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錄"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表現指標的架構及特點

表現指標的理念

表現層次及表現例證

表現指標的內容

1

4

7

9

現指

(3)

前言

背景

發展

展望

學 校 發 展 與 問 責 架 構 自 2003 年 開 始 推 行, 目 的 是 配 合 校 本 管 理 的 精 神, 推 動 學 校 透 過 有 系 統 及 建 基 於 實 證 的 自 我 評 估( 自 評 ), 輔 以 校 外 評 核( 外 評 ), 持 續 發展與改善,並體現問責精神。

學 校 表 現 指 標 是 配 合 學 校 發 展 與 問 責 架 構 的 推 行 而 發 展 的 一 套 重 要 工 具, 配 合 相 關 實 證 和 數 據, 協 助 學 校 有 系 統 地 檢 視 各 發 展 優 次 和 重 點 工 作 的 成 效, 以 便 不 斷 完 善 學 校 發 展 規 劃, 促 進 學 生 的 學 習 成 效。 學 校 表 現 指 標 自 推 出 後 獲 廣 泛 採 用,

已成為學校及教育局檢視學校發展工作的共通平台。

為 配 合 由 2015/16 學 年 起 下 一 階 段 學 校 發 展 與 問 責 架 構 的 推 行, 教 育 局 透 過 由 前 線 學 校 人 員 組 成 的 工 作 小 組 和 諮 詢 業 界 意 見 等 措 施, 全 面 檢 視 學 校 表 現 指 標 的 內 容, 以 便 配 合 教 育 的 最 新 發 展, 作 出 適 時 更 新。 就 業 界 的 意 見 和 參 考 推 行 學 校 發 展 與 問 責 架 構 的 經 驗, 本 局 更 新 了 表 現 指 標「 優 異 」 及「 尚 可 」 兩 個 層 次 的 表 現 例 證, 而 其 他 內 容, 包 括 表 現 指 標 的 架 構、 理 念、 表 現 層 次 及 重 點 問 題 則 維 持 不 變。

本文件是學校表現指標的修訂版,共分四章,分別就指標架構及特點、指標理念、

表 現 層 次 及 指 標 內 容 等 作 詳 細 闡 述, 以 供 學 校 參 考。 修 訂 版 由 2016/17 學 年 起 供 中 學、 小 學、 特 殊 學 校 及 視 學 人 員 使 用。 本 文 件 可 於 教 育 局 網 頁 下 載 ( http://

www.edb.gov.hk/pi )。

教 育 局 將 繼 續 參 考 教 育 界 人 士 的 意 見 及 經 驗, 並 配 合 教 育 發 展 趨 勢, 適 時 更 新 相 關 內 容, 為 學 校 提 供 適 切 的 表 現 指 標 及 例 證, 供 學 校 參 考。 各 界 人 士 如 對 表 現 指 標 的 內 容 有 任 何 查 詢、 意 見 及 建 議, 歡 迎 聯 絡 教 育 局 質 素 保 證 及 校 本 支 援 分 部 指 標組:

(4)

第 1 章

表現指標的架構及特點

1.1 架構

架構由三層組成,包括範疇、範圍及表現指標。架構內共有四個範疇,細分為 八 個 範 圍, 之 下 共 有 23 個 表 現 指 標。 圖 一 及 圖 二 顯 示 各 範 疇、 範 圍 及 表 現 指 標的架構。在首三個範疇,各指標範圍皆制定了表現例證,以作學校自我評估 和檢視學校發展及成效的依據。

範 疇

範 圍

表 現 指 標

管理與組織

學校管理

策 劃 推 行 評 估

課 程 組 織 課 程 實 施 學 習 評 估 課 程 評 鑑

學 習 過 程 學 習 表 現 教 學 組 織 教 學 過 程 回 饋 跟 進 領 導 與

監 察

協 作 與 支 援 專 業 發 展

學 生 成 長 支 援 學 校 氣 氛

情 意 發 展 和 態 度 群 性 發 展 家 校 合 作

對 外 聯 繫

學 業 表 現

學 業 以 外 表 現

課程和 評估

態度和 行為 學生學習

和教學

參與和 專業領導 學生支援 學校夥伴 成就

學與教 校風及學生 學生表現

支援 圖一:表現指標架構

(5)

範 疇 範 圍 表 現 指 標

I. 管理與組織 1. 學校管理 1.1 策劃 1.2 推行 1.3 評估

2. 專業領導 2.1 領導與監察 2.2 協作與支援 2.3 專業發展 II. 學與教 3. 課程和評估 3.1 課程組織 3.2 課程實施 3.3 學習評估 3.4 課程評鑑 4. 學生學習和教學 4.1 學習過程 4.2 學習表現 4.3 教學組織 4.4 教學過程 4.5 回饋跟進 III. 校風及學生支援 5. 學生支援 5.1 學生成長支援

5.2 學校氣氛 6. 學校夥伴 6.1 家校合作 6.2 對外聯繫

IV. 學生表現 7. 態度和行為 7.1 情意發展和態度 圖二:表現指標架構概覽

(6)

1.2.1 自評理念,貫徹體現

1.2.2 要點問題,促進反思

1.2.3 表現例證,綜合描述

強調「策劃—推行—評估」這自評循環的理念。學校透過自我評估,以制定 發展方向及策劃未來,又透過付諸實踐及評估,將所得的經驗總結以回饋下 一發展周期的策劃,這循環不息和周而復始的過程,使學校能持續發展和自 我完善。本版本在「學校管理」指標範圍下明確列出「策劃」、「推行」及「評 估」三項表現指標,並在「課程和評估」、「學生學習和教學」及「學生支援」

等指標範圍將此理念貫徹體現,使學校將自評與學校的恆常工作結合。

在每個表現指標之下都設有一組「要點問題」,為學校人員提供檢視該指標 範圍學校工作的方向。學校人員可將「要點問題」作為思考及探究的起點,

引發反思及討論。在思考「要點問題」時,學校需參考學校表現評量及持份 者問卷調查所得的數據,以及其他校內數據一併使用,以能更清晰檢視學校 整體情況,幫助學校進行以實證為本的自評工作。然而,學校不應視「要點 問題」為檢算清單,不宜割裂地逐項點算,而忽略了學校的特色和整體表現。

在表現指標範圍層面制定表現例證,整體描述學校在各個指標範圍的情況,

為學校提供較全面及綜合性的示例,以助學校人員更易掌握該指標範圍所描 述「優異」及「尚可」兩個層次的水平。學校人員參考「優異表現」及「尚 可表現」的表現例證時,須留意表現例證所描述的內容僅是舉例,只供學校 參考。

1.2 特點

本 局 期 望 學 校 能 從 整 體 的 角 度 去 檢 視 學 校 的 重 點 工 作, 以 提 升 評 估 工 作 的 效 能。表現指標有以下主要的特點:

(7)

第 2 章

表現指標的理念

香 港 學 校 表 現 指 標 是 評 估 學 校 表 現 的 重 要 工 具。 圖 三 透 過 綜 合 四 個 指 標 範 疇 所 涵 蓋 的 內 容, 描 述 表 現 指 標 的 理 念。 整 體 而 言, 圖 三 以「 學 生 表 現 」 的 兩 個 指 標 範 圍 為 中 心, 外 層 包 括「 學 與 教 」 和「 校 風 及 學 生 支 援 」 之 下 的 四 個 指 標 範 圍, 並 再 向 外 伸 展, 涵 蓋「 管 理 與 組 織 」 的 兩 個 範 圍。 圖 三 亦 提 出 學 校 在 運 用 表 現 指 標 時,需充分考慮學校的背景因素。

圖三:表現指標的理念

學 校 背 景 因 素

學校管理

專業領導

學生表現

學生支援

態度和行為

參與和成就

課程和評估

學生學習和教學 學校夥伴

(8)

2.1 「學生表現」範疇的理念

2.3 「校風及學生支援」範疇的理念 2.2 「學與教」範疇的理念

學生表現是學校需要關注的核心事務。根據香港教育目標,學校應為學生提供 全人發展的機會。學校需檢視學生在『態度和行為』及『參與和成就』兩方面 的表現,以便掌握學生全人發展的狀況。同時,學生表現亦是學校教育的主要 成果,學校可藉著學生在上述兩方面的表現,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評估學校 在其他指標範疇的工作成效。

為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學校應營造良好校風,為學生提供適切的 支援服務和多樣化的活動,並與家長及社會配合。在『學生支援』方面,學校 應訂定以學生為本及全校參與的政策,有策略地識別學生的成長需要,並為有 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使他們融入校園生活,發揮潛能。學校透過不 同的學生成長支援措施,促進學生的個人及群性發展。學校亦需建立校內良好 的人際關係,彼此接納,各展所長,營造積極愉快的學校氣氛,建立歸屬感和 團隊精神。同時,學校視家長、校友和外間機構為『學校夥伴』,與他們保持 良好溝通和緊密聯繫,包括鼓勵家校合作,善用外間資源,促進學校發展,並 讓學生透過參與社區活動,充實自己,回饋社會。

『課程和評估』是一項整體工作,需要互相配合。學校應根據課程發展議會建 議的中央課程架構、教育趨勢和學校發展,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發展 校本課程,有策略地推行適切的「學與教」措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

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共通能力、培養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以奠定學生自 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基礎。同時,學校亦需制定配合課程目標的評估政策,透 過有效的學習評估,提升學與教的成效。

優質的教學能促進學生學習。教師應以學生為本,訂定清晰教學目標,落實校 本課程,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和資源,促進課堂互動,以協助學生建構知識,

啟發思考,發揮潛能,並培養學習能力,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教師需照 顧不同學生的需要,給予他們適切的回饋,並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又 透過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學習機會,延展學生學習。學校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體現自主學習的精神,鼓勵他們積極分享協作,勇於探索冒險,讓他們樂於學 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及敢於創新。

(9)

2.4 「管理與組織」範疇的理念

2.5 表現指標使用的理念

優質的學校管理與組織是建基於良好的『專業領導』和『學校管理』兩個主要 的因素,為促進其他三個範疇工作的成效提供有利的條件。學校各階層的領導 在不同的工作崗位發揮專業領導的職能,與員工建立共同願景及制定清楚的學 校發展方向,以實踐辦學理念,並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為建構學校為學習社 群,學校應設置有效的措施支援教師、促進協作和專業成長。領導層並藉有 效的質素保證機制,監察工作的推行和評估成效,積極向學校的持份者匯報 學校表現,以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和體現問責精神。同時,各範疇的工作能有 效實踐及融入「策劃—推行—評估」的自評循環,藉此不斷自我完善,持續發 展。

按照圖三所示,為提升「學生表現」,學校須在「學與教」和「校風及學生支 援」兩個範疇有良好的配合,而優質的「管理與組織」能有效促進「學與教」

和「校風及學生支援」相關計劃的施行和評估,以達到自我完善。學校在四個 範疇的表現相互關聯,體現表現指標具有環環相扣,互為影響的性質。因此,

學校人員應以整體的角度,重點評估學校的工作。此外,由於每所學校的發展 步伐不同,學生的背景亦有差異,學校在運用指標進行評估時,應充分考慮本 身的背景因素,以配合「校情為本,對焦評估」的原則。

(10)

3.1 表現層次介紹

表現指標把學校工作表現分為「優異」、「良好」、「尚可」及「欠佳」四個 表現層次,學校可參考以下的準則,總結學校所處的發展階段,制定適切可行 的發展計劃,以促進學校自我完善,並體現問責精神。

第 3 章

表現層次及表現例證

表 現 層 次 評 估 準 則

優 異 學校在有關方面表現經常以優點為主,能達致預期目標,

成效顯著,並可作為成功經驗的推介。

良 好 學 校 在 有 關 方 面 表 現 優 點 多 於 弱 點, 並 向 著 預 期 目 標 穩 步發展,成效理想。

尚 可 學 校 在 有 關 方 面 表 現 優 點 及 弱 點 參 半; 學 校 朝 向 預 期 的 目標發展,工作漸見成效。

欠 佳 學 校 在 有 關 方 面 表 現 以 弱 點 為 主, 成 效 未 如 理 想, 未 能 達致預期的目標,須即時作出改善。

(11)

3.2 表現例證說明

為協助學校人員運用香港學校表現指標進行自評,此版本繼續在首三個指標範 疇的各個範圍制定「優異」及「尚可」兩個層次的表現例證,藉以描述指標範 圍的表現,供學校參考。表現例證是參考了質素保證視學(包括校外評核)的 結果及前線學校人員的意見而制定,反映學校的普遍情況,具實用參考價值。

然而,學校應按實證為本的自評原則,以及考慮學校的背景因素、特色和發展 步伐,適切地評鑑學校工作的表現及制定工作目標,不宜把表現例證作為必須 達致的目標。

「學生表現」範疇反映學校教育的成果,關注學生在『態度和行為』及『參與 和 成 就 』 方 面 的 表 現。 基 於 學 校 的 收 生 情 況 不 同, 學 生 的 背 景 和 能 力 亦 有 差 異,本局認為不宜在有關指標範圍列舉表現例證。然而,學校應就校本發展的 情況,對學生抱有合適的期望,並透過定期的評估,監察學生的表現和進展,

從而檢視學校工作的成效。

(12)

第 4 章

表現指標的內容

表 現 指 標 要 點 問 題

1.1 策劃 • 學校是否已建立自評機制?自評機制能否有效運作?

• 學校管理是否具透明度及問責性?

• 學校能否按辦學宗旨、學生需要及參考學校自評結果,制定 適切的發展優次?

• 學校如何因應發展優次,制定清晰具體的推行策略,包括人 力及資源調配等,以促進學校的發展?

1.2 推行 • 學校能否有效統籌及監察所訂定的重點發展工作?

• 學校能否促進科組的溝通和協作,使學校計劃得以順利推 行?

• 學校能否有效運用資源,推行重點發展工作,以提升學生學 習和成長支援的成效,以及促進管理的效能?

• 學校能否適當處理各項影響學生學習及安全的突發事情?

1.3 評估 • 學校如何衡量重點發展工作的推行成效?

• 學校如何運用評估的結果以回饋策劃工作?

• 學校如何讓持份者得知學校的表現?

• 學校能否推動自評文化?

範 疇 一 「 管 理 與 組 織 」

範圍 1:學校管理

(13)

表 現 例 證

優 異 表 現 舉 隅

學 校 的 自 評 機 制 發 展 成 熟, 並 能 有 效 推 動 自 評 文 化。 學 校 理 解 和 認 同 自 評 的 積 極 意 義, 重 視 成 效 檢 討, 反 思 教 學 效 能, 能 秉 持 實 證 為 本 的 原 則 進 行 自 評。 學 校 能 因 應 社 會 期 望 及 教 育 政 策 的 轉 變、 辦 學 宗 旨、 學 生 的 背 景 和 特 質, 有 系 統 而 全 面 地 審 視 本 身 的 強 弱, 並 參 考 自 評 數 據 資 料 分 析 和 視 學 報 告 建 議, 確 立 適 切 的 發 展 優 次, 進 而 制 定 目 標 清 晰、 策 略 切 實 可 行 的 工 作 計 劃。 科 組 能 積 極 配 合 學 校 的 發 展 重 點, 擬 訂 適 切 具 體 的 工 作 計 劃, 各 項 重 點 發 展 工 作 訂 有 適 當 的 評 估 方 法 和 成 功 準 則。 學 校 有 效 地 調 配 人 力 和 資 源, 有 策 略 地 開 發 及 運 用 校 外 資 源 , 以 推 動 各 項 重 點 發 展 工 作 , 亦 能 妥 善 運 用 有 特 定 用 途 的 撥 款 , 整 體 構 思 周 詳 。 學 校 決 策 過 程 具 透 明 度 , 既 有 教 師 的 廣 泛 參 與 , 亦 能 充 分 考 慮 其 他 持 份 者 的 意 見 。 學 校 亦 能 透 過 不 同 渠 道 讓 公 眾 及 持 份 者 知 悉 學 校 的 工 作 效 能 , 以 加 強問責和達致提高管理透明度的目的。

學 校 認 真 地 統 籌 重 點 發 展 工 作 的 推 行, 有 效 監 察 科 組 的 推 行 進 度、 資 源 運 用、

以 及 評 估 工 作 的 成 效。 科 組 亦 定 期 匯 報 工 作 進 展, 讓 管 理 層 能 基 於 科 組 報 告 及 其 他 評 估 資 料, 有 效 地 衡 量 工 作 成 效。 管 理 層 及 科 組 均 能 善 用 實 證, 對 焦 地 檢 視 及 分 析 工 作 計 劃 的 落 實 情 況 及 學 生 學 習 的 成 效, 並 適 時 調 整 策 略 和 調 配 資 源, 使 工 作 能 穩 步 邁 向 目 標。 科 組 溝 通 和 協 作 緊 密, 運 用 資 源 得 宜, 能 提 升 學 習成效。

學校有系統地管理日常事務,能靈活地作出應變,並適時檢視及重整工作流程,

以提升工作效能。學校亦能適當及迅速地處理和跟進突發事件,探索事情根源,

加強師生的危機意識及正面處理事故的方法。

學 校 善 用 校 本 及 教 育 局 提 供 的 自 評 工 具 蒐 集 數 據, 有 系 統 地 分 析 和 整 合 各 科 組 和 學 生 表 現 的 評 估 結 果, 作 深 度 的 反 思, 從 而 針 對 學 生 表 現 而 訂 定 改 善 計 劃,

並回饋下一周期的策劃工作,有效實踐「策劃—推行—評估」的自評循環周期。

學校的自評文化能植根於學與教,並融入恆常工作,師生均以追求卓越為目標,

促進學校持續進步,不斷完善。

˙

˙

˙

˙

(14)

尚 可 表 現 舉 隅

學校能配合辦學宗旨、教育政策的趨勢和學校現況,以及參考視學報告的建議,

制 定 發 展 目 標 及 推 行 策 略, 並 能 適 當 地 分 配 人 力 和 調 撥 資 源, 以 落 實 各 項 重 點 發 展 工 作 。 學 校 能 按 規 定 , 運 用 有 特 定 用 途 的 政 府 撥 款 。 在 制 定 政 策 時 , 學 校 能 徵 詢 持 份 者 的 意 見 , 亦 能 透 過 適 當 渠 道 讓 持 份 者 得 悉 學 校 情 況 、 發 展 方 向 及 策 略 , 政 策 的 制 訂 大 致 建 基 於 實 證 或 學 生 需 要 , 但 重 要 的 決 策 仍 缺 乏 教 師 的 廣 泛參與,管理的透明度不高。

大 部 分 科 組 的 工 作 計 劃 都 能 配 合 學 校 的 發 展 目 標, 適 當 運 用 資 源, 按 序 施 行,

並 進 行 檢 討。 學 校 能 委 派 恰 當 的 人 員 統 籌 重 點 發 展 工 作 及 監 察 資 源 運 用, 科 組 亦 定 期 匯 報 工 作 進 度 和 檢 討 其 成 效, 惟 推 行 上, 跨 科 組 的 協 作 仍 未 夠 緊 密, 部 分 科 組 的 檢 討 以 報 導 計 劃 的 實 施 進 度 為 主, 未 完 全 因 應 計 劃 的 目 的 對 焦 地 評 估 工作成效。

學 校 日 常 事 務 運 作 順 暢, 備 有 清 晰 程 序 和 具 體 指 引 處 理 危 機。 學 校 能 適 當 地 應 付和跟進突發事故,為學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學習環境。

學 校 已 建 立 自 評 機 制, 有 系 統 地 蒐 集 自 評 數 據 和 資 料。 學 校 能 採 用 校 本 及 教 育 局 提 供 的 自 評 工 具 分 析 學 生 的 需 要 和 學 校 的 強 弱, 以 制 定 發 展 優 次, 但 未 能 充 分利用數據對焦地評估工作成效,作出具體的跟進改善及回饋策劃。總括而言,

學 校 在 實 踐「 策 劃 — 推 行 — 評 估 」 的 自 評 循 環 周 期 上, 仍 需 改 善, 讓 自 評 文 化 能穩固紮根。

˙

˙

˙

˙

(15)

範圍 2:專業領導

表 現 指 標 要 點 問 題

2.1 領導與監察 • 領導層註一如何帶領教職員就學校發展方向建立共同願 景?

• 領導層如何以學生學習成效和全人發展為中心,提升學 校的效能?

• 領導層和中層管理人員註二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能 否掌握教育發展趨勢及與時並進?

• 領導層和中層管理人員是否具承擔精神,並以推動學校 持續進步為己任?

• 領導層和中層管理人員能否發揮策劃、統籌和監察的職 能?

2.2 協作與支援 • 領導層和中層管理人員的工作關係如何?能否促進教職 員的溝通和協作,以及提升士氣和團隊精神?

• 領 導 層 和 中 層 管 理 人 員 如 何 為 基 層 教 師 提 供 有 效 的 支 援?

2.3 專業發展 • 領導層能否知人善任,發揮教職員的專長?

• 學校如何訂定和安排適當的專業發展計劃,以提升學生 學習和成長支援的效能?

• 領導層如何帶動專業交流的風氣,以促進學校發展成為 學習社群?

(16)

表 現 例 證

優 異 表 現 舉 隅

領 導 層 對 教 育 有 理 想 和 抱 負 , 能 充 分 考 慮 不 同 持 份 者 的 意 見 , 訂 定 適 合 學 生 需 要 的 校 本 發 展 策 略 和 措 施 , 並 靈 活 運 用 校 內 資 源 和 開 拓 校 外 資 源 , 以 配 合 各 項 措 施 的 推 展 , 有 效 促 進 學 校 整 體 的 發 展 。 學 校 能 適 時 檢 視 工 作 的 成 效 和 調 配 資 源,在各範疇的重點工作都有良佳的表現或見持續進步。

領 導 層 和 中 層 管 理 人 員 具 豐 富 的 專 業 知 識, 掌 握 教 育 發 展 的 趨 勢, 高 瞻 遠 矚,

且 能 推 動 教 師 積 極 面 對 變 革, 與 教 職 員 建 立 共 同 願 景。 他 們 勇 於 承 擔 重 任, 積 極 配 合 學 校 發 展 方 向, 訂 定 具 體 的 科 組 計 劃, 並 有 效 發 揮 策 劃 及 統 籌 的 職 能,

適時監察工作的進度和質素,支援有需要的基層教師,確保目標達成。

領 導 層 和 中 層 管 理 人 員 互 相 支 援, 合 作 無 間。 他 們 能 調 動 教 師 的 積 極 性, 與 教 師 聯 繫 緊 密, 營 造 和 諧 的 工 作 氣 氛, 有 效 提 升 士 氣 和 團 隊 精 神。 領 導 層 具 卓 越 的領導能力和人際溝通技巧,能推動教師進行專業交流和反思,並讓持續進步、

自 我 完 善 的 文 化 在 學 與 教 層 面 體 現。 領 導 層 有 策 略 地 賦 權 展 能, 讓 中 層 管 理 人 員分擔學校的領導職能,逐步體現分權領導,培育未來領導人才。

領 導 層 能 適 當 地 選 人 任 事, 以 發 揮 教 職 員 的 專 長。 在 人 力 資 源 發 展 方 面, 領 導 層 能 善 用 考 績, 讓 教 職 員 知 所 強 弱, 並 制 定 適 合 個 人 和 學 校 發 展 需 要 的 持 續 專 業 發 展 計 劃, 以 更 新、 豐 富 及 擴 闊 他 們 的 專 業 知 識、 技 巧 及 經 驗, 提 升 工 作 效 能。 領 導 層 善 用 校 內 校 外 的 資 源, 有 策 略 地 加 強 教 師 專 業 交 流, 能 達 致 強 化 教 師團隊的專業能量的目標,使學校成為學習社群。

˙

˙

˙

˙

(17)

尚 可 表 現 舉 隅

領 導 層 了 解 教 育 的 新 趨 勢 和 各 項 教 育 政 策, 能 帶 領 學 校 制 定 發 展 目 標、 調 撥 校 內 資 源 及 開 拓 校 外 資 源, 以 支 援 各 項 重 點 工 作, 並 按 時 檢 視 工 作 的 進 展 和 資 源 的運用。學校在各範疇的重點工作的整體表現僅屬中規中矩。

領 導 層 和 主 要 中 層 管 理 人 員 對 所 負 責 的 工 作 大 都 具 一 定 的 專 業 知 識, 他 們 有 責 任 感, 能 各 司 其 職, 努 力 工 作。 大 部 分 中 層 管 理 人 員 能 配 合 學 校 發 展 方 向 訂 定 科組計劃,並有序地施行,惟監察及檢討的職能未盡發揮。

領 導 層 與 大 部 分 教 職 員 關 係 融 洽, 溝 通 大 致 暢 順, 在 推 動 學 校 發 展 方 面 方 向 一 致, 但 在 制 訂 推 行 策 略 時, 則 仍 欠 缺 共 識, 團 隊 協 作 僅 屬 一 般。 小 部 分 中 層 管 理人員需要領導層更多專業支援,以助發揮其應有的角色及職能。

領 導 層 按 既 定 原 則 分 配 工 作, 並 清 楚 界 定 教 職 員 的 職 責 範 圍, 又 能 利 用 考 績 評 鑑 教 職 員 的 工 作 表 現 和 適 時 給 予 回 饋, 以 提 升 工 作 效 能。 領 導 層 重 視 教 職 員 的 專 業 成 長, 教 師 亦 大 都 不 時 進 修。 學 校 大 致 能 針 對 學 校 及 學 生 的 需 要, 以 提 升 學 習 效 能 為 目 標, 制 訂 教 師 專 業 發 展 計 劃; 學 校 已 建 立 平 台, 讓 教 師 進 行 分 享 交流,校內專業交流的風氣尚算不俗,但與發展成為學習社群的目標尚有距離。

˙

˙

˙

˙

(18)

範 疇 二 「 學 與 教 」

範圍 3:課程和評估

表 現 指 標 要 點 問 題

3.1 課程組織 • 學校的課程能否配合教育發展趨勢、校本發展目標及學生 的學習需要而規劃?

• 學校如何組織均衡而寬廣的課程架構,以豐富學生的學習 經歷?

• 學校如何調適學習內容和訂定學與教策略,以照顧學生的 學習需要?

3.2 課程實施 • 學校如何有策略地落實校本課程?

• 各學習領域能否透過溝通和協作,以推動校本課程的實施?

• 學校能否有效監察校本課程的實施?

3.3 學習評估 • 學校如何有策略地落實家課和評估政策?

• 學校能否掌握促進學習評估的概念? 能否有效運用多元化 的學習評估方式, 評鑑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態度方面的表

現?

• 學校能否參考不同的評估數據,因應學生的表現,給予適時 及有效的回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

3.4 課程評鑑 • 學校有何機制評鑑課程實施的成效?

• 學校如何運用課程評鑑結果回饋課程策劃?

(19)

表 現 例 證

優 異 表 現 舉 隅

學 校 能 考 慮 教 育 發 展 趨 勢註 三、 辦 學 宗 旨 及 學 生 的 多 樣 性, 制 定 明 確 而 優 次 分 明 的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目 標。 學 校 制 定 清 晰 和 具 體 的 課 程 計 劃, 包 括 學 校 整 體 語 文 政 策、 家 課 和 評 估 政 策 等, 亦 能 適 時 檢 視 和 優 化 課 程 的 規 劃 與 推 行, 並 加 強 統 籌 及 協 調, 能 照 顧 不 同 學 生 的 學 習 需 要, 有 效 幫 助 學 生 學 習。 學 校 制 定 靈 活 而 開 放 的 課 程 架 構, 適 當 地 編 排 學 習 時 間, 為 學 生 提 供 均 衡 而 寬 廣 的 課 程 和 全 人 發 展 的 機 會。 學 校 的 整 體 課 程 規 劃 顧 及 縱 向 的 發 展, 不 同 學 習 階 段 銜 接 暢 順, 能 提 升 學 生 不 同 學 習 領 域 的 知 識, 培 養 他 們 的 共 通 能 力、 正 面 價 值 觀 和 態 度註 四。 課 程 內 容 能 結 合 學 習 與 生 活, 為 學 生 提 供 多 元 化 的 學 習 經 歷, 有 效 照 顧 學 生 的 學 習 動 機、 興 趣 和 能 力, 並 能 促 進 學 生 自 主 學 習。 各 學 習 領 域 均 能 訂 定 配 對 目 標的計劃,並貫徹執行。

學 校 能 夠 恰 當 調 撥 人 力 和 財 政 資 源, 以 及 為 教 師 創 造 空 間, 支 援 和 落 實 所 訂 定 的 課 程 政 策 和 計 劃。 課 程 負 責 人 能 有 效 發 揮 課 程 領 導 職 能, 充 分 落 實 所 訂 的 工 作。 各 學 習 領 域 能 透 過 有 效 的 溝 通 和 協 作, 善 用 學 與 教 討 論 和 觀 摩 的 機 會, 針 對 重 點 安 排 不 同 的 校 本 專 業 發 展 活 動, 如 共 同 備 課、 觀 課、 行 動 研 究 等, 成 功 建立專業分享文化,增加教師協作交流的機會,有效提升學與教的質素。

˙

˙

註三 • 五種基要學習經歷:德育及公民教育、智能發展、社會服務、體藝發展、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 七個學習宗旨: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閱讀習慣、語文能力、學習能力、八個學習領域的知識、健康生活方式;

• 四個關鍵項目:德育及公民教育(包括國民教育及基本法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包括跨課程閱讀)、專題研習(包括個 別及跨學科)、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包括電子學習)。

學 校 配 合 學 生 程 度、 需 要 和 能 力 的 發 展 而 制 定 家 課 和 評 估 政 策, 透 過 學 校 網 頁 等 途 徑, 適 時 向 家 長 闡 述 有 關 政 策 和 保 持 緊 密 溝 通, 並 鼓 勵 家 長 就 子 女 的 課 業 表 現 給 予 回 饋。 各 學 習 領 域 能 夠 落 實 學 校 所 制 定 的 家 課 和 評 估 政 策, 設 計 有 效 益 的 家 課, 有 策 略 地 實 施 促 進 學 習 的 評 估, 並 進 一 步 幫 助 學 生 連 繫 學 習 與 評 估

註 五, 培 養 自 主 學 習。 學 校 能 按 教 學 目 標, 善 用 多 元 化 的 評 估 方 式, 如 引 入 學 生 自 評、 互 評 及 家 長 評 估 等, 評 估 學 生 的 學 習 情 況, 以 及 適 時 地 藉 有 效 的 回 饋 , 促進學習。評估內容能涵蓋學生的知識、態度和能力。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

˙

(20)

學 校 制 定 清 晰 的 監 察 機 制, 通 過 不 同 的 方 式, 適 時 而 有 效 地 監 察 課 程 的 落 實。

學 校 能 因 應 課 程 發 展 重 點, 採 用 適 切 的 措 施, 如 觀 課、 查 閱 簿 冊 等 掌 握 各 項 教 學 計 劃 和 學 習 活 動 的 實 施 情 況, 清 楚 了 解 課 程 發 展 和 學 與 教 的 成 效。 各 學 習 領 域 有 目 標 和 策 略 地 檢 討 和 反 思 工 作 成 果, 幫 助 調 適 課 程 發 展 路 向。 教 師 透 過 交 流 和 討 論, 檢 討 課 程 架 構 和 設 計, 以 及 學 生 在 校 內 和 校 外 的 各 項 活 動 表 現。 學 校 善 用 各 種 評 估 資 料, 分 析 學 生 的 學 習 表 現 及 學 習 難 點, 並 持 續 跟 進, 且 有 效 回饋課程規劃和學與教策略,整體提升學與教的質素。

˙

能 力 設 計 課 業, 鞏 固 和 延 展 學 生 所 學。 課 業 的 設 計 能 突 顯 各 學 習 領 域 的 學 習 重 點 和 適 當 涵 蓋 跨 課 程 學 習 元 素, 有 效 發 展 學 生 的 共 通 能 力。 學 校 有 系 統 地 記 錄 學 生 在 學 業 和 學 業 以 外 的 表 現 和 經 歷, 能 充 分 反 映 學 生 在 各 方 面 的 成 就 和 能 力。

(21)

尚 可 表 現 舉 隅

學 校 有 配 合 教 育 發 展 趨 勢, 並 按 辦 學 宗 旨 及 學 生 的 能 力 和 需 要, 制 定 校 本 課 程 發 展 目 標 和 推 行 策 略。 學 校 的 課 程 架 構 涵 蓋 各 個 學 習 領 域, 能 為 學 生 提 供 全 方 位 學 習 的 機 會, 亦 豐 富 學 生 的 學 習 經 歷, 培 養 學 生 的 知 識、 共 通 能 力、 正 面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並 運 用 四 個 關 鍵 項 目 的 策 略, 幫 助 學 生 學 習。 學 校 根 據 課 程 目 標 檢視課程的均衡性,以及制定評估政策。然而,圖書館與科組的協作有待加強,

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 校 大 致 能 調 撥 人 力 和 財 政 資 源, 以 及 為 教 師 創 造 空 間, 支 援 所 訂 定 的 課 程 策 略 和 計 劃。 課 程 負 責 人 尚 未 充 分 發 揮 課 程 領 導 職 能, 以 推 動 及 完 善 整 體 課 程 規 劃 與 發 展。 學 校 投 放 資 源 照 顧 不 同 學 生 的 學 習 需 要, 如 安 排 分 組 教 學、 課 堂 以 外 的 學 習 支 援 和 延 伸 學 習 等, 惟 在 調 適 課 程 和 訂 定 教 學 策 略 方 面 未 有 充 分 照 顧 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或能力。部分學習領域能透過觀課和學與教方面的討論,

提升教師協作交流。

學 校 透 過 學 校 網 頁 等 途 徑 讓 家 長 知 悉 家 課 和 評 估 政 策。 部 分 學 習 領 域 能 夠 執 行 學 校 所 制 定 的 家 課 和 評 估 政 策, 大 致 掌 握 評 估 促 進 學 習 的 概 念。 學 校 運 用 不 同 的 評 估 方 式, 初 步 引 入 學 生 和 家 長 參 與 評 估, 並 嘗 試 參 考 不 同 的 評 估 數 據, 促 進 學 生 的 學 習。 評 估 內 容 涵 蓋 學 生 的 知 識、 態 度 和 能 力, 深 淺 程 度 適 中。 部 分 課 業 的 設 計 能 照 顧 學 生 的 能 力 和 需 要, 內 容 和 形 式 配 合 學 科 的 學 習 重 點。 課 業 多 以 鞏 固 學 習 為 主; 部 分 課 業 能 幫 助 學 生 發 展 共 通 能 力。 部 分 教 師 能 就 學 生 的 課業表現給予具體回饋,幫助學生改善學習。

學校已設立機制監察課程的實施,亦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檢視工作,如透過觀課、

查 閱 簿 冊 等, 了 解 課 程 的 推 展 和 成 效。 學 校 透 過 蒐 集 和 運 用 與 課 程 及 學 習 評 估 有 關 的 資 料 和 數 據, 評 估 課 程 計 劃、 實 施 情 況, 以 及 學 生 學 習 表 現, 惟 部 分 學 習 領 域 在 課 程 評 鑑 方 面 的 工 作 尚 見 不 足, 未 有 具 體 分 析 學 生 的 學 習 表 現 和 學 習 難點,亦未能善用評估結果回饋課程規劃和學與教政策,以提升學與教的成效。

˙

˙

˙

˙

(22)

表 現 指 標 要 點 問 題

4.1 學習過程 • 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及對學習感興趣?

• 學生能否有效運用學習策略和資源進行學習,以達成學習目標?

• 學生能否藉著回饋改善學習?

4.2 學習表現 • 學生能否掌握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 學生在學習活動和課業的表現如何?

• 學生的共通能力表現如何?

• 學生的閱讀習慣如何?

4.3 教學組織 • 教師如何配合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能力去設計教學內容及採取適 切的教學策略?

4.4 教學過程 • 教師能否有效運用傳意技巧,讓學生掌握所學?

• 教師如何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調節教學步伐及教學策略,以 促進學生學習?

• 教師能否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課堂管理是否有效?

• 教師能否提供不同的參與機會,讓學生分享和交流經驗,以促 進課堂互動,提升學習效能?

• 教師是否具備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教學態度?是否對學生抱有適 切的期望?

4.5 回饋跟進 • 教師能否有效給予學生適切的回饋,讓學生知所改善?

• 教師能否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展,並提供機會讓學生延展學習?

範圍4:學生學習和教學

(23)

表 現 例 證

優 異 表 現 舉 隅

學 生 具 備 濃 厚 的 學 習 興 趣 和 動 機, 能 主 動 及 積 極 投 入 學 習 活 動, 對 學 習 甚 有 自 信。 學 生 學 習 態 度 認 真, 具 自 學 精 神, 用 心 聆 聽, 勇 於 發 問, 樂 於 表 達 意 見 和 踴 躍 回 應 教 師 的 提 問。 學 生 能 運 用 適 當 的 學 習 策 略 和 各 種 資 源 以 達 成 學 習 目 標,包括能夠熟練地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擴闊學習空間;已建立閱讀習慣,

掌 握 閱 讀 策 略, 具 備 理 解、 分 析 及 思 維 等 研 習 能 力。 學 生 能 掌 握 學 習 重 點, 懂 得 在 不 同 的 情 況 下 靈 活 運 用 所 獲 取 的 知 識 和 技 能 去 解 決 問 題, 表 現 出 獨 立 學 習 能 力。 學 生 具 備 良 好 的 溝 通 技 巧, 在 回 答 問 題 及 匯 報 時, 學 生 表 達 清 晰, 說 話 流 暢 兼 有 條 理, 大 方 得 體; 在 小 組 學 習 活 動 中, 學 生 樂 意 與 同 學 交 流, 協 作 學 習, 共 同 解 決 問 題, 具 備 良 好 的 協 作 能 力。 學 生 能 認 真 地 完 成 課 業, 課 業 具 創 意。 學 生 樂 於 接 受 意 見, 能 持 續 藉 著 回 饋 肯 定 自 己 的 優 點, 辨 識 弱 項, 積 極 作 出改善,加深對學習內容的掌握。

教 師 能 按 學 生 的 已 有 知 識 和 學 習 動 機、 興 趣 和 能 力 等, 訂 定 合 適 的 教 學 目 標 和 學 習 內 容, 並 靈 活 運 用 教 學 策 略, 提 供 多 樣 化 的 互 動 學 習 機 會, 為 學 生 創 設 有 意 義 的 學 習 情 境, 適 當 連 繫 學 生 的 生 活 經 驗, 引 發 學 生 主 動 學 習。 教 師 讓 學 生 從參與學習中獲得豐富的交流、協作與體驗的機會,有效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教 師 配 合 教 學 目 標, 善 用 課 室 和 學 科 資 源 及 資 訊 科 技, 妥 善 布 置 學 習 環 境 以 豐 富學生學習經歷,培養學生自學精神。

教 師 能 熟 練 和 準 確 地 運 用 教 學 語 言, 進 行 學 與 教 活 動, 既 切 合 學 生 能 力, 亦 提 供 適 當 的 語 境, 協 助 學 生 有 效 表 達 意 見。 教 師 講 解 流 暢 生 動、 有 條 理, 指 示 和 示 範 清 楚, 提 問 具 層 次, 能 引 發 學 生 思 考, 鼓 勵 學 生 探 索 學 習。 教 師 能 為 學 生 營 造 熱 烈 的 課 堂 學 習 環 境, 妥 善 管 理 課 堂 秩 序, 在 安 全 有 序 的 環 境 中, 引 導 學 生 學 習。 教 師 具 良 好 的 專 業 知 識, 透 徹 掌 握 本 科 的 知 識 和 教 學 策 略, 教 學 態 度 認 真, 富 責 任 感, 對 學 生 抱 有 適 切 期 望, 能 因 應 學 生 的 學 習 進 展, 適 當 調 適 教 學 節 奏 與 學 習 內 容, 恰 當 地 滲 入 培 育 學 生 正 面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的 元 素, 並 運 用 多 樣 化 的 教 學 策 略, 讓 不 同 能 力 的 學 生 循 序 發 展, 同 時 鼓 勵 有 能 力 的 學 生 在 學 習 上追求卓越。

˙

˙

˙

(24)

尚 可 表 現 舉 隅

學 生 對 學 習 感 興 趣, 能 依 循 教 師 指 示 參 與 學 習 活 動; 上 課 留 心, 普 遍 遵 守 課 堂 秩 序, 願 意 在 教 師 的 指 導 下 學 習 及 回 應 教 師 的 提 問, 惟 主 動 學 習 精 神 不 強。 學 生 在 回 答 問 題 及 匯 報 時, 普 遍 能 表 達 清 晰, 語 意 完 整。 在 小 組 學 習 活 動 中, 學 生 一 般 能 在 教 師 的 指 導 下 參 與 討 論 及 完 成 活 動。 學 生 大 都 接 受 意 見, 能 藉 著 回 饋 知 道 自 己 的 學 習 表 現, 並 嘗 試 作 出 改 善。 學 生 能 明 白 學 習 重 點, 大 致 掌 握 知 識 和 技 能, 並 依 循 教 師 的 指 示 完 成 課 業, 課 業 整 潔 及 有 條 理。 學 生 普 遍 對 閱 讀 感 興 趣, 閱 讀 習 慣 已 漸 漸 養 成。 學 生 能 掌 握 基 本 的 學 習 策 略 和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進 行學習,惟有關策略及技巧的運用未見深化,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亦不強。

教 師 大 致 能 考 慮 學 生 的 已 有 知 識, 訂 定 合 適 的 教 學 目 標 和 學 習 內 容, 並 安 排 多 元 化 的 學 習 活 動, 協 助 學 生 掌 握 學 習 重 點。 教 師 普 遍 能 針 對 教 學 目 標, 運 用 學 習 材 料 和 學 科 資 源, 幫 助 學 生 學 習。 教 師 在 設 計 及 安 排 學 習 活 動 方 面 未 有 充 分 考慮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要。

教 師 採 用 配 合 學 校 政 策 的 教 學 語 言 授 課, 講 解 和 指 示 清 晰, 能 運 用 提 問 以 維 持 學生的學習動機,推進教學。部分教師能運用不同層次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

培 養 他 們 的 高 階 思 維 能 力。 教 師 能 按 教 學 需 要 布 置 學 習 環 境, 讓 學 生 在 嚴 謹 的 氣 氛 下 進 行 學 習。 教 學 以 講 解 為 主, 學 生 參 與 活 動 未 夠 活 躍, 發 展 共 通 能 力 的 機 會 需 要 增 加。 教 師 具 專 業 知 識, 了 解 本 科 發 展 情 況, 教 學 態 度 投 入, 對 學 生 有期望,支持及鼓勵不同能力的學生投入學習。

教 師 安 排 不 同 的 方 式 評 估 學 生 的 學 習 進 展, 並 鼓 勵 學 生 回 應 問 題, 能 理 解 學 生 的 看 法 和 指 出 學 生 錯 處, 間 有 鼓 勵 和 讚 賞 學 生, 惟 跟 進 未 能 具 體 適 切 以 促 進 學 習。此外,教師能安排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幫助學生應用所學,鞏固學習。

˙

˙

˙

˙

(25)

表 現 指 標 要 點 問 題

5.1 學生成長支援 • 學校如何識別學生在成長支援上的各項需要?

• 學校能否有效策劃校本學生支援服務?

• 學校如何為學生安排切合他們個人成長需要的學習經歷,

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訂定個人的學習目標?

• 學校如何為學生安排切合他們群性發展需要的支援策略,

以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提升學生的 人際關係和社會責任感?

• 學校能否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註六提供適切的支援,使 他們融入校園生活,發揮潛能?

• 學校如何評鑑學生成長支援服務的成效?

5.2 學校氣氛 • 教職員、師生和學生間的人際關係如何?

• 學校按其辦學宗旨和目標建立了怎樣的校園生活特質?

• 學校的校園生活特質如何影響學校的文化和發展?

範 疇 三 「 校 風 及 學 生 支 援 」

範圍 5:學生支援

(26)

表 現 例 證

優 異 表 現 舉 隅

學 校 明 白 學 生 在 不 同 成 長 階 段 的 態 度 、 行 為 及 心 智 發 展 實 況 , 並 能 善 用 從 不 同 途 徑 , 如 觀 察 、 持 份 者 問 卷 、 情 意 及 社 交 表 現 評 估 套 件 等 所 得 的 資 料 , 識 別 學 生 在 成 長 支 援 上 的 各 項 需 要 。 學 校 設 立 良 好 的 機 制 , 就 如 何 因 應 學 生 的 需 要 , 照 顧 他 們 的 成 長 發 展 達 成 共 識 , 制 訂 學 生 成 長 和 支 援 的 政 策 及 措 施 , 且 備 有 整 全 而 具 方 向 的 發 展 計 劃 , 為 學 生 提 供 多 元 化 的 活 動 和 支 援 服 務 , 並 協 助 他 們 訂 定 和 實 踐 個 人 成 長 的 目 標 。 學 校 亦 能 透 過 完 善 的 統 籌 、 協 調 及 監 察 機 制 , 以 全 校 參 與 的 精 神 , 有 效 地 實 施 校 本 學 生 發 展 和 支 援 服 務 , 以 及 評 鑑 其 效 能 , 並 適 時作出靈活調配和跟進。

學 校 適 時 利 用 生 活 化 的 題 材 及 時 事 議 題, 讓 學 生 從 不 同 的 角 度 思 考, 並 釐 清 相 關 的 價 值 取 向, 然 後 作 出 合 理 的 判 斷。 學 校 妥 善 地 安 排 學 生 參 與 校 內、 外 不 同 類 型 的 成 長 經 歷 活 動 或 具 挑 戰 性 的 任 務, 讓 他 們 實 踐 所 學, 發 揮 潛 能, 並 適 時 引 導 他 們 反 思 和 檢 視 學 習 成 果, 幫 助 他 們 提 升 自 信 心 和 自 我 管 理 能 力。 學 校 又 有 系 統 地 培 訓 學 生 領 袖, 培 養 他 們 自 行 策 劃 及 組 織 活 動 的 領 導 能 力。 學 校 能 因 應 不 同 成 長 階 段 的 學 生 的 問 題 及 需 要, 有 策 略 地 為 他 們 提 供 適 切 的 發 展 性、 預 防 性 及 補 救 性 的 學 生 輔 導 服 務, 鞏 固 他 們 在 個 人 和 社 群 發 展 等 方 面 的 成 長 體 驗,並培養他們的抗逆能力,幫助他們積極面對挑戰。

學 校 循 序 漸 進 地 幫 助 學 生 及 早 了 解 生 涯 規 劃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協 助 他 們 認 識 自 己 的 興 趣、 能 力 及 志 向, 以 及 銜 接 升 學 及 就 業 的 多 元 出 路, 從 而 作 出 知 情 和 負 責 任 的 選 擇, 並 將 學 業 及 事 業 抱 負 與 全 人 發 展 及 終 身 學 習 連 結。 學 校 亦 能 因 應 學 生 的 不 同 需 要, 提 供 小 組 及 個 別 輔 導 和 跟 進, 並 善 用 資 源, 在 現 有 升 學 就 業 輔 導 的 基 礎 上, 進 一 步 擴 闊 和 深 化 服 務 內 容, 以 及 提 升 教 師 團 隊 的 專 業 能 量, 推 動全面的生涯規劃教育和適時作出檢視及修訂。

學 校 有 策 略 地 營 造 一 個 關 愛、 和 諧 及 互 助 的 校 園, 透 過 班 級 經 營 及 朋 輩 支 援 計 劃,有效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學校亦透過有系統及周全的價值教育規劃,

並 配 合 正 面 的 鼓 勵、 獎 懲 制 度 及 訓 輔 活 動, 幫 助 學 生 建 立 正 面 的 價 值 觀 和 積 極 的 態 度, 尤 其 重 視 培 養 堅 毅、 尊 重 他 人、 責 任 感、 國 民 身 份 認 同、 承 擔 精 神、

誠信及關愛。

˙

˙

˙

˙

(27)

˙

˙

˙

學 校 能 及 早 識 別 有 不 同 學 習 需 要 的 學 生, 並 就 各 項 歧 視 條 例註七的 要 求, 照 顧 學 生 的 多 樣 性, 建 立 共 融 文 化。 學 校 亦 能 全 面 及 有 系 統 地 訂 定 具 體 政 策, 確 保 每 個 學 生 均 能 發 揮 潛 能。 學 校 有 效 落 實 統 籌、 推 行、 監 察 及 評 估 的 工 作, 各 科 組 能 保 持 專 業 協 作, 善 用 資 源, 為 學 生 提 供 適 切 的 支 援 服 務, 如 輔 導 課 程、 增 潤 課 程、 銜 接 / 啟 動 課 程、 治 療 服 務 等。 為 幫 助 教 師 更 有 效 地 照 顧 學 生 的 不 同 需 要,學校有系統地制定合適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提升專業水平。

學 校 全 體 教 職 員 能 合 力 推 動 和 營 造 積 極 進 取 的 學 校 氣 氛。 教 職 員 對 學 生 抱 有 適 切 的 期 望, 鼓 勵 他 們 追 求 卓 越, 師 生 關 係 融 洽。 學 生 自 律 守 規, 勤 奮 力 學, 尊 重教職員,對人有禮,同學間相處融洽,彼此友愛,積極投入學校活動和服務。

教 職 員 和 學 生 熱 愛 校 園 生 活, 凝 聚 力 強, 能 貫 徹 學 校 的 辦 學 宗 旨 和 目 標, 發 揚 學校的優良傳統文化。教師積極推動教研工作,以專業態度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持續地建構學習社群的文化。

學 校 已 建 立 一 個 完 善 的 學 生 支 援 網 絡, 有 系 統 地 透 過 群 體 活 動, 幫 助 學 生 發 展 個 人 潛 能 和 建 立 良 好 的 人 際 關 係。 學 校 有 策 略 地 為 學 生 提 供 全 方 位 的 學 習 機 會, 拓 寬 學 生 視 野, 帶 領 學 生 跑 出 課 室, 認 識 社 會、 國 家 及 世 界, 以 豐 富 他 們 的學習經歷。學校也會採用多元化的方式,評估學生在學業和學業以外的表現,

從而協助學生了解自己,訂立個人的目標,力求進步。

˙

(28)

尚 可 表 現 舉 隅

學 校 能 識 別 學 生 在 成 長 支 援 上 的 基 本 需 要, 並 因 應 他 們 的 成 長 需 要, 提 供 足 夠 的 學 習 經 歷。 各 科 組 能 策 劃 相 關 的 活 動, 以 配 合 學 校 的 發 展 方 向 和 重 點。 學 校 亦開始帶動科組間協作文化,惟監察機制尚欠完善,未能恰當地運用評估資料,

分析及評鑑整體支援計劃和措施的成效,進行跟進,回饋策劃。

學校能透過校本輔導服務、品德及健康教育和個人輔導等,為學生在自我認識、

人 際 關 係 及 群 體 生 活 各 方 面 提 供 不 同 的 經 驗 或 培 訓, 啟 發 學 生 的 心 智 發 展, 鍛 鍊 學 生 的 體 魄, 幫 助 學 生 管 理 情 緒, 建 立 個 人 興 趣, 汲 取 與 成 長 階 段 相 關 的 知 識。 學 校 尚 能 運 用 資 源, 例 如「 生 涯 規 劃 津 貼 」, 幫 助 學 生 及 早 了 解 個 人 的 能 力、 興 趣 及 志 向, 並 為 他 們 提 供 升 學 及 就 業 資 訊, 協 助 他 們 透 過 追 求 自 己 的 目 標, 展 現 個 人 潛 能, 惟 學 校 未 能 透 過 全 校 參 與, 有 系 統 地 在 學 生 不 同 的 發 展 階 段, 提 供 全 面 的 生 涯 規 劃 教 育 及 適 切 的 個 人 升 學 及 就 業 支 援 和 跟 進。 學 校 設 有 不 同 的 服 務 崗 位, 為 學 生 提 供 實 踐 機 會, 培 養 積 極 服 務 他 人 的 態 度, 惟 相 關 活 動 未 能 適 時 引 導 學 生 反 思 服 務 表 現 及 提 出 改 善 的 建 議, 幫 助 他 們 提 升 自 我 管 理 能力和建立服務他人的信念。

學 校 亦 能 透 過 清 晰 的 獎 懲 制 度、 適 切 的 輔 導 活 動、 重 點 的 價 值 教 育、 領 袖 生 培 訓 等, 幫 助 學 生 遵 守 校 規, 懂 得 朋 輩 相 處 之 道, 學 習 照 顧 低 年 級 學 生, 明 白 社 會 規 範 及 應 有 的 價 值 取 向。 然 而, 學 校 尚 未 建 立 一 個 全 面 的 學 生 支 援 網 絡, 適 時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

學 校 能 識 別 有 不 同 學 習 需 要 的 學 生, 並 關 注 各 項 歧 視 條 例 的 要 求, 以 照 顧 學 生 的 多 樣 性。 各 科 組 能 為 學 生 提 供 適 當 的 支 援 服 務, 如 輔 導 課 程、 增 潤 課 程、 銜 接 / 啟 動 課 程、 治 療 服 務 等, 惟 學 校 未 能 充 分 促 進 科 組 間 的 協 作, 有 系 統 地 照 顧 不 同 學 生 的 學 習 需 要。 學 校 亦 未 能 持 續 檢 視 資 源 運 用 的 情 況, 以 提 升 支 援 服 務質素和監察成效。

學 校 領 導 層 及 中 層 管 理 人 員 能 維 繫 教 職 員 間 和 諧 的 工 作 關 係, 促 進 彼 此 合 作。

教 職 員 關 心 學 生, 給 予 學 生 讚 賞 和 鼓 勵, 師 生 關 係 尚 算 良 好。 學 生 守 規, 尊 重 教師,與別人和睦相處,願意參與學校活動和服務。

教 職 員 認 同 學 校 的 辦 學 宗 旨, 各 司 其 職, 對 學 校 活 動 和 事 務 採 取 合 作 態 度。 學 生 喜 歡 校 園 生 活, 對 學 校 環 境 感 到 滿 意。 學 校 定 期 自 我 檢 視, 改 善 學 校 工 作,

˙

˙

˙

˙

˙

˙

(29)

範圍 6:學校夥伴

表 現 指 標 要 點 問 題

6.1 家校合作 • 學校提供的家長教育怎樣配合學生成長的需要?

• 學校如何策動家長支援學校?

• 學校如何協助家教會發揮作為家校橋樑的角色?

• 學校是否有適切的渠道讓家長表達意見?學校如何回 應及跟進家長的意見?

6.2 對外聯繫 • 學校是否能按發展需要與外界建立適切的聯繫?

• 學校能否透過與外界的聯繫和協作,支援學生學習及 學校的重點發展工作?

• 學校如何善用校友網絡以支援學校發展?

(30)

表 現 例 證

優 異 表 現 舉 隅

學 校 視 家 長 為 學 校 發 展 的 重 要 夥 伴, 建 立 方 便 而 多 元 化 的 渠 道 與 家 長 保 持 密 切 的 聯 繫, 共 同 促 進 學 生 的 全 人 發 展。 家 教 會 提 供 一 個 良 好 家 校 溝 通 的 平 台, 有 效地蒐集和跟進家長對學校的意見,促進彼此緊密的合作。家長代表為校董會 / 法 團 校 董 會 成 員, 能 據 實 及 客 觀 地 向 學 校 反 映 意 見 和 作 出 建 議, 參 與 制 訂 學 校 政 策。 家 教 會 委 員 熱 心 積 極、 信 任 學 校, 認 同 和 支 持 學 校 的 發 展 方 向。 學 校 視 家 長 為 支 援 學 生 成 長 的 夥 伴, 透 過 多 元 化 的 家 長 教 育 活 動, 提 升 家 長 教 育 子 女 的知識和技巧。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活動,並能對學校提供適切的支援。

學 校 積 極 與 社 區 及 外 間 機 構 保 持 緊 密 的 聯 繫, 除 支 援 學 校 的 發 展 外, 更 拓 寬 學 生 視 野 和 豐 富 學 生 的 學 習 經 歷。 學 校 因 應 發 展 需 要 有 計 劃 地 引 入 外 間 機 構 與 教 師 就 學 校 的 關 注 事 項 進 行 專 業 交 流 與 協 作, 有 效 地 優 化 校 本 課 程 及 學 生 支 援 服 務, 促 進 全 人 發 展。 學 校 有 策 略 地 安 排 師 生 參 與 不 同 的 交 流 活 動 及 計 劃, 促 進 他 們 的 成 長。 校 友 關 心 學 校 的 發 展, 凝 聚 力 強, 積 極 參 與 校 友 會 及 學 生 支 援 計 劃,協助學校持續發展。

˙

˙

尚 可 表 現 舉 隅

學 校 重 視 家 校 合 作, 透 過 不 同 的 渠 道 與 家 長 保 持 聯 繫。 家 教 會 可 向 學 校 反 映 意 見, 有 機 會 參 與 學 校 事 務。 家 教 會 委 員 尚 算 積 極, 每 年 籌 辦 不 少 聯 誼 及 親 子 活 動, 以 促 進 家 校 合 作 和 溝 通, 惟 學 校 未 能 有 策 略 地 推 動 家 長 參 與 學 校 的 發 展 工 作。 學 校 的 家 長 教 育 活 動 能 配 合 學 生 的 成 長 需 要, 有 助 家 長 輔 助 子 女 成 長。 家 長樂於參與家教會和學校活動,願意和學校合作,了解學校的一般情況。

學 校 與 社 區 及 外 間 機 構 保 持 聯 繫, 以 支 援 學 校 推 展 不 同 的 活 動 及 計 劃, 安 排 大 致 能 回 應 學 校 發 展 及 學 生 的 需 要。 學 校 引 入 校 外 資 源 為 教 師 提 供 培 訓, 尚 能 加 深 他 們 對 課 程 發 展 及 學 與 教 策 略 的 認 識。 學 校 鼓 勵 學 生 參 與 社 區 服 務 及 交 流 活 動, 拓 寬 他 們 的 視 野。 然 而, 學 校 未 能 按 發 展 需 要 加 強 與 外 間 機 構 的 聯 繫 和 專 業交流,以支援學校持續發展。學校與校友保持聯繫,校友樂於參與學校活動。

˙

˙

(31)

範 疇 四 「 學 生 表 現 」

註八

範圍 7:態度和行為

表 現 指 標 要 點 問 題

7.1 情意發展和態度 • 學生對自我的觀感如何?

• 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如何?

• 學生的品德如何?他們在社會和諧、公民義務、 國民身 份認同等方面的價值觀如何?

• 學生能否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如培養健康生活習慣、

保持情緒穩定和處理壓力等?

7.2 群性發展 • 學生在社交技巧、人際關係和領導才能的表現如何?

• 學生的行為及自律情況如何?

(32)

範圍 8:參與和成就

表 現 指 標 要 點 問 題

8.1 學業表現 • 學生在校內評估的表現如何?

• 學生在公開考試的表現和增值表現如何?(中學適用)

• 學生在其他與學業有關的表現和成就如何?

8.2 學業以外表現 • 學生在校內課外活動的參與情況和取得的成就如何?

• 學生在校際活動及公開 / 國際比賽的參與情況和取得的成就 如何?

• 學生在體適能方面的發展如何?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人群分裂成不同的光 譜,我們堅持正治不 入校園,製定全面關 顧學生的指引,讓學 校成為⼀塊平和的⼟.

 課程發展議會於 2002 年提出將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 同,以及承擔精神,作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首要培育的正 面價值觀和態度;並因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要,於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

背景:一名小學生家長投訴學校在沒有通 知家長的情況下,向網絡程式供應商提供

常識科的長遠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勇於面對未來的新挑 戰。學校和教師將會繼續推展上述短期與中期發展階段的工作

 包括 包括 包括 包括學校 學校 學校管理 學校 管理 管理、 管理 、 、學生學習 、 學生學習 學生學習、 學生學習 、 、校風 、 校風 校風及其 校風 及其 及其 及其 他支援. 他支援

New: Overall correct % for each dimension in Maths and presented in a bar

 學校選用「對學校的態度」量表,以了解學生對 學校的觀感及學生朋輩之間的關係,探討學生的 發展及成長需要。學校再於 下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