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手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綠手指"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明道文藝 481

144

參賽作品〈綠手指〉評語

須文蔚:以詩意語言,隨母親種植,能掌握園藝的知識,也思索教養的哲理,很可 喜,如「種菜如養小孩一,馬虎不得」、「教育要適時適性」、「索求母 愛,又能向著藍天」如是的書寫,有層次、也有力量。希望這一代的作者 能有正面的思考,體悟生活、朝向健康生活。

廖玉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本文以種樹之道比喻人之受教。藉母親種菜,讓一 家人的脾性躍然紙上,如常的風景下,每一個孩子都各具風情,顯然作者 對種植略有涉獵。

吳 晟:一個靠巧手來創造生活的母親,讓每一天都開放出朗朗的生命力。作者不 只觀看母親,更融入母親的生活經驗,一家人惜花愛樹,揮動他們的綠手 指,指尖所觸及之處,點點滴滴都注滿了豐富的生命力,為平凡辛勞的生 活,增添了喜悅的光輝。

謝謝各位評審老師的青睞,獲此殊榮,無疑 是莫大的鼓勵。

謝謝蘭陽女中的栽培,以及黃子娟老師的指 導,引導我在文意筆法的表達更為成熟,也在文 學創作的領域提升自我。

謝謝父母提點許多植物的知識,得以順利將 所見所聞描繪得更加栩栩如生。

也謝謝本文出現的各種植物,領我感受沛然 的生命力,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進而豐富人生。

宜蘭縣蘭陽女中二年級

李家恩

高中散文組 第一名

(2)

145

綠手指

◎李家恩

頭戴浥露的遮陽帽,腳踩泥濘的雨 鞋,母親彎下腰,雙手稍稍使勁,拔出 一把把鮮嫩欲滴的青蔬。冬日晨曦從她 頸邊的髮梢探頭,襯得雙頰紅潤,懷抱 著一鐵盆的菜,一派輕鬆地穿越低矮樹 叢中的小徑。一見我赤著腳迎向前去,

便綻開笑靨,「看!菜長得多好,晚上 煮給你們吃!」滿意全寫在臉上。

小時候,母親常拎著我們一同到菜 園 中 植 蔬 種 瓜 。 我 們 的 工 作 多 半 是 除 草,新長出的雜草根系較淺,用手即可 輕易拔除;而牛筋草和長梗滿天星是較 難纒的不速之客,得好生伺候。斬草要 除根,我扛起鋤頭連根挖起,再撿除餘 草;草長處則先用鐮刀割短,再以鋤頭 掘根。完工後,汗流浹背地看著整畦菜 圃乾淨整齊,十分有成就感。

休息時,我們摘下野花編花環,以 葉子編蚱蜢。學不來古代仕女以團扇撲 蝶,我們則競逐白粉蝶嬉戲,本以為這 淡淡的粉白就是蝶兒一貫的樣貌,怎知 母親手中抓的青蟲,和這漫天飛舞的美 麗 花 瓣 是 同 一 物 。 而 外 號 牛 鼻 鑽 的 盲

蛇,外形神似蚯蚓,得細察其一身深藍 色鱗片實有別於蚯蚓的環節。菜圃裡不 時有許多驚奇的事物,玩也玩不膩。

高架起的竹竿上攀著纖細的藤蔓,

如紅瑪瑙般的番茄串串的垂掛於畢卡索 的畫布中。架下成畦的萵苣薄如絲絹,

渲染著天邊暮色雲彩,無非是莫內的色 調。花椰菜、蘿蔓、白蘿蔔、彩虹葫蘿 蔔、瑞士菾菜、菠菜等多彩繽紛,在朝 暾夕照下爭妍鬥豔,卻呈現一派祥和的 氛 圍 , 不 得 不 佩 服 母 親 彩 繪 大 地 的 功 力,把顏色配得淋漓盡致,上輩子一定 是名藝術家。

婚後,母親即開啟了的植栽歲月,

除草、翻土、種植、觀察、研究,慢慢 累積能量與知識。她常會問我一些耕植 的問題,不待我回答,便自行補上了答 案。見她眼泛笑意,認真解說且佐以生 動的手勢,這侃侃而談的自信風采,散 發一股溫潤素樸之美,彷彿能嗅聞到淡 雅的桂花香,很是宜人舒心。

多年來,我長了知識,學會栽種蔬 菜 時 , 最 好 選 擇 對 病 蟲 害 抵 抗 力 較 強

(3)

明道文藝 481

146

的 蔬 菜 , 如 紅 鳳 菜 、 地 瓜 菜 、 油 菜 、 莧 菜 、 萵 苣 、 龍 鬚 菜 、 空 心 菜 等 ; 此 外,A菜、韭菜、洋蔥、大蒜、蔥、九 層塔、薑等,帶有特殊氣味,蟲兒不愛 吃,也是不錯的栽種選擇。尤其在與土 地相處後,發覺每塊土地像人一樣,似 乎有不同的個性,甚至偶而會鬧脾氣,

或土質過硬,或夾雜石礫,或菟絲子、

鬼針草蔓生等,耕者需大量的時間與耐 心以待。

葉菜科植物十分脆弱,禁不起蟲咬 人踩、風吹雨打,幾日太陽稍烈,便呈 乾 癟 枯 槁 之 色 , 如 此 嬌 弱 。 母 親 常 笑 說,種菜和養小孩一樣,馬虎不得。如 常見的高麗菜,秋分便種下,得耐著性 子待節氣大雪時方能收成。口感脆爽,

層層葉片包得紮實,又如我般壯碩。見 我這小女子鼓著腮幫子,一臉不滿,便 連忙補了幾句:高麗菜性平味甘,適合 百搭菜色,營養價值高,是菜中的高麗 參 。 這 段 寬 慰 之 詞 , 聊 慰 我 青 春 的 苦 悶。

我有一對雙胞胎姊姊,各如白花、

黃花芥蘭,和高麗菜同科,均是十字花 科。而芥蘭菜生長速度較高麗菜快。白 花、黃花芥蘭外形相似,常有人以相同 方式栽植,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白花芥 蘭生長快且耐熱,酷暑轉秋之際,中元 前後便可種下。黃花芥蘭則較為耐寒,

宜 在 白 露 過 後 育 苗 。 種 菜 難 以 取 巧 投

機,須細心觀察,掌握時蔬的特性,適 時植栽,驅除害蟲,悉心照料,方能豐 收,一如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得適時適 性。

相較於母親天天緊盯照顧的菜圃,

我更喜歡家門前一大片的殼斗科植物:

捲斗櫟、栓皮櫟、小西氏石櫟等,棵棵 形似卻又獨特。粗壯的根紮穩土中,筆 直參天的樹幹,往往將天空切割成幾何 圖形。一字排開是翁鬱成蔭的的盛景。

殼斗科植物大多堅韌且彈性極佳,颱風 來襲時,隔窗望去,但見它們即便被強 風吹到近九十度的大彎腰,卻沒有任一 棵被攔腰折斷。風雨過後,萬象狼藉,

唯有這樹群依然自在地款擺枝葉,未見 歷劫之相。值得一提的是,殼斗科種子 也如樹幹般堅硬,有的布滿尖刺,有的 披著厚殼,一副練家子的精悍模樣,一 如母親長年來堅韌刻苦的持家精神。

母親在二八年華即投入職場,在醫 院裡當護士,忙於照顧病患。每天得起 早在天未亮前,與外婆到菜市場撿拾菜 販丟棄的殘葉剩菜,下班後,全家一起 做家庭代工,磨電線、裝零件,雙手盡 是粗糙厚繭,磨蝕了青春的夢想,也成 就了知命達觀的性格。

曾幾何時,負笈離鄉後的雙胞胎姊 姊,在母親眼裡不再是芥蘭菜,而是家

(4)

147 門前仰望的殼斗科植物。她們倆猶如麻

櫟科的槲櫟和槲樹,葉形有別,一為尖 鋸齒,一為闊葉圓鈍形。大姐如槲櫟種 子般,個頭嬌小,適應力強,不需過多 照料即順利成長,然分佈的範圍極小,

極其稀有,像極了大姐一身傲骨,性格 果斷獨立。二姐則像槲樹種子般,尖銳 帶刺,不善於人際溝通,卻有極佳的潛 能,如蒲松齡筆下的槲樹。不只妝點了 秋 色 , 亦 可 拿 來 治 病 ; 惜 生 長 極 慢 , 得予以充足的養分,耐心等待,才得以 開花結果。每見母親掛下姐姐偶而的問 訊電話,神情難掩落寞,憂喜相參的眼 神,令人心疼。或許,母親正值準空巢 期的調適,既牽掛孩子又得放手祝福,

著實不容易。所幸我這株高麗菜苗仍在 身邊。

每天晚餐後,我們母女倆會泡杯茶 坐在餐桌旁,我分享著上課的趣事,她 述說著菜園四季的變化,這是我家如常 的風景。而今年春節後,才意識忙碌的 高一上學期匆匆而逝,我也不知不覺地 離開了舒適圈,一腳踏入獨立的行列。

母親不再緊盯我的作業,而是和朋友四 處學才藝,也學著放手,不一一過問我 的行蹤。頓時,恍然明白母親何以能成 就門前那一排綠意,不需溫室、不需除 草,只需給予充足的空間扎根、耐著性 子待其順性成長即可。這使我有些驚慌 失措,不想任時間如此拖著走,不意驚 覺竟有些想念菜園期的土壤與陽光,溫 存那雙向來溫柔呵護的手,卻又矛盾地 企求探向藍天的高度,也不免質疑自信 與勇氣。

這一夜,驚蟄雨下,蛙鳴四起,我 心血來潮地探問母親:「妳覺得我可以 是 什 麼 樹 ? 」 她 指 著 窗 外 , 輕 笑 道 :

「 你 好 比 一 棵 青 剛 櫟 喔 ! 和 高 麗 菜 一 樣,是個常見的櫟科植物,臺灣各地幾 乎都可以生長。」「到處都可生長?這 不是如小草般適應性強?」「我種青剛 櫟 可 防 火 災 蔓 延 , 這 樹 種 堅 韌 且 彈 性 好,和你的個性一樣,不屈不撓又不失 靈活,善於轉變思路。」看來母親對我 深 具 信 心 。 我 望 向 窗 外 那 排 挺 立 的 身 影,明白凡事只需堅強以對,時間終會 給我答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拋開教室與課本到專屬的小田園自耕 自食,透過親自接觸土壤、認識可食 用植物、自己栽種的方式,在校園尋 找樂趣。除了自栽自足,也會舉辦烹 飪、義賣等活動,使「食在安心」拓

「白以為常,文以應變」在余光中詩園廳於老師暢談文學與藝術間密不可分的連結以

「詩之變」。本文又從佛教思想角度,說明這種以一心舒卷萬象的「詩之變」說法,其實可

本課程除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外,還着重加強文學、中華文

還精通德文、法文、拉丁文等多種歐洲語言。她多才多藝,父母期望她 可以嫁入名門望族,成為一位賢妻良母,可是她的想法跟父母的截然不

美術;手工藝;音樂及表演藝術;其他藝術 人文學門 宗教;歷史及考古學;哲學;其他人文 語文學門 外國語文學;本國語文學;其他語文.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中國

  有鑑於部分學校的傳統是採用英語作為授課語言,長期以來亦取得良好成效,所以政府亦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