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Copied!
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台灣自行車產業動態研究

Dynamic Study of Survival Performance in Taiwan’s Bicycle Industry

研 究 生: 莊雅雈

Graduate Student : Chuang, Ya-Wen

指導教授: 黃寶祚 博士 Advisor : Huang, Pao-Cho Ph. D.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June 2010

(2)

目錄

誌謝………..….I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目錄………...……….….. I 表目錄……….…… II 圖目錄………... III

(3)
(4)
(5)
(6)

目錄

第壹章 前言 ………..………..1

第一節 一般說明………. ………..………..1

第二節 問題提出……….……….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目的………..4

第四節 研究架構………..5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6

第貳章 文獻回顧………..……8

第一節 國外文獻回顧………..…8

第二節 國內文獻回顧………...….13

第三節 文獻整理………...….16

第參章 研究方法………..23

第一節 存活分析模型……….………….23

第二節 模型選擇……….…….24

第三節 變數選擇與定義………..27

第肆章 實證結果……….…….31

第一節 資料解釋……….…….31

第二節 結果與分析………..……3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43

第一節 結論………. ………..………...….43

第二節 建議……….………..….44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46

參考文獻………..49

(7)

表目錄

表 2-3-1 產業特性分類表………16

表 2-3-2 文獻變數整理表………45

表 3-3-1 解釋變數之定義………67

表 4-1-1 自行車廠商家數表………35

表 4-2-1 民國72年方程式中的變數………38

表 4-2-2 民國94年方程式中的變數………41

(8)

圖目錄

圖 4-1-1 四年一期存活期間的不同存活型態………32

圖 4-1-2 民國72年廠商存活月數統計圖………36

圖 4-2-1 民國72年廠商生存函數圖………39

圖 4-2-2 民國94年廠商生存函數圖………40

(9)

誌謝

如果生命是一首歌,由不同的旋律組合而成,那麼在碩士班的這兩年,

是如同陽光般的曲子,演奏而成的篇章。

感謝指導教授黃寶祚老師,不論是在論文指導期間的督促,或是我在 煩悶時,耐心聽我訴苦。亦感謝口詴委員廖耀宗老師,在行政院的公務繁 忙之際,撥空前來為我口詴,提供政府及產業的觀點,給予我在論文寫作 的盲點;以及口詴委員林豐政老師,不論是在統計學業方面給予的幫助,

或是心情抒發的管道,謝謝老師。

謝謝行政院統計處的高國欽先生以及台灣自行車進出口公會的總幹 事,在百忙之中願意協助我在資料的提供和搜尋方向。

謝謝系上的老師們,在這兩年的照顧和體諒,因為老師們的包容和建 議,這篇論文才能順利完成。

感謝所有幫助我、支持我的朋友,和萱、嘉偉、鈞棠、清仁和韋宏,

以及芳潔、翠雈和暐婷。因為你們,讓我這兩年的時光是充實而愉快的,

這美好的記憶,謝謝有你們與我一同擁有。

此外,謝謝葉,以及勳。因為你們,讓我還能保有純真的樂觀,面對 所有的不開心,謝謝你們。

最後,謝謝我的爸爸、媽媽、外公、哥哥、嫂嫂、姐姐和弟弟,因為 你們的支持,我才有動力完成我的學業。謹將論文獻給我珍愛的家人。

(10)

摘要

本文選擇民國 69~72 年、共四年為研究期間,依據經濟部廠商名錄中,

所登錄的自行車相關零件廠商,作為樣本進行分析,再輔以民國九十一年 到九十四年的廠商名錄進行比較。

依據相關文獻之論述,分別選用廠商的初始規模、廠齡、新廠商或既 有廠商、營業額、群聚效果、凝聚力、以及是否專業生產自行車相關產品 等,做為本研究的變數;再進一步使用存活分析中的 Cox 比例危險模型,

進行存活分析的相關探討。經本文實證結果顯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存活 狀況及影響產業存活的因素中,台灣自行車產業不論在 69 年~72 年,或是 91 年~94 年的兩段研究期間,台灣自行車產業皆存在顯著的群聚效果。至 於其他的變數,則有不同的差異。

本研究期望結果可以提供給予自行車產業的相關廠商,在未來發展的 方向,以及政府在制定自行車產業相關政策,與決策之參考指標參酌。

關鋌字:存活分析、期間分析、產業生命週期分析、自行車產業

(11)

Abstract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1981-90 period is the transforming &

upgrading stage of domestic cycling industry. Then, the paper took the 4-year period between 1970 and1983 and grabbed the cycling components companies registered in the enterprise list of MOEA(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furthermore,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company list during 1992-95.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he study chose company’s initial scale, survival duration, sale turnover, gathering effect, new/old firm and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on related cycling products as the research variables. Moreover,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in survival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ve survival analy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vival situation of Taiwan’s cycling industry and its factors are significant on gathering effect between 1970-73 and 1992-1995. As far as the other variables, the differences have been examined.

This study expecte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firms in cycling industry the future direction as well as offer the government the suggestions on making policy decision related bicycle industry.

Keywords: survival analysis, duration study, industry life cycle, bicycle

industry

(12)

第一章 諸論

第一節 產業背景

「完整產業鏈」佈建之經營哲理,在民國七十年代就普受企業重視,

目前已更為紮實穩固,今日的國內買方與供應者關係(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不論在產品模組化與產業鏈管理等發展方面,實已不可同日 而語,尤其以 IC 產業為然。1茲舉不畏 2008 年金融風暴,反而逆勢成長的 單車產業為例,此已經馳騁千年以上之鐵馬產業(cycling industry),他們之 所以能逐年穩定成長,有其內外部條件:內部條件部分,業者努力開發新 的產品項目,2以脗合樂活型消費人口,例如機動開發曾經熱銷品「小摺單 車」,並加速在全台擴展其售後(維修、補給等)服務及零件銷售據點;接著,

也有大環境的部分,節能減碳風促成以車樂活之潛因,政府大力推動提升 運動人口,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等都在持續推動,例如更需耐力、體力等的 單車環台活動。

當代的研究者已進階至各細分品項之買方與供應者關係探討,例如單 車之品項部分,首先,價格的部分,可由三、四千到三、四十萬不等做產 品設計,品質則分成純手工單車、旗艦單車、平價高檔單車、平價單車、

1本節古今的指揮鏈之比較,係在未計網路科技或者超連結時代(super connected age)等之因素,否則很多 無解的古之指揮鏈,可能瞬間就「協調好」或同步(synchrony)就連結起來,以往千金難買早知道,可能 因全世界訊息之可充分搜尋掌握,而便宜即「早知道」。

2國內的單車產業,主要是由兩大單車廠(捷安特與美利達)所組成之寡占組織。

(13)

以及低價單車等供作選擇,各品項都有他們個別適用的供應鏈,例如低價 單車可以循量販路徑(前向鏈結),面對廣大之消費者,另有依特定消費者量 身訂製,或者頇高專業配件之旗艦單車以上車種,可另循其他之路徑販售,

以發展產業鏈高度伸縮性之特質。至於向供應商採購部分(後向鏈結),單車 產業較像是上游廠商為完全競爭市場,而下游廠商為寡占市場型態,理論 上向上游整合,對下游廠商而言,並無任何利益,因此下游廠商不會有此 向後整合誘因(沒有逆向整合誘因)。當然,上游的零件廠多屬小廠,亦不容 易向其下游整合。然而,在實務上,則會出現一些依「契約協議」的產業 鏈結,仍以單車為例,通常這些上游零件廠若為較高的模具元件(modularity) 廠,表示較為富有伸縮或者少有契約整合之產業鏈結,反之,此單車的合 作上游廠商若為較低的模組元件廠,則表示此單車的客製化程度頗高,也 表示新單車的升級規格,也頇與此合作上游廠商技術同步,方為可行。準 此以觀,此業的合作產銷意向看似行之有年。

第二節 一般說明

工研院產經中心的產業分析師張惠冠(2002),曾在『我國自行車產業 發展現況與趨勢分析』中指出,雖然目前全球自行車最大出口國是中國,

但在技術上,台灣的自行車製造技術目前仍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雖然台灣 的自行車產業是以出口為主,但由於在中國的出口商多為台商,所以若將

(14)

台商投資於中國的出口部份納入計算,台灣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出口國,

則是無庸置疑的。

台灣自行車產業現況又是如何呢?以石育賢等人(2005)的產業發展 分期方式,目前時期仍偶有中挫事件,例如自行車產業在民國 90 年受到國 際經濟的不景氣與生產線大量外移至海外的緣故,其出口總產值由 1997 年 的 360 億新台幣,一度下滑到民國 90 年的 274 億新台幣。巨大機械董事長 劉金標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形容,台灣自行車產業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

好像再怎麼努力也看不到明天,自行車產業似乎已經走到盡頭了。

目前,則為自行車產業的集體協作(mass collaboration)時期;以今鑒古 之發展走勢,此業呈現出明顯的產業循環。為尋求自行車產業更佳的競爭 力,在民國 92 年年 1 月 1 日,由巨大及美利達為首的兩家組車廠,在行政 院經濟部技術處輔導下成立 A-team3,以會員制的方式、發揮知識共享

(knowledge-sharing)的經營整合基礎下,進一步改善台灣自行車品質,增 加自行車出口的平均單價,漸漸帶領自行車產業走出低潮,再次奪回自行 車王國的桂冠。

台灣自行車產業的發展是少數不經由政府扶植,而能名揚國際的產 業。在相關文獻的討論上,多是以企業管理及機械材料的角度切入探討,

而較少以產業分析的角度進行討論。以產業的觀點來分析,自行車產業在

3 A-team 的型式為俱樂部形態,申請入會條件為公司需有研發部門,且該部門需設在台灣才允許加入。

初創時期有十三名會員,陸續增加,迄今已有二十二名會員,最終目標是將台灣自行車品質創建出”Think Bicycle Think Taiwan”的口碑(石育賢等,2005)。

(15)

裝配生產時期,廠商的數量相對較少。在產業轉型階段,市場的動盪會相 對較穩定,產業週期在這個階段進入成熟期。反之,在擴大輸出階段,則 會有大量的廠商進入及退出自行車產業,是產業成長最快速的時期,也是 廠商進入及退出市場最激烈的階段。

第三節 問題提出

一般而言,產業生命週期(life span)劃分為初始階段、萌芽階段、成 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馬宣羽、朱珊瑩 (2007)認為,在產業的初 始階段,由於不確定性較高,且技術水準與創新程度較低,會造成大量的 競爭者進入市場。到了產業成熟階段與衰退階段,產品的創新與技術已發 展成熟,市場內的廠商只能保有正常盈餘,將不再吸引潛在競爭者進入市 場,產業動態則漸漸趨於平緩。如此的生命週期劃分是否亦適用於台灣的 自行車產業呢?

在經濟起飛的年代,台灣曾依靠諸如出口自行車相關產品,賺進大量 的外匯,奠定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石育賢、陳美玲、柯盈如、戴玉珍、

洪士傑、黃進華等(2005)提出的文獻指出,台灣的自行車產業經歷五十年的 發展,由民國 39 年至民國 59 年的裝配生產期、民國 60 年至民國 69 年的 擴大輸出階段、民國 70 年至民國 79 年為產業轉型升級,到現在的國際化 無形資產競爭時期,各階段區分完整的長期產業發展,符合產業生命週期

(16)

的演化條件,形成了台灣自行車產業完整的供給鏈(supply chain)體系。

以自行車廠商的進出頻率區分出產業的四個時期,裝配生產階段和大 量輸出階段有較明顯的廠商進入市場,依馬宣羽(2008)等人的分類,可 以將 1950 年到 1980 年歸類為產業的初始階段;而產業轉型階段及國際化 無形資產競爭時期,則可以認定為產業發展階段,此階段發展之初期或萌 芽期的市場活化(market workability)狀況,攸關後繼之穩健發展步伐,此 萌芽期的進退狀況及其原因,仍值得關注。

民國 70 年代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擴大輸出的階段,當時零件製造廠相 繼成立的主要原因,是歐美自行車運動帶動的休旅風潮下,國外整車廠對 自行車零件的需求,乃因應而生。加上 30 年前的台灣本身並無大量的零件 市場,肇致在民國 60 年代以來,數年之間台灣的自行車產業多以出口為導 向,成就了當年台灣為自行車王國之美譽,此一期間的市場動態,值得回 溯探討。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目的

既然產業生命週期的劃分是以市場動態作分類,但自行車廠商在退出 市場的決定因素,卻少有相關文獻進行探討。國內對於製造業的相關業別 探討,多是以電子業為主,本研究的分析焦點針對台灣自行車製造業,且 集中於產業動盪頻繁的階段進行探討,詴圖利用存活分析(survival analysis)

(17)

找出台灣自行車業者存活期間和影響存活的因素。

產業的發展狀況對國家的經濟成長有著不可言喻的重要性,其興起與 衰落代表的是產業結構的改變。而台灣的自行車產業,雖然屬於傳統產業,

但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階段,仍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即針對台灣自行 車產業進行研究,其結果除了可以提供自行車製造業者,在經營上的建議 外,亦能提供政府相關單位,之後輔導自行車產業發展的相關方向。本研 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透過分析影響自行車廠商進退異動的相關決定因素。

二、探討廠商的營業額、以及是否主要生產自行車零等,利用各項可 控制變數,探討對於自行車廠商存活率的影響。

三、探討台灣自行車產業的聚集現象,與其對存活率的影響;以及相 鄰的組車廠,對周圍自行車零件廠的存活率,是否另有所謂的外部效 益等出現。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文使用經濟部民國 69 年到 72 年,共四年的工廠校正資料作為追踪 資料(panel data)樣本,進行非線性的實證研究。本文架構安排如下:第 一章為諸論,敘述產業沿革、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架構等。

第二章為文獻回顧,討論國內外學者對於產業存活期間與存活分析的相關

(18)

理論暨其應用。第三章為研究方法,說明存活分析的簡介與其模型設定。

第四章為實證結果,為產業動態實證,說明資料處理與變數選用,以及實 證模式說明。最後,第五章則為結論與建議。

(1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影響產業的存活因素,見解各異,國內外有許多文獻,本章分別論述 與彙總如下。

第一節 國外文獻

Audretsch、Houweling 和 Thurik(2000)以荷蘭自 1978 年到 1992 年,此 觀察期間的製造業新進入者,共 2,017 筆為樣本,採用廠商規模、財務狀況、

產業進入率、退出障礙、研發程度,以及產業成長率等做為變數,以探討 廠商的存活關係。實證結果指出,產業的成長率雖然並不盡相同,但皆與 存活率是呈現負相關;且廠商的初始規模、資本密集的程度,皆與存活率 有著正向顯著的關係。在研發費用、產業的成長率與存活率的相關性上,

則與其他國家一致,認為研發費用越高,則會造成廠商的存活率下降,即 創新不利於廠商的存活。

Segarra 和 Callejón(2002)以 1994 年到 1998 年,共 5 年的研究期間,以 西班牙製造業中各產業的新進廠商為對象,研究期間為 1994 年的 156,884 筆樣本,到 1998 年依舊存在的 7,561 筆樣本做研究。變數方面則選取該產 業 1993 年到 1996 年的平均成長率、廣告占銷售百分比、研發費用占銷售 比、四年間該廠商的雇員變動、邊際成本對價格比、以及廠商初始規模等

(20)

因素做存活分析。實證結果顯示出,廣告費用、研發費用、初始規模、以 及在研究期間之雇員數的變動率等因素,皆對廠商的存活有顯著的影響。

作者發現,對一個新進的廠商而言,廣告比率過大、產業成長率高的產業,

所代表的分別是舊廠商的商譽及產業競爭的激烈。在研發費用上,顯示和 其他學者針對其各國所做的存活分析有相同的結果,皆是在研發費用相對 較高時,有較高的危險率。值得一提的是,Segarra(2002)等延續 Audretsch 在 1995 年所發表的文獻指出,廠商雖然在產業最有創意時其存活率會較 低,但廠商若在 8 年後仍能生存下來,危險率反而會顯著下降。

Mata 和 Portugal(2004)也提出廠商在外資進入方式,與非外資的進入 率、成長率和存活率的關係。運用葡萄牙 1982 年到 1992 年,共 11 年的觀 察期間、超過 100,000 筆廠商的資料,截取外資與非外資廠商的初創規模、

平均工資、員工平均學歷、持股比例及進入市場的方式等變數,評估廠商 的存活率。實證結果顯示,當廠商是以收購既存廠商進入市場時,其存活 率會相對比自行進入市場時來得較高,即對存活會相對較有利;但同時自 行開發市場的廠商所得的利潤也會較高。以成長率來分析,Mata 等發現獨 立進入市場的廠商成長率會較為迅速,這與一般的印象沒有太大的差異。

但作者也認為,一間公司若是因為收購原因而進入市場,則有較低的危險 率。Mata 等認為,是由於原先的公司所留的員工相對較熟悉市場,才會有 較高的存活率。

(21)

Burke、Görg 和 Hanley(2008)運用英國『跨部門商業註冊資料庫』的廠 商資料,進行外國廠商是否直接投資的存活分析相關研究。觀察期間為 1999 年到 2001 年,共 3 年的研究期間,涵蓋了服務業及製造業,採用廠商的初 始規模、產業集中度、產業成長率、及國外廠商是否直接投資等變數。實 證發現,直接投資的廠商存活率會較高;且當產業的集中度越高,則會對 存活率有明顯的負向影響。在初始規模上,則與其他學者針對各國的研究 得到的結論同出一轍,都是正向的關係。此外,產業的成長率也是呈現相 同的影響,也就是當產業成長率愈高,表示廠商的存活率會愈低。

Pérez、Llopis 和 Llopis(2004)等三位學者以西班牙的製造業為研究對 象。三位學者認為,以存活分析探討廠商離開市場的文獻,相對於廠商危 險率的相關研究較少,所以三位學者以西班牙『業務策略調查』內的資料 進行分析,研究期間為 1990 年到 1999 年,共 10 年的研究期間,樣本數為 16,356 筆,選用的變數分別為廠商的已存在產業的存活年、規模、是否有 研發費用的發生、是否有引進外資、公司在法律上的責任為有限或無限責 任、公司是否生產最終財貨等變數。得到之實證結果,當廠商的已設廠年 齡介於十一年到二十五年,及二十六年到五十年時,其危險率是顯著較低 的,這與其他學者的結論一致。廠商規模方面,作者以員工數為分類標準,

廠商若為大規模,則離開市場的機率會較小於小規模的廠商。但在是否有 研發上,有研發行為的廠商在存活率上反而會有較高的存活比率。特別的

(22)

一點是,當廠商內部有國外投資時,退出市場的危險率反而會較高。而廠 商的法律責任是有限責任時,離開市場的機率反而會較無限責任的廠商來 得小。

Musso 和 Schiavo(2008)兩位學者則以法國製造業中,採取各廠商的財 務結構為分析變數之一,進一步探討對存活率的影響。觀察期間為 1996 年 到 2004 年,觀察廠商的已存活年齡、規模、利潤、生產效率和財務結構等 變數,做為存活率的指標。實證結果指出,廠商的利潤和生產效率的提升 的確會帶來廠商的危險率降低;相對於利潤和生產效率,財務結構良好只 會降低較小的危險率,但所選用的變數都顯著地對危險率有所影響。最後,

作者利用所選用的變數對廠商的成長率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初始的規模會 對廠商的成長率有正向的影響,且財務結構良好亦會使廠商的成長率有較 好的表現。

Strotmann(2006)運用 1981 年到 1994 年,長達 14 年,以及員工人數不 足 50 人的廠商,共有 2,605 筆的統計資料進行對德國製造業的存活分析。

文中使用進入時期分別為 1981 年到 1984 年,廠商的初始規模、產業成長 率、產業集中度、產業進入率、產業技術程度、經濟規模和產業聚集地點 等變數進行分析。實證結果指出,產業的成長率和產業技術程度對於小廠 商而言沒有顯著的影響;考慮的變數中,除了產業進入率和產業規模經濟 會對危險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外,其他都與廠商的危險率有明顯的負相

(23)

關;特別的是,聚集地點若處在農村地區會對廠商的危險率產生明顯的負 向關係。作者認為,危險率是與較低的邊際成本比和產業有高的進入率有 關;且規模較小的廠商在選擇進入市場時,有時所考慮的是政府對該產業 的補貼,而形成市場機制的扭曲,進一步造成產業存活率的降低,是政府 在進行產業輔導時,不得不注意的部分。

Kaniovski 和 Peneder(2008)採用奧地利 1975 年到 2004 年,共 30 年觀 察期間,進行產業檔案分析。首先採用了廠商進入的規模、產業生產指數、

產業成長率、淨進入率、Herfindahl 指數、以及廠商流動率等變數進行對廠 商存活率的影響,再分別分類出產業的產出組合、技術要求程度。以及外 部投入生產4的變數進行存活率的評估。以製造業,廠商進入的規模、工業 生產指數、產業成長率、Herfindahl 指數、及廠商流動率等,都十分顯著的 會影響廠商的存活率。再納入生產組合來分析,除了中等技術的廠商存活 率不顯著外,其他所考慮的變數對存活率的影響都十分顯著。Kaniovski 和 Peneder 認為,廠商的初始規模愈大,代表的是廠商的稟賦愈好,自然能承 受經濟環境所帶來的臨時性衝擊。在市場成長率與廠商存活率方面,兩位 學者亦與其他學者針對各國所做的研究,皆認為當產業的成長率越高,相 對代表的是競爭越大,越不適合廠商的存活條件。另外,在沈没成本(sunk cost)的因素分析方面,作者另有不同的見解,認為當廠商進入產業時,會

4 產出組合分為勞動密集、資本密集;技術程度要求分為低技術產業、中等技術產業;其他外部投入生產 的生產要素分為產出收入比、廣告占產出比,以及高運輸服務產業和高知識服務產業。

(24)

自行選擇以何種方式做為競爭的優勢,進而增加存活率。

在個別產業方面,則有 Cantner、Dreβler 和 Krüger(2006)三位學者,

曾針對德國汽車產業做其存活研究。文章運用德國 1886 年到 1939 年,共 441 家汽車製造廠商進行研究,並加入同時期的美國汽車市場進行分析。由 於 Cantner 是延續 Klepper 在 2002 年提出的文章,在產業的函數分配上假設 為 Gompertz 分配;變數方面,Cantner 等人則是以廠商的存活時間長短進 行不同的模型檢定。關於廠商是否為經驗廠商,不論美國與德國的退出市 場,其所估測的危險率都是顯著較低的。另外 Cantner 等人使用 Cox 危險比 例模型進行分析,所得到的結果也都大同小異。

第二節 國內文獻

國內對於產業的研究部分,有邱耿中(2003)提出關於製造業廠商存 活、退出與轉業(switch)的動態分析。其資料是運用經濟部民國 81 年到 84 年、民國 86 年到 88 年的製造業工商校正及營運調查資料,樣本數為 13,974 筆。實證結果指出,影響廠商存活的時間模型以對數邏輯斯模式

(log-logistic)分配較佳,且研發支出與廠商的存活時間呈現正相關,但不 顯著;至於廠商的取代效果相當顯著。但研究中也提出,廠商的規模、外 銷占營收比等,對退出率有負面的影響,卻對轉業率有正向的影響。

張麗娟(2009)針對台灣的銀行業做危機預警的分析研究。文章以台灣

(25)

自民國 85 年至 95 年,共 11 個財務年度、十家發生危機事件的銀行及四十 家非違約銀行做樣本,分別運用韋伯模式(Weibull model)、對數常態模式 (Log-normal model)及對數邏輯斯模式等三個模型,做配適度的分析。實證 結果顯示,以對數常態模型的配適程度最佳;進而言,此一分配的時間是 呈現先遞增後遞減的形式,符合企業永續經營的型態。由實證結果亦顯示,

銀行財務績效不佳、淨值為負以及管理者替換頻率過高等,都顯著的影響 公司存活率。但文中亦提出未將”質化”的變數納入其中,為其缺憾之一;至 於樣本中違約銀行的樣本數較少,會相對造成預警模型有所誤差,是該研 究不足的部份;且景氣大約二十年是一個循環,而該文的觀察期間是十一 個財務年度,若期間再予以拉長,將更有助於預警模型的準確度。

在丁崇德、陳怡君(2008)提出的『應用存活分析法探討國內航線之營 運』一文中,曾使用民航局提供國內客運航線營運的月資料,觀察期間以 民國八十九年到民國九十六年止,選取國內航空公司的七十一個航線作樣 本,使用 Cox 比例危險廻歸(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估計航空 公司存活的機率以及死亡的機率。 以航線飛行班次、可售座位數、載客人 數、商務航線、以及高鐵起迄點是否有所重複等因子做為探討的變數,分 別計算相對的危險率。實證結果指出,得到載客人數越少相對載客人數越 多,則航線結束的危險率愈高,此外商務航線較少,與高鐵起迄地點重複 等因素,其危險率亦相對較高。但文中亦提出,因高鐵為民國九十六年一

(26)

月開始營運,其觀察期只有一年,若能拉長觀察期間,探討其後續對商務 航線的影響為何,則能給予航空業者更大的幫助。

馬宣羽、朱珊瑩(2008)針對產業生命週期對廠商存活與規模關係的影 響,也做了更詳細的探討。樣本利用 DTI-Meeks-Whittington 資料庫,觀察 期間為 1955 至 1985 年、存活五年以上的英國製造業、營造業與物流業及 各種服務業,共 2,623 家的廠商為樣本,利用 Cox 比例危險模型,分析廠 商進入市場的規模,和市場的成熟度是否對存活率有所影響,及使用生命 表分析法(life-table analysis),計算廠商存活的比率和危險率,接著運用 Log-rank 檢定、Wilcoxon 檢定、以及 Likelihood ratio 檢定等,驗證廠商規 模的大小在不同的產業生命週期,是否有所不同。結果指出,規模較小的 廠商,其危險率顯著比大廠來得高,但文中亦提出當規模較小的廠商,若 在產業成熟階段才進入市場,則危險率雖然仍比大規模廠商來得高,但已 下降許多。此外不論對規模較小或較大的廠商而言,較早進入市場皆會因 為相對熟悉市場,而較之於晚期才選擇進入的廠商,有較低的危險率。

莊中銘(2005)則是以台灣製造業為例,運用每五年辦理一次的普查 資料, 以廠商所填報的營利事業統一編號及業別代碼,進行實證分析。分 別使用廠商資產總值、勞動報酬、員工人數、資本勞動比、資本產值比、

利潤率、產業集中度、最小效率規模、進入率和轉業率進行廠商的存活分 析。首先先進行存活時間的分配函數選擇,發現Weibull 分配的適合度和解

(27)

釋能力較佳。而在變數解釋能力方面,最小效率規模與產業集中度,實證 方面是不顯著的,其他的變數在解釋能力方面,都有顯著的影響。

第三節 文獻彙整一覽表

以下,將文獻中以往學者針對產業的特性整理如下:

表 2-3-1 產業特性分類表

非勞動型研究對象 勞動型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結論 研究對象 結論

丹麥保險服務業 (1997~2001)

以保戶的年齡、性別、

保險期間、住所是否有 所變動、是否有賠償的 歷史、保戶保單是否為 第一筆保單、是否有汽 車等,做為研究變數,

以探討保戶對保險公司 的保單存活率。

西班牙製造業 (1994~1998)

實證結果顯示,廣告費 用、研發費用、初使規 模等皆對廠商的存活 率有顯著的影響。

台灣金融業 (1996~2006)

對數常態模型的配程度 會較其他模型佳,且銀 行財務績效不佳及淨值 為負等,以及管理者替 換頻率過高都會影響公 司的存活率

荷蘭製造業 (1978~1992)

實證結論指出,製造業 在研發方面的存活率 並不高,但資本密集密 集的產業其規模經濟 方面,對於影響存活率 占了重要的作用。

(28)

非勞動型研究對象 勞動型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結論 研究對象 結論

台灣航空業 (2000~2007)

載客人數較少的航線,

其危險率愈高。且商務 航線較少和是否與高鐵 起迄地重複等因素,會 造成危險率亦相對較高

德國汽車業 (1886~1939)

與同期的美國汽車業 相較,德國與美國皆皆 是有較高經驗值的廠 商,有較高的存活率,

不論是使用半參數、參 數或非參數估計,皆得 到相同的結論。

蕃茄水果 以水果的成熟程度探討 消費者對水果的徧好,

進一步探討消費者對水 果的徧好為 Weibull 分 配較佳。

台灣電子業 (1992~1999)

經由實證結果,得到 Log-logistic 分配在台 灣電子產業較佳。而研 發支出與存活時間是 呈正相關,但並不顯 著;規模與外銷占營收 比對退出率有負面影 響。

西班牙製造業 (1990~1999)

規模相對較小的廠 商,其存活率會相對規 模大的廠商存活率來 得低;研發費用方面,

較高費用支出的的廠 商,會比較低支出的廠 商存活率來高。

(29)

非勞動型研究對象 勞動型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結論 研究對象 結論

德國製造業 (1980~1999)

規 模 相 對 較 小 的 廠 商,會由於達不到最小 效率規模,而有較高的 危险險率。且在產業有 較高的進入率時,需求 面的邊際比會相對較 低,亦會造成較高的危 險率。

法國製造業 (1990~1999)

短期而言,廠商的財務 結構會影響其存活率 的高低,長期而言,廠 商的成長率和創新才 是影響其存活的關鍵。

英國製造業與 服務業 (1955~1985)

相對較小的廠商,其危 險率顯著比大廠來得 高,但在產業成熟階段 才進入市場的小規模 廠商,危險率反而會降 低。

(3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非勞動型研究對象 勞動型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結論 研究對象 結論

台灣製造業 (19~1996)

存活模型以 Weibull 分 配為佳,勞動報酬和產 業集中度,及最小效率 規模對於存活率是不 顯著的,其他的變數對 於製業的存活都有顯 著的影響。

奧地利製造業 與服務業 (1975~2004)

不論規模危險率皆會 在進入市場的頭一年 增加,而隨著年齡的增 長而降低。而製造業則 會因產業結構不同和 沉没成本的高低造成 存活率的不同。且會因 市場的成長率影響廠 商進入市場的規模。

(31)

表 2-3-2 文獻變數整理表

研究類別 研究期間 變數影響存活率之效果

西班牙製造業 1994~1998 產業成長率(-)

廣告支出(+)

研發支出(+)

產業進入率(-)

產業流動率(-)

小規模進入者(+)

荷蘭製造業 1978~1992 資本額(+)

規模(+)

財務結構(+)

研發支出(-)

產業成長率(-)

產業退出率(-)

德國汽車產業 1886~1939 是否為轉投資汽車業(-)

德國製造業 1980~1999 初始規模(+)

產業成長率(+)

產業集中度(+)

產業規模(+)

產業進入率(-)

技術程度(+)

產業經濟規模(-)

群聚程度(+)

(32)

研究類別 研究期間 變數影響存活率之效果 西班牙製造業 1990~1999 廠齡(+)

規模(+)

退出率(+)

研發支出(+)

外國是否投資(+)

是否為法人公司(+)

是否為最終商品製造(+)

法國製造業 1975~2004 初始規模(+)

生產效率(+)

在產業年齡(+)

獲利能力(+)

奧地利製造業與服務業 產業進入率(+)

葡萄酒指數(-)

成長率(+)

淨進入率(-)

資本週轉率(-)

勞動投資率(+)

資本投資率(+)

生產技術高低(+)

廣告費用(+)

研發費用(-)

(33)

研究類別 研究期間 變數影響存活率之效果 台灣電子業 1992~1999 廠商規模(+)

廠商年齡(+)

舊廠商(+)

利潤率(+)

研發支出(+)

外包比例(-)

最小有效規模(+)

產業銷售成長率(+)

外銷占營收比(+)

前年產業進入率(-)

英國製造業與服務業 1955~1985 廠商規模-總資產(+)

廠商規模-營業收入(+)

台灣製造業 1981~1996 資產總值(-)

勞動報酬(-)

員工人數(+)

資本勞動比(+)

資本產值比(+)

利潤率(+)

產業集中度(+)

最小效率規模(+)

進入率(-)

續存率(+)

轉業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存活分析模型

存活分析是應用統計分配,觀察研究對象在特定期間內,發生特定事 件的機率;以及探討影響研究對象存活期間長短因素的研究方法。原先是 應用在生物醫學上,針對生物發生疾病到死亡期間長短的研究。之後的學 者漸漸將其應用到不同的領域,如:財務金融面的預警、廠商的動態效果,

以及失業期間等觀察期間等的研究領域,因此又稱為期間模式(duration model)

存活分析是研究者利用存活函數(survival function)及危險函數,來 估計影響研究對象存活及死亡的機率,亦能利用存活函數和危險函數找出 影響研究對象存活及死亡的可解釋因素與工具變項(instrumental variable)。

其中危險函數是存活分析的一個基礎,是有條件的失敗率,其定義如 下:

     

   S   x

dx d x

S x f x

x X x x X x t P

h

x log

lim

0

  

 

(3-1-1)

表示研究個體在觀察時間點前已存活了至少 t 年期時,在下個時間點 瞬間發生失敗(即退出)的比率。

存活函數則是一個個體的存活時間超過時間 x 的機率,定義如下:

(35)

   

   

x

t F t

T P dt t f x X P x

S

1 其中 t>0 (3-1-2)

廠商的存活時間和影響存活的因素,是我們在研究相關議題時所關注 的重點,所以存活函數若寫為 S(t;x),危險函數則可以寫為 h(t;x),

平均存活時間則可以寫為 E(t︱x)。

第二節 模型選擇

一般而言,存活分析常見的參數分配可分為以下幾類:

1. 指數分配(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2. 韋伯分配-雙參數(Weibull distribution)

3. 廣義 Gamma 分配(generalized Gamma distribution)

4. 對數常態分配(log-normal distribution)

5. 對數邏輯斯分配(log-logistic distribution)

6. 極值分配-Gumbel 分配(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Gumbel distribution)

7. 標準極值(最小值)分配(standard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無母數方法估計存活函數 1. 生命量表(life table)

2. Kaplan-Meier(Product-Limit)估計式(Kaplan-Meier(Product-Limit)

(36)

estimator)

無母數方法比較存活函數 1. 兩組樣本的假設檢定

2. 比較兩組樣本:Wilcoxon 和 Mann-Whitney 檢定 3. 比較多組樣本:Kruskal-Wallis

依據過去學者的相關研究,一般廠商的存活期間模型設定如下:



 

'

log T X

其中 T:存活時間 X:解釋變數

β:解釋變數的係數 σ:參數

ω~f(w),

其中 f(w)的分配則有上述的指數分配、韋伯分配、廣義 Gama 分配、

對數常態分配、對數邏輯斯分配、極值分配及標準極值分配等。

而在存活分析中,若研究者進一步對於兩個,或多個以上的群體,其 存活的結果比較感興趣,最常使用的分析則是 Cox 比例危險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Cox PH Model)。

Cox 比例危險模型是用來說明共變數 Z 與所觀測到的存活時間 T 的關 係,其函數如下:

(37)

T t Z zh

o

    t c

z

h    

(3-2-1) 其中

h

0

  t

是基線危險函數(baseline hazard function),亦是干擾參數

(nuisance parameter);β是與共變數 Z 關聯的迴歸係數或參數。由於模型 的參數形式,假設共變數只透過影響危險函數進而影響存活函數,但使用 無母數方式估計基線危險函數,所以稱 Cox 迴歸模型為半參數模型

(semiparametric model)。

Cox 模型通常稱之為比例危險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是由 於若兩個研究個體,兩共變數值分別以符號

z

z

*表示時,兩者的危險函數 比(hazard ratio)為:

    t z

h h     t t ecp     z z

z z

h z t h

o

o

exp

exp (3-2-2) 所以在所有的時間點下,危險函數的比值是為常數,所以 Cox 迴歸模 型的危險率是成比例的,故稱為比例危險模型。

關於共變數因子(covariates)對個體存活時間的影響之量化,可以藉 由相對危險比值測量而得到。常使用的假設如下:

 

 

研究個體存在危險因子 研究個體不存在危險因 ,

1 , 0

Z

i

依上述的假設,可以自比例危險模型得到:

   

t zh   t e

h

t h z

t h

o o

子 若研究個體有此危險因

因子 若研究個體沒有此危險 ,

1 , 0

因此危險因子 Z 的兩個研究個體,其危險比率為:

(38)

 

 

01

  z t h

z t

e

h

(3-2-3)

通常稱

e

為相對危險或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RR),即研究個體若 有一特定危險因子,與研究個體無此一特定危險因子的相對危險比值。

而本研究由於為觀察變數間的相對風險,因此於模式部分將採用 Cox PH Model 進行研究。

第三節 變數選擇與定義

接著本文在變數選擇方面,共選取了以下的八項變數,做為是否影響 自行車廠商存活的因素,以下將分別針對各變數的操作做概括的解釋:

1. 初始規模(資本額):在國內外研究存活分析中,廠商的初始規模是一個 重要的變數,所以本文以廠商登記的資本額,做為衡量廠商初始規模的 工具資料。

2. 員工人數:在衡量各產業的廠商存活時,國內外的相關文獻皆將此設為 影響存活的重要變數。所以本文亦將廠商名錄中,以各廠商登記的員工 人數做為衡量是否影響存活的廠商規模變數。

3. 廠齡:廠齡是指廠商進入產業的時間。如廠商在民國 69 年前即已存在,

則以 69 年 12 月減去其登記成立的年月日;若在 69 年至 72 年間成立,

則以當年 12 月減去核准成立的時間,作為衡量廠齡深淺的標準。

(39)

4. 新廠商或既有廠商:在研究廠商的存活率時,於觀察期間內新加入市場 的廠商,或是既存廠商,是以往文獻中皆會選擇的變數。本文以虛擬變 數 1 代表為新加入的廠商,以比較此兩類廠商之間的存活率。

5. 替代營業額:使用工廠名錄中,廠商所登記的使用動力來評估該工廠的 產能,並以此代替廠商的營業額。

6. 群聚效果:由於台灣的中部地區(含台中縣市及彰化縣),是民國四十年 代早期台灣自行車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本文在探討自行車產業之前,

曾進行深度訪查,於訪談過程中,各專家與代表公會皆曾提及自行車產 業的群聚效果,所以本文也將針對自行車產業是否在此區存在群聚效果 進行分析。文中以廠商地處台中縣市和彰化縣為 1,其他非台中縣市和 彰化縣的廠商則設定為 0。

7. 凝聚力:由於台灣的自行車前五大出口整車廠分別為巨大、美利達、愛 地雅、功學社及太平洋,各廠地址皆位在台中縣、彰化縣與桃園縣;台 灣的自行車產業約有 70%為零件商,而廠址位於這三地的零件廠,其存 活率是否會因而有所影響,亦是本文探討的一個重點。其中以分別以 1 代表桃園地區,則其他地區則為 0;及以台中縣市為 1,非台中縣市為 0;

和以彰化縣為 1,非彰化縣為 0。

8. 是否主要生產:本研究針對在工廠名錄中,各廠商所列出的生產項目,

其第一項產品是否為自行車品項,或自行車零件等,依此判斷該廠商是

(40)

否為主要生產自行車及其零件。以廠商在工廠名錄中,登記生產的第一 項產品為自行車相關產品,則以虛擬變數 1 代替,其他則為 0。

表 3-3-1 解釋變數之定義

變數名稱 預期效果 量化方法與使用原因

初始規模 + 民國 70 年的廠商名錄中,即有廠商的登記資 本額,但在民國 90 年的廠商名錄中並無此項 登記。所以本文直接使用廠商登記資本額,而 在民國 90 年到民國 94 年的觀察期間,則無使 用此變數。變數單位為萬元。

員工人數 + 若廠商在工廠校正當年度即已不再生產自行 車相關零件,或已歇業,則以退出前一年度之 員工人數進行衡量;若廠商在觀察期結束仍存 活,則以觀察期結束年來衡量。變數單位為人。

廠齡 + 以工廠公示資料為主,若廠商成立年為民國 69 年 12 月前,則以 69 年 12 月減核準登記時間。

若廠商成立是在觀察年內,則以進入市場當年 12 月減去核準登記時間。單位為月。

(41)

變數名稱 預期效果 量化方法與使用原因 新廠商或即有

廠商

+ 以虛擬變數 1 設為在觀察年前已存在的廠商,

擬變數 0 為在觀察年內新進入之廠商,以衡量 是否對存活有所影響。

替代營業額 + 在廠商退出市場當年度,以其登記的動力數做 探討。單位為馬力。

群聚效果 + 在廠商若有退出市場的行為發生時,使用虛擬 變數 0 與 1,以區分自行車廠商是位處中部地 區,或非中部地區。以 1 表示中部地區,0 代 表為非中部地區。

凝聚力 + 分別以廠商所在地桃園、台中以及彰化等三 地,分別以虛擬變數 0 與 1 進行衡量。以廠商 位處這三地設定為 1,非處這三地則設為 0。

主要生產 + 在廠商有退出市是的行為時,虛擬變數 0 與 1 衡量退出市場時,是否以主要生產自行車相關 零件,進一步做探討。以主要生產自行車相關 零件為 1,非主要則為 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第四章 實證結果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註明

綜理近期存活分析的參考文獻,首先,針對存活期間的設算,大多限 縮至十年以內,主要乃相較於以往,目前產品本身的生命週期更短,與更 易於被仿冒之故。相對於圖 4-1-1 存活率型 C,存活率型 A 的形態探討,其 實已經有更好的量化資料提供:例如(1)目前國內有各類民間版的廠商名 錄,提供給各界使用,在民間出版品方面,如中華徵信所的出版品,調查 內容有廠商規模、資本密集程度、企業成長率、管理者支出偏好、組織型 式、產業別、外資涉入程度、經營型態、股權結構、以及權力結構等許多 廠商內部資料,但獨缺其「當初申設年度」時,仍可以依所設定模式,放 入上述之內部資料為解釋變數,依然可藉由統計技巧,以推估每一廠商或 特定產業達到巔峰期或者所預估純益率達最大之時,所需耗費的年數,視 如設定下的存活期間;又例如(2)另有公家部門出版的廠商名錄,逐年有出 版的工廠校正資料,對於廠商的內部資料提供,有些未比前者細,唯卻有 提供「當初申設年度」之資料,在整理資料時,係以廠商的流水編號,與 所提供資料的年度,將其上年度與本年度做資料比對,若廠商在本年度仍 存在於產業,則代表所觀察之一年來仍存活在原產業,若已比對不到此廠

(43)

商之代碼資料時,視為「退出」。5顯然,今之產業存活分析,不論是內外部 的因素分析,都已經可以搭配更多的資料來源與量化數據做探討。

圖 4-1-1 四年一期存活期間的不同存活型態

以往的學者在台灣製造業的相關研究方面,皆是以經濟部的『工商校 正及營運調查表』,或每五年進行一次的普查資料,作為實證時基本資料,

近年來經濟部基於個人資料保護的緣故,於民國 95 年後不再提供外界關於 工廠廠商的營運調查資料。有鑑於此,本研究改以經濟部在每年『工廠校 正及營運調查』後,所後續編製的工廠名錄進行廠商的存活分析。

依自行車產業的產業生命週期中,產業轉型時期的民國 69 年到 72 年,

5 早期之退出,純以內外在環境之助阻力氛圍做質性解釋,今之退出認定,則指標化程度大幅提升,目前 可量化的統計資料,更可將退出再細分成歇業型、廠址消失之廠商、停工、拒絕接受校正、以及遭到管 制註消等原因。

型 A

內部助力

型 B 型 C

外在阻力

0 年

4 年

存活期間 退

出 率

(44)

觀察期間的工廠名錄中,包括的項目有工廠登記證號碼、工廠名稱、工廠 地址、代表人、電話、登記資本額、使用動力及馬力數、員工人數,以及 主要產品名稱等。名錄共分為六冊,第一冊為食品製造業、飲料及菸草製 造業 。第二冊為紡織業、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皮革、毛皮及其製品製造 業 。第三冊為造紙、紙製品及印刷出版業、化學材料製造業、化學製品製 造業、石油及媒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 第四冊 是金屬基本工業、金屬製品製造業 。第五冊是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運輸 工具製造修配業、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修配業、精密器械製造業 。第 六冊則是木竹製品及非金屬傢俱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雜項工 業製品及製造。

關於民國九十一年後的廠商名錄,則以四人以上的工廠為主。第一冊 包含食品及飲料、煙草、紡織、成衣、皮革毛皮、木材及家具等製造業。

第二冊包括紙製品、印刷和化學塑膠等製造業。第三冊包括石油及煤製品、

橡膠和金屬等製造業。第四冊包括非金屬礦物製品、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

運輸工具等製造業。第五冊包括精密器械、其他工業製品製造廠商。

由於自行車產業的早期發展,是以傳統的機械製造和組裝為主,直至 產業結構轉型時,對產業的發展才又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本文實證的 主要期間分析,是以石育賢(2005)中提及,民國 70 年到民國 79 年為台灣自 行車產業的產業轉型升級階段,選擇民國 69 年到 72 年共計四年為觀察期

(45)

間,輔以民國九十一年到九十四年較為近期的資料,做為比較期間。本文 的探討對象,為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中的自行車製造業,主要資料來源為 經濟部工廠名錄,至於觀察的廠商樣本,包括了台灣地區設立並核准登記 經營的工廠。

本研究所定義的自行車產業,包含的是自行車零件製造及車體組裝等 相關廠商,為了緩減資料的異質性(reduce heterogeneity),其他自行車維修 等勞務型廠商,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由表4-1-1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觀察樣本中,在民國72年底,生產 自行車相關產品的廠商,總廠商數有625家。

其中台中縣市的廠商有234家,彰化地區有114家,而桃園地區則有40 家。中彰地區合計有348家,表示台灣地區超過半數的自行車零件,皆由中 部地區所生產提供。這些泰半廠商所聚集之區,是否具有群聚效果,需要 再進一步作探討。

而22年後的民國九十四年,自行車廠商全國有726家,在台中縣市有277 家,而彰化縣則有272家廠商,中彰地區合計有549家廠商,桃園縣則降至 19家廠商,經歷了二十餘年,該區的聚集現象有增無減;茲將兩個分析期 相做比較,可以明顯發現在廠商家數上,中部地區的家數增加了1.5倍,而 桃園地區雖有功學社與太平洋兩家大型的整車廠,但在廠商設廠數方面,

降幅遠大於臨近的台北縣設廠數,此區的大小廠商供應鏈結是否轉弱,值

(46)

得後續觀察。

表4-1-1 自行車廠商家數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接下來分析廠商存活的時間,由圖4-1-2的次數分佈,可以看出截至72 年止,存活時間在115至119個月、157至161個月,以及171至175個月的存

72 年廠商家數 94 年廠商家數

台北市 6 2

高雄市 15 3

新竹市 2 3

台中市 56 33

台南市 47 17

台北縣 55 42

宜蘭縣 3 2

桃園縣 40 19

新竹縣 4 3

苗栗縣 2 3

台中縣 178 244

彰化縣 114 272

南投縣 6 10

雉林縣 2 0

嘉義縣 11 5

台南縣 67 56

高雄縣 13 11

屏東縣 4 1

(47)

活廠商最多。表示存活了十年左右,甚至存活了十年以上的自行車廠商,

仍佔了台灣自行車廠商的最大宗。

圖4-1-2 民國72年廠商存活月數統計表

第二節 實證估測與分析

實證估測結果如表4-2-1所示,在各變數的解釋方面,首先在廠商是否 為既有廠商方面,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比起新廠商,在觀察期前未存在 的新廠商,存活率為的5.512倍,潛在廠商與既存廠商的存活出現十分明顯 的差異性,此結論與國外學者在相關文獻中的結論是一致的。

1 5 9 15 19 23 27 32 38 42 46 53 58 64 68 76 82 89 96 100104110115119123127131135143149157161166171179213

存活月數

0 1 2 3 4 5 6 7

(48)

在廠商規模方面,員工人數和存活率是呈現反效果的,此一結果與以 往學者所提出來的文獻相反。在製造業的以往相關文獻部份,廠商的規模 亦以員工數做為衡量的標準,且結論多為與存活率呈正效果的,是否自行 車產業為不同於一般的製造業,更加重視模組原創與精緻研發部份,或者 此業規模衡量的,方式無法以員工數為替代變項(y variable),都需要進 一步的研究。

在廠商是否為主要生產自行車零件方面,得到的結論為正相關,且若 廠商主要生產品項不為生產自行車相關零件,則其可能退出市場的危險 率,是主要生產自行車相關零件廠商的1.14倍。

至於群聚效果方面,民國69年的實證可以明顯看出,自行車產業是存 在顯著的群聚效果,而且是呈現正效果的,符合我們對自行車產業的認知。

至於以整車廠的所在地作區分的話,雖然桃園縣、台中縣市和彰化縣皆具 有顯著性,但桃園縣的自行車零件廠其相對危險率,不同於台中縣市與彰 化縣,乃呈現負相關的不利區位現象。

由表 4-2-1 中按地區別的估測結果可以大約看出,雖然桃園地區有太平 洋與功學社兩家整車廠,但自行車零件廠的家數並不多,是否自行車零件 廠的關聯性不足,以致間接影響其退出市場的危險率,值得再深入作探討。

至於台中縣市與彰化縣,廠商設廠在此兩地的危險率是有顯著的關 係。台中地區的廠商與非台中地區的廠商,其退出市場的相對危險率是1.293

(49)

倍,而彰化地區則是1.197倍,顯示在此兩地生產的廠商,存活率是相對較 高的。

表4-2-1 民國72年方程式中的變數

影響變數 B P-value Exp(B)

Exp(B) 95.0% 信賴區 間

顯著性 下界 上界 新舊廠商 1.707 .0000* 5.512 3.740 8.124 資本額 .000 .4780 1.000 1.000 1.000 動力 .000 .2607 1.000 .999 1.000 員工人數 -.001 .0531* .999 .996 1.002 主要生產 .131 .0411* 1.140 .834 1.559 群聚效果 .241 .0153 1.272 .915 1.768 桃園 -.357 .0211* .699 .399 1.225 台中 .257 .0185* 1.293 .884 1.889 彰化 .180 .0233* 1.197 .890 1.610

註:”*”表在顯著水準 0.05 下具顯著性

(50)

圖 4-2-1 民國 72 年廠商生存函數圖

最後,以民國 91 年到 94 年的存活分析圖表與型式,做比較分析。

首先,由於民國 91 年到 94 年的廠商名錄中,少了廠商的使用動力及 馬力數,所以此項無法與民國 70 年的資料進行比較。至於其他變數方面,

依舊為使用廠商年齡、員工數、是否主要生產自行車,以桃園、台中和彰 化等三地區的整車廠為區分,本文也針對自行車的群聚效果是否顯著做進 一步分析。

生存月份

(51)

0 100 200 300 400 500

VAR00003

0.0 0.2 0.4 0.6 0.8 1.0

累 積 生 存

生存函數

圖 4-2-2 民國 94 年廠商生存函數圖

在表 4-2-2 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顯著性的比較方面,廠商是否主要生產 自行車的零組件,與零件廠為桃園地區和彰化地區,是不顯著的。但在廠 商已存在月份、員工數、零件廠在台中,以及是否存在群聚效果等解釋變 項上,都具有顯著性。

生存月份

(52)

表4-2-2 民國94年方程式中的變數

註:”*”表在顯著水準0.05下具顯著性

關於存活的危險性方面,若廠商在觀察期前已存在,每多增加一個月,

其相對危險性會減少 0.965 倍,95%信賴區間為 0.964~0.966,此一結果與 Uwe 等(1999)針對德國汽車產業所做實證結果一致,其認為廠商是否為經 驗廠商與其存活具有正向的關係。

在員工人數方面,廠商若每增加一位員工,則危險率會減少 0.992 倍;

群聚效果方面,若自行車廠不是在台中地區設廠,則工廠的相對危險率比 例最高,是台中地區設廠的工廠的 1.414 倍。

影響變數

B P-value Exp(B)

Exp(B) 95.0% 信賴區 間

顯著性 下界 上界 已存在廠

-.036 .000* .965 .964 .966 員工數 -.008 .000* .992 .991 .994 主要生產 .080 .133 1.083 .976 1.202 整車廠-桃

-.198 .188 .820 .610 1.102 整車廠-台

.346 .000* 1.414 1.236 1.618 整車廠-彰

.044 .486 1.045 .923 1.184 群聚效果 -.151 .006* .860 .773 .957

(53)

至於在以往相關自行車產業中,廠商和政府單位認為的群聚效果方 面,本文的實證結果顯示,若廠商設廠屬於台中縣市及彰化地區,則廠商 的危險率相較於廠商不是設廠在中部地區,其危險率會減少 0.86,符合本 文於深度訪談之後所擬的先期假說,自行車廠商的確存有愈來愈明顯的群 聚效果。

(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產業的結構發展,所影響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而廠商的動態變化更 是影響產業興起衰落的重要因素。本文運用自行車產業在成長時期,產業 變化頻繁的階段,做期間分析。研究中的資料部分,係使用經濟部統計處 每年的工廠校正,與再行編製的工廠名錄為主,輔以產業的深度訪談之後,

量化探討自行車廠商的存活分析。最後,將結論整理於下:

一、在許多的文獻及相關的業者訪談上,皆表示自行車產業是一個高 度群聚化的產業。加上日治時期,自行車零件廠皆在台中大甲附近設廠,

且多是家族式傳承,所以才會具備如此特別的產業特性。而本文的實證結 果顯示,自行車產業的確在中部地區具有顯著的存活關係。值得一提的是,

以民國 91 年到民國 94 年的實證,雖然群聚效果是顯著的,但卻呈現的是 負效果的。

根據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提供的資料,我們由自行車業概況可以 看出,目前台灣的自行車廠雖仍多以中彰地區為主,但在世界即工廠的觀 念,以及全球佈局的策略下,在世界各地所生產的零件,反而能以最快的 速度,將更高品質,或是更低成本的產品送至組裝工廠,形成零件廠是否

(55)

存在於中彰地區,反而不是影響其存活最主要的因素了。這樣的時空變化,

值得相關單位注意。

二、在個別廠商方面,由於本文將廠商規模分為資本額大小,及雇用 員工數來探討。不論是在資本額大小或是員工人數多寡來分析,都得到顯 著的結論,表示自行車產業是個傳統產業,追求的是資本及勞力的付出。

這結果對有意進入自行車產業的競爭者而言,確實是一個警訊,表示 自行車產業是一個大者恆大的市場。然而,對於一個產業而言,若能有大 量的廠商不停的加入與退出產業,對產業而言,動態的市場更有助於產業 的成長;易言之,對既有廠商而言,良性的競爭將會造成產業的正向發展。

相反的,若市場競爭不夠強烈,對既存廠商而言,容易安於現狀,在技術 研發上反而不易有突破性的發展。

甲、 建議

針對本文的實證,以及專家訪談的結果,分別將自行車產業的相關建 議彙整如下:

一、建議未來政策制定的相關單位,在擬定自行車產業的相關政策時,

以產業鏈與區位為主,進一步徵詢各聚集地區的自行車製造相關廠商,才 能做出對自行車產業有所助益的永續發展方針。

二、經由本文存活的期間分析結果顯示,二十餘年來各響因素都變化

數據

表 2-3-2    文獻變數整理表  研究類別  研究期間  變數影響存活率之效果  西班牙製造業  1994~1998  產業成長率(-)  廣告支出(+)  研發支出(+)  產業進入率(-)  產業流動率(-)  小規模進入者(+)  荷蘭製造業  1978~1992  資本額(+)  規模(+)  財務結構(+)  研發支出(-)  產業成長率(-)  產業退出率(-)  德國汽車產業  1886~1939  是否為轉投資汽車業(-)  德國製造業  1980~1999  初始規模(+)  產業成
圖 4-2-1    民國 72 年廠商生存函數圖  最後,以民國 91 年到 94 年的存活分析圖表與型式,做比較分析。  首先,由於民國 91 年到 94 年的廠商名錄中,少了廠商的使用動力及 馬力數,所以此項無法與民國 70 年的資料進行比較。至於其他變數方面, 依舊為使用廠商年齡、員工數、是否主要生產自行車,以桃園、台中和彰 化等三地區的整車廠為區分,本文也針對自行車的群聚效果是否顯著做進 一步分析。  生存月份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在 1855 年英國科學家 Lord Rayleigh 於地震研 究領域就發現了表面聲波的存在,此後則將此現象 運用於地震研究上,此表面波亦被稱為 Rayleigh wave ;直到 1965

英國第四季經濟增長由第三季的 0.9%放緩至 0.4%,製造業及企業投資分別減少了 0.9% 及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1.本招生以參與「工業工程與設備管理產學攜手專班」之國立霧峰農工 104 學年度日間部機 械科、國立秀水高工 104

以 2011 年經濟部統計處針對各製造業所做的調查,糕餅業所屬 的其他烘焙麵食品之生產值占食品製造業中 3.68%,在 33 項品向中排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姑媽今天開立了一個為期五年的紐西蘭元定期存款。 本金為 10,000 紐元,以複利息計算,年利率為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