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課 第五課 廉 廉 廉 廉 恥 恥 恥 恥 ◎ ◎顧炎武 ◎ ◎ 顧炎武 顧炎武 顧炎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第五課 第五課 廉 廉 廉 廉 恥 恥 恥 恥 ◎ ◎顧炎武 ◎ ◎ 顧炎武 顧炎武 顧炎武"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課 第五課

第五課 第五課 廉 廉 廉 廉 恥 恥 恥 恥 ◎ ◎顧炎武 ◎ ◎ 顧炎武 顧炎武 顧炎武

P56

●教學活動建議:

(一)分組報告:請學生針對明末的血淚史,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反薙髮等歷史背景,分組報告,

以了解明末遺民的心酸痛楚。

(二)關心時事:舉出社會上符合「禮、義、廉、恥」的實例,並且從顧炎武本身之言行,觀察其對「廉 恥」的實踐,探討「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在今日社會的真義。

(三)電影欣賞:介紹國族危亡之際,人民誓死保衛家園的電影,如:一八九五、葉問等電影作品,與 本課作者憂憤時局的愛國情懷相關照。

(四)撰寫筆記:讀書札記的訓練有助於增進治學能力,可指導閱讀課外讀物,讓學生進行札記的書寫。

題解 題解 題解 題解

1.淪喪淪喪淪喪淪喪::::(淪沒、喪亡)

2.沉痛沉痛沉痛沉痛::::(沉重悲痛)

3.行己有恥行己有恥行己有恥行己有恥::::(自己立身行事,須有羞恥心)

4.寡廉鮮恥寡廉鮮恥寡廉鮮恥寡廉鮮恥::::(沒有操守,不知廉恥)

5.札記札記札記札記::::(讀書時摘記下來的要點或心得)

6.援古論今援古論今援古論今援古論今::::(引用古代名言、事例來評論今事)

7.憂時憤世憂時憤世憂時憤世憂時憤世::::(憂慮時局、憤恨世事的不平)

8.溢於言表溢於言表溢於言表溢於言表::::(內容的深度、感情或思想超出言語以外)

本本本

本文文文寫作背景文寫作背景寫作背景寫作背景

顧炎武身處國破家亡之際,親見知識分子平日只知袖手談心性,一旦大難來臨,少數人雖能殉死 以報君王,但對國家大局卻毫無裨益;大部分人變節投降,令人不齒。他幼承母訓,長大後親見母親 殉節,對「恥」的體會可謂深銘於心,故在文中反覆申明此義,教人以「恥」字作為立身之大節,閱 讀本文,提醒我們在行事處世應知所進退。

**

**文體簡介文體簡介文體簡介文體簡介————筆記筆記筆記 筆記

日知錄的文體屬於筆記。古時稱散文為筆,與韻文相對時,則稱筆記,後來用以稱呼一種以隨筆 記錄為主的著作體裁,內容大多為記見聞、辨名物、釋古語、述史事、寫情景。其異名則有隨筆、筆 談、雜識、札記等。

隨筆記錄形式的筆記,由先秦發軔,至明、清時期則是中國古典筆記的鼎盛時期。明、清筆記數 量頗大,約占中國筆記總數的一半以上。內容豐富,與時文(八股文)相對立,具有反傳統的特徵,

是明、清筆記異於前代筆記最為顯著的特徵。

明代的古今說海、少室山房筆叢、古今譚概、陶庵夢憶等等,都是中國筆記史上久負盛名的作品。

而清代的日知錄、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十駕齋養新錄等等,以其博約而為後人推重。

*「*「*「

*「日知錄日知錄日知錄」日知錄」」簡介」簡介簡介 簡介 (一一一一)書名緣起書名緣起書名緣起、書名緣起、、寫作過程、寫作過程寫作過程 寫作過程

1.書名緣起:書名「日知」二字,取自論語「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意思是學習知識,要靠 日積月累的工夫。

(2)

2.寫作過程:顧炎武從三十歲以後,讀書都寫有筆記,因從小受祖父嚴格規定每天抄書而來。一旦 發現以前說法有誤,就隨時改定,記在筆記裡;或自己認為獨到的見解,如果後來在別的書裡,

發現古人已經說過了,就會刪去。務必使書中每一個結論精確不移;每一個見解獨出機杼,經過 三十年反覆研究期思索,一再修訂,最後才寫成此書。

(二二二二)書中內容書中內容書中內容 書中內容

1.經術經術經術經術::::依原抄本所分卷帙為一至十卷(屬上篇),其序為易經、書經、詩經、春秋、周禮、儀禮、

禮記、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通行本卷帙與此不同)。

2.治道治道治道治道:::十一至二十九卷(屬中篇): ,其範圍極廣,舉其要者計有—地方政制、中央政制、選舉、田 賦、土地制度、財政經濟、吏治、政治得失、風俗、婚喪祭禮、科舉、文字、史學、古代郡國制 度、姓氏諡號、倫理制度、掌故、正史述評、經史子集註疏述評、華夷風俗等。

3.博聞博聞博聞博聞::::末三卷(屬下篇),內有天文、五行、怪異、鬼神、地理、雜記等類。

本書為顧炎武一生治學之結晶,而其內容實以治道為中心,其研究對象不以書本為限,廣及宇宙萬 象,國家社會,人生日用等,其所鑽研之知識,實為活知識。

作者 作者 作者 作者

*顧炎武生平

*顧炎武生平

*顧炎武生平

*顧炎武生平 (

( (

(一一一)一))家學淵源)家學淵源家學淵源 家學淵源

顧炎武出生在一個衰落的仕宦家庭。生父顧同應是萬曆進士,寫得一手好詩文,育有五子,顧炎 武排行老二,幼時即過繼與叔父。因叔父未婚即逝,已訂婚未娶過門的妻子王氏守節不再嫁,獨立撫 養繼子顧炎武。王氏是影響顧炎武一生最深遠的人,她是太學生王逑的女兒,出自書香門第,尤其喜 歡讀史記、資治通鑑等史書,時常把文天祥、于謙等人的愛國事蹟講給他聽,從小培養他忠君愛國的 思想。

影響顧炎武的第二個重要人物是嗣祖顧紹芾。顧紹芾為監生,沒有功業,但有學問,在顧炎武十 歲時,顧紹芾就教他讀兵法、史書等,並經常提示他讀書治學要講求實用,要加強研究天文、地理等 有益國計民生的實學,因而奠定其一生治學為人的基礎。

顧炎武十四歲那年考取秀才,與好友歸莊一起加入復社。年輕的顧炎武親眼看到社會政府腐敗黑 暗,又深刻體認到東北 清兵入侵的威脅,西北流寇的騷擾,於是他積極參加復社活動,廣交社友,

抨擊時弊。

( ( (

(二二二)二))參加抗清)參加抗清參加抗清 參加抗清

西元一六四四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滅亡。五月間,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了清王朝,

是年,顧炎武三十二歲。為了躲避兵亂,他首先把嗣母王氏由江蘇 崑山護送到常熟。南京陷落後,

便和好友吳其沆、歸莊,共同參加王永祚的反清軍,不久抗清行動失敗,顧炎武遂回到崑山。當南下 的清軍進攻崑山時,百姓展開了二十一天的保衛戰,犧牲了四萬多人。城陷時,吳其沆犧牲,歸莊逃 出。顧炎武因去常熟看嗣母,倖免於難。後來清兵進攻常熟,王氏刻意絕食,表示不食異朝之粟,最 後活活餓死。臨終前交代顧炎武:「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勿更出仕」,他銘記在心。

之後顧炎武處心積慮地計畫復明的活動,不料遭小人陷害,被清廷捕獲,由友人營救,卻無法再 潛身活動,於是他決定北上山東,考察北部山川險要。

( ( (

(三三三)三))旅遊北國)旅遊北國旅遊北國 旅遊北國

西元一六五七年,顧炎武出獄後,從南京回到崑山,變賣家產,準備北遊。他考察北部關山險隘,

目的有三:(1)窺探地勢,做為反清活動的基礎;(2)廣泛了解民情,收攬反清復明的民心;(3)聯絡各

(3)

地抗清志士,以便將來舉事的呼應。

他先到了山東,由青州、萊州到濟南,在章邱的長白山下置買田舍,以此為據點,對山東、河北 等地的山川險要進行考察。首先他到昌平,拜謁明陵,從昌平出山海關,又返回永平。他把清兵入關 之路進行實地考察,所遇的關隘、地理形勢、民情風物,都詳細地畫圖記載。

西元一六六○年,顧炎武從北京出發,再遊昌平,謁明陵。以後,又由太原至大同,歷代北、塞 門,進入關中。漫遊時結識許多豪賢長者,聯絡抗清志士,建立復國的深厚情感。

西元一六六二年冬天,顧炎武進行西北之行,遊歷了山西、河南、陝西等地。他考察太行、中條、

太華等名山,以及黃河、汾水、涇水、渭水等大川的自然狀況以外,並積極考察西北的農業、手工業、

鹽鐵、租賦、幣制等社會經濟狀況。並在山西 雁門以北,五臺以東,參加墾田開荒的活動。顧炎武 晚年一直定居在華陰。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因騎馬不慎失足而辭世,年七十歲。

(參考資料:葛榮晉、魏長寶 一代儒宗顧亭林,臺北 文津出版社)

*顧炎武的文學主張與成就

*顧炎武的文學主張與成就

*顧炎武的文學主張與成就

*顧炎武的文學主張與成就

顧炎武對於明代空言心性的學風,痛加批判,指斥他們「置四海之窮困不言,而講危微精一」, 是「空虛之學」。認為「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主張「博學於文」,「行己有恥」,保持 完善的人格,研究有利於天下之實學。其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等等,皆窮原 究委,考正得失。除實學外,對文學、史學、思想、音韻、文字、考據,皆卓有貢獻,根據顧亭林先 生年譜的作者張穆的統計,顧氏一生的著述共達五十多種,合計有四百多卷,十分豐富。

*顧炎武二三事

*顧炎武二三事

*顧炎武二三事

*顧炎武二三事 ((

((一一一)一))歸奇顧怪)歸奇顧怪歸奇顧怪 歸奇顧怪

歸莊縱覽六藝百家之書,自稱「歸乎來」、「普明頭陀」。明亡後與顧炎武起兵,事敗後歸隱。他 的怪異,從他的草堂大門前的對聯,可見一斑:「兩口寄安樂之窩,妻太聰明夫太怪;四鄰接幽冥之 宅,人何寥落鬼何多!」

顧炎武的個性特異獨行,雖然是南方人,卻喜歡住在北方,他曾對人說:「性不能舟行食稻,而 喜餐麥跨鞍。」當他還住在崑山時,與同里的歸莊交情很好,兩人砥行立節,常做出一些違反社會常 態的舉止來,當時人都認為他們是狂人,因此有「歸奇顧怪」之稱。

((

((二二二)二))拒不出仕)拒不出仕拒不出仕 拒不出仕

由於顧炎武名氣很大,雖然有過多次失敗的舉事活動,但基於政治影響力,清政府多次請他到北 京當官,都被他嚴詞拒絕。康熙十七年(西元一六七八年),清政府開博學鴻詞科,有人想推薦他去 應詔,他堅決表示:「刀和繩子俱在,不要加速我的死亡吧!」第二年,清廷又開明史館,大學士熊 賜履想迫使顧炎武參加。他寫信給熊說:「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則以身殉之矣!」

又嚴詞拒絕。為表示不仕清朝的決心,從此,顧炎武連北京也不去了。

((

((三三三)三))載書出遊)載書出遊載書出遊 載書出遊

顧炎武的體力與精神超過一般人,平素沒有其他嗜好,從年輕到老,不曾一天不讀書。出門在外 一定隨身載著幾箱書,到了旅店休息時,也不斷針對問題反覆思索討論,一點都不感到疲倦。如果發 現一個疑義,便反覆參考資料,一定要找到適當的答案才罷休。如果有某個獨到見解,就援用古人之 說來證明現今的觀點,一定要使說法通暢才會停止。

**

**補充注釋補充注釋補充注釋補充注釋(((配合(配合配合 P57)配合 ))

4.博學鴻儒博學鴻儒博學鴻儒博學鴻儒:::又稱博學鴻詞,科舉名目的一種。原名「博學宏詞」: ,始於唐 開元中,迄於宋末。清 

康熙、乾隆年間重設,因避帝諱(乾隆名宏)而改為「博學鴻詞科」。梁啟超 變法通議 論科舉:

「昔聖祖、高宗兩開博學鴻詞,網羅俊良,激厲後進。」可知是屬於非經常性的特別科考。

(4)

5.樸學樸學樸學樸學:::清代:  乾、嘉學者繼承漢儒的治學方法,以考據訓詁方法研究古籍,講求經世致用。又稱漢 學、經學。顧炎武為清代樸學之祖。

6.黃宗羲黃宗羲黃宗羲黃宗羲:::字太沖,號南雷,又號梨洲,學者稱南雷先生(西元一六一○~一六九五年): 。與弟宗炎

在家鄉起兵,成立黃氏「世忠營」。多次拒絕清廷徵召,始終保持遺民的節操。宗羲學識淵博,於 天文、曆算、樂律、詩文、經史百家及釋、道之書,都有研究,尤精於哲學和史學。所著明夷待 訪錄,系統地表現了其哲學、政治、經濟各方面的思想,深刻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宗羲晚年還在浙東各地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對浙東學派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深遠。

7.王夫之王夫之王夫之王夫之::::字而農,號薑齋,別號一壺道人,湖南 衡陽人(西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晚年隱

居湘西之石船山,故學者稱船山先生。出身書香門第。明 崇禎十二年與郭季林、管冶仲等組織「匡 社」,拒絕張獻忠的禮聘。清兵南下時,於衡山舉義反抗。戰敗退肇慶,後任南明 桂王政府行人 司行人,因反對王化澄,幾陷大獄。到桂林依瞿式耜,不久瞿殉難,乃隱遁深山。發憤著書凡四 十年,寫下了大量富有獨創性見解的著述,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文學、宗教、

文字、訓詁、天文等方面。

8.天下郡國利病書天下郡國利病書天下郡國利病書天下郡國利病書::::本書共一百二十卷。歷來被視為地理著作,是由於本書編纂體例,首為輿地山

川總論,次敘明以兩直隸、十三布政使司分區的緣故。其實書中所記載的賦役、屯墾、水利、漕 運、兵防、馬政、鹽政、邊境民族、各地戰局民變,及風俗、山川沿革考訂資料不少,是一部社 會政治、經濟、地理著作,但重點在郡國利病上面,如賦役即為此書的重要內容,對各省府(州)

縣徭役負擔、前後改革都有所反映。對全國範圍屯田設置、土地分配、管理和徵取制度及其瓦解 等,均有具體記載。梁啟超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稱它是「政治的地理書」,是研究明代社會、政 治、經濟的重要著作。

9 9 9

9....亭林先生亭林先生亭林先生亭林先生::::顧炎武的始祖顧野王(西元五一九~五八一年),於侯景之亂爆發時,在家鄉招募義軍,

奮起救援建康。在江蘇 松江 華亭東南三十五里有湖,湖南有亭林鎮,顧野王曾居此,因以為名。

顧炎武曾說:「故子孫不忘其祖父,孝也;後人不忘其先民,忠也;忠且孝,所以善俗而率民也。」

其以「亭林」名其集,本意在此。

11

110000....復社復社復社復社:::明思宗:  崇禎初年,部分不滿當權者腐敗統治的江南士大夫,紛紛組織文社,後來由江蘇  太倉人張溥、張采於尹山集會,以「復興絕學」為宗旨,聯合各文社合併為復社,為明末最有影 響力的文學社團之一。復社提倡風雅與名節,並且繼承東林黨精神,以講學論道為名,評議國事。

全盛期共有成員近三千人,較知名者有侯方域、楊廷樞,不少人後來成為抗清義士。清世祖 順治 九年為清廷所取締。

1 1 1

11111....抨擊抨擊抨擊抨擊::::(彈劾、攻擊)

11

112222....歸莊歸莊歸莊歸莊:::號恆軒。江蘇:  崑山人(西元一六一三~一六七三年),移居常熟。明諸生,歸有光之曾孫。

明亡國後,野服終身,往來湖山,與顧炎武交誼深厚。著有恆軒集、懸弓集。

1 1 1

13333....異姓異姓異姓異姓::::(不同姓,表異朝)

1 1 1

14444....造詣造詣造詣造詣::::(術業修為之程度)

1 1 1

15555....空疏空疏空疏空疏::::(空虛、空洞)

1 1 1

16666....經世致用經世致用經世致用經世致用::::(治理世事,切合實用)

段旨 P58~~~~P67

●筆法:平提側注法(共用兩次)。

(5)

(1)平提:先並提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側注:後側注重點於「廉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2)平提:先並提「廉恥」。

側注:後側注重點於「恥」(四者之中,恥尤為要)。

第一段:引新五代史說明四維的重要,並闡明廉恥與國家興衰的關係。

第二段:四維之中,恥尤其重要。

第三段:言三代以下,雖廉恥淪喪,但仍有「獨醒之人」。 第四段:引顏氏家訓以諷刺當時媚外的漢人。

●此段以「不恥則無所不為」為例。作者希望那些閹然討好異族的人能知恥改過,他表面上是說南北 朝的事,實際上是用以諷刺清初不知恥的漢人,可謂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壘塊。」

(「壘塊」亦作「塊壘」,指積壓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

課文 課文 課文

課文‧ ‧ ‧ ‧課 課 課 課外 外 外 外注釋 注釋 注釋 注釋

1.蓋蓋蓋蓋::::(表原因的連詞) 2.無所不取無所不取無所不取無所不取::::(沒有什麼東西不敢拿) 3.無所不為無所不為無所不為:無所不為:::(沒有什麼壞事不敢做)

4.無所不至無所不至無所不至無所不至::::(沒有不降臨到他身上的) 5.而而而:而:::(若,如果) 6.恥恥恥恥::::(名詞, 羞恥心)

7.恥恥恥恥::::(名詞, 羞恥心) 8.恥恥恥恥::::(動詞,以 ……為恥) 9.恥恥恥恥::::(名詞, 恥辱)10.為為為為::::(從事)

11.所以所以所以所以::::(為此)12.然然然然::::(如此) 13.原原原原::::(通「源」) 14.固未嘗無固未嘗無固未嘗無固未嘗無::::(必定會有)15.士夫士夫士夫士夫::::(士大夫)

16.頗頗頗頗::::(略微)

課文 課文 課文

課文‧ ‧ ‧ ‧文 文 文 文意 意 意 意延 延 延 延伸 伸 伸 伸

1.禮禮禮禮、、、、義義義義,,,,治人之大法治人之大法治人之大法治人之大法;;;;廉廉廉廉、、、、恥恥恥恥,,,,立人之大節立人之大節立人之大節立人之大節::::禮、義,是治理人的重要法則;廉、恥,是培育人 的重要節操

2.人不可以無恥人不可以無恥人不可以無恥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之恥無恥之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無恥矣無恥矣無恥矣::::知無恥為可恥,而能改行從善,則終身無復有恥辱之累 3.恥之於人大矣恥之於人大矣恥之於人大矣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為機變之巧者為機變之巧者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無所用恥焉無所用恥焉無所用恥焉::::從事巧詐者恬不知恥

4.故士大夫之無恥故士大夫之無恥故士大夫之無恥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是謂國恥是謂國恥是謂國恥::::因士大夫為國家中堅之士,負國家風氣領導責任

5.吾觀三代以下吾觀三代以下吾觀三代以下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世衰道微世衰道微世衰道微,,,,棄禮義棄禮義棄禮義棄禮義,,,,捐廉恥捐廉恥捐廉恥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非一朝一夕之故非一朝一夕之故非一朝一夕之故::::四維式微是逐漸形成的

6.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雞鳴不已於風雨雞鳴不已於風雨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彼眾昏之彼眾昏之彼眾昏之日日日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此處表現對民族之: 信心,亦期許自己即是那「獨醒之人」。意同於宋 韓琦 九日小閣:「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 節香。」

7.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於世者彼閹然媚於世者彼閹然媚於世者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能無愧哉能無愧哉能無愧哉::::顧炎武借顏之推深自警惕之意,以諷刺當時媚 清之人

課文 課文 課文

課文‧ ‧ ‧ ‧修 修 修 修辭 辭 辭 辭

禮 禮 禮

禮、、、、義義義義、、、、廉廉廉、廉、、恥、恥恥,恥,,國之四維,國之四維國之四維;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四維不張四維不張,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國乃滅亡國乃滅亡:國乃滅亡::引用 : 四維

四維 四維

四維::::頂真 則天下其有不亂 則天下其有不亂 則天下其有不亂

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國家其有不亡者乎國家其有不亡者乎:國家其有不亡者乎::激問 : 行己有恥

行己有恥 行己有恥

行己有恥:::引用、倒裝(己行有恥) : 人不可以無恥

人不可以無恥 人不可以無恥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之恥無恥之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無恥矣無恥矣:無恥矣::引用 : 無恥

無恥 無恥

無恥::::頂真

(6)

恥之於人大矣 恥之於人大矣 恥之於人大矣

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為機變之巧者為機變之巧者,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無所用恥焉無所用恥焉:無所用恥焉::引用 : 悖禮犯義悖禮犯義

悖禮犯義悖禮犯義:::對偶 : 世衰道微世衰道微

世衰道微世衰道微:::對偶 : 松柏後凋於歲 松柏後凋於歲 松柏後凋於歲

松柏後凋於歲寒寒寒,寒,,雞鳴不已於風雨,雞鳴不已於風雨雞鳴不已於風雨:雞鳴不已於風雨::借喻、暗引 : 彼眾昏之日

彼眾昏之日 彼眾昏之日

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暗引、映襯 : 彼閹然媚於世者

彼閹然媚於世者 彼閹然媚於世者

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能無愧哉能無愧哉:能無愧哉::激問

注釋 注釋注釋

注釋補充補充補充:補充:: 1.閹—割去生殖器,後多用以指宦官。如:逆閹。

奄—氣息微弱將絕。如:奄奄一息、氣息奄奄。

淹—滯留、久留。孟浩然 贈王九詩:「日暮田家遠,山中勿久淹。」

掩—(1)遮蔽。如:掩口不提。

(2)關閉。如:虛掩房門。

庵—(1)圓頂的草舍。如:草庵、茅庵。

(2)僧尼禮佛的小寺廟。如:尼姑庵。

3 「禮義廉恥」四句:管子 牧民:「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又說:「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

三曰廉、四曰恥。」本文這四句即概括牧民中的話。維,本義是繫物的大繩,此處引申為綱紀。張,

發揚。乃,就會。(請見 P5-7)

補注 補注 補注

補注 在牧民篇中,對禮義廉恥的定義是:「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民國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禮義廉恥為全國各校共通校訓。並明示禮為規規矩矩的態度,義為正 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7 其:通「豈」。難道,表示反詰。

7 其:

豈、難道。左傳 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將。如:五世其昌。

殆、大概。孟子 滕文公下:「知我者其唯春秋乎!」

還是、或是。莊子 養生主:「天與?其人與?」

10無恥之恥無恥矣:如果能將「無恥」視為最可恥的事,則必能行為端正,終身遠離恥辱。「無恥之 恥」即「恥無恥」。語出孟子 盡心上。

補注 補注 補注

補注 「之」字為表賓語提前的結構助詞,相似的用法如「父母唯其疾之憂」,本作「父母唯憂其疾」。

「是」字亦可有同樣的作用。如「馬首是瞻」(瞻馬首)、「唯命是從」(唯從命)、「唯利是圖」

(唯圖利)、「唯你是問」(唯問你)等。

13悖禮犯義:違背禮法,侵害道義。悖,音 ㄅㄟˋ,違逆。

13

悖—違背、違反。如:

悖禮犯義。

勃—繁盛。如:蓬勃、生氣勃勃。

渤—海洋名。如:渤海。

荸—植物名。如:荸薺。

16捐:拋棄。

16

(7)

棄。如:秋扇見捐。

稅。如:稅捐處(稅、捐為同義複詞)。

奉獻財物。如:捐款。

18松柏後凋於歲寒:歲末冬寒時,松柏仍不凋謝。比喻君子處亂世,仍堅守正道,禁得起考驗。語出 論語 子罕,原文作:「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補注補注

補注補注 「君子處亂世,仍堅守正道」的成語:松柏後凋、風雨雞鳴、疾風勁草、板蕩忠臣、烈火辨玉、

道遠知驥。

19雞鳴不已於風雨:雖然風狂雨驟,但報曉的雞聲,絕不會因而停止。比喻君子處亂世,不改其節操。

語出詩經 鄭風 風雨,原文作:「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補注補注

補注補注 以風雨比喻亂世,以雞鳴比喻君子。晦:陰暗的樣子。

30汝曹:你們,此指子孫。曹,輩。

補注補注

補注補注 「曹」與「輩、徒、流、倫、屬、儔」字同義。如:朋輩、無恥之徒、女流、吾倫、儕屬、仙 儔。

31之推本南朝 梁人,因遭亂奔北齊,做官有其不得已之苦衷。按顏氏家訓 終制:「計吾兄弟,不當 仕進;但以門衰,骨肉單弱,五服之內,傍無一人,播越他鄉,無復資蔭;使汝等沉淪廝役,以為 先世之恥;故靦冒人間,不敢墜失。兼以北方政教嚴切,全無隱退者故也。」觀此可知之推之出仕,

有其不得已之苦衷。顏之推在齊二子,長曰思魯,次曰愍楚,可見其不忘本之心。

31之推本南朝 梁人,因遭亂奔北齊,做官有其不得已之苦衷。按顏氏家訓 終制:「計吾兄弟,不當 仕進;但以門衰,骨肉單弱,五服之內,傍無一人,播越他鄉,無復資蔭;使汝等沉淪廝役,以為 先世之恥;故靦冒人間,不敢墜失。兼以北方政教嚴切,全無隱退者故也。」觀此可知之推之出仕,

有其不得已之苦衷。顏之推在齊二子,長曰思魯,次曰愍楚,可見其不忘本之心。

課文賞析 課文賞析 課文賞析 課文賞析注釋 注釋 注釋 注釋

變節變節

變節變節;;;;(投降敵人,喪失氣節)

話鋒話鋒

話鋒話鋒::::(話題)

趨炎附勢趨炎附勢

趨炎附勢趨炎附勢::::(比喻依附權勢。炎,指有權勢的人)

高下高下

高下高下:(優劣)

問題討論 問題討論 問題討論 問題討論

一、文中言:「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在現代社會中,你認為這種說法成立嗎?

答答

答答:顧炎武身處明末清初之際,士大夫之族的氣節受到嚴峻考驗,歐陽脩說:「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

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在今日的社會,政治人物的風骨與節操具有 穩定社會的力量,也具有關鍵的影響力。所以,香港設有廉政公署、申訴專員公署及新加坡 設 有貪汙調查局,至於我國也有監察院和政風處,都是讓國家政策執行能夠貫徹廉能的防弊措施。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這一句話,綜觀今日社會的一些亂象,具有暮鼓晨鐘的惕勵作用。

二、請選出當代社會符合禮、義、廉、恥各項的代表人物,並略述他們值得大家學習的行為。

答 答

答答:義的典範─陳樹菊女士:富比世雜誌報導陳樹菊自西元一九六三年起在臺東市 中央市場賣菜,

幾乎每天都工作。她的善心捐款包括二○○四年捐款約一百萬元臺幣給兒童基金,二○○五年捐 四百五十萬元臺幣協助母校臺東市 仁愛國小蓋圖書館,二○○六年捐一百萬元臺幣給基督教  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以及年捐三萬六千元認養兒童之家的三名院童。她還打算捐一千萬元成立基

(8)

金會,要讓窮人有錢受教育與看醫生。陳樹菊謙虛回應:助人大家都做得到。當陳樹菊從媒體口 中得知入選富比世 亞太地區「慈善英雄」,仍忙著揀菜,淡淡的說:「幫助人又沒什麼,大家都 做得到,沒什麼好說。」(其餘三者請學生自行討論作答)

三、北齊時漢人學鮮卑語和現代人學習外語,就時空和心態而言,有何異同?

答答

答答:北齊時代漢人學習鮮卑語和胡人樂器琵琶,為的是在異族統治下獲得一官半職,現代人學習外語,

甚至第二外語,是為了將來與世界接軌,或是為了出國留學,學習更高深的學問;或是在事業上 方便與外國人貿易往來,或是個人出國旅遊時與外國人溝通的便利性,現代人學習外語心態上不 卑不亢,與外國人處於同樣平等的地位,因為華文在二十一世紀也是外國人想要積極學會的語 言,與北齊時代漢人學習鮮卑語的卑躬屈膝心態並不相同。

應用練習 應用練習 應用練習 應用練習

一 一 一

一、、、、單一選擇題單一選擇題單一選擇題單一選擇題::: :

( (D) )1.下列選項「 」內的注音,何者兩兩相同? (A)「頃」(ㄑㄧㄥˇ)讀顏氏家訓╲「傾」

(ㄑㄧㄥ)國傾城 (B)「閹」(ㄧㄢ)然媚於世╲水來土「掩」(ㄧㄢˇ) (C)教其「鮮」

(ㄒㄧㄢ)卑語╲苔「蘚」(ㄒㄧㄢˇ)植物 (D)「抨」(ㄆㄥ)擊時政╲「怦」(ㄆㄥ)

然心動

1.解析:(A)傾國傾城:使全城、全國的人都為之傾倒愛慕。(B)水來土掩:比喻遇事則根據情況設法 解決。(D)用語言或文字猛烈攻擊當時的政令╲指對某事產生了興趣。怦然,心跳動的樣子。

( (B) )2.下列選項「 」內的字形,何者正確? (A)天寒地凍中百花「雕」謝,只有梅花綻放枝 頭(凋) (B)親子關係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功 (C)孔子將教育普及到民間,

讓布衣可成卿「像」(相) (D)他四肢健全卻不工作,能無「槐」哉(愧)

( (C) )3.下列詞語解釋,何者正確? (A)稍「欲」通解:欲望(將要、快要) (B)彼眾「昏」之 日:昏倒(昏亂、迷惑) (C)汝「曹」:輩 (D)閹然「媚」於世:嫵媚動人(諂媚,討 人歡心)

( (A) )4.「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有關此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 玩弄機謀巧詐的人,根本用不著羞恥心 (B)懂得機變巧言的人,人際關係才會圓融通達 (C)能夠權變取巧的人,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D)善於心機巧詐的人,才能夠富貴利達 5.解析:三代「以降」社會風氣衰頹不振,不是朝夕短時間造成。

( (B) )5.「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此段意謂: (A)三 代時的社會風氣衰頹不振 (B)社會風氣的敗壞,由來已久 (C)今日風氣敗壞,起因於三 代時未教化人民 (D)朝夕之間就能令世風衰敗、道德式微

( (B) )6.「恬不知恥」是形容一個人沒有羞恥心,與下面哪一個成語意思相通? (A)行己有恥(B) 厚顏無恥 (C)無恥之恥 (D)含垢忍恥

6.解析:(A)自己立身行事,須有羞恥心。(B)厚臉皮、不知羞恥。(C)恥無恥,將「無恥」視為「可恥」

的事。(D)忍受恥辱。

( (A) )7.下列何者與「世衰道微」的修辭相同? (A)悖禮犯義 (B)俯而不答 (C)稍欲通解 (D) 頗曉書疏

7.解析:題幹與(A)均為句中對。

( (C) )8.下列關於本文作者的敘述,何者不正確不正確不正確不正確? (A)本名絳,明朝滅亡,改名炎武 (B)開清代 樸學之風,學者稱為亭林先生 (C)清廷薦修明史,文筆酣暢,為明朝留下重要紀錄(D)著

(9)

有天下郡國利病書、日知錄、亭林詩文集等

8.解析:(C)顧炎武為一代大儒,忠貞愛國,清廷徵召博學鴻儒,又薦修明史,皆拒不出仕。

( (C) )9.下列人物說明,正確的選項有:(甲)管子為春秋時代輔佐齊桓公稱霸天下的管仲(乙)孔子 為戰國時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丙)馮道為撰寫五代史的作者之一(丁)顏之推為南北朝因遭亂 出仕北齊的文士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9.解析:(乙)孔子為「春秋時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丙)馮道為五代「長居四朝宰相」重職的人。

( (C) )10.國史館想要為「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的主題拍攝紀錄片。下列人物的品 德行事,何者最適宜被列入? (A)自號長樂老的馮道 (B)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 (C)正 氣凜然的文天祥 (D)足智多謀的秦檜

10.解析:(A)五代是史上極紛亂的時期,而馮道歷任四朝十君的作為,頗受後人非議,所以是負面教 材。(B)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因為打開山海關的重要隘口,使得滿清人努爾哈赤得以長驅直入,消滅 明朝國祚,因而是變節的負面教材。(D)北宋末年欽宗、徽宗二帝被擄,南宋偏安江南,忠臣岳飛主 張對抗金人,救回二帝;秦檜因為主張議和,因而設計陷害岳飛,讓南宋一直無法匡復中原,歷史 上認為秦檜所作所為乃不忠不義,所以是負面教材。

二 二 二

二、、、、詞義與詞性判斷詞義與詞性判斷詞義與詞性判斷詞義與詞性判斷::

本文強調「恥」的重要而用了許多「恥」字,但其詞義與用法不盡相同。請將下列文句依參考選 項加以分類。

參考選項:(甲)羞恥,名詞 (乙)羞恥心,名詞 (丙)以……為恥,動詞 1.行己有「恥」:( (乙) )

2.人不可以無「恥」:( (乙) ) 3.無恥之「恥」,無恥矣:( (丙) ) 4.「恥」之於人大矣:( (乙) ) 5.其源皆生於無「恥」也:( (乙) ) 6.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 (甲) ) 三

三 三

三、、、、寫作練習寫作練習寫作練習寫作練習::

讀完本文,你是否也曾經對某項國家政策、社會事件有過省思?請以「一則新聞的省思」為題,適度 援古論今,闡述你對當今社會現象的評論或建議,表達你對社會的關懷。

作法提示:1.下筆時宜先思考自己所熟悉的某個議題,針對新聞事件闡述己見。

2.首段先略述該新聞的內容,然後再提出看法。評論宜中肯,避免偏激的言論或偏頗的價 值觀。

3.文章可從正反面援例論述,增加說服力,並提出積極的建議。

**

**內容相關資料內容相關資料內容相關資料內容相關資料

(一一一一)新新新、新、、舊五代史之比較、舊五代史之比較舊五代史之比較(舊五代史之比較((配合(配合配合 P58)配合 ))

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

作者 歐陽脩,屬私修 薛居正等撰,屬官修

原名 五代史記 五代史

特點 1.文筆生動 2.春秋筆法

1.史料詳豐 2.條理明晰

缺點 個人好惡影響史評,較不客觀 多有隱諱、粉飾、考證不實之記載 價值 皆為研究五代之重要材料

(10)

(二二二二)馮道馮道馮道(馮道((配合(配合配合 P58)配合 ))

馮道是歷史上所有宰相之中最受爭議的一位。所受的褒貶不一。馮道活躍於動亂的五代 十國裡,

任宰相職位共達二十年左右。可以說是「不倒翁」的典型人物。

馮道曾寫過一篇自傳─長樂老自敘。文中把他在歷朝歷代,包括在契丹占領汴京時所當的官職 封號,一一列舉,並引以為榮。自謂:「孝於家,忠於國,為子、為弟、為人臣、為師長、為夫、為 父,有子、有孫。時開一卷,時飲一杯,食味、別聲、被色,老安於當代,老而自樂,何樂如之?」

歐陽脩 新五代史曰:「予讀馮道 長樂老自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則天下國家可 從而知也。」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曰:「道之為相,歷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視過客,朝為仇敵,暮 為君臣,易面變辭,曾無愧怍,大節如此,雖有小善,庸足稱乎!」但也有一些人為馮道辯護,例如 清代史學家趙翼認為馮道雖是朝秦暮楚,卻能於當世獲得美譽,被推崇為名臣、元老。甚至連契丹也 敬信有加,主因是馮道能在亂世中「以救時拯民為念」,如他曾勸契丹 耶律德光不使軍隊奪民財,難 怪百姓要感謝他了。

至於歷任數朝宰相一事,趙翼認為,五代的官員多是朝秦暮楚之人,在當時已司空見慣,故不足 以為怪。

(三三三三)「「「管子「管子管子」管子」」一書簡介」一書簡介一書簡介(一書簡介((配合(配合配合 P58)配合 ))

管子一書,作者不詳,但假託管仲所作。根據內容推斷,大部分為戰國 齊國 稷下學者採摘管仲 言行推其旨義而成,其中也有漢朝人附加的部分,共二十四卷。劉向校定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

本書內容龐雜,包含有法、道、名等各家思想,以及天文、曆數、輿地、農業和經濟等知識。

(四四四四)「「「顏氏家訓「顏氏家訓顏氏家訓」顏氏家訓」」簡介」簡介簡介(簡介((配合(配合配合 P61)配合 ))

是北朝有名的散文著作,北齊 顏之推(西元五三一~五九○年)作。顏之推祖籍琅邪 臨沂(今 屬山東省)人,梁 湘東王 蕭繹鎮荊州,他為其國左常侍。後隨繹子蕭方諸出鎮郢州,掌書記。侯景 陷郢州,幾乎被殺,因救獲免,押送建業。侯景之亂平息後,還江陵。蕭繹稱帝,任為散騎侍郎。西 魏攻破江陵,被俘送長安。不久投奔北齊。官至黃門侍郎、平原太守。仕齊二十年,不忘故國。北齊 亡後入北周,為御史上士。隋 開皇中,太子召為學士,後病逝。

顏之推一生,歷仕四朝,多次險遭殺身之禍,因此深懷忐忑之慮。由於飽經憂患,於是他把一生 生活體驗所得,「發為布帛菽粟之文」,寫成顏氏家訓一書,目的在訓誡子孫,如何立身處世,對當時 的頹風弊俗,大加抨擊。他雖屈身異族,但他自己還是念念不忘祖國,不忘自己的民族。北齊書 文 苑傳說他:「在齊有二子,長曰思魯,次曰慜楚,不忘本也。」顏氏家訓一書,是他為訓勉其子思魯、

慜楚而寫。

全書以說理為主,每篇各一題,都不是長篇鉅制的專論,而是圍繞一個中心、綜合多則的隨筆。

寫法是先提出主題思想,然後列舉一些故事做為例證。既有正,也有反,對比鮮明具體。故事雖然短 小,描寫卻極生動。如寫建康令王復,從未騎馬,「見馬嘶噴陸梁(嘶叫、噴氣、跳躍),莫不震懾,

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寥寥幾筆,把愚昧怯懦的門閥子弟的形象刻劃得活靈活現。

對一些正面人物的描寫也能抓住主要特點,給人深刻印象,從中不難看出受世說新語的影響。文章說 理時常採用形象的比喻以及精采的民謠諺語,如「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等,頗似先秦諸 子而又更加從容隨意。

全書語言通俗平易,樸素無華,既不是六朝駢體,也不完全像秦、漢古文,而是接近當時口語的 文體,在南北朝文學史別具一格。

**

**教學問題引導教學問題引導教學問題引導教學問題引導

1.為何顧炎武論「禮義廉恥」要引用新五代史 馮道傳文後的評論,這和馮道有何相關?

(11)

答答

答答 馮道歷任五朝、八姓、十一君,擔任宰相職位長達二十一年。這與主張「忠臣不仕二君,烈女不 嫁二夫」的歐陽脩、司馬光,以及顧炎武等人完全相悖。所以顧炎武以馮道做為「無恥誤國」的 明證。

2.管仲將「禮、義、廉、恥」並舉,以為四者同等重要,為什麼顧炎武卻提出「四者之中,恥尤為要」?

答答

答答 顧炎武身遭家國巨變,看到許多讀書人紛紛變節降清,認為如果連士大夫都無恥,國家勢必走向 滅亡。所以他認為士大夫所遵循的德行「禮、義、廉、恥」中,「知恥」尤其重要。

3.「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屬於何種修辭法?作者所要表達的喻意為何?

答答

答答 (1)此二句屬借喻修辭法。

(2)作者以此二句肯定:在世風敗壞之時,仍有堅持「獨醒」的人。一方面是對人性的信心;一方 面期許自己就是那松柏、雞鳴,希望藉以喚醒讀書人對於國家的社會責任。

4.作者言:「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你是否可以 舉出如此的歷史人物作例證?

答答

答答 春秋時向各諸侯闡揚仁道的孔子、寧死堅持「崔杼弒其君」真相的齊太史、漢朝不屈脅迫的蘇武、

宋末抗元持守正氣的文天祥、明末殉職揚州的史可法……等。

5.對於北齊士大夫教導兒子「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顏之推為何 反對北齊士大夫這麼做?

答答

答答 北齊士大夫教導兒子成為異族的「奴才」,卑躬屈膝,不但失去個人尊嚴,也使異族更加輕視漢 人,所以顏之推不願意子孫也這樣做。

6.廉恥在文末言:「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閹然媚於世者」是指何人?作者為何如此抨擊?

答答

答答 顧炎武認為顏之推是漢人,在鮮卑人建立的北齊任官並非他的本意,所以在顏氏家訓中對於變節 求官的風氣深惡痛絕,告誡子孫勿蹈覆轍。所以顧炎武說「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藉以 抨擊當時卑躬屈膝、賣國求榮的士人,語氣嚴峻,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7.廉恥善於引用古書經句,請指出其引用了哪些古書經句?

答 答 答

答 (1)五代史記(五代史 馮道傳論……)、(2)論語 子路(夫子之論士……)、(3)孟子 盡心上(「人 不可以無恥……」、「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4)論語 子罕(松柏後凋於歲寒)、(5)詩經  鄭風(雞鳴不已於風雨)、(6)屈原 漁父(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化用「眾人皆醉我獨 醒」)、(7)顏之推 顏氏家訓 教子篇(齊朝一士夫……)、(8)詩經 小雅 小宛(小宛詩人之意)、(9) 孟子 盡心下(彼閹然媚於世者)。

8.讀完廉恥後,你覺得顧炎武這篇散文有何特色?

答答

答答 (1)不事藻飾,簡潔明快。雖屬讀書筆記,但有一己之見。

(2)切中時弊,可見其憂國憂民之深切。

(3)論述委婉懇摯,具有警世諷勉的深意。

(4)善於引用古事古語,可見其學之廣深。

(5)能運用對比手法,以「無恥」的馮道與「知恥」的顏之推相互映襯,語意鮮明而深刻。

**

**顧炎武相關名句顧炎武相關名句顧炎武相關名句顧炎武相關名句

1.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 (與友人論學書)

語譯語譯

語譯語譯 不為個人穿得不好、吃得不好而感到恥辱,卻為百姓沒有受到為政者的恩澤而感到恥辱。

2.士當養其器識而不墮於文人。 (與人書)

語譯語譯

語譯語譯 士人應培養器度見識,才不會成為只會舞文弄墨、無病呻吟的文人。

3.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12)

語譯語譯

語譯語譯 天地間還有肝膽相照的知己,經歷江山的興衰變化,不覺兩鬢已經花白。

4.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秋雨)

語譯語譯

語譯語譯 雖然生活窮困,卻懷有復國的雄心。(一錐土:一小堆土,形容生活窮困。)

5.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香。 (嵩山)

語譯語譯

語譯語譯 古老的柏樹在風中搖動著新生的綠葉;深幽的山谷中,花草茁壯生長,散發出一陣陣的芬芳。

**

**相關書籍指引相關書籍指引相關書籍指引相關書籍指引

1.盧興基著,顧炎武,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 89。

本書介紹了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的一生及其學術成就,尤其著重他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活動,並 備述其高風亮節和愛國之心,讀後令人肅然起敬。本書也引用了大量顧炎武的詩歌,與其生平事蹟參 看,更能領略其詩的精神內涵。

2.顧炎武著,劉九洲注譯,新譯顧亭林文集,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 89。

顧炎武生在學者「束書不觀,遊談無根」的時代。他認為明代的滅亡,與明代道學先生空談「明 心見性」直接有關,因此主張做學問與寫文章一定要講求實用,繼承了儒學「文以載道」的傳統觀念,

且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其治學方法注重實際調查和確切證據,因為引證充分,他的結論也就成了 定論。顧亭林文集即是顧炎武嚴謹的治學精神與學術成就展現在後人面前的櫥窗。

3.簡逸榮著,禮義廉恥:現代人必讀的美德書,臺北:菁品文化公司,民 95。

本書收納關於禮、義、廉、恥的格言數百條,每則格言都發人深省,啟人深思,其中所附的「現 代人說」,是對每則格言用現代觀點作最貼切的引申,有畫龍點睛之妙。另外每則格言都蒐羅相關的 故事,使讀者能從閱讀中受益,在吸收名人的智慧後,也使自己更加豐富,視野更為寬廣、明亮。

**

**統測試題精選統測試題精選統測試題精選統測試題精選

1.下列文句中的「焉」字,何者用來表達「疑問」的語氣? (A)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B)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C)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D)古之聖人,

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94 四技二專〕

解解

解解 (C)。(A)語氣詞,置句末,表示肯定。相當於「也」、「矣」。(B)指示代名詞,之、彼、這裡。語 出孟子 滕文公上。(C)疑問語氣詞。 豈、如何的意思。語出左傳 燭之武退秦師。(D)指示代名 詞,本句表「他」,指老師的意思。語出韓愈 師說。

●本題測驗學生字義辨析的能力字義辨析的能力字義辨析的能力字義辨析的能力。

2.下列文句中,何者沒有「倘若……,則……」的涵義? (A)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B)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 (C)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D)君子三年不為樂,樂必壞;

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96 四技二專〕

解解

解解 (C)。(A)(倘若)四大綱紀不能伸張,(則)國家就要滅亡。(B)(倘若)一個人不到他努力嘗試 了解事理,但卻仍然想不透的地步,(則)我是不會去啟發他的。(倘若)不到他盡全力想要表達 其內心的想法,卻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時候,(則)我是不會去開導他的。語出論語 述而。(C)品 德不注意修養,學問不精勤講習,聽到合乎義的事不變遷而從之去做,知道有不好的地方也不勇 於改正,這些都是我心憂慮的事。語出論語 述而。(D)(倘若)君子三年不習禮儀,(則)禮儀 一定會被敗壞;(倘若)三年不奏樂,(則)樂一定會被毀掉。語出論語 陽貨。

●本題測驗學生語法判斷的能力語法判斷的能力語法判斷的能力語法判斷的能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據可靠資料與診所專家表示,年長及有醫療狀況病人感 染武漢肺炎機率高,美國疾病管制署將 65

 People infec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may have mild to severe respiratory illness with symptoms of fever, cough, and shortness of breath.(感染

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has drawn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s the virus quickly spreads across the world..

燭之武向秦人提供的利益︰第一,鄭為秦的東道主。鄭國為秦國使 者提供館舍和所缺乏的物資。這只是表面的利益。第二,留派秦國三大

已參加政府主辦或委辦之 教保員、訓練員、生活服務 員、照顧服務員、家庭托顧 服務員、臨時及短期照顧服 務員或個人助理相關訓練

貞元十二年(796 年) ,汴州宣武軍亂,隨宣武軍節度使董晉赴任,擔任「觀 察推官」 ,後又改任武寧節度使張建封的幕僚。直至貞元十七年(801

講述禮義是治人之大法,廉恥是人立身之根本。而士大夫沒有廉恥是造成國家

公元前 261 年,秦國派王 齕領兵進攻上黨,趙國派 廉頗領兵二十萬救援。. 廉頗軍到達前線前上黨已被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