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偶發事件的內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偶發事件的內涵 "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討論與反思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先前的文獻探討與文本分析的結果,對本研究的發現進 行綜合討論,共分為四節。第一節呈現偶發事件的內涵;第二節探討諮商專業發 展中偶發事件的影響層次;第三節綜合整理研究參與者個人的內在資源;第四節 為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省思。

第一節 偶發事件的內涵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將三位研究參與者專業發展歷程中偶發事件涵蓋的內 涵,以表格陳列如下,並進行討論。

表 5-1 三位受訪者偶發事件的比較

受訪者 諮商專業發展中的偶發事件 偶發事件的內涵

(一)「老師」訊息的撞擊:

由生涯的茫然到童年夢想的甦醒。

(二)排遣時間加入讀書會,

獲知訊息意外參與義張儲訓。

(三)義張的甄試被刷掉:

挫折經驗激發學習諮商的堅持與動力。

(四)無法處理學生的情緒困擾:

覺知專業能力不足,走向專業進修之路。

(五)進入非預期的實習場域,

由自我懷疑到自我肯定。

(六)九年一貫教育政策衝擊:

動搖既定生涯計畫,選擇走向諮商專業。

(七)由非預期督導的引領中,

確立自己專業發展取向。

1.意外/非預期 2.適當時機他人訊息

提供

3.增進自我了解 4.挫折的經驗 5.轉化自我概念 6.增強/精進專業能力 7.政策的改變

8.與潛藏興趣的呼應

(2)

Sabina

(一)微積分被當:將課業的挫折化為轉系的助力。

(二)聆聽演講過程中,

意外獲得碩士論文題目靈感。

(三)父親驟然離世:由更多元的諮商學派學習中,

緩解喪親的失落。

(四)臨時授任行政主管,

改變對於行政業務的觀點:由排斥到接納。

(五)裁員政策的衝擊:

割捨令人稱羨的大學教職,轉任全職諮商工作。

(六)面對死亡經驗:穿越哀傷失落,釐清專業界限。

1.意外/非預期 2.拓展興趣 3.引發生涯轉變 4.增進自我了解 5.挫折/失落經驗 6.觸動生命省思 7.精進專業能力/自我

成長

8.過去的所學不會白 費

Moon

(一)偶發事件一:

在教學的困境中尋找資源,意外參與義張儲訓。

(二)偶發事件二:

自我興趣的確認和幫助友人的挫折經驗,

匯聚為學習諮商的動力。

(三)偶發事件三:

現實與理想間的妥協與調適:

接任五專講師職位。

(四)偶發事件四:

實務現象場的衝擊影響,

決心走向家族治療取向。

(五)偶發事件五:

在無預期的對話間,

把握訊息採取行動覓得實習機構。

(六)偶發事件六:

意外的患病住院:

由社服單位轉往大專院校任職。

(七)偶發事件七:

意外機會的邀請:

選擇想望的生涯願景,轉任兼職諮商心理師。

1.意外/非預期 2.適當時機他人訊息

提供

3.呼應/拓展興趣 4.引發生涯轉變 5.增進自我了解 6.挫折經驗

7.精進專業能力/自我 成長

8.與潛藏興趣的呼應 9.過去的所學不會白

一、偶發事件的本質:意外/非預期

偶發事件之所以被視為偶發,便是因其具備了「意外」與「非預期」這樣 的本質。由三位研究參與者所經歷過的偶發事件中,都可以見到這樣共通的特 性。而這些意外未必是由外顯看來劇烈戲劇性的衝擊或變化,有時只是源自社交

(3)

對話間不經意的「意外訊息」,生命歷程中某些「挫折經驗」,與未曾接觸過的人 的聚合,或是人生中必然存在的「疾病」與「死亡」。然而這些事件究竟是否被 視為在生涯發展中有意義的重要事件,實則取決於個人的觀點(Krumboltz,

1998)。

二、偶發事件的結構

(一)涵蓋正、負向事件

截至目前,國外對於偶發事件的實證性研究中所呈現的結果,多半是帶來更 多生涯機會的正向事件(Williams et al.,1998;D’iaz de Chumaceiro,2003)。但在 本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到對生涯或專業發展產生效應的事件,未必都是正向 的,

亦有可能是意外的挫折經驗,或是突如其來的疾病或死亡。但在這些正、負向的 偶發事件中,可能都存在著某些機會;或者是,由於個人自身的運用,創造了原 本沒有的機會或促成對後續生涯發展的助力。例如藍由於義張甄試被刷掉,讓她 期望在專業能力上,自己可以更強。Sabina 利用微積分被當的事件,增加探索其 他興趣的可能性;Moon 因為在教學上的困境和協助友人的挫折,使她踏入諮商 領域且繼續入學習。在這些對於正、負向事件的因應方式中,也呼應了 Mitchell 等人(1999)在「規劃的偶發事件理論」(planned happenstance theory)中所提出 的觀點:人可以在偶發事件中,主動採取行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二)適當時機他人提供訊息

由三位受訪者所提供的資料中可以發現,有不少的偶發事件來自於「適當的 時機他人提供訊息」。這些計畫之外的訊息往往帶來了出乎意料的生涯機會,例 如受訪者藍由同事提供的訊息中,得知中等教師學程的資訊,之後離開工程師的 職位;Moon 受到意外的邀請,為能專注發展家族治療而成為兼任諮商師。這些 由他人提供的訊息,雖然看似出現在機緣巧合的時間點上,但由另一種角度觀 之,可以發現這與個人本身能留心到自己所需或渴望的訊息有關。因此,偶發事 件雖然發生在「意料之外」,但因與個人本身內在的渴望相接,因而能在生涯發 展的歷程中發揮效應。

(三)呼應過去的所學或興趣

在受訪者所提及的偶發事件當中,不難覺察某些偶發其實呼應了過去的所學 或是興趣。例如受訪者 Sabina 在傾聽演說的過程中,發現可用量化的概念應用 演說者提及的概念,因而產生論文題目。對 Moon 來說英文原本是她不喜歡的科 目,但在日後卻成為幫助她在諮商領域學習的重要工具。而在藍面對偶然得知的

(4)

中等教師訊息,或是 Moon 因期望突破教學瓶頸意外參加與輔導相關的義張課程 來看,都能發現這些事件之所以能在當下產生衝擊,主要也是因呼應了過去的所 學或興趣。因此,這些在規劃之外的偶發,觸發受訪者採取某些行動回應事件所 帶來的機會,也因而帶來了更多的生涯可能。

(四)政策的改變

Mitchell 和 Krumboltz(1996)認為,有很多的環境條件狀況會影響個人,

而這些外在的因素包含了社會、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這些因素可能是計畫好的,

也可能是未經計畫的。在受訪者藍的生命經驗中,也發現到由於環境條件的突然 改變,對個人生涯產生影響的偶發事件:由於九年一貫教育政策的實施,促使藍 調整原有的生涯規劃,離開教育界轉為諮商師。這樣的偶發來自於整個社會教育 政策的修改,是較為獨特而帶來巨大衝擊的偶發事件。

三、偶發事件的功能

(一)對自我的影響

本研究的研究主題在於探究偶發事件對於專業發展的影響性,但專業的發展 來自於諮商師個人,因此,在這個部分便不能忽略偶發事件在自我的部分帶來的 刺激與改變。由三位參與者所分享的生命經驗中,可以發現到偶發事件對於個人 層面確實產生某些影響,這些影響主要呈現在「增進自我的了解」、「觸發對於生 命的省思」、「拓展個人興趣」或「轉化自我概念」等部份。例如由受訪者藍與 Moon 的經驗,可以發現偶然的參與義張訓練,增加了她們對於自我特質和興趣 的了解。Sabina 由於面對個案意外死亡的事件,促使她對於生命與諮商工作的界 限有更多的省思;而她在臨時被受任行政主管的經驗中,對行政工作由原本的排 斥到接納,並拓展了在這方面的興趣。藍因為接任演說工作的成功經驗,轉化了 她對於自我的概念,也幫助她在演說方面更有自信。

由上述的案例觀之,這些對於自我的影響與對專業的發展是相互交融的。如 同在質化研究中,研究者本身便是研究的工具;在諮商歷程中,諮商師同樣也為 催化個案產生影響的重要媒介之一。當諮商師個人產生質變時,在專業的發展與 個人風格的相互游移中,也將帶來激盪與不同。如同楊明磊(2001)研究中指出 的,當專業發展不只是技術與知識的長進,還融入個人傷痛的療癒與心靈的成長 時,讓專業便不只是專業,還開始與從事這個專業的人有了更為密切的交融。

(5)

(二)對專業發展的影響

1.專業取向的發展

在本研究中,受訪者藍與 Sabina 都指出,偶發事件對於其在諮商偏好學 派的選擇上,產生某種影響性。在藍的部分,由於工作上壓力事件的催生,她 接觸原本不熟識的督導,由於督導的引領與對督導的折服和認同,促使她產生 對於心理動力取向的偏好與投入。而在 Sabina 的部分,為緩解與幫助自己度 過意外喪父的哀傷失落,因而接觸了自然療法:彩光針灸,且促使她進入焦點 解決學派的學習。

2. 職業型態的選擇

就藍來說,她由主要處理「物質」的工程師,轉為老師角色重視「人際互動」

的職業轉換上,偶然的意外訊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進入非預期的實習場 域,增強專業連結後,她在諮商職務的選擇上,亦同樣的傾向選擇帶來類似同調 感、且行政事務較少的工作場域。對 Sabina 而言,臨時授任行政主管使她發覺 自己處理行政事務的能力,也拓寬了她對於諮商工作型態的包容性。且在意外的 裁員政策衝擊中,亦驅動她離開諮商學術領域,轉向對個案直接服務的全職諮商 師。

而在 Moon 的部分,可以看到意外的患病造成她離開社服單位再度進入學校 體系,以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而在截至目前最後一次的生涯轉折中,意外訊息 的邀請對於她割捨全職工作轉為兼任的諮商師也有相當程度的催化。由上述所呈 現的資料看來,偶發事件在諮商師職業型態的選擇因素上,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影 響。

(6)

第二節 偶發事件的影響層次

一、偶發事件引發進入諮商領域/成為諮商師的動能

Krumboltz(1998)認為,意外事件是生涯發展中正常而可預期的一部分。

既然意外事件是生命中必然且經常出現的現象,不禁令人納悶,什麼樣的意外事 件會對人產生重要或深遠的影響?而不是生命流轉中擦肩即逝的過客?在這個 部分,必須回到偶發事件發生的背景脈絡,生命狀況以及個人特質的向度上來思 考。

就諮商專業發展歷程來說,由三位受訪者的陳述中,研究者發現到她們之所 以進入諮商領域都不是在原本的計畫之內。藍是偶然得知義張儲訓的課程,且處 於擁有許多空閒時間的生活狀況中,因而參與。Sabina 則是在探索自己興趣的過 程中,發現到心理學也許可以滿足到對於生命哲思的疑惑,且輔導技術在未來的 教學生涯應用的實用考量。而在 Moon 的部分,是在期望對於教學瓶頸有所突破 時,發現到義張的課程報名參與。就這些事件發生的時間點來說,正好都發生在 個人擁有較少的阻礙與正在搜尋機會或資源的相關時空脈絡中,在這個層次上與 Williams 等人(1998)的研究是一致的。

而在成為諮商師的歷程中,由受訪者的敘述中也可以發現,她們並不是一踏 入諮商領域就決心成為諮商師的。個人的生命情狀和特質對於偶發事件的因應方 式及走向有很大的影響。藍的「不服輸」和「自我挑戰」讓她在學習諮商遭遇挫 折時,選擇突破和超越;而在諮商所即將畢業預計回到職場時,教育政策的改變 和在專業上的成功經驗促成她走向諮商師。Sabina 是在身為輔導老師的過程中,

逐漸發現自己對於諮商輔導的認同、興趣與喜愛。Moon 在初次接觸輔導原理時 產生興趣,但對於後續職業發展的走向則是受到了協助兩位友人的挫折經驗,探 索自我的成長與收穫而引發。

綜合言之,可以見到三位受訪者進入諮商領域與成為諮商師都在原本的計畫 之外;但偶發事件之所以產生意義與促成成為諮商師的動能,仍需回到背景脈 絡、個人特質與當時的生命情況中思考。如果這些事件發生在不同的時間點上,

或同樣的事件發生在不同的個體生命中,或許也將帶來不同的發展與結果。

二、眾多偶發事件蘊蓄生涯轉換的推力

在整理三位受訪者生命經驗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到,單一偶發事件未必造 成生涯方向的改變──生涯的改變並非在須臾之間;而偶發造成的可能是生命中

(7)

的「漸變」,但這些「漸變」慢慢匯聚,蓄積豐沛的能量後就帶來了整個方向的 轉變。

在藍的專業發展歷程中,可以見到「參與義張儲訓」、「義張挫折經驗對學習 諮商的激發」、「處理學生情緒困擾覺知專業能力不足」、「進入非預期的實習場 域,獲得接納與專業連結」、「對於諮商專業的自我肯定」以及「九年一貫的教育 政策衝擊」,這些意外的經驗帶來的也許是個人向度上的改變,例如「由自我的 懷疑到自我的肯定」。在眾多的事件累積之後,才推動了生涯的轉變。

Sabina 專業發展歷程背後也可見到眾多偶發事件的蓄積,例如「由物理系到 教心系」、「意外接任行政主管,拓展對於行政業務的接納和興趣」、「裁員政策的 衝擊:由學術領域走向直接服務」,由這些發展的軌跡中可以見到她在經驗中增 進對自我的了解,也在偶然的機緣中促成對自己決定與嚮往的印證。在 Moon 的 發展過程中,偶發事件對於成為諮商師的影響力是最為巨烈鮮明的,由「意外進 入義張課程發現對助人工作的興趣」、「期望協助感情困擾的好友,兩人關係破 裂」、「面對友人的精神疾病感到無力」三件事情匯集,推動她離開國中教職萌生 往諮商專業發展的決心。而由她自五專輔導老師至抉擇成為兼職諮商師的歷程來 看,期間也涵括著數件偶發事件的影響。

因此整合三位受訪者的發展歷程發現,偶發事件在專業成長與生涯轉換的推 動上,有漸進醞釀疊合的現象。而生涯的演變和諮商專業發展並非平順直線前進 的線性歷程,其間仍包含了理想中的規劃,與意外所帶來的調整及轉變。

三、偶發事件關乎過去、現在,也影響未來

在參與者回溯偶發事件的歷程中,可以見到偶發事件在她們的專業發發 展,存在著不同層面的影響。但對於偶發的感知與詮釋並非固定不變的,隨著時 空的位移,對事件的解釋也將有所不同。

Sabina 在大一面對微積分被當的意外,感受到的是「倒楣」和面對畢業年 限的「壓力」;然而在多年後回顧這樣的事件時,才發覺這是幫助她探索自我「祝 福」。Moon 在幫助精神疾患友人的當下,最直觀的感受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 什麼」的「無力感」,但在確立轉往諮商領域發展後,她對於事件的詮釋轉化為

「貴人」的激發。而對藍來說,義張甄試被刷掉在當下感受到的是「不甘心」、「不 合理」,但數年後在訪談中她回顧這樣的經驗時,認為這也許是造成她朝諮商專 業發展的「背後推力」之一。

由此可見,在偶發發生的當下,這些事件對於個人來說也許都是「未知」的

(8)

變因,是在事後回顧的眼光中,這些事件的意義才逐漸清晰,成為明確的「已知」。 而這種種的偶發事件,在事發的當時也許只是無預期的意外,由於個人基底性格 造就的回應方式,以及在所置身的背景脈絡中,交互衝撞成為生命中的契機。因 此可歸納出,偶發的事件發生在未知的當下,但也許牽連著潛藏且隨著生命流變 不斷累積的過去,並影響可能在其中轉化理解觀點、覺察不同意義的未來。

四、在諮商專業發展中安定的力量

如果偶發事件的影響讓三位受訪者由原本非諮商輔導的相關科系,轉而進 入諮商領域並且成為諮商師,那麼在專業發展歷程中的偶發事件扮演著什麼樣的 角色?為什麼這些偶發事件沒有將她們再度由諮商領域中推離,反而幫助了他們 的專業發展?

在這個層次上,必須回到對於專業的認同向度上進行理解。受訪者因偶發事 件的影響進入諮商領域之後,個人本身對於事件的回應、原本或後續發展出對諮 商專業的興趣,以及在專業工作中所獲得的意義與價值是重要的關鍵。例如藍協 助邊緣性個案改變的事件,促使她對於諮商專業效能更加的認同,也內化為繼續 發展諮商專業的背後推力與安定要素。如 Hill 等人(1981)所提出的諮商學生 模式中第一階段中,便曾提出當個案改變時,諮商師就覺得自己是成功的,這與 藍的情況有類似之處。Sabina 在擔任輔導老師的經驗中,被學生和同事信任且 喜歡幫助別人所帶來的成就感,促成繼續安佇與學習諮商專業的因素。而在個人 被諮商經驗中所得的收穫,也回頭觸動她對諮商專業有更深的體會。

Skovholt 和 McMarthy(1988)整理諮商師專業發展中關鍵事件類別所呈現 的結果中,曾經提出:「學習不必過度負責」、「從個人的痛苦經驗中學習」等類 別。由受訪者所提出的偶發事件中,也不難發現某些偶發事件成為促成專業成長 的關鍵點。由 Sabina 以及面對意外死亡的失落經驗中,便能見到這樣的偶發也 有關鍵性的影響,讓她在專業的發展上有更清楚的界限,且接納諮商師的限制和 責任。對藍和 Moon 來說,受到自己折服的督導、或欣賞的老師所影響,也呼應 了 Skovholt 和 McMarthy 所提出的「從重要他人與典範中學習」;此外,三位受 訪者在專業發展歷程中,透過偶然的衝擊與刺激,反思自我的經驗這個部分,也 與「從個人或專業生涯的重大改變經驗中反思」這個類型有類似的解讀。

整而言之,事件的意義是來自於個人所賦予的,因而當這些事件在個人的 覺知層面被視為帶來某些價感、成就或是樂趣時,偶發事件牽涉的層面不在只是 關乎於成為諮商師的入行動機,也影響了在諮商領域中安身立命的安定動力。

(9)

第三節 個人的內在資源與偶發事件的交互作用

Krumboltz(1979)在其所提出的社會學習論中曾經指出,遺傳天賦、環境 條件、學習經驗與任務技巧等因素,對人的生涯選擇都會產生影響。當個人擁有 較多的學習經驗,未來的生涯也將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可以發現,個人與外在 環境之間,有相互影響的關聯性存在。在 Williams 等人(1998)對於諮商界知 名女性學者的研究中也曾提及,個人是否能把握偶發的事件,與其「內在的準備 度」有關。而 D’iaz de Chumaceiro(2003)對女性交響樂指揮家的研究中,也發 現到偶發的事件是否被視為「幸運」或帶來更多的機會,亦與其「內在準備度」

有重要關聯。究竟在個人的哪些內在資源可促使提升內在的準備度?個人與外在 環境中的偶發事件又有什麼樣的交互影響存在?在本研究中有以下發現結果。

就藍而言,由「離開工程師的職位報考教師資格」、「由任教的學校辭職前往 研究所進修」、,以及「在挫折後仍願接任演講工作」這些事情來看,她是一個 非常有「冒險性」的人,因而在一般視為穩定安全的生涯狀態中,她仍願意放棄 安定,承擔風險、選擇自己所想要的。此外,「樂於學習」、「積極」和「有行動 力」等特質,也讓她能在未知的領域或看似平淡的生活狀態中,開闊且提升自我 的興趣和能力,拓展更多的可能性。此外,「選擇離開熟悉的教育界,成為諮商 師」,在這個向度上,可以發現她所具有的「彈性」。如此「彈性」的特性也發揮 在她看待自身的視角中,因而當她面臨了與過去不同的經驗時,亦能調整對於自 己的認知「由自我懷疑到自我肯定」、「由恐懼演說到肯定自己的演講能力」。

但為什麼這些特質能幫助她把握偶發事件所帶來的機會?研究者認為這與 她「勇於挑戰」、「不服輸」的基底個性,和「樂觀」的看待生涯中的「不確定」

有很大的關聯。由於藍的「勇於挑戰」、渴望「克服困難」的性格,讓她在遭遇 挫折時,不會陷於負向的情緒中,反而激化她學習諮商的動能,且增進她在個人 與專業向度的成長。另一個部分,由於她對於未知的樂觀「如果我想要的,一定 會在適合的時候發生」──這樣的信念也幫助她對於所需的訊息更加留意,即便 這些訊息也許是看似不經意出現的意外插曲,卻也因此帶來了更多的機會與可 能。

由 Sabina 的專業發展歷程中,「將微積分被當化為轉系的助力」、「學習多元 的諮商學派緩解喪親失落」、「以被分析、找朋友訴說等方式幫助自己穿越死亡經 驗帶來的傷痛」等事件,可以清楚看出她具備「尋找資源協助自己」與「積極學 習」的性格特性。這樣的特性幫助她即便是在面臨生命中突然的死亡事件時,也 能協助自己不深陷於哀傷的情緒中,且由事件所帶來的衝擊影響中自我成長。「利 用微積分被當的挫折增進對自我的了解」、「實踐意外獲得的論文題目靈感」這兩 件事情中,則可以見到 Sabina 具備「行動力」和「創造力」,促使她能善用且實

(10)

踐在偶發事件中發現的機會。在「由排斥到接納行政業務」與「割捨原本的大學 教職」等事件中,呈現了她擁有「彈性」和「冒險性」的內在資源。這些性格特 質幫助她在偶發事件發生時,能夠以積極的方式回應,且增進自我成長與專業的 能力。

而在 Moon 專業發展中所列舉所有偶發事件來看,「積習」、「樂於學習」、「有 行動力」這三個特質幾乎呈現在全部事件中。但為何這樣的特質與偶發事件產生 相互的影響?則與她兼備的「勇敢」、「冒險性」有關──這在「辭去國中教師職 業,岀國攻讀諮商碩士」、「離開企業界,走向家族治療」與「選擇成為兼任諮商 師」這些事件中,可以明顯的發現。積極的性格讓 Moon 從不安於現狀,且當工 作上遭遇瓶頸或發現新的學習可能時,能勇敢的走向不在規劃中的生涯路徑,並 將這些生涯的轉換視為生命中値得的挑戰。

綜合上述的討論研究者發現,與 Williams 等人(1998)研究結果相似的是,

她們都擁有了「積極」、「努力」、「勇於冒險」、「有毅力」、「具備彈性」、「樂於學 習」、「好奇」、「能夠承擔風險」、「接受變化」這樣的內在資源,但也具有某些較 為突出的個別差異。在藍的發展歷程中,「挑戰自我的能力」這樣的基底性格是 重複出現的,由於期盼克服挑戰的驅力,促使她在偶發的挫折來臨時,也能將之 轉化為促成自我成長的可能。Sabina 的特質中,「重視創造力」的這個部分則是 較為特殊的。因著自己著重變通與連結的思考,在傾聽演講的過程獲得論文題目 的靈感便是一例。Moon 的部分,「獨立自主」的特性相當鮮明的,因而在事件 發生之後的生涯轉折中,她能鍾於自我的選擇且從不後悔。

然而在這些內在資源之中,研究者認為還有更重要的部分,在於三位受訪者 都有良好的「自我覺察」與「自我省思」能力,這樣的內在資源讓她們在生命流 動的歷程中,不時反思自己、坦承面對自身不足之處;加上「積極」、「努力」、「樂 於學習」特質的觸動,更加促成她們運用偶發事件豐厚不足之處,增進成長的可 能。

不同於 Williams 等人(1998)的研究,本研究的受訪者把握或創造偶發事 件所帶來新的契機,但卻未必擁有良好的外在支持系統。藍選擇放棄穩定的教師 工作,選擇成為諮商師,父母是持反對態度的;Sabina 離開大學教職,選擇成為 全職諮商師,也僅有先生與妹妹支持她的決定,其他好友多出於善意的勸她打消 念頭。而 Moon 無論是岀國進修和離開大專院校的專任諮商師職位,父親都強烈 的反對。反對之因,主要是她們離開或放棄了親友眼中主流價值艷羨的工作領 域,在這個向度上,她們須對自己有更多「自我支持」的力量,才能在週遭親友 的反對聲浪中,獨立於主流的價值,並擷取偶發事件當中的機會走向自己期望前 進的方向。

(11)

綜合以上的研究發現,研究者認為,偶發事件確實是生命中確實存在且時常 發生的現象。在過去的生涯理論中,多半著重理性分析的生涯規劃,將人生中的 意外視為必須將之排除、篩選出的變因(Williams et al.,1998)。然而就本研究的 結果發現,偶發事件是生命經驗中必然的現象,且在生涯選擇與專業發展歷程中 扮演一定程度的角色。只是我們往往著重所謂的「規劃」或是「循序漸進」在生 涯發展中所帶來的定向與可掌控的預期,忽略了在「規劃」之外,生涯發展也涵 蓋了許多「無預期」所慢慢形成的道路。因此研究者任為,在未來生涯的生涯發 展或是職業選擇方面,應該開啟對偶發事件的重視,以更開放的觀點探討偶發事 件對於生涯發展的影響。

(12)

第四節 研究者的省思

一、對於研究主題與研究對象的省思

本研究主題的萌生,主要來自於我自身的生命經驗──我的生涯發展並不 是如同有明確目的地的火車一般,航行在既定的軌道上;在生命的幾個較大的轉 折點上,其實有不少偶發事件,直接或是間接的影響了我如何觀看自己,以及後 來的生命走向。

在走向諮商領域的過程中,我覺察到這些無預期的事件在生命中的衝撞,影 響我走進這個原先不在規劃中的領域。因此我也開始好奇,其他人的經驗又是如 何?其他人為什麼想成為諮商師?成為諮商師是在既定的生涯規劃之內的嗎?

在與老師討論論文題目的過程中,在逐漸縮小範圍的過程中,正巧老師偶然的提 到了關於「偶發事件」研究,參考國外相關文獻之後我發現,如果結合兩者,我 可以藉此對「人為什麼成為諮商師?」這個問題有所了解;同時也可以對於生涯 發展中某些未被明視的經驗有更深入的探究。

另外一方面,在研讀國外關於偶發事件的實證性研究中,也帶給我某些驚奇 與感動。雖然偶發事件是非預期的,但是受訪者多半能以較為樂觀的態度面對偶 發事件的發生。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容易悲觀思考的人,我也期望我藉由這樣的研 究,在接觸別人生命經驗的歷程中,學習用更為彈性而非黑白分明的態度,在生 命中繼續前進。

二、研究歷程的省思

在進行研究時,招募受訪者曾是研究者相當擔憂的一個環節──如果對其 他諮商師來說,並不覺得有什麼偶發事件存在怎麼辦呢?不過出乎我意料之外 的,這卻是研究中最為順利,且帶來最多感動的部分。在受訪者的分享中,他們 曾經走過的足跡再度鮮明,也喚起我更多的記憶。不僅他們認為這份研究觸動過 去生命中的偶發經驗,且帶來更多的思考;在彼此的對話中,研究者對自己的生 命故事有更深的體悟,過去不再僅止於停駐於當年的記憶,現今的經驗也許轉化 了對於過去的詮釋與感受;在未來的生命洪流中,過去的事件也同樣將隱隱的發 揮著它們的影響力。

另一個部分,由於目前為止對於偶發事件的文獻數量相當少,訪談的經驗中 也比較難直接的發現能與過去文獻相互印證的部分。曾經在訪談進行一半時,我 覺察到內心有股焦慮的感受因而升起:如果之後沒有文獻可以對話,我該如何撰

(13)

寫研究的結果?但在後來與學姐的討論中我才警覺我遺忘了原本的目的在於探 索、發現過去的未知──這也是質性研究的用意啊!我的目的原本就不在驗證過 去的生涯相關理論,而是希望發掘隱藏在看似平的線性發展的表象下,所被忽略 的部分。如此的觀點轉換,幫助研究者在進行資料分析、詮釋資料的歷程中,感 受到更多的可能與自由。

三、研究結果的省思

回想進行這篇研究的初衷,研究者的用意便非在完全顛覆過去的生涯理論,

或推翻生涯規劃在人生發展中的重要性;而是希望藉由這篇研究,對於生命中被 遺落或忽視的片段有更深的思考與整理,並透過對偶發事件的研究,以更完整的 視角覺察生涯走向與專業發展的流變。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到偶發事件的重要性,這些事件就某些層面來看帶 來生涯發展中的「變」,然而個體的生命中同樣有些「不變」或較為穩固的部分,

例如基底的性格、對於諮商專業的興趣,這些面向同樣的影響了諮商師的專業發 展,且也關乎諮商師以什麼樣的方式回應生涯中的偶發事件。這樣的理解無形中 也幫助我對於自身的生涯發展有更多面向的思考,卻對於未來的生涯走向看到更 廣泛的可能。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體驗到的學習內容(Lived object of learning):從學生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幼稚園需要根據學券兌現組所發出的函件,於其指定日期前下載「學生兌現學券資格 紀錄」(即以下以粗體字顯示的報表) [圖

教育局的課程文件《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中國 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小一至中三)》 (香 港課程發展議會,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理論,則認為人的情緒不是單純由事件本身引發的,更多是由當事人對事件的 理解或看法而引起的。ABC 理論的 A 是指誘發事件 (Activating

級別 與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戰爭相關的學習內容 初中級[中三級] 中華民國的建立及面對的困難1.

「僅僅靠事件的順序本身並不能構成情節。」「因