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

Copied!
6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第一節 創作理念的形成

藝術是藝術家思想與感情的表現,並予欣賞者以美的感受。藝術家 由美感的衝動到具體的將藝術品表現出來,則必須是客觀而冷靜的,用 理智的態度去細心安排,沉著經營,方可有高水準的藝術品產生。這也 就是說藝術的創作過程是:感性 理性 感性 (註 28)。創作過程 須經歷個性化的熔煉,以創作的說服力,把外行引進創作的世界。

林布蘭說:「藝術就是一個大神秘的世界,人不是神祕的解答者,

人只要奔向于神秘的過程者。」主體的心靈和客觀世界的遇合,可作為 考察藝術創作的起點。蘇珊.朗格說:「藝術作品則構建了一個原來並 不存在的虛象,它並不逃避現實,正因它是主觀經驗和情感生活的表 現,因而與現實的自然型態不同,形成一種真正的創作」,真正的藝術 家,其創作目的並非著重於形式或畫面,而是內容和生命的呈現。誠如 普普藝術揭示的「藝術在於表現生活,生活萬象無非不是藝術」

所以筆者認為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創作題材,生活中俯拾皆 是,但發自於內心,由感而發的題材,才是表達自己最真誠的創作。在 筆者的創作中,太用力的構思,常常失敗,而隨意為之卻較多成功。創 作是我在進行,但我的力卻不能強求,可是最終仍要搞清楚創作開竅之 點與阻塞的原因,才能繼續經營筆者的創作生涯。

以下就創作開竅之點與阻塞的原因,做為筆者的創作理念分析與省 思:

一、創作理念的分析

(一)繪畫精神的內涵

中國繪畫著重表現內涵的精神境界,此乃基於畫家的思想基礎,出

(2)

於一種自發自覺,從內而外的神秘、空靈、玄想,形而上的哲學思維,

形成畫中的意境,精神深度,從靜觀默想中得到,中國畫家以心靈去感 受自然的生命,讓心靈獲得絕對的自由。使心靈變為純知覺之直觀活 動,所以能洞察景物的內部,心與物合而為一。這種心態下的美感,是 創作的源泉。

「書吾自書,畫吾自畫」,從寫形而捨形而求神韻,正是創作精神 的極致表現。也是東方精神最高的表現。「聊寫胸中逸氣」便是畫家超 脫世俗的內在修養,以主觀精神創造內心的真實。中國畫的本質是唯心 的、主觀的、是感性的,也是知性的。(註 29)

所以筆者於創作理念第一遵循之路,便是以傳統中國繪畫的精神內 涵為本位,為繼絕學而創出自我面目。因中國文化以人生哲學為骨幹,

常偏於靜態的內心生活與精神生活,故形成重「意」。中國人的宇宙觀 是人與自然和諧;藝術與自然生命一樣要在生生不息之中,表現生活的 充沛活力,故重傳神與氣韻生動。

中國人不管是作者或是觀者,總是把「人」置於人生中,人和藝術 是相互觀照的、和諧的。而中國人認為藝術的最終目的,在於完成一個

「人」,在於「美化人生」,把藝術融於生活中,使生活藝術化,對於從 事藝術只是順情適性,其最高境界是無所為而為的態度。(註 30)

了解前人的遺產,從中選擇加以吸收,消化再創造,在自己作品中 得到全新的詮釋,更進一步發揮自己獨到的觀察與思想,所以筆者表現 方式以中國畫的特色之一,是既不完全寫實,也不完全抽象,介乎似與 不似之間,以求傳達物像之「神」與畫家之「意」

二、創作表現的形式

創作不是僅僅停留在構思階段,而且還應貫串在體驗過程的始終。

(一)創造的類型

(3)

心理學家扼佛泳、泰勒,將創造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即興式創作:這種創作,往往隨興而至,無的而發,高潮所至,放浪 形骸,不知東方之既白。泰勒認為是其他各種創造的基礎。所以,對特 別重視創造,尤其是藝術創作的人,應養成隨身帶有紙筆,將一時偶發 的感受或靈感紀錄下來,待日後深入思考,作進一步的發展。

宋梁楷的「潑墨仙人」,以及近人張大千的潑墨潑彩作品,在創作開始 的一剎那,都是即興式的表現。

2.技巧性的創造:這種創造需要使思路適應客觀的要求,應用科學上或 藝術上的原則原理,以解決特殊或實用的問題,以增加作品(產品)的 精密度或完整性。

3.發明的創造:發明的創造是產生新觀念的一種創造。主要是舊物新用,

用另一種眼光來看舊東西。民國初年,吳昌碩、齊白石,引金石藝術入 畫,徹底精研金石碑學,把碑的用筆入畫,用筆取法古篆使筆意趨古樸 渾厚,而開創金石畫派,將中國文人畫,推向另一高點。我們可從吳昌 碩作品「藤圖」,齊白石作品「豆與蟋蟀」中,發現獨特金石韻味的篆 籀線條。

4.革新的創造:革新的人,必須具有高度抽象化,概念化的能力,以及 敏銳的觀察力與領悟力,以洞察隱藏在原理原則以及各種概念背後的前 因後果,並進而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的創作。

5.新興的創造:這種創作最為複雜,深奧。它所牽涉的是前所未有,最 抽象而基本的原理原則。每一種牽涉到不同的生活經驗與智慧,有的創 造者的作品可能只單純屬於一種類型,有的可能包含兩三類類型。但不 論如何,這些都是富創作性的作品。(註 31)

藝術家創造作品,深受個性、環境及時代精神的影響。每個人的稟 賦、氣質不同,創造方法也就不同,當然作品也就相異。

(4)

筆者於創作思考的過程,亦常將一時偶發的感受或靈感紀錄下來,

以便作為日後創作的參考,這是要養成的好習慣,對自己的創作助益甚 多。即興式創作反而有更多的可能性潛藏在畫境中。太用心的構思常常 失敗,而隨意為之卻較多成功。筆者在創作表現的方法,仍注重傳統的 筆墨特色,加入西畫創新的表現方式如拓印、轉印、媒材亦採用壓克力 原料、水彩、油蠟筆等西畫的材料引用了發明的創作表現方式。

註 28:同註 2,P213

註 29:廖美蘭《從繪畫語言的詭譎意象探討衝突-痕系列創作研究》,碩士論文,P103 註 30:同註 2,P201∼P202

註 31:轉引自袁金塔,《現代水墨畫特輯-美育月刊 98 期》民 87,P21∼P26

(5)

三、引西潤中的構圖法則

「如影隨形」創中採用的構圖法則如下:

(一) 賓主:「主」與「賓」表示了主要和附從的位置及其彼此間 的關係。中西畫處理賓主關係各有特色,引西潤中 的表現方式以國畫中的虛實,西畫的光彩、明暗交 互運用。

(二) 虛實:虛實的運用乃是中國畫的一大特色,能虛靈則能使 繪畫的天趣越出筆墨之外,而達到一種無限的境界。

所以虛實之用,妙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出奇制 勝。

(三) 疏密:作品若疏密佈置得宜,則畫面自有鬆、緊、聚、散,

才能產生律動感,否則平鋪直敘,則無足觀。

(四) 佈白:虛實運用是否得當,佈白是個決定因素之一。佈白 是中國畫的 一大特點,佈白雖不著筆墨,但是能讓 人的性靈與思維恣情奔馳,而獲得無窮的妙悟;它 更是欣賞者與創作者會心微笑之地。但是要是佈白 不當,缺乏內容,將使畫面單薄而脆弱,這是不足 取的。中國畫之所以時有流露和平高雅的氣氛,佈 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五) 款印:中國畫上的款印,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特有格局,若 題得好,不但能啟人意興,而且可增加畫面的美感 與深度,但是現代水墨畫的落款方式,亦有採用西 方畫僅簽名與日期的方式,增添新意與現代感。

(六) 取勢:中西畫家終其一生努力創作,目的都是為使畫面充 滿生命力,並富於感動。

(6)

(七) 均衡: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構圖法則,在繪畫運用上很普 遍。

(八) 簡潔:對自然本質的「純化」,把主題對象的特質表現出來。

(九) 對比:作品表現運用了黑與白,虛與實,光與明暗的對比 產生具有強烈的對比效果。

(十) 和諧:畫面表現以筆墨的使用及虛實的配置,以點、線、

墨色、佈白來支配整個畫面,使其自然而然的趨於 統一,而達和諧之境。(註 32)

註 32:同註 17,P205∼P208

(7)

第二節 題材的選擇

一、圖像符號的選擇

「如影隨形」圖像符號分為二部分來探討:

(一)話形

形式造型藝術的機本要素,形指形象,外貌又指形體。「話形」系 列中所採用的圖像符號主要以寫意表現的裸體人形。裸體藝術主要表現 人體的韻律與神采。在宇宙中,人的肉眼所能審視,最美妙的對象,也 是人類最親切最熱愛,最能引動激情的視覺對象,無過於人類的肉體-

為靈魂所寄託的生命本體。

由美學上言,人體之美,首先因其具有形式美的條件。亞里斯多德 所謂變化中的統一,一直成為美的形式原理。人體的結構正符合這個原 理。其次,凡圓、柔軟溫暖的東西,給予人者愉悅、圓滿、和諧之感,

人體正具備有這些特質。筋肉的張弛,身體曲線的律動,動作變化中的 均衡,都使人體在複雜、多樣中規律而統一,最完美的節奏與韻律,造 物中以人體為極致。

人體之美,大體有美學上的因素,甚至心理、生理上的因素。威爾 杜蘭說:「性愛之精力,灌溉著藝術家的創作熱情。」這種藝術家創造 了愛情的詩、畫、音樂,但性愛和藝術焚毀了他們。而由理性與智慧所 主張的藝術家克服了情欲之痛苦,昇華為藝術之光。不論是放縱或是昇 華,佛洛伊德的所謂性力,總不失為創作力的重要源泉,端看如何宰制。

美常常有從需要而起者。健康的心理與生理對肉體的需要,使我們發現 人體之美。

中國藝術之所以摒絕裸體,主要是對「人」的重視缺乏靈肉並重之

「全德」觀念,且認為有關風化,多少存禁絕之念,或以為裸體藝術之

(8)

成為美的形象,不涉生理之慾,純為審美之觀照,與秋月春花一般高潔,

不含肉體的意念。或以為藝術與道德無關,是絕對獨立超然的。(註 33)

筆者以人體來做表現的符號,是追求「人」的完美,以實現靈肉的 和諧,道德與審美統一,肯定人的光榮與意義。對人體美的追求與讚賞 是自然的人格化,飲食男女、悲歡離合的情景充滿人間,藉由人體符號 的表現來赤裸表白。

(二)影言

藝術的內容都是有關於人類自我的內容,藝術可算是人類的自傳,

是一部關於人類生活及情感的歷史。如果說藝術就是人的「影子世界」,

則必須看到它既是虛無又是真實,人們特別迷戀陶醉在此自己創造的影 子世界,故審美趣味也隨著社會經歷,生活環境的改變而變化。(註 34)

「影言」系列中所採用的圖像符號以人的影子來表現,影子在畫面 上的構成方式,以其光影之間的物理環境加以區分。

1.一般(Normal):影子依據空間的透視原理所構成,具有透視 的空間感。

2.投影(Projection):光源與受光物之間以垂直的角度呈現,所 投影出的影子較具有受光物的輪廓特性。

3.剪影(Silhouette):畫面中的表現主體以影子為主,受光物實 體在畫面中隱藏起來;影子以平面化表現方式呈現,具有強烈 而清晰的輪廓。

4.特殊表現(Particular technique of expression):反光影之間的物 理特性,例如將影子以變形、扭曲、重疊….等等類似超現實的 手法,脫離現實世界的規律或者運用錯視、矛盾等等的視覺錯 覺現象。具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註 35)

筆者以投影、剪影、特殊表現的表現形式,以人影的圖像符號來創 作。影子雖虛,恰能傳神,能表達生命裡微妙的,難以模擬的真正是生

(9)

命、是精神、是神韻、是動。

註 33:何懷碩,《繪圖獨白》,台北,圓神出版社,民 76,P35∼P45 註 34:李美容,《藝術欣賞與生活》,上硯出版社,民 85,P77 註 35:《影子在設計上的應用》,師大設計所,碩士論文,民 90

二、媒材的選擇

現代水墨畫在媒材的運用上應該完全自由,凡是能夠增強畫家表現 畫作的效果,都可以使用。創作媒材的選擇,端看作品本身內涵及思想 的需要及技法的適用與否。

「如影隨形」系列所選擇的媒材包括:

(一)紙材方面:

1. 熟宣(礬宣):運用在「話形」系列中較多,因筆墨可堆 疊渲染,在人體造型上可做加膠撞水的效果。

2. 生宣紙:適用於有拓印,渲染的效果表現,墨韻較佳,

但不能堆疊太多。「影言」系列中較多運用。在人影的表 現墨韻層次多,在拓印時紙質較厚不容易破損,效果較 佳。而且使用油蠟筆加筆觸作調子,可重複堆疊,使層 次更加豐富。

(二)摩擦拓印法:利用地板、牆壁、木板、樹葉的紋路,擦出背景 的質感肌里。

(三)膠水用以固定紙的纖維;使不著墨,再加上水與膠不相溶,

使畫面產生撞水跑水的水紋與膠、墨相斥的特殊紋理。

(四)傳統國畫顏料、水彩、廣告顏料、壓克力顏料的混合使用。

(五)毛筆、排筆、油蠟筆的綜合運用,以油蠟筆作背景質感肌里的 調子處理,毛筆、排筆運用於形與墨的交流。亦可做細部描寫,

(10)

大塊面渲染。

第三節 作品分析與畫面的呈現

「如影隨形」的創作主題分兩部分來探討,中心思想是以人的情愛 來探討。

動物只有慾,人除了慾還有情,只這一點區別,似乎就注定了人類 除了飲食以外的第二大問題。孔子早就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慾存焉。」

無論社會怎樣變遷,文明怎樣變化,情感問題總是「屹立不倒」,幾乎 以一種永恆的力量困擾著人類。拿我們的社會來看,從「詩經時代」開 始,描寫情感是最豐富的題材。然後男女感情被禮教封固起來,但是感 情的高熱仍然能禮教的後殼融化,多少文學作品都是寫情的。今天禮教 已成歷史,男女交往公開又方便,情仍然是一大困擾。因為情不像飲食 那樣單純,對當事人來說它已經夠複雜了,何況它又必須要有一個「接 收」的對象,這就使得感情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而愛情的精神發展是「從這綿延生命的熱愛,產生了伴侶與伴侶的 忠誠;從這肉體的飢餓,產生了心靈間最美好的關切;從穴居野蠻的情 慾,最後產生了詩人的讚美。」……這些雖是哲學家的觀點,但也說明 了感情在人生中「分量」

(11)

人是情感的動物,生活在感情的世界中。從小到大我們就不斷渴望 被愛和愛人,從中所獲得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就是人生最大的盼望。情 愛是上天所賦予人類最可貴的秉職。因為有情,紅塵所以繽紛,因為有 愛,人世所以美麗,愛情的種類有許多,Hattfield 和 Walster(1978) 把 它分為男女愛情與親情。愛情並不只是一般友誼的加深與增強而已,愛 情是相當複雜的人際關係,而且愛情的一項屬性那就是「不確定」,原 來愛情並不是沒有本質,只是這本質雖永恆卻不堪被界定。

愛情生活也不是沒有內容,內容豐富卻不能留戀。愛情理當歡樂而 不能保證沒有痛苦,應屬圓滿而歷程中不免殘缺。愛情的難以圓滿正是 愛情的圓滿,愛情的完成,不只來自信念,也來自智慧與修行,只要有 情人不因愛情的缺漏而喪志。總之,愛情是永遠有希望。

一、話形

(一)主題:三角習題

創作作品以 圖 1 雙性戀(70 × 70 ㎝)、圖 2 同性戀(70 × 70 ㎝)、圖 3 異性戀(70×70 ㎝)來呈現。

(1) 中心思想:人終其一生都在發展和改變,心理、認知、行為、

情感、身體的改變並不會在社會所定義的成年之後就停止,情 感取向的發展也應視作一生都在發展過程中,人類發展是具有 彈性的,人的發展彈性隨著不同時期因身體、家庭、社會情境 而有所改變。強調行為發展的人際差異,個別的男女因不同的 生命點、不同情境、不同的歷史時代,其一生的發展都是獨特 的。這個概念直接撼動了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的三分法。

而主張性的情感、經驗,是持續不斷在發展的,但它也注意某 些特定的人生階段,特定的歷史時期,變異性較小。比方成年 人在性方面的多樣增加,不只是因成年後的經驗增加,也與環 境少限制的期望有關。(註 36)所以人的情感取向與發展亦是三

(12)

角習題,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是難以理解的情感。

(2) 表達意念:在現代的社會,婚姻是應該基於愛情而成立,而愛 情本質上是要求一對一的,而愛情關係為什麼必須一對一呢?

因為現代是一個對愛情完全開放的社會,不能再抱有一剎那即 永恆的幻夢,而必須落入時空,住在人間,用心去彼此溝通了 解,了解情人與了解自己根本是同時進行的一體兩面。去經營 一段真實的愛情歷史,這樣一度一度須歷辛苦證明而呈現的愛,

人一生中也只能與一位情人全始全終的完成。所以不管是異性 戀、同性戀、雙性戀,明智的情人應該永遠警惕不要陷入三角 乃至更複雜的多角關係都會導致愛情的損傷與不幸。若是有婚 約的承諾,若又移愛他人,更是一種違背愛情本質的不義之行。

(3)畫面的呈現:

1.構圖方式:

圖 1:雙性戀是採用三角形構圖,是指物象組合的外形,看起來像幾何 學上的三角形,此種構圖形態給人安定和平的感覺。背景亦以心型為外 形,再以三角幾何形圖案分割,畫面的邊框以葉子的拓印方式組合成一 個心型圖案。

圖 2:同性戀是採用 L 字型構圖,將主題擺在畫面上左邊,並與下部水 平線交叉成「L」字型,此種構圖給人靜穆之感。背景則以心型的外形 再以三角形平面分割成塊面組合而成,強調三角關係的錯綜複雜。

圖 3:異性戀構圖方式如圖 2 外形的心型,圖案從中裂了的圖形表示雙 性戀對感情的取向所產生的迷惘,最外圈的背景更以無數的心型圖案來 表現,情感的漂浮與不確定。

2.媒材與技法:

礬宣、水墨、設色,技法則以人體為主題,人體部分以膠與水、墨 不相融的特性而產生肌里,背景部份以深淺不同的墨韻渲染。

(13)

註 36:鄭美里,《女兒圖》,初版,女書文化,台北,民 86,P41∼P42

(14)

三角習題

圖一 雙性戀 水墨• 礬宣 70 ×70 ㎝ 2002

(15)

三角習題

圖二 同性戀 水墨• 礬宣 70 ×70 ㎝

(16)

2002

三角習題

圖三 異性戀 水墨• 礬宣 70 ×70 ㎝

(17)

2002

(18)

(二)主題:難圓的緣 70x70cm

(1) 中心思想:同(一)主題

(2) 表達意念:愛是單純的,愛的舞台卻是複雜的,因愛的舞台是 人世間,我們的愛暴露在一個人世間的複雜中,在人際關係的 牽引中,它會產生很多變化,如愛情是出於單方面的,那麼痴 愛的一方就會連受痛苦煎熬。又如像情變的問題,婚變的問 題,甚至會有「恨不相逢未嫁時」的錯亂,與「還君明珠雙淚 垂」的遺憾,這是愛在人世間的飄零流落。所以愛要通過關卡,

闖不過的愛就要失落。

(3) 畫面呈現

1. 構圖方式:圓形構圖,在這類的構圖中,主題或畫面上主要 趣味部分,必須位在圓周以內,決不可置於圓周外。欣賞者 的視線隨著圓周軌道運行,畫面有一種完整、活潑而又統一 的感覺。

2. 媒材與技法:運用樊宣在主體人物上加膠、水、墨相斥的原 理,製造人物的質感。背景以油蠟筆摩擦牆壁的凹凸質感來 做背景統一的調子。

(19)

(二)主題:難圓的緣 水墨• 礬宣

(20)

70 ×70 ㎝ 2002

(21)

(三)主題:相隨 70x70 cm

(1)中心思想:有情人是意味著由氣味相投,才引生兩情相悅。

(2)表達意念:「老殘遊記」裡面有一句話「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 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把「有情人」說成「前生 注定事」那意味著由氣味相投,才生兩情相悅。說認命有著許多 無可奈何,但真是要有互相感應的「命」,而且在人間有緣碰上,

才可「修」成正果,成就一段好姻緣,那真是難上加難。所以若 成就了婚姻,雙方結合就是人格的承諾,此後就沒有隨緣遇合的 分了。要以道德修養之貞定婚姻之緣。從此千山萬水永相隨。

(3)畫面呈現:

1.構圖方式:採取運動姿勢的構圖方式作品呈現感動的地方,並非捉住 一剎那間的運動姿勢,而是所表現出的動態與生命力。

2. 媒材與技法:利用樊宣可做出多層次渲染堆疊,表現於背景的千重山 萬重山。人體的部分以淡墨及淺絳色渲染。使主體人物呈現動感與力感。

(22)

(三)主題:相隨

(23)

水墨• 礬宣 70 ×70 ㎝ 2001

(24)

(四)主題:桎梏 63x66 cm

(1)中心思想:愛上自己以外的另一男人,難道是永生的桎梏。

(2)表達意念:同性戀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群人的問 題,且在人數上有不斷增加的趨勢,胡海國醫生認為和一個社

會對傳宗接代和性道德觀觀念有關。同性戀至今也不知道確實的 成因。

依據海蒂的研究報告,男同性戀認為同性相戀的優點是更棒的 事,可以愛上自己以外的另一個男人。友情、性、志同道合的感 覺。心理上比女人更開放,彼此平等的感覺,禁忌少。不希望主 導,希望被支配及默默的競爭性,缺點是社會上的歧視,違反自 然,誰當 1 號 0 號。同性戀者應該正視自己,勇於表達,做過健 康快樂的人。

(3)畫面呈現:

1.構圖方式:十字形構圖,垂直線加水平線構成一個十字形,這種構圖 方式不僅有水平的安定,同時也有垂直的嚴肅性。

2.媒材與技法:樊宣加膠與水、墨相斥的原理產生人體的肌里,背景以 油蠟筆摩擦拓印紋路,線條以墨與白表現飛白的感覺。

(25)

(四)主題:桎梏

(26)

水墨• 礬宣 63 ×66 ㎝ 2002

(27)

(五)主題:追逐 I 70x70 cm 、追逐 II 70x70 cm

(1)中心思想:同(一)主題

(2)表達意念:「緣分」這個辭語有幾分神秘感,男女離散,總說沒 有緣份,或說緣分未到,似乎除了無可奈何的惆悵外,什麼也 不必說,此中涵義有強烈認「命」的意味。緣起緣滅,半點不 由人,或許是另一種認「分」。中國人對愛情有些抱持著順其自 然的老莊心態,有些則是積極追求的儒家傾向。情愛的追逐,

每一次浪漫的閃現,才不會風流雲散,歸於沉靜虛無,而能沉 澱出意義來供情人永恆的咀嚼回味。

(3)畫面呈現:

1.構圖方式:畫面中將人具動態的軀體以反白及反黑的形式呈現,將五 官等細節刪減,使觀者的視線集中在優美動態上的身體曲線造型中,而 藉由影子的區隔,將白色及黑色的形象突顯出來,並運用重疊反疊的構 成形式,創造出具有律動美感的畫面。

2.媒材與技法:利用礬宣的特色,渲染層層疊疊形、影的墨韻。

(28)

追逐

圖一 追逐 I 水墨• 礬宣 70 ×70 ㎝

(29)

2002

(30)

追逐

圖二 追逐 II 水墨• 礬宣 70 ×70 ㎝

(31)

2002

(32)

二、影言

(一)主題:婚約

創作作品以圖 1 漩渦 70×70 ㎝、圖 2 教堂鐘響 70×70 ㎝ 來呈現。

(1)中心思想:愛你所選擇,選擇你所愛。婚姻是一種繼續、互動 的關係,在婚姻中做個合適的人,適著改變自己而非改變對方,

夫妻相處之道是相愛如己,達到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親 密關係。

(2)表達意念:當男女兩性決定攜手共度晨昏的那一刻之前,他與 她徘徊在交往的過程中,愛的代表意念不免困惑他們,彼此是

否適合,許多的迷惘,對愛一無所知的人只有一次次的情愛挫 敗中翻攪,對愛越了解則愛越濃。愛可說是一顆美麗的寶石,

每個人都可以不同的角度來形容它的美麗,但可以肯定的是,

要擁有它必須付出無比的代價。(註 37)

(3)畫面呈現:

1.構圖方式:以均衡的形式呈現,比對稱更美也更活潑的一種形式。均 衡的畫面意味著良好的配置。換言之形、方向、位置等造型要素,在畫 面上完排都很當。

2.媒材與技法:運用生宣的墨韻,層次較多的效果來做人影部分的渲染。

背景以白色蠟筆先繪漩渦再以墨的層次渲染。教堂鐘響的背景處理則以 黑色油蠟筆先拓石壁的紋路,再以白色廣告顏料以叉筆的筆觸作調子。

註 37:晏涵文,《生命與心理的結合》,五刷,張老師出版社,台北,民 80,P216

(33)

婚約

圖一 漩渦 水墨• 生宣 70 ×70 ㎝

(34)

2002

(35)

婚約

圖二 教堂鐘響 水墨• 生宣 70 ×70 ㎝

(36)

2002

(37)

(二)主題:宿命

創作作品以圖 1 傳統 64 × 6 8 ㎝、圖 2 門裡門外 70 × 7 0 ㎝、圖 3 香火 70×70 ㎝、圖 4 自在 70×70 ㎝

(1)中心思想:宿命-我們光講「命運」,為命所運,被命運走了,

被命所決定了,這叫「命定論」,叫「宿命論」

(2)表達意念:

圖 1 在過去的社會裡,男女的婚姻是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 結合,本身做不了主,終身大事尚且如此,其他生活裡的瑣事 就更不用談。婦女服膺「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

夫死從子」的生活規範。家中誰應發號施令,誰應服從,一清 二楚。傳統婚姻就如油麻菜籽,無法掌握自己的將來,傳統女 子就該宿命。

圖 2 中國傳統的家庭,家族的族長,家庭的家長是權威的象徵,

權力的中心,家庭中長幼有序,男女有別,所謂「男主外,女 主內」。父權制度下的社會對男性角色的要求,就是要有強者的 形象,不可示弱,男性被順理成章的塑造成權威的中心,家庭 重擔的肩負者,門裡門外(事業與家庭)裡外肩挑,責任是否 過重,而雙肩又能負荷嗎?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宿命。

圖 3 在傳統社會裡,女性更肩負的責任是傳宗接代的擔子,要 擔任「賢妻良母」就是要能「相夫教子」,要溫柔、順從、體貼,

所以女性也成「生產工具」,在農業傳統社會,甚至有「生男」

的壓力,所以「女子無才便是德」,才能甘於既成條理的宿命。

圖 4 佛家覺得我或者世界,都是如幻如化,人跟世界都是執著 而有,是我執跟法執,是你的執著才有的,它本來是緣起性空 的,因此我們面對人生,你就要般若觀空,就是透過你的智慧

(38)

-般若智-來看人,看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空的,有此覺悟,就不 會有無常感帶來的痛苦煩惱,那人世間不就是淨土了嗎?

(3)畫面的呈現 1.構圖方式:

圖 1、圖 3、圖 4 均為一條對角線分割構圖法,畫家於動筆之先,就在 畫面上擬定一條對角線,或由左上角到右下角,或相反,後把主題放在 這對角線所形成的三角形裡。

圖 2 是以對稱的表現形式,構圖方式以中軸式將垂直線擺在畫面的正中 央,將所要的主題,不偏不倚放在幅面的正中央,亦即以幾何圖形上的 中軸線為骨架,此種構圖形式,單刀直入使人一目了然,因而主題特別 明顯,予人以莫大的震撼。

2.媒材與技法:背景處理以摩擦牆壁、木板、地板產生不同的紋理。

(39)

宿命

圖一 傳統 水墨• 生宣 64 ×68 ㎝ 2002

(40)

宿命

圖二 門裡門外 水墨• 生宣 70 ×70 ㎝

(41)

2002

(42)

宿命

圖三 香火 水墨• 生宣 70 ×70 ㎝

(43)

2002

(44)

宿命

圖四 自在 水墨• 生宣 70 ×70 ㎝

(45)

2002

(46)

(三)主題:婚姻附產品

創作作品以圖 1 枷鎖 70x70 cm 圖 2 婚姻暴力 70x70 cm 圖 3 婚暴的 男主角 70x70 cm 圖 4 受虐兒 70x72 cm

(1)中心思想:婚姻暴力與受虐兒都是婚姻不美滿下的產品,造成 婚姻不美滿的因素很多,如沒有約會處所,感情溝通困難,親 密關係誤導,選擇配偶的迷惘,婚姻的肯定與持久。

(2)表達意念:

圖 1 枷鎖:婚姻其實不是找一個合適的人,而是做一個合適的人,

否則結婚不是戀愛的果實,而是戀愛的墳場,而夫妻關係不能白頭 偕老,而是一種無形的枷鎖。

圖 2 婚姻暴力:在兩性共存的社會裡,男女的性別角色不再像傳統 「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所以在平等的地位裡,更需良善的 溝通,大男人主義型丈夫遇上事業心強的職業婦女,即夫妻間定有 很多紛爭,造成婚姻的致命傷,若處理不當,婚姻暴力就出現了。

圖 3 婚暴的男主角:今日男方必須改變傳統錯誤的觀念,必須認知 婚姻的失敗,不僅與妻子有關,關係自己的成敗更大。對性別角色 的期待,如有很大的差距,就會造成不滿,造成失敗的婚姻。

圖 4 受虐兒:小孩子是夫妻共同的生命創造,當視為一生命獨立個 體,不該視為自己的財產,更不可當作自己情緒的出口,加以虐待,

每個人的生命都該被尊重珍惜,更何況是自己的孩子。

(3)畫面的呈現

1.構圖的方式:圖 1、圖 3 都是垂直線構圖,如(二)主題之門裡門外 的構圖特色,使主題突顯,給人莫大的震撼。圖 2 婚姻暴力以斜線對稱 的方式,更有趣味性,同時具有強烈的活動感。圖 4 受虐兒是對立式,

形成互相對立與呼應的構圖,多樣而統一,畫面顯得格外生動。

(47)

2.媒材與技法:採用各種質感肌里表現如:玻璃、地板、瓷磚。圖 3 更 以白色蠟筆的運用,使與墨水相斥的趣味呈現。

(48)

婚姻附產品

圖一 枷鎖 水墨• 生宣 70 ×70 ㎝

(49)

2002

(50)

婚姻附產品

圖二 婚姻暴力 水墨• 生宣 70 ×70 ㎝

(51)

2002

(52)

婚姻附產品

圖三 婚暴的男主角 水墨• 生宣

70 ×70 ㎝

(53)

2002

(54)

婚姻附產品

圖四 受虐兒 水墨• 生宣 70 ×70 ㎝

(55)

2002

(56)

(四)主題:吻

創作作品以圖 1 糾葛的愛 70x70 cm 圖 2 尋覓 70x70 cm 來呈現

(1)中心思想:兩情相悅、天長地久、海枯石爛是情人最想擁有的 結果,但緣生亦會緣滅,不要癡迷強求,才不致陷入無邊的苦 海。

(2)表達意念:圖 1 糾葛的愛:渴望成為自由自在的女人,從來都 是抗爭中求活,抗爭或許悲情,卻也是產生新可能的所在,如 可以擺脫長年對男人的嚴重依賴;同性戀像異性戀一樣會有忌 妒、猜疑、愛怨情仇,有時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圖 2 尋覓:追尋永恆的真愛,是每對戀人的期望,但若兩情能 長久,又豈須朝朝暮暮,痴心一方。尋覓一段能開花結果的愛,

相信是有情人最大的期盼。

(3)畫面的呈現:

1.構圖方式:圖 1、圖 2 均是垂直線構圖,此種構圖單刀直入,使人一 目了然,主題特別明顯。

2.媒材與技法:背景以瓷磚拓印表現吻的石像,主題以人體來表現,以 較深的墨,讓人體微透的形,充滿掙扎之情。

(57)

圖一 糾葛的愛 水墨• 生宣 70 ×70 ㎝

(58)

2002

(59)

圖二 尋覓 水墨• 生宣 70 ×70 ㎝ 2002

(60)
(61)

第六章 結論

構成現代水墨畫藝術形態的基本因素是藝術語言-畫面中的技法、

符號與圖式。目前現代水墨畫在技法語言上已經有了多方面的突破。林 風眠的仿西洋畫法、張大千的潑墨法、劉國松的拓印法與噴塗法及畫紙 後期處理法,周韶華的拷貝紙收縮法、谷文達的水洗法,都是本世紀推 崇的新技法。

現代水墨畫也在迅速地建立符號系統,尚未形成一套具有涵蓋力和 通用性的系統符號,現代水墨符號語言因而有著發展的潛力。現代水墨 的圖式語言主要有形象畫圖式語言如劉國松的《太空系列》,符號化的 圖式語言如陳向迅的《課徒系列》,意象化的圖式語言,抽象化圖式語 言如趙無極、蕭勤等。

上述的每一種語言都存在各種發展上的可能性。(註 38)以上都是 構成現代水墨畫藝術形態的基本因素。現代水墨畫的形式與內容亦是多 元性的表現,在本論文第四章第二節已做詳細分析探討。

所以現代藝術必須在形式上具有現代感,也就是現代人才能創造出 來的形式和感情內涵,也只有現代人才能欣賞。

「如影隨形」系列創作以具有現代感的形式和感情內涵來表現,以 下是在這篇研究論文和創作實踐中,筆者得到幾點省思,茲分述如下:

一、創作思想內涵的省思

從本創作論文了解中國文化思想本質和中國繪畫思想內涵,中國文 化思想本質是以人生哲學為骨幹,人是宇宙的中心,中國人的文化是

「心」的文化。筆者創作思想以「人」為本位,去探討生命的本質及生 命的意義。而後探討中國人生命觀中,緣份論,情愛觀。追求藝術美感 與愛情及命運是人類的天性,是人生必經的旅程。此範圍是本創作論文

(62)

探討的主要方向及感到興趣研究的內容,所以此創作論文於第二章第三 章做深入的探討。也將之表現於「如影隨形」的系列創作。

二、創作表現的省思

筆者於「如影隨形」系列創作於表現形式所秉持的原則:

1. 累積前人的遺產精華,從中選擇與自己個性最相近的加以吸收,消 化再創造,發揮自己獨到的觀察,加以全新的詮釋。

2. 創作是很個人的事,所以要先了解自己的特長及缺點與盲點,發揮 自己所長,將缺點,盲點減至最低,便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創 作。

3. 表現形式以中國畫的特色之一,介於似與不似之間,既不完全寫實,

也不完全抽象。以求傳達物象之「神」與畫家之「意」

4. 構圖上,採用奇特的觀點,造形不落俗套,筆墨運用恰當,題材安 排具有戲劇性,虛實光影運用得法,這都是筆者如履薄冰,誠惶誠 恐的步步經營。也是筆者對自己創作上最大的期許。

藝術之所以為藝術,永遠是一種自由的創造,它必須超越已有的東 西,才能成就這樣的創造。一個畫家的活力就在於創新。繪畫的形式與 內容的表現有無限可能的發展性,觀念的推陳出新,媒材的日新月異,

技法的多種運用,使得創作的形式就像萬花筒一樣,牽引著創作者的思 想,也撼動了觀賞者的心靈。所以創作者要選擇最能把握的表現形式,

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本著一股純真的創作激情,揮動畫筆,撼動觀賞 者的心靈,讓大家閱讀到那精心取捨及痛苦的增刪,背後的神思遐想。

期許在藝術競相明滅閃爍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註 38:彭德,〈現代水墨畫展望〉《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台灣省立美術館,

P346∼P347

(6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有機物檢驗包含一般操作,物性測定、化性測定及實驗管理等四個工作項目,無

因受嚴重特殊傳染性 肺炎疫情影響,爰改 以線上會議方式辦 理。..

是以法國物理學家 Augustin Fresnel 命名的。.

這類文章,不以阿彌陀佛所創建之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為信

眾所周知: 有時, 某極值題或不等式 題可利用 Cauchy 不等式定理以解 (證) 之, 但其若干類似題則否。 筆者研究發現: 由 Cauchy 不等式定理入手, 將其作適當類推, 可得廣義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建議多協助學生進 行運用工具實作的 機會,亦可嘗試將 部分概念以圖像化 (如流程圖、太陽 圖等)的形式呈現

(2) Buddha used teaching of dharma, teaching of meaning, and teaching of practice to make disciples gain the profit of dharma, the profit of meaning, and the profit of p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