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御製詩詩意圖的製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御製詩詩意圖的製作 "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御製詩詩意圖的使用脈絡

第一節 御製詩詩意圖的製作

乾隆 10 年 1 月 16 日的夜晚,天邊月色開始轉盈為缺,雖然並非滿月 之日,但是美麗的月色仍令皇帝文思泉湧,他寫下一首七言律詩,並且命 令沈源以詩意作畫。對於皇帝的指示,沈源在短短一週之內完成了,並且 讓皇帝在畫面上再次題寫這首七言律詩,皇帝也不忘說明這件作品的創作 緣由:

「今年正月哉生魄,1天角一痕,遠明積素,致可愛玩。因成新月長 律一章,敕院臣沈源繪為圖,以志風光節物之佳,非誇詩句工好也。

乙丑上元後八日御識。」2

皇帝自稱這件御製詩詩意圖的製作,乃為了紀念那天景色的宜人,而 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文筆很好。雖然乾隆謙虛地說明自己的用意,但是欲 蓋彌彰,極力澄清「非誇詩句工好」的舉動,反而讓人聯想到,詩意圖的 製作意味著對這首詩的肯定。不難想見,他對於自己的這首詩作,應當是 蠻滿意的。

沈源〈新月詩意〉圖上的題識,是乾隆御製詩詩意圖裡最早關於創作

1 陰 曆 每 月 十 六 日 , 月 魄 始 生 , 故 該 日 稱 為 「 哉 生 魄 」。 陰 曆 元 月 十 五 日 為 「 上 元 」,上 元後 八日 即為 元 月二 十三 日。 故據 此推 測 ,詩 作與 畫作 完成 的間 隔 時間 為一 週之 內。

2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71a), 前引 書, 頁 812-3。

(2)

緣由的說明。這幅詩意圖的題識,說明這件作品的製作過程,乃先由乾隆 作詩,而後命令沈源詮釋詩意,待沈源圖繪完成後,再由乾隆重題詩作。

在 106 件御製詩詩意圖中,可透過畫面題識看出創作緣由之作品數 量,共有 32 件。(見附錄四)題識的內容,大部分同於沈源這件作品,也 是由乾隆親筆題寫,說明是在御製詩完成後,指定某位臣工畫圖,如乾隆 11 年董邦 達的〈御 製 擬古四章詩意〉即題 有「爰勅學 士臣董邦 達,仿其意 各圖小幅。」3或如乾隆 29 年金廷標的〈御製用庾信詠畫屏風體詩意〉所 題的「並命金廷標繪圖,分題幀上。」4以及乾隆 39 年董誥〈御筆甲午雪 後即事成詠詩〉圖上的御識「即事成詠,命董誥作雪景,因書幀端。」5

少部分則可以透過臣工的款識間接得知,如乾隆 11 年董邦達的兩幅

〈御製中秋帖子詞〉皆題有「臣董邦達奉勅恭繪,并恭和御製元韻。」6乾 隆 18 年錢維城〈御製中秋帖子詞〉上,題有「臣錢維城奉勅恭繪,并恭和 御製元韻。」7即把所謂的「奉勅恭繪」,解讀為畫家作畫乃根據皇帝下達 的命令。

乾隆命令臣工根據御製詩繪圖,可說就是這類御製詩詩意圖最主要的 創作動機。這種命以詩意為圖的皇帝勅令,除了記錄在圖畫題識之外,在 現存關於宮中工藝製作最重要的記錄檔案《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 檔》(以下簡稱活計檔)中,也時有所見。然而,御製詩在藝術品中運用的 範疇,卻遠超過詩意圖的範圍。

活計檔主要為宮廷傳旨交辦,各作應旨承修內廷工藝用器的檔案,起 於雍正元年(1723 年),迄於宣統三年(1911 年)。其內容詳細記載了各作

3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69), 前引 書, 頁 2290-1。

4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71b), 前引 書, 頁 1254-6。

5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93), 故宮 書畫 圖錄 12, 台北 :故 宮, 頁 299。

6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69), 前引 書, 頁 1222、2292。

7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69), 前引 書, 頁 2336-7。

(3)

承做之日期、交辦人銜職、姓名與傳旨之內容,並記錄了承做物品的來源 與去向。8

活計檔中記載乾隆對臣工「命以詩意為圖」的記錄,可以追溯到乾隆 2 年。乾隆 2 年正月 24 日如意館活計檔曾 記載:「二十四日員外郎陳枚來 說,太監毛團傳旨小園閒永十五幅、十二月詩十二幅、十雪詩十幅,着孫 祜幫陳枚畫其山石,地坡着唐岱畫,欽此。」這則記錄後面,又補充說明 這幾件作品於隔年五月完成:「於乾隆三年五月十八日畫得小園閒永十五 幅、十二月詩十二幅、十雪詩十幅,唐岱呈進訖。」9

同年 4 月 14 日:「同年四月十四日太監憨格交御製詩三首,傳旨按詩 意,着陳枚畫人物,唐岱畫樹石,孫祜畫界畫房屋。」並註記一個多月後 畫作完成:「同年六月初八日將御製詩三首,按詩意畫完,唐岱交太監憨格 呈進訖。」10

在上述兩則記錄中,詩作名稱與畫作名稱僅簡單標示,並無確切的註 明。前一例中的「小園閒永」十五幅,很可能是「小園閒詠」的筆誤,因 為唐岱曾根據雍正 13 年的乾隆御製詩〈小園閒詠十五首〉畫有詩意圖,而 這則記錄在詩作數量、畫作作者上都與著錄幾乎吻合,所以可能即是該畫 在乾隆 2 年的製作記錄。第二例則未說明詩作名稱,僅說明皇帝要求畫工

「按詩意」作畫,並且由皇帝進行工作分配,最後畫工也遵照指示「按詩 意」完成。這件作品最後很可能並沒有被命名為「詩意圖」,而被排除在本 文所收集的詩意圖範疇。然而「按詩意」作畫,卻是皇帝對畫工詮釋詩意 的明文規定。

8 張允芸 (2005), 前引 書, 頁 6-7。

9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內 務 府 造 辦 處 各 作 成 做 活 計 檔 • 乾 隆 朝 ( 影 印 本 ),台 北: 國立 故 宮博 物院 藏, 乾隆 2 年如 意館 ,正 月 24 日項 。

10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前 引 書 , 乾 隆 2 年 如 意 館 , 4 月 14 日項 。

(4)

在活計檔中,曾大量出現「按詩意」、「照詩意」的指令,但是缺乏確 切詩作名稱與畫作名稱的情形卻非常普遍。例如乾隆 22 年 8 月 22 日如意 館活計檔:「…傳旨着將中秋帖子詞手卷三張挖嵌換裱。御筆字三張、御筆 中秋帖子詞字四張、宣紙大字四張,着錢維城等各畫詩意,…」9 月初 9 日如意館活計檔:「…。傳旨御筆中秋帖子一張,着王炳畫詩意,…」10 月 30 日如意館活計檔:「三十日太監張良棟持來宣紙一張、御書中秋帖子 一幅,胡世傑傳旨着王炳照詩意畫手卷一卷,欽此。」11短短一個多月內,

皇帝送來多張御筆中秋帖子詞,要求錢維城、王炳等人按照詩意來繪圖。

乾隆 22 年皇帝確實寫有〈八疊中秋帖子詞命扈蹕詞臣和之〉的詩文,12然 而傳旨送來的多張御筆中秋帖子詞是否即是此詩,則不得而知。活計檔對 於詩作名稱與畫作名稱常常僅以略稱表示,這增加了與《石渠 寶笈初編》、

《石渠寶笈續編》、《石渠寶笈三編》等書比對記錄的困難。

然而,當活計檔記錄了某件御製詩詩意圖的確切名稱時,就會產生相 當積極的意義。除了如前述的唐岱〈小園閒詠十五首〉之外,其他如乾隆 28 年 11 月 22 日如意 館活計檔:「二十二日接得郎中德魁員外郎李文照押 帖一件,內開本月初七日首領董五經交御筆昔昔鹽二十首並繪圖一張、御 製昔昔鹽□首並繪圖手卷一卷,傳旨着交啟祥宮換裱,欽此。」13乾隆在 乾隆 13 年曾畫有〈御筆昔昔鹽二十首並圖〉一卷,14這則活計檔很可能即 是這件作品在乾隆 28 年的換裱記錄。再如錢維城在乾隆 34 年所畫的〈御 製雪中坐冰牀詩意〉以及乾隆 36 年所畫的〈御題沈周寫生詩意〉,兩幅作 品在該年的活計檔中,都以幾乎與著錄畫名相同的名稱記錄,而能據此推

11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內 務 府 造 辦 處 各 作 成 做 活 計 檔 • 乾 隆 朝 ( 影 印 本 ),台 北: 國立 故 宮博 物院 藏, 乾隆 22 年 如意 館,8 月 22 日 、9 月 初 9 日、10 月 30 日 項。

12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電 子 版,御 製 詩 集 二 集,卷 七 十 四,八 疊 中 秋 帖 子 詞 命 扈 蹕 詞 臣 和 之。

13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前 引 書 , 乾 隆 28 年 如 意 館 , 11 月 22 日項。

14 該 卷 款 識 戊 辰 十 月 ( 乾 隆 13 年 10 月)。

(5)

測出年代下限。15

無論如何,按照詩意來作畫,常常是乾隆對藝術創作的明確指示;而 其運用的領域,遠超出「御製詩詩意圖」的範疇。如畫在扇面上:「…交洒 金扇面七個,傳旨着照御製詩意每個畫八槁,着楊大章、姚文瀚、方宗(琮)、 袁英、賈全分畫。」16或是成為屏風的主題:「…交御製詩二十四首,傳旨 着金廷標照詩意畫圍屏二十四幅。」17乃至宮燈:「…傳旨寧壽宮連二六方 燈十對,着方琮、楊大章、袁瑛照依御製詩意分畫。」18甚至連牆面都是 依據詩意來詮釋:「…傳旨郁蘭芬大殿東進間東西墻二面,着方琮、金廷標 用絹照御製詩意畫二幅,安銅門口。」19

乾隆在沈源〈新月詩意〉上所謙稱的「以志風光節物之佳,非誇詩句 工好也,」畢竟只是客氣的謙稱。御製詩詩意圖的製作,絕大部分很可能 就是在乾隆的明確指令下完成的,而這意味著乾隆對於自己的詩作頗有自 信,認為詩句具有一定的「工好」程度。否則何以頻繁下達製作詩意圖的 指令?甚至認為詩中的「詩意」足以具備裝飾宮廷各項工藝品的功能?而 御製詩成為各項工藝品的製作依據,也正意味著它成為了藝術創作的美學 原則。詮釋御製詩,即是詮釋皇帝的美學原則。

除了皇帝的指示,積極的臣工也會「主動地」製作御製詩詩意圖,錢 維城是最積極的代表人物。錢維城曾主動製作了幾件御製詩詩意圖,並在 畫中題識說明其創作動機,乾隆 36 年製作的〈御題沈周寫生詩意〉其題識 說道:「沈周寫生,率意之中,具饒生趣。皇上幾餘游藝,品鑒及之,各加 題詠。即一動植之微、藻繪之末,而民依吏治,觸類旁通,非特化工肖物

15 詳 見 本 文 第 二 章 第 三 節 的 討 論 。

16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前 引 書 , 乾 隆 40 年 如 意 館 , 4 月初 8 日 項 。

17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前 引 書 , 乾 隆 29 年 如 意 館 , 3 月 26 日項。

18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前 引 書 , 乾 隆 41 年 如 意 館 , 5 月 16 日項。

19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前 引 書 , 乾 隆 31 年 如 意 館 , 7 月初 6 日 項 。

(6)

而已。臣恭讀再三,曷勝鼓舞,僅依原畫,敬錄天題,藉以涵泳聖文,非 為學步石田也。臣錢維城謹識。」20

錢維城「僅依原畫」,以沈周寫生作品作為臨摹對象,並在臨摹的作品 上,再次謄錄乾隆的題畫詩。錢維城自稱其目的乃為了「涵泳聖文」,而不 單單只是臨摹沈周的作品而已,因為他在乾隆對沈周寫生作品的題詩裡,

看到了皇上對動植物、藝術鉅細靡遺的瞭解,乃至治理天下的為政之道。

沈周的畫作僅供參考,創作的目的乃為了領會皇帝的教誨。

在根據乾隆 36 年〈泛月四首〉所創作的〈御製泛月詩意〉一圖裡,

更表達了錢維城對皇帝的御製詩服膺的興奮情緒。在卷上有錢維城的題 跋:「…臣於是仰見我皇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并未嘗後天下之樂而樂,泮奐 優游,未足以云彌性也。臣媿無和之筆妙,刻畫雅頌,美盛德之形容。謹 擬元人筆意,繪為泛月圖橫卷,恭錄御製,冠於卷端,聊志小臣服膺鼓舞 之意云。」21

錢維城在這個題跋裡,先從自己對召康公文賦的閱讀心得,談到古聖 帝明王的為君之道,說古聖帝明王關心人民百姓,對百姓的生活念茲在茲,

而將乾隆也譬喻為跟聖聖先賢一樣,是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襟懷的明 君。然而乾隆更加超越古人,在萬幾餘暇,也懂得陶冶性情,涵詠詩文,

從未「後天下之樂而樂」。錢維城這段話既讚美了皇帝的勤於政事,又陳述 了皇帝確實也樂於遊賞的事實,但皇帝是「泮奐優游,未足以云彌性也,」

錢維城巧妙地替皇帝醉心遊賞的行為解了套,遊賞頓時成了瀟灑的情懷。

工作與玩樂能同時兼顧,這正是錢維城所佩服不已的。

不單單只是透過御製詩詩意圖的製作,向皇帝表達「學習」的心得,

錢維城還曾以御製詩詩意圖作為一份貼心的禮物。錢維城在乾隆 30 年時,

20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71b), 前引 書, 頁 2222-3。

21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69), 前引 書, 頁 4454-6。

(7)

雖然在龍井一地視學,遠離宮廷核心,但是當皇帝南巡經過他所視學的地 方,他仍依御製詩繪製了一件詩意圖冊頁,送給皇帝作為紀念。錢維城的

〈御製龍井八詠詩圖〉後副葉上,有乾隆書寫他和這幅作品的淵源:「壬午

(乾隆 27 年)南巡,始得龍井之勝,往游標舉八景,各系以詩。乙酉(乾 隆 30 年)再蒞,適錢維城視學其地,繪冊以進,并錄前詩幀間。茲於田盤 搆泉香亭,頗肖龍泓,宛若風篁過溪諸勝蹟,環列其外,而繫懷浙水民情 也,因疊前韻,對題餘幅,即弆冊亭中,甲午(乾隆 39 年)仲春,御筆。」

22錢維城挑選三年前皇帝歌詠龍井當地八個景點的詩句,詮釋為詩意圖,

在皇帝南巡途經此地時,贈送給皇帝留作紀念。以這組御製詩作為贈送給 皇帝的詩意圖題材,確實是很適當的禮物,也很具有紀念價值。

這份禮物頗受皇帝喜愛,當乾隆 39 年皇帝再次看到這件作品時,錢維 城已過世兩年,23皇帝除了以 12 年前〈龍井八詠〉的相同韻腳作了一組詩 對題畫冊上,更於冊後題上一首詩感慨人事滄桑:「本自田盤富石泉,略摹 龍井遂同焉,境疑南國巡方日,畫在文臣視學年。因以弆藏時印證,底須 畢肖昔方圓,江鄉歸去俄成古,不覺披圖一惘然。」24圖畫依舊,而斯人 已逝,這讓皇帝感慨萬千。這件作品上還有于敏中、王際華、觀保、梁國 治、董誥五位大臣的恭和詩,皆呼應了皇帝的這份感慨,如于敏中:「侍臣 遺蹟頻增感,庭際松風為颯然。」王際華:「重憶觀民兼眷舊,風篁水樂宛 泠然。」觀保:「宛爾風篁歸靜聽,天懷感舊更殷然。」這件作品受到的重 視可見一斑。

君臣之間透過這件御製詩詩意圖,有了更密切的互動:錢維城細心地

22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69), 前引 書, 頁 2334。

23 錢 維 城 過 世 於 乾 隆 37 年 ( 1772 年)。台 北故 宮, 清代 檔案 人名 權 威 資 料 查 詢 , 前 引 書, 錢維 城項 。 另外 ,在 其弟 錢維 喬所 寫 的家 傳中 ,稱 他素 有消 渴 疾(糖 尿 病), 而 後又 受了 風寒 ,可 能 成為 病逝 之主 因。 參考 ( 清) 錢維 城, 錢文 敏公 全 集( 眉壽 堂刻 本),

收於 《續 修四 庫 全書 》, 家傳 。

24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電 子 版,御 製 詩 集 四 集,卷 二 十,泉 香 亭 再 題 錢 維 城 畫 龍 井 八 景 冊 。

(8)

挑選了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御製詩繪成詩意圖,表達了對皇帝的敬意;皇 帝舊地重遊,再次觀看該圖緬懷舊臣;而臣工們也以詩文回應皇帝念舊的 舉措,表達對這份感慨的共鳴。姑且不論這份懷念是否出於真心,君臣之 間以詩文在詩意圖上表達內心的情感,這是十足的文人表現。皇帝與大臣 此時此刻,宛若在一場文人之間的聚會,共同緬懷一位已逝的老友。官場 上伴君如伴虎的森嚴氣氛,消散於詩意圖的文人情懷。

錢維城歷來以乾隆 10 年一甲一名的狀元頭銜,而為人所注意。他在乾 隆 16 年到乾隆 24 年之間擔任內閣學士,這段期間同時兼任殿試、會試、

地方鄉試的讀卷官、考官,而後在兵部、刑部服務,乾隆 27 年後,則擔任 浙江學政一職,迄於乾隆 37 年過世。他著有《鳴春小草》、《茶山詩鈔》和

《茶山文鈔》等詩文集,頗具文才。25

清代昭槤在其《嘯亭雜錄》中曾記載關於錢維城的一則傳說:「錢文敏 公維城,中乾隆乙丑狀元,選為清書翰林。公性聰敏,以國學為易學,遂 不復用心,至散館日,輒曳白。純皇帝大怒曰:『錢維城以國語為不足學耶,

乃敢抗違定制若此。』將置於法,傅文忠公代請曰:『錢某漢文優長,尚可 寬貸。』上召至階下,立命題考之。公倚礎石揮毫,未踰刻輒就。上異其 才,命南書房供奉,後遂游陞至戶部侍郎,寵眷甚渥云。」26這則傳說真 假未知,但可以說明錢維城的詩文程度頗佳、思考反應敏捷,且其才華受 到乾隆皇帝的肯定。

向皇帝學習,也不單單只能透過詩意圖來表達。乾隆 9 年,大臣張鵬 翀向皇帝獻上一幅祝壽畫〈翠巘高秋〉,張鵬翀藉此畫的題款,希望皇帝提 示繪畫之道:「……臣以下直餘閒,作山水一幀,當九日登高之會,侑萬年 獻壽之觴,臣學畫以來,將及三紀,通籍後,所遇山水古蹟,觸發殊少,

25 台 北 故 宮 , 清 代 檔 案 人 名 權 威 資 料 查 詢 , 前 引 書 。

26 (清) 昭 槤(1980), 嘯亭 雜錄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頁 187-188。

(9)

倘蒙睿鑒,指示秘要,得所師承,庶稍脫凡近也。乾隆九年甲子重九日,

詹事臣張鵬翀恭進。」27

乾隆則以題畫詩在此幅作品上回應了張鵬翀的請益:「問我繪事應師 誰,橫嶺近在帝城西,從來師心非所貴,師古道遠勞攀躋,鵬翀汝詩脫筌 蹄,欲侔元白志不低,我於詩畫涉藩籬,安能示汝匪手攜,得其環中遊方 外,疇謂半偈非全提,佳節展汝山水奇,興酣走筆一漫題,黃花笑我拈吟 髭,蕭蕭寫影臨清溪。乾隆九年九月九日御題。」乾隆認為自己的繪畫稍 涉藩籬,怎能指示秘要呢?倒不如師心、師古、師自然。乾隆並以嘉許稱 讚的口吻,對張鵬翀的作品欣賞一番,拈髭微笑。這種君臣賞畫、論畫的 情景,士大夫於仕宦餘暇,以筆墨作為皇帝的清娛,在乾隆朝時時可見。

一般侍從文臣常以書畫為媒介,藉以親近皇帝,而乾隆也樂於游藝翰墨,

在萬幾餘暇中,享受書畫的清趣。28

除了向皇帝學習,御製詩詩意圖也成為臣工向皇帝表達謝意的工具。

蔣溥所畫的〈御製塞山詠霧詩意〉,乃根據乾隆在壬申年(乾隆 17 年)木 蘭行圍時所寫的御製詩〈霧〉。29該次旅程,蔣溥和汪由敦兩位詞臣也跟去 了,乾隆在詩裡幽了他們一默,稱他們皆南方人,不習騎馬,以肩輿隨從,

但要他們也不必嘆息,且為皇帝寫首和詩。蔣溥和汪由敦題於畫上的和詩,

除了描述塞山曉霧的景色和木蘭行圍的軍容壯盛之外,也對於皇帝詩裡的 諒解與幽默,大加頌揚一番,如蔣溥稱「臣也何人敢耽逸,南方柔弱畏騁 馳,仰視驃驤千騎躍,陸離還似看花迷,聖人如天因物付,力所不能悉諒 其,恩深感極轉咨愧,愧此孱怯相嗟咨,正愧孱怯相嗟咨,却荷寫入卿雲 詩。」巧妙地藉由自我調侃,歌頌皇帝如聖人能諒解臣下,而臣下在慚愧 萬分之餘,卻又榮幸獲邀恭和聖上詩文,君臣之間微妙的互動透過詩文彼

27 覃瑞南(1991),清高 宗 書畫 鑑藏 之研 究,中 國文 化大 學藝 術研 究 所碩 士論 文,頁 70。

28 覃瑞南 (1991), 前引 書, 頁 70。

29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電 子 版 , 御 製 詩 集 二 集 , 卷 三 十 七 , 霧 。

(10)

此傳達。

向皇帝學習,臣下是誠惶誠恐的,當自覺能力可能不足以詮釋御製詩 意時,臣工可能就會放棄御製詩詩意圖的製作。蔣溥就曾經因為自覺能力 不夠,而不敢妄加詮釋御製詩,改用臨摹文徵明的作品來詮釋。蔣溥在乾 隆 18 年的作品〈摹文徵明玉蘭花〉題識中提到:「臣溥恭讀御製玉蘭詩三 首,惟木筆能描出春光,而天藻復描出花光。臣吟誦之餘,輒思點染,顧 腕弱未能,因摹文徵明本,敬書御詩於幅端。乾隆十八年三月七日,臣蔣 溥。」蔣溥認為皇帝的玉蘭詩不僅能描出春光,更捕捉到花的精神。蔣溥 吟詠再三,想畫卻又擔心畫不出御製詩裡的神髓,他想到一個絕佳的解決 辦法:臨摹文徵明的玉蘭花,再將御製詩題於畫上!蔣溥技巧地克服了詮 釋御製詩的難題,他找來了明代大畫家文徵明為其畫作背書,用文徵明的

〈玉蘭花〉詮釋乾隆的御製詩。這項技術性的解決辦法,有著耐人尋味的 象徵意涵:文徵明的玉蘭花「圖」可以詮釋乾隆的玉蘭花「詩」,這意味了 御製詩意與文徵明畫意之間存在某種相通性;而以往由臣工詮釋的御製 詩,此刻竟由明代的文徵明擔負重任,文徵明意外地成為詮釋御製詩意的 畫家!蔣溥這件作品雖然是「未竟之功」的御製詩詩意圖,卻說明了乾隆 御製詩在臣工眼中,是具有與古代大師相等、甚至更崇高的地位。

與臣工戰戰兢兢的態度相比,乾隆詮釋自己詩作的態度,就輕鬆多了。

他詮釋自己詩作的目的,或是為了紀念那趟旅遊,或是透過詩意圖表達對 百姓的關懷。

乾隆 14 年皇帝陪伴皇太后遊覽瀛臺,並寫了一首〈臘日奉皇太后遊瀛 臺諸勝〉詩,他將這首詩畫成詩意圖,他題識道:「乙巳臘日,奉皇太后遊 瀛臺諸勝有述,並寫為圖。」30《石渠寶笈續編》著錄這件作品乃以水墨 畫瀛臺景色,應當是對那天遊歷景點的描繪。

30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1971b), 前引 書 ,頁 852。

(11)

乾隆 16 年南巡途中所畫的〈御筆聽雪閣詩畫〉,對於創作緣由有更豐 富的說明:「乾隆辛未春,南巡過吳中,登寒山,眺千尺雪,其上有白屋三 間,俯臨垂瀑,鏗砰激越,冰玉絲桐,莫究其妙,因揮翰顏以聽雪,坐閣 中成五言一篇,復為是圖,係詩於後,聊抒一時逸興,御筆。」31皇帝這 幅作品的創作,乃為了抒發自己遊歷過程中的一時逸興。第一次南巡的途 中,乾隆蒞臨了吳中風景名勝「寒山千尺雪」瀑布,瀑布的上方有白屋三 間,他將之命名為「聽雪閣」。在閣內他寫了一首五言古詩,並畫了一幅圖,

再將這首詩題在畫上。

詩名〈聽雪閣〉,內容對於賞景過程中的視覺和聽覺經驗,有生動的描 述:「雪宜落天上,云胡落澗底,其 源不可 極,千尺約畧 耳。三 間白板閣,

占盡林泉美,珠玉碎復完,琴筑鳴無止。澗葉冬不凋,巖葩春似喜,入望 窈且深,宜聴静方始。是合忘名言,而復不能已。」32「聽雪閣」是個地 點優越的觀瀑地點,詩序中稱它「砰湱之聲滿耳,跳激之勢謀目。」詩中 描寫了千尺雪的壯闊,以及聽雪閣的遼闊視野。這次賞景經驗帶給皇帝的 視覺和聽覺震撼,令他「是合忘名言,而復不能已。」也因此,皇帝除了 寫詩捕捉這份聽覺感受之外,尚且將詩作畫為詩意圖,將視覺經驗一併記 錄下來,以「聊抒一時逸興」。

在自己創作的〈御筆畫即景詩意〉的題識中提到:「壬午(乾隆 27 年)

仲春南巡過寶應,微雨時晴,即景得三絕句,船窗憑眺,點筆為圖,並書 前詩幀首,以識觀民樂意,御筆。」在南巡途中,美麗的景色讓皇帝即景 得句,從船上憑眺美景,乾隆尚且說明其目的乃為了表示「觀民樂意」。微 雨時晴的涼爽氣候,再加上憑眺美景,皇帝以詩畫來紀念旅遊經驗,是可 以被理解的;至於是否真如他在所說,乃出於對百姓的關懷、觀看百姓的 快樂,那就不得而知了。二十八年後(乾隆 55 年),他在此畫上再次題詩,

31 國立故 宮 博物 院( 1969), 前引 書, 頁 279。

32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電 子 版 , 御 製 詩 集 二 集 , 卷 二 十 四 , 聽 雪 閣 。

(12)

稱:「壬午南巡遇時雨,畫為寫照什為題,故人乎爾如逢矣,齊地殷然却望 之。安得甘膏零夜舫,即當沃野起春犁,迴瞻泰岱纔申悃,膚寸崇朝此重 徯。庚戌季春御題。」33乾隆再次看到自己的這件作品,像遇到老朋友般 的高興。

以手卷形式表現的御製詩詩意圖共有二十四件,有著類似集體分工合 作的情形,由張宗蒼、徐揚、董邦達、錢維城各畫六卷。其中張宗蒼、徐 揚皆以七言律詩創作,都由汪由敦題寫在畫上;董邦達、錢維城則以五言 律詩,由梁詩正題寫在畫上。作品縱長皆四寸九分,橫長則二尺多到三尺 多之間不等,紙質皆為宣紙,媒材則設色、淺設色居多,水墨較少。

為什麼會有分工合作的集體創作情形?很有可能是因為皇帝的指令。

這二十四件由臣工分工合作完成的系列作品,目前很可能都收藏在北 京故宮。北京故宮在根據館藏所出版的《清代宮廷繪畫》畫冊中,曾刊載 其中由徐揚所畫的《御製天寧寺小憩詩意》和《御製玉帶橋詩意》兩件手 卷。34相同詩作會有不同畫家的詮釋,如張若靄和余省各自對乾隆 11 年的

〈種秋花〉畫有詩意圖,而董邦達和錢維城也對乾隆 32 年的〈清曠樓詠竹 四首〉畫有詩意圖;相同詩作也會有相同畫家的重複詮釋,如董邦達即根 據乾隆 11 年的〈擬中秋帖子詞并令內廷翰林等和之〉該組四首七言絕句,

畫有兩幅作品。

御製詩詩意圖的製作,是皇帝對自身詩作的肯定,是皇帝對臣工的美 學指導,是臣下對皇帝表達敬仰的橋樑,也是皇帝對自己旅途喜悅的記憶。

御製詩詩意圖的製作,在各種檔案資料與題跋記載中,有著積極的互動過 程:皇帝積極地下達指令、臣下積極地透過詩意圖來表達對皇帝的學習心 得。

33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1969),前 引書 ,頁 1153。

34 聶崇正 主 編(1996), 清代 宮廷 繪畫 。 香港 :商 務印 書館 ,頁 268-73。

(13)

第二節 收藏地點

當御製詩詩意圖完成後,它的收藏地點則間接透露了它在皇帝的身邊 如何被使用,乃至它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石渠寶笈初編》、《石渠寶笈續編》和《石渠寶笈三編》是根據宮中 收藏地點進行編排,因此,曾收錄於書中的御製詩詩意圖,便有清楚地記 載當時收藏地點。少數未收於著錄的御製詩詩意圖,則是透過畫面上的鑑 藏印,來推測當時可能的收藏地點。

宮中收藏書畫作品的地點很多,具有類似性質與意義的作品很可能會 存放在相同地點,方便於使用和鑑賞。清宮收藏的書畫作品,並不聚藏在 一處,而是散存在各宮殿中,除了「三希堂」外,並無專貯的樓閣,不像 宋代有「太清樓」、元代有「宣文閣」、「奎章閣」以供保存書畫。覃瑞南推 測其原因,其一乃宮中多為木造建築,為防火災,所以不將書畫貯藏一處;

其二則是皇帝萬幾餘暇,活動地點分散各處,為省時效不必費神召喚侍是 和臣穿梭取閱,以便賞玩。35

將作品的收藏地點和內容屬性交叉比對,可以發現「懋勤殿」和「避 暑山莊」具有明顯的傾向。御製詩詩意圖的作品屬性依本文分類可以區分 為「宮廷生活」、「法祖省方」、「擬古與詠畫」三類;收藏地點,則可以概 分為宮內各處、西苑各處、圓明園各處、長春園各處、三山各處、靜寄山 莊和避暑山莊等七個主要區域。36

茲將御製詩詩意圖的作品屬性和收藏地點交叉比對整理如表 5-2-1。

35 覃瑞南(1991),清 高宗 書畫 鑑藏 之研 究,中國 文 化大 學藝 術研 究 所碩 士論 文,頁 167。

36 覃瑞南 (1991), 前引 書, 頁 167-9。

(14)

表 5-2-1 乾隆御製詩詩意圖收藏地點與畫作內容關係表(單位:件)

收藏地點 宮廷生活

法祖省方

擬古與詠畫類 懋勤殿 0 34 0 34

延春閣 6 8 3 17

寧壽宮 5 2 2 9

養心殿 4 1 2 7

重華宮 2 3 2 7

御書房 2 0 4 6

乾清宮 1 1 1 3

宮內各 處

弘德殿 1 0 0 1

長春園淳化軒 1 0 3 4

桃花塢 1 0 1 2

正大光明 1 0 0 1

保合太和 0 0 1 1

圓明園

澄虛榭 0 1 0 1

避暑山 莊

避暑山莊 1 5 0 6

三山各 處

靜宜園 2 0 2 4

西苑各 處

瀛臺 0 1 0 1

靜寄山 莊

靜寄山莊 0 1 0 1

不明 不明 1 0 0 1

小計 28 57 21 106

(15)

作品主要收藏在「宮內各處」,其次是「圓明園」、「避暑山莊」、「三 山各處」等區域。收藏在「宮內各處」的作品數量,總計多達 84 件,可以 說散佈在皇帝身邊的各個角落;而北京城內皇帝常駐的「圓明園」、「三山 各處」與「西苑各處」等苑囿,亦有 14 件之多。

宮中各個收藏地點中,「懋勤殿」是御製詩詩意圖收藏數量最多的地 方,而其收藏的御製詩詩意圖,全部和南巡有關。懋勤殿位於乾清宮西廡,

是皇帝讀書和閱批本章的地方。懋勤殿,康熙幼年時有時曾讀書於此。雍 正時皇子讀書之處改在上書房,但乾隆年少時有時也會在懋勤殿讀書。懋 勤殿後來作為內廷翰林兼值之所,但實為上書房、南書房的「書庫」,圖書 頗多,皆黃綾包角,外裹黃函,訂裝殊雅,多為殿本。所以它的位置在乾 清宮前,以便皇帝日常稽察。

懋勤殿是皇帝日常稽查資料的書庫,距離常日御臨的乾清宮,非常接 近。乾清宮南廡西端是翰林值班供皇帝諮詢的南書房,南廡東端則為皇子 皇孫讀書的上書房。乾清宮常用於御宴慶典,康熙和乾隆都曾在此舉行過 著名的千叟宴。作為常日御臨之地,乾清宮內球圖法物,粲然備陳,而且 藏有實錄、玉牒、寶笈、瓊函,乃至商彝、周鼎、哥窯、宣爐等文物。殿 中除了藏有《清太祖實錄》並戰圖八冊之外,還藏有《乾隆南巡圖》。《乾 隆南巡圖》凡十二卷,盛於雕漆匣,裝池精美,描寫自正陽門起蹕、德州 渡運、渡黃河、閱視清淮交匯、渡長江、蘇州至虎丘至胥江、入浙江境嘉 興煙雨樓、杭州西湖、謁禹陵、江寧閱武、登陸、回鑾午門等十二個代表 性場景。37與懋勤殿的功能類似,御書房也具有學術研究的性質。御書房 乃景陽宮後殿之別稱,藏書頗多。

「懋勤殿」、「御書房」、「乾清宮」這三處收藏地點,位置十分接近,

且都具有學術研究的性質,這三處地點共收藏了 43 件御製詩詩意圖。其

37 謝敏聰 ( 1983), 宮 殿 之 海 紫 禁 城 。 台 北 : 世 界 地 理 出 版 社 , 頁 196。

(16)

中,「懋勤殿」收藏的作品屬性具有記功性質,乾隆將與南巡活動有關的圖 像記錄,存放在紫禁城的學術中樞,其用意不外乎是將這些作品,視為具 有典籍功能的圖畫。法祖省方的活動被提升到具有嚴肅意義的地位,並且 賦予它紀念價值。

與懋勤殿的典藏性質相異,「延春閣」比較像是花園裡的小書齋。延 春閣位於紫禁城的建福宮花園內,建福宮建於乾隆 5 年,居西二長街,當 時是宮中的小花園,俗稱西花園,包括建福宮、惠風亭、靜怡軒、延春閣 等。當雍正帝死後,乾隆首喪期間,在大內養心殿居住了二十七個月,天 氣炎熱時,宮中竟找不到一處清涼舒爽、可以避暑靜居的場所。於是乾隆 便在重華宮以西隙地興造建福宮,擬為皇太后大故後守喪居住之用。38汪 由敦的《松泉文集》卷十三〈建福宮箴 〉序有云:「 潛邸所御,厥名重華,

其西有隙地焉。紫禁邃清,宮牆窈窱,樂是爽塏,用葺新宮。清暑宜夏,

迎喧宜冬,或疏或奧,秋月春風。嘉卉旖旎,珍木扶疏,對時育物,宸襟 孔愉。肇錫嘉名,顏曰建福。」39乾隆在建造建福宮時,著重將園林自然 清新的雅趣引進宮中,使得建福宮的風貌迥異於其他宮室。建福宮花園是 參考江南私家花園園林而設計的小花園,佔地不足四千平方公尺。園內建 築是以以靜怡軒、延春閣為主的各式院落,高低錯落,有進深很淺的二層 樓閣,排列於西、北兩面,以遮擋背後的高大宮牆,並推築了大型假山,

以游廊連綴各座建築,回環入勝。全園不求平衡對稱,卻布置得錯落有致,

別具一格。在森嚴肅穆、陛高堂深的宮廷建築中,該處另闢蹊徑,尋求雅 趣,富有清新活潑的氣息。40

可惜這座風格獨特的乾隆早期建築,由於清室遜位後內監不斷盜賣文 物,當民國十二年清遜帝溥儀要清點時,這一帶便被太監放火,靜怡軒、

38 吳十洲 ( 2002),乾 隆一 日。 台北 :遠 流 , 頁 223。

39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電 子 版 , 松 泉 集 , 卷 十 三 , 建 福 宮 箴 。

40 謝敏聰 ( 1983), 宮 殿 之 海 紫 禁 城 。 台 北 : 世 界 地 理 出 版 社 , 頁 116-7。

(17)

延春閣一帶焚燒殆盡,收藏的古物亦遭浩劫。據火災後內務府(清帝退位 後,仍屬紫禁城的小朝廷管轄之內務府)統計,燒毀「字畫一千一百五十 七件,古書數萬冊」。41

養心殿則是紫禁城內的行政中樞,有時也會作為皇帝的居所。除太和 殿外,養心殿可以說是清宮最重要的地方。以乾隆 30 年正月初八日之起居 為例,乾隆於寅時正刻(清晨四點)在養心殿起床後,白天辦公時間裡,

從巳時正刻(上午十點)到未時正刻(下午兩點),皆在養心殿;即便是休 閒時間的酉時初刻(下午五點)到酉時正刻(下午六點)這段時間裡,也 都是在養心殿的三希堂等處鑑賞文物,而後於戌時正刻(下午八點)在養 心殿後殿東暖閣就寢。42清代康熙以前都以乾清宮為寢殿,從雍正帝以後,

清帝年紀稍長以後都以養心殿為寢宮。並在此處批閱奏摺、發佈御旨、接 見近臣。殿內的東暖閣自清雍正以後,是皇帝召見大臣商議國家大事的場 所;西暖閣則是皇帝批閱奏摺、處理重要文件之處,上有「勤政親賢」匾 額,皇帝居此時間頗多。

收藏地點很可能就是畫作主要的使用地點,但是畫作具有流動的性 質,其使用的場合仍具有很大的機動性。當皇帝在皇宮外一時興起,突然 想起哪幅畫作時,侍臣可能就得疲於奔命了。乾隆一次著名的賞畫經驗,

是在山東濟南眺望鵲山和華不注山,而想起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想 來個圖、景對照,於是「因命郵致封章便,真蹟擕來聊比似。」這才相信 趙孟頫的「筆靈」能傳神吻合「地靈」。43旅行途中觀賞畫作,確實能增 加乾隆的雅興,乾隆在〈題董邦達西湖畫冊十四幅〉的詩序中提到:「邦達 曾為西湖各景圖以獻,茲臨明聖,遊覽暢觀,信足娛志,以境證圖,允擅 傳神。舊有十景,及靈隱、雲棲諸勝,久羶薌人間者,無不究妙吟奇,所

41 謝敏聰 ( 1983),前 引書 ,頁 116-7, 197。

42 吳十洲 ( 2002),前 引書 ,附 錄 1。

43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電 子 版 , 御 製 詩 集 二 集 , 卷 三 , 題 趙 孟 頫 鵲 華 秋 色 圖 。

(18)

作即書邦達冊端,以誌雅興。而一溪一壑,或以路便偶經,未有專詩;或 以地處幽遐,不及領要。則在全圖中尚餘十四處,船窓展玩,南望情馳,

各體不拘,聊云補空。」44董邦達曾進獻西湖各景圖,乾隆在遊覽過程當 中,看到風景名勝,以境證圖,讚美董邦達的作品頗為傳神,在船上展玩 畫冊令他心曠神怡,更信手拈來,為畫冊補空,題上詩句數首。

除了觀賞地點的彈性之外,畫作本身也可能會更換收藏地點。以李世 倬所畫的〈御筆皋塗精舍詩(李世倬繪圖)〉為例,這幅作品原先乃存放於 皋塗精舍,而在嘉慶年間改為收藏於延春閣。在乾隆一系列關於皋塗精舍 的詩作中,他在乾隆 52 年所作的最後一首名為〈皐塗精舍〉的詩中,提到

「粘壁李家畫,蹟存人久無。」詩注稱「室中粘壁有李世倬畫,已為陳迹 矣。」45從這首詩可以得知,這件作品在乾隆晚年,仍存放在皋塗精舍,

且是作為牆壁的裝飾;但是嘉慶年間編輯完成的《石渠寶笈三編》,是把這 件作品著錄在「延春閣」項下。46由此可見,《石渠寶笈初編》、《石渠寶笈 續編》所著錄的收藏地點,可能保留有較多乾隆朝時的收藏概況,《石渠寶 笈三編》則可能會有因為新皇帝的收藏更動。

將乾隆朝使用的部分收藏印鑑,和《石渠寶笈三編》比對,也能發現 若干作品收藏地點的更動情形。以錢維城的〈御製龍井八詠詩圖〉為例,

這幅作品鈐有「靜寄山莊」印,47但在《石渠寶笈三編》中著錄在「延春 閣」項下。

從收藏地點可以知道,這些御製詩詩意圖對於乾隆而言,不單單只是 藝術品,甚且具有紀念盛典的意義。他或將這些詩意圖放在具有典藏圖書

44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電 子 版,御 製 詩 集 二 集,卷 二 十 六,題 董 邦 達 西 湖 畫 冊 十 四 幅,詩 序。

45 文 淵 閣 四 庫 全 書 電 子 版 , 御 製 詩 集 五 集 , 卷 三 十 一 , 皐 塗 精 舍 。 46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 1969),前 引書 ,石 三 1023-4。

47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登 記 組 , 院 藏 繪 畫 與 書 法 照 片 檔 簿 , 名 畫 第 81 冊 ( 清 ), 頁 35。

(19)

性質的懋勤殿,或是放在具有個人書齋性質的延春閣,乃至私人花園的圓 明園,不同的地點帶來不一樣的意義。詩意圖成為具有多功能的藝術品,

它在賞玩的同時,也成為對皇帝豐功偉業的歌頌,對皇帝詩文的推崇。皇 帝詩文作為學習的範本,將它透過圖像來詮釋表達,也許更能吸引人涵詠 詩中的韻味。

數據

表 5-2-1  乾隆御製詩詩意圖收藏地點與畫作內容關係表(單位:件)  收藏地點  宮廷生活 類  法祖省方類  擬古與詠畫類  小 計  懋勤殿  0 34  0  34  延春閣  6 8  3  17  寧壽宮  5 2  2 9  養心殿  4 1  2 7  重華宮  2 3  2 7  御書房  2 0  4 6  乾清宮  1 1  1 3 宮內各處  弘德殿  1 0  0 1  長春園淳化軒  1 0  3 4  桃花塢  1 0  1 2  正大光明  1 0  0 1  保合太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敦煌詩歌導論》〈第二章、釋道詩歌〉「第一節佛教詩歌」 [註 5] 以及汪泛舟《敦煌僧詩校 輯》「第三部分修道禪觀」 [註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

第一節 中國和朝鮮的數學交流 第二節

孟郊(751-814),字東野,中唐詩人。現存詩歌約 500 餘首,多為五言短篇 古詩,沒有律詩作品。孟郊為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

單元一:上學 圖畫書 單元二:泛愛 童詩 小二、小三 單元三:四季 童詩 單元四:友情 童話 小三、小四 單元五:謙遜 寓言 單元六:創意思維 童話 小四、小五

孟浩然等所作的詩歌的詩意 譜寫而成,歌詞原文以德文 寫成。香港舞蹈團曾於 2002 年演繹這首作品,並邀請了

文學賞析能力:形式、節奏的感 悟、從詩歌與政治的關係了解詩 歌的怨刺作用,探討深層的主題

這首詩描寫鵝兒在春天浮游的情 景。鵝的頸項又長又彎,牠們伸 長脖子「哦哦哦」的叫,就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