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3.1 研究架構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圖3.1 研究架構圖 "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主要是研究我國高職資處科學生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指標的建 構,作為日後資處科課程內容與學生學習方向之參考。為達研究目的除了彙 集相關研究文獻作為本研究學理基礎外,並運用學科轉換法將現行的資料處 理科資訊部分課程核心轉換成課程項目表後,透過德懷術(Delphi Survey Technique)的運用,主要針對教師、學者專家以及業界進行調查,藉已擬定 歸納出「我國高級職業學校資料處理科專業能力項目表」,最後與國際間數 位資訊標準相互對照後,研擬出符合國際潮流的資訊科目專業能力,作為日 後相關部門機構參考之用。

本章共分五節,計有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方法、第三節研究對 象、第四節研究流程與第五節資料分析。

(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目的、問題發展成本研究架構圖,如圖 3.1 所示:

圖3.1 研究架構圖

資處科課程標準

資料處理科學生專業能力調查問卷 學科轉換法

業界對資處 科專業能力 德懷術調查

學界對資處 科專業能力 德懷術調查

教師對資處 科專業能力 德懷術調查

資料處理科學生專業能力目錄

國際數位標準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分為兩階段進行,每一階段使用之研究方法及其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文件分析(Documentary Analysis)

彙集並整理國內外資訊與資料處理趨勢,以及其相關專業能力之文 獻,作為實際建構專業能力之基礎,並透過圖書館館際合作、國際學術網 路及出版書籍、雜誌摘要與教育部頒訂課程綱要等有關之文獻與資料加以 分析,作為理論基礎與發展問卷之依據。

第二階段: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

本階段是將第一階段學科轉換後問卷,選取國內資料處理科教師十四 名、大學講師以上學者十名、產業中階層主管十名就資料處理科課程與學 生專業能力內涵進行三次德懷術的問卷施測,最後將專家意見進行統計分 析,並做結論其專家名單如下表 3.1 所示。

表 3.1 專家名單

單位名稱 專家人數 專家代表類別 鶯歌工商學校資料處理科教師 6 人 學校教師 開南工商學校資料處理科教師 8 人 學校教師 私立南開技術學院 7 人 大專講師 私立和春技術學院 3 人 大專講師 鴻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 2 人 科技業 寶來證卷股份有限公司 IT 工程師 2 人 科技業 玉山銀行營業部襄理 2 人 商業類 晨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 2 人 商業類 環隆電子份有限公司 IE 工程師 2 人 工業類

(4)

本研究步驟如下所述:

(一)、界定研究問題與重要性 (二)、建立研究架構

(三)、文件分析:針對資處科課程等相關研究做深入探討。

(四)、課程轉換:將部頒資處科依學科轉換法製成調查問卷。

(五)、進行三次德懷術分析:分為教師十四名、學界十名、企業界十名,

針對資處科課程能力部分作審查探討。

(六)、統計分析:將三次德懷術所回收資料使用 SPSS 12.0 版進行統計分 析。

(七)、完成建構「我國資料處理科學生具備專業能力目錄一覽表」 (八)、撰寫結論與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步驟可發展本次研究流程圖,如下圖 3.2 所示:

(5)

圖3.2 研究流程圖

寄發問卷

回收問卷

完成基礎專業能力研究 界定研究問題與重要

建立研究架構

文獻分析與學科轉換

問卷設計與編製 選擇專家

第一次資料分析及第二次問卷再寄發 彙整專家第一次意見

回收問卷

第二次資料分析及第三次問卷再寄發 彙整專家第二次意見

回收問卷

第三次資料分析

(6)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實施內容

ㄧ、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探討資處科學生應被專業能力,以利未來進路需求為目 標,故採用德懷術進行研究,研究對象分為三部份,在專業教師部分以 教授高職資料處理科專業教師十四名為對象,在專家學者部分以大專院 校講師級以上具備資訊相關專業知識十名,在企業界以工、商業與科技 業中階層主管十名為受測對象。

二、調查方法

分成三次問卷針對上述專家進行調查,第一次問卷之設計是依照民 國八十七年教育部部頒課程標準以課程轉換方式轉換成問卷,在依此問 卷尋求專家學者之意見;第二次問卷主要是將第一次各專家所填答的結 果彙整後,將看法分歧、未達共識的部份以及專家建議的項目,最為本 次主要內容,但主要仍就是以專業知識科目為主題;第三次問卷為最後 一回合之德懷術調查,除了彙整前兩次專家較為紛歧的意見做最後一次 的統合,並且針對修改科目的部份徵詢專家們的意見。

三、問卷實施過程與內容

本研究在選定專家,編制問卷後,隨即於 94 年 12 月 5 日起進行問 卷審查,此次為三次問卷調查前的預試審查,此次審查主要重點有二:

一確認第一次問卷的內容架構上有無缺失,以便及早修改,二為確認專 家名單及讓專家熟析本次研究問卷調查的步驟;問卷於 12 月 21 日全數 收回修改後,於 95 年 1 月 13 日起以郵寄的方式開始進行,實施時成如 下表 3.1 所示。每次問卷期限為三週左右,每二次問卷之間有二至三週

(7)

問卷往返間常照成時間上與配合上的不便知問題,同時亦有問卷遺失之 表 3.2 三次問卷的實施時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問卷開始 95 年 1 月 13 日 95 年 3 月 1 日 95 年 4 月 10 日 問卷截止 95 年 1 月 31 日 95 年 3 月 20 日 95 年 4 月 30 日 風險,故於第二次問卷起運用電子郵件(e-mail),在實施問卷調查期 間,恰逢農曆春節故其中第二次調查延後至 3 月 1 日,且業界專家因工 作原因故於連絡上較為困難,故部份問卷未能即時在問卷截止時收到問 卷,幸拜電子郵件之賜,問卷雖未能及時完成,然亦能在下一次問卷發 出前將問卷完成,讓本次研究順利進行,期間只有一位專家於第二次起 因故退出,因此第一次問卷是由三十五位專家填答,第二次及第三次都 是由三十四位專家填答,本研究於統計資料時則以三十四位填答人數處 理。

(一) 第一次問卷調查內容

第一次問卷原本之設計乃是包含整個資處科課程內容,資處科課 程內容主要分為商業科目部份與資訊科目部份,但由於資處科授課部 分主要是與商經科教師相互合作,故於商業科目部份由商經科教師教 授,因此於調查前預試即有教師認為資處科主要科目仍就是以基礎資 訊科目為主,商業科目為輔,建議刪除商業科目部份較為妥當,因此 於第一次問卷調查起,主要以資處科資訊科目部份能力為主要調查主 題。

根據教育部教育部民國八十七年所頒布課程標準所示,資處科資 訊科目部份主要可分成六個學科,一百五十八個主題,按照學科轉換 法轉換成題目,運用德懷術進行三次問卷訪查,以收集學校教師、大 專教授與企業界之觀點,並逐次將各界學者專家意見所達成共識的題 目逐次刪除,最後以探討學生未來進入職場升學後於大專院校應具備

(8)

的基本能力,與此前提下,請專家依據「重要性」之區分以 1~5 的等 級表示,1 表最重要,5 表最不重要,每一科目後面留有空白欄位,

以供專家寫意見。

(二) 第二次問卷調查內容

本研究問卷第二回合,主要是將各專家於第一回合問卷填答得結 果彙整後,將看法分歧、未達共識的部份以及專家建議新增的項目,

作為本次問卷的主要內容,本次問卷之設計於每一項目後列出上次填 答的平均得分(分數範圍 1~5,1 表最重要,5 表最不重要),由於部 份項目中有少數專家未填答,故求平均值時是以實際填答人數為分母 計算;依據平均的結果,將標準差未達 0.25 列入本次問卷的內容。

此外,本次問卷增加課程科目重要性於右邊填入 1~5 之任ㄧ數字,1 表重要性最高、5 表重要性最低;由於有部分專家於第一次填答時,

有部分專家對於現行高職生課程是否過於艱深以及對於課程的重要 性看法分歧,因此在第一次問卷當中各專家對於答案的交集性不高,

因此本次問卷亦將各科目的重要性列入填答項目,故第二次問卷以前 述之前提下,請專家依據「重要性」之區分以 1~5 的等級表示,1 表 最重要,5 表最不重要,每一科目後面留有空白欄位,以供專家寫意 見。

(三) 第三次問卷調查內容

本次問卷為「高級職業學校資料處理科基礎專業能力」研究問卷 第三回合,主要是將各專家於第一、二回合問卷填答得結果彙整後,

將看法分歧、未達共識的部份以及專家建議新增的項目,作為本次問 卷的主要內容。

本問卷之設計於每一項目後列出上次填答的平均得分(分數範圍

(9)

填答,因此求平均值時是以實際填答人數為分母計算;依據平均的結 果,將標準差未達 0.25 列入本次問卷的內容,就科目重要性部分因 專家對重要性看法較為不同,因此本次研究問卷將科目重要性改為需 要性。

第四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採用 SPSS for Windows 分析軟體工具,採用統計方法有平均 數、標準差、區間判定等相關方法,平均數用以顯示瞭解各項資處科專業 能力項目重要與需求情形,平均值越大者表示越重要或是需求度越高,標 準差則可以判定出專家對於該項項目意見集中之情形,標準差值越大表示 看法越分歧;區間判定以顯示各資料處理科能力項目之平均數落差位於各 種不同區間;本研究統計方法的分述如下:

一、 平均數(arithmetic mean):用以顯示瞭解各項資處科專業能力 項目重要與需求情形,其公式為:

其中X代表該題的平均數、∑X代表填答該題的總分數、N代表 填答該題的總人數。(林清山,民90)

二、 區間判定與分界點:乃採用0.95 信賴區間估計值之上限為其區 間判定之準則,以顯示各機械技術能力項目之平均數落差位於 各種不同區間其劃分方式為:

1.課程能料項目重要等級:依序分為「很重要」、「重要」、「普 通」、「不重要」、「最不重要」等五個區間。

2.未來需求性:依序分為「增加」、「不變」、「減少」等三個 區間。

(10)

在區間判斷部份依受訪者之意見乃呈一常態分配,據此將三等 或五等區分界如圖3.3與圖3.4所示,並說明如下:

(1)五等區分部份:常態分配曲線五等分,經查Z分配表之概率

(面積)為0.10時之Z值為0.25;概率(面積)為0.30時,Z值為 0.84,依填答分數1、2、3、4、5之平均數X´=3,SD=1.42,所以 分界點X=X´+Z×SD,經計算分界點如下:

分界點X1=3+0.83×1.42=4.19 分界點X2=3+0.25×1.42=3.35 分界點X3=3-0.25×1.42=2.65 分界點X3=3-0.83×1.42=1.81 其圖型如下:

圖3.3 五等分區間判定分界圖

(2)常態分配曲線三等分,經查Z分配表之概率(面積)為0.17 時之Z值為0.44,依填答分數1、2、3之平均數X´=2,SD=0.82,所 以分界點X=X´+Z×SD,經計算分界點如下:

分界點X1=2+0.44×0.82=2.36

(11)

其圖型如下:

圖3.3 三等分區間判定分界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此處的排序給分係依照受訪者認為總選項中具重要性的其中三個所作之排序,而權 重之賦予係採反序原則,亦即排序 1(最重要者)給 3 分,排序 2(次重要者)給 2

(2)依評選項目表所列之評選項目、權重、配分標準評分。評選委員之評分以 100 分為滿分,平均 70 分(含)以上者為合格分數,惟如出席評選委員之過

 1932 年提出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是一種 心理測量量表,通常用於問卷設計,為目前最受調查 研究者廣泛使用的測量方法.

( )如圖,有兩個一大一小的圓形鼓,鼓面直徑比為 3:5,現在想要把鼓面都漆上顏色,每 一平方公分需要

一、下表為一年三班票選衛生股長 的得票結果,得票數最多的為 衛生股長,請完成表格並回答 問題(○代表票數). (

• 學生聽講中可隨時填寫提問單發問,填妥後傳送予課程助教;一 學期繳交提問單0-2次者仍得基本分數B,達

其硬體架構如圖 9.3 所示。本實驗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將之前學長所做的 GPS/INS 整合 部分中的加速儀用

然而此電路最大的問題在於中間 Buffer 的困難度,因此我們使用了如圖 3.8 的架 構[5],圖 3.8 中我們將電流源設在內側,而 UP、DOWN 兩個開關設在外側,和圖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