大學創新育成中心104研討室 決審委員:向 明、陳義芝、路寒袖

記  錄:張毓軒

本屆高中新詩組共收件415篇,初審通過86篇,複審取22篇進入決審。入圍 作品依編號次序為:〈鷾鴯〉、〈海藍制服〉、〈一張紙〉、〈秋晨〉、〈答 案〉、〈阿茲海默——致外婆〉、〈伏筆〉、〈誰能擁有眾星?——觀媒體併購案 有感〉、〈泳池絮語——記十七歲男孩〉、〈讀恐懼〉、〈流星雨〉、〈無聲夢 遊〉、〈遺珠〉、〈思竭〉、〈血腥瑪麗〉、〈「……」——致尼金斯基〉、〈臺 北經〉、〈旅〉、〈論便祕之於告白〉、〈備忘錄〉、〈暗夜分岔的金黃小路〉、

〈夜讀〉。

本次預計評選出前三名及佳作八名,評審委員先就入圍作品進行投票,每人選 擇11篇,得票詳情如下:

高中新詩組 決審會議記實

(2)

三票

〈泳池絮語——記十七歲男孩〉、〈「……」——致尼金斯基〉

〈論便祕之於告白〉

二票

〈秋晨〉:向、路

〈答案〉:陳、路

〈伏筆〉:向、陳

〈讀恐懼〉:向、路

〈阿茲海默——致外婆〉:陳、路

〈暗夜分岔的金黃小路〉:陳、路 一票

〈鷾鴯〉:陳

〈海藍制服〉:向

〈一張紙〉:向

〈流星雨〉:陳

〈無聲夢遊〉:路

〈遺珠〉:向

〈血腥瑪麗〉:向

〈臺北經〉:陳

〈旅〉:路

〈備忘錄〉:陳

〈夜讀〉:路

〈誰能擁有眾星?——觀媒體併購案有感〉:向 零票

〈思竭〉

評審委員檢視投票結果,九篇作品獲兩票以上支持,另有十二篇各獲一票。三 位評審決議捨棄幾篇,以利後續討論。向明老師放棄〈誰能擁有眾星?——觀媒體 併購案有感〉、〈血腥瑪麗〉、〈遺珠〉;陳義芝老師淘汰〈流星雨〉、〈臺北 經〉、〈備忘錄〉;路寒袖老師則捨棄〈無聲夢遊〉、〈旅〉。至此,計十三篇作 品具角逐獎項資格,評委依其編號次序進行逐篇討論。

〈鷾鴯〉

陳義芝(以下簡稱「陳」):本篇使用的「鷾鴯」、「窢聲」較少見,但如果存在 精緻的意涵,用之也可行。「窢聲」是逆風吹動聲,吻合「鷾鴯」(部分字典 查為燕子)飛行的形象。

向明(以下簡稱「向」):我利用google查詢,有很多解釋,主要指燕子。

(3)

路寒袖(以下簡稱「路」):我查到是家燕。

陳:從前徐志摩寫過海燕。

向:「鷾鴯」諧音燕兒。

陳:如此有點像北雁南飛,展現不斷飛翔的樣貌。第二節寫在海上尋找靈魂,像在 人生的大海面臨碰撞、凸顯意志,希望順利渡過艱險。最後寫到哪時才會停止 呢?只有撞上山壁,翅羽斷裂、沒辦法承載風的時候。相較方才淘汰的幾篇,

我覺得它的語言還算自然,除了使用一些艱澀詞語,整體意涵完整,因此把它 列入我的佳作名單。

向:讀不慣這首詩,要查詢才能知道詞語的意義,當然可以用不一樣的詞來展現 創意,但是沒有必要。寫小生命自強不息這部分,寫得不錯。有些地方令人費 解,「壓身/碰撞每一粒分子,刺殺每一陣音風」指的是什麼?「我們都知 道/氣流總有一天會吹出一片田野」,是指吹過一片田野嗎?用「吹過」顯得 通俗,而用「吹出」勉強可以解釋。第一節第二句「窢聲尖拔,以東北季風為 惕」又是什麼意思呢?

陳:因為東北季風太強,所以將東北季風當作考驗來警惕。

向:可以替它解釋,但是作者沒有必要這樣寫。

路:兩位查了「鷾鴯」的意義,是燕子,所以有候鳥的味道,但我查到的是家燕,

成為最大的閱讀障礙,全篇候鳥情境就不相符,在處理上也顯得刻意。兩種解 釋落差相當大,一是候鳥,一是留鳥,作者為何偏偏選擇這個詞?大可直接定 名為「海燕」。但就詩本身來說,是令人喜歡的,雖然有一兩個詞不是那麼妥 當,如「刺殺每一陣音風」,用「刺殺」不是那麼準確。以「狠狠雕鏤在波濤 上」來寫飛行時身影映照在海面上,顯得用詞過度。

向:對語言的實驗有些隨便。

路:但向明老師提到的「氣流總有一天會吹出一片田野」,我是可以接受的。因 為飛越海洋、抵達陸地時需要休憩,所以彷彿隨著氣流吹出的田野,也還說 得通。

向:蘇軾有首詩:「鷾鴯戀亭宇、倏忽來千轉」,分明是指家燕。這樣的風貌就與 本詩大不相同。

路:後面幾句寫得不錯,「忘記海的氣味/昔日的顫抖以及、落單的明月」還有翅

(4)

膀「無法承載風的重量」,這些句子很好。當然乍讀之下,沒有查「鷾鴯」的 解釋,很有天地一沙鷗的味道。可是查了之後,就覺得矛盾。

〈海藍制服〉

向:我一向鼓勵年輕學生寫身邊事物。從前評大專生的作品,覺得他們太好高騖 遠,讓人無法理解。這首〈海藍制服〉寫校服對作者的意義和影響,寫自身的 故事,很不錯!當然部分的語言實驗並不是太恰當,「飄著淺薄海味」,用

「淺薄」形容海味,似乎不相符。第二節「虹出一扇夢的稜角」,將「虹」當 作動詞,這樣使用有待商榷。第三節「如同鑲住迷路的慌」,寫得勉強。雖然 一些用語不是很準確,但就高中生來說,能把熟悉的身邊事物,寫得有感覺,

應該值得鼓勵。

陳:第一節寫得滿好的,例如「衣袖/是它的浪花」。第二節不僅「虹出」有問 題、「稜角」也不符合它的意境。第三節寫壞了,缺點不但是「迷路的慌」,

底下也不太能理解。第四節「家不在海邊/可是充斥重鹹海味」前兩句寫得 好,而後為什麼是「當我卸下/它便成了一片海」?如果承接上句,卸下重鹹 海味,怎麼成為一片海?

向:這裡顯得勉強。

路:「海藍制服」可能真的是制服樣貌,也可能代表一種少年情懷。

陳:我聯想到花蓮高中,就在海邊。

向:「海藍」制服,寫海的味道,不一定在花蓮沿海。

路:作者強調「家不在海邊」,以想像海洋為主。但詩本身的語言問題很大,最嚴 重的是「虹出一扇夢的稜角」,「虹」和「一扇」都是圓弧,怎麼比喻稜角?

這裡相當矛盾。還有「衣角的露珠」怎麼「勾勒」昔日的回憶?再看第三節,

實在無法強作解釋。最後一節「流淌三年/把我浸成一世維特」,「浸」這個 字用得很勉強。

向:的確很勉強,這首我不堅持。

陳:可以放棄。

〈一張紙〉

向:不過是一張紙,但承載了許多掙扎、衝動。我給它的評語是,經營得很好,是

(5)

一篇濃縮的、詩意的散文。「的」字使用過多,選進來其實有點勉強。

陳:我試著把「一張紙」當作情書來解讀,「手上的一方白此刻熨得妳面頰發燙」

可能指寫情書令人臉紅。

向:是指寄給人家?

陳:對,準備寄出情書。當然這樣的解讀不一定正確,每個人總要找到一種解釋。

「其上印的黑如今泛得剩下白」,「黑」可能是紙上的字,「白」則是令人茫 然的處境。可是讀到「視若罔見」、「轉過身去談笑風生」、「欲語還休」、

「便咽聲不吭的寂寥下了」,語言有一些刻意,語法比較沒有味道。

向:很多孩子對語言的實驗太隨便、太大膽了,卻沒有火候。

路:讀起來太刻意、造作。這一張紙可能指情書,也可能指成績單,引起作者情緒 翻騰。但就詩本身來看,第五行「笑笑轉過身去談笑風生」,語言重複了。而

「輕輕摺了五次」,為什麼是五次?

陳:我也打個問號,通常次數背後都有意義。

路:問題確實滿多的。

向:這首我也不堅持。

〈秋晨〉

向:秋天的早晨有什麼特別味道嗎?我並不知道。但這首作品有一種愁思,也寫出別 具一格的味道。用「一種壯闊的革命」來形容秋天,值得肯定。「高能量粒子緊 簇成/一團後急速碰撞」寫生命到秋天之後的掙扎。「所有東西開始腫脹起來/

差不多是夜無法容納/的那種厚度」寫得很妙,也是成功的語言實驗。最後一節

「陽光仍不斷溯溪而上/等到穀穗垂腰/我就去/撿拾飄零的妳」,非常唯美。

當然詩中運用的誇飾不少,將秋天寫得很有陽光味道,算是這首詩的特點。

路:這首我很喜歡。將秋天的早晨寫出厚度,很不容易。寫秋晨是「一種壯闊的革 命」,再加入科學成分,「高能量粒子緊簇成/一團後急速碰撞」,這裡的碰 撞看似科學,實則述說心情,因為心情非常飽滿,飽滿至夜都無法容納。

接下來談愁,「天空零星地下起了愁」,再說秋天清晨的愁白,似乎天地皆無 法容納。非常新穎的筆法,將「載不動許多愁」寫成現代詩進化版。

向:沒有人這樣寫秋天。

路:雖然有小瑕疵:「濕漉的一根白髮」、「曙色一一倒臥」。這裡的倒臥可替

(6)

〈阿茲海默——致外婆〉

它解釋:秋天早晨,天亮得比較晚。但收尾很棒!原本說愁,但從陽光寫至稻 穗,再將稻穗擬人化,「撿拾飄零的妳」,呼應原先的愁。整首詩寫得舉重若 輕,抒情且動人。

陳:如果給予佳作是可以的。頭和尾的優點,我完全同意。沒有選它的原因在於幾個 小缺點,「濕漉的一根白髮」用語不是很貼切、「陽光仍不斷溯溪而上」不知從何 而來。至於第二節單獨一行「天空零星地下起了愁」,感覺比較弱、沒有寫好。

向:這句比較沒有味道。

路:陽光溯溪而上是指陽光的推移、時間的流動。

〈答案〉

陳:這篇各存在優缺點,試圖書寫叩問、探究人生。所以一開始就寫「裸露的筆 尖/該如何書寫不安的靈魂」,到後頭就寫「或許只有第三人稱,足以述說/

在表層的潛意識中努力紮根的重音節」,利用潛意識、表層、重音節、第三人 稱,還有前面「悖反的語言」以及「蝶飛入夢」莊周夢蝶的意象,談人生的思 索。我個人比較不喜歡第二節,「佛與基督」、「在晨光下訴說的囈語」,感 覺不是那麼好。

路:有探索的味道,也存在書寫的意涵,或許呈現年輕靈魂想走進創作,並反省書 寫的本質與意義。「孤絕頂撞傾斜的世界」透露出一種高遠的志向。第二節的

「佛與基督」我也不是那麼喜歡,但是後面還不錯,「是否失眠的意象會載著 靈感/像是真理或天災,降落在窗臺」。當然寫作可能是一種真理,也可能是 一種天災,不一定帶來正面的激盪。詩中有一些深刻反省,寫出一個高中生面 對寫作的思考,而且能將理性論述寫成這樣子,也不簡單。

向:題目是「答案」,事實上寫的卻是尋求答案。拋出的都是問題,而且呈現一種 無力感。答案在哪裡?根本沒有所謂的解答。「是否容許手無寸鐵的誓言」代 表所有的誓言彷彿空談、沒有作用,不斷透露出一種困惑。

如果這篇得佳作,我贊成。

陳:阿茲海默症,是當代社會常見且重要的老人議題。第一節寫「她的防備有點刺 耳」,點出病症導致遺忘,伴隨而來的疑心。「她的交流有點零碎」,是因為

(7)

記憶出現問題。雖然全詩的表達不是那麼嚴密,但展現出意圖。「似曾相識的 老友帶了一碗微醺的孟婆 吆喝乾杯/腦神經被時間灌醉」可以看出作者對 阿茲海默症的思索及描寫,最後一節「褲頭打翻黃色的濁酒 」,寫得不是很 好。但是全篇有表現的意圖。

向:這裡的孟婆指孟婆湯,用「微醺的孟婆」詮釋,不太恰當。何況它用的是「一 碗」。

陳:這裡尚可。

路:雖然不一定是寫實的作品,但能讀出作者與阿茲海默患者有接觸。我很欣賞作 者引導我們去想像患病者最後反璞歸真,當中使用的自然意象,例如:第一節

「如同某年午後的小陣雨 帶著一些剛剛豐收的稻穀味 和微微雷響」,「如 同某年炎夏的一群蟬」還有泥土味、潺潺笑語。這讓我們回到外婆的童年,與 整個大自然結合在一起。這首詩寫出患者或親人的感受和包容,很不錯!當然 裡面有一些缺點,第四節單獨一句「天啊,您要將我的目光帶向哪裡?」,實 在太過直白。

向:這首詩優點不少,第一、二節最後一句,還有第三節第一句都寫到外婆當年的 情形,寫得很好。但後面的用語不是很恰當,如孟婆湯只用「孟婆」代替,感 覺很突兀。「褲頭打翻黃色的濁酒 」不太好,作者寫到後面好像也失憶了、亂 掉了,沒辦法很精緻地繼續書寫,可惜前三節那麼精彩。

〈伏筆〉

陳:我滿欣賞這篇,在我的排名中屬前幾名。就我的閱讀感覺,這首詩一方面談書 寫的藝術,一方面關聯到人生的情理。伏筆在文章裡面是目前還不知道,但是 未來會發揮關鍵作用。一開始「蒼穹為紙,我是伏筆」拉開這首詩的空間,第 三行「待雨霧喚醒晨曦」,則是時間點,時空在這裡交織。第二行「是道蟄伏 的彩虹」,以彩虹為意象滿穩當的,呼應了蒼穹。第二節我最欣賞「似宇宙中不 可探知的蟲洞」,蟲洞具有現代性,本指蛀孔,後延伸指連結兩個時空的狹窄隧 道。作者以蟲洞譬喻伏筆,第三句則提及「直達未來」,是非常精彩的表現!

雖然有少許缺點,如使用「山窮水盡」、「柳岸花明」,但優點極多,如第 三節以「我化身碎瓊亂玉」寫雪花,雪花在文章裡邊也可當成伏筆,而第二句

(8)

向:「把頭別入水裡」裡的「別」是當動詞使用嗎?其實寫「埋入」就可以了。

「浮起一抹幽光」也形容伏筆,第三行「如草蛇、如灰線匍匐於漫漫水滸中」

也是人所不知。第四行「一寸一寸地拆卸」,相當吻合伏筆的意境。我最欣 賞前三節,最不欣賞最末節最後一句,甚至主張作者可以隱去最後一筆,可 能更好。第四節提及亞森羅蘋,俠盜的意象可以關聯全篇結構。最後一節寫

「似善非惡」,說明了不必制式化。整首詩讀起來滿有感覺,所以給予它比 較高的評價。

向:最後一句「儘管伏的是為結局的山窮水盡」,是作者的自嘲。伏筆就像伏軍,

埋伏在某處,等待突擊。本詩自稱伏筆,不知是否自我期許,「不出則隱」,

有自負的味道。而最後山窮水盡,結局不過如此,這方面寫得滿有意思!不管 如何強悍,最後終究消散,一個高中生能這樣寫,很不錯!

路:本篇素材有點落差,從彩虹寫到蟲洞,而第三、四節,卻以人物為主,段落間 的關聯性不強,調性不一致,在素材的組合上,差異相當大。

向:蟲洞的內涵相當高深。

路:對!如果延續彩虹、蟲洞,使用大自然的意象繼續發展,可能比較一致。第三 節寫到林冲夜奔,雖然內容精彩,連接上卻有點突兀。

〈泳池絮語——記十七歲男孩〉

陳:藉著泳池的空間和意象,表達青春。「專屬青春的官方語言」很不錯。少許地 方不太能認同,例如:「隔著一條泳褲和自己相望」,要怎麼相望呢?而且

「把頭別入水裡」,使用「別」這個字,不是很恰當。「四肢下不再隱晦的體 毛/是荷爾蒙的出水孔」有鯨向海的筆法,但語彙令人疑惑,因為身著泳褲,

怎麼不再隱晦?

整體來看,頗有一些青春有力的句子,如「隱隱發燙的二頭肌」、「兩串濕漉 漉的腳印」都不錯。

年輕男孩能夠這樣透視自己,非常不錯。這孩子將來是可以寫詩的!我覺得應 該給他鼓勵。

陳:像別針般別入水裡,這樣形容其實不太需要。

路:等一下我來替它解釋。

向:這句可以理解,只是有些勉強。Ending的結尾很棒,讓人會心一笑。十七歲的

(9)

路:這篇我很喜歡。剛剛兩位提出的問題,我可以替它解釋。「在下水之前,我隔 著一條泳褲和自己相望」寫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或性器官、體毛的檢視,還有 心理上對愛情的憧憬。浴室是私密空間,沐浴時可以完全裸裎;可泳池是青春 期男孩穿著一條泳褲,在陽光下面對公眾目光。換裝後,透過貼身的泳褲,看 見微凸的性器官,所以書寫出一種彆扭,擔心旁人異樣眼光。

陳:這樣的解釋很好,我同意。

路:至於「把頭別入水裡」,是因為游自由式,出現側邊抬頭呼吸的動作,用「別 入」來形容,而「寧靜是一隻進了水的耳朵」,說明游泳時耳朵進水,這樣寫 很鮮活!「趁換氣的剎那發表成/一篇泡泡」,其實也闡述年輕人發表的議 論,在旁人看來無關緊要。

向:有言外之意。

路:「我們藉著不標準的自由」有雙關意涵,一方面指初學者不標準的自由式,一 方面也指出十七歲男孩因為不夠成熟,所以擁有的自由程度並不標準。接下來

「同時划手 對望/當夢想成了大片曬來的日光/奮力的二頭肌便隱隱發燙」

不斷暗示生理或心理的轉變,以及蓄勢待發的夢想。後面將場景帶往更衣室,

寫至「童年早已經上岸/而我還沒」,道出身體雖已步入青春期,可是心裡仍 保有純真。

年輕的孩子應該如向明老師所說,多寫身邊的事物。作者可能將課業或生活的 壓力、困惑,放至這篇作品,卻寫出一種陽光的味道。

陳:我會將這篇作品的名次往前提。

〈讀恐懼〉

向:討伐亂倫的獸行,非常有力。使用非常強烈的隱喻意象,「枕頭是失去浮力的 救生圈」、「飛蛾在燈下環繞,用沉默爭吵」、「失神的瞳孔是否比今夜還漆

路:寫社會人倫悲劇。以一個高中生來說,在素材的處理上,能不流於吶喊、厲 黑?」,每個句子的力道都很強勁。「妳穿起無瑕的百褶裙/每一摺,都曲 折,也都容易割傷/失去航向的背鰭」深刻討伐了社會亂象。每一句都像利 刃,勾到人心裡。

罵,將情緒控制在精鍊的文字功力之下,很值得讚許。這首詩的優點向明老師

(10)

陳:這首詩的優點向明先生說得非常好,但我沒有選擇的原因是,第一節「那個賜 予妳生命的/上帝,看著妳沉淪,在無岸的海」,牽連造物主似乎並不恰當,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開頭並沒有寫好。

路:可能面對龐大的悲劇,有時會歸咎於天,怪罪為什麼好人遭遇不幸,有這樣的 抒發應該是人情之常。

陳:我不反對宗教,只是這樣的開場稍顯通俗。

路:同樣類型的作品還有先前放棄的〈無聲夢遊〉,寫臺中一中學生車禍事件。以 社會新聞入詩,也讓今年作品題材顯得廣泛。

〈「……」——致尼金斯基〉

陳:尼金斯基雖然有名,但作者在末尾所加的附註很精要,有助讀者了解前衛舞蹈 家「貶多於褒」的遭遇。整首詩最大的優點是筆法簡淨,能抓到刻劃人物的重 點,方向相當凝聚。第二節描繪高難度芭蕾舞動作,描寫得很好,幾乎沒有瑕 疵。題目使用刪節號,也許因為尼金斯基不擅語言,除了表達的溝通障礙,他 更擅長以舞蹈來表現自我,題目吻合詩的情境。

向:上帝是公平的,人在某一方面有缺陷,就會在另一方面有所發展。而尼金斯基 的人生就是如此。

路:高中生能寫出這樣的詩不容易。

向:的確不容易,光是前面兩句就很難得。

路:文字恰如其分,很平實地呈現人物特點,沒有多餘的描述,焦點很集中。

〈論便祕之於告白〉

陳:題目讓我沒辦法將它的名次提前,詩裡面雖然找不到什麼缺點,但就是覺得便 祕與告白的連結沒有很好。作者有創造的腦袋,未來應有發展潛力。

向:這首詩是「身體書寫」,高中生能有這樣的發想,並寫出這樣的題材,已經不 簡單了!而且把身體的苦處寫得淋漓盡致。

已提到,我非常同意!但是我不喜歡最後一節「妳是海底遺棄的殘骸/跟隨每 一道暗流/讀取恐懼」,這裡的意象經營感覺有些失手,不是那麼能夠理解。

但整體上瑕不掩瑜,是非常純熟的作品。

(11)

路:作者相當有想像力,也很大膽。可以將便祕寫到這個地步,確實不容易。

向:沒人敢寫,也沒人願意去寫。

路:論便祕之於告白,告白的部分稍顯薄弱。

向:直接寫便祕者的告白就好了。

路:我一直無法對位出詩中的「妳」,有點可惜,否則會更好。

〈暗夜分岔的金黃小路〉

陳:我很喜歡這篇。題目的形象鮮明,整首詩也是。從一開始暗夜、黑褐色的貓,

以貓的意象探聽「詩人們的夢囈」,再寫至「讓一千盞路燈嘩然光亮/路的 盡頭還有盡頭」,寫出對詩藝無盡的追尋。第二節寫「群獸在路邊喧嘩與嘲 笑」,說明走一條孤獨的路毋須理會眾人的嘩笑。裡邊寫橫越沙漠、早已錯過的 童年,沙漠是空間,童年是時間,彷彿漫遊在記憶與美好的想像中。第三節滿有 深度,寫「我似乎看見那道陰影」、「承載著我的命運」,道出追尋的沉重,並 寫至「抽出一本世界名著/我的同族從四面奔來匯聚」,這是心靈相會。最後他

「選擇和每一個閱讀世界的旅人錯身而過」,走一條崎嶇的金黃小路。這首詩讓 我想到佛洛斯特〈未走的路〉,也許指文學的追求抑或人生的道路,在意旨和意 涵上有所啟發性。語言藝術也屬純熟,所以我給予滿高的評價。

路:這首詩以黑褐色的貓,比喻追求詩藝的心情。優點部分,義芝幾乎說盡了,

我再補充一下,第三節我讀到追求詩藝的小小心靈,其實有著恢弘的企圖心,

用「世界名著」暗喻將來希望有所成就。作者也不執著於這條路的孤單,因為

「同族從四面奔來匯聚」,而他將會選擇屬於自己的金黃小路。寫追求文學的 心境,在孤獨中搖晃,意志卻未曾消減,很不錯!

向:我對這種造境的作品感到有些疑問,到底作者想說什麼?很多用語都是想當然 耳,因為寫這首詩而延伸,我個人並不喜愛。但後面的發展不錯,把作者的志 向寫出來。

〈夜讀〉

路:一般我們讀書都為了尋求解惑,這篇有趣的是,它寫讀書的過程,畫面非常豐 富。結尾最後三句「終究在知識的霧裡迷了路/還是舉頭望向銀河吧/汲起一 捧指路的星光 」,指出讀書不一定能獲得解答,無論是知識或是人生的欠缺。

(12)

陳:我不太喜歡這篇,主要是因為它沒有感動我。用語上有些問題,「幾屑時 間」、「在黑色鉛字拾撿流星」、「風吹拉起千尺波濤」、「一窪寬淺的淤 積」,顯得有些造作,詩本身呈現不出力量。

向:一廂情願地造詩,很多句子都使用現有的再加以拼湊,拿來參賽有些薄弱。

十三篇作品經詳細討論後,〈海藍制服〉、〈一張紙〉遭淘汰,評審針對十一 篇作品分別給予11~1分,最高分為11分,依序遞減,得分結果如下:

〈泳池絮語——記十七歲男孩〉 向:9 陳:8 路:11 (總分:28)

〈「……」——致尼金斯基〉  向:11 陳:10 路:6 (總分:27)

〈暗夜分岔的金黃小路〉    向:4 陳:11 路:7 (總分:22)

〈秋晨〉       向:6 陳:4 路:10 (總分:20)

〈阿茲海默——致外婆〉    向:8 陳:3 路:8 (總分:19)

〈讀恐懼〉      向:2 陳:7 路:9 (總分:18)

〈答案〉       向:7 陳:5 路:5 (總分:17)

〈鷾鴯〉       向:5 陳:6 路:3 (總分:14)

〈論便祕之於告白〉      向:10 陳:2 路:2 (總分:14)

〈伏筆〉       向:1 陳:9 路:1 (總分:11)

〈夜讀〉       向:3 陳:1 路:4 (總分:8)

得獎結果順利揭曉,〈泳池絮語——記十七歲男孩〉獲首獎、〈「……」——

致尼金斯基〉名列第二、〈暗夜分岔的金黃小路〉摘下季軍,佳作八篇則為: 〈秋 晨〉、〈阿茲海默——致外婆〉、〈讀恐懼〉、〈答案〉、〈鷾鴯〉、〈論便祕之 於告白〉、〈伏筆〉、〈夜讀〉。

這樣的主題、這樣的寫法,意象非常純熟,字裡行間流動著情感,寫出不一樣 的讀書旅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數學和古典人文的連接, 貴在意境。 早年講到數列極限, 總會用 「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萬 世不 竭」( 莊子 《天下篇》) 與之相聯繫。 後來徐利治先生將之發展到用古詩來描述連續變數的極 限。

許:這是我投票行為中,最奇怪的一首詩。詩的主旨非常不明,而且迷離。可是卻有

白:通常寫神木都會寫它的大,而這首詩很特殊,因為它從神木外表的壯偉談起,本

◦ 「我從小喜讀詩詞,只是讀而不作。我覺得古人的詩詞,全篇都可愛的

從詩中找出適當的詞語,填在第1題的橫線上,使句子的意思完 整。 (2分). 雖然爸爸平日說話不多,但他總是

提示: 選出適當的詞語代替

• 利用緊扣 課程設計 讓同學做討論,使同學 必須要讀過內容才能針對議題發表意見,這 樣不只讓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慢

至於「知、識」顯然是從慣用的複合詞「知識」拆開的兩個更精緻觀念。 「知」側重於能 夠從記憶中列舉,在認知上能夠指認。 「識」的意思則比較微妙,是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