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等数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高等数学"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高等数学建设组

第5章 空间解析几何

高等数学A

5.4 平面与空间直线

5.4.1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5.4.2 平面的一般方程 5.4.3 两平面的夹角

5.4.4 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5.4.5 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式方程

(2)

5.4 平面与空间直线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平面及其方程

引 例

习例1-2

平面的一般式方程 习例3-5

两平面的夹角 习例6-7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引 例

空间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习例8-10

面 与

空 间

线

(3)

引例: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具有什么特征?

决定一个平面的要素是什么?

1、两条相交的直线决定一个平面;

3、两条平行的直线决定一个平面。

2、三个不共线的点决定一个平面;

一、平面及其方程

4、任给空间中某一点,及某一方向,过该定点且垂 直于给定的方向可且只可做一个平面。

以上哪种确定方式易于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解析式表示?

1. 平面方程引例

(4)

x

y z

o M0

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于 M

一平面,这向量就叫做该 平面的法向量

法向量的特征: 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已知 n {A, B, C},

), ,

,

( 0 0 0

0 x y z

M

设平面上的任一点为 M(x, y, z) n

M

M0  

必有 M0M n 0

2.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n

(5)

} ,

,

{ 0 0 0

0M x x y y z z

M    

0 )

( )

( )

(0   0   0

A x x B y y C z z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平面上的点都满足上方程,不在平面上的 点都不满足上方程,此方程称为平面的方程,

平面称为方程的图形.

其中法向量 n {A,B,C},

已知点 (x0, y0, z0).

(6)

平面点法式方程习例

例 1 求过三点A(2,1,4)B(1,3,2) )

3 , 2 , 0 (

C 的平面方程.

例 2 求过点(1,1,1),且垂直于平面xyz7 0

5 12

2

3xyz   的平面方程.

(7)

例 1 求过三点A(2,1,4)B(1,3,2) )

3 , 2 , 0 (

C 的平面方程.

AB{3, 4,6} } 1 , 3 , 2

{ 

AC

n  ABAC

}, 1 , 9 , 14

{

所求平面方程为 14(x2)9( y1)(z4)0,

化简得 14x9 yz150.

(8)

一般地,设平面 过 M1, M2, M3 三点, M1, M2, M3 不共线. 即 M M1 2 M M1 3 0.

则得平面方程为: ( ) 0,

3 1

2 1

1M M M M M M

平面的三点式方程

(9)

特别,当平面与三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

此式称为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1

c z b

y a

x

时,

) 0 ,

,

(a b c

bc a

x )

(   y(a)czab  0 abc

bz a acy

bcx   

平面方程为

分析:利用三点式

按第一行展开得

0

a

xy z

a b 0

a 0 c

(10)

例 2 求过点(1,1,1),且垂直于平面xyz7 0

5 12

2

3xyz   的平面方程.

}, 1 , 1 , 1

1{

n

} 12 ,

2 , 3

2{

n

取法向量 n  n1n2 {10,15,5},

, 0 )

1 (

5 )

1 (

15 )

1 (

10 x   y   z  

化简得 2x3 yz60.

所求平面方程为

(11)

由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0 )

( )

( )

(xx0B yy0C zz0A

0 )

( 000

Ax By Cz Ax By Cz

D

0

By Cz D

Ax 平面的一般方程

法向量 n {A,B,C}.

3. 平面的一般方程

(12)

平面一般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

, 0 )

1

( D平面通过坐标原点;

, 0 )

2

( A



, 0

, 0 D

D 平面通过 轴; x

平面平行于 轴; x

, 0 )

3

( AB平面平行于 坐标面; xoy

类似地可讨论 情形. AC0, BC0 0

,

0

C

类似地可讨论 情形. B

 0

By Cz D

Ax

( A2 B2 C 2 0)

(13)

平面一般式方程习例

例3 指出下列平面的位置特点,并作出图形:

(1)x+y=4; (2)z=2.

例 4 设平面过原点及点(6,3, 2),且与平面 8

2

4xyz垂直,求此平面方程.

例 5 求平行于平面6xy6z50而与三个坐

标面所围成的四面体体积为一个单位的平面方程.

(14)

例3 指出下列平面的位置特点,并作出图形:

(1)x+y=4; (2)z=2.

(1)式中不含z,所以 平面平行于z轴

(2) z=2表示过点(0,0,2)且 垂直于z轴的平面

(15)

例 4 设平面过原点及点(6,3,2),且与平面 8

2

4xyz垂直,求此平面方程.

设平面为 AxByCzD0,

由平面过原点知 D0,

由平面过点(6,3,2) 6A3B2C0 },

2 , 1 , 4 {

n

 4AB2C0 3 ,

2 C B

A   

. 0 3

2

2xyz

所求平面方程为

(16)

例 5 求平行于平面6xy6z50而与三个坐

标面所围成的四面体体积为一个单位的平面方程.

设平面为    1, c

z b

y a

x

x

y z

, o

1

V 1 1 1,

3 2 abc

 

由所求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得

6 , 1 1

1 6

1abc

(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17)

6 , 1 1

6 1

c b

a  

化简得 t

c b

a    6

1 1

6 1

6 , 1 at

1,

bt , 6

1 ct

1 1 1 1 1 6 6t t 6t

    

代入体积式 1 ,

t 6

  1

6 ,

  t

1, 6, 1,

a b c

      

6x  y 6z  6.

所求平面方程为

(18)

我们目前已对平面本身的解析关系描述得 较清楚了. 现在讨论两平面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两平面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两平面平行不重合.

两平面平行重合.

两平面不平行相交

两平面法向一致但无交点

两法向一致且有交点

两平面垂直

相交但不垂直 两法向不共线

也不垂直

桥梁 法向夹角 4. 两平面的夹角

(19)

定义 (通常取锐角)

1

n1

2

n2

两平面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两平面的 夹角.

, 0

: 1 1 1 1

1    

A x B y C z D

, 0

: 2 2 2 2

2    

A x B y C z D }, ,

,

{ 1 1 1

1 A B C

n 

}, ,

,

{ 2 2 2

2 A B C

n 

(20)

按照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有

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

cos |

C B

A C

B A

C C B

B A

A

 

两平面夹角余弦公式 两平面位置特征:

2

) 1

1

(    A1A2B1B2C1C20;

2

) 1

2

(

//

.

2 1 2

1 2

1

C C B

B A

A  



(21)

平行不重合

重合

A1:A2=B1:B2=C1:C2 D1:D2; A1:A2=B1:B2=C1:C2= D1:D2 . 特殊情形:

(22)

两平面的夹角习例

例6 研究以下各组里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0 1

3 ,

0 1

2 )

1

(xyz   yz  

0 1

2 2

4 ,

0 1

2 ) 2

( xyz    xyz   0 2

2 2

4 ,

0 1

2 ) 3

( xyz    xyz  

例 7 设P0(x0, y0, z0 )是平面AxByCzD0 外一点,求P0到平面的距离.

(23)

例6 研究以下各组里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0 1

3 ,

0 1

2 )

1

(xyz   yz  

0 1

2 2

4 ,

0 1

2 ) 2

( xyz    xyz   0 2

2 2

4 ,

0 1

2 ) 3

( xyz    xyz  

(1)

2 2

2 2

2 2 ( 1) 1 3

) 1 (

| 3 1

1 2

0 1

cos |

 

60

cos

1 两平面相交,夹角 .

60 arccos 1

(24)

) 2

( n1{2,1,1},

} 2 , 2 , 4

2{ 

n2 ,

1 2

1 4

2

 

 

  两平面平行

2 1 (1,1,0)

) 0 , 1 , 1

(  M  

M

两平面平行但不重合.

) 3

( 1

2

2 1 1

= ,

4 2 2

D D

两平面重合.

(25)

例 7 设P0( x0 , y0 , z0 )是平面AxByCzD0 外一点,求P0到平面的距离.

P1(x1, y1, z1)

| Pr

| j P1P0 dn

1

P N

n

P0

0 0

1 0

Pr jnP1PP Pn

} ,

,

{ 0 1 0 1 0 1

0

1P x x y y z z

P    

(26)

2 2

2 2

2 2

2 2

2

0 , ,

C B

A

C C

B A

B C

B A

n A

0 0

1 0

Pr jnP1P P P n

2 2

2

1 0

2 2

2

1 0

2 2

2

1

0 ) ( ) ( )

(

C B

A

z z

C C

B A

y y

B C

B A

x x

A

) , (

2 2

2

1 1

1 0

0 0

C B

A

Cz By

Ax Cz

By Ax

(27)

1 0

1

1ByCzD

Ax ( P1  )

0Pr jnP1P

0 2 0 2 0 2 ,

C B

A

D Cz

By Ax

|.

|

2 2

2

0 0

0

C B

A

D Cz

By d Ax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

(28)

引例:直线具有什么特征?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F

二、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1)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看成是两个平面的交线;

(3)过一个点且与一个非零向量平行决定唯一一条直线.

(2)直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一固定向量平行;

1. 空间直线方程引例

(29)

x

y z

o

1

2

定义 空间直线可看成两平面的交线.

0

: 1 1 1 1

1    

A x B y C z D

0

: 2 2 2 2

2    

A x B y C z D



0 0

2 2

2 2

1 1

1 1

D z

C y

B x

A

D z

C y

B x

A

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L

2. 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30)

• 通过空间直线L的平面有无数多 个,从中任两个方程联立,均表示 空间直线L。

L

L

(31)

x

y z

o 方向向量的定义:

如果一非零向量平行于 一条已知直线,这个向量称 为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sL

), ,

,

( 0 0 0

0 x y z

M

M0

  M

, L M

), , ,

(x y z M

s M

M

0

//

}, ,

,

{m n p s 

} ,

,

{ 0 0 0

0M x x y y z z

M    

3. 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32)

p z z

n y y

m x

x0   0   0

直线的对称式方程

p t z z

n y y

m x

x0   0   0

 

 

pt z

z

nt y

y

mt x

x

0 0

0 直线的一组方向数

方向向量的余弦称为 直线的方向余弦.

直线的参数方程

(33)

0 0 0

x x y y z z

m n p

  

 

0

0 0

, , 0 , 0

0

m n p m

x x

y y z z

m p

 



 

 



中有一 例如

方程 理

此 解

当 个为 时

时 应 为

说明: 某些分母为零时, 其分子也理解为零.

0 0

, , 0 , 0, 0

0 0

m n p m n

x x y y

 

 

   此 

中有 例如

方程 理解

当 两个为 时

时 应 为

(34)

即直线方程为

0 0

x x y y

 

0 0 0

0 0

x x y y z z

p

应理解为

(35)

空间直线方程习例

例8 用对称式方程及参数方程表示直线

0. 4

3 2

0 1



z y

x

z y

x

1 1 1 1 2 2 2 2

9 ( , , ) ( , , )

.

M x y z M x y z

例 求 和

的直 的方程 过两点 线

例 10 一直线过点

A(2,3,4)

,且和

y

轴垂直相

交,求其方程.

(36)

例8 用对称式方程及参数方程表示直线

0. 4

3 2

0 1



z y

x

z y

x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 ( x0, y0,z0 )

x01 , 0 6

3

0 2

0 0

0 0



 

z y

z y

解得 y00, z0  2

点坐标 (1,0,2),

(37)

因所求直线与两平面的法向量都垂直 s  n1n2 {4,1,3},

对称式方程 ,

3 2 1

0 4

1

 

 

y z

x

参数方程 .

3 2

4 1





t z

t y

t x

解题思路: 先找直线上一点;

再找直线的方向向量.

(38)

特例: 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中缺少变量,则可直接 变形为点向式方程及参数式方程,例如

3 2 5 0

3 4 0

x y y z

  

   

1 1 2 3

1 1 3

x y

y z



   



3 3 2 2

1 3 3

x y

y z

   

    

1 1 1 2 3 1 x y z

1 2 1 3

1

x t

y t

z t

 

 

   

(39)

1 1 1 1 2 2 2 2

9 ( , , ) ( , , )

.

M x y z M x y z

例 求 和

的直 的方程 过两点 线

. ,

) ,

, (

1 2

1 1

2

1 1

2

1

1 2

1 2

1 2

2 1

称为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方程为

过这两点的直线 由直线的标准方程可知

可以取两点的方向向量 解

z z

z z

y y

y y

x x

x x

z z

y y

x x

M M

s

(40)

例 10 一直线过点

A(2,3,4)

,且和

y

轴垂直相 交,求其方程.

因为直线和y 轴垂直相交, 所以交点为 B(0,3, 0),

s  BA

}, 4 , 0 , 2

{

所求直线方程 .

4 4 0

3 2

2

 

  y z x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三分搜在有水平線的情況下,如果可以確定水平線的地方一定是 答案的話,才可以用三分搜找極值。..

对于二元函数的自变量,我

一、高斯消去法:將方程組的某一列乘以定數加到另一列的方法,稱為高斯消去法

试题管理界面左侧,按照试卷结构罗列出了 HSK(一级)至 HSK(六

上述定理, 即 Dini, Lipschitz, Dirichlet 判别法, 给出函数能展开成 Fourier 级数的充分条件... 下面罗列几个例子,

下面我们将用 这一点将一元函数的 Taylor 展开推广到多元函数.. 我们希望借助此给出多元函数

笛卡儿企图通过坐标系给几何引进新方 法, 他的成就远远超出他的期望. 坐标系是数 学中的双刃剑, 使得几何的目的可以通过代 数达到, 反过来,

一般说来, 对于一个区间上单调的函数的 图形都存在一个需要判别弧段位于相应的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