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殖民時期本土教團的崛起(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殖民時期本土教團的崛起(五)"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前言

這次要談的是大崗山超峰寺派。高雄大崗山超峰寺的開山者為 義敏(1875-1947)、永定(1877-1939)師徒,他們早年卓錫於台 南開元寺,1903 年師徒二人移錫超峰寺,於殖民時期開創出具全台 影響力之法派,派下分別院主要集中在彰化、嘉義、台南、高雄、

屏東一帶。

到大崗山後,義敏法師於台灣中南部四處雲遊勸募,開創派下 分支道場彰化二水碧雲寺、嘉義清華山德源禪寺、彌陀寺、高雄白 雲寺、屏東映泉寺等。永定法師則專注於大崗山之各項建設,1907 年 11 月創建龍湖庵,專供女眾修行;1918 年永定法師弟子開吉和 尚(1887-?)於大崗山上創建蓮峰寺;1939 年永定法師圓寂後,開 吉和尚接任超峰寺住持。

二、超峰寺的前身與清末發展

(一)普陀幻住庵與紹光禪師

超峰寺所在的大崗山(亦稱大岡山),海拔 340 多公尺,遠古 時代原為海底,因數萬前年地殼變動而上升,成為小山丘,故山上 可發現許多珊瑚化石,在史前海蝕的影響下,產生許多天然石洞,

〈台灣佛教新史〉之十七─

殖民時期本土教團的崛起(五)

闞正宗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2)

宛若世外桃源。乾隆五年(1740)來任的分巡台灣道劉良璧(生卒 年不詳)曾云大崗山「山上大石聳秀,形如冠帽,中有大湖石洞」,1 奇峰怪石的大崗山成為高雄的名勝其來有自。光緒十七年(1891),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唐贊袞(生卒年不詳),也記錄了大崗山 的景色與傳奇:

大岡山在鳳山縣治北三十五里,狀如覆舟,天陰埋影,晴 霽則見。上有仙人跡,龍耳甕在焉。相傳郡有大事,此山 必先鳴。據「古橘岡詩序」云:鳳邑未入版圖時,邑中人 六月樵於大岡山,忽見古橘挺然山頂。向橘行里許,則有 巨室一座。由石門入,庭花開落,階草繁榮,野鳥自呼,

廂廊寂寂,壁間留題詩語及水墨畫跡;登堂一無所見。惟 隻犬從內出,見人搖尾、不驚吠。曲折緣徑,皆合抱橘樹 也。垂實如椀大,啗之甘香異常橘;因袖懷數顆。俄而斜 陽入樹,山風襲人,遂荷樵歸;遍處誌之。至家以語人,

出橘相示。再往,遂失所在。2

根據史料記載,清雍正九年(1731),紹光禪師於大崗山上結 茅為庵,為建寺之始。3另據曾景來研究,超峰寺第一代住持為釋 紹光,第二代瑞純和尚,第三代省輝和尚,第三代以下不明,直到

1. 清.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 74 種,台北:臺 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年,頁 42。

2. 清.唐贊袞:《臺陽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 30 種,台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1958 年,頁 109。

3. 義敏上人報恩紀念會:《慈恩拾穗 ―宏法寺開山二十週年紀念:大崗山本 山及法脈開山祖師義敏、永定二位上人簡介》,高雄:宏法寺,1976 年,頁 177。

(3)

義敏、永定師徒接掌。4 紹光和尚結茅的草庵 稱為「超峰岩觀音亭」,

乾 隆 二 十 八 年(1763),

經知府蔣允焄(生卒年不 詳,乾隆二十八年來任)

重修後,名為超峰寺。5連 橫雖把蔣允焄誤植為蔣元 樞,但把大崗山「賽飛瓦」

的傳說描述得十分精彩:

超峰寺在大岡山之上。雍正間,有僧紹光結茅於此,境絕 清閟。乾隆二十八年,知府蔣元樞乃建為寺。每年春間,

進香者多,嘗一日至數千人。先是元樞度建之時,慮木石 難致。鳩工治材,積於山麓。乃揚言曰:本府夢大士來告,

以某日某時,當化百千萬身,以建此寺。至日,觀者數千 人,元樞亦至。又言曰:本府當率眾登山,以觀靈異;然 不可徒手往,木石俱在,眾可量力為之。踴躍而前,一時 俱舉,元樞亦手兩瓦為導。既上,命工建之,閱日而成。

復言曰:此則大士化身之力也。故名。超峰寺前左有兩泉,

水自石隙出,深不及尺,雖數千人飲之不竭。泉中有白蟹,

4. 曾景來:〈臺灣佛教資料:大崗山と超峰寺〉,《南瀛佛教》第 16 卷第 12 號,

1938 年 11 月,頁 22。

5. 同註 4,頁 24。曾景來在文中指出另一可時間點乾隆十四年(1749)與蔣允焄 修建有關,但蔣氏乾隆二十八年來台任知府,故乾隆二十八年較正確;又說與 蔣元樞(1738-1781)有關,唯蔣元樞來台任知府時間為乾隆四十年(1775)。

日據時期的超峰寺

(4)

小如錢,進香者向佛乞筶,始可得,攜歸畜之,謂可介福。6 從上可知,超峰寺從茅庵的型態發展成為寺院,知府蔣允焄為關鍵 人物。

另一傳說,謂超峰寺前身乃晚明文人沈光文(1612-1688,字 斯菴)1663 年為避鄭經(1642-1681)追殺的逃禪變服藏身之所,

史載「鄭經嗣爵,多所變更,斯菴知經無能為,且以一賦寓譏諷,

為忌者所中,幾死于▓(缺字)。乃改服為僧,入山不出」,7入 山所居茅屋名曰「普陀幻住庵」。沈光文曾留詩一首:

磐聲飄出半林聞,中有茅庵隱白雲;

幾樹秋聲虛檻度,數竿清影碧窗分。

閒僧煮茗能留客,野鳥吟松獨遠群。

此日已將塵世隔,逃禪漫學誦經文。8

逃禪的同一年,沈光文寫給友人〈吳正甫忽欲為僧,以柬寄賦答〉:

「常說為僧好,君今欲了緣;果然撇得下,只便悟當前。但使身無 累,毋令世有權!釋名余早定,不是愛虛圓(余釋名超光)」。9 故知,沈光文逃禪後法號超光。

因沈光文逃禪後法號超光,有將超光與紹光連結在一起者,但

6. 連橫:《雅棠文集.超峰寺》,《臺灣文獻叢刊》第 65 種,台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1970 年,頁 221。

7. 清 • 蔣毓英:《臺灣府志.沈光文列傳》,《臺灣文獻叢刊》第 208 種,台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 122。

8. 清.沈光文:〈普陀幻住庵〉,收在清.王瑛曾編:《重修鳳山縣志》,《臺 灣文獻叢刊》第 146 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377。

9.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詩鈔》,《臺灣文獻叢刊》第 280 種,台北:臺 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0 年,頁 5。

(5)

超光乃明鄭文人,而紹光於清雍正年間在大崗山結廬,二人時間相 距超過一甲子,應是誤認。

(二)蔣允焄的預言

自清乾隆二十八年之後,超峰寺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並不清 楚,只知同治三年(1864)時,台南市民謝日新到此地發願修繕;

光緒八年(1882),董事許國又加以重修。10光緒十四年(1888)

的〈修造岡山路碑記〉,清楚記載了超峰寺與蔣允焄之關係:

岡山岩超峰寺,為前太守蔣公建。蔣公用形家言,謂「六十 年後香火必大盛」;今果然,每歲進香者累萬盈千也。然 而山徑崎嶇,比羊腸鳥道而倍險。邑人士謀修造之,醵金 為資,鳩工鑿道,竟將千百年未開之路,築成階級。欲為 文以記。11

超峰寺大約始自蔣允焄改庵為寺之後,即從乾隆中葉逐漸發 展,歷嘉慶朝而沉寂,至光緒復又興盛,清代台南文人章甫(1755- 1816)〈宿岡山巖〉一詩反映此一事實:

山外連雲雲外山,雲巖古剎謝塵寰。

零星木石相牽引,斷續藤蘿且附攀。

避客兔歸三窟裏,談禪僧現十方間。

浮生因果誰參破,夜半鐘聲夢覺關。

10. 曾景來:〈臺灣佛教資料:大崗山と超峰寺〉,《南瀛佛教》第 16 卷第 12 號,

頁 24。

11.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灣文獻叢刊》第 218 種,

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 年,頁 365。

(6)

從雍正年間以降,超峰寺歷三代住持釋紹光、瑞純和尚、省輝 和尚,若每任住持以 20 年計,至少延續到乾隆末、嘉慶初,因此 章甫描述的「談禪僧現十方間」,指的可能是省輝和尚。嘉慶中期 後,有關大崗山與超峰寺的記載漸少,直到光緒末年、民國初年,

超峰寺香火才逐漸興盛。這可從文人雅士留下部分吟詠山詩窺見,

如許南英(1855-1917)的〈遊岡山超峰寺(「南樓令」)〉:

路入大岡山,沿溪轉幾灣,看超峰蕭寺山銜;

佛自無言僧寂寞,香火靜,掩柴關。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夕陽斜挂樹林間;

與病維摩初入定,尋舊夢,學逃禪。12

許南英還有另一首〈與謝石秋、星樓、林湘畹、黃茂笙遊岡山超峰 寺中途遇雨〉:

遊憩超峰寺,登車日已曛;暮天銷薄靄,秋雨釀濃雲。

老去思依佛,閒來欲與君。西風吹斷雁,拭淚拜孤墳

(四弟墳在岡山下)!

雨露衣衫濕,泥塗手足勻。本無人我相,忽現色空身

(登山衣履盡濕,寺僧借衣衿一襲為予換乾。是衣似向山 鄰齋堂婦人借來,式與男人同,惟袖稍短耳)。

剝啄喧中夜,歡迎鬧比鄰。門前看墨妙,猶認老孫莘

(超峰寺匾額是外舅吳樵山手筆,勁秀猶存)。

到寺已三更,當頭月色清;朦朧秋樹影,歷亂夜泉聲。

我自貪斯景,人應悔此行。對床聯好句,不寐到天明。

12. 清.許南英:《窺園留草》,《臺灣文獻叢刊》第 147 種,台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1962 年,頁 208。

(7)

海外無名勝,南來祗此山。偶同鄉老話,猶認故侯顏。

莫問十年事,且偷半日閒。愧非蘇玉局,留帶鎮禪關。

從許南英的詩中可得知,文人遊大崗山,結交僧人談禪、夜宿山寺,

為超峰寺題額,在在說明超峰寺不僅有僧侶常駐,同時因寺院供奉 觀音菩薩頗有靈驗,成為庶民心靈皈敬所在。1894 年,南台灣大旱,

農民因祈超峰寺觀音普降甘霖,被載入史冊:

光緒甲午,自春徂夏,闔郡不雨。農人難於佈種,心竊憂 之;仍舊恭迎岡山觀音大士入城中。是日神甫降而雨大作,

自午至戌,四埜均霑;非神之賜,不及此。13

超峰寺觀音信仰以靈驗著稱,晚清之後成為高雄地區重要名剎,報 載:「迨光緒年間,郡人有往晉香者,醵資創立百昭堂,修築山路,

砌成階砌,於是香火大熾。每年二三月間,頂禮焚修者絡繹不絕,

靈應捷於影響。」14蔣允焄稱超峰寺「此地現雖荒僻,然六十年後,

山下民居必稠密,寺中香火昌熾,不遜北港汝等誌之。至光緒甲申,

已值六十年之期,郡人有往進香者,求之輒應,於是有創立百昭堂 者,每歲二月卽相率焚修喧傳遠近,香火之盛,幾駕北港鯤身而 上」,15預言逐漸應驗。

進入日本殖民統治後,此一情況未變,1900 年 11 月,台南至 高雄鐵路鋪設完成,搭乘火車站至岡山車站,方便往來大崗山朝山

1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關係文獻集零.奉部覆補授臺南府,紀恩一 絕》,《臺灣文獻叢刊》第 309 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 年,

頁 164。

14. 〈崗山岩晉香竹枝詞〉,《臺灣日日新新報》,1910 年 1 月 26 日,4 版。

15. 〈瀛南隨筆〉,《臺灣日日新新報》,1912 年 4 月 10 日,6 版。

(8)

禮聖,且從火車上即可遠眺山寺,文人歌詠「大崗山上超峰寺,太 守因緣繡佛地;勝會年年二月初;衣香繽影如雲至」,16每年農曆 2 月 19 觀音誕辰日,上山進香者絡繹不絕。1903 年,義敏、永定 師徒開始駐錫,最終開展出大崗山超峰寺派。

三、超峰寺的建設與發展

自乾隆二十八年蔣允焄建設超峰寺以來,大崗山山腳下嘉祥 36 庄庄民輪流祭祀觀音菩薩,由於觀音靈驗,每年農曆正月至 3 月,

遠近信眾前來進香者絡繹不絕,加上進入大正年間,殖民政府振興 農業頗有佳績,同時興建阿公店至阿蓮庄的輕便鐵道,方便來往香 客,17超峰寺逐漸成為南台灣重要叢林。

(一)義敏與永定師徒

義敏法師,俗名周春木,嘉義縣打貓東 下堡番仔潭庄人,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

童年禮台南開元寺妙諦上人(生卒年不詳)

出家,21 歲(1895)於福建鼓山湧泉寺受大 戒,18回台後卓錫開元寺,1903 年與其弟子 永定移錫大崗山超峰寺。

義敏法師為建設超峰寺,於中南部四處 雲遊勸募,1911 年雲遊至嘉義,重修了清華 山德源禪寺,同年 10 月,同在嘉義境內的

16. 謝一光:〈汽車內望大崗山〉,《臺灣日日新新報》,1910 年 12 月 21 日,1 版。

17. 〈落成建醮〉,《臺灣日日新新報》,1914 年 3 月 13 日,6 版。

18. 義敏上人報恩紀念會:《慈恩拾穗―宏法寺開山二十週年紀念:大崗山本 山及法脈開山祖師義敏、永定二位上人簡介》,頁 177。

義敏法師

(9)

彌陀寺「迄今日久失修,頹壞不堪,勢將傾圮,該廳紳士及諸慈善 家,心焉惜之,乃聘請大目根堡番仔潭庄清華寺僧義敏禪師,住持 其間從事修繕等事。該住持清修有素,遠近久耳其名,一聞駐錫彌 陀寺,知為修築起見,廳下樂施者甚眾」,但是,總修繕經費超過 二千元,義敏法師「擬於來月雲遊島內,冀得南北中大富豪,而慷 慨好施之人,一承允諾自能濟事」。191922 年 11 月,義敏法師將 離開清華山,信眾另聘其師弟義存和尚(1884-1947)住持。20義敏 法師四處雲遊勸募,住持並修復許多道場,為超峰寺開枝散葉立下 基礎。

永定法師,俗名林蕃薯,原台南 廳西港堡塭仔內庄蚶寮人氏,生於清 光緒三年(1877),日據明治二十九 年(1896)皈依齋教龍華派,禮林料 先生為引證師,22 歲禮義敏上人出家,

住台南開元寺,歷監院兼住持職。21 明 治 三 十 六 年(1903) 永 定 辭 退 開元寺住持,移錫大崗山超峰寺;22明 治三十八年(1905),發心重建超峰 寺,1908 年大體完成主殿建設。23在此 期間,永定法師仍時常往來大崗山與

19. 〈嘉義通信/擬修佛寺〉,《臺灣日日新新報》,1911 年 10 月 6 日,3 版。

20. 〈諸羅特訊〉,《臺灣日日新新報》,1922 年 11 月 6 日,6 版。

21. 鄭卓雲:〈沙門列傳〉,《南瀛佛教》第 9 卷 9 號,1931 年 10 月,頁 20。

22. 同註 21。

23. 徐壽:《臺灣全臺寺院齋堂名蹟寶鑑》,台南:國清寫真館,1932 年,頁 90。

永定和尚

(10)

開元寺之間,1908 年才正式離開開元寺。

永定法師離開開元寺後,一方面協助玄精上人(1875-1921)

重修開元寺大雄三寶殿,另一方面,建設大崗山超峰寺叢林計畫亦 如火如荼地展開。241912 年,增築超峰寺二樓式兩廊;1914 年,購 入靜山館加以整修之際,25在本圓和尚(1883-1947)的協助下,獲 總督府同意於高高屏地區募緣重修超峰寺,增建長廊,265 月 29 日 舉行落成法會慶祝 5 天;271926 年,募緣增築三寶殿;1927 年,建 築超峰寺三塔;281928 年計畫增建三寶殿,1932 年農曆 11 月,三 寶殿正式舉行上樑儀式。29

1913 年之後,凡搭火車來大崗山進香者,即有車資減免,1917 年 3 月,永定法師為使車資減免常態化並促進觀光,特向鐵道部 申請減免香客火車票價,每年自 3 月 3 日至 18 日、4 月 19 日至 5 月 14 日止,凡香客從台南、屏東搭火車至阿公店車站者,持有進 香憑據,可減免票價一成,抵阿公店後再搭輕便台車至大崗山朝 聖。301915 年 12 月,阿公店菊池支廳長還特於超峰寺前建一休憩 所,取名大崗山別莊,31為大崗山休閒與進香提供方便。

隨著 1930 年通往大崗山的汽車道完成,南部信眾一天之內可

24. 同註 21。

25. 〈大崗山三寶殿 舊十一月上梁〉,《臺灣日日新新報》,1932 年 10 月 31 日,

4 版。

26. 〈落成建醮〉,《臺灣日日新新報》,1914 年 3 月 13 日,6 版。

27. 〈落成宴客〉,《臺灣日日新新報》,1914 年 5 月 29 日,6 版。

28. 同註 23。

29. 同註 25。

30. 〈進香盛況〉,《臺灣日日新新報》,1916 年 3 月 6 日)6 版。

31. 同註 30。

(11)

以往返超峰寺,住山香客便逐漸減少,加上經濟不景氣,32使得 1932 年底上樑動工的三寶殿,延宕至 1943 年才竣工落成,可惜永 定法師早於 1939 年圓寂,之後由其弟子開吉和尚承續。33

義敏、永定師徒自進駐大崗山後,義敏法師為派下分別院的開 拓,於台灣中南部四處雲遊,請其住持之寺院至少有彰化二水碧雲 禪寺(1917)、嘉義清華山德源禪寺(1911)、嘉義彌陀寺(1913)、

高雄茄萣白雲寺(1940)、龍泉寺(1923)與屏東映泉寺(1920),34 其中,除了茄萣白雲寺外,到 1927 年之前,義敏法師已完成派下 寺院建設。

不同於師父義敏,永定法師主要工作除了大崗山硬體設備外,

還有加盟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往來聯絡與弘法工作。

(二)加盟臨濟宗妙心寺派 1、弘法與教育

1916 年,超峰寺加入臨濟宗妙心寺派,同時成為派下高雄州的 本部,1921 年 10 月,日僧東海宜誠(1892-1989)被「臨濟宗臺灣 監督」任命為「臺灣聯絡寺廟齋堂總本部宗務主任」,負責南台灣 法務工作。35

1923 年 8 月,永定法師與龍華會會長廖炭(?-1938)、開元寺

32. 〈大岡山岩自通自動車以來商業不況〉,《臺灣日日新新報(夕刊)》,1930 年 5 月 29 日,4 版。

33. 施德昌:《臺灣佛教名蹟寶鑑》,台中:民德寫真館,1941 年,頁 93-94。

34. 義敏上人報恩紀念會:《慈恩拾穗―宏法寺開山二十週年紀念:大崗山本 山及法脈開山祖師義敏、永定二位上人簡介》,頁 177。

35. 愚善:〈高僧略歷〉,《南瀛佛教》第 7 卷 2 號,1929 年 3 月,頁 77-78。

(12)

住持得圓和尚(1882-1946)組織「龍華會傳道團」四處布教,3611 月,嘉義內教場普濟寺三寶佛安座,同時設立臨濟宗開教所,義敏 法師與東海宜誠、義存和尚宏開講筵;371924 年秋,永定法師特設 立〈大崗山、龍湖庵清修同住規約〉,管理超峰寺及龍湖庵。38經 過數年的努力,東海宜誠已成功將南部聯絡寺廟拓展至 40 餘座,

1925 年 10 月 31 日,於大崗山超峰寺下分設三個支部:第一支部高 雄元亨寺、第二支部屏東臨濟宗布教所、第三支部東港明德堂。39

大崗山超峰寺作為臨濟宗高雄州(高高屏地區)的本部,為臨 濟宗的會務運作的中心,例如支部、布教所的成立及布教會議的召 開等等,都會選擇在超峰寺舉行,如 1926 年 6 月 9 日,臨濟宗全 島布教總會於超峰寺召開等。40

超峰寺作為臨濟宗派下重要的一員,無論是宗派管理者或殖民 政府,對其運作都十分支持,而永定法師亦努力建設成一大佛教叢 林:

岡山郡下大岡山超峰寺,為高雄州下名勝之地,山明水秀,

遙望殊佳,自僧永定掛錫後,細加整頓,於寺之南方,別 建龍湖庵,為優婆夷修真養性之所。近再投巨金,築洋樓 作香客休息地……現寺僧二十餘,女眾別住龍湖庵者六十 餘名,以粵人居多。……曩因計畫大興叢林,曾向當局稟

36. 〈諸羅特訊/龍華會傳道團〉,《臺灣日日新新報》,1923 年 8 月 7 日,6 版。

37. 〈諸羅特訊/三寳安座〉,《臺灣日日新新報》,1923 年 11 月 22 日,6 版。

38. 釋天露:《大崗山超峰寺的組織與活動(1895-2001)》,圓光佛學研究所 2002 年畢業論文,頁 104-111。

39. 〈臨濟寺支部發會式〉,《臺灣日日新新報(夕刊)》,1925 年 10 月 27 日,

2 版。

40. 〈臨濟宗全島布敎總會〉,《臺灣日日新新報》,1926 年 6 月 7 日,3 版。

(13)

請募款十二萬金,經蒙督府批准,近該寺住職永定,則向 島內勸捐,聞該計畫頗大,除建築殿堂外,另擬闢一廣道 至山以通自動車……。41

在永定法師的大崗山叢林化建設中,除超峰寺外,最重要的是 1907 年闢建龍湖庵。大崗山全山各寺庵屬臨濟宗者有蓮峰寺、龍湖庵、

修性庵、福全堂,42其中蓮峰寺、龍湖庵則為超峰寺下院。

隨著臨濟宗「佛教慈濟團」設於台南開元寺內,為配合 1929 年 4 月高雄慈愛醫院的運作,大崗山派遣僧侶 12 名,與開元寺巡 迴高雄州臨濟宗聯絡寺廟齋堂演講。43與此同時,臨濟宗中南部加 盟道場擬籌設佛學院於關仔嶺,1930 年 4 月 15 日,東海宜誠於台 南大仙寺召開會議,永定及得圓法師出席協商,44可惜最後並未實 現。

重 視 僧 眾 教 育 的 永 定 法 師, 於 1939 年籌組「大崗山佛教學 院」。同年 2 月 11 日上午,東海宜誠召請相關人員,商議有關大 崗山上臨濟宗妙心寺派佛教學院設立一事,決定 4 月中開學的計 畫:45

(1)大崗山佛教專修道場

(2)建二層講堂三十坪

(3)宿舍預定七十坪到一百坪

41. 〈岡山超峰寺將募巨款〉,《臺灣日日新新報(夕刊)》,1927 年 1 月 12 日,

4 版。

42. 施德昌:《臺灣佛教名蹟寶鑑》,頁 93-94。

43. 〈佛教慈濟團/托鉢講演〉,《臺灣日日新新報》,1930 年 2 月 21 日,8 版。

44. 〈中南部佛敎徒謀設學院〉,《臺灣日日新新報》,1930 年 4 月 14 日,8 版。

45. 〈大崗山佛教學院決定設立計劃〉,《南瀛佛教》第 17 卷 3 號,1939 年 3 月,

頁 46。

(14)

(4)禪宗專門道場樣式,可供六十人坐禪或充當自修教室

(5)工程費超峰寺分擔約四千圓

(6)學費一年十八圓,一學期六圓

由於籌設時間正值日本侵華戰爭期間,許多宗教活動受到限 制,因此並沒有進一部資料確知此一佛學院運作情況。

2、天皇牌位的安奉

天皇牌位(又稱「御尊牌」)的安奉,是日本佛教宗派與台灣 本土加盟連絡寺院關係緊密的措施之一,其中最積極者為臨濟宗妙 心寺派。主要的奉安時間集中在 1917 年至 1936 年間,正是「西來 庵事件」後,1937 年皇民化運動之前。

1917 年 3 月, 台 北 圓 山 臨 濟 寺 住 持 長 谷 慈 圓(1880-1918)

與五股觀音山凌雲禪寺住持本圓和尚、台南開元寺副寺成圓和尚

(1890-1933),先是到華南作宗教視察,4 月底從上海直赴日本,

在神戶時,開元寺住持傳芳和尚(1885-1919)加入,巡歷了東京、

京都、大阪等主要城市,並獲岡田文部大臣接見,因「自覺」台灣 佛教頹廢,白河大仙寺首先透過京都臨濟宗妙心寺派本山,要求下 賜「御尊牌」,以及相傳由日僧惠心所作的丈六阿彌陀像,預計在 同年 10 月 1 日安奉,據報導指出,「本島寺院像內地(日本)寺 院安奉聖上萬壽牌,是臺灣佛要發展上大受注目之現象,是值得慶 賀之事」。同時,還預計 10 月底在觀音山凌雲禪寺安奉「御尊牌」

及舍利塔,11 月中旬在台南開元寺安奉「御尊牌」及大藏經。46 首波安奉「御尊牌」以 20 座重要連絡寺廟為主,第一座接受

46. 〈本島佛教界の福音 今上陛下の御尊牌と彌陀の尊像を奉迎す〉,《臺灣日 日新報》,1917 年 9 月 29 日,7 版。

(15)

天皇牌位的是白河大仙寺,時間為 1917 年 10 月 3 日。47大崗山超 峰寺本山並未接受天皇牌位安奉,但派下寺院大崗山龍湖庵於 1928 年 12 月 19 日安奉,48蓮峰寺於 1940 年 12 月 13 日安奉。49

大崗山超峰寺在義敏、永定師徒 30 餘年的建設發展下,與臨 濟宗妙心寺派緊密結合,於弘法、教育上皆有長足之發展。

四、結語

大崗山超峰寺之創建,有史可稽,可追溯至清雍正年間,但與 半世紀前沈光文逃禪之普陀幻住庵是否有關,尚無定論。而超峰寺 成為南台灣重要觀音道場,與乾隆二十八年蔣允焄重建有關。清嘉 慶之後,超峰寺陷入沉寂,直到清末光緒年間才逐漸復甦。

1903 年,義敏、永定師徒移錫超峰寺建設,義敏法師於中南 部發展分支下院,永定法師則全力推展大崗山硬體建設,於 1916 年加盟臨濟宗妙心寺派後,強化弘法、教育的開展,於殖民中期

(1910-1930)逐漸發展成南台灣重要法派。與其他三派(基隆靈 泉寺、五股凌雲寺、苗栗法雲寺)不同的是,殖民時期,超峰寺及 其派下寺院未主辦任何傳戒,派下緇素都亟望開傳戒會,光復後,

大崗山派下徒眾最終於 1951 年歲末促成大仙寺傳戒。

47. 〈御尊牌奉迎 拜戴式舉行さる〉,《臺灣日日新報》,1917 年 10 月 4 日,7 版。

48. 〈臨濟宗聖壽尊牌奉安式〉,《臺灣日日新報》,1928 年 11 月 10 日,9 版。

49. 〈聖壽尊牌的安奉儀式〉,《南瀛佛教》第 19 卷第 1 號,1941 年 1 月,頁 49。

(16)

超峰寺今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天台宗布教所申請建寺獲許可,寺名為「南叡山大正寺」,地點位 於壽町,正式舉行動土, 47 同年 6 月 9 日落成遷入,18 日舉行佛像 安座。 48 高雄布教所更晚至 1934 年 3 月才啟用, 49

程中山在〈東普陀寺與香港詩 壇〉一文中指出,東普陀寺所在地荃 灣,山明水秀,為香港郊遊勝地。茂 峰法師與不同時期的香港文人往來

佛教在世界各地已經開花結果:如在美國洛杉磯建西來寺,在紐約 建紐約道場,在荷蘭建荷華寺,在澳洲建南天寺、中天寺,在巴西 建如來寺,在非洲建南華寺,在法國建法華禪寺等等,可謂法弘五 洲。

文永十二年 (乙亥) 正月中旬之候。為聽聞五教章三十講。暫栖息栂

潭州三角山總印禪師 池州魯祖山寶雲禪師 洪州泐潭常興禪師 虔州西堂智藏禪師 京兆章敬寺懷惲禪師 定州柏巖明哲禪師 信州鵝湖大義禪師

一番 竺和山靈山寺一乘院 德島縣鳴門市大麻町板東京塚鼻 126 二番 日照山極樂寺無量寿院 德島縣鳴門市大麻町字桧の上 12 三番 龜光山金泉寺釋迦院

後數年,任凌雲寺副寺,深為覺力禪師所賞識。覺力返閩 時,因挈之行。民元( 1912),受具戒於鼓山湧泉寺。後

寶山常青之後,開元寺住持依序是妙諦禪師( 38 代)、妙覺禪 師( 39 代)、義心禪師(40 代)、永定宏淨禪師(41 代)。如果 把寶山常青在 1898 年最後出現日期視為其卸任住持年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