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人格特質觀點探討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以人格特質觀點探討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

Copied!
8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凱智 博士

以人格特質觀點探討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關 係之研究-以花蓮縣國小教師為例

研 究 生: 劉若嵐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五 年 六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以人格特質觀點探討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關 係之研究-以花蓮縣國小教師為例

研 究 生: 劉若嵐 撰 指導教授: 張凱智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五 年 六 月

(4)
(5)
(6)

謝誌

哇!我真的不敢相信,我這個碩士中輟生在幾經徘迴終於完成 學位了。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張凱智老師,謝謝老師這段 日子的指導與叮嚀。老師周三下午本來可以上完課就下班了,但老 師知道我們住花蓮比較遠,所以總是等我們來,和我們討論完論文 後才下班離開,真的很感謝老師。再來要感謝口試委員林家立老師 和江昱仁老師,謝謝兩位老師在論文計畫及論文口試時給予寶貴的 建議與指導,讓我學習到很多。

接著要感謝我的碩士班同學兼同事正明及鼓勵大家讀碩士班的 柏伶,兩年來大家一起開車共乘去東大的日子,一路上說說笑笑,

除了討論論文的事情,當然也會互吐工作及家庭上的苦水,讓來回 三小時的車程變得不無聊而有趣了。謝謝幫忙發問卷、填問卷的同 事們,特別是瑋婷,動用她的人脈幫我在南區發了好多好多問卷 呢!還有我的好友郁伶及慧芊,一口氣幫我發了很多問卷,很感謝 妳們的幫忙。

更重要是感謝我的家人,每次上完課很晚回到家時,謝謝婆婆 總會預先幫我燒柴煮熱水,讓我有熱呼呼的水可以洗澡,謝謝公公 總是幫我開門。謝謝媽媽、姊姊和妹妹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對寫論 文這件事有信心。謝謝老公時時的提醒與鼓勵,尤其是周末讓我在 房間內專心寫論文,打掃整理家裡全由老公負責,謝謝老公的體貼 與關心。

最後我要將此篇論文,獻給在天上的爸爸。爸爸一直期待我能 完成碩士,我沒有辜負你的期望,您的鞭策與諄諄教誨,我永遠不 會忘記。

劉若嵐 謹誌 105.06.06

(7)

i

以人格特質觀點探討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 關係之研究-以花蓮縣國小教師為例

作者:劉若嵐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以人格特質觀點,探討其與工作壓力、休閒參與 關係的研究。並以「人格特質」集群出不同類型的國小教師,分析不同 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的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 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以花蓮縣 104 學年度國小教師為對象,共發出 21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191 份,所得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

集群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 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上具有差異,

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在休閒參與上具有差異,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 教師其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有相關。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行 政機關、學校、教師以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關鍵詞:人格特質、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國小教師

(8)

ii

The investigation of job stress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eir personality - Statistical surveys i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Hualien.

LIOU , RUO-L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personality on the job stress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e teacher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persona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ob pressure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is discussed in each cluster of teacher.The research data i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elemetary school teachers. 210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and 191 were valid. The questionnaires a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liability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s chi-squared test.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have differences in job pressure. The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have differences i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of school teachers job pressure and related leisure participation.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rais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fices, schools, teacher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personality traits, job stress, leisure participati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9)

iii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 錄 ... iii

表目錄 ... v

圖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人格特質 ... 5

第二節 工作壓力 ... 9

第三節 休閒參與 ... 12

第四節 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相關性 ...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 23

第二節 研究變數之操作型定義 ... 24

第三節 量表設計 ... 24

第四節 問卷施測 ... 28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31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 31

第二節 國小教師人格特質描述性統計與集群分析 ... 35

第三節 不同集群國小教師基本資料與差異性分析 ... 38

第四節 整體與不同集群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分析 ... 41

第五節 整體與不同集群的國小教師休閒參與分析 ... 44

第六節 整體與不同集群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相關性分析 ... 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5

第一節 結論 ... 55

(10)

iv

第二節 建議 ... 57

參考文獻 ... 59

中文文獻 ... 59

西文文獻 ... 63

附錄 ... 66

(11)

v

表目錄

表 1 人格特質論... 7

表 2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彙整... 10

表 3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11

表 5 休閒活動主觀分類法整理... 16

表 6 休閒活動因素分析法整理... 16

表 7 休閒活動多元尺度分類法整理... 17

表 8 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整理... 19

表 9 人格特質與休閒參與相關研究整理... 20

表 10 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相關研究整理... 21

表 11 各變項間的操作型定義 ... 24

表 12 人格特質問卷題項一覽表 ... 25

表 13 工作壓力問卷題項一覽表 ... 26

表 14 休閒參與問卷題項一覽表... 27

表 15 人格特質量表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28

表 16 工作壓力量表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29

表 17 休閒參與量表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29

表 18 正式問卷發放地區... 29

表 19 受訪者性別分佈分配表... 31

表 20 受訪者年齡分佈分配表... 31

表 21 受訪者任教學校位置分配表... 32

表 22 受訪者婚姻狀況分佈分配表... 33

表 23 受訪者最高學歷分佈分配表... 33

表 24 受訪者任教的年資分佈分配表... 34

表 25 受訪者任教的職務分佈分配表... 34

表 26 受訪者任教學校的規模分佈分配表... 34

表 27 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之描述性統計分析... 36

表 28 ANOVA 分析五個因子 ... 37

(12)

vi

表 29 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命名... 38

表 30 二集群國小教師的資本資料分配表... 39

表 31 兩集群國小教師的卡方檢定分析... 40

表 32 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 41

表 33 整體與兩個集群國小教師之工作壓力分析... 43

表 34 整體國小教師及兩個集群國小教師之工作壓力各構面比較... 43

表 35 外顯型國小教師與內隱型國小教師之工作壓力的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 ... 44

表 36 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之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 45

表 37 整體與兩個集群國小教師之休閒參與分析... 47

表 38 整體國小教師及兩個集群國小教師之休閒參與各構面比較... 47

表 39 外顯型國小教師與內隱型國小教師之休閒參與的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 ... 48

表 40 整體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積差相關摘要表... 50

表 41 外顯型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積差相關摘要表... 51

表 42 內隱型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積差相關摘要表... 52

(13)

vii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 3 圖 2 研究架構... 23

(14)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最主要是以人格特質觀點探討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以花蓮 縣國小教師為例。本章內容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對象、研究限制 及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十幾年來教育環境的改變,從教育改革後,九年一貫、多元入學、十二年國教 等教育政策的改變,使得教師在面對改變時,生理與心理都面臨極大的壓力。學校 工作也因著政策的調整,在教學及行政工作量上都逐年增加。而國小教育是培育健 全人格與建立基本學力的第一線,因此國小教師擔負很重要的責任,因此若教師沒 有良好的生理與心理的狀態面對工作壓力,將會直接影響教學,無法發揮教育的最 大責任。所以教師的工作壓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部分。

許多教師面對多元化的教育改革,為了減輕職業方面所帶來的壓力,也逐漸重 視生活品質、尋求休閒活動管道(鄧柑謀,1991)。當教師面臨工作壓力時,必須 運用有效的因應策略來排除或降低壓力,而從事休閒活動就是一種紓解壓力的方式

(周文祥,1996)。隨著周休二日的實施,休閒時間的增加,多數教師開始尋求壓 力釋放。高俊雄(1996)指出休閒是人類在工作之餘,自由選擇某些活動,並且親 自參與,從中體驗到愉悅與樂趣,更進一步完成自我實現。因此休閒活動不但可以 提高生活品質,提升文化素養,並可促進成長。人們從休閒活動中獲得滿足增進個 體的健康、快樂,以及個人和社會的適應,對於改善個人生活的品質是非常有幫助 的(Beard & Ragheb,1983)。因此,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身心的健康,而教師在面 對工作壓力時,會參與休閒活動來紓解壓力。當壓力來源不同時,教師的休閒參與 是否有相關呢?並且會從事哪休閒活動呢?這是本研究要討論的問題之一。

鍾蔚起等人(1995)研究指出,不同人格特質的人會產生不同的行為,例如人 格特質比較外向者,在職業選擇上較喜歡業務銷售員;而性格內向者,則喜歡坐辦 公桌,這說明了人格特質反映出個人身心特徵的不同。教師人格特質越趨於正向,

則其所感受的工作壓力越低(郁淑芳,2009)。個人會依照自己的人格特質及動機去 選擇休閒情境(Emmons, Diener&Larsen,1986)。Neulinger(1981)認為了解人格有 助於預測休閒行為。因此,每個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質,而人格特質會影響人的行 為及面對壓力的方式。

(15)

2

花蓮縣歷年來在國中會考的成績總是在全國敬陪末座,花蓮縣教育處為此採取 措施,已實施超過十年的「花蓮縣國中小基本能力檢核」。連續幾年成績不佳或退 步的學校,教育處會要求做報告或到校訪視,特別是國小的部分,因此花蓮縣的國 小教師承受行政與教學上的壓力,所以花蓮縣國小教師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對象。因 此本研究選擇花蓮縣國小教師作為研究對象,欲探討人格特質影響工作壓力的態度 及休閒參與的選擇的情形。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文從人格特質的觀點探討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的相關性,以俾了解花蓮縣國 小教師的休閒狀況。根據以上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探討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差異情形。

二、探討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在休閒參與上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其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的相關性。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以花蓮縣國小教師為例,從人格特質的觀點探討國小教師的工作壓 力與休閒參與的相關情形,研究範圍說明如下:

一、本研究是以 104 學年度花蓮縣內 104 所公私立小學編制內的正式教師與代理教 師為研究對象,包含主任,不包含校長。

二、研究時間為 105 年 2 月 1 日到 4 月 20 日。

三、本研究範圍僅就花蓮縣內小學教師為主,不能推論到不同地區、不同教育階 段,為本研究之限制。

四、本研究因時間、人力與資源的關係,只有回收 191 份有效問卷,不能讓花蓮縣 每位國小教師都接受問卷調查,為本研究限制。

(16)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從研究動機與發現問題後,確認研究目的與範圍,接著以相關文獻探討 人格特質、工作壓力、休閒參與這三個變項,而後建立本研究的研究架構與假設,

透過問卷設計與實施問卷預試,根據預試結果修正題項後,再發放正式問卷,最終 進行統計分析以得到結果並加以討論(圖 1-4)。

人格特質 休閒參與

結論與建議

圖 1 研究流程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探討

研究架構與假設

問卷設計

前測問卷設計與修改

正式問卷發放

問卷回收與分析

工作壓力

(17)

4

(18)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四節來探討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第一節探討人格特質,第二節探討 工作壓力及來源,第三節探討休閒參與的內涵,第四節為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及休 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人格特質

一、人格的定義

「人格」(personality)此字源的現代意義為「一個真正的個人」

(Sampson,1989)。也就是在支配一個人在真實生活中,如何思考、感覺、行動 及反應的一種方式(Magnusson, 1989)。Allport(1961)則認為人格位於個體心理 系統之內的動態組織,是決定個人「思想與行為」的獨特型式。因此,「人格」

可以說是指引思想與行為的一種方式。

人格的形成是受到那些因素所影響?楊國樞(1982)認為人格是個體與其環 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身心組織,而此一變動緩慢的組織使個 體適應環境時,在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念、氣質、性向、外形及生理 等諸方面,各有其不同於其他個體之處。張春興(1991)說明人格是為了適應環境 的反應而產生的行為,是個體在適應他人、自己、各種事物甚至於擴及對整個環 境所展現出的獨特性,而此獨特性來自個體受到遺傳、環境、成長、學習等不同 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現在身心各方面特徵所構成。陳義勝(1989)解釋人格的定義 時,認為人格除了受到基因及感覺等生理因素與他人或情境互動的群體因素影響 之外,還會受到個體身處的文化所影響,因為文化對個人的角色會有所期望,所 以個人人格會受到其他人的期望影響而有所不同。綜上所述,每個人都有獨特的

「人格」,人格會同時受到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所影響,人格是在個體本身的特 性如遺傳、生理等,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受到環境及文化等其他因素交互作用 下,所形塑出來的獨特性質。因此,諸多因素所產生的人格,這樣的人格會決定 人的思想與行為。

二、人格特質的定義

人格既然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形塑出來的,張清標、鄭玉珠及劉彥良(2009) 指出人格具有恆久穩定的特性,亦不是一種會經常改變的態度與想法,且所有人 格理論都具有描述、預測及可驗證性的特徵。Phares&Chaplin(1997)則定義人格

(19)

6

是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它和另一個人的型式不相同,並且在不 同時間和情境中維持一致。Allport(1967)認為人格是存在於個體心理及生理系統 內動態組織,決定個人適應外在環境、思想與行為的特有模式。所以人格可以說 是具有其特定的模式,不會時常改變的想法與態度。Costa&McCrae(1992)認為個 體的行為,反映個體獨特之人格特徵,例如害羞、忠誠或膽怯等,這些特徵若持 續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中出現,則稱為人格特質,因此人格特質在整個生命過程中 是穩定,且為重要之組成因素。楊國樞(1994)認為人格特質是指個人的行為反 應個人獨特的人格特徵,存在於生理與心理的動態組織內,受到先天因素如遺傳,

及後天因素如環境、文化的交互作用之下,產生出來一種具穩定、一致性及獨特 性的思想與行為型態,使個人能以特有及持久的適應方式表現於所生存的世界 上。人格特質用來表示一個人思考模式感情表達等特性,用來區辨自己與他人的 獨特性質(周惠莉,2003)。

因此,人格特質的產生是受到先天與後天因素同時交互作用之下,所產生的 一種穩定、一致性及可預測性的特性,這也是個體與他人產生差異的原因。人格 特質不會經常改變,也不會突然產生,具有穩定與持續的特性,所以具有可預測 性。

三、人格特質理論

Allport(1937)相信特質是人格的基本單位。楊國樞(1993)指出人格理論研究 範疇主要包括人格特質、人格發展、人格動力與人格改變四項,而本研究所中的

「人格」,主要是探討個體人格所包含特質的項目、內容,因此以下整理人格特 質論的重要學者的理論。

Allport(1961)將人格特質分為三種,第一種為統轄性特質,這一類的特質 對個人各方面的行為有影響。第二種為主要特質,我們對一個熟識的人,進行描 述或介紹他時,常常會用某些特質來形容他,這就是主要特質。第三種是次要特 質,次要特質所指的更為明確、範圍更小,通常要比較親近的人才會知道的,例 如喜歡某一類別的音樂類型。Cattell(1965)應用因素分析法所得的結果,發展 了著名的 16 種人格因素問卷(簡稱 16PF)。分別是內外向、智能高低、情緒性、

謙遜與自負、樂天與冷靜、謹慎性、勇敢與害羞、溫柔、信任、想像、直率的、

憂鬱與鎮靜、保守的、自由的、緊張、拘謹的等人格特質。Eysenck(1975)在探 求人格的特質時,應用因素分析法,發現若干特質具有相同的因素。早年先提出 兩個人格的基本向度,內向與外向、情緒穩定性與情緒穩定,後來在 1975 年又發 現第三個人格向度心理症與衝動控制,在此向度得分較多者,常會表現出孤獨、

不遵守社會規範,也就是精神醫學中的精神病。

(20)

7

Costa&McCrae(1985)發行了 NEO 人格問卷,只包含了情緒穩定性、外向 性、開放的學習性,後來又再加上親和性、謹慎負責性。

表1 人格特質論

研究者 年代 理論內容

Allport 1961

特質分成統轄性特質(cardinal dispositions)、主要特質 (central dispositions )、次要特質(secondary

dispositions )。

Cattell 1965

16種人格因素問卷(簡稱16PF),包括內外向、智能高 低、情緒性、謙遜與自負、樂天與冷靜、謹慎性、勇 敢與害羞、溫柔、信任、想像、直率的、憂鬱與鎮靜、

保守的、自由的、緊張、拘謹的等人格特質

Eysenck 1975

對於人格特質的劃分與向度,提出具體明確的階層概 念,將人格區分為三個向度,內向與外向、情緒穩定 性與情緒穩定、心理症與衝動控制。

Costa&

McCrae 1985 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包括情緒穩定性性、外向 性、親和性、謹慎負責性以及開放的學習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以上研究者的特質論主要差異是在人格特質的數量與性質,Cattle 與 Eysenck 同樣運用因素分析法,但 Cattle 在分類上強調較多特質,分成 16 種人格。而 Allport 與 Eysenck 對人格特質的分類較為精簡。而 Costa&McCrae 從前面的學者提出的 理論,再進一步整理為五大人格特質。

四、五大人格特質

Norman(1963)將 Allport 與 Cattle 的資料蒐集成年人的互評結果做因素分 析,提出五種人格向度命名人格,廣泛地為後續研究所引用,常被稱之為「Norman 的五大人格特質 Norman’s Big Five」。Costa&McCrae (1985)再進一步將

Norman(1963)的五大人格特質做修改,並編修成五大人格量表。

五大人格特質或稱五因子模式(Five Factor Model),以下說明 Costa&McCrae (1985)所提出的五大人格特質的意義及典型特徵:

(21)

8

(一)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emotional stability):指個人情緒穩定及情緒調適能 力。情緒穩定性的相反特徵是過分擔心、焦躁、衝動性、易沮喪、易緊張、缺 乏安全感,比較不能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外向性(extraversion):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間關係感到舒適的程度,特徵是 主動活潑、善交際、有自信、喜歡表現。若一個人對和他人的關係感到舒適度 越高,則表示其越外向。相反則是偏於安靜、謹慎及缺乏與他人互動的參與。

(三)開放的學習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表示個人對事物興趣的多寡與深度。

具有開放學習性的人,其特徵為具有開拓的心胸、富於想像力、好奇、喜歡創 新及嘗試新奇。相反則是偏於傳統、平淡無奇。

(四)親和性/和善性(agreeableness):指一個人對於他人所訂下規範的遵循程度,

若對規範遵循程度越高,則其親和性越高。親和性特徵為令人信賴、待人友善、

容易相處、利他行為、承諾的特質。

(五)謹慎負責性/道德性(conscientiousness):指一個人對追求目標的專心、集中 程度,若其目標越少,越專心於工作,則謹慎程度越高。其特徵有努力工作、

不屈不撓、有始有終、謹慎有責任感、細心的特質。

Costa&McCrae的人格特質的分類,不僅沒有文化上的差異性,並長期被 應用的過程中,保有其一致性(Costa &McCrae, 1997; Salgado,1997),更加驗證 此一人格特質分類的可信度。所以本研究採用Costa與McCrae所提出的五大人格特 質分類方式來進行研究。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人格特質是一種在遺傳與環境等諸多因素相互影響之 下,由心理特徵逐漸發展而成來的,異於他人的獨特性格,具有穩定、具可預測 與驗證的特性。因此,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這兩者中,

所表現出來行為與思想有其固定的特性,而且這獨特的特性,是穩定且能預測的。

因此,推斷國小教師的人格特質會影響其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換言之,國小教 師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會因人格特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本研究採用五大人格 特質理論研究國小教師的人格特質,將特質分成五的面向:情緒穩定性、外向性、

開放的學習性、親和性和謹慎負責性,希望探討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在工作 壓力與休閒參與兩者的相關性。

(22)

9

第二節 工作壓力

一、壓力與工作壓力的定義

壓力一詞原為物理學及工程學上的用語,其原意是指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所產 生的一種抗力(張德聰,1992)。Everly&Roseenfeld (1981)則認為壓力是對某種 刺激經驗所產生的緊張和焦慮感受。藍采風(2000)認為壓力是指某種情境下,個 人覺得受到某種程度或種類的威脅。郭靜晃(2002)認為壓力是一種心理狀態反 應,來自個人認知過程,所以當個人資源或能力不足以應付環境所需時,所產生 的心理反應。張春興(1991)從心理學的角度,將壓力一詞陳述為壓力是個人在面 對具有威脅性刺激情境中,一時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時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

因此,「壓力」已是很多學術領域常見的重要概念,本文將壓力定義為個體在面 對刺激環境時所產生的緊張或焦慮感受。

工作壓力是由壓力衍生出來的,舉凡因為工作的緣故,而產生的緊張或焦慮 的感覺,就稱為工作壓力。當個人知覺到所處的工作情境是一種威脅,自認無法 妥善處理,工作壓力則會產生,個人的生理、情緒與智力狀態也會產生變化(劉雅 惠,2011)。Akinboye et al.(2002)認為工作壓力是在描述在工作的要求與能力,

資源與員工的需求間的不協調,它會造成身體、心理、情感的損耗。Parker&

DeCotiis(1983)指出,工作壓力是個體工作場中,面臨到一些與重要工作結果有 關的機會、限制與要求,導致個體失去常態與平衡,而產生一種和自我期望不相 符的感覺。吳清山、林天祐(2005)說明工作壓力是當個體處於工作情境中,知覺 到身體對內、外在發生的事件所產生的一種生理與心理的反應,且此反應會導致 個人身心的不舒服,甚至產生壓迫感。當自我設定了一個目標,為受到時間或能 力的限制,往往就會產生壓力(鄭芬姬、何坤龍,2004)。綜上所述,工作壓力是 個人知覺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與自己的能力無法平衡,而產生的焦慮與無法掌握 的感受,並且這種感覺同時會影響生理與心理,若長時間的累積,是會造成生理 與心理上的損耗。

二、教師的工作壓力的定義

隨著時代的變遷,國家政策的改變,社會及家長對教師工作的期待與要求越 來越多,教師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有諸多研究關於教師工作壓力,以下 整理相關文獻。Kyriacou&Sutcliffe(1978)指出教師工作壓力是由教師工作而產生 的負向情感,如生氣、沮喪的反應症狀。Litt&Turk(1985)認為教師的工作壓力是 指當老師的幸福受到威脅時,且所要解決的問題超過其能力範圍,所產生的不愉 快情緒與困擾的經驗。Pithers(1995) 指出教師的工作壓力的產生來自於外在工作

(23)

10

要求、本身所參與的角色、大量工作與期望所引發的負面情緒。羅鴻仁、李鳳慈、

蔡俊傑(2006)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教師在教學、行政、人際互動無法符合學校、

社會上或教師本身的期許時,而影響教師本身心理及生理狀況,而產生不健康之 感覺。Schwarzer&Hallum(2008) 認為教師工作壓力起因於教師對自我的目標設 定及外界對其教學工作的期望。陳綉香、許志賢、黃于庭(2013) 指出教師的工作 壓力為教師面對工作上的要求、期許等所感受到的壓力,並知覺到具有威脅時,

教師個人評估內外資源,並依人格特質、生活經驗,產生一連串焦慮、挫折等負 面情緒,而表現出不再信任與衝突的現象。

表2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彙整

研究者 年代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

Kyriacou&

Sutcliffe

1978 由教師工作而產生的負向情感。

Litt&Turk 1985 當老師的幸福受到威脅時,且所要解決的問題 超過其能力範圍,所產生的不愉快情緒與困擾 的經驗

Pithers 1995 來自於外在工作要求、本身所參與的角色、大 量工作與期望所引發的負面情緒。

羅鴻仁、李鳳 慈、蔡俊傑

2006 教師在教學、行政、人際互動無法符合學校、

社會上或教師本身的期許時,而影響教師本身 心理及生理狀況,而產生不健康之感覺。

Schwarzer & Hallum

2008 起因於教師對自我的目標設定及外界對其教學 工作的期望

陳綉香、許志 賢、黃于庭

2013 教師面對工作上的要求、期許等所感受到的壓 力,並知覺到具有威脅時,教師個人評估內外 資源,並依人格特質、生活經驗,產生一連串 焦慮、挫折等負面情緒,而表現出不再信任與 衝突的現象。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4)

11

綜合上述,本研究認為教師的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及執行學校 行政事務時,與外在人、事、物互動的過程中,以及自己能否達成自我目標的設 定,形成心理或生理產生一種不適的反應或負向情緒。

三、教師的工作壓力的來源

Kotler&Armstrong(2007)認為教師工作壓力包含三種要素,第一是教師內在 的基本價值觀,當工作價值觀受威脅就會有壓力,工作價值觀包括工作效能、促 使學生有優良表現、促進學生學習動機、做好份內工作;第二是教師對問題與情 境的評估,教師也許將問題歸因於教育系統(工作負荷沉重、非必要任務、不合作 的同事)或自己本身(未達成自我期許);第三是教師會認為自己的工作很單調無 趣,不只沒有工作滿足感,甚至阻礙家庭生活或自我發展。由上可知,教師的工 作壓力來自於本身對自我的要求以及受到外在環境的因素,壓力來自多方面,因 此將國內相關文獻,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歸納整理如下表 2-2-2。

吳水丕、呂佩珊(2008)認為教師工作壓力包含工作負荷、行政干涉、學生教 學、個人發展、人際關係、違反教育原理。呂崇銘、呂適仲(2009)將教師工作壓 力分為學生行為、工作負荷、專業知能、人際關係。蔡昭祝、陳姿蓉(2010)則認 為人際關係、班級經營、行政支持、工作負擔、專業成長為教師的工作壓力來源。

陳安妮(2010)將教師工作壓力分為工作負荷、行政支持、教學工作、家長互動、

個人發展。劉雅惠(2011)在分類上與他人較不同,分為教學與輔導管教的壓力、

行政的壓力、家長的壓力與時間的壓力。柯澍馨、簡聿悊(2011)與劉雅慧(2011) 部分相同,將時間運用也歸類在工作壓力之內,分為工作負荷、時間運用、課程 設計、教師生涯發展、與學校和行政人員的關係。邱懷萱、李麗日(2012)在工作 壓力加入了社會期待。黃長發、簡彩完、黃彥翔、戴位仰(2014)則分成工作負荷、

人際關係、專業知能、上級要求、內在衝突。

表3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研究者 年代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吳水丕、呂佩珊 2008 工作負荷、行政干涉、學生教學、個人發展、

人際關係、違反教育原理

呂崇銘、呂適仲 2009 學生行為、工作負荷、專業知能、人際關係 蔡昭祝、陳姿蓉 2010 人際關係、班級經營、行政支持、工作負擔、

專業成長

陳安妮 2010 工作負荷、行政支持、教學工作、家長互動、

個人發展

(25)

12

研究者 年代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劉雅惠 2011 教學與輔導管教的壓力、行政的壓力、家長 的壓力與時間的壓力

柯澍馨、簡聿悊 2011 工作負荷、時間運用、課程設計、教師生涯 發展、與學校和行政人員的關係

邱懷萱、李麗日 2012 工作負荷、人際相處、學生事務、社會期待、

專業發展 黃長發、簡彩完

、黃彥翔、戴位仰

2014 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上級要求、

內在衝突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參考國內文獻發現,教師的工作壓力來源非常多元,分類上也不盡相同,因 此研究者將文獻內容整理,將教師工作壓力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工作負荷:工作所指的是教學工作及行政工作,或者其他因素而產生的額 外工作,如處理學生的衝突等,因為這些工作而產生負面情緒及壓力,這些歸 類為工作負荷。

(二)人際關係:教師與同事、家長、行政人員、長官等在人際關係經營時,例 如行政人員和 教師進行的溝通討論,家長和教師討論教學或學生事務等,教 師因而產生不愉快的情緒或經驗時,這些歸類為人際關係。

(三)專業知能:教學技巧的改進與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環境對教師專業提升 要求,以及教師對自我的期許與期望等,教師因此產生焦慮、挫折等情緒,這 些歸類為專業知能。

因此本研究根據整理結果,將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及專業知能作為本研究教 師工作壓力的三個構面。

第三節 休閒參與

一、休閒的定義

「休閒」的英文字「Leisure」本身源於古希臘字 schole—意指一種解放、自 由、自在或是免於被佔有的心態與情境,也就是一種精神上毫無束縛、自由解放 的情境(葉智魁,2006)。對於「休閒」國內外學者皆有不同的定義,以下進行 說明。

(26)

13

Grazia(1962)將休閒義定為感受自由的一種心態,以及做為一個人的一種要 件。Berger(1963) 認為休閒是一種與工作無關的時間,另一種是追求較高的價值 和自我修養。Gist & Fave (1964)認為認為休閒除了工作與其他必要責任之外,

還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以達到鬆弛、娛樂、社會成就與個人發展等功能。文崇 一(1990) 認為休閒就是人們主動出於自由意願在閒暇時從事活動,並在從事的過 程中、從事過後具有恢復身心休養,符合個人滿足需求,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 的。林東泰(1992) 休閒應是在工作之餘,透過肉體的鬆弛或活動、精神的悠閒,

享受更多的自由意志和自主選擇而獲得更多的自我實現,藉以豐富生活內涵,創 造更寶貴的人生意義和價值。Kelly(1996) 認為休閒是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一種 自由或放鬆的態度,且其是一種活動,有別於工作、可以自由選擇的、非義務性 的。解鴻年、張馨文(2010)指出休閒的原意是自由(to be free)或被允許(to be permitted),係個人在工作或與工作有關的時間以外,所從事的活動。以上研究者 認為休閒應是在工作之餘的時間,所進行的活動,並能達到放鬆、娛樂,甚至是 追求人生的價值與創造人生的意義。

高俊雄(2004) 認為休閒是為了體驗活動本身的樂趣所自由參加某項活動的 行為。Godbey(2003) 認為休閒是「滿足工作」與「自我維生」等必須事務之後 的剩餘時間,為了要滿足個人的消遣或是滿足自我所從事一系列之活動。蔡宏進 (2004)認為休閒是一種使出活力的行為與動作,這種活動是為了自己而選擇的,

不是以別人為主要目的。,三位學者提出休閒是為了體驗活動並滿足自我,並且 選擇活動是自我決定。以下將文獻中「休閒」的定義,整理如下表 2-3-1。

表 4 休閒的定義

研究者 年代 對休閒的定義

Grazia 1962 感受自由的一種心態,以及做為一個人的一種要件 Berger 1963 一種是將休閒當作與工作無關的時間,另一種是追求

較高的價值和自我修養。

Gist and Fave 1964 認為休閒除了工作與其他必要責任之外,還可以自由 運用的時間,以達到鬆弛、娛樂、社會成就與個人發 展等功能

文崇一 1990 認為休閒就是人們主動出於自由意願在閒暇時從事活 動,並在從事的過程中、從事過後具有恢復身心休養,

符合個人滿足需求,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林東泰 1992 休閒應是在工作之餘,透過肉體的鬆弛或活動、精神

(27)

14

研究者 年代 對休閒的定義

的悠閒,享受更多的自由意志和自主選擇而獲得更多 的自我實現,藉以豐富生活內涵,創造更寶貴的人生 意義和價值。

Kelly 1996 認為休閒是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一種自由或放鬆的態 度,且其是一種活動,有別於工作、可以自由選擇的、

非義務性的。

高俊雄 2004 認為休閒是為了體驗活動本身的樂趣所自由參加某項 活動的行為

Godbey 2003 認為休閒是「滿足工作」與「自我維生」等必須事務 之後的剩餘時間,為了要滿足個人的消遣或是滿足自 我所從事一系列之活動。

蔡宏進 2004 休閒是一種使出活力的行為與動作,這種活動是為了 自己而選擇的,不是以別人為主要目的。

解鴻年、張馨文 2010 休閒的原意是自由(to be free)或被允許(to be

permitted),係個人在工作或與工作有關的時間以外,

所從事的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休閒」的定義可以從三部份來解釋。第一是從時間上來說明,

所謂的休閒,通常是指利用工作及維持生計以外的時間來從事的活動。第二從目 的上來說,是能達到放鬆、身心休養、娛樂、體驗活動以及達到自我實現。第三 是從選擇權來說明,休閒活動是自由選擇,自由運用,由自己決定。因此,「休 閒」是在個人自由的意志下,在工作之餘的時間所從事的能放鬆、休息及實現自 我的活動。

二、休閒的功能

Parker(1971)認為休閒具有鬆弛、遊樂、個人發展等功能。陳彰儀(1989)

認為休閒能促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增加社交功能等。因此,休閒具有功能,

並能為參與者帶來益處,以下綜合國內外學者說法,從個人、家庭、社會方面及 國家經濟四個面向來做說明。

(一)個人面:劉泳倫(2003)認為休閒能促進心理、生理健康、增廣見聞、啟 發智慧。謝政諭(1989)主張休閒的功能是能促進生理的健康。因此休閒對個 人來說,是能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健康,並能增廣見聞。

(28)

15

(二)家庭面:蔡培村(1992)提出教師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家庭的和諧關係,

增進家人間的感情。所以可從參與休閒活動促進家人感情、提高生活品質。

(三)社會面:謝政諭(1989)認為休閒可以達到社會教育、社會整合、社會福 利、預防犯罪及疾病治療等功能。劉泳倫(2003)認為休閒能預防犯罪、社會 安樂。因此,參與休閒活動可以調劑生活,達到放鬆、休閒及娛樂的效果。

(四)國家經濟面:林清山(1985)認為休閒活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經濟 發展。劉泳倫(2003)認為休閒能提升工作效率、文化素養、促進勞資和諧。

因此,休閒從不同面向來看,具有各種功能。個體自己在參與休閒活動中,

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增加自信。參與休閒活動與人互動中,可以增進感情,有助 人際關係的提升。而對整個社會來說,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社會秩序的建立與 維持,並能提升工作效率,強身富國。

二、休閒參與的定義與分類 (一)休閒參與的定義與模式

Ragheb與Griffith (1982)定義休閒參與為個體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或象徵 個體所參與的一般休閒活動類型。高俊雄(2004)將休閒參與定義為一個人一 天所必須使用的時間及義務時間外,所能支配的時間,用來參與活動的情形。

邱朋潭(2008)認為休閒參與為在自由時間時,所從事休閒活動類型與頻率。

Kelly(1982)將休閒參與分為三種模式,第一是固定模式,認為人參與休閒活動 的內容是固定的。第二是均衡模式,認為人參與休閒活動是多元、均衡的,會 依照需求與為達健全生活為目的,選擇適合的活動。第三是核心模式,認為人 參與休閒活動的內容,有些是固定重複的,是綜合固定模式與均衡模式。因此 根據上述,休閒參與的內容是會重複出現,而休閒參與就是指在自由的時間內 參與休閒活動的頻率、類型及情形。

(二)休閒參與的分類

休閒參與包括了休閒的基本概念,也就是在工作之外的時間,自主選擇所 從事的活動,包含活動的類型與從事活動的頻率。關於休閒參與,國內外的研 究有多種的分類方式。分述如下:

1.主觀分類法:

研究者以自己主觀的判斷,對休閒活動進行分類、歸納與命名。因為是 配合研究主題所設定,所以可依所有活動的目的、特性加以調整。優點是排除 互斥又周全,缺點則是較容易出現不客觀的情形上。以下為國內外研究者以主 觀分類法所作的分類。

(29)

16

表5 休閒活動主觀分類法整理

研究者 休閒活動分類

Kaplan

(1981)

分為八類:1.藝術美學類;2.公民服務類;3.智能類;

4.大眾傳播類;5.體能類;6.社交類;7.心靈精神類;

8.旅遊觀光類 Iso-Ahola、

Jackson 與 Dunn

(1994)

1.運動為導向的活動類;2.戶外休閒活動類;3.團隊運 動類;4.嗜好類;5.家庭式遊憩類;6.機械性戶外遊憩 類;7.其他活動。

朱俶儀(2003) 知識型、家庭活動型、休憩型、娛樂型、社交服務型、

戶外遊憩型、運動型及嗜好閒逸型等八類 莊庭禎、賴雪芬

(2009)

娛樂型休閒、閱讀型休閒、社交型休閒、休憩型休閒、

戶外型休閒、嗜好型休閒 蔡昭祝,陳姿蓉

(2010)

遊憩型、運動型、知識型、家庭活動型、社交服務型、

技藝/嗜好型等六種類型 張清標、鄭玉珠、

劉彥良(2009)

運動健身型、嗜好休憩型、家庭社交型、戶外遊憩型、

進修交誼型、視聽娛樂型、消遣閒逸型等七種 葉子明、謝佩伶、 黃

美卿(2014)

運動性、技藝性、戶外遊憩性、社交性、娛樂性、知識 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因素分析法:

使用統計的方法,將受訪者參與的休閒活動擷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因素,

再歸納性質相似的活動項目。優點是可以分析很多活動項目,而且填答容易,

缺點則是容易導致分類項目太多,或是無法將各類休閒做明確的劃分,對各類 型的命名增加困難。以下為國內外研究者以因素分析法所作的分類。

表6 休閒活動因素分析法整理

研究者 休閒活動分類

Bishop(1970) 主動性、被動性、強力和身心性

陳彰儀(1989) 分為以下十一類:1.手藝性;2.娛樂性;3.文藝性;

4.社交性;5.知識性;6.一般運動性;7.休憩性;8.棋藝性;

9.與小孩有關之活動;10.逛街性;11.農藝性。

(30)

17

研究者 休閒活動分類

文崇一

(1990)

將休閒參與分成五大類,分別為:1.知識藝術性;2.娛樂性;

3.體力性;4.社交性;5.消遣性。

梁坤茂(2002) 運動型、技藝作業型、娛樂休憩型、知識型、社交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 多元尺度分類法:

是將休閒活動項目兩個一組,由受試者自評兩種活動的相似程度,依其 知覺從最相似到最不相似作答,然後分出活動類型。優點是分類簡單,可以清 楚知道活動項目的特性與關係,缺點則是分類項目較少。以下為國內外研究者 以多元尺度分類法所作的分類。

表 7 休閒活動多元尺度分類法整理

研究者 休閒活動分類

Brent

(1975)

休閒活動分析出四種因素:1.主動-被動性活動;2.個人-團體性 活動;3.心智-非心智活動;4.戶內-戶外活動(引自陳彰儀,

1989)。

Ragheb

(1980)

休閒活動分為六種:1.大眾傳播性(mass media):指大眾傳播 或視聽娛樂方面的活動。2.社交活動性(social activities):喜歡 與人互動、和仁交往。3.戶外活動性(outdoor activities):在自 然環境中進行的活動,與自然互動。4.運動性(sports activities):

需要體能耐力來完成的活動,也包括了觀賞體育活動。5.文化活 動性(cultural activities):與藝文相關的創作或展覽。6.嗜好性

(hobbies):多半是指個人喜好的興趣或嗜好。

張宮熊 (2009)

山岳休閒活動類型、濱海休閒活動、文化休閒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休閒參與活動分類目前是以以上三種做分類方式,每個分類方式各有其優缺 點,所以並無絕對的方法,主要是依研究者所需要而加以選擇。本研究欲了解國小 教師休閒參與,可得知國小教師休閒活動的種類與頻率。而休閒參與的分類眾多,

本研究採用 Ragheb(1980)所提出的多元尺度分類法,將休閒活動分為六個構面:

(31)

18

大眾傳播性、文化活動性、戶外活動性、社交活動性、嗜好性與運動性,探究國小 教師的休閒參與的情形。

(32)

19

第四節 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相關性

一、人格特質和工作壓力、休閒參與的相關性

人格特質具有長期穩定與可預測的特性,所以不同的人格特質所表現出來的行 為,以及面對事情的態度上面,都有不同的反應與感受,當然也會表現在面對工作 壓力及休閒參與的情形上面。從人格特質的觀點探討各方面工作壓力的研究整理如 下表 2-4-1 及 2-4-2。

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部分,洪昭安等人(2002)研究護理人員的人格特質與壓力 感受,發現人格特質越傾向情緒穩定性愈內向,且其壓力感受亦越大。丁珕(2003) 的研究結果顯示資訊人員的人格特質確實會影響資訊人員的工作壓力感知。李淑 靜、王明泉與吳永怡(2009)研究花蓮縣國中小資源班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發 現工作壓力集群在人格特質的謹慎負責性與整體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

表8 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整理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洪昭安、石芬 芬、王郁茗、

呂慧蘭、賴德 仁 (2002)

中部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 的人格特質與壓力感受之 探討

臨床護理人員人格特質越傾向情緒 穩定性愈內向,且其壓力感受亦越 大

丁珕(2003) 資訊人員人格特質對工作 壓力的影響

資訊人員的人格特質確實會影響資 訊人員的工作壓力感知,而不同行 業的資訊人員則會感知不同程度的 工作壓力

李淑靜、王明 泉、吳永怡 (2009)

花蓮縣國中小資源班教師 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 究

1.工作壓力集群在人格特質的謹慎 負責性與整體人格特質有顯著差 異。

2.在人格特質五層面與整體人格特 質、工作壓力六層面與整體工作壓 力上皆達顯著差異。

陳昱橞(2015) 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 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 高雄市國小教師為例

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對工作壓力具有 預測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3)

20

人格特質與休閒參與部分,張清標、鄭玉珠與劉彥良(2009)研究指出國小教師 人格特質與休閒活動偏好有顯著相關。簡玉惠、黃于庭與許志賢(2013)發現教師 人格特質多項因素構面和休閒活動參與多呈顯著相關。彭日英、黃于庭與許志賢

(2014)研究發現高中職教師人格特質和休閒運動參與多呈顯著相關。

表9 人格特質與休閒參與相關研究整理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張清標、鄭玉珠、

劉彥良(2009)

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休閒 活動偏好之相關性研究

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休閒活動 偏好有顯著相關

簡玉惠、黃于庭、

許志賢(2013)

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和 休閒活動參與相關之研究

教師人格特質除「情緒穩定性」

外,在「外向性」、「嚴謹自律 性」、「和善性」、「聰穎開放 性」等因素構面和休閒活動參與 多呈顯著相關

彭日英、黃于庭、

許志賢(2014)

高中職教師人格特質與休 閒運動偏好相關研究

高中職教師人格特質在「外向 性」、「和善性」「開放體驗性」、

「敏感性」、「勤勉自律性」因 素構面和休閒運動參與多呈顯 著相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上述文獻發現,第一人格特質會影響工作壓力,並且人格特質對工作壓力具 有預測力(陳昱橞,2015),不同人格特質所感受及表現的工作壓力也會有所不同。

第二人格特質也會影響休閒參與的情形,諸多研究都證實兩者具有相關。

二、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的相關性

國內外探討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相關的研究非常的多,包含各種產業,例如科 技產業員工、空服員、警察、教師等等各種行業幾乎都有相關之研究。而探討教師 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的研究,其探討的範圍從幼兒園、國小、國中到高中 教師皆有,以下整理相關文獻進行說明。

石宜正(2006)的研究採用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結果發現高中職教師工作壓 力與休閒活動參與達到部分負線性相關性。陳安妮(2010)研究發現高中教師在工 作壓力愈高時,則從事休閒運動的程度表現就愈低;工作壓力因素感受愈低,則對

(34)

21

運動參與程度就愈高。許耀文、鍾志強、蔡瑋娟、黃孟立(2010)的研究結果指出工 作負荷的工作壓力程度提高時,與「動態」的休閒參與身心健康的「生活適應」的 程度成反比情形。楊文燦(2011) Costa指出休閒活動參與頻率越高的教師兼任行政工 作人員,相對的其工作壓力感受程度越低。洪千雅(2014)的研究結果指出教師的工 作壓力與休閒參與呈現部分顯著相關。以上的研究結果都指出工作壓力的各項構面 與休閒參與各項構面進行分析,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在某些構面會呈現部分相關。

柯詠仁(2012)研究高雄地區國小教師,研究結果發現「工作負荷」、「行政支 持」兩個構面與休閒參與「嗜好活動類」的構面間,有部分的正向關係,高雄地區 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越大,其對於「嗜好活動類」的休閒活動參與頻率就越高。莊 勤昇(2010)的研究結果指出工作壓力和整體上課休閒參與具有負相關性。工作壓力 和暑假休閒參與工作壓力沒有相關性。柯詠仁與莊勤昇的研究,不同與上面的研究 結果呈現負相關,柯詠仁的是呈現正相關,而莊勤昇的研究結果會因工作時段的關 係,而休閒參與工作壓力呈現沒有相關。

以下,將上述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相關研究整理如下表。

表10 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相關研究整理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石宜正

(2006)

高中(職)教師工作壓 力、休閒需求及休閒參 與之研究

工作壓力與休閒活動參與達到部分負 線性相關性

陳安妮

(2010)

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運 動參與之研究—以台南 地區高中教師為例

高中教師在工作壓力愈高時,則從事 休閒運動的程度表現就愈低;工作壓 力因素感受愈低,則對運動參與程度 就愈高

許耀文、鍾 志強、蔡瑋 娟、黃孟立 (2010)

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對 身心健康的影響之研究

-以雲嘉地區幼教師為 例

工作負荷的工作壓力程度提高時,與

「動態」的休閒參與身心健康的「生 活適應」的程度成反比情形

莊勤昇 (2010)

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 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 與之研究--臺北市士林 區及北投區為例

工作壓力和整體上課休閒參與具有負 相關性

工作壓力和暑假休閒參與工作壓力沒 有相關性

楊文燦 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兼 休閒活動參與頻率越高的教師兼任行

(35)

22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2011) 任行政工作人員工作壓 力、休閒參與及休閒阻 礙之研究

政工作人員,相對的其工作壓力感受 程度越低

柯詠仁 (2012)

高雄地區國小教師工作 壓力與休閒參與關係之 研究

1.高雄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工作 負荷」、「行政支持」兩個構面與休 閒參與「嗜好活動類」的構面間,卻 有部分的正向關係。

2.高雄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越 大,其對於「嗜好活動類」的休閒活 動參與頻率就越高。

洪千雅 (2014)

教師的生活型態、工作 壓力與休閒參與關係之 研究-以高雄市國 小為例。

教師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呈現部分 顯著相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上表文獻整理可發現,教師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具有相關性;當工作壓力 越大時,休閒參與的程度也會受影響。工作壓力大時,在休閒參與的某些構面,參 與的程度會越高,而有些參與的程度會降低。綜上所述,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具有 相關性,兩者會彼此影響。

三、小結

根據上述相關文獻指出,人格特質和工作壓力、人格特質和休閒參與皆有相關 性存在。不同的人格特質的會影響工作壓力,不同的人格特質會影響休閒參與的情 形;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亦有相關性,因此,本研究在人格特質上應用五大人格特 質量表,來探討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的相關性。

(36)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探討從人格特質觀點來探討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相關性。

由上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參考文獻及相關研究之探討後,建立本章的研究架構。

依此架構作出假設並編製問卷,以問卷為研究工具,藉以印證假說是否成立。本章 將研究架構、各變項之操作性定義、研究假說、問卷設計與抽樣、資料分析方法等,

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以了解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 相關性。根據研究架構圖3-1,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H-1: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有顯著差異。

H-2: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休閒參與狀況有顯著差異。

H-3:不同人格特質的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有顯著相關。

H1

H3

H2

圖 2 研究架構

人格特質

工作壓力

1.工作負荷 2.人際關係 3.專業知能

休閒參與

1. 大眾傳播性 2. 文化活動性 3. 戶外活動性

4.社交活動性 5.嗜好性 6.運動性

(37)

24

第二節 研究變數之操作型定義

以下將人格特質、工作壓力、休閒參與等變數之操作型定義分別敘述如下,問 卷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來測量,受試者可以針對題目所陳述的問項,從「非常同意」

到「非常不同意」五個選項中,依自己的意見選擇適當的答案,其計分方式為「非 常同意」為5 分,依序至「非常不同意」為1 分,分數愈高者,同意程度愈高。

表 11 各變項間的操作型定義

構面 操作型定義

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是個體受諸多因素交互影響下,由心理特徵逐漸 發展而成來的,不同於他人的獨特性格。具有穩定、具可 預測與驗證的特性。

工作壓力 國小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及執行學校行政事務時,與外在 人、事、物互動的過程,及自己能否達成自我目標的設定,

形成心理或生理產生一種不適的反應或負向情緒。本研究 將工作壓力分為「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 能」三類。

休閒參與 休閒參與包括了休閒的基本概念之外,也就是在工作之外 的時間,自主選擇所從事的活動、活動的類型,本研究將 休閒參與分為「大眾傳播性」、「文化活動性」、「戶外 活動性」、「社交活動性」、「嗜好性」、「運動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三節 量表設計

一、人格特質

本研究量表以Emmons&McCrae(1992)所提出的五大類人格特質為基礎構面,

參考黃羚雅(2015)及林筱菁(2015)修改編製成本研究之人格特質量表,這些人 格特質皆已經透過許多研究實證,具有高度穩定性,且可以利用他評(Observe Ratings)或自陳(Self-Reports)的方式進行評估。本研究問卷採用填答者自己填寫 的方式,評估自我的人格特質。

(38)

25

人格特質量表一共分為五個構面,即「情緒穩定性」、「外向性」、「開放學 習性」、「親和性」與「謹慎負責性」,總共有20個題項,題目分佈如表3-3-1,以 李克特(Likert)五點區間尺度,給予1~5 分,分數越高表示國小教師對人格特質的 題項認同度越高。

表 12 人格特質問卷題項一覽表

量表 構面 問卷問項

人格特質 情緒穩定性 我是具有情緒控制力的人 我很少感到緊張

我能夠容忍壓力 我很少感到沮喪 外向性 我是具有領導力的人

我是具有主動性的人 我對於自己充滿自信 我是精力充沛的人 開放的學習性 我喜歡嘗試新事物

我是個好奇心很重的人 我是個常提出新方法的人 我是會整體思考的人 親和性 我喜歡與人交談

我與他人合作愉快

我會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 我喜歡交朋友

謹慎負責性 我是個做事負責的人

我善於規劃時間準時完成工作 我是個遵守規定的人

我會努力工作完成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工作壓力

本研究量表是參考柯詠仁(2012)、莊勤昇(2010)的工作壓力量表,修改編 製成本研究之量表。工作壓力量表一共分為三個構面,即「工作負荷」、「人際關 係」、「專業知能」,總共有15個題項,題目分佈如表3-3-2,以李克特(Likert)五 點區間尺度,給予1~5 分,分數越高表示國小教師對工作壓力的題項肯定度越高。

(39)

26

表 13 工作壓力問卷題項一覽表

量表 構面 問卷問項

工作壓力 工作負荷 我必須兼顧教學與行政工作,常感到不勝負 荷。

現階段課程增加不少教學負荷,使我備感吃 力。

我必須參加太多教師研習活動

我常要利用午休時間或學校放學後處理行政 工作。

學校辦理無關教學的活動過多,過度支援壓縮 教學空間

人際關係 我會為同事在行政工作方面配合度不夠感到 煩心

我會因學校主管與行政人員支持度不夠而感 到困擾

家長過度干預教學,讓我感到困擾

我覺得行政人員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協調不 夠完善

我與家長無法做有效溝通而感到困擾 專業知能 我會擔心專業知能的不足而影響教學的品質

缺乏專業知能去輔導偏差行為的學生,給我很 大的困擾

我所教的科目或年級和我的專長或期望不同 學校因外在的變遷及內在的需求進行的變革 與創新讓我感到有壓力

我覺得自己進修時間不夠

三、休閒參與

本研究量表以Ragheb(1980)多元尺度分類法所提出的休閒參與構面為架構,

參考曾家嬿(2015),修改編製成本研究之休閒參與量表。量表分為六大構面,分 別為「大眾傳播性」、「文化活動性」、「戶外活動性」、「社交活動性」、「嗜 好性」、「運動性」,計33個題項。計分方式「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別

(40)

27

給1到5分。受試者在所有構面得的分,得分愈高者,表示受試者愈傾向該構面所描 述的休閒參與類型,休閒參與問卷題項請參閱表3-3-3。

表14 休閒參與問卷題項一覽表

量表 構面 問卷問項

休閒參與 大眾傳播 我經常看電視或電影

我經常玩手機遊戲 我經常聽音樂 我經常上網 我經常打電動

我經常看小說、漫畫 文化活動性 我經常聽演講或研習

我經常觀賞表演(舞蹈、戲劇、看展 覽)

我經常參觀名勝古蹟 我經常去圖書館 我經常會彈奏樂器

戶外活動性 我經常、國內外觀光旅遊 登山健行、散步

郊遊、露營、野餐

我經常接近自然觀賞風景名勝 我經常釣魚、玩水

社交活動性 我經常聊天

我經常拜訪親友或邀請親友來家中 我經常參加社團活動

我經常參加聚會或聚餐

我經常從事社會服務,如當義工

嗜好性 我經常從事手工藝的活動

我經常從事園藝活動 我經常花時間學習語言 我經常蒐集物品

我經常繪畫 我經常飼養寵物

(41)

28

量表 構面 問卷問項

我經常下棋、玩牌

運動性 我經常參加個人運動(腳踏車) 我經常參加雙人運動(羽毛球) 我經常參加團隊運動(籃球、排球等) 我經常參加健身活動(游泳、田徑) 我經常觀賞體育賽事(電視或現場)

第四節 問卷施測

本研究以花蓮縣104學年度公、私立國小正式教師、代理教師為母群體,縣立小 學101所、私立小學2所及國立小學1所,依行政院人事行政處統計,約1400位教師,

採用問卷調查方式,問卷蒐集完成後,進行統計分析,發放問卷分為兩階段。

一、預試問卷

本研究預試問卷採用便利抽樣法,問卷預試份數發放30 份。發放時間為2016 年 2月1日至15日,發放份數分別為中正國小10份、卓溪國小10份、海星國小10份,總 共30份,皆為有效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檢定分析後,修改信度、效度低的題項,

最後完成正式問卷的編製。

效度分析方面採用內容效度分析,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來自於相關文獻理論,

且多位學者曾經使用之衡量項目,最後加上專家審核以符合內容效度要求。信度分 析方面,根據預試問卷的資料分析結果,採用信度係數(Cronbach’s alpha)來驗證 各量表之信度。各量表之Cronbach’s alpha值如表3-4-1。

表15 人格特質量表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分量表 情緒穩定

外向性 開放的學 習性

親和性 謹慎負責 性

題數 4 4 4 4 4

各構面Cronbach’s alpha值

0.797 0.792 0.84 0.831 0.807

總量表 0.907

(42)

29

表16 工作壓力量表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表17 休閒參與量表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分量表 大眾傳播

文化活動 性

戶外活動 性

社交活動 性

嗜好性 運動性

題數 6 5 5 5 7 5

各構面 Cronbach’s

alpha值

0.698 0.646 0.831 0.773 0.745 0.819

總量表 0.868

二、正式問卷

正式問卷於2015年3月1日至4月20日期間發放問卷,在花蓮縣的國小進行發放,

採用便利抽樣法。因花蓮縣南北狹長,地域寬廣,依花蓮地區教育單位的習慣,通 常分為北區、中區、南區,由於學校規模大小不一,教師人數也不相同,因此本研 究每區發出70份,全縣共210份。扣除漏答等情形之廢卷,收回的有效問卷共191份,

回收率達90.5%,各區發放份數如下表:

表18 正式問卷發放地區

地區 北區 中區 南區

包含的鄉鎮 秀林鄉、新城鄉、

花蓮市、吉安鄉 壽豐鄉

鳳林鎮、光復鄉、

萬榮鄉、瑞穗鄉、

豐濱鄉

玉里鎮、富里鄉、

卓溪鄉

發放份數 70 70 70

回收份數 70 53 68

分量表 工作負荷 人際關係 專業知能

題數 5 5 5

各構面Cronbach’s alpha值 0.815 0.782 0.797

總量表 0.897

(43)

30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針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資料分析,以 SPSS 統計分析軟體進行資料分 析。分別使用下列統計方法。

一、 描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將蒐集的問卷內容,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來分析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包括 以性別、年齡、學校位置、婚姻狀況、學歷、年資、職務及學校規模,分析樣本個 人背景資料的分佈情況及人格特質,檢視各變項的分配情形,並將結果排序分析;

再利用平均數及標準差來分析國小教師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及休閒參與情形。

二、 信度分析

將問卷中研究變項進行信度分析,以了解構面的一致性。本研究採用信度 係數(Cronbach’s alpha)來檢驗研究所使用的各量表是否具有良好信度。

三、 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

本研究以人格特質變項為基礎,進行集群分析,將受訪者分為數個集群,

同一個集群的受訪者具有同質性的人格特質。

四、獨立樣本 t 檢定(t-test)

為檢定兩個獨立平均數是否有明顯差異,藉以考驗本研究在不同人格特質 的變項之下,分別與工作壓力和休閒參與上的差異情形。

五、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

先將人格特質做集群分析後,再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不同集群中的人 格特質的五個構面是否有顯著差異。

六、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各構面的相關性,以了解 變項之間的關係。

(44)

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共發出210份問卷,扣除未填答、漏答等無效問卷之外,

共收回19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0.5%。基本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呈現出本研究 受訪對象,包括性別、年齡、學校位置、婚姻狀況、學歷、年資、職務及學校規模 共八個問項,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如表4-1-1至4-1-8,分述如下。

一、受訪者性別分佈

本研究受訪者共191位,男性共70位,占37%;女性共121位,占63%顯示本研 究樣本女性高於男性(4-1-1)。本研究性別分布情形與行政院人事處104年12月底的 統計,花蓮縣高中以下教師人數男性占36%,女性占64%,數值接近,均為女多於 男。

表19 受訪者性別分佈分配表

項目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男 70 37

女 121 63

總計 191 100

二、受訪者年齡分佈

受訪者當中,30 歲以下共 43 人,占 22.5%;31 至 40 歲共 84 人,占 44%;41 至 50 歲共 48 人,占 25.1%;51 歲以上共 16 人,占 8.4%。31 至 40 歲的樣本數最 多,比例最高。

表20 受訪者年齡分佈分配表

項目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年齡 30 歲以下 43 22.5

31-40 歲 84 44

41-50 歲 48 25.1

51 歲以上 16 8.4

總計 191 100

(45)

32

三、受訪者任教學校位置分佈

受訪者的任教學校位置分佈以花蓮市 38 位最高,占樣本的 19.9%。其

次為玉里鎮 26 位,占樣本的 13.6%。第三為卓溪鄉共 23 位,占樣本的 12%。其他 樣本數百分比低於 10%。以地區分布來看,北區學校共 70 位,占 36%,中區學校 共 53 位,占 27.7%,南區學校共 68 位,占 35.6%。

表21 受訪者任教學校位置分配表

項目 地區別 組別 人數 地區別人 數

百分比 地區別 百分比 位置 北區 秀林鄉 6 70 3.1 36

新城鄉 7 3.7

花蓮市 38 19.9

吉安鄉 12 6.3

壽豐鄉 7 3.7

中區 鳳林鎮 13 53 6.8 27.7

光復鄉 8 4.2

萬榮鄉 6 3.1

瑞穗鄉 15 7.9

豐濱鄉 11 5.8

南區 玉里鎮 26 68 13.6 35.6

富里鎮 19 9.9

卓溪鄉 23 12

總計 191 191 100 100

數據

圖 1  研究流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er questionnaire is to solicit views of teachers on the initial recommendations at the subject level..

專案執 行團隊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erform a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thermal effect of shape-stabilized PCM plates as inner linings on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