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

Copied!
1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le Planning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以全球在地化觀點探討產業空間之發展

-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The Discussion of Industry Space Development with Viewpoint of Gloc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Jhongshan Leisure Agricultural Area, Yilan.

指導教授:何武璋博士 Wu-Chang Ho, Ph. D.

研究生:林宜慧 Yi-Huei Lin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一月

(2)

本授權書所授權之論文為授權人在國立宜蘭大學 建築與永續規劃 研究所

九十八 學年度第 一 學期取得 博士 碩士 學位之論文。

論文名稱: 以全球在地化觀點探討產業空間之發展-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指導教授: 何武璋

茲同意將授權人擁有著作權之上列論文全文資料,非專屬、無償授權國立宜蘭大學及國 家圖書館,不限地域、時間與次數,以光碟或其他各種數位化方式將上列論文重製散布、

發行或上載網路,提供讀者基於個人非營利性質之線上檢索、閱覽、下載或列印。

授權選項:

□ 校內、校外公開。

□ 校內公開,校外於□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後公開。

□ 因上列論文為授權人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之附件或相關文件之一 (申請專案號: ),校內於□一年□二年□三年□四年

□五年後,校外於□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後再將上列論文公開陳 列或上載網路。(勾選本項需經指導教授親筆簽名)

□ 因上列論文尚未正式對外發表,校內於□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 後,校外於□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後再將上列論文公開陳列或上 載網路。(勾選本項需經指導教授親筆簽名)

數位化公開方式若未勾選本人同意視同授權校內、校外公開

授權人: 林宜慧

E-mail: g8853056@yahoo.com.tw 簽名或蓋章:

指導教授親筆簽名:

中華民國 九十九 年 二 月 四 日

(3)

國立宜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推薦函

建築與永續規劃 研究所 林宜慧 君所提

之論文(題目) :

以全球在地化觀點探討產業空間之發展-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係由本人指導撰述,同意提付審查。

指導教授 (簽章)

系所主管 (簽章)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二 月 四 日

(4)

口試委員審定書

建築與永續規劃 研究所 林宜慧 君所提

之論文(題目) :

以全球在地化觀點探討產業空間之發展-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經本委員會審議,認定符合碩士資格標準。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一 月 十 一 日

(5)

以全球在地化 以全球在地化 以全球在地化

以全球在地化觀點 觀點 觀點 觀點探討產業空間之發展 探討產業空間之發展 探討產業空間之發展 探討產業空間之發展

-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例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宜蘭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出樸實豐饒的農業資源,在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 織,國際經濟自由化及農產品全面開放自由進口的衝擊下,傳統農業之經營模式必須面 臨轉型等課題。本研究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為個案研究,以傳統產業轉型為休閒產 業之路,探討在地產業空間轉型過程、發展之現況;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在早期,主 要是以旱田、果樹為主要產業,而後因地質因素導致種植不理想,因此由旱田轉型為高 經濟的茶葉生產,於民國九十四年獲選為休閒農業區示範區,成立之後因此走向觀光產 業發展之路,其中以多元的農業體驗活動,更是區內發展的一大特色。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衝擊演進下,進而有全球在地化概念的產生,因此本研究以全球 在地化觀點,探討產業發展過程,而產業又如何反應地方特色特作發展,在此同時,本 研究採取紮根理論研究法,收集訪談資料並對所收集的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再將研 究結果予以綜合分析及討論,透過實質課題的探討來釐清產業面臨之問題,提出分析建 議,提供休閒農業區未來發展方向之建議。

關鍵字:休閒農業、產業空間、全球在地化、紮根理論

(6)

The Discussion of Industry Space Development with Viewpoint of Gloc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Jhongshan Leisure Agricultural Area, Yilan.

Abstract

It is bred the plentiful agriculture resource of Yiland by the exceptionally rich nature environment. After Taiwan joined the WTO, for the impact of national economy liber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entirely opening up for import,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traditionally agriculture have to change its wa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Jhongshan leisure agricultural region in Yilan as an example. It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property, space development transfer for local industry, and the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transferred to leisure industry. In the early day, the major industry of Jhongshan leisure agricultural region planted the dry farmland and fruit tree. Afterward it was not growing well plant for the soil factor. The dry farmland transformed into tea production for high economic product. It is elected into the leisure agricultural model district in 2005 and started into tourism industry. The one of major character of regional is multi-experienc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Follow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Glocalization idea was emerged. This study discuses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with Glocalization aspect, and how to respond the demand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use grounded theory study metho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interview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real problem figure out the solution, and offer the direction for leisure agriculture regio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pace, Glocalization, Grounded theory

(7)

謝誌 謝誌 謝誌 謝誌

寫論文的過程就好像培育一株秧苗,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在過當中一路 上的跌跌撞撞,有迷網、有疑惑,而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燈塔,再將希望轉換為 續航的動力,此篇論文能順利完成,須感謝很多人。

研究期間,首先感謝何武璋老師及薛方杰老師,帶領研究生摸索完論文的路 程,這兩年來感謝你們辛苦的教導及用心的付出,也讓學生在表達及思考上比以 往更來的成熟,相處這兩年下來,對所上的情感並非三言兩語述說的完,但這些 記憶將永遠放在心中。在每次論文與老師的討論,便提升論文的完整度,在此感 謝老師您對學生的用心。

感謝蘭陽技術學院的錢世皓老師,踏進專科到現今,老師您一路上陪伴著我 學習成長,學生有求於您時,老師您總是願意伸出援手,讓學生在求學路程勇敢 的面對困難,在此感謝老師您,這十年多的照顧。

感謝張培蒂老師,所上有您這位慈愛的老師,總是扮演著張老師的角色,很 感謝在研究所的最後一年遇到您,感謝這學期您的照顧。感謝所上所有的老師 們,在研究所的生涯裡,一路上的鼓勵與提點,在此感謝。

感謝研究所的同學們,芷恩、凱翔、偉仁、阿潘、明棻、鈺雯、偉軒、麵包、

小強、佳云、助教婉婷、學弟妹們及關心我的朋友們,在研究所生涯中,有你們 的關懷真的很開心,回憶裡都記錄著相處的點點滴滴,這兩年來有了你們及老師 的陪伴,便讓我生活得更歡樂及踏實,有了你們才能讓我有更多的信心來完成論 文。

感謝中山休閒農業區的阿姨、叔叔們,在繁忙中不惜配合著研究生,因為有 你們熱情的幫助,本研究才能順利的完成,特此感謝。

最後,感謝我敬愛的家人,在求學過程中有你們的支持與關懷,在研究所中 提供我無慮的生活資源,才能順利的完成學位,在此致上無盡的感謝。

2010.2

宜慧

(8)

1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緒論 ... 1緒論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流程 ...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7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 ...12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一節 全球化概念 ... 12

第二節 全球在地化核心概念 ... 16

第三節 休閒農業之發展 ... 25

第四節 日、德休閒農業發展概況 ... 33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中山休閒農業區之條件狀況說明中山休閒農業區之條件狀況說明 ...38中山休閒農業區之條件狀況說明中山休閒農業區之條件狀況說明 第一節 產業地方性的發展 ... 38

第二節 產業體驗空間與產業轉型之過程 ... 44

第三節 在地條件資源 ... 68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中山休閒農業區產業發展分析與結果中山休閒農業區產業發展分析與結果 ...72中山休閒農業區產業發展分析與結果中山休閒農業區產業發展分析與結果 第一節 產業發展之開放性譯碼 ... 72

第二節 產業發展之主軸譯碼 ... 76

第三節 產業發展之選擇性譯碼 ... 82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 ...85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93

附錄一 附錄一 附錄一

附錄一:::開放式編碼:開放式編碼開放式編碼 ...96開放式編碼

附錄二 附錄二 附錄二

附錄二:::訪談稿:訪談稿訪談稿 ... 104訪談稿

(9)

2

圖目錄 圖目錄 圖目錄 圖目錄

圖 1研究範圍位置圖 ... 4

圖 2研究流程表 ... 6

圖 3全球在地化概念圖 ... 17

圖 4全球場域圖 ... 20

圖 5休閒農業發展概念圖 ... 25

圖 6休閒農業區管理工作關係圖 ... 29

圖 7宜蘭縣優質休閒農業標章 ... 31

圖 8在地產業的變遷 ... 39

圖 9服務中心空間測繪圖 ... 46

圖 10內山茶園體驗空間測繪圖... 48

圖 11祥語農場體驗空間測繪圖... 51

圖 12鵝山茶園體驗空間測繪圖... 53

圖 13芳岳茶園體驗空間測繪圖... 55

圖 14東風農場體驗空間測繪圖... 57

圖 15銀山果園體驗空間測繪圖... 60

圖 16星源茶園體驗空間測繪圖... 62

圖 17綠野仙蹤體驗空間測繪圖... 64

圖 18新世紀茶園體驗空間測繪圖 ... 66

圖 19水牛娶親活動現場配置圖... 69

圖 20隘勇寮文化站平立測繪圖... 70

圖 21仁山植物園配置圖 ... 71

圖 22農村永續發展核心概念圖... 79

圖 23在地產業運作核心概念圖... 80

圖 24產業行銷策略核心概念圖... 81

(10)

3

圖 25選擇編碼各個概念之間關係圖 ... 82

圖 26中山休閒農業區產業發展策略關係圖 ... 86

(11)

4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 1九十七年休閒農業區評鑑結果 ... 7

表 2訪談對象表 ... 8

表 3在地化、地場化、本土化、地方化之含義 ... 15

表 4休閒農業定義 ... 26

表 5台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 27

表 6宜蘭縣十三處休閒農業區 ... 30

表 7 2005-2008宜蘭縣氣候平均值 ... 41

表 8套票說明表 ... 41

表 9中休閒農業區經營標示... 42

表 10服務中心空間營運執行狀況 ... 44

表 11內山茶園體驗空間營運狀況 ... 46

表 12祥語農場體驗空間營運狀況 ... 49

表 13鵝山茶園體驗空間營運狀況 ... 52

表 14芳岳茶園體驗空間營運狀況 ... 54

表 15東風休閒農場體驗空間營運狀況 ... 56

表 16銀山果園體驗空間營運狀況 ... 58

表 17星源茶園體驗空間營運狀況 ... 60

表 18綠野仙蹤民宿體驗空間營運狀況 ... 62

表 19新世紀農園體驗空間營運狀況 ... 64

表 20 產業體驗空間綜合整理表 ... 67

表 21中山休閒農業區水牛娶親活動註記 ... 68

表 22開放性譯碼結果 ... 73

表 23屬性與面向 ... 75

表 24主軸譯碼 ... 76

(12)

5

照片目錄 照片目錄 照片目錄 照片目錄

照片 1中山休閒農業區範圍... 4

照片 2中山村紅砂土質 ... 40

照片 3中山休閒農業區服務中心空間現況 ... 46

照片 4內山茶園體驗空間現況 ... 48

照片 5祥語農場體驗空間現況 ... 51

照片 6鵝山茶園體驗空間現況 ... 53

照片 7芳岳茶園體驗空間現況 ... 55

照片 8東風休閒農場體驗空間現況 ... 57

照片 9銀山果園體驗空間現況 ... 60

照片 10星園茶園體驗空間現況... 62

照片 11綠野仙蹤民宿體驗空間現況 ... 64

照片 12新世紀茶園體驗空間現況 ... 66

照片 13隘勇寮空間現況 ... 70

(13)

1

第一章 緒論

現今社會快速發展的步調之中,因此人們往往忽略生活中所留下的記憶及歲月痕跡。

在此社會發展趨勢的影響下,城市歷史脈絡往往過於膚淺,存留下來的記憶只剩華麗的 空殼,導致政府通常在都市計劃更新的過程中,也重新更新了城市的歷史文化。

城市不能沒有歷史,沒有歷史的城市,不會是魅力的城市;

地方不能沒有故事,沒有故事的地方,不會是魅力的地方。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寧靜的中山村落,茶香陣陣撲鼻而來,早晨的雲霧籠罩在幼嫩枝芽中,四面青山的 環繞,瀑布的湍流,孕育著豐富的生態。記得小時候來到中山村,當時還未規劃成為中 山休閒農業區,林務局羅東林管處開闢之國家級新寮溪森林步道也尚未開放,所以到這 的觀光民眾非常少,大部分來到村落之遊客及民眾都是為了買在地所生產的茶葉,在農 業轉型發展為休閒農業區之後,觀光人潮變多,因此也帶動了社區型產業的發展。

日據之初,當時村落中以樹薯及甘蔗為主要農作,民國二、三十年代,則改種蕃薯,

四、五十年代築水圳引新寮瀑布的水灌溉後,才開始種植水稻;民國六十年代,因為經 濟效益因素,居民紛紛由稻田改作茶園,逐漸轉型生產茶葉為主。從日據時期發展至今,

中山村在時間演化歷程中,產業也隨著時間不斷的變化,直到民國八十年初茶作達到高 峰;擁有四面環山、氣候與土壤等環境優勢之下,茶產業成為當地主要經濟產業及特色。

在高密度都市化、人口快速成長、都市休閒遊憩設施不足及大眾運輸系統普及之社 會脈絡發展下,休閒遊憩活動之選擇更為多元,因此休閒農業成為因應時代而生的新興 產業之一。自二○○二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在二○○三至二○○五年階 段國內的農業就業人口約有二至三萬人轉業,使得競爭力較低的傳統農業被迫嘗試轉型

1。在台灣十三個縣市中擁有六十二個休閒農業區,宜蘭縣就占了十三個休閒農業區;更 在農委會輔導下,中山村於民國九十四年獲選為全國休閒農業示範區。另外在週休二日 的政策推行下,國人對於休閒、遊憩及觀光旅遊需求日益增加,再透過政府政策推動結

1 陳墀吉、陳桓敦,2005,休閒農業資源開發,臺北: 威仕曼文化。

(14)

2

合農村的合作,改善了農業產業結構,透過產業轉型策略,以創意生活產業方式來經營,

使得休閒產業發展非常快速。

地方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產業」,是指特定地區居民運用區內人、地、產、景 等地區資源為基礎,同一地區居民所從事產業多半具有相似性,進而形成當地的「特色」

2。產業的特質在於它的地方化、地域化及內發性,產業型態不是以量產,而是以傳統、

創意及魅力取勝,它可能是手工且少量生產的,具有獨特地域性;地方文化產業在地性 化是參混著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產業、等特色,融入在地情感、人情與技術,它價 值性並非侷限於文化產品本身的販賣價值,也涵括無形的價值3。本研究以探討休閒農業 空間之發展,突顯在地產業存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透過文獻回顧、訪談與田野調查等方 式,展現出在地產業之發展動力與精神。

在地化產業發展面臨全球化衝擊時,採取「挑戰全球化」或「尊重在地化」;在全 球化為一體化的趨勢裡,贏家反而不是全球化均質趨勢,反而是能夠掌握自身獨特定位,

發展出自我風格「在地化」(Localization)。地方產業是以地方社區為核心,以在地智慧、

知識與文化為基礎,因應全球化的衝擊,運用在地人文地產景等資源,強調地方自主學 習與在地優勢內化4。空間不是空洞的,而是以文化方式所產生的社會關係,並透過此關 係建構出來,人們對不同空間投入了情感與承諾,地方是充滿人類經驗、記憶、意圖與 慾望之空間,並作為個人與集體認同的重要標記。

當前世界快速的變動,全球化所帶來的不只是無疆界,它更在政治、經濟、社會與 文化多個層面產生了錯綜複雜的效應,也顛覆了全世界的生活型態、習慣等核心價值,

在全球化的背後,隱藏的是龐大的經濟力量,將不斷地複製相同的思想、符號到每座城 市中,使得城市地景樣貌都顯示不出差異性,而無法展現出在地的文化特質。

2

賴彬桂,2007 年,在地全球化─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研考雙月刊 31 卷第五期,40。

3

陳其南(1996)。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國立中興大學,主-3。

4 賴彬桂,2007 年,在地全球化─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研考雙月刊 31 卷第五期,42。

(15)

3 本研究主要目的整理如以下三點:

1. 探討中山休閒農業區產業空間發展在地產業轉型過程、發展的現況。

2. 以「在地體驗空間」的問題,探討空間政策面、執行面、管理面如何運作,提供未 來休閒農業區發展之參考。

3. 在全球化環境衝擊下,利用全球在地化觀點,檢視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過程,避免 休閒農業區走向同質化趨勢,而是能展現出異質化現象,藉由紮根理論研究方法程 序研析,提供未來中山休閒農業區在產業發展中有明確方向。

(16)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流程 一、 研究範圍

中山村於民國九十年劃定為中山休閒農業區,範圍以冬山河上游為發源地以新、舊 竂溪為主軸並依道路、溝渠及山的凌線劃設(圖 1),主要以中山村為主題,包括大進村、

丸山村與八寶村,區位形狀完整,總面積約八○六公頃,以茶園為主要產業發展,行政 區域以中山村為主體。

圖 1 研究範圍位置圖 中山休閒農業區

珍 珠 休 閒農 業 冬山河休閒農業區 大進休閒農業區

梅花湖休閒農業區 羅東溪休閒農業區

冬山鄉

照片 1 中山休閒農業區範圍

(17)

5

二、 研究流程

本論文藉由中山休閒農業區之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發展,由產業空間的轉換,釐清 居民與環境紋理的關係。並由農村之生活世界、地方感與價值觀,討論農村發展定位,

探討全球化下地方的角色以及製茶產業空間之發展,針對研究提議及本質思考,建構相 關步驟與程序,說明如下:

(一)、 緒論

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方法,做為研究進行的目標。

(二)、 文獻回顧與分析

根據研究主題,收集在地化相關文獻理論並進行探討與回顧,並以國外休閒農業發 展經驗,探討現今台灣休閒產業的發展,將訪談及調查資料彙整分析後,探討全球在地 化中休閒農業發展運作所面臨的議題。

(三)、 休閒產業在地化過程

本研究檢視中山休閒農業區,產業空間營運的狀況及在地資源,探討休閒產業發展 是否同質化/異質化現象,再以全球在地化觀點進行在地紮根研究。

(四)、 實證分析

針對訪談的內容將資料進行開放編碼、主軸編碼及選擇編碼程序,借由編碼技術進 行資料分析。

(五)、 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所述,在過程中不斷地反覆修正及補充,使最後研究成果及建議能夠更加 完整,提供未來休閒產業發展有個明確方向。

(18)

6

圖 2 研究流程表 全球化中在地

化論述

國內休閒農業產 業之發展歷程

國外休閒農業發 展探討與分析 研究動機與目的

確立研究架構與方法

相關文獻分析

中山休閒農業區在地產業空間發展過程分析

產業發展在地化過程異質化呈現

結論與建議 理論抽樣 深度訪談 資料分析

編碼歷程

普遍主義

特殊主義 在地化 全球場域

存心懷舊

特殊性空間 在地條件

全球化中 心對邊陲 全球在地化

產業同質/異質化過程

紮根理論

結論 緒論 文獻回顧與分析 休閒產業在地化實證分析

(19)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中的紮根理論為研究方法,以客觀的角度進行田野調查,

試圖找出休閒農業發展的歷程、內容、推動方式等,並對所收集的訪談資料進行編碼分 析整理,再以全球在地化觀點進行探討。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中山休閒農業區為研究對象,因宜蘭縣政府在推動休閒農業政策下,以中 山休閒農業區設為示範區,於九十四年獲選為全國休閒農業示範區,九十七年休閒農業 區評鑑中更獲得良等(表 1),發展情況為營運發展成長中階段。故本研究以訪談方式收 集資料,針對由一級產業轉型至三級產業的居民,進行產業轉型訪談。

訪談研究對象大致分為兩層面,第一層是參與產業轉型為體驗的居民,在主要受訪 者中,可得知居民由傳統產業轉型為休閒產業中的歷程與想法;第二層為參與協會的組 織成員,在這裡可得知在產業發展中運用的策略及成效為何。本研究試圖從不同的角度 進行不同資料的收集,將發展概況作為最客觀的分析。

表 1 九十七年休閒農業區評鑑結果 休閒農業區

名稱 97年度 96 年度 95 年度 休閒農業區

名稱 97年度 96 年度 95 年度 時潮 中可 不列等 可級 珍珠 不列等 可 可級 新南 中可 不列等 可級 中山中山 中山中山 大良大良 大良大良 -- -- 良級良級良級良級 枕頭山 小良 可 良級 梅花湖 小良 可 良級 大湖底 中可 - - 大進 小良 可 可級 橫山頭 中良 良 良級 天送埤 小可 不列等 可級 羅東溪 大良 良 良級 玉蘭 大可 可 良級 冬山河 小可 不列等 可級

資料來源:2008,宜蘭縣政府。

備註-等級分數:大良:77-79 分 中良 74-76 分 小良 70-73 分 大可:67-69 分 中可 64-66 分 小可 60-63 分 不列等 59 分以下

本研究以全球在地化觀點探討,農民轉型為休閒產業發展,探討各因素之間的影響 與關係,以中山休閒農業區為本研究個案,進行實地訪談如(表 2)。

(20)

8 表 2 訪談對象表

代碼 訪談地點 背景 訪談時間 月份

E-1 體驗館 體驗業者

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 1小時 33 分 08 秒 98年 8 月 E-2 體驗館 體驗業者

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 1小時 36 分 56 秒 98年 8 月 E -3 體驗館 體驗業者、體驗組組長 1小時 21 分 57 秒 98年 8 月 42分 37 秒 98年 11 月 E-4 體驗館 體驗業者 1小時 22 分 02 秒 98年 7 月 E-5 體驗館 體驗業者

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 1小時 40 分 06 秒 98年 8 月 E-6 體驗館 體驗業者

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1小時 36 分 56 秒 98年 9 月 36分 56 秒 98年 11 月 E-7 民宿 體驗業者 1小時 23 分 57 秒 98 年 11 月 E-8 體驗館 體驗業者 2小時 03 分 13 秒 98 年 11 月 D-1 體驗館 體驗餐飲業者 1小時 50 分 20 秒 98 年 11 月 C-1 服務中心 台灣休閒漁業秘書長 40分 37 秒 98年 11 月 C-2 社區活動

中心 村長 40分 37 秒 98年 11 月 註:E-體驗業者;D-餐飲業者;C-組織領導者。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以宜蘭縣中山休閒農業區,由一級產業轉三級產業的業者為研究對象,而導 致研究結果推論僅能在體驗類別的業者,未能顧及到餐飲及住宿業者,加上在選擇研究 對象中,缺乏其他休閒農業區在發展上的比較於檢視,故本研究建議未來研究抽樣中,

可針對不同業者進行探討,另宜考量不同地區休閒農業的發展,相互比較後是否會產生 不同的發展模式。

三、 資料收集與檢視

本質性研究的資料收集方式,主要為經由研究者之「觀察」、「錄製」、「訪談」三種 方式5,研究以深度訪談法為主要基礎資料,以一手資料及二手資料進行資料蒐集,在進 行訪談資料後,本研究將錄音及訪談內容整理成逐字稿,做為分析的基礎,是將各個受 訪者口述資料,轉化成文字的符號,進一步進行資料分析。

5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臺北市:巨流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 150。

(21)

9

四、 質性研究方法之紮根理論採用

「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一詞,由非統計程序或其他量化方法來獲得研究 發現的任何類型研究,指資料非數量化歷程,將發現原始資料間概念和關係,然後組織 成一個理論性的解釋架構6。在方法上來說,質性研究是一個建立在研究者和參與者充分 互動基礎上的探討方式,研究者必須深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經過長時間的浸淫和學 習以收集資料;並在研究過程中觀察、學習、體認,包容和欣賞被研究者的認知架構;

而在量化研究中考量的不是在於對觀察的標準化,而是延伸到標準化之後對數字的操弄、

計算、比較和預測,也就是說將觀察到的現象背景後所具有的意義數字化7。因此質化與 量化方法不僅僅是在相同事情上方法不同而已,它們各有不同常處與邏輯,質性研究主 要是得自於歸納性的取向,強調文字而非數字。A.Maxwell(2001)質性研究特別適用 於以下五種研究目的8:

(一)、 了解意義:在質性研究中,不只對發生的事件及行為感到興趣,也須對於研究參 與者如何了解事件,以及他們的了解,是如何影響他們的行為而感到興趣,將焦 點放在有意義上。

(二)、 了解特定的情境:了解參與者活動期中的特定情境,以及此特定情境對他們的行 動產生的影響,了解這些事件、行動及意義是如何被獨特的情事造所塑造。

(三)、 界定未預期的現象及影響,並為後者歸納出一個理論。

(四)、 了解歷程:了解事件及行動發生的過程。

(五)、 發展因果解釋:從中獲取因果的解釋。

在研究中不同的不同科學領域之學者會使用不同類型的質化方法,不同質化之研究 類型有:紮根理論研究法、民俗誌、現象學派、生命史及對話分析等9,質化研究可以用 來探討有關個人、團體及組織的現象等,從分析方式與研究議題而言,因此本研究與探 討主題相符,也是本研究採用紮根理論為研究方法之原因。最早發展紮根理論之社會學 者為 Anselm Strauss 及 Barney Glaser 所提出,以統籌方式運用系統化的程序,對提析出

6

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吳芝儀、廖梅花譯), 嘉義 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 17。

7 王雅各(2005)。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頁 18- 20。

8 A.Maxwell, Joseph(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合譯)。臺北 市:心理出版社。頁 26。

9 A.Strauss, J.Corbin(2005)。質性研究概論。(徐宗國譯)。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公司。頁 23。

(22)

10

的現象加以歸納整理,針對某一些現象發展並以歸納式的導出理論,理論的構成不是由 一組數字或是由一羣彼此相關鬆散的主題所構成10,而是經過紮根理論策略所建構出來 的概念以及之間的關係,並且能反映社會現象的理論。

休閒農業之發展經營是需由多面向相互支援,任何社會現象的構成,都必有形成的 因素,因此彙整田野資料、參與觀察、影像圖片、逐字稿等,收集綜合資料脈絡下進行 休閒產業空間探討,瞭解產業變遷過程,故透過紮根理論的核心,將資料分析作為系統 化的整理,釐清休閒農業在地發展中相關概念,連結各個概念,在資料中建立理論。

五、 研究步驟

本研究採用紮根理論,主要是透過編碼的過程分析,衍生出概念性架構或理論,過 程乃是對於一個現象所作的經營管理、控制與對之反應,而串連出一系列的行動與互動

11。藉由資料(Data)取得,如訪談、觀察、文件、記錄及影片等,將資料概念化及縮減,

再依照屬性和面向來銜接類別,將現象概念化、推衍及連結等,再依序以開放編碼(Open Coding )、主軸編碼(Axial Coding)及選擇編碼(Selective coding),三步驟進行紮根編碼。

(一)、 開放編碼

以界定資料中所發現的概念,及屬性和面向的分析歷程稱之為開放編碼,是第一關 對最近所蒐集到的所執行的工作,研究者在第一次的嘗試中,找出主題並且指派最初的 符號或標籤,把大量的資料濃縮成數個類別12,開放編碼步驟13A.Strauss&Corbin(2001): 1. 定義現象(概念化):在紮根理論研究方法裡,我們必須要將觀察到的每一個現象、

訪問稿及任何文件裡的句子與段落,將資料加以分解而轉化為概念化,再賦予一個 可以代表它們各別現象所涉指的名字。

2. 發現類別:收集到龐大的資料後,為了縮減處理概念的數量,我們把相似的概念歸 類在一起成為概念群,將概念以更抽象的解釋性名詞來加以歸類。

3. 類別與次類別之命名:在譯碼過程中給予所指涉的概念,更高層次之抽象命名。

10

A.Strauss, J.Corbin(2005)。質性研究概論。(徐宗國譯)。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公司。頁 26。

11 A.Strauss, J.Corbin(2005)。質性研究概論。(徐宗國譯)。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公司。頁 163。

12 W.Lawrence Neuman (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朱柔若譯)。臺北市:楊智文化事業有 限公司。頁 792。

13 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吳芝儀、廖梅花譯),嘉義市:

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 107-120。

(23)

11

4. 發掘類別的屬性和面向:屬性即是類別的特徵,以界定類別並賦予意義;面向則代 表屬性在一個連續範圍內的落點,使類別具有特定性,所以一但類別被確認出來,

就能依據其特定的屬性與面向來發掘類別。

(二)、 主軸編碼(Axial coding)

關連類別與次類別的歷程,稱之為「主軸」,是藉由所分析現象的條件、脈絡、行 動/互動的策略和結果把各類別之間加以聯繫,檢視各類別之間交互關係。

(三)、 選擇編碼(Selective Coding)

選擇編碼是統整與精鍊理論的歷程。因此在進行理論建立時包含兩大步驟14 (Corbin, 2001):

1. 發現核心類別:核心類別代表的是該研究的主題,是濃縮所有的分析結果而得到的 字詞,此字詞包含整個研究之內涵,連結所有其他的主要類別。

2. 理論的精鍊:在理論架構勾勒出後可藉由:理論架構是否一致(Lnternal Consistency)、

是否存在邏輯的縫隙(Gaps in Logic)、補足(Filling)發展不足的類別,三項工作來精 鍊理論。

14 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吳芝儀、廖梅花譯),嘉義市:

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 152-163。

(24)

12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一節 全球化概念

一、 全球化

時間與空間經驗的改變可說是「全球化」的主要特徵15。一九八○年代末期開始,

全球化逐漸變成社會科學界關注的重點,全球化代表美國經濟與政治霸權之威脅,在美 國文化的影響下,世界形成一致的景象。

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影響無所不及,涉及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

層面,知識的累積及和技術的發展是全球化進程向前推進的根本動力。在運輸工具和通 訊工具的不斷革新之下缩短了空間之間的距離,直接造成了生產成本的下降,人類活動 範圍和想像空間的擴大,相互交往的深入,從而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16。一九九○年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引述紀登斯「時空壓縮」(Time-Spce Compression)觀點,指 出生理(航空飛行)或個人參與(影像、網路)使得時間落差減少,時空距離感小,說 明社會各階層關係距離已經縮短差異減少、關聯性程度增加等17。在時空壓縮的進程中,

時間可以用降低空間限制的方式加以重組,時間的縮短及空間的收縮,而依序地降低不 同空間點之間的經驗距離18,而距離的消失,意味著科技的進步及跨國網路的形成,將 可去偏遠化與去空間化,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透過跨國公司的物流網絡,與全球任何一 個地方銜接,而疆界的破壞,國家的邊界與國家角色將面臨嚴厲的挑戰,進一步造成對 國家與地域認同的消失19,人們就能輕易的接觸到,各地多元文化內涵,也輕易分享著 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因此地方應該更需要加強在地化的重塑。Robertso 認為:

全球化作為一個概念指的是世界的壓縮(Compression)以及把世界作為一個整体的意識 的增强(Intensification)20。甚至各種觀念與創意,都可以超越傳統的國界,在國際間

15 李永展(2003)。全球化與時空重構。建築與規劃學報,4-1,57。

16 楊雪冬(2002)。全球化:西方理論前沿。北京:社会科學文献出版社。頁 5。

17 郭曜棻(2007)。 全球化與地方文化產業之壟斷邏輯。臺北市: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頁 36-37。

18 Waters, Malcolm(2000)。CLOBALIZATION。(徐偉傑譯),臺北市:弘智文化。頁 86。

19 郭曜棻(2007)。 全球化與地方文化產業之壟斷邏輯。臺北市: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頁 44。

20 Robertson, Roland(2000)。全球化: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梁光嚴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 11。

(25)

13

快速的交流與流動,並建構出一種新的市場秩序、供需關係、溝通方式,以及跨國界的 全球性網路關係,就空間規劃而言,新的市場秩序與網絡關係則重新營造了空間及都市 的角色。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全球化改變了地方文化產業流通與操作的重要方式,而全 球化應該包含在地化,一方面全球化必須以「在地」進行,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是在地構 成之條件與存在脈絡,因此全球化與在地化是具有連結關係,因為所謂的全球化,就是 在地化之實現21

二、 全球在地化

「地方化」、「在地化」、「本土化」與「地場化」英文都有 Localization 的概念指涉

(表 3),因此常被混為一談,交互使用。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指全球思維架構 融合在地需求和特色的動態關係,亦即為「全球接軌、在地行動」之意涵,從地方-區 域-全球之間相互影響22。全球化的發展與本土化在許多論述中,並不相互衝突反而是 相互滲透與合作關係,這些文化到達某個區域,即透過在地轉換手法與創新方式,發展 出新的脈絡,就是所謂在地化,而「在地化」 (Localization)所連結者就是本土的、地方 的概念及行動,在地的人們一方面迎接強勢的全球商業文化,一方面可能也為抵抗全球 同質化,保衛屬於自己特定地方團體的傳統、生活模式與認同。在同一個社會中,充滿 了各種民族、以及不同語言和習慣,但是都屬於生活圈的一份子,每個人皆是命運共同 體,有了自我認同,才有條件繼續去推動本土化、在地化,文化曾經是屬於一股特殊化 與地方化的勢力,以區辨「我族」與「他族」的不同,建構了地方認同建構的形式及人 們生活的方式,這些都足以提供基礎,以對抗與當地文化差異甚劇的外來思想、認同。

當全球文化滲透地方,地方勢必成為一個複雜而衝突不斷的場域23,所以沒有地方,全 球只能停留在抽象的層次,它必須靠地方來實踐、落實24

21

林岳賢(2004)。全球化下的尊重與實踐。取自:http://www2.thu.edu.tw/~trc/1-epts/1-class/2.2.3.pdf。頁 1 0。

22 吳清山、林天佑(2007)。教育名詞全球在地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8, 249。

23

卯靜 儒(1987)。全 球化與 在地 化之 間解 嚴後台 灣課 程改 革論 述的 轉 變與 文化 認同 問題 。取自:

http://tsa.sinica.edu.tw/Imform/file1/2004meeting/paper/C3-2.pdf。頁 9。

24 游常山(2000)。沒有在地化全球化就不真實,天下雜誌,276。

(26)

14

「在地化」和「全球化」之間的新的關係應該是辨證的,非絕對的壟斷支配,但卻 是種更黏稠的依賴與合作的加深,每個地區雖多少有自主的可能,但是自主皆是不完全 的,因為每一個地方孕育在地化的條件皆有所不同,與全球互動的方式也不同,所以能 擁有的自主空間也就不同,在這一股既全球化又地方化,稱之為「全球在地化」的潮流 中,在經濟面的首要工作自然是積極拓展知識經濟時代的網路與電子商務商機,而在社 會面的焦點應是地方性特色的塑造,這也是全球化更要注意必須具有實踐性的空間,有 很強的主動性的外擴展25。將區域或地方特質的異質性或多元性演化成為全球所普同接 受的現象,藉凸顯地方的自主性意涵,並形成與全球交融的現象,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形塑成「普遍的特殊化」與「特殊的普遍化」二者交互辯證的動態發展26

對許多地區來說,全球化對文化的侵蝕,使他們被迫在全球化體系中,必須改變生 活習慣,抵擋全球化下的浪潮,因此許多地域將面臨邊緣化與弱勢化,有些國家也意識 到全球化將影響到地方傳統文化的消失及文化將被均質化的危機;在社會或社群中文化 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形成特定的地域特色,成為該具有地域獨特性的文化,而形成「地 方文化」,地方文化的延續,仍是地方生活經驗的累積及在地經驗傳承27。而全球化看似 意謂著將會取代在地文化,進行大規模地剝削、支配與不平等的同化及殖民運動。因此 全球化是否等同於西方化、麥當勞化、美國化等許多學者各有不同論述,如倫敦經學院 院長 Anthony-Giddens 不讚同「全球化」等同於「美國化」,反認全球化是「多元化」, 而不是「單一化」的權力中心,全球化不可能發展出標準化的文化,反而更能刺激在地 多元化的發展28。而本土化與在地化的力量要如何與全球化力量抗衡,在全球化快速更 迭的氛圍中,當地的產業、文化發展要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與機制,讓流動的文化 能與在地的生活產生相互共鳴,並促進當地文化生命的再創造,才是關注之議題。社會 學家羅伯生 Roland Robertson 為了突顯這種全球與地方的文化雜化的傾向,就以日本商

25

林岳賢(2004)全球化下的尊重與實踐,取自:http://www2.thu.edu.tw/~trc/1-epts/1-class/class22.3.htm(PDF)。

頁 5-6。

26 周桂田(2001)。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現代的弔詭,取自:http://homepage.ntu.edu.tw/~ktchou/docume nts/%A5%FE%B2y%A4%C6%BBP%A5%FE%B2y%A6b%A6a%A4%C6.pdf。頁 2。

27

郭曜棻(2007)。全球化與地方文化產業之壟斷邏輯。臺北市: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頁 53。

28 吳迎春、游常山(2002)。全球化是小國的機會,天下雜誌,126。

(27)

15

業中策略「土著化(dochakuka)」(deriving from dochaku “living on one’s own land”),為 全球的地方化採取,適應在地的條件,即所謂「因應地方的特殊文化,必須將全球商品 加以在地化」的主張29,因此,因應全球化的地方回應,也就是所謂的「全球地方化」,

藉由強調「地方根源」及「本土認同」來對抗「西方印象和價值觀」的全球化現象,藉 由「社區主義」來對抗全球化所帶來的更抽象的疏離感30

表 3 在地化、地場化、本土化、地方化之含義 項目

類別 特質 訴求 相對

概念 策略對應 論述課題 衍生概念 在地化 歸屬感 強調當地的空間

與社群概念

去在地 外來化

強化共同體與 歸屬

主體/客體 內/外 地場化 在地文化 追求在地文化場

所精神,特色是 地方性的產業

工業化 商品化

產業在地文化 化

在地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文化/商業

本土化 原生的 強調當地的人文 與自然環境

中國化 洋化

去中國化 我族/他者 內/外 我/你 地方化 分眾的 強調非正經中心

的社會與生活型 態

全球化 中央化

抗全球 解中央

分眾/集中 邊緣/中心 低/高 遠/近 下/上 資料來源: 陳碧琳31,2008。

29 Mike Featherstone, Scott Lash and Roland Robertson.(1995).Global modernitie,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8。

30 李永展(2003)。全球化與時空重構。建築與規劃學報,第 4 卷,第 1 期,66。

31 陳碧琳(2008)。「在場化」產業在宜蘭初探。于國華(主持人),文化、地方、藝術節,宜蘭縣: 縣政府。

86。

(28)

16

第二節 全球在地化核心概念

在全球浪潮下隨著經濟、文化、政治全球推展之下,造成產業、人才、資訊等,不 斷朝向制度化方向整合,因此也突顯出地方特色具有文化價值所在,避免全球化走向整 合化,一九九二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召開地球高峰會,通過「21 世紀議程」做為全球推 動永續發展的行動方案,並提出「全球思想,在地行動」之概念,宣告永續行動展開,

奠定地方為重要的角色32。本研究藉由專家學者所提出的全球化在地觀點,整理出「全 球在地化」七個概念,由「在地化」、「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全球場域」、「存心懷舊」、

「特殊性空間」、「在地條件」、「全球化中心對邊陲」之構成,探討中山休閒農業區全球 在地化下之發展,(圖 3)所示。

(Robertson, 2000)在懷舊論述中,Robertson 認為在全球化進程中,民族認同將會遭 到威脅甚至摧毀的命運,「懷舊」不再純粹地只是被視為一種無家可歸情緒表現或尋求 在家的感覺,而是民族認同的尋求33,重獲在地認同的一條途徑。

(周桂田, 2001)全球同質性、趨於同一內涵之行動普及於世界各地,發展狀態為「普 遍的特殊化」(homogeneity),相對於此,「特殊的普遍化」(heterogeneity)關係到區域或 地方特質的異質性或多元性,能演化為全球所普同接受的現象,凸顯地方(特殊)的自 主性意涵,並形成與全球交融的現象,此兩概念來解釋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共存共榮辯 證關係34

(徐偉傑, 2003)以全球在地化的觀點看待全球化,各個社會實體在選擇參不參與全球 化本身都有其正面和負面的後果,如何備妥良好的在地條件,擅用全球化帶來的各項資 源,並抵擋負面影響的入侵,成為全球化潮流下各社會實體的重大考驗35

32 莊麗蘭、楊睿雲(2007)。重要國際組織對全球在地因應初探。研考雙月刊,31-5,87。

33 Robertson, Roland(2000)。全球化: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梁光嚴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 225。

34 周桂田(2001)。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現代的弔詭。取自:http://www2.tku.edu.tw/~tddx/center/link/gr obole_and_ginland.htm

35 徐偉傑(2003)。全球在地化:理解全球化的一條路徑。思與言,41-1,11。

(29)

17

在地化

普遍主義 與特殊主義 全球場域

存心懷舊

特殊性空間 在地條件 全球化中 心對邊陲 全球在地化

圖 3 全球在地化概念圖

(邱貴芬, 2003)「全球化」不是一個「同質化」文化的過程,「全球化」促成了「在 地化」,「同質化」和「異質化」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共生共存36

(劉俊裕, 2007)「在地化」的過程也就是將外來文化的內涵,透過在地語言、觀點、

品味與價值思維體系的重新詮釋與轉化,和當地群眾生活相互銜接,進而在當地產生新 的文化意涵,豐富在地文化的內容與內在動能,在地需要自己的根,更需要尋求自己在 全球體系中的當代與未來37

(周平, 2007)在全球浪潮的時空之下,由某些特別的事件,所引發的懷舊情緒、思維 及行為之整合,現今人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消費中的懷舊,也表達了現代人追求多 元生活方式及心理需求和反璞歸真的情感38

( Tim Cresswell, 2006)「地方空間」是透過特定地方結構而表現出來社會活動與制度,

依據在地歷史記憶、認同、居民共同組織的空間,因此空間就成了地方,地方成了讓人 觀看、認識、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空間有別於地方,被視為缺乏意義的領域,當人將 意義投注於局部空間,以命名等等方式依附其上,空間就成了地方39

(廖美莉, 2001)全球貿易快速擴張,跨國企業的進駐帶動都會區的發展,加速都市化

36

邱貴芬(2003)。尋找「台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基進政治意義。中外文學,32-4,46。

37

劉俊裕(2007)。文化全球化:一種在地化的整合式思維與實踐。國際文化研究,3-1,14。

38 周 平(2007)。解讀懷舊文化。學術論壇理論月刊,8,54。

39 Tim Cresswell(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王志弘、徐苔玲譯)。臺北市:群學出版社。頁 19。

(30)

18

的現象,空間的競爭不再是國與國間的競爭,而是都市與都市間的競爭,除了這些主要 核心都市以外,如果都市未能跟上全球化的腳步,將會逐漸失去競爭優勢,漸漸被邊陲 化40

一、 「在地化」概念

何謂在地化,相對於「全球化」之下的概念,也就是不屬於全球化,而強調地方特 色的,都可以稱之為「在地化」41。在地性定義為地方上與居民生活有關的自然生態與 人文社會環境之文化表現,其所衍生的歷史、產業、景觀、社會行為…等具有在地性特 質的人、事、物,這些在地性的主題是會隨著社會變遷而不斷地成長、存在或發生的一 種動態表現42。「在地」與「非在地」的關係是屬於主體(Subject)與客體(Object)之問 題,無上下高低之分,以台灣閩南語「在地仔」意思是「當地居民」,一個明確的住在 此地的概念,背後有很強的共同體(Community)意涵,甚至是人與土地合而為一,與外 來者有明顯的差異,最大指涉在於「文化」,換言而之「在地化」是尋求當地著床、認 同與歸化的過程,具有土地認同與歸屬感之含義43

全球主義的興起並不表示地方主義的微弱;相反的,許多新形式的地方主義相應而 生,「新地方主義(New Localism)」似乎是後現代社會產生的特質,時空轉換並不會使

「建構的社會」消失,而是使「地域依附(忠誠、認同等)層次」成為小規模的本土社 區,社區營造是內發性的,是來抵禦外來資本主義環境的惡化;所謂「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思維下,社區營造同時也是臺灣社區與全球化對話的窗口44,是整體 社會共同展現出來之行為,全球化是當前社區發展最核心的挑戰,社區營造價值是在於

「人」、「環境」、「地方魅力」、「在地資源」45。通常,「社區」概念與地理上或空間上所

40 廖美莉(2001)。因應全球化-台灣都市發展應有的方向。取自:http://old.npf.org.tw/P UBLICATION/SD/

090/SD-C-090-136.htm

41 賴兩陽(2004)。全球化、在地化與社區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07,123。

42 莊金修(2006)。在地性的啟動與發現:南化鄉地方文化館的發生過程之分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

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南縣。22。

43 陳淑敏(2005)。論全球化與本土化交會下的新社區。社區發展季刊,110,81。

44 陳淑敏(2005)。論全球化與本土化交會下的新社區。社區發展季刊,110,407。

45 吳英明、曾英敏,梁馨云、殷婉茹(2008)。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高雄市:高雄市政府。頁 16。

(31)

19

謂「地方」有著密切之關連,人們生活在特殊的空間中,其社會關係以及文化意義都與 這空間相互關聯;「社區」不能脫離一個空間化的理解,社區意識不只是居民認同的體 現,同時也在空間特殊化過程中將「地方」之差異帶入社會運動策略46

二、 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

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在邏輯上一方面是「普遍的特殊化」,另一方面是「特殊的普 遍化」發展狀態。「普遍的特殊化」意指全球同質、趨於同一內涵的行動普及於世界各 地,及是普遍性問題而全球具體化,以好萊塢電影或WTO皆是最佳的例子,相對於此,

「特殊的普遍化」關係到區域或地方特質的異質性或多元性,能演化為全球所普同接受 的現象,即是全球普遍性尋求特殊的,以及漸增的身分表現之模式,以蘇格蘭或台灣原 住民音樂為世人所流行接受而言,其凸顯地方(特殊)的自主性意涵,並形成與全球交 融的現象47,在 Robertson, 2000 中,特殊性普遍化是指對特殊的東西,對表面上越來越 精緻的認同展示方式的尋求具有全球普遍性48,此兩種概念的接軌,讓地域性的思想或 行為模式不會單純只是屬於某個地方的產物,而有發展成為全球趨勢的空間與可能性49。 一但在地事物或觀念形成全球事物或觀念,便取得某種普遍性的發展,這種普遍性在落 實或應用到其他地域時,又會在融合當時特色與條件的狀態下成為在地事物的一部分50。 換句話說,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的交互作用具體地體現在傳統的「社群」與「社會」兩 個概念的全球化發展上。十九世紀中,德國社會學家突尼士(Ferdinand Toennies)於探討 公民資格認同時,首先區分了「社群」(Community,Gemeinschaft)如家庭、鄰里、村落等 與「社會」(association,Gesellschaft)如利益團體、城市、民族國家之差異,前者係基於 自然意志(Natural Will),後者則是基於理性意志之結合51。因此全球化不只是西方國家強

46 張繼文(2005)。社區概念、地方感與視覺文化教育。國教天地,159,91。

47 周桂田(2001)。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現代的弔詭。取自:http://homepage.ntu.edu.tw/~ktchou/docume nts/%A5%FE%B2y%A4%C6%BBP%A5%FE%B2y%A6b%A6a%A4%C6.pdf

48 Robertson, Roland(2000)。全球化: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梁光嚴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 141。

49 賴兩陽(2004)。全球化、在地化與社區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07,122。

50 徐偉傑(2003)。全球在地化:理解全球化的一條路徑。思與言,41-1,7。

51 沈宗瑞(2001)。全球化、民族國家與公民教育。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師大國際

會議廳。6。

(32)

20

資料來源取自: (Mike Featherstone, 1995,p.71),本研究繪製。

圖 4 全球場域圖

自我認同的相對

社會組成的世界體系

自我 人類 民族社會

個體|社會的論爭 現實政治|人性的論爭 社會的相對化

勢文化同質化的過程,也包括了其他在地特殊文化向世界散播或抗爭其價值、象徵意涵 的異質化過程。

三、 全球場域

在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下,世界經濟帶動了種種屬於全球人類的共同課題,涉及社 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層面,作為世界同一個場域,Roland Robertson 提出全球化 概念即是世界的濃縮,以及世界的緊密化,並且進一步的指出全球化模式包括了四個要 素:國家社會、世界社會系統、個人、人類四個要素(圖 4),每一種都會受到另外三種 的約制52。社會的關係就是國家間較大規模互動的瞭解,自我認同的相關即將個人認同

擴大到認同人類,而這基本的假設就是這世界已經漸漸成為單一個體,唯有這樣的概念,

使得世界各國家、民族、在全球化過程中能保有自己的特殊條性53

全球場域作為全球在地化的概念內涵之一,一方面關注全球場域賦予自我、民族社 會、社會的世界體系和全人類在全球情境下相對自主的地位,讓每一個單一個體、社群、

國家的獨特性給予正當性和普世的價值。另一方面,關注在全球場域中各組成要素之間

52

Robertson, Roland(2000)。全球化: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梁光嚴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 39。

53 李永展(2003)。全球化與時空重構。建築與規劃學報,4-1,55。

(33)

21

的一種相對化的關係。不忽略全球,也不忽略地方,將所有組成要素視為具獨特價值的 主體,這也是一種多元文化主義之觀點54。總而言之,「全球場域」提供在產業發展上有 一個整體性的參照架構,在社區產業發展上要從全球的觀點及在地之脈絡去思考檢視當 地之問題,任何問題都需要放在全球與在地的共同利益之下去加以辯證與檢視。

四、 存心懷舊

懷舊(Nostalgia)也稱為懷鄉、鄉愁之意,源於希臘與的 Nostos 和 Algia。Nostos 是”

返回家園”之意,Algia 即是痛苦的狀態,連起來便是渴望回家的痛苦,而鄉愁廣泛的說 是指懷舊主體對過去曾經經歷過的人、事、物及環境,心理懷著一種苦樂交織的情感,

可望寄託著一種離家後思慕家鄉、追戀家園的憂鬱感受及愁怨體驗55

懷舊是一種心理及文化的現象,從心理層面分析,懷舊隱含著的退行心理,是一 種心理防禦機制,人之所以懷舊,是因為內心衝突(如自己本能與道德良心之間),也 可以是外界的沖突(自我與現實之間)。有衝突就會尋求安全保護,而退行到過去、家 鄉替代性地滿足人的本能欲求;在懷舊文化層面上,指伴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消費社 會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球浪潮的時空之下,由某些特別的事件,所引發的懷舊情緒、

思維及行為之整合,現今人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消費中的懷舊,也表達了現代人追 求多元生活方式及心理需求和反璞歸真的情感56, 因此懷舊是一種想像化的時光追憶,

一種情感化的生命體驗,一種詩意化的生存藝術57,而懷舊與生活經驗與記憶有關,人 們透過過去生活經驗與記憶的重建,喚起對過去的歷史回憶58。近年來由於國內經濟型 態轉變以及政府大力提倡之下,地方文化產業的帶動不僅促進地方經濟活絡,也提供民 眾休閒旅遊的另一種選擇,除了提供旅遊觀光的去處外,地方產業的價值,須透過「體

54 黃敬忠(2005)。Roland Robertson 的「全球在地化」及其對本土課程研究的蘊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臺北。125。

55 周 強(2007)。論懷舊的審美蘊涵。文學研究,27-3,110。

56 周 平(2007)。解讀懷舊文化。學術論壇,8,5-4。

57 周強,2007,論懷舊的審美蘊涵,文學研究第 27 卷第 3 期,p. 112。

58 蔡明達、許立群(2007)。建構懷舊情緒量表之研究-以地方老街為例。行銷評論,4-2,163。

(34)

22

驗」來感受在地之情感與文化,進而了解到地方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生活的經驗,產生共 鳴與感動。

在懷舊論述中,Robertson 認為在全球化進程中,民族認同將會遭到威脅甚至摧毀 的命運,「懷舊」不再純粹地只是被視為一種渴望回歸故鄉的情緒表現或尋求在家的感 覺。在全球脈絡下的「懷舊」轉化為「存心懷舊」,成為一種文化政治的策略,具有積 極復興民族文化與提升民族認同之功能,且具有凝聚社會行動之力量,因此,「存心懷 舊」可以視為一種本土化的運動,它是全球在地化的基本特質之一。 除此之外,Robertson 談論到「尋求基本教義」與「存心懷舊」這兩者的關係,認為「存心懷舊」基本上就是 一種「尋求原教旨主義」59

原教旨主義最早出現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至一九六○年代才開始被廣泛的 人們及運動所採納。原教旨主義不等同於狂熱盲信(Fanaticism)或權威主義

(Authoritarianism),而是呼籲回歸重要經典或經文,提倡把閱讀的得到的戒律應用在社 會、經濟或政治生活60,更具體地說,在世界各地與各個社會內部,這種「尋求」之過 程是按照有關傳統、認同、家、本土性、地方性、共同體等在全球擴散的思想下來進行 的61

在當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尋求基本教義」是對認同訴求的期望,具體的表徵為全 球各地興起的各種本土化運動。Robertson 將「基本教義主義」界定為:「一種價值取向 的、反現代的、去分化的集體行動的表達形式,這樣的表達形式旨在根據一套特有的絕 對價值重新組織所有生活的社會文化運動」,表達特定價值形式的社會文化運動,

Robertson 進一步將它指稱為「尋求基本教義」(Search For Fundamentals),藉由國際性 組織或跨國聯盟關於本土化運動的鼓勵,以在世界各地為爭取社會實踐的各式各樣本土 化運動在全球範疇上協調地結合起來,本土運動就蘊含了基本教義主義的性格特徵,這

59 黃敬忠(2005)。Roland Robertson 的「全球在地化」及其對本土課程研究的蘊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臺北。97。

60 Giddens, Anthony(2001)。失控的世界。(陳其邁譯)。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61 Robertson, Roland(2000)。全球化: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梁光嚴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 238。

(35)

23

些運動已經隨著基本教義主義理念的增強而發生62。在全球化衝擊下,一個逐漸去傳統 化的社會裡,原教旨主義透過真理內在要求來捍衛傳統,社會是需要傳統的,因為傳統 讓生活有了延續性、賦予其形式63

五、 特殊性空間

空間與時間是人類生活的根本物質之向度,Manuel Castells 將空間分成流動空間與 地方空間,「流動空間」是社會環繞著資本流動而建構的包括:資本流動、信息流動、

技術流動、組織性互動流動、影像、聲音及象徵的流動64,「地方空間」則是透過特定地 方結構而表現出來社會活動與制度,依據在地歷史記憶、認同、居民共同組織的空間,

因此空間就成了地方,地方成了讓人觀看、認識、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空間有別於地 方,被視為缺乏意義的領域,當人將意義投注於局部空間,以命名等等方式依附其上,

空間就成了地方。政治地理學家 John Agnew 在一九八七年勾勒出地方三個基本面向,

為區位、場所、地方感,隨著全球化勢力侵蝕地方文化中,均質的全球空間及時空的壓 縮下,造成了地方感的喪失,家鄉的街道日漸趨於均質化,使得地方變得不再具有獨特 性,於是地方感的保存與建構,是一種記憶到希望,從過往到未來中,地方的重構可以 揭露隱藏的記憶,替不同之未來提供前景65

六、 在地條件

「在地條件」(Local Conditions)是指某社會實體內部特定,且特殊的各種社會排 序(Arrangements),它可以是無形的自主意識和深層的文化意涵,也可以是有形的政策 設計與制度安排,在地條件是全球化與在地化接合的平台,以全球在地化的觀點看待全 球化,地方如何備妥良好的在地條件,擅用全球化帶來的各項資源,並抵擋負面影響的

62 黃敬忠(2005)。Roland Robertson 的「全球在地化」及其對本土課程研究的蘊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未出版,臺北。104。

63

Giddens, Anthony(2001)。失控的世界。(陳其邁譯)。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64

Castells, Manuel(2003)。網路社會的崛起。(夏鑄九譯)。臺北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 428。

65 Tim Cresswell(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王志弘、徐苔玲譯)。臺北市:群學出版社。頁 89;

101。

(36)

24

入侵,成為全球化潮流下各社會實體的重大考驗66。基本在條件包括在地天然資源和創 造資源的分佈、在地勞動力、基礎建設提供、生產與行銷的集中化、資源的配置制度等 問題67,因此地方在全球化下,必須考量地方資源來提升在地條件。

七、 全球化趨勢中的「中心」對「邊陲」

生產技術的進步、運輸、通信及資訊技術的突飛猛進,降低運輸及交通成本,空間 壓縮的結果,「距離」已經不再是影響都市發展的主要因素,反而因為資訊的流通加速 全球貿易快速擴張,跨國企業的進駐帶動都會區的發展,加速都市化的現象,空間的競 爭不再是國與國間的競爭,而是都市與都市間的競爭,除了這些主要核心都市以外,如 果都市未能跟上全球化的腳步,將會逐漸失去競爭優勢,漸漸被邊陲化68,全球化理論 的強調是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甚至文化層面上有著核心─近邊陲─邊陲(或更多 層級)的關係,居於「中心」的邊陲地方,與弱勢民族的文化傳承可能面臨消滅的困境,

因應這種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場所成了教育平台,成了各個民族文化的傳承場所,

培育新時代根植於在地傳統的文化69

66 徐偉傑(2003)。全球在地化:理解全球化的一條路徑。思與言,41-1,11。

67

賴宗裕(2001)。經濟全球化與國土規劃策略之探討。都市與計劃,28-4,591。

68

廖美莉(2001)。因應全球化-台灣都市發展應有的方向。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 90/SD-C-090-136.htm

69 李政忠(2003)。以「連結」觀點思考媒體業者在全球化趨勢中的經營策略。新聞學研究,75,9。

(37)

25

第三節 休閒農業之發展 一、 休閒農業之定義

休閒農業一詞來自於「休閒產業」,而「休閒產業」泛指能提供休閒服務、滿足人 類休閒需求之產業,有人以「農業觀光」、「農村旅遊」、「鄉土旅遊」等名詞詮釋;在國 外,休閒農業則稱之為「假日農場 Holiday Farms」、「休憩農場 Recreational Farms」或「農 場旅遊 Farms Tourism」70

休閒農業包括休閒農場、休閒農園、觀光果園、教育農園、市民農園、體驗農園等,

凡舉促進農村發展,改善農村生活,促進農民福祉,達到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 為目標(圖 5),均可稱休閒農業71,其休閒農業類型可分為72

1. 農作體驗型:以果園採摘、蔬菜採收及其他農作體驗,包括:水稻、花卉、茶園、

香草、藥用植物、菇類、咖啡等。

2. 畜牧體驗型:主要以家禽及動物為主,如:雞、鴨、鵝、羊、兔、鳥等。

3. 漁業體驗型:以接近水體為主要發展,如:魚蝦垂釣、親水活動、捉泥鰍、摸蜆等。

4. 森林體驗型:以樹木及竹類為主要體驗。

70

林詩音(2005)。台灣的休閒農業。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股份公司。頁 14。

71 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2005)。休閒農業之推廣績效與發展。台北市:監察院。頁 64。

72 段兆麟(2006)。休閒農業體驗的觀點。台北市:偉華書局有限公司。頁 17。

生產

體驗農園

生活 生態

促進農村發展

改善農村生活 促進農民福祉

在地資源 在地產業

農村文化

休閒農業 休閒農場

休閒農園 觀光果園

教育農園

市民農園

圖 5 休閒農業發展概念圖,本研究繪製。

數據

圖 25 選擇編碼各個概念之間關係圖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建立永續經營理念,宜以兼具三生一體之共識與做法,確實依據休閒農場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Miroslav Fiedler, Praha, Algebraic connectivity of graphs,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 23 (98) 1973,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大公段木香菇農場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山豬窟休閒農業區 上,海拔 516 公尺,40 餘年來的環境保育之下,目前農場 裡林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