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誌 謝 在研究所生涯的學習過程中,院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誌 謝 在研究所生涯的學習過程中,院長"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4)
(5)

誌 謝

在研究所生涯的學習過程中,院長 劉福勳博士、所長 蕭炎泉博 士、余文德博士、楊智斌博士、鄭紹材博士、楊錫麒博士、朱達仁博 士、李麗雪博士與許玉明老師,彼等所傳授的專業知識,使得學生對 營建管理、財務、品質、統計與建築設計美學的概念,將得以應用於 日後工作上,謹致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枕。

本論文得以順利付梓,首先,感謝恩師 吳卓夫教授與鄭奕孟助理 教授對學生的提攜,並於生活及學習過程中悉心的教誨與匡正,於論 文的撰寫過程中,更啟迪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廣泛運用於做人 處事中,對於老師的指導,學生銘記在心。其次感謝擔任校外審查委 員的雪霸國家管理處林處長 永發與萬能科技大學 廖國裕博士,對論 文內容不吝指教,使得論文能夠益臻完整。

在研究所求學期間,感謝學長姐大森、俊銘、慧禎、盈慧、伯元 於論文遇到瓶頸時給予意見與鼓勵,有他們的協助讓我能順利跨越心 中的疑慮,另外,特別感謝啟銘、文琴於論文問卷統計分析時耐心的 指教,並陪我共度許多挑燈夜戰的日子,同學政欣、世崘、建榮、伯 晉、琪培、志信、芳儀、兆軒、國展、診宏、思賢、淑芳在求學過程 中相互勉勵與扶持,以及學弟妹家慧、宏智的協助與鼓勵,不勝感激。

最後,僅將本文獻給對我無怨無悔付出支持與包容的父母,無時 無刻鼓勵我的弟妹、一直愛護我的瑞穗姑姑與陪伴我的咪仔,以及所 有關心鼓勵我的人,由於您們的支持,我才能專心致力於論文之撰寫,

希望我可以讓您們引以為傲,僅以我最誠摯的心,謝謝您們。

陳 依 筠 謹致于新竹

(6)

摘 要

關鍵字:國家公園、條件評估法、生態旅遊、願付價值。

台灣地狹人稠,加上週休二日的實施,促使國人對於遊憩活動的 需求大大提升,政府為了寓教於樂的實現,先後成立了墾丁、玉山、

陽明山、太魯閣、雪霸及金門等六座國家公園,旨在保護國家之自然 資源及人文史蹟,並提供學術研究,和滿足國人從事觀光遊憩之需求,

其所創造之遊憩效益更必須加以衡量。

本研究係以條件評估法,採問卷調查方式,衡量雪霸國家公園雪 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遊憩資源效益,因此本研究將其環境價值區分 為生態保育效益(生態效益)、遊客限制效益(承載效益)、環境教育 效益(環境效益)、學術研究效益(學術效益)、開發景觀遊憩設施效 益(景觀效益)與雪見遊憩區整體效益(整體效益)等六項,透過參 訪雪霸國家公園之遊客針對雪見遊憩區未來發展生態旅遊之認知,推 估其各項經濟效益。

經由迴歸分析推估結果,生態效益價值為 360.96 元,而承載效益 價值為 360.29 元,環境效益價值為 363.52 元,學術效益價值為 355.24 元,景觀效益價值為 369.27 元,整體效益價值為 365.22 元,由這些推 估價值顯示僅有小幅度變化,因此未來管理單位衡量時,應先考量成 本效益分析,在維護管理方面應建立生態旅遊維護管理配套措施,如 承載量管制、生態旅遊點之環境監測、生態旅遊點環境復育計畫之推 動與設置生態旅遊輔導團等,以增進雪霸國家公園之遊憩效益,並達 永續經營之目標。

(7)

ABSTRACT

Keywords:National Park, Contingent Value Method, Ecotourism, Willing-To-Pay Value

Because of the narrow land and the dense population in Taiwan, an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wo days off a week, the need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The government has established six national parks one after another, namely, Kenting, Yushan, Yang Ming Shan, Taroko, Shei-Pa and Kinmen, in order to realize teaching from play.

Purpose of national park is to protect nature resources,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he nation, provide academic research, and satisfy the need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by countrymen; therefore, the recreational benefit created by it shall be measured.

The benefit of developing recreational resources of ecotourism at the Shei-Jian Recreational Area in Shei-Pa National Park is measured by contingent value metho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classified its environmental value to six items, namely, eco-conservation benefit (eco-benefit), tourist restriction benefit (loading benefi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enefit (environmental benefit), academic research benefit (academic benefit), developing landscape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benefit (landscape benefit) and overall benefit in Shei-Jian Recreational Area (overall benefit). The economical benefit of each item is inferred through the cognation of developing ecotourism at Shei-Jian Recreational Area by tourists that have visited Shei-Pa National Park.

The result inferred form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e value of

(8)

eco-benefit is 360.96 dollars, loading benefit is 360.29 dollars, environmental benefit is 363.52 dollars, academic benefit is 355.24 dollars, landscape benefit is 369.27 dollars and overall benefit is 365.22 dollars.

These inferred values show that there is only minor change; therefore, for future measurement by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it is required to consider cost and benefit analysis first, and shall establish complete measures to maintain and manage ecotourism, such as loading contro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t ecotourism sit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 recover plan at ecotourism site, and set up consulting team of ecotourism to increase the recreational benefit at Shei-Pa National Park and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9)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 3

1.4 研究方法與內容 3

1.5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生態旅遊之相關文獻 6

2.1.1 生態旅遊發展、定義與內涵 6 2.1.2 生態旅遊概念架構 10 2.1.3 傳統旅遊與生態旅遊之差異性 12 2.2 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相關理論 14 2.2.1 國家公園角色定位 14 2.2.2 國家公園之生態旅遊發展 15 2.3 遊憩經濟效益評估相關文獻之探討 15

2.4 小結 22

第三章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環境資源調查與分析 24 3.1 雪見遊憩區環境概況 24 3.1.1 地理位置 24 3.1.2 自然環境資源分析 25 3.1.3 人文環境資源分析 27 3.1.4 交通動線 29

(10)

3.2 雪見遊憩區整體規劃分析 30 3.2.1 基地環境現況 30 3.2.2 規劃構想 31 第四章 生態旅遊價值評估方法之選擇 36 4.1 遊憩資源與遊憩效益 36

4.2 價值評估之方法 39

4.2.1 條件評估法之發展歷程 39 4.2.2 條件評估法之詢價方式 40 4.2.3 條件評估法之優缺點 43

4.3 小結 47

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48

5.1 研究架構與方法分析 48

5.2 問卷之設計與研擬 50

5.2.1 問卷內容與架構 50 5.2.2 問卷格式與量表尺度選擇 54 5.2.3 問卷調查方式與抽樣方法 54 5.2.4 樣本大小選擇 55 5.2.5 資料分析方法 55

5.3 預估模型之建立 56

5.4 問卷信度分析 59

5.5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63

5.5.1 遊客特性、旅遊特性與遊客基本屬性資料分析 64 5.5.2 各項價值認同度與願付價值分析 73 5.5.3 遊憩效益之願付金額分析 76

5.6 差異性檢定分析 77

(11)

5.6.1 Pearson 相關分析 78 5.6.2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獨立樣本 T 檢定 83

5.6.3 小結 85

5.7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效益評估 8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6

6.1 結論 96

6.2 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0

附錄一 前測問卷 103

附綠二 實測問卷 108

(12)

表 目 錄

表 2.1 國外學者對於生態旅遊定義整理表 8 表 2.2 國內學者對於生態旅遊定義整理表 9 表 2.3 傳統旅遊與生態旅遊比較表 13 表 2.4 國內外應用 CVM 遊憩資源效益評估之相關文獻 20 表 2.5 國家公園遊憩效益實證研究之相關文獻 23

表 3.1 泰雅建築特色分類表 28

表 3.2 雪見遊憩區規劃原則表 32 表 3.3 雪見遊憩區設施規劃內容表 33 表 4.1 非市場評估法內涵之比較表 38 表 4.2 條件評估法出價方式優缺點分析表 42 表 4.3 條件評估法之偏誤來源與解決方法 47 表 5.1 第一次與第二次問卷差異表 51

表 5.2 影響出價金額變數表 53

表 5.3 抽樣樣本數參考數據表 55 表 5.4 影響出價金額之變數表 56

表 5.5 評估模型之建立表 58

表 5.6 生態效益之信度檢定表 59 表 5.7 遊客承載、環境教育與學術研究效益之信度檢定表 60 表 5.8 文化與規劃效益之信度檢定表 61 表 5.9 景觀效益之信度檢定表 61 表 5.10 整體效益之信度檢定表 62 表 5.11 各項遊憩效益之信度檢定整理表 63

(13)

表 5.12 性別次數分配表 64

表 5.13 年齡次數分配表 65

表 5.14 居住區域次數分配表 65 表 5.15 教育程度次數分配表 66 表 5.16 婚姻狀況次數分配表 67

表 5.17 職業次數分配表 67

表 5.18 家庭人口次數分配表 68 表 5.19 個人與家戶每月所得次數分配表 69 表 5.20 每戶一日遊最多願花費之金額次數分配表 70 表 5.21 是否知道生態旅遊&近一年是否到過雪霸之交叉分析表 71 表 5.22 支持雪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之分配表 71 表 5.23 前往次數&前往類型交叉分配表 72 表 5.24 遊憩停留時間次數分配表 72 表 5.25 環境保育價值認同度次數分配表 74 表 5.26 環境教育價值認同度次數分配表 75 表 5.27 遊憩體驗價值認同度次數分配表 75 表 5.28 遊憩效益願付價值次數分配表 76 表 5.29 各項遊憩效益願付價值與其價值認知之相關分析表 77 表 5.30 旅遊型態及基本屬性與其價值認知之相關分析表 81 表 5.31 各項效益願付價格與其價值認知之差異性分析表 83 表 5.32 各項遊憩效益願付價格與遊客屬性之 ANOVA 差異分析 84 表 5.33 影響因子與遊憩效益間之相關性分析表 85 表 5.34 生態保育效益願付價值推估金額表 87 表 5.35 承載效益願付價值推估金額表 89 表 5.36 環境效益願付價值推估金額表 90

(14)

表 5.37 學術效益願付價值推估金額表 91 表 5.38 景觀效益願付價值推估金額表 93 表 5.39 整體效益願付價值推估金額表 94

(15)

圖 目 錄

圖 1.1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位置圖 3

圖 1.2 研究流程圖 5

圖 2.1 生態旅遊之涵義圖 6

圖 2.2 生態旅遊範型圖 11

圖 3.1 雪見遊憩區地理位置圖 25 圖 3.2 雪見地區境內植物種類 26 圖 3.3 雪見地區境內動物種類 27

圖 3.4 泰雅族生活文化特色 27

圖 3.5 雪見遊憩區交通系統圖 29 圖 3.6 雪見遊憩區基地現況分區圖 30 圖 3.7 雪見遊憩區遊憩設施與配置分區圖 34

圖 4.1 遊憩效益產出過程圖 36

圖 4.2 非市場評估法選擇圖 39

圖 5.1 研究架構圖 49

圖 5.2 問卷架構圖 50

圖 5.3 變數選擇圖 57

(16)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一世紀國際正邁向全球化之虞,地區發展的基本價值、內涵 與未來性有了巨大的變革與創新,在當前以追求地方永續發展全球化 之趨勢下,「生態旅遊」則成了新世紀的寵兒,由於其訴求涵蓋了環境 保護、旅遊產業發展及推動地方社會網絡,因此常被視為活化地方策 略,以及區域永續發展的機會[1]。

行政院初步通過將 2002 年訂為台灣生態旅遊年,旨在表達重視台 灣對生態保育與旅遊兩者的結合,回顧過去二十世紀中期之後,人類 對地球資源予取予求之態度,導致地球反撲,因此經過人類醒思之後,

終於轉變為與大自然相互依存、永續經營地球村的理念,全世界對生 態保育的主張更蔚為風行。

近年來基於政府實施週休二日政策,致使國民旅遊次數隨之提 升,然而透過生態保育之推廣,國人對旅遊環境品質之要求亦相對提 高,由近年的調查中發現,民眾所從事之休閒活動開始親近大自然,

並且願意體驗自然活動,但經由這些遊憩活動產生後,卻也因為人潮 擁入致使具有保育價值之環境遭受破壞 [2]。

大致而言,遊憩資源所產生之經濟效益可分為市場性與非市場性 效益兩大類,前者皆是透過市場交易而產生之經濟效益,其中包含遊 憩設備的服務收入、農產生產的收益、林地、礦產開採與就業效果等,

非市場性效益從字面上釋義則是不經市場交易而產生之經濟價值,例 如休閒遊憩帶給人們心靈上之滿足,此種非市場性效益則必須靠非市 場評估法方能計算。

(17)

國家公園遊憩區與一般遊憩區不同點在於除提供一般遊憩功能 外,尚以生態保育、學術研究與提供教育環境場所等為目的,因此不 可量化之休閒遊憩活動效益便佔有重要地位。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參訪雪霸國家公園之遊客為對象,透過問卷 調查之方式,藉由條件評估法建構假設性市場,找出虛擬市場之價格,

進而評估雪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之效益,最後針對評估結果,提供 相關單位發展生態旅遊時經營管理策略之參考,期能依循生態旅遊原 則,促使民眾擁有更好之遊憩品質。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以參訪雪霸國家公園之遊客為評估對象,藉以評估其 經濟效益,因此本研究以非市場評估法中之條件評估法,假設一虛擬 市場,針對雪霸國家公園遊客之偏好與需求,對發展生態旅遊時所產 生之效益進行評估,其研究目的如下所述:

一、瞭解遊客對於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之遊憩資源認知。

二、透過問卷調查方式,利用條件評估法進行遊憩效益之評估,並調 查受訪者願付價格,以作為未來發展時之參考依據。

三、彙整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效益評估 結果,提出雪見遊憩區於發展生態旅遊之經營管理建議。

(18)

1.3 研究範圍

本研究係選擇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為主要調查研究區域,並 以雪見遊憩區之服務設施的設置區域作為本研究之調查範圍,如圖 1.1 所示。

圖 1.1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位置圖[3]

1.4 研究方法與內容

本研究內容首先針對生態旅遊與遊憩效益之相關理論與研究報告 進行文獻回溯,作為本研究建立研究架構與分析模式之基礎,其次藉 由非市場評估法相關文獻之分析,選擇適用本研究之方法,並瞭解雪 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之環境資源進行問卷設計與研擬,最後透過問 卷調查方式,藉以誘導出個人對某種非市場財貨的偏好或評價,建立 假設性市場,探討雪見遊憩區於發展生態旅遊之經濟效益,本研究方 法如以下四點:

(19)

一、文獻回溯

為發展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遊憩資源,因此本研究蒐集 國內外相關之文獻,歸納比較並進行檢討分析,以作為後續建構 相關模式之依據。

二、定性敘述

針對雪見遊憩區之遊憩資源進行現況調查與分析。

三、條件評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

條件評估法為一以市場調查技術建置類似實際交易之假想市 場,向受訪者詳細說明欲評估之財貨或情境,利用問卷設計或實 驗之方式,以誘導受訪者所願意支付之金額,或所願意接受補償 金額之一種非市場價值之評估方式。

四、問卷調查法

透過問卷調查之方式,取得受訪者願意支付之代價,且根據 此問卷瞭解受訪者之社經背景等屬性資料,並透過此調查資料作 為評估之依據。

(20)

1.5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乃依據研究動機,擬定研究目的、研究範圍,進行有關生 態旅遊與遊憩效益評估之相關文獻探討,以支持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透過條件評估法之方式,建立其模型架構,並以設計問卷方式調查受 訪者願意支付之金額與環境價值認知,最後將調查資料經過統計分 析,篩選相關影響因子,推估其遊憩經濟效益,最後依據評估結果提 出未來經營管理之參考建議,研究流程詳如圖 1.2。

研究動機 確立研究目的 相關文獻之探討

生態旅遊相關文獻 遊憩效益評估相關理論

研究方法之確立與探討 條件評估法CVM

問卷設計

問卷測試與修正

NO

YES 問卷調查與結果分析

推估雪見遊憩區發展生 態旅遊之遊憩效益

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回溯

第四章 生態旅遊價值 之評估方法 第五章 實証研究方法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國家公園相關文獻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 區資源調查與分析

建立CVM理論模型

研擬雪見遊憩區發展生 態旅遊之經營管理策略 SPSS統計軟體

第三章 雪霸國家公園 雪見遊憩區環 境資源調查與 分析

圖 1.2 研究流程圖

(21)

第二章 文獻回溯

2.1 生態旅遊之相關文獻

2.1.1 生態旅遊發展、定義與內涵

1960 至 1970 年之間,快速且持續成長的旅遊活動以及遊客數量對 美國北部國家公園及保護區內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衝擊,因此 Hetzer 乃呼籲各界重新思考文化、教育以及觀光的內涵,並推廣一種「生態 上的觀光」,他認為生態旅遊必須具備以下四種特質:環境衝擊最小 化、尊重當地文化並將衝擊最小化、給予當地最大經濟利益的支持以 及遊客滿意最大化,如圖 2.1。

社區

永續生

態旅遊 管理單位 環境

回饋社區 參與規劃

資源利益 無資源損害

深度體驗 滿足感

規劃管理計畫 擬定監測計畫

承載量限制 供給面管理 社區經濟

環境整合 公平保育

互惠關係

遊客

圖 2.1 生態旅遊之涵義圖[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22)

生態旅遊,又稱生態觀光,除了一般旅遊的遊憩娛樂與經濟消費 層面外,更強調旅遊環境之生態資源,就字面意思可解釋為觀賞動植 物生態的一種旅遊方式,不僅考量旅遊者的環境體驗及其參與環境的 思維和行為模式,其內涵精神牽動到人類和自然人文環境互動的關 係。因此,將其詮釋為具有生態概念、促進生態保育的遊憩過程。

為了因應觀光客對自然生態與文化傳統的消費需求,以及追求新 鮮、與眾不同的旅遊方式,再加上近代環境意識抬頭等因素,這個旅 遊市場的新趨勢在最近幾年內迅速竄起[1]。

從 1960 年代開始有「生態旅遊」這個名詞,但卻有許多專家學者 給予不同之定義、名稱與內涵,因此以下針對生態旅遊之定義、內涵 及價值作一說明,參見表 2.1 及表 2.2。

(23)

表 2.1 國外學者對於生態旅遊定義整理表

旅遊特性 國外學者 定義

Fennell &Eagles

(1990)

z 遊客不只追求自己的經驗,並且尋求解說員 及觀光經營者的協助以及指導。

一般遊憩區

生態旅遊協會

(1991)

z 一種負責任的旅行,其負有環境保育以及維 護地方居民福利的使命。

Kurt

(1989)

z 除對遊客介紹其環境文化外,同時也促進當 地文化提升。

加拿大環境諮詢委 員會

(1993)

z 重視生態系保育有所貢獻的自然旅行經驗。

z 尊重整體社會的完整性。

東亞第一屆國家公 園與保護區會議

(1993)

z 利用敏感地的旅遊方式和設施,提供宣傳及 環境教育,使遊客能夠參觀,珍視和享受自 然文化區域。

z 同時不對其生態系統或當地社會產生無法 接受的影響與損害。

Jacobson&Robel (1993)

z 生 態 旅 遊 是 於 一 相 當 未 開 發 之 環 境 狀 態 下,依賴自然資源的旅遊方式。

z 以風景、荒野、原始溪河與森林、豐富之野 生動物等基礎,且需高品質的維持上述環 境。

Stewart

(1994)

z 基於永續利用之觀念,盡量對於有生態體系 及文化的衝擊降至最小的一種旅遊方式。

Kinnaird &O’Brien (1996)

z 對環境很小或者沒有影響,一種發展與保存 的理想解答。

澳洲觀光局

(1997)

z 在自然、人文環境方面作永續經營。

自然保護區

Weaver

(1998)

z 富有環境教育功能。

z 達到生態和文化上的永續經營。

Hetzer

(1965)

z 最小的環境衝擊。

z 對當地的草根性文化有最大的經濟效益。

z 提供遊客最大的遊憩滿足。

z 對旅遊當地造成最小的衝擊和最大的期望。

Zieffer

(1989)

z 加強遊客欣賞和保育議題以及照顧當地居 民之特定需求。

z 一種國家或地區的經營管理策略,可藉由經 費的補助、立法、當地民眾參與規劃方式,

進而促進社區的發展。

歷史文化區

Space

(1993)

z 透過旅遊的方式,維持自然系統。

z 連結旅遊和自然以平衡經濟與地區發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4)

表 2.2 國內學者對於生態旅遊定義整理表

國內學者 定義

生態旅遊學會(1991) z 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以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 當地住民福祉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

楊宏志(1992) z 採崇敬和欣賞風景、野生動物、歷史文化之態度從事 旅遊。

宋秉明(1995) z 在接觸環境之過程不破壞資源,而其所產生的經濟利 益亦能做為資源保育之經費來源。

曹正偉(1995) z 以自然生態保育為本位。

z 親近在地文化與自然背景。

洪慎憶(1995)

z 利用永續經營將遊憩衝擊減至最低。

z 提高保育工作財務上的支持,及對個人環境態度的培 養與教育之旅遊方式。

王柏青(1995)

z 對生態系保育有所助益的旅遊。

z 內涵應建構於以環境倫理的理念為基礎,提供環境教 育與之機能,而達到環境的永續經營。

陳慧如(1995) z 對當地實質與人文環境資源抱持珍惜與關懷的態度。

z 藉由增加該地之財務與勞力使用回饋當地。

郭來喜(1996) z 以生態學思想為指導,以休閒保健求知探索為主體。

趙芝良(1996) z 以環境倫理的理念出發,提供環境教育、自然保育、

利益回饋之機能,以達整體環境永續經營之目標。

李佳倫(1996) z 立基於環境之上、符合永續性並尊重當地文化且具有 環境教育之意義。

盧雲亭(1996)

z 以生態學原則為方針,所展開的一種既能獲得社會經 濟效益,又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邊緣性生態工程和 旅行活動。

黃尹鑑(1998) z 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之觀光旅遊活動。

歐聖榮、蕭芸殷(1998) z 以提供環境教育、自然保育、利益回饋,以及整體環 境永續經營為目標,而得到一自然的旅遊。

呂永龍(1998) z 生態旅遊為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途徑,其目的是享受 自然賜予的景觀與文化。

王 鑫(1998) z 兼顧自然保育與遊憩發展目的的活動。

郭岱宜(1999) z 仰賴當地資源、強調當地自然保育與維護當地社區概 念。

賴明洲(1999) z 考慮當地居民文化之旅遊方式並尊重生態環境倫理的 旅遊。

劉景元(1999) z 以環境資源及環境保護為主。

陳章波(2000) z 建立在保育、管理與教育上,並結合文化與產業,使 地區得以永續發展的旅遊方式。

呂適仲(2000) z 考量環境倫理。

z 當地居民生活文化與利益回饋的旅遊方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在國內與國外各學者對於生態旅遊下之定義皆會包含對環境的 關注,以及在進行戶外遊憩的同時,皆以生態永續為前提,再者是對 於居民的回饋與當地文化之尊重,最後則為滿足遊客體驗。因此,經 過相關定義之探討後,本研究將生態旅遊定義為:「於自然為取向之 旅遊型態中,以保育自然為前提,永續經營為目標,尊重文化為宗旨,

回饋居民為依歸,爾後滿足遊客之遊憩活動。」

2.1.2 生態旅遊概念架構

生態旅遊著重於遊客至生態旅遊地區遊憩之一種旅遊方式,故與 傳統旅遊的特性、遊客特色乃至旅遊產業都有所不同,承如上述學者 不同的看法,這些不同的見解往往是由於規劃角度不同所致,因而有 必要加以說明,如下所述:

一、生態旅遊的概念

生態旅遊一詞最早出現於一九六五年,學者 Hetzer 建議對 於文化、教育以及旅遊再省思,並倡導所謂的生態旅遊,發展至 今生態旅遊已成為國際保育與永續發展之基礎。然而,針對生態 旅遊廣義地說,生態旅遊可從供給與需求兩大層面加以界定,即 是將資源使用方式界定為自然性、生態性或是要求遊客具有環境 倫理與環境認知,其中反映了生態旅遊與當地生態及社會共存之 架構,亦達成社會與環境共生之目標,因此可歸結生態旅遊之三 大特點:

(一)生態旅遊是一種仰賴地方資源之旅遊

以自然與人文為基礎之旅遊方式,人們帶著一特定目的至干 擾輕微或未受污染之自然地區旅遊。

(26)

(二)生態旅遊為一種強調當地資源保育之旅遊

透過旅遊來加強保育之觀光活動,甚至希望直接提供保育實 質貢獻。

(三)生態旅遊是一種維護當地社區概念之旅遊

除了提供自然遊憩體驗之環境責任旅遊,亦附有繁榮地方經 濟、提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同時尊重地方文化完整性之重要功 能,所以一個成功的生態旅遊裡,其中人、資源與旅遊三者間彼 此互利用,如圖 2.2 所示。

圖 2.2 生態旅遊範型圖[4]。

二、生態旅遊經濟觀點之概念架構

從經濟觀點探討生態旅遊之概念架構,Stewart 提出以供給 和需求兩方面探討生態旅遊,供給面所提出之概念為透過當地居 民民眾參與之方式提供資源服務,然而觀光遊憩所帶來之經濟效 益,則回饋於當地居民,如此一來不僅可保存當地之自然資源,

亦可自給當地之保育經費,以達觀光環境資源之永續經營理念。

三、生態旅遊環境觀點之架構

Buckly 對生態旅遊所涉及之領域,進行相關的整理與比較,

環境保護人士 整合之永續資源利用

欣賞另類 文化價值

收入提供改 善保護措施

教育/轉型形 成新的價值

地方社區 生物多樣性

旅遊

(27)

他認為生態旅遊應以環境觀點為出發點,嚴格來說,生態旅遊應 是以自然為基礎,其後推廣保育、環境教育和永續經營之旅遊方 式[5]。

綜合上述整理,無論是 Stewart 所提出的供給和需求架構規 範遊客行為之概念,抑或是 Buckly 所提出的環境觀點架構皆著 重於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透過教育之方式規範遊客行為,歸結 兩者所述可知生態旅遊包含了環境資源、遊憩體驗、遊客規範、

環境教育等概念,提供可遊憩之生物資源並與當地社區連結,然 而生態旅遊別於以往之傳統旅遊在於生態旅遊必須更加強遊客 環境保育之概念,調整遊客行為,以達成生態地區的完整性。

2.1.3 傳統旅遊與生態旅遊之差異性

由於傳統旅遊對於環境造成之衝擊,近年來許多學者都針對傳統 旅遊的缺點而提出調整性之觀光活動,雖然名詞不同,但其共通點在 於減少對生態環境或是人文社會的負面影響。

傳統旅遊特徵為人數眾多且規模大,強調旅遊事業之娛樂遊憩與 經濟消費層面,然而新型態之生態旅遊則為規模小、密度低、分佈於 非都市區,強調旅遊環境的生態特色、資源型態,並考量遊客對於環 境體驗與參與環境之行為模式[6],遊客對於旅遊的目的不再是消極 的獲取實質利益,刺激體驗為主,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參與環境認知及 獲取知識。

就生態旅遊地區而言,由於大部分位於環境敏感地區,如生態保 育區、國家公園等,其角色較一般旅遊地點更為複雜,故應先嚴格界 定旅遊的規則與形式,尊重旅遊環境的完整性,再誘導並調整遊客的 旅遊行為,使之學習並適應新的旅遊方式[5]。

(28)

在其他方面,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在目標、受益者、環境資源、

遊客特性、管理和影響方式都有顯著不同,詳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傳統旅遊與生態旅遊比較表

比較項目 傳統旅遊 生態旅遊

利 潤 最大化。 適宜利潤與持續維護環境價值。

經 濟 以價格為導向。 以價值為導向。

基 礎 享樂。 自然。

環 境 文化與景觀資源的展覽。 環境資源與文化完整性展示與保 育。

開 發 商

遊 客 淨受益者。

社區居民 利益與環境相抵。

分享利益。

環 境 所剩無幾或入不敷出。 受到最小干擾。

環境資源

特 性

z 資源多樣性。

z 環境可利用性。

z 環境資源帶來之附加價值。

z 與其關係較薄弱。

z 對環境資源衝擊較大,一旦破 壞則難以修復。

z 尊重環境倫理。

z 不損耗環境資源。

z 環境資源之永續利用。

z 關切當地資源。

z 以生態保育為主。

z 以保護當地資源為主要目標。

利 益 獲取實質利益。 參與環境。

目 的 自身體驗。 欣賞及教育。

遊客特性

環 境 追求享受。 環境認知。

管 理 以遊客為主。 以物種為主。

宣 傳 渲染性廣告。 溫和適中宣傳。

空 間 無計畫擴展。 有計畫規劃。

開 發 為求最高利潤的超額開發。 減少衝擊並訂定永續發展策略。

方式

交 通 不加限制。 有選擇性的交通方式。

就 業 創造就業機會。 創造持續性就業機會。

經 濟 刺激區域經濟成長,注重短期 利益,追求經濟利益。

促進經濟發展,追求經濟、社會 和生態效益的平衡。

收 入 獲取外匯收入。 獲取長期外匯收入。

正面影響

交通、娛 樂及基礎

促進交通、娛樂及基礎設施改 善。

交通、娛樂與基礎設施改善與環 境資源保護相互配合。

交 通 車輛擁塞、停車空間擴張。 受承載量限制。

環 境 造成環境破壞。 遊客行為受到限制。

負面影響

生 活 擾亂當地居民生活。 遊客活動以不打擾當地社區居民 為前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9]]

(29)

2.2 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相關理論 2.2.1 國家公園角色定位

「國家公園」指具有國家代表性之自然區域或史蹟,其角色定位 為:

一、具有特殊自然景觀、地形、地物、化石及未經人工培育自然演進 生長之野生或孑遺動植物,足以代表國家自然遺產者。

二、具有重要之史前遺跡、史後古蹟及其環境,富有教育意義,足以 培育國民情操,須由國家長期保存者。

三、具有天賦育樂資源,風景特異,交通便利,足以陶冶國民性情,

供遊憩觀賞者[7]。

美 國 自 1872 年設立 世 界上第 一 座 國家 公 園 -黃 石 國 家 公 園

(Yellowstone)迄今,世界上已有約一百個國家或地區設立了近千座 的國家公園。台灣地區自 1961 年推動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育工作,迄 今亦相繼成立了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等六座國 家公園。然臺灣地區之國家公園,其設立係為了保護國家公園特有自 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提供國民育樂及研究使用的區域,已具備 了保育、育樂、研究三大主要目標。依據 IUCN 認為國家公園之功能 應包括:

(一) 提供保護性的自然環境。

(二) 保存物種及遺傳基因。

(三) 提供國民遊憩及繁榮地方經濟。

(四) 促進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

(30)

2.2.2 國家公園之生態旅遊發展

自從生態保育思潮興起,各國相繼成立國家公園或保護區,國家 公園不僅具有保存自然資源及孕育豐富生物基因庫之功能,並非以往 傳統旅遊模式,而是限制遊客行為之旅遊活動,並滿足遊客親近自然 地區之需要。

生態旅遊旨在鼓勵人類造訪原始景觀之際,能透過關懷環境之態 度體驗自然環境,由於遊憩活動往往對國家公園生態系造成外來種壓 力、毒素與污染之產生、棲息地之破壞抑或是對野生動物之衝擊,然 而透過國家公園生態旅遊方式,建立生態保育之目標,合理之規劃與 管理,將國家公園生態旅遊成本降至最低,同時彰顯其經濟效益,如 創造當地持續之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產業復甦,保留生態系原始樣 貌,文化永續傳承等。

2.3 遊憩經濟效益評估相關文獻之探討

針對上述對於生態旅遊之定義介紹後,發現生態旅遊之體驗不僅 可深度瞭解當地資源,並可提供教育之意義。然而,將生態旅遊理念 融入遊憩活動更為一種新興旅遊方式。如此一來,不僅可帶來更多的 遊憩效益,亦可將遊憩收入回饋社區。

而有關遊憩效益研究方面,非市場評估法可分為旅遊成本法

(Travel Cost Method;TCM)、條件評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與特徵價格法(Hedonic Travel Cost Method;HTC)

三種,以下針對遊憩資源效益評估之相關文獻進行回溯。

於相關文獻中,早期 Walsh、Loomis 與 Gillman(1984)曾經透 過條件評估法評估美國科羅拉多州荒地,其問卷之變數包括荒地保護 區之數量、社經背景、體驗或偏好變數及荒地遊憩利用等相關變數,

(31)

函數型態上分別測試了對數、二次式及線性,其中以線性模型解釋能 力較佳,實驗結果顯示,科羅拉多州居民對於此荒地之保護願付金額 隨著面積增加而提升。

關於生物多樣性保育效益推估上,Moran(1994)以條件評估法 推估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區與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之保育效益。詢價方 式採雙界二元選擇出價法,以避免低估或高估願付價格(WTP)。而 在變數選擇上以家庭所得、是否參加保育團體、是否去過該地區、年 齡、國籍、受訪區域、是否觀看野生動物節目及遊憩特質等進行實證 模型之推估,研究發現外國觀光客每人每天平均願付金額為 71.56 美 元。

國內學者,以黃宗煌(1989)之研究最為廣泛,早期曾以旅遊成 本法、條件評估法評估台灣地區四座國家公園(陽明山、太魯閣、玉 山及墾丁),之遊憩效益,而在旅遊成本法中,分別以距離與旅行成 本為變數,推估遊憩效益,另以條件評估法推估整體遊憩效益。

陳信甫(1995)亦利用開放式條件評估、回覆式條件評估、支付 卡條件評估、選擇二分條件評估共四種方法,應用於綠島的遊憩效益 評估,並透過迴歸分析、Pearson 相關分析與 Logit 分析做更深入比較 與完備的探討。研究結果顯示開放式條件評估法之願付價格為 5,976 元,回覆式條件評估為 5,680 元,支付卡條件評估為 4,696 元,選擇 二分條件評估為 4,377 元。

而簡宇德(1996)主要以條件評估法假設觀光娛樂特區設置於澎 湖時,對該地區水質污染與垃圾所造成之影響,進而估算其品質效 益,研究結果顯示,若將污染程度由現有之平均程度 3.4 級降為 1 級 時,每人每年願付 1,526 元。

(32)

此外闕雅文(1997)以單界二元選擇條件評估法評估鰲鼓海岸溼 地生態遊憩公園之遊憩經濟價值,主要以支出函數法進行推估,將反 應函數設定為線性,Probit 推估此線性出價估計式,估計時採用牛頓 法(Likelihood Extimation)之逼近方法,以最大概似法推估出價函數。

劉吉川(1997)以雙界二分選擇之條件評估法測量黑面琵鷺棲息 地之遊憩使用經濟價值。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為維持棲息地之現 狀,願意每年支付 1,690 元;若將此棲息地擴大 10%並改善其環境品 質,則願意每年支付 1,920 元。

羅炳和(1999)以支付卡式條件評估法對於台灣野生動物保護區 進行保育效益之評估,研究並將對象分為遊客、非遊客與居民、非居 民兩類,推估受訪者之願付價格,並以其社經背景、是否聽過、去過 此地區及對保護區功能之認知等變數來建立實證模型。研究結果發 現,遊客的保育價值大於非遊客之保育價值,居民的保育價值大於非 居民的保育價值。

呂適仲(2000)以條件評估法來對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發展 生態旅遊之遊憩效益及其擁擠效益進行評估,並同時兼採用定性敘述 的方式,評估其自然與人文資源,最後提出發展生態旅遊之經營管理 策略。研究結果發現,在發展生態旅遊的遊憩效益方面,遊客每人每 年願付價格為 579.1 元;而在擁擠效益方面,遊客每人每年願意支付 420 元。

吳珮瑛(2000)是國內首先利用 Cameron and James 所提出之支 出函數法,考慮將社會經濟變數納入評估函數中進行評估之研究者。

之後,應用支出函數法作為反應函數設定之相關研究等,多半會將受 訪者之個人社會經濟變數加入評價函數中加以探討其對願付價值或 願受補償價值之影響。

(33)

陳冠融(2000)利用條件評估法估算冬山河水上海濱公園之遊憩 效益,以支付價值卡法做為使用者出價之基礎。有鑑於以往評估遊憩 資源效益僅從遊客單方面之觀點,此研究加入地主之角度。首先利用 t 檢定以驗證兩者之願付費用是否有顯著差異,並利用二因子變異數 分析探討兩者付費差異之原因,最後再藉由逐步迴歸法建立各種使用 者願付費用之模型,以估算冬山河水上海濱公園之效益值,並引申其 政策意涵。

而鄭琬方(2002)主要以二元選擇詢價方式,對墾丁國家公園資 源經濟效益進行評估,透過變數選擇建立實證模型,並以 Tobit 與原 始 D-H 模型來推估受訪者之實際願付價格;結果顯示以原始雙檻式 模型明顯較 Tobit 模型具估計效益,而複檻式決策過程模型,不但不 會影響原始雙檻式模型之估計結果,反而可以更合理分析開放式雙界 二元選擇模式資料。

黃世嘉(2002)以金門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評估其遊憩效益,

針對其遊客對生態認知、擁擠程度及其效益與環境滿意度進行評估,

進而建立金門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與擁擠效益之條件評估模型,若 假設遊客願意透過門票的方式提高價格估算遊憩效益,則金門國家公 園發展生態旅遊將增加其收入。

賴金輝(2003)實證上因詢價方式之不同,可分為開放式、競價 法、附價值卡、二分選擇或封閉式等四大類,為了對維護阿里山森林 遊樂區內已規劃 36 株巨木群巨木資源不再惡化,計算得開放式出價 法之存在價值 WTP 為 137 元/人次,開放式出價法之遺贈價值 WTP 為 411 元/人次,支付卡法之遺贈價值 WTP 為 309 元/人次。

謝巧敏(2003)以條件評估法評估事先將其環境價值區分為使用 價值與非使用價值,而使用價值分為觀光遊憩價值、教育研究價值與

(34)

景觀美學價值。而非使用價值上分為存在價值、選擇價值與遺贈價 值。而推估出來的各項經濟價值中,由使用價值三者的比較景觀美學 價值的效益為最高,在非使用價值上遺贈價值的效益最高,而存在價 值的效益呈現負值效益,是因為欠缺此生態旅遊資訊的原因而導致沒 有存在價值之效益。

茲將上述文獻回溯依研究性質、研究範圍、反應函數之設定或使 用之估計模型、研究結果與變數之選取整理如表 2.4 所示。

(35)

表 2.4 國內外應用 CVM 遊憩資源效益評估之相關文獻

性質 地區 作者 反應函數之設定/

使用之估計模型 研究結果 變數選擇

肯亞野生動物保 護區及國家公園

Moran

(1994)

支出函數法/Logit 每 人 每 天 平 均 願 付金額為 71.56 美 元/人/天。

z 家庭所得。

z 是否參加保育團體。

z 是否去過該地區。

z 年齡、國籍、受訪地區。

z 是否收看介紹野生動物 的電視節目。

雪霸國家公園 呂適仲

(2000)

逐步迴歸 生 態 旅 遊 效 應 為 579.1 元,擁擠效 益為 420 元。

z 發展生態旅遊之環境價 值評估。

z 受訪者之社經背景。

z 家庭所得。

z 雪霸國家公園遊憩資源 偏好。

吳珮瑛

(2000)

間接效用函數 /Tobit 模型

非居民 926 元/戶/

年,居民 1279 元/

戶/年。

z 社經背景。

z 是否當過環保義工。

詹雅文

(2001)

支出函數法 願 意 支 付 價 格 為 262 元。

z 社經背景。

z 家庭所得。

z 環境滿意度。

z 遊憩次數。

墾丁國家公園

鄭琬方

(2002)

支出函數法 /Tobit;原始 D-H

Tobit: 616.36 元/

戶/年。原始 D-H:

485.15 元/戶/年。

z 旅遊次數。

z 社經背景。

z 是否當過環保義工。

金門國家公園 黃士嘉

(2002)

支出函數法 423.33 元/人/年。 z 擁擠程度。

z 社經資料。

z 環境態度。

z 生態旅遊遊憩效益。

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 廖祥亨

(2003)

效用函數法 419.84 元/人/年。 z 社經背景。

z 旅遊次數。

蘭陽溪口 陳凱俐

(1999)

間接效用函數法 /Logit;Probit;

Bivariate probit

324.26 元/戶/年。 z 是否為保育團體會員。

z 是否聽過、去過蘭陽溪 口。

z 社經背景。

宜蘭無尾港、蘭 陽溪口、大肚溪 口水鳥保護區

羅炳和

(1999)

支出函數法/最大 概似法

遊 客 之 保 育 價 值 大 於 非 遊 客 之 保 育價值,居民之保 育 價 值 大 於 非 居 民之保育價值。

z 是否聽過、去過此保護 區。

z 政府對保護區之態度。

z 對保護區功能之認知。

z 社經背景。

z 對保護區保護動物與瀕 臨危機之認知。

自然生態區

新竹十八公里海 岸

謝巧敏

(2003)

Logit;Probit 遊 憩 價 值 459.32 元 , 研 究 價 值 306.90 元,景觀價 值 937.78 元 , 存在價值-2842.92 元 , 選 擇 價 值 849.24 元,遺贈價 值 1771.9 元。

z 停留時間、旅遊時間。

z 旅遊成本。

z 社經背景。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8]]

(36)

表 2.4 國內外應用遊憩資源效益評估之相關文獻(續上表)

性質 地區 作者 反應函數之設定/

使用之估計模型 研究結果 變數選擇

鰲鼓海岸溼地 闕雅文

(1996)

支出函數法/Probit 與 Logit

955.2 元/人/年。 z 是否參加環保團體。

z 是 否 聽 過 、 去 過 此 地 區。

z 對此地區之認知程度。

z 社經背景。

七股黑面琵鷺棲 息地

劉吉川

(1997)

單界封閉式問 答;Probit 與 Logit 雙界封閉式問答;

存活模型

1690 元/人/年。 z 前來次數、停留時間。

z 交通費用。

z 社經背景。

z 是否參加鳥會會員。

z 是否知道溼地之功能與 數量。

z 環境保育與土地利用之 態度。

溼地

七股溼地 陳藍婷

(1997)

隨機效用函數 /Logit

總 經 濟 價 值 為 406.593 元 / 人 / 年 , 遺 贈 價 值 為 403.975 元 / 人 / 年 , 選 擇 價 值 為 394.539 元 / 人 / 年 , 存 在 價 值 為 403.975 元/人/年。

z 社經背景。

棲蘭森林遊樂區

陳凱俐、

陳子英

(1998)

線性迴歸 森 林 浴 步 道 區 : 16.73 元,住宿區:

15.78 元,小泰山 遊樂場:15.70 元,

遊憩區:12.77 元

z 設施對周圍環境破壞程 度。

z 遊 客 使 用 後 之 生 態 品 質。

z 遊憩收穫與滿意度。

z 社經背景。

阿里山森林遊樂 區

賴金輝

(2003)

Logit 開 放 式 出 價 法 之 存在價值 WTP 為 137 元/人次,開放 式 出 價 法 之 遺 贈 價值 WTP 為 411 元/人次,未付卡法 之遺贈價值 WTP 為 309 元/人次。

z 社經背景。

z 旅遊次數。

綠島地區 陳信甫

(1995)

線性/Logit 開放式:5976 元 回覆式:5680 元 支付卡:4696 元 二分:4377 元

z 遊客特徵。

z 遊憩區品質。

z 旅遊時間與成本。

z 旅遊型態。

一般遊憩區

澎湖地區 簡宇德

(1996)

線性/半對數形、線 性對數及雙對數 四種/最小平方法

1526 元/人/年。 z 到過澎湖之次數。

z 是否知道澎湖地區計畫 設置觀光娛樂特區。

z 社經背景。

z 受訪者偏好。

z 賭博性觀光娛樂區設立 後是否減少至澎湖之次 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8]]

(37)

2.4 小結

經由上述各學者之相關文獻整理分析,瞭解遊憩資源效益評估實 證模型中,變數之選取主要可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社經背景變項、

遊憩資源之觀感變項與受訪者之旅遊資料變項,本研究綜合考量雪霸 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之遊憩資源特性,以及針對文獻所歸納出之三類 變數,因此將其作為模型建立時之參考因素,茲分述如下:

一、受訪者之社經背景變項

包括性別、年齡、居住區域、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

家庭成員、個人每月所得與從事遊憩活動(一日)之花費為何等 九項。

此部分有助於本研究瞭解受訪者個人背景對於雪見遊憩區 遊憩資源評估之差異性,因而納入評估因子中,例如家庭成員,

主要是考量家庭人口越多,則旅遊花費亦增加,會影響遊憩資源 之願付價格,因此納入評估項目中。

二、對遊憩區遊憩資源之觀感變項

由於雪見遊憩區屬於尚未開發之地區,因此本研究透過環境 現況之調查與分析,針對自然、人文資源與遊憩設施之未來發展 概況作一說明,而在觀感部分則是指遊客對於雪霸國家公園雪見 遊憩區之遊憩資源滿意程度。

三、受訪者之旅遊資料變項

由文獻歸納彙整顯示,大多實証模型會將旅遊資料視為變數 之一,其中包含旅遊次數、專程或順道、使用之交通工具、停留 時間、主要從事活動等,此部分除可協助本研究建立評估模型

(38)

外,亦可瞭解未來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之旅遊狀況,由於交 通工具於過去研究中尚未發現對遊憩效益有直接之影響,因此,

本研究不納入此項因子。

另外經由文獻回溯發現條件評估法具有推估使用價值與非使用 價值之優點,亦為學者最常用以評估遊憩效益的方式之一,而在價值 效益之分類,本研究主要將遊憩資源分為使用價值與非使用價值兩 項,作為雪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價值之依據,相關理論於第四章論 述。

另外在價值金額的選擇上,本研究針對過去利用條件評估法之相 關文獻作為出價方式之依據,如表 2.5 所示:

表 2.5 國家公園遊憩效益實證研究之相關文獻

作者 研究對象 出價方式 研究結果

黃宗煌(1989)

陽明山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z 開放式出價法

z 支付卡法

z 競價法

10563 元/人/年 4213 元/人/年 613 元/人/年 7746 元/人/年 林淑瑜(1996) 雪霸國家公園 z 封閉式出價法 409.79 元/人/年 呂適仲(2000) 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 z 支付卡法

z 開放式出價法 576.36 元/人/年 吳珮瑛(2001) 墾丁國家公園 z 封閉式出價法 931 元/戶/年 詹雅文(2003) 墾丁國家公園 z 結構型封閉式 274.56 元/人/年 黃士嘉(2003) 金門國家公園 z 支付卡法 423.33 元/人/年 胡玉龍(2003)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地區 z 支付卡法 602.46 元/人/年 廖祥亨(2003) 陽明山國家公園 z 開放式出價法

z 雙界二元選擇法 419.84 元/人/年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19]]

(39)

第三章 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環境資源調查 與分析

3.1 雪見遊憩區環境概述 3.1.1 地理位置

雪霸國家公園境內之遊憩區包括武陵、觀霧以及雪見遊憩區,而 雪見遊憩區為目前區內自然度較高之遊憩區,面積約為 9 公頃。由於 地勢與坡向的關係,於區內可觀賞雄偉之雪山、大霸尖山、聖稜線及 大雪山之稜脈景觀;加上區內水文條件豐沛,林相交雜完整,更是提 供野生動物適切之棲息活動之所。

雪見遊憩區位於雪霸國家公園最西側之北坑山盡尾山稜線上,緊 鄰泰安鄉內之二本松、天狗、梅園等聚落,海拔高度約 1900 公尺,除 可遠眺園區最壯麗之聖稜線外,園區西北角之樂山、雪山西稜以及整 個大安溪谷盡收眼底,可一覽整個雪霸國家公園之心臟地帶,如圖 3.1 所示[15、40]。

雪見地區內之北坑溪古道沿線擁有早期泰雅原住民及日據時代人 文遺蹟。因此,其為兼具生態及文化史蹟之遊憩據點,以下就雪見地 區之環境資源分析如下:

(40)

觀霧遊憩區

雪見遊憩區

雪霸國家公園

武陵遊憩區

圖 3.1 雪見遊憩區地理位置圖

3.1.2 自然環境資源分析

雪見地區擁有許多豐富之地形、地質、水文、植物與動物等多種 資源,茲分述如下:

一、地形特性

區內海拔高度約 1800 至 2000 公尺之間,主要坡向面向東及 東南,區域內坡度除局部平坦緩坡外,大多為 25~45%,適合森林 浴及觀賞動植物景觀。

二、地質特性

本區地質以深灰色之硬頁岩及板岩為主,且氣候濕潤多雨,

風化作用強烈,除偶爾可見裸露之大岩塊外,並無特殊之地質景 觀。

(41)

三、水文

(一)水文景觀

區內之水文景觀資源具遊賞潛力,除大安溪、北坑溪區域之 河川、湍流及其上游河川匯流之景緻特色外,沿線亦可見大小山 泉、瀑布等。

(二)河流資源

區內之水文景緻地處偏遠可及性不高(如大安溪、北坑溪沿 岸部份),且山澗湍流溫度過低,均不適進行游泳、泛舟等較高強 度之遊憩活動,但於行走古道遊賞之餘,清澈沁涼之小溪散佈之 間,可提供許多遊憩機會。

四、植物生態

區內之林相主要可分為造林地、闊葉林以及混淆林三大類,

為日據時期及光復後之產物,其植物種類包括台灣櫸、柳杉、杉 木、檜木、松樹(二葉松、五葉松)、闊葉樹及竹林等造林地,另 外區內亦擁有許多珍貴稀有之棣慕鳳仙花、苗栗野豇豆等,而司 馬限林道沿線植物極為豐富,各個時節皆有不同的植物供遊客觀 賞,如:杜鵑、槭紅等,可提供遊客最自然之體驗,如圖 3.2。

圖 3.2 雪見地區境內植物種類

棣慕鳳仙花 台灣蘆藜

紅毛杜鵑 台灣龍膽

高山針葉林 繡線菊

(42)

五、動物生態

目前於司馬限林道、北坑溪古道沿線多處,均可發現山豬、

山羌之足跡,其中以二本松至荻岡段最多,此外亦紀錄了台灣彌 猴的活動,而鳥類方在海拔高度 1,000 至 2,000 公尺之針闊葉混合 林中,可見到藪鳥、青背山雀、紅頭山雀以及白耳畫眉等鳥類;

而海拔較低且氣候溫暖之闊葉林中,亦可見到大冠鷲、竹雞、紅 嘴黑鵯、與小捲尾等鳥類出沒,如圖 3.3。

圖 3.3 雪見地區境內動物種類

3.1.3 人文環境資源分析

雪見鄰近地區具有十分豐富薈萃之人文史蹟資源,其主要居住者 多為泰雅族居多,以下茲將雪見地區之泰雅原住民文化特徵分述如下:

一、泰雅群生活及文化特色

泰雅族在生活上以農業與狩獵為主,而手工藝則為泰雅族最 出色之民族技藝,包括:籐竹編器、苧麻紡織等,如圖 3.4。

圖 3.4 泰雅族生活文化特色

山羌

台灣彌猴

白耳畫眉

山豬

藍腹鷴 藪鳥

泰雅織布技藝 泰雅黥面文化 泰雅豐年祭 泰雅狩獵

(43)

另在其他生活文化特質上,泰雅族雖已受漢人同化,但其傳 統黥面習俗卻為原住民族中所特有。在各項祭典儀式中,雖無特 別之成年禮,但具強烈之民族性,要求男子須完成狩獵行動,女 子須熟習織布才算成年,而泰雅文化除紡織刺繡極具特色外,如 手竹製與藤製等手工藝品亦極為精美。

二、泰雅建築特色

泰雅族居住多處台灣北部山區氣候型,主要特徵為日照短、

溼度大、夏天涼爽、冬天寒冷,因此泰雅族之建築物皆有淺穴式 地下家屋,且半穴居屋之變化亦隨海拔高度之提升而增多。

泰雅族的建築多以家屋為主,附屬建築則包括穀倉、望樓、

砍梯等,此亦為泰雅建築之特色,如表 3.1 所示。

表 3.1 泰雅建築特色分類表

型態 說明 示意圖

爐上棚架,用以置放 雜物。

豎放之圓木可做為防 風用之外牆,在缺少 薪材時可臨時取用。

牆面與屋頂是以竹 子搭建而成

家屋

本 區 泰 雅 族 的 建 築 物 多 以 竹 屋 為 主,牆壁以分割的竹條相互垂直編紮 成格狀骨架,再紮疊成牆面。屋頂以 平緩的椽木交叉於屋脊主樑處,固定 於兩側之簷樑,出簷較大(前後都 有),外部以列柱支撐。

穀倉

穀 倉 的 設 置 常 位 於 家 屋 或 耕 地 附 近,基本上每戶均有一棟,但亦有 二、三家共用者。穀倉的屋頂亦以竹 條紮成,坡度平緩,出簷大,導水管 亦採用打通竹節之竹管,極具建築特 色。

望樓

望樓為早期設於部落入口,用以監視 外敵之高架建築。其挑高約 3.6 至 9 公尺左右不等,由數十根圓木所支 撐,以橫木搭架其間,四側再以斜撐 支持。空間大小約 1.8 至 3.6 平方公 尺,室內高度則約為 1.2 至 1.5 公尺。

[資料來源:本研究重新繪製[15]]

(44)

3.1.4 交通動線

雪見遊憩區目前並無可供大型交通工具出入之完整性交通系統,

若以二本松作為交通節點分析,雪見遊憩區對外交通動線目前有司馬 限林道、梅興道路及苗 61 線等交通路線,可藉由連繫雪見地區之天狗、

梅園、新興、大湖等村落及市鎮。而二本松至雪見遊憩區之對內交通 動線,目前僅有司馬限林道可提供車輛通行,甚至過二本松之後路段,

路況較不利一般車輛通行。因此,往後工程開發後應避免工程機具之 進入對原有環境造成衝擊。雪見遊憩區交通系統如圖 3.5 所示[40]。

二本松 盡尾山

曙光

北坑

雪見 幸原

日向

鹿見

荻崗

梅興道路

北坑溪古道

二本松對內至雪見遊憩區交通路線 雪見遊憩區對外交通路線

二本松對內至雪見遊憩區交通路線 雪見遊憩區對交外通路線 梅興道路

盡尾山 北坑溪古道

老松山

佳仁山生態保護區

佳仁山

雪見遊憩區

東流水山 東洗水山

北坑山

樂山

榛山 觀霧遊憩區 檜山

圖 3.5 雪見遊憩區交通系統圖

(45)

3.2 雪見遊憩區整體規劃分析 3.2.1 基地環境現況

目前雪見遊憩區服務設施之規劃主要分為三區,分別為行政管理 區、遊客服務區以及自然生態區,各區環境現況說明如下,並參見圖 3.6 所示:

行政管理區 遊客服務 區

自然生態區

1

往二本松

2 3 4 5

6

7 8 9

10

2 1

▓ 遊客中心工程現況

3

▓ 遊憩區道路現況

▓ 雪見遊憩區入口標地

1 4

5

▓ 遊憩區道路現況

▓ 遊客中心工程現況

6

7

▓ 自然生態區現況

▓ 自然生態區現況

9 8

▓ 遊客服務區現況

▓ 遊客服務區現況

10

4

往曙鞍部

▓ 賞櫻步道植生現況

圖 3.6 雪見遊憩區基地現況分區圖

(46)

3.2.2 規劃構想

以下針對雪見遊憩區服務設施新建工程之規劃構想作一說明[40]:

一、規劃目標

(一)以生態旅遊發展為目標

尊重區內自然及人文之生態環境,透過生態旅遊之遊憩模式 與體驗方式減少人為破壞。

(二)以生活文化發展為目標

運用當地原住民之人文特色,將生活融入遊憩當中,作為遊 客學習互動的方法。

(三)以社區共生發展為目標

健全當地部落社區與國家公園互動關係,藉由雪見遊憩區的 導入,帶動當地相關遊憩發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Lack of fit of the data regarding the posterior predictive distribution can be measured by the tail-area probability, or p-value of the test quantity. ◦ It is commonly computed

•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er questionnaire is to solicit views of teachers on the initial recommendations at the subject level..

– The futures price at time 0 is (p. 275), the expected value of S at time ∆t in a risk-neutral economy is..

using &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strategies as appropriate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nderstanding, inferring and

Based on the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resources and lodging industry in Taiwan,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aiwan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establishment the whole valuation mode that cures of a stream, providing a valid and complete valuation method, with understand the engineering whole

Keywords: Ecotourism, Smangus Tribe, “Tnunan Smangus” a cooperative system, 5 Force Analysis, value chain analysis, SWOT analysis, TOWS Matrix.1. 誌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