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能夠運用所蒐集到的資訊解決問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能夠運用所蒐集到的資訊解決問題"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在呈現本研究所獲得的研究結果,以下分為四節來做說 明:第一節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第二節問題解決能力;第三節 問題解決態度;第四節課程滿意度。

第一節 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課程

本研究的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以小組合作學 習為出發點,配合問題導向學習強調的情境認知理論,以「酸與鹼」

單元設計故事情節。透過網路同步平台(Interwise)提供的文字、聲 音通訊和文件資料共享的功能,讓小組成員彼此討論,進而解決故事 中的問題。以下介紹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的設計流程:

一、 課程編製

本研究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課程綱要,及南一出版社所編製的國民小學五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課 程-酸與鹼單元,進行統整歸納,訂定兩個學習單元,分別為「下雨 了」及「小溪的魚蝦呢」,茲分別敘述各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

(一) 單元一 下雨了

本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如下:

1. 能夠由生活中的種種察覺問題,進而提出假設、蒐集資料,並 且能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

2. 能夠運用所蒐集到的資訊解決問題。

3. 了解形成酸雨的可能原因。

4. 了解酸雨對於自然生態的影響。

(二) 單元二 小溪的魚蝦呢

本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如下:

(2)

且能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

2. 能夠運用所蒐集到的資訊解決問題。

3. 了解人類行為對大自然造成的影響。

4. 探討造成原本茂盛的玉米田變成光禿禿的原因。

5. 探討造成小溪溪水變色的可能原因。

6. 探討小溪中魚蝦不見的可能原因。

二、 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課程設計

參考計惠卿、張杏妃(2001)提出的問題導向學習教學設計模式 Wood(2003)提出的問題導向學習設計和實施流程,進行本研究 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的設計,茲詳述各設計步驟如下:

(一) 分析階段:學習目標和學習者先備知識分析

教學活動應該要符合學習目標,並且考量國小五年級學生的先 備知識,如此才能設計難易度適中的教材,吸引學生參與。

(二) 設計階段:故事情節內容、活動學習單及教案設計

對教學單元內容充分了解後,決定故事題材,設計符合日常生 活的問題情境。考量課程進行的流暢性,設計活動學習單來輔助 問題導向學習活動的實施,並設計相關教案,以確定課程的實施 流程。

(三) 發展階段:故事情節的呈現方式

考量故事情節若以純文字的呈現方式對於學生的吸引力可能 不大,且因應網路具有的多媒體特性,本研究以 Macromedia Flash 多媒體軟體製作故事內容,同時搭配聲音及動畫,以説故事的方 式來呈現故事情節。

(四) 實施階段:進行課程預試、網路同步平台的操作

故事情節完成多媒體製作後,以研究者任職的安親班五年級小

(3)

朋友選取六位進行教材內容的閱讀,並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網 路同步平台(Interwise)進行故事情節的討論及相關資料的蒐集。

(五) 評鑑階段

1. 形成性評鑑:在課程發展階段,分別與專家及國小教師進行討 論;考量故事情節的撰寫是否合乎問題導向學習的理論基礎、

內容是否符合授課單元。在網路平台操作及活動進行方面,透 過觀察選取的安親班小朋友,評估國小五年級學生使用網路同 步平台進行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的可行性及活動進行時遭遇 的困難。

2. 總結性評鑑:根據六位安親班小朋友閱讀故事情節後的意見,

斟酌修改文字,以符合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能力。觀察網路平 台的操作情況,確認使用平台的音訊及文件資料共享的功能。

並將此結果與國小教師及專家討論,確定最後的實驗教學課程 內容及實施方式。

4-1-1 及圖 4-1-2 所呈現的是兩個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的故 事情節內容:

(4)

圖4-1-1 故事情節一 下雨了

圖4-1-2 故事情節二 小溪的魚蝦呢

(5)

第二節 問題解決能力

本節根據「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前、後測得分,進行以下的探討。

一、 實驗組問題解決能力於實驗前、後的分析

本部份所欲探討的是實驗教學對實驗組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根 據研究所建立的假設:

假設 1:國小五年級學生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後「問題解決 能力」(μ2)和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前「問題解決能 力」(μ1)無顯著差異。

μD =μ2μ1

H0:μD = 0 H1:μD 0

使用相依樣本t 考驗來檢驗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前、後,問題解 決能力各向度的差異,其摘要如表4-2-1 所示。

4-2-1 實驗組問題解決能力於實驗前、後的統計分析

項目 樣本數 前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解 決 方 法 33 前測

後測

31.485 37.061

8.544

5.673 5.696***

界 定 原 因 33 前測 後測

39.576 42.333

7.155

5.599 5.244***

預 防 問 題 33 前測 後測

31.455 34.697

9.903

7.393 4.509***

變 通性 總分 33 前測 後測

26.152 29.424

5.922

3.969 5.452***

有 效性 總分 33 前測 後測

50.212 55.242

11.570

8.250 5.470***

全 測驗 總 分 33 前測 後測

102.515 114.091

22.839

15.017 5.572***

* p <0.05 ** p <0.01 *** p <0.001

(6)

由表 4-2-1 的資料得知,實驗組經過實驗教學後在:

(一) 解決方法分項方面,前測平均數為31.485,標準差為 8.544;

後測平均數為37.061,標準差為 5.673,t 值為 5.696,p < .001,

有顯著差異。

(二) 界定原因分項方面,前測平均數為39.576,標準差為 7.155;

後測平均數為42.333,標準差為 5.599,t 值為 5.244,p < .001,

有顯著差異。

(三) 預防問題分項方面,前測平均數為31.455,標準差為 9.903;

後測平均數為34.697,標準差為7.393t 值為 4.509p < .001,

有顯著差異。

(四) 變通性總分分項方面,前測平均數為26.152,標準差為 5.922;後測平均數為 29.424,標準差為 3.969,t 值為 5.452,

p < .001,有顯著差異。

(五) 有效性總分分項方面,前測平均數為50.212,標準差為 11.570;後測平均數為 55.242,標準差為 8.250,t 值為 5.470,

p < .001,有顯著差異。

(六) 全測驗總分方面,前測平均數為102.515,標準差為 22.839;

後測平均數為114.091,標準差為 15.017,t 值為 5.572,

p < .001,有顯著差異。

上述結果顯示,在各分項及全測驗總分均有顯著差異,表示國小 五年級學生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後,問題解決能力有顯著改變。

二、 依實驗組別分析問題解決能力

4-2-2 所呈現的是不同組別的學生,分別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 學習與傳統問題導向學習前,問題解決能力的差異情形。

(7)

4-2-2 依實驗組別之問題解決能力前測資料統計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解 決 方 法 實驗組

控制組

31.485 32.818

8.544

5.720 -.745 界 定 原 因 實驗組

控制組

39.576 40.970

7.155

7.200 -.789 預 防 問 題 實驗組

控制組

31.455 31.364

9.903

8.169 .041

變通性總分 實驗組

控制組

26.152 26.879

5.922

4.114 -.579

有效性總分 實驗組

控制組

50.212 51.394

11.570

8.649 -.470

全測驗總分 實驗組

控制組

102.515 105.152

22.839

16.342 -.539

4-2-2 的資料顯示,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各分項及全測驗總分均 未達顯著差異,表示實驗組、控制組在實驗教學前,問題解決能力無 差異。

以下所欲探討的是,不同組別的學生分別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 習與傳統問題導向學習後,對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根據研究所建立 的假設為:

假設 2:國小五年級學生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後「問題解決 能力」(μ1)和經過傳統問題導向學習後「問題解決能力」

(μ2)無顯著差異。

H0:μ1 2

H1:μ1μ2

使用獨立樣本t 考驗來檢驗不同組別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差異,

其摘要如表 4-2-3 所示。

(8)

4-2-3 依實驗組別之問題解決能力後測統計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解 決 方 法 實驗組

控制組

37.061 32.939

5.673

5.465 3.005**

界 定 原 因 實驗組 控制組

42.333 41.152

5.599

6.861 .767 預 防 問 題 實驗組

控制組

34.697 31.909

7.393

7.213 1.551

變通性總分 實驗組

控制組

29.424 27.121

3.969

3.706 2.436*

有效性總分 實驗組

控制組

55.242 51.909

8.250

7.907 1.676

全測驗總分 實驗組

控制組

114.091 106.152

15.017

14.646 2.174*

* p < 0.05 ** p < 0.01

由表 4-2-3 得知,經過實驗教學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在:

(一) 解決方法分項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37.061,標準差為 5.673;控制組平均數為 32.939,標準差為 5.465,t 值為 3.005,

p < .01,有顯著差異。

(二) 界定原因分項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42.333,標準差為 5.599;控制組平均數為 41.152,標準差為 6.861,t 值為.767,

p > .05,無顯著差異。

(三) 預防問題分項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34.697,標準差為 7.393;控制組平均數為 31.909,標準差為 7.213,t 值為 1.551,

p > .05,無顯著差異。

(四) 變通性總分分項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29.424,標準差為 3.969;控制組平均數為 27.121,標準差為 3.706,t 值為 2.436,

p < .05,有顯著差異。

(五) 有效性總分分項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55.242,標準差為

(9)

8.250;控制組平均數為 51.909,標準差為 57.907,t 值為 1.676,p > .05,無顯著差異。

(六) 全測驗總分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114.091,標準差為 15.017;控制組平均數為 106.152,標準差為 14.646,t 值為 2.174,p < .05,有顯著差異。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解決方法分項、變通性總分分項及全測驗總 分有顯著差異,觀察實驗教學過程,認為可能原因如下:

(一) 解決方法分項方面:解決方法是一種利用既有的資訊,以助 於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組使用網路為工具進行資料的搜尋 及蒐集,在資料、資訊的取得較控制組容易;資料、資訊的 獲得也高於控制組。因此兩組相互比較下,有顯著差異。

(二) 變通性總分分項方面:實驗組使用網路為工具進行資料的搜 尋及蒐集,因此能夠多方面的得到相關資訊及不同的看法,

經過此類的學習活動後,更能刺激學生的思考及創意;而控 制組因為接觸的資訊數量有限,所以在創造思考的養成上就 受到了局限。

而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界定原因分項、預防問題分項及有效性總分 分項無顯著差異的可能原因如下:

(一) 界定原因分項及預防問題分項方面:對照下列兩位學者對於 問題解決能力研究的資料:劉南坤(2004),實驗教學時間 八週及呂素雯(2002),實驗教學時間十週發現,界定原因 及預防問題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訓練,而本研究的實驗教學 只有二週,因此兩組互相比較下,無顯著差異。

(二) 有效性總分分項方面:有效性和變通性比較起來是屬於更高 層次的思考活動,變通性要求的是提出所有可能的解決方

(10)

案,但是有效性除了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外,此方案還要確 實能幫助解決問題。國小五年級學生正好介於皮亞傑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和形式運思期之間(formal operational stage),因此,對於高層次的思考活動,還無法充分發揮運 用,而二週的訓練時間尚嫌不夠,因此在有效性的後測得分 上,兩組學生無顯著差異。

雖然實驗組和控制組在界定原因分項、預防問題分項及有效性總 分分項無顯著差異,但在全測驗總分有顯著差異。這說明了國小五年 級學生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後,問題解決能力和經過傳統問題導 向學習後,問題解決能力有顯著差異。

(11)

第三節 問題解決態度

本節根據「問題解決態度量表」前、後測得分,進行以下的探討。

一、 實驗組問題解決態度於實驗前、後的分析

本部份所欲探討的是實驗教學對實驗組問題解決態度的影響。根 據研究所建立的假設:

假設 3:國小五年級學生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後「問題解決 態度」(μ2)和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前「問題解決態 度」(μ1)無顯著差異。

μD =μ2μ1

H0:μD = 0 H1:μD 0

使用相依樣本t 考驗來檢驗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前、後,問題解 決態度各向度的差異,其摘要如表4-3-1 所示。

4-3-1 實驗組問題解決態度於實驗前、後的統計分析

項目 樣本數 前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認 知 取 向 33 前測

後測

43.424 47.152

6.865

4.861 5.669***

逃 避 取 向 33 前測

後測

23.667 26.576

4.421

2.728 5.433***

自我控制取向 33 前測

後測

16.970 18.636

3.980

2.421 3.780***

自 信 取 向 33 前測

後測

18.636 21.545

4.307

2.818 4.897***

問題解決態度

33 前測

後測

102.697 113.909

16.916

10.282 6.179***

* p <0.05 ** p <0.01 *** p <0.001

由表 4-3-1 的資料得知,實驗組經過實驗教學後在:

(12)

後測平均數為47.152,標準差為 4.861,t 值為 5.669,p < .001,

有顯著差異。

(二) 逃避取向分項方面,前測平均數為23.667,標準差為 4.421;

後測平均數為26.576,標準差為 2.728,t 值為 5.433,p < .001,

有顯著差異。

(三) 自我控制取向分項方面,前測平均數為16.970,標準差為 3.980;後測平均數為 18.636,標準差為 2.421,t 值為 3.780,

p < .01,有顯著差異。

(四) 自信取向分項方面,前測平均數為18.636,標準差為 4.307;

後測平均數為21.545,標準差為 2.818,t 值為 4.897,p < .001,

有顯著差異。

(五) 問題解決態度總分方面,前測平均數為102.697,標準差為 16.916;後測平均數為 113.909,標準差為 10.282,t 值為 6.179,p < .001,有顯著差異。

上述結果顯示,在問題解決態度總分及各分項上均有顯著差異,

表示國小五年級學生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後會影響學生的問題 解決態度。

二、 依實驗組別分析問題解決態度

4-3-2 所呈現的是不同組別的學生分別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 習與傳統問題導向學習前,問題解決態度的差異情形。

(13)

4-3-2 依實驗組別之問題解決態度前測資料統計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認 知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43.424 42.364

6.865

6.446 .647 逃 避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23.667 24.818

4.421

4.127 -1.094 自我控制取向 實驗組

控制組

16.970 17.152

3.980

3.193 -.205 自 信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18.636 19.545

4.307

3.299 -.963 問題解決態度

實驗組 控制組

102.697 103.879

16.916

14.722 -.303

4-3-2 的資料顯示,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各分項及問題解決態度 總分均未達顯著差異,表示實驗組、控制組在實驗教學前,問題解決 態度無差異。

以下所欲探討的是,不同組別的學生分別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 習與傳統問題導向學習後,對問題解決態度的影響,根據研究所建立 的假設為:

假設 4:國小五年級學生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後「問題解決 態度」(μ1)和經過傳統問題導向學習後「問題解決態度」

(μ2)無顯著差異。

H0:μ1 2

H1:μ1μ2

使用獨立樣本t 考驗來檢驗不同組別學生問題解決態度的差異,

其摘要如表 4-3-3 所示。

(14)

4-3-3 依實驗組別之問題解決態度後測統計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認 知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47.152 43.848

4.861

5.789 2.510*

逃 避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26.576 25.909

2.728

3.605 .847 自我控制取向 實驗組

控制組

18.636 17.606

2.421

2.761 1.612 自 信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21.545 20.606

2.818

2.893 1.336 問題解決態度

實驗組 控制組

113.909 107.970

10.282

13.013 2.057*

* p <0.05

由表 4-3-3 得知,經過實驗教學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

(一) 認知取向分項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47.152,標準差為 4.861;控制組平均數為 43.848,標準差為 5.789,t 值為 2.510,

p < .05,有顯著差異。

(二) 逃避取向分項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26.576,標準差為 2.728;控制組平均數為 25.909,標準差為 3.605,t 值為.847,

p > .05,無顯著差異。

(三) 自我控制取向分項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18.636,標準差為 2.421;控制組平均數為 17.606,標準差為 2.761,t 值為 1.612,

p > .05,無顯著差異。

(四) 自信取向項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21.545,標準差為 2.818;

控制組平均數為20.606,標準差為 2.893,t 值為 1.336,p

< .05,有顯著差異。

(五) 問題解決態度總分方面,實驗組平均數為113.909,標準差 10.282;控制組平均數為 107.970,標準差為 13.013,t 值

(15)

2.057,p < .05,有顯著差異。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認知取向分項及問題解決態度總分有顯著差 異,觀察實驗教學過程,認為可能原因如下:認知取向指的是個體在 面對問題解決時,對問題解決知識的了解。實驗組使用網路為工具進 行資料的搜尋及蒐集,在資料、資訊的取得較控制組容易;資料、資 訊的獲得也高於控制組。因此在認知取向分項,使兩組達到顯著差異。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逃避取向分項、自我控制取向分項及自信取向 分項無顯著差異,對照呂素雯(2002)的研究發現:此三分項均需要 長時間的養成,本研究的實驗教學僅二週,因此兩組互相比較,無顯 著差異。

雖然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逃避取向分項、自我控制取向分項及自信 取向分項無顯著差異,但在認知取向分項及問題解決態度總分方面有 顯著差異。這說明了國小五年級學生經過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後,問 題解決態度和經過傳統問題導向學習後,問題解決態度是有顯著差 異。

(16)

第四節 課程滿意度調查

本節根據「自編課程滿意度調查表」得分,進行以下的探討。

一、 實驗組課程滿意度的分析

以描述性統計來呈現調查表資料的次數分配、百分比與平均數等 描述統計,如表4-4-1 所示。

4-4-1 實驗組學課程滿意度的統計分析

構面 題目 選項 次數 百分比 平均數 非常同意 12 36.4%

同意 18 54.5%

普通 3 9.1%

不同意 0 0%

1. 這種上課方式能夠引 起我的學習興趣。

非常不同意 0 0%

4.273

非常同意 6 18.2%

同意 23 69.7%

普通 4 12.1%

不同意 0 0%

2. 這種上課方式讓我遇 到問題時會勇敢面對 它。

非常不同意 0 0%

4.061

非常同意 7 21.2%

同意 24 72.7%

普通 2 6.1%

不同意 0 0%

3. 這種上課方式讓我面 對問題時,相信自己 有能力解決它。

非常不同意 0 0%

4.152

非常同意 7 21.2%

同意 22 66.7%

普通 4 12.1%

不同意 0 0%

4. 這種上課方式,讓我 可以接觸更多的知識。

非常不同意 0 0%

4.091

非常同意 7 21.2%

同意 25 75.8%

普通 1 3.0%

不同意 0 0%

5. 我認為小組合作的方 式,能夠幫助我學習。

非常不同意 0 0%

4.182

(17)

4-4-1 實驗組學課程滿意度的統計分析(續)

構面 題目 選項 次數 百分比 平均數 非常同意 6 21.2%

同意 20 60.6%

普通 7 18.2%

不同意 0 0%

6. 在小組討論時,我有 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

非常不同意 0 0%

3.970

非常同意 4 12.1%

同意 28 84.8%

普通 1 3.1%

不同意 0 0%

7. 我對故事的內容非常 的清楚。

非常不同意 0 0%

4.091

非常同意 7 21.2%

同意 19 57.6%

普通 7 21.2%

不同意 0 0%

8. 在現實生活中,我也 有可能遇到類似的問 題。

非常不同意 0 0%

4.000

非常同意 9 27.3%

同意 18 54.5%

普通 6 18.2%

不同意 0 0%

9. 我覺得學習單很重要,

因為它會告訴我下一 步要做什麼。

非常不同意 0 0%

4.091

非常同意 4 12.2%

同意 19 54.5%

普通 10 30.3%

不同意 0 0%

10. 我覺得網路平台的操 作很容易。

非常不同意 0 0%

3.818

非常同意 0 0%

同意 0 0%

普通 7 21.2%

不同意 21 63.6%

11. 透過麥克風和同學講 話會讓我覺得很彆扭。

非常不同意 5 15.2%

2.061

(18)

4-4-1 實驗組學課程滿意度的統計分析(續)

構面 題目 選項 次數 百分比 平均數 非常同意 9 27.3%

同意 18 54.5%

普通 6 18.2%

不同意 0 0%

12. 我覺得用麥克風討論 比打字更能表達想法。

非常不同意 0 0%

4.091

非常同意 2 6.1%

同意 25 75.8%

普通 6 18.1%

不同意 0 0%

13. 我需要蒐集相關資料 才能解決故事中的問 題。

非常不同意 0 0%

3.879

非常同意 13 39.4%

同意 18 54.5%

普通 2 6.1%

不同意 0 0%

14. 我們這一組的同學在 這次課程中合作愉快。

非常不同意 0 0%

4.333

非常同意 21 63.6%

同意 12 36.4%

普通 0 0%

不同意 0 0%

15. 如果以後有類似的活 動,我還想繼續參加。

非常不同意 0 0%

4.636

由表 4-4-1 的資料分析可得知:

(一) 教學策略的運用

90.9%的學生認為問題導向教學能引起其學習興趣,9.1%的 學生感覺普通,平均數為 4.273。有 87.9%的學生認為透過問題導 向教學可以讓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更有勇氣面對,12.1%的學生沒有 意見,平均數為4.061。有 93.9%的學生認為透過問題導向教學讓 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6.1%的學生感覺普通,

平均數是4.152。

(二) 教學活動的進行

(19)

87.9%的學生認為網路化問題導向教學可以讓他們接觸更多 知識,12.1%的學生感覺普通,平均數是 4.091。有 97%的學生認 為網路化問題導向中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學習,3%的學 生感覺普通,平均數是4.182。有 81.8%的學生認為在小組合作進 行時能充分表達個人的意見,18.2%的學生感覺普通,平均數是 3.97。

(三) 教材的設計

96.9%的學生對教材的內容非常清楚,3.1%的學生感覺普通,

平均數是4.091。有 78.8%的學生認為在現實生活中也可能遭遇到 類似故事的情結,21.2%的學生感覺普通,平均數是 4。有 81.8%

的學生認為透過學習單的,能協助活動的進行,18.2%的學生沒有 意見,平均數是4.091。

(四) 網路平台的操作

66.7%的學生認為網路同步教學平台的操作是容易的,30.3%

的學生感覺普通,平均數是3.818。有 78.8%的學生認為使用麥克 風不會讓他們感覺彆扭,21.2%的學生感覺普通,平均數是 2.061。

81.8%的學生認為使用麥克風比打字更能表達個人的想法或意 見,18.2%的學生感覺普通,平均數是 4.091。

(五) 個人感受

81.9%的學生認為需要搜集相關的資料才能解決故事中的問 題,18.1%的學生感覺普通,平均數是 3.879。有 93.9%的學生認為 小組在此次網路化問題導向教學活動是合作愉快的,6.1%的學生 感覺普通,平均數是4.333。有 100%的學生認為如果以後有類似 的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活動,還想繼續參加。

(20)

而針對調查表第16 題開放性問題,茲摘錄相關建議如下:

(一) 可以增加上課時間或堂數,討論起來會更盡興。

(二) 有些網路平台的功能沒有使用到。

(三) 家裡沒電腦,有時候想回家和同學討論很不方便。

(四) 最後的成果發表,如果也能使用網路平台的功能,會更好。

(五) 有時候主席沒有控制好發言順序,也有的人不舉手就發言。

綜合上述資料,得到以下結論:

(一)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的運用,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在教學活動的進行方面,學生認為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能增 加其知識的獲得量,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協助學生有 效的學習。

(三) 對於教材的設計方面,大部分學生認為故事情節的內容是明 確清楚的,且與現實生活類似。

(四) 在網路平台的操作方面,大部分學生覺得網路同步平台操作 起來不會很困難,而透過麥克風和小組成員溝通,更能明確 表達其想法及意見。

(五) 在個人感受方面,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故事情節的問題需要蒐 集相關的資料才能解決,絕大部份學生對於此次小組合作的 過程是滿意的,且未來參與類似課程的意願也很高。

數據

表 4-2-2  依實驗組別之問題解決能力前測資料統計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解 決 方 法  實驗組  控制組  31.485 32.818  8.544 5.720  -.745  界 定 原 因  實驗組  控制組  39.576 40.970  7.155 7.200  -.789  預 防 問 題  實驗組  控制組  31.455 31.364  9.903 8.169  .041  變通性總分
表 4-2-3  依實驗組別之問題解決能力後測統計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解 決 方 法  實驗組  控制組  37.061 32.939  5.673 5.465  3.005**  界 定 原 因  實驗組  控制組  42.333 41.152  5.599 6.861  .767  預 防 問 題  實驗組  控制組  34.697 31.909  7.393 7.213  1.551  變通性總分
表 4-3-2  依實驗組別之問題解決態度前測資料統計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認 知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43.424 42.364  6.865 6.446  .647  逃 避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23.667 24.818  4.421 4.127  -1.094  自我控制取向  實驗組  控制組  16.970 17.152  3.980 3.193  -.205  自
表 4-3-3  依實驗組別之問題解決態度後測統計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認 知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47.152 43.848  4.861 5.789  2.510*  逃 避 取 向  實驗組  控制組  26.576 25.909  2.728 3.605  .847  自我控制取向  實驗組  控制組  18.636 17.606  2.421 2.761  1.612  自 信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依評選項目表所列之評選項目、權重、配分標準評分。評選委員之評分以 100 分為滿分,平均 70 分(含)以上者為合格分數,惟如出席評選委員之過

機器常數machine epsilon,以ϵmach表示,其值為1和比 1大的最小浮點數之間的距離。以下表格為IEEE 754浮點 數標準中各部份所佔的位元數: 精準度類型 符號部分 指數部分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數學及自然性向測驗成績兩科均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 差或 PR97,且數理實作評量成績達參加複選學生平均數負

複選通過標準:國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差或 PR97 以上,外 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1.5 個標準差或 PR93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數學及自然性向測驗成績兩科均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 差或 PR97

(二) 依【管道一】複選鑑定,國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2 個標準差或 PR97 以上,外語文性向測驗成績達平均數正 1.5 個標準差或 PR93

估計兩母 體平均數 差時樣本 數的選擇 估計兩母 體比例差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