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依據一至五章之成果,探討影響遊憩效益之影響因子,並 建立適用於雪見遊憩區之遊憩效益評估模式,推估各項遊憩效益價 值,提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本節論述經實際問卷調查後,針對遊客對於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 憩區之各項願付價值,提出下列各項結論:

一、瞭解遊客對於雪霸國家公園雪見遊憩區之遊憩資源認知

由第五章 5.5.2 小節的各項價值認同度分析中,環境保育層面 價值、環境教育層面價值與遊憩體驗層面價值三項認同度調查 中,結果顯示有八至九成的民眾對於雪見遊憩區之環境資源均達 很高的認同度,對於其未來發展生態旅遊亦表支持態度,因此可 以進一步得知大多數的民眾對於生活價值觀的改變,已由過去的 傳統旅遊改變為深度旅遊活動。

二、雪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之價值效益

根據雪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效益推估結果,遊客對 於雪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規劃,以規劃景觀設施之效益 369.27 元/年/人為最高之效益,其次為雪見遊憩區整體發效益為 365.22 元/年/人、環境教育效益 363.52 元/年/人、生態保育效益 360.96 元 /年/人、承載效益 360.29 元/年/人,與學術效益 355.24 元/年/人,

由推估結果顯示遊客對於各項效益之願付價值,各項遊憩效益之

平均值在 365 元/年/人左右,其差異性並不高,顯示遊客對於雪見 遊憩區各項遊憩效益皆屬同等重要。由推估結果發現,各項遊憩 效益之平均值在 365 元/年/人左右,其差異性並不高,其原因本研 究探究結果為由於雪見遊憩區尚未開發,而受訪者未能真實體驗 該環境,僅止於小幅度之變化。

三、對於遊憩效益評估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作為發展生態旅遊措施之 參考

臺灣地區的國家公園則是依據國家公園法第一條、第六條規 定所設立,係為了保護國家公園特有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

並提供國民育樂及研究使用的區域,已具備了保育、育樂、研究 三大主要目標。因此國家公園有別於一般遊憩區以營利為主要目 的,本研究依據資料分析與實證結果,對雪見遊憩區所推估之遊 憩效益延伸其意涵,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未來此區於發展生態旅 遊時之參考。

(一)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主要是用來分析有關公共措施或計畫之工具,

其基本原理是比較政策或計畫執行可獲得之總效益,與為了執行 此計畫所需要的總代價,以決定此政策或是計畫是否值得執行。

由第五章評估結果發現,各項遊憩效益皆對遊客而言皆同等 重要,若管理單位為了提高遊客之遊憩體驗,而興建了許多配合 的設施,如此一來,也許可獲得更高的遊憩效益,但為了執行此 項計畫可能會降低其他層面之遊憩效益(如破壞自然環境、承載 量等),以付出更大的代價。因此,在進行此種涉及多人且屬於社 會層面之公共決策時,須多方考量執行此項計畫是否可行。

(二)建立生態旅遊維護管理配套措施

本研究調查中發現,受訪者對於生態保育價值皆達很高之認 同,未來雪見遊憩區開發後,將會湧入大量遊客從事遊憩活動,

必定將會造成環境衝擊。因此,管理單位在規劃生態旅遊前,應 建構於相對未受干擾之自然區域,依循生態旅遊規劃之原則,進 行整體性規劃說明如下:

1.承載量管制

為便利日後管理,減少遊憩所帶來的衝擊,建議採用事先 預約的形式,以便控制人數。

2.生態旅遊點之環境監測

針對生態旅遊點進行環境監測,對於可能發生之風險與未 預知之環境影響,提出修正計畫或減輕對策。

3.生態旅遊點環境復育計畫之推動

人為活動與自然環境的演替循環均會對環境組成物種造成 一定的改變與損傷,然而未來應針對生態旅遊點進行環境復育 計畫,以有效的管理環境資源。

4.設置生態旅遊輔導團

未來可設置生態旅遊輔導團,其可依據生態旅遊點之特殊 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資源、地景、原住民文化等,提供有關 規劃與管理方面的專業建議,以協助雪見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

6.2 建議

由上述結論,以下將列出本研究之檢討方向,並對後續研究者提 出建議。

一、由於雪見遊憩區屬於尚未開發之區域,本研究所評估之遊憩效益 值屬於事前評估,遊客之願付價值屬於假設性之推估值。因此,

建議於雪見遊憩區開放後,可依本問卷架構再次估算其遊憩效 益,比較開發前後之遊憩效益,另外管理單位可依前後推估結果 進行檢討。

二、於問卷信度分析上,宣揚原住民效益與發展生態旅遊效益由於遊 客對於問卷題意不清,故未達標準將此兩項效益加以刪除。因此,

建議後續研究於設計問卷時,可於前測時先進行信度分析,以避 免實際測試時,產生題意不清之問項。

三、礙於時間限制,本研究對受訪者所提供之問卷訊息僅以口述方式,

建議後續研究於對於事前方案之評估,可採用電腦 3D 模擬方式,

使受測者更能體驗未來發展現況,以提高效益預測真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